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书信礼仪知识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书信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书信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书信文化常识中国古代书信文化常识古代通讯不发达,人们都是通过书信进行交流的,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国古代书信文化常识,欢迎参考阅读!第一部分初步了解中国古代书信文化常识一、书信格式我国的书信史源远流长,战国时期乐毅的《报燕惠王书》、鲁仲连的《遗燕将书》、李斯的《谏逐客书》等,都已是传诵千古的名篇。

但先秦两汉人写信,形式比较随便。

至迟到魏晋时期,开始有人撰作"书仪",就是各类书信的格式,以供他人写信时套用。

这类文字在魏晋到隋唐之际非常流行,据《隋书-经籍志》记载,谢元撰有《内外书仪》四卷,蔡超撰有《书仪》二卷。

《崇文总目》称王宏、王俭、唐瑾,以及唐裴茝、郑余庆,宋杜有、刘岳尚等都有《书仪》传世。

此外还有专供夫人、僧侣使用的《妇人书仪》、《僧家书仪》等。

有学者敦煌文献中发现了上百件"书仪"类文书,比较著名的有郑余庆书仪、杜友晋书仪等。

迄今所知最早的书信格式,是晋代书法家索靖书写的《月仪》。

我国的书信文化经过历代的传承和发展,大体形成了为社会广泛认同的书信格式,一封通常意义上的书信,至少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称谓语、提称语、思慕语、正文、祝愿语、署名。

由于收信人年龄、身份的不同,写信时所使用的称谓语、提称语、思慕语、祝愿语等也都有相应的区别,弄错了就会贻笑大方,就是失礼。

这套语言相当复杂,后文再略述。

二、敬称首先我们要谈到书信中必须使用的敬称和谦称,这是中国书信文化最基本的常识,它所要体现的,则是君子"自谦而敬人"的理念。

敬称是对他人表示尊敬的称呼。

敬称的方式很多,比较常见的方法之一,是将古代爵称等转换成敬称。

例如"君",原指天子或者君王,《诗-大雅-假乐》" 宜君宜王",此处的君就是指诸侯。

后来,"君"转化为比较宽泛的敬称:称父亲为家君,称已故的祖先为先君,妻子称丈夫为夫君等等。

中国古代书信格式

中国古代书信格式

中国古代书信格式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称谓:在信的开头,需要使用适当的称谓,以表达对收信人的尊重。

称谓可以根据关系亲疏、官职高低等进行调整,如“敬赠”、“谨启”等。

问候语:在称谓之后,需要写上问候语,表达对收信人的关心和尊重。

问候语需要根据时令、节气、对方身体状况等因素进行变化。

正文:正文是书信的主要内容,需要表达清楚、简洁明了。

正文可以根据需要分段,每段开头需要空两格。

结尾:结尾是书信的结束部分,需要表达出写信人的祝福、希望等。

结尾需要根据关系亲疏、官职高低等进行调整,如“敬请安好”、“顺颂时祺”等。

署名:署名是写信人的名字,需要写在信的末尾。

署名需要根据写信人身份、官职等进行调整,如“晚生”、“愚弟”等。

在书写书信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使用适当的语气和措辞,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态度。

注意书写规范,字迹工整,避免错别字和涂改。

注意书信的礼仪和文化内涵,遵循传统书信格式和规范。

以上是中国古代书信格式的介绍,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古代书信称谓

古代书信称谓

-------------------- 精选公文范文-----------------古代书信称谓篇一:古代书信礼仪知识中国古代礼仪文明之二十二不见面的礼仪:书信书信历史在日常生活中,古人以“自谦而敬人”为原则,因而要借助于各种礼仪来体现之。

当人们由于种种原因不能见面,只能将情感诉诸笔墨,托诸邮驿时,礼仪依然不可或缺,字里行间,揖让进退之态不仅依然可见,而且显得更为温文尔雅,彬彬有礼,从而形成了富于中国特色的书信文化。

书信历史我国的书信史源远流长,战国时期乐毅的《报燕惠王书》、鲁仲连的《遗燕将书》、都已是传诵千古的名篇。

但先秦两汉人写信,形式比较随便。

至迟到魏晋时期,开始有人撰作“书仪”,就是各类书信的格式,以供他人写信时套用。

-------------------- 精选公文范文----------------- 书信格式一封通常意义上的书信,至少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称谓语提称语思慕语正文祝愿语署名敬称敬称的方式很多,比较常见的方法之一,是将古代爵称等转换成敬称。

例如:“君”转化为比较宽泛的敬称:称父亲为家君,称已故的祖先为先君,妻子称丈夫为夫君等等。

也可以用作对他人的尊称。

对方德高望重,可以在他的姓之后加“公”字,称为“某公”,当今中国的知识界还有这种用法。

“卿”用作尊称,先秦就已出现,如荀况(荀子),时人尊称“荀卿”,就是大家最熟知的例子。

《梁书•吉翂传》“主上知尊侯无罪”,此处的“尊侯” --------- 精选公文范文---------- 2-------------------- 精选公文范文----------------- 是指对方的父亲,这一用法在书信语言中还时有所见。

敬称称呼对方配偶、子女也有相似的做法。

人们常常把对方的配偶称为“夫人”“公子”用于尊称对方的儿子,而将对方的女儿称为“女公子”。

敬称称呼他人的亲戚,一般在称谓前加“令”字,也可以在称谓前加“贤”字。

旧式书信还往往用“台”字来表示尊敬。

古人书信中礼仪尊卑的表达方式。

古人书信中礼仪尊卑的表达方式。

古人书信中礼仪尊卑的表达方式。

古代书信中的礼仪尊卑表达方式丰富多样,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承。

首先,书信的称谓是关键,如对祖父母、父母亲使用“膝下”,对师长用“道鉴”,对普通长辈用“赐鉴”,对平辈用“大鉴”等。

此外,为了表达谦卑之情,常有固定的称谓来贬低自己、抬高对方,如自称为"臣妾",司马迁在他的《报任安书》中自称"仆"、"牛马走"等。

再者,古人在信封上写收信人的将命者收,是表示不敢让对方直接收信,而只能将信交由传命者转呈,这是一种自谦的表达方式。

这些表达方式充分体现了古人对于礼仪尊卑的重视,也是我国书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宋人书信格式

