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专业知识一_药理学 第二十七章 调血脂药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_2012年版
第二十七章 调血脂药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第二十七章 调血脂药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https://img.taocdn.com/s3/m/0dd42d2dcfc789eb172dc8d9.png)
第二十七章调血脂药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考什么?第一节调血脂药血脂是血浆或血清中所含的脂类,血脂分类如下:注意:是调血脂药,而不是降血脂药。
因为本类药物降低TC、TG、LDL、VLDL,而升高HDL。
高脂蛋白血症分类(WHO建议分为六型)。
临床上简单分为三类: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及混合型高脂血症。
一、主要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的药物(一)他汀类【药理作用与作用机制】1.调血脂作用具有明显的调血脂作用,降低LDL-C的作用最强,TC次之,降TG作用很小,而HDL-C略有升高。
胆固醇主要由肝脏合成,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CoA还原酶)是胆固醇合成过程中的限速酶,能使HMG-CoA(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转换为中间产物MVA(甲羟戊酸)。
他汀类与HMG-CoA具有相似的化学结构,且和HMG-CoA还原酶的亲和力高出HMG-CoA数千倍,因而对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发生竞争性抑制,使胆固醇合成受阻。
【又一个小三儿】2.非调血脂作用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抗氧化作用、抗炎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作用等,有利于防止动脉硬化形成或稳定和缩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临床应用】1.动脉粥样硬化杂合子家族性和非家族性Ⅱa、Ⅱb和Ⅲ型高脂蛋白血症;还可用于2型糖尿病和肾病综合征引起的高胆固醇血症。
对纯合子家族性高脂血症难以生效,对高TG血症疗效不显著。
【有关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知识的补充】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
发病机制是细胞膜表面的LDL受体缺如或异常,导致体内LDL代谢异常,造成血浆总胆固醇水平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
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形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
如AA、aa 。
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形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
如Aa 。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分为纯合子家族性和杂合子家族性两种类型:2.肾病综合征:对肾功能有一定的保护和改善作用。
第二十七章 调血脂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第二十七章 调血脂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https://img.taocdn.com/s3/m/b221f20531b765ce050814a9.png)
第二十七章调血脂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基本要求重点难点讲授学时内容提要1 基本要求[TOP]1.1 掌握①调血脂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的药物分类;②常用的调血脂药物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③各代表药的药理作用及应用。
1.2 熟悉各类调血脂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的不良反应。
1.3 了解血脂及脂蛋白的分类,了解高脂蛋白血症的分型。
2 重点难点[TOP]2.1 重点代表药物的药理作用及应用。
2.2 难点调血脂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的作用机制。
