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 明清时期的传统音乐文化
简述明清曲艺及其特征
简述明清曲艺及其特征
明清曲艺是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一种表演艺术形式,包括评弹、弹词、说唱和相声等多种表演方式。
它起源于南方民间,在明代时期开始得到较为广泛的发展与流传,并在清代进入了鼎盛时期。
明清曲艺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以口头表演为主,讲究言简意赅、生动形象,语言幽默风趣,富有诙谐感。
2. 多采用各种音乐器材伴奏,并注重节奏感和曲调美感。
3. 表演形式多样,包括评弹、弹词、说唱、相声等多种形式,
它们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表现特点和方法。
4. 内容丰富多彩,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婚姻家庭、政
治军事、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
5. 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每个地区的明清曲艺都有着自己的独
特表演风格和传承方式。
总的来说,明清曲艺是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一种重要表演艺术形式,它具有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和内涵内容,是中国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明清时期的音乐与作品欣赏
由于多种戏曲声腔的兴旺和发展, 皮和二黄两种基本曲调 构成的皮黄腔,在北京开始形成, 尔后产生了影响遍及全国的京剧。
三、器乐与音乐理论
明清时期比较流行的乐器有琵琶、 三弦、唢呐以及胡琴一类的拉弦乐 器,器乐合奏形式也风格多样,如 江南丝竹、广东音乐、十番锣鼓、 苏南吹打等。著名的乐曲有《海青 拿天鹅》、《十面埋伏》等。
在音乐科学与音乐理论方面的重 大成就:
朱载堉——明代乐律学家、历数学 家,首创“新法密律”。著有《乐 律全书》、《律吕正论》、《律吕 质疑辨惑》等。
8.九里山大战,这段音乐是整个乐 曲的最高潮,运用了多种琵琶演奏 技巧和手法,描写了古战场上千军 万马来回追逐厮杀的激战场面。
第三部分:战斗结束 9.项王败阵、10.乌江自刎 两段描写项羽失败后在乌江自杀。
11.众军奏凯、12.诸将争功、13.得胜回营、 三段描写汉军以胜利者的姿态出现的情 景。
《十面埋伏》是我国传统器乐作 品中的优秀代表作,乐曲内容的 壮丽辉煌,风格的雄伟奇特,在 古典音乐中是罕见的。
书面作业
名词解释
(鼓词、弹词、牌子曲、昆曲、朱载堉)
简答题
1、明初的四大声腔? 2、明清时期的音乐文化特点?
《溪山琴况》——徐上瀛著,是一
部全面系统地论述古琴表演艺术理论 的美学专著,为后人研究、借鉴与吸 收古琴演奏技巧和审美思想提供了较 完整的理论。
《神奇秘谱》 明代朱权编,我国最早
的琴曲集,分上中下三卷,是研究古琴 音乐的重要曲谱。
《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 》,清代
王允禄等编,是一部研究南北音乐较为 丰富的曲谱。
中国古代音乐史之明清时代
中国古代音乐史之明清时代中国古代音乐史之明清时代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制度渐趋衰落时期。
明代中叶以后,社会已经具有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萌芽,为市民音乐的兴起,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音乐文化的发展更具有世俗化的特点。
一.戏曲音乐戏曲音乐在明代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
戏曲音乐的繁荣,使明清音乐文化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和水平(一)四大声腔的兴起宋元时期北方盛行的杂剧,其地位被南方的南戏所代替。
它吸取了北曲的音乐成分。
在音乐方面形成了南北合流的想象。
南曲结合地方方言形成了不同的声腔,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海盐腔、余姚腔、戈阳腔、昆山腔。
1.2.海盐腔海盐腔因形成于浙江海盐而得名。
1465年---1487年在当地盛行。
海盐腔为曲牌联套结构。
行当分为生、旦、净、末。
南戏中共有三种职能;(1)开场时介绍剧情梗概和剧本主题。
(2)滑稽调笑。
(3)扮演社会地位低下的次要人物。
2.余姚腔余姚腔形成于浙江余姚一带。
为曲牌联逃体。
要就行于民余姚腔形成于浙江余姚一带。
为曲牌联逃体。
主要就行于民间。
明末以后,余姚腔衰落。
3. 戈阳腔戈阳腔,与当地方言民间音乐结合,吸收北曲唱腔,逐渐演变成了戈阳腔。
它的唱腔结构,也属于曲牌联套体。
戈阳腔的流行,子元末明初至中叶,遍布于安徽、福建等地,成为活跃于民间的主要戏曲声腔之一。
4.昆山腔元末明初已经形成。
是明代戏曲声腔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广的南曲声腔。
其产生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1)形成期;与当地语言和民间音乐结合,音乐家的改进产生了昆山腔。
2)发展期;在保持原来昆山腔风格的同时,改革。
建立了昆山体系,水磨调。
改革后的昆山腔,在音乐风格上,轻柔婉转。
在伴奏方面,以笛为主等多种乐器组成的乐队形式。
(二)乱弹的兴起与花雅之争乱弹是指昆山腔之外的各种地方戏曲。
包括京腔、秦腔、梆子腔等戏曲声腔。
当时的戏曲舞台,发生了花雅对峙的局面。
(三)乱弹声腔系统的发展明清时期戏曲音乐的发展,形成了四大声腔系统。
元明清时期的宫廷音乐与娱乐文化
元明清时期的宫廷音乐与娱乐文化元明清时期是我国历史上非常繁荣且具有独特特色的时期,不仅在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就,宫廷音乐与娱乐文化的发展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音乐与歌舞、戏曲艺术、游艺与游乐等几个方面来探讨这个时期的宫廷文化。
在元明清时期,宫廷中的音乐与歌舞是十分丰富多样的。
皇帝与后妃们经常会进行音乐演奏和合奏,以庆祝重要节日或宴会。
这些音乐演奏形式有很多,如宫廷乐、宴乐、宴合等。
宫廷乐是指在皇帝寝殿或正殿为他演奏的,以大型乐队为主,以各种乐器演奏为辅。
而宴乐则是在宴会上进行的音乐演奏,通常以管乐、弦乐为主,音乐曲目和演奏形式更为精炼。
在宫廷音乐当中,还有一种非常有特色的演奏形式是宴合,即由两个或多个不同的乐队同时演奏,相互配合呼应。
这种音乐形式不仅增加了音乐的层次感,也使得宴会更为热闹和庄重。
在元明清时期,戏曲艺术是受到皇帝和宫廷贵族们青睐的。
