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四进老师经方中医讲堂(56)五泻心汤与痞证;除滞法
王四进经方讲座-37辅行诀之五泻心汤与痞证,除滞法
王四进经⽅讲座-37辅⾏诀之五泻⼼汤与痞证,除滞法对伤寒论的研究和解释我觉得当代倪海厦是⼀个⼤家,他敢说、敢⽤药,能把真实的东西讲出来。
咱们学伤寒论⼀定要看倪海厦的著作,他应该没有见过黄元御的著作。
四圣⼼源是咱们中医的根本理论,看了他的著作就有了根基,⽽张仲景的著作就是⼤树。
辅⾏决出来以前⼤家⽤药都不知道原理,都知道经⽅效果好,咱们把黄元御、伤寒论和辅⾏诀⼀起学好了,⼤家再学习伤寒论就知道什么是正确的思路。
我研究了⼆⼗多年也⾛了不少弯路,⼤家顺这个思路研究就不会绕多⼤的弯⼉,能起到这个作⽤就不⽩费咱们的⾟苦。
因为医疗问题是个世界难题和⾼科技,⼈类和疾病战⽃这么多年,西医运⽤现代科技每年投⼊多⼤的⼈⼒、物⼒、财⼒,还不能很好地解决。
咱们看这些古书能较好的解决,说明这些书的价值⾮常⾼,如果不在临床上救⼈命就不知道它的价值。
很多⼼⾎管病要上⽀架,昨天见了⼀个⽼⼈上了四个⽀架,现在⼼脏还是特别胸闷、难受。
如果当初好中医⽤了这些经⽅,不⽤上⽀架就能解决,⽽且⽣活质量要好的多。
美国总统克林顿也是上了四个⽀架,越上⽀架循环越不好,但是不上⼜不⾏。
还得⾛别的⾎管搭桥,打了⿇药上了⽀架⾃⼰也不知道,醒来⾝上装了不该有的东西了。
后期的问题更⿇烦,还得终⽣吃那些排异的药、溶栓药,他每天都得担⼼⾎管再次堵住,都不是解决根本问题的办法。
但是能把你的⽣命保住,这对他们来说已经很了不起了。
咱们中医还有更巧妙的办法,现代医学没有认识到这⼀点,咱们中药吃下去好了就没事了。
你不知道那个苦就不知道这个甜,⽽且很省事、简单,⽆⾮就是熬药喝着苦⼀点。
虽然学院派经⽅的东西较少,但是在民间还是⽣⽣不绝地在往下传,证明中医的⽣命⼒还是强盛的。
伤寒论历经多少战乱还是保存下来了,好东西就绝不了,绝了的就不是好东西。
伤寒论的很多版本传到了韩国和⽇本,他们都在⽤。
越是⾼科技的时候越显出经⽅的厉害,很多问题他们⾼科技已经解决不了了,或者当时好像解决了,后续的问题会造成⼈们⽣活品质的下降。
痞证辨治(气痞证)
• 气痞证 • 1.大黄黄连泻心汤证 • 【原文】 • 脈浮而緊,而復下之,緊反入裏,則作痞。按之
自濡①,但氣痞②耳。(151)
• 【原文】 • 心下痞,按之濡,其脈關上浮者,大黃黃連瀉心
湯主之。(154) • 大黃黃連瀉心湯方 • 大黃二兩 黃連一兩 • 上二味,以麻沸湯①二升漬之,須臾,絞去滓。
分溫再服。
气痞证 大黄黄连汤证(154)
[病机]:无形邪热壅结心下 [主证]:心下痞满按之濡——
脉关上浮——中焦气热 [治法]:泻热消痞 [方药]:大黄黄连汤
大黄——泻热开结 黄连——善清胃火,热消则痞散。 [方后注]:麻沸汤渍之,取其轻清上行之气,以泻 心消痞,避其苦寒泻下之弊。
临床应用
• 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用于治疗无形热邪 所致脾胃功能失常、气机升降失调的消化系统疾 病,如急、慢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胆囊炎等。 ②用于治疗无形热邪灼迫血分的某些循环系统疾 病,如高血压病、高血脂症等。
• 2.肖某,女,48岁,家庭妇女。1992年7月19日就 诊。患者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史。4天前感冒,发热, 自服西药退热,服后汗出热退,自觉微恶寒,上腹部
痞满,按之不痛,泛酸,舌质淡红、苔白,脉细。此
为阳虚于表,胃中余热。治宜扶阳泻痞。用附子泻心 汤加味。处方:炮附子9g、黄连3g、大黄、黄芩、桂 枝、炙甘草各6g,大枣4枚。服3剂后,汗出止,痞胀 消。继用香连丸合陈夏六君丸常服而症减。(胡曼华. 《伤寒论》泻心汤在内科临床上的应用.新中医, 1994,(1):60)
• 【医案选录】
• 1.孙某,男,60岁。病鼻衄而心烦,心下痞满,小便色 黄,大便不爽,舌苔黄,关寸皆数。辨为心胃之火,上犯 阳络,胃气有余,搏而成痞。用大黄9g,黄连6g,黄芩 6g,以麻沸汤浸药,只饮1碗,其病应手而愈。(刘渡舟. 伤寒论通俗讲话.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
五个泻心汤
五个泻心汤仲景五个泻心汤的临床运用孤云独闲按:《伤寒论》中有五个泻心汤,作用各不相同。
最近看了一些泻心汤的案例,再对照原文,想到以下几个问题:1、外感病中,仲景主要遵循,或者说是严格遵守六经辩证的原则。
“六经”是统领外感疾病的纲领,简单地说,仲景把外感疾病的各种症状归属于“六经”,这样非常清晰。
其次,六经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阐述了外感疾病的传变规律,即沿着太阳经-少阳经-阳明经……的顺序发展。
当然,我说的是“通常”情况,如果是因为病人体质、旧病,特别是误治导致的“变证”就难说了,没有太多的规律,只有常见的情况。
为什么要先谈一下“六经”的问题呢?是因为:五个泻心汤反映的病症,究竟属于哪一经?“心”的位置指什么?是表是里,还是半表半里?2、五个泻心汤的主症,就一个字:痞。
究竟什么是“痞”?《伤寒论》在说到五个泻心汤的条文中有如下描述:若心下满……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
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
胃中不和,心下痞鞕。
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鞕也。
把上面概括一下,痞的特点是:心下痞,按之濡,有时会见到形状细长类似鞭子的东西(鞕)。
简单地说,痞证没有食积、瘀血等硬物积聚。
3、为什么用“泻”治心下痞?根据上面的分析,痞不是实积。
