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开发术语解释
汽车产品设计开发流程的术语
计要求的活动(即:对设计和/或开发的结果进行验证,以确定设计结果是否满足该阶段设计和/或开发输 入的要求)。设计验证可包括以下的活动:
◆变换方法进行替换计算,包括最初进行的计算分析; ◆可能时,把新设计和/或开发与已证实的类似设计和/或开发进行比较; ◆用模型或典型样件进行试验(包括:试验设计-DOE)、模拟、试用、演示和证实,此方法用在设计验 证时须明确规定试验计划,并将其方法及试验结果作成技术报告记录保留下来; ◆对发放前的设计和/或开发阶段文件进行评审等。
批量生产总签发(SF) 零批量生产获得成功,生产试制批量的车或发动机已通过规定里程的路试,没有发现任何大技术问题,
且路试报告已经提供;零批量生产的或发动机已成功的完成相应里程的路试,路试报告已经提供;所有在 质保路试中发现的缺陷获得分析,所采取的改进措施有效性在路试中获得验证;型式认证获得通过;新产 品上市项目组已经成立,上市策略与上市方案已制定并下发,所有产品质量目标能达到和保持,进行批量 生产启动前的总签发。
源和系列活动的文件。当控制计划作为质量计划时,质量计划便成为一种广义的概念。
同步工程 同步工程又称并行工程,是一种用来综合、协调产品的设计及其相关过程——包括制造过程和保障过
程的系统方法。这种方法是用来使产品及过程开发人员从一开始就考虑从方案设计直到废弃的产品寿命周 期的所有要素,包括质量、费用、进度和用户要求。
项目整体计划 以项目各单项计划为基础,从项目全局出发把项目的各单项计划作为一个子系统进行整体管理,从而
形成指导项目各单项管理的整体文件。
项目组织 项目组织是指实施项目的组织。
项目周期 项目实现过程中先后衔接的各个阶段的结合。
汽车制造行业专业术语大全
汽车制造行业专业术语大全1、车身结构—汽车的主体结构,包括车顶、车底、车门等部分。
2、底盘—汽车的底部结构,包括底盘框架、前后悬挂系统、驱动系统等。
3、发动机—汽车的动力源,负责产生功率以驱动车辆。
4、变速器—控制发动机输出功率并传输到车轮的装置,包括手动变速器和自动变速器。
5、制动系统—控制车辆减速和停车的系统,包括刹车片、刹车盘、刹车液等部分。
6、悬挂系统—支撑和平衡车身的系统,包括弹簧、避震器、悬挂臂等。
7、燃油系统—用于储存和供应燃料给发动机的系统,包括油箱、燃油泵、喷油嘴等。
8、排气系统—将废气从发动机排放出去的系统,包括排气管、催化器、消声器等。
9、电子控制单元(ECU)—控制和监测车辆电子系统的计算机模块。
10、车身电子系统—控制车辆的电子设备,包括仪表盘、音响系统、导航系统等。
11、碰撞安全系统—预防和减轻碰撞伤害的系统,包括安全气囊、车身结构设计等。
12、高强度钢—在车身结构中使用的高强度钢材,用于提高车体刚性和安全性能。
13、轮胎—安装在轮毂上,与地面接触的橡胶制品,提供车辆的抓地力和悬挂舒适性。
14、助力转向系统—增加转向力和减轻驾驶员转向努力的系统,通常采用液压或电动助力。
15、故障诊断系统—监测和诊断车辆故障的系统,通过传感器和计算机分析车辆性能。
16、排放控制系统—控制和减少车辆排放物的系统,包括催化器、氧传感器、排气循环阀等。
17、充电系统—向电动车辆或混合动力车辆供应电能的系统,包括电池、充电器等。
18、能量回收制动系统—利用制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储存起来用于供应给电动设备。
19、车辆动力学—研究车辆运动和行驶性能的学科,包括加速度、制动距离、操控稳定性等。
20、燃油经济性—衡量车辆燃油利用效率的指标,通常以每加仑或每百公里行驶的里程为单位。
汽车开发常用语
Page 4/11
汽车开发常用语整理
2010.8.12
Page 1/11
■常用语整理
术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义
a.车种(Model) a.车种(Model) 车种 开发目的及概念,基本构造不同的车辆的商品区分. 开发目的及概念,基本构造不同的车辆的商品区分. b.新车( Model) b.新车(New Model) 新车 指不是基准车间运行生产的后续而是新车种. 指不是基准车间运行生产的后续而是新车种. c.后续车( FMC) c.后续车(Full Model Change, FMC) 后续车 是以代替基准的车种,与基准车种的内外装完全不相同的车种. 是以代替基准的车种,与基准车种的内外装完全不相同的车种. d.衍生车 (Derivative) d.衍生车 以之前开发的汽车未主题改变一部分的车体而与基准车另一观点的车种. 以之前开发的汽车未主题改变一部分的车体而与基准车另一观点的车种. e.改造车 e.改造车 (Face Lift, F/LIFT, F/L) 指在基准车种内为了改善车辆的形象及改善商品性而变更基准车中的内外装等而开发的车种. 指在基准车种内为了改善车辆的形象及改善商品性而变更基准车中的内外装等而开发的车种. f.始作车( Car) f.始作车(Proto Car) 始作车 为了确认不通过生产首先初期车辆组装性确认及性能(耐久性,目标性能,法规对应可能性等) 为了确认不通过生产首先初期车辆组装性确认及性能(耐久性,目标性能,法规对应可能性等)所制作的车辆 确认不通过生产首先初期车辆组装性确认及性能 g. CFT(Cross Function Team) 构成 为了新车种的初期品质确保社内,外专家(生技, 设计,生产,品质, 开发,企业等)来构成CFT CFT组织 为了新车种的初期品质确保社内,外专家(生技, 设计,生产,品质, 开发,企业等)来构成CFT组织 (内装饰/外装饰, 底盘/总装/发动机/变速器/整车等) 内装饰/外装饰, 底盘/总装/发动机/变速器/整车等) 后检讨始做图纸,始作车及P/LOT用途车问题点改善达到品质目标的活动 后检讨始做图纸,始作车及P/LOT用途车问题点改善达到品质目标的活动 P/LOT
