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登斯思想对我国的启示
11.解读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理论及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解读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理论及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吉登斯从五个方面比较了三者的不同,从而阐述了“第三条道路”的主要内涵。
1、政治上打破左右两分法社会民主主义显然是左派的阶级政治,其主要的选民是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阶级。
而新自由主义虽然没有公开它的阶级政治,但是把自己定位在政治右派上。
随着工人阶级队伍的快速萎缩和两极世界的消失,阶级政治的突出地位和左右的传统划分已经削弱了。
当然左与右还没有完全失去它们的重要性。
然而今天的主要问题横跨了或者说重塑了左与右的分界线。
它们包括对全球化的反应、文化差异以及科学和技术的变革。
许多国家进行的民意测验表明,左右两分法作为理解当代社会和政治态度的手段是不全面的。
由约翰·布兰德尔和布赖恩·戈特沙尔克进行的调查发现,实际上政治态度可以分为五类而非两类。
在1997年大选前,在布莱尔的带领下工党首次得到了这五个集团中的四个的支持。
由于求诸如此广泛的选民的支持,第三条道路表现为一种崭新的中派现代化运动。
它在接受了社会正义这一社会吉登斯论“第三条道路”主义核心价值的同时,抛弃了阶级政治,追求跨阶级的支持,反对威权主义和排外主义。
另一方面,第三条道路不是极端自由主义,它主张个人自由依赖于集体资源,这意味着社会正义。
政府不是自由的敌人,相反,好政府是自由发展和扩散的必要支持。
2、经济上创造混合经济在当今世界上,私有化和解除管制成了风气。
不论是左派政府还是右派政府都忙于处理国有产业,把资产卖给私人。
而在全球范围内市场似乎横扫一切。
市场原教旨主义是否横扫世界了?事实显然是它还没有而且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新自由主义和极端自由主义的最大错误是把解除管制等同于自由。
但实际上,经济管制通常是自由和繁荣的条件。
在某个经济领域解除管制往往会把管制的需要转移到另外的领域。
在目前的条件下,应该创造出一种新的混合经济。
这种混合经济不同于老左派提出的混合经济,不是在国有和私有之间取得平衡,而是在管制与解除管制之间、在社会生活的经济领域与非经济领域之间取得平衡。
试论吉登斯结构化理论
试论吉登斯结构化理论一、概述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是社会学领域中的一种重要理论,它试图解释个人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复杂关系。
吉登斯,作为一位杰出的社会学家,对于结构化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的理论主张,个人与社会结构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嵌入、相互影响的关系。
结构化理论强调,个人的行动和决策是在特定的社会结构背景下进行的,而社会结构也是由个人的行动和决策所塑造的。
这种相互依赖的关系使得个人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变得复杂而动态。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在多个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它为我们理解个人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通过将个人与社会结构视为相互嵌入的关系,结构化理论突破了传统的个人主义与结构主义的对立,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更加全面的理解方式。
结构化理论也为我们研究社会现象提供了新的方法。
通过对个人与社会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的本质和动力机制。
结构化理论还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它提醒我们,在处理社会问题时,需要综合考虑个人和社会结构的影响,以寻求更加全面和有效的解决方案。
1. 简要介绍吉登斯及其结构化理论吉登斯(Anthony Giddens)是当代英国社会学的杰出代表,以其结构化理论在社会科学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结构化理论试图在个体行动与社会结构之间寻找一个动态的平衡,强调社会行动与社会结构是相互构成、相互依赖的。
吉登斯认为,社会结构并不是外在于个体的客观存在,而是由个体的行动不断塑造和重构的。
同时,个体的行动也不是孤立无依的,它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结构中进行,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在吉登斯看来,结构化理论的核心在于“结构化二重性”原则。
这一原则指出,社会行动和社会结构在本质上是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的。
一方面,社会结构是行动者行动的媒介,它为行动者提供了行动的背景和框架另一方面,行动者的行动也在不断地改变和重塑着社会结构。
这种双向的互动关系使得社会行动和社会结构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中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
吉登斯技术风险思想探析
吉登斯技术风险思想探析吉登斯是一位以“技术风险”为核心概念的社会学家,他的理论言之有物,对于理解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在吉登斯的理论体系中,“技术”并不局限于单纯的机械、电子等物质负载体,而是将其范围扩大,包括了所有被社会群体普遍使用的新技术,如基因技术等。
而“风险”指的是一系列由技术使用会带来的影响,其中包括生态、健康、资源等方面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又反过来关乎着社会、政治和文化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这种技术与社会深度关联的分析方式,相比于传统技术分析和传统社会学分析的方式,更加立足于现实所面临的问题,更加细致入微,在科技进步不断推进的今天,吉登斯的思想对于我们对于技术风险问题的认知能够有大帮助。
从吉登斯的思想中,可以清晰看出技术的被动性与社会的主动性的关系。
虽然人们可以创造出众多的新技术,但是这些技术最终如何在社会中发挥作用、带来哪些影响,却是由社会的诸多因素确定的。
从吉登斯的层次模型看,技术的发展处于最底层,上层是文化、政治、经济等领域,在这些领域中,人们的决策和资源的分配,以及社会和个人的态度和价值观念等因素,都会影响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同时,很多技术的决策和实践,也显然印证了吉登斯的理论。
基因编辑等技术,因为牵涉到人的身体和健康等问题,受到全球各国政府与社会群体的高度关注,甚至讨论着是否应该立法限制。
吉登斯的思想也强调了技术风险存在的长期性与不确定性。
在现代科技发展的进程中,技术风险的出现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吉登斯的观点认为,技术风险的副作用可能暴露出来的时间大多是在技术产生的17-21年后,在这段长时间内,人们开始关注新技术,并逐渐发现技术的负面影响,同时新技术也会逐渐对社会、政治和文化等领域展开影响。