既然如此,为什么仲景都冠以“泻”字呢?特别是甘草泻心汤明明指出胃中虚,有几方中都用了人参、甘草、大枣以补中气,为什么仲景还要“泻”?究竟把什么东西泻掉?后代医家在评论泻心汤时,都用了“辛开苦降”这个说法,难道这就是仲景名以“泻”的真实含义吗?对于上述三个问题,我给不出答案。
只能根据自己的思考和别人的案例,谈点个人看法。
1、痞,不属于六经中的某一经,但可以看作是从太阳经往少阳、阳明传变过程中的一个中间状态。
2、泻心汤证中的“痞”,是热气结于心下,不是实积,所以按之濡,不痛。
因为主因是热气痞结,所以五个泻心汤中均使用了黄连、黄芩两味药。
3、为什么称为“泻”?因为热气是外邪,要泻去;又热气是阳热亢盛,亢则泻之。
1.4.2.5痞证证治
以上种种见症,都符合仲景生姜泻心汤证,因 疏方予之:
生姜12克,炙甘草9克,党参9克,干姜3克,黄 芩9克,黄连3克(忌用大量),半夏9克,大枣4枚 (擘)。以水8盅,煎至4盅,去渣再煎,取2盅,分 2次温服。
……服一周后,所有症状基本消失,唯食欲不振, 投以加味六君子汤,胃纳见佳。
(《岳美中医案集》1978,46)
【原文】
❖ 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 主之。(173)
❖ 黄连三两 甘草三两(炙) 干姜三两 桂枝三两(去皮) 人参二两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擘)
❖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温服,昼三、夜二。
分析
❖ 本条为寒热夹杂的证治。 ❖ 病机:寒邪入里化热;寒邪入里侵入肠胃。 ❖ 主要表现:呕吐、腹痛、心烦、腹泻等。 ❖ 治疗:黄连汤
痞证的病因病机
【原文】 ❖ 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
按之自濡,但气痞耳。 (151)
分析
患者
脉浮而紧---有太阳伤寒之脉,宜汗解 而复下之---反用下法,是为误治 紧反入里----在表之邪,反而内陷 则作痞----表邪内陷于心下,痞满不舒 按之自濡 ----无形之气相结,按之柔软不痛 但气痞耳---此仅是气机窒塞不通而已
甘草泻心汤证
【原文】
❖ 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 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 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 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 甘草泻心汤主之。 (158)
分析
误治:医反下之
主证: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肠胃阳虚,
寒水下迫,无腐熟之功
水痞证
【原文】 ❖ 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
王四进老师讲伤寒论(55)
王四进老师讲伤寒论(55)第五十五讲讲于2015年6月14日旋覆代赭汤主要是用生姜五两去胃中痰水,旋覆花用了三两代赭石用了一两,只是为了去嗳气。
一个病人吐得厉害,几乎三四天吃不了东西。
食后即吐有味的一般是热证,胰头、幽门有热、水肿、梗阻了,应该用大黄甘草汤。
朝食暮吐一般是寒证,吃什么还吐什么不酸不臭的,这个就不能看脉象了。
三天没吃他的脉就沉细了,舌苔不黄腻就没有热象了,以前他的肝不太好肝脉就特别沉。
我想这是少阴吴茱萸汤肝寒的吐,后来认定是大黄甘草汤证,配上旋覆代赭汤的代赭石降逆气。
而且咸味的旋复花和苦味的代赭石咸苦还有强心的作用,他吃了一副药就不吐了,热象就上来了。
能吃了胃气就恢复了,问诊就非常重要了。
妊娠呕吐就是胃气不和了,一般用桂枝汤调和营卫、健胃就好了,或者是半夏人参甘草汤。
大黄是妊娠的禁忌药,这是《金匮》里面的方子,有半夏、甘草、人参、生姜。
有水饮舌苔白白的,半夏生姜泻水饮,人参甘草补胃气。
妊娠呕吐的寒热症状都不明显,孕妇用药必须小心,用平和药不伤胃气、不伤胎儿。
旋覆代赭汤还可以治疗食道炎、反流性胃炎,从下往上的烧心,这时可以配上大柴胡汤。
就是中焦的热太厉害了,太阳表症入阳明化燥热了,入到肝胆就成火了。
热火一起上冲,胃酸就反逆到食道里面了,要用大柴胡汤把火降下来清掉,再用旋覆代赭汤就好了。
西医用的去酸的奥美达坐等药会伤肝的,抑制住肝脏分泌酸汁了,但热不去会引起胆囊炎、胰腺炎等别的病来。
大柴胡汤症就是中焦这一块太厉害了,胆汁黏稠变成胆结石,胆汁返流到肝上引起脂肪肝。
三高症、甘油三酯脂高都是这样引起来的,只要是两个关脉的肝胆脉和胃脉比较大就要泻。
便秘得厉害可以加二三十克芒硝,彻底让他拉净。
能吃能喝的人肠胃里都有热,胃热才能消谷。
第一百六十二条,“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
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
方二十四。
麻黄(四两)杏仁(五十个,去皮尖)甘草(二两,炙)石膏(半斤,碎,绵裹)。
《伤寒论》五泻心汤---PPT精品课件
补益脾再煎,取其寒热补泻药性相合,以
除寒热错杂之痞
生姜泻心汤
原文
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 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157)
心下痞硬——气机痞塞,兼食滞水停
干噫食臭——水食不化,中虚气逆
胁下有水气 腹中雷鸣
水饮内停,水气相击
《伤寒论》五泻心汤
·大黄黄连泻心汤 ·附子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 ·生姜泻心汤 ·甘草泻心汤