关于车载开发的专业词汇
关于车载开发的专业词汇车载开发涉及的专业词汇众多,且很多术语都有相应的英文缩写或简称。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车载开发专业词汇:1. ECU (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是车载系统中用于控制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部件的电子设备。
2. CAN (Controller Area Network):控制器局域网络,是一种车辆内部通信网络协议,用于各种控制单元之间的通信。
3. 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用于确定车辆的位置和导航。
4. OBD (On-Board Diagnostics):车载诊断系统,用于监控车辆的运行状况并诊断故障。
5. HMI (Human-Machine Interface):人机交互界面,指车载系统中与驾驶员交互的部分,如仪表盘、中控屏幕等。
6. ADAS (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包括自适应巡航控制、车道保持辅助等功能。
7. IoT (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指将车辆连接到互联网,实现车与车、车与基础设施之间的信息交换。
8. V2X (Vehicle to Everything):车辆对一切,是指车辆与其他车辆、行人、基础设施等的通信技术。
9. LiDAR (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激光雷达,用于测量车辆周围物体的距离,常用于自动驾驶技术中。
10. UI (User Interface):用户界面,指车载系统中供用户操作的界面设计。
11. UX (User Experience):用户体验,指用户在使用车载系统时的感受和体验。
12. API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应用程序编程接口,用于车载系统中不同软件组件之间的通信。
13. SDK (Software Development Kit):软件开发工具包,提供给开发者用于创建车载应用的工具集。
汽车开发流程术语
汽车开发流程术语一、概述汽车开发流程是指从汽车概念设计到量产交付的全过程,涵盖了从需求分析、设计开发、验证测试到生产制造等多个环节。
本文将介绍汽车开发流程中常用的术语和相关内容。
二、需求分析阶段1. 市场调研:通过对潜在用户群体的需求、市场趋势和竞争对手的产品进行研究,以确定目标市场和产品定位。
2. 用户需求分析:通过与用户进行沟通和调研,了解用户对汽车的功能、性能、安全等方面的需求,以制定产品开发的目标和要求。
3. 功能规划:根据用户需求和市场调研结果,制定汽车的功能规划,明确车型的配置、选装项目和标配功能等。
三、设计开发阶段4. 概念设计:基于用户需求和市场调研结果,进行创新性的设计,形成初始的产品概念,并进行初步评估和论证。
5. 详细设计:在概念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细化设计,包括外观设计、结构设计、动力系统设计、电子系统设计等。
6. 集成设计:将各个子系统的设计进行整合,确保其相互协调和兼容,以满足整车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7. 验证测试计划:制定验证测试的目标、方法和流程,明确测试项目和测试标准,以验证汽车的各项性能指标。
8. 试制样车制造:根据设计要求和生产工艺,制造少量试制样车,用于验证测试和产品改进。
四、验证测试阶段9. 功能性测试:对汽车的各项功能进行测试,包括动力性能、悬挂系统、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等。
10. 安全性测试:测试汽车在碰撞、侧翻、刹车距离等各方面的安全性能,确保车辆在各种情况下的安全性。
11. 可靠性测试:通过长时间的耐久性测试,评估汽车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12. 环保性测试:测试汽车的排放性能和燃油经济性,以满足环保法规和用户对节能环保的需求。
五、生产制造阶段13. 生产计划:根据市场需求和销售预测,制定生产计划,包括产量、交付时间、零部件供应等。
14. 零部件采购:根据生产计划和供应商能力,进行零部件的采购和供应链管理,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
15. 生产调试:将各个零部件组装成整车,并进行功能调试和性能测试,确保整车的质量和功能正常。
大众汽车开发术语解释
大众汽车开发术语导读中国人,在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技能的过程是非常痛苦的。
为什么?因为在很多新技术、新技能方面,老外比我们走得要早很多,先行制订了行业规则,而我们只能被动的去学习。
比如编程语言、行业缩写等等,都是以外文为基础的。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大众常见的缩写。
1、零件报交/质量控制点很多朋友一定听过ZP7、ZP5零件,这到底是什么呢?我们先来看看ZP是什么意思。
ZP是德文Zählpunkt的简称,是质量控制点的意思,为了监督生产车间整个生产过程的质量,在交付下道工序前的最后一道环节设立质量控制点,由主机厂质量相关人员负责进行监督、评价质量状态。
我们都知道整车的四大工艺是冲压、焊装、涂装、总装,质量控制点的设置也是大体按照这个逻辑。