因此,吉登斯的思想称呼技术风险为“后果”,意在强调技术可能存在的负面影响,并且强调了科技发展中由于技术使用所带来的风险是很可能存在的,并且很多情况下甚至会带来一系列连锁效应。
此外,吉登斯的思想也提出了从根源解决技术风险的问题,针对技术引发的问题,他强调需要深入以及全面地分析问题的背景和原因,并在技术决策和应用中增加公众参与的权利,同时将制定技术保护性法规融入到政治生活中,以更有效地保护社会和人民群体的权益,并创造公平和可持续的社会发展环境。
吉登斯社会福利思想对我国老年保障制度建设启示
吉登斯社会福利思想对我国老年保障制度建设的启示摘要:吉登斯倡导积极的社会福利思想,他认为社会应充分重视老年人员的社会功能,提出了无责任既无权利的原则。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老年人口抚养比高,严重冲击着我国的老年保障制度,我们应当积极借鉴吉登斯关于老年保障的积极思想,为改进我国老年保障制度提供参考。
关键词:吉登斯社会福利老年保障人口老龄化一、吉登斯社会福利思想(一)吉登斯社会福利思想产生背景福利国家在经历了传统国家干预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之后,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福利国家面临的困境与危机。
在这种情况下,吉登斯分析了传统左派与右派的分歧:指出左派以国家干预为主要特征的社会福利理论十分强调国家的责任与作用,相对忽略个人的责任,英国社会福利未来的发展应该不断增加政府用于社会福利方面的支出。
社会福利的目标应该是追求最大的平等,实现这种平等的主要手段是诸如累进税制这样的制度或政策。
右派则主张尽可能限制国家在社会福利中的作用,推行市场经济原则。
[1]英国社会福利制度未来的发展不应该是扩大福利安全网,而应该是缩小社会保障网。
(二)吉登斯社会福利思想主张在社会福利具体政策上,吉登斯主张废除固定退休年龄,把老年人当作一种资源而不是一种负担,调动老年人的能动性来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通过重建公共领域、调节再分配、培训、教育等手段来解决社会不平等和贫困问题。
[2]对于老年人的福利保障问题,他认为老龄问题是貌似旧风险的新风险,并指出:”从65岁开始算老龄纯粹是福利国家的一种创造,在达到退休时才开始发放的养老金,以及’养老金领取者’的概念,都是福利国家的发明。
但是,这些概念不仅与新的老龄化现实难以合拍,且很明显地表现出福利依赖的色彩。
同时这种人为划定退休年龄的办法有两个明显的弊端:首先,老年人处于被动的接受者地位并被视为负担。
其次,这种做法不能区别对待不同的老年人。
如有的老人到了退休年龄可以继续工作而且愿意工作,在划定了退休年龄的情况下,他只能退休;而有的老人身体状况不好,他也必须工作到退休年龄。
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的社会福利观
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的社会福利观马哲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摘要】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思想影响深远,本文首先对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的内涵进行阐释,并总结出其中的社会福利思想,最后根据吉登斯的社会福利思想提出我国社会保障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第三条道路积极福利社会保障一、何为“第三条道路”1.左派。
吉登斯用社会民主主义表示属于持改革立场的左派阵营的政党和团体。
老派的社会民主主义(左派)认为自由资本主义导致的弊端可以通过国家对市场的干预得到缓解和克服,因此强调国家的责任和作用,认为国家在救助贫困家庭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右派。
新自由主义或者新保守主义(右派)始终敌视“大政府”。
将国家最小化与公民社会视作社会团结的自生机制。
它们追求无拘无束的市场力量以及对传统制度(主要是家庭和民族)的维护,认为社会不平等是合理的。
一方面钟情于市场,一方面又寄希望与传统的家庭和民族。
3.左与右。
当政党或政治意识形态呈现多多少少的平衡,左与右之间的划分就不存在疑问,然而当两个极端中任何一方变得强大起来。
弱势的一方通常会接受反对派的某些观点,并且综合对立的立场使其尽可能保留自己的立场,将其作为自己的主张进行宣传,因此左与右是相互对立的,但也总是运动的。
从80年代初期开始,欧洲各国的社会民主党派开始认识到现实问题的严重性,而西方大多数共产党也向社会民主主义靠拢,新的社会民主党派成立起来。
“第三条道路”就是以新社会民主主义为代表的,一种思维框架或政策制定框架。
二、“第三条道路”的社会福利1.左派与右派社会福利政策的分歧。
吉登斯分析了传统左派和右派社会福利思想的分歧,指出左派社会福利理论强调国家的责任和作用,相对忽略个人的责任,认为社会福利的目标应该是追求最大的平等。
而右派则主张尽可能限制国家在社会福利中的作用,推行社会经济原则。
右派将福利国家看作一切罪恶的源泉,认为社会福利应当被理解为最大化的经济增长以及由此而来的总体财富,实现这一切的唯一办法是遵循市场经济原则,福利制度未来的发展应该是缩小社会保障网而不是扩大福利安全网。
论吉登斯现代性理论及其启示
论吉登斯现代性理论及其启示作者:周媛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31期摘要:《现代性的后果》是吉登斯在现代性领域的代表著作,整本书集中探讨了围绕现代性的核心问题,既建立在已有理论的基础上,又具有独树一帜的吉登斯式风格。
全书分为六大部分,这几部分的划分大体上勾勒出了整本书的框架:第一部分,吉登斯站在先前学者的基础之上,提出了现代性的“断裂”特征和其三个动力机制;第二部分,集中讨论了现代性的制度性维度和全球化维度;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主要是围绕着信任、安全、风险这几个核心概念展开的讨论;第五部分和第六部分,则是吉登斯自己的关于现代性社会的构想。
关键词:现代性;动力机制;制定性维度;全球性维度《现代性的后果》一书中,吉登斯对现代性的解构还是非常透彻的。
本书的第一、二部分,主要是遵循着这样的思路:首先,吉登斯给出了自己对现代性的定义,强调了现代社会的“断裂性”。
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使现代社会与历史产生断裂了呢?由此,又引出了现代性的三大动力机制;三大动力机制成为可能,离不开现代社会的“信任”,而“信任”又与“风险”并存。
最后,吉登斯又站在较为宏观的基础上,分析了现代性的制度性维度和全球化维度,将前文的分析放入了更大的背景之中。
一、何谓现代性在本书的导言部分,吉登斯就先给出了自己对现代性的定义:现代性指社会生活或组织模式,大约十七世纪出现在欧洲,并且在后来的岁月里,程度不同地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着影响。
1 在另一本书中,吉登斯给出了类似的描述:“我是在很寬泛的意义上使用‘现代性’这个术语的。
它首先意指在后封建的欧洲所建立而在20世纪日益成为具有世界历史性影响的行为制度与模式。
‘现代性’大略地等同于‘工业化的世界’,只要我们认识到工业主义并非仅仅是在其制度维度上。
”2; 与利奥塔等颇具特色的“后现代”视角不同,吉登斯认为,我们实际上并没有迈入所谓的后现代性,而是我们正在进入一个现代性后果比从前任何一个时期都更为严重的时期。
吉登斯关于资本主义特异性的思想及其意义
吉登斯关于资本主义特异性的思想及其意义吉登斯(Anthony Giddens)是英国社会学家,他在其著作《资本主义和现代社会理论》中详细阐述了资本主义的特异性及其意义。
吉登斯认为,资本主义是一种经济和社会秩序的形式,其特异性在于它对资本的控制和使用。
资本主义社会的核心是资本的积累和利润追求。
在资本主义中,资本家通过投资和生产来获取利润,而劳动者则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为资本家服务。
这种利润追求和资本积累的方式为资本主义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特点和问题。
