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增长预测数学建模论文 精品

合集下载

【优秀论文9】《中国人口增长预测模型》

【优秀论文9】《中国人口增长预测模型》

模型预测得到老龄化趋势、出生性别比、城镇化水平等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价,进而得到
何种模型更优的评价结论并通过不同模型的假设可以对政策制定提出一些建议。
最后,我们建立了对产品上架情况进行预测得到人口增长预测结果的扩展模型。
关键词:Leslie 矩阵 人口转移矩阵 模糊评价 层次分析 神经网络
1
1、问题分析
⎧ ⎪
X
i
(t

+ 1)
=
Ai (t)X i (t) +
βi
2
(t )B i
2
(t)X i (t)
pi
1
(t) +1
,i = (2,4,6)L LL (1)
⎪ ⎨
⎪ ⎪
X
⎪⎩
i
(t
+ 1)
=
Ai
(t )X
i
(t) +
β i+1
2
(t )Bi+1
2
(t )X
2
i+1 (t )
pi+1 (t )
2
pi+1 (t ) + 1
表 1 模型二 未来 15 年的人口总数预测结果 单位:十亿人
年份 人口数量 年份 人口数量 年份 人口数量 年份 人口数量
2006 1.3112 2010 1.3440 2014 1.3873 2018 1.4393
2007 1.3177 2011 1.3546 2015 1.3982 2019 1.4588
2
2
5
增加为了保证求得女儿的数量,要乘上比例系数
1
pi+1 (t ) + 1

数学建模论文-基于双线性系统、差分方程的人口增长模型模板

数学建模论文-基于双线性系统、差分方程的人口增长模型模板

基于双线性系统、差分方程的人口增长模型摘要社会经济的许多领域的规划都必须考虑人口这一重要因素。

而人口普查只能为我们提供某几个时间点的横截面数值,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需要其他时间点的人口总数及其构成。

于是一个迫切的任务就是如何用少数的几个时点的信息比较准确的得到较详尽的其他时点的人口数据。

人口系统发展是一个动力学过程,为强惯性系统,人口死亡率和出生率构成人口增长的双线性系统。

针对中短期预测,基于统计理论,将5年的死亡出生率,死亡率求期望,建立了人口增长的定常差分方程模型,预测至2015的人口发展趋势,通过MATLAB求解得到2015年的总人口为14.17亿,乡村城镇化趋势明显;并且人口在2025左右出现峰值,约为15.1亿。

针对长期预测,根据动力学发展过程理论,当时间尺度接近惯性系统的时间常数(社会人口的平均寿命)时,人口状态将发生明显改变。

由此建立了人口增长的时变差分模型。

并通过MATLAB求解,预测2050年的人口总数为14.33亿,人口系统达稳定状态。

然后,利用Leslie矩阵分析模型的稳定性。

当时间t(年)充分大时人口增长也趋于稳定。

针对长期模型的检验,对不同的总和生育率做出了人口总数的变化曲线。

得出当总和生育率的更替水平临界值略大于2.0。

关键词:差分方程,强惯性系统,Leslie矩阵,总和生育率一.问题重述与分析1.1问题重述中国乃泱泱人口大国,人口规模是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一项重要的控制性指标,人口规模是否合理,不仅影响到未来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而且会影响到地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因此准确地预测未来人口的发展趋势,制定合理的人口规划和人口布局方案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根据国家人口报告,对短期、中期和长期人口预测作如下定义:十年内为短期,十到十五年为中期,五十年及其以上为长期。

人口发展过程是一个很缓慢的过程。

它的“时间常数”接近平均期望寿命约七、八十年的时间。

人口状态随时间变化的过程称为人口发展过程。

数学建模之中国人口增长的预测和人口结构的简析

数学建模之中国人口增长的预测和人口结构的简析

数学建模之中国人口增长的预测和人口结构的简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增长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数学建模是研究人口增长和人口结构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将对中国人口增长的预测和人口结构进行简析,并利用数学建模方法进行预测分析。

首先,中国人口增长的情况是众所周知的。

随着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水平的提高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中国的人口增长率逐渐放缓。

根据国家统计数据,自2024年以来,中国的总人口增长率一直在下降,其中在2024年总人口为14亿人,增长率仅为0.35%。

根据这一趋势,可以推断出未来的人口增长率可能会进一步下降。

在进行人口增长预测时,可以运用数学建模方法中的指数增长模型。

指数增长模型是描述人口增长的一种常用方法,其基本形式为:N(t)=N0*e^(r*t)其中,N(t)表示时间t时刻的人口数量,N0表示初始人口数量,r表示人口增长率,e表示自然对数的底数。

利用指数增长模型可以对未来的人口增长进行预测。

但要注意的是,由于人口增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政策调整、经济发展、文化变迁等,所以对于人口的精确预测是一项复杂而困难的任务。

因此,在进行人口预测时,应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人口增长的多个因素。

另外,人口结构是指人口在不同年龄段的分布情况。

人口结构反映了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经济、社会、教育等方面的发展状况。

中国的人口结构表现为老龄化趋势和少子化现象。

根据国家统计数据,中国的老龄化人口比例逐年提高,同时生育率呈下降趋势。

这种人口结构的变化将对中国的社会、经济等多个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为了分析人口结构的变化,可以利用数学建模中的人口金字塔。

