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茶前生产管理技术

合集下载

皖南茶园春夏季管理技术

皖南茶园春夏季管理技术

皖南茶园春夏季管理技术摘要根据皖南的实际情况,总结了茶园春夏季管理技术,以期为生产高品质茶叶提供依据。

关键词茶园;春季;夏季;管理技术;皖南地区中图分类号S57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5739(2012)11-0075-0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高品质茶叶的需求呈持续增长趋势,同时对成品茶的农药残留、重金属和有害微生物等污染物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就需要茶叶生产者改变观念,建立全年种茶的理念,提高茶园管理水平,形成全程质量控制体系,保证茶叶质量,提高茶叶品质。

1 春季茶园管理技术1.1 防冻松土初春气温不稳定,天气变化异常,经常出现倒春寒天气,此种天气对高档名优茶的生产非常不利。

初春季节,应加强茶园管理,注意收听收看当地的天气预报,提前做好预防倒春寒的措施。

在寒潮预报发布后,对不同茶园实行因园管理,茶园为早生品种且已萌发芽叶的,为减少冻害损失,要集中人力抢采幼嫩芽叶。

茶园处于迎风坡的易受冻害危害,可用杂草、稻草或遮阳网对茶行蓬面进行覆盖,待寒潮过后再及时将其除去。

对于受冻害危害的茶树,为促进其及早恢复树势,要针对其受冻情况采取护理和复壮措施。

经过冬季雨雪覆盖,茶园土壤发生板结,有的被青草覆盖,因此在春茶开采前要对茶园进行松土除草管理[1]。

松土除草时间一般为2月底至3月初,深度以10~15 cm最佳。

1.2 水肥管理春季雨水多,对于排水不畅的茶园,要及时开沟排水,清理疏浚排水沟,保证地下水位在1 m以下,做到雨停茶园干、不积水,以免茶树受渍害烂根,造成茶芽迟发和减产。

有积水的茶园,要及时清理苗圃地和幼龄茶园中石块等杂物,排除积水,扶正茶苗,对于受伤幼龄茶苗用修剪刀将其受伤部位剪掉。

苗圃地施尿素150 kg/hm2,幼龄茶园施尿素150~300 kg/hm2,掺少量磷酸二氢钾。

3月上旬,当气温达到12 ℃以上,可用0.5%尿素、0.3%磷酸二氢钾、多功能营养液等进行根外施肥,以促进茶树提早萌芽,提高产量和品质。

关于抓好夏秋茶生产的技术措施

关于抓好夏秋茶生产的技术措施

关于抓好夏秋茶生产的技术措施夏秋茶产量、产值均占全年一半左右,抓好夏秋茶生产对于夺取全年茶叶丰收,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和茶农经济收入至关重要。

因此,各地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夏秋茶叶品质,要用抓春茶生产劲头,认真抓好夏秋茶生产。

为此,特提出以下几条技术措施。

一、增施追肥、根外喷肥。

夏秋茶追肥以早施为好。

一般应在春茶结束后及时追肥,肥料以每亩尿素15―20kg或硫酸氨20―30kg等速效肥为好,也可用腐熟人畜肥兑水浇施。

根外追肥每百公斤水加尿素200―250g,加磷酸二氢钾100―150g进行喷雾施。

也可喷施稀土微肥、茶树叶肥等茶树叶面肥,效果更好。

二、中耕锄草,抗旱保墒。

清除杂草是夏秋季茶园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因为茶园经春茶采工的多次踩踏,土壤表层变得坚实,应结合夏秋茶追肥进行中耕除草,使茶园土质疏松。

夏秋季常有伏旱或秋旱,我省茶园多数分布在山坡丘陵地区,难以灌溉,可就地取材,在茶园铺草进行保墒防旱。

这样既可保水,又可抑止杂草生长,杂草腐烂后还可增加土壤有机质。

三、及时防治病虫害。

夏秋季茶树主要病虫害都已进入盛发期,极易出现猖獗危害,导致减产减收,防治病虫害是这个季节最重要的茶事之一。

主要的病虫害有茶尺蠖、茶毛虫、蛇眼蚧、小绿叶蝉、螨类等。

因此,各地要引起高度重视,要定时定期进行调查,抓好病虫害害的预报工作,及时采取农业综合措施进行防治,必要时可采取化学农药予以控制。

四、因树制宜,合理采摘。

采摘夏秋茶要因树制宜,采养结合。

改造更新茶园和幼龄茶园宜分批打顶采,以留养为主;而生产茶园宜及时嫩采、分批留叶采。

夏秋季气温高,茶叶易老化,应及时采下芽叶及对夹叶,增加采摘批次,一般3―5天采一次,可采20批次以上,以采一芽二叶及同等嫩度的对夹叶为主,要杜绝“老嫩一把采”和乱抓等不合理采摘方式。

鲜叶中不能夹杂老梗、老叶、茶果和非茶类夹杂物,同时要保持鲜叶的新鲜度,必须做到鲜叶原料不损坏,不发热变质。

五、精细加工,提高品级。

春季茶园田间管理优化技术

春季茶园田间管理优化技术

春季茶园田间管理优化技术摘要介绍了春季茶园田间管理技术,包括春茶前园地浅耕、早施催芽肥、优化春茶修剪技术、合理采摘、做好保墒及倒春寒防范工作等内容,以供茶园管理者参考。

关键词春季茶园;田间管理;优化技术;早施催芽肥;合理修剪中图分类号s57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9)21-0056-01竹溪县地处秦岭南麓、大巴山东段北坡,位于鄂、渝、陕三省(市)交汇处。

