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用玉米优势区域发展规划

专用玉米优势区域发展规划
专用玉米优势区域发展规划

专用玉米优势区域发展规划

一、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1.经济地位突出,粮饲经兼用。玉米在我国是仅次于水稻的重要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产量分别占粮食的22%和25%,粮、饲、经多用,在粮食、饲料、化工、医药、轻工和经贸等行业,都是重要的产品和原料。近几年,我国玉米出口量占谷物出口量的65%以上。

2.时空分布广泛,主产区相对集中。我国31个省(市、区)都有玉米种植,从东北平原起,经黄淮海平原,至西南地区形成一条“中国玉米带”。具体可分为北方春玉米区、黄淮海夏玉米区、西南山地玉米区、西北灌溉玉米区、南方丘陵玉米区、青藏高原玉米区等六大产区。主产区为“中国玉米带”北段的北方春玉米区和中段的黄淮海夏玉米区,玉米面积占全国的70%左右。

北方春玉米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和河北北部,生产条件最为优越,土壤肥沃,光、热、水资源与生育期同步,可与美国玉米带相媲美。2001年玉米面积12504万亩,占全国的34.2%;产量3934万吨,占全国的35%,面积和产量都居全国首位。

黄淮海夏玉米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6个省市,自然条件和农业基础设施较好。2001年玉米面积11726万亩,占全国的32.3%;产量3780万吨,占全国的34.8%。

3.单产不断提高,总产持续增加。2001年全国玉米面积3.64亿亩,比1979年增加6200万亩,年均增长0.9%;亩产313公斤,比1979年提高114公斤,年均增长2.1%,但单产年际间波动大;总产量11409万吨,比1979年增加5405万吨,年均增长3.0%。

4.玉米区域产销形式多样化。从玉米主产区和主销区的分布看,可分为:“自给有余”型,主要是东北平原区,玉米产量占全国的35%,消费量仅占全国的15%,玉米大量剩余,外调量占全国的3/4,形成国内“北粮南运”和“北出”的流通格局。“自给自足””型,主要是黄淮海平原,玉米产量占全国的35%,消费量占全国的30%,产需基本平衡。“自给不足”型,主要是长江流域以南及其它地区,玉米产量占全国的30%,消费量占全国的55%,产需缺口大,需要“北粮南运”和进口玉米,形成“南进”。

5.消费刚性增长,结构不断变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膳食结构的不断改善,我国玉米消费呈明显的刚性增长趋势,消费结构逐渐由过去的口粮消费为主向饲料、工业加工为主的多方向、多领域、多层次消费转变。2001年国内玉米消费总量11590万吨,比1992年增加2807万吨,年均增长3.3%。饲用、工业加工用、食用和其它玉米消费量的比例由1992年的65:8:24:3变为2001年的72:11:15:2,饲用、加工用玉米所占的比重提高了7个和3个百分点,食用、其它用玉米比重下降了9个和1个百分点。

6.专用玉米发展有了一定基础。近年来,各地积极开展专用玉米品种培育引进、示范种植,农大108、豫玉22、鲁单50、中单9409、高油115等一批专用玉米品种开始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专用玉米品种的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取得进展,初步形成了专用玉米品种栽培技术体系。一些玉米加工企业实行了专用玉米的订单生产。

(二)主要问题

1.专用品种少,结构不合理。我国专用玉米的育种和遗传研究起步较晚,种质资源基础薄弱,食用、饲用和加工共用同一类品种,缺乏高产抗逆性强的专用品种,加上食用玉米、饲用玉米和加工专用玉米混种、混收、混储,直接影响商品玉米的质量。

2.农田基础设施落后,抗灾能力不强。全国3.6亿亩玉米种植面积,旱涝保收田不足一半,有效灌溉面积仅占20%。大多数玉米产区农业基础设施差,农业机械化程度低,极

大地影响了玉米单产和品质的提高。尤其是东北、内蒙古春玉米种植区,基本无灌溉设施,抗灾能力弱,玉米单产年际波动较大。

3.加工业发展缓慢,产品种类少,档次低。我国玉米加工量每年只有1300万吨(不包括饲料),占玉米消费量的11%左右,美国玉米年加工转化数量达到3720万吨,占玉米消费量的19.5%。同时,我国玉米深加工设备落后,加工成本高,80%以上的加工产品属于粗加工或一次加工品,基本上是淀粉、酒精、味精等,产业链条短,产业化程度低。无论质量还是数量都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4.产地转化能力弱,主产区与主销区分离。与美国玉米带和乳肉带同区域发展相比,我国玉米生产集中在东北和黄淮海地区,而南方地区畜牧业和玉米加工业发展较快,玉米需求量大,形成“南消北产”、“南缺北多”局面。

二、市场前景与竞争力分析

(一)市场前景分析

1.国内玉米消费量持续增加

饲用玉米需求稳定增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善,从消费趋势看我国畜产品消费市场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畜产品在国际市场中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畜产品消费的刚性增长必将导致饲料消费量的稳定增加,拉动玉米需求量的增加,为专用玉米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广阔的市场空间。根据《畜牧业“十五”计划和2015远景目标规划》的指标测算,到2007年我国饲用玉米的消费量将达到10500万吨以上,比2001年增加2200多万吨。

玉米加工业市场潜力大。玉米的工业用途十分广泛,可以加工成淀粉、淀粉糖、变性淀粉、酒精、酶制剂、调味品、药用、化工等八大系列数百种产品。变性淀粉是近几年新发展起来的产品,用途广泛,国外已开发出3000多个品种,而我国只开发出50多个品种。按照《淀粉行业“十五”计划和2015年发展规划》,到2007年,工业加工用玉米需求量将增加到1886万吨。燃料乙醇汽油在我国的试点推广使用,将形成一个长期、稳定、可控的玉米消费市场。食用、种子用等玉米消费量将略有下降。因此,到2007年国内玉米消费量将达到13940万吨,比2001年增加2350万吨。

2.国际玉米贸易量稳定增长

近10年来,世界玉米产量、消费量不断增长,玉米的供给量、出口量也持续增加。最近几年,世界玉米产量基本稳定在5.5-6.0亿吨之间,出口量在7600万吨左右,其中我国占世界玉米贸易量的8-13%。随着欧盟和日本市场对美国转基因玉米的抵制,未来几年内美国玉米出口量将有可能减少,加之我国周边国家对玉米消费的持续增长,为我国东北玉米出口提供了一定的机遇。

3.我国将形成“有进有出”的玉米贸易格局

由于国内北粮南运的运输成本较高,进口玉米在东南沿海具有价格优势,入世后我们承诺的720万吨玉米进口配额将有部分变为实际进口量,南方主销区的市场将有部分被进口玉米占领。如果继续采取国家扶持玉米出口的政策,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玉米在东南亚市场仍有区位优势,玉米“北出”还能继续,这样将会形成“有进有出”、“南进北出”的贸易格局。

(二)竞争力分析

1.现实竞争力较弱

一是生产成本高,种植效益低。目前我国玉米主产区的生产成本为0.88元/公斤,而美国玉米不含补贴的生产成本为0.66元/公斤。与美国相比,我国玉米生产成本比美国高0.22元/公斤,主要是劳动力成本是美国的2.85倍,化肥成本是美国的1.8倍。美国玉米不仅成本低,而且还有生产补贴和收入补贴。在美国新农业法案中,农场主从国家政策银行拿到

0.64元/公斤的无追索权贷款,如果收获时市场价格低于0.64元/公斤,农场主只按实际出售价格还本付息,农场主基本能做到保本生产;另外还有收入补贴,过去5年美国农场主种植玉米的收入补贴平均每年0.16元/公斤,年均总补贴额为24亿美元。我国玉米生产没有国家补贴,而且每公斤玉米还要分摊0.16元的农业税和统筹提留费,导致玉米生产的间接成本高。我国人均占有耕地少,生产规模小,规模化种植程度低,玉米主产区户均种植面积东北为10-30亩,其他地区3-5亩,而美国一般农场种植面积在5000-10000亩。直接成本、间接成本高,生产规模小,造成我国玉米种植效益低。

二是国产玉米商品品质差。玉米品质包括商品质量、营养品质(内在品质)、加工品质和卫生品质(食物安全性)。与美国相比,我国玉米的内在品质基本与其接近,卫生品质高于美国。但我国玉米商品品质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差,主要原因是过于追求产量,晚熟品种面积大,收获期含水量在22-28%;国产玉米混收、混储、混销,商品质量不稳定,一致性不如进口玉米,在产后商品化处理过程中,常常出现黄白粒、大小粒混杂,甚至混有其它异物。

