政治学导论课件分析
《政治学导论(第五版)》第一篇 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_2
![《政治学导论(第五版)》第一篇 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_2](https://img.taocdn.com/s3/m/7b06c6ad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34.png)
克思主义,如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强调制度变迁的渐进性,这一点和历史制度主义的
“路径依赖”理论有些相似。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方法论
4
在制度变迁的诸社会关系中,经典的马克思主义认为最重要的是阶级关系以及由此
而导致的权力结构,这一点直接影响着新制度主义的“制度(权力结构)的重要性”。
5
在技术与观念的关系上,马克思强调的是生产力、经济基础的主导作用,其实就是
目录/CONTENTS
第一节 政治的含义 第二节 政治学 第三节 政治学方法论
第一节政治的含义
一、什么是政治 二、作为博弈的政治 三、政治的地位
一、什么是政治
我们认为,政治就是关于维护国家性和分配正义的体系与能力。这个极为简单的 界定至少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所谓国家性(the stateness) 第二,与国家性密切相关的是“国民性”(the nationality) 第三,国家性前提下的分配正义 第四,国家性和分配正义不但是制度体系,更是制度能力或者治理能力 第五,政治的公正原则
二、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1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产生与发展 历史背景: 第一,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第二,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是继承人类文明成果的产物。 第三,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建立在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基础上。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科学性。 第二,阶级性。 第三,革命性。 第四,发展性。
二、当代政治学方法论
3 .新制度主义 新制度主义是在批判行为主义和理性选择主义的基础上产生的,其知识渊源主要 是马克思主义和制度经济学。新制度主义的三大流派是历史制度主义、理性选择制 度主义和社会学制度主义,而政治学上的新制度主义是指前两者。 ( 1 )历史制度主义。 ( 2 )理性选择制度主义。
《政治学导论(第四版)》第一章 政治与政治学
![《政治学导论(第四版)》第一章 政治与政治学](https://img.taocdn.com/s3/m/3aec6d41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50.png)
2 本国政府与政治
3 比较政府与政治
4 行政管理们研究组织行为
5 国际关系
1.3 政治学方法论
1.3.1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方法论 ➢ 1.3.1.1历史唯物主义
1 人类历史的进步性
2 经济的决定性作用
3 社会力量的重要性
1.3 政治学方法论
1.3.1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方法论
➢ 1.3.1.2阶级分化
(1)零和博弈 它是一种参加者一方所得为另一方所失的博弈。
(2)非零和博弈 它中是长期指战一略(方2参016与-20者20年的战所略目得标不) 再恰好为另一方的所失,他们不 再是完全敌对的,而且有可能一致认为博弈的某一结局比另 一结局更佳。
1.1 政治的含义
1.1.2作为博弈的政治 ➢ 政治就是运用权力的政府机构根据一套规则以决定谁
1.3 政治学方法论
1.3.2当代政治学方法论
➢ 1.3.2.1行为主义
1
关注的是政治活动者的行为 ,断然拒绝机构研究法
基本 特征
2
运用科学方法研究政治现象
3
强调“社会科学的统一”
1.3 政治学方法论
1.3.2当代政治学方法论
➢ 1.3.2.1行为主义
1
给人们提供了观察政治的新 角度即个体主义的微观视野
1.2 政治学
1.2.2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 1.2.2.3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古典主义时期、旧制度主义时期、行为主义和理性选 择主义时期以及今天的新制度主义时期。
古典主义政治学与旧制度主义政治学 从古希腊时期到19世纪中叶的政治学都可以称为古典
主义政治学 政治学与哲学往往难以区分
1.2 政治学
1.2 政治学
政治学导论课件第十一章讲-全文可读
