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三国演义》创作艺术

合集下载

三国演义中的文学创作技巧与艺术手法

三国演义中的文学创作技巧与艺术手法

三国演义中的文学创作技巧与艺术手法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文学作品。

它以其独特的文学创作技巧和艺术手法,成功地塑造了众多英雄人物形象,展现了复杂的政治斗争和人性的多面性,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首先,三国演义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作者通过虚构的人物和事件,将历史真实与想象相结合,创造了一个既有历史背景又富有想象力的世界。

例如,小说中的蜀国丞相诸葛亮被塑造成了一个智勇双全、卓越才华的形象,他的七擒孟获、空城计等故事成为了经典。

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使小说更加生动有趣,也更加符合人们对英雄形象的想象。

其次,三国演义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各具特色,他们的性格、行为和命运之间存在着鲜明的对比。

比如,刘备和曹操是两个典型的对比人物。

刘备以仁义和忠诚为核心价值,得到了广泛的拥护和支持;而曹操则以权谋和实用主义为核心价值,虽然具有卓越的政治才能,但却鲜受人们喜爱。

这种对比的手法使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也更加深入人心。

此外,三国演义还运用了战争描写的手法。

小说中的战争场景生动逼真,战略布局、兵器装备、战术运用等细节描写精准入微。

例如,赤壁之战中,诸葛亮巧妙利用风向,以火攻曹操的船队,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种战争描写的手法使读者身临其境,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紧张,也展现了作者对战争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此外,三国演义还运用了叙事的手法。

小说以线性叙事为主,通过环环相扣的情节和精彩的对话,将故事情节展开,引人入胜。

同时,小说还采用了插叙、倒叙等手法,使故事更加曲折有趣。

例如,小说中的“三英战吕布”和“赵云单骑救主”等插叙情节,使故事更加紧凑有力,也更加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最后,三国演义还运用了象征手法。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事件往往具有象征意义,代表着一种价值观念或思想理念。

例如,刘备代表着仁义之道,曹操代表着权谋之道,他们之间的斗争也代表着仁义与权谋的较量。

这种象征手法使小说更加丰富多元,也为读者提供了深层次的思考空间。

三国演义的文学价值评析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三国演义的文学价值评析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三国演义的文学价值评析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展现了丰富的历史背景和英雄人物,还通过精彩的叙事和描写,呈现出丰富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成就。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三国演义》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成就进行评析。

首先,《三国演义》在文学价值上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

作为一部以三国时期为背景的历史小说,它在故事情节的展开中揭示了三国时代政治、军事、社会等多个方面的特征。

作者通过对于宏大历史事件的描述,将那个时期的英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同时,小说通过展现各方势力之间的斗争和角逐,揭示了那个时代的历史局势,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背景知识。

其次,《三国演义》在叙事技巧上有着卓越的表现。

小说通过多线叙事的方式,将主线故事与副线故事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整个故事情节更加丰富和立体。

作者运用了众多的插叙、回忆、夸张等手法,使故事的叙述更加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同时,小说还采用了多种文体的融合,如诗歌、曲词等,丰富了作品的表现形式,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得到更多的审美享受。

第三,《三国演义》的人物形象塑造堪称经典。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样,每个角色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点。

无论是刘备、关羽、张飞这样的英雄人物,还是曹操、司马懿等阴险狡诈的反派角色,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通过对人物思想、言行举止的描写,展现出了各个人物的精神世界和行为准则。

读者在阅读中可以从中获得对人性的深入思考,并产生共鸣。

此外,《三国演义》在情节设置和结构安排上也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小说通过对各个重要历史事件和战役的叙述,使整个故事情节紧凑有序。

作者对于情节发展的把握非常精准,每个章节都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并且能够保持阅读的紧张感。

同时,小说以英雄人物之间的斗争和磨砺为主线,穿插了许多横跨多年的历史事件,使整个故事具有较高的连贯性和可读性。

最后,《三国演义》的语言表达也十分优秀。

整部小说的语言流畅自然,既充满着古典文学的庄重和深邃,又不乏形象生动的描写和幽默诙谐的对白。

三国演义的叙事艺术

三国演义的叙事艺术

三国演义的叙事艺术《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经典之作,是中国历史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它描写了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文化、社会等方面,刻画了众多令人难忘的历史人物,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三国演义》不仅是一部历史小说,更是一部叙事艺术的杰作。

它通过其独特的叙事方式,让读者在感受历史的同时,也深刻领悟到了小说的艺术魅力。

首先,《三国演义》的叙事方法非常灵活多样,以情节为主线,通过描写人物之间的关系、军事战争、政治斗争等,使故事情节富有张力和跌宕起伏。

小说的情节渲染非常厉害,很多较长章节都是充斥着剧情的,作者采用了一种很独特的撰写方式,将多个情节联系起来,从而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其次,小说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比喻、联想等,使文笔显得清新自然,使人感到非常惬意。

例如,描写赵云七进七出曹营的情节中,作者用了很多描述用词来对比和比喻,使情节更加生动。

再次,《三国演义》的对话描写非常出彩,采用了许多典型人物的口音和用语,使读者感到真实亲切。

曹操的话就经常会用近义词,词眼针砭时政,刘备的话通常都是大义凛然,威仪非凡,孙权的话则更善于飞扬跋扈,魏延则充满着谋略与胆识。

这些人物的话语表现出他们独特的性格和情绪。

最后,《三国演义》对于历史人物的形象刻画也是相当成功的。

它用带有一定戏剧性的人物行为表现手段,通过人物的行为、言语等,刻画出了他们的性格特征和情感变化,使读者对这些人物产生了深刻的记忆和认同感。

有的人物是刚毅顽强、英勇果敢,有的人物是机智灵活、思维敏捷、处变不惊,有的人物则是心机深沉、阴谋诡计、阴险狡诈。

这些性格的差异和人物之间的冲突,使小说更加生动丰满。

总的来说,无论是叙事方式、文笔手法还是对历史人物的刻画,都使《三国演义》成为一部叙事艺术的杰作。

阅读这部小说,让我们不仅追忆历史,还能领略到小说的艺术魅力。

简述《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简述《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简析《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读完《三国演义》后我从情节结构、人物描写、战争描写等方面谈谈其艺术成就。

