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新导则

合集下载

新导则规范下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要点与方法

新导则规范下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要点与方法

新导则规范下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要点与方法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某个规划、项目或工程在建设前、建设期和运营期对周围大气环境所产生的影响进行系统评价的过程。

根据新导则规范下的要求,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应包括以下要点和方法。

一、大气环境基线评价1. 确定评价区域:根据项目或规划范围确定评价区域,评估范围包括大气环境受影响的区域。

2. 收集大气环境背景数据:收集评价区域的大气环境背景数据,包括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数据、气象数据、排放源数据等。

3. 进行环境监测:在评价区域设置监测点位,对关键污染物进行监测,获取实时的大气环境数据。

4. 数据处理与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到评价区域大气环境的基线情况。

2. 收集排放源数据:收集排放源的基本情况、排放量、排放规律等数据,包括企业自行监测数据、监管部门发布的数据等。

3. 确定排放源的影响范围:根据排放源的排放特点和影响区域的风向、地形等因素,确定排放源的影响范围。

4. 模型模拟与评估:利用大气传输模型对排放源的污染物传输、扩散和浓度进行模拟和评估,得到影响区域内的大气污染物分布情况。

三、大气环境影响评价1. 确定评价指标:根据评价对象的性质和评价要求,确定适当的评价指标,包括大气环境质量指标、污染物浓度、污染物排放量等。

2. 进行环境模拟:利用环境模型对评价区域内的大气环境质量进行模拟和预测,分析项目或规划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

4. 提出影响管控措施: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环境管控措施,包括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等措施。

四、环境风险评估1. 确定评估对象:根据评估要求,确定评估对象,包括可能发生的环境事故、突发污染事件等。

2. 评估影响范围:根据评估对象的特点和可能的影响因素,评估其可能对大气环境造成的影响范围。

3. 决策支持与管理:利用风险评估结果提供决策支持和管理建议,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管理措施,减少环境风险。

总结:新导则规范下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要点与方法主要包括大气环境基线评价、大气污染排放源评价、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风险评估等。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导则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导则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导则
目录
• 引言 •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导则概述 •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方法 •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践案例 •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未来发展 • 结论
01 引言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定义
定义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是对规划和建设项 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大气环境影响进 行预测和评估,并提出预防或者减轻 不良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05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未来 发展
政策法规的完善与更新
政策法规的制定与完善
政府将进一步完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相 关的政策法规,明确评价标准、程序和 要求,为导则的实施提供法律保障。
VS
法规的动态更新
随着环境保护要求的不断提高和技术的不 断发展,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法规将进行 动态更新,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
提高公众参与度
优化资源配置
评价过程中需要广泛征求公众意见,提高 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
通过评价可以更加合理地配置资源,提高 资源利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02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导则概 述
导则的制定目的和依据
制定目的
为规范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控制建设项目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促进经 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评价流程
本案例采用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常规流程,包括现状调查、预测、评估和提出减缓措施等 步骤。
评价结果
通过本案例的评价,发现火电厂项目在正常工况下排放的污染物对周围大气环境的影响较 小,但仍需采取适当的减缓措施,如安装烟气处理设施、加强管理等。
案例二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案例概述
本案例针对一个拟建的高速公路项目,对其可能产生的大气污染进行预测和评估,为项目的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

