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1

合集下载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1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1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总结和回顾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的伟大历程时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这一重要论断,高度概括了改革开放的极端重要性。

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把握这一重要论断,对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继续把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改革开放是改变中国命运的伟大创举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历经艰辛探索、吸取国内外经验教训而作出的重大决策。

十年动乱之后,我们党和国家走到一个决定前途命运的重要关头。

在关键时刻,邓小平发出了振聋发聩的警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他强调,要彻底改变过去“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做法,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进行一场新的革命。

1978年,我们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总结以往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以非凡的胆识和魄力,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毅然决然地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历史性决策,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踏上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

从那时起,中国改革开放的巨轮起航,并破浪前行。

30年来,中国人民在神州大地上书写民族振兴的辉煌篇章。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伟大觉醒,是改变中国命运的伟大创举。

改革开放是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

改革开放,就是要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

30年来,这场前所未有的大改革大开放,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30年来,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

30年来,在我国经济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的同时,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结合当前国情论我国改革开放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结合当前国情论我国改革开放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结合实际谈谈我国改革开放是历史的必然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

20世纪七十年代末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是有深刻的国内和国际背景的。

当时国内证据混乱,经济缓慢发展甚至停滞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国际上新科技革命蓬勃兴起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要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追赶时代前进的潮流,出路只有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为资本主义制度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这一历史的结论不可动摇。

但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告诉人们,绝不是只要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社会的基本矛盾就已经解决,生产关系就时时处处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就从此乘上了顺风船,可以无忧无虑地驶到胜利的彼岸。

生产关系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要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也要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我们党是一个实事求是的党,一个坚持彻底唯物主义的党。

正是基于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的思考和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基于对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汲取,我们党创造性地作出了改革开放的战略抉择。

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让社会主义在中国真正活跃起来、兴旺起来;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正是在这样一条康庄大道上,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空前壮丽的篇章,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时候为社会主义赢得了光荣与骄傲。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第七章: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和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胜利、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行的,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1978年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面对十年文革造成的危机时,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紧急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指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上阔步前进。

我们知道,十七大报告的第二部分是关于改革开放的内容,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对过去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以及成果进行了一个回顾之后,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历史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第一节改革开放——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关于这个这个论断是非常正确的,他非常正确的把握了当代中国的两个重大抉择:第一个重大抉择,其实发生在上个世纪上半个世纪,当时中国面临一场国家和人民命运的选择:到底走资本主义道路?还是走社会主义道路?在这个问题上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做出了一个非常明确的回答:就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国。

————1949年新民主主义的成功,基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第二个重大抉择,就是在1976念得时候,也就是上个世纪后半个世纪的前部分发生的这个变化。

那个时候以阶级斗争为纲、政治斗争位中心,严重忽略经济建设,这时候,中国人民又面临一个历史性的抉择:是要贫穷的社会主义?还是要富裕的社会主义?后来小平同志拨乱反正以后,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党的一段时期内的错误思想路线,坚定不移地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那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同学们,你们有这样的概念吗:贫穷的社会主义?富裕的社会主义?富裕的社会主义就是我们今天所选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先不说,先看看贫穷的社会主义:1978年,十年文革之后,改革开放之初,经济崩溃边缘(1)中国有2.5亿人达不到温饱,其他人也是勉强吃饱饭。

改革开放40年 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了改革开放?——党领导人民改革开放4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改革是中国

改革开放40年 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了改革开放?——党领导人民改革开放4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改革是中国

化改革领导小组,由总书记任组长,国务院 认识的一个重大突破。党的十九大报告重申
总理任副组长。”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
高尚全在 2013 年 7 月第二次向中央提出 发挥政府作用”,并对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
了《关于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建 场经济体制作出全面部署。
议》,同时,呈送中国 ( 海南 ) 改革发展研究
26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的重大判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图为 2017 年 10 月 25 日,习近平等领导同志在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出席 党的十九大代表、特邀代表和列席人员。
改革是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人民的最终选择
“我觉得改革是无止境的任务,思考改革、参与改革这是我的责任,尤其是当改革碰到困惑的时候, 更应当发出自己的声音。”高尚全说。
高尚全先后参加过 6 个中央主要文件
的起草,其中有 3 个就是关于经济体制改革 决定的文件。除了 1984 年 10 月十二届三中 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 决定》,还包括 1993 年 11 月十四届三中全 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和 2003 年 10 月 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这 3 个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对推 动中国改革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一是建议把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名称定为 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历程中具有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二 里程碑意义,表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
是建议把建立官员财产公示制度作为全面深 中央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达到了新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改革开放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改革开放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改革开放没有改革开放,就不会有中国今天的繁荣昌盛!这就像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一样,是不容置疑的!所以说,改革开放是当时历史背景下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