在宫廷中,经常会有各种形式的戏曲演出,如歌仙戏、杂剧、相声等。
其中,歌仙戏是一种以音乐和唱腔为主,通过歌唱表现剧情的戏曲形式。
歌仙戏不仅有琵琶曲、竽笛曲、提线音乐等,还有一些由皇帝亲自谱曲的乐曲,如《天净沙·秋思》、《高山流水》等。
这些乐曲既有古典雅致的风格,又融入了流行乐曲的元素,深受宫廷贵族们的喜爱。
杂剧则是一种结合了歌唱、舞蹈、说白等元素的戏曲形式,通常用来演绎一些轻松幽默的故事。
相声则是一种以对话、说笑为主的表演形式,通过幽默的言辞和夸张的动作,来表现一些社会生活中的滑稽和讽刺。
这些戏曲艺术形式为宫廷带来了无尽的娱乐与欢笑。
除了音乐与戏曲艺术,元明清时期的宫廷娱乐还包括了各种游艺和游乐活动。
这些活动有的是在宫殿里进行的,如下棋、弈棋、弹棋等,有的则是在皇家园林里进行的,如赏花游园、观赏园林建筑、游船游湖等。
在宫廷游艺中,最受欢迎的莫过于赏花游园。
元明清皇帝和后妃们会在春天的时候,组织盛大的宴会,邀请臣子和宫廷贵族们一同欣赏花朵,品尝美食,举办文艺演出等。
明清时期的宫廷音乐文化研究
明清时期的宫廷音乐文化研究中国传统音乐的丰富多彩,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中,宫廷音乐历史长久悠远,意义深远,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明清时期,宫廷音乐达到了巅峰发展,成为独特的艺术品种,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特点。
本文将从明清时期的宫廷音乐特点、演奏形式、曲调演变和文化地位等多方面进行探究,旨在更加深入地了解宫廷音乐文化,弘扬中华传统音乐文化。
宫廷音乐的特点宫廷音乐指的是在皇帝和内廷中演奏的音乐。
在明清时期,宫廷音乐的基础是五声音乐和雅乐。
五声音乐是中国古代所独有的音乐体系,通过对五声的不同排列组合,形成了不同的音乐曲调。
雅乐是古代宫廷讲究的礼乐,是形式高雅、内容严肃、适合行酒令等正式场合的音乐。
因此,明清时期的宫廷音乐具有严肃、庄重的特点,要求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保持端庄得体的姿态,传递出古老的文化意蕴。
演奏形式明清时期,宫廷音乐有着明确的演奏形式。
演奏者要求固定数量,由一名主持者领导。
演奏时,先奏前奏,缓缓进入乐曲主旋律。
同一乐曲中,通常由数段旋律构成,并有转调变奏,精妙绝伦。
不仅如此,演奏者必须精通各种乐器,如琵琶、笙、箫等等,各种乐器的搭配演奏,为宫廷音乐增色不少。
杨洲笛、紫竹调、曲笛、数引、徽洲阮等作曲都是宫廷音乐的特色。
曲调演变明清时期,宫廷音乐曲调演变十分丰富,形式也趋于多样化。
在乐曲方面,传统的曲调基础上增添了新乐曲,如平沙落雁、霁月春风、窦娥冤、长清等,歌曲曲调以及民间歌曲演变为了宫廷音乐。
同时,针对皇帝和宫女等人物特点,创造了一些以皇帝、宫女为题材的新的乐曲。
在曲调演变的过程中,透露出了明清时期的文化变迁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文化地位在明清时期,宫廷音乐的文化地位极高,成为贵族士大夫日常生活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展示的场合也非常多样化,既可以在朝堂上演奏,也可以在家中、庭院里演奏,还可以在宴席上为员外添彩。
宫廷音乐作为古代的文化遗产,折射出中国数千年来的历史文化脉络,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高度发展。
明清时期的音乐艺术与文化表达
明清时期的音乐艺术与文化表达明清时期是中国音乐艺术和文化表达的黄金时期,它具有丰富多彩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艺术作品和文化遗产。
本文将从音乐艺术和文化表达两个方面来探讨明清时期的艺术之美。
一、音乐艺术明清时期的音乐艺术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含义,它是中华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
明清时期的音乐艺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宫廷音乐宫廷音乐是明清时期的代表性音乐艺术形式之一,它是以皇室为中心的一种音乐体系,它具有严谨、庄重、华丽的艺术风格,充分体现了皇族的威严和尊贵。
宫廷音乐分为大乐、御乐、内乐和宴乐四种,大乐和御乐是在正殿上演奏的,内乐是在内宫演奏的,而宴乐则是在外面的宴会上演奏的。
2. 民间音乐民间音乐是明清时期的另一个代表性音乐艺术形式,它是广大民众所喜闻乐见的音乐形式,也是中华文化中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其特点是简单、明快、朴实、自由,充满了民间生活的情趣和感性的艺术表现。
在明清时期,民间音乐有很多不同的流派和风格,如北方的京剧、评弹、曲艺,南方的南音、潮剧、粤剧等等。
3. 雅乐雅乐是明清时期的一种特殊的音乐艺术形式,它是指以礼乐为标准的音乐,是一种非常正式、庄严、精致的音乐形式。
雅乐在明清时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皇族、官僚和贵族们必修的技艺,也是一种体现尊卑、秩序和文化的象征。
二、文化表达明清时期的文化表达是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其文化价值和艺术含义非常丰富,具有很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文化表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文学明清时期的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学巨匠和经典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白雪公主》等等。
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且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具有非常高的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
2. 绘画明清时期的绘画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它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极为独特,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文化内涵。
明清时期的民间音乐与文化价值
明清时期的民间音乐与文化价值明清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文化的鼎盛时期。
在这个时期,不仅出现了很多优秀的文化人物,还诞生了很多优秀的民间音乐作品,并且这些作品都有着很高的文化价值。