3 讲授学时[TOP]建议2学时4 内容提要[TOP]调血脂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一)调血脂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分类1.调血脂药(1)主要降低TC和LDL的药物:包括他汀类、胆汁酸结合树脂、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抑制药。
(2)主要降低TG及VLDL的药物:包括贝特类药物和烟酸。
(3)降低LP(a)的药物:现已证明烟酸、烟酸戊四醇酯、烟酸生育酚酯、阿西莫司、新霉素及多沙唑嗪等。
2.抗氧化剂:包括普罗布考及维生素E。
3.多烯脂肪酸类:包括n-3型及n-6型多烯脂肪酸。
4.黏多糖和多糖类:包括低分子量肝素和天然类肝素。
(二)常用调血脂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1.调血脂药(1)主要降低TC和LDL的药物他汀类(statins)常用洛伐他汀(lovastatin)、辛伐他汀(simvastatin)、普伐他汀(pravastatin)、阿伐他汀(atorvastatin)及氟伐他汀(fluvastatin)等。
【作用机制】抑制羟甲基戊二酸甲酰辅酶A,减少内源性胆固醇合成。
【适应证】主要适用于杂合子家族性和非家族性Ⅱa、Ⅱb和Ⅲ型高脂蛋白血症,也可用于2型糖尿病和肾病综合征引起的高胆固醇血症。
亦可用于肾病综合征、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预防心脑血管急性事件及缓解器官移植后的排异反应和治疗骨质疏松症等。
【禁忌证】孕妇及有活动性肝病(或转氨酶持续升高)者禁用。
【不良反应】大剂量应用时患者偶见胃肠反应、肌痛、皮肤潮红、头痛等暂时性反应;偶见有无症状性转氨酶升高、肌酸磷酸激酶(CPK)升高,停药后即恢复正常;偶有横纹肌溶解症,以辛伐他汀和西立伐他汀(拜斯亭)引起肌病的发病率高。
第27章调血脂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第27章调血脂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https://img.taocdn.com/s3/m/2e3ce8baf524ccbff1218444.png)
第27章调血脂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发病率及死亡率很高,血脂紊乱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致病因子。
包括的内容有调血脂药、抗氧化药、多烯脂肪酸类、保护动脉内皮药及( 粘多糖和多糖类)第一节调血脂药血脂(血浆脂质)以胆固醇酯(CE)、甘油三酯(TG)为核心,外有磷脂(PL)、载脂蛋白(apo),以脂蛋白形式溶于血浆转运和代谢。
根据脂蛋白密度、电泳迁移性分为:乳糜微粒(CM): 主要含甘油三酯(90%)高密度脂蛋白(HDL):促胞内胆固醇转运和代谢,有抗动粥作用,其载脂蛋白为apoA-1。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转运肝脏合成的甘油三酯,可转化为LDL,促动粥形成,载脂蛋白为apoB,apoC。
低密度脂蛋白(LDL):含胆固醇高(45%),易析出胆固醇,促进动粥形成,载脂蛋白是apoB。
中间密度脂蛋白(IDL):是VLDL中间代谢物,富含胆固醇,促动粥形成。
血脂增高,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LDL,IDL,VLDL,apoB: 升高,与形成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称高脂蛋白血症。
HDL↓apoA ↓: 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
高脂蛋白血症的分类分型脂蛋白变化血脂变化ⅠCM ↑TG↑↑↑,TC↑Ⅱa LDL↑TC↑↑Ⅱb VLDL↑, LD↑TG↑↑, TC↑↑ⅢIDL↑TG↑↑, TC↑↑ⅣVLDL↑TG↑↑ⅤCM ↑, VLD↑TG↑↑, TC↑Ⅰ高甘油三酯血症(外源性)最为少见Ⅱa 原发性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较为常见Ⅱb 原发性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较为常见Ⅲ高胆固醇血症及高甘油三酯血症较少见(内源性结节性黄色瘤)Ⅳ高甘油三酯血症(内源性)最常见Ⅴ高甘油三酯血症(外、内源混合型)高脂蛋白血症继发性较常见:如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低下,肾病综合征。
原发性少见:☆先天性基因缺陷,如高甘油三酯血症外源性(原发性高乳糜微粒血症,系脂蛋白脂肪酶陷)☆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系LDL受体缺陷)。
《药理学》调血脂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药理学》调血脂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https://img.taocdn.com/s3/m/56c9bcacf90f76c661371a7e.png)