![政治学导论课件第十一章讲-全文可读](https://img.taocdn.com/s3/m/a3342499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3f.png)
政治科学研究方法概论
新编政治学系列教材
◆ 11.1 政治结构功能分析方法的渊源及其发展
11.1.2 政治结构功能分析方法与系统论
• 政治学的结构功能理论与系统论几乎是同时发展起来的。 政治结构功能分析方法其实也可以视为政治系统分析的一种 形式。 • 政治结构功能分析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政治学家加布里 埃尔.A.阿尔蒙德(Almond,1911-2002)。 • 阿尔蒙德是受到了伊斯顿政治系统论的影响,并接受了伊 斯顿的很多概念。 • 戴维·伊斯顿的政治系统论只注重功能,而忽视了结构; 阿尔蒙德则强调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同时,阿尔蒙德把 归类法运用到政治系统当中,用功能和结构的类别充实了伊 斯顿的简单化的黑箱”,专注于中观层次的分析。
政治科学研究方法概论
新编政治学系列教材
◆ 11.2 政治结构功能分析方法的基本特点 1. 政治结构功能分析的综合性 2. 注重功能分析 3. 注重比较研究
政治科学研究方法概论
新编政治学系列教材
◆ 11.2 政治结构功能分析方法的基本特点
1 1 . 2 . 1 政 治 结 构 功 能 分 析 的 综 合 性 。阿尔蒙德强调建设政治研究 的综合理论:“政治学如要有效地解释各类社会中的政治现象,而 不论这些社会的文化、现代化程度和规模如何,就需要提出一个更 加综合的分析框架。”
阿尔蒙德的结构功能分析包括三大部分: • 系统与环境之间的输入输出互动 • 系统内部的转换过程 • 输出结果
与此相对应,政治体系中的每个结构都行使多种功能, 可分为三个层次:
• 体系 • 过程 • 政策
政治科学研究方法概论
新编政治学系列教材
◆ 11.3 政治结构功能分析的三个层次
政治体系结构功能的三个层次
政治学导论ppt
![政治学导论ppt](https://img.taocdn.com/s3/m/054e2b1fcc175527072208ce.png)
一、新兴社会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1、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 2、政治体制改革的结果。 3、社会的需要。 4、民众结社意识增强。
二、成立及发展现状
1、成立制度——“找婆婆” 任何一个民间组织注册必须先找一个政府 部门作业务主管单位,然后才能到民政部 门登记注册。这就是我国的社团双重管理 体制,即俗说的“找婆婆”。
第八章社会力量
第一节利益集团
一、利益集团的概念 二、利益集团的分类 三、利益集团与资本主义政治
一、利益集团的概念
利益集团是社会中的一些成员为了共同的 集团利益而结合在一起,通过积极行动而 达到共同目的的一种社会组织。
利益集团产生和发展的背景
利益多元化是产生利益集团的根本原因。 分权制衡的政治制度鼓励和便利了利益集团 的发展。 以个人主义为特征的政治文化是利益集团产 生的思想文化基础。 政府职能日益扩大。 新的社会矛盾造成新的利益整合。
3、机构性利益集团 组织程度高 其建立是为了执行利益表达之外的功能 的。
4、社团性利益集团 有组织 专职工作人员 一定的工作程序 专门从事利益表达
三、利益集团与资本主义政治
1、集中各种利益 2、政府的助手 3、制约政治权力 4、弊端
第二节新兴社会组织
一、新兴社会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二、新兴社会组织的活动方式 三、新兴社会组织的政治作用
局限性:志愿失灵
公益不足:指非政府与非营利部门,
其资源(含人力与财源)常常是不稳定的, 致影响其所提供的服务;
公益的特殊性:指的是非政府与非营
利组织可能发展成为极端、排他性的、只 为了特殊群体服务的组织,例如极端主张 参加会员的资格,即是限制其它人的加入;
公益的父权性,指非政府与非营利
组织可能为少数人所控制,变成私相授受、 图利私人(尤其是机构的负责人)的工具;
政治学导论-课件
![政治学导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e1f607addccda38376baf53.png)
在目前的中国,谁会是真正的政治专家?
作为媒体工作者的你们
什么是政治?
鲁滨孙漂流记中的鲁滨逊是否需要政治? 如果所有人的目标和意见都一致,是否还需 要政治? 完全以暴力和武力来统治,是否需要政治? 政治是否就是阶段斗争?
政治是组织试图通过协调其成员间的分歧从 而作出具有约束性的集体决策的行为。 是一种集体行动 假定观点多样性 通过讨论和劝说来协调分歧,沟通是政治的 中心 政治决策对每一成员构成约束且在必要时诉 诸武力
政治学导论
什么是政治学
老师简介: 管兵,guanbing2005@ 办公室:北学院楼D110
2010年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 研究兴趣:集体行为与抗争、政治参与、基 层治理
课程公共邮箱和密码: zhengzhixue2013@ zhengzhixue
课程结构
为什么学政治学 政治学是什么 政治活动的主体 政治的功能 政治活动的方式 政治生活的范围 中国社会转型与政治学
为什么要学政治学
政治跟我们个人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传播设计学院为什么开设政治学课程?
大家投过票吗?