三是流通体制不完善,流通费用较高。在流通方面,垄断性的收购政策造成粮食收储企业压力大,国家财政负担重,市场流通不顺畅,流通费用高,粮食陈化,品质下降,企业和农民利益得不到保证,玉米的市场竞争力大打折扣。

2.潜在优势明显

一是市场区位优势。我国周边的日本、韩国、朝鲜和中国台湾省是世界玉米主销区,年消费量达3500万吨以上,占全球玉米进口量的50%,其中日本、韩国分别是世界第一和第二玉米进口大国。据吉粮公司测算,东北玉米运抵韩国的到岸价为102-103美元/吨,而美国玉米运抵韩国的到岸价为107-108美元/吨,东北玉米出口具有运距短、运输快捷、运费低廉等区位优势,有利于玉米主产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发展外向型玉米产业,开拓周边的玉米市场。与此同时,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的韩国及东南亚国家的饲料业已经开始复苏,而且回升的速度较快,玉米的进口量明显增加,将为我国玉米出口带来契机。黄淮海夏玉米区具有品质好、上市早、运输距离短等优势,与美国玉米竞争我国南方玉米消费市场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

二是食品安全优势。我国玉米全部是非转基因玉米,而美国玉米的三分之一是转基因玉米。随着近年来国际社会对转基因农产品的担心逐步升温,欧洲和亚洲部分国家的消费者对转基因农产品的抵制,美国玉米将会失去部分国外市场,也将为我国玉米出口带来机会。同时,东北春玉米主产区,冬季寒冷,病虫害发生相对较轻,农药投入相对较少,有利于绿色玉米的生产和出口。

三是降低成本空间大。我国东北玉米产区土壤肥沃,自然条件优越,资源成本较低,农民具有种植玉米的传统。同时,我国已选育出一批品质优、综合性状好的专用品种,并有近100个县(市)的玉米单产接近美国的单产水平,为大面积提高单产和质量奠定了基础。我国劳动力价格低廉,通过推行规模化种植,提高机械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的空间也很大。

三、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发展思路

以专用化、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玉米竞争力和农民收入为目的,以提高玉米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为核心,优化品种结构,提高玉米转化能力,突出重点品种--饲用玉米、工业加工用玉米,突出重点地区--东北春玉米区和黄淮海夏玉米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广专用品种,发展订单生产,促进玉米产区畜牧业和玉米加工业发展,实现专用玉米区域化布局、专品种种植、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加快建成具有国内外市场竞争力的专用玉米产业带。

(二)发展目标

专用玉米优势区域的总体发展目标是:在增强就地转化能力的基础上,东北、内蒙古主

产区要扩大国内南方销区市场和东亚、东南亚国际市场份额;黄淮海主产区要在占领本地市场的同时,占领部分南方销区市场,抵御国外玉米的冲击,形成有进有出、出大于进的贸易格局。到2007年,2个优势产区专用玉米面积占玉米总面积的60%以上,玉米单产、总产分别提高20%,饲料用玉米和淀粉发酵工业用玉米质量基本达到国标二级标准,东北、内蒙古玉米收获期含水量降低3-4个百分点。

四、优势区域布局

(一)优势区域布局原则

1.生态适宜。优势区域的生态条件符合《玉米栽培学》中划定的最适宜区或适宜区的指标要求。

2.社会经济条件较好。一是商品量大、商品率高,养殖、加工转化和外销能力较强;二是生产布局相对集中,种植面积大,单产水平高;三是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农田基本建设和机械化水平相对较高。

(二)东北、内蒙古专用玉米优势区

1.区域特点。该区地处著名的“黄金玉米带”及周边地区,是我国玉米大豆轮作区,土壤肥沃,光、热、水资源丰富且时空分布合理,与玉米生育期进程同步,玉米营养品质好,种植面积、产量均占全国1/3以上,单产比全国高10%以上。玉米产量高,商品量大,商品率高。种植玉米的比较效益高于大豆和小麦,接近水稻。毗连俄罗斯、朝鲜、日本和韩国等玉米缺口较大的国家,发展外向型玉米产业有区位优势。同时,该区域是东北生猪主产区和东北肉牛、奶牛带,畜牧业发展潜力大,国家“十五”计划已经确定该区为畜牧业优先发展地区。区内大型玉米、畜产品加工企业集中,加工能力强,为玉米就地转化增值创造了条件。

2.发展目标。总体目标:在增强玉米就地转化能力的基础上,稳定“南进”,扩大“北出”。具体目标:到2007年,玉米越区种植得到根本解决,玉米收获期含水量下降3-4个百分点;专用玉米面积占玉米面积的80%以上,单产提高20%,达到340公斤/亩;商品玉米品质达到国标二级以上标准。

3.主攻方向。一是控制玉米越区种植,降低玉米含水量,压缩第三、四积温带和东北西部、内蒙古东部连年干旱地区玉米种植面积,因地制宜地发展青贮玉米,实施玉米大豆轮作;二是培育与推广高产、抗逆性强的专用品种,提高玉米品质,大力推广旱作节水技术;三是实行专用玉米专收、专贮,提高玉米的商品质量;四是大力发展畜牧业、玉米加工业,提高玉米就地“过腹”、“过机”转化能力,将玉米优势变为畜产品优势和加工产品优势。

4.优先发展的地区和重点推广品种。东北、内蒙古春玉米优势区共有155个县(市、旗、农场),其中辽宁44个、吉林41个、黑龙江40个、内蒙古30个。从中选择玉米播种面积大于35万亩、畜牧业相对发达的102个县(市、旗、农场)优先发展专用玉米,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南部、吉林中部、辽宁北部、内蒙古东北部。其中,黑龙江28个、内蒙古18个、吉林29个、辽宁27个。优势区内重点推广饲用(粒用)、青贮、高油及优质蛋白等专用饲料玉米和高淀粉、加工型糯玉米等专用加工玉米品种。

(三)黄淮海专用玉米优势区

1.区域特点。该区气候和农田基本条件较好,有效灌溉面积达50%以上,玉米生产水平较高,玉米播种面积、产量均占全国的33%以上。区内畜牧业和玉米加工业比较发达,地处中原肉牛带,拥有大型畜牧业生产、大中型饲料加工和大中型玉米加工企业,专用玉米需求量大,玉米就地加工转化能力强。交通便利,距南方销区近,为专用玉米尤其是饲料玉米的生产和销售提供了条件。

2.发展目标。总体目标:在增强玉米就地转化能力的基础上,积极占领南方销区市场,抑制进口玉米“南进”。具体目标:到2007年,专用玉米面积占玉米面积的80%以上;单产提高20%,达到400公斤/亩,商品率达到85%以上;商品玉米品质达到国标二级以上标

准。

3.主攻方向。一是推广早熟高产专用的饲料及加工用品种,提高专用玉米的商品品质和加工品质;二是大力推广节本增效技术,从肥、水、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降低生产成本;三是发展饲料加工和工业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4.优先发展的地区和重点推广品种。黄淮海专用玉米优势区共有175个县(市、农场),其中河北60个、山东55个、河南60个。从中选择玉米面积大于35万亩、畜牧业相对发达的98个县(市、农场)优先发展专用玉米,主要分布在河北中南部、山东潍坊以西地区、河南省东部和南部。其中,山东35个、河南35个、河北28个。该区重点推广优质饲用(粒用)、高油、青贮、优质蛋白等专用饲料玉米品种和高淀粉玉米等加工玉米专用品种。

(四)主要措施

1.推广专用玉米品种。重点引进、选育、推广早熟、高产的专用品种,推进专用品种区域化种植,严格控制越区种植,改善玉米品质,提高商品玉米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2.提高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重点推广深松机、重型耙、精量播种机、覆膜机、联合收割机、灭茬机等大中型农机具及其配套设备。有组织地推进农机服务社会化,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降低用工成本。

3.加强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建立合理轮作制度,东北推广玉米大豆轮作,黄淮海推广玉米与大豆、花生、棉花等轮作,减少玉米病虫害发生。推广生物(赤眼蜂、白僵菌等)防治技术,提高防治效率,降低防治成本。

4.推广平衡施肥技术。适当少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在专用玉米优先发展区建立专家平衡施肥系统,调整施肥模型,校对施肥系数,做到一地一卡一配方。同时,开展测土、配方、加工、供应、施肥一条龙的社会化服务,提高技术普及率和到位率。

5.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增强综合生产能力;加强田间水利工程建设,扩大有效灌溉面积;发展旱作农业,实施沃土工程,培肥地力;推广节水灌溉、秸杆还田等技术,提高单位面积生产能力。

6.推进专用玉米产业化经营。以专用玉米和畜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按照“公司+农户”的模式,发展订单生产,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形成产销衔接、利益联结的产业化经营机制,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种植,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竞争力。