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如果没有中国1987年后的改革开放。

但是中国人民为什么要选择改革开放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1.从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来看:它代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方向,是中国革命的目标之一,是民主革命胜利并实现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政治保障,是中国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客观需要和政治保障。

近代中国是一个经济文化非常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对中国人民残酷的经济剥削、政治压迫、文化奴役,是造成中国贫穷、落后和一切灾难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社会走向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进步方向的主要障碍。

因此,清除这一障碍就成为近代中华民族和中国革命的基本任务。

而其中最首要的就是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专制政治制度,代之以完全新型的广大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对少数反动派实行专政的民主政治制度。

2.从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看: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是近代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规律和必然结果。

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中国封建势力的强大,特别是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和政治上的软弱性,没有能力担负起中国革命的领导责任,使得中国多次丧失掉了向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机遇。

中国革命的领导责任历史地落到了无产阶级身上,由此也就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让位于人民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于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就成为中国社会必然的历史选择。

3.从我国的人民民主制度看: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政权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产物,它的建立与发展,归根到底是由中国特殊的国情和革命历史进程决定的。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适合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改革开放的必要性 (2)

改革开放的必要性 (2)

改革开放的必要性1. 引言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点,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下,中国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引领中国走上了一条与世界接轨的道路。

本文将探讨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并分析改革开放带来的重大影响。

2. 改革开放的背景改革开放发生之前,中国面临着许多重大的内外问题。

外部上,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封锁和制裁使得中国难以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内部上,计划经济体制在长期的实践中暴露出了许多弊端,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因此,改革开放不仅是中国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必然选择。

3. 经济方面的必要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展了一系列经济改革,例如农村包产到户、城市改革开放、外贸自由化等。

这些改革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使中国的GDP迅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改革开放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扩大对外开放改革开放使中国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引进了大量的外资和先进技术。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积累了丰富的国际经验,提升了国际影响力。

在国际贸易方面,改革开放使中国的出口大幅增加,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之一。

3.2 调整产业结构改革开放促使中国从传统的农业经济向工业化转型。

通过引进外资和技术,中国开展了大规模的工业化进程,发展了一批先进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

这些产业的发展为中国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3.3 强化市场机制改革开放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中国逐渐放开了价格和企业经营自由度,实行了市场定价机制和竞争机制。

这些措施缓解了资源配置不足和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提高了经济效益。

4. 社会方面的必要性除了经济方面的必要性之外,改革开放还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1 文化多样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接触和吸纳了世界各国的文化。

这不仅充实了中国人民的文化生活,也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中国的文化多样性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

中国为什么选择改革开放

中国为什么选择改革开放

中国为什么选择改革开放中国为何选择改革开放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尽管时间不确定。

然而,许多人仍然不理解为什么中国选择改革开放,究竟为什么要改革开放。

本文认为,中国选择改革开放的原因基于以下三点:一、对外开放交流是人类发展的大势所趋,符合历史发展规律。

作为一个民族和国家,要保持进步,就必须开放。

只有开放,才能保持新陈代谢和内外经济文化的对流。

一个封闭的国家、地区,早晚都会被外力打开。

因此,开放是历史大势所趋。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并非不想开放,而是先被西方经济封锁,后来又因为中苏关系恶化被前苏联封锁。

即便如此,中国和诸如非洲的第三世界国家交往还是非常频繁。

二、内部发展遇到了瓶颈。

上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遭遇自身发展的危机。

中国人口增长到近10亿,劳动生产能力极其巨大、且人口仍处在爆发性增加过程中。

与此同时,并没有足够大的工业市场来充分利用这些劳动力,整个国家的财富更没有能力让中国继续维持更快速的工业发展速度和消费这些生产力。

___在完成中国的初级工业化后,再无能力支持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升级。

在这种背景下,改革开放成为摆脱自身发展危机的唯一途径。

通过引进资金和技术,继续将工业化升级并继续追加投资,将富余劳动力转化成财富,成为非常必要的历史性选择。

三、当时外部国际政治环境的巨大变化,为中国提供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契机。

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中华民国成为___合法代表,中美关系在1972年彻底解冻。

