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样品采集

第二章 样品采集
第二章 样品采集

第二章食品样品的采集与数据处理

食品分析的对象包括各种原材料、农副产品、半成品、各种添加剂、辅料及产品。种类繁多,成分复杂,来源不一,分析的目的,项目和要求也不尽相同,但无论哪种对象,都要按一个共同程序进行,一般为:收集相关资料→制定实验方案→准备所需器材→样品的采集→制备和保存→样品的预处理→成分分析→数据记录、整理→分析报告的撰写。

第一节样品的采集

一、样品的采集:采样——在大量产品(分析对象)中抽取有一定代表性的样品,供分析化验用,这项工作叫采样。(总体、样本、样本容量、样本测定平均值、总体测定平均值)。

1、正确采样的意义:食品采样的目的在于检验样品感官性质上有无变化,食品的一般成分有无缺陷,加入的添加剂等外来物质是否符合国家的标准,食品的成分有无搀假现象,食品在生产运输和储藏过程中有无重金属,有害物质和各种微生物的污染以及有无变化和腐败现象。样品的采集是我们检验分析中的重要环节的第一步,采取的样品必须代表全部被检测的物质。

2、正确采样的原则:

(1)采集的样品要均匀、有代表性,能反映全部被检食品的组成、质量和卫生状况。

(2)采样方法要与分析目的一致。

(3)采样过程要设法保持原有的理化指标,防止成分逸散(如水分、气味、挥发性酸等)。

(4)防止带入杂质或污染。

(5)采样方法要尽量简单,处理装置尺寸适当。

3、采样程序(步骤):

①检样→原始样品→平均样品(检验样品、复检样品、保存样品);

②检样——由整批食物的各个部分采取的少量样品,称为检样;

③原始样品——把许多份检样综合在一起称为原始样品;

④平均样品——原始样品经过处理再抽取其中一部分作检验用者称为平均样品;

⑤应一式三份,分别供检验、复验及备查使用;

⑥每份样品数量一般不少于0.5公斤。

二、采样的一般方法

1、随机抽样和代表性抽样:第一种采集方法是随机多点抽样。均衡地、不加选择地从全部产品的各个部分取样。但随机≠随意。随机——要保证所有物料各个部分被抽到的可能性均等。第二种采集方法是代表性抽样:可按不同生产日期,也可在流水线上按一定的时间间隔抽样,按分析的目的取样。随机取样可以避免人为倾向,但是,对不均匀样品,仅用随机抽样法是不够的,必须结合代表性取样,从有代表性的各个部分分别取样才能保证样品的代表性。

2、具体的采样方法:

㈠固体样品:例如粮谷类样品,用采样管(双套回转取样管)插入粮袋,回转l80度,取出样品。每一包装须在上、中、下三部分分别取出检样,混合均匀后用四分法缩分为平均样品。

㈡液体样品:如牛奶、果汁等,用虹吸管法分层取样后混合均匀,再缩减至500ml左右,装入试剂瓶中,贴标签送检。

㈢半团体样品:如奶油、蜂糖等,可用采样器从上中下三层分别取出检样,然后混合缩减至所需数量的平均样品,约250g左右,装瓶送检。

3、采样量:

㈠均匀的固体样品的采样量:如粮食、面粉、砂糖及其它固态食品,可按不同批号分别进行采样。对同一批次的产品按下式定出取样件数(瓶、袋、箱)。若总件数为n,则当n≤3时,每件取样;当3<n≤300时,

1取样量随机取样;当n>300+1取样量随机取样。

㈡液体食品的采样量:①食用油脂:16吨以内取1kg,16—50吨采取2kg,50一200吨采取5kg,200—1000吨取20kg,1000吨以上取50kg,最后混合均匀后取样500g。②鲜乳:每次采样200~500ml(2~3瓶),采取桶装鲜奶时,按1公斤取0.5~1.0ml计算,采取的样品装入试剂瓶中,贴上标签,送检。

㈢不均匀的固体样品(肉、鱼、果蔬等):应分别采取不同部位的少量样品,混合并经充分捣碎均匀后,取出0.5kg为分析样品。

三、样品的制备:制备目的,在于保证样品的均匀性,使我们在分析时,取任何部分都能代表全部被测物质的成分。制备方法有下面几种:①摇动或搅拌(液体样品,浆体,悬浮液体)、(用玻璃棒、电动搅拌