近年来,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建设全省水电大县、茶叶大县和黄姜、魔芋等特色资源深度开发强县的目标,依托校县共建,推进产学研结合,资源开发利用取得显著成绩,县域经济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竹溪县先后被湖北省政府确定为全省名优绿茶产区、有机茶出口基地、鄂西北高香型绿茶核心产区和无性系良种茶种苗繁育基地,被国家命名为“中国有机绿茶之乡”。

截至2008年底,全县建成生态茶园 1.2万公顷。

春茶是当年茶叶生产中质量最佳、市场最畅、经济效益最高的一季茶叶,备受各产茶区的高度重视和消费者的喜爱。

及早抓好春茶生产,落实关键的田间管理措施,对提早开园、增加春茶产量、稳定提升茶叶品质、大幅度增加广大茶农及茶叶生产单位的经济收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现将春茶生产田管技术作一叙述。

1春茶前园地浅耕大部分茶园虽然秋冬季节进行了园地深翻,但不能忽视和放弃在春茶前进行1次浅耕,以利于疏松土壤,提高地温,清除冬春杂草,减少养分与水分的损失,促进茶芽提早萌动。

多年生产及实践表明,要适时进行春耕,具体时间应根据当地气候、茶树品种条件而定,温暖地区、阳坡地及早芽种宜早,气候寒冷地区及晚芽种宜晚,一般应在雨水至春分期间进行。

2重视并早施催芽肥催芽肥是开釆前的第1次追肥,重施秋冬基肥是提高春茶产量和品质的基础,早施芽肥是促使茶树早发、多发、壮发、快长的关键。

广大茶农应重视追施催芽肥,掌握其使用技术:一是施用时间应早。

一般应在开釆前30d施入,即2月中下旬,最迟应在3月上旬前完成。

宜都市茶叶生产机械化技术规范

宜都市茶叶生产机械化技术规范

本刊特稿宜都市茶叶生产机械化技术规范周发喜孙大明(湖北省宜都市五眼泉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湖北宜都443319)摘要:近年来,宜都市茶叶生产机械化得到了快速发展。

本文对茶叶生产的机械化栽培、田间管理、机械采摘、机械修剪、机械加工等环节提出作业规范,旨在为无公害茶叶生产、加工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茶叶生产;机械化;规范1机械化栽植技术规范1.1全园深耕根据宜都市茶园多为坡地、梯田的实际,建议使用较大功率的微耕机配套深耕锄,结合改良土壤施肥进行全园深耕,要求耕深达到30cm以上。

1.2开沟施底肥在定植茶苗的茶幅面积内,用小型农用挖机或较大型开沟机进行放线开挖沟作业,沟深要求达到60cm,宽度达到50〜60cm, —次性按农艺要求在沟中施用农家有机肥、厩肥、农作物秸秆、土杂肥、茶树专用复合肥等,并进行拌匀、覆土、回填呈龟背状。

1.3茶苗栽植茶苗栽植应先用微耕机配套开沟器按农艺要求线,,、、剪等农艺要求。

坡地、梯田茶园以单行栽苗为宜,行距1.5m,丛距0.2m,每丛2株,亩栽中叶类茶苗4000〜5000株;平田茶园以宽窄行即大行距1.4m,小行距0.3m,丛距0.28〜0.3m,每丛2株,亩栽中叶类品种茶苗5000-6000株,栽植时间以立冬前后最为适宜。

2机械化施肥技术规范2.1机械追肥技术机械追肥一般采用田园管理机或微耕机开浅沟施肥,再覆土的方式,开沟深度在5〜10cm,也可在撒施肥料后用微耕机对茶园进行浅耕,达到除草增加肥效的结果。

茶园追肥以专用复合肥为主,配合施用效氮肥-按照农艺要求,茶园追肥不得使用催芽剂、植物生长调节剂,保持茶树自然生长状态。

宜都市茶叶生产已发展成除早春优质茶叶手工采摘芽毛加工外,出现了春、夏、秋5-6道机采收加工大宗茶叶为主的现状,茶叶追肥显得十分重要,一般在春季开采前30〜40d 施入春茶追肥;早春气温高和茶树发芽早的品种,施肥时间在2月上、中旬;早春气温低和发芽迟的品种一般在2月底施入,此后大宗茶叶每次机采前可进行一次追肥,9月后不再施追肥。

……乡阳光工程(茶叶)管理和加工技术

……乡阳光工程(茶叶)管理和加工技术

**乡阳光工程(茶叶)管理和加工技术一、茶叶树的生物学特性介绍茶叶树为亚热带树种,喜温暖湿润的气候,适宜栽培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5-25℃之间,年要求降雨量在1000-2000毫米之间。

以酸性红壤、红黄壤、黄壤的丘陵、高山环境为宜;易旱易涝、石灰质、近中性或碱性土壤不宜栽植。

茶叶生产的最低日平均气温为10℃,以后随气温的升高而生长增快,日平均气温15-20℃时生长较旺,茶叶产量和品质较好,日平均气温超过20℃生长虽旺盛,但茶叶粗老质量差,当日平均气温低于10℃时,茶芽生长停滞进入休眠。

我国一般茶叶新梢生育4-5月为最旺盛时期,其次在7-9月。

茶叶树新梢不采摘的自然生长,茶叶每年只发2-4轮,管理好,采摘技术措施得当可达到5-8轮新梢。

二、春茶前生产管理技术春茶提早开采、提早上市,从而提高春茶产量产值,是茶业增效茶农增收的关键,结合富阳市茶叶生产实际,春茶开采前主要抓好茶园施肥、茶树修剪、冻害预防、茶厂茶机维修等工作。