一:情节组织:《三国演义》的情节不仅生动有趣,而且富有变化。

整部小说围绕着各个统治集团争夺封建政权的中心,一会儿披坚执锐,冲锋陷阵;一会儿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有喜庆、吊丧;有火攻、有水淹。

真是变化多端,扣人心弦。

同是写火攻,周瑜的赤壁之火和陆逊的火攻各异。

赤壁之火是较长时期的不断用计,反复较量后在江上所放。

陆逊的火攻是在较短时间内利用对方的轻敌大意在陆地所烧。

“五关斩将”、“三顾茅庐”“三气周瑜”、“七擒孟获”、“六出祁山”中的情节也没有一个是相雷同的。

情节如此富于变化,既符合三国时期各种斗争错综复杂的实际情况,又使作品的描写避免千篇一律,显示出生动活泼的特点。

二:人物描写:《三国演义》的人物描写非常出色,作者为表现人物形象,通过一系列不同的情节,反复渲染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求得强烈的艺术效果。

如赵云就是在单骑救主、保护刘备入吴娶亲、截江夺阿斗、谏阻伐吴兵等故事的反复描写中,充分表现了他智勇双全的主要性格特点。

另外,小说还通过典型人物多方面的性格特点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诸葛亮在忠贞之外,还有智慧卓绝、谦虚、谨慎、精细等特点。

曹操除了奸诈这一性格的主要方面外,还有雄才大略、足智多谋、果敢机警的一面。

不仅如此,小说还写出了人物主要性格特征和其他性格特点的矛盾。

作者对重要人物总是有褒有贬,褒贬结合。

刘备虽然被写成“圣君”的形象,但作品对他不顾大局,一意孤行地报关羽之仇而伐吴,是批判态度的。

对关羽固然“特多好语”,但也揭示了他刚愎自用的性格缺陷。

张飞虽然勇猛粗豪,但也写了他莽撞急躁的特点。

正由于此,《三国演义》中的典型人物,既鲜明生动,又真实丰满。

先说关羽。

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

《三国演义》中关羽形象的首要特点就是他的武勇神威,世称"万人敌"是也。

关羽的武艺高强、威勇盖世是无庸置喙的,从他的出场开始,作者对这一点的着力描写就没有停止过。

《三国演义》的叙事艺术

《三国演义》的叙事艺术

《三国演义》的叙事艺术如下是有关《三国演义》的叙事艺术:《三国演义》以历史演义开山之作的地位而位居我国四大文学名著之列,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其作者罗贯中在未跳出历史局限性的怪圈又无前人可借鉴的写作模式的情况下,把历经百年的恢宏浩大而又复杂的东汉三国历史借以笔墨展现于读者面前,其叙事结构、情节安排、人物语言等叙事艺术所取得成就为后世文学家创作提供了范式,而其所透露出的天命观等思想也值得进一步探究。

(1)叙事艺术的成功①叙事结构结构作为文学作品的构成因素之一,是对作品内容的组织和安排。

主题是灵魂,结构是骨架。

二者是血肉相连的有机整体。

只有结构组织合理、恰当、有序,才能更好地表达主题。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以独具匠心的构思把纷繁复杂的人物事件组织起来,使读者读来不但不觉繁琐反而感觉井井有条,成为作品成功的有力保证,叙事结构也成为该书特色之一。

②叙事情节《三国演义》一书在情节设置上也是独具匠心的。

在处理三国庞杂事物时,作者以儒家学派所倡导之“天时地利人和”的为政思想贯之于全书,体现和寄托了作者及其广大民众向往贤明政治的理想与愿望。

③叙事语言《三国演义》叙事中贯穿着大量的人物交际言语,因为成功运用交际手段和技巧,在推动情节发展的同时折射出智慧的光芒,其成就不得不令人引以为自豪。

a.人物语言重个性《三国演义》人物众多,身份不一,经历不同,心态和目的等不同导致人物在说话时个性化色彩较浓。

如同样是君主,曹操语言中尽显其“有权谋,多机变”。

如许攸问粮一节,许攸问曹操军粮有几何,操开始答“可支一年”,后经许攸接连否认并追问,操只是一次比一次减少,当许攸已经揭穿曹操的真面目时,操却笑曰:“岂不闻‘兵不厌诈’!”,附耳低言曰“军中止有此月之粮”,这时许攸忍不住真实情况,大声说出“粮已尽矣”时,曹操的反应是愕然,这才决定采用许攸计策。

b.外交辞令善攻心《三国演义》中外交辞令甚多,皆体现出善于攻心,情理备至,极有针对性,逻辑严密,机智巧妙,能准确传达说话人的目的和心理的重要特征。

现实精神·浪漫情调·传奇色彩——论《三国演义》的创作方法

现实精神·浪漫情调·传奇色彩——论《三国演义》的创作方法

现实精神·浪漫情调·传奇色彩——论《三国演义》的创作方法【内容提要】在创作方法上,《三国演义》既不属于今天所说的现实主义,也不属于今天所说的浪漫主义,而是现实主义精神与浪漫情调、传奇色彩的结合。