宋人书信格式

宋人书信格式
宋人书信格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称呼:在书信的开头,写上收信人的称呼,如“某某阁下”、“某某先生”等。

2. 正文:在称呼下面另起一行,开始写信的正文。

正文内容应该简明扼要,表达清楚,注意礼貌和谦逊。

3. 结尾:在正文的末尾,写上自己的名字或者代称,如“某某顿首”、“某某谨启”等。

4. 敬辞:在名字前面或者信的末尾,加上一些表示敬意的词语,如“恭请”、“敬礼”等。

5. 署名:在信的末尾或者另外一页上,写上自己的署名或者代称,如“某某谨白”、“某某启”等。

在书写宋人书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文字要工整、清晰,不要写得太潦草或者涂改。

2. 用词要得体、礼貌、谦逊,不要使用粗俗或者不得体的词语。

3. 行文要流畅、简洁,不要过于啰嗦或者重复。

4. 格式要规范、严谨,不要随意改变书信的格式和书写习惯。

古人写信的格式与用语 -回复

古人写信的格式与用语 -回复

古人写信的格式与用语-回复【古人写信的格式与用语】古人写信,是一种富含礼仪和文化韵味的艺术。

他们的书信不仅包含了信息的传递,更体现了对对方的尊重和自身的修养。

以下我们将详细解析古人写信的格式与用语。

一、信件的基本格式1. 信头:古人写信的开头通常会写上日期和地点,如“某年某月某日于某地”。

这种方式既表明了书信的写作时间和地点,也使得收信人能够了解信件的新鲜程度。

2. 称呼:在信头之后,古人会写上对收信人的称呼,如“尊兄”、“贤弟”、“亲家”等。

这种称呼方式体现了对对方的尊重和亲近。

3. 开启语:在称呼之后,古人通常会写上一些开启语,如“敬启者”、“顿首”、“拜启”等,表示对对方的敬意和自己的谦逊。

4. 正文:开启语之后就是信件的正文部分,这是信件的核心内容。

古人写信的正文一般包括问候、叙述事情、表达情感、提出请求或建议等内容。

5. 结束语:在正文结束后,古人会写上一些结束语,如“敬祝康安”、“顺颂时祺”、“敬请钧安”等,表达对对方的祝福和尊重。

6. 署名:结束语之后是署名部分,古人通常会在署名前加上自己的字号或者别号,如“某某居士”、“某某山人”等,然后再写下自己的名字。

二、信件的用语特点1. 尊重和谦逊:古人在写信时非常注重尊重和谦逊的表达。

他们常用“卑职”、“贱姓”、“愚弟”等词语来称呼自己,用“尊驾”、“高足”、“贤侄”等词语来称呼对方。

2. 感情真挚:古人写信时,往往会将自己的感情真挚地表达出来。

他们会使用“思念之情”、“感激涕零”、“悲痛欲绝”等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3. 文言文风格:古人的书信通常采用文言文的写作风格,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律感。

他们常用四字成语、典故和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4. 礼仪严谨:古人在写信时,也非常注重礼仪的严谨性。

他们会按照一定的规矩和程序来书写信件,如在称呼、开启语、结束语等方面都有特定的用语和格式。

三、信件的实例分析以下是一封古代书信的实例:某年某月某日,于京师。

古代书信格式

古代书信格式

古代书信格式一、介绍古代书信格式的意义古代书信格式是指古代人们在书写书信时所遵循的一种特定的格式和风格。

它不仅仅代表着古代人们的书面交流方式,更是体现了古代文化和社会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书信格式的研究对于了解古代人们的生活、思想和交往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读古代书信,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人们的礼仪观念、社会地位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信息。

此外,了解古代书信格式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读古代文学作品,因为许多古代文学作品中都有书信的描写和运用。

二、古代书信格式的基本要素古代书信格式包括信头、称谓、正文、问候、落款等基本要素。

1. 信头信头一般位于信纸的上方。

在古代书信中,信头通常包括写信人的姓名、所任职位和住址等信息。

2. 称谓称谓是写信时对收信人的称呼。

在古代书信中,称谓的用语非常讲究,要根据双方的关系、地位和身份来决定。

例如,对亲友可以称呼为“某某兄/姊/友”,对上级可以称呼为“某某尊长”,对下级可以称呼为“某某君子”。

称谓的选择直接影响着双方之间的社交关系和身份认同。

3. 正文正文是书信的主要内容部分。

在古代书信中,正文通常由寒暄、叙事、陈述和祝福等部分构成。

寒暄部分用于互致问候,叙事部分用于叙述事情经过,陈述部分用于表述意见或请求,祝福部分用于表达祝愿。

在书写正文时,古代人们往往采用繁文缛节的写作风格,运用辞章文韵,以表达对收信人的尊重和美好祝愿。

4. 问候问候是书信中重要的一部分,用于表达写信人对收信人的关切和问候之意。

在古代书信中,问候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使用一般性的问候语,也可以用特定的问候形式,如“愿您健康长寿”、“请安好无恙”等。