本文将从民间音乐的发展历程、表现形式、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明清时期的民间音乐与文化价值。
一、民间音乐的发展历程民间音乐是指人民群众自然生活、劳动和节庆活动中创造和表达感情、反映思想的音乐艺术。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民间音乐是一种广泛存在的艺术形式,它既反映了民间生活的方方面面,又承载了人民深厚的思想感情和精神文化。
而明清时期的民间音乐,则是在以往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明清时期的民间音乐发展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明代是民间音乐发展的一个高峰期,此时的民间音乐呈现出了旋律优美、技巧精湛、丰富多样的特点,如《长相思》、《阳关三叠》等。
而到了清代,民间音乐则逐渐发生了一些改变。
清代的民间音乐在表现形式上开始向歌舞剧靠拢,在音乐的流派上也出现了不同的变化。
例如,京剧、评剧等新型戏曲的出现,使得民间音乐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丰富化。
二、民间音乐的表现形式明清时期的民间音乐呈现出了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例如:1. 说唱结合的艺术形式。
这种形式被称为说唱艺术,即将诗词或故事讲述穿插在音乐旋律中。
这种形式的代表作品有《秦淮河夜泊》、《杨家将赴大兴》等。
2. 乐曲结合的艺术形式。
这种形式是指通过面向大众、简单易懂、流传方便等特点,将乐器演奏与民间文化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形式。
此类作品如琴曲《阳春曲》、笛曲《高山流水》等。
3. 以歌为主的表演形式。
在明清时期,民间歌曲是一种比较广泛的表现形式。
这类作品大多取材于人生百态和爱情、友情等主题,如《一剪梅》、《卜算子》等。
三、民间音乐的意义民间音乐在明清时期的意义非常重大。
首先,民间音乐是反映当时社会文化、艺术理念和人们生活习惯的镜子。
它不仅呈现了中国传统美学对音乐艺术的重视,而且通过对人们思想情感的表达,突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
明清时期音乐文化的演变与发展研究
明清时期音乐文化的演变与发展研究明清时期可谓是中国音乐文化的丰富时期,从南宋文化的发展到清朝的兴盛,音乐文化不断发展和完善。
本文将从器乐、声乐、戏曲、民间音乐等方面进行探讨,分析明清时期音乐文化的演变与发展。
一、器乐的演变与发展明代,宫廷音乐以琵琶、箜篌、丝竹、西域唢呐等器乐为主要演奏乐器。
青花釉下五彩琵琶、金漆使真箜篌、赵孟柏痕篾箫、窈窕金音属时日,琴、筝、笙等乐器也开始在音乐演奏中有更多的体现。
闵照为了改善明初宫廷乐器的制作水平,他命令工匠们研究制造铁琴,这在当时可谓是一个杰出的发明。
此后,铁琴成为宫廷重要乐器之一。
到了清代,宫廷音乐乐器的演奏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清代的宫廷音乐器以三弦、琵琶、扬琴(俗称的京胡)、二胡、高胡、古琴等多种乐器为主要演奏乐器,许多名匠也相继出现,使得器乐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比如清朝的乐器制造大家阮儒林,他是一位名声很高、技艺很好的乐器大师,把他自己的另一门手艺——鬼地老曲更是融入了他制作乐器的思想中,创制了一系列以弹拨调弦为主的吉他。
二、声乐的演变与发展明清时期,宫廷声乐仪式乐、骑马歌、素秋、满江红、汉宫秋、胡笳十八拍等都有发展,而经验丰富的京韵大鼓、京胡、昆曲等声腔音乐,同样有不少的精彩表演。
明朝到了万历年间,浓烈的文化熏陶气味已经解难,民间艺术逐渐繁荣起来。
这一年,弘治皇帝唐载德主持用新创的音调唱一首包括清音、浊音、合音在内的歌曲,这就是弘治乐,也叫明朝大音,后人称呼它为“唐载德大音”。
弘治乐是从云南民乐中吸收京剧情感,融合民间深情采取名例之后鼓励演出家团体进行演出的,包含了京剧、辽剧、川剧、湖南花鼓戏、各类高甲戏等。
在清代,又出现了更多精彩的戏曲,如京剧、豫剧、越剧、评剧等。
可以说,明清时期声乐和戏曲的发展集中体现了当时社会舞台艺术的精华。
三、民间音乐的演变与发展明清时期,民间音乐成为了有气息的文化艺术之一,大量的民间音乐文化需求得到了蓬勃发展。
比如,广东南音、客家二人台等都属于民间音乐的一种。
明清时期的音乐文化(下).doc
明清时期的音乐文化(下)(上接《明清时期的音乐文化(上)》)四、戏曲音乐(一)四大声腔明代时期受南曲、北曲交融的影响和启发,各地方的声腔得到很快的发展,形成了有代表性的四大声腔,它们是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
1.海盐腔:产生于着竟海盐,采用的是南北通行的官语,故而受到两京人的欢迎。
海盐腔的演唱风格细腻柔婉,海盐腔在明代前期是一种无管弦伴奏的清唱形式。
2.余姚腔:是浙江余姚、慈溪一带的戏文子弟创立的一种声腔,明初时已广为流行。
3.弋阳腔:源于江西弋阳,弋阳腔唱腔灵活自由。
4.昆山腔:发展时间最长,源于江苏昆山而得名,昆山腔字少腔多、清柔婉转的。
(二)梆子腔梆子腔又名秦腔,因用枣梆子击节伴奏而得名,是在北方民间曲调基础上形成的多个剧种,后向东演变成梆子腔剧种,如山西梆子、河北梆子、河南梆子、山东梆子等演变出各种声腔系统,梆子腔是戏曲音乐中板式变化的结构方法,它不是以曲牌更替来变化曲调,而是通过板宫的变化的结构方法,它以一个基本曲调做各种节奏速度的板化,如散板,流水板,一板三演,一板一演等来创造成不同的音乐形象和表达不同的音乐情感,梆子腔演奏时,板子,梆子击节造成强烈的节奏感,主旋乐器,板胡很浓厚的色彩性及极强的表现力,无论是表达欢乐时情感的“花音”(也叫“欢音”)还有表达悲哀情调的哭音(苦音)都具有非同寻常的感染力,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三)皮黄腔皮黄腔是西皮腔与二黄腔相结合的产物。
并由此得名,西皮起源于秦腔,是在弋阳腔的传统影响下逐渐形成的,一般的说就声腔模式而言,西皮腔自由、流畅、明朗,常用于喜悦、激动、高亢的情绪,二黄深沉、柔和,常用于表现回忆、沉思、感叹、悲愤的情绪,两者的主要乐器板胡,采用不用定弦法,对两种声腔构成不同色彩对比有一定作用,皮黄腔风靡京城,为京剧的产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五、歌舞音乐(一)秧歌秧歌的最初形成与农民的耕作劳动有直接关系,其曲调来源多为插秧时所唱歌曲,后来人们在表演过程中或与说唱故事或与舞蹈等结合,成为每年正月举办的表演节目,秧歌的历程经理了三个阶段,即从劳动生活的小曲到独立的民间歌舞演唱,由歌舞演唱逐步向小戏过度,秧歌经过地区不同,而各有特色。
明清时期的传统音乐及其演变
明清时期的传统音乐及其演变明清时期是中国音乐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传统音乐经历了很多变革和演变。
本文将探讨明清时期的传统音乐及其演变。