这种创作方法,来源于古代章回小说的生成环境,也植根于以“奇”为美的民族审美心理。

因此,应当以传奇眼光看《三国》人物,以浪漫情调观《三国》情节。

【关键词】《三国演义》现实精神浪漫情调传奇色彩关于古典名着《三国演义》的创作方法,许多学界同仁可能认为早已不是一个新鲜题目,似乎不必再作探讨。

实则不然,在这个问题上不仅分歧不少,而且误解、曲解颇多,确有深入研究之必要。

1996年,在为李保均教授主编的《明清小说比较研究》一书撰写的第二章《明清历史演义小说比较研究》中,我曾经写道关于《三国演义》的创作方法,学者们提出了四种观点: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主要是浪漫主义的,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是古典主义的。

笔者认为,在创作方法上,《三国演义》既不属于今天所说的现实主义,也不属于今天所说的浪漫主义,而是现实主义精神与浪漫情调、传奇色彩的结合。

综观全书,罗贯中紧紧抓住历史运动的基本轨迹,大致反映了从东汉灵帝即位到西晋统一全国这一历史时期的面貌,使作品具有厚重的历史感,表现出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这是人们普遍承认《三国演义》“艺术地再现了汉末三国历史”的根本原因。

然而,在具体编织情节,塑造人物时,罗贯中却主要继承了民间通俗文艺的传统,大胆发挥浪漫主义想象,大量进行艺术虚构,运用夸张手法,表现出浓重的浪漫情调和传奇色彩。

这种虚实结合,亦实亦虚的创作方法,乃是《三国演义》的基本创作方法,是其最重要的艺术特征 。

在后来出版的《罗贯中和〈三国演义〉》一书中,我重申了这一观点‚。

根据几年来的所见所思,这里再作申论。

一、既是现实的,又是传奇的二十世纪以来,中国学者研究中国问题,包括传统文化时,不得不使用一套主要源于欧美或借自日本的语汇。

结合作品论述《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结合作品论述《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三国演义》被誉为我国古典文学史上的伟大作品,不仅在文学、历史、舆论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在其艺术成就上有着非凡的地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以期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这部杰作。

一、故事情节的设计《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虽然以我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为背景,但融入了大量虚构的情节和人物,使得整个故事更加丰富多彩。

作者以世态炎凉为主线,通过赤壁之战、三顾茅庐、桃园三结义等经典情节,展现了各种人物的形象和性格。

在故事情节的设计上,作者巧妙地穿插了政治斗争、军事策略、人性善恶等多种元素,使得故事既紧凑又富有想象力,深受读者喜爱。

二、人物形象的刻画《三国演义》中塑造了许多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如诸葛亮、周瑜、曹操、刘备等等。

每一位人物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和性格,他们的行为举止、言谈举止都栩栩如生。

人物形象的刻画不仅展现了作者的文学功底,也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

正是这些生动的人物形象,使得《三国演义》成为了不朽的文学经典。

三、文学语言的运用在语言运用方面,《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也十分突出。

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叙事手法和修辞格,使得整个故事充满了诗意和魅力。

精准的用词、简练的句式,使得作品不仅读起来流畅自然,而且在辞章方面抒情激越,增加了阅读的乐趣。

四、主题的探讨《三国演义》的主题包括忠诚、野心、权谋、情义等等,这些主题贯穿于整个故事情节中。

作者通过不同人物的形象和遭遇,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使得故事不仅有深度,而且有广度。

从这些主题中,读者可以得到启示和思考,使得作品的艺术价值得以彰显。

个人观点:《三国演义》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其艺术成就之高是无可争议的。

通过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文学语言以及主题的探讨,我们不难发现,这部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艺术表现,成为了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

而正是因为这些,它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总结回顾:通过对《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的分析和论述,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这部作品的重要性和价值。

三国演义艺术呈现小说结构语言手法与艺术特点

三国演义艺术呈现小说结构语言手法与艺术特点

三国演义艺术呈现小说结构语言手法与艺术特点《三国演义》艺术呈现:小说结构、语言手法与艺术特点《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本文将从小说的结构、语言手法以及艺术特点三个方面探讨《三国演义》的艺术呈现。

一、小说结构小说的结构直接影响着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和接受。

《三国演义》的结构是以历史事件为线索,通过众多的人物和故事情节展开。

首先,作品开篇进入了黄巾军起义,接着叙述了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重大历史事件。

这些历史事件构成了整个小说的主线,也是小说发展的基础。

其次,小说采用了众多的分支故事,如刘备、曹操、孙权等各自的兴衰起落,以及其他英雄人物之间的较量和斗争。

这些分支故事丰富了小说的内涵,使整个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最后,小说在结构上呈现了一种环环相扣的叙事模式。

多个故事相互交错、渗透,形成了一个庞大而精致的故事网络,给读者呈现出一个绚烂多彩的三国世界。

二、语言手法《三国演义》的语言手法独具特色,运用了许多技巧来丰富作品的艺术表现。

首先,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对话和描写。

对话以直接的方式展示人物之间的互动,通过言辞交锋和情绪表达,使人物形象更加栩栩如生。

描写则用以展现人物的外貌特征、内心想法等,营造出生动的视觉效果和情感共鸣。

其次,小说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手法。

通过夸张描述人物的特点和行为,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同时,通过比喻将人物的思想、情感等抽象概念形象化,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再次,小说采用了悬念和反转的手法。

通过巧妙设置情节的发展,制造悬念,让读者一直保持着高度的紧张感和好奇心。

而反转的发生则使故事走向出人意料的方向,给读者带来意外惊喜,增强了故事的吸引力。

三、艺术特点《三国演义》以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吸引了无数读者,并被广泛认可和传诵。

首先,作品中塑造了众多丰满的、有个性的人物形象,包括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等等。

这些人物形象各具特色,或忠诚正直,或狡诈奸猾,或智勇双全,或仁义宽厚,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罗贯中《三国演义》的叙事艺术与历史观研讨

罗贯中《三国演义》的叙事艺术与历史观研讨

罗贯中《三国演义》的叙事艺术与历史观研讨
一、前言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经典之作,作者罗贯中在其创作中运用了
丰富的叙事艺术手法,不仅巧妙地描绘了那个乱世英雄辈出的时代,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了重新演绎和创作,展现了独特的历史观。