大黄黄连泻心汤
原文
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154) §心下痞,按之濡——无形邪热壅滞于心下 §其脉关上浮——中焦有热(关主中焦,浮主热)
主治
热痞证
表现
心下痞满,按之柔软,口渴心烦,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或关 脉浮
呕逆 下利
气机升降失常
胃气上逆 传导失司
肠鸣——寒滞于下
表现
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微黄
病机
寒热错杂于中,气机失降失职
治法
和中降逆消痞
方药
半夏半升(12g)——降逆止呕开结
干姜三两(9g)——温中散寒
黄连一两(3g) 黄芩三两(9g)
泻热消痞
辛开苦降
人参三两(9g)
甘草三两 (9g)
主治
热痞兼表阳虚证
病机
热痞兼表阳虚 阳虚于外 热结于内
治法
泻热消痞,扶阳固表
方药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泻热消痞 黄芩一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别煮取汁)——扶阳固表
服用方法
三黄以麻沸汤渍之,须臾,绞去滓(取其味薄以泻热),附子单煎 (取其味厚以扶阳),纳附子汁,分2次温服,
半夏泻心汤
王四进老师经方中医讲堂(57)甘咸除燥法、酸甘除逆法;真武汤证;猪苓汤
王四进老师经方中医讲堂(57)甘咸除燥法、酸甘除逆法;真武汤证;猪苓汤第五十七讲甘咸除燥法、酸甘除逆法;调胃承气汤;大黄甘草汤;奔豚汤;清热降逆1、甘咸除燥法,甘味的药属土,跟肾水的关系比较大。
燥为水气不足、水火不交之象,秋天会产生秋燥。
秋天收止水火,各返其宅,水火不相交了之后出现燥气了。
甘为土之用味,土能保湿、容纳水液、保持水分,水肿病就不用炙甘草,用了会不利于水的排出。
水足可止津耗,水足了就不怕津液的耗损。
甘为水之体味,肾为水之所归,有归纳水液之功。
引路归位,化气化津,顺行五谷的运行,将水液归到膀胱。
咸味是肺的体味,金能生水,为水之上源。
还是火之用味,水必须得到火的气化,才能水火相交变成津液。
水得火则气升而燥除,所以就水火相宜。
甘味能把水补足,咸味能把火的功能调动起来了,就能把燥气除掉。
辅行决讲的是中医里难理解的气味化合,但是陶弘景写书时就说,一般的大夫不用学这个。
就学四气温热寒凉就行了,要做深入研究就得学这个气味化合,比较抽象但确实是他和张仲景、伊尹组方的原则。
我们直接用就行了,不知道古人是如何研究出来的,现代科技也不能证实这些。
这就是不可思议的地方,咱们能理解多少算多少,需要大家去领悟这些事情,大家从张大昌及其弟子的多年研究和张仲景的方子去研究。
张仲景的调胃承气汤里面的芒硝和大黄是咸味的,炙甘草是甘味的,可以治疗但热不恶寒、蒸蒸发热,就好像在蒸笼里蒸一样的发热,呼呼的往上冒热气。
心里比较烦躁,其实是肠胃里面的燥热之气,还不一定形成了粪块燥屎。
因为阳明主燥,热厉害了就是大承气汤证,调胃承气汤证还没有那么厉害,但他的燥烈之气已经形成了,按倪海厦说是燥烈之气淤积在了胃下的十二指肠。
按肚脐上面如果疼的话,就是调胃承气汤证。
如果是肚脐以下按着疼,就是小承气汤证。
如果两边疼的话是大承气汤证,因为部位在大肠了,燥屎已经结在大肠了。
这个办法我用过,效果还可以。
这个人长期胃不好,按他肚脐上面就不让按,他的十二指肠就溃疡有炎症了,用了一段时间的调胃承气汤证以后再按就不那么疼了。
伤寒论之泻心汤与痞证辨治
・医经研读・伤寒论之泻心汤与痞证辨治李宝丽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300052) 痞证,又称“心下痞”,乃心下胃脘部位堵闷痞塞不舒之证。
《伤寒论》论述心下痞之病因证治十余条,载泻心汤方5首,关于痞证的成因辨证论治形成了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1 痞的形成 《伤寒论》着重阐述了太阳病误下是导致痞证的一个重要原因。
经曰:“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
”浮则为表,紧则为寒,乃太阳伤寒之脉,可兼恶风头痛、恶寒发热、身痛、无汗等证,治疗应以麻黄汤发汗解表。
今不发汗而误下之,则紧反入里,“紧”此指外感之邪气。
误下先虚其里,是脾胃之气受伤,而在表之邪又可乘机内陷,影响脾胃升降功能,致气机痞塞,遂成痞证。
或因素体脾胃气弱,感受外邪之后,再受攻下药之克伐,更伤其胃气,致使邪气乘虚内陷,阻滞于中焦脾胃之所。
里虚邪陷是其总的病理机制,太阳伤寒误下可以导致痞证,由于饮食所伤或情志不调等因素影响脾胃功能而使气机升降失常,亦可发生此证。
痞证的辨证要点是以“心下痞,按之濡”为主证。
心下胃脘部位自觉满闷痞塞不通,但以手按之柔软无物,不硬不痛,说明内无有形之实邪,只是脾胃气机壅滞,故又称“但气痞耳”。
心下者,古人多指胃脘而言,为中焦之部位,属脾胃所主。
脾为阴脏,其气主升;胃为阳脏,其气主降,心下部位正是阴阳之气升降的要道,若邪气内陷结于此,影响气机升降,则可见心下气痞。
2 痞与结胸 伤寒结胸证亦可因太阳误下而以心下痞为主证,但其特点是心下痞满而痛,按之实硬。
经曰:“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此痞也”。
谓患太阳病之人,阳盛体实,并同时胸有痰水互结,医治误下,致表邪内陷于痰水搏结,而成结胸;若患者阳不盛,体不健,同时胸中亦无痰水之搏结,误下后热邪内陷,结聚而成痞证。
由于水饮有形,所以心下硬痛拒按,痞证仅是无形之热,故但痞闷而不痛。
尤在泾《伤寒贯珠集》:“结胸心下硬满而痛,痞则按之濡而不硬不痛。
所以然者,阳邪内结,止于胃中,与水谷相结,则成结胸;阴邪内陷,止于胃外,与气液相结,则为痞。
刘渡舟讲五个泻心汤的辨别,看完瞬间懂了!