这一历史条件成熟,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契机。

总之,中国选择改革开放是基于历史发展规律、内部发展的瓶颈和外部国际政治环境的巨大变化等多方面的原因。

一是当时中国人口增长过快,超过了国家经济和资源承受能力的极限,严重影响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二是为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经济的发展,中国的人口政策也在不断调整,目前已经实行“全面二孩”政策,鼓励生育,以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完整word版)改革开放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完整word版)改革开放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改革开放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学院:会计学院班级:会计电算化一班学号:1141130104姓名:孟洋旭改革开放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引言:自从和建国以来,没有什么能像改革开放那样如此彻底地改变着中国。

如果说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意味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那么改革开放则真正表明中国人民沿着社会主义的光明大道走起来,跑起来了.虽然改革开放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但它仍然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笔.三十年改革,三十年风雨探索,三十年沧桑巨变,三十年喜悦收获,三十年光辉历程。

三十年我们是如何走过来的,其中蕴藏着哪些深刻的启示,这需要我们进行认真的总结。

从一定意义上说,改革开放存在着其必然性。

首先,改革开放是根除历史遗留的需要。

封建经济、殖民地的影响在人们思想中的遗留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从明清至民国,“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的封建经济理念;外国入侵掠夺、军阀混战蹂躏的动荡经济环境;明中期以后,东南沿海遭受倭寇骚扰、荷兰入侵;晚清,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大举入侵,瓜分中国;民国时期,帝国主义支持各派军阀,为争夺地盘而长时间混战,导致民不聊生。

这些导致了中国人民强烈的封闭性、排外性.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进行过土地革命,实施过一系列恢复国民经济的措施,实行了计划经济,完成了三大改造,并且开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社会主义经济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是,思想中的历史遗留是漫长的历史渗透、历史凝结的结果,是根深蒂固的东西。

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形势的不断变化,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使改革开放成为历史的必然。

其次,改革开放是抹平历史遗憾的需要.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苏关系也恶化了,中国的开放再一次受到了影响。

当然,中国人有中国人的骨气,美国越仇视、越封锁;苏联越蔑视、越拆台,中国越要发展。

面临国际上的险恶斗争,中国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作风,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上探索、奋进。

这更加大了国家的封闭程度。

2024-2025学年高一政治必修1第3课课时1伟大的改革开放

2024-2025学年高一政治必修1第3课课时1伟大的改革开放

课时1伟大的改革开放课标要求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掌握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认同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

一、改革开放的进程1.标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试判断: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提示√。

2.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1)农村改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2)企业改革1984年召开的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3)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①1980年四个经济特区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

②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③1988年设立海南省,把海南开辟为经济特区。

④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至此,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4)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①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为标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②1993年召开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

此后改革重点围绕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展开。

③2001年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

④2003年召开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部署。

试判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并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

()提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

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摘要: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并在国内和国际严峻的形势环境下决定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方针,并为中国的发展方向指明了道路,也为今后的美好幸福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它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一场伟大的革命!关键词:改革开放、环境背景、伟大革命、成就正文: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他是中国共产党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流血牺牲而换来的,之后为了发展本国的实力i,中国共产党做了不懈的努力,力争尽快赶英超美。

不过,前期他们翻下来很多错误,如“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还有“文化大革命”,这些错误不但不能帮助发展中国,反而还是中国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知道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一次的抉择彻底地改变了中国。

那就是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

当时,中国刚从文化大革命中走出,他们极力想寻找一个方法来拯救中国,发展中国,并且,此时许多新兴国家都已兴起,发达国家不断地将资金往其投放,也促使了其产生。

另外,当时邓小平同志认为,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并不是要本本主义,而是要运用不同的方法去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提出改革开放,即本国的国家本质不变,但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政策。

除此之外,当时因为因为质量高而且价格低的劳动力队伍也属于充分必要条件。

就这一点来说,中国处于绝对优势。

而且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尤其是重工业和交通、能源体系属于充分条件。

制造业要求充分配套,如果电力、钢铁、交通、技术装备条件不好,产业部类不齐全,单个制造业根本不会进来。

正是解放后我们正确地选择了重轻农的关系,大力发展能源、交通和设备制造业,中国才具备改革后承接大量制造业的条件。

为什么中国能早早就把工业做的部类齐全?因为中国在计划经济时代实行了高积累、低消费的国策,全国人民勒紧了裤腰带创造出这个局面。

上世纪70年代后,世界发生了一次根本性的变化,使后期工业化国家发展的条件改变了。

联系实际谈谈,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联系实际谈谈,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联系实际谈谈,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也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在“文化大革命”之后,中国面临着经济停滞、社会动荡、政治混乱等严重问题,人民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善。