一、背景介绍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时期之一,也是中国传统音乐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明清时期,中国的中央集权政府有很大的影响力。
这对于音乐的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艺术文化传统得到了重视和保护。
音乐作为一个重要的艺术形式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二、传统音乐的演变明清时期的传统音乐主要分为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两类。
1、宫廷音乐宫廷音乐是明清时期的传统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种音乐形式。
它是由皇家乐师演奏的宫廷音乐。
这种音乐既体现了皇家尊严和威严,又充满了温婉和优美的感觉。
它的演奏形式非常严格,每一位乐师都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才能参与演奏。
宫廷音乐在明清时期经历了很多的演变。
在明代,它主要是以管弦乐为主,演奏形式非常繁琐。
到了清代,传统划分的音乐中,乐曲数量更多,种类更加丰富,演奏形式也更加注重音乐的美感。
2、民间音乐民间音乐指的是明清时期百姓中演唱、伴奏流传的音乐,它包括民间戏曲、弦乐、唢呐等。
民间音乐在明清时期经历了很多的演变。
在明代,民间音乐主要是以古琴、琵琶等乐器为主。
而到了清代,包括湖南著名的花鼓戏、四川的川剧等,民间戏曲普及性到了新高度。
三、传统音乐的特点明清时期的传统音乐有很多的特点,这些特点对于我们了解中华传统音乐及其文化含义比较重要。
1、注重节奏与韵律明清时期的传统音乐注重节奏和韵律。
在乐曲演奏中,乐师们要精准地把握节奏和韵律,保证音乐的整齐有序。
2、强调音乐情感明清时期的传统音乐强调音乐的情感表现。
在演奏中,乐师们不仅仅注重乐曲的技巧,更要求在演奏过程中能够表现出音乐所传递的情感。
3、注重传统文化明清时期的传统音乐注重传统文化的继承。
在音乐中,乐曲走向和演奏方式都保留了许多明清时期的传统要素,深深地体现了古代中华传统文化和音乐的精髓。
明清时期的戏曲艺术和曲艺文化
明清时期的戏曲艺术和曲艺文化戏曲艺术在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而在明清时期,戏曲艺术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戏曲逐渐成为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文化和娱乐形式,而且影响了中国的文化和社会。
戏曲艺术在明清时期经历了许多变化和发展。
在明朝末期,戏曲艺术分为南戏和北戏两种风格。
南戏强调歌唱和舞蹈,音乐优美而缓慢,使用的乐器包括琵琶、二胡、笛子和锣鼓。
北戏则强调唱腔和表演技巧,音乐节奏快且具有较强的节奏感,使用的乐器包括锣鼓、管乐器和弦乐器。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种风格逐渐融合,形成了更加完整的戏曲艺术表现形式。
在戏曲艺术的发展过程中,曲艺文化也逐渐形成。
曲艺是一种口头表演形式,包括小品、相声、评书、说唱等。
它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曲艺文化不仅带给人们欢乐,也反映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明清时期,曲艺文化达到了巅峰,有着广泛的受众群体和繁荣的市场。
戏曲艺术和曲艺文化为中国文艺史所留下的印记是不可磨灭的。
首先,戏曲艺术和曲艺文化为中国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它不仅是文化传统的延续,更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戏曲艺术和曲艺文化的流传,记录了中国历史、风土人情、故事传说等丰富的内容。
其次,戏曲艺术和曲艺文化也为中国的文娱产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它促进了文化市场的发展,为文艺产业的繁荣提供了内在动力。
同时,它也展现了中国文化的风采,成为中国软实力的一部分。
最后,明清时期的戏曲艺术和曲艺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和热爱,成为了人们娱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戏曲艺术和曲艺文化在过去和现在都具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其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传承将永远不会褪色。
明清时期民间音乐文化研究
明清时期民间音乐文化研究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民间音乐文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传承。
同时,与此同时,中国古代音乐文化中的一些传统乐器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明清时期民间音乐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吧。
一、明清时期民间音乐文化的发展1. 民间音乐主要表现方式的转变明代是中国音乐文化的一个新时期,其历史背景为明初实行了广泛的文化发展政策,同时随着中外贸易的发展,明代音乐文化与西方音乐文化的文化交流也逐渐增加。
音乐的表现形式也逐渐从皇家宫廷逐渐转向民间。
草民文艺的文学艺术,民间民俗活动,逐渐出现各种新的歌曲、器乐,丰富了明朝音乐文化的内涵。
2. 民间音乐艺术的飞跃明代民间音乐艺术的成熟,不仅得益于国内文化发展,也得益于对外交流,以及明朝中后期黄道周心学在文化艺术范畴内提出的抱朴守一的思想影响。
因此,在音乐的表现形式、音律及乐器制造技术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飞跃,进一步丰富了中国音乐文化。
3. 民间音乐的主题更具现代意义在明代,中国经历了社会变革和文化碰撞,民均耕地制度的出现,使得农民阶层得到空前的发展。
因此,很多民间音乐都围绕着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展开,如《单弦子》、《打单迎娘子》等等,更加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也使得这些民间音乐更加具有现代意义。
二、明清时期传统乐器的发展和完善1. 古琴明清时期,古琴的制造工艺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如其声音的细腻柔和,琴面的绘制技术及雕刻技术,都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同时,古琴也成为了民间文化乐器中的代表之一,并被广泛地应用于民间音乐中。