器、电磁搅拌);②切细或粉碎(固体样品);③研磨或用捣碎机。对于带核、带骨头的样品,应先去核、去骨、去皮,目前一般都用高速组织捣碎机进行样品的制备。

采样时的记录:样品名称、采样地点、时间、数量、采样方法以及采样人、签封。

四、样品的保存:所取样品,尽量做到当天样品当天分析。主要是为了防止其水分或挥发性成分散失以及其它待测成分含量的变化。样品在保存过程中可能会有以下几种变化:①吸水或失水;②霉变;③细菌。

样品在保存时有几种变化(可能发生的变化):㈠吸水或失水:原来含水量高的易失水,反之则吸水,保存样品用的容器有玻璃、聚乙烯制品等,原则上保存样品的容器不能同样品的主要成分发生化学反应。㈡霉变:特别是新鲜的植物性样品,易发生霉变,特别对于组织受伤的样品,不易保存,应尽快分析。㈢细菌:为了防止细菌,最理想的方法是冷冻,样品的保存理想温度为-20℃,有的为了防止细菌污染可加防腐剂,例如牛奶中可加甲醛作为防腐剂。

第二节样品的预处理

目的:㈠测定前排除干扰组分;㈡对样品进行浓缩。

方法:主要有6种。原则:①消除干扰因素;②完整保留被测组分;③使被测组分浓缩。

一、有机物破坏法:操作方法分为干法和湿法两大类。

1、干法灰化:

原理:将样品置于电炉上加热,使其中的有机物脱水、炭化、分解、氧化,再置高温炉中灼烧灰化,直至残灰为白色或灰色为止,所得残渣即为无机成分。

干法灰化方法特点:【优点】①此法基本不加或加入很少的试剂,故空白值低。②因灰分体积很小,因而可处理较多的样品,可富集被测组分。③有机物分解彻底,操作简单。【缺点】①所需时间长。②因温度高易造成易挥发元素的损失。③坩埚对被测组分有吸留作用,使测定结果和回收率降低。

2、湿法消化:

原理:样品中加入强氧化剂,并加热消煮,使样品中的有机物质完全分解、氧化,呈气态逸出,待测组分转化为无机物状态存在于消化液中。常用的强氧化剂有浓硝酸、浓硫酸、高氯酸、高锰酸钾、过氧化氢等。

湿法消化的优缺点:【优点】(1)有机物分解速度快,所需时间短。(2)由于加热温度低,可减少金属挥发逸散的损失。【缺点】(1)产生有害气体。(2)初期易产生大量泡沫外溢。(3)试剂用量大,空白值偏高。

3、紫外光分解法:高压汞灯提供紫外光。85±5℃,加双氧水。

4、微波高压消煮器:食品样品最多只要10分钟(2.5 MPa)。

二、蒸馏法: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种组分挥发度的不同而将其分离。

蒸馏方法:常压蒸馏、减压蒸馏、水蒸气蒸馏、扫集共蒸馏、共沸蒸馏、萃取精馏。食品分析中常用前4种。

㈠常压蒸馏:适用对象:常压下受热不分解或沸点不太高的物质。蒸馏釜:平底、圆底。冷凝管:直管、球型、蛇型。注意:①爆沸现象。(沸石、玻璃珠、毛细管、素瓷片)②温度计插放位置。③磨口装置涂油脂。

㈡减压蒸馏:适用对象:常压下受热易分解或沸点太高的物质。原理:物质的沸点随其液面上的压强增高而增高。

㈢水蒸汽蒸馏:适用于沸点较高,易炭化,易分解物质。水蒸汽蒸馏是用水蒸汽加热混合液体,使具有一定挥发度的被测组分与水蒸汽分压成比例地从溶液中一起蒸馏出来。

㈣扫集共蒸馏:一种专用设备,管式蒸馏器后接冷凝装置与微型层析柱。多用于测食品中残存农药的含量。集蒸馏、层析等方法于一身,高效省时省溶剂。特点:需样量少,用注射器加料,节省溶剂,速度快,自动化式5—6秒测一个样,有20条净化管道。

三、溶剂抽提法:利用混合物中各种组分在某种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而使混合物分离的方法。溶剂抽提法:浸提法、溶剂萃取(LIE)、超临界萃取(SCFE)(SFE)、固相萃取(SPE)、微波萃取(MAE)、超声波萃取(UE)。

(一)浸提法(从固体中萃取有效成分):用适当的溶剂将固体样品中某种待测成分浸提出来,又称“液——固萃取法”。

1、提取剂的选择:由相似相溶原理选择。选溶剂沸点在45~80℃之间的,低,易挥发;高,不易提纯,浓缩,溶剂与提取物不好分离。选稳定性好的溶剂。

2、提取方法:1)振荡浸渍法。2)捣碎法。3)索氏提取法。

(二)溶剂萃取法:

1、原理:用一种溶剂把样品溶液中的一种组分萃取出来,这种组分在原溶液中的溶解度小于在新溶剂

中的溶解度,即分配系数不同。用于原溶液中各组分沸点非常相近或形成了共沸物,无法用一般蒸馏法分离的物质。新溶剂——萃取剂。(新溶剂 + 被溶解组分)——萃取相。(原溶液 + 被溶解组分)——萃余相。比重不同。

2、关于萃取剂的选择:(1)萃取剂与原溶剂不互溶且比重不同。(2)萃取剂与被测组分的溶解度要大于组分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对其它组分溶解度很小。(3)萃取相经蒸馏可使萃取剂与被测组分分开。

(三)超临界萃取(SFE ):利用超临界流体SCF 作为溶剂,用来有选择性地溶解液体或固体混合物中的溶质。对溶质的溶解度大大增加。超临界流体——流体的温度、压力处于临界状态以上。常用CO2作为超临界流体(临界温度为31.05℃,临界压力7.37 Mpa ),不可燃、无毒、廉价易得、化学稳定性好。

四、色层分离:又称色谱分离、色层分析、层析、层离法。色层分析——使多种组分混合物在不同的载体(如硅胶、树脂、硅藻土、凝胶等)上进行分离。

1906年,俄国植物学家茨威特分离植物叶绿体中色素而得名,玻璃管中装CaCO3,石油醚溶解植物叶绿体倒入管内,再用石油醚做淋洗剂,结果,柱子中被分成几个不同颜色的谱带。

五、化学分离法

(一)磺化法和皂化法:用来除去样品中脂肪或处理油脂中其它成分,使本来憎水性油脂变成亲水性化合物,从样品中分离出去。

1、硫酸磺化法(磺化法):用浓硫酸处理样品,引进典型的极性官能团SO3使脂肪、色素、蜡质等干扰物质变成极性较大,能溶于水和酸的化合物,与那些溶于有机溶剂的待测成分分开。主要用于有机氯农药残留物的测定。

2、皂化法:

原理: 酯 + 碱酸或脂肪酸盐 + 醇

(1)用于白酒中总酯的测定,用过量的NaOH 将酯皂化掉,过量的碱再用酸滴定,最后由用碱量来计算总酯。

(2)用于植物油的皂化价的测定。(皂化价高示含游离脂肪酸量大。)常用碱为NaOH 或KOH ,NaOH 直接用水配制,而KOH 易溶于乙醇溶液。

(二)沉淀分离法:利用沉淀反应进行分离。在试样中加入适当的沉淀剂,使被测组分沉淀下来或将干扰组分沉淀下来,再经过滤或离心把沉淀和母液分开。常用的沉淀剂:无机沉淀剂和有机沉淀剂。

(三)掩蔽法:掩蔽是分析测试中常用的消除干扰的有效手段,掩蔽作用的实质是改变干扰成分的反应活性,使其减小甚至失去与待测成分的竞争能力。为此,通常是向待测体系中加入“掩蔽剂”的方式,以改变干扰成分的存在形式。多用于络合滴定。

六、浓缩:为了提高待测组分的浓度,常对样品提取液进行浓缩。

1、常压浓缩:待测组分不易挥发,可用蒸发皿直接加热浓缩,也可用蒸馏装置等。

2、减压浓缩:适用:对易挥发、热不稳定性组分的浓缩。常用K —D 浓缩器、旋转蒸发器等,水浴加热并抽气减压,浓缩速度快,被测组分损失少。

第三节 分析方法的选择

一、正确选择分析方法的重要性:选择正确的分析方法是保证分析结果准确的关键环节之一。

二、选择分析方法应考虑的因素:

1、要考虑分析方法的有效性、适用性和权威性。

2、分析方法本身的特点:1)专一性:所测定的和要求测定的是否为同一物质?采取什么措施可确保高度专一性? 2)精密度:即方法的稳定性和重现性如何? 3)准确度:测定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如何? 4)分析方法的繁简和速度。5)设备费用及人员培训

3、考虑样品的特性。

4、现有条件。

三、分析方法的评价参数

一)精密度——指多次平行测定结果相互接近的程度。它代表测定方法的稳定性和重现性。精密度的高低用偏差来衡量。

1、绝对偏差——测定结果与测定平均值之差。i d x x =- 平均偏差:12n d =d +d ++d /n (……)

2、相对偏差——绝对偏差占平均值的百分比。

(1)相对算术平均偏差=100%d /x ?;