1、浅耕施肥。

通过浅耕,可疏松土壤、提高土温,促进春茶早发,浅耕时间一般在2月底至3月初进行。

浅耕时结合施春茶催芽肥,上年秋冬未施基肥的茶园,春茶催芽肥和基肥同时施入,施肥量视茶叶产量而定,一般全年亩产100公斤名优茶的茶园施用300公斤菜饼作基肥,加50公斤尿素作追肥。

施肥时间:早生品种茶园在2月底前施入,中、晚生品种茶园在2月底至3月初施入。

施肥方法:以茶园浅耕后开沟(沟深3-5厘米)施入并覆土为宜,以防肥分挥发流失。

过于密集茶园,如采用抛施,须在阴天以及下雨天前进行,否则易灼伤茶树叶片及肥分流失。

2、茶树修剪。

为早采、多采名优茶,一般成龄茶园将春茶前修剪改为春茶后修剪,修剪时间一般在5月20日前进行,宜早不宜迟,否则影响茶树生长。

对无性系良种幼龄茶园,春茶期间要抓好茶树定型修剪,并在定剪基础上辅以打顶,以快速培养树冠,形成平整采摘面。

修剪方法:第一次定型修剪在茶苗移栽定植时进行,离地15-20厘米处剪去主枝,第二次定型修剪是茶苗栽后第二年2月底至3月初进行,一般离地30-35厘米处剪平,第三次定型修剪是栽后第三年进行,离地45-50厘米剪去,春茶辅以打顶采,一般春茶以留二叶采为好。

春茶采摘后的茶园管理

春茶采摘后的茶园管理

春茶采摘后的茶园管理春茶采摘后,茶树体内大量营养被消耗,并且茶园土壤肥力下降,因采茶工反复踩踏开始板结,影响茶树的生长。

为保证来年春茶的产量和质量,春茶结束后应尽快加强对茶园的管理,做好以下工作:1.浅耕松土和清除杂草春茶结束后一般要进行适当的浅耕松土,松土的深度以10cm到15cm为宜,并挖掉石块、杂草等,打碎土块,以疏松土壤,加速土壤熟化。

浅耕后用生草或干草覆盖土表, 能起保水、保土、防止杂草生长和肥土的作用。

2.开沟施肥或撒施肥春茶后追肥宜早不宜迟, 尤其是春茶后进行台刈和修剪的茶园, 必须在台刈和修剪后立即进行。

一般生产茶园以施氮肥为主, 每亩施尿素15千克-30千克。

台刈或重修剪的改造茶园除施尿素外, 应增施有机肥, 如菜籽饼肥、有机肥等。

开沟施肥时,在茶行间开挖一条深度为10cm 左右的小沟, 把肥料施入后立即复土。

“皓达有机水溶肥料”可改良土壤,使土壤毛管孔隙度增加4.7-11.8%(数据来自华中农业大学王运华实验结果),从而达到改土保水作用。

如配合灌施皓达,可改变土壤毛管孔隙度,提高保水保肥能力,增加土壤肥力,疏松土壤。

施用方法:用“皓达”225ml+5斤有机复合肥兑水1000斤冲施或淋施。

3.台刈和修剪茶树需进行修剪,在保持树冠上部圆头形以扩大树冠的前提下, 应剪去鸡爪枝、过密枝、徒长枝、丛生枝、枯枝、病虫害枝,修剪长度是侧枝1-2cm、主干和主枝2-3cm。

不采摘夏秋茶的成年茶园,可进行深修剪,培养树冠树势。

进入衰老期的茶园或长期荒废树势已经衰败的茶园,需对茶树进行台刈或重修剪,以此恢复茶园生产。

4.病虫害防治春茶后期,天气进入高温高湿期,茶园病虫害也开始活跃,应做好病虫害的预测预报,以便及时、准确、经济、有效地防治茶树病虫害的发生。

5.茶园施肥管理为确保春茶生产的顺利进行,应充分利用好春节过后的空闲时间,早准备、早动手、早管理,抓紧并落实好茶园管理工作。

现将春季茶园管理技术要点简介如下:一、适时早施催芽肥春茶施催芽肥,可以促进茶芽粗、芽壮、芽齐,从而增加产量,提高质量。

春茶生产特点及技术对策

春茶生产特点及技术对策
春季。 当气温稳定在 1 ℃时 , O 茶树各 种营养芽便 开始 吸收水分 和养料 , 不断 膨大 、 发 , 萌 由于 萌发 迅 速、 集中 , 多有 “ 洪峰 ” 出现 。为 了防 止老茶 , 必须 及 时开园采摘。当茶树上有 5 %~8 %的新 梢达到采摘 标准 时 就要 开 采 , 产 细嫩 、 优 茶 ; 生 名 当茶 树 上 有
必须高度重视抓好春茶生产 。
茶树经过冬季 休 眠, 到春季 树体 积累 的养分 达 到最高值 , 之春季 雨水 充沛 、 加 气候 温 和、 虫 为害 病 少 , 构成 了春茶高产、 这些 优质 的条件 。春茶从 4 月
开始到 5月中 、 下旬结束 , 1 只 个多月 时间就要 采下 占全年 5 %的茶叶 , 间紧 、 o 时 任务重 , 加之 此时 正值 农忙季节 , 果安排 不 当 , 易使新 梢养 大 变老 , 如 容 直 接影响春茶品 质。此时 如果 管理 跟不 上 , 使茶 树 致 养分不足 , 影 响生长 和下 季茶 叶产量 。针对春 茶 会 生产特点 , 术管理 上可采取如下措施 。 在技
汇款地址 : 吉林 省吉林 市左 家中国农科 院特产研究所编辑部 邮编 :3 19 12 0
收款人 : 举 联 系电话 : 426 107 536 E a :iz  ̄ 16∞ 刘鹏 ( 3 )536 6 109 m i t dw 2 . m 0 lz i 3< .野菜食疗食谱 10 样> 韦旭斌 、 00 郭文场教授主编。3 开本 , 2 全书 27 9 千字 , O 年 7 2 5 O 月由吉林 科学技
术出版社 出版。全书分为 9 , 篇 有藻菜类 、 菌菜类 、 苗菜类 、 茎菜类 、 叶菜类 、 根菜类 、 花菜类 、 ( 果 种子) 菜类 、 树芽