整车四大工艺(图片来源于网络)A、ZP4因为发动机比较关键,所以在此也会设置控制点,这就是ZP4,发动机质量控制点。
发机机(图片来源于网络)一般由质保相关人员按照相应的质量要求对发动机装配车间送检的发动机总成进行报交检验,同时核对车间装配流程卡的检验内容,完全符合质量要求后,给予放行。
B、ZP5冲压和焊接放在一起,设置白车身质量控制点(ZP5),为什么叫白车身,因为还没有涂上油漆。
白车身(图片来源于网络)车身车间对白车身进行拼装完成后,质保相关人员按照相应质量要求(如车身匹配缝隙、车身表面、焊接等)进行报交检验。
C、ZP5a冲压和焊接之后,就是涂装了,涂装的油漆质量控制点,就是ZP5a,至于为什么叫ZP5a,不叫ZP6,抱歉老师也不知道。
油漆车间对白车身进行涂装完成后,质保相关人员按照相应的质量要求(油漆表面质量、油漆防腐功能)进行报交检验。
D、ZP6? No!是ZP7ZP7就是总装车间的装配(总装)完后的质量控制点了。
按照相应质量要求(电器功能、零件缝隙匹配、整车表面质量、排放标准、整车动态性能)进行报交检验。
总装报交(图片来源于网络)E、你以为这就结束了?抱歉,还有ZP8四大工艺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是还是一道质量控制点,它就是ZP8,由质保相关人员按照相应的质量要求(电器功能、零件缝隙匹配、整车表面质量)对总装车间送检的成品车进行最终报交检验并核对车间装配流程卡的检验内容,最终发放整车合格证。
汽车研发与制造专业术语汇总
汽车研发与制造专业术语汇总1. 汽车制造 -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2. 汽车研发 - Automobil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3. 汽车设计 - Automotive Design4. 动力系统 - Powertrain System5. 车身结构 - Vehicle Body Structure6. 底盘系统 - Chassis System7. 混合动力 - Hybrid Power9. 电动机 - Electric Motor10. 能源管理系统 -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11. 燃料电池 - Fuel Cell12. 变速器 - Transmission13. 驱动轴 - Drive Shaft14. 刹车系统 - Brake System15. 悬挂系统 - Suspension System16. 转向系统 - Steering System17. 车轮驱动 - Wheel Drive18. 燃油喷射装置 - Fuel Injection System19. 排放控制系统 - Emission Control System20. 汽车安全 - Automotive Safety21. 碰撞安全 - Crash Safety22. 安全气囊 - Airbag23. 动力输出 - Power Output24. 引擎输出功率 - Engine Output Power25. 马力 - Horsepower (HP)26. 转速 - Revolutions Per Minute (RPM)27. 发动机转速 - Engine RPM28. 加速度 - Acceleration29. 最高速度 - Top Speed30. 运动性能 - Performance31. 行驶阻力 - Rolling Resistance32. 空气阻力 - Air Resistance33. 高速行驶稳定性 - High Speed Stability34. 转弯半径 - Turning Radius35. 转向灵活性 - Steering Flexibility36. 驱动方式 - Drive Mode37. 前驱 - Front-Wheel Drive (FWD)38. 后驱 - Rear-Wheel Drive (RWD)39. 四驱 - Four-Wheel Drive (4WD)40. 智能驾驶 - Intelligent Driving41. 自动驾驶 - Autonomous Driving42. 感知系统 - Perception System43. 控制系统 - Control System44. 制动系统 - Braking System45. 监测系统 - Monitoring System46. 传感器 - Sensor47. 摄像头 - Camera48. 激光雷达 - Lidar (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49. 雷达 - Radar50. 超声波 - Ultrasonic51. 航空航天工程 - Aerospace Engineering53. 空气动力学 - Aerodynamics54. 解决方案 - Solution55. 耐久性 - Durability56. 稳定性 - Stability57. 谐波 - Harmonic58. 系统集成 - System Integration59. 系统优化 - System Optimization60. 设备现场验证 - Equipment On-Site Verification61. 审查结果确认 - Confirmation of Review Results62. 控制程序 - Control Program63. 安全性评估 - Safety Assessment64. 安全性论证 - Safety Demonstration65. 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 - Fault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 (FMEA)66. 