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 明清时期的传统音乐文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器乐的发展
宋元时期器乐的发展十分突出。 拉弦乐器有胡琴 弹拨乐器有三弦、十四弦、渤海琴、葫芦琴、火不思 吹奏乐器有小孤笛、鹧鸪、七星 打击乐器有云墩(即云锣,由十三面小锣组成)
明 清 时 期 的 音 乐 文 化 发 展
奚 琴
火 不 思
三弦 宋代的器乐演奏有独奏也有器乐合奏,其中器乐合奏分为 细乐、清乐、小乐器、鼓板等形式。
散曲形式:
小令:又名叶儿,属只曲结构,短小精悍。如马 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带过曲:是由两个或三个只曲联缀而成,前无引子, 后无尾声 散套:又名套数或套曲,是由两个以上的同宫调只 曲联缀而成的组歌,一般都有尾声
散曲表演:
不用锣鼓,只用琵琶、筝、笙、笛、箫、拍板等 乐器伴奏
说唱音乐的成熟
明 清 时 期 的 音 乐 文 化 特 点
2、 皮簧腔
皮簧腔是以西皮(北路)与二簧(南路)两种声腔合成 的声腔系统。道光年间,在楚调皮黄与徽调二簧的基础上, 吸收了昆腔、四平腔、梆子腔、高腔的有益因素加以革新, 由此产生了影响全国的剧种——京剧
明 清 时 期 的 音 乐 文 化 特 点
散曲
在杂剧、南戏盛行以后,元代知识分子利用其只曲 与套曲的形式创作的一种艺术歌曲。 元散曲与杂剧形式相同,但是内容不同,主要用于 抒情、写景、叙事并且采用清唱形式。内容具有地方 特色、口语化、通俗易懂、又很强的现实主义精神。
明 清 时 期 的 音 乐 文 化 特 点
(明清小曲与琴歌 明清时期的民间 歌曲主要是流行在农村中的民歌和 城市中的“小曲”。 城市中的小曲,一般是以民歌为基 础经过艺术加工而成的艺术歌曲, 也被称作“小调”、“时调”、和 “俗曲”等。
《扬州慢》片断:
3、
明 清 时 期 的 音 乐 文 化 特 点
南戏
南戏是北宋宣和年间(公元1119~1125 年)在浙东永嘉一带的民歌、曲子基础上所 发展而成的一种民间戏曲,也叫“永嘉杂 剧”。后来为区别于北方杂剧,又称“南戏” 或“戏文”。 五大传奇:《荆钗记》、《刘知远》、 《拜月亭》、《杀狗记》、《琵琶记》 多采用五声音阶,风格婉转、细腻、 流畅
二 、 明 清 时 期 的 音 乐 文 化 发 展
宋元说唱音乐丰富而成熟。主要有唱赚、鼓子 词、诸宫调、陶真、货郎儿等等。 唱赚 唱赚是把民间声乐套曲缠令与缠达结合起来的 一种艺术形式。不能转调,演唱前先要念一首称 为“致语”的定场诗,然后由演唱者击板,另一 人击鼓、一人吹笛伴奏。只能连缀同一宫调内曲 牌,不能转调。 缠令:引子一A—B—C—D……尾声 缠达:引子—A—B—A1一B1一A2—B2……
山西洪洞明应王殿元杂剧壁画
明 清 时 期 的 音 乐 文 化 特 点
《窦娥冤· 斩窦》 《窦娥冤》全剧分为四折。表 现了窦娥对元政权黑暗统治的控诉 和对自己无辜蒙冤的慷慨陈词。曲 调悲壮、凄婉。
《窦娥冤》书影
关汉卿
《窦娥冤· 斩窦》片断:
明 清 时 期 的 音 乐 文 化 特 点
明 清 时 期 的 音 乐 文 化 特 点
明 清 时 期 的 音 乐 文 化 发 展
细乐:
箫管、笙、蓁、方响、嵇琴
清乐:
笙、笛、筚篥、方响、小提鼓、拍板、 札子
小乐器:
由一二人合奏。如嵇琴合箫管、嵇琴合 葫芦琴等。
