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之泻下药
《中药学》之泻下药
《中药学》之泻下药1攻陷药 ( 泻下力较强 ) :大黄、芒硝、番泻叶2润下药 ( 泻下力缓 ) :火麻仁 ( 麻仁丸 )3峻下逐水药 ( 泻下峻猛 ) :甘遂、巴豆、牵牛子大黄根源: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
又名:川军,西军,酒军,熟军功能与应用:1.泻下攻积泻下作用强,尤适合热结便秘。
大黄配芒硝:治实热积滞、大便燥结、坚硬难下效佳。
大黄配巴豆、干姜:善治寒积便秘。
2.泻火解毒用于上焦火毒证 ( 三黄片、牛黄解毒片 ) ,热毒疮疡,烧烫伤。
3.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出血。
4.活血祛瘀用于瘀血证。
还可清泄湿热,用于治疗痢疾、黄疸、淋证等湿热证。
常用饮片:生大黄 ( 片或丁 )酒大黄熟大黄大黄炭用法:攻陷生用,后下活血祛瘀酒蒸清上焦火酒炒止血炒炭注意:1、药味严寒,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忌服。
2、妇女怀胎、月经期、哺乳期应慎用或忌用芒硝根源:硫酸盐类矿物芒硝,经加工精制而成的结晶体。
(Na2SO410H2O)功能与应用:1.泻下软坚“大黄无硝不下”2.清热消肿外用治疗痈肿疮疡,目赤咽肿口疮。
用法:冲服 ( 芒硝入水即化 )使用注意:孕妇忌用《中药学》之祛风湿药用于风湿痹证①风寒湿痹②风热湿痹③痹证日久肝肾两虚。
祛风湿散寒药:独活、徐长卿、川乌(大毒) 、蕲蛇(有毒)、木瓜、乌梢蛇、桑枝。
祛风湿清热药:防己、雷公藤( 大毒 ) 。
祛风湿强筋骨药:五加皮、香加皮(有毒)。
独活与羌活的比较同样点:1.祛风散寒胜湿止痛,用于风寒湿痹证。
2.发散风寒湿表邪,用于风寒挟湿表证。
不一样点:独活:尤擅长祛风湿止痛。
作用部位偏下,以治疗下肢痹证为宜。
解表作用较羌活弱。
羌活:解表力较独活强,祛风湿止痛作用部位偏上,以治疗腰以上风寒湿痹为宜。
羌活配独活:散风寒湿力强,风湿痹痛不论上下均可。
川乌功能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有大毒,炮制后用。
( 生品 0.3g 可惹起中毒 )用法用量: 1-3g 。
宜先煎,久煎。
中药学-泻下药PPT
• 用法用量:不入汤剂,入丸散,每次0.5~1g。
内服宜醋制,外用适量。反甘草。
京大戟
苦、寒 ;有毒。 归肺、肾、脾经。 功效:泻水逐饮,
消肿散结。
• 【应用】 本品毒烈之性与功用和甘遂相似,但逐水之
力稍逊,治水肿、痰饮、臌胀等证,常与甘遂同 用。偏行脏腑之水湿
—配附子、党参(温脾汤) ⑶ 痢疾初起,肠道湿热积滞不化
—配白芍、黄连(“通因通用”法)。 现代中西医结合: 急腹症——急性胆囊炎、胰腺炎、肠梗阻、肠痈
2、火热亢盛——取其“釜底抽薪” —使上炎之火下泄。
治吐衄,目赤,口疮,牙痛,咽痛等 ——配黄连、黄芩(泻心汤)
3、热毒壅滞——使热毒下泄 痈肿疔疖——配金银花、野菊花 肠痈初起——配牡丹皮、桃仁(大黄牡丹皮汤) 烧烫伤——单用或配用。 闭经——配益母草、红花
五、配伍应用 常与行气药配伍应用是本章药的配伍特
点。此外,还宜根据寒热虚实不同进行适当 的配伍。
4
六、使用注意
1.因证选药,因人而异。
2.中病即止,攻下药与峻下逐水药作用较强,部分有 毒,易伤正气和脾胃,故老人、小儿、体虚或脾胃 虚弱者慎用,妇女胎前产后、月经期当慎用或忌用。 “得快利,止后服,不必尽剂。”
使用注意:哺乳期妇女慎用
芒硝
来源:
热水溶解
含有Na2SO4的天然矿物 -------- 皮硝
过滤
萝卜水煮
--上--层---液---冷--却--- 芒硝 ---风-----化---- 玄明粉(元明粉)
下层结晶
失去结晶水
朴硝 (皮 硝)
大黄
芒硝
泻热通便 —治热结便秘 泻火解毒 —治疮痈、咽痛
第七章 泻下药—中药学
白原;③降低抗凝血酶Ⅲ和纤溶酶活性,加速血凝;⑤收缩
局部损伤血管降低通透性。
降血脂、降低血液粘度 泻下与吸附作用,减少胆固醇 吸收。 (7)抗病原微生物 抑菌成分为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
黄素、后者作用最强。机制:①影响叶酸酶系统;②诱生干
扰素。 2.其他药理作用抗炎、解热、免疫调节、抗自由基、抗肿 瘤。抗肿瘤机制:①抑制癌细胞呼吸,氨基酸、糖代谢中间 产物的氧化和脱氢过程;②抑制DNA、RNA及蛋白合成,对
(2)保肝 芦荟总苷对实验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2.其他药理作用
(1)愈创作用 芦荟多聚糖醛酸酯促进肉芽生长,可用于创伤
以及烧伤;芦荟油膏对X射线有保护作用。
(2)抗肿瘤、抗菌作用 芦荟中蒽醌衍生物具有高效杀伤
肿瘤细胞;芦荟浸出液对皮肤真菌、绿脓杆菌、结核杆菌 有一定抑制作用。 现代应用
1.便秘。
2.外科感染。
泻下药分类: 峻下药:最强具有导泻、利尿。甘遂、芫花等。用于 水饮内停,胸腹积水,一般不用。 攻下药:次之 剌激肠壁,增加肠容积。大黄、芒硝, 用于实热内结大便燥结。 润下药:作用缓和 含脂肪油,润滑肠道,火麻仁等。 用于老弱、久病、术后、胎前、产后等阴亏津枯的便秘。
第一节 常用药
大黄 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具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遂瘀 通经等功效。 主要成分 蒽醌衍生物,结合形蒽苷和游离形苷元,此外含 鞣质、α-儿茶素、没食子酸。泻下成分番泻苷A最强;抗菌 成分大黄素、芦荟大黄素。 番泻苷A(Sennoside A) 蒽酚、蒽酮
不良反应 超过常用剂量使用引起下消化道出血。