5. 落款落款是书信的最后一部分,用于写信人表明身份和日期。

在古代书信中,落款内容一般包括写信人的姓名、职位以及日期。

古代人们通常会将落款放在信的右下角,表示结束。

三、古代书信格式的变化与发展古代书信格式的变化与发展主要受到历史和社会背景的影响。

中国古代礼仪文明书信的原则(中华礼仪四大原则是什么彭林)

中国古代礼仪文明书信的原则(中华礼仪四大原则是什么彭林)

文章目录 [+]【真诚尊重】真诚是对人对事的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是待人真心实意的友善表现,真诚和尊重首先表现为对人不说谎、不虚伪、不骗人、不侮辱人,所谓“骗人一次,终身无友”;其次表现为对于他人的正确认识,相信他人、尊重他人,所谓心底无私天地宽,真诚的奉献,才有丰硕的收获,只有真诚尊重方能使双方心心相印,友谊地久天长。

【平等适度】适度原则即交往应把握礼仪分寸,根据具体情况、具体情境而行使相应的礼仪,如在与人交往时,既要彬彬有礼,又不能低三下四;既要热情大方,又不能轻浮谄谀;要自尊却不能自负;要坦诚但不能粗鲁;要信人但不能轻信;要活泼但不能轻浮;要谦虚但不能拘谨;要老练持重,但又不能圆滑世故。

【自信自律】自信的原则是社交场合中一个心理健康的原则,唯有对自己充满信心,才能如鱼得水,得心应手。

自信是社交场合中一份很可贵的心理素质。

一个有充分自信心的人,才能在交往中不卑不亢、落落大方,遇到强者不自惭,遇到艰难不气馁,遇到侮辱敢于挺身反击,遇到弱者会伸出援助之手;一个缺乏自信的人,就会处处碰壁,甚至落花流水。

【信用宽容】信用即就讲究信誉的原则。

孔子曾有言:“民无信不立,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强调的正是守信用的原则。

守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在社交场合,尤其讲究一是要守时,与人约定时间的约会,会见、会谈、会议等,决不应拖延迟到。

二是要守约,即与人签定的协议、约定和口头答应他人的事一定要说到做到,所谓言必信,行必果。

故在社交场合,如没有十分的把握就不要轻易许诺他人,许诺做不到,反落了个不守信的恶名,从此会永远失信于人。

2.书信礼仪有哪些文字是人际沟通的基本手段之一、可分一般性私人文书和工作性公务文书。

书信是人们生活中最为普通、最为古老的一种沟通方式。

掌握书信的格式和要求,有助于更好地发挥书信的功能。

书信和格式信文由称谓、正文、敬语、落款及时间四部分组成。

称谓应在之一行顶格写,后加冒号,以示尊敬。

称谓应尊循长幼有序、礼貌待人的原则,选择得体的称呼。

中国传统书信礼仪

中国传统书信礼仪

中国传统书信礼仪书信礼仪第一节书信简述书信是一种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应用文书。

“信”在古文中有音讯、消息之义,另外,“信”也有托人所传之言可信的意思,亲笔给亲戚朋友同事写信,不仅可以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且能给受信人以“见字如面”的亲切感。

二、书信的构成书信由笺文、封文两部分构成。

笺文即写在信笺上的文字,也就是寄信人对收信人的招呼、问候、对话、祝颂等等,是书信内容的主体。

封文即写在信封上的文字,也就是收信人的地址、姓名和寄信人的地址、姓名等等。

三、书信的写法(—)必须合乎规范书信写作规范突出地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书写格式的规范,二是书信语言的礼仪规范,这两种规范都必须严格遵守,否则就会出乱子,闹笑话。

(二)言之有物,通情达理“信”字本身含有信任之义,这要求书信不论写给谁看,所述之事都要实在,所表之情都要率真,所讲之理都要通达。

第二节书信笺文的写作一、信笺的款式现在通常使用的信笺有横竖两种款式。

竖式信笺,又称中式信笺,是我国传统的信笺款式。

横式信笺,又称“西式”信签,是今天常用的款式。

二、笺文的结构及其写作规范笺文实际上是一种书面谈话,既然是谈话,就要先向谈话对象打招呼,打招呼要讲礼貌;接着要说两句对对方表示尊重的话;接下来要有几句应酬语自然地引出谈话的正题;再接下来才是正文;正文完了之后,还要说上几句结束谈话的应酬语;然后向受信人报自称并署名;最后写明谈话的时间。

就总体来讲,笺文的结构如下表所示:正文的写作,除要求语言通顺、条理清晰之外,还须注意措辞得体,须根据受信人的特点及发信人与受信人的特殊关系来进行措辞。

(六)结尾应酬语和结尾敬语写信对人叙事论理,说完正事就结束,显得不太礼貌,因此要说上一两句客气话,书信中如“临书翘企,敬候佳音”、“因故迟复,请谅”、“恕不详叙,望早日面谈”等等。

传统结尾应酬用语封文的项目如下:(1)受信人的地址(包括住址或服务机关、学校、厂、店等及其邮政编码)。

古代书信礼仪

古代书信礼仪

古代书信礼仪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聊聊这古代书信礼仪。

你想想啊,在那古代,没有手机没有网络,书信可就是人们交流的重要方式呢,那讲究可多了去啦!写信的时候,那称呼可得好好琢磨。

对长辈得用尊称,什么“父亲大人”“母亲大人”,那可不能马虎。

要是给朋友写信呢,也得有个恰当的称呼,显得亲切又尊重。

这就好比你见了不同的人得说不同的话一样,可不能乱来呀!再说说这开头。

古代人写信那开头可有不少门道呢。

有的会先来几句问候的话,比如“近日可好”“别来无恙”,让人一看就心里暖暖的。

这就像你去朋友家做客,一进门先打个招呼问个好,多有礼貌呀!然后就是正文啦。

正文里的用词可得注意咯!不能太随便,得文绉绉的。

什么“承蒙关照”“感激不尽”之类的词得常用,这样显得咱有文化呀。

而且说话得有条理,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不然别人看了都不知道你想说啥。

还有啊,古代书信里经常会用一些典故呀、诗词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这可真是厉害呀!比如说想表达自己思念对方,就来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多有意境呀!这就像现在我们发个朋友圈,用个很有内涵的句子来表达心情一样。