鼓板:
主要用拍板合鼓、笛,有时也用札子、 水盏、锣等乐器合奏
明 清 时 期 的 音 乐 文 化 发 展
《宋人奏乐图》(明)
郭沔和古琴曲《潇湘水云》
(二)、明清小曲与琴歌
明清时期的民间歌曲主要是流行在农村中的民歌和城市中的 “小曲”。城市中的小曲,一般是以民歌为基础经过艺术加 工而成的艺术歌曲,也被称作“小调”、“时调”、和“俗 曲”等。
1、小曲
明清小曲,已不同于封建社会正统文艺和文人士 大夫那种贵族气派的词体歌曲,它更多地显示出“市 民文艺”的市俗性,主要表现新兴市民阶层意识以及 反映处于萌芽状态资本主义思想意识和封建社会末期 尖锐矛盾等内容。
明 清 时 期 的 音 乐 文 化 发 展
郭沔,字楚望,浙江永嘉人,南宋后期著名的浙派琴家。 《潇湘水云》全曲共18段加一个尾声,归纳起来,可分为三 个部分: 1~4段为呈示部分——5~16段为展开部分—— 17~18段是 结束部分(包括尾声) 郭沔通过对纯客观事物——即对潇、湘二水景物的描写, 写出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主题。这种写法好像是没有郭沔的思 想感情在其中,其实这里不仅包含了他那没有直接外露的感情, 并且使这种感情和主题思想融合得更为宽泛、广阔、多义而丰 富。
明 清 时 期 的 音 乐 文 化 特 点
宋元时期市民音乐活动的中心是 瓦子勾栏。 瓦子也称“瓦舍”或“瓦肆”, 是以娱乐为主要内容的商业集中点; 勾栏则是瓦子中用栏杆或巨幕隔 成的艺人演出的固定场子,表演各种 民间技艺。 有的勾栏以“乐棚”为名。
返回
《 潇 湘 水 云 》 谱 书 影
明 清 时 期 的 音 乐 文 化 发 展
《潇湘水云》第一段引子:
明 清 时 期 的 音 乐 文 化 发 展
音乐理论wk.baidu.com发展
宋元时期,由于许多文人的研究视角进入到音 乐领域,传统音乐文化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所积累 的经验开始得到了很好的总结,编撰出丰富的音 乐文献,推动了音乐理论的新发展。 主要论著有沈括的《梦溪笔谈》,陈旸的《乐 书》,王灼的《碧鸡漫志》,《词源》,芝庵的 《唱论》以及朱长文的《琴史》,成石涧的《琴 论》等。 其中陈旸的《乐书》是中国历史上出现较早的 一部带有音乐百科性质的音乐著作。 《唱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戏曲声乐论述。 《琴史》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史名书的音乐 专著。 《琴论》则是一部系统论述古琴演奏和审美思 想的论著。
(一)、昆山腔和梆子皮黄的 兴盛 明初兴起了“海盐腔”、“余姚 腔”、“弋阳腔”、“昆山腔” 等传奇“四大声腔”。
明 清 时 期 的 音 乐 文 化 特 点
1、昆山腔
“昆山腔”文学性强,音乐与表演艺术传统丰 富,在舞台艺术上,“昆山腔”则继承发展了宋、元 以来的古典戏剧遗产,创造了完整的表演体系。数百 年来对我国许多地方剧种产生了广泛深厚的影响。
明 清 时 期 的 音 乐 文 化 特 点
“杂剧”和“南戏”
宋杂剧
艳段:情节简单的日常事 物 正杂剧:较为复杂的故事
杂拌:滑稽表演
宋人杂剧人物绢画 形成了固定的角色行当 :付净 (发呆装傻)、付末(打趣逗 乐)、孤(官吏)、旦(女性) 用鼓板伴奏