同时,国际形势也在发生重大变化,世界经济高速发展,中国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国际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因此,改革开放成为了人心所向,也是必然的选择。

改革开放的可行性得到了外部条件的支持。

在70年代以后,和平与发展成为了世界的潮流,中国争取一个长期和平发展环境是可能的。

这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提供了外部条件。

改革开放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XXX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在30多年的实践中,中国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和进出口贸易总额都飞跃上升至世界第二。

人均收入也从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中上等收入国家,人民进入了小康社会,教育普及至高等教育入学率进入大众化阶段。

同时,各项政治制度日益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文化事业生机蓬勃,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社会管理不断改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面对环境约束加剧的严峻形势,确立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理念和基本国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改革开放使得中国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加快了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30多年的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踏步赶上时代潮流的重要法宝。

自建立经济特区以来,深圳已成为一座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经济总量位居中国大中城市第四位。

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历史性变革和取得伟大成就的一个缩影。

深圳经济特区的成功实践表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通过改革开放,可以快速促进经济发展,实现现代化。

中国30年改革开放成就举世瞩目。

大国正在崛起,中国一步步走向富强,迎来中国历史上的空前盛世。

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和进程

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和进程

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和进程改革开放是一个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伟大革命,它奠定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基础。

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结果,也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必然选择。

一、改革开放的历史改革开放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

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国政治上的混乱和经济上的滞后一直存在。

到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国进入政治和经济的低谷。

随后,文化大革命的到来进一步加剧了社会动荡和经济衰退的情况。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实现国家经济繁荣和人民幸福的愿望正在变得越来越迫切。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次会议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开端。

这次全会推出的改革开放政策,创造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二、改革开放的进程改革开放的进程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

1. 政治方面改革开放的第一个阶段是政治体制的改革。

此时,中国政府着手进行农村改革,开展家庭联产承包土地制度,取消人民公社制度。

政府对外开放,吸收国外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经验。

随着改革的深入,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改善与台湾、香港、澳门之间的关系,开展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等重大国际事务。

政治体制改革,允许更多的城市居民选择住房,这也是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一个成果。

2. 经济方面改革开放激发了社会的经济活力。

中国政府推出了开放政策,鼓励外商在中国投资、合作开发,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先进经验。

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措施,实现了市场经济的转型,同时也确保了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随着改革的进展,中国的私营企业越来越多地站在了经济舞台中心,形成了当今中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中国的经济核心业务已经发展到了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等领域。

从亚洲四小龙到如今的超级大国,中国的发展壮大,有目共睹。

3. 文化方面改革开放的文化方面,表现在推动了中国的文化繁荣。

通过开放政策,中国得以吸收国外的先进艺术和文化,从而提升本土文化的品位和质量。

中国以举办奥运会和世博会等国际活动为契机,让世界欣赏国家的文化的独特魅力。

改革开放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的必要性

改革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 展
改革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根本途径。“不改革,不 进行体制创新,很多问题的解决就没有出路。”因此,“在社 会主义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都需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 要求,适时地通过改革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 发展,这样才能使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生机和活力。全党同 志必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观点可自觉性 。”
社会主义国家大体上的三种情况
一、忌讳改革,拒绝改革
固守已经弊端丛生、僵化过时的体制不放,导致 矛盾越积越深,困难越积累越大,最后引发全社 会的危机,被人民所唾弃。
社会主义国家大体上的三种情况
二、积极地进行改革
也曾一度出现繁荣局面。但当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在外 有压力内有困难的情况下,把改革变为“改向”,根本否定 社会主义制度,取消共产党的领导,实行所谓“休克疗法”
改革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一),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中国的改革不 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刻的原因:
1,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严峻局势,迫 使我们必须改革,不得不改革。如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人民的温 饱问题还没有解决,科学技术和教育落后,官僚主义泛滥和家长制作风 严重等。
总结
4、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 离不开世界。
邓小平通过对世界发展趋势的敏锐观察得出结论,现在的 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并多次强 调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指出:“要发展生产力,就 要实行改革和开放的政策。不改革不行,不开放不行。”“ 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 江泽民同志在总 结新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 历史雄辩地证明,实行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 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没有改革开放 ,就没有建设有平对改革开放做出的阐释

论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

论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

论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090711323 柴忠【摘要】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现象。