周围的人有没有上访过? 大家会不会用微博 微博和互联网中的政治现象
政治以社会权力在约束条件下的行使为基本 特征。 因此,有关政治的研究(不管是从学术还是 实践的角度而言),就是这些约束条件的本 质、来源以及在既定的约束条件下行使社会 权力的技巧。
现实社会中,任何权力都是约束条件下实施 的。 不受限制的权力是带有暴力性质的,纯碎的 简单的。 权力与暴力有联系也有区别。 暴力可以成为权力的基础和后盾 暴力本身并不是权力:暴力是身体、武器、 技术等物质的力量为基础,通常反映物理学 或生物学的力量关系。
政治学课件
![政治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a139618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cc.png)
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01
古代政治学
在古希腊、古罗马等古代文明中 ,政治学就已经成为一门重要的
学科。
03
近代政治学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 革命的爆发,近代政治学逐渐形
成。
02
中世纪政治学
在中世纪欧洲,政治学
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和解读,揭示 政治现象的历史背景和发展演变。
02
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的概念与类型
政治制度的概念
政治制度是指国家或社会组织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实行的政治管理方式和规则,它规定了社会各个方面的行为规范 和运作方式。
政治制度的类型
政治制度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根据政权组织形式可分为民主制、君主制、共和制等;根据国家结构 形式可分为单一制和联邦制等。
主要政治制度介绍
01
民主制
民主制是指人民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治决策和管理的制度 ,其特点是选举、投票、言论自由等。现代民主制主要包 括代议制民主和直接民主两种形式。
02 03
共和制
共和制是指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的制度,其特点是三权分 立、权力制衡、选举产生等。共和制分为议会制和总统制 两种类型,其中议会制共和制的政府权力主要集中在议会 ,而总统制共和制的政府权力主要集中在总统。
2. 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分析美国政治 制度如何影响经济发展,包括贸易政策 、税收政策、金融监管等。
详细描述
1. 美国政治体制的形成与特点:阐述美 国政治体制的历史演变和主要特点,包 括三权分立、总统制、选举制度等。
国际政治案例分析
01
02
总结词:国际政治案例 分析选取了几个具有代 表性的国际政治案例, 分析了其背后的政治、 经济和地缘政治因素。
政治学导论ppt第九章
![政治学导论ppt第九章](https://img.taocdn.com/s3/m/7813af5cad02de80d4d84060.png)
3、多中心治理
奥斯特罗姆 所谓多中心治理是指在一个特定地区按照 地域特点,遵照传统社会文化的惯例,建 立多个治理中心,每个中心都成为一定地 区的服务枢纽,实现公共治理的协调和整 合功能。
4、公民治理
公民积极参与的治理模式。 公民委员会
第三节公共治理的实践
一、国家治理 二、城市治理 三、跨地区治理 四、公共资源治理
三、公共治理的原则
1、参与原则 授权 基层自治 对话协商
2、透明原则
最主要的内容是信息公开和程序公开。 2008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 息公开条例》正式生效。 2010年10月1日,新《保密法》正式实施。
3、责任原则
为公众谋取福利(积 极的、建设性的责任)
内涵
对自身的行为负责 (消极的、惩罚性的 责任)
在公共治理中如何贯彻责任原则?
4、回应原则
回应原则:公共治理机构必须能够 及时快速、准确无误地了解社会公共问 题,制定相关政策方案,集中充分的社 会资源,帮助社会公众脱危救困、协作 进取。 (敏感、快政府
社会责任
参与
公民社会
企业
6、合法性原则
公共治理是追求合法性的政治行动模式, 认为合法性不仅来源于公民的政治授权, 还来源于人民在具体公共决策中的广泛 参与、互动和支持。
第二节公共治理的模式
一、市场化治理 二、弹性化治理 三、多中心治理 四、公民治理
1、市场化治理
以市场化方式为主要手段的治理模式。 此模式在新公共管理运动中广泛采用。 主要方式是私有化、契约外包。 引入竞争机制 公民=顾客(NPM、 NPS) 企业家精神
2、弹性化治理
政治学导论(第一章) ppt课件
![政治学导论(第一章)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97cff88f90f76c660371a21.png)
5. 市民社会的强大:反对专制主义的社会契约理论、君主立宪理论 和人民主权理论的诞生 。
6. 工业革命的兴起:不干涉的自由主义和限制王权的民主主义理论 随之发达。
7. 资本主义矛盾的展现:对现代以来思想和价值的反思
❖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这揭示了政治的基本或本质特征 :一定社会关
系中经济上占主导地位的集团的权威性统治。 ❖ 政治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
这确定了政治的属性。在阶级社会中,政治斗争是 以阶级斗争为其基本内容及主要形式,阶级斗争的 最高形式是政治革命。 ❖ 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
PPT课件
49
人性的假设
人本性上是 一种政治动物
亚里士多德
人是最名副其实的政治动物,不 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只有 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
人是什么? 人为何组成国家? 国家如何组成与如何活动? 国家如何管理?怎样管理最好?
PPT课件
马克思
50
政治人=道德人
通过政治生活扬善
“人之初,性本善”
贤人政治
PPT课件
15
“人类社会以来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小生产是经常地、每日每时地、自发 地、大批地产生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
PPT课件
16
“林彪之类如上台,搞点资本主义很容易。”
“搞社会主义革命,不知道资产阶级在哪里,就在共 产
党内,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走资派还在
走!”