另外,要建立非转基因玉米保护区,严格控制转基因玉米在玉米主产区的环境释放及审定推广。加强对转基因玉米科研的管理。

五、主要建设项目

(一)项目实施地点

东北-内蒙古专用玉米优势区,项目建设地点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四省(区)专用玉米优势区域所辖的102个重点县(市)。黄淮海专用玉米优势区,项目建设地点在河南、山东、河北专用玉米优势区域所辖的98个重点县(市)。

(二)主要建设内容

1.专用玉米杂交种育繁推示范中心。在每个专用玉米优势区内建立和完善专用玉米杂交种育繁推示范中心,承担新品种及新材料的培育、引进、保存、试验、示范、推广工作,为专用玉米大面积生产提供种源、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与储备。

一是建立和完善专用玉米品种选育与改良中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等省(区)建设7个专用玉米品种选育与改良中心,主要承担专用玉米品种选育、引进、种质改良、创新等工作。

二是建立和完善专用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站。根据专用玉米优势区的自然条件、地区间的差异等因素综合考虑,建设或完善一批品种区域试验站,主要承担专用玉米新品种的试验示

范工作。

三是建立和完善专用玉米制种基地。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山东、河北、河南等省(区)分别选择自然隔离条件和生产条件较好、科技水平较高的地区,建立设施齐全、高标准的制种基地,满足两个专用玉米优势产区的生产需求。

四是建立和完善专用玉米种子质量检测检验中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南、山东、河北等省(区)各建设1个专用玉米杂交种质量检测检验中心,主要承担种子纯度和品质的检测检验等工作,严把种子质量关,为专用玉米生产提供合格种子。

2.专用玉米规范化栽培技术体系。一是建设专用玉米技术研究中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南、山东、河北等省(区)依托本地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技术优势,各改扩建1个专用玉米规范化栽培技术研究中心,围绕专用玉米优质、高产、高效、低成本的目标进行研究,形成各类专用玉米适宜不同生态、生产条件下的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体系。二是建设专用玉米高产示范区。在每个重点县市建立1-2个专用玉米高产示范区。重点搞好适期播种、合理密植、配方施肥、节水栽培、土壤深松、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病虫害综合防治、玉米螟的赤眼蜂和白僵菌生物防治及适期收获等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辐射带动整个专用玉米生产基地的健康发展。

3.专用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每年选择40个重点发展县(市),建立专用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到2007年,在两个优势区内建成200个标准化专用玉米生产基地县(市)。

4.专用玉米市场流通体系。一是完善专用玉米产品质量监测检测体系。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标准进行专用玉米生产,根据各类专用玉米的不同用途,实行全程质量监控,确保产品质量。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巩固完善专用玉米质量监测检验中心,在每个基地县建立1个专用玉米质量监测检验站。

二是专用玉米信息系统。在黑龙江、辽宁、吉林、内蒙古、河南、山东、河北等省(区)专用玉米优势产区,结合农业信息网的建设,建立专用玉米信息网络系统,实现省、市、县、乡四级信息系统联网,及时发布产地生产动态信息,并与大型玉米交易市场、加工企业及时沟通,掌握市场需求信息,为专用玉米生产、加工、销售提供信息服务。

5.开展专用玉米新技术、新产品项目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开展绿色富硒食用型玉米生产、高淀粉玉米生产及加工、优质蛋白玉米生产及饲料加工、高油玉米生产及饲料加工、食用玉米油生产、青贮饲料玉米生产和加工设施等专用玉米产业开发项目。大力研究开发专用玉米新技术、新产品,搞好产品中试,为产业化开发提供技术储备。

6.利用“948”项目引进专用玉米品种资源。主要用于专用玉米品种的培育、引进、筛选、改良、开发等。

六、主要政策建议

(一)实施补贴政策

一是设立专用玉米良种选育推广专项资金,实施种子补贴。主要用专用玉米品种的培育、引进、筛选、改良、开发和推广,对农民使用优良品种进行适当补贴。

二是实施农用机械补贴。主要是对优势产区玉米生产中需购置大中型农机具及其配套设备进行补贴,建立优势区农业机械服务队,提高玉米生产机械化作业水平,降低用工成本。

三是实施玉米等粮食的国内运输补贴。据吉粮公司测算,利用铁路运输,吉林玉米运到郑州站是盈亏点。通过运输补贴,可减少玉米的运输费用,降低流通成本,提高东北玉米在南方销区的竞争力,促进北粮南运。

(二)深化粮食购销体制改革

加快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取向的改革步伐。玉米优势产区要继续坚持保护价收购制度,合理确定保护价水平和收购范围。积极培育多种市场主体参与粮食购销,购销主体实行多元化,实现粮食流通市场化。对玉米主产区农民实行收入补贴,补贴资金可从目前用于流通环

节的补贴中列支。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方案

1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方案 河南省沁阳市 | 2010-05-28 12:48 一、播前准备 (一)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1.品种选择 选用增产潜力大、抗逆性强、紧凑、中大穗、中晚熟的高产优质玉米杂交品种是保证玉米增 产的重要措施之一。我市主要选用郑单958、忻玉110、浚单20、邯丰08等。 2.种子处理 (1)精选种子:播种期要对种子进行挑选,清除霉变、破碎、混杂及有病虫害的种子。(2)晒种:选择晴天上午9点到下午4点进行晒种5-6小时(注意:不要在铁器和水泥地上晒种,以免烫坏种子),可提早出苗1-2天,出苗率提高5%-10%。 (3)播种期病虫害防治 地下害虫:①拌种可用5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异柳磷)500毫升,加水20升,拌玉 米种200千克;②在玉米播后至4叶前每亩用3%拌撒宁颗粒剂4-5公斤(或用48%乐斯本 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250毫升加水3公斤)拌细砂土40公斤,顺垅撒施后立即浇水。(二)肥料准备 玉米常用肥料有尿素、二铵、复合肥、微肥、玉米专用肥、玉米专用缓控肥等。要重施有机肥、锌锰硼微肥搭配、突出钾肥。增施有机肥,改变玉米不施有机肥的传统。在确保施用优 质腐熟有机肥4000-5000公斤/亩的基础上,根据土壤养分化验结果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并遵 循以产定氮、氮磷钾和微量元素合理搭配、分次施入的原则,轻施苗肥、重施穗肥、补施花 粒肥。苗肥在玉米拔节前施入,以促根壮苗。穗肥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施入,以促穗大粒多。 花粒肥在抽穗至开花期施入,以提高叶片光合能力,使其活秆成熟,增加粒重。二、播 种 (一)播种时期 抢时早播,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是保证玉米正常生长发育、实现玉米丰产稳产的关键措施。 麦收后抢茬直播有利于提高播种质量,提高玉米生长整齐度。要力争6月10日前播种结束。点种麦田可在麦收前3天进行套种。 (二)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实现玉米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密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玉米减产。合理密植应 根据品种特性和地力而定,一般耐密品种每亩定苗4500-5000株,大穗品种定苗3500-4000株。 (三)足墒播种 充足的土壤墒情是保证玉米苗全、苗齐的基本条件。在适播期内,要趁墒抢种,若土壤墒情 不足,播种后要用时浇蒙头水。 (四)施好种肥 种肥可促壮苗早发,种肥一般占总施肥量的10%左右,通常每亩施用尿素3-4公斤和部分磷、钾肥,在玉米播种时随种子施入。套种区可结合浇蒙头水施入。 三、田间管理 (一)苗期管理 1、化学除草:播种后要及时进行化学除草,采用土壤封闭或茎叶处理。在玉米播后苗前, 浇过地后,趁墒每亩用甲草已莠250克,兑水80公斤喷雾。苗后除草:(1)选用灭生性除 草剂,如20%百草枯每亩250-300克(或10%草甘膦每亩1-2公斤)兑水50公斤,对已