可靠性 - Reliability67. 性能测试 - Performance Testing68. 效能测试 - Efficiency Testing69. 耐久测试 - Durability Testing70. 车辆测试台 - Vehicle Test Bench71. 噪音测试 - Noise Testing72. 振动测试 - Vibration Testing73. 线性加速度 - Linear Acceleration74. 制动距离 - Braking Distance75. 操控性 - Handling76. 稳定性控制系统 - Stability Control System77. 碰撞测试 - Crash Testing78. 正面碰撞 - Frontal Crash79. 侧面碰撞 - Side Impact80. 翻车测试 - Rollover Testing81. 高温测试 - High Temperature Testing82. 低温测试 - Low Temperature Testing83. 湿度测试 - Humidity Testing84. 耐久性验证 - Durability Verification86. 安全标准规范 - Safety Standard Specification87. 环境法规 -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88. 国际标准组织 -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 (ISO)89. 汽车工程师 - Automotive Engineer90. 研发团队 -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eam91. 制造工艺 - Manufacturing Process92. 产品质量 - Product Quality93. 工艺改进 - Process Improvement94. 成本控制 - Cost Control95. 供应链管理 - Supply Chain Management96. 过程控制 - Process Control97. 产能规划 - Capacity Planning98. 质量控制 - Quality Control99. 供应商评估 - Supplier Evaluation100. 质量管理体系 -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这些术语涵盖了汽车研发与制造的各个方面,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参与汽车的设计、研发和制造过程。
新车型开发阶段术语
1st SPTT
详细生准计划的协调・同意
2nd SPTT
量产模具的完成状況确认 (初品納入(第一次交货)
3rd SPTT
量产工序的配备状況确认 1A品納入(1A品交货)
4th SPTT
会同量产试作
SOP
开始量产。(START OF PRODUCTION)
量确 量产
量产节拍确认。(生产性.作业习熟度方面) 开始量产。(START OF PRODUCTION)
阶段专用术语:
本田系列专用术语
QAV
阶段性质
QAVⅡ监察
QAVⅡ监察内
QAVⅡ-2 QAVⅡ-3 QAVⅡ-4 QAVⅡ-5 安全宣言
顾客大日程把握(投产计划、国产化开发大日程);零件状况把握;
阶段专用术语:
丰田系列
阶段名
阶段标记
1W.1 1A后半
GTMC第一次试生产 GTMC第一次试生产后的试制
KA 量确 号试 号口 SOP
产品投产前的最后一次试制 量产确认 用量产条件小批量试生产 量产 开始量产。(START OF PRODUCTION)
阶段专用术语:
丰田系列
SPTT
按照开发大日程的各个阶段准确实施
供应商自我检证完成/检证表事先确认;模具准备完成(量产水平);量产设备、 治具、检具、QA机完成;生产工序/标准类件等完成人员熟习训练完成;生产能 力/工序能力验证完成;物流确认完成;现地适用试验完成/现地证明日程确认; 零件评价完成(供应商方、GHAC方都完成)
量产前向客户报告在模具、设备、物流、人员安排、生产能力、再发防止、 未然防止、作业者教育等方面,宣布我们已经达到量产水平的承诺。
制造管理计划/品质保证展开计划、进展状况事先确认,明确问题点;PQCT、 过往缺陷验证表、FMEA表收集/事先确认;材料/部品的构成事先明确;设变 内容把握;延迟的项目事先明确出来;KD样品取得/分析;
汽车开发常用语
2010.8.12
Page 1/11
■常用语整理
术语定义
a.车种(Model) a.车种(Model) 车种 开发目的及概念,基本构造不同的车辆的商品区分. 开发目的及概念,基本构造不同的车辆的商品区分. b.新车( Model) b.新车(New Model) 新车 指不是基准车间运行生产的后续而是新车种. 指不是基准车间运行生产的后续而是新车种. c.后续车( FMC) c.后续车(Full Model Change, FMC) 后续车 是以代替基准的车种,与基准车种的内外装完全不相同的车种. 是以代替基准的车种,与基准车种的内外装完全不相同的车种. d.衍生车 (Derivative) d.衍生车 以之前开发的汽车未主题改变一部分的车体而与基准车另一观点的车种. 以之前开发的汽车未主题改变一部分的车体而与基准车另一观点的车种. e.改造车 e.改造车 (Face Lift, F/LIFT, F/L) 指在基准车种内为了改善车辆的形象及改善商品性而变更基准车中的内外装等而开发的车种. 指在基准车种内为了改善车辆的形象及改善商品性而变更基准车中的内外装等而开发的车种. f.始作车( Car) f.始作车(Proto Car) 始作车 为了确认不通过生产首先初期车辆组装性确认及性能(耐久性,目标性能,法规对应可能性等) 为了确认不通过生产首先初期车辆组装性确认及性能(耐久性,目标性能,法规对应可能性等)所制作的车辆 确认不通过生产首先初期车辆组装性确认及性能 g. CFT(Cross Function Team) 构成 为了新车种的初期品质确保社内,外专家(生技, 设计,生产,品质, 开发,企业等)来构成CFT CFT组织 为了新车种的初期品质确保社内,外专家(生技, 设计,生产,品质, 开发,企业等)来构成CFT组织 (内装饰/外装饰, 底盘/总装/发动机/变速器/整车等) 内装饰/外装饰, 底盘/总装/发动机/变速器/整车等) 后检讨始做图纸,始作车及P/LOT用途车问题点改善达到品质目标的活动 后检讨始做图纸,始作车及P/LOT用途车问题点改善达到品质目标的活动 P/LOT