环境影响评价大气新旧技术导则对比

环境影响评价大气新旧技术导则对比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修改版导则中依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 1996 中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增加了监测资料的统计内 容与要求,并对监测项目、监测制度、监测布点作了明确规定。
监测制度中对监测季节、采样时间都有较详细的说明, 特别是针对不 具备自动监测条件时, 对1 小时浓度监测值的采样时间给出了规定。 监测点的布设依项目评价等级和污染源布局的不同 给出了一级评价项 目、二级评价项目、三级评价项目、区域评价项目和公路、铁路评价项 目等监测布点原则。
此外,还需分析大气污染物浓度的日变化规律以及大气污染 物浓度与地面风向、风速等气象因素及污染源排放的关系。
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新旧技术导则对比
4.4 气象观测资料调查方法的变化
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包括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常规高空气象探 测资料。
对于各级评价项目,均应调查评价范围20年以上的主要气候统计 资料。包括年平均风速和风向玫瑰图,最大风速与月平均风速,年 平均气温,极端气温与月平均气温,年平均相对湿度,年均降水量 ,降水量极值,日照等。
2.2 与现有导则合理衔接,保留原大气导则行之有效的科学内 容, 充实或修改原大气导则已不能适应目前环评理念及理论、 技术要求的内容, 增加现行法律法规、标准中明确规定和要求 的原大气导则未有的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新旧技术导则对比
• 2 新导则的思路和原则
2.3 体现大气科学新的科研成果, 在科学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提高 模型的一致性; 做到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统一, 为建设项目、区 域项目科学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模型的使用应便于在日常环境影响 评价管理中的核查和对比, 提高模型的易用性, 在兼顾科学性的 同时, 降低基础数据的需求; 与欧洲和北美法规模型接轨,考虑 直接从国外引进较为成熟和先进的新一代模式,对新引进的模式进 行专家鉴定。 目前购买的软件核心模式为美国研究开发。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新导则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新导则
(HJ/T2.2-2008)
适于建设项目的新建或改、扩建工程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城市或区域性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亦参照使用。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工作程序图
1 评价工作分级
选择1-3种项目排放的主要污染物; 以估算模式计算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Ci 和污染 物的地面浓度达到标准浓度的10%时所对应的最远 距离D10%; 计算每一种污染物的地面最大浓度占标率Pi。
第五章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一 大气环境污染的基本知识
1.大气污染的概念:
大气污染,指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数量、浓度和
存留时间超过了大气环境所允许的范围,使大气 质量恶化。
2.气型污染源的概念: 大气污染源,指造成大气污染的空气污染物
的发生源。
点源,
通过某种装置集中 排放的固定点状源, 如烟囱、集气筒等。
项目污染源
一级、二级
三级
污染源调查方法
项目性质
新建 现有项目
调查方法
类比调查、物料衡算、设计资料 已有的有效数据、实测
分期实施项目
前期工程近5年的验收监测资料、实测
污染源调查内容与调查清单
评价等级 一级
调查清单
污染源排污概况、点源、面源、体源、线源、 其他参数 参照一级、适当从简 污染源排污概况
6、监测频率要求
本标准中规定的值指任何1h平均值不得超过的限值。 无组织排放监控点和参照点监测的采样,一般采用连续 1h采样计平均值。 排气筒中废气的采样,一般采用连续1h采样计平均值; 或在1h内,以等时间间隔采样,采集四个样品计平均值。
三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过程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4 气象观测资料调查
调查的基本原则

新导则规范下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要点与方法

新导则规范下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要点与方法

新导则规范下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要点与方法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为了有效地控制和减轻大气污染,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其中包括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本文将从新导则规范下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要点和方法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1. 目标和范围:评价应明确评价的目标、范围和内容。

具体来说,评价的目标是指希望通过评价能够达到的效果,包括防止或减轻大气污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等。

评价的范围包括评价的地域范围、影响的种类和程度。

2. 影响因素:评价需要考虑对大气环境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包括但不限于排放源的种类和数量、排放物的性质和浓度、气象条件、地理特征等。

评价还应考虑到可能造成的突发事件和事故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3. 评价方法:评价方法是指评价过程中采用的技术和工具。

常用的方法包括环境监测、模拟模型、资料分析等。

评价方法应科学可行,能够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

4. 评价准则:评价准则是评价结果的判定标准,包括涉及的环境标准、法律法规和政策等。

评价准则应明确、可操作,并能够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

5. 参与者和公众参与:评价应充分考虑到相关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建议。

公众参与是指公众能够在评价过程中参与决策和提供意见的机制。

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应得到保障。

1. 现场调查和监测:通过对评价区域进行现场调查和监测,获取大气环境的基础数据,了解评价区域的环境背景和现状。

2. 排放因子分析:评价需要对排放源进行详细分析,包括从工业、交通等各个行业的排放源入手,了解排放源的种类、数量和排放的物质的成分和浓度。

3. 模型模拟:评价可以采用数学模型对大气污染的传输和扩散进行模拟,预测污染物的扩散范围和浓度,为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4. 风险评估:通过对评价区域的大气环境影响进行风险评估,判断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控制和减轻措施。

5. 综合评价和决策:根据以上分析和评估结果,对评价区域的大气环境影响进行综合评价,制定相应的决策和管理措施。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条款说明与实施问答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条款说明与实施问答

评估中心近期结合当前实行修订版大气导则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常见问题,按照环评工作程序及导则条款,编写了有关大气导则的条款说明及实行说明。

经评估中心授权,环评爱好者论坛全文转载发布如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23)条款说明与实行问答说明:以下条款说明与实行问答仅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23)中各条款的实践与案例应用提供参考性意见,标准最终解释权归环境保护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2023年6月一、规范性引用文献及术语和定义二、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三、污染源调查与分析四、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五、气象观测资料调查六、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七、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八、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九、附录A: 推荐模式清单十、附录B: 估算模式一、规范性引用文献及术语和定义问题1:规范性引用文献中涉及TJ36-79 工业公司卫生标准,但工业公司设计卫生标准在2023年发布了GBZ1-2023和GB Z2-2023,TJ36-79是否还应当参照执行?GBZ1-2023及GB Z2-2023并未完全替代TJ36-79,TJ36-79中关于“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的标准值仍然有效。

对于TJ36-79中规定的有害物质浓度标准,如其中污染因子后续有新的国家标准发布,则按新发布的国家标准执行。

问题2:假如评价项目涉及有多个不同高度的排气筒,部分排气筒比周边地形高,部分排气筒比周边地形低,如何拟定区域地形为简朴地形还是复杂地形?在模拟计算时,建议均输入地形参数,让模式判断是简朴地形还是复杂地形,以便在计算时做地形修正。