PPT课件
17
4. 当代时期:“科学主义政治学时代” 行为主义研究和制度设计
PPT课件
43
政治学导论课件第四章
![政治学导论课件第四章](https://img.taocdn.com/s3/m/90ae09e44afe04a1b071deee.png)
政治科学研究方法概论
新编政治学系列教材
4.3 理论的功能
4.3.1 解释(explanation)的界定
这种解释之所以有效,原因一:在于这种解释遵循的是演 绎逻辑,即在前提与结论之间,即解释项与被解释项之间具 有一种演绎逻辑关系。 原因二:一种解释要成为真正的解释,其所引用的通则必 须得到经验证据的充分证实。这种要求涉及到通则本身,而 不是指论证的逻辑结构。
政治科学研究方法概论
新编政治学系列教材
4.3 理论的功能
4.3.1 解释(explanation)的界定 按照解释的对象可以将解释活动分为两类:一种是用 法则和理论解释具体的政治现象;一种是用理论解释经验 通则。
政治科学研究方法概论
新编政治学系列教材
4.3 理论的功能
4.3.1 解释(explanation)的界定 1、解释个别的事实和事件 解释的逻辑类型通常被称之为“法则逻辑模型”或 “包涵性法则模型”。这一模式的最简单的表述是:它要 求通过把所要解释的事情纳入一般的、普遍的法则而获得 解释。
政治科学研究方法概论
新编政治学系列教材
第4章 政治科学研究中的理论
1. 2. 3.
理论的界定 理论的分类 理论的功能
政治科学研究方法概论
新编政治学系列教材
4.1 概念的界定
4.1.1 理论的概念
4.1.2 理论的基本形式
政治科学研究方法概论
新编政治学系列教材
4.1理论的界定
4.1.1理论(Theory)的概念
政治科学研究方法概论
新编政治学系列教材
4.3 理论的功能
4.3.3 解释的模式 •发生模式
是结构上最有特色的一种解释模式。发生解释的任务是陈述主 要事件的顺序,说明某一先前的系统经过这个顺序转化为后来的系 统。 发生模式的最简单的形式只包括两个阶段,“如果A(第一阶段 的因素),则B(随之发生的因素);并且,如果C(B加上第二阶 段的其他因素),则D(被解释项)”。 发生模式发挥解释作用需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是连接不同阶段 现象之间关系的方式必须是法则逻辑模式。第二,发生模式中发生 解释的每一阶段实际上是一个独立的解释,每一阶段先决条件的发 生并非有其必然性。
政治学导论课件第九章
![政治学导论课件第九章](https://img.taocdn.com/s3/m/ece9883a31126edb6f1a10ef.png)
新编政治学系列教材
第9章 政治经济学与制度分析方法
1. 政治经济学分析方法的发展沿革 2. 政治经济学分析的理论类型及其运用 3. 制度研究途径与新制度主义的兴起
政治科学研究方法概论
新编政治学系列教材
9.1政治经济学分析方法的发展沿革
9.1.1政治经济学分析的发展与演变 9.1.2政治经济学分析方法的独特性
政治科学研究方法概论
新编政治学系列教材
9.2政治经济学分析的理论类型及其运用
9.2.2 国际政治经济分析 国际政治经济的结构分析 国际政治经济的结构分析将国际政治与国际经济结合起来, 特别重视科学技术对国际经济和政治的变革作用,以此来解释国 际经济政治秩序的变迁,它认为多边主义、地区主义和保护主义 等几种状态并存的混合体系将取代原有的国际体系,在长期内维 持稳定。
政治学研究方法概论
新编政治学系列教材
9.2政治经济学分析的理论类型及其运用
9.2.2 国际政治经济分析 国际政治经济的权力分析 国际政治经济分析特别强调对权力以及权力结构因素的探讨, “权力”是其分析的核心概念,一般都认为权力包括国际政治 经济关系中的权力和国内政治经济权力。 最典型的理论就是霸权稳定理论:它认为要维护世界经济和 平有序,必须有一个“稳定者”,这个稳定者只能是国际上具 有一定政治经济实力的超级大国,大国不仅有而且应当承担维 护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责任。
政治科学研究方法概论
新编政治学系列教材
9.1政治经济学分析方法的发展沿革
9.1.1 政治经济学分析的发展与演变
政治经济学最核心的两个问题:(1)制度如何根据
个体的动机、策略和选择而演化;(2)制度怎样影响政治和 经济系统的表现 两极化的研究路径:(1)强调经济市场具有自我调节 的功能,重视私有和利己的原则,对国家机关的干预经济坚 持反对与怀疑的立场 ;(2)强调国家机关对经济发展的主 导角色,为求经济发展与稳定,国家机关应有效地调整和控 制经济
21世纪政治学系列课件教材政治学导论
![21世纪政治学系列课件教材政治学导论](https://img.taocdn.com/s3/m/5ca7aaf8650e52ea541898c8.png)