2. 琵琶明清时期,琵琶的制造工艺和演奏技巧在传承中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发展。
琵琶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同时,它还成为了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一个桥梁。
3. 笛子明清时期,笛子在民间文化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笛子在不同地区的演奏风格也各不相同。
有的地方流传的是豫剧笛子、还有的地方流传的是梆笛乐等等。
明清时期的民间音乐文化研究
明清时期的民间音乐文化研究明清时期是中国音乐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这个时期的民间音乐文化非常丰富,且极富特色。
本文将从音乐类型、演奏形式、传承方式等方面,对明清时期的民间音乐文化进行探讨。
一、音乐类型明清时期的民间音乐可以分为戏曲、民歌、器乐等三大类型。
1.戏曲明清时期的戏曲很多种,如京剧、越剧、昆曲、评剧等。
其中,京剧是比较集大成的戏曲形式,而越剧则是在江南地区流行的一种戏曲形式。
2.民歌民歌是明清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音乐类型之一。
民歌在不同的地区有许多不同的流派,这些民歌最先由民间歌手传唱,后来逐步流传到宫廷和城市中。
民歌的演唱形式大多是纯音乐或者在唱词的基础上增加些许唱腔。
3.器乐明清时期的器乐包含丰富的乐器种类,如琵琶、古筝、二胡、笛子、唢呐等。
器乐通常在宴会、庙会等场合中演奏,是不可或缺的文化艺术形式。
二、演奏形式明清时期的音乐演奏多种多样,分为独奏、合奏和伴奏三种方式。
1.独奏独奏是明清时期器乐演奏的主要方式之一,以琵琶、古筝、二胡等乐器为代表。
这些乐器可以展现出演奏者的技艺,并表达自己的情感。
2.合奏相比于独奏,合奏则是将多种乐器组合,进行演奏。
合奏的效果更为丰富多彩,尤其是器乐合奏,能够展现出乐器的独特魅力。
3.伴奏伴奏是明清时期戏曲演唱的主要方式之一,一般由敲击乐器和拉弦乐器两类组成。
伴奏音乐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境,衬托出戏曲表演的气氛。
三、传承方式明清时期的民间音乐传承方式多样,主要有口传和师徒传承两种。
1.口传口传是指音乐艺术家通过直接口述的方式来传承知识。
这种传承方式的优势在于能够确保音乐传统的连续性和纯正性,保留了民间音乐的特色。
2.师徒传承师徒传承是一种更为系统和系统化的传承方式,要求传承者必须有深厚的音乐知识和技艺,同时具备负责的态度和细心的耐心。
结语明清时期的民间音乐,在音乐类型、演奏形式、传承方式等方面均有着其特色和差异性,这些文化遗产丰富了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值得我们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发掘,加以保护和传承。
明清时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明清时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时期,也是我国古代音乐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时期。
在这一时期,我国的音乐文化不仅延续了传统的特点,还出现了一些新的创新。
本文将从音乐的传承和创新两个方面来探讨明清时期的音乐文化。
一、音乐文化的传承1.1宫廷音乐的传承明清时期,宫廷音乐一直是我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宫廷音乐的传承主要表现在对古代音乐曲目的保护和发扬。
在明清时期,许多古代乐曲被重新整理、编排,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乐谱体系,如《太和正音谱》等。
这些乐谱的编纂、整理工作,不仅保留了古代音乐的基本风格,还对其进行了一些改进和丰富,使之更加适合宫廷音乐的演奏。
1.2民间音乐的传承除了宫廷音乐外,明清时期的音乐文化还包括了丰富多样的民间音乐。
民间音乐在明清时期得到了广泛传承和发展,不同地区的民间音乐风格各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多元化特点。
这种传承主要体现在民间音乐的歌曲、曲调和演奏技巧的传承上。
二、音乐文化的创新2.1音乐风格的创新明清时期,中国音乐风格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和创新。
一方面,由于音乐家对西洋音乐的学习和了解,一些西洋音乐元素被引入中国音乐中,使其呈现出了新的风貌。
另一方面,民间音乐和宫廷音乐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也促进了音乐风格的创新。
例如,以明代末年为代表的“南宗北派”音乐风格,就是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相互融合而形成的。
2.2乐器的创新在明清时期,乐器方面也出现了一些创新。
一方面,传统乐器得到了一些改进和发展,以适应更加丰富多样的音乐要求。
例如,笛子的改革和完善,使其演奏技巧更加高超精细。
另一方面,由于西洋乐器的引入,一些新的乐器也被创造出来,如琵琶、小提琴等。
这些乐器的引入丰富了中国音乐的表现手法,并带来了更广阔的音乐创作空间。
结语明清时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对于后世音乐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宫廷音乐的传承使得古代音乐得以延续和发扬,而民间音乐的传承则体现了中国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明清时期的音乐艺术和民间乐器
明清时期的音乐艺术和民间乐器从古代到现代,音乐一直是人类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中国古代,音乐更是与社会的各个方面都紧密相连。
在明清时期,中国音乐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不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宫廷音乐,还有着极为独特的民间乐器。
一、明清时期的宫廷音乐明清时期的宫廷音乐以宫庭乐舞为主,是为皇帝和宫廷贵族所欣赏的音乐,又称“御乐”。
它是中国音乐史中最为发达的音乐形式之一,深受中国古代文化和音乐艺术的影响。
明清时期的宫廷音乐曲目丰富,形式多样。
其中,官乐、宫调、徽调以及雅乐等都是代表性的音乐形式。
官乐是宫廷中最高雅、尊贵的乐曲。
它演奏的乐器以丝、竹、梆子等为主,演奏的乐器中最为著名的是“大锣”,现今它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页。