(2)标准偏差s =

(3)相对标准偏差—变异系数/100%s x =?。

标准偏差较平均偏差更有统计意义,说明数据的分散程度。因此通常用标准偏差和变异系数来表示一种分析方法的精密度。 变异系数cv =S/100%x ?()

3、应注意的问题:

1)分析结果的精密度与待测物的浓度有关。因此,必要时应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浓度水平的样品进行分析方法的精密度的检查。

2)精密度可因与测定有关的实验条件的改变而有所变动。

3)标准偏差的可靠程度受测量次数的影响。

4)在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中,经常用分析标准溶液的办法来了解分析方法的精密度,这与分析实际样品的精密度可能存在一定差异。

二)灵敏度:分析方法所能检测到的微小的变化值,它受标准曲线的斜率和仪器设备本身的精密度的限制。各种方法的灵敏度可以通过测量一系列的标准溶液来求得。在选择分析方法时,要根据待测成分的含量范围选择适宜的方法。

三)线性范围:指定量测定的最低浓度到遵循线性响应关系的最高浓度间的范围。线性范围越宽,样品测定的浓度适用性越强。

四)检出限:指能以适当的置信度被检出的组分最低浓度。通过空白试验计算该方法的检出限,对空白样平行测定10~20次,计算出标准偏差为So ,则最小检出量L q 或最低检出浓度L C 分别为:L q =3So/m

L C =3So/m (m :灵敏度,即校正曲线的斜率)

。 五)准确度:指测定值(x )与真实值(T)的接近程度。反映测定结果的可靠性。准确度的高低可用误差或回收率来表示。误差越小或回收率越大则准确度越高。

1、绝对误差——测定结果与真实值(通常用平均值代表)之差。

2、相对误差——绝对误差占真实值的百分率。

相对误差比绝对误差更能描绘误差对样品的影响。

【例】用电子天平称量两样品的质量分别为:0.2002g 和 2.0020g,如果它们的真实质量分别为0.2003g 和2.0021g ,这两样品称量的准确度何者较高?

答:E1=0.2002-0.2003=-0.0001

E2=2.0020-2.0021=-0.0001

Et1=E1/T1*100%=0.05%

Et2=E2/T2=E2/T2=0.005%

因此,称量的绝对误差相等时,在允许的范围内,称量物质量越大,相对误差越小,称量的准确度越高。

3、准确度的评价方法:

1)对标准物质的分析。

2)回收率的测定:在样品中加入标准物质,测定其回收率,这是目前实验室常用而又 方便的确定准确度的方法。多次回收实验还可发现方法的系统误差。收集不同浓度被测物的回收率,可作为常规分析中数据可靠性的控制依据。

3)不同方法的比较:对同一样品用不同方法测定。

食品分析对准确度和精密度的要求,取决于分析目的、分析方法和待测组分的含量。

4、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关系:准确度表示测定结果与真实值的符合程度,反映系统误差的大小;而精密度与真实值无关,它表示各平行测定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只能反映测定时随机误差的大小。精密度高不一定准确度高,只有在消除了系统误差后,精密度、准确度才高。

六)其它参数:选择性、分析速度、适用性、简便性及成本。

第四节 食品分析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一、误差的来源

(一)系统误差:是由固定的原因造成的,在测定过程中按一定的规律反复出现,有一定的方向性。这种误差大小可测,又称“可测误差”。

特点:①对分析结果的影响比较恒定;②在同一条件下,重复测定,重复出现;③影响准确度,不影响精密度;④可以消除。

系统误差来源:

①方法误差——选择的方法不够完善。(例:重量分析中沉淀的溶解损失;滴定分析中指示剂选择不当。)

②仪器误差——仪器本身的缺陷。(例:天平两臂不等,砝码未校正;滴定管,容量瓶未校正。)

③试剂误差——所用试剂有杂质。(例:去离子水不合格;试剂纯度不够(含待测组份或干扰离子)。)

④主观误差——操作人员主观因素造成。(例:对指示剂颜色辨别偏深或偏浅;滴定管读数不准。)

(二)偶然误差:由一些偶然的外因引起,原因往往不固定、未知、且大小不一,不可测,这类误差往往一时难于觉察。

特点:1)方向不固定。2)用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免。

(三)过失误差:不属于误差范围。加错试剂、用错仪器、读错读数、溶液滤失、记录和计算错误等。

二、控制和消除误差的方法:①减少测量误差(称量误差、体积误差);②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减少偶然误差;③对照试验(标准方法、标准试样、内检或外检、回收率试验);④空白试验;⑤校正仪器和标定溶液;