明 清 时 期 的 音 乐 文 化 特 点
元杂剧
程式化:一本四折 在表演上:曲(唱)、 宾白(语言)、科 (动作) 在音乐上:较为固定的 曲牌联缀格式 旦本(正旦);末本 (正末) 旋律:一般采用七声音 阶 风格:比较刚健豪放 伴奏乐器:鼓、笛、拍 板和锣等。 元曲六大家:关汉卿、 马致远、郑光祖、白 朴、王实甫、乔吉甫 著名杂剧:《窦娥冤》、 《拜月亭》、《西厢 记》、《墙头马上》 等
乐律学的发展
宋代出现了俗字谱与律吕字谱: 宋代流行的俗字谱,采用十个基本谱字按固定唱名记谱。 律吕字谱是用十二律名记录乐音的一种记谱法。《白石道人歌 曲》中的《越九歌》及元熊朋来的《瑟谱》等均采用此种记谱法。
宋姜夔《白石道人歌曲》中的俗字谱
明 清 时 期 的 音 乐 文 化 发 展
蔡元定十八律理论 是按照传统的三分损益法算出十二律作为正律, 再继续算出六律作为变律而构成的一种律制。十 八律在理论上合理地解决了三分损益律各种音阶 转调后音程关系不统一的回题,具有一定的科学 价值。
2、梆子腔
梆子腔早也称秦腔,流行于山西、陕西、甘肃一 带,它是一种在当地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发展成的地方
戏曲。
3 3、 、 皮簧腔
皮簧腔是以西皮(北路)与二簧(南路)两种声 腔合成的声腔系统。道光年间,在楚调皮黄与徽调二 簧的基础上,吸收了昆腔、四平腔、梆子腔、高腔的 有益因素加以革新,由此产生了影响全国的剧种—— 京剧
第七讲 明清时期的传统音乐文化
一 、 明 清 时 期 的 音 乐 文 化 特 点
明清时期以昆腔、尤其是梆子皮 黄为代表的戏曲音乐因受到不同地区 民间音乐的滋养而得到高度的发展与 繁荣,他们在演员与观众、听众的对 象方面,已具有更广泛的社会基础。 真正使音乐艺术从宫廷官家的藩篱中 解放出来,走向人民大众,被更广泛 的平民百姓所接受。也使这一时期的 音乐发展具有世俗化的特点。
中宋 的陈 唱元 赚靓 图编 《 事 林 广 记 》
明 清 时 期 的 音 乐 文 化 特 点
鼓子词 鼓子词是因歌唱时用鼓伴奏而得名。 形式: 1、只唱不说:A+A+A+A+……写景、咏物为主 2、有说有唱:白+A+白+A+白+A+……叙述故事 情节为主 演出形式:除一人说唱外,另有人组成歌伴,同 时兼管和唱及乐器伴奏。 陶真 宋元时期流行于农村的一种说唱艺术。伴奏乐器主 要用琵琶。歌词通俗易懂。主要为“路岐人”表演。 货郎儿 吟叫(最低形式)——货郎儿——转调货郎(最高 形式,如《九转货郎儿》) 结构:[货郎儿]+A+B+C+D+……+[货郎儿] 伴奏:演唱者一手摇串鼓,一手打板。
欣赏《九宫大成》<风雨像生货郎旦>[九转货郎儿] 四转 五转 六转(唱段)
明 清 时 期 的 音 乐 文 化 特 点
诸宫调 诸宫调又叫诸般宫调,是北宋汴梁勾栏艺人孔 三传创造的一种说唱音乐艺术类型。由不同宫调 的只曲与套曲联成的大型套曲。 音调来源:唐代大曲、曲子及当时北方的流行 民间俗乐。 有说有唱,说唱相间,以唱为主。表演内容多 为情节复杂的长篇故事。 说唱者击鼓,他人用拍板、笛伴奏。 现存金中叶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为代表 作品。 欣赏:《诸宫调董解元西厢· 凭栏人缠令》[美 中美][大圣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