在开放的问题上过去之所以紧迫感不强,没有全方位展开主要是经济全球化程度不高,对资本主义以及它同社会主义的关系在认识上不全面,国际环境不利,以及我国缺少对外开放的传统等,这些都由于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而改变了。

深刻的认识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有利于坚定改革开放的信念,有利于改革开放实施过程的科学性,有利于在执行改革开放政策时保持良好的心态。

【关键词】改革开放必然性我国对内实行经济、政治体制以及文化管理体制等全方位改革和对外实行开放已经30年了。

这30年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革故鼎新、开拓创新的30年,是我国经济蓬勃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综合国力迅速增强的30年,是人民群众总体来说得到更多实惠,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30年。

现在,我们站在30年后的今天,回顾所走过的道路,也许对这一重大事件的相关问题诸如性质、意义等认识得更加清楚和明确。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莫过于对其历史必然性的认识。

(一)先谈改革的必然性,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个基本矛盾的运动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社会发展的最终根源在于生产力的提高,而任何时代的生产力总是和一定的生产关系联系在一起的。

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与原有的生产关系发生尖锐的矛盾,这时生产关系就要变革了,生产关系相对于社会上层建筑来说又称为经济基础,当经济基础需要变更或者已经部分变更时又与原有的上层建筑发生矛盾。

这就需要对上层建筑进行变革。

这一基本矛盾的理论是解释一切改革和革命,一句话是解释一切社会变革的最基本最普遍最科学的理论。

但要说明改革的必然性光从理论上做这样概括地阐述是很不够的,只有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具体情况做具体分析才能达到对事物的正确理解,从而对该事物做出具有说服力的解释。

我们所说的现在意义上的改革开始于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改革开放是必然选择

改革开放是必然选择

改革开放是历史的必然选择首先,改革开放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从理论上来说,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社会。

随着实践的发展,它必然要经历一个从初级到高级、从不发达到发达、从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在根本上是适应的,但也有不适应的地方。

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这种不适应必须通过改革来解决。

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方式,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的必由之路。

从实践上来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使古老的中华民族获得新生。

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但回顾历史可以看出,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我们曾经在相当程度上照搬了苏联模式,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特别是当年“左”的错误的逐步发展,直接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

而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一度拉大,社会主义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中国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这使我们清楚地发现了体制上的弊端,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认识到不改革就没有出路。

正如邓小平同志一针见血指出的:“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在这样的背景下,改革开放不可避免地成为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抉择,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从此党和国家满怀信心地重新踏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用历史和世界的眼光来看,30年前启动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30年后的今天,改革开放仍然是决定未来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改革开放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党心民心,是30年前必然要开启、而今更难以倒退的伟大历史进程。

其次,实践证明改革开放的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

邓小平同志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如果从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算起,改革开放则是中国近100年来的第三次革命。

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投稿邮箱:sclunwen01@ (请注明投稿期刊)征稿BLOG /zj2313569711/巴蜀论文网:周丽雯黄英【摘要】2012年7月23日,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重申了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深刻理解其讲话内涵,不难看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必然抉择;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认识深化的必然抉择;中国面貌翻天覆地变化表明改革开放是必然选择。

【关键词】改革开放中国命运关键抉择2012年7月23日,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系统阐述了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

他在讲话中重申了改革开放的重要性,深刻理解其讲话内涵,不难看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改革开放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抉择建国之初,由于缺乏经验,我国照搬了苏联模式。

1956年苏共二十大以后,毛泽东开始考虑突破苏联模式,提出“以苏为鉴”,探索自己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1956年4月,在经过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

1957年2月,在全面分析我国社会矛盾的基础上,毛泽东又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

这两个讲话提出了许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观点,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长远指导意义。

受历史局限,毛泽东等人的探索未能从根本上突破苏联模式。

1957年下半年以后,国际国内出现的复杂情况使党在指导思想上发生“左”的偏差,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偏离了正确方向,直至发生“文化大革命”这样的严重错误。

尽管如此,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探索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为后人的探索做了开创性的工作。

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就是在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艰辛探索取得的宝贵经验基础上进行的。

十年文革使党、国家和人民的事业遭受重大损失。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的伟大抉
择,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 命,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历史选择。从1978年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以来,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 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 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 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 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 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 域的开放。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新发展和我国改革发展的 新形势,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 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今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屹立在世界东方。