汽车专业术语解释
ASR/TCS---驱动防滑
AWD---全轮驱动系统
ABS---(Antilock braking system) 制动防抱死系统CCS---巡航控制
DSC—动态稳定控制系统
DMF—双质量飞轮
EBD---制动力分配
EBV—电子制动力分配装置
EDS—电子差速锁
EBA—紧急制动辅助装置
EFI---Electronic Fuel Injection,电子燃油喷射
EGR---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废气再循环
ESP ---(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 电子稳定系统ESA---电控点火装置
EFI ---电控汽油喷射
ECT---电控自动变速器
ETCS ---电子节气门
FSI---缸内燃油直喷
GDI---Gasoline Direct Injection,汽油直接喷射
ISC---Idle Speed Control,怠速控制
MAF---空气流量计
MAP --- 进气压力传感器
SRS ---安全气囊
TDI---Turbo Direct Injection,涡轮增压直喷(柴油机)TWCS---Three Way Catalyst System,三效催化剂系统TEMS--- 电控悬挂
TRC---牵引控制。
汽车行业项目阶段术语
汽车行业项目阶段术语在汽车行业项目管理中,不同的阶段通常有特定的术语来描述。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项目阶段和相关术语:1. 概念阶段(Concept Phase):在这个阶段,主要是确定产品的初步设计概念、市场定位、功能需求以及初步的成本评估等。
2. 预研阶段(Preliminary Research Stage/Phase):进行市场需求分析、竞品研究、技术可行性研究和技术路线规划。
3. 产品定义阶段(Product Definition Phase):完成详细的产品设计参数设定、整车架构设计、关键零部件选择及初步的工程设计。
4. 工程开发阶段(Engineering Development Phase):包括设计冻结(Design Freeze)、样车制造(Prototype Build)、验证测试(Validation Testing),如耐久性测试、NVH测试、性能测试等。
5. 试生产阶段(Trial Production/PPAP Phase):1)生产件批准程序(Production Part Approval Process, PPAP),此阶段需要制作试制产品,并提交给客户或主机厂进行批准。
2)两轮试验车(Two Trial Production, 2TP),指的是试生产过程中的第二次小批量生产以进一步验证工艺和产品质量。
6. OTS(Off Tool Sample):工装样件阶段,即按照最终生产工艺流程生产的首批样品,用于验证工装设备的精度和生产能力。
7. SOP(Start of Production):开始量产阶段,意味着生产线上的所有准备工作已完成,可以开始正式的大规模生产。
8. 持续改进阶段(Continuous Improvement Phase):在量产之后,通过对生产和用户反馈的数据分析,不断优化产品和生产流程。
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目标和交付物,并且会通过一系列的质量控制工具和技术评审来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例如使用先期产品质量策划(Advanced Product Quality Planning, APQP)和潜在失效模式与后果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 FMEA)等方法。
汽车产品设计开发流程的术语
汽车产品设计开发流程的术语1. 概念设计 (Concept Design)概念设计是汽车产品设计开发流程的起点,它包括通过市场调研和用户需求分析来确定产品的目标群体和定位。
概念设计阶段的主要目标是确定产品的整体外观和风格,以及初步确定产品的功能和特点。
2. 草图设计 (Sketch Design)在概念设计完成后,设计师将开始进行草图设计。
这一阶段是通过手绘或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来创建车辆的初步外观设计。
设计师会进行多次修改和优化,直到获得满意的设计概念。
3. 三维建模 (3D Modelling)在草图设计完成后,设计师将使用三维建模软件将设计概念转化为真实的三维模型。
这个阶段的设计师需要考虑产品的内部结构和比例,并与工程师合作以确保设计的可行性和制造性。
4. 造型设计 (Clay Modelling)造型设计是将三维模型转化为物理模型的过程。
设计师将使用黏土和其他材料,在一个模型车间里手工塑造出车身外形的模型。
这个过程充分展示了设计师的艺术家的手法,因为它要求工匠级别的技巧和经验。