资本主义的特异性表现在其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上。
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是由供求双方的自由交换和竞争来决定价格和资源配置的。
资本家通过市场的竞争来追求利润,而市场的竞争也使得企业不断提高效率和创新,推动经济的发展。
市场经济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比如市场失灵、垄断和不平等等。
资本主义的特异性表现在资本的所有权和控制上。
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所有权和控制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而广大劳动者只能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为资本家服务。
这种资本的集中和劳动的卖身,使得社会中的财富和权力不平等现象严重,并且导致社会的阶级分化和对立。
资本主义的特异性也体现在消费和生活方式上。
资本主义社会中,个人的价值和身份认同往往是通过消费来体现的。
个人在市场中购买商品和服务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和欲望,这种消费行为使得个人变得越来越独立和自主,但也可能导致消费主义、浪费和环境破坏等问题。
吉登斯的思想对于我们理解和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它提醒我们要关注资本主义社会的特异性和问题,不仅仅是看到它的经济增长和繁荣。
吉登斯强调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不平等和权力集中问题,呼吁我们思考如何创造一个更加公平和平等的社会。
吉登斯还提出了“结构化与意识形态”的概念,强调了经济结构和意识形态之间的相互作用。
他认为,经济结构是社会的基础,但意识形态也会对经济结构产生影响。
这使得我们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时不仅要考虑经济的因素,还要考虑文化、意识形态和社会关系等因素。
吉登斯关于资本主义特异性的思想及其意义
吉登斯关于资本主义特异性的思想及其意义吉登斯(Anthony Giddens)是英国社会学家和政治经济学家,对资本主义特异性的思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他的研究主要关注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和运作机制,以及资本主义对社会、经济和政治方面的影响。
吉登斯认为资本主义具有独特的特点和特异性,这使得它与其他社会经济制度有明显的区别。
他指出,资本主义的核心特点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化和资本的集中”,这两个方面共同构成了资本主义的主要特殊性。
吉登斯认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化的。
这意味着生产活动不再是个体或家庭的个别努力,而是通过社会组织和市场交换来实现的。
社会化的生产方式使得生产更加效率化和规模化,大规模的生产和分工带来了市场经济的形成。
这也导致了社会分工的深化和劳动力的专业化,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
吉登斯认为资本主义的特别之处在于资本的集中。
资本的集中是指少数资本家或资本集团拥有和控制大部分社会财富和生产资料。
这使得资本流通链条更加紧密,并且促使生产活动更加规模化和集约化。
资本集中也导致了社会中的阶级分化和不平等的加剧,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大特点。
吉登斯的思想对于我们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运作和矛盾,以及当前社会经济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
吉登斯的思想有助于我们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
他指出资本主义的特异性同时造成了其内在的矛盾和冲突。
资本主义的社会化生产方式和资本的集中既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增长,又加剧了社会不平等和阶级分化。
这使得资本主义社会既具有积极的一面,又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
对这些矛盾的深入理解有助于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为社会进步和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考。
吉登斯的思想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制度性问题。
他强调资本主义的特殊之处,并将其与其他社会经济制度区分开来。
这有助于我们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在经济、社会和政治方面的影响和挑战。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市场经济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富人的利益可能与社会的整体利益相冲突。
吉登斯技术风险思想探析
吉登斯技术风险思想探析吉登斯是社会学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技术风险思想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学、经济学、环境学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探索吉登斯技术风险思想的核心内容和对社会的重要意义。
吉登斯的技术风险思想最早出现在他于1986年出版的著作《风险社会:对现代性的反思》中。
他认为,新时代的社会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技术风险,这种风险与过去不同,是一种无法预测和控制的风险。
这种技术风险并不是源自于自然灾害或社会变革,而是由先进技术所带来的风险。
吉登斯的技术风险思想主要围绕着两个核心概念:风险和先进技术。
对于风险,吉登斯认为,风险是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状态。
它不是自然状态,而是在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
先进技术的概念则涵盖了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科学等多个领域的技术,这些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吉登斯的技术风险思想在社会学上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技术风险的研究可以揭示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不平等。
他认为,技术风险更加影响弱势群体,而那些拥有更多资源和权力的群体则可以更好地应对技术风险。
其次,技术风险研究可以构建一个新型的知识体系。
吉登斯认为,技术风险的研究需要涵盖多个领域,需要开创一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
这种方法不仅涉及自然科学和技术领域,还需要涉及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领域。