茶园土壤管理—茶园耕作技术(茶树栽培管理课件)

茶园土壤管理—茶园耕作技术(茶树栽培管理课件)

春季后常修剪枝条,可起到很好的茶园覆盖作用,同 时也可有效增加茶园肥力,尤其是有机质的含量。
间作绿肥幼龄茶园和重修剪、台刈茶园行间空间较大,可以适 当间作绿肥,这样不仅增加茶园有机肥来源,而且可使杂草生长的 空间大为缩小。
地膜覆盖
在新植茶园,地膜覆盖可有 效提高茶园保肥、保湿能力,同 时也可有效控制杂草生长。据日 本的研究认为,地膜覆盖除杂草 的效果要好于铺草。国内研究表 明,幼龄茶园地膜覆盖可起保水、 抑制杂草生长的作用,不同颜色 地膜覆盖对地下温度、水分分布 影响差异大,夏季,高温与光照 强烈时,地表膜下温度会达灼伤 茶树的高温。
春茶前中耕
春山挖破皮
春茶前中耕春茶前中耕是增产春茶的重要措施。结合施催芽肥 的春季中耕时间就相应要提前到2月上中旬。
春茶后浅锄 这次浅锄是在春茶采摘结束后进行的。 浅锄安排在追肥施用后进行为好,这样可使施于表面的 速效肥被送入土层中。
及时浅锄
除了上述3次耕锄外, 由于茶树生产季节长,还应根据 杂草发生情况,增加1~2 次浅锄, 特别是 8~9月,气温高,杂草开 花结籽多,一定要抢在秋季植被 开花之前,彻底消除,减少第二 年杂草发生。幼年茶园,由于茶 树覆盖度小,行间空隙大,杂草 容易滋生,而且茶苗也容易受到 杂草的侵害,故耕锄的次数应比 成年茶园多,否则易形成草荒, 茶苗生长受影响。
使用除草剂时应谨慎,根据不断变化的安全使用标准,选择合 适的除草剂与用量。推荐最适使用时候是茶园新植时,这样省工高 效,除草效果又好,茶叶中残留风险小。
行间铺草
行间铺草行问铺草的
目的是减轻雨水、热量对 茶园土壤的直接作用,改 善土壤内部的水、肥、气、 热状况,同时对茶园杂草 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茶 园铺草越厚,减少杂草发 生的作用也就越大。

茶叶栽培技术模板

茶叶栽培技术模板

茶叶种植技术与管理一、除草松土:茶园经过4-5 个月的雨雪,土壤已经板结,有的已长出青草,而此时土温较低,所以,在春茶开采行进行茶园除草松土,有益于松散土壤、提升土温,削除杂草,减少水分和养分的消耗,有益于促进春茶的提前萌生。

除草松土一般以2 月尾、 3 月初进行,深度以 10-15 厘米为宜。

二、施催芽肥:施催芽肥时间宜早不宜迟,在离茶树根部15-20 厘米处开沟施入,亩施尿素 30-35 公斤或复合肥30 公斤或腐熟栏肥 2000-2500 公斤,施后覆土。

关于不可以开沟施肥的茶园,可在雨天撒施尿素,并用竹竿颤动茶蓬,让肥料掉落入土。

三、修剪:修剪最好是在 2 月尾至惊蛰前达成,最迟不可以超出 3月 10 日。

所以时茶树经过一冬的休眠,茎、根储藏的养分多,修剪后易恢复,又加上初春气温上升,修剪后长出的枝条不易受冻,劳力又不紧张,简单掌握。

生产茶园一般倡导轻修剪,即一般剪去昨年的秋梢(青梗),留养春、夏梢(红梗),约剪去 2 一 3 厘米。

假如树冠受冻的,要依据受冻程度进行修剪,修剪要掌握宁浅勿深,省得剪去尚能抽芽的部分枝条。

而关于没有受冻,又采摘名优茶的茶园,为提前春茶的采摘可改春修剪为春茶结束后修剪。

四、防冻:初春天气异样,气温乍暖乍寒,这类天气条件对茶园生产高档名优茶极为不利。

在初春天节应随时注意当地气象预告,提前作好预防倒春寒的举措。

在寒潮预告公布后,关于已萌抽芽叶的早生品种茶园,要集中人力抢采幼嫩芽叶,以减少冻害损失。

在易受冻害的迎风坡茶园用稻草、杂草或遮阳网覆盖茶行蓬面,待寒潮事后及时将覆盖物掀去。

茶树遭到冻害后,一定依据受冻状况采纳相应的护理和复壮举措,使茶树赶快恢复树势。

五、清沟排水:春天雨水多,若茶园排水不畅,茶树易受渍害烂根,造成茶芽迟发、减产。

所以要实时开沟排水,清理疏导排水渠,保证地下水位在 1 米以下,做到雨停茶园干、不积水。

六、补叶面肥: 3 月上旬,当气温超出 12℃此后,可利用茶树叶片汲取功能,根外补施肥料,促进茶树提前萌芽,增添产量,改良质量。

企业春茶生产情况汇报材料

企业春茶生产情况汇报材料

企业春茶生产情况汇报材料
尊敬的领导:
根据您的要求,我对企业春茶生产情况进行了汇报,具体如下:
一、产量情况:
截止目前,我们企业共生产春茶100吨,相较去年同期增加了20%。