人口金字塔以年龄为横轴,人口数量为纵轴,通过金字塔的形状和比例来反映人口的结构情况。

通过观察人口金字塔的变化,可以了解人口的年龄分布情况,判断人口的变化趋势,为相关政策和规划提供依据。

总之,中国人口增长的预测和人口结构的分析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数学建模可以提供一种客观、科学的方法来分析这些问题。

数学建模全国赛07年A题一等奖论文

数学建模全国赛07年A题一等奖论文

关于中国人口增长趋势的研究【摘要】本文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和人口增长的特点出发,针对中国未来人口的老龄化、出生人口性别比以及乡村人口城镇化等,提出了Logistic、灰色预测、动态模拟等方法进行建模预测。

首先,本文建立了Logistic阻滞增长模型,在最简单的假设下,依照中国人口的历史数据,运用线形最小二乘法对其进行拟合,对2007至2020年的人口数目进行了预测,得出在2015年时,中国人口有13.59亿。

在此模型中,由于并没有考虑人口的年龄、出生人数男女比例等因素,只是粗略的进行了预测,所以只对中短期人口做了预测,理论上很好,实用性不强,有一定的局限性。

然后,为了减少人口的出生和死亡这些随机事件对预测的影响,本文建立了GM(1,1) 灰色预测模型,对2007至2050年的人口数目进行了预测,同时还用1990至2005年的人口数据对模型进行了误差检验,结果表明,此模型的精度较高,适合中长期的预测,得出2030年时,中国人口有14.135亿。

与阻滞增长模型相同,本模型也没有考虑年龄一类的因素,只是做出了人口总数的预测,没有进一步深入。

为了对人口结构、男女比例、人口老龄化等作深入研究,本文利用动态模拟的方法建立模型三,并对数据作了如下处理:取平均消除异常值、对死亡率拟合、求出2001年市镇乡男女各年龄人口数目、城镇化水平拟合。

在此基础上,预测出人口的峰值,适婚年龄的男女数量的差值,人口老龄化程度,城镇化水平,人口抚养比以及我国“人口红利”时期。

在模型求解的过程中,还对政府部门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

此模型可以对未来人口做出细致的预测,但是需要处理的数据量较大,并且对初始数据的准确性要求较高。

接着,我们对对模型三进行了改进,考虑人为因素的作用,加入控制因子,使得所预测的结果更具有实际意义。

在灵敏度分析中,首先针对死亡率发展因子θ进行了灵敏度分析,发现人口数量对于θ的灵敏度并不高,然后对男女出生比例进行灵敏度分析得出其灵敏度系数为0.8850,最后对妇女生育率进行了灵敏度分析,发现在生育率在由低到高的变化过程中,其灵敏度在不断增大。

中国人口增长预测数学建模 (2)

中国人口增长预测数学建模 (2)

中国人口增长预测数学建模引言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人口增长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人口数量的增长对于国家的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预测中国人口的增长趋势对于未来的发展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数学建模的方法,用于预测中国人口的增长情况。

方法数据收集为了进行人口增长预测的数学建模,我们需要收集一系列历史人口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从各种统计年鉴、人口普查、政府发布的数据等渠道获取。

通常,我们需要收集的数据包括中国的总人口数量、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

建立数学模型基于收集到的数据,我们可以建立一个数学模型来描述中国人口的增长情况。

常用的数学模型包括指数增长模型、Logistic增长模型等。

在本文中,我们以Logistic增长模型为例。

Logistic增长模型基于以下假设: 1. 人口增长率与当前人口数量成正比; 2. 当人口数量接近一定的上限时,人口增长率会逐渐减小。

Logistic增长模型的公式可以表示为:dP/dt = r*P*(1-P/K)其中,P表示人口数量,t表示时间,r表示人口增长率,K表示人口的上限。

参数估计为了应用Logistic增长模型进行人口预测,我们需要估计模型中的参数。

参数估计可以通过拟合历史数据来完成。

常用的参数估计方法包括最小二乘法、最大似然估计等。

模型验证一旦完成参数估计,我们可以使用模型预测未来的人口变化情况。

为了验证模型的准确性,我们可以将预测结果与实际观测数据进行比较。

如果预测结果与实际观测数据较为接近,说明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预测未来人口增长利用建立的数学模型和参数估计,我们可以进行未来人口增长的预测。

通过不同的假设和参数值,我们可以探讨不同因素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例如,我们可以考虑不同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情况下的人口增长,或者研究不同人口政策下的人口增长趋势。

结论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数学建模的方法,用于预测中国人口的增长情况。

数学建模论文-人口预测模型

数学建模论文-人口预测模型

中国人口预测模型摘要本文对人口预测的数学模型进行了研究。

首先,建立一次线性回归模型,灰色序列预测模型和逻辑斯蒂模型。

考虑到三种模型均具有各自的局限性,又用加权法建立了熵权组合模型,并给出了使预测误差最小的三个预测模型的加权系数,用该模型对人口数量进行预测,得到的结果如下:其次,建立Leslie人口模型,充分反映了生育率、死亡率、年龄结构、男女比例等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并利用以1年为分组长度方式和以5年为负指数函数,并给出了反映城乡人口迁移的人口转移向量。

最后我们BP神经网络模型检验以上模型的正确性关键字:一次线性回归灰色序列预测逻辑斯蒂模型Leslie人口模型BP神经网络一、问题重述1. 背景人口增长预测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提出来的。

在过去的几千年里,由于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低,生产发展缓慢,人口变动和增长也不明显,生产自给自足或进行简单的以货易货,因而对未来人口发展变化的研究并不重要,根本不用进行人口增长预测。