最后,技术风险研究对于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吉登斯认为,公共政策需要更好地理解技术风险的本质,以制定更加合理和有效的政策。
在环境学上的应用方面,吉登斯的技术风险思想也得到了广泛使用。
环境问题常常与新技术密切相关,例如核能、基因工程等领域的技术可能对环境带来很大的破坏。
吉登斯认为,环境问题需要建立在技术风险的基础上,以此作为制定环境政策的重要依据。
总之,吉登斯的技术风险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洞见,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应对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所带来的巨大风险。
这种思想还为社会学、环境学、经济学等领域提供了一种跨学科的理论框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不同的社会问题。
吉登斯《社会学》读后感
吉登斯《社会学》读后感在阅读完吉登斯的《社会学》后,我深感这本书给了我很多新的思考和启发。
本书对于理解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提供了全面而深入的介绍,同时也对当代社会现象和问题提出了一些独特而深刻的观点。
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读后感。
首先,我认为《社会学》这本书以其独到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解释了社会的一些基本问题。
通过对社会的分析和研究,吉登斯展示了社会结构、社会行动和社会变迁的重要性和相互关系。
他将社会看作是一个由各种相互联系与作用的实体构成的整体,通过深入探讨社会系统的运行机制和社会行动的动力源泉,揭示了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其次,吉登斯在书中非常重视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他认为社会是不断演化和发展的,历史和文化是社会变迁的基本动力。
他通过多个具体案例和实证研究,阐述了社会变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并强调了历史和文化对于社会结构和社会行动的塑造作用。
这使我对于社会变迁的理解更为深刻,也让我认识到社会学的研究需要考虑到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此外,吉登斯还对社会学的研究方法进行了详细而严谨的讨论。
他介绍了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的优缺点,并呼吁社会学研究的多元化。
他认为社会学研究需要综合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以获得更全面和准确的研究结果。
通过阅读本书,我对社会学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对于社会学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总的来说,吉登斯的《社会学》给了我很多新的思考和启发。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当代社会现象和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吉登斯的观点和论述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更加关注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我相信这本书对于广大社会学爱好者或者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籍,它不仅能够启发思考,还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和人类行为。
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到这本书,并从中获得思考和启发。
总的来说,吉登斯的《社会学》是一本内容丰富、观点独到的社会学经典之作。
吉登斯技术风险思想探析
吉登斯技术风险思想探析引言:在当今社会,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风险与挑战。
对于这些技术风险,社会科学家吉登斯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技术风险的观点和思想。
本文旨在对吉登斯的技术风险思想进行探析,了解他对技术风险的看法及其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一、吉登斯技术风险思想的基本观点吉登斯认为,技术风险是指由于技术应用引发的可能产生严重负面后果的可能性。
他强调了技术风险的不确定性与复杂性,技术风险往往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其后果具有不可预测性。
在吉登斯看来,技术风险不是一种简单的概念,它既有着客观存在的物理属性,又受到社会历史、文化传统、政治制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吉登斯的技术风险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技术风险的社会构建性吉登斯认为,技术风险并非与技术本身的性质直接相关,而是社会对技术的构建与应用决定了技术风险的大小和性质。
技术的设计、应用、管理等环节都受到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技术风险是社会构建出来的,其大小和影响取决于社会对技术的认知、态度和管理。
吉登斯指出,技术风险的产生和演变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技术本身的发展和应用都存在风险,而这种风险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技术风险的后果难以准确预测。
吉登斯认为在面对技术风险时,人们应该保持一种谦逊的态度,而不是过分自信地认为可以掌控一切。
3. 技术风险的伦理责任吉登斯强调了技术风险的伦理责任,他认为,在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到技术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尽最大努力减少这些风险。
对于已经存在的技术风险,应当通过合理的政策、管理和监管手段来进行有效控制。
吉登斯还提出了技术风险的公民参与观点,他认为社会应该更多地向公众开放有关技术风险的信息,鼓励公众参与到技术风险管理的决策过程中来,使得技术风险管理更加公正与民主。
吉登斯的技术风险思想对当代社会的科技发展与风险管理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第三条道路”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第三条道路”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一、“第三条道路”产生的背景“第三条道路”是以安东尼·吉登斯、托尼·布莱尔和施罗德等人为代表的西欧社会民主党人在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在传统社会民主主义价值理念和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受到质疑的情况下,为了摆脱困境、迎接挑战,而在继承传统社会民主主义基本价值理念和借鉴新自由主义一些做法的基础上,取长补短、融会贯通,提出的一套提高竞争力和就业能力、限制和削减消极与不稳定因素的政治体系。
其中,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和社会福利政策的调整是“第三条道路”理论的重要方面。