本文将就罗贯中《三国演义》中的叙事艺术与历史观展开研讨,探究其在文学创作中的意义与影响。

二、叙事艺术的运用
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巧妙运用了多种叙事手法,如交错叙述、纵横交错、插叙、长对句等,使整部小说情节丰富多变,引人入胜。

其中,他通过精彩的人物描写和生动的场景描绘,为读者呈现了一个栩栩如生的三国世界。

同时,罗贯中也通过叙述手法的切换和变化,使故事节奏更加紧凑,增加了读者的阅读乐趣。

三、历史观的塑造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了重新塑造和创作,打破了历
史真实性的束缚,赋予了小说更多的想象空间。

他将那个动荡的三国时代中的英雄人物描绘得光彩照人,塑造了关羽、张飞、赵云等一系列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形象。

同时,罗贯中也通过叙事的角度和视角选择,在小说中展示了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独特理解和诠释,形成了一种富有历史感和想象力的历史观。

四、结语
罗贯中《三国演义》以其独特的叙事艺术和历史观,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
之作,不断影响和启发着后人的文学创作。

通过对《三国演义》的叙事艺术与历史观进行研讨,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的魅力所在,也可以深入探讨文学与历史之间的关系。

希望本文的讨论能够为对中国古典文学和历史感兴趣的读者提供新的思考和启示。

三国演义的艺术特色

三国演义的艺术特色

三国演义的‎艺术特色《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大概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

其以《三国志》为蓝本,人物性格是‎在《三国志》留下的固定‎形象基础上‎,适度结合民‎间思想,再进行改造‎,如夸张、美化、恶搞、丑化等等,并以出色的‎战争场面描‎写和人物刻‎画成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

现在我们分‎以下几点浅‎析三国演义‎的艺术特色‎。

一、真实与虚构‎演义与正史‎的最大区别‎就是,演义不是全‎部真实的,是通过适度‎改编后写成‎的小说。

故有《三国演义》是七分史实‎,三分虚构之‎说。

比如,关公温酒斩‎华雄,史书上华雄‎是被孙坚杀‎的。

又如,三英战吕布‎,历史上公孙‎瓒并没有参‎加讨董联盟‎,刘关张自然‎没有参加。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但是读过之‎后,稍做分析,可知这些虚‎构的情节大‎部分是为小‎说描述的一‎个个人物作‎铺垫的。

因为,如果仅仅是‎象正史中所‎说的塑造真‎实的人物,有些人物就‎和作者的政‎治思想观相‎违背,也无法体现‎历史演义小‎说的特色。

而且,作者在虚构‎的同时,还注意到了‎情节的合理‎性、连贯性,而不是生硬‎的去虚构,如关羽诛颜‎良一段。

“关公奋然上‎马,倒提青龙刀‎,跑下山来,直冲彼阵。

河北军如波‎开浪裂,关公径奔颜‎良。

颜良正在麾‎盖下,见关公冲来‎,方欲问时,关公赤兔马‎快,早已跑到面‎前;颜良措手不‎及,被云长手起‎一刀,刺于马下。

忽地下马,割了颜良首‎级,拴于马项之‎下,飞身上马,提刀出阵,如入无人之‎境。

”这里是一段‎典型的虚构‎场景,目的是表现‎关羽的神勇‎无敌,但是却提到‎“赤兔马快”、“颜良措手不‎及”等细节,去掉不是更‎能说明关羽‎的神勇吗?这就是作者‎注重情节合‎理性的良好‎体现,前文说到颜‎良二十合败‎徐晃,为一流武将‎之一,被关羽一刀‎秒杀,岂不是说关‎羽能秒杀徐‎晃,夏侯之流了‎吗?这显然与事‎实不符,所以在此特‎别突出关羽‎突袭之一点‎,使得小说虚‎构却又不失‎真实。

三国演义就人物、主题、艺术特点文学评论1200字

三国演义就人物、主题、艺术特点文学评论1200字

三国演义就人物、主题、艺术特点文学评论1200字《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其深厚的文学造诣与历史背景赋予了其无穷的魅力。

本文学评论将从人物塑造、主题深度和艺术特色三个方面,对《三国演义》进行深入的探讨。

一、人物塑造《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彩,各具特色。

作者罗贯中在历史记载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想象和创作,塑造了一系列立体、生动的人物形象。

其中,刘备、关羽、张飞、曹操、诸葛亮等角色,早已深入人心,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符号。

刘备的仁德、关羽的义气、张飞的勇猛、曹操的奸诈、诸葛亮的智谋,这些人物性格特点鲜明,使得读者能够深刻理解并感受到他们各自的内心世界。

这种人物塑造方式,使得历史人物更具人性化,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人性和社会的独到见解。

二、主题深度《三国演义》的主题涵盖了政治、军事、文化等多个方面,其中最为突出的主题是权谋和忠义。

作品通过对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的描述,深入挖掘了权谋的运用和忠义的价值。

权谋是《三国演义》中一个重要的主题。

作品中通过对各种政治斗争、战争策略的描绘,展现了权谋的复杂性和智慧性。

而忠义则是作品中的另一个核心主题。

在三国时期那个动荡的时代背景下,忠于国家、忠于君主、忠于朋友成为了人们普遍的价值追求。

关羽的“身在曹营心在汉”便是忠义的最好诠释。

三、艺术特色《三国演义》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其叙事方式和语言风格上。

作品采用了章回体叙事方式,结构严谨,情节跌宕起伏。

每一回都紧扣主题,使得整个故事线索清晰,易于理解。

同时,作品中的语言风格也极具特色。

作者罗贯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排比、对仗、夸张等,使得文笔生动有力,极具感染力。