第二节 、抗氧化剂
OFR直接损伤血管内皮,产生Ox-LDL对内皮造 成损伤和促进泡沫细胞形成,促进AS。
普罗布考(probucol)
【 Effects 】↓血TC和LDL-C,↑HDL;为最强效 脂溶性抗氧化剂之一。
【 Clinical uses 】与其他调血脂药合用治疗高脂 血症
【 Adverse reaction 】少而轻胃肠道不适,偶有 高血糖、高尿酸、血小板↓及Q-T间期延长。
(2)脂蛋白是由蛋白质、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磷脂等组成的复合体; (3)含胆固醇、甘油三酯多者密度低,少者密度高; (4)由于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使血浆一种或多种脂质高于正常,称为高脂
血症,也称为高脂蛋白血症;
4. 利用超速离心法,脂蛋白可分为:
(1)乳糜微粒(CM);
(2)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低分子量肝素(heparin) 硫酸软骨素A(chondroitin sulfate A)
【临床应用】TG/VLDL升高为主的高脂血症
【不良反应】胃肠反应;肝损害
三、胆酸螯合剂
代表药物:考来烯胺(cholestyramine,消胆胺) 考来替泊(colestipol,降胆宁)
【药理作用】
为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肠内胆酸,阻断胆酸 肝肠循环和重吸收,促进其排出,加速了肝中Ch分
解为胆酸的速度,降低了肝和血中的胆固醇CH↓。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TC和LDL-C升高为主的高胆固 醇血症(Ⅱa Ⅱb), 。 【不良反应】胃肠反应;转氨酶↑;高氯性酸血症。
三、多烯脂肪酸类
也称不饱和脂肪酸,分为: 1.n-3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来源于海生动物油脂 20碳5烯酸(EPA) 22碳6烯酸(DHA) α-亚麻酸(α-LNA) 2.n-6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来源于植物油(玉米油、亚 麻籽油和月见草油)
最新第二十七章-调血脂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教学讲义PPT课件
![最新第二十七章-调血脂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教学讲义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58c47ae7e21af45b207a897.png)
第一节 调血脂药
二、主要降低TG及VLDL的药物
(一)贝特类 (fibrates,苯氧芳酸衍生物) 目前常用的贝特类: 吉非贝齐(gemfibrazil) 苯扎贝特(benzafibrate) 非诺贝特(fenofibrate)等。
第一节 调血脂药
贝特类 (fibrates)
【体内过程】 口服吸收快而完全,在血液中与血 浆蛋白结合,不易分布到外周组织。最后大部 在肝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少量以原形经肾排 出。
第一节 调血脂药
【药理作用及机制】
贝特类既有调血脂作用也有非调脂作用。能降 低血浆TG、VLDL-C、TC、LDL-C;能升高HDLC。非调脂作用有抗凝血、抗血栓和抗炎性作用 等。
第一节 调血脂药
【贝特类调血脂作用机制】
* 抑制乙酰辅酶A羧化酶,减少脂肪酸从脂肪组织进入 肝合成TG及VLDL
* 增强LPL活化,加速CM和VLDL的分解代谢 * 增加HDL的合成,减慢HDL的清除,促进胆固醇逆化转运 * 促进LDL颗粒的清除。研究发现非诺贝特能激活类固醇
第一节 调血脂药
(三)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抑制药
甲亚油酰胺(melinamide)抑制酰基辅酶A胆固 醇酰基转移酶(acyl-coenzyme A cholesterol acyltransferase, ACAT)阻滞细胞内胆固醇向胆 固醇酯的转化,减少外源性胆固醇的吸收,阻滞 胆固醇在肝形成VLDL,并且阻滞外周组织胆固醇 酯的蓄积和泡沫细胞的形成,有利于胆固醇的逆 化转运,使血浆及组织胆固醇降低。适用于Ⅱ型 高脂蛋白血症。
第一节 调血脂药
【不良反应】
主要为消化道反应,如食欲不振、恶心、腹胀 等其次为乏力、头痛、失眠、皮疹、阳痿等。 偶有肌痛、尿素氮加、转氨酶升高,停药后可 恢复。患肝胆疾病、孕妇、儿童及肾功不全者 禁用。贝特类增强口服抗凝药的抗凝活性。与 他汀类药合应用,可能增加肌病的发生。
第二十七章 调血脂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第二十七章 调血脂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https://img.taocdn.com/s3/m/c724488e960590c69ec37638.png)
一、血脂血脂是血浆或血清中所含的脂类。