写信的结尾也不能马虎呀!得有个得体的祝福语,像“祝您身体安康”“愿君一切顺遂”。

这就好比你和朋友分别的时候说句“一路平安”,让人心里暖暖的。

哎呀,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告诉大家,古代书信礼仪虽然看起来复杂,但其实也很有趣呀!这就像一门艺术,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和学习。

想想看,当你收到一封按照古代礼仪写的信,那感觉肯定不一样,就像收到了一份珍贵的礼物一样。

现在虽然我们有了各种高科技的通讯方式,但偶尔试试用古代书信礼仪来写封信,也是一种很特别的体验呢!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也能让我们更加珍惜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感情。

所以呀,大家不妨试试,说不定你会爱上这种写信的感觉呢!。

古人写信的格式与用语

古人写信的格式与用语

古人写信的格式与用语
古代中国的信件通常采用书信格式,包括信头、称呼、正文、
落款等部分。

在称呼上,常见的有“某某先生”、“敝人某某”、“臣某某”等,具体的称呼取决于写信人与收信人的身份关系。


头一般写明日期、地点等信息,以便确定信件的时空背景。

在正文部分,古人写信通常非常注重礼节和表达方式。

他们会
使用一些固定的套语和敬辞,如“敝人谨启”、“敢问尊驾近况何如”等,以示对收信人的尊重和关心。

同时,他们也会用一些辞藻
华丽的词句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思,以增加信件的文采和艺术性。

古代中国的信件内容通常包括问候、寒暄、询问近况、表达感谢、道歉、请求帮助或者传递消息等。

在写信时,古人非常注重言
辞的恭敬、委婉和客气,避免直接表达过于直接或冒犯对方的观点。

在落款上,古人一般会写上自己的姓名、官职、住址等信息,
以示真实身份和方便对方回信。

有时候,他们还会附上自己的印章,作为信件的认证和保密手段。

总的来说,古代中国的信件格式与用语注重礼节、尊重和委婉,
注重表达情感和意思,同时也注重身份和认证。

这些特点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文化传统中对于人际关系和社交礼仪的重视。

中国书信礼仪,书信书写规范,古代书信礼仪

中国书信礼仪,书信书写规范,古代书信礼仪

中国书信礼仪,书信书写规范,古代书信礼仪:1.表示写信人以诚恳的态度,请受信人阅读信文。

[敬禀者]写信人自称是恭敬地禀陈事情的人,表示下面是所要禀告的话,用于致父母尊长的信,如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

跪禀者义同敬禀者,用于子孙对尊长。

即禀者同上。

[敬启者]写信者自谦为恭敬地陈述事情的人,表示请对方允许自己告诉下面所写的内容。

既可用于同辈,也可用于下对上。

[谨启者]谨,是谨慎、郑重的意思。

用于同辈。

[径启者]径,这里是直截了当的意思,一般公私书函通用。

[拜启者]拜,表敬词。

用于友朋往来书信。

[敬呈者谨呈者]皆用于下对上的公私书函。

[恳启者]用于平辈,表示下面信文将写求助于对方的内容。

[兹启者]兹,这里,现在。

兹启,意即今在此陈述。

态度客观平和,不含明显敬意。

[哀启者]向亲友报丧的书信用此。

[复禀者]用于对尊亲或上级的回信复禀。

对平辈可用再启者。

[专启者]用于专谈某实事的书信。

2.根据具体情况,或作寒喧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

如:顷诵华笺,具悉一切。

忽奉手教,获悉一是。

奉诵钧谕,向往尤深。

顷获大示,井所赐物。

惠书奉悉,如见故人。

幸承明教,茅塞顿开。

披诵尺素,谨表葵私。

数获手书,至感厚爱。

展读琅函,甚感盛意。

接阅华简,幸叨莫逆。

捧读德音,喜出望外。

大札敬悉,稽复乞谅。

暌违日久,拳念殊殷。

久疏通问,时在念中。

一别经年,弥添怀思。

前此一函,想已达览。

手教敬悉,词意深美,一启蓬心。

正切驰思,顷奉华翰,快慰莫名。

顷得手示,欣悉康泰,至为宽慰。

日前曾奉一函,谅已先尘左右。

别来无恙,久不晤见,甚念贤劳。

欣奉惠书,敬聆喜讯,不胜忭贺。

久慕鸿才,今冒昧致书,以求教诲。

台函奉读多日,未即修复,万望海涵。

接读手书,知君抱恙欠安,甚为悬念。

蒙惠书并赐大著,灿若河汉,拜服之至。

迭接来示,因羁琐务,未及奉复,深以为歉。

二、正文信的正文,即写信人对收信人说的话,这是书信的主体。

正文从信笺的第二行开始写,前面空两字。

如果启辞单独成行,正文可在启辞的下一行空两宇开始书写。

古代人写信的格式范文

古代人写信的格式范文

古代人写信的格式范文
在古代,书信是人们进行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方式。

古代人写信时,通常会遵循
一定的格式,以示尊重和礼仪。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古代人写信的格式范文。