大承气汤《伤寒论》 处方组成:大黄、芒硝、厚朴、枳实。 功效主治:攻里通下。用于肠胃燥热、积滞热结证。 1. 药理作用 (1)促进胃肠功能,特别是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2)调节免疫 、抗菌、抗内毒素。 2. 应用 急性胰腺炎;肠梗阻等。
中药学 泻下药
2.利尿、改善肾功能
机理:利尿,促进肌酐、尿素的排泄;泻下作用, 减少肠内氨基酸的吸收;减少血中尿素(BUN)的生成。
肾功能衰竭:前期可用药物改善或延缓发展,后期 治疗:透析和换肾。
大黄
3.抗感染作用 举例1:火热亢盛致头面部充血、吐血、纽血。 治则--上病下治 原理--大黄可扩张盆腔血管,引血下行,改善头
病理过程:便秘、发热、腹痛、炎症。
◆胃肠实热内结:多见于现代医学的急性单纯性肠 梗阻、粘连性肠梗阻、蛔虫性肠梗阻、急性胆囊 炎、急性胰腺炎、急性阑尾炎等急腹症;某些急 性感染性疾病。
◆阴亏津枯:多见于老人、幼儿及产后便秘者;大 病后期、术后体质虚弱者,肠蠕动减弱便秘。
◆水饮内停:证候与胸膜炎、肝硬化腹水、右心功 能不全时相似,表现为胸腹积水。
在美国及欧洲地区 属于限制性使用植物。
药物警戒
• 美国NTH组织的Nationlal Toxicology Program课题发现蒽 醌类成分—大黄素有肝毒性。2006年英国MHRA发布含何 首乌制剂的肝损害警告,2009年中国的SFDA发布《含蒽 醌类保健食品注册管理有关规定》,限制含蒽醌类中药的 日剂量和使用人群,并要求标示蒽醌含量范围。
临床应用 便秘 外科感染
慢性肝炎 萎缩性鼻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保健、抗衰老
芦荟
药理作用 泻下 保肝 促进创伤愈合 抗肿瘤 抗菌
大承气汤
•
在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病理形成过程中能抑制
磷脂酶A2(PLA2)活性的升高;调节实验性炎
症模型动物脏器组织的PGF1α/TXB2平衡;并能
保护肝细胞线粒体,减轻内毒素诱导的脂质过氧
第九章 泻下药
一、概念、临床适应证 --凡能引起腹泻或促进排便的药物,称泻下药。 主治:便秘、肠胃积滞、实热内结、水饮停聚等
中药学本科中药药理(7章)泻下药
2-3小时血药浓度达高峰。 主要分布在肝、肾和胆囊,在肝脏进行氧化和 结合代谢。
药 大黄蒽醌衍生物主要由粪便中排,约50%在体
理 内被破坏。
学
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1)泻下作用
成分:结合型蒽苷,番泻苷A最强
中 特点:
药 药
口服,6-8小时排出软泥状便。
理 煎煮10分钟,蒽苷溶出率最高,泻下作用最强;
中药学本科中药药理(7章)泻下药
目的与要求
1.掌握泻下药的主要药理作用及泻下作用药理分类。
中 2.掌握大黄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活性成分、现代 药 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 药 理 3.了解番泻叶、芦荟、大承气汤主要药理作用。 学
第一节
中 药
概述
药
理
学
定义?
中 药
凡能引起腹泻或润滑肠道、促
药
进排便的药物称泻下药。
成苷元,由血液或胆汁运至大肠发挥泻下作用。
(2)保肝利胆
成分:大黄
特点:
中 保肝:保护实验性肝损伤、促进肝细胞修复、
药 抑制乙肝抗原、促进干扰素生成、解氨毒、促进
药 肠道毒物排出。
理 利胆:促进分泌、促进排出、疏通(胆管、肝
学
内毛细胆管)瘀积、促进舒(奥狄括约肌)缩 (胆囊平滑肌)功能,降低黄疸指数。
中 血中必需氨基酸增高→蛋白质合成增加;
药 抑制体蛋白分解,减少 BUN的来源;
药 理
促进尿素、肌酐随尿排泄;
学 抑制肾代偿性肥大、缓解高代谢状态。
(6)对血液系统影响
A 止血
成分:d-儿茶素、没食子酸为其有效成分。
特点:缩短出血时间,见效快。
中 机制:
药 药 理
促进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功能,有利于血栓形成; 使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凝血时间缩短;
中药学泻下药
甘遂
相同点
不同点 长于泻经遂之水
大戟 芫花
泻水逐饮
长于泻脏腑之水 长于泻胸胁之水,
2021/4/26
29
巴豆
类 别 植物
药 材 干燥成熟果实
2021/4/26
30
处方用名 巴豆
性味归经 辛、热。有大毒。
功效应用
1峻下冷积——寒积便秘
2逐水退肿——腹水鼓胀
3祛痰利咽——喉痹痰阻
4外用蚀疮——疮疡脓成未溃
•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上 午1时11 分28秒 上午1 时11分0 1:11:28 21.5.14
番泻叶
类 别 植物 药 材 干燥叶
2021/4/26
12
处方用名 番泻叶 性味归经 甘、苦、寒。 功效应用 泻下通便——热结便秘,腹水肿胀
用法用量 温开水泡服,1.5-3g 煎服,2-6g 宜后下
•
14、抱最大的希望,作最大的努力。2 021年5 月14日 星期五 上午1 时11分2 8秒01: 11:2821 .5.14
•
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 少什么 。。202 1年5月 上午1 时11分2 1.5.140 1:11M ay 14, 2021
•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 021年5 月14日 星期五 1时11 分28秒0 1:11:28 14 May 2021
用法用量 打碎入煎,不宜过量
2021/4/26
18
郁李仁
类 别 植物
药 材 干燥成熟种子
2021/4/26
19
处方用名 郁李仁 性味归经 辛,苦,甘,平。 功效应用 1润肠通便——肠燥便秘 2利水消肿——水肿