重点复习内容⏹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第一位把政治学从伦理学中分离出来的思想家是谁?马基雅弗利⏹美国政治学理论的基本内容(见讲义)⏹在美国,政治学研究的主要领域有:政治学理论、政治学研究方法、比较政治学、国际关系和国内政治等在美国,政治学理论主要包括制度主义、行为主义、理性选择、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等。
⏹行为主义、理性选择主义、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研究的理论成果有哪些,特别是不同的人性假设对制度设计的影响(★★★,见讲义)政治学围绕政治体系中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和机制展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
在对现实政治生活提供不同解释和多维评价标准的同时,也为安排和组织政治生活提供了不同的设计思路。
制度设计、机制设计是政治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比如,性善论和性恶论是彼此相对立的两种不同的人性假设。
《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休谟命题:每一个从事政治的人都是无赖。
0性善论者一般是理想主义者,他们对人性持乐观态度,其思想中应然的内容居多;性恶论者一半是现实主义者,他们认为只有饥饿才能使人勤奋,只有法律才能使人向善。
性善论和性恶论在方法上难以分出高下,很难说谁更正确一些。
但是,以性恶论为基础的制度设计,往往是富有约束力和制裁力的惩戒,这往往比以性善论为基础的任何道德劝诫更具有威慑力。
⏹第二章政治权力⏹政治权力的概念、类型(★★★)政治权力就是在政治关系中,权力主体依靠一定的政治强制力,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作用于权力客体的一种政治力量。
权力可以宽泛地定义为达到期望的结果的能力,或做某件事的达成力(power to)。
这种概念的权力包括了从个人维持生存到政府推动经济发展的各种能力。
类型:强制性权力功利性权力操纵性权力人格型权力⏹权力、权威与合法性。
⏹第三章政治文化⏹政治文化的概念、内容(★★★)第一、政治文化主要是指社会成员针对政治体系各层面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
第二、政治文化的形成是感性与理性、自发与自觉的统一。
第三、政治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相对于政治制度具有滞后性。
大一政治学导论ppt第六章
![大一政治学导论ppt第六章](https://img.taocdn.com/s3/m/1f76d3d6a58da0116c174960.png)
主要特点
(1)三权完全分立。 (2)三权密切制衡。 (3)总统在国家权力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 (4)联邦与州的分权。
美国三权制衡示意图 总统
弹劾、批准条约 和对官员的任免 立法否决 任命法官
司法审查
国会
弹劾、批准任命 司法审查
联邦最高法院
选举人
选举
立法机构
总统
选择
内阁
掌管
各部、部长
充实和发展
杰斐逊、汉密尔顿等人提出了用联邦和州 之间的分权,来补充三权分立的思想。他 们认为,既要有一个强有力的实行分权的 联邦政府,又要使这个政府也受各州政府 的限制,这样,就可以在三权分立的基础 上进一步防止权力集中在个别人的手中, 可以增加公民对政府的亲切感。
二、政府职权理论
(1)新古典经济学派 (2)福利经济学派
第六章政府
第一节政府体制
一、政府体制理论 二、政府职权理论 三、政府体制的类型
一、政府体制理论
广义的政府 狭义的政府
政府与内阁
内阁(内阁制国家) 政府(总统制国家) 影子内阁 看守内阁(政府) 临时政府
分权学说
三权分立:立法、行政、司法这三种国家 权力,应分别由三个不同的国家机关掌握, 各自独立政治理论(渐进主义) 2、官员理论 官僚自主性 信息不对称 预算扩大化
三、行政机构的作用
职能 正式与非正式控制
4、在总统制国家,总统一身二任,而在内阁 制国家,则是政府首脑掌握行政权,国家 元首仅是国家的代表。 5、在总统制国家,总统是惟一的行政首长, 而在内阁制国家,内阁集体对立法机关负 责。
三、混合型的中央政府
[课件]政治学导论PPT
![[课件]政治学导论PPT](https://img.taocdn.com/s3/m/ed053a73ad02de80d4d84076.png)
MPA为什么要学政治学?