刘渡舟讲五个泻心汤的辨别,看完瞬间懂了!《伤寒论》的五个泻心汤,都是针对心下痞而设。
我体会泻心汤的五个心下痞,应分为两类:半夏、生姜、甘草泻心汤证,属于脾胃不和,升降失调的一类;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属于火上水下、阴阳不交的一类。
现将两类心下痞证候分析如下:脾胃不和痞类1、痰气痞症状:心下痞塞不适,呕吐,恶心,大便作泻,每日两三行,不成形,脉来弦滑,按之无力,舌苔白腻。
治法:和胃涤痰,调中消痞方药:半夏泻心汤:半夏、干姜、黄连、黄芩、人参、甘草(炙)、大枣。
方义与分析:半夏泻心汤,属于“八法”中的和法。
它的煎法同小柴胡汤,也要“去滓重煎”,而且两方也只是一药之差。
所以,一和少阳之气,一和脾胃之气,为后世医家开辟了和解法的治病途径。
半夏泻心汤治心下痞,早已被人所公认,按照注家的意见,此方是治“痰气痞”的,余对此说昔常疑之。
后在临床治某司机的心下痞,而兼有呕吐之证,遂按“痰气痞”治,仅服一剂,大便泻白色痰涎甚多,病竟从此痊愈,方知古人之言,信不我欺。
2、饮气痞症状:心下痞鞭,时时嗳气,带有“食臭”味,而大便作泻(比半夏泻心证下利更重),腹中不时发出肠鸣音。
并且还可兼见胁下疼痛,或者小便不利,下肢浮肿等证,脉沉弦无力,舌苔多呈水滑。
治法:补脾和胃,温散水饮方药:生姜泻心汤:生姜、干姜、半夏、黄连、黄芩、人参、炙甘草、大枣。
方义与分析:本方即半夏泻心汤增加了一味生姜。
此因痞挟饮气,非生姜之辛则不能健胃散饮而消水气。
清人吴谦则主张本方应加茯苓以利水饮,验之临床,其说可信。
余曾治男性患者丁某,年47岁,主诉,胃脘痞满,时而隆起一包如鸡卵大小,按之即没,手抬又起,并不疼痛,且频频嗳气,带有食臭味,腹中作响,胁下疼痛,面目虚浮,小便少,脉沉,舌苔水滑。
余辨为“饮气痞”,用生姜泻心汤加茯苓,服两剂而心下之包消,痞满觉舒,又服数剂,而病痊愈。
3、客气上逆痞症状:心下痞鞭,胀满,干呕,心烦不得安,腹泻日数十行,腹中肠鸣,水谷不化。
泻心汤与心下痞
泻心汤与心下痞大黄黄连泻心汤和附子泻心汤治心下痞都属于热痞,附子泻心汤兼有肾阳虚。
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泄心汤主之。
心下痞,按之软,无形邪气阻滞中焦,若是有形邪气则按之硬;其脉关上浮,关脉候中焦,浮主里热,这是里热阻滞中焦造成的心下痞,大黄黄连泻心汤泄热除满,大黄二两,黄连一两,服用时用开水浸泡,而不用煎煮,取寒凉之气清中焦之热,若是煎煮则会泻下。
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
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心下痞与表证同时存在要先解表,热痞用大黄黄连泻心汤清泄中焦之热;恶寒、汗出是肾阳虚,阳不摄阴,附子泻心汤大黄二两,黄连一两,黄芩一两,炮附子一枚,大黄黄连黄芩清中焦之热,附子温补肾阳。
大黄、黄连、黄芩用开水浸泡,而附子要另煮。
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和甘草泻心汤治的心下痞都是由于胃气虚,半夏泻心汤伴有痰邪,生姜泻心汤伴有水邪,甘草泻心汤伴有热邪。
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组成非常相似,半夏、人参、干姜、甘草、黄连、黄芩、大枣。
半夏泻心汤用炙甘草三两,甘草泻心汤用炙甘草四两,生姜泻心汤干姜由三两减为一两,增加生姜四两,其他用量完全一样。
半夏泻心汤的心下痞是由于中气受伤,气机阻滞;甘草泻心汤的心下痞是由于脾胃气虚,中焦阻滞,但甘草泻心汤证的中焦虚的更严重,出现了严重的下利,而半夏泻心汤呕比严重;生姜泻心汤的心下痞主要由饮食停滞,胃热气逆引起,故而减少干姜的用量,而重用生姜,开胃气,散浊气。
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
心下痞是泻心汤的主证,包括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而这种心下痞的原因是下焦停水,水邪上逆而阻滞了中焦气机而导致的心下痞,所以用五苓散。
扩展阅读《伤寒论》五个泻心汤《伤寒论》五泻心汤,即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均为主治痞证之剂。
高才达运用泻心汤治疗痞证经验
基金项目: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项目高才达传承工作室滚动建设项目(2009 JC 26);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发〔2017〕29号]作者简介:毛燕(1983 10—),女,硕士研究生,副主任医师,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学术继承人,研究方向:中西结合内科,E mail:13810264956@163 com通信作者:李立华(1983 08—),女,博士研究生,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内科,E mail:119725411@qq com高才达运用泻心汤治疗痞证经验毛 燕 李立华(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 高才达国家级老中医药传承工作室,北京,101300)摘要 五泻心汤出自东汉医圣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
高才达主任医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用泻心汤屡治沉疴,并结合临床拓展了五泻心汤的应用范围,效果显著。