而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生产力达到空前水平,这时的生产不仅为了满足个人需求,还要面向社会的需求,所以必须了解供求关系的未来趋势。

而人口增长预测是对未来进行预测的各环节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准确地预测未来人口的发展趋势,制定合理的人口规划和人口布局方案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用意义。

2. 问题人口增长预测有短期、中期、长期预测之分,而各个国家和地区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短期、中期、长期的人口预测。

例如,中国人口预期寿命约为70岁左右,因此,长期人口预测最好预测到70年以后,中期40—50年,短期可以是5年、10年或20年。

根据2007年初发布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附录一)及《中国人口年鉴》收集的数据(附录二),再结合中国的国情特点,如老龄化进程加速,人口性别比升高,乡村人口城镇化等因素,建立合理的关于中国人口增长的数学模型,并利用此模型对中国人口增长的中短期和长期趋势做出预测,同时指出此模型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毕业设计_数学建模论文中国人口增长预测

毕业设计_数学建模论文中国人口增长预测

中国人口增长预测摘要本文从中国人口的实际情况和人口增长的特点出发,根据题目和中国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建立了两个关于中国人口增长的数学模型,并对中国人口做出了分析和预测。

模型一:利用中国统计年鉴中 2000—2005 年人口的数据,运用灰色理论的基本原理建立 GM(1,1) 模型。

该模型利用离散数据列进行生态处理,建立动态的微分方程,对我国近5年、10年、20年的总人口分别进行了预测。

又根据中国人口城乡分布不同且总趋势也不同的特点,把全国人口分为城市人口、城镇人口、乡村人口三部分分别进行灰色预测。

结果表明,该模型较好的反映并预测中国人口短中期和长期的变化情况。

模型二:按人口年龄结构特征,将人口分为幼年(0—14岁)男女、中年(15—49岁)男女、老年(50岁以上)男女。

各年龄段的人口变化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转化为其他年龄段的转化人数决定的。

根据各年龄段人口数量变化特点,对各年龄段转化人数引入转化因子,改进马尔萨斯模型,附带出生率、死亡率、生育率、出生性别比率等约束条件,建立了新的具有年龄结构的人口增长模型。

结合我国人口的特点,运用已知数据和利用微分方程的数值解,预测出男性和女性幼年、中年、老年的人口数量。

可反映中国不同年龄结构的人口分布情况。

关键词:灰色预测;小误差频率;微分方程组;人口模型;转移因子一.问题重述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人口预测的科学性、准确性是至关重要的。

英国人口学家马尔萨斯的人口指数增长模型和荷兰生物学家的Logistic模型都是经典的人口预测模型。

但是,影响中国人口的因素较多,人口结构较复杂,这些模型对人口预测很粗略,甚至是不准确的。

因此,我们要根据我国具体的人口结构现状(如老龄化进程加速)、人口的分布现状(如乡村人口城镇化)、人口比率现状(如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等特点,来较准确、较具体地对中国人口进行预测,建立人口增长的数学模型,由此对中国人口中短期和长期增长趋势做出预测。

最新-中国人口增长预测数学建模竞赛论文 精品

最新-中国人口增长预测数学建模竞赛论文 精品

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承诺书我们仔细阅读了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规则.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 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

如有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我们的参赛报名号为(如果赛区设置报名号的话):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参赛队员(打印并签名) :1.2.3.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打印并签名):日期:年月日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编号专用页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全国统一编号(由赛区组委会送交全国前编号):全国评阅编号(由全国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中国人口增长预测摘要: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直接影响着我们国家的发展。

本文运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建立了中国人口增长的数学模型,并对未来中国的人口状况做出了预测。

中短期人口模型:我们以莱斯利(Leslie )模型作为理论基础,建立了一个全国人口模型。

由于中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所以把全国划分为城,镇,乡三个独立子系统建模方法是不可行的。

通过对数据进行处理,在得到了全国人口的死亡率和生育率之后,再使用指数平滑的方法,就可以得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各个年龄段的死亡率和生育率。

如果把中国看作一个独立的人口系统,就可以使用莱斯利模型顺利的建立起全国女性人口模型。

建立了全国女性人口模型后,我们引入了两个重要的变量:男女比例矩阵)t (p 和初生男女婴儿比例函数)(t f 。

通过这两个变量就可以由全国女性人口模型建立起全国人口的中短期模型。

中国人口增长预测-数学建模

中国人口增长预测-数学建模

中国人口增长的预测和人口的结构分析摘要本文是在已知国家政策和人口数据的前提下对未来人口的发展进行预测和评估,选择了两种模型分别对人口发展的短期和长期进行预测。

模型一中我们在人口阻滞增长模型logistic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弥补了logistic原始模型仅仅能表示环境对人口发展趋势影响的缺陷,加入了社会因素的影响作为改进,保证了logistic改进模型的有效性和短期预测的正确性。