产量的提升主要得益于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高茶
叶的产量和质量,例如合理施肥,科学灌溉和严格的茶叶采摘及处理工艺等。

二、质量情况:
今年生产的春茶质量良好,达到了市场和客户的要求。

我们注重从源头把控,选择了适宜的茶叶品种和种植环境,并加强了茶树管理。

同时,我们采用了现代化的茶叶加工设备,以确保春茶的口感和香气质量都达到了预期标准。

三、市场销售情况:
目前,我们已经成功销售春茶80吨,售出金额达到500万元。

销售渠道主要包括直销、批发和电商平台。

通过市场营销团队的不懈努力,我们在市场上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和稳定的客户群体。

四、市场反馈:
根据客户和市场反馈,我们的春茶在口感、香气和外观上都获得了一致好评。

客户对我们的春茶有很高的认可度,并表示会继续购买和推荐给其他人。

我们也通过客户反馈不断改进我们
的产品,并保持与市场的紧密联系。

五、下阶段工作安排:
为了进一步提高春茶的产量和质量,我们将继续加强茶树的管理,提高生产技术及工艺水平,并密切关注市场需求,扩大销售渠道。

同时,我们还将加强市场竞争情报的收集和分析,以及与客户的沟通和联系,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以上是对企业春茶生产情况的汇报,如有其他需要,请随时告知。

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此致
礼敬!。

春茶管护措施

春茶管护措施

春茶管护措施摘要春茶是中国传统茶叶的重要品种之一,其质量和产量直接影响到茶叶市场的供应和品质。

为了提高春茶的产量和质量,农民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管护措施。

本文将介绍春茶管护的一般步骤和具体措施,以帮助农民合理管理春茶种植过程。

引言春茶是指在春季采摘的茶叶,因气候温暖、降雨适宜,茶树生长迅速,所以茶叶的质量和口感较好,被广大消费者所喜爱。

然而,春天的气候条件也给茶农带来了许多困扰,如害虫的滋生、病害的爆发等。

因此,合理的管护措施对于保证春茶的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春茶管护措施1. 土壤管理春茶生长需要充足的营养和水分,因此土壤的养分和水分管理至关重要。

常见的土壤管理措施包括: - 施肥:在春茶生长期间,适量施入有机肥和无机肥,以补充土壤中的养分。

- 水分管理:根据土壤湿度和气候条件,合理浇水,保持土壤的透气性和湿度。

2. 病虫害防治春茶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害,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具体的措施包括: - 病虫害监测:定期巡视茶园,观察茶树是否受到病虫害的侵袭。

- 害虫防治:根据具体害虫的特点,采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或机械防治等方式来控制害虫的繁殖。

- 病害防治:及时进行病害的防治,如喷洒农药、修剪受病害侵袭的枝叶等。

3. 疏芽春茶的茶芽初生期较长,茎叶生长快,茶树生长过于茂密会影响日照和透气,同时也容易受到病菌的侵害。

因此,需要进行适当的疏芽工作,包括: - 手工疏芽:人工将过于密集的茶芽手工摘除,保留茶树的优势芽。

- 机械疏芽:利用机械设备进行茶芽的疏除,提高工作效率。

4. 摘心春茶生长周期较长,枝叶生长茂密,容易形成枝繁叶茂、茶树积弱的情况。

为了保持茶叶的质量和茶树的生长平衡,需要定期进行摘心工作。

常见的摘心方法包括: - 顶心摘:将茶树枝梢的顶芽摘掉,以促使茶树侧枝生长。

- 断心摘:将茶树的主干部分切除,保持茶树的分枝生长。

5. 喷洒药剂除了病虫害的防治,春茶的管护还需要喷洒一些药剂,以促进茶树的生长和提高茶叶的质量。

制茶管理制度

制茶管理制度

制茶管理制度一、茶叶采摘管理1. 采茶前,应对茶叶园地进行清理和修剪,并移除有病虫害的茶树。

2. 采茶应在清晨或傍晚进行,以避免高温对茶叶的影响。

3. 采摘时,要避免用手摘或带刺的工具进行釆茶,以免对茶叶造成损伤。

二、茶叶加工管理1. 釆摘后,将茶叶放置通风干燥,避免暴晒以免影响茶叶的品质。

2. 茶叶初步加工时,要确保加工设备清洁卫生,避免杂质污染。

3. 对不同类型的茶叶,应根据加工工艺进行分类和加工。

三、茶叶贮存管理1. 贮存茶叶的库房要保持通风、干燥,避免潮湿和虫害。

2. 贮存茶叶的容器要洁净,避免异味或其他物质污染。

3. 对于不同种类的茶叶,要进行分类贮存,避免混淆和交叉污染。

四、茶叶包装管理1. 包装茶叶的材料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避免有害物质渗透。

2. 包装过程要保持整洁和卫生,避免污染茶叶。

3. 包装后的茶叶要标注生产日期、保质期和贮存条件,以便消费者参考。

五、茶叶检验管理1. 对每批茶叶进行抽样检验,确保茶叶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2. 检验过程要遵循标准操作程序,确保结果的客观和准确性。

