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路透社新闻手册》,看路透社新闻生产流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路透社新闻手册》,看路透社新闻生产流程 (2009-12-03 14:27:17)转载
标签: 杂谈
在全球传播时代,新闻传媒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跨地区、大规模、高利润的产业类型。媒体每日持续不断地生产新闻以满足全球受众的精神需求,整个流程的分工协作复杂程度并不亚于一个现代化的大工厂。以路透集团为代表的跨国媒体巨头已经从现代企业经济学中借鉴了一整套非常成熟的流程管理方法,建立了一道道新闻生产的流水线,大批量地生产各种规格的产品,源源不断向世界各地传播。
路透社对“新闻生产流程管理”内涵的界定是:把新闻看做经过若干道工序生产出来的产品,将各道工序的质量要求量化为可控制指标,按照该指标对生产流程进行组织、计划和控制,以便保证产品的质量,提高生产工作效率。这种管理思想已经在路透社的新闻生产活动中逐步制度化、组织化,成为组织的一种内在结构和行为,进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新闻生产流程管理体制。这一体制主要包括了四个方面:生产流程、质量监控、产品分类和员工激励。
本文主要对路透社新闻产品的生产流程进行分析,将其发布新闻的整个过程看作是经过流水线上的若干道生产工序,借鉴其企业管理理念,从采编流程、质量管理、产品分类、员工激励这四个方面分析其新闻生产流程的管理体制,并结合马克思主义新闻理念和中国实际情况,提出了路透社新闻管理体制中值得中国新闻业借鉴的经验。
一、新闻生产流程体系
⒈横向流程
《路透社新闻手册》(Style Book in Reuters)①中把新闻生产流程称为“news flow”。路透亚太地区首席经济记者Alan Wheatly提出,就路透社新闻产品的横向生产流程而言,其基本环节包括:采集——加工——发布——反馈。
图1 路透社新闻生产流程
采用这一生产流程的主要原因在于:
首先,对生产而言,反馈既是起点又是终点:每一件产品的效果如何需要本次受众的反馈来检验,同时又为下一件产品的生产提供改进的依据,随着时间的推移,产品质量逐步形成上升的循环;
第二,新闻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由若干名记者(有时也包括编辑)协同完成,一个环节能否顺利完成依赖于上一环节是否提供了合乎要求的半成品;
第三,不同类型的新闻产品适用于不同的受众,因此不同产品具有不同的新闻生产要求、销售渠道以及质量控制指标;
第四,产品每经过一道工序,就会增值一次,产品最终能否使受众满意,取决于产品是否具有高附加值以满足不同受众的需要。
⒉纵向流程
作为全球性
的著名新闻通讯社,为使某地区消息在最短时间内迅速传遍全球,路透社必须在世界范围内设立层次分明的立体传播网。目前路透社共有197家分社,几乎覆盖全球每一个角落。它设立了三大报道区域(Regional Desk)——亚太、欧美和南美地区以统领全球报道,每个区域下设驻各国和重要地区的记者站(News Bureau),并在一些重要城市设立分站(Branch)。它们间的层级关系如下图所示:
图2 路透社全球采编体系
在这样的采编体系之下,伦敦总部统领全球采编行政事务,地区编辑部负责本地区采编事务的总体运作,尤其是需要几个记者站协同报道的事情,通常由这个层级的负责人决定。记者站则是制定每日新闻生产任务的具体执行部门,可以决定所有报道选题,给所辖编辑和记者分配工作任务,考查员工绩效与福利等。
与这种采编体系相对应,路透社还形成了独特的“扁平式”发稿体系,即稿件由记者采写完毕之后,只需要经过一位编辑的审校,就可以发上终端与用户见面,这种简化了的发稿体系保证了新闻的时效性。对于大部分稿件而言,在每个记者站(News Bureau)内设有的若干名专职编辑(Filer),就可以直接发稿;在各下属支部工作的记者也把稿件传给这些编辑签发。只有少数影响地区甚至影响全球的稿件,记者站的编辑审校之后,再交给地区总编辑进行最后的把关,他们不仅拥有最绝对的发稿权,而且能够从地区或全球角度为这样的重头稿件配上更广泛的背景和意义。