它的组成复杂,包括胆固醇(cholesterol, Ch)、三酰甘油(triglyceride, TG)、磷脂(phospholipid, PL)和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 FFA)等。
胆固醇又分为胆固醇酯(cholesteryl ester, CE)和游离胆固醇(free cholesterol, FC)两者相加为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
血脂的来源有两个途径:(1)外源性途径:即从食物中摄取的脂类经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2)内源性途径:即由肝、脂肪细胞以及其他组织合成后释放入血。
血脂含量受多种因素饮食、年龄、性别、职业及代谢等的影响。
二、血浆脂蛋白的分类及组成血脂在血浆中不是以游离状态存在,而是与血浆中的载脂蛋白(apoprotein, apo)结合,以脂蛋白(lipoprotein, LP)的形式进行转运和代谢。
(一)血浆脂蛋白的分类按超速离心法,可将脂蛋白可分为乳糜微粒(chylomicron, CM)、极低密度脂蛋白(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VLDL)、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HDL)四类。
此外还有中间密度脂蛋白(intermediate density lipoprotein, IDL),是VLDL在血浆的代谢物,其组成及密度介于VLDL及LDL之间。
(二)血浆脂蛋白的组成血浆脂蛋白主要由载脂蛋白、三酰甘油、磷脂、胆固醇及其酯组成。
各类脂蛋白都含有这四类成分,但其组成比例及含量却差别很大。
乳糜微粒含三酰甘油最多,达80%~95%,蛋白质最少,约1%;VLDL含三酰甘油约50%~70%,蛋白质含量约10%;LDL含胆固醇及胆固醇酯最多,约40%~50%;HDL含蛋白质最多,约50%。
调血脂药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课件-药理学基础课件
![调血脂药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课件-药理学基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57bd747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37.png)
第项 一目 节一
调血脂药
药理千古事,学无止境心。
血脂是指血浆中所含脂质,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和游离脂肪酸 等。血脂与载脂蛋白结合成脂蛋白(LP)后溶于血浆,进行转运和代谢。 机体内LP分为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 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等。某些血脂,一般指总胆固 醇(TC)、总甘油三酯(TG)或VLDL、LDL,高于正常范围则称为高 脂血症,高脂血症可促进AS的形成和发展。
其 他 他 汀 类 药 物 还 有 辛 伐 他 汀 ( s i m v a s t a t i n ) 、 普 伐 他 汀 (pravastatin)、氟伐他汀(fluvastatin)、阿伐他汀 (atorvastatin)等。
(二)胆汁酸结合树脂
药理千古事,学无止境心。
胆汁酸结合树脂又称胆汁酸鳌合剂,主要为碱性阴离子树脂,能安全有 效降低TC和LDL。常用药物有考来烯胺(colestyramine)、考来替 泊(colestipol)、考来维仑(colesevelam)等。
A.烟酸 B.贝特类 C.抗氧化剂 D.多烯脂肪酸类 E.他汀类
二、思考题
药理千古事,学无止境心。
1.为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调配他汀类药物时,医生应做哪些用药指导? 2 . 他 汀 类 是 否 可 以 与 胆 汁 酸 结 合 树 脂 合 用 , 为 什 么 ? _ x 0 0 0 C _
感谢观看
2.非调血脂作用 他汀类药物还具有:①抗氧化作用;②改善血管内皮功 能作用;③抗炎作用;④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促其凋亡, 阻止AS斑块形成和增大;⑤抑制血小板聚集等。
3.其他 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还具有肾保护作用,能降低骨质疏松患者 骨折的风险,以及能延缓阿尔茨海默症的发展。
作用于心血管系统的药物—调血脂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药理学课件)
![作用于心血管系统的药物—调血脂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药理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4be2f00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27.png)
拜斯亭事件
2001年8月8日,德国拜尔公司宣布停止销售拜斯亭(西立伐他 汀钠),原因是美国有31例,其他国家有21例因服用该药导致横纹 肌溶解症而死亡。