关键词 《伤寒论》;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痞证;方证解析GAOCaida′sExperienceinUsingXiexinDecoctionintheTreatmentofAbdominalDistensionMAOYan,LILihua(GaoCaidaNational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InheritanceStudio,ShunyiHospital,Beijing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Hospital,Beijing101300,China)Abstract WuxiexinDecoctioncomesfromTreatiseonTyphoidFeverwrittenbyZHANGZhongjing,adoctoroftheEasternHanDynasty.Inthelong termclinicalpractice,chiefphysicianGAOCaidausedXiexinDecoctiontotreatsenilejaundicerepeatedly,andcombinedwithclinicalpractice,expandedtheapplicationscopeofWuxiexinDecoction,withremarkableeffect.Keywords TreatiseonTyphoidFever;DahuangHuanglianXiexinDecoction;FuziXiexinDecoction;BanxiaXiexinDecoction;ShengjiangXiexinDecoction;GancaoXiexinDecoction;Abdominaldistension;Analysisofprescriptionandsyndrome中图分类号:R242;R249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1673-7202.2021.03.024 “心下痞”是中医最早的临床经典著作《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的一个证的名称。
《伤寒论》五泻心汤临床进展评价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2019 年 第 6 卷第 91 期2019 Vol.6 No.91195《伤寒论》五泻心汤临床进展评价刘立伟(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中药学系,河北 保定 071001)【摘要】五泻心汤分别为大黄黄连泻心汤、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和附子信心汤,它们出自于张仲景的《伤寒论》,主要以治疗心下痞气为主,有条理脾胃阴阳,缓解其不和之气的功效。
这些药方经过历代医学家的不停实践与探索,现得到了大为广泛的运用。
其药效不光适用于痞证,而且对于内科等其他杂病也同样有奇效。
本文主要收集归纳了近几年来,五泻心汤的临床应用情况资料,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伤寒论》;五泻心汤;临床进展【中图分类号】R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91.195.01“心下痞”是五个泻心汤治疗的主要病状,它的病机源头为“热”。
基于每个人的病因、病理、身体素质状况各有千秋,为顾寒兼虚实,“和”与“清”是治疗过程中最为重视的。
五泻心汤用法种类多且搭配方法灵活,它们可与寒温相配,也可结合苦辛或者攻补兼具,所以它对于疾病的针对性强,治疗效果明显[1]。
现代医学世家保留了其传统的同时,也在这个地基上不停钻研,经过不懈努力,终于达到了让五泻心汤治疗范围和功效更进一步的目的,现根据近几年临床应用做详细概述。
1 半夏泻心汤1.1 呼吸系统类疾病将8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以硬币投掷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让对照组服用200 mg 的多索茶碱片并与沙丁胺醇气雾剂兼并使用,观察组则给与半夏泻心汤,用水煎服,1剂/d ,1剂分成2次服用。
治疗期为30 d 。
经过各项指标核算,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以8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2%,且观察组咳嗽得到缓解时间要比对照组短。
此外,比照50例V AP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数据显示,在术后使用半夏泻心汤的患者比常规西医治疗的患者,肺部感染率要低且ICU 停滞时间短,这大大提高了存活率[2]。
《浅析五泻心汤》课件
慢性胃炎
五泻心汤可应用于慢性胃炎的治疗 ,有助于缓解胃痛、胃胀等症状,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功能性消化不良
五泻心汤能够调节胃肠道功能,促 进消化,缓解功能性消化不良引起 的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
呼吸系统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
五泻心汤能够改善慢性支气管炎 患者的咳嗽、咳痰等症状,减轻 气道炎症反应,提高患者肺功能
配伍原理
五泻心汤的配伍原理是寒 热并用、辛开苦降,以达 到调理脾胃、消痞止呕的 目的。
02
五泻心汤的药理作用
泻热作用
泻心汤具有明显的泻热作用,可 以有效清除体内热毒,改善热证 症状,如口干、口苦、便秘等。
实验研究表明,五泻心汤能够降 低体温,缓解发热症状,并对多 种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发热有效。
该药理作用主要与药物中的黄芩 、黄连等成分有关,这些成分具 有清热解毒、凉血泻火的作用。
五泻心汤具有调理气机的作用 ,能够调节人体的气机运行, 改善气滞症状,如胸闷、胁痛 、脘腹胀满等。
实验研究表明,五泻心汤能够 调节胃肠蠕动,促进排气排便 ,并对某些肠道气滞证有效。
该药理作用主要与药物中的枳 壳、木香等成分有关,这些成 分具有行气消滞、疏肝解郁的 作用。
活血作用
五泻心汤还具有一定的活血作用,能 够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血瘀症状,如 疼痛、瘀斑等。
。
支气管哮喘
对于支气管哮喘患者,五泻心汤 能够缓解哮喘发作,改善患者呼
吸状况,减少哮喘发作频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五泻心汤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 治疗中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有 助于减轻患者咳嗽、气短等症状
。
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衰弱
五泻心汤能够调节神经功能,改善神经衰弱患者 的失眠、焦虑等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五法”治疗痞证临证探析