例如,路透社驻重庆的一位记者在四川报道一个事件,他将关于这个事件的第一篇报道发给驻北京的编辑,编辑经过审校后没有发现错误,直接传送到新闻终端使稿件与用户见面;之后,由于事件还在继续发展,这位记者又发回第二篇报道,这样的报道被称做首次更新版(update1),同样直接由驻北京的编辑把关后发稿;此后,由于该事件影响较大,该记者又采写了二次更新版(update2),此稿发到北京后,先由驻北京的编辑进行核实,之后再把稿件发到新加坡,由路透社的地区编辑从更广泛的地区背景甚至全球背景来为这篇稿件进行最终把关,然后才将其传送上终端。
二、新闻质量监控体系
质量监控(quality control)是贯穿新闻生产全过程的主线,路透社在每一个环节都要保证不出劣质产品,因此针对新闻采编的每个环节,都规定了需要达到的标准,明确了采编人员职责。
首先,将部分量化的概念纳入质量控制体制和人员绩效考评体制,比如,更正率不得超过2%,达不到这个标准的记者站就要被“点名”、“挂号”。再如,为
了保证绝大多数财经新闻稿件能够客观准确的反映事实,路透社规定,记者采写稿件中必须使用准确的数字,如果不是在标题中必须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到两位,但是为了不让读者迷失在一堆数字之中,每段中不得超过三个数字,标题中最多两个。又如,为了确保稿件能够及时送达订阅用户的终端,编辑在发布稿件时必须给全产品代码(这是针对客户定制不同信息产品而设定的号码),等等。
其次,记者的“自我检查”是质量监控体系中的第一步。为了保证传送给编辑的是真实、完整、准确的稿件,他们已经将这种“自检行为”内化为一种“意识”,时刻体现在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可以说,路透社的记者已经将“自检意识”作为自我激励的一部分,这一点将在后文进一步论述。
第三,质量监控的主要实施者是编辑。路透社的编辑与记者的职能完全分开。虽然体制中实行“首席记者中心制”,但是专职编辑并未被忽视,他们的作用还不断得到强化。“编辑要确保新闻迅速、准确、生动,信源交待清楚、平衡没有偏见。”一般而言,编辑要在记者发来稿件2分钟-3分钟内将稿件迅速发上浏览终端(除了有法律纠纷风险的稿件和重要的分析必须谨慎核查事实的稿件可以稍待一段时间)。经过编辑审阅后,稿件应该达到的标准是:没有基本事实错误、拼写和语法错误和法律纠纷,结构平衡,用词精确,而且生动易读。“即使报道银行的稿件,读者也不允许枯燥无味。”
路透集团网站上称:“路透新闻的运作以公司的信托原则为准绳,无时不以正直、独立、客观公正为依归;路透也为遵守这些原则立下严格的规范。我们追求确实、平衡的报道,遇有错误事实立即予以更正,并清楚报道;在报道战争或冲突时,报道将参与各方的立场及争议点积极凸显出来;我们致力于报道事实,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避免使用情绪化的字眼。唯一可见例外的情形,是当我们直接或是间接引用他人发言的时候。我们的目的在客观地报道行动、身份及背景,并在极度敏感的地区报道时,格外小心谨慎;我们不偏袒任何一方,并尝试用报道、图片及影片传达各方观点。我们不彰显任何一方,也不为其做片面宣传。路透的记者不会提出自己的意见或观点。”这段话也充分说明了路透社新闻质量监控体系的目标。
三、新闻产品分类体系
作为全球著名的财经资讯商,路透集团推出的产品以复合型见长,覆盖了新闻、资讯、分析、交易、风险管理的整个金融运作过程。路透集团的产品线,从最早期的“监视器”)②到最近推出的路透多媒体