横纹肌溶解症(rhahdomyolysis,RL)是指横纹肌细胞受损后使 细胞膜的完整性发生改变,细胞内物质如蛋白、离子、酶等释放入 血,最后从尿中排出。其临床特征是肌痛、肌紧张、肌肉注水感, 尿色异常(黑红或可乐色),血清肌酸激酶(CK)显著增高,超过正常 10倍以上,血、尿肌红蛋白阳性,甚至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2. 继发性高胆固醇血症:继发于2型糖尿病及肾病 综合症所致高脂蛋白血症。
3. 预防冠心病。
3 患者可能出现了哪种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
1. 副作用很少,偶见胃肠道反应,大剂量可出现皮 肤潮红、头痛。
2. 偶有无症状性转氨酶及肌酸磷酸激酶(CPK)↑。 3. <1%发生横纹肌溶解症,以辛伐他汀、西立伐 他汀(拜斯亭)多见。
烟酸( VitB3)及衍生物
【药理作用】 1. 降低TC、VLDL、LDL水平; 2. 提高HDL水平; 3.其他:抑制TXA2生成,增加PGI2的生成,抑制血 小板的聚集 并扩张血管。
IDL↓ LDL↓
【临床应用】 广谱调血脂药,对Ⅱ、Ⅲ、Ⅳ、Ⅴ型高脂血症均
有 效。可与他汀类、贝特类或胆汁酸结合树脂合用。 【不良反应】 1. 血管扩张:皮肤潮红、瘙痒、低血压等。 2. 其他:胃肠道反应、肝功能障碍、血尿酸升高、
四、动脉内皮保护药
• 主要是黏多糖和多糖类,如硫酸乙酰肝素、硫酸 皮肤素及硫酸软骨素A(康得灵,CSA)、低分 子量肝素(达那肝素、那曲肝素等)。
• 具有调血脂、降低心肌耗氧量、抗血小板、保护 血管内皮,阻滞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等作用。用于 心脑缺血性疾病的防治。
执业药师药理学第二十七章调血脂药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习题
![执业药师药理学第二十七章调血脂药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0c9ba1cd5727a5e9846a61cc.png)
第二十七章调血脂药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1、考来烯胺对血脂影响体现在A、主要降低血浆TGB、主要降低血浆LDL-CC、明显升高血浆HDLD、明显降低VLDL,轻度升高HDLE、明显降低TC、LDL-C2、可明显降低血浆甘油三酯的药物是A、贝特类B、胆汁酸螯合剂C、抗氧化剂D、苯氧酸类E、HMG-CoA还原酶抑制剂3、考来烯胺的降脂作用机制主要是A、抑制脂肪分解B、增加脂蛋白酶活性C、抑制肝脏胆固醇转化D、抑制细胞对LDL的修饰E、阻滞胆汁酸在肠道的重吸收4、关于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叙述不正确的是A、降低LDL-C的作用最强B、具有良好的调血脂作用C、主要用于高脂蛋白血症D、改善血管内皮功能E、促进血小板聚集和减低纤溶活性5、治疗高胆固醇血症首选A、普罗布考B、考来烯胺C、洛伐他汀D、吉非贝齐E、烟酸6、他汀类药物不用于A、2型糖尿病引起的高胆固醇血症B、肾病综合征引起的高胆固醇血症C、杂合子家族性高脂蛋白血症D、高三酰甘油血症E、预防心脑血管急性事件7、对洛伐他汀描述错误的是A、对TG和TC作用不明显B、经肝的首关消除为80 %-85 %C、可使LDL-C明显下降D、可使HDL-C上升E、可使apoB降低8、下列对贝特类(苯氧酸类)介绍错误的是A、能明显降低血浆TG、VLDL-CB、可升高TC、LDL-CC、主要用于原发性高三酰甘油血症D、可升高HDL-CE、可增加纤溶酶活性9、减少胆固醇合成的药物是A、普罗布考B、洛伐他汀C、烟酸D、考来烯胺E、亚油酸10、洛伐他汀属于A、苯氧酸类药物B、胆汁酸结合树脂类药物C、多烯脂肪酸类药物D、抗氧化剂E、HMG-CoA还原酶抑制剂11、烟酸应用适应证是A> n a型高脂血症B、n b型高脂血症C、川型高脂血症D^ V型高脂血症E、广谱调血脂药12、影响胆固醇吸收的药物是A、氯贝丁酯B、塞伐他汀C、烟酸D、考来烯胺E、普罗布考13、对多烯脂肪酸类描述错误的是A、适用于高脂血症B、防治心梗C、降低HDL-CD、降低TG及VLDLE、抗动脉粥样硬化14、下列何项不适于普罗布考A、对血浆TG和VLDL无明显影响B、升高血浆TC和HDL-CC、能抑制ox-LDL的生成D、使apoA I明显下降E、用于各型高胆固醇血症二、B1、A.氟伐他汀B.普伐他汀C.阿托伐他汀D.藻酸双酯钠E.苯扎贝特〈1>、大剂量对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有效的他汀类调血脂药〈2>、具有抗炎作用的他汀类调血脂药是〈3>、抗血栓形成、保护动脉内皮的调血脂药〈4>、糖尿病伴有高三酰甘油血症者宜选用2、A.考来烯胺B.氯贝丁酯C.特布他林D.洛伐他汀E.