玉米施肥方案

光碳原动力玉米施肥方案 一、玉米需肥特点 玉米生长需要矿物质元素有十几种,但是主要以氮、磷、钾等常量元素及铁、锰、锌等微量元素为主。 氮是玉米生长需求最多的营养元素,氮元素补给充足,可有效促进植株新陈代谢、增强光合作用,提高穗重和产量。磷元素玉米生长需求量不是很大,但是在土壤中的有效磷含量一般较低,所以必须要重视磷肥的施加。磷肥充足有助于提高玉米色泽和品质,促进早熟。钾在玉米生长的整个时期都需要补充,钾充足可有效促进植株体内淀粉、蔗糖、纤维素的含量,促进茎秆机械组织和厚角组织的发程度,提高疾病抵抗能力。 在玉米生长苗期,由于植被生长缓慢,三种肥料的吸收量有限,速度也较缓慢,吸收量仅占总吸收量的10%以下。但是,此时植株中三种元素的需求浓度却是一生中最高的,由此可见,苗期充足的肥料对于培育壮苗有着积极的作用。拔节到抽雄期对养分的吸收数量最多,速度最快,是需肥的关键时期。到抽雄时,植株吸收的氮和磷已占今生育期吸收量的50%左右,钾的吸收量已达70%以上。在该时期施肥作用最大,是肥料的最大效率期,因而也是玉米施肥的关键时期。玉米在开花授粉后,吸收养分数量虽多,但吸收速度明显减慢。到乳熟期,玉米需要的钾已全部吸收,氮、磷也己吸收90%以上。从乳熟期到成熟,玉米对氦、磷仍有一定的吸收,所以仍不能缺肥断水。 二、玉米施肥方案 结合玉米需肥规律,玉米施肥在技术上应该把握“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的原则,实际施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化学肥料;追肥以速效氮肥为主,配合施加磷、钾肥料。总体要做到,施足基肥,适施种肥,轻施苗肥,巧施秆肥,重施穗肥,酌施粒肥。 1、基肥:基肥可在耕地起畦时一次施入,施加肥料集中在耕层地10-15cm之间。 基肥配比: 每亩施用80斤生物有机肥,60斤二胺、20斤硫酸钾、2斤硫酸锌 2、种肥:种肥是在播种时使用的肥料 种肥配比: 光碳原动力1:100拌种(包衣种子不能拌种) 3、追肥 追肥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幼苗4-5叶期、第二阶段为幼苗7-9片叶、第三阶段为雄穗发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浅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41741491.html,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浅析 作者:郑卫花 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3年第01期 【摘要】玉米不仅是重要的粮食作物,还是饲料、工业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势在必行。文章从品种选用、种子处理、选择整地、精细播种、合理密植、精细管理、防治病虫害、适时收获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是让农民增收的有利措施。 【关键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近年来,由于能源危机的加剧,在全球范围内推动了玉米需求的持续增长。玉米叶片长宽,植株高大,根系发达,是世界第三大粮食作物。位于华北平原的邯郸由于雨热同季,适宜玉米生长,玉米面积稳定,是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1 品种选用技术 在品种的选择上,要针对当地的气候特点、土壤情况、栽培管理水平、种植习惯等实际情况来考虑,选择适合种植的玉米品种。因此在选择玉米良种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根据热量资源条件选种。(2)根据当地生产管理条件选种。(3)根据前茬种植选种。(4)根据病害选种。(5)根据种子外观选种。(6)根据当地降水和积温选种。 2 种子处理技术 (1)晒种:经过阳光晒过的玉米种子,播种后吸水快,发芽早,出苗整齐,出苗率高,幼苗粗壮。 (2)浸种和拌种:清水浸种主要是供给水分,促进发芽。化学药剂浸种主要有磷酸二氢钾和微量元素,但浸种的浓度太高或浸种时间太长,种子容易中毒受害,降低发芽率。用农药拌种可防治病虫危害。 3 选择整地技术 播前整地的实质就是为玉米高产创造一个良好的耕层构造和适度的孔隙比列,从而调节土壤水分存在状况,协调土壤肥力各因素间的矛盾,为玉米的播种和种子萌芽出苗创造适宜的土壤环境。玉米根系发达,适应性强,对土壤的要求不严,肥地及贫瘠地均可种植,但玉米植株高大,根系多,分枝多,要从土壤中汲取大量的水分和养分,所以要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质地疏松、通透性好的土地种植,才能获得较高产量。播种前要精细整地,使土质松软,细碎平整后再开沟起垄播种。

绿色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农 技 推 广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2年第6期 摘要:为进一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促进玉米增产、增收、增效,总结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包括种植地选择、整地、底肥施用、品种选择、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等方面内容,以为玉米高产栽培提供指导。 关键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1 选种 选地 施肥 1.1 品种选择 在选择品种上,可依据当地自然条件进行选择,选用审定推广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生育期所需活动积温比当地常年活动积温少100~150℃的优质绿色玉米品种。 1.2 选地、选茬与整地 选择耕层深厚、肥力较高、保水保肥及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绿色玉米。选择前茬未使用长残留农药的大豆、小麦、马铃薯茬或肥沃的玉米茬等茬口。实施以深松为基础,松、翻、耙结合的土壤耕作制。 1.3 施肥 化肥必须与有机肥配合施用,并实行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最后一次追肥在收获前30天进行。禁止使用硝态氮肥及含氯钾肥。每公顷施入含有机质8%以上腐熟的优质农肥30~40t,结合整地一次性施入。每亩施用磷酸二铵5~10kg,结合整地做底肥或种肥施入。每亩施入硫酸钾3~5kg,做底肥或种肥,不能做秋施底肥。直播玉米施纯氮100~150kg/hm2,保护地栽培玉米施纯氮150~240kg/ hm2,其中30%做底肥或种肥,70%做追肥。采用锌肥浸种、拌种,或结合坐水种施入,每亩用量为1kg。 2 播种 2.1 播种方法 当土壤5~10cm处温度稳定通过5~6℃时,即可抢墒播种。土壤含水量低于20%地块,坐水播种;土壤含水量高于20%,可直接播种,做到播种深浅一致,覆土均匀,镇压后播深达3~4cm。坐水埯种地块播后隔天镇压,机械播种随播随镇压。镇压做到不漏压、不拖堆。 2.2 种植密度 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与施肥水平、种植形式等确定种植密度。水肥充足、株型收敛、小穗型品种宜密,水肥条件差、植株繁茂、大穗型品种宜稀。清种株行收敛品种,肥力较高的地块每亩保苗3300~3700株;株型繁茂品种,一般每亩保苗3000~3500株。 3 田间管理 3.1 间苗、定苗 绿色玉米间苗宜早,间苗次数一般依田间出苗率、病虫害危害程度掌握。采用一次间苗、定苗的,可在幼苗4~5片叶时进行。采用两次间苗的,第一次在3~4片叶时疏苗,第二次在4~5片叶时定苗。每穴留一株壮苗,做到一次等距定苗。确保苗齐、苗全、苗壮,提高群体整齐度。 3.2 铲趟 当幼苗长到2~3片叶时,进行铲前深松或趟一犁,深度为20~25cm。头遍铲趟后,每隔10~12天铲趟一次,整个生育期做到三铲三趟。要将苗眼和苗旁的杂草铲净,雨后趟地时注意防止伤苗。 3.3 追肥 拔节前或6~7叶期间,结合铲趟每亩追施尿素3~5kg,追肥部位离植株8~12cm,深度10~15cm。在玉米拔节期~喇叭口期喷施1~2次0.3%磷酸二氢钾。 4 病虫草害的防治 4.1 杂草的综合防治 4.1.1 农业防治。严格执行杂草的检疫制度,控制杂草传播;清选种子、使用腐熟的有机肥、清除灌溉水中的杂草种子,防止杂草种子入田。 4.1.2 化学防治。生育期间应以人工机械铲趟除草为主,化学除草为辅。可选用乙草胺、2,4-D丁酯等除草剂中的一种进行杂草防除,每亩用乙草胺50%乳油100~160mL,2,4-D丁酯50mL在播种后或出苗前对水喷施在土壤表面。 4.2 虫害的综合防治 虫害防治以物理人工防治为主。 4.2.1 地下害虫(地老虎、蛴螬、蝼蛄、金针虫) 4.2.1.1 农业防治。通过耕翻、清除杂草上的虫卵和幼虫等农业措施进行防治。 4.2.1.2 化学防治。地下害虫较重,没有用药剂闷种的,下列方法可任选一种:用50%辛硫磷乳油50mL,对水500g拌玉米种子40~50kg,堆放3~4h后再播种;每亩用50%辛硫磷乳油100mL,加水500g拌入20kg细干土中,施入垄沟中。 4.2.2 粘虫(夜盗虫) 4.2.2.1 人工捕杀。6月中下旬,平均100株玉米有50头粘虫时达到防治指标,进行人工手捏捕杀。 4.2.2.2 诱蛾采卵。于粘虫成虫产卵盛期,在田间插草把(或毒草把)大面积诱卵灭卵。可用谷草、稻草或其他禾本科杂草,每5~10支为一束扎在木棍上,然后每公顷地均匀地插300~450把,使枯草把高于草顶30~50cm,诱蛾产卵。每3天换草把1次,集中烧毁或饲喂牲畜。也可将草把先浸在50%辛硫磷、40%乐果乳油50倍液中4~8h,然后再插入田间,可灭卵和杀灭初孵幼虫。 4.2.2.3 药剂防治。可选用除虫脲、灭幼脲、敌百虫、溴氰菊酯、氰戊菊酯等杀虫剂中的一种进行防治,每公顷用灭幼脲25%悬浮剂525mL,对水喷雾。每公顷用敌百虫90%固体750g,对水喷雾。公顷用溴氰菊酯2.5%乳油150~225mL,对水喷雾。每公顷用氰戊菊酯20%乳油150mL,对水喷雾。 4.2.3 玉米螟 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及生物防治为主。 4.2.3.1 农业防治。选用抗虫品种;处理越冬寄主秸秆、根茬,在4月~5月玉米螟醒蛰前,对寄主有玉米螟的秸秆、根茬等每立方米用100g白僵菌粉剂封垛。 4.2.3.2 物理防治。玉米螟趋光性强,可采用高压汞灯 绿色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浅析 艾 玲 (陕西省榆林市农垦农业技术服务站,陕西榆林 719000) ·147·