这种语言风格既展现了作者的文学才华,也使得作品更具有吸引力。

此外,《三国演义》在塑造人物形象和描绘历史事件时,采用了大量的传统艺术手法,如借喻、象征等。

这些手法不仅使得作品更具艺术性,也增加了其思想深度和文化内涵。

在刻画人物性格和表现主题时,作者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丰富的情节安排,使得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结合作品论述《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结合作品论述《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结合作品论述《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三国演义》作为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史诗般的作品,对于我国文学和文化具有深远影响。

本文将结合《三国演义》的作品内容,论述其在艺术上的成就。

1. 《三国演义》的历史价值1.1 将历史事件进行了合理的整合和创作,呈现了三国时期各个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形象。

1.2 将我国古代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历史呈现得淋漓尽致。

2. 文学艺术表现2.1 以诗词、歌颂等方式,将原著中的英雄人物作描绘,非常生动。

2.2 以富于戏剧性的手法,描绘了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和战争场面。

2.3 描写了我国古代风俗、礼仪、民风,使其成为了我国文学史上璀璨的一笔。

3. 情感与命运的表达3.1 通过对爱情、友情、忠诚、背叛等命题的描绘,使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3.2 展现了英雄与悲剧命运的交织,对观众产生深刻的思考。

3.3 通过对各类情感的表达,使得作品成为了带有真挚情感的艺术作品。

总结回顾:通过对《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的全面分析,不难发现,《三国演义》以其独特的文学魅力,艺术表现,情感与命运的表达,真切地展现了三国人物的性格与命运、三国时期的风貌与情感。

它将我国古代英雄时代的精神纳入了作品之中,使得《三国演义》成为了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

个人观点:在我看来,《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体现在其将历史情节与文学性相结合,刻画了丰富的情感与命运,更深刻地反映了我国古代人物的生活和命运。

这些都使得《三国演义》成为了一部被人津津乐道,深受人们喜爱的作品。

通过这篇文章的撰写,不仅可以让你对《三国演义》有更深入的了解,也能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历史与艺术的魅力。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带给你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史诗般的作品,对我国文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艺术上的成就不仅在历史价值、文学艺术表现和情感与命运的表达方面得到体现,还融入了我国古代英雄时代的精神,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三国演义中的文学风格与艺术特色

三国演义中的文学风格与艺术特色

三国演义中的文学风格与艺术特色自古以来,中国文学就具有独特的风格与艺术特色。

而《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更是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精髓。

本文将探讨《三国演义》中的文学风格与艺术特色,并深入分析其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一、《三国演义》的文学风格《三国演义》是一部以历史事件为故事背景的长篇小说,其文学风格可以概括为雄浑磅礴、丰富多样和虚实结合。

首先,《三国演义》的文学风格雄浑磅礴。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描写壮阔的战争场面和英雄人物的英勇事迹,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激烈。

例如在赤壁之战中,曹操和刘备两军的对峙和最后的火烧赤壁,以及吕布与貂蝉的爱情故事等,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震撼。

其次,《三国演义》的文学风格丰富多样。

小说中描写了江湖恩怨、政治斗争、爱情悲喜等各种情节,不仅有战争的血腥和残酷,还有英雄的机智和智慧,以及吕布与貂蝉的爱情故事等。

这种多样性使得小说具有强烈的故事性和吸引力,吸引了大量读者。

最后,《三国演义》的文学风格虚实结合。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虽然来源于历史,但是经过了作者的艺术加工和虚构,使人物更加鲜活生动。

例如诸葛亮的智勇、关羽的义气、曹操的权谋等形象塑造,都赋予了这些历史人物更加丰满和立体的个性,使他们成为经典的文学形象。

二、《三国演义》的艺术特色除了独特的文学风格外,《三国演义》还具有其他一些艺术特色,如结构严谨、人物形象鲜明和语言优美。

首先,小说的结构严谨。

《三国演义》分为上、中、下三编,每编又分为数十回,每回叙事都有章法,故事情节紧凑有序。

作者通过精心安排,使得整个小说的结构层次分明,使读者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其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鲜明。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机智狡诈,刘备仁义有爱,孙权稳重睿智等各种人物形象,都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这些形象的鲜明性不仅使得小说更加有趣和吸引人,也反映了中国古代人物性格塑造的独特魅力。

最后,小说的语言优美。

《三国演义》采用了优美的文言文来叙述故事,经过鲁迅等文学家的推崇,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浅谈《三国演义》创作艺术

浅谈《三国演义》创作艺术

浅谈《三国演义》创作艺术2002级1班:方德生陈开汉唐灿盛指导老师:方平到目前为止,《三国演义》我们已经看了四,五遍。

除了它,没有任何一部小说值得我们再看一次的。

每次翻阅《三国演义》,我们都会有意外的收获,这倒有点像一座无底的矿山,每次都能挖出金子来。

同样是一件事,有的人讲起来平凡无奇,有的人讲起来却能引人入胜,这是为什么呢?这是艺术搞的鬼!《三国演义》之所以吸引读者正是因为此,《三国志》少有人问津便是一个反例。

《三国演义》的创作是相当成功的,不管是主题的酝酿或者是情节的选择都是无可挑剔的,各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无非使作品锦上添花以趋于完美。

《三国演义》在中国文学史或者世界文学史都有其崇高的地位。

当初作者创作的动机可能是仕途不济而求作书以自娱,恐怕连他自己也没想到它的影响是如此广泛而深远,诸葛亮、曹操、关羽在《三国演义》的宣传下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深刻的社会影响得益于艺术创作的成功。

《三国演义》立足于三国这段历史,以三国为小说的背景,历史是为小说服务的而不是小说服务历史,因此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图和创作需要在自己的小说中更改这一段历史甚至歪曲史实,使作品的戏剧性更强,人物更丰满,情节更加精彩,这便是《三国演义》与《三国志》最大的不同。

