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 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疹
药疹又称药物性皮炎,是药物通过口服、外用和注射等途径进入人体而引起的皮肤黏膜的急性炎症反应。相当于祖国医学“药毒”的范畴。
中医学认为本病总由禀赋不耐,邪毒侵犯所致。根据患者体质、病邪性质及疾病病程的不同又有湿毒蕴肤、热毒入营、气阴两虚之分。
现代医学认为几乎所有的药物都有可能引起药物性皮炎,但最常见的有抗生素类、磺胺类、解热镇痛药、巴比妥类、安眠药及各种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近年来也有较多关于中药中成药引起的药疹的报道。
一、发病机制:药疹的发病机制复杂,可通过变态反应或非变态反应性机制发生。
1.变态反应:多数药疹由变态反应机制引起。
一般变态反应性药疹的发生机制有四种类型,不同类型引起不同的临床表现:
不同类型药疹临床表现
变态反应性药疹的共同特点有:①仅少数具有过敏体质者发生,多数人不发生反应;②病情轻重与药物的药理及毒理作用、剂量无关;③有潜伏期,初次用药约4~20天后出现临床症状,已致敏者如再次服药,则数小时内即可发生;④临床表现复杂,皮损多样,但对于某一患者而言常以一种表现为主;⑤存在交叉过敏及多价过敏;⑥停止使用致敏药物后病情常好转,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2.非变态反应:如阿司匹林可诱导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引起荨麻疹;甲氨喋呤引起口腔溃疡、出血性皮损及白细胞减少等。
3.蓄积作用如碘化物、溴化物可引起痤疮样皮损,砷剂引起的色素沉着等。
二、临床表现
本病表现复杂,基本具有以下特征:
1.发病前有用药史。
2.有一定潜伏期,第一次发病多在用药后4-20天内,重复用药常在24小时内发生,短者甚至在用药后瞬间或数分钟内发生。
3.突然发病,自觉灼热瘙痒,重者伴有发热、倦怠、纳差、大便干燥、小便黄赤等全身症状。
4.皮损形态多样,颜色鲜艳,分布常为全身性、对称性,可泛发或仅限于局部。
三、常见类型:
1.猩红热型或麻疹型药疹较为常见,皮损呈鲜红色斑或米粒大小的红色斑疹,密集、对称分布,以躯干部为主,粘膜、掌跖也可累及。多由解热镇痛药、氨苄西林等抗生素、巴比妥类、抗风湿药等药物引起。可伴有高热、头痛、全身不适等症状。一般在用药1周内发生。停药1~2周后出现糠秕样脱屑而愈。
2.固定型药疹皮疹为圆形或椭圆形水肿性紫红色斑块,甲盖至钱币大小,境界明显,常为一个至数个,重者可发生水疱。消退后留暗褐色色素沉着斑,经久不褪。再次服药后常于原处出疹。皮疹可发生于全身任何部位,但以口唇、口周、龟头、肛门等皮肤粘膜交界处最为常见,粘膜处易发生糜烂。本型药疹常由磺胺、四环素、解热镇痛药、巴比妥类等药物引起。
3.荨麻疹型药疹表现为急性荨麻疹或血管性水肿,多由青霉素、阿司匹林、血清制品、疫苗等引起。可伴有发热、恶心、呕吐、腹痛及呼吸困难等。少数患者可出现血清病样综合征(有发热、关节痛、淋巴结肿大、血管性水肿、蛋白尿等表现)和过敏性休克症状。长期微量接触致敏药物可表现为慢性荨麻疹。
4.湿疹型药疹皮疹为急性、亚急性或慢性湿疹样皮损。自觉剧烈瘙痒。常见引起的药物有磺胺类、青霉素、链霉素、抗组胺药等。
5.痤疮样型皮损与寻常型痤疮相似,多于服药后1~2个月发生。主要由碘剂、溴剂、皮质类固醇激素等引起。
6.多形红斑型药疹、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紫癜型药疹严重型药疹。
7.其他除了上述类型外,还有一些少见类型,如光感性药疹、系统性红斑狼疮样药疹、扁平苔藓样药疹和银屑病样发疹等。
四、诊断:本病根据明确的服药史、一定的潜伏期及典型临床表现,排除具有类似皮损的其他皮肤病及传染病,可进行诊断。
五、鉴别诊断:
1.猩红热型或麻疹型药疹应与猩红热或麻疹等发疹性传染病相鉴别猩红热起病急,有2~ 4天的潜伏期,寒战、发热,皮疹于发病后24小时左右迅速出现,24小时内遍及全
身,疹间皮肤潮红,皮疹1周后开始脱屑,2~4周后脱净,不留色素沉着。此外,还可有杨莓舌;咽及扁桃体显著充血,亦可见脓性渗出物;颈部及颌下淋巴腺增大、触痛等其他系统表现。
2.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应与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相鉴别主要见于婴儿,皮损表现为弥漫性红斑,红斑基础上可出现松弛性大疱,尼氏征阳性,患者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高,脓液细菌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溶血性链球菌。
3.生殖器部位的固定型药疹破溃时应与生殖器疱疹等相鉴别生殖器疱疹初起时表现为簇集性丘疹、丘疱疹和水疱,2~4天破溃形成糜烂或溃疡,后结痂自愈,愈后不留色素沉着。
六、治疗
1.停用一切可疑致敏药物以及与其结构相似的药物。
2.多饮水或输液促进体内药物的排泄。
3.轻症者给予应用抗组胺药物、维生素C及钙剂。重症者加用糖皮质激素。特别严重的药疹,及早采用各种措施。①大剂量的糖皮质类固醇激素,注射用甲泼尼龙,病情稳定后逐渐减量。必要时给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②注射用免疫球蛋白,一般连用3~5天。
③血浆置换。
4.预防和控制继发感染。
5.支持疗法,注意补液和维持电解质平衡等。
6.局部治疗:对于轻型药疹可局部止痒,吸附糜烂面,保持清洁,迅速愈合即可,对于重症药疹,最好采用干燥暴露疗法(红外线灯罩下进行)或局部雷夫奴尔湿敷或外涂PC 霜,空气消毒,使用无菌床单及被褥。
7.中医药治疗:
①湿毒蕴肤证——清热利湿,解毒止痒——萆藓渗湿汤加减
②热毒人营证——清热凉血,解毒护阴——清营汤加减。
③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清热——增液汤合益胃汤加减。
七、预防与调护
1.合理用药,严格掌握用药指征、药量及使用时限。用药前必须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对青霉素及抗毒血清制剂,用药前要做过敏试验。
2.用药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遇到全身皮肤瘙痒、出疹、发热者,要考虑药疹的可能,争取早期诊断,及时处理。
3.皮损忌用水洗,避免搔抓,忌用刺激性的外用药物。
4.多饮开水,忌食辛辣、鱼腥发物。
药疹(drug eruption)
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
固定型药疹(fixed drug eruption)荨麻疹型药疹(urticaria reaction)湿疹型药疹(eczema-like eruption)痤疮样型(acneiform eru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