⑥严格遵守操作规程;⑦回归方程及回归直线。

三、分析数据的处理

一)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应与食品卫生标准的表示方法一致,一般有以下几种表示形式:

(1)毫克百分含量(mg%);(2)百分含量(%);(3)千分含量(‰);(4)百万分含量(ppm);(5)十亿分含量(ppb)。

二)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

(一)记录与运算规则:

1、有效数字:有效数字是指实际上能测量到的数字,通常包括全部准确数字和一位不确定的可疑数字。有效数字保留的位数与测量方法及仪器的准确度有关。

1)有效数字位数包括所有准确数字和一位欠准数字。例:滴定读数20.30mL,最多可以读准三位,第四位欠准(估计读数)。

2)在0~9中,只有0既是有效数字,又是无效数字。例:0.06050四位有效数字,定位,有效位数。例:3600 →3.6×103两位→3.60×103三位。

3)单位变换不影响有效数字位数。例:10.00[mL]→0.001000[L] 均为四位。

4)pH,pM,pK,lgC,lgK等对数值,其有效数字的位数取决于小数部分(尾数)数字的位数,整数部分只代表该数的方次。例:pH = 11.20 →[H+]= 6.3×10-12[mol/L] 两位。

5)结果首位为8和9时,有效数字可以多计一位。例:90.0%,可示为四位有效数字。

2、有效数字的修约原则

1)四舍六入五留双。例:0.37456→0.375,0.3745→0.374均修约至三位有效数字。

2)只能对数字进行一次性修约。例:6.549→6.5,2.451→2.5一次修约至两位有效数字。

3)当对标准偏差修约时,修约后会使标准偏差结果变差,从而提高可信度。例:s = 0.134→修约至0.14,可信度↑。

3、有效数字的计算法则:在处理数据时,常遇到一些准确度不同的数据。对于这类数据,必须按照一定的法则进行运算,既可节省计算时间,又可避免过繁计算引入错误,使结果能真正符合实际测量的准确度。

1)加减运算:(加减法)以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的数为准(即以绝对误差最大的数为准)。例:50.1 + 1.45 + 0.5812 = 52.1 ;δ±0.1 ±0.01 ±0.0001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乘除运算:以有效数字位数最少的数为准(即以相对误差最大的数为准)。例:0.0121×25.64×1.05782 =0.328;δ±0.0001 ±0.01 ±0.00001;RE ±0.8% ±0.4% ±0.009%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4、有效数字及计算法则应用:正确地记录测量数据;正确确定样品用量和选用适当的仪器;正确报告分析结果。

1)根据误差的传递规律和累积性,分析结果的准确度不可能高于分析过程中某一步骤的准确度的。

2)对于高含量组分(大于10%)一般要求保留4位有效数字,中含量组分(1%~10%)要求保留3位有效数字,微量组分(小于1%)只要求保留2位。

(二)置信度和置信区间:

1、置信度:以测量值为中心,在一定范围内,真值出现在该范围内的几率。

2、置信区间:在一定置信度下,以测定结果即总体样本平均值 为中心,真值可能出现的范围称为置信区间。

对有限次测定,可按下式求出测定结果的置信区间:

测定结果

=/x ts ±报告分析结果时,应给出平行测定次数n 、平均值,标准偏差,以及在一定置信度下总体样本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三)可疑值的取舍,介绍如下方法:

1、i t 确定法:

-/R i i t x x = (i x :可疑值 x :算术平均值 R :极差)

据平行测定总次数N 、显著性水平α值查表,查出 i t 表,若i t > i t 表则舍去可疑值,若i t ≤ i t 表则应保留可疑值。

2、4d 法(4~8次):此法适用于4~8次平行测定时的可疑值的取舍,具体方法,在一组数据中除去可疑值后,求出其余数据的平均值和平均偏差d ,如果4d -≥可疑值平均值应舍弃可疑值,否则就保留。

3、Q 值 确定法(3~10次):先要把平行测定的数据由小到大排列,求得极差R 和d 值——可疑值与最临近的数据间的差值。Q = d / R 据平行测定总次数N 、概率p 查表,查出Q 表,若Q >Q 表则舍去可疑值,若Q ≤Q 表则应保留可疑值。

4、格鲁布斯检验法:如果可疑值有两个及多个,上述检验法都不能很好解决,而此法在各种情况下都能很好解决。

1)只有一个可疑值时:1x ﹤2x ﹤3x ﹤……﹤n x

()1G=/s x x - (1x 为可疑值)

()n 1G=/s x x - (n x 为可疑值)