多次运用拟合的方法(非线性单元拟合,线性多元拟合)对数据进行整合,得到的改进模型对短期预测具有极高的准确性,证明了我们的修正方式与模型改进具有一定的正确性。

模型二中我们分别考虑了城、乡、镇人口的发展情况,利用不同年龄段存活率和死亡率的不同,采用迭代的方式也就是Leslie矩阵的方式对人口发展进行预测,迭代的方式不同于拟合,具有逐步递进的准确性,在参数正确的前提下,能够保证每一年得到的人口都有正确性,同时我们分男女两方面来考虑模型,不仅仅用静态的男女比例来估算人口总数,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然而Leslie模型涉及的参数较多,如果采用动态模型的方式,计算量过大,我们首先用均值的方式对模型进行简化,同样得到迭代矩阵后的人口数值,发展趋势与预测相同,能够很好的预测中国人口的长期发展,同时,由于Leslie矩阵涉及多个参数,所以我们用最终的结果来表征老龄化程度,城乡比,抚养比等多个评价社会发展的参数,得到了较好的估计值,使模型在估算人口的基础上得到了推广和应用。

通过logistic改进模型和Leslie模型我们分别对中国人口发展进行短期和中长期预测,均能得到很好的效果,说明了我们的模型在适用范围内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人口发展预测;logistic模型改进;参数拟合;Leslie迭代模型;一、问题重述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短时间内难以改变。

数模优秀论文(人口预测)

数模优秀论文(人口预测)

论文题目:中国人口增长趋势预测与分析摘要本文主要针对中国人口增长趋势和城、镇、乡人口结构进行短期和中长期的预测与分析。

同时对人口出生率人口增长的迟滞效应、人口老龄化等因素作出了合理预测。

方面一预测短期内人口的增长趋势,本文首先运用经典的Logistic模型描述人口的增长规律,它所描述的“慢速变化--急速上升--再慢速变化”的变化过程是符合人口的增长模式,由此预测出我国人口将于2020年达到15.6亿。

通过检验,Logistic模型的误差相对较大,精确度较低,因此本文用多项式拟合的方法进行预测。

在多项式拟合中我们分别进行了不同次函数的拟合,通过比较分析发现二次拟合为最优模型,能得到很好的线性拟合,于是本文进行二次函数拟合。

通过模型求解,本文预测出未来的10年内我国人口总量将持续上涨,并且到2015年总人口将达到13.76亿,2022年人口数将逼近14亿。

另一方面,由于人口素质的提高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的执行,人口出生率将逐年下降。

方面二预测中长期中国人口增长趋势,此时Logistic模型和函数拟合就不再适用。

本文建立离散模型来表现人口数量的变化规律,选取2005年的相关数据用Leslie矩阵原理,分别计算城、镇、乡各年龄段的女性人口,再根据男女比例得到男性人口数,依次递推得到了以后各年的各年龄组的人口数。

同时对人口年龄结构和人口老龄化等现象进行预测,并且考虑到出生人口的“小高峰”想象,对人口出生的迟滞效应进行了分析。

通过模型求解,预测出中国人口总数中长期情况下将先增加后减少,在2020年左右将超过18亿,达到峰值。

育龄妇女的人口总数将逐渐下降,但由于人口增长迟滞效应,2015年左右我国将会出现人口出生的又一次小高峰。

同时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将逐步严重,到2035年我国老龄人口所占比例将达到35%,给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关键词:Logistic模型;多项式拟合;Leslie模型;迟滞效应;人口结构分析中国人口增长趋势预测与分析摘要本文主要针对中国人口增长趋势和城、镇、乡人口结构进行短期和中长期的预测与分析。

人口增长的预测(数学建模论文)-论文

人口增长的预测(数学建模论文)-论文

人口增长的预测(数学建模论文) - 论文人口增长的预测(数学建模论文) - 论文关键字:人口增长稳定曲线预测运动模型方程平衡点人口数一题目: 请在人口增长的简单模型的基础上。

; (1)找到现有的描述人口增长,与控制人口增长的模型;; (2)深入分析现有的数学模型,并通过计算机进行仿真验证;; (3)选择一个你们认为较好的数学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未来20年的某一地区或国家的人口作出有关预测;; (4)就人口增长模型给报刊写一篇,对控制人口的策略进行论述。

二摘要:本次建模是依照已知普查数据,利用Lgisti模型,对中国人口的增长进行预测。

首先假设人口增长符合Lgisti模型,即引入常数,用来表示自然环境条件所能容许的最大人口数。

并假设净增长率为,即净增长率随着人口数N(t)增长而减小,当N(t) 时,净增长率趋于零。

按照这个假设,。

用参数 ,3.0,r=0.0386, =1908, =14.5。

画出N=N(t)的图像,作为人口增长模型的一种近似。

做微分方程解的定性分析,求出N=N(t)的驻点和拐点,按照函数作图方法列出定性分析表,作出相轨迹的运动图。

当初始人口时,方程的解单调递增到地趋向,这意味着如果使用Lgisti模型描述人口增长,则人口发展地总趋势是渐增到最大人口数,因此可作为人口的预测值,也称谓平衡点。

用导数做稳定分析,为判断平衡点是否为稳定,可在平面上绘制f(x)的图象,然后像函数绘图那样,用导数进行定性分析,通过图看出人口数N(t)按时间是递增的,当人口数未达到饱和状态的时候,将逐渐地趋向,这意味着是稳定的平衡点。

按该模型,未来人口的数量将随着时间的演化,从初始状态出发达到极限状态,这样就给出了人口的未来预测。

三问题的提出1( althus模型英国统计学家althus(1766,1834)发现人口增长率是一个常数。

设t时刻人口为N(t),因为人口总数很大,可近似把N(t)当作连续变量处理。

中国人口增长预测数学建模

中国人口增长预测数学建模

中国人口增长预测数学建模引言中国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人口增长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为了能够合理规划和管理资源,预测中国人口的增长趋势对决策者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运用数学建模的方法,通过分析历史数据,来预测中国人口的增长。