作者在进行创作的时候不能秉着史学家那样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作品的成功与否受作者主观态度的影响很大,在这个小说的世界里,三国世界的缔造者不是曹操,孙权,也不是刘备,而是罗贯中,三国世界将何去何从都在他的一念之间,别忘了小说中人、事并不是真人真事,只是现实的影子,所以缔造怎样一个三国世界将是作品成功的第一个关键。

罗贯中立足于三国历史,凌驾于它之上,按自己的意图塑造历史便是艺术上的第一缕春光。

人物与环境息息相关,怎样的典型环境便有怎样的典型人物。

所以作者在缔造三国世界的同时也必定在缔造人物。

《三国演义》涉及人物多达一千多个,怎样使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个性并同其他人区分开来,的确是一件宏大的工程。

浅谈《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浅谈《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浅谈《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文学的杰出代表,它描绘了三国时期兵戈纷起,英雄辈出的历史画卷,刻画了一批塑造鲜明、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构建了一部堪称中国古典文学的巨著。

其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刻的历史感受力《三国演义》描绘了三国时期的战争和政治斗争,反映了魏、蜀、吴三国之间的争斗和各个势力内部的矛盾。

小说中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都是真实存在的,作者在刻画人物形象时不仅注重个性特征,而且注重历史背景和时间感的刻画。

小说各章回的标题也都带有时代的味道,时时劝人不忘"忧国忧民,忠君爱国"的精神,彰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关心。

这种历史感受力在《三国演义》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众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形象,每个人物都有独特的个性特征和鲜明的思想、性格。

如关羽忠义、张飞咆哮如雷、孙策英姿飒爽、周瑜智勇双全等等,这些人物形象不仅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更是《三国演义》刻画的经典形象,堪称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一。

这些人物形象具有深刻的社会内涵,人们可以从中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中所重视的忠义、勇敢、智慧等品质。

三、奇幻的想象力《三国演义》融入了大量的想象元素,其中最典型的当属诸葛亮的空城计和赤壁之战。

这些情节烘托了登峰造极的人物形象,让小说更加生动有趣。

此外,小说中还出现了一些趣味、滑稽的人物形象,如小桥流水人物、五虎上将的幽默表演等等,这些元素都为《三国演义》增添了不少娱乐性,使小说呈现出多样的文艺风范。

综上所述,《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在历史性、人物性和想象性方面都有不可磨灭的代表性。

它继承并创造了中国古典文学的丰富遗产,从不同角度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历史的精髓。

论述三国演义虚实相间的艺术观念和写作技法

论述三国演义虚实相间的艺术观念和写作技法

论述《三国演义》虚实相间的艺术观念和写作技法《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它在艺术上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就是正确地处理了历史真实与艺术创造的关系问题。

本文将试述《三国演义》虚实相间的艺术观念和写作技法。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3篇《论述《三国演义》虚实相间的艺术观念和写作技法》,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述《三国演义》虚实相间的艺术观念和写作技法》篇1一、《三国演义》的虚实相间《三国演义》的虚实相间,是指在作品中融合了历史真实和艺术虚构的元素,以达到更高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具体来说,它采用了“七分实事,三分虚构”的处理方式,即在主要框架、人物和事件上,以历史真实为依据,而在细节描绘和人物塑造上,则加入了民间传说和作者的虚构想象。

这种处理方式使得《三国演义》既能够体现历史的真实性,又能够充分发挥艺术的创造力。

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作者通过虚构的元素,增强了故事情节的生动性和人物形象的鲜明性,使得作品更具有文学魅力和艺术价值。

二、《三国演义》的写作技法在实现虚实相间的艺术观念的基础上,《三国演义》采用了多种写作技法,以达到更高的艺术表现力。

具体来说,它包括以下几种:1. 巧于构思作者在作品中巧妙地构思了情节的起伏和人物的命运,使得故事情节紧凑、生动,人物形象鲜明、深刻。

例如,在“空城计”一段中,作者将这一情节插在“失街亭”和“斩马谡”之间,使之成为两个一般情节之间的点睛之笔,增强了故事的生动性和艺术魅力。

2. 采用传说作者大胆地采用了民间传说,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性含量。

例如,“桃园三结义”、“借东风”、“孔明吊丧”等情节,都是出自民间传说,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和巧妙安排,使得作品更具有传奇色彩和艺术魅力。

3. 改变史实在人物和时间的细节描绘上,作者有时会对历史真实进行一定的改变,以达到更高的艺术效果。

例如,“关羽单刀赴会”这一情节,虽然与历史真实有所偏差,但却符合作品拥刘反曹的倾向,突出了关羽的用武凛然气概。

三国演义艺术特色分析

三国演义艺术特色分析

三国演义艺术特色分析《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这部作品不仅在文学价值上具有重要意义,也在艺术特色方面有着独特之处。

下面就让我们来分析一下《三国演义》的艺术特色。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三国演义》在人物塑造方面的独特之处。

作品中塑造了一大批鲜活的人物形象,每个人物都有各自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举止。

例如刘备仁义宽厚,关羽忠义勇猛,张飞豪爽直率,曹操机敏果断,孙权谋略深厚等等。

这些人物形象生动鲜明,使整个故事更加生动有趣,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其次,作品在情节设置上也是独具匠心。

《三国演义》的情节设置错综复杂,充满了阴谋诡计、战争混战、英雄豪杰等元素。

作者通过精巧的编排,使得故事情节紧凑有趣,引人入胜。

每个章回之间的转折和发展都恰到好处,让读者无法自拔,沉浸其中。

此外,作品描写了大量的战争场景,展现了宏伟的气势和悲壮的情节。

战争是《三国演义》故事的核心,各大势力之间的明争暗斗、兵戎相见、智谋较量,无一不展现了作者对于军事战争的深刻理解和描写能力。

这些战争场景既激烈搏杀,又富有戏剧性和文学意义,是作品的一大亮点。

最后,作品中的对话语言也是其艺术特色之一。

《三国演义》中的对话生动风趣,富有韵味和情感,言辞间流露出人物性格和心理活动。

作者运用了大量的俗语谚语、歇后语等民间语言,为人物对话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和趣味。