基本素质、基础知识
政治普遍存在于日常社会生活中 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密切相关
1920年即有政治学科,1923年设政治学系; 解放前有徐谟、萧公权、王赣愚、罗隆基等 名家任教; 曹禺曾就读于此,后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 系; 查良鉴(与金庸的间接关系); 周恩来与南开大学有何关系? 中学:1913-1917,大学:1919-1920 1949年撤消; 1984年恢复(重建);
任何时侯,政治的主要的根本的问题,都是政权问题。
5、“社会实践”的视角 政治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一种基本形式。
政治的最深刻的根源在于社会的经济生活,政治关系 说到底是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迄今为止,政治中最 本质的东西依然是阶级关系,特别是阶级斗争;政治 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的问题,掌握对国家的统治权 力,是一定社会集团实现其经济和其他方面的利益的 最有效的手段,“政治权力不过是用来实现经济利益 的手段”;政治生活是社会实践的一种基本形式。也 正是在这些意义上,可以指出,——政治,就是一定 的阶级、阶层、民族等社会集团和政党、利益团体等 社会政治存在形式,为维护自身的利益,为建立或巩 固自己的国家政权,并运用这个政权的力量处理社会 关系,统治和管理社会生活所进行的各种活动。
什么是政治?
获得政权:革命、政变、选举 参与政权:当选议员、加入联合政府 行使国家权力:立法、制定政策、行政管 理 政党活动:党内选举和斗争、政党竞争 政治性社团活动:利益集团 阶级和族群关系:阶级斗争、种族民族矛 盾 社区自治:选举、公决、监督等
亚氏认为政治是“最高的善”,是人们道德生活 的体现,城邦的目的就是要过有道德的生活。政 治学是“至善”的学问。
政治学课件00导论
![政治学课件00导论](https://img.taocdn.com/s3/m/92678f2b04a1b0717ed5dd64.png)
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一、政治学在古代的发展 二、近代以来政治学的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发展
政治学在古代的发展
1.西方古代和中世纪的政治思想 2.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
西方古代和中世纪的政治思想
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 代表的古希腊政治学说,开创 了西方政治学研究之先河
开启了以国家问题为中心的政治学研究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
1.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在一般意义上,政治学以社会政治现象、 政治关系及其发展作为研究对象
以国家政权为核心的各种问题, 是政治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
1.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政治学是研究以国家为核心的各 种政治现象、政治关系、政治活动及 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的研究范围和 领域:
(1)政治学理论与方法 (2)中国政治与政治制度 (3)比较政治与政治制度 (4)行政管理 (5)公共政策 (6)国际政治
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 克思主义政治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根本 方法
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探究政治 现象产生及其发展的动因,阐明政治活动与 社会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揭示政治现象的 客观性和规律性
古罗马的政治学研究把古 希腊的政治理论推进到一个应 用阶段
西方古代和中世纪的政治思想
“中世纪把意识形态的其他一切形式——哲学、政治学、法 学,都合并到神学中,使它们成为神学的科目。”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神学政治理论
君权神授
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
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政治的本质,并 为认识和分析政治现象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 和方法论,形成了系统的、科学的马克思主 义政治观
政治学导论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政治学导论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https://img.taocdn.com/s3/m/fed43515ff00bed5b9f31d1b.png)
二、政治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对抗、冲突、斗争。
1.主要代表人物:马克思、卡尔· 施密特、查特尔· 墨菲 2.施密特对政治本质的理解。(《政治的概念》) • 政治概念的逻辑出发点:民族——国家 • 应付战争与内乱是民族——国家政治的基本问题 • 政治的本质就是要区分敌友关系 • 敌人不是私敌而是公敌 3.墨菲对政治本质的理解(《政治的回归》) 对自由主义政治观的批评 政治是公共领域中的群体性参与行为 利益的冲突性必然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对抗 非理性的情绪、激情是政治活动的催化剂。 个人利益计算与群体利益之争都是政治的主要驱动力 公共利益永远是有争议的,也不可能达到绝对的一致 政治活动必然建构“我们”与“他们”的界线
二、以公民为中心的政治观 1.公民政治观兴起的前提
君主主权向人民主权转变 臣民身份向公民身份的转变 君主独裁向民主决策的转变
2.代表人物:汉娜阿伦特(《论人的条件》) 3.公民政治观的主要内容
作为政治主体公民的特点: 享有平等的权力和义务的公民;公民精神 作为政治生活舞台的公共领域 公共领域是人类公共活动的空间;公共领域交往的平等、理性规则;公共领 域的政治性。 公共领域的政治行动特点 平等对话;政治与劳动、制作的区别;政治活动的参与性与非暴力性 政治活动的结果:公民认同感的增强;公民权力对国家权力的制衡