数据收集与处理为了进行人口增长预测,首先需要收集和处理相关的数据。

我们可以通过查阅统计年鉴、人口普查数据等公开的数据来获取所需信息。

然后,需要对数据进行清洗和整理,以便进行后续的分析和建模工作。

人口增长模型选择人口增长涉及到多个因素的复杂影响,如出生率、死亡率、迁移率等。

为了能够对中国人口的增长进行模型化,我们需要选择适合的数学模型。

常用的人口增长模型有Malthusian模型、Logistic模型等。

在选择模型时,需要考虑模型的适用性和可解释性。

Malthusian模型Malthusian模型是由英国经济学家Malthus提出的,他认为人口增长是按指数规律进行的。

该模型是基于以下假设:1.出生率和死亡率是恒定的;2.人口的增长率与人口规模成正比。

Malthusian模型的数学表达式为:$$ \\frac{{dP}}{{dt}} = rP $$其中,P为人口规模,P为时间,P为每个个体的平均增长率。

根据该模型,人口规模以指数形式增长。

Logistic模型Logistic模型是在Malthusian模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考虑到了环境资源的有限性对人口增长的限制。

Logistic模型的数学表达式为:$$ \\frac{{dP}}{{dt}} = rP(1 - \\frac{{P}}{{K}}) $$其中,P为人口规模,P为时间,P为每个个体的平均增长率,P为环境资源的极限容量。

该模型认为人口规模在达到环境资源的极限容量时,增长率将逐渐减小。

变量的估计和参数的拟合在建立模型之后,需要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和拟合。

可以利用历史数据来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估计,并通过优化算法来拟合模型与实际数据的拟合度。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论文中国人口预测模型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论文中国人口预测模型

中国人口预测模型摘要:人口数量的变化,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未来。

认识人口数量的变化规律,建立人口模型,能够较准确的预报,是有效控制人口增长的前提。

本文对人口预测的数学模型进行了研究。

首先,建立人口指数模型、Logistic模型及灰度预测模型。

对我国2005年以后45年的人口增长进行了预测,根据1982年人口基本数据运用模型对1982年~2005年进行了预测,并用实际数据对预测结果进行了检验。

我们将预测区间分为2006~2030年、2030~2050年两个区间,以量化未来我国短中期与长期的人口变化。

关键词: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指数模型 Logistic模型灰度预测模型MATLAB Excel目录第一部分问题重述 (3)第二部分问题分析 (3)第三部分模型的假设 (3)第四部分定义与符号说明 (3)第五部分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3)5.1模型一 (3)5.2模型二 (8)5.3模型三 (12)第六部分对模型的评价 (14)第七部分参考文献 (15)第八部分附表 (15)一、问题重述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题要求根据已知数据,运用数学建模的思想对我国人口做出分析和预测。

具体问题如下: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和人口增长的特点,例如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乡村人口城镇化等,利用参考附录中所提供的数据,建立中国人口增长的数学模型,由此对中国人口增长的中短期和长期趋势做出预测,并指出模型的优缺点。

二、 模型假设1、假设题目所给的数据真实可靠;2、假设不考虑我国人口大规模的朝国外迁移,也不考虑外国人大量涌入我国;3、假设不考虑战争、自然灾害、疾病对人口数目和性别比的影响;4、假设在本世纪中叶前,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稳定。

5、假设中短期内生育率和死亡率保持相对稳定6、假设相同年龄段人口性别比基本稳定。

7、假设人口生育率不受传统观念和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

三、符号说明符号说明:由于符号较多,在以后的模型中具体给出四、问题分析人口发展过程的定量预测,需要预测出未来的人口发展趋势,人口出生、死亡和自然增长率的变化以及在未来的人口构成等各项人口指数全部测算出来。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论文中国人口预测模型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论文中国人口预测模型

5.2模型二……………………………………………………………………(8)
5.3 模型三 ……………………………………………………………….(12)
第六部分 对模型的评价……………………………………………………(14)
第七部分 参考文献…………………………………………………………(15)
第八部分 附表………………………………………………………………(15)
三、符号说明
符号说明:由于符号较多,在以后的模型中具体给出
四、问题分析
人口发展过程的定量预测,需要预测出未来的人口发展趋势,人口出生、死 亡和自然增长率的变化以及在未来的人口构成等各项人口指数全部测算出来.人 口增长的决定因素为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基数,鉴于我国人口问题已有多方面 的研究,我们针对近年来我国的人口发展出现的一些新特点,忽略国际人口流动, 故可以认为我国人口为一个封闭的系统。对于封闭的系统来说 ,某时刻人口总 量=人口基数+新生人口数—死亡人口数。
Columns 12 through 22
11.8578 12.025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2.1946 12.3665 12.5408 12。 7176 12。8969 13.0788 13.2632 13.4501 13.6398
Columns 23 through 24
13。8321 14.0271 用 Matlab 软件将计算值与实际人口数进行对比: 程序: t=[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 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 002 2003 2004 2005]; x=[101654 103008 104357 105851 107507 109300 111026 11270 4 114333 115823 117171 115817 119850 121121 122389 123626 1 24761 125786 126743 127627 128453 129227 129988 130628]; plot(t,x); hold on y=[101654 103087 104541 106014 107509 109025 110562 112121 113701 115304 116930 118578 120250 121946 123665 125408 127176 128969 130788 132632 134501 136389 13 8321 140271]; plot(t,y,'r*'); legend('实际值’,’预测值’); hold off xlabel('年份’); ylabel('总人口数'); title('模型计算值与实际值对比’); grid;