判断在复杂地形条件下模式要使用高空气象数据时,以评价项目重要污染源的高度为主,作为判断评价范围是否是复杂地形。

二、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问题1:核算项目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时,是否需要考虑项目的面源?核算项目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需要考虑项目建成后正常排放的所有面源的影响。

最新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条款说明与实施问答

最新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条款说明与实施问答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条款说明与实施问答说明:以下条款说明与实施问答仅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中各条款的实践与案例应用提供参考性意见,标准最终解释权归环境保护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2009年6月一、规范性引用文件及术语和定义二、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三、污染源调查与分析四、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五、气象观测资料调查六、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七、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八、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九、附录A: 推荐模式清单十、附录B: 估算模式一、规范性引用文件及术语和定义问题1: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包括TJ36-79 工业企业卫生标准,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在2002年发布了GBZ1-2002和GB Z2-2002,TJ36-79是否还应该参照执行?GBZ1-2002及GB Z2-2002并未完全替代TJ36-79,TJ36-79中关于“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的标准值仍然有效。

对于TJ36-79中规定的有害物质浓度标准,如其中污染因子后续有新的国家标准发布,则按新发布的国家标准执行。

问题2:如果评价项目包括有多个不同高度的排气筒,部分排气筒比周边地形高,部分排气筒比周边地形低,如何确定区域地形为简单地形还是复杂地形?在模拟计算时,建议均输入地形参数,让模式判断是简单地形还是复杂地形,以便在计算时做地形修正。

判断在复杂地形条件下模式要使用高空气象数据时,以评价项目主要污染源的高度为主,作为判断评价范围是否是复杂地形。

二、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问题1:核算项目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时,是否需要考虑项目的面源?核算项目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需要考虑项目建成后正常排放的所有面源的影响。

如判定评价等级为二级或者一级,在进一步预测过程中同时也需叠加所有面源及点源的综合影响。

问题2:对于项目有多个排气筒,是否需要按《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规定进行排气筒等效后再判定评价等级。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概述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是根据大气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规定,以及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方面政策、战略及规范性文件要求,对全球环境和大气质量受到可能影响的综合性评价,以确定影响大气质量的活动投入产出情况、其所引起的影响和减排效率的一种正式的管理程序,采用适当的预测技术、统计分析技术及计算方法,研究界定大气环境活动引起的影响及其对环境产生的可控性,为决策部门提供客观依据,保障大气环境安全。

二、适用范围本技术导则适用于各类大气污染源的可能影响大气质量的活动的环境影响评价,不适用于景观、电性能和噪声等活动的环境影响评价以及小规模活动的环境影响评价。

三、评价要素(一)要考虑的空气污染要素:悬浮物、氮氧化物、臭氧、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二)要考虑的气候变化效应:温室气体排放量、全球变暖影响、陆地沉降和土壤侵蚀等;(三)要考虑的生态变化效应:植物分布变化、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平衡影响以及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等。

四、主要技术内容(一)调查环境基本资料:主要包括活动参考点的气候情况、活动周边陆地、空气或水域的环境质量情况以及涉及的生态资源是事项,进一步定义活动的环境影响范围;(二)采用预测技术识别和评价可能对大气环境影响的活动:包括对烟气的组成和数量分配和计算烟气有毒物质浓度、毒性物质的相关环境质量指标评价和推算可能对大气环境质量不利影响程度等;(三)采用统计分析技术识别和评价可能对空气质量有影响的活动:收集、整理现存的大气污染物质的空气质量数据,采用各种统计技术,对活动的影响效果进行识别和评价;(四)采用计算技术识别和评价可能对大气质量和气候变化影响:研究乌托邦模型、气象模型等技术,用来反推当前排放及未来排放对大气质量和气候变化影响,对应采取适当的减排和控制措施;(五)模拟分析法:根据系统结构,建立空气污染活动的模拟分析系统,通过模拟分析建立完备的空气污染的影响模型;(六)环境影响因素综合分析:将上述独立的影响因素进行整合,建立空气污染活动对环境的综合影响模型,对活动决策给出有理性的建议与决定。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_T2.2-9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_T2.2-9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_T2.2-93中华⼈民共和国环境保护⾏业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 2.2-93⼤⽓环境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Atmosphere environment为贯彻《中华⼈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建设项⽬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制定本标准。

1 主题内容与适⽤范围1.1主题内容本标准规定了⼤⽓环境环境影响评价的⽅法与要求。

1.2适⽤范围本标准适⽤与建设项⽬的新建或改、扩建⼯程的⼤⽓环境影响评价。

城市或区域性的⼤⽓环境影响评价亦应参照使⽤。

2 引⽤标准GB 3095 ⼤⽓环境质量标准TJ 36-79 ⼯业企业设计卫⽣标准HJ/T 2.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3 符号本标准使⽤的主要符号的意义见表1。