中药学专业知识泻下药
中药学专业知识泻下药功能:泻下通便,以排除胃肠积滞、燥屎及其他有害物质(毒物、寄生虫)等;或清热泻火,使实热壅滞通过泻下而清解;或逐水退肿,使水湿停饮从大小便排除,达到祛除停饮、消退水肿之目的。
有些药物兼能逐瘀、消癥、杀虫。
适用:大便秘结、胃肠积滞、实热内结及水肿停饮等里实证。
分类:攻下药、润下药、峻下逐水药。
使用注意:里实兼有表邪者,当先解表而后攻里,必要时攻下药与解表药同用,表里双解,以免表邪内陷。
里实而正虚者,应与补虚药同用,攻补兼施,使攻下而不伤正。
泻下作用峻猛的药物,易伤正气及脾胃,故久病体弱、脾胃虚弱者当慎用;妇女胎前产后及月经期应慎用或忌用。
应用作用较强的泻下药时,当中病即止,慎勿过剂,以免损伤胃气。
第一节攻下药大黄、芒硝、芦荟、番泻叶大黄【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止血,活血祛瘀。
【主治病证】(1)大便秘结,胃肠积滞,湿热泻痢初起。
(2)火热上攻之目赤、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
(3)热毒疮肿,水火烫伤。
(4)血热吐血、衄血、咯血、便血。
(5)瘀血经闭,产后瘀阻腹痛,癥瘕积聚,跌打损伤。
(6)湿热黄疸,淋证涩痛。
【用法用量】生大黄:攻下。
入汤剂应后下;亦可用开水泡服,或研末吞服。
酒大黄:上部火热之证。
制大黄:活血作用较好。
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
芒硝【功效】泻下,软坚,清热,回乳(外用)。
【主治病证】(1)实热积滞,大便燥结。
(2)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疮疡,乳痈,肠痈,痔疮肿痛。
芦荟【功效】泻下,清肝,杀虫。
【主治病证】(1)热结便秘,肝经实火,肝热惊风。
(2)小儿疳积,虫积腹痛。
(3)癣疮(外用)。
【用法用量】内服:2~5g,入丸剂,不入汤剂,或研末装入胶囊服。
外用:适量,研末干撒,或调敷。
【功效】泻热通便(大量),消积健胃(少量)。
【主治病证】(1)热结便秘。
(2)食积胀满。
(3)水肿胀满。
第二节润下药火麻仁、郁李仁火麻仁既善润燥滑肠通便,又兼补虚,为治肠燥便秘之要药,兼体虚者尤宜。
15中药学第三章泻下药
郁李仁(了解)
一、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欧李、郁李或长柄扁桃的成熟种子。产
于内蒙古、河北、辽宁等地。
郁李仁(了解)
二、药性:辛、苦、甘,平。归脾、大肠、小肠经。 三、功效:润肠通便,利水消肿。 四、应用:
1.肠燥便秘。 2.水肿胀满,脚气浮肿。
松子仁(了解) 一、来源:为松科乔木红松等的种仁。主产于东北。
3.峻下逐水药:多属苦寒有毒,泻下作用峻猛,能引起剧烈腹泻,
且能利尿,主治水饮内停之水肿,胸腹积水及痰饮喘满等实证。
第三章泻下药
四、使用注意:
1.久病体弱,脾胃虚弱者慎用。 2.妇女胎前产后及月经期忌用。 3.中病即止,慎勿过剂。
第一节攻下药
一、性能特点:本类药物大多苦寒沉降,主入胃、大肠经。既有较
用苦寒攻下药以清除肠道湿热或饮食积滞(有害物质),忌用收涩 药。此乃“通因通用”的用药法则。
3.多种急腹症(阑尾炎、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肠梗阻
等)。根据中医“六腑以通为用”的原则,可用攻下药配合清热解 毒或活血化瘀药同用(或配驱虫药同用。)
大黄(掌握)
一、来源: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根
三、分类 1.攻下药:多属苦寒,其性沉降,主入大肠、胃经。既能通便,又
能泻火,主治大肠实热积滞,燥屎坚结,大便秘结等症。
2.润下药:多为植物果仁、种子,富含油脂,味甘质润多归大肠经,
能润燥滑肠,软化大便,泻下力缓且有滋补之性。 主治年老体弱,热病后期,产后津亏,阴虚血虚之肠燥便秘。 本类药除火麻仁、郁李仁外,还有桃仁、杏仁、瓜蒌仁,松子仁、柏 子仁、苏子、决明子、桑椹、黑芝麻、胡桃肉、蜂蜜、肉苁蓉、锁阳、 当归、何首乌、天冬、麦冬等。
甘遂(熟悉)
中药学课件第三章泻下药
contents
目录
• 泻下药概述 • 泻下药的种类及特点 • 泻下药的配伍与应用 • 泻下药的现代研究 • 泻下药的常见误区与正解 • 泻下药的正确选用与使用方法
01 泻下药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泻下药是指能够引起腹泻或滑利 大肠、促进排便的药物,主要用 于治疗大便秘结、胃肠积滞、实 热内结及水肿停饮等里实证。
忌与补益药同用
孕妇及月经期女性体质特殊,对泻 下药应慎用或禁用,以免损伤胎气 或导致月经过多等不良反应。
孕妇及月经期慎用
在使用泻下药期间,应注意饮食禁 忌。如避免食用油腻、辛辣等刺激 性食物,以免加重肠胃负担,影响 药效发挥。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 应用泻下药应根据病情、药性,在有效剂量范围内,确定适宜的用量及疗程,不可过剂,以防耗伤正气,甚至 发生“脱证”或休克等。
• 润下药多含油脂,能润肠通便,使缓下而不伤正气,适用于年老津枯、产后血虚、热病伤津及失血等所致的肠 燥便秘。但火麻仁食入量大,可引起中毒。
• 峻下逐水药作用峻猛,能引起剧烈腹泻,使体内潴留的水液从大便排出,部分药物兼有利尿作用,使体内潴留 的水液从小便排出,适用于水肿、膨胀、痰饮积聚等证。但本类药物多有毒性,易伤正气,故体虚者当慎用, 且不宜久服,使用时常配伍补益药以保护正气,并应注意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以免过量而发生中毒或伤 正。孕妇忌用。
服药时间
根据患者病情和药物性质,合理安 排服药时间。如攻下药宜清晨空腹 服用,以便借肠胃空虚之际,药物 迅速入肠发挥作用。