人口预测数学建模论文

人口预测数学建模论文

人口预测数学建模论文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中国人口政策问题模型【摘要】:中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近三十年来,我国的人口政策在控制人口数量方面取得了非凡的成绩,使得人口发展逐步走向有计划、可控制的平稳增长时期。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等现象的出现,如何调整人口政策使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是我们亟待研究思考的问题。

本文根据我国近三十年的人口数据对其人口现状,人口老龄化程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并给出我国调整人口生育政策的时机、具体方案以及根据模型给出我国人口增长状况的预测结果。

【关键词】:人口现状、老龄化、预测结果、人口政策一、问题的重述近三十年来,我国的人口政策在控制人口数量方面取得了非凡的成绩,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等现象的出现,使得我国调整人口生育政策成为可能。

(1)利用有关数据,给出我国人口现状的统计结果;(2)试建立模型,给出我国调整人口生育政策的时机、具体方案并预测结果。

(相关数据在下文的附录中给出)二、模型的假设(1)在模型中预期的时间内,人口不会因发生大的自然灾害、突发事故或战争等而受到大的影响;(2)在我国视为没有人口的迁入和迁出;(3)人口增长只与人口基数、生育、死亡和老龄化有关;(4)一段时期内我国人口的死亡率不发生大的波动,不同年龄段人口的分布也不随时间发生变化;三、问题的分析问题一:根据附表1中给出的相关数据关数据,将近30年人口数量用MATLAB软件画出图形,给出我国人口现状的统计结果。

问题二:根据历年出生率和死亡率,利用MATLAB程序对数据进行拟合,分别得到出生率和死亡率的计算公式。

但结合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数据画出具体图形分析发现,数据分段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于是对数据进行分段拟合,并最终确定出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得到人口数的计算公式。

此公式能够较好反应中国近期及预测未来近15年内的人口数量。

根据公式得出相应图(图),发现人口数呈现的相关规律。

人口增长模型数学建模论文

人口增长模型数学建模论文

基于最小二乘拟合法的人口增长模型摘要:针对题目所提问题,本文结合题目所给数据,采取最小二乘拟合法,利用1982年到1998年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对1999年到2008年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进行预测,并得出此时间段内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进而得出1999年到2008年的人口总数,并和实际人口总数进行对比。

一、问题背景及重述1.1 问题的背景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我国自1973年全面推行计划生育以来,生育率迅速下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仍面临着人口的形势和严峻挑战。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人口政策的实施,未来我国人口高峰期到底有多少人口,专家学者们的预测结果不一。

因此,根据已有数据,运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对中国人口做出分析和预测是一个重要问题。

1.2 问题的重述下表列出了中国1982~1998年的人口统计数据,去1982年为起始年(t=0),1982年的人口101654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以36亿作为我国人口的容纳量,试建立一个较好的人口数学模型并给出相应的算法和程序,并与实际人口进行比较。

时间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人口(万人)101654 103008 104357 105851 107507 109300 时间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人口(万人)111026 112704 114333 115823 117171 118517 时间1994 1995 1996 1997 1998人口(万人)119850 121121 122389 123626 124810二、问题分析三、模型假设与符号说明3.1、模型假设1.在未来50年人口生存的社会环境相对稳定(即没有战争及毁灭性灾难)。

2.国际人口迁入与迁出量相等。

3.在本世纪中叶前,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稳定。

4.题目所给抽样数据是随机的,真实地反映了整体实际情况。

中国人口发展趋势的预测模型-07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二等奖论文

中国人口发展趋势的预测模型-07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二等奖论文

中国人口发展趋势的预测模型摘要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讨论了中国人口发展问题:建立时间序列分析法中的ARMA 模型, 对中国人口总数进行宏观预测;建立了微分方程的模型, 对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以及男女性别比等几个方面进行微观预测。

对人口总数进行宏观预测时,根据处理后的数据的自相关函数和偏相关函数的拖尾性,估计出ARMA的参数p、q,并对估计的参数进行验证和调节,最终确定参数,建立出ARMA(p ,q)模型。

用此模型预测出2020年和2050年的人口分别为138135.3万人和143352.6万人,而且到2050年人口呈现缓慢下降趋势。

对人口组成结构进行微观预测时,引用Shape-Lotka-Mckendrick模型。

根据中国人口发展的特点,并加入影响因素改进原始模型,分别建立了带移民因素和两性具有不同出生率、死亡率的微分方程模型,并讨论得出带移民因素的模型对我国人口结构预测比Shape-Lotka-Mckendrick模型更合理。

在求解的过程中,本文将连续的微分方程离散化,用多项式拟合得到预测数据,求出方程的数值解,得到2006-2010年人口按年龄的结构分布(男女比例分布、生育率、死亡率、迁移率),并进一步预测出未来人口老龄化指数,其中2020年和2050年的老龄化指数分别为0.511和0.566。