二、“第三条道路”的思想内容(一)对“可能性”公平分配的平等理念第三条道路认为,随着社会阶级和阶层结构的重大变化,“包容性”已经成为回应不平等的重要工具,成为社会民主主义改造福利国家的基本价值理念和追求目标。
(二)“无责任即无权利”的福利改革原则“第三条道路”在坚持接受社会福利是公民合法权利的前提下,强调个人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要尽到自己的义务和责任,从社会索取的权利和为社会尽责的义务同时存在,责任和权利相统一。
(三)多元化的福利提供主体在传统福利国家模式中,社会福利和大规模转移支付是一种国家行为。
国家对社会福利的高度介入,使家庭和社区的责任被削弱,个人自由受到压抑。
“第三条道路”主张,在坚持国家主导社会福利的前提下,加强国家与私人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互补关系,更多地发挥企业、家庭、第三机构(志愿性工作)和其他民间社会组织的责任和作用,确立政府和家庭、企业、社区以及志愿机构在社会福利上的合作关系。
三“、第三条道路”政策措施———以英国为例(一)促进人口就业英国政府指定并推行了大规模“从福利到工作”计划,对不同人制定了不同的行动计划,并且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二)赋予教育和培训优先权20 世纪90 年代末,英国工党执政后,把增加教育经费、培养开发人的潜能和终生教育作为其新政策最优先考虑的领域。
吉登斯的老年人福利主张对我国老龄化问题的启示
吉登斯的老年人福利主张对我国老龄化问题的启示马红摘要我国日趋严重的老龄化问题给经济社会带来了挑战,如何应对老龄化问题已成为重要的课题。
吉登斯的老年人福利主张启示我们要积极利用老年人自身的力量,推行弹性退休制度,充分利用老年人力资源。
关键词吉登斯老龄化老年人力资源弹性退休制度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2-221-02一、吉登斯的老年人福利主张20世纪90年代,在全球化到来,福利国家面临新旧双重危机,传统的左派与右派都无法解决福利国家危机的背景下,英国学者安东尼吉登斯提出了自己的积极福利思想。
在其福利思想的框架下,他特别针对老龄化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其主张的核心就是把老年人当成一种资源而不是负担,并且逐步废除固定的退休年龄。
在解决老龄问题上,吉登斯认为必须发挥老年人自己的力量,要把老年人看成一种资源而不是负担。
随着寿命不断延长和出生率的下降,很多学者预测老龄问题会越来越严重。
吉登斯认为这种老龄问题是一种貌似旧风险的新风险。
“在达到退休年龄时才开始发放的养老金,以及‘养老金领取者’的概念,都是福利国家的发明。
但是,这些概念不仅与新的老龄化现实难以合拍,而且很明显地表现出依赖福利的色彩。
它们表现出能力的丧失,而且,从这些概念可以顺理成章地推演出许多退休人士为什么感到失去自尊的原因。
”“老年人必须由国家照料的期望创造了一种同样有害的依赖文化(culture of dep end-ency)。
”人到退休年龄便成为养老金的领取者,这种人为划定退休年龄的办法具有两个弊端:首先,老年人处于被动的接受者地位并被视为负担,而且也确实成为了负担。
其次,这种做法不能区别对待不同的老年人,如有的老人身体状况好,到了退休年龄以后可以继续工作而且愿意工作,在划定了退休年龄的情况下他只能退休。
而如果有的老人身体状况不行,他也必须工作到退休年龄。
所以吉登斯主张要把老年人自身看做解决老龄化问题的力量,老年不应当被看成是一个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责任的阶段,这样就必须逐步废除固定的退休年龄。
吉登斯自我认同理论对我国成人教育的启示
安东尼。
吉登斯(八nhnyCUiddens)1938年出生在英国,是当代西方著名的社会学家。
他以社会学家特有的视角关注西方社会生活,而且对现实社会积极提供解决路径,从而赋予他的理论鲜明的时代感和现实感。
人们大多关注他的结构化理论,而对他的自我认同理论却鲜为关注。
吉登斯在他1991年出版的《现代性与自我认同》一书中,对自我认同的塑造过程中外在的全球现代性制度对个体的冲击、以及个体对这一冲击的吸纳和强化作用进行关注。
相比以前的自我认同理论,吉登斯更加关注的是个体在现代性的冲击下能动性的自我成长的过程。
他将对自我认同的阐释置于现代性的大背景下,认为,围绕自我本体的“一切困扰”实际上是现代性以各种形式的不同程度、不同范围的“侵入”。
吉登斯的自我认同理论,对我们认识今日之成人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
?一、现代性的轮廓特征?现代性始于封建社会后期的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成熟和完善于十九世纪、二十世纪初,到二十世纪中后期成为具有世界历史影响的行为制度和模式。
而对于我国来说,真正的现代性是始于十一届三中全会所确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具体实践,因为这种实践的本质就是现代性。
安东尼吉登斯认为,现代性是在如下三个机制的推动下形成的:?一是时空分离机制。
跨越广阔的时间与空间领域的社会关系的联合,并一直到包括全球体系的状况。
在前现代社会,时间与特定的社会行动的地点相联,只有当全世界都有了标准化的时间,时间摆脱特定空间的制约,才使得跨越无限时空距离、对社会关系进行规则化控制的现代组织成为可能。
于是,现代性导致了全球化,没有人能够逃避得了:定期地把知识应用到社会生活的情境上,并把这作为由制度组织和转型中的一种建构要素性所导致的转型。
而全球化、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涌现等,就是时空分离机制的表征。
?二是社会结构的“抽离化”机制。
由抽象标志和专家系统(他们合起来等于抽象系统)所组成。
抽离化机制使互动脱离了场所的特殊性。
作为现代性内在要素的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时空意识,使得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到事件的在场和缺场纠缠在一起。
吉登斯技术风险思想探析
吉登斯技术风险思想探析吉登斯技术风险思想是指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对现代社会中技术发展带来的风险进行思考和分析的理论体系。
他认为技术发展不仅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发展机遇,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的风险和问题。
吉登斯在其著作《后现代主义与社会学理论》中提出了两个方面的技术风险:工具性风险和结构性风险。
工具性风险,指的是技术使用过程中可能引发的操作失误、意外事故等个体层面的风险。
这些风险往往是由于技术的复杂性和操作的不可预测性导致的,比如航空事故、核电站事故等。
吉登斯认为这些风险主要可以通过技术的改进和管理措施来降低。
结构性风险,指的是技术对社会整体结构和关系产生的影响和风险。
技术的发展会改变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和社会关系等方面,从而给社会带来新的问题和挑战。
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可能导致大规模失业,信息技术的普及可能加剧信息不对称和隐私泄露等问题。
吉登斯认为这些风险需要从制度层面进行解决,包括政策制定、法律法规的完善等。
吉登斯还提出了技术风险管理的原则,包括透明度、参与性和责任性。
透明度要求技术的开发和使用过程应该对公众开放和透明,增加信息的共享和公众参与,避免信息不对称。
参与性要求社会各界参与到技术的发展和管理中来,包括政府、企业、学术界、公众等,形成共识和平衡。
责任性要求技术的开发者和使用者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包括技术安全、环保、伦理等方面的责任。