注意事项与禁忌
注意观察反应
使用泻下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 反应。如出现腹痛、腹泻过度等不 良反应,应及时调整剂量或停药。
泻下药课件-中药学本科十四五教材
郁李仁
• 【来源】 蔷薇科植物欧李、郁李或长柄扁桃的干燥成熟种子。 • 【药性】 辛、苦、甘,平。归脾、大肠、小肠经。 • 【功效】 润肠通便,下气利水。
【应用】
• 1.津枯,肠燥,食积气滞,腹胀便秘。本品质润多脂,润肠通便作用 类似火麻仁而较强,且润中兼可行大肠之气滞。
商陆
• 【来源】 商陆科植物商陆或垂序商陆的干燥根。 • 【药性】 苦,寒。有毒。归肺、脾、肾、大肠经。 • 【功效】 逐水消肿,通利二便,外用消肿散结。
【应用】
• 1.水肿胀满,二便不利。本品苦寒性降,能通利二便而排水湿,泻下 作用较弱。适宜用治水肿臌胀,大便秘结,小便不利的水湿肿满实证。
• 2.疮痈肿毒。本品外用有消肿散结和解毒的作用。
【应用】
• 1.水肿胀满,二便不利。其逐水作用虽较甘遂、京大戟稍缓,但仍属 峻下逐水之品,以水湿停滞,正气未衰者为宜。
• 2.痰饮积聚,气逆喘咳。本品能泻肺气,逐痰饮,用治肺气壅滞,痰 饮咳喘,面目浮肿者。
• 3.虫积腹痛。本品能去积杀虫,并可借其泻下通便作用以排出虫体。
• 【用法用量】 煎服,3~6g。入丸、散服,每次1.5~3g。本品炒用 药性减缓。
第三节峻下逐水药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 本类药物大多苦寒有毒,药力峻猛,服药后能引起剧烈腹泻,有的兼 能利尿,能使体内潴留的水饮通过二便排出体外,消除肿胀。适用于 全身水肿,大腹胀满,以及停饮等正气未衰之证。
甘遂
• 【来源】 大戟科植物甘遂的干燥块根。 • 【药性】 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 • 【功效】 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应用】
• 1.二便不利,水肿、痰饮,积滞胀满。 • 2.血瘀经闭,癥瘕。 • 3.顽癣,赘疣。可用治顽癣、恶疮肿毒及毒蛇咬伤等,可内服、外用。
中药学第三章、泻下药
第三章、泻下药一、攻下药二、润下药三、攻下逐水药大黄:芒硝:芦荟:番泻叶:对应方剂:火麻仁郁李仁:甘遂:京大戟:商陆:芫花:巴豆:牵牛子:对应方剂:横向总结通利二便 :杀虫:区别寒下、温下:松子仁:用法用量:清热泻火 凉血解毒(泻心汤)逐瘀通经(抵挡汤)利湿退黄 破痰虎杖:清热解毒,利湿退黄;vs鉴别大黄异:同: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泻下、活血大黄:破痰,凉血止血虎杖:化痰止咳治疗水火烫伤常配伍的药物是地榆散瘀止痛,化痰止咳,泻下润燥软坚外用清热消肿 回乳内服,10~15g,冲入药汁内或开水溶化后服。
外用适量。
清肝 杀虫利水大承气汤(肠燥便秘)利水消肿润肠通便,润肺止咳。
消肿散结 (疮痈肿毒)消肿散结消肿散结祛痰止咳外用杀虫疗疮峻下冷积(辛热,不同于其他泻下药)逐水退肿 祛痰利咽(癫痫)外用蚀疮去积 杀虫十枣汤番泻叶、郁李仁、峻下逐水药,冬葵子芦荟、芫花、牵牛子(苦参,贯众 ,海桐皮,雷公藤)(寒下大承气汤类,温下巴豆类)十八反歌诀本草明言十八反贝蒌夏蔹及攻乌遂戟藻芫反战草诸参辛芍叛黎芦乌头(包括川乌、草乌、附子)诸参:人参、西洋参、党参、丹参玄参、南沙参、北沙参、苦参十九畏歌诀硫磺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炙煿莫相依小结。
中药学本科中药药理泻下药
3
联合用药的协同与拮抗作用
深入研究泻下药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时的协同与 拮抗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THANKS
感谢观看
功效
大黄具有泻下、清热、解毒、活 血化瘀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实 热便秘、湿热黄疸、热毒疮疡等
疾病。
药理作用
大黄的主要成分是大黄素等蒽醌类 化合物,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 、抗肿瘤、抗氧化等作用,对多种 疾病具有治疗作用。
使用方法
内服或外用,具体使用方法需遵医 嘱。
巴豆
功效
使用方法
巴豆具有强烈的泻下作用,可用于治 疗寒积便秘等症。
泻下药在中药学中的应用
01
02
03
治疗便秘
泻下药主要用于治疗便秘 ,帮助患者排出积滞的粪 便,缓解便秘症状。
实热内结
对于实热内结引起的便秘 、腹痛等症状,泻下药可 以起到清热通便的作用, 缓解症状。
其他应用
泻下药还可用于治疗肠道 湿热、肠道津亏等病症, 以及辅助减肥等。
02 常见泻下药的介 绍
大黄
内服或外用,具体使用方法需遵医嘱 。
药理作用
巴豆含有巴豆油和巴豆毒素等成分, 具有强烈的泻下作用,对肠道有强烈 的刺激作用,可促进肠道蠕动,加速 排便。
芒硝
功效
芒硝具有泻下、软坚、清热等功 效,主要用于治疗实热便秘、大
便燥结等症状。
药理作用
芒硝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钠,具有 高渗性,可增加肠道内的水分, 软化粪便,促进排便。此外,芒
代谢
研究泻下药在体内的代谢情况 ,发现其代谢方式和代谢产物 具有多样性。
排泄
研究泻下药在体内的排泄情况 ,发现其排泄途径主要包括尿
【中药学】泻下药
使用注意:
缓下1.5缓下1.5-3g , 1.5 攻下5-10g 攻下5 开水泡5分钟饮服。 开水泡5分钟饮服。
芦荟 aloes
泻下,清肝,杀虫
用于热结便秘。 用于热结便秘。 用于肝经实火证 用于小儿疳积。 用于小儿疳积。
入丸散服,每次1-2g.