首先是信的开头。

古代人写信时,通常会先写上收信人的姓名和地址,以示对
对方的尊重和礼貌。

接着是称谓,通常会用“臣某某拜”、“某某顿首”等尊称,以表
达自己的谦卑之意。

然后是写信人的姓名和地址,以便对方知道是谁写来的信。

接着是信的正文。

在信的正文中,古代人通常会先表达自己的问候和关心之意,比如“安好”、“寒暄”等。

然后是写明写信的目的和内容,要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
避免产生误会。

在信的正文中,古代人通常会用文言文或者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以增加信函的文学性和艺术性。

最后是信的结尾。

在信的结尾,古代人通常会再次表达自己的问候和关心之意,比如“臣某某顿首”、“再顿首”等。

然后是写信人的姓名和地址,以便对方知道是谁
写来的信。

最后是写信日期,以便对方知道信函的具体时间。

总的来说,古代人写信的格式是非常注重礼仪和尊重的。

通过以上的格式范文,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人在写信时的严谨和认真,体现了他们对人际关系和交流的重视。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大家了解古代人写信的格式有所帮助。

感谢阅读。

中国古代信件格式

中国古代信件格式

中国古代信件格式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收信人称呼:在信纸的第一行顶格写上收信人的称呼,后面加冒号。

根据关系亲疏和尊重与否,称呼可长可短,或称“收信方”、“先生”、“吾兄”等。

启辞:另起一行,空两格写起启辞,通常用“敬请福安”、“敬颂康祺”等。

这表示对收信人的尊敬和祝福。

正文:正文是信件的主要内容,是表达情意的主要部分。

可以根据需要分段表述,内容可长可短,自由发挥。

同时,要注意用词得体,表达清楚,简洁明了。

结尾:在正文下方另起一行,空两格写上“此致”,然后换行顶格写“敬礼”。

这是表示对收信人的尊敬和祝福。

署名敬辞:在信纸的右下方写上写信人的名字,然后在名字下方写上日期。

署名敬辞根据写信人和收信人的关系亲疏和尊重与否,可写上“愚弟”、“愚妹”等称呼,也可以不写名字,只写一个敬字。

以上是中国古代信件的基本格式,当然也有一些变体和特殊格式,具体使用需要根据情况而定。

古代书信中的礼仪

古代书信中的礼仪
古人行冠礼之后都要取表字,或者还要取雅号。名只有父亲和国君才能叫,所以《仪礼-士冠礼》说:"冠而字之,敬其名 也。"直呼其名被视为不礼貌的表现。目前,进入近代以来,一般人已经很少再取表字或雅号,但在文人圈中依然有之,因此,在与他们通信之前最好先了解一下, 以免唐突。
此外,与敬称相呼应,书信中凡涉及对方的事物都要用敬语,如对方的住宅,要称府、邸,或者称潭府,潭是深的意思,潭府,意犹深 宅大府,是对对方住宅的美称,故信末又往往用"潭安"来表示阖府皆安的祝愿。如果对方有所馈赠,感谢时可称厚赐、厚赠、厚贶等,以表示看重这份情谊。对不 同的事物要用不同的美称,如果是对方来信,可以称大函、大翰、惠示、大示、手示、大教;如果是诗文著述,则可称华章,瑶章;如果是宴请,则要称盛宴、赐宴 等。
接信语 刻接手教,敬悉一切。接奉大礼,敬悉种切。
交涉语 请即答复,勿再延宕。希速归还,幸勿再误。
声用语 未经本人同意,自属无效。如几日内未见复函,即作同意论。
上述仅作参考,如用在恰到好处,就会避免俗套,为书信润色。
称谓
令尊、令堂:对别人父母的尊称。
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对自已父母的尊称。
结尾。信写好以后,加 上语,俗称“关门”。有如“敬颂钧安”、“即问近好”、“敬祝健康”、“此致敬礼”,以及较古朴形式的春安、冬安、日棋,刻祉……在社交上用“专颂台 安”。另有匆促草率语“匆匆不一”、“草草不尽”、“不尽欲言”、“恕不多写”等。用于祝福问安的有“顺颂大安”、“专此祝好”、“即问近祺”、“此请召 绥”等。请教用语有“乞复候教”、“伫候明教”、“盼即赐复”、“尚希裁答”、“敬祈示知”等。在《鲁迅杂文书信选》中,就可找到三十种不同的套语,如: 即颂、大安;顺颂、健康;此复,即请偏安;专此布达、并问好;专此奉答,并请著安;专此布复,即请久安;敬颂、痊安;此布即颂,曼福不尽;专此布复,顺颂 时绥;此上,即颂、时绥;此复、即请俪安;专此布达,即请旅安;此布、即请冬安;专此布达、即请冬安;专此布复,即请春安;专此布复,并颂春绥;勿复并 颂、俪祉;此复即请俪安;此复,即颂时绥;专此布达,并请春安;专此布复,并颂时绥;专此布达,并请日安;专此布达,即请日安;专此布复,即请日安;专此 布复,并请暑安;专此布复,即颂时绥;专此布达,并颂时绥。意思尽管相同,但其在文字上却根据书信内容,运用自如,无一雷同。