普罗布考<1>>抑制HMG-CoA还原酶〈2>、抑制乙酰辅酶A竣化酶〈3>、抑制ox-LDL的生成〈4>、阻滞胆汁酸在肠道的重吸收三、X1、烟酸的临床应用有A、lib型血脂血症B、高Lp(a) ifll症C、高TG血症D、〃型高脂血症E、高脂血症2、关于贝特类药物调血脂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A、显著降低血中LDL和TCB、与他汀类合用可减少肌病的发生C、降低血中HDL-CD、降低血屮VLDL和TG含量E、非调脂作用有助于抗动脉粥样硕化3、属于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的是A、洛伐他汀B、普伐他汀C、非那西汀D、赖诺普利E、西咪替丁4、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可降低A、TCB、HDL-CC、VLDLD、TGE、LDL-C5、能降血浆TG含量的药物是A、考来烯胺B、烟酸C、氯贝丁酯D、洛伐他汀E、多烯脂肪酸类6、关于考来烯胺,叙述正确的是A、能明显降低血浆TC和LDL-C浓度B、用于川、W、V型高脂血症C、对纯合子家族性高脂血症有效D、减少胆固醇的吸收E、可引起高氯酸血症7、胆汁酸结合树脂主要用于A> n a型高脂血症W型高脂血症C、川型咼脂血症D^ V型高脂血症E、lib型高脂血症8、具有调血脂作用的药物有A、考来烯胺B、多烯脂肪酸C、洛伐他汀D、普罗布考E、氯贝丁酯9、关于多烯脂肪酸类,叙述正确的是A、使血浆TG及VLDL-TG下降B、能抑制血小板聚集,使全血黏度下降C、适用于高三酰甘油血症D、降脂作用较弱,而抗氧作用较强E、降低HDL-C水平10、关于普罗布考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是A、对血中VLDL和TG无明显影响B、可降低血屮HDL-C含量C、不能抑制ox-LDL生成D、降低血浆TCE、降低血浆LDL-C答案部分一、A1、【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该题针对调血脂药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单元测试,调血脂药”知识点进行考核】2、【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考查重点是非诺贝特的药理作用。
第22章 调血脂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第22章 调血脂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https://img.taocdn.com/s3/m/cf8c1cfdf61fb7360b4c6556.png)
第一节
调血脂药
【临床应用】 用于原发性高TG血症,对Ⅲ型高脂蛋白血 症和混合型高脂蛋白血症有较好的疗效, 亦可用于2型糖尿病的高脂蛋白血症。
第一节
调血脂药
【不良反应】
主要为消化道反应,如食欲不振、恶心、腹胀 等其次为乏力、头痛、失眠、皮疹、阳痿等。 偶有肌痛、尿素氮加、转氨酶升高,停药后可 恢复。患肝胆疾病、孕妇、儿童及肾功不全者 禁用。贝特类增强口服抗凝药的抗凝活性。与 他汀类药合应用,可能增加肌病的发生。
第一节
调血脂药
(二)胆汁酸结合树脂 【不良反应】应用剂量较大时,考来烯胺有特殊 的臭味和一定的刺激性,用后可能有便秘、腹 胀、嗳气和食欲减退等;偶可出现短时的转氨 酶升高、高氯酸血症或脂肪痢等。 【药物相互作用】在肠腔内与他汀类、氯噻嗪、 保泰松、苯巴比妥、洋地黄毒苷、甲状腺素、 口服抗凝药、脂溶性维生素(A、D、E、K)、 叶酸及铁剂等结合,影响这些药物的吸收。
第一节
调血脂药
(三)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抑制药
甲亚油酰胺(melinamide)抑制酰基辅酶A胆固 醇酰基转移酶(acyl-coenzyme A cholesterol acyltransferase, ACAT)阻滞细胞内胆固醇向胆 固醇酯的转化,减少外源性胆固醇的吸收,阻滞 胆固醇在肝形成VLDL,并且阻滞外周组织胆固醇 酯的蓄积和泡沫细胞的形成,有利于胆固醇的逆 化转运,使血浆及组织胆固醇降低。适用于Ⅱ型 高脂蛋白血症。
概述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心脑 血管病的主要病理基础。AS主要发生在大及中动 脉,特别是冠状A、脑A和主A。此时,动脉壁硬 化,内膜增厚,脂质沉着、纤维组织增生、可形 成脂肪条纹及斑块、使管腔狭窄、阻塞甚至形成 栓塞。 动脉弹性减弱易于破裂而造成出血,可能 发展为急性心脑血管事件。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则 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纠正病人脂代 谢异常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十七章 调血脂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第二十七章 调血脂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https://img.taocdn.com/s3/m/102fb313a8114431b90dd829.png)
因此,防止氧自由基脂蛋白的氧化修饰,已成为阻止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措施。
普罗布考(丙丁酚,probucol)
【药理作用】
?为疏水性抗氧化剂,抗氧化作用强(为维生素E的5-6 倍),进人体内分布于各脂蛋白,本身被氧化为普罗布 考自由基,阻断脂质过氧化,减少脂质过氧化物的产 生,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一系列过程。
