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包建筑在风景区设计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蒙古包建筑在风景区设计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19-09-10T14:55:35.25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0期作者:王文君[导读] 本文以中国蒙古族传统居住建筑蒙古包为切入点,以风景区设计为载体,分析蒙古包建筑的相关特色,总结目前蒙古包建筑艺术的应用现状,提出蒙古包建筑在风景区设计中的应用策略,以期为蒙古族传统文化符号与景观设计的融合提供有意义的借鉴和参考。身份证号码;23010319830511XXXX 本文以中国蒙古族传统居住建筑蒙古包为切入点,以风景区设计为载体,分析蒙古包建筑的相关特色,总结目前蒙古包建筑艺术的应用现状,提出蒙古包建筑在风景区设计中的应用策略,以期为蒙古族传统文化符号与景观设计的融合提供有意义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蒙古包建筑风景区设计应用策略 Based on the Mongolian traditional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China and the design of scenic spots as the carrier,this paper analyses the relevant characteristics of Mongolian yurts,summarizes the current application status of Mongolian yurts architecture art,and puts forward the application strategies of Mongolian yurts architecture in the design of scenic spots,with a view to providing Mongolian traditional cultural symbols and landscape design.The integration of the two methods can provide meaningful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Key words:Mongolian yurt architectural scenic spot design application strategy 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的传统居住房屋,建造和搬迁都很方便,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作为蒙古族特色民居,蒙古包的建造方式、内部布局和外部装饰都体现着蒙古族的生活智慧和美学观念。随着草原旅游业的发展,如何将蒙古包这一特色建筑形势在风景度假旅游区中予以展示,同时赋予新的内容和功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1.蒙古包建筑的相关特色分析
《隋书?突厥传》说突厥“弯庐毡帐……肉为酪、乳为浆,穹庐为帐,毡为墙。”这部中国历史典籍中提到的“弯庐毡帐”就是后来蒙古包的早期形式。[1]蒙古包的造型向来以圆形尖顶的形式出现,“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体现了蒙古族古典文化对于天圆地方理念的基本认知,蒙古包的建筑艺术,首先是向自然的敬畏和对自然的理解,蒙古包的建筑形式是草原游牧生活的自然选择。
蒙古包具有可移动、容易搭设的特点,据《黑鞑事略》记载:“穹庐有二样:燕京之制,用柳木为骨,正如南方罘思,可以卷舒,面前开门,上如伞骨,顶开一窍,谓之天窗,皆以毡为衣,马上可载。草地之制,以柳木组定成硬圈,径用毡挞定,不可卷舒,车上载行。”作为可移动建筑,蒙古包可以独立安装,也可以形成组团,具有安装便捷、分布灵活的特点。
蒙古包主要由架木、苫毡、绳带三大部分组成,蒙古包以哈那的多少区分大小,通常分为4个、6个、8个、10个和12个哈那,面积大小变化灵活,从30平方米到600平方米不等,满足不同类型功能的面积需求,蒙古包室内可用面积大,空气流通、采光条件好,不怕风吹日晒。此外,圆形的建筑形体和圆形穹顶式屋顶设计,更有利于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利于在广阔的草原上抵御狂风,同时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
蒙古包的主要色彩以金色、白色和蓝色为主,以白色底、蓝色装饰的线条多见,蒙古包的色彩在绿色的草原上极其突出,具有很强的识别性,特别是许多个组合构成蒙古包群,更有视觉的冲击力。
2.蒙古包建筑在风景区中的应用现状
蒙古包建筑的特点及其灵活性,使其在风景区建设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特别是随着草原旅游业的发展和兴起,蒙古包建筑成为草原旅游中的重要景观节点,并且根据功能的不同和建筑形式的不同,可以简单划分为可移动式蒙古包、固定式蒙古包和蒙古包类小品三大类。
可移动式蒙古包,多以传统毛毡蒙古包为主,搭建灵活,在季节性旅游较强的草原上十分实用,夏季搭设,作为餐饮和居住使用,冬季回收,便于保管,满足游客人数的弹性需求。“草原上极少数牧民因草原的划分不在同一区域,牧民则需要来回转场,蒙古包随着专场而移动,蒙古包的可移动特点也随原有方式未作改变。”[2] 固定式蒙古包,多以游客中心、综合接待、演艺大厅等功能为主,采用现代工程材料建设,外形是蒙古包造型,内部装饰则以满足现代功能为主,通过供暖等技术保障,实现四季运营。
蒙古包类小品,多以蒙古包为艺术原形,抽象出景观雕塑等各类小品,比如以蒙古包框架形式为原型抽象出景区大门,以蒙古包的包顶形式抽象出圆形景观亭,以蒙古包外部装饰抽象出地面浮雕石刻等,延伸了蒙古包建筑的艺术内容,丰富了风景区的景点构成。
蒙古包建筑做为蒙古族民居文化的核心,在与风景区建设融合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可移动式蒙古包内部功能应用简单、拓展性差,固定式蒙古包造型美观度不足,蒙古包类小品重复度高等方面,这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透露了与风景区设计相融合的难度。
3.蒙古包建筑在风景区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通过对蒙古包建筑特色及应用现状分析,针对目前应用的不足,提出以下应用策略: 3.1重视文化传统,合理合制应用
随着蒙古族游牧习俗向定点放牧或舍饲半舍饲转变,蒙古族几乎完全定居在砖瓦房或楼房里,渐渐,只有在风景旅游区才能见到传统蒙古包,风景区设计更肩负着展示蒙古包,发扬蒙古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因此,蒙古包建筑的布置和设计,首先要尊重历史文化,尊重传统,蒙古包的大小形制,蒙古包的色彩装饰要符合蒙古族文化特征,随心所欲的造型设计,大红大紫的色彩涂抹,是一时的哗众取宠,经不起审美的考验,只有尊重传统,才使得传统可以延续和传承。
3.2强化人本设计,突出功能优化
蒙古包的建设和设计,应该符合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随着经济技术进步,可移动式蒙古包的结构形式已经向新材料方向转变,在外部形式上,也在不断增加丰富性。除展示蒙古族居住文化的传统布局蒙古包外,在餐饮蒙古包、居住蒙古包的设计上,内部功能也应以人为本,强调舒适性,才能提高接待标准,更好的满足使用功能。
3.3深研造型设计,实现艺术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