读者在阅读之余,还可以欣赏到中国古代语言文化的魅力。

综上所述,《三国演义》在人物塑造、情节设置、战争场景和对话语言等方面展现出了其独特的艺术特色。

这些特色不仅使得作品成为经典之作,也使得其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不断为后人所传颂。

通过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我们更能体会到《三国演义》所展现的文学魅力与艺术魅力,让我们永远铭记于心。

试论《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内容提要

试论《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内容提要

试论《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内容提要试论《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内容提要将《三国演义》与《三国志》等史料作对比,我发现二书对三国的记述是有很大区别的,从而感受到《三国演义》一书辉煌巨大的艺术成就。

本文将从《三国演义》的成书背景、将其与史料作对比,以及后人对该书或该段历史的评价等方面,论述该书在艺术观念、人物塑造方法、叙事方式上的艺术成就。

【关键词】《三国演义》人物情节语言艺术成就《三国演义》这部古典小说是以三国时期各方面军阀政治、军事、外交等斗争为写作背景,继承了明朝以前的群众传说和民间文艺,经营巨大的创作劳动,写成的规模宏伟的巨著。

它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艺术观念上,虚实相间,《三国演义》这部巨著是对“三国”时期这段历史史料进行加工改造后的成果。

在人物塑造方法上,《三国演义》的类型化的人物塑造方法已达到顶峰,成为古代文学中类型化艺术的光辉范本。

在叙事方式上,《三国演义》从全知全能到限加限能的叙事方式较好地适应了大众普遍的接受心理,又牢牢地掌握读者的阅读进行时不断想要关注的心理。

全书还采用了独特的扇形网状结构,使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政治、军事的斗争场面,一个个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多头绪、多层次地交织在一次扇形式的蜘蛛网上,构成了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

一、虚实相间的艺术观念《三国演义》从汉灵帝中平元年(184)黄巾起义写起,到西晋太康元年(180)三国统一为止,描写了九十余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活动,展示了三国兴亡的历史画卷,形象地再现了这一风云变幻而又动荡不安的历史时代,生动地揭示了统治集团内部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互相勾结而又互相争夺的关系。

在《三国演义》描写的曹操、刘备、孙权三个政治集团中,曹、刘两个集团是主要对立面,而刘备集团处于中心地位。

尽管《三国演义》从总体看似乎把握了三国时期的整个历史画卷,但这书却在很多故事故节上有较大的虚拟成份。

从史学家的角度出发,它却不能成为具有史书价值的著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三国演义》创作艺术
2002级1班:方德生陈开汉唐灿盛指导老师:方平
到目前为止,《三国演义》我们已经看了四,五遍。

除了它,没有任何一部小说值得我们再看一次的。

每次翻阅《三国演义》,我们都会有意外的收获,这倒有点像一座无底的矿山,每次都能挖出金子来。

同样是一件事,有的人讲起来平凡无奇,有的人讲起来却能引人入胜,这是为什么呢?这是艺术搞的鬼!《三国演义》之所以吸引读者正是因为此,《三国志》少有人问津便是一个反例。

《三国演义》的创作是相当成功的,不管是主题的酝酿或者是情节的选择都是无可挑剔的,各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无非使作品锦上添花以趋于完美。

《三国演义》在中国文学史或者世界文学史都有其崇高的地位。

当初作者创作的动机可能是仕途不济而求作书以自娱,恐怕连他自己也没想到它的影响是如此广泛而深远,诸葛亮、曹操、关羽在《三国演义》的宣传下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深刻的社会影响得益于艺术创作的成功。

《三国演义》立足于三国这段历史,以三国为小说的背景,历史是为小说服务的而不是小说服务历史,因此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图和创作需要在自己的小说中更改这一段历史甚至歪曲史实,使作品的戏剧性更强,人物更丰满,情节更加精彩,这便是《三国演义》与《三国志》最大的不同。

作者在进行创作的时候不能秉着史学家那样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作品的成功与否受作者主观态度的影响很大,在这个小说的世界里,三国世界的缔造者不是曹操,孙权,也不是刘备,而是罗贯中,三国世界将何去何从都在他的一念之间,别忘了小说中人、事并不是真人真事,只是现实的影子,所以缔造怎样一个三国世界将是作品成功的第一个关键。

罗贯中立足于三国历史,凌驾于它之上,按自己的意图塑造历史便是艺术上的第一缕春光。

人物与环境息息相关,怎样的典型环境便有怎样的典型人物。

所以作者在缔造三国世界的同时也必定在缔造人物。

《三国演义》涉及人物
多达一千多个,怎样使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个性并同其他人区分开来,的确是一件宏大的工程。

并且这一千多人必有主次之分,哪些为主,也必定要经过筛选,要根据创作的意图、出场时间的先后以及人物与人物的关系等等,这牵扯到的东西是相当多的,给创作带来了困难。

像《三国演义》这样涉及人物如此多的小说,在中外古今是没有的。

可事实上,像这样一部长篇巨著,涉及这么多人物,我们能记住的大概只有七八十个,而印象鲜明的恐怕只有十多个。

由此可见,罗贯中塑造人物主次是清晰的,层次是分明的。

我们不能否认,罗贯中根据自己的意图进行创作的时候,的确是美化了关羽,艺术夸大了诸葛亮,却丑化了曹操。

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智慧和忠诚的结晶,他已经不是原来的他了,作者已经把他理想化了,完美化了,甚至是他的过失,那也是美的点缀。