计算平均值和s 时均包括可疑值在内,若G ≥G 表,则舍弃。

2)若可疑值有两个,且同在同一侧,则首先检验最内则的数据。若x2属于可舍弃的数据,则x1自然要舍去;检验x2时,测定次数应按n-1次计算。

3)若可疑值有两个,但分布在平均值的两则,则分别进行检验,如果有一个数据决定舍弃,在检验另一个数据时,则测定次数应按少了1次计算。

5、弃去可疑值时的注意事项:1)先对可疑值的来源仔细检查,如果能找到确切的原因则坚决舍弃。2)找不到原因的,则利用上述方法检验,但要注意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和特点。3)弃去一个可疑值后,若对下一个可疑值进行检验,必须重新计算其余数据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4)检验第二个可疑值时,置信水平应该提高,如从95%提高到99%。

(四)回归方程或回归直线:用吸光光度法、荧光光度法、原于吸收光度法、色谱分析法对某些成分进行测定时,常常需要制备一套具有一定梯度的系列标准溶液,测定其系数(吸光度、荧光强度、峰高),绘制标准曲线。在正常情况下,此标准曲线应该是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但在实际测定时,常出现某一、二点偏离直线的情况,这时用最小二乘方回归法绘制标准曲线,就能得到最合理的图形。最小——使所有误差的平方和达最小值。二乘——平方。

Y ax b =+

22

()n xy x y

a n x x -?=-∑∑∑∑∑ 2

22

()x y x xy b n x x ?-?=-∑∑∑∑∑∑ 标准曲线的制作有两种:①绘图法:a 、根据操作数据列表;b 、绘图。②回归法:a 、根据操作数据列表;b 、计算回归直线方程。Y = ax+b 。c 、回归直线的相关性检验,即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

相关系数是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的量度,用相关系数检验回归方程可以得出明确的结论。相关系数表示数

据与直线之间的符合程度。r ≤1 ,r 值越接近1,说明所有点越靠近该直线,线性越好,否则越差。

r 物理意义:①当所有的 yi 值都在回归线上时,r = 1。②当 y 与 x 之间完全不存在线性关系时, r = 0。③当 r 值在 0 与 1 之间时,表示 y 与 x 之间存在相关关系。r 值越接近 1, 线性关系越好。

对相关系数进行显著性检验:如果试验数据实际计算值大于相关系数的临界表值,说明y 与x 之间的相关性较好,回归方程有意义。否则相关性不大,回归方程无意义。

【例】用原子吸收法测食品中的微量铁时,用标准溶液测的数据如下:

试求回归方程,并进行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

y = 0.1091x *10-5+ 0.0022

R2 = 0.9991 r=0.9996

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如下:查相关系数r 的临界值检验表,置信度95%,

自由度f=6-2=4时,r 表=0.8114<0.9996,因此,回归方程有实际意义。

四、误差的检验:在进行过失检验、剔除可疑值之后,还须对所得数据进行误差检验,即进行系统误差、偶然误差的检验。在进行系统误差检验之前,要先进行偶然误差的检验。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的检验通常采用显著性检验,即F 检验法和t 检验法。

一)F 检验——方差检验(精密度的显著性检验)。

统计量F 的定义:两组数据方差的比值。即 2212

F=S /S (1S >2S ) P 一定时,查F 值表。判断:㈠F F 表如小于,则两组数据的精密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㈡

F F 表如大于,则两组数据的精密度存在显著性差异。

二)t 检验法(准确度的显著性检验):

(1)平均值与标准值(μ)的比较

①计算t

值:由x t μ=±

?t ?= ②根据要求的置信度和测定次数查表,得t 表值。

③比较t 计和t 表。若t 计>t 表,表示有显著性差异,存在系统误差,被检验方法需要改进。若t 计

(2)两组数据的平均值比较(同一试样):两个分析人员测定的两组数据或采用不同的方法测得的两组数据,经常出现差别。若要判断这两个平均值之间是否有显著性差异,也采用t 检验法。设两组数据分别为:1n

1S ;2n 2S (n -测定次数,s -标准偏差,1或2为组别)

。 先求合并的标准偏差S 合和合并的t 值。

R s ==合并标准差

R s ?=

12

R x x t s -=12 (2)f P t f n n α?=+-,在一定时,查临界值表总自由度

判断:f t t α>,如,则两组平均值存在显著性差异;

f t t α<,如,则两组平均值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3)用加标回收率进行判断:(判断分析结果有无系统误差)按所拟分析方法或装置进行n 次平行加标回