第二节 润下药
Laxatives
本类多为植物种子和种仁, 富含油脂, 本类多为植物种子和种仁 , 富含油脂 , 味甘 而润, 多入脾、 大肠经, 能润滑大肠, 而润 , 多入脾 、 大肠经 , 能润滑大肠 , 使大便软 易于排出,用于肠燥津枯便秘等证。 化,易于排出,用于肠燥津枯便秘等证。 适用于年老津枯、 产后血虚、 适用于年老津枯 、 产后血虚 、 热病伤津及失 血等所致的肠燥津枯便秘。 血等所致的肠燥津枯便秘。
泻下药
Purgative Drugs
凡能引起腹泻或滑润肠道、 凡能引起腹泻或滑润肠道、促使 排便的药物,称为泻下药。 排便的药物,称为泻下药。
具有泻下通便,清热泻火,逐水消肿功效。 具有泻下通便,清热泻火,逐水消肿功效。 适用于大便秘结,胃肠积滞, 适用于大便秘结,胃肠积滞,实热内结及 水肿停饮等里实证。 水肿停饮等里实证。
反甘草
芫花药性辛温,上行入肺, 能祛痰止咳,治寒饮喘咳, 外用能杀虫疗疮,治头疮 顽癣等。
均有毒, 能通泻二便, 均有毒 , 能通泻二便 , 逐水作 用甚强, 用于水肿胀满、 痰饮 用甚强 , 用于水肿胀满 、 喘咳、二便不通等。 喘咳、二便不通等。 有去积杀虫作用, 治虫积腹痛、 有去积杀虫作用 , 治虫积腹痛 、 宿食不消等证。毒性较商陆小。 宿食不消等证。毒性较商陆小。
治肠燥便秘,配柏子仁、杏仁、桃仁等, 五仁丸。 治肠燥便秘,配柏子仁、杏仁、桃仁等,如五仁丸。 治水肿胀满小便不利,配甘遂、大黄等。 治水肿胀满小便不利,配甘遂、大黄等。 治脾虚水肿,配白术、茯苓。 治脾虚水肿,配白术、茯苓。
中药学-泻下药
第三章泻下药概述:凡能攻积、逐水,引起腹泻,或润肠通便的药物,称为泻下药。
根据泻下作用的不同,一般可分攻下药、润下药和峻下逐水药三类。
泻下药用于里实的症候,其主要功用,大致可分为三点:一为清热泻火,使实热壅滞通过泻下而解除;一为逐水退肿,使水邪从大小便排出,以达到驱除停饮、消退水肿的目的。
攻下药:作用较猛,峻下逐水药尤为峻烈。
这两类药物,奏效迅速,但易伤正气,宜用于邪实正气不虚之症。
对久病正虚、年老体弱以及妇女胎前产后、月经期等均应慎用或禁用。
润下药:作用较缓和,能滑润大肠而解除排便困难,且不致引起大泻,故对老年虚弱患者,以及妇女胎前产后等由于血虚或津液不足所致的肠燥便秘,均可应用。
峻下逐水药:多有毒,通利二便,引起强烈的腹泻。
主治血肿,水肿,胸水,腹水等证;功效与主治:性能特点:攻下药,峻下药,苦寒,归经大肠。
配伍应用:寒热虚实 ;最重要的配伍:行气药,可以增效。
(大黄泻下,无枳实不通。
)使用注意:因证选药,因人制宜,中病即止。
症候禁忌:便溏腹泻的,无里实积滞的,对于正气亏虚的,老年体虚的慎用;妇女妊娠期禁用,月经期慎用。
用法用量配伍都需要注意。
第一节攻下药攻下药:本类药大多苦寒沉降,主入胃、大肠经。
既有较强的攻下通便作用,又有清热泻火之效。
主要适用于大便秘结,燥屎坚结及实热积滞之证。
应用时常辅以行气药,以加强泻下及消除胀满作用。
若治冷积便秘者,须配用温里药。
主治:1.引起腹泻,治疗便秘:热结便秘,或者其他原因的习惯性便秘; 2.通便导滞;攻下积滞,用于体内胃部寒积,热积,食积;胃肠的湿热积滞如痢疾加大黄;虫积;甚至痰淤;3.清热泻火,清导湿热。
攻下药在临床应用上还用于下几个方面:1.对于上部充血、出血等病症兼见便秘者,用攻下药可使病情缓解,这是“上病下取”的方法。
2.如痢疾初起,里急后重、泻而不畅者,虽无便秘现象,也可酌用攻下药,可促使病情减轻,这是“通因通用”的方法。
3.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在内服药方面,根据中医的“不通则痛”以及“六腑以通为用”等原理,对某些急腹症属于实热结滞症候,应用通里攻下,清热泻火的方法,获得良好疗效,从而免除手术治疗,减轻病人痛苦。
泻下药(中药学)
5.湿热痢疾,黄疸尿赤,淋证,水肿
本品泻下通便,能异湿热外出。治肠道湿热积滞之痢疾,可与黄 连、黄芩、芍药等同用;用治肝胆湿热蕴结之黄疸、尿赤者,常 配茵陈、梔子,如茵陈蒿汤(《伤寒论》);若治湿热淋证,水 肿,小便不利,常配伍木通、车前子、梔子等,如八正散(《和 剂局方》)。
上述病证,无论有无便秘,应用本类药物,以清 除实热,或异热下行,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 此外,对湿热积滞,痢疾初起,下痢后重,或饮 食积滞,泻而不畅之证,可适当配用本类药物, 以攻逐积滞,消除病因。对肠道寄生虫病,本类 药与驱虫药同用,可促进虫体的排出。
根据“六腑以通为用”“不通则痛”“通则不痛” 的理论,以攻下药为主,配伍清热解毒药、活血 化瘀药等,用于治疗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胆囊 炎、急性胰腺炎、阑尾炎、肠梗阻等急腹症,取 得了较好的效果。
凡能引起腹泻,或润滑大肠,以泻下通 便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里实积滞证 的药物,称为泻下药。