3. 对于有问题的茶叶,要进行记录并进行处理,以避免对批次茶叶的影响。

六、茶叶质量管理1. 对于符合质量标准的茶叶,要进行质量认证,并进行标识。

2. 对于有问题的茶叶,要进行分类处理,避免对其余茶叶的污染。

3. 对于消费者反馈的质量问题,要进行追溯和处理,并进行记录。

七、茶叶安全管理1. 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风险评估,确定相关的控制措施。

2. 对生产环境、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避免因设备问题造成安全隐患。

3. 建立应急预案,对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进行预防和应对。

八、茶叶教育培训管理1. 对制茶员工进行入职培训,确保其了解相关规范和要求。

2. 对员工进行定期培训和教育,使其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和技能。

3. 对员工进行安全、质量和卫生等方面的培训,以确保茶叶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品质。

以上是茶叶生产管理制度的一部分内容,它涉及到茶叶生产的各个环节和方面,以确保茶叶的品质和安全。

茶叶安全生产种植技术规范安全生产

茶叶安全生产种植技术规范安全生产

茶叶安全生产种植技术规范1、茶叶怎么种植技术茶叶种植技术:开垦茶园开垦坡度15°以下平缓坡地直接开垦。

翻垦深度50厘米。

坡度15°以上坡地,以等高水平线筑梯坎,梯面宽应大于1.5米,然后翻垦。

属塾地的,经过深耕平整就可划行种植;生荒地分初,复垦两次。

初垦深度达50厘米,深耕后不必整碎土块,以利蓄水。

垦翻时注意不要把草皮翻入底层,以便复垦时清出园外,初垦完毕,就可以进行复垦,复垦深度为25-30厘米。

复垦要求敲碎土块,除净柴草根。

切忌把生长密结的草皮块翻入下层,免得杂草腐烂后形成孔洞,影响茶苗根系水肥吸收。

定植要利用地下部活动的生长时期进行定植,有利于根系的伸长和发育,也有利于吸收土壤养分供地上部的开始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高山地区的茶苗定植时期宜掌握在每年的2月份(春节前后)进行。

在完成开垦的茶园定植沟内用定植农具挖穴10-12厘米深,穴径10厘米以上,把茶苗垂直种于穴内,填满土,并压紧压实,或用农具夯实苗茎部三方土层,再培上细土1-2厘米,浇透水分,苗木定植时要比正常深1-2厘米。

如果能选择在下雨之前定植最为理想。

茶苗定植要采用“双行单株”的方式,株距30厘米,株与株之间呈三角形。

在定植沟茶行中铺放3-5厘米厚的稻草或其它草类植物进行覆盖,有利于保温保湿,又达到抑制杂草生长的作用。

修剪修剪时期应掌握在5月下旬或6月上旬、10月中旬秋茶结束后为宜。

修剪方法如下:定型修剪:其目的是茶树在幼龄阶段中培养合理的树体骨架及丰产树冠。

一般进行4次,每次定剪的新梢刀口处必须要木质化或半木质化。

第一次修剪结合定植在离地15-18厘米处定剪;第二、三、四次定剪要求在前一次定剪刀口向上提高15厘米处定剪。

经过四次的定型修剪树高已达到60厘米,有2-3级的分枝结构,初步形成合理的采摘树冠,即可投入生产。

轻修剪:轻修剪的目的在于调整树冠,培养良好的采摘面。

每年进行一次,轻修剪的程度,以剪去蓬面上3―5厘米的为度,主要是剪掉冠面上的小桩头、无用新梢等。

影响茶叶产前质量安全的因素及控制技术

影响茶叶产前质量安全的因素及控制技术

影响茶叶产前质量安全的因素及控制技术摘要: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加关注茶叶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

茶叶质量安全问题主要表现为农药残留超标、重金属含量超标和有害微生物含量超标。

茶叶质量安全问题主要涉及到茶叶原料生产和产品加工两个环节,在实际生产中,鲜叶对产品质量安全影响最大,因此分析影响茶叶质量安全因素,推广应用茶叶产前质量安全控制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茶叶;质量安全;因素;控制技术0 引言中国是茶叶消费大国,茶文化历史悠久。

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加关注茶叶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

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引导生产者发展无公害茶叶和有机茶叶,开展绿色农产品基地认证,制订茶叶质量标准,完善茶叶质量检测体系,改善生产环境,确保茶叶安全指标符合标准,茶叶质量逐年提高。

但是,在对外出口贸易中,茶叶农药残留超标、重金属含量超标等质量安全隐患仍然时有发生。

茶叶质量安全问题主要涉及到茶叶原料生产和产品加工两个环节,在实际生产中,鲜叶对产品质量安全影响最大,因此分析影响茶叶质量安全因素,推广应用茶叶产前质量安全控制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1茶叶质量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2.1 农药残留超标茶叶农药残留超标是目前茶叶产品质量安全最突出的问题。

由于农药、生长调节剂在茶园上的大量使用,导致茶叶中有害化学物质的残留,20世纪90年代前这一现象发生较为普遍。

自从国家发文禁止在茶园中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以来,同时加强了茶区农药市场管理,大力推广生物农药及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茶叶农残超标现象呈逐年递减趋势。