1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方案

1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方案 河南省沁阳市| 2010-05-28 12:48 一、播前准备 (一)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1.品种选择 选用增产潜力大、抗逆性强、紧凑、中大穗、中晚熟的高产优质玉米杂交品种是保证玉米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我市主要选用郑单958、忻玉110、浚单20、邯丰08等。 2.种子处理 (1)精选种子:播种期要对种子进行挑选,清除霉变、破碎、混杂及有病虫害的种子。 (2)晒种:选择晴天上午9点到下午4点进行晒种5-6小时(注意:不要在铁器和水泥地上晒种,以免烫坏种子),可提早出苗1-2天,出苗率提高5%-10%。 (3)播种期病虫害防治 地下害虫:①拌种可用5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异柳磷)500毫升,加水20升,拌玉米种200千克;②在玉米播后至4叶前每亩用3%拌撒宁颗粒剂4-5公斤(或用48%乐斯本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250毫升加水3公斤)拌细砂土40公斤,顺垅撒施后立即浇水。 (二)肥料准备 玉米常用肥料有尿素、二铵、复合肥、微肥、玉米专用肥、玉米专用缓控肥等。要重施有机肥、锌锰硼微肥搭配、突出钾肥。增施有机肥,改变玉米不施有机肥的传统。在确保施用优质腐熟有机肥4000-5000公斤/亩的基础上,根据土壤养分化验结果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并遵循以产定氮、氮磷钾和微量元素合理搭配、分次施入的原则,轻施苗肥、重施穗肥、补施花粒肥。苗肥在玉米拔节前施入,以促根壮苗。穗肥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施入,以促穗大粒多。花粒肥在抽穗至开花期施入,以提高叶片光合能力,使其活秆成熟,增加粒重。二、播种(一)播种时期 抢时早播,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是保证玉米正常生长发育、实现玉米丰产稳产的关键措施。麦收后抢茬直播有利于提高播种质量,提高玉米生长整齐度。要力争6月10日前播种结束。点种麦田可在麦收前3天进行套种。 (二)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实现玉米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密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玉米减产。合理密植应根据品种特性和地力而定,一般耐密品种每亩定苗4500-5000株,大穗品种定苗3500-4000株。

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新河县国西家庭农场 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一、夏玉米的播种技术 贴茬播种。由于贴茬播种可实现抢时早播,减少农耗时间,减轻劳动强度,利用机械化作业,并可减少“芽涝”危害发生几率。近年来贴茬播种在我县玉米播种上得到了大力推广。 1、因地制宜选用对路品种、优良品种。首先选用熟期对路品种,在保证玉米正常成熟和不耽误小麦正常播种的前提下,尽量选用生育期长的品种,以提高玉米产量,其次选用适合本地地力条件的品种。如郑单958、浚单20、浚单22等中早熟品种。 2、搞好播前晒种及药剂拌种。播种前选晴暖天气将种子摊在凉席或布包上晒种,以利于提高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药剂拌种可以防止地下害虫和灰飞虱,可用40 % 辛硫磷100mL 加10%吡虫琳20克加1公斤水拌50公斤种子,拌匀稍晾后播种。 3、抢时早播,严把播种质量关。小麦、玉米一年两茬种植,热量资源相对紧张,夏玉米的生长发育时间一般都比较短,产量潜力受到一定限制。因此,小麦收获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抢时早播,延长玉米生育期,是实现夏玉米高产的关键。小麦收割以后应及早播种夏玉米,实现以“早”补“短”,尽量实现“零农耗”,即当天收割小麦,当天完成夏玉米播种。玉米是独杆作物,一棵一般只结一个穗,少一棵苗就少一个穗,少收一份产量。播种质量不好常常会造成缺苗断垄和大小苗不整齐,苗期出现的小苗和弱苗到成熟时绝大部分会成为空杆,即使结穗也很小,产量不足正常的三分之一,对小苗和弱苗进行偏管也基本没什么作用。由此可见,提高播种质量对于实现玉米的高产稳产至关重要。玉米提倡要“七分种、三分管”,为此玉米播种一定要严把质量关,实现一播“苗全、苗齐、苗匀、苗壮”。播种时要严格控制播种机作业速度,做到“行距一致、深浅一致”,避免漏播和重播,坚决杜绝因播种环节造成的缺苗断垄和大小苗生长不整