宫调乐曲则以笛、箫、琵琶、琴等为主要乐器,曲式多为小调。
宫调以欣赏性为主,并非一种舞蹈乐曲,其中,以“广陵散”最为著名。
徽调音乐则以琵琶、三弦和柳琴为主,曲调婉转柔美,情感细腻而深沉,以“阳春白雪”最为著名。
雅乐是宫廷雅乐的简称,其乐曲与器乐多由五音合成。
雅乐是明清宫廷音乐中最重要的一种,其严谨的演奏艺术、庄重的节奏以及华丽的表演场面,赢得了广泛的好评。
二、明清时期的民间乐器民间音乐在明清时期也是十分繁荣的,各地民间乐器也是千姿百态。
在流传的乐器之中,如北方的唢呐、中南部地区的笙、洞箫、南方的二胡、柳琴、三弦、口弦等皆是重要的代表。
唢呐是中国最特殊的双簧管,独特的嗓音使之成为一种特殊的“民族声音”。
洞箫是一种口琴,其外观只有十厘米长,外穴三个,而内里有数十个音孔,发音的音色清澈悠扬,便是极为独特的一种体验。
二胡以及柳琴、三弦、口弦等民间弦乐器,拥有着丰富多彩的表现力,咿咿呀呀的音色,仿佛人们的内心世界正在上演。
正因为各类乐器的丰富多彩,明清时期的民间音乐更显独特和多样。
而这些乐器的传承也得到了众多音乐家的努力和推广,成为刻印在中华文化史册上的瑰宝。
三、结语总结来看,明清时期的音乐艺术得到了繁荣发展,文化的丰富也为音乐注入了新的元素。
第七章明清
6、弹词: 江浙一带 陈遇乾、俞秀山、马如飞
欣赏:苏州弹词《宫怨》( 俞调)
第四节 器乐的发展
• 一、古琴艺术 1、琴派 1)浙操徐门 徐天民起得到徐家传授琴艺的称徐 门正传,后叫浙操徐门 徐诜《文王思舜》
• 2)虞山派(琴川派) 创始人:严澂 江苏虞山
社团
徐青山 《谿山琴况》
• 3)广陵派 清初至太平天国 江苏扬州 徐常遇 徐祺: 《五知斋琴谱》 秦维翰
• • • •
2、藏族囊玛 伴奏乐器:六弦琴 歌唱:曲调典雅,节奏舒展 舞蹈:急速欢快,热情奔放
• 3、纳西族白沙细乐 • 以乐器演奏为主 • 竖笛、横笛、芦管、胡琴
• 三、说唱 • 1、鼓词: 北方 前身:宋元鼓子词 词话 鼓板 大三弦 质朴
• 2、子弟书: 乾嘉年间 短篇鼓词在八旗子弟中盛行 音乐缓和
• 欣赏:《牡丹亭· 游园》
• • • • •
四、梆子腔的形成 又称西秦腔、乱弹、秦腔 高亢激越、气势雄壮、粗犷有力、通俗易懂 板腔体 分类:花音(欢音)、苦音(哭音)
• 欣赏:河北梆子《窦娥冤》选段
• • • •
五、京剧的形成 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 京剧取代昆曲 唱腔:皮黄腔(西皮-明朗流畅;二黄-深沉 柔和;反西皮;反二黄) • 板腔体戏曲中最完整的戏曲腔调 • 谭派唱腔:谭鑫培-悠扬婉转
• 2、琴曲 《平沙落雁》——《古音正宗》 《渔樵问答》 《良宵引》 —— 严澂《松弦馆琴谱》
• 二、琵琶与三弦 1、清朝中叶——琵琶曲普及
• 1)《十面埋伏》——《华秋萍琵琶谱》 琵琶武套大曲 2)《月儿高》——《高河江东》 琵琶文套大曲
• 2、三弦 前身:弦鼗 大三弦:粗犷豪放 北方 大鼓 小三弦:柔婉纤丽 南方 弹词
第七讲--明清时期的传统音乐文化全文编辑修改
文
板和锣等。 元曲六大家:关汉卿、
化
马致远、郑光祖、白 朴、王实甫、乔吉甫
特 点
著名杂剧:《窦娥冤》、 《拜月亭》、《西厢 记》、《墙头马上》 等
山西洪洞明应王殿元杂剧壁画
《窦娥冤·斩窦》
明
《窦娥冤》全剧分为四折。表
清
现了窦娥对元政权黑暗统治的控诉
时
和对自己无辜蒙冤的慷慨陈词。曲
期
调悲壮、凄婉。
的
音
音乐发展具有世俗化的特点。
乐
(一)、昆山腔和梆子皮黄的
文
兴盛
化 明初兴起了“海盐腔”、“余姚
特
腔”、“弋阳腔”、“昆山腔”
点
等传奇“四大声腔”。
明 1、昆山腔
清
“昆山腔”文学性强,音乐与表演艺术传统丰
时
富,在舞台艺术上,“昆山腔”则继承发展了宋、元 以来的古典戏剧遗产,创造了完整的表演体系。数百
散曲表演:
特
不用锣鼓,只用琵琶、筝、笙、笛、箫、拍板等
点
乐器伴奏
说唱音乐的成熟
明
宋元说唱音乐丰富而成熟。主要有唱赚、鼓子 词、诸宫调、陶真、货郎儿等等。
清
唱赚
时
唱赚是把民间声乐套曲缠令与缠达结合起来的 一种艺术形式。不能转调,演唱前先要念一首称
期
为“致语”的定场诗,然后由演唱者击板,另一 人击鼓、一人吹笛伴奏。只能连缀同一宫调内曲
打击乐器有云墩(即云锣,由十三面小锣组成)
明
清
时
期
的
奚
音
琴
火 不 思
乐
文
化
发
三弦
展
宋代的器乐演奏有独奏也有器乐合奏,其中器乐合奏分为 细乐、清乐、小乐器、鼓板等形式。
明清时期的曲艺发展
明清时期的曲艺发展明清时期是我国曲艺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曲艺种类和曲艺家。
在这个时期,曲艺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一个宗族喜事或者庆典都会请曲艺表演,曲艺成为了一种非常流行的文化娱乐形式。
一、京剧京剧是明清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曲艺种类之一,它通过说唱、舞蹈、音乐、杂技等多种艺术形式来表现故事。
曲调独具特色,唱出的腔调清晰饱满,舞蹈动作有力精准,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著名的曲艺之一。
京剧最早出现在18世纪末北京城,当时被称为“宫庭戏”,后来发展成为了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曲艺种类。
二、评剧评剧是明清时期另一个非常流行的曲艺种类。
评剧的演出形式非常独特,而且多变,它结合了说唱、评点、吐字、打拍、功夫等多种艺术形式,讲述的是一些恢宏壮丽的历史故事。
评剧在民间广为流传,特别是在江苏、山东、北京等地区迅速发展,成为了曲艺市场中最重要的一个品类。
三、黄梅戏黄梅戏是明清时期由湖南音乐发展而成的一种曲艺形式。
它的曲调柔美婉转,歌唱的技巧精湛绝妙,流传至今广受欢迎,被誉为是民间最具代表性的曲艺之一。
黄梅戏可以说是一种非常富有民族特色的表演形式,它融合了京剧、评剧、河南清唱等特点,发展起来越来越独具风格。
四、散曲散曲是明清时期桂林地区发展出来的一种曲艺。
它是一种诗歌与歌唱的结合体,对文学和音乐都有很高的要求。
散曲的曲调动人,唱腔富有情感,歌词用词精练,讲述的故事内容也非常有戏剧性。
散曲的表演形式灵活多变,演员可以表现出自己的情感和思考,成为了曲艺发展中非常独特的一类。
五、西安鼓乐西安鼓乐是清朝时期陕西省西安地区的一种传统曲艺,它是以鼓为主要演奏乐器,融合了说唱、敲打、祈福、道教音乐等多种元素,被誉为是中国传统文化最为神秘和华丽的曲艺之一。
西安鼓乐的表演风格气势磅礴,曲调节奏清晰,它通常表现的是一些神话和传说故事,洋溢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
六、扬州十娘闹庙扬州十娘闹庙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曲艺表演形式,它最早出现在16世纪晚期扬州城中。
明清时期的曲艺形式与社会习俗
明清时期的曲艺形式与社会习俗1. 引言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曲艺形式在这个时期扮演了重要角色。
本文将探讨明清时期的曲艺形式及其与社会习俗之间的关系。
2. 明清时期的曲艺形式概述明清时期的曲艺形式非常丰富多样,包括评弹、评书、相声、戏曲等。