“五法”治疗痞证临证探析作者:刘友桂李云海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2021年第08期【摘要】痞證是自觉心下痞塞,胸膈胀满,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为主症的病证。
文章从痞证的渊源、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法等方面总结痞证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
根据病因病机和临床特征将痞证分为“胃痞”“肝痞”“肺痞”,采用“辛开苦降、泻中寓补、甘温扶脾、调和肝脾、开宣肺气”五法展开辨证论治。
【关键词】痞证;“五法”;医案【中图分类号】R249.2/.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1)16-0082-04Analysis of“Five Methods”in the Treatment of Epigastric FullnessLIU Yougui LI Yunhai*Hube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Wuhan 430061,ChinaAbstract:Main features of Epigastric Fullness are self-conscious stomach obstruction,diaphragms full,invisible touch,soft touch,press painless.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academic thought and clinical experience of Epigastric Fullness from its origin,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dialectical classification and treatment.According to 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clinical features,the epigastric fullness were divided into “stomach Epigastric Fullness”“liver Epigastric Fullness”and“lung Epigastric Fullness”.The treat ments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Epigastric Fullness were verified by opening pungent flavour and dropping bitter、“combining tonifying and drain”“tonifying with sweet and warm”“regulation liver and spleen”“opening qi of lungs”.Keywords:Epigastric Fullness;Five Methods;Cases痞证是临床脾胃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类证候,病机复杂,症候多样,相当于西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疾病。
临床运用丨五种“泻心汤”的临床应用
临床运用丨五种“泻心汤”的临床应用整理丨任奕存五个“泻心汤”为《伤寒论》“太阳病篇”中几个治疗痞症经方,乃仲景先师为伤寒汗下后见“心下痞”而设;在临床上我们发现只要是邪正郁结于心下胃脘而成“虚痞”者(涉及西医所说的整个消化系统的疾患,凡合乎此类证机者)皆可运用,疗效确切。
按照伤寒论条文的次序,五个“泻心汤”分别为:半夏泻心汤、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生姜泻心汤和甘草泻心汤。
通过研究经文以及临床应用发现,五泻心汤的方证实质为“心下痞”。
但这个“痞”为“虚痞”,为邪正之气郁结的虚软“气痞”,并非邪浊痰水结滞之硬实“结胸”矣。
然五“泻心汤”所治之“痞”其方证各不相同。
一、大黄黄连泻心汤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154)此方由大黄、黄连、黄芩组成。
从药物组成看,就可知所治就是“热气痞”或“热痞”,仲景先师“其脉关上浮”亦印证了这一点。
因是虚痞,故仲师以麻沸汤(沸腾的开水)渍之去滓服用,以取“三黄”苦寒清轻之气,薄其苦泄重浊之味,以清中焦郁热之痞。
但是现在临床上一般不这么煎,应用很少。
现代多煎汤服用,因其皆为苦寒厚重之品,多用于胃热、胃火炽盛所致脘胀胃疼、齿衄、口臭、胃血、便结等症。
在临床上有特殊情况,本来辩证应该为热痞。
就是患者明摆着是湿热郁结中焦所致的脘痞胀满之证,但是患者食饮凉物则脘痞尤甚,而单煎服“三黄”,则患者往往由痞转痛,郁结变的更加严重。
此时若在“三黄”中加附子或生姜少许,效果就会非常明显。
二、半夏泻心汤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
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
若心下满而鞕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149)伤寒论中言“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结合整段条文考察,半夏泻心汤证实乃柴胡证误下后邪气内入与正气搏结于心下胃脘所致而寒热虚实不显之痞。
王四进老师经方中医讲堂:辅行诀之救误大泻心汤(44)
王四进老师经方中医讲堂:辅行诀之救误大泻心汤(44)太阳篇占整个伤寒论的百分之六十,然后那些误治、坏证、变证又占了太阳篇的三分之二。
这些救治误治的办法,本来是热性感冒,却让你强发汗,用砖烤热了去熨背,下面用火蒸烤。
遇到阴虚血热的病人,这种邪热就会入到血分,病就会更厉害。
现在一发烧就用退烧药,也不分症候,其实很多就造成误汗。
因为汗是人体的津液阳气,张仲景用汗法就特别小心,桂枝汤、麻黄汤和葛根汤都是把人体的心脏力量、汗液、水分都补充足了以后,阴阳自合,一汗而愈。
阴阳调整好了以后,就把病毒一次就赶出去了。
一旦好了以后药就不用再吃了,就是不让你再反复伤津液了,就是特别重视人体的津液和阳气。
而咱们现在对这些就认识不够,反复地消炎退烧。
张仲景救治误汗的办法比方五苓散,出汗过多小便不利,又有发烧的情况下用到。
里面的苦味的白术和甘味的茯苓,甘苦化化咸能令津液生,这就是古人补液的办法。
然后再出汗就有它的物质基础了,以前没有学辅行诀的时候,我就不敢用五苓散,因为它本身是利尿的药。