5. 工程设计 (Engineering Design)工程设计是将造型设计转化为可生产之车型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设计师和工程师合作,解决工程问题,例如引擎配置、底盘设计、安全性能等。
目标是使设计在可生产的前提下尽可能保持概念设计的外观和风格。
6. 样车制造 (Prototype Manufacturing)样车制造是制造车辆的雏形以用于测试和评估的过程。
这个阶段的主要方法是使用专业的工具和工程技术人员来完成车辆的生产。
样车通常是按照设计和工程规格制造的,但可能不是最终的生产质量。
7. 车辆测试 (Vehicle Testing)车辆测试是评估车辆性能和安全性的过程。
这包括相关的测试,如制动测试、加速测试、悬挂系统测试以及碰撞测试等。
通过这些测试,设计师和工程师可以确认产品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对需要改进的方面提出建议。
整车开发必知术语定义
整车开发必知术语定义1 平台项⽬开发全新的车型平台,采⽤全新的整车造型、总布置、底盘和配置。
2 车型项⽬在已有的车型平台基础上,采⽤全新整车造型(车⾝结构及内外饰全新开发)和布置⽅案,底盘选⽤成熟的零部件,更改系统模块的整车项⽬。
3 变型项⽬在已有的车型平台基础上,全新外饰/内饰开发(⼤facelift)、关键零部件开发、局部更改升级、核⼼配置变更(如换动总、右舵开发)等。
4 ⼩改项⽬不改变现有平台和造型,只是局部改变造型(⼩facelift)、认证等,选⽤成熟零部件对车型进⾏范围性更改。
5 阀点(Gate)在项⽬各阶段设置的控制点,⽤来确保产品开发项⽬在每阶段所有活动均满⾜产品要求、产品和过程已达到进⼊下⼀个阶段的条件。
即⽤来作为产品开发过程中产品或完全通过、有条件通过或不通过的系列控制点。
6 VTS(Vehicl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整车技术规范,包括整车技术要求、核⼼价值,使⽤标准的条件以及相应责任条款。
7 SSTS(Sub-system TechnicalSpecification)⼦系统技术规范。
是规定⼦系统的⼀系列要求(特征、性能、设计)以及认证⽅法的⼯程⽂件8 SOR(State of Requirement)需求定义,亦称招标技术⽂件,⽤于零部件供应商定点,包含交付物、时间计划、成本和职责,从设计开发到装车、试验认证等各个环节。
9 TG0数据粗略的三维数模,表明零件在整车位置上的基本外形和尺⼨。
数模包含有主要的特征、边缘和界⾯,以及中⼼线(线束和管状物),可⽤于零部件定点。
10 TG1数据数模包含有所有零件界⾯、过渡⾯、紧固件孔和位置。
根据TG1数据,选定的模具供应商可进⾏模具设计、可⾏性分析,完成全部设计和优化,在商定的表⾯数据公差允许范围内进⾏模具锻造和加⼯(部分可⽤于软模制造)。
11 TG2数据最终的三维数模。
表明了在整车位置上的完整的零件设计意图。
汽车行业术语大全
DFM/DFA ——可制造
/ 可装配性涉及
DFM/EA ——设计失效模式分析
DPV ——每辆车缺陷数
DR ——
DR 特性 DRE ——设计释放工程师
DRL ——一次生产通过率损失
DR ——生产质量综合指数( Direct Run ) DV ——设计验证 E&APSP ——工程 & 先期采购定点程序 EP ——电子采购流程 Error Occurrence Prevention
CMM ——三坐标测试仪
GP ——通用程序
Complex system/subassembly 复杂系统
GQTS ——全球质量跟踪系统
/ 分总成
GR&R ——量具的重复性与在再现性
Consignment ——集成供货(外协供应商)
Greenfield Site ——新建工厂
CPIP ——现行产品改进程序(
GVDP ——全球整车开发流程
Current product improvement process IPTV
)
——每千辆车缺陷数
CPK ——过程能力指数
IPTV ——千辆车故障率(
CPV ——每辆车索赔费用(
incidents per thousand vehicles )
cost per vehicle )
IVEP ——集成车工程发布
CS1 ——一级受控发运
IV ——
CS2 ——二级受控发运
CTC ——零部件时间表(
DRE )文件
CTS ——零件技术规范
CVER ——概念车工程发布
CVIS ——整车检验标准(
汽车产品设计开发流程的术语
汽车产品设计开发流程的术语1.概念阶段:-市场研究:对相关市场进行调研,分析消费者需求和竞争对手产品。
-概念开发:生成并评估不同的创意和概念。
-定位:确定汽车定位和目标市场。
-可行性研究:评估汽车产品的技术、生产和经济可行性。
2.设计阶段:-整体设计:创建汽车的整体外观和内部布局。
-外观设计:设计汽车的外观外形、曲线和比例。
-内饰设计:设计汽车的仪表板、座椅、控制面板等内部零部件。
-材料和工艺选择: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艺制造汽车零部件。
-三维建模:使用计算机软件创建汽车的三维模型。
3.工程开发阶段:-工程设计:进行细节设计,确定零部件尺寸、材料特性和装配方式。
-CAE分析:进行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如结构强度、振动和热分析。
-零部件开发:设计和开发各个零部件,如发动机、底盘、车身等。
-工艺规划:确定制造汽车所需的生产工艺和设备。
-原型制作:制作样车或零部件的原型以进行测试和验证。
4.生产准备阶段:-工艺验证:验证生产工艺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工装制造:制造用于生产的专门工具和设备。
-零部件采购:采购生产所需的零部件和材料。
-供应商管理:管理和协调外部供应商。
5.试生产和测试阶段:-试生产:进行小规模生产以验证生产工艺和零部件可用性。
-功能测试:检验汽车的正常运行和性能。