古代书信礼仪

古代书信礼仪

古代书信礼仪篇一:古代书信礼仪一、口头称谓语古代称谓中国号称文明古国,世人誉之为礼仪之邦、君子之国,即使是在唇枪舌剑的论战中,我们的先人也同样讲究语言美。

《礼记·仪礼》道:“言语之美,穆穆皇皇。

”穆穆者:敬之和;皇皇者,正而美。

就是说,对人说话要尊敬、和气,谈吐文雅。

现在我们称呼对方的代词只有“你”和“您”,而古代,虽然有“汝,尔、若、而、乃”等好几个称法,但是他们无论对长辈、平辈说话时,从来不用这些词,认为如此称呼不礼貌。

古人有多种多样表示尊敬的方法,大概有如下数种。

1、用“道德高尚”的说法称呼对方,如称人为“子、夫子、先生”等等。

2、从辈份上尊称对方,如称人为“父老、父、丈人、母、媪、老伯”等。

3、称对方的字、号。

4、称对方的身份时加上“贤、尊、高”等字眼。

如“贤侄”、“贤婿”等。

5、用对方的部下来代称对方,表示由于尊敬的缘故,不敢直接指呼对方。

例如,“陛下”代称帝王;“殿下”代称皇后、太子;“阁下”、“足下”等代称一般人。

古代第一人称代词除了“我”以外,还有“余、吾、予、朕、台、卯”等。

但古人对长辈或平辈说话时,也不用他们而是毫无例外地用谦称。

例如:1、用“道德不高尚”或“不聪明”的说法来称呼自己。

如自称“鄙人、小人、愚、愚弟”等。

2、“用辈份低”的说法来称自己。

例如自称“小弟、小侄”等。

3、用“地位卑*”的说法来称呼。

例如自称“臣、仆、在下、*子、牛马、自己下走”等等。

4、称自己的身份、职务,有时还加上“卑、小、贫”等字眼。

例如自称“弟子、学生、小生、贫僧、卑吏、卑职”等。

5、直呼自己的名。

例如孔子自称“丘”。

古人的礼貌语言还表现在:凡是说到与对方有关的行为、人物、事情、物品时,大都要使用尊敬、委婉的说法,例如:称别人的姓、名和字为“贵姓、大名、尊讳、尊字”等。

称别人年龄为“贵庚、尊庚、芳龄、高寿”等。

称别人的住处为“尊府、府上、尊寓、华居”等。

称别人的神态、相貌为“风采”等。

中国古代书信及称谓文化礼仪

中国古代书信及称谓文化礼仪

用于当日问候:即颂 晨安、即请 早安、此请午安、即颂晚安、即请 刻安、顺候 日祉、即候 时祉。
2、署名下的敬辞:
用于祖父母及父母:叩禀、敬禀、拜禀、肃禀、谨禀、叩上。
用于尊长:谨禀、谨上、拜上、谨肃、敬肃、敬启、谨启。
用于平辈:谨启、谨白、手启、手上、顿首、拜启、上言、拜言、启、上、白。
用于家居者:敬请 潭安、并颁 潭福、顺颂潭祺。
用于贺婚:恭请 燕喜、恭贺 大喜、恭请喜安。
用于贺年:恭贺 年禧、恭贺 新禧、即颂岁禧。
用于吊唁:此候 孝履、顺问 苫次、专候素履。
用于问病:敬请 愈安、即请 卫安、敬祝早痊。
用于时令问候:敬请 春安、顺颂 春祉、敬请夏安、并颂暑祺敬请 秋安、并候 秋绥、敬请 冬安、此请 裘安、敬请炉安。
有好多的词读起来真的好拗口,中国作为礼仪之邦,文化果然博大精深啊~~;) 虽然拗口,但是现在的职场礼仪中偶而还有人用.
祺有吉祥之意。对商人(也指生意人、做买卖的人等)的祝愿一类的意思(但一般不是祝贺)。类似的,还有如“敬颂师祺”等
结尾的敬词:
1、请安:
用于祖父母及父母:恭叩 金安、敬请福安 肃请 金安。
用于亲友长辈:恭请 福绥、敬请 履安敬叩 崇安 只请提安、敬请 颐安、虔清 康安。
用于老师:敬请 尘安、恭请 道发、肃请海安、虔请 讲安。
用于亲友平辈:敬候 佳祉 并候 近安、顺颂起居、顺侯大安、敬颂 台安 顺颂 时绥。
用于亲友晚辈:即询 近佳、即问 近好、附颂清安。
用于有祖父及父母而在一处者:敬请侍安、敬颂 侍福、并候侍祺。
用于晚辈:手谕、手示、手泐、手草、草示、谕。
用于复信:肃复、手复、谨复、复。

文言书信礼仪与写作指南

文言书信礼仪与写作指南

文言书信礼仪与写作指南作者:彭林整理:阮一峰日期:2006年6月15日目录一、提称语二、启辞三、正文四、结语五、祝辞六、署名七、附候语及补述语1、提称语1.1提称语是附在称谓后面,提高称谓的语词。

(点击此处查看“汉语称谓表”。

)提高称谓,也就是对受信人进行尊敬抬举的意思,如“希圣老师尊鉴:”;再如,运使学士阁下(王安石《上杜学士言开河书》)、某公道席、某先生台鉴、母氏慈鉴、贤弟如晤,等。