序号符号意义单位1 c 地⾯浓度 mg/m32 c0i⼤⽓环境质量标准 mg/m33 c m最⼤地⾯浓度 mg/m34 c L⼩风时地⾯浓度 mg/m35 C f熏烟时地⾯浓度 mg/m36 c p尘粒⼦的地⾯浓度 mg/m3或⼤⽓定压⽐热 J/(g?K)7 c s⾯源或⽆组织排放源的地⾯浓度 mg/m38 c a⾮正常排放条件下的地⾯浓度 mg/m3-9 c 长期平均浓度 mg/m310 D 排⽓筒出⼝内直径 m11 d 尘粒⼦直径µm12 f 地转参数13 f ijk有风时风向⽅位、稳定度、风速联合频率14 f Lijk静风或⼩风时风向⽅位、稳定度和风速联合频率15 g 重⼒加速度 m/s216 H 排⽓筒距地⾯⼏何⾼度 m17 Hc 逼近⼭体时烟⽻的临界⾼度 m18 He 排⽓筒有效⾼度 m19 ΔH 烟⽓抬升或下沉⾼度 m20 H ⾯源的平均排放⾼度 m21 h 混合层⾼度 m22 h f熏烟时混合层⾼度 m23 h o太阳⾼度⾓ deg24 I i评价指数25 K ij第j类(个)源i种污染因⼦的污染分担率26 L 莫宁-奥布霍夫长度 m27 L b试验站距评价项⽬主排⽓筒距离 Km28 L c排⽓筒距海岸线的上风⽅距离 m29 n o烟⽓热状况及地表状况系数30 n1烟⽓热释放指数31 n2烟⽓⾼度指数32 P 风速⾼度指数33 P i等标排放量m3/h34 P130min取样时间的横向稀释系数35 P.S Pasquill稳定度分级法36 Q 单位时间排放量 mg/s,kg/h,t/h,t/a37 Q i第i个污染物单位时间排放量 mg/s,kg/h,t/h,t/a38 Q j第j个⽹格内的单位⾯积单位时间排放量 mg/(s?m2)39 Q v实际排烟率m3/s40 Q h烟⽓热释放率 kJ/s41 S ⾯源⾯积 km242 T烟⽻扩散时间 s或绝对温度 K43 t 烟⽻或烟团扩散时间 s44 t 烟团排放初始时间 s45 T L拉格朗⽇时间积分尺度 s46 ΔT 烟⽓出⼝温度与环境⼤⽓温度差 K47 ΔT L陆地上与⽔⾯上的⽓温差 K48 U 排⽓筒出⼝处的平均风速 m/s49 U10距地⾯10m⾼处的10min的平均风速 m/s50 U* 摩擦速度51 X 沿平均风向的坐标轴或评价区东西向坐标轴52 X m⼀次最⼤地⾯浓度处距排⽓筒的距离 m53 X f熏烟时距排⽓筒的最近距离 m54 Y 在⽔平⾯上与X轴垂直的坐标轴55 Z 铅直⽅向的坐标轴56 Z0地表⾯粗糙度 m57 α1横向扩散参数回归指数58 α2铅直扩散参数回归指数59 β拉格朗⽇和欧拉时间尺度⽐60 γ探空⽓温曲线斜率61 γ1横向扩散参数回归系数62 γ2铅直扩散参数回归系数63 γd⼲绝热递减率64 σx 平均风向(X ⽅向)扩散参数 m 65 σy 垂直于平均风向的⽔平横向(Y ⽅向)扩散参数 m66 σz 铅直⽅向(Z ⽅向)扩散参数 m67 σu 脉动速度标准差(X ⽅向) m/s68 σv 脉动速度标准差(Y ⽅向) m/s69 σW 脉动速度标准差(Z ⽅向) m/s70 σyf 熏烟时垂直于风向的横向扩散参数 m71 σy τ1 对应取样时间为τ1时的横向扩散系数 m72 σy τ2 对应取样时间为τ2时的横向扩散系数 m 73 Φ(s), Φ(P)概率函数74 ρa ⼤⽓密度 g/m 375 Δθ/ΔZ 位温梯度 76 Г(η,τ)不完全伽马函数77 ?当地纬度 deg78 λ当地经度 deg79δ太阳倾⾓ deg4 总则4.1 评价⼯作的分级4.1.1 根据评价项⽬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周围地形的复杂程度以及当地应执⾏的⼤⽓环境质量标准等因素,将⼤⽓环境影响评价⼯作划分为⼀、⼆、三、级。

新导则规范下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要点与方法

新导则规范下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要点与方法

新导则规范下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要点与方法为了保护环境、推进可持续发展,我国不断加强对环境保护的监管力度,其中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是重要的环境评价之一。

近日出台的新《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下称《导则》)对于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具体的要点与方法,下面将从几个方面简要介绍。