本类药为沉降之品,主归大肠经。主要具有泻 下通便作用,以排除胃肠积滞和燥屎等,正如 《素问灵兰秘典论》所云:“大肠者,传异之 官,变化出焉。”或有清热泻火,使实热壅滞 之邪通过泻下而清解,起到“上病治下”“釜 底抽薪”的作用;或有逐水退肿,使水湿停饮 随大小便排除,达到祛除停饮,消退水肿的目 的。部分药还兼有解毒,活血祛瘀等作用。
根据泻下药作用强弱的不同,可分为: 攻下药 润下药 峻下逐水药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泻下药主要通过不 同的作用机理刺激肠道黏膜使蠕动增加 而致泻。另外大多药物具有利胆、抗菌药
案例导入
在生活中,中老年人常有便秘的现象,有一些人经常会泡诸如番 泻叶、大黄之类的药材长期饮用来缓解便秘的症状。思考一下可 以久用这些药吗?为什么?
【药性】苦,寒。归脾、胃、 大肠、肝、心包经。
中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中药学泻下药
中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中药学泻下药[单选题]1既能泻下冷积,逐水退肿,又能祛痰利咽治疗喉痹的药物是A.大黄B.芒硝C.牛秀子D.巴豆霜E.芫花参考答(江南博哥)案:D参考解析:巴豆霜功效:峻下冷积,逐水退肿,豁痰利咽,外用蚀疮。
主治病证:寒积便秘;腹水鼓胀;喉痹痰阻;痈肿脓成未溃、疥癣恶疮。
掌握“峻下逐水药”知识点。
[单选题]2.醋制廿遂的目的是A.增强止痛功能B.引经入药C.便于储存D.矫味E.减低毒性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甘遂用法用量:入丸、散服,每次0.5~1g。
外用适量,生用。
内服醋制用,以减低毒性。
掌握“峻下逐水药”知识点。
[单选题]3.既能峻下逐饮,又能杀虫疗疮的药物是A.大戟B.大黄C.巴豆霜D.芫花E.牵牛子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芫花功效:泻水逐饮,杀虫疗疮。
大戟功效: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牵牛子功效:泻下逐水,去积杀虫。
巴豆霜功效:峻下冷积,逐水退肿,豁痰利咽,外用蚀疮。
大黄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
掌握“峻下逐水药”知识点。
[单选题]4.甘遂、京大戟、芫花配伍应用时,不宜与下列何药配伍A.干姜B.海藻D.甘草E.藜芦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这是属于十八反中的内容。
廿草反廿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类(川乌、草乌、附子)反贝母、瓜萎、天花粉、半夏、白薮、白及;藜芦反人参、西洋参、党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
掌握“峻下逐水药”知识点。
[单选题]5.治疗水肿胀满,虫积腹痛,首选药物是A.大黄B.牵牛子C.番泻叶D.巴豆E.芒硝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牵牛子功效:泻下逐水,去积杀虫。
主治病证:水肿,鼓胀;痰饮喘咳;虫积腹痛。
掌握“峻下逐水药”知识点。
[单选题]6.牵牛子不宜与何药配伍A.芒硝B.五灵脂C.硫黄D.巴豆E.郁金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牵牛子使用注意:孕妇忌用。
不宜与巴豆、巴豆霜同用。
掌握“峻下逐水药”知识点。
[单选题]7.治疗寒积便秘,宜选用的药物是A.甘遂B.大戟C.芫花D.巴豆霜E.商陆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巴豆霜辛热,能峻下冷积,开通肠道闭塞,治疗寒积便秘。
中药学——泻下药
临床应用研究
泻下药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便秘、肠燥便秘、热结便秘等症状。
泻下药能够有效地缓解便秘症状,如大便干燥、排便困难等。同时,泻下药还能够改善肠燥便秘、热结 便秘等症状,如口干、口苦、大便干结等。
芒硝
功效
芒硝具有泻下通便、润燥软坚、 清火消肿等功效。
药理作用
芒硝能够增加肠道内的渗透压,使 肠道内的水分增加,刺激肠道蠕动 ,促进排便。同时芒硝外用具有消 炎、止痛、消肿的作用。
使用注意
芒硝苦寒,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 慎用,孕妇及月经期女性禁用。此 外,芒硝不宜与硫磺、三棱同用。
03
泻下药的配伍与禁忌
配伍原则
针对病因
泻下药主要用于治疗便秘、肠热等症,应针对病因选择合适的泻下药。如热结便秘应选用苦寒泻下药,如大黄、芒硝 等;寒积便秘应选用温阳泻下药,如巴豆、硫磺等。
合理配伍
在应用泻下药时,应根据病情需要,与其他药物进行合理配伍。如与行气药配伍,可增强泻下作用;与补益药配伍, 可治疗虚人便秘。
适量用药