吉登斯的技术风险思想对于我们理解和应对技术带来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在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我们不能只追求技术的先进性和效益性,还要关注技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只有在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技术风险,进行合理和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地利用技术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现代性的后果读后感
现代性的后果读后总结阅读了吉登斯的《现代性的后果》一文后对于现代性的认识又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它让我认识到现代化对社会的发展在具有其有利的一面的同时也和其他事物一样具有其两面性,对社会的长远发展也具有其风险的一面,下面是在看完现代性的后果一文后,对文章内容的总结和自己的一点感受和体会。
吉登斯的现代性理论的主要内容是:现代性的基本特征是断裂;现代性有三个动力机制:时空的延伸和分离、脱域机制、对知识的反思性;现代性有四个基本的制度性维度:资本主义、工业主义、军事力量和监督体系,由此所导致的全球化也有四个维度: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名族国家体系、国际劳动分工和世界军事秩序。
结果,现代性与全球化交织的现代社会有着不确定的风险。
但是吉登斯认为,同时卷入到现代性进程中的四种运动(劳工运动、民主运动、和平运动、生态运动)可以化解这些风险,从而让我们看到了未来光明的前景。
1.现代性的基本特征及其动力机制(1)基本特征:断裂究竟什么是现代性呢?吉登斯认为要理解现代性就要先弄明白提出该论点的“出发点”,即“关于现代社会发展的断裂论的解释”,吉登斯分析现代性的一个特点是他不像很多社会理论家所认为的现代性的出现是随着某一既定的发展线索内部自身演进的结果,他认为现代性在历史发展中有其特殊的阶段,也就是说,非延续性或者说是断裂时现代性的基本特征。
断裂是指现代化的社会制度在某些方面是独一无二的,其在形式上异于所有类型的传统秩序。
吉登斯认为这是诊断今天现代性对我们产生的种种后果的必不可少的开端。
(2)动力机制吉登斯认为现代性与前现代的传统是断裂的,而使它与先前其他时代区别开来的最为明显的性质就是现代性的动力机制。
这一动力机制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时间和空间的分离;而是脱域机制的发展;三是知识的反思运用。
在吉登斯看来,现代社会的所谓的秩序的问题,实际上是“时空分离”的问题,也就是说,现代社会的各种制度是在时间与空间的分离的过程中形成现代性的整体特征的。
吉登斯关于资本主义特异性的思想及其意义
吉登斯关于资本主义特异性的思想及其意义马克思主义学者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在其著作《资本主义与现代性》中提出了关于资本主义的特异性的思想,他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结构,资本主义社会与其他社会形态有着明显的差异,这一观点对于我们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吉登斯指出,资本主义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形态,它的出现和发展受到了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技术条件的制约。
在工业革命之后,资本主义迅速兴起并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主导经济形态,这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
资本主义以其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科技水平,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的根本变革。
吉登斯的这一观点强调了资本主义的历史条件性和技术条件性,帮助我们理解了资本主义为何能够成为现代社会的主导形态。
吉登斯强调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特殊性。
他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经济领域和政治领域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权力和经济权力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和互动。
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生活以市场为基础,市场在调节资源分配和社会关系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这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政治权力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政治机构通过制定法律和政策来调节经济活动,保障市场秩序的正常运转。
吉登斯的这一观点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运作机制。
吉登斯还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变革和社会运动的特异性。
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是多元化和复杂化的,社会变革和社会运动呈现出多样性和多变性。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不同的社会阶层和利益集团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到社会变革和社会运动中来,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吉登斯的这一观点帮助我们理解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变革和社会运动的复杂性,无论是工人运动、妇女运动还是环境运动,都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运动的多样性和积极性。
吉登斯技术风险思想探析
吉登斯技术风险思想探析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科技时代,技术的应用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与此技术风险也成为了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之一。
在对技术风险进行思考和探究的过程中,吉登斯(Charles Perrow)的技术风险思想无疑是一种重要的理论观念。
他提出了“高风险技术系统”和“意外事故”的概念,为我们理解技术风险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本文将对吉登斯的技术风险思想进行深入的探析,以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技术风险。
一、吉登斯技术风险思想的核心理念吉登斯是一位著名的社会学家,他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高风险技术系统”和“意外事故”的概念。
他认为,一些现代化的技术系统,比如核电站、航空器、化工厂等,由于其本身的复杂性和高度的互联性,使得它们更容易发生意外事故,这种意外事故可能会对整个社会带来严重的影响。
