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激趣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激趣方法

【摘要】“教学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发、唤醒和鼓舞”,兴趣虽然属于非智力图素,却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可忽视的问题。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成功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好像医生为达到最佳疗效而开出的药引子,事半功倍。

【关键词】激趣;魅力;联想;故事;逆向;表演

“教一门知识,不如教一种方法;教一种方法,不如教一个兴趣。”前苏联教育家斯卡特金认为:教育效果取决于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渴望求知的内部动力,是发展学生智力的关键因素,是开发学生大脑潜能的有效措施,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诱因。孔子早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学生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托尔斯泰语)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成功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好像医生为达到最佳疗效而开出的药引子,事半功倍。教师应采用何种方式手段激活课堂气氛,从而真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创新欲,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呢?根据自己的日常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种方法着手:

一、魅力激趣

冰心为梁实秋的生日题字说:一个人应当像一朵花,不论男人或女人。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缺一,便不能做人家的一个好朋友。色香味是花的魅力,才情趣为人的魅力。一个有魅力的语文老师,是使学生产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最直接动力。学生中普遍存在一种情况:喜欢哪位老师就会自然而然地喜欢他(她)所教的那门课,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给他们留下的印象。

确实这样,一个好的语文教师是一本学生永远读不完、读不够的书,一手好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抹快乐的微笑、一种儒雅的风度、一股扑面而来的书香气息都能够深深地吸引已经有自己审美观念的中学生。他(她)的才思敏捷,雄辩犀利,博古通今,睿智幽默,激情满怀,潜移默化中会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一种崇拜感,既崇拜就会努力去学、去模仿,久而久之,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便产生了。这也就是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的效应。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学校好比一架精致的乐器,它奏出一种人的和谐的旋律,使之影响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但要奏出和谐旋律,必须把乐器音调准,而这乐器是靠教师、教育者的人格来调音的。”只有时刻注重自己的品格学识修养,表现出深厚的专业能力,才能使一个语文教师具有一种人格魅力,在学生面前树立威望,让学生佩服追随,所以新课标中提到“教师要努力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继续学习,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自身素养”。

二、设疑激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思维活动由问题的产生开始,一个个问题就像一块块小石头,在学生思维的大海里激起一簇簇浪花。在教学中,教师若要尽力去打破学生头脑的“平静”,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的“波澜”,设疑的作用就不可低估,一石激起千层浪,它能使学生在寻疑中产生求知欲望,形成探索和发现知识的动力,使学生学习具有自觉探索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学习自读课《信客》的时候,考虑到这篇课文篇幅极长,且此文描述的年代和“信客”这一职业与现代生活在实践和空间上的距离很遥远,学生不太感兴趣,即使看完了课文,也可能只是了解了某个情节知道了一点知识,并不能真正理解作者的情感和信客的高尚人格,我没有按部就班,梳理情节,而是以“年轻的信客为何没能坚守一生?”投石问路,引导学生探究信客的苦衷,结果自然是学生积极看书思考感悟,地毯式搜索字里行间中信客的难言滋味,由学生们一一为他言说。而后,我又抛出第二颗石子“观照自身,我们身上缺少信客拥有的哪些精神品质?”一阵沉默后,一个学生羞怯地站起来说:“我没有他那种认真负责的态度,我学习做作业总是偷工减料,太不应该了。”“我不能像他那样忍辱负重。”“我常常讨价还价,跟无私奉献不求回报不沾边儿。”“我缺乏坚韧和执著,今后要努力培养。”在学生们的自我批评检讨中,信客的

形象立体丰满了起来,文本得到了深刻的理解,学生的思想受到洗礼,认识得到了提高。这是设疑激趣的功劳。

三、联想激趣

心理学认为:相互有联系的事物或接近,或相反,或相似,它们之间的联系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联想可以利用眼前的事物托物运思,由此及彼,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实中见虚,开拓意境。联想运用得好就会产生神奇的教学艺术张力,使课堂教学增强辐射力,开拓学生丰富的想象空间。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中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积极因素,巧妙地引导学生联想或合理推理,创造性地开掘学生思维的空间,使之产生神韵无穷的兴趣。

例如在作文训练课《多角度立意》教学中,我首先给了几个短语:一条横梁,一根绳子,一张板凳,一个小女孩,让学生们根据事物进行联想,创造意境,给自己的文章来个新颖深刻的立意。由于都是简单常见的事物,学生们能轻易组合场景,我的话还没说完,学生的讨论已经如火如荼地展开了。有学生说:横梁上系着根绳子,绳子的一端吊着张板凳,板凳上坐着个小姑娘,小姑娘在简易的秋千上荡呀荡,荡出了幸福美好的童年,荡出了青春年少的美梦。听完后,师生们一致认为这是个合理但常规的联想,立意没有什么新颖深刻之处。又有学生说:绳子穿过横梁绕出个环,一个小女孩站在板凳上,正努力把脖子往环里伸。小女孩呀小女孩,你为何这样想不开,遇点困难受点委屈莫介怀,生命丢了可不能再来。学生们

认可这个联想立意,但希望来个新颖的。一个学生自信地站起来说:秋千上的女孩是个孤儿,简易的秋千是小女孩为自己做的玩具,小女孩坐在秋千上,荡,荡,荡……绳子在梁上吱呀呀唱歌,她就不害怕了;荡,荡,荡……一头扎进梦里,也许就看见爸爸妈妈了……教室里响起了赞许的掌声。学生们在联想的空间里任意驰骋,天马行空,下起笔来也犹有神助,创作完成得很快,当中也不乏佳作。

四、逆向激趣

所谓逆向思维就是从与问题相反的角度对原意提出质疑,通过反向思考来发现或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和方法。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几个步骤导法、示例的激趣后,学生不仅能学会逆向思维方法,还有了自己模仿的榜样,有意识地培养这种思维品质,有利于打破常规思维定势,使学生们的思想观点独树一帜,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教师的课堂如果能打破常规,反弹琵琶,给学生以出其不意的感受和启发,那么学生的注意力和热情将被牢牢吸住,学习探究起来定会兴趣盎然。

有位老师在课堂教学《黔之驴》的时候说道:学着这篇课文,我忽然感悟到,千百年来,人们加在“驴”身上的骂名——“黔驴技穷”,实乃污蔑不实之辞。现在,大有为“驴”正名的必要,请同学们帮我找找证据并替我论证一下。在翻译背诵中昏昏欲睡的同学打了个激灵,心头为之一振,忙着在课文中找蛛丝马迹去了。又如,九年级下册的《愚公移山》中的愚公做法及精神,现在的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