有的提称语除提高称谓之外,还有请受信人察阅此信的意思,如“赐鉴”、“青鉴”等。

我国传统书信中常用的提称语很多,使用时要特别注意与称谓的配合。

在礼仪简化的现代生活中,提称语常常被省略。

省略提称语后,在称谓下加冒号“:”,如“希圣老师:”。

1.2Table 1.1 书信中请察阅敬语足下古代最初用为下对上的敬称,后来书信中多用于同辈之间。

膝下旧时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亲大人膝下”起首。

人幼时常依于父母膝旁,家书中用“膝下”,既表敬重,又示出对父母的亲爱、眷依之情。

垂鉴赐鉴钧鉴尊鉴台鉴鉴,即古代镜子,有审察的意思。

用作书信提称语,就是请阅看的客气说法。

垂,含居高临下之义。

赐,上给予下叫做赐。

钩,古以钩陶喻国政,后称宦官多冠以钩宇。

垂鉴、赐鉴、钧鉴,多用于对上、致年高德韶者的信中。

尊鉴,可用于尊长,也可用乎辈。

台鉴适用较广,“台”有“高”义,对熟识或不熟识的尊长、平辈,皆可使用。

勋鉴道鉴大鉴英鉴伟鉴雅鉴惠鉴对身居高佼、有功勋业绩者,可用“勋鉴”。

对道德君子、望重学者,可称“道鉴”。

大、英、伟、雅,含高尚、美好、不凡、不俗的意义,宜用于友朋往来书信。

“惠鉴”,就是赏阅的意思,但语意分量较“赐鉴”为轻,适用于一般书信,师长对已独立的后辈学子,也可用此客套。

慈鉴爱鉴双鉴芳鉴致母亲,可称“慈鉴”。

夫妻,或情意亲密的男女之间,可用“爱鉴”。

给友朋夫妇二人之信,可用“双鉴”。

女子间往来书信,可用“芳鉴”。

礼鉴给居丧者信,用“礼鉴”。

古人写得书信格式

古人写得书信格式

古人写得书信格式
在古代,书信的格式是非常讲究的,充满了各种礼节和规矩。

以下是古人书信格式的基本步骤:
1.称谓:在信的开头,首先要对收信人进行适当的称谓。

这个称谓要与收信人的身份、地位相符合,表示尊敬。

例如,对长辈或上级,一般使用“尊前”、“拜启”等词;对平辈或同级,则使用“台启”、“大鉴”等词。

2.寒暄:在称谓之后,通常会有一段寒暄语,用来表达写信人的问候和关心。

这部分内容可以根据与收信人的关系和具体情况来写,可以简单也可以复杂。

3.正文:正文是书信的主要内容,应该简明扼要地表达写信人的意图和信息。

在叙述事情或表达情感时,要注意逻辑性和条理性。

4.结尾:在正文之后,通常会有一个结尾部分,用来表示敬意或请求。

例如,“敬礼”、“谨启”、“伏乞俯允”等词都是常见的结尾用语。

5.署名:最后,写信人需要在信的末尾署上自己的名字。

如果
是正式的书信,可能还需要加盖印章。

古人 写信格式

古人 写信格式

古人写信格式在古代,书信是一种重要的沟通方式,用于交流信息、表达情感、传递问候等。

古人写信的格式相对固定,下面我将以下面为例,详细介绍一下古人写信的格式。

一、书信结构1.信头:信头包括写信人的姓名、字号、籍贯、官职等。

通常写在信纸的右上角,以便收信人了解发信人的身份。

2.称谓:称谓是对收信人的尊称,如“尊敬的XXX先生/女士”。

称谓应根据收信人的身份、关系而定,以表示尊敬和礼貌。

3.正文:正文是书信的主要内容,包括叙述事情、表达情感、提出请求等。

在写正文时,应注意语句通顺、条理清晰、用词得当。

4.结尾:结尾部分包括祝福语、署名和日期。

祝福语通常是一些表示祝愿和问候的话语,如“敬祝商祺”、“顺颂时祺”等。

署名是写信人的姓名或字号,日期则是写信的时间。

二、写信步骤1.准备材料:准备好信纸、笔、墨等书写工具。

信纸应选择质量好、格式规范的纸张,以示对收信人的尊重。

2.构思内容:在写信前,应先思考书信的主题和内容。

明确写信的目的和意图,以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3.书写信封:在信封上写明收信人的姓名、地址等信息,确保书信能够准确无误地送达。

4.撰写正文:按照书信结构的要求,撰写正文内容。

在叙述事情时,应注意客观、真实、详细;在表达情感时,应真诚、自然、得体;在提出请求时,应明确、具体、合理。

5.检查修改:完成正文后,应仔细检查一遍,确保语句通顺、无错别字、格式规范。

如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应及时进行修改。

6.书写结尾:在结尾部分写上祝福语、署名和日期。

祝福语应根据收信人的身份和关系而定,署名和日期应清晰易读。

7.装封信件:将写好的书信装入信封,封好口并贴上邮票。

确保信封上的信息准确无误,以便书信能够顺利送达。

三、注意事项1.用词得体:在写信时,应注意用词得当,避免使用过于口语化或粗俗的语言。

使用敬语和谦词可以表示对收信人的尊敬和礼貌。

2.格式规范:书信格式应规范整齐,避免出现错别字、格式混乱等问题。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可以帮助表达更加清晰准确的意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礼仪文明之二十二
不见面的礼仪:书信
书信历史
●在日常生活中,古人以“自谦而敬人”为原则,因而要借助于各种礼仪来体现之。

当人们由于种种原因不能见面,只能将情感诉诸笔墨,托诸邮驿时,礼仪依然不可或缺,字里行间,揖让进退之态不仅依然可见,而且显得更为温文尔雅,彬彬有礼,从而形成了富于中国特色的书信文化。

书信历史
●我国的书信史源远流长,战国时期乐毅的《报燕惠王书》、鲁仲连的《遗燕将书》、都已是传诵千古的名篇。

但先秦两汉人写信,形式比较随便。

至迟到魏晋时期,开始有人撰作“书仪”,就是各类书信的格式,以供他人写信时套用。

书信格式
一封通常意义上的书信,至少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称谓语
提称语
思慕语
正文
祝愿语
署名
敬称
敬称的方式很多,比较常见的方法之一,是将古代爵称等转换成敬称。