吉登斯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的技术风险思维,对于我们理解和应对技术风险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吉登斯认为,技术风险的产生并非完全源自技术的本身,而更多的是来自于技术系统内部的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
这种相互作用不仅来自于技术系统内部的各种元素(比如设备、人员、管理制度等),还来自于技术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互动。
他将这种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称为“系统过载”,并认为它是技术风险的主要来源之一。
吉登斯的这一理念使我们对技术风险的成因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也为我们找到了应对技术风险的新思路。
吉登斯还指出,技术风险的发生并非偶然,而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他使用了“多样性假说”和“激活假说”来解释技术风险的产生机理。
所谓“多样性假说”是指当技术系统内的元素过于多样化时,就会增加系统发生意外事故的可能性。
而“激活假说”则是指当技术系统遭遇到特定的外部激活因素时,就会导致系统发生意外事故的风险大大增加。
这两个假说为我们揭示了技术风险产生的内在逻辑,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技术风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吉登斯的技术风险思想对于我们理解和应对技术风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吉登斯关于资本主义特异性的思想及其意义
吉登斯关于资本主义特异性的思想及其意义1. 引言1.1 吉登斯关于资本主义特异性的思想及其意义在吉登斯的思想中,资本主义被定义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形态,具有明显的特异性和独特性。
他认为,资本主义的核心特征包括私有制、市场经济和资本积累。
在这种社会形态下,资本家通过拥有和控制生产资料来获取利润,市场经济则通过供求关系调节资源配置,资本积累则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吉登斯指出,和其他社会形态相比,资本主义具有很强的动态性和扩张性,能够源源不断地生产新的商品和市场,不断革新和发展生产力。
同时,资本主义还带来了激烈的竞争和利益冲突,导致了社会阶级的分化和不平等现象。
吉登斯认为,资本主义的实践意义在于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矛盾,如贫富分化、环境污染和人类劳动被剥削等。
因此,我们需要深入理解资本主义的特异性,探索其矛盾和发展动力,以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共同富裕。
吉登斯对资本主义的未来展望是,资本主义将继续发展和变革,但也会面临更大的挑战和改革。
他希望社会能够在继承资本主义的创新性和活力的同时,克服其弊端和不足,实现更公正和平等的社会秩序。
吉登斯的思想对我们认识资本主义具有重要的启示,他的思想带来了对资本主义特异性的深刻认识,为我们理解和改变现实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2. 正文2.1 吉登斯对资本主义的定义吉登斯认为资本主义是一种生产方式,其核心特征是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和市场经济机制。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归少数人所有,生产和交换活动通过市场调节,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基本目标。
吉登斯指出,资本主义是一种竞争性的经济系统,市场竞争促使企业不断创新、提高效率,从而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吉登斯强调资本主义是一种拜金主义的社会形态,金钱和物质财富成为人们追求的中心,商品交换和金钱交易成为社会生活的主要形式。
吉登斯认为资本主义是一种全球性的体系,资本、商品、劳动力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国际贸易和投资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重要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登斯社会福利思想对我国的启示院系:文法学院班级:社会工作0602 姓名:刁媛学号:060108013摘要:Our government can absorb, profit from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carrying out social welfare aspect policy the experienc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s process. Since as has caused the 1980s various countries social welfare domain to have the tremendous change “the third way“to stress that” does not have the responsibility namely does not have the rights”, proposed the positive welfare policy, advocates constructing the social investment country. And paid great attention on the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the positive welfare policy and develops the civil society to construct the socialism harmonious society to our country to provide the important enlightenment.关键词:吉登斯思想、积极社会福利、启示一、吉登斯积极社会福利思想吉登斯通过对传统左派与右派的分歧、“福利国家”的界定核对福利国家危机实质的分析,提出了自己的积极社会福利理念,确立“无责任无权利”原则,认为“政府对于其公民和其他人负有一系列责任,包括对弱者的保护,个人主义不断扩张的同时,个人义务也应当延伸。
”公民个人和政府以外的其他机构也应当为积极福利做出贡献。
在此基础上,他提出要变传统消极的通过提供物质或金钱帮助来维持人的生存的福利政策为积极的增强人的生存能力,促进人的发展的福利政策主张,最终实现变福利国家为社会投资型国家的目标。
社会投资型国家不仅关心人的经济福利,更注重人力资本投资,通过加大教育力度来促进人的发展,最终解决经济问题和福利问题。
(一)“无责任即无权利”思想吉登斯认为现在福利国家面临的风险性质已发生改变,在传统工业社会,人们面临的是人口生育与养老之类的可以预见的、呈现一定时间规律的风险,或是诸如工伤、失业、疾病等等的自然发生的概率性事件的风险,这两种风险都是“来自外部的、因为传统或自然的不确定性和固定性所带来的风险”,都能以社会保险的方法加以解决。
而在后工业社会,人们面临的是不能用传统的方法加以解决的人为风险,是“我们在以一种反思的方式组织起来的行动框架中要积极面对的风险”,是“由我们不断发展的知识对这个世界的影响所产生的风险,是指我们在没有多少历史经验的情况下所产生的风险”。