他本身出汗多再利尿,不是伤津液更厉害吗,后来明白了就敢用了。
大渴的病人喝很多水小便还不利,证明他喝的水走不到细胞里面,细胞里面还是缺水。
但是细胞外面的水是废水,再喝水就会吐出来或者水肿了,只能在身体里形成积累。
缺水了人体自我保护就不让尿出来,就造成小便不利,吃了五苓散就能把水液走到细胞里面,可以让人体受用这些水了。
人体就不缺水了,反复出汗就叫脱水热,越出汗就越容易发烧。
你不给它水用凉药利尿,马上高烧就起来了。
你到医院里不管什么原因,都是发烧待查,只是退烧消炎。
补津液的办法用在阳证时,阴证就要补阳了。
正邪打仗看在哪个战场上,需要辩证在哪一经,临床多了就有经验了,伤寒论学好了有时但见一症便是。
有的小孩子一会儿烧一会不烧,就好像疟疾一样,特别简单的桂枝二麻黄一汤,是用的桂枝汤五味药和麻黄汤四味药的合方。
桂枝汤的量稍微大一点,麻黄汤的量稍微小一点,这样的药一下去一剂就好。
王四进老师经方中医讲堂:辅行诀之酸苦除烦法;黄连阿胶汤(39)
王四进老师经方中医讲堂:辅行诀之酸苦除烦法;黄连阿胶汤(39)下面咱们讲酸苦除烦法,心火过用则热生,热扰神明则病烦。
烦来源于心火的过亢,所以治烦必治心火的过亢,要用心之体味和肾之用味,都是苦味。
来助肾水灭心火,所以苦能泻心和补肾,一种味道能起到两个作用。
酸是肺的用味和肝的体味,酸收才能使心火降下来,它还是心脏的化味,能治心脏功能的过用。
心火生发过旺就用酸味药去收降它,酸味可以助肝体能治辛味药过于去生心火,所以酸味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苦酸就能除妄生的心火和烦躁不安、睡不着觉。
有苦寒药,也有苦温药,比如白术。
它在利水的情况下,是一味温性的药。
但是在泻心火的时候,就要用苦寒的药,补脾祛湿化出的苦味就是温性的药。
辅行决的小朱鸟汤也就是张仲景的黄连阿胶汤,有苦味的黄连、黄芩、酸味的白芍,还有鸡子黄、咸味的阿胶。
黄连能清心火,也就是君火,黄芩可以清相火和肺火。
这个方子可以治疗心烦不得卧、虚烦不得眠,你一摸这个人心跳比较快,心血亏虚,阿胶是补心血的。
按倪海厦说人的心脏中心始终有一滴血在里面,好的血液过来把这一滴血冲走,又有一滴血存在那里。
心神或元神就藏在这一滴血里面,这是心神存在的物质基础。
受了惊吓这一滴血跑出去了,如果没有这一滴血元神就没地方呆了,人就会心烦睡不着觉。
根据物性,鸡蛋黄就飘在鸡蛋的中间,找遍所有的药只有这一味药是这样的。
就用鸡蛋黄把药力带到心脏里面,这是一味引药。
没有它这些药就走不到心脏,这个鸡蛋黄不用熬,把别的药熬好后,把阿胶打成粉也不用熬,用熬好的药把阿胶冲化,熬了阿胶就会抓住锅底,阿胶一受热就化掉了。
搅一下让它变凉一些,再把鸡蛋黄放进去。
热了就成鸡蛋汤了,我喝过不苦,也没有鸡蛋的腥味。
白芍可以收敛心火。
附录:黄连阿胶汤黄连阿胶汤有非常高的保健功能,能够滋阴降火,还能治疗失眠等作用,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黄连阿胶汤的做法。
功能:滋阴降火安神:用于心肾不足,阴虚火旺较重的心烦失眠,舌红苔燥,脉细数者。
王四进老师讲伤寒论(46)
王四进老师讲伤寒论(46)第四十六讲讲于2015年4月26日抵当汤的主药是水蛭,分吸血、不吸血两种。
人工养殖的水蛭不吸血,个大不能治病。
吸血的水蛭细小,见淤血就往里钻,西医有用水蛭清理淤血的。
虻虫就是吸牛马身上血的虫子,有走串之性,本身嗜血如命。
化瘀血的力量特别强,尤其是那种腐败了的血液,比桃仁、大黄更猛烈一些。
少阳证的胸胁苦满在胸口的肋骨下沿部位,可能会鼓起一个包来,肌肉会发硬。
抵当汤证在肚脐以下中间的小腹,承气汤证是在横结肠的位置,尤其是左边天枢穴压疼。
桃核承气汤在小腹两边的少腹部位,在腹股沟里边一点,比较硬疼。
左主血、右主气,左边按疼就加桂枝茯苓丸、丹皮、大黄等活血药,右边疼可以加枳实、四逆散。
小建中汤证是心下疼,是病邪和有形的东西凝结到一起了。
不疼而痞是半夏泻心汤证等五个泻心汤,误下伤到了脾胃的正气,是脾胃自己的升降失调而不是外邪,所以就不用解表药。
本身是太阴证也腹满、呕吐、自利,拉稀后肚子还是胀,用泻药脾胃就伤了。
更是升降失调了,用泻心汤辛开苦降自然就好了。
栀子豉汤证都是外邪误下,内陷结于胸中,如果外邪跟有形无形的热结合在一起,就会是虚烦的栀子豉汤证了,清火就可以了。
外邪跟胸中痰水凝结到一起了,那就是大小陷胸汤证了,有实邪就得泻,有没有实就看按着疼不疼。
抵当汤里有两味逐血猛利的动物药,桃仁是活血而不伤气血,三月桃核生机旺盛。
大黄活血、排血、荡涤邪热、散结、推陈致新。
瘀血不去新血不生,淤血造成的常年头疼、眼病可以用这个方。
成药里边有个大黄蛰虫丸,里边也有水蛭、大黄等药,可以代替抵当汤。
一个整个肚子满胀的病人,不愿意吃东西,大小便也正常。
舌诊发现她是瘀血证,就给她用大黄蛰虫丸,吃了几盒就舒服了。
痞是气滞,敲着会响,满为淤血,肚子里便没有气。
食积痞满就会口气重,舌苔干黄。
胀会有气鼓声,硬或不硬满是一种自我感受。
第一百二十五条,“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鞕,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
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四进老师经方中医讲堂(56)五泻心汤与痞证;除滞法
第五十六讲五个泻心汤与痞证;长期肺炎,用栀子豆豉汤加大青龙汤治愈的分析;
旋覆花汤对伤寒论的研究和解释我觉得当代倪海厦是一个
大家,他敢说、敢用药,能把真实的东西讲出来。
咱们学伤寒论一定要看倪海厦的著作,他应该没有见过黄元御的著作。
四圣心源是咱们中医的根本理论,看了他的著作就有了根基,而张仲景的著作就是大树。
辅行决出来以前大家用药都不知道原理,都知道经方效果好,咱们把黄元御、伤寒论和辅行诀一起学好了,大家再学习伤寒论就知道什么是正确的思路。
我研究了二十多年也走了不少弯路,大家顺这个思路研究就不会绕多大的弯儿,能起到这个作用就不白费咱们的辛苦。
因为医疗问题是个世界难题和高科技,人类和疾病战斗这么多年,西医运用现代科技每年投入多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还不能很好地解决。
咱们看这些古书能较好的解决,说明这些书的价值非常高,如果不在临床上救人命就不知道它的价值。
很多心血管病要上支架,昨天见了一个老人上了四个支架,现在心脏还是特别胸闷、难受。
如果当初好中医用了这些经方,不用上支架就能解决,而且生活质量要好的多。
美国总统克林顿也是上了四个支架,越上支架循环越不好,但是不上又不行。
还得走别的血管搭桥,打了麻药上了支架自
己也不知道,醒来身上装了不该有的东西了。
后期的问题更麻烦,还得终生吃那些排异的药、溶栓药,他每天都得担心血管再次堵住,都不是解决根本问题的办法。
但是能把你的生命保住,这对他们来说已经很了不起了。