泻下药主要适用于实热性便秘 、食积停滞、腹痛胀满等症。
泻下药主要作用部位在肠,通 过刺激肠道黏膜,促进肠道蠕 动,使粪便软化,从而起到通 便作用。
泻下药的作用机制
刺激肠道黏膜
泻下药中的有效成分能够刺激 肠道黏膜,促进肠道蠕动,使
粪便更容易排出。
软化粪便
泻下药中的一些成分能够软化 粪便,使其更容易通过肠道。
根据药物作用不同,泻下药可分为峻烈泻下药和缓和泻下药两类。峻烈泻下药如 巴豆、番泻叶等,作用强烈,适用于严重便秘;缓和泻下药如麻仁、郁李仁等, 作用缓和,适用于轻症便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同点:
大黄 芒硝
泻下通便,清热泻火,主治肠胃实热积滞、宿食停滞之大便秘结及 火热上炎之头痛、目赤、牙痛、咽喉肿痛、痈疮肿痛等证。 不同点:⑴性味和归经: 大黄性味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经 芒硝性味咸苦寒,归胃、大肠经 ⑵功效与适应证: 在通便方面, 大黄主要是泻下攻积,可用于肠道积滞,大便秘结以及热痢初起; 芒硝主要是润燥软坚,泻热通便,适用于实热积滞,大便燥结 在治疗疮疡方面, 大黄有清热解毒作用,又能治疗水火烫伤;芒硝则为清热消肿作用 此外, 大黄还能活血祛瘀、止血、清泄湿热,主治血滞经闭、产后瘀阻腹 痛、跌打瘀阻疼痛、火热亢盛之出血、湿热黄疸、淋证等证
热病--高热神昏、谵语发狂
火热上炎--头痛、目赤、咽喉肿痛、牙龈肿痛
火热炽盛--吐血、衄血、咯血等上部出血证 无论有无便秘,均可取泻下药苦寒泄降之力以清除 实热,导热下行,“釜底抽薪” 对湿热下痢或饮食积滞,可配用泻下药
对肠道寄生虫病,泻下药与驱虫药同用,可促进虫
体的排出
大黄 (掌握)
北大黄,主产于青 海、甘肃等地
芦荟一、药用来源:源自(了解)为百合科多年生肉质草本库拉索芦荟、好 望角芦荟或其他同属筋源植物叶的
汁液的浓缩干燥物
芦荟 二、性味归经、功效 :
苦,寒。归肝、大肠经。
主治病证
泻下
功 清肝 效 杀虫
热结便秘
肝经实火证 小儿疳积
歌括: 芦荟气寒,热结便难,肝经实火,疳积顽癣。
芦荟
三、用法用量:
入丸散服,每次1~2g,外用适量
①性味:甘遂苦、甘,寒;大戟苦、辛,寒;芫花辛、苦,温 ②功效、适应症
甘遂、大戟 能消肿散结,用治痈肿疮毒;甘遂还治风痰癫痫; 芫花能祛痰止咳,杀虫疗疮,用治痰多咳嗽、头疮、白秃、顽 癣 ③用法: 内服,甘遂宜入丸散;大戟、芫花既可入汤煎服, 又可入丸散
④用量:甘遂入丸散,0.5~1克;大戟、芫花煎服,1.5 ~3克; 大戟入丸散,每次1克;芫花入丸散,每次0.6克
千金子
辛,温;有毒;归肝、肾、大肠经
泻下逐水
破血消癥
水肿,膨胀
癥瘕,经闭
内服制霜入丸散,0.5-1g;
外用适量 虚弱者及孕妇忌用
番泻叶 (了解)
一、药用来源:
为豆科草本状小灌木植物狭叶番泻和尖叶番泻的
叶
番泻叶
二、性味归经、功效 、应用: 甘、苦,寒。归大肠经。
主治病证 便秘(热结便秘,习惯性便秘 及老年便秘)
功效 泻下导滞
歌括: 番泻叶寒,泻下通便,秘结难下,泡服则安。
番泻叶
三、用法用量:
开水泡服,1.5~3g。 煎服,5~9g,宜后下 四、使用注意: 妇女哺乳期、月经期及孕妇忌用 剂量过大,有恶心、呕吐、 腹痛等副作用
甘遂
三、用法用量:
入丸散服。每次0.5-1g 内服醋制用,以减低毒性 外用适量,生用 四、使用注意:
虚弱者及孕妇忌用
反甘草
一、药用来源: 为大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大戟的 泻下逐水力强 别 京大戟、红大戟 根 名: 消肿散结力胜
大戟 (了解)
大戟
二、性味归经、功效 :
苦、辛,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 主治病证 功 效
四、使用注意:
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及孕妇忌用
第二节 润下药
多为植物种子和种仁,富含油脂,味甘质润,能润肠通便 治疗肠燥便秘为主 功能 润滑大肠 主治病证
年老津枯、产后血虚、热病伤津 及失血等所致的肠燥津枯便秘
清热养阴药;
配伍应用: 热盛津伤而便秘者
血虚者 兼气滞者 补血药
行气药
具有润肠通便作用的药物有: 火麻仁、郁李仁(了解) 瓜萎仁、柏子仁、杏仁、桃仁、决明子、蜂蜜、 当归、肉苁蓉、(生)何首乌等(参考)
郁李仁
一、药用来源:
(了解)
为蔷薇科落叶灌木欧李的、郁李的
成熟种子
郁李仁
二、性味归经、功效 :
辛、苦、甘,平。归大肠、小肠经 主治病证 功 效 兼可行大肠之气滞
润肠通便
利水消肿
肠燥便秘(大肠气滞)
水肿胀满及脚气浮肿
歌括:
郁李仁平,润肠通便,利尿行水,能去水肿。
郁李仁
三、用法用量:
煎服,6 -12g
外用适量,生用 内服醋制用,以减低毒性 四、使用注意: 虚弱者及孕妇忌用; 反甘草
甘遂 大戟 芫花
共同点:
①药性和归经:有毒,归肺、肾、大肠经
②功效和适应证: 泻水逐饮,适用于身面浮肿,大腹水肿, 胸胁积液 ③炮制:内服需醋制 ④用法:可内服、外用 ⑤虚弱者及孕妇忌用 ⑥反甘草
不同点:
甘遂 大戟 芫花
寒实结胸及喉痹痰阻