春玉米施肥技术

春玉米施肥技术 近期南漳县薛坪农技中心根据该镇产量指标,地理基础,气候条件,肥料利用率,密度,品种等因素,在农户间宣传了春玉米施肥技术,深得农户响应。春玉米施肥总原则:施肥应掌握“基施为主,种肥,追肥为辅”原则。 1、基肥施肥方法 使用基肥要结合耕翻作业,要求达到土壤相融,全层施肥。一般情况,全部氮肥的30%-40%(如有种肥可相应减少部分用量)做基肥效果好,比全部做追肥增产10%以上。尿素做基肥一般不能超过7公斤/亩,老大量施肥深度不够,烧苗的几率达10%以上。磷肥应集中条施,不要撒施,防止水溶性磷肥被固体而降低肥效。钾肥要早施,集中施,春玉米在抽雄期要吸收完成一生需钾量的90%以上。早期不能满足春玉米对钾的需要,即使后期再补给也难以弥补造成的损失,所以钾肥总量的70%做基肥,30%做追肥效果较好。 2、种肥施肥方法 选择腐熟的牲畜粪,禽类,人类等有机肥。也可选择磷酸二铵,硫酸钾,氯化钾等化肥做种肥,尿素不宜做种肥施用。 施肥方法:有机肥人工滤施,有机颗粒复合肥可机械施入,颗粒状化肥随机械施入。做到种,肥隔离,施在种旁2-4厘米或种下3厘米为安全。 3.追肥方法 各种速效氮肥,钾肥,如尿素,硫酸铵,碳酸氢铵等可作追肥。春玉米长势差,肥料又充足,可以在拔节期,喇叭口期和果穗吐丝期3次追肥,肥料不足应在大喇叭口期一次追肥。春玉米长势好,地力强,基肥足,在大喇叭口期追肥一次。拔节肥一般没亩可追1.5-2.5千克纯氮的化肥,通常在玉米拔节后,长出7-9片叶时开穴追施。穗肥一般在玉米出现大喇叭口时期施用,该时期约离抽雄花前10-15天,每亩可穴施2.5-3.5千克纯氮。粒肥一般应在果穗吐丝时施用为好,这样能使肥效于灌浆乳熟时期发挥作用,粒肥用量不宜过大,每亩穴施纯氮1.0千克即可。 玉米科学施肥技术 玉米对大量元素养分的需求以氮最多,钾次之,磷最少。玉米吸收肥料三要素各生育期累积吸收百分率的趋势是:拔节期1%-4%,小喇叭口期5%-8%, 玉米对大量元素养分的需求以氮最多,钾次之,磷最少。玉米吸收肥料三要素各生育期累积吸收百分率的趋势是:拔节期1%-4%,小喇叭口期5%-8%,大喇叭口期30%-35%,抽雄期50%-60%,籽粒形成至成熟期为65%-100%。一般来说,苗期生长慢,植株小,吸收的养分少,拔节期至开花期生长快,正是雌穗和雄穗的形成和发育时期,吸收养分的速度快,数量多,是玉米需要营养的关键时期。春玉米在抽雄开花期达到高峰,夏玉米以大喇叭口至抽丝期最多,其中大喇叭口期是需肥高峰期,这也跟雨水和积温等气候条件密切相关。 当前农户施肥习惯存在以下问题: 1)农民习惯只在小麦种植前施用一次有机肥(农家肥),且有相当大的比例农户没有施用,有机质含量较低,肥力差,造成地力的下降。 2)只用氮肥(尿素、碳铵)或氮磷肥(磷酸二铵),轻视钾肥的使用,或者有些只施用一定比例的复合肥,造成养分的不均衡。不能根据自家地的产量水平准确肥料用量。 3)施用方法及施用部位不科学,采用撒施的较多,肥料流失较多,利用率降低,亦有烧苗 现象存在。 4)大多数小麦秸秆进行还田,导致土壤的碳氮不平衡。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与抗旱措施分析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与抗旱措施分析 发表时间:2019-11-06T11:11:38.41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3期作者:王艳平 [导读] 摘要:玉米是一项重要农作物,在我国许多地区都有种植。 天津市宝坻区朝霞街道办事处 301800 摘要:玉米是一项重要农作物,在我国许多地区都有种植。要想促使玉米产业的飞速发展,就必须针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与抗旱措施提出合理化的分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随着玉米产量的提高,可大大提升我国粮食的产量,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本文主要针对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进行分析。 关键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抗旱措施 引言 目前,人们对农产品的要求不断提高,想要提升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就必须有良好的栽培技术。不仅要仔细选择玉米品种和种子,寻找适合玉米生长的土地并科学施肥、合理密植,有效去除杂草以及防治病虫害等,还要结合这些内容研究出相对完善且合理的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并将其良好地推广,发挥其价值,让广大农民了解并熟练运用新技术,提升玉米产量和质量。 1 浅谈玉米高产的栽培技术 1.1 选择适宜的种植区域,科学施肥 选择种植区时,需要同时考虑种植区域的周边环境、相关设施以及道路分布情况等,做好全方位的勘查工作。种植区域应该远离工厂,避免玉米生长受到化学污染。此外,种植区域需要有土层深厚、通透性强和土质肥沃的土地,保证玉米正常生长。适量施加有机肥可增加土壤的养分,为玉米的生长提供丰富的营养元素,促进玉米生长,保障根系发达,提高产量。在施肥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施肥量。施肥量的多少需要结合土壤条件、当地气候以及玉米品种等因素确定。同时,在玉米生长期间也要注意对玉米进行合理追肥和补肥。 1.2整体作业 在对玉米种植区域进行整体期间,可以采取春翻灭茬或秋翻地的方式进行。进行整体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适当施加有机肥。一般来说,为了保证整体效果良好,翻地深度应当控制在15-20cm 之间,整体期间,应保持连续作业,尽量不要出现中断情况,以免降低整体效果,对于玉米的种植造成不良影响,见底玉米产量,影响种植物的经济收益。 1.3 育苗播种 玉米播种前,要对玉米种子进行精挑细选,种植者要依据具体种植情况,完成对所需种植的选择,完成对种植的挑选后,应当将种植晒干,同时,在该过程中要进行包衣处理,在对玉米种植进行播种时,要保证耕作层的5-10cm 厚度的温度在8-10℃范围内,这样可以保证玉米种植种植后,能够健康成长。4-10cm 是进行玉米播种期间,对播种深度的合理控制,一般来说,玉米地播种的用量应当为 2.0kg/667m2[1]。 1.4 田间管理 玉米高产栽培期间,为了保证栽培作业的顺利进行,还要做好相应的田间管理工作,这也是玉米种植期间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玉米种植田间管理中,农民要依据自身多年种植玉米的而经验,对玉米的种植后的实际生长情况进行准确判断,同时,在该过程中,依据判断结果,以及种植玉米区域的具体气候情况,对处于不同生长时期的玉米进行适当追肥,并且,要在该期间做好相应的除草作业。通常来说,在玉米播种前,农民应当依据田间杂草的生长情况,选择相应的除草器,完成对田间杂草的处理,避免玉米种子在生长过程中,田间的杂草于玉米争夺水分、营养,阻碍阳关对玉米种植的照射,从而对玉米的生长造成不良影响。此外,在玉在具体生产期间,农民还应当依据玉米的具体生长情况,适当追加尿素等肥料,针对生产姿态相对较远的玉米植株来说,可以对这些玉米植株进行二次追肥,从而为其生长提供足够的影响成份,避免由于营养成份不足,导致玉米的成长受到影响。如果进行田间管理期间,气候过于干燥,导致土地干燥,此时,要及时对玉米种植的区域的土地进行浇水处理,避免玉面植株过早出现干枯、早衰等多项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都玉米地成长造成不良影响,会降低玉米产量。 1.5 病虫害防治 玉米种植过程中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进行玉米病虫害放置区间,农民在具体作业期间,应坚持以预防为主护,治理为辅的方式模式,具体质量期间,尽量减少对农作物的应用量,减少玉米中农药残留,同时,也避免由于农药使用量过大,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同时,在玉米病虫害防治中,应当加强对常见病虫害的防治,从玉米的具体种植情况来看,常见的病虫害有棉铃虫、纹枯病、丝黑穗病等,在病虫害防止过程中,需要加强对这些病虫害的防治,减少玉米病虫害的发生几率。 1.6 播种与密植工作 播种与密植是玉米种植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其对玉米的生长,以及最终的产量都会造成直接影响。农民在进行玉米播种与密植期间,一方面要对种植玉米区域的海波、气候、水环境等各项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还要全面考虑播种密植的具体情况。同时来说,玉米播种密植要确保玉米植物的均匀与整齐性,在玉米播种密度选择上,最好将玉米植物行距控制在60cm-75cm 之间[2]。 2 浅谈玉米高产的抗旱措施 2.1加强对玉米各个生长阶段水分控制 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必须有大量的水分予以支持,所以农户必须开展保水工作。一旦发现玉米地存在干涸的潜在可能,就要第一时间采取措施加以改善。尤其是在土壤翻耕过程中,必须做好深耕深翻,做好对土地的灌溉,以求更好保证土壤本身的含水量,即使在炎热的夏季,也能保证玉米的正常生长发育。而玉米由于后期种植的过程中对水分的含量要求进一步提升,所以仅依赖于土壤中的水分是远远不够的,生产者需考量土壤灌溉方式,加强田间管理,有针对性地进行灌溉,保证玉米的正常发育。针对部分土壤情况相对薄弱的种植区域,可适度增加有机肥料的使用,做到水分、养分同时增加,如果气温相对较高,农户就必须增加人力成本,在玉米田间铺设稻草秆或麦秸,用以避免因太阳直晒导致水分蒸发现象。同时,降水时能够更好吸收天然水量,即使稻草秆或麦秸因长期铺设腐烂变质,也能够成为优质的有机肥料,确保提升土壤活性,为后续种植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获得更好的玉米质量与更高的玉米产量[3]。 2.2 选择合适的季节种植玉米 玉米是生长力顽强的农作物,自身就具备一定的抗旱性。农业人员针对种植环境选择优良的高产种子后,可利用玉米苗早期抗旱的特

浅谈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浅谈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业大国,种植农作物不仅供国民食用还向世界范围出口。根据我国的地理环境,玉米成为了最为常见的种植作物。当前常规的玉米种植技术已经不能满足人口对食品的需求了,玉米作为重要的食品加工原料以及人们的日常事务,其种植技术的提高能够更加有助于农业的发展。文章就对促进玉米高产的栽培技术,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士一定的借鉴。 标签: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随着不断增长的人口数量,出现了世界范围内的粮食短缺现象,玉米作为重要的食用作物,不仅能够作为人类食用,还能够为作为一些家养动物的食物。大多数的牲畜饲养都把玉米作为最基本的饲料。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玉米的消耗量逐年增加。在一些发达国家中把玉米作为原料加工为工业产品。随着我国各行各业对玉米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我们必须提高对玉米种植技术的重视,利用当前先进的栽培技术,提高玉米的产量,使当前市场玉米短缺的情况得到缓解。 1 耕地要实行条田化种植 当前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经常出现冲刷沟的问题,这很不利于提高玉米的抗旱能力,所以为了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可以把两个六十五公分的小垄合并为一个一百三十公分的条田,这样就能够使种子的根瘤固氮量提高一到三倍,而且条田的高度应该矮一些,这样才能够提高抗旱能力。 2 因地制宜选用良种 任何优良的种子对气候条件以及土壤等因素有着严格的要求。所以选择什么样的种子应该以当地的地理条件为根据,不能跨地区的使用种子,例如,南方玉米种子是很难在北方存活的,而且选择合适的种植方法也是提高产量的关键点。选择良种除了看当地的地理情况之外还要考虑当地的消费情况、群众的喜好等方面,做到因地制宜的选择良种,科学选择玉米种植技术。 2.1 良种的具体选择 在选择玉米种子的时候应该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以及土壤结构来选择具体的类型,这样就能够减少因为种子使用不当而造成产量少的情况。在提高玉米产量中优良种子的作用占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五十,但是不同的种子对气候和土壤条件有不同的要求,我们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选择种子类型,并使用相匹配的种植方法,这样才能够真正提高玉米产量。尽可能地选择大小型号相同的玉米种子,除去发霉编制的种子。在播种之前应该做好发芽试验,确定种子的实际发芽率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才能够保证全苗。 2.2 整地播种