咱们中医还有更巧妙的办法,现代医学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咱们中药吃下去好了就没事了。
你不知道那个苦就不知道这个甜,而且很省事、简单,无非就是熬药喝着苦一点。
虽然学院派经方的东西较少,但是在民间还是生生不绝地在往下传,证明中医的生命力还是强盛的。
伤寒论历经多少战乱还是保存下来了,好东西就绝不了,绝了的就不是好东西。
伤寒论的很多版本传到了韩国和日本,他们都在用。
越是高科技的时候越显出经方的厉害,很多问题他们高科技已经解决不了了,或者当时好像解决了,后续的问题会造成人们生活品质的下降。
五个泻心汤治疗的是比较典型的痞证,还有不太典型的用到了大小柴胡汤和大小阴旦汤。
里面用的到的柴胡是苦平药,半夏和生姜都是辛味药,黄芩是苦味药,这也是一个辛开苦降的方子。
但是它的作用点没有在脾上,而是作用到了少阳肝胆上了,治疗的是胁下痞满。
所以伤寒论是广论汤液经法,这一点就是推广出来的。
肝炎就是两胁不舒服,大小柴胡汤、黄芩汤就能解决,用柴胡走三焦和少阳肝胆。
还有一个辛开苦降的方子治疗胸闷痞满,就是栀子豆豉汤、栀子干姜汤,栀子是苦味药,豆豉和干姜是辛味药。
可以治疗上焦胸肺部
的热气,很多病人被误下,邪热内陷,热在胸中就会心烦不得眠、胸闷烦躁。
栀子是圆圆的、红色的、特别轻,一尝特别苦,轻的药走上焦。
苦寒的是往下,它的里面是一个壳一样的东西,红色的东西入心,所以清心包和心脏的火特别好。
白花入肺,可以清理心肺上焦的淤火,还有胸中滞涩不通,出不了气的窒在胸部。
小孩子的食积发烧,吃多了就用栀子、豆豉、枳实加上泻肠胃的大黄,把这四味药碾成面儿,张大昌就这样给小孩子吃一两克,吃完就好了。
同是辛苦味的药作用是不一样的,都是痞满不适的症状。
我治疗了一个长期的肺炎,就用栀子豆豉汤加大青龙汤治好了。
病人反复用了半年的消炎药也没有治好,三十多岁的人特别弱,老觉得胸闷气短,晚上睡觉就憋得厉害,后背压得慌。
开始我用治疗肺炎比较好的大青龙汤加附子,后来又用栀子豆豉汤,五副药下去就特别舒服了,咳嗽憋闷的症状就没有了。
因为他的体格太弱,大青龙堂是一个特别厉害、猛烈的方子,老用大青龙怕他受不了。
换方后效果不好,我一问他说吃了消炎的大蒜素,大蒜是白色的热药走肺。
我这里给他清肺火他吃那个不是麻烦了吗,我让他马上把大蒜素停掉。
后来因为他的肺不好导致心脏不好了,肺的症状减轻了我就用小补心汤调他的心脏。
后来他去医院拍了片子,肺部的炎症都没有了,炎症的吸收有一个过程。
大青龙的量都不大,麻黄七克,石膏十克,就是麻杏石甘汤加上桂枝、生姜和大枣。
人弱用轻
点的药,重药人受不了,量小的药照样能解决问题。
这就是感冒了不去解表,而去消炎。
皮毛还在闭塞着,热下不去郁在胸中。
有了炎症肺内产生水肿,消炎药就进不去了,血液循环就差了。
中医不用消炎药却能消炎,就是把皮毛、气机打开,血液循环就可以到了。
里面就没有热了,细菌在没有热的情况下就不产生了,环境就不适合它生长了,不用消炎细菌就死了。
如果里面是热的,细菌在里面生活的特别好,你消炎不影响它的生存,你一停药它又烧起来了。
所以造成反复治不好,痰一类的代谢物代谢不走,就会造成呼吸不畅。
他的脉不壮,否则我就给他用量大的大青龙汤了,长时间用消炎药脉就壮不了了。
肺脉还不是很大,所有的脉都比较沉、弱,长期的慢性肺炎导致他气血都弱的跟不上,急性肺炎是高烧,他老是三十七度二三的低烧,从开始吃了五副药就不烧了。
大青龙汤加附子是少阴病里面的方子,大青龙汤是在表的太阳证,伤及心肾了就是少阴证了,所以要加附子。
麻黄是左升的药,石膏是右降的药。
肺与皮毛相表里,皮毛打开发汗后肺热就清了,没有热就没有炎症了。
不用附子虽然热清了,但人会更弱了,用附子加强心脏的血液循环,病治好了人体正气也保住了。
有肺热应该肺脉洪大,但是人整个太弱了就不显了。
因为他的肺的功能已经差了,是因为长时间的肺炎和支气管扩张,肺脉不但不洪大,还有可能沉下去。
肺脉沉又知道他有肺热,这就在经验了。
他有点想喝水,而
且出汗、心烦、发烧,痰不好咳还有小块,这就是热象,但是非常不明显,脸上和舌头上也没有明显的热象。
所以理论上讲是一回事,真正在临床实践上就看医生能不能细心了,发现他一点一滴的症状,才有处方的依据了。
否则确实没法处方,要是补他本身有炎症。
这种病反复这么长时间,不定将了多少大夫的军了,能治好就是功夫了。
如果脉洪大、咳嗽、吐黄痰,或者干咳,肯定就是肺火大。
如果好咳痰,而且是稀痰,这就是肺寒。
他这种病就是最不好拿捏的,老用消炎药炎症就不是太大。
以前我们治病比较盲目,看了辅行决就比较清楚了,看到痞满病就用辛开苦降的方子,找到规律病就好治了。
下面讲咸辛除滞法,咸是心的用味,火克金这种病应该是肺上的问题。
滞就是滞塞不通,肺不好肯定会影响气机的循行,因为肺主气,肺气循行不好就会影响到血液,因为气为血之帅。
同时肺主皮毛,肺不好营卫气和津液都会滞塞。
咸味药能软化坚块的东西,因为滞塞就会成为痰饮、血块等有形的物质。
再用辛味的药疏通、发散,所以这个方法的作用点在肺上,这是讲的大概的情况,只是有点规律可循。
受寒后血液循环凝住了,皮毛闭塞了,痰液出来了,都会形成滞塞不通的症状。
咸味药有火的性质,就能驱寒除滞,治疗肺部功能障碍、气血流通不利的病。
气行则血行,血行则津液固,坚硬的东西就能打通。
脾的用味辛可以宣散滞留,使气血运行,所以辛咸可以除滞。
旋覆花汤中的旋覆
花是咸味的,又走气又可以走血液,因为血是咸的,可以活血。
《神农本草经》说旋覆花主结气,胁下满,除水,去五
脏间寒热。
陶弘景写的本草书《别录》上说,旋覆花可以清心胁痰水,通血脉。
西医说血管里面有瘀血是血脂高,咱们都归到痰一类的。
在中医说的化痰,可以是无形之痰,就是血管里面血脂的代谢的垃圾。
痰饮是水液代谢造成的,血水循环淤积到那里了,不走化成饮了。
有寒的痰饮,有湿热的痰饮,有很多种。
有痰饮、支饮、、溢饮、悬饮,像胸膜炎
这一类的悬在空中就是悬饮。
支饮就是痰饮像树枝一样附着在别的地方,耳部支饮就是美尼尔氏综合症,也是痰饮的一部分,就是分支到了耳朵这里。
溢饮就是溢到四肢外面了,痰饮在不同部位叫法不一样,这是张仲景的金匮要略里分的。
旋覆花比较好用,我这几年就经常用到它。
再加上辛味药大葱,就可以治疗心脏病,三根葱连葱白带葱叶整个下去。
葱白和葱叶的效果差不多,肝肺作用都是相互的,五劳汤里肝肺药可以通用,辛味药就走肝。
再就是大黄附子细辛汤,大黄是咸味的,附子和细辛是辛味的温通药,可以治疗胁下偏疼、大便不通的症状。
不管是淤血造成的肝炎还是什么病,一剂药下去就好了。
附子和细辛可以加强肠道的循环,有一些寒性的便秘,或者这长期便秘就吃凉东西,越吃肠胃越弱,七八天不解一次大便,下面太寒肠子就不蠕动了。
下焦的阳气通了才会产生蠕动,再用大黄一类的泻药把有形的东西打
下去,否则就是光吃进去不出了,就是滞了。
张仲景的桂枝加大黄汤,在太阴篇里面治腹满大实疼,可以治肠系膜动脉栓塞。
血栓走到肠系膜那里了,堵住了疼得要命,可以用桂枝汤加大黄,把血液里面的血块打开,把不通的地方疏通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