一、基本要点《导则》强调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应该有监测数据为基础,并应该充分考虑当地的气象、气候、地形地貌等因素。

同时,还要依据当地的环境保护标准,预测项目对大气环境的影响程度,并决策获得项目审批和环境保护的一致性。

二、评价方法1. 评价范围在进行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时,应该充分考虑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建设、运营、维护、停役和退役等阶段。

评价的范围应该包括建设总规划、选址、工程设计、环保设施设计、施工、运营和管理等各个环节。

2. 评价内容在评价内容方面,需要对项目可能对周围空气质量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测和分析。

这包括排放物的种类和浓度、居民的健康影响等。

同时,要考虑到各种污染源的排放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以及减排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评价方法包括定量和定性两种方法。

(1)定量方法:利用数学、统计学等方法进行计算和预测,得出具体的数字结果,对大气环境影响进行量化评价。

(2)定性方法:由于评价数量性数据的不确定性较大,定性方法主要运用专家意见、专家库、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评价,得出定性结论。

综合应用两种方法进行评价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地评估项目对于大气环境的影响。

三、评价技术手段评价技术手段是评价方法的具体实现方式,包括模型建立、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等方法。

在进行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取合适的评价技术手段,例如对于移动污染源的评价,就需要利用移动排放模型进行定量分析。

四、评价报告评价报告是评价工作的总结和汇报,也是环保审批的基础文件,同时也是项目建设单位证明环境保护可行性和对社会公众透明的证明文件。

因此,要求评价报告应该符合《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报告内容应该科学、严谨、全面、真实。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1大气环境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评价技术是指根据当前的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制定出衡量大气环境质量变化,识别关键污染物潜在传播载体,估算大气环境影响,并预测未来变化情况的技术手段。

大气环境评价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它对改善当前环境质量及其稳定详细规范,限制或控制自然资源的污染物排放源和社会活动,减少生态系统的损害,有着深远的重要意义。

2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的基本原理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先以空气质量状况及其对社会、生态和环境的影响为基础,进行生物测试、噪声测试和材料测试,以了解空气质量变化情况,进行大气污染物测试和传输路线研究,并以该结果为基础进行控制排放,防治污染及限制排放的可行性评价,从而进行合理编制及调整减排策略,有效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3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的主要流程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的主要流程主要分为环境质量评价、大气环境影响范围及程度评价、排放控制技术研究及可行性评价几个步骤。

环境质量评价是指采用大气质量监测和空气质量评价技术对现有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研究;大气环境影响范围及程度评价旨在确定污染物的潜在传播路径,进行先行性的空气污染影响评价,从而
确定影响范围及程度;排放控制技术研究及可行性评价是针对污染物传播路径研究出来的污染物排放源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技术研究并对控制排放技术的可行性进行评价。

以上,就是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内容列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在当今环境质量管理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可以有效帮助我们防治空气污染,减少大气环境的污染,改善空气质量,消除生态系统的损害,保证健康的空气状况。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导则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导则

统计模型
基于历史数据和相关因素, 建立数学模型预测未来大 气环境质量变化趋势。
综合模型
结合数值模型和统计模型, 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提高 预测精度和可靠性。
预测内容与步骤
源强估算
根据建设项目工艺流程、污染物排放量等,估算 污染源的排放强度。
扩散模式选择
根据评价区域的气象条件、地形地貌等因素,选 择合适的扩散模式进行预测。
优化能源结构
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减少化石能源 的使用,降低污染物排放量。
强化环境准入
严格控制高污染、高排放项目的审 批,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过程控制措施
污染物排放控制
施工扬尘控制
对污染物排放进行严格监管,确保达 标排放,减少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加强施工扬尘的监管和控制,减少扬 尘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案例四:垃圾焚烧厂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总结词
垃圾焚烧厂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需要综合考 虑垃圾处理方式、燃烧技术、排放标准等因 素。
详细描述
在垃圾焚烧厂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需要 分析不同垃圾处理方式和燃烧技术的优缺点, 选择环保性能好的方案。同时,需要制定合 理的排放标准和控制措施,降低污染物对大 气环境的影响。此外,还需要考虑厂区规划 和建设要求等因素,确保垃圾焚烧厂的运行 符合环保要求。
用于评估大气环境质量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 规定。
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
用于限制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的大气污染 物排放浓度和速率。
其他相关标准和规定
如气象、地形、生态等方面的标准和规定, 用于指导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02
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估
调查内容与方法
01
02
03
04

新导则规范下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要点与方法

新导则规范下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要点与方法

新导则规范下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要点与方法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大气污染成为了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为了更好地治理大气污染,保护环境,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

新导则规范下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环节。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建设项目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对大气环境所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价和预测的过程。

根据新导则的规定,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建设项目对大气环境的影响程度、影响的时空范围、重点污染物及排放量、以及环境管理措施。