然而,欧盟、日本等一些国家对茶叶出口的农残标准不断提高,检测项目不断增加,限制使用的农药越来越苛刻,出口茶叶的农残问题还是比较突出。

对于茶叶中的农药残留问题来说,超标和检出最多的农药有吡虫啉、啶虫脒、草甘膦、联苯菊酯、硫丹等。

2.2 重金属含量超标在环境污染方面所指的重金属主要是指汞、镉、铅、铬以及类金属砷等生物毒性显著的元素,重金属如果在人体的骨骼、内脏里富集积累,会对人的身体和健康造成伤害。

春茶生产销售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春茶生产销售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春茶生产销售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随着春季的到来,茶叶的生产销售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春茶生产销售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这些困难和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生产方面的困难和问题1. 气候影响春茶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

然而,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春茶的生长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特别是在近年来,气候异常现象频繁出现,如旱涝灾害和突然降温等,这些都会对春茶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解决方案:在生产过程中,要加强对气象变化的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措施,如增加灌溉次数等,以保证春茶的正常生长。

2. 病虫害防治春茶生长期间,病虫害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

病虫害会对茶叶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会导致茶园的死亡。

解决方案:在生产过程中,要加强对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及时采取措施,如喷洒农药等,以保证春茶的正常生长和产量。

二、销售方面的困难和问题1. 价格波动春茶的价格波动很大,这是由于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

特别是在近年来,随着茶叶市场的竞争加剧,春茶的价格波动更加剧烈。

解决方案:在销售过程中,要加强对市场供求关系的研究和分析,及时调整销售策略,以保证春茶的销售和价格稳定。

2. 品质问题春茶的品质是影响销售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春茶的品质不好,不仅会影响销售,还会影响消费者对茶叶品牌的信任度。

解决方案:在生产过程中,要加强对春茶品质的控制和管理,及时采取措施,如优化茶园管理、加强采摘技术等,以保证春茶的品质。

三、政策方面的困难和问题1. 税收政策茶叶生产和销售都需要缴纳税收,税收政策对茶叶生产和销售的影响很大。

特别是在近年来,税收政策不断变化,给茶叶生产和销售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解决方案:政府应该加强对税收政策的研究和分析,及时调整税收政策,以保证茶叶生产和销售的稳定发展。

2. 贸易政策茶叶的出口和进口都需要遵守贸易政策。

贸易政策对茶叶生产和销售的影响也很大。

特别是在近年来,贸易政策不断变化,给茶叶生产和销售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茶叶管理办法

茶叶管理办法

茶叶管理办法茶叶作为一种广受欢迎的饮品,其品质和安全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茶叶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能够规范有序,保障消费者的权益,特制定以下茶叶管理办法。

一、茶园管理(一)茶园选址茶园应选择在生态环境良好、远离污染源的地区。

土壤应肥沃、排水良好,具备适宜茶树生长的气候条件。

(二)茶树种植1、选用优质的茶树品种,确保其适应本地环境和市场需求。

2、合理密植,根据茶树品种和地形地貌,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

3、科学施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适量的无机肥,避免过度施肥造成土壤污染。

(三)茶园病虫害防治1、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2、如确需使用化学农药,应选择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并严格按照规定的剂量和使用方法进行操作。

3、定期监测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采取防治措施,防止病虫害蔓延。

二、茶叶采摘(一)采摘时间根据不同的茶叶品种和制作工艺,确定适宜的采摘时间。

一般来说,春茶采摘时间较早,秋茶采摘时间较晚。

(二)采摘标准1、严格按照茶叶的采摘标准进行采摘,如芽茶、一芽一叶、一芽二叶等。

2、采摘时要注意手法,避免损伤茶树和茶叶。

(三)采摘人员管理1、采摘人员应经过培训,掌握采摘技术和要求。

2、采摘人员应遵守茶园的管理制度,不得随意破坏茶园设施和环境。

三、茶叶加工(一)加工场地1、加工场地应整洁卫生,布局合理,具备完善的通风、排水和防尘设施。

2、加工设备应定期维护和清洁,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卫生安全。

(二)加工工艺1、遵循传统的茶叶加工工艺,结合现代技术,不断提高茶叶加工质量。

2、严格控制加工过程中的温度、湿度、时间等参数,确保茶叶品质稳定。

(三)质量控制1、建立质量检测制度,对每一批次的茶叶进行检测,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

2、对不合格的茶叶,应及时进行处理,不得流入市场。

四、茶叶包装与储存(一)包装材料1、选用符合食品卫生标准的包装材料,如纸袋、铝箔袋等。

2、包装材料应具有良好的防潮、防异味和避光性能。

春茶生产销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春茶生产销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春茶生产销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随着春天的到来,茶叶市场也进入了旺季。

然而,春茶生产销售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本文就此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一、生产环节存在的问题
1.茶树管理不到位。

许多种植户对茶树管理不够细致,常常缺乏对春茶的合理修剪、施肥等管理措施,导致春茶产量和质量下降。

2.采摘不当。

部分采茶工人对采摘标准不清晰,存在随意采摘、损坏嫩芽、混入老茶叶等情况,影响春茶的品质。

对策建议:加强茶树管理,定期进行修剪、施肥等措施,提高产量和品质。

建立采茶标准和采摘技能培训,提高工人采摘水平。

二、销售环节存在的问题
1.营销手段单一。

部分茶叶生产商、经销商仅采用传统的销售渠道,缺乏创新,难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2.品牌意识不强。

许多茶叶生产商、经销商对品牌建设缺乏重视,缺乏品牌营销策略,导致营销效果不佳。

对策建议:采用多元化的销售手段,如微信营销、电商平台等,开辟更多的销售渠道。

加强品牌建设,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品牌,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竞争力。