收率试验,得平均回收率R 、标准偏差S ,计算t 值:t=(R 100% t ﹥t 表时,分析结果有系统误差。

五、分析质量控制和分析质量保证:分析质量是指样品进入实验室后,样品制备和取样到分析的全过程,直到结果的计算,各个环节都有质量问题,总的属于分析质量。整个分析过程是比较复杂的,误差来源很多。为此,每个分析工作者都必须了解误差可能产生的原因,对整个分析过程进行质量监控,才能使分析结果准确、可靠。

一)分析质量控制:将控制品和被检样品一起做检验分析,以控制品检验结果(控制值)了解分析过程的质量情况称之为“分析过程质量控制”。包括实验室内控制和实验室间控制,是控制误差的一种手段,其目的是把分析误差控制在容许限度内,使分析数据在给定的置信水平内,有把握达到所要求的质量。

实验室内控制

一)、质量控制基础实验:1)空白试验值的测定。2)检测限的确定。3)标准曲线的绘制及线性试验。4)绘制质量控制图。

常见的质量控制图:

1、均值分析质量控制图:分析某一项目时,把控制样在不同日期按规定的方法平行测定15~20次,求其平均值、标准偏差,即可绘制。这一控制图通常用来控制分析的精密度,因此又叫精密度控制图。目的:控制和减免较为显著的偶然误差。

监控的办法:在分析未知样品的同时也分析这份控制样品,把质量控制样品的分析结果 “打点”到这张图上,如“打点”未出界,表示分析的各种条件正常,反映分析过程处于控制之中,同时进行的未知样的分析结果也是可靠的。

2、回收率分析质量控制图:以控制样为处理对象,做加标实验,平行15~20次回收率实验,求得回收率的平均值及标准偏差S ,即可绘制。目的:确定测定过程中是否存在系统误差。

实验室间质量控制:实验室间的质量控制是在实验室认真执行内部质量控制的基础上进行,其目的是评价实验室间是否存在明显的系统误差,以提高实验室间测定结果的可比性。1)标准溶液的校正。2)实验室之间测定结果的比对。

二)分析质量保证:是指为保证分析结果能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必须做的有计划的、系统的全面活动。分析质量保证由一个系统组成,该系统能向有关部门保证实验室所产生的结果能达到一定质量。

分析质量保证的目的就是通过采取包括组织人员培训、质量监督、检查、审核等一系列的活动和措施,对整个分析过程进行质量控制,使分析结果达到预期可信赖的要求。

分析质量保证的内容很多,主要有:人员的考核及培训、仪器的维护及校正、样品的采集及保存、方法的确定及实施、实验室安全及分析质量控制、原始记录归档及查询、参考物质的获得及使用、分析所用试剂、仪器及用水质量、报告的提出及审批以及分析结果的质量评估等。

第二章--食品检验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第二章食品检验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1学时)教学基本信息 教学进度计划

课堂教学计划(1学时)

第二章食品检验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食品微生物检验是根据一小部分样品的结构对整批食品作出判断的。 本单元讲述了无菌取样操作,在讨论无菌取样的原因和采集方法之前,必须要理解“无菌的”的这一术语,“无菌”一般用于取样中,意味着取样过程中,避免操作引起污染。一个无菌样品的采集,应该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即:在收集过程中,本身应避免污染,然后放入消毒容器中。 无菌样品的采集基本是为了支持、针对工厂的卫生条件状况的检查结果。 第一节食品检验样品采集的原则 一、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1.包装无菌取样的工具: 拥有正确的采取产品或加工过程的无菌取样器械工具是至关重要的的。除非使用合适的采集工具,否则样品的完整性会被怀疑,甚至样品毫无意义。为了避免没有合适的取样工具,建议建立一个无菌取样的分析清单,来收集取样工具。如果可能盛样品的容器在最初进入加工区之前应当被预先标识,象样品号、取样日期、取样人等。这样可以使在不同的工厂条件下的样品取样更为方便一些。附加样品号码一般在样品采集中被正式确定下来,因此不用预先标明。 人员的工具设施,象工作服、发网或消毒处理过的清洁的鞋靴必须具备有助于证明采集者没有污染到食物产品或样品。 2.生产线样品In-Line Samples: 生产线样品一般是指原材料,原料生产用水、包装材料或其他任何使用在生产线的材料。 生产线样品的采集一般用来确定细菌污染源是否来自于原材料或加工序中的某些地方。 3.环境样品: 环境样品用细菌拭子,(注:细菌拭子样品不能给出/测出微生物的定时结果,因为样品非常小,显著微生物会经常丢失),棉拭子的取样部位一般来自于食品接触面,地板喷溅物。墙壁、顶部管道和检验中考察的其他潜在污染源程序,并且记录可能的联系,在环境样品来源和食物产品的污染方面,可以使样品具有意义,并且是提倡这样做的,例如: 地面喷溅水:工人从有地面污水的地方走过后又回到加工区域吗? 墙壁:墙壁上面和在制品上面有昆害虫吗? 天花板:冷凝物或喷漆有无掉落到产品上或被发现与产品相接触? 4.某些准备