痈肿成脓未溃及疥癣恶疮
歌括:巴豆开闭,专治冷积,逐水祛痰,腹水喉痹。
巴豆
三、用法用量: 入丸散服,每次0.1~0.3g 内服大多制成巴豆霜用,以减低毒性 四、使用注意: 1.服巴豆时,不宜服热粥、开水等热物,以免 加剧泻下; 服后如泻下不止,用黄连、黄柏煎汤冷服,或食 冷粥,可以缓解 2.孕妇及体弱者忌用 3.巴豆畏牵牛
甘遂 (熟悉)
一、药用来源:
为大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甘遂的
块根
甘遂
内服须醋制使用
二、性味归经、功效、应用 :
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
甘遂
主治病证
泻水逐饮
功 效 消肿散结
水肿,臌胀,胸胁停饮等证 (善行经隧之水湿) 风痰癫痫 疮痈肿毒
歌括:
(研末水调外敷)
甘遂有毒,痰水皆逐,水臌癫痫,虚者莫服。
咽痛、口疮、目赤、痈疮肿痛
入散剂,吹喉 或涂患处 玄明粉化 水滴眼 外敷局部
歌括: 芒硝味咸,润燥软坚,性寒降火,泻积通便。
三、用法用量:
用量: 10~15g,外用适量
用法:冲入药汁内或开水溶化后服 四、使用注意: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忌用或慎用
朴硝 芒硝
三者功效大致相同, 但
玄明粉
朴硝:杂质较多,多作外敷用;
一、药用来源:
牵牛子 (了解)
为旋花科一年生攀援草本植 物裂叶牵牛或圆叶牵牛的
成熟种子
别名:黑白丑、二丑、喇
叭花子
牵牛子
二、性味归经、功效 :
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
主治病证 泻下
功 效
逐水 去积
水肿,膨胀;痰饮喘咳 肠胃实热积滞,大便秘结 虫积腹痛
杀虫 歌括:牵牛子寒,利尿通便,杀虫消积,降气逐痰。
了解:芫花 千金子 商陆 3学时
第十章 泻下药 概述 攻下药 润下药 峻下逐水药 分论
概述
一、泻下药定义:能引起腹泻,或润滑大肠,促进 排便的药物 二、性能:苦、咸、甘;性多为寒,少数性温;归 大肠经;沉降下行。 三、主要作用:泻下通便 清热泻火 逐水退肿 四、应用: 里实证:大便秘结,胃肠积滞, 实热内结 水肿停饮
花蕾 别名:老鼠花、头痛花、 毒鱼
芫花
二、性味归经、功效 :
辛、苦,温。有毒。归肺、肾、大肠经 主治病证 泻水逐饮 功 效 祛痰止咳 杀虫疗疮 胸胁停饮,水肿,臌胀 等证 头疮,白秃,顽癣
歌括: 芫花苦温,逐水之品,兼可杀虫,祛痰逐饮。
三、用法用量:
芫花
煎服,1.5~3g;入散剂服,每次0.6g
第十章
泻 下 药
【目的要求】 1.掌握泻下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证、配伍方法及攻下药、 润下药、峻下药的性能特点和使用注意。 2.掌握药物2味、熟悉药物6味、了解药物6味。 3.掌握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4.攻下、峻下药大多作用峻猛,或有毒性,要求掌握用法 (含炮制)、剂量及禁忌,以保证用药安全。 【教学内容与学时】 1.攻下药 掌握:大黄 芒硝 了解:番泻叶 芦荟 2.润下药 熟悉:火麻仁 郁李仁 了解:松子仁 3.峻下药 熟悉:巴豆 甘遂 牵牛子 京大戟(附:红大戟)
避免中毒现象发生,确保用药安全。
第一节 攻下药
概念:有较强泻下作用,以攻逐肠胃积滞主要作 用的药物。 药性:多为苦寒,其性沉降,主入胃,大肠经 功能: 泻下通便,清热泻火 主治病证 : 大便秘结,燥屎坚结,实热积滞 配伍应用: 行气药 清热药,泻下清热 温里药 ,冷积便秘
攻下药清热泻火作用的应用:
一、药用来源:
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 用大黄
南大黄,主产于四川
干燥根及根茎
生用,或酒炒,酒蒸,炒炭用
别名:川军、锦纹、将军
气味重浊,直降下行,走而不守, 有斩关夺门之力,故号将军
二、性味归经、功效、临床应用 :
苦,寒 归脾、胃、大肠、肝、心经
泻下攻积 清热泻火 止血 解毒 活血祛瘀 清泄湿热
胃肠积滞,大便秘结
血热妄行之出血证;火邪上炎之目赤、咽 痛、牙龈肿痛等证
热毒疮疡,丹毒及烧烫伤 瘀血诸证 黄疸、淋证等湿热病证
歌括:大黄攻积,泻火祛瘀,便结吐衄,疮疡经闭
三、用法用量: 用法:水煎服 用量:5~10g。外用适量 生用--泻下力较强(后下)--泻下通便 酒制--活血作用较好--瘀血证 炒炭--止血作用较好--出血证 四、使用注意: 大黄苦寒,易伤胃气,脾胃虚弱者慎用; 其性沉降,且善活血祛瘀,故妇女怀孕、月经期、
泻水逐饮
水肿,臌胀,胸胁停饮等证
消肿散结
疮痈肿毒,瘰疬痰核等
歌括: 大戟苦辛,泻水逐饮,瘰疬痰核,痈毒可寻。
三、用法用量:
煎服,1.5~3g;入丸散服,每次1g 内服醋制用,以减低毒性 外用适量,生用
大戟
四、使用注意: 虚弱者及孕妇忌用 反甘草
芫花
一、药用来源:
(了解)
为瑞香科落叶灌木植物芫花的
润下药
火麻仁
别名:
(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