下面将对每种曲艺形式进行简要介绍:2.1 评弹评弹是一种流行于江南地区的曲艺形式,以琴、棋、书、画为伴奏,表演者唱发音姓氏与声母韵母进行串联。
它在明清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并且成为民间流传最广泛的一种曲艺形式之一。
2.2 评书评书是通过口述讲述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塑造来引起听众共鸣和想象力。
在明清时期,评书逐渐发展为商业表演活动,并吸引了大量听众。
2.3 相声相声是一种以对话形式逗乐观众的曲艺形式,尤以北方地区为盛行。
明清时期,相声逐渐成为宫廷娱乐和民间表演的一部分,其幽默风趣的表演方式深受人们喜爱。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包括京剧、粤剧、湘剧等多个流派。
在明清时期,戏曲经历了蓬勃发展的阶段,成为社会上各个阶层广泛关注和参与的表演活动。
3. 明清时期社会习俗与曲艺形式之间的关系明清时期社会习俗丰富多彩,而曲艺则是这些习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明清时期社会习俗与曲艺形式之间的关系:3.1 娱乐方式在明清时期,人们常常通过观看和参与曲艺形式来享受娱乐。
无论是宫廷贵族还是普通百姓,都会通过欣赏曲艺来放松身心、消遣娱乐。
3.2 社会交流与互动曲艺形式作为一种群体性的文化活动,在明清时期扮演了社交交流和互动的重要角色。
人们在欣赏曲艺表演过程中,可以更好地认识彼此、增进友谊,并且通过共同欣赏艺术来凝聚人心。
3.3 文化传承与教育功能曲艺形式在明清时期还承担着文化传承和教育的重要功能。
通过观看和参与曲艺表演,人们能够学到历史知识、道德教育以及各种技巧和技能。
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曲艺形式在这个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唐宋元明清时期的传统音乐艺术
唐宋元明清时期的传统音乐艺术传统音乐艺术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唐宋元明清时期,正是中国音乐史上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音乐艺术凭借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和多样化的形式,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唐代音乐艺术唐代的音乐艺术,呈现出繁盛和多样化的特征。
唐代的宫廷音乐主要由太乐署管理,太乐署亦成为全国性的音乐教育机构。
唐朝的音乐以器乐和声乐为主,特别是古琴、笛子和竹笛这些乐器,成为当时最重要的器乐类型。
唐代的乐曲以《高山流水》、《广陵散》这些古曲为代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年代音韵。
宋代音乐艺术宋代的音乐艺术,在唐代音乐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宋代的文化氛围比唐代更加精湛和细腻。
宋代的音乐艺术,以南曲和北曲为主要演奏形式,其中南曲以江西、浙江等地区的音乐为代表,北曲则以河南、山东等地的音乐为代表。
宋代的古琴演奏中,以清曲派和浙派的演奏风格最为出色,这两个流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郑之珍和李之藻。
元代音乐艺术元代的音乐艺术,将唐宋时期的音乐文化不断吸收和发扬光大。
元代的音乐艺术以中亚、东欧等外部文化的影响为主,同时汉族音乐文化在其中依旧占有重要位置。
元代的音乐形式更加丰富多样,其中最著名的是锣鼓、雅乐和器乐三种形式。
元代器乐的代表曲目有《梅花三弄》、《阳关三叠》等。
此外,元朝的“音律派”所创立的《正宫集曲》、《神奇管弦》等集曲,也被视为中国音乐史上代表性的文艺作品。
明代音乐艺术明代时期的音乐艺术,在整体上沿袭前朝,但也有自己的特征。
明代的宫廷音乐主要由内官管控,内官一方面负责乐律演练,一方面参与演奏。
明代的音乐艺术形式以“宫廷音乐”和“地方音乐”为主。
明代的宫廷音乐重视想象和意境,形成了“意境丰腴,异彩纷呈”的特点。
明代的地方音乐以民间雅乐为代表,像玉韵会、广东珍琴曲等,成为明代的传统文化瑰宝。
清代音乐艺术清代的音乐艺术,从元明两代的音乐上,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清朝并没有像其他朝代一样,疏远音乐,而是重视音乐的承传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潇 湘 水 云 》 谱 书 影
明 清 时 期 的 音 乐 文 化 发 展
《潇湘水云》第一段引子:
明 清 时 期 的 音 乐 文 化 发 展
音乐理论的发展
宋元时期,由于许多文人的研究视角进入到音 乐领域,传统音乐文化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所积累 的经验开始得到了很好的总结,编撰出丰富的音 乐文献,推动了音乐理论的新发展。 主要论著有沈括的《梦溪笔谈》,陈旸的《乐 书》,王灼的《碧鸡漫志》,《词源》,芝庵的 《唱论》以及朱长文的《琴史》,成石涧的《琴 论》等。 其中陈旸的《乐书》是中国历史上出现较早的 一部带有音乐百科性质的音乐著作。 《唱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戏曲声乐论述。 《琴史》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史名书的音乐 专著。 《琴论》则是一部系统论述古琴演奏和审美思 想的论著。
明 清 时 期 的 音 乐 文 化 发 展
细乐:
箫管、笙、蓁、方响、嵇琴
清乐:
笙、笛、筚篥、方响、小提鼓、拍板、 札子
小乐器:
由一二人合奏。如嵇琴合箫管、嵇琴合 葫芦琴等。
鼓板:
主要用拍板合鼓、笛,有时也用札子、 水盏、锣等乐器合奏
明 清 时 期 的 音 乐 文 化 发 展
《宋人奏乐图》(明)
பைடு நூலகம்
郭沔和古琴曲《潇湘水云》
散曲形式:
小令:又名叶儿,属只曲结构,短小精悍。如马 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带过曲:是由两个或三个只曲联缀而成,前无引子, 后无尾声 散套:又名套数或套曲,是由两个以上的同宫调只 曲联缀而成的组歌,一般都有尾声
散曲表演:
不用锣鼓,只用琵琶、筝、笙、笛、箫、拍板等 乐器伴奏
说唱音乐的成熟
明 清 时 期 的 音 乐 文 化 特 点
中宋 的陈 唱元 赚靓 图编 《 事 林 广 记 》
明 清 时 期 的 音 乐 文 化 特 点
鼓子词 鼓子词是因歌唱时用鼓伴奏而得名。 形式: 1、只唱不说:A+A+A+A+……写景、咏物为主 2、有说有唱:白+A+白+A+白+A+……叙述故事 情节为主 演出形式:除一人说唱外,另有人组成歌伴,同 时兼管和唱及乐器伴奏。 陶真 宋元时期流行于农村的一种说唱艺术。伴奏乐器主 要用琵琶。歌词通俗易懂。主要为“路岐人”表演。 货郎儿 吟叫(最低形式)——货郎儿——转调货郎(最高 形式,如《九转货郎儿》) 结构:[货郎儿]+A+B+C+D+……+[货郎儿] 伴奏:演唱者一手摇串鼓,一手打板。