2 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的增殖和迁移,促进VSMCs凋亡
3 减少动脉壁巨噬细胞及泡沫细胞的形成,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和缩小
4 降低血浆C反应蛋白,减轻动脉粥样硬化过程的炎性反应
5 抑制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的黏附和分泌功能
6 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提高纤溶活性等
临床应用
1 主要用于杂合子家族性和非家族性Ⅱa、Ⅱb和Ⅲ型高脂蛋白血症
?降低血浆 LP(a)水平,已经成为防治AS研究的热点。
第二节抗氧化剂
氧自由基(oxygen free radical)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1)氧自由基可使血管内皮损伤;已经证明Ox-LDL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和发展的多个过程,
2)LP(a)和VLDL也可被氧化增强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降脂作用增强
肝细胞表面LDTC
HMG-CoA还原酶活性
肝合成CH
(二)胆汁酸结合树脂
【临床应用】
适用于Ⅱa及Ⅱb及家族性杂合子高脂蛋白血症
对纯合子家族性高Ch血症无效
对Ⅱb型高脂蛋白血症者,应与降TG和VLDL的药物配合应用。
3 也可用于Ⅱ型糖尿病和肾病综合征引起的高Ch血症
调血脂药和抗动药脉粥样硬化(共34张PPT)
![调血脂药和抗动药脉粥样硬化(共3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9eff798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6c.png)
【临床应用】 Ⅱa Ⅱb 阿西莫司(acipimox)
素等伍用,能增加肌病的危险性。
适用于 及 及家族性杂合子
血症及高LP(a)血症。
高脂蛋白血症,对纯合子家族性
高胆固醇血症无效。
第一节 调血脂药
(二)胆汁酸结合树脂
【不良反应】应用剂量较大时,考来烯胺有特殊
的臭味和一定的刺激性,用后可能有便秘、腹
第一节 调血脂药
表 27-1 高脂蛋白血症的分型
分型 Ⅰ Ⅱa Ⅱb Ⅲ Ⅳ Ⅴ
脂蛋白变化 CM↑
脂质变化 TC↑↑ TG↑↑↑
LDL↑
TC↑↑
VLDL、LDL↑ TC↑↑ TG↑↑
IDL↑
TC↑↑ TG↑↑
VLDL↑ TG↑↑
CM、VLDL↑ TC↑ TG↑↑↑
第一节 调血脂药
二、主要降低TC和LDL的药物
合阻滞胆汁酸的肝肠循环和反复利用,从而大量 第一节 调血脂药
他汀类和贝特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第一节 调血脂药
并第发三高 节脂多血烯症脂消等肪。酸耗胆固醇,使血浆TC和LDL-C水平降低。常用
考来烯胺和考来替泊。 除用于Ⅱb、Ⅲ和Ⅳ型高脂血症外,也适用高LP
主要来源于植物油,有亚油酸(linoleic acid,LA )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
他汀类和贝特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 、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熟悉:
胆汁酸结合树脂、抗氧化剂和多烯脂肪 酸的调血脂作用。
了解:
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及黏多糖和 多糖类药物脂药
一、血脂与脂蛋白 血脂: 包括胆固醇(cholesterol, Ch)、三酰甘油 ( triglyceride, TG)、磷脂(phospholipid, PL) 和游离 脂肪酸(free fatty acid, FFA)等。 脂蛋白:
药师考试知识点:调血脂药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药师考试知识点:调血脂药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https://img.taocdn.com/s3/m/b9512d47dd3383c4ba4cd218.png)
药师考试知识点:调血脂药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掌握洛伐他丁、考来烯胺和普罗布考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
熟悉氯贝丁酯、烟酸及其他常用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的药理作用特点。
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病理基础。
在我国,心脑血管病发病率与死亡率近年也明显增加。
因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动脉粥样硬化病因、病理复杂,本类药物涉及面较广。