【CN109851435A】玉米专用缓释长效复合肥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258801.0 (22)申请日 2019.04.01 (71)申请人 东北农业大学 地址 15003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长 江路600号 (72)发明人 李威 杨德光 刘昕萌 李淑敏  李函笑 张倩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思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11598 代理人 余光军 杨惠 (51)Int.Cl. C05G 3/00(2006.01) (54)发明名称 玉米专用缓释长效复合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和应用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玉米专用缓释长效复合肥料 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首先提供一种用于 作物缓释肥料包膜材料的改性煤渣粉。本发明进 一步提供了应用该改性煤渣粉为包膜材料制备 得到玉米专用缓释复合肥料。本发明先用贝壳粉 对煤渣粉进行改性后再用酸溶液改性,通过两步 改性使改性后的煤渣粉的比表面积显著提高,其 吸附性能也明显提升,利用其作为玉米专用肥包 膜材料,成为缓释肥料的有效载体。本发明所制 备的玉米专用缓释长效复合肥料能够显著提高 肥料的利用效率,减少肥料的损失,最终使玉米 增产显著。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附图1页CN 109851435 A 2019.06.07 C N 109851435 A

1.一种用于作物缓释肥料包膜材料的改性煤渣粉,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方法包括: (1)将煤渣磨粉、过筛得到煤渣粉; (2)将煤渣粉与贝壳粉混合后煅烧; (3)将煅烧后的粉末混合物进行酸改性处理; (4)将酸改性处理后的产品进行烘干、研磨,即得。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煤渣粉,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将煤渣粉与贝壳粉按(3- 7):1的质量比例混合后煅烧30-150分钟,所述的煅烧温度400-700℃;优选的,步骤(2)中将煤渣粉与贝壳粉按5:1的质量比例混合后煅烧90分钟,所述的煅烧温度500-600℃。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煤渣粉,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酸改性处理包括:将煅烧后的粉末混合物用强酸溶液进行浸泡处理后再烘干。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性煤渣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强酸溶液是HCl溶液或H 2SO 4溶液,优选的,所述HCl溶液是2-6mol ·L -1的HCl溶液,所述的H 2SO 4是2-6mol ·L -1(1/2)H 2SO 4溶液;按照克:ml计,煅烧后的粉末混合物与强酸溶液的比例为1:(2-4),优选为1:2;所述的浸泡时间为5-48小时,优选为20小时;所述的烘干是80-120℃烘干0.5-4小时,优选为105℃烘干2小时。 5.权利要求1-4任何一项所述的改性煤渣粉用于作物缓释肥料包膜材料中的用途。 6.一种玉米专用的缓释长效复合肥料,其特征在于, 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优选的,各组成的组成为: 权 利 要 求 书1/2页2CN 109851435 A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陈军 摘要:本文介绍了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其主要内容包括:玉米播种的品种选择、玉米播种前的准备工作、实现合理密植、田间管理、肥水管理以及去雄与授粉。 关键词:玉米;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业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当地的农民百姓获得更好地生活,提高其自身的生活质量。不仅如此,农业经济的发展对于国民经济的增长也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玉米是当前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有很多农民百姓靠着种植玉米获得农业收入。如何提升玉米的产量是当前相关农业研究人员的工作重点。需要结合实际生产情况,研究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将其运用在实际的农业生活中,提高玉米产量以及种植质量。 一、玉米播种的品种选择 在开展玉米种植工作的时候,当地的农业部门需要尽可能充分了解当地的玉米种植环境。对种植环境的天气、气候、水资源、土壤情况等进行全面分析,根据不同玉米品种的生产环境需求开展对应的研究讨论,选择最为适宜播种的一种或者几种玉米品种,在当地的农业种植工作中进行广泛宣传,尽可能在选种过程中提高玉米种植工作的高产量以及高质量。 在具体选择工作中,最佳的选择一般为130~140d生育期的玉米品种,农业部门技术工作人员需要选择根据土壤肥沃程度以及地质条件适宜的玉米品种。例如:对一些水资源丰富的地区,选择喜肥水的玉米品种;对于一些土壤瘠薄地,水资源灌溉工作难以开展的地区,选择一些耐瘠薄以及耐干旱的玉米品种。

不仅如此,当地的农业生产部门工作人员还需要充分了解当前新颖的玉米品种,及时在当地开展小面积玉米试种,有效引进适合于在当地种植的玉米新品种,选择产量更多,品相更好地密植玉米品种。 二、玉米播种前的准备工作 (一)选择种植玉米的土地 根据相关农业研究以及生产种植经验来说,玉米品种拥有很高产的可能性。其自身在肥力优渥的土壤环境中有更好的生长趋势,不能在盐碱环境中茁壮生长,对土壤环境有着较为严格地要求。在选择种植玉米的土地工作时,需要保证其自身土地的土层高于40cm,其土壤内部的速效磷大于15mg/kg,碱解氮超过60mg/kg,土壤有机质保持在15g/kg之上的范围。在种植玉米之前,土壤可以选择种植豆类、油葵、苜蓿等植物,其中至土壤有着更为优渥的种植环境。 (二)玉米播前土壤准备 玉米种植前,农民百姓需要首先测量土壤中的肥力以及水分含量,保证土壤含水量适合于玉米种植。常用的在田间,检测土壤水分的最简便的方法是:种植人员将土壤捏在手中,以手捏土成团,然后丢落在土地里,呈现为碎块为适宜的种植土壤环境。在实际种植之前,农民百姓可以使用五铧犁机耕地,将已经选择种植玉米的土地耕深23~25cm,紧接着再用旋耕机将土地旋耕1遍。 (三)种子处理 在种植之前,农民百姓还需要将玉米种子进行有效的处理,通常情况下是选择用包衣的种子。对于那些已经购买但是却没有包衣的玉米种子,农民百姓需要在种植之前,将没有包衣的种子进行2~3天太阳的照晒。照晒处理是为了更高的保证玉米种子自身的活力与营养。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规范

迁安市沙河驿镇区域站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规范 一、播前准备 1、土地准备 土地耕翻,施足基肥:冬前土地应进行秋翻、冬灌或春灌。 耕翻深度要达到25cm以上,要求耕深一致,翻垄均匀;秸秆还田和绿肥地要切茬,翻埋良好。结合耕翻,将全部有机肥料、氮肥的40%~50%及磷肥的70%~80%作基肥全层深施。 2、种子准备 (1)选用优良杂交种:优良杂交种,具有良好的增产潜力,是玉米取得高产的基础。应结合各地的生态类型,选用适宜的良种。目前迁安市玉米生产中主要推广的优良杂交种有通单24、清玉4、致太一号等。 (2)种子精选:按照精准种子的要求,使用达到国标(GB4404.1-1996)二级良种标准以上的商品种子。纯度96%以上,净度99%以上,发芽率85%以上,水分含量不高于13%。种子色泽光亮,籽粒饱满,大小一致,无虫蛀、无破损,以满足精准播种的要求。 (3)种子处理:播种前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规律选择适当的专用种衣剂包衣种子,或根据需要选用相关的杀虫剂、杀菌剂、微肥等对种子进行拌种处理,达到防治病虫害,促进生长的目的。

(4)播种机具的调试:按照精准播种的要求调试好播种机具的传动、排种、追肥等部件。 二、播种技术 1、适宜的播种期确定 适宜播种期的确定应参考以下三个方面:(1)种子萌发的最低温度;(2)播种时的土壤墒情;(3)保证能够在生长季节正常成熟。玉米发芽最低温度为6~7℃,10~12℃为幼芽缓慢生长的温度。因此,在土壤墒情允许的情况下(田间持水量大于60%),适宜播种期一般掌握在5~10cm地温稳定在10~12℃时播种,出苗较快而整齐,有利于苗期培育壮苗;播种过早,出苗时间延长,出苗不整齐,易烂种。如果考虑土壤墒情及保证无霜期较短的地区玉米能够正常成熟,可在5~10cm地温稳定在10℃左右时适期早播。地膜覆盖玉米可提前至5~10cm地温8~10℃时播种。 2、播种方式 根据收获机械来配臵播种方式,目前玉米生产中主要有50cm 等行距播种和60+40cm宽窄行两种播种方式。 3、播种量 采用精量播种机播种,每亩下种2---2.5kg,玉米播种量因种子大小、种植密度、种植方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4、播种深度