例如:“君”转化为比较宽泛的敬称:称父亲为家君,称已故的祖先为先君,妻子称丈夫为夫君等等。

也可以用作对他人的尊称。

对方德高望重,可以在他的姓之后加“公”字,称为“某公”,当今中国的知识界还有这种用法。

“卿”用作尊称,先秦就已出现,如荀况(荀子),时人尊称“荀卿”,就是大家最熟知的例子。

《梁书·吉翂传》“主上知尊侯无罪”,此处的“尊侯”是指对方的父亲,这一用法在书信语言中还时有所见。

敬称
称呼对方配偶、子女也有相似的做法。

人们常常把对方的配偶称为“夫人”;“公子”用于尊称对方的儿子,而将对方的女儿称为“女公子”。

敬称
称呼他人的亲戚,一般在称谓前加“令”字,也可以在称谓前加“贤”字。

旧式书信还往往用“台”字来表示尊敬。

与敬称相呼应,书信中凡涉及对方的事物都要用敬语。

书信中一般不要出现你、我、他之类的代词,这也是简慢或者缺乏文采的表现,凡是遇到类似的地方,应该酌情处理。

谦称
对他人用敬称,对自己用谦称,是中国人的传统。

古人每每用“臣妾”作为谦称。

对自己的父母固然要敬重,但在与他人提及自己的家人时,就不能用敬称,而要用谦称,一般是在称谓之前加一“家”字;如果父母已经去世,则对人要称“先父”、“先大人”、“先母”对比自己年龄小的,则可以称“舍弟”、“舍妹”等。

对他人称呼自己的妻子,一定要用谦称。

提称语
用于父母:膝下、膝前、尊前、道鉴
用于长辈:几前、尊前、尊鉴、赐鉴、尊右、道鉴
用于师长:函丈、坛席、讲座、尊鉴、道席、撰席、史席
用于平辈:足下、阁下、台鉴、大鉴、惠鉴
用于同学:砚右、文几、台鉴
用于晚辈:如晤、如面、如握、青览
用于女性:慧鉴、妆鉴、芳鉴、淑览
思慕语
书信的功能之一是沟通彼此地情感,因此,在提称语之后不直接进入正文,而是要用简练的文句述说对对方的思念或者仰慕之情。

思慕语中使用最多的,是从时令、气候切入来倾吐思念之情。

例如:
云天在望,心切依驰。

相思之切,与日俱增。

望风怀想,时切依依。

仰望山斗,向往尤深。

风雨晦明,时殷企念。

寒灯夜雨,殊切依驰。

瘦影当窗,怀人倍切。

书信中的平和阙
父母亲大人膝下,谨禀者:男离家后,一路顺利,平安抵达学校,可纾
廑念。

惟思
双亲年齿渐高,男在千里之外,有缺孺子之职。

伏望
训令弟妹,俾知料理家务,或有以补乃兄之过。

王阿姨家已去看望过,家中老幼平安,嘱笔问好。

专此谨禀,恭请
福安。

男某某谨禀某月某日
书信中的平和阙
师生之间的称谓
学生称呼老师,最普通的是夫子、函丈学生自称自称生、受业。

老师称呼学生:如果对方是自己正式的学生,并向他传授过学业,可以称之为“弟”;如果彼此虽有师生名分,但没有授过课,则老师一般称学生为“兄”。

祝愿语及署名敬词
祝愿词:
用于父母:恭请○福安。

叩请○金安。

敬叩○禔安。

用于长辈:恭请○崇安。

敬请○福祉。

敬颂○颐安。

用于师长:敬请○教安。

敬请○教祺。

敬颂○诲安。

用于平辈:顺祝○时绥。

即问○近安。

敬祝○春祺。

用于同学:即颂○文祺。

顺颂○台安。

恭候○刻安。

用于女性:敬颂○绣安。

即祝○壼安。

恭请○懿安。

祝愿语及署名敬词
旧式书信在落款之后,一般还要根据彼此关系写敬词(或称启禀词)
对长辈:叩禀、敬叩、拜上。

对平辈:谨启、鞠启、手书。

对晚辈:字、示、白、谕。

信封用语
在纸张发明以前,古人用帛或竹简、木板作为书写材料,故书信又称书简、尺牍。

在今天的书信用语中,还残留着某些早期书简的专门用语“检”、署”、“缄”。

信封用语
书写收信人的称谓,除了一定要用尊称之外,至少还有两种表示尊敬的用法:
其一,在收信人姓名、称谓之后用“俯启”、“赐启”等用语,表示请求对方开启信封。

其二,使用“某某先生将命”之类的用语。

关羽与曹操书
羽少事皇叔,誓同生死;皇天后土,实闻斯言。

前者下邳失守,所请三事,已蒙恩诺。

今探知故主现在袁绍军中,回思昔日之盟,岂容违背?新恩虽厚,旧义难忘。

兹特奉书告辞,伏惟照察。

其有余恩未报,愿以俟之异日。

廖承志致蒋经国信
经国吾弟:
咫尺之隔,竟成海天之遥。

南京匆匆一晤,瞬逾三十六载。

幼时同袍,苏京把晤,往事历历在目。

惟长年未通音问,此诚憾事。

近闻政躬违和,深为悬念。

人过七旬,多有病痛。

至盼善自珍摄。

……
人到高年,愈加怀旧,如弟方便,余当束装就道,前往台北探望,并面聆诸长辈教益。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遥望南天,不禁神驰,书不尽言,诸希珍重,伫候复音。

老夫人前请代为问安。

方良、纬国及诸侄不一。

顺祝近祺!
廖承志
1982年7月24日
汪道涵之辜振甫悼函
辜严倬云女士如晤:
惊悉振甫先生遽归道山,哲人其萎,增我悲思。

振甫先生致力于两岸关系凡一十四年,夙慕屈平词赋,常怀国家统一,私志公义,每与道涵相契。

汪辜会谈,两度执手;九二共识,一生然诺。

而今风飒木萧,青史零落,沪上之晤,竟成永诀。

天若有情,亦有憾焉。

两岸之道,唯和与合,势之所趋,事之必至。

期我同胞,终能秉持九二共识与汪辜会谈之谛,续写协商与对话新页。

庶几可告慰先生也。

深望女士与子侄辈节哀顺变,善自珍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