第三节 政治的功能
一、阿伦特对政治理解给我们的启示 政治的本质不是统治而是横向的对话关系。 二、理解政治功能的两个维度
1.纵向的统治与支配维度 2.横向的对话与治理维度
三、纵向维度的政治功能
确立政治关系、进行政治统治,以确保被统治者的服从、支持。
1.支配论:政治就是国家统治组织或政府对民众的统治、支 配和领导活动。 2.管理论:政治是国家统治机关对公共事务的管理。 3.分配论:政治就是国家统治机关对公共资源的权威性分配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理论考研杨光斌《政治学导论》课件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理论考研杨光斌《政治学导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2b6fe9ddaef5ef7ba0d3c56.png)
第二篇政治意识政治意识是政治主体所具有的政治认知、政治态度和政治信仰,它既包括个体的政治心理、民族的政治文化,又包括集团的意识形态。
政治文化是整个民族整体政治心理的呈现,政治心理是意识形态存在的基础,而政治意识形态则直接影响着政治心理的形成。
政治心理、政治文化的形成和意识形态的深入人心,则必须通过政治社会化过程。
第三章政治文化关键词:政治文化社会资本本章重点:政治文化对政治制度和政治过程影响深远,是解释政治发展的重要变量。
本章应重点理解政治文化的基本内涵,政治文化的类型和基本功能,并重点了解近年来兴起的社会资本研究。
第一节政治文化的内涵一、政治文化的概念1.政治文化研究的兴起。
政治文化成为明确的研究对象是从20世纪50、60年代开始的。
阿尔蒙德在《比较政治体系》中率先使用了政治文化这一概念,以此取代“民族精神”、“民族性格”等概念。
政治文化研究的兴起源于两方面的推动:第一、战后民族独立国家借鉴西方民主制度,却并未因此走上政治稳定与发展的道路,这促使政治学家研究这些国家制度背后的文化因素。
第二、政治学自身的发展为政治文化研究提供了资源,社会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成果被借鉴进来。
2.政治文化的涵义政治文化的三种理解:第一、政治文化指政治体系的心理层面,包括成员对体系各层面的感觉、认知、评价和情感取向。
第二、政治文化指政治体系中各种主观因素的综合,不仅包括心理层面,而且包括各种政治思想和政治理论。
第三、政治文化不仅包括前述观念性的政治文化,还应包括上层建筑领域“物之性”层面的政治制度和政治规范。
我们认为,从政治学的发展进程和政治文化概念出现的背景来看,政治文化是政治学上的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概念。
它主要是指社会成员在长期的政治社会化和政治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直接影响人们政治行为的、相对稳定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
理解政治文化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政治文化主要是指社会成员针对政治体系各层面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
大一政治学导论ppt第十章
![大一政治学导论ppt第十章](https://img.taocdn.com/s3/m/704bc51a14791711cc791760.png)
2、涵义(293页)
政治参与就是普通公民通过一定的方式去
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府的决定或与政府活 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的政治行为。
二、政治参与的方式与机制
1、投票 作为政治参与的方式,投票的目的有两个: 一是选举政治官员,二是进行全民公决以 决定重大国事。 投票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通过声音、手势、 姿势、书面、电子信号等来表达。
第十章政治参与
第一节政治参与的含义
一、政治参与的定义
二、政治参与的方式与机制
一、政治参与的定义
1、代表性的观点 ①政治参与是合法的参与。
思考:非法的参与是否属于政治参与?
②政治参与是自愿的行为。
思考:动员性参与是否属于政治参与?
③政治参与包括政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度。
思考:你认为阅读政治文章、了解政治知识是政 治参与吗?
2、选举
投票等于选举吗?
投票不等于选举,除了投票以外,选举活
动还包括组党活动、政治宣传、组织选民、 政治捐助、培养干部等。
选举,分为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两种类型。 直接选举,是由选民直接投票选出应选公 职人员。 间接选举,是由选民先选出代表,再由代 表来选举应选公职人员。
3、结社
第二节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
一、社会经济发展
二、社会环境与社会地位 三、政治制度 四、政治心理
一、社会经济发展
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越高, 政治参与的水平也越高。
社会经济地位提高 公民结社意识增强 利益冲突增多 政府职能扩张
但是,经济发展与政治参与的水平并不必
然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经济发展并不是决定政治参与的唯一因素, 社会结构、政治文化等因素也会影响着政 治参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87从高中招收本科生(政治学专业),1994设国际政治专业, 2001年设行政管理专业;
2000年获得政治学理论博士学位授权点
;
2006年取得政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行政管理博 士点
。
2007年政治学理论入选国家重点学科。 2010年政治学与行政学本科专业入选国家特色专业 2011年获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15
总结
两个要点: A.公共权力 政治的主要的、根本的问题是国家问题、政权 问题。 B.利益关系(资源) 通过公共权力调整利益关系 一个补充 社会实践的重要形式。 定义:教材第8页第3-6行。
16
二、现代“政治” 的含义 1、历史上的片面提法:“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 2、 阶级斗争说:肯定其正确性,但要认识到其不全面 3、利益政治观 从“阶级斗争”扩展为“阶级关系” 从“阶级关系”扩展为“利益关系” 4、国家政权问题