夏玉米生产过程中所需的营养与施肥要求

夏玉米生产过程中所需的营养与施肥要求 一、玉米的施肥要求 玉米对N、P、K 元素需求量最多,所以,N、P、K 是施肥关键,还需少量的锌、钼、铜等微量元素。玉米带走的养分数量会因地力、产量及其它栽培措施不同而不同,但是?总体趋势是:产量越高,需肥量越大。 根据试验统计每生产100 公斤玉米籽实,需氮 2.5 公斤,需磷1公斤,需钾2.1公斤;N P、K之间的比例是1.25 : 0.5 : 1.05,即吸收量N>P>K即亩产500公斤玉米,亩需尿素33公斤左右,过磷酸钙31 公斤,氯化钾10.85 公斤。 二、不同生育期养分的积累进程玉米对各种营养的吸收曲线基本上与干物质的积累曲线是一致的。若苗期养分吸收的少,则拔节后显著增多,乳熟期后又趋近于缓慢。据科学试验总结,苗期植株干重中养分含量最高,随着生育期的向后发展,干物质中的养分含量逐渐下降。从总趋势来看,K的吸收速度最快,其次是N,最后是P。吸收量具有两头少,中间多的特点,尤其以拔节期到乳熟期的吸收量最多。施肥可以增产,但是增产的原因不是直接增加植株器官中的养分含量,而是通过增强光合作用,增加干物质积累而达到间接增产的目的。例如施N不但能增大叶面积,而且能提高叶绿素含量,因而能提高光合效率,促进增产。 三、平衡施肥为了达到高产目的,增施基肥可培肥地力,改良土壤

结构,在玉米的整个生育期间源源不断地供给养分,以保证玉米的正常生长发育。基肥积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化学肥料为辅。玉米需要满足 N、P、K 三种肥料的均衡使用。施肥时必须是全量供应三大元素,任何 单独施用某种元素,都不能达到理想的生产目的,同时大量度表明,在 玉米专用肥中适量增加锌、钼、铜等微量元素不但能增产,而且提高玉 米生产过程中抵抗病害的能力。 大量的N、P、K 互作试验结果表明:玉米对氮素的吸收是比较平 稳的,到抽雄吐丝达到高峰,灌浆成熟阶段吸收速度减慢,整个生育期 都吸收氮肥;玉米全生育期都在吸收磷肥,也是在生长发育最旺盛的 抽雄吐丝期达到高峰,后期吸磷下降,但仍占1/3 左右;玉米对钾的吸收,以拔节至孕穗期最多,开花期达到最高,以后停止吸收钾;单施N 肥倒伏严重,增加P肥施用量也会增加倒伏,但是K 肥有明显的抗倒伏作用。 四、玉米专用肥玉米控释肥由于采用高科技包膜技术,养分释放的高峰期基本上与玉米吸收养分的高峰期相吻合,氮的利用率提高了一倍,而且肥效期延长了,苗期不浪费后期不脱肥。所以,玉米上使用控释肥可以一次施肥,不再追肥。玉米控释肥的优点是:(1) 一次施肥,省工省力;(2)减少施肥量20%,省肥;(3)玉米苗期 不旺长,后期不脱肥;(4)抗倒伏、不?d 顶,产量高。大 量的试验证明一般每亩可施用土杂肥和厩肥 1 500 —3 000千克 作基肥。配合每亩(666.67平方米)施用35?D40公斤玉米专用控释 肥,就可以达到比较高的产量。不同肥料及不同施肥方法对比试验见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随着耕地资源的持续减少和世界对玉米需求量的持续增加,提升玉米产量成为人们注重的热点。当前,通过地膜栽培玉米已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现在一些地区把节水设施应用到地膜玉米栽培中,通过改善灌溉条件来提升玉米的施肥水平,使玉米的产量又有一定提升。加压滴灌技术是当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之一,其基本特征是依靠自动调控的手段控时、控流的给水,具有节水、增产、节约劳力、减少生产环节、经济实用、防病、抗病等优点。下面就我区加压滴灌吨粮玉米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选地与整地 玉米一般前茬以禾本科作物为宜,土质以壤土最好,要求选择土层深厚、保水保肥水平强的壤土地块。土壤肥力要求中等偏上,其中碱解氮含量要大于50mg/kg,速效磷含量要大于5mg/kg。做好秋耕,耕翻深度25~25cm,结合秋翻施有机肥30~45t/hm2、尿素300kg/hm2、三料磷肥450kg/hm2,全层施肥后即时翻耕,以防氮素流失。有条件的可冬前将地整好,翌年春季适期对角耙后即可播种。若冬前未实行整地,春季必须做好点片平地保墒工作;然后适时实行整地,可用联合整地机一遍完成,尽量减少作业层次。整地要达到地表平整、上虚下实、墒足地平、表土细碎的待播状态。 2选种与种子处理 所选用玉米种子质量必须达到国家二级良种标准且适宜本地生长。为提升种子发芽势可在拌种前晒种2~3d。为预防玉米苗期害虫,可用种子量0.3%的3911乳油拌种并堆闷24h。为防春季低温烂种可用0.4%的卫福种衣剂包衣,同时加入适量锌肥拌种可防止玉米白化苗。 3播种 抓好播种质量,必须采取气吸精量播种,播深4~6cm。膜下5~10cm地温连续稳定通过12℃即可播种。播种机可选用膜下气吸精量点播。1

专用肥

――胡有桃,余国槐,掺混大豆专用肥的肥料效应及其施用技术探讨,浙江农业科学,1994(3):131-133 大豆的配方施肥是根据大豆需肥特点,土壤的供肥能力,提出氮肥、磷肥、钾肥的经济用量和配比,做到有效地供应大豆高产所需要的多种营养元素。由于褐煤富含腐殖酸,将其与化肥混合,对氮、磷、钾及某些微量元素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可以提高化肥利用率;对作物具有刺激作用,可促进种子萌发,提高出苗率,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根系吸收养分和水分的能力;且有改良土壤的作用〔1〕。利用当地褐煤资源丰富,品质好的条件,研制褐煤与氮、磷、钾微肥按合理比例混合制成的大豆专用混合肥料,是对传统大豆施肥方法的改革,使大豆施肥更科学。本试验旨在通过建立大豆产量与大豆专用混合肥料中主要成分氮、磷、钾、褐煤之间的数学模型,研究大豆产量与专用肥中氮肥、磷肥、钾肥、褐煤的用量及配比关系,探讨获得大豆高产所需要主要成分的最佳用量及合理配比,确定不同产量范围大豆所需混合肥料中主要成分的最佳用量及最高产量施肥量和配比,为生产大豆专用混合肥料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和方法 试验于1995-1996年在内蒙古农牧学院教学农场进行。耕层土壤主要农化性状为:有机质24 8g/kg,全氮1 37g/kg,速效磷(P2O5)39mg/kg,速效钾(K+)91mg/kg。供试氮肥为尿素,磷肥为重过磷酸钙,钾肥为硝酸钾,褐煤取自内蒙古武川县(腐殖酸含量47%)。四种原料粉碎后分别按设计量充分混合均匀制成16种混合肥料。大豆品种为862 2。 ――魏景云,索全义,林栋,大豆产量与大豆专用肥中主要 成分配比关系,华北农学报1998,13(4):61~65 大豆多元专用肥是莆田市农科所根据我市大豆产区各类土壤的养分状况和大豆营养特点,科学配比氮磷钾(N∶P2O5∶K2O=10∶8∶12),相应并适量加入大豆生长需要而土壤中比较缺乏的中微量元素钙、镁、硫、锌、硼、钼等配制而成。1994年进行小区试验,1995年进行大面积示范,经市科委组织多点验收,均取得较好的增产增收效果。至2000年全市已累计推广5000多hm2。现将试验、示范结果报告如下。 3.1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施用大豆多元专用肥的比习惯施肥的增产20.7%~23.8%,肥料成本降低26.7%,增收86.69~9 4.06元/667m2,与施用等N量的进口复合肥相比也有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 3.2大豆多元专用肥是以土壤肥力分析为依据,结合大豆的需肥特性,科学配比大、中、微量元素,使作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得到平衡供应,进而协调大豆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充分发挥大豆的产量潜力和土壤的肥力潜力。 3.3使用测土配方的大豆多元专用肥,可以减少盲目施肥的负效应及元素的拮抗作用,提高肥料的利用率。而且使用颗粒状的高浓度的专用肥,减少了与土壤的接触面,使养分损失少。3.4目前多数农民使用的进口复合肥(15∶15∶15或16∶16∶16)的氮、磷、钾比例欠合理,而传统的习惯施肥也普遍造成磷、钾资源的无谓浪费,多元专用肥则弥补了这两者的缺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