-安全测试:评估汽车的安全性能和碰撞保护能力。
-排放测试:检测汽车的废气排放是否符合法规要求。
-可靠性测试:测试汽车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6.量产阶段:-生产计划:制定汽车的生产计划和排产安排。
-质量控制:监控和控制汽车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
-供应链管理:管理和协调供应商、分销商和零部件供应等。
-营销和销售:市场推广和销售汽车产品。
以上是汽车产品设计开发流程中的一些术语。
根据实际项目和公司的要求,还可能涉及其他特定的术语和步骤。
不同的汽车制造公司和项目可能会有不同的流程和术语,但总体上,这些术语提供了车辆开发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开发术语解释(阶段)1.商品计划阶段-1)完成项目前期研究,管理层评审预研阶段定义的所有初期目标、评审并批准市场分析、技术方案、造型方向、资源获得方案、项目综合可行性分析、正式启动项目。
2)批准初步项目方案,包括所有的产品目标和商业计划目标的最初符合性,工程/制造/物流/采购等项目方案。
为项目批准做准备。
3)综合评审产品开发状态,包括造型冻结,对产品、制造、物流和销售计划进行评审和批准,所有的目标在项目的经济架构中都必须是可行的,正式批准项目。
2.产品开发阶段-1)通过对数模的工程可行性确认和pertest试验,通过CAE和制造可行性分析,完成整车数据发放。
2)对设计样车进行相关验证试验,检查评估产品设计及工艺的正确性。
完成试生产准备。
3.量产准备阶段-1)使用工装零件按工艺要求在总装线上制造样车,验证工装模具和供应商的制造能力,完成工程的最终验证和制造的早期工艺调试。
2)调试整车厂的生产设备,验证生产工艺,验证全工装和工艺条下件批量提供的零部件质量,完成样车数据更改,冻结变更数据。
3)验证整车厂在一定节拍下的生产能力。
4)按整车生产节拍的提升计划,投入批量生产。
4.量产维持阶段-1. 新产品预研立项GATE#0(KO)-项目立项研究。
成立项目团队,开始对项目进行研究分析。
2.预可研评审(SI)-完成产品初步可行性分析后,通过预可研评审确定开发平台。
3. 产品开发决策(SC)-进一步细化产品方案,通过评审后,初步确定项目开发目标。
4. 新产品开发项目认可GATE#1 (OD)-完成各项性能指标的细化,形成产品的最终设计方案和目标并获得批准。
5. 设计数据发布(DR)-首轮设计数据经过评审确认后,进行发布用于相关部门的设计样车制作。
6. 设计样车验证完成(CP)-对设计样车进行相关试验验证,检查及评审产品设计和工艺的正确性。
7. 试生产准备完成(LR)-试生产前完成样车试装验证,工装准备等各项准备工作,达到试生产的要求。
8. 全车数据发布GATE#2 (DC)-对样车试验及试装阶段出现的问题进行整改,达到设计和性能要求后发布,用于工装样件的制作。
9. 变更冻结(CC)-设计和质量问题整改完成后,冻结产品数据。
10. 投产签署(LS)-小批量生产前对投产条件进行综合评审确认。
11. 量产签署GATE#3 (J1)-各项指标达到量产要求,开始批量生产(SOP)。
12.项目总结(FS)-对整个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获得的经验进行归纳总结,为今后的项目开发工作起到持续改进的作用。
术语解释(设计活动)一.总布置1.概念总布置-对整车的几何尺寸(长宽高,轴距,轮距,整车侧边高度尺寸),以及可供选择的发动机资源进行初步的布置分析,对动力经济性进行计算分析,对整车性能参数(整车速比,整车通过性接近角,离去角等)进行分析,完成评审阶段发放。
2. 重要硬点布置-车身与底盘的硬点布置。
3. 初步总布置图设计-对机舱内部进行初步布置,确定布置边界,定义整车造型边界和人机目标,组织控制造型边界的评审并发布造型控制边界,以作为造型设计的尺寸依据,用于造型的边界控制。
4.详细总布置图设计-协调各相关专业完成机舱内部零件和动力总成的布置,完成机舱管路的走向布置并评审发布,完成驾驶室主要零部件的布置及控制边界数据并评审发布。
5. 详细总布置方案确定-完成造型A面的检查,完成整车法规的校对,完成总布置图的绘制,完成整车设计重量的统计与质心计算并对总布置整体方案进行评审确认。
6. DMU检查-总布置对整车设计数据进行DMU检查。
最终数据冻结DMU跟踪检查-试装问题整改完毕后,对最终冻结的数据做DMU的跟踪检查。
7. 试装检查确认-对试装车辆的主要零件布置间隙,维修方便性和人机目标符合性进行检查,确保系统及零部件的装车结果符合总布置的要求。
8. 总布置总结-对该开发车型的总布置工作进行项目总结,为以后的开发车型积累经验。
二.造型控制1. 造型定位评审-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产品的造型定位,并进行评审确认。
2.创意草图评审-设计师根据产品定位和审美理解,大量绘制产品草图,评审选择草图,设定目标图型,以确认造型趋势。
3.效果图可行性分析方案选择-对多套方案进行工程可行性分析及优化,为效果图的选择提供参考。
4.效果图初步确定-根据工程反馈意见,进一步筛选,初步确定效果图。
5.最终效果图评审-经过几轮可行性分析评审,最终选定开发车型效果图。
6.外CAS面可行性分析及评审-工程部门对外CAS面进行工程可行性分析,问题反馈造型部进行修改并组织评审。
7.内CAS面可行性分析及评审-工程部门对内CAS面进行工程可行性分析,问题反馈造型部进行修改并组织评审。
8.外模型冻结-经过可行性分析的不断优化,外造型基本达到工程要求,外观通过评审,外模型可以冻结。
9.外CAS表面冻结-外CAS根据终版外造型油泥模型和工程问题反馈,进行修改确认后冻结。
10. 内模型冻结-经过可行性分析的不断优化,内造型基本达到工程要求,内饰造型通过评审,内模型可以冻结。