利益政治观对当代中国的重要意义 “阶级斗争说”的局限性:既然阶级斗争已经不 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工作的重点,那么政治也就 自然而然是“次要问题”了;或者,反过来,如 果强调“讲政治”,似乎就又是要准备强调讲阶 级斗争,搞过去那种“政治挂帅”等“极左”的 做法。 与社会政治生活的实践相适应:
“以阶级斗争为纲” 1957年10月,在反右斗争扩大化的影响下,毛泽东在党的八届三 中全会上提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 本主义道路的矛盾,仍然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从根本上 改变了八大的方针。1959年8月的庐山会议上,他把对彭德怀的批 判,说成是“一场阶级斗争”。1962年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上,他 进一步指出,在整个社会主义社会,始终存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 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存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路线的斗争。 阶级斗争和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必须年年讲、月月讲。1963 年2月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他在总结湖南、河北等地的社会主义教 育运动经验时,提出“阶级斗争,一抓就灵”。他还号召全党 “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自1957年之后,全党全国的各项工 作从根本指导思想上说均以“阶级斗争为纲”,并成为后来“无 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核心内容。这些对阶级斗争夸大 化、绝对化的提法,一度成为流行口号。直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 会被断然否决。
儒家的人生目标: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8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不仅认为道德是政治的载体和基础,而且还是政 治的目的。认为理想的政治就是道德的政治。 柏拉图的理想国就是“公道或正义之国”人类最 高的生活就是正义的生活。理想国的四种美德: 智慧、勇敢、节制、正义。
亚氏认为政治是“最高的善”,是人们道德生活 的体现,城邦的目的就是要过有道德的生活。政 治学是“至善”的学问。
5
。
导论(政治和政治学概况)
政治的概念 政治学分支学科 政治学在中国的意义 学习和考试要求 参考书目
6
一、形形色色的政治概念
道德政治论 权术政治论 权力政治论 阶级斗争论 公共管理论 资源分配论
7
道德政治论
《论语.颜渊》: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 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任何时侯,政治的主要的根本的问题,都是政权问题。
5、“社会实践”的视角 政治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一种基本形式。
政治的最深刻的根源在于社会的经济生活,政治关系 说到底是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迄今为止,政治中最 本质的东西依然是阶级关系,特别是阶级斗争;政治 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的问题,掌握对国家的统治权 力,是一定社会集团实现其经济和其他方面的利益的 最有效的手段,“政治权力不过是用来实现经济利益 的手段”;政治生活是社会实践的一种基本形式。也 正是在这些意义上,可以指出,——政治,就是一定 的阶级、阶层、民族等社会集团和政党、利益团体等 社会政治存在形式,为维护自身的利益,为建立或巩 固自己的国家政权,并运用这个政权的力量处理社会 关系,统治和管理社会生活所进行的各种活动。
政治学
郭道久
guodaojiu@
1
MPA为什么要学政治学?
基本素质、基础知识
政治普遍存在于日常社会生活中 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密切相关
1920年即有政治学科,1923年设政治学系; 解放前有徐谟、萧公权、王赣愚、罗隆基等 名家任教; 曹禺曾就读于此,后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 系; 查良鉴(与金庸的间接关系); 周恩来与南开大学有何关系? 中学:1913-1917,大学:1919-1920 1949年撤消; 1984年恢复(重建);
11
权力政治论
哈罗德.拉斯韦尔(1902-1978): “研究政治就是研究权力的形成和分享。” 政治是人们为了获取权力而采取的行为。 政治主要指的是权力的形成和分配。
马克斯.韦伯(1864-1920) “政治意指力求分享权力或力求影响权力的分 配。”
12
阶级斗争论
列宁:“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 毛泽东:“政治,不论革命的和反革命 的,都是阶级对阶级的斗争,不是少数 人的行为。” 如何理解?
13
公共管理论
• 孙中山: “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 人之事,便是政治。” (英)麦肯齐(引用他人观点):政治是“参 与一个社会的全面的管理进程。”
14
资源分配论(权威性价值分配说)
戴维.伊斯顿:
政治是对社会资源的权威性分配。 “为社会做出和执行权威性分配(具有约束力 的决策)的行为和相互交往。” 哈罗德.拉斯威尔:《政治学》的副标题:谁 (who)得到什么(what)?何时(when)和如何得 到(how)? 政治即政府政策的过程。 资源(价值):经济财富、权力、机会、荣誉等 权威性:国家的公共权力
9
,西方现代政 治学之父,其名作《君主论》被称为西方 政治思想史上一面黑色的旗帜。 “目的总是证明手段是正确的。” 政治是夺取权力、掌握权力的必要方法的 总和。 君主既要有狮子般的勇猛,又要有狐狸般 的狡猾。
10
《韩非子.定法》: “术者,因任以授官,循名而责实,课 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执也。” (驭臣术) 韩非的“术”有十大阴谋诡计: 深藏不露、装聋作哑、抓小辫、防臣如 防虎、设暗探、暗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