山西洪洞明应王殿元杂剧壁画
明 清 时 期 的 音 乐 文 化 特 点
《窦娥冤· 斩窦》 《窦娥冤》全剧分为四折。表 现了窦娥对元政权黑暗统治的控诉 和对自己无辜蒙冤的慷慨陈词。曲 调悲壮、凄婉。
《窦娥冤》书影
关汉卿
《窦娥冤· 斩窦》片断:
明 清 时 期 的 音 乐 文 化 特 点
明 清 时 期 的 音 乐 文 化 特 点
欣赏《九宫大成》<风雨像生货郎旦>[九转货郎儿] 四转 五转 六转(唱段)
明 清 时 期 的 音 乐 文 化 特 点
诸宫调 诸宫调又叫诸般宫调,是北宋汴梁勾栏艺人孔 三传创造的一种说唱音乐艺术类型。由不同宫调 的只曲与套曲联成的大型套曲。 音调来源:唐代大曲、曲子及当时北方的流行 民间俗乐。 有说有唱,说唱相间,以唱为主。表演内容多 为情节复杂的长篇故事。 说唱者击鼓,他人用拍板、笛伴奏。 现存金中叶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为代表 作品。 欣赏:《诸宫调董解元西厢· 凭栏人缠令》[美 中美][大圣乐]
明 清 时 期 的 音 乐 文 化 特 点
(明清小曲与琴歌 明清时期的民间 歌曲主要是流行在农村中的民歌和 城市中的“小曲”。 城市中的小曲,一般是以民歌为基 础经过艺术加工而成的艺术歌曲, 也被称作“小调”、“时调”、和 “俗曲”等。
《扬州慢》片断:
3、
明 清 时 期 的 音 乐 文 化 特 点
(一)、昆山腔和梆子皮黄的 兴盛 明初兴起了“海盐腔”、“余姚 腔”、“弋阳腔”、“昆山腔” 等传奇“四大声腔”。
明 清 时 期 的 音 乐 文 化 特 点
1、昆山腔
“昆山腔”文学性强,音乐与表演艺术传统丰 富,在舞台艺术上,“昆山腔”则继承发展了宋、元 以来的古典戏剧遗产,创造了完整的表演体系。数百 年来对我国许多地方剧种产生了广泛深厚的影响。
明 清 时 期 的 音 乐 文 化 特 点
“杂剧”和“南戏”
宋杂剧
艳段:情节简单的日常事 物 正杂剧:较为复杂的故事
杂拌:滑稽表演
宋人杂剧人物绢画 形成了固定的角色行当 :付净 (发呆装傻)、付末(打趣逗 乐)、孤(官吏)、旦(女性) 用鼓板伴奏
明 清 时 期 的 音 乐 文 化 特 点
元杂剧
程式化:一本四折 在表演上:曲(唱)、 宾白(语言)、科 (动作) 在音乐上:较为固定的 曲牌联缀格式 旦本(正旦);末本 (正末) 旋律:一般采用七声音 阶 风格:比较刚健豪放 伴奏乐器:鼓、笛、拍 板和锣等。 元曲六大家:关汉卿、 马致远、郑光祖、白 朴、王实甫、乔吉甫 著名杂剧:《窦娥冤》、 《拜月亭》、《西厢 记》、《墙头马上》 等
(二)、明清小曲与琴歌
明清时期的民间歌曲主要是流行在农村中的民歌和城市中的 “小曲”。城市中的小曲,一般是以民歌为基础经过艺术加 工而成的艺术歌曲,也被称作“小调”、“时调”、和“俗 曲”等。
1、小曲
明清小曲,已不同于封建社会正统文艺和文人士 大夫那种贵族气派的词体歌曲,它更多地显示出“市 民文艺”的市俗性,主要表现新兴市民阶层意识以及 反映处于萌芽状态资本主义思想意识和封建社会末期 尖锐矛盾等内容。
第七讲 明清时期的传统音乐文化
一 、 明 清 时 期 的 音 乐 文 化 特 点
明清时期以昆腔、尤其是梆子皮 黄为代表的戏曲音乐因受到不同地区 民间音乐的滋养而得到高度的发展与 繁荣,他们在演员与观众、听众的对 象方面,已具有更广泛的社会基础。 真正使音乐艺术从宫廷官家的藩篱中 解放出来,走向人民大众,被更广泛 的平民百姓所接受。也使这一时期的 音乐发展具有世俗化的特点。
宋元说唱音乐丰富而成熟。主要有唱赚、鼓子 词、诸宫调、陶真、货郎儿等等。 唱赚 唱赚是把民间声乐套曲缠令与缠达结合起来的 一种艺术形式。不能转调,演唱前先要念一首称 为“致语”的定场诗,然后由演唱者击板,另一 人击鼓、一人吹笛伴奏。只能连缀同一宫调内曲 牌,不能转调。 缠令:引子一A—B—C—D……尾声 缠达:引子—A—B—A1一B1一A2—B2……
2、 皮簧腔
皮簧腔是以西皮(北路)与二簧(南路)两种声腔合成 的声腔系统。道光年间,在楚调皮黄与徽调二簧的基础上, 吸收了昆腔、四平腔、梆子腔、高腔的有益因素加以革新, 由此产生了影响全国的剧种——京剧
明 清 时 期 的 音 乐 文 化 特 点
散曲
在杂剧、南戏盛行以后,元代知识分子利用其只曲 与套曲的形式创作的一种艺术歌曲。 元散曲与杂剧形式相同,但是内容不同,主要用于 抒情、写景、叙事并且采用清唱形式。内容具有地方 特色、口语化、通俗易懂、又很强的现实主义精神。
南戏
南戏是北宋宣和年间(公元1119~1125 年)在浙东永嘉一带的民歌、曲子基础上所 发展而成的一种民间戏曲,也叫“永嘉杂 剧”。后来为区别于北方杂剧,又称“南戏” 或“戏文”。 五大传奇:《荆钗记》、《刘知远》、 《拜月亭》、《杀狗记》、《琵琶记》 多采用五声音阶,风格婉转、细腻、 流畅
二 、 明 清 时 期 的 音 乐 文 化 发 展
明 清 时 期 的 音 乐 文 化 发 展
郭沔,字楚望,浙江永嘉人,南宋后期著名的浙派琴家。 《潇湘水云》全曲共18段加一个尾声,归纳起来,可分为三 个部分: 1~4段为呈示部分——5~16段为展开部分—— 17~18段是 结束部分(包括尾声) 郭沔通过对纯客观事物——即对潇、湘二水景物的描写, 写出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主题。这种写法好像是没有郭沔的思 想感情在其中,其实这里不仅包含了他那没有直接外露的感情, 并且使这种感情和主题思想融合得更为宽泛、广阔、多义而丰 富。
明 清 时 期 的 音 乐 文 化 特 点
宋元时期市民音乐活动的中心是 瓦子勾栏。 瓦子也称“瓦舍”或“瓦肆”, 是以娱乐为主要内容的商业集中点; 勾栏则是瓦子中用栏杆或巨幕隔 成的艺人演出的固定场子,表演各种 民间技艺。 有的勾栏以“乐棚”为名。
返回
2、梆子腔
梆子腔早也称秦腔,流行于山西、陕西、甘肃一 带,它是一种在当地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发展成的地方
戏曲。
3 3、 、 皮簧腔
皮簧腔是以西皮(北路)与二簧(南路)两种声 腔合成的声腔系统。道光年间,在楚调皮黄与徽调二 簧的基础上,吸收了昆腔、四平腔、梆子腔、高腔的 有益因素加以革新,由此产生了影响全国的剧种—— 京剧
乐律学的发展
宋代出现了俗字谱与律吕字谱: 宋代流行的俗字谱,采用十个基本谱字按固定唱名记谱。 律吕字谱是用十二律名记录乐音的一种记谱法。《白石道人歌 曲》中的《越九歌》及元熊朋来的《瑟谱》等均采用此种记谱法。
宋姜夔《白石道人歌曲》中的俗字谱
明 清 时 期 的 音 乐 文 化 发 展
蔡元定十八律理论 是按照传统的三分损益法算出十二律作为正律, 再继续算出六律作为变律而构成的一种律制。十 八律在理论上合理地解决了三分损益律各种音阶 转调后音程关系不统一的回题,具有一定的科学 价值。
器乐的发展
宋元时期器乐的发展十分突出。 拉弦乐器有胡琴 弹拨乐器有三弦、十四弦、渤海琴、葫芦琴、火不思 吹奏乐器有小孤笛、鹧鸪、七星 打击乐器有云墩(即云锣,由十三面小锣组成)
明 清 时 期 的 音 乐 文 化 发 展
奚 琴
火 不 思
三弦 宋代的器乐演奏有独奏也有器乐合奏,其中器乐合奏分为 细乐、清乐、小乐器、鼓板等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