命改 运革 的开 关放 键是 抉决 择定 当 代 中 国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 告中总结和回顾我国改革开 放30周年的伟大历程时指出: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 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这 一重要论断,高度概括了改 革开放的极端重要性。认真 学习、深刻领会、全面把握 这一重要论断,对于高举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继续把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 推向前进,具有重大的现实 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江水通过三峡泄洪坝下泄
大型工程不断上马投建,三峡、高铁,举世瞩目!
我军陆航米-171武装直升机群和歼20 国防科技不断提升,打到美帝不是梦!
中国货,黑大叔我最喜欢
三、把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进一步增强改革的信心。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 位。 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 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 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 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 努力使改革成果由人民 共享。

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的本质论述题

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的本质论述题

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的本质论述题改革开放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标志之一,它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对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创新,是伟大的历史转折。

改革开放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自己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实践和探索出来的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本文将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的本质角度来论述其意义。

一、改革开放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几十年里,中国经济的增长一直处于停滞状态,经济水平和质量一直处于低水平,还受过外部的严重封锁和敌对包围。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面对危机的中国,中国共产党通过调研、研究,在充分分析国际形势、国内环境的基础上,决定进行改革开放,以走向现代化。

改革是要解决问题的,中国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出现了严重的资源浪费、效率低下、企业参差不齐等问题;开放则需要摆脱对外闭关锁国的政策,以扩大经贸合作、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

改革开放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改革开放是必须的,因为需要把握历史机遇,解决发展的瓶颈,实现中国发展的前进。

改革开放是可行的,因为改变观念、调整利益关系、破除陈规旧规,是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条件的先决条件。

改革开放是成功的,因为推行改革开放,国家和人民获得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改革开放社会主义是中国走过的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是中国迈向现代化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未来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改革开放在历史上标志着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重大历史进程。

改革开放打破了原先所有制形式和发展方式的僵局,实现了国有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平等竞争,人民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岗位,个人自由追求事业和利益。

三、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的本质及特点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理论是把社会主义原道德与中国传统价值观相融合,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它保留了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同时也在实践中充分展现出中国人民的智慧。

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必须以修改前任社会主义体制和思想为前提,具体是通过去除计划经济的计划部分,扶持多种所有制经济,逐步建立发展的基础;而市场经济则是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的制定规律,即让市场调节经济资源的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鲜明地提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这段精辟的论断是对我国改革开放30年历史宝贵经验的深刻总结。

同时也是对改革开放的历史地位作出的高度肯定。

30 年的改革开放已经使生产力得到了迅速发展, 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事实雄辩的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同改革开放相伴相生的,没有改革开放, 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因此, 改革开放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独特。

从社会发展趋势来看, 中国的改革开放不是偶然的, 而是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必然性,一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历史总结。

经过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我国面临十分困难和被动的局面,国民经济到了崩溃边缘;二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的新技术革命,不仅使资本主义社会发生深刻变化,对整个世界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影响,加快了世界经济结构和经济战略的调整,以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为标志的全球经济一体化达到空前程度,由此带
来了国际政治关系的显著变化,国际竞争方式和手段由军事政治逐步转向经济科技领域,凸现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世界范围内兴起了一场以综合国力竞争为目标的变革浪潮。

正是在这一复杂历史进程中,以邓小平为首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敏锐地观测到世界形势变化,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这一影响世界的历史进程。

可以说,中国的改革开放正逢其时,从而使中国抓住了机遇,开启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波澜壮阔的历史新时期。

改革开放30 年来,实现了四大跨越,解决了四大问题:一是解决了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基本矛盾的认识问题。

明确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现阶段主要矛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实现了工作重心的重大转移,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一时间,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中外合资合营、外商独资经济在中国大地如雨后春笋,迅速繁荣发展;二是解决了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实现途径和价值目标相统一的问题。

指出可以让有条件的地区和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解决了长期以来追求社会主义纯而又纯和绝对平均主义的问题。

因为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生产力不发达,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差别、工农差别等还非常大,这就决定了整个社会不可能同步发展。

但同时指出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这是社会主义的重要原则;三是解决了姓“资”姓“社”问题。

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指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

1992 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又提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
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掀开了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新画卷;四是解决了姓“公”姓“私”问题。

党的十五大重新界定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指出“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份。

公有制的主导地位主要体现为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同时指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所有制内容和形式,为探索国有经济改革、突破体制障碍和发展瓶颈开辟了新路。

久闭的闸门一旦打开,必然是万花竞放,浪涛滚滚。

30 年的改革实践,“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 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使我国“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

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挫折,世界格局和国际形势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今天, 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改革开放不仅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也改变了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深深影响着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也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的必由之路。

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说到底要毫不动摇地坚革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继续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