11. 内CAS表面冻结-内CAS根据终版内造型油泥模型和工程问题反馈,进行修改确认后冻结。
12.色彩纹理方案样板及清单阶段性发布-造型完成整车色彩纹理的方案设计,并发布零件的色彩纹理清单,用于工程部门对其工艺进行可行性分析。
13. 设计样车色彩纹理方案评审- 在试制样车上完成色彩纹理方案的制作并进行评审。
14. 色彩纹理方案样板及清单发布-对试制样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后,重新发布色彩纹理样板和清单。
15. 色彩纹理标准样板验收- 对整改完毕的色彩纹理标准样板进行确认验收。
16.色彩纹理清单冻结-将终版的色彩纹理清单进行冻结发放。
色彩纹理标准样板冻结发布-完成色彩纹理标准样板的制作并冻结发放。
三.整车耐久性1.整车耐久性定位确定-根据市场需求,对整车耐久性进行定位,确定开发目标。
2.整车耐久性目标初步确定-根据整车的开发目标,初步确定整车的耐久性目标。
3.参考车和标杆车耐久性试验开始-对参考样车和标杆车进行耐久试验,获取试验数据,作为分析整车耐久性的依据。
4.系统耐久性目标初步确定-依据参考样车和标杆车试验数据的分析结果,按初步的整车耐久目标,将耐久性目标进一步细化,制定出初步的系统耐久性目标。
5.整车、系统耐久性目标及验证大纲确定-经过对标分析,确定开发产品的整车及系统的耐久性目标并制定试验大纲。
6.关重零部件上车体耐久性设计评审-对上车体关重零部件进行CAE分析,进一步优化结构完成耐久性设计评审。
7.底盘关重件系统耐久性验收-对底盘悬架的承载耐久性等进行试验验证,对问题进行优化整改后确认验收。
8.关重零部件开发试验验收-关重零部件进行试验认证,确认其符合设计要求后进行验收。
9.关重系统耐久性验收-关重系统的耐久试验完成验证后,进行验收。
10. 工装样车耐久性评审-关重零部件和关重系统耐久试验验证完成后,对工装样车进行耐久性评审。
11. 试生产车耐久签收–试生产车通过耐久试验后签收。
12. 环境耐久性模拟签收-试生产车在模拟不同环境下进行环境耐久试验,确认符合设计要求后签收。
13.耐久性市场分析-四.整车性能1.参考车确定-根据市场需求和产品开发定位,确定参考样车,为开发产品提供参考数据。
2.整车性能目标初步确定-对参考样车进行静态和动态的测试,分析测试数据,初步确定开发车型的整车性能目标。
3.系统性能目标与方案确定-将整车性能目标分解到各个系统,制定实现整车性能目标的系统设计目标方案。
4.整车性能目标与方案确定-将市场输入信息和样车性能参数作为参考,细化开发车型的关注点性能,最终确定出整车的性能目标和方案。
5.造型风阻验收-通过CFD分析不断优化造型,使其符合风阻的设计要求验收确认。
6.工装车性能初验收-工装样车试装阶段,对整车性能做静态、动态的测试和综合评价,优化设计,完成设计目标和初步验收。
7. 试生产车性能签收-试生产阶段对样车做整车性能做静态、动态的测试和综合评价,确认符合设计要求后签收。
8. 小批量车性能签收-小批量生产阶段对整车性能进行测试和综合评价,确保整车性能能够达到质量目标。
9. 量产车一致性验证-量产后对不同时期生产车的整车性能进行抽检,进一步检验整车性能的质量,确保质量达标。
五.标准与认证1.法规预测报告完成-根据项目质量要求,确定法规执行的范围和内容。
2.标准化分析报告确定-各个专业根据整车开发质量目标,对本专业执行的标准进行分析确认(是否包括专利检索)。
3.法规适应性分析报告完成-按产品设计质量目标和车型配置,归纳梳理相关的法规要求。
4. 工装样车法规主观检查-5.认证申报开始-为认证申报准备好材料。
6.认证申报结束,2D图标准化签审完成-完成2D图的标准审核工作。
7.法规目标实施总结-法规目标实施过程问题和经验的归纳总结。
六.整车设计成本控制1. 平台成本分析-综合市场调研,以及本企业的生产能力,对平台成本进行分析。
按材料成本初步估算-按材料的成本对开发车型的成本进行初步估算。
2. 原材料成本可行性初步分析-与同类车型对比原材料成本是否有竞争力,进行可行性分析。
3.售价/配置对比分析-配置的高低会影响成本的多少,售价同配置的成本进行对比分析,以平衡他们之间的关系。
4.成本方案评审-通过一系列的成本分析,确定成本方案并进行方案评审。
目标价格制定-依据成本方案,制定开发车型的价格目标。
5.原材料成本初步测算-确定效果图阶段,对整车原材料进行初步计算。
总目标成本分解-将总目标成本分解到各个系统。
6.原材料成本测算-依据初版零件数据和技术要求,对原材料成本进行测算。
7. 原材料成本最新测算-全车设计数据完成后,进行最新版的原材料成本测算。
8.原材料成本最新测算-试装完成后,依据调整的最新数据、材料等进行原材料成本测算。
9.成本复核工作展开-对工装零件的成本进行测算,复查成本是否符合制定的目标。
10.上市定价原材料成本测算-对上市定价的整车零部件成本做最终的确认审核。
11. 成本复核工作结束-完成开发车型的成本核算。
12.成本持续优化-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不断优化成本,以获得最大收益。
13. 成本工作总结-对成本控制进行总结。
七.整车设计重量控制1.参考车技术路线评估-对参考样车轻量化技术进行分析评估,作为借鉴对开发车型的重量控制起指导作用。
2.参考车零部件重量评估-评估参考车的零部件重量,进行对标分析,制定开发产品的重量目标。
3.零部件设计重量预估-将整车重量分解,预估系统零部件重量。
4.零部件目标设计重量制定-初步分析零部件重量达到设计目标的可行性,制定零部件的目标重量。
5. 零部件设计重量管控,重量方案评审-按材料和结构等对各系统的零部件重量进行测算分析,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管控零部件的设计重量并进行方案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