为了达到这些要求,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评价。

要对建设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进行定量分析。

可以利用大气环境模型,通过输入项目的各项数据,包括项目类型、规模、生产工艺等,来模拟预测项目在未来运营阶段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通过对模型的精细调整和不同情景的模拟,可以得到相对准确的结果。

要将评价结果与环境质量标准进行比较。

通过对项目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估,可以判断其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如果超过了标准,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来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确保环境质量不受影响。

要重点关注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情况。

根据项目的类型和工艺特点,确定其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包括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通过对这些污染物的排放量进行评估,可以更好地了解项目对大气环境的影响程度。

要制定相应的环境管理措施。

根据评价结果,针对项目可能存在的大气环境问题,需要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包括减少污染物排放、改进工艺技术、增加环保设施等。

要制定监测计划,对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治理效果的有效实施。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18)解读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18)解读

8、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9、环境监测计划
1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 10、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
2008版导则
附录 A 推荐模式清单 B 估算模式所需参数及说明 C 报告书附图、附表及附件要求
2018版导则
A 推荐模型清单 B 推荐模型参数及说明 C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基本内容与图表 D 其他污染物空气质量浓度参考限值
汇报框架
一、新大气导则主要修订内容
二、新大气导则主要条款解读
修订背景
2015年6月,环保部开展“环评和监测工作创新讨论”:提高导则
重构环评技术导 则体系
规范的指导性和适用性,增强环评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2015年9月,环保部评估中心提出“重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体 系工作方案” 2016年12月,《新总纲HJ2.1-2016》发布。进一步优化环评文件
7.1 调查内容 特殊项目评价等级判定 5.3 评价等级判定 现状调查重点关注哪些污染源
包括项目污染源调查和区域污染源调查
• 建设项目环评污染源调查:源强核算技术指南、排污 许可,结合工程分析从严确定
明确:区域替代、削减、以新带老、总量来 源 重点关注现状监测值不能反应其污染影响及 变化的污染源(包括被替代污染源、区域在 建、已批复的拟建项目) 监测期间已经存在且正常排放的污染源不用 做详细调查
• 规范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果及结论,满
足排污许可证制度与环境影响评价有效
衔接的管理需要
汇报框架
二、新大气导则主要条款解读
条款解读——1~4
1、适用范围
适用于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规划环评的大气影响评价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新增:HJ663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 HJ819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总则 删除:TJ36-79

新导则规范下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要点与方法

新导则规范下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要点与方法

新导则规范下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要点与方法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项目、工程建设或者其他活动对大气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估和监测的过程。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环境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新导则规范下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具有以下要点和方法:1. 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新导则强调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要既注重定量分析,又注重定性描述,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因素和生态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

在评价过程中,需要考虑大气环境中潜在的物理、化学和生态效应。

2. 源排放清单:评价过程中需要制定源排放清单,明确评价对象的排放来源、排放量和排放特征,以便评估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该清单包括源的种类、数量、位置和开始及结束时间等信息。

3. 数理模型:数理模型是评价大气环境影响的重要工具。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数学模型,可以预测规划项目或者工程建设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为制定环境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模型的建立需要充分考虑大气环境的复杂性和时空变化的特点。

4. 监测与评价:评价过程中需要进行大气环境的实际监测和评价,以验证数理模型的准确性和评价的可信度。

监测包括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大气气象条件等,评价包括对大气污染浓度、排放总量、污染物扩散和沉降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5. 影响评估:评价要考虑规划项目或工程建设对大气环境的影响程度和范围。

影响评估包括对大气质量、大气环境可接受容量、敏感区域和敏感受体等因素的评估。

对于超过环境质量标准或者环境容量的情况,需要提出减排措施或者调整设计方案。

6. 风险评估:评价要考虑大气环境的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

对于对大气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规划项目或者工程建设,需要进行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评估,明确环境风险的大小和发生的可能性,提出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

7. 治理措施:评价结果应为设计方案提供合理的治理措施,以减少对大气环境的不良影响。

治理措施包括使用清洁能源、采用高效节能技术、改善工艺流程、强化环境管理等。

也需要制定可行的监测计划和监测方案,以跟踪评价结果的执行情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1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旨在促进有效研究和政策制定,以防
止和减轻大气污染、大气品质变化及其引起的健康和环境后果。

它是
一种系统的方法,用于从数据的角度评估空气污染的影响,并考虑各
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大气污染严重影响了全球健康和环境质量,其中包括噪声污染、
气态污染、烟气污染等。

空气污染主要是由化学物质(二氧化硫,氮
氧化物,氨等)、微尘,气溶胶,气体(氯气,甲烷等)等有害物质
造成的,也可能是由建筑物持续释放的有毒物质造成的。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需要分析和评估已知污染物,以便确
定相关的潜在负面影响,并审视已论证的和潜在的解决方案,以减轻
其影响。