系列,涵盖了路透财经电视(RFTV)、路透商业资讯(RBB)、关系数据库(RDB)、路透网(RWEB)、路透电子邮件(RMAIL)、路透电子讯息平台(RMSN)等等。这些产品复合在同一个终端的界面上,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定制。用户在进行接收操作时,可以将路透终端任意划分若干窗口,同时看到新闻、汇市、股票、期市等等资讯,还可以直接进行买卖操作。
路透社的新闻产品尽管只是路透集团中盈利份额很小的一部分,但却给它带来了巨大声誉。在对这些新闻产品进行分类时,首先根据不同的要求设定不同的分类标准。例如,可以按照语种、终端渠道、媒介载体形态、报道题材等各种标准分类等等。
按照语种分类,路透社的新闻产品可以分为19种,其中使用中文语言的就有中文文字报道;
按照终端渠道分类,路透社的新闻产品可以发到适于不同用户使用的终端,有整合了所有路透财经资讯、适合市场人士的R3000系统,也有适用于媒体用户的路透社接收专线等等;
根据载体形态,可以将路透社新闻产品分为文字报道、图表、电视、照片、网络多媒体报道。如果超越载体的不同,从各种新闻产品中抽象出来的新闻内容的生产流程是一样的;
按照报道的题材,可以分为政治、经济、体育、娱乐四大类,其中每一大类都可以细分为若干小类。比如经济可以分为宏观经济报道、投资资讯等,投资资讯还可以细分为股市资讯、债市资讯、期货资讯等等。每一种子类都会给出类别代码,帮助读者检索;
按照报道的体裁,可以分为消息、特写、评论、报摘、新闻稿等等。这种体裁的分类在报道题目的最前端给出醒目的标志。
此外,路透社还会经常根据客户提出的要求,不断丰富自己的产品线。以路透社中文部推出的新产品为例。传统的新闻产品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大类:新闻头条(特急快讯,又因为这种消息是红色的字体被称做红条)、消息、特写、快速分析、专访、分析稿、大事年表、民意测验、表格、独家报道、背景分析、补充报道等。而路透社的中文新闻产品为了使受众接收到针对性更强的新闻产品,在上述大类基础上又根据内容进行细分,增加了“中国政经日程”“中国报摘”“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公布”“中国已公布新股发行一览”“中国新债预测”“路透CEO专访”“背景资料库——中国利率1993年以来变动一览表”、“中国行业特写”等众多类型。
四、员工激励体系
在路透社的新闻生产流程管理体制中,对从业人员的激励机制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从奖惩体制和自我激励体制
两个方面分析。
⒈奖惩体制
按照新闻生产流程中的质量控制要求,对从业人员进行考核,并实行奖惩激励,是推动新闻生产流程管理的内在动力。只有将质量控制的各项指标与人员的奖惩挂钩,流程管理体制才能真正建立起来。
一方面,路透社的惩罚制度比较严格。该制度规定:捏造事实的记者必须开除;在报道中出现了事实性错误,必须更正,如果更正次数太多,将会被扣年终奖金、影响升迁的机会;如果屡犯不改,将会受到警告,警告意味着“解雇”的预兆。
针对采集方面的行为:完全无中生有、捏造事实;部分数据、细节、背景等失实;接收信源馈赠;故意遗漏、掩盖重要事实;没有识破信源有意利用为之宣传等;
针对加工方面的行为:新闻中的主要事实交待不清;新闻呈现的面目可憎,不简洁明快;没有释义,满纸堆砌术语;采访不够全面,导致没有揭示出事实真相;
针对发布环节的行为:发布时没有发现记者稿件中的错误;发布时形式、时机不当;
针对反馈环节的行为:报道中没有列出个人工作上的联系方式;没有及时向媒体反映受众的反馈意见;为达到个人目的捏造受众反馈意见等;
另一方面,对于成绩出色的记者,可以在年终发“红奖”,可以增加薪水,可以得到升调的机会,并可以获得更多的福利待遇(如子女学费、高额保险等)。路透社的记者被称作“国际人”,原因在于他们在一个地区干满三年后就可以调到其他地区。如果没有得到调令,说明老板对该记者的表现不满意,那样将导致他今后在这一地区的许多福利待遇大打折扣。
⒉自我激励体制