综上,春茶生产销售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需要从产业链的各环节进行整体优化和提高,以提高春茶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 1 -。

茶园管理技术

茶园管理技术

茶园管理技术1、春季茶园管理技术茶树是叶用作物,不同于其他农作物,以幼嫩叶芽为收获目的,芽叶越多产量越高。

春茶产量一般占全年总产量60%以上,是一年中名优茶生产的关键季节,自然品质最佳,经济效益最好,春茶期间茶园管理主要技术是:(1) 早施催芽肥春茶催芽肥在2月下旬完成为好,最迟不超过3月中旬。

肥料以速效氮含量高的专用肥为主,必须符合无公害茶叶生产的要求,确保产品质量。

一般幼龄茶园亩施专用肥、复合肥15-25公斤,成龄茶园亩施专用肥、复合肥50公斤。

施肥方法必须是开沟施入,再覆土,防止挥发肥效损失。

(2) 浅耕松土结合追施催芽肥,对茶园普遍进行一次浅耕松土,这是春茶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

茶园经过冬季几个月的雨雪,土壤较板结,此时土温较低,通过浅耕,可以疏松土壤,表土易于干燥,使土温回升,有利于春茶提早萌发。

同时浅耕能铲除杂草,对茶树生长有利。

春茶结束后再浅耕,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进行。

此时气温较高,降雨量较多。

茶园土壤经春茶采摘被踩得板结,雨水不易渗透。

同时也是夏季杂草开始萌发生长的时期,此时浅耕和茶园铺草可提高土壤保水蓄水能力,减少夏季杂草的滋生。

(3) 适时偏早开园茶树具有早采早发、迟采迟发的特征,为了多采名优茶可适时偏早开园,当茶树有10%左右的芽叶达到采摘标准时即可开园采茶。

(4) 及时修剪成龄茶园在春茶结束后应及时修剪,修剪程度应根据茶树生长势强弱和衰老程度不同,而选择采取轻修剪或深修剪或重修剪或台刈的办法,并结合施肥补充养分恢复树势。

2、夏秋季茶园管理技术(1) 加强管理,注重保水,及时排灌夏秋季我省大部分茶区往往出现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及时灌溉有利于维持茶树的正常生理代谢,增产提质的作用十分明显。

利用天然降水进行积水、保水和塘堰渠引水是供水的主要措施,有条件的地方,可用沟灌或喷灌的方法,进行全园透浇,补充茶树水分,满足生长的需要。

保水的方法很多,如清理、修建茶园排灌水系统、开筑蓄水沟池、茶园行间铺草等都有利于减少茶园泾流,增加蓄水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茶前生产管理技术
春茶提早开采、提早上市,从而提高春茶产量产值,是茶业增效茶农增收的关键,结合富阳市茶叶生产实际,春茶开采前主要抓好茶园施肥、茶树修剪、冻害预防、茶厂茶机维修等工作。

1、浅耕施肥。

通过浅耕,可疏松土壤、提高土温,促进春茶早发,浅耕时间一般在2月底至3月初进行。

浅耕时结合施春茶催芽肥,上年秋冬未施基肥的茶园,春茶催芽肥和基肥同时施入,施肥量视茶叶产量而定,一般全年亩产100公斤名优茶的茶园施用300公斤菜饼作基肥,加50公斤尿素作追肥。

施肥时间:早生品种茶园在2月底前施入,中、晚生品种茶园在2月底至3月初施入。

施肥方法:以茶园浅耕后开沟(沟深3-5厘米)施入并覆土为宜,以防肥分挥发流失。

过于密集茶园,如采用抛施,须在阴天以及下雨天前进行,否则易灼伤茶树叶片及肥分流失。

2、茶树修剪。

为早采、多采名优茶,一般成龄茶园将春茶前修剪改为春茶后修剪,修剪时间一般在5月20日前进行,宜早不宜迟,否则影响茶树生长。

对无性系良种幼龄茶园,春茶期间要抓好茶树定型修剪,并在定剪基础上辅以打顶,以快速培养树冠,形成平整采摘面。

修剪方法:第一次定型修剪在茶苗移栽定植时进行,离地15-20厘米处剪去主枝,第二次定型修剪是茶苗栽后第二年2月底至3月初进行,一般离地30-35厘米处剪平,第三次定型修剪是栽后第三年进行,离地45-50厘米剪去,春茶辅以打顶采,一般春茶以留二叶采为好。

3、谨防春季冻害。

去年3月的春雪使我市早生茶园生产受损,特别是乌牛早品种茶园损失惨重,所以防雪冻或“倒春寒”在春茶期间成为重要工作。

防治办法:⑴覆盖防霜,在低温寒潮来临之前用稻草、杂草、遮阳网、地膜等覆盖蓬面和茶行地面,促进茶园地温上升,减少茶园霜冻作用;铺草量每亩1500公斤以上,以不露地面为宜;茶园蓬面覆盖在气温0℃以上或有太阳的天气要及时揭去覆盖物。

⑵熏烟防冻,方法是在晚霜来临之前,在无雨晴朗的傍晚,点燃设置在内向、地势得当的茶园边际的草皮堆,使烟雾弥漫,减少夜间辐射散热,可有效预防晚霜对茶园危害。

⑶土壤保温,加强茶园肥培管理,施足基肥,增加客土,增厚活土层,以及在茶园迎风口建立防护林带。

4、茶机配置与维修。

春茶前要做好茶厂机械配置、茶机维修,厂房清洁卫生等工作,确保茶叶加工有一个清洁环境,以防在茶叶炒制过程中受到污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