本章主要介绍调血脂药、抗氧化药、多烯脂肪酸类及保护动脉内皮药等。
分类:①主要降低甘油三酯类:氯贝丁酯(安妥明)、非诺贝特、烟酸。
②主要降低胆固醇类:消胆胺、亚油酸。
第一节调血脂药血脂以胆固醇酯(CE)和甘油三酯(TG)为核心,外包胆固醇(Ch)和磷脂(PL)构成球形颗粒。
再与载脂蛋白(apo)相结合,形成脂蛋白溶于血浆进行转运与代谢。
脂蛋白可分为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中间密度脂蛋白(I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等。
凡血浆中VLDL、IDL、LDL及apo B浓度高出正常为高脂蛋白血症,易致动脉粥样硬化。
近年来证明HDL、apo A浓度低于正常,也为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子。
高脂蛋白血症的分型分型脂蛋白变化血脂变化ⅠCM↑TG↑↑↑TC↑ⅡaLDL↑TC↑↑ⅡbVLDL及LDL↑TG↑↑TC↑↑ⅢIDL↑TG↑↑TC↑↑ⅣVLDL↑TG↑↑ⅤCM及VLDL↑TG↑↑TC↑对血浆脂质代谢紊乱,首先要调节饮食,食用低热卡、低脂肪、低胆固醇类食品,加强体育锻炼及克服吸烟等不良习惯。
如血脂仍不正常,再用药物治疗。
凡能使LDL、VLDL、TC (总胆固醇)、TG、apo B降低,或使HDL、apo A升高的药物,都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胆汗酸结合树脂考来烯胺(消胆胺)和考来替泊(降胆宁)都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不溶于水,不易被消化酶破坏。
【药理作用】能明显降低血浆TC和LDL-c(LDL-胆固醇)浓度,轻度增高HDL浓度。
二七章调血脂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共35张PPT】
![二七章调血脂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共3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249767e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e0.png)
➢抗氧化作用
▪ 3.肾保护作用
➢ 他汀类不仅有依赖降低胆固醇的肾保护作 用(即纠正因脂代谢异常而引发的慢性肾 损害),同时具有抗细胞增殖、抗炎症、 免疫抑制、抗骨质疏松等作用,减轻肾损 害的程度,从而保护肾功能。
【临床应用】
1、调节血脂
▪ 主要用于杂合子家族性和非家族性 Ⅱa、 偶有横纹肌溶解症,以西立伐他汀和辛伐他汀的发病率高。
▪ 降低血浆 LP(a)水平,已经成为防治动脉粥样 硬化研究的热点。现将有一定疗效的药物列于表
第二节 抗氧化剂
▪ 氧自由基(oxygen free radical)在动脉粥样 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 已经证明氧化型LDL(Ox-LDL)影响动脉粥样硬 化病变发生和发展的多个过程,
➢ LP(a)和VLDL也可被氧化增强致动脉粥样硬化 作用;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称他汀类 对LDL-C的降低作用最强,
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提高血管内皮对扩血管物质的反应性
(statins),
【体内过程】
▪ 他汀类药物一般以羟酸型者吸收较 好,内酯型者吸收后在肝脏内水解成活 性的羟酸型,很少进入外周组织,大部 分在肝代谢,经胆汁由肠道排出,少部 分由肾排出。
➢ 具抗动脉粥样硬化效应的HDL也可被氧化,转化为 致动脉粥样硬化因素。
▪ 因此,防止氧自由基脂蛋白的氧化修饰, 已成为阻止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的 重要措施。
普罗布考(丙丁酚,Probucol) 【药理作用】
▪ 为疏水性抗氧化剂,抗氧化作用强(为vit E的 5-6倍),进人体内分布于各脂蛋白,本身被氧化 为普罗布考自由基,阻断脂质过氧化,减少脂质 过氧化物的产生,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一系 列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大网校引领成功职业人生
中大网校 “十佳网络教育机构”、 “十佳职业培训机构” 网址: 1、对考来烯胺的描述错误的是
A:能显著降低TC
B:能显著降低LDL ﹣C
C:能明显降低TG 和VLDL
D:与他汀类合用有协同作用
E:与胆汁酸牢固结合,阻滞胆汁酸的肝肠循环
答案:C
2、他汀类药物不用于
A:2型糖尿病引起的高胆固醇血症
B:肾病综台征引起的高胆固醇血症
C:杂合子家族性高脂蛋白血疗
D:高三酰甘油血症
E:预防心脏血管急性事件
答案:D
3、具有抗氧化作用,能有效地消除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皮肤和肌腱的黄色瘤 A:考来烯胺
B:苯扎贝特
C:烟酸
D:普罗布考
E:洛伐他汀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