路透社的薪资水平在同行业中属于中等水平,奖惩制度也处于比较温和的层次,然而路透社能够吸引大批优秀记者、并不断推动他们走向事业高峰,其原因在于这个百年老社已经形成的以“客观公正”为核心的内在自我评价与激励体制,即自觉的遵守新闻生产流程管理制度中的各项规定,并不断地激励自己达到更高水平。
首先,许多路透人认为,能到路透社工作本身是一个极大的荣誉。在路透社工作的记者大多不是初出茅庐者,他们曾在其他媒体供职,具有相当的新闻采写经验,很多人是冲着路透社的名号来的。因此他们格外珍重路透社的名号,自觉地履行生产流程的要求,轻易不会让它蒙羞。
其次,路透社的领导体制有利于促进记者的工作。就一个报道小组而言,小组长(首席记者)是工作的分配者、协调者,但也是工作中最能干的那个人,他一定是手下记者的榜样。在出色地
完成自己的工作之外,他还要不断指导其他记者的工作,为他们出谋划策,向他们提出采写的要求。这些是他工作经验的结晶,能够无私地提供给同事,体现出一种智慧的领导方式。
五、对中国新闻业的启示
路透社在其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充分利用其外部和内部环境,发展并完善了一整套新闻生产流程管理的体制,在新闻业务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路透社所处的政治、社会、经济环境都与中国有所不同,因此对其中的各方面经验也应该批判的借鉴。
仅就新闻生产而言,中国新闻媒体的新闻生产流程同样也可以概括为采集——加工——发布——反馈几个环节,每个环节同样应该设立操作指标,严格进行质量监控。但是,在对操作指标进行设定时应该与路透社的做法有所不同。最根本的一点,在新闻的宗旨方面,路透社认为新闻是为客户服务的,所以他们的报道是以客户是否感兴趣为导向,而中国的新闻媒体是为人民服务的,因此中国的新闻以社会责任为前提,这是完全不一样的出发点。所以,在设立操作指标时,除了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原则和公正性原则之外,还应该考虑到新闻宣传工作的舆论导向原则。此外,路透社对新闻客观性的判断标准在于记者本身是否能够约束自己遵守新闻生产流程的规则;然而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看来,究竟是否客观公正,要从占绝大多数的广大人民群众的角度来判断。
目前,许多中国媒体对新闻采编业务方面设立了定编定岗的操作指标,但是依然没有形成一套流水线的操作模式。此外,还有一些生产环节比较薄弱,例如在反馈环节,目前许多新闻媒体缺乏从事反馈信息搜集、整理和分析的专业人员,有的单位则让广告部门负责这项工作,但是这种方式难以有效指导新闻的采编;还有的单位让具有整体协调功能的总编室承担这一职能,而其弊端在于身兼数职的总编室往往难以做到全面兼顾。又如在新闻采访环节,中国的新闻媒体也可以借鉴路透社的经验,采取更加严格的管理方式,例如规定采访录音必须保留,不得轻易更改采访对象的直接引语,以预防和减少虚假报道。
在当今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的背景下,路透社的新闻生产流程管理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如何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导下吸取西方通讯社的先进经验,以促进中国新闻业形成更加完善的生产模式和管理模式,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是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注释:
①《路透社新闻手册》主要供记者和编辑规范新闻从业行为而设,同时还为便于路透社新进从业
人员学习而编撰了《采编人员学习手册》(Editorial Operations Manual)
②“监视器”是路透早期开发的股票和外汇交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