而曹操,却是历史上一切乱臣贼子的缩影,喜欢玩弄权术,凶残是他的本质属性。

在史界,史学家对他的评价是相当高的,他的政治生涯为中国的统一、民族的融合,以及生产力的恢复发展是居功至伟的。

在文学界,以他父子三人为代表的建安诗在同时代的文学作品中艺术成就是最高的,对诗歌发展的影响是深远的。

可是出于自身需要或是个人的偏爱,罗贯中绝口不提此事。

对曹操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态度是否定的。

否定归否定,在作者眼里他同时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形象是否鲜明直接关系到整部作品的成败。

我想,正是作者敢于否定,才使曹操这个重中之重的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才足以领导小说中这个三国世界向前走。

尽管罗贯中对曹操并不认同,但也没有全盘否定,依稀间我们通过曹操在赤壁赋诗知道他是一个诗人,从他任人唯能的少得可怜的事迹中我们可以猜想他必定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

这样的创作无非使曹操的形象更丰满。

失去曹操,《三国演义》会失去它一半的光彩。

谈到人物,我们不可避免地要谈到情节。

情节是用来表现人物的,人物也只有在具体的情节中才能展现其个性。

情节表现的成功直接影响到人物塑造的成败。

《三国演义》在塑造人物时,喜欢把人物放在特定的情节中,这正好应证了文学理论的那一句话:“在典型环境中表现典型人物。

”为了达
到这个目的,罗贯中可以说是绞尽脑汁,设计了许多引人入胜而又很特殊的情节。

事实证明这是对的。

为了表现诸葛亮的智慧,作者设计了“空城计”、“七擒孟获”。

在这两个情节中,人物以其行动告诉我们他是怎样一个人。

又如为了表现曹操的奸诈,他把曹操放在“磨刀与献刀”和“借头”之中。

又如为了表现关羽的忠义,他又把关羽放在“千里走单骑”等情节之中。

这也是《三国演义》艺术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国演义》不仅喜欢把人物放在特定的环境中,而且它善于情节的布置和气氛的安排。

例如刘备三顾茅庐,一步一步地把书中的主角诸葛亮从喧天的锣鼓声中引出场来;又如“草船借箭”的写箭,“借东风”的写风,一步逼一步地扣得极紧。

这是《三国演义》情节表现的一大特点。

不管是人物的塑造或者是情节的表现都必须使用各种艺术手法。

《三国演义》之所以能够吸引众多读者,其最主要的原因也就在此。

《三国演义》采用艺术手法之多,表现方式的多样是不胜枚举的,同时这些手法也很难说有什么共性,因此无论任何一个人想将其整理归类是不可能的。

所以这个问题也只能是举例说明而已。

关羽斩华雄这个情节的描写被许多人认为是《三国演义》的经典之一。

为了表现关羽的神勇,作者采用侧面描写的的手法。

首先是多层次的渲染,几位大将被诛,诸侯大惊失色,这的确有欲扬先抑的效果。

战斗的惨烈也是通过咚、咚的鼓声反映出来。

关羽出阵之前的一系列描写无非有衬托的作用,最后,以酒尚温来说明时间的短暂。

这可是一大绝笔,以书中人物的行动来说话这又显得很细腻。

曹操败走华容这是它的又一个经典。

曹操战败逃亡,在生死攸关的时候奔命,居然有闲情逸志笑“周瑜少智,诸葛亮无谋”,这是出人意料之笔,一连几次,反复描写。

最后脱离虎口,转危为安,曹操却放声大哭,这刚好与前面形成反差、对比。

一系列的大笑只是为大哭伏笔,妙哉!这样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具有形式的美感,具有艺术上的强烈表现效果。

与此同时,《三国演义》描写人物也具有自己的一套手法。

不直接叙述其内心,单凭语言、动作,人物的精神自出。

这是戏剧的手法,它不
仅使语言更加简洁,也使人物形象更加清晰……
但有人认为《三国演义》在塑造人物与艺术创作上存在矛盾,他们认为《三国演义》夸张地塑造人物,使人物的某一方面显得很突出,而忽视了其它的各方面。

曹操的方方面面都紧紧围绕一个“奸”字,对于诸葛亮的叙述描写都是为了表现他的忠贞和智慧。

许多人认为罗贯中夸张地绝对化了人物,好的就好到骨子里去,坏的就坏到了极点。

基于这个原因,他们认为《三国演义》的人物塑造没有《水浒传》的丰满,人物个性没有《水浒传》的复杂。

我们认为这是很武断的。

艺术创作必须典型。

我们知道罗贯中是施耐庵的学生,他也参加了《水浒传》的创作,或许他认为《水浒传》的人物塑造存在局限,所以他在创作《三国演义》时不愿像《水浒传》那样。

同时,我们必须看到正是作者这样塑造人物才使人物更加典型。

每当说起曹操,我们会立即反应他是奸雄;谈起诸葛亮,我们自然地想起他的忠心和智慧。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作者不这样做,能有这样的效果吗?那么这种手法到底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或是功过参半呢?因人而异吧。

总的来说《三国演义》是成功的。

各种艺术手法的巧妙运用是使《三国演义》艺术创作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以上,我们谈了背景、人物、情节以及艺术手法。

在作者罗贯中看来这些东西是息息相关的,它们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怎样的背景便有怎样的人物,三国这个世界造就了三国的精英,这些人物反过来影响故事的趋势。

情节用来表现人物,人物在其中显示个性,一定的情节又必须以背景为基础。

这些方方面面的描写又需要艺术手法来典型化,艺术手法渗入方方面面之中。

因此作者在创作时必须对这些东西进行深刻研究,艺术本身就是一个整体。

对于《三国演义》的创作艺术,我们就讨论这些。

这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但愿透过这一小部分,我们能对《三国演义》的创作有一定程度的认识。

希望我们能像一位作家所说的:“我们无需吞下一头牛,只需吃一小块肉便能说出它的味来。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