此外,还需确定不同敏感群体(如儿童、老年人、容易受污
染的人群)的潜在暴露,并考虑基于风险的评估,以确定最大允许污
染水平。

此外,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还要求实施进行有效的空气污
染检测、监测和监督,以及评估污染源的可行性。

一旦可行性确定,
就可以确定解决方案需要的资源,并考虑在大规模采取行动的情况下,将投资变为环境和健康益处的可行性。

总而言之,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是一个系统的方法,可以客观准确的评估大气环境中的污染物,从而有效地减轻大气污染造成的健康和环境后果。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导则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导则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导则1. 背景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是国家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监测、评估和预测大气环境的污染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本导则旨在指导和规范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确保环保政策得以贯彻落实。

2. 范围本导则适用于各类大气污染源的建设、改扩建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工业企业、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等领域。

3. 评价原则•综合性原则:综合考虑项目对大气环境的潜在影响,包括气体排放、颗粒物排放、噪声等因素。

•预防原则:采取措施预防大气环境污染,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合理性原则:评价应基于科学、公正的方法和数据,结果应具备可信性和可靠性。

4. 评价内容•项目描述:详细描述项目涉及的环境背景、规模和技术特点。

•环境影响预测:分析项目可能对大气环境产生的影响,包括污染物排放、区域气候变化等方面。

•环境影响评价:评估项目对大气环境的潜在影响程度,并提出相应的风险管控和改善措施。

•环保措施建议:提出项目实施过程中应采取的环保措施,包括减排技术、污染物治理等建议。

5. 评价程序1.立项阶段:编制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立项申请书,报相关环保部门审批。

2.调查阶段:开展环境背景调查和环境质量监测,搜集相关数据。

3.评价分析:利用气象模型、排放模型等工具,对环境影响进行定量分析。

4.评价报告:编制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并提交相关环保部门审批。

5.监督检查:环保部门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环保措施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合规性。

6. 结论和建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导则旨在规范和指导各类项目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评价工作,有助于提高环境保护水平,保障公众健康。

建议相关单位严格执行评价程序,加强环保设施建设与管理,减少大气污染对环境的影响。

以上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导则的基本内容,希望能够对相关工作提供帮助和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等城市道路为主的新建、扩建项目,
评价等级不低于二级。
对于公路、铁路等项目,应分别按沿线主要集中式排放源
(如服务区、车站等大气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计算其评价等
级。
PPT文档演模板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新导则
•不同评价等级的预测要 求
评价工作等级
具体内容
一级、二级
选择推荐模式清单中进一步预测模式 进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工作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新导 则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18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新导则
一 大气环境污染的基本知识
PPT文档演模板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新导则
•1.大气污染的概念:
•大气污染,指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数量、浓度
和存留时间超过了大气环境所允许的范围,使大 气质量恶化。
PPT文档演模板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新导则
•5、执行标准
• 以1997年1月1日为分割点,之前设立的污染源为现有 污染源,之后设立的为新污染源。 • 见标准中表1和表2。
PPT文档演模板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新导则
•5、执行标准
• 排气筒高度的规定: 排气筒应高出周围200m半径范围的建筑5m以上,不能达
到该要求的排气筒,应按其高度对应的表列排放速率标 准值严格50%执行。 若某排气筒的高度处于本标准所列出的两个值之间,用 插值法确定其执行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 新污染源的排气筒一般不应低于15m。若新污染源的排 气筒必须低于15m时,其排放速率标准值按外推计算结 果再严格50%执行。
• 现状监测因子
常规污染物。 特征污染物中有国家或地方环境质量标准的,或者有TJ36中 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的。 毒性较大的。
PPT文档演模板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新导则
• 现状监测制度


价 等 级
监测 监测天 期数
测 点 数
布点方 法
(个)
布点方位
2 连续7天。
一 (冬、评价范 ≥10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新导则
•4、监测方法
PPT文档演模板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新导则
•二 大气环境标准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 16297-1996)
PPT文档演模板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新导则
•1、主要内容
• 规定了33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限值,同时规定了 标准执行中的各种要求。
PPT文档演模板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新导则
项目污染源
PPT文档演模板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新导则
•污染源调查方法
项目性质 新建
现有项目 分期实施项目
调查方法
类比调查、物料衡算、设计资料 已有的有效数据、实测
前期工程近5年的验收监测资料、实测
PPT文档演模板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新导则
•污染源调查内容与调查清单
评价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调查清单
污染源排污概况、点源、面源、体源、线源、 其他参数
•1、定义
•(1)总悬浮颗粒物(TSP):指能悬浮在空气中, 空气当量直径小于等于100微米的颗粒物。 •(2)可吸入颗粒物(PM2.5):指能悬浮在空气中, 空气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3)氮氧化物(以NO2计):指空气中主要以一氧 化氮和二氧化氮形式存在的氮的氧化物。
PPT文档演模板
PPT文档演模板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新导则
•2.气型污染源的概念:
•大气污染源,指造成大气污染的空气污染
物的发生源。
PPT文档演模板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新导则
•点源,
•通过某种装置集中 排放的固定点状源, 如烟囱、集气筒等。
PPT文档演模板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新导则
PPT文档演模板
面源,
在一定区域范围内, 以低矮密集的方式自 地面或近地面的高度 排放污染物的源,如 工艺过程中的无组织 排放、储存堆、渣场 等。。
该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等级?
PPT文档演模板
评价工作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具体内容 Pmax ≥ 80%,且D10% ≥ 5km
其他 Pmax < 10%或D10% < 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新导则
练习题
2.某建设项目排放两种大气污染物,经计算甲污染
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为15%,D10%为 1.2km,乙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为 10%,D10%为1.1km。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为 1.3km。
目排放大气污染物敏感的区域。
PPT文档演模板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新导则
•4.大气污染
物:
•常含规硫污化染合物物
二氧化硫、硫化氢
•GB含30氮95化-1合99物6中规定二的氧二化氧氮化、硫一、氧颗化粒氮物、、氨二 氧化氮、一氧化碳等污染物。
含碳化合物
一氧化碳、烃类
•特征颗污粒染物 物
烟尘、粉尘
•项有目毒排有放害的气除体常规污染氯物气以、外光的化特学有烟污雾染等物, 主要指项目实施后可能对区域环境或环境保护