关键字:时间序列微分方程模型连续函数的离散化多项式拟合摘要 (1)一问题的重述与分析 (3)1.1 问题重述 (3)1.2 问题的分析 (3)二模型的基本假设和符号说明 (3)2.1 模型假设 (3)2.2 符号说明 (3)三模型的建立及求解 (4)3.1 模型一 (4)3.2 模型二 (7)3.2.1 只考虑出生率和死亡率的Shape-Lotka-Mckendrick模型]4[ (7)3.2.2 考虑竞争死亡率的模型 (7)3.2.3 考虑两性具有不同出生率和死亡率的人口模型 (8)3.3模型的求解 (8)3.4 对结果的分析 (11)四模型的评价 (11)五参考文献 (12)六附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承诺书我们仔细阅读了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规则.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 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

如有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我们的参赛报名号为(如果赛区设置报名号的话):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参赛队员(打印并签名) :1.2.3.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打印并签名):日期:年月日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编号专用页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赛区评阅记录(可供赛区评阅时使用):评阅人评分备注全国统一编号(由赛区组委会送交全国前编号):全国评阅编号(由全国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中国人口增长预测摘要: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直接影响着我们国家的发展。

本文运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建立了中国人口增长的数学模型,并对未来中国的人口状况做出了预测。

中短期人口模型:我们以莱斯利(Leslie )模型作为理论基础,建立了一个全国人口模型。

由于中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所以把全国划分为城,镇,乡三个独立子系统建模方法是不可行的。

通过对数据进行处理,在得到了全国人口的死亡率和生育率之后,再使用指数平滑的方法,就可以得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各个年龄段的死亡率和生育率。

如果把中国看作一个独立的人口系统,就可以使用莱斯利模型顺利的建立起全国女性人口模型。

建立了全国女性人口模型后,我们引入了两个重要的变量:男女比例矩阵)t (p 和初生男女婴儿比例函数)(t f 。

通过这两个变量就可以由全国女性人口模型建立起全国人口的中短期模型。

通过中短期模型,可以分析出我国人口在未来几十年的变化趋势,得出以下结果。

在2025年-2030年期间我国人口将达到峰值,然后人口数量就开始下降(参见图1)。

而我国的老龄化进程会不断地加剧,在2040年左右将达到人口老龄化的最高峰,并在以后的十几年的时间里保持这种状态,形成一个人口老龄化的高峰平台(参见图2)。

有意思的是,性别比例异常也对人口走势产生了影响。

性别比例异常不会对人口增长产生特别明显的效果,但在人口衰退期,却对人口数目的减少起到了微妙的作用(参见图4)。

长期人口模型:在长期模型中,我们尝试着模拟未来中国100年的时间里人口总量的变化情况。

我们对莱斯利模型进行了改进,使这个模型能够适用于三个人口子系统(城,镇,乡)之间人口相互转移的情况,从而使长期人口模型在大的时间跨度能够更好的符合实际情况。

我们在模型中引入了迁移率(迁入人口与总人口的比)的概念,使这三个系统之间的迁入迁出关系得到量化。

这样通过迁移率将三个相对独立的人口子系统联系起来,就能利用改进的莱斯利模型进行求解。

通过对长期人口模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未来100年的时间里中国人口总量的变化趋势 (见图5)。

在经历了21世纪中叶的人口高峰后,我国人口可能会经历一个长达半个世纪的衰退期.关键字:莱斯利(Leslie )模型, 城镇化,指数平滑,老龄化,迁移率1问题重述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根据已有数据,运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对中国人口做出分析和预测是一个重要问题。

近年来中国的人口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例如,老龄化进程加速、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以及乡村人口城镇化等因素,这些都影响着中国人口的增长。

2007年初发布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附录1) 还做出了进一步的分析。

关于中国人口问题已有多方面的研究,并积累了大量数据资料。

附录2就是从《中国人口统计年鉴》上收集到的部分数据。

试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和人口增长的上述特点出发,参考附录2中的相关数据(也可以搜索相关文献和补充新的数据),建立中国人口增长的数学模型,并由此对中国人口增长的中短期和长期趋势做出预测;特别要指出你们模型中的优点与不足之处。