如何区分这两种风险?吉登斯指出了人为风险的三个不同点:“一是人为风险是启蒙运动引发的发展所致的,是‘现代制度长期成熟的结果’,是人类对社会条件和自然干预的结果;二是其发生以及影响更加无法预测,‘无法用旧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同时它们也不符合启蒙运动开列的知识越多,控制越强的药方’;三是其中的‘后果严重的风险’是全球性的,可以影响到全球几乎每一个人,甚至人类整体的存在。
”人们开始很少担心自然能对我们怎么样,而更多地担心我们对自然的所作所为。
正是因为风险性质改变了,传统的福利制度出现了危机,吉登斯认为这种危机是风险管理的危机,并不是简单的财政危机。
此外,传统的福利国家强调的是公民所享有福利是一种政治权利,“政府保障每一公民的最低所得、营养、健康、住房、教育水平,对于国民来说,这是一种政治权利而非慈善”。
这种制度忽视了福利的享有者即公民对社会的责任,出现了提前退休或志愿失业的不良行为,使得高福利国家的公民的效用水平比低福利国家的公民高,导致在相同的单位时间的劳动和相同工资的情况下,高福利国家的雇员会因其效用水平低于预期而不愿工作,相反,低福利国家雇员则愿意工作。
这样,出现了大批依靠国家较高福利待遇的失业人口。
为改变这种状况,吉登斯提出了“无责任即无权利”原则,主张强调个人的责任与义务。
他指出,“个人主义不断扩张的同时个人义务也应当延伸”,“作为一项伦理原则,‘无责任即无权利’必须不仅仅适用于福利的受益者,而且也适用于每一个人”。
在传统的社会福利制度中,个人在失业后往往只是享受着国家的无偿福利待遇而不需要承担任何的责任与义务,这就是使得国家的福利负担逐渐加重,造成社会生产能力的滞后。
因此,他强调“领取失业救济金的人应当履行主动寻找工作的义务”,“那些从社会产品中受益的人应当负责任地利用两者,而且应当反过来回报给更广泛的社会群体。
作为公民权利的一个方面,‘无责任即无权利’的原则必须对政治家和公民、富人和穷人、企业机构和个人同等适用。
”可见,吉登斯在强调个人责任的同时也强调集体的责任,主张个人、集体和国家一道为建设福利国家做出贡献。
(二)“积极福利”的主张传统的福利政策主要是根据外部风险组织起来的,用来解决已经发生的事,具有被动性,本质上是一种风险的重新分配,其目标是维持人的生存状态,不至于因遭遇风险而陷入生存危机,因此被称为消极的福利政策,它的手段是外在的物质或现金给付。
吉登斯提出了“积极福利”的主张,其目标是推动人的发展,手段是增强人自身的生存能力。
这种目标源于对幸福的重新审视。
吉登斯指出,我们应当倡导一种积极的福利,公民个人以及政府以外的其他机构也应当为这种福利做出贡献,它将有助于财富的创造。
福利在本质上不是一个经济学的概念,而是一个心理学的概念,它关乎人们的幸福。
因此,一个真正关心国民幸福的政府应为国民的自我实现创造条件。
传统的福利政策对外部风险采取事后风险分配制,而积极的福利政策对人为风险采取“事先预防”的方法,即在风险出现或可能出现时,采取防范措施。
积极的福利政策的实施通常要求国家的干预,甚至是国际或全球范围的合作。
(三)社会投资型国家“为了取代‘福利国家’这个概念,我们应当提出‘社会投资型国家’,这一概念适用于一个推行积极福利政策的社会。
”吉登斯所提出的“社会投资型国家”的特点是:作为积极福利的福利开支不再完全由政府创造和支配,而是由政府和其他机构共同提供;社会福利制度不仅关注富人,更关注穷人,自主与自我将成为重中之重;福利供给更加重视发展公民能力,提高了公民的生存能力,这样,经济问题和福利问题才能够很好解决。
此外,“保险原则和对风险的预防仍然会是社会投资国家的核心”。
二、积极福利政策的具体措施在老年人方面,吉登斯认为解决老龄问题必须调动老年人的能动性,发挥他们的潜能,使老年人成为解决养老问题的生力军。
他指出,应该把老人视为一种资源而不是一种负担,要逐步废除固定的退休年龄,保证老年人应该有法定的劳动权利。
总之,老年人不能再靠越来越少的劳动人口养活,而应自己养活自己,这样有利于社会各阶层的人享受更大的幸福。
在解决失业问题方面,采取就业再分配的措施。
此外还要转变工作绝对稳定、可以终身从事一项工作的就业观念,采取更加灵活的就业政策。
同时,吉登斯认为,“第三条道路推行取消管制的政策不是解决失业问题的有效措施,福利支出应当维持在欧洲的水准上而不是向美国看齐,但是,应当把这些支出主要引向人力资源的投资上。
”在解决不平等方面,吉登斯认为应该减少社会排斥。
一是减少对社会底层人们的排斥,另外是减少对社会上层人的排斥。
因为“平等和不平等的分界线是自我实现”,即所有的社会成员要在其社会现实生活中拥有充分的民事权利、政治权利以及承担相应的义务,同时还包括所有人对社会生活政治的广泛参与。
因此,要解决不平等问题就要解决排斥问题,提高被排斥者的能力。
在解决贫困的问题上,吉登斯认为因为人人都面临着不确定性的风险威胁,因此贫困是世界性的问题,而不是某个地区或某个国家。
要解决贫困问题应当注重和加强地区乃至全球范围的互助与协作。
此外,要根据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培养自力更生的能力与技能,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与人民的聪明智慧发展经济,培养人们“自发地带有目的性的自我”,早日实现脱贫。
三、吉登斯社会福利思想对我国的启示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完善,同样面临老龄化、失业率高等社会保障问题。
如果能吸取积极社会福利的有益经验,就会使我们少走弯路,建立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以下是吉登斯积极社会福利思想对我国的启示。
1、处理好政府、企业及个人在社会福利中的作用。
积极社会福利思想强调建立政府、企业、团体及个人在社会福利中的合作关系,采取多渠道方式筹集社会福利资金。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和事业问题越来越突出,即使是低保障水平也是我国财政难以解决的问题。
结合“积极社会福利”的经验和我国的具体国情,社会福利基金支出应有政府、企业和个人三方共同承担。
2、吉登斯“社会投资型国家”思想强调风险社会中的积极社会福利思想,即社会福利应当成为对人力资源的投资,并提出培训和教育对人力资本投资起很重要的作用。
为缓解我国就业压力和劳动力状况,应加大教育投资、发展职业培训体系,提高劳动力就业技能,增加就业率、扩大再就业。
3、老龄化是当今各国都面临的社会问题,我国也同样如此。
面对养老问题,应该学习吉登斯“应该把老年人当作一种资源而不是一种负担”思想,逐步废除老年人固定的退休年龄,充分发挥老年人的潜能,增加社会资源,减轻养老压力。
4、根据我国国情,在贫困地区培养吉登斯“自发的带有目的性的自我”的思想,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利用人们的聪明才智,开发当地资源,带动经济发展,争取早日脱贫。
5、在失业压力和贫困压力下,我国受福利者众多,福利财政支出面临很大的困难,而且只靠福利而不劳动的有劳动能力的受福利者越来越多,因此要增强受福利者的社会责任感。
提倡“无责任即无权利”的思想,一方面保障公民权利,维护弱势群体利益,减少福利受助者对福利的依赖,用一种积极的社会保障政策给付,使其促进就业,缓解经济压力;另一方面,带动了国家经济发展,缓解国家财政压力。
参考文献:[1]吉登斯.超越左与右——激进政治的未来[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2]吉登斯.第三条道路民主社会主义的复兴[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3]张志洲,布莱尔“第三条道路”理论探析[J].国际论坛,1999.(2).[4]杨冬雪,薛晓源.第三条道路与新的理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5]裘援平,柴尚金.当代社会民主主义与“第三条道路”.当代世界出版社,2004.[6]丁建定,社会福利思想.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7]周涛,王平.吉登斯的社会福利思想.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2(6).[8]李纪才.英国“积极的国家福利”走出“摇篮”.中国经贸导刊,2002(6).[9]杨玲.“第三条道路”与福利国家改革.载长白学刊,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