•GB3095中小时均值的二 级标准• ;污若染没物有的小最时大值地,
日面均浓值的度3,倍m。g/m3
• 空气质量标 准, mg/m3
PPT文档演模板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新导则
•TJ36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PPT文档演模板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新导则
•评价等级的划分
•取污染物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值中最大者Pmax划分。
的评价等级。
高耗能行业的多源(两个以上,含两个)项目,评价等级不
低于二级。
对于建成后全厂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都有明显减少的改、
扩建项目,评级等级可低于一级。
评价范围内包含一类功能区,或主要评价因子的环境质量接
近或超过环境质量标准,或排放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或生态环
境有严重危害的特殊项目,评价等级不低于二级。
目标产生影响的特有污染物。
PPT文档演模板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新导则
•5.地形:
简单地形:距污染源中心点5km内地形高度(不 含建筑物)低于排气筒高度。
复杂地形:距污染源中心点5km内地形高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含建筑物)高于排气筒高度。
PPT文档演模板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新导则
•整体输送 •冲淡稀释 •湍流扩散
参照一级、适当从简
污染源排污概况
PPT文档演模板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新导则
燃煤SO2排放量经验公式:
•SO2排放量, kg/t
•燃煤含硫 量,%
•脱硫效 •燃煤中S的 率,% 转化率,%
燃煤烟尘排放量经验公式:
•除尘效率, %
•烟尘排放 •燃煤含灰
量,kg/t
量,%
PPT文档演模板
•飞灰占灰份
•锅炉出力系
•4、排放速率分级标准
• 现有污染源分为一、二、三级,新污染源分为二、三级。 位于一类区的污染源执行一级标准(一类区禁止新、扩
建污染源,一类区现有污染源改建时执行现有污染源的 一级标准)。 位于二类区的污染源执行二级标准。 位于三类区的污染源执行三级标准。
PPT文档演模板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新导则
的比例(与燃

烧有关),% •烟尘中的
含炭量,%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新导则 •附
污 染 源 调

PPT文档演模板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新导则
3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 现状调查内容
收集评价范围内以及邻近评价范围的各例行空气 质量监测点的近三年与项目有关的监测资料。 收集近三年与项目有关的历史监测资料。 现场监测。
•3、指标体系
通过排气筒排放的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通过排气筒排放的污染物,按排气筒高度规定的最高允
许排放速率。 • 任何一个排气筒必须同时满足上述两项指标,超过其
中任何一项均为超标排放。 以无组织方式排放的污染物,规定无组织排放的监控点
及相应的监控浓度限值。
PPT文档演模板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新导则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新导则
三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过程
PPT文档演模板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新导则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HJ/T2.2-2008)
•适于建设项目的新建或改、扩建工程的大气环境影响评 P价PT文档,演模板城市或区域性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大亦气环参境影照响评价使新导用则 。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工作程序图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新导则
•2、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分区的分类
一类区 二类区
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 执行一级标准 它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
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 执行二级标准 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 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
PPT文档演模板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新导则
•3、常用项目标准限值
PPT文档演模板
评价工作等级
具体内容
一级 二级 三级
Pmax ≥ 80%,且D10% ≥ 5km
其他 Pmax < 10%或D10% < 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
PPT文档演模板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新导则
•附
•特殊规定:
同一项目含多个污染源(两个以上,含两个)排放同种污染
物,按各个污染物分别确定其评价等级,取级别高者作为项目
该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等级?
评价工作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具体内容 Pmax ≥ 80%,且D10% ≥ 5km
其他 Pmax < 10%或D10% < 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
PPT文档演模板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新导则
2 污染源调查与分析
•污染源调查与分析对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