2 模型假设1、假设在中国在未来会长期保持安定的局面2、不考虑突发事件(如传染病暴发,战争等)和因不可抗力(地震,海啸等)对人口数量造成的影响。

3、将全中国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口系统,不考虑迁入迁出,即忽略中国人向海外移民和外国人定居中国对中国人口分布状况和总数的影响.4、假设在中短期内死亡率和生育率保持相对稳定,5、假设相同年龄段的人口性别比基本稳定6、假设计划生育等国家基本政策保持不变,7、假设人口生育率不受传统观念和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如属相问题等3 符号说明T∆:年龄区间Tm∆:妇女能够生存的最大年龄) (j xi :第i个年龄组在时刻Tj∆的人数)(jx:年龄密度分布ib:各年龄组生育率is:存活率,G:莱斯利矩阵i d : 死亡率城女A :抽样调查到的城市女性总数镇女A :抽样调查到的城镇女性总数, 乡女A :抽样调查到的乡村女性总数城女a :城市女性占总女性人数的比例镇女a :城镇女性占总女性人数的比例 乡女a :乡村女性占总女性人数的比例i d 女: 女性第i 年龄组死亡率i d 城女 城市女性第i 年龄组死亡率 i d 镇女:城镇女性第i 年龄组死亡率i 乡女d :乡村女性第i 年龄组死亡率 女,b :女婴出生率 城女,b :城市女婴出生率 镇,女,b :城镇女婴出生率 乡,女b :乡村女婴出生率)0(i x 女:在起始时刻女性第i年龄组的人口密度i ,j x 乡女:第j 数据组年龄为i 的乡村女性人数 i ,j x 城女:第j 数据组年龄为i 的城市女性人数 i ,j x 镇女:第j 数据组年龄为i 的城镇女性人数i j d ,:第j 数据组年龄为i 的人口死亡率i j b ,:第j 数据组年龄为i 的人口生育率c :指数平滑常数i 女s :第i 年龄组女性存活率)0(i x 女:全国第i年龄组女性分布率)t (x 女:第t年女性人数密度分布)t (女F :第t年女性人数总数)t (x i 女:第i年龄组第t年全国女性人口率)(t p :男女比例矩阵)t (p i :第i 年龄组的男女比例函数,是)(t p 的对角线元素 i j p , :第j 数据组第i 年龄组的男女性别比)1(,i j p :指数平滑处理过的i j p , )(t f :初生男女婴儿比例函数)(t F :第t 年全国总人口数H:第t年全国年龄大于65岁的人口数)(tQ:全国老龄化程度)(tx)(t:第t年城市人口年龄分布城x:第t年城市男性人口年龄分布)t(城男x:第t年城市女性人口年龄分布)t(城女:城市男女性别比例矩阵)t(p城x)(t:第t年城镇人口年龄分布镇G:城市女性人口的莱斯利矩阵城女x:第t年城镇男性人口年龄分布)t(镇男x:第t年城镇女性人口年龄分布)t(镇女:乡村男女性别比例矩阵p)t(乡x:第t年乡村男性人口年龄分布)t(乡男x:第t年乡村女性人口年龄分布)t(乡女:乡村男女性别比例矩阵)t(p乡G:乡村女性人口的莱斯利矩阵乡女w:乡村向城市迁移的人数占城市总人数的比例(城市迁移率)城:w乡村向城镇迁移的人数占城镇总人数的比例(城镇迁移率)镇w:乡村人口外迁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乡村迁移率)乡V:转移到城市的人口占转移到城镇和城市总人口的比例)t(z: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数的比例城z: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数的比例)t(城z:乡村人口占总人口数的比例)t(城:第t年城市总人口数)t(F城:第t年城镇总人口数)t(F镇F)t(:第t年乡村总人口数乡F:第t年中国总人口数)(t4 问题分析我们针对中国人口增长的问题,建立了中国人口增长的模型,由此对中国人口增长的中短期和长期趋势做出了预测。

我们认为,附录中的数据均是离散化(以一年为单位)的给出,所以这个问题适合用离散模型来解决。

有中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每年的城镇化水平增加1个百分点,见题目附录1),城,镇,乡之间人口的迁入迁出十分频繁,人口流动量大,故我们认为不能够将城,镇,乡作为三个独立的人口系统来考虑,而应当把整个中国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口系统。

通过附录中给出的城,镇,乡的数据,可以计算出中国作为一个系统所需要的数据。

而且根据题目要求,应当考虑进中国的实际情况和人口增长的一些特点(老龄化进程加速、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以及乡村人口城镇化等)。

我们考虑可以使用经典的离散化人口模型莱斯利(Leslie )模型来做为描述中国未来人口变化趋势的理论模型。

但结合中国人口增长的特点,需要在这个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

考虑到中国老龄化进程加速,应当利用这个模型对中国未来的老龄化进程做出预测。

出生人口性别比例持续偏高不可避免的会影响中国未来人口的增长状况。

因此在建立模型的过程中,应当考虑性别比例因素,并应该预测出性别比例失调对中国未来人口可能产生的影响。

乡村人口城镇化过程在中国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我们建立的模型中还尝试着预测未来中国长期得变化趋势。

5 模型的建立与求解5.1中短期人口模型将中国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口系统,不考虑迁入迁出,在建立中短期人口模型时,将城,镇,乡的各项数据分类进行了处理,忽略了城镇化进程对人口死亡率和生育率的影响,且认为在短期内相同年龄段的人口性别比基本稳定。

5.1.1莱斯利(Leslie )模型 ]1[将女性按相同的年龄区间T ∆划分为1+m 组,各组中女性的年龄在])1(,[T i T i ∆+∆ 之内,,,,2,1,0m i =其中T m ∆为妇女能够生存的最大年龄.设每个年龄组组中的妇女有相同的生育率和死亡率。

我们考察时间T j t ∆=时各年龄组中的人数.设)(j x i 表示第i 个年龄组在时刻T j ∆的人数,称其为年龄密度分布,并令T m j x j x j x j x ))(,),(),(()(10 =.又设i b 为第i 组妇女平均每人在T ∆时间内生育并成活的婴儿数,i s 为第i 组女性生存到T i ∆+)1(、进入1i +组的人数比例,于是T j T )1j (∆∆+与各组人数之间的关系为⎪⎩⎪⎨⎧==+=+--=∑m.,,2,1i ),j (x s )1j (x ),j (x b )1j (x 1i 1i imi i i 0 1.1) 令⎥⎥⎥⎥⎥⎥⎦⎤⎢⎢⎢⎢⎢⎢⎣⎡=--0s 0000s 0000s b b b b G 1m 10m 1m 10 1.2)G 称为莱斯利矩阵,它可以改写为)()1(j Gx j x =+1.3)显然,由于妇女有一定的生育期,从某个年龄组(如l 组)开始以后各组和某个年龄组(如k 组)之前各组均无生育能力,既当.时,有或0b k i l i i =<> 5.1.2女性人口模型在Leslie 模型的基础上,我们建立了女性人口模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