第二章烟叶样品的采集

第二章烟叶样品的采集 、制备、保存及水分测定方法 第一节样品的采集 1正确采样的意义 掌握两个名词: 1)采样: 从大量的分析用烟叶中抽取一部分作为分析材料的过程称为采样2)样品: 所抽取的分析材料称作样品 正确采样意义: 1)不同处理间存在差 2)同一处理内部存在机误 3)样本和总体间存在差异 4)采样误差比分析测量误差大5-10倍 2烟叶的采样方法 2.1田间试验取样 正确采样的要求: 减小实验误差,样本能够代表总体。 控制采样误差的方法有两个: 增加采样点数和获得平均样品1)增加采样点数:

在一块地选取3-5个或更多的采样点。一般采用对角线采样和S形采样两种方法。 选择点数多,测定数也多,工作量增加,但是越能代表总体。 2)获得平均样品 先了解以下三个名次: (1)检样: 从分析对象各部分采取的少量样品 (2)混合样: 若干份(5-10份)等量检样混合在一起得到的样品 (3)平均样: 从混合样中抽取一部分得到的样品。 3)两种采样方法的区别: 增加采样点数: 采样后先测定后平均 获得平均样品: 采样后先平均后测定 二者采样点数是一样的。 4)取检样应该注意的问题 A避免主观性,多点(5-10点)采样,各点之间样品等量 B不同处理之间取样标准要一致 C常规成分:

每一检样10-15片叶就可以了,并应该兼顾大中小叶片的比例 D要取无污染烟叶。烤后烟叶存放在农户家中 应该防止农药,化肥水等污染。 2.2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分析国标法取样 1.了解几个定义: 1)批: 在一个或多个特性被认为一致的条件下产生的一定数量的烟草。 2)小样: 从一个取样单位一次取出的一定数量的烟草。 3)单样: 是由从同一取样单位中抽取的全部小样组成,单样大小取决于: 烟草类型;取样单位的大小;测定项目的类型和数量。 4)实验室样品: 用于实验室检验或测试的样品,其代表总样。 5)试样: 从实验室样品中随机抽取的用于测试的样品,其代表总样。6)试料: 用以进行检验或观测所取的一定量的试样。 2.GB/T19616-2004,ISO4874:2000:烟草成批原料取样的一般原则:1)取样单位的选择: 随机取样法选择取样单位,周期性系统取样法选择取样单位。 2)小样的抽取和单样的组成

实验样品采集运输保存方法

1.R N A实验样品采集、保存方法 使用范围及样品量 类别:Microarray Service;Sequencing Service; PCR Array& PCR Service 样本量: 样本样本量 哺乳动物培养细胞样品(悬浮细胞)1*107个 哺乳动物培养细胞样品(贴壁细胞)15cm2 植物组织样品100mg-1g,根据植物不同部位的组织决定组 织需要量,尽可能多些,但不必超过1g 动物组织样品 新鲜组织样品 A. 使用RNAlater试剂 取新鲜组织(注:动物死亡后尽快在10min内取材),组织块以PBS或生理盐水清洗干净,所用组织必须切至厚度在一下,然后放入装有5倍体积RNAlater的离心管(或冻存管)中。 4度孵育过夜,此时样品管需要横置以便组织块充分接触到RNAlater,然后转入-20中保存,样品在-20不会冻结,但溶液中可能会有一些晶体出现,这并不影响后续的RNA抽提。 B. 使用Trizol试剂 取新鲜组织(1min以内),组织块以PBS或生理盐水清洗干净,每50-100mg组织加入1ml Trizol溶液匀浆裂解组织样品,最好冰上进行操作。

匀浆的裂解液4度短期保存(1month),-20或者-70度长期保存。 冻存组织 生物体死亡后尽快(10min以内)切取新鲜组织,并以PBS或生理盐水清洗干净切成小块;培养液倒入离心管中,离心沉淀细胞,弃去上清液。 细胞沉淀(1*107个)中加入1ml Trizol裂解液 反复吸打几次后,目视可见细胞层溶液完全 -70保存 贴壁细胞 从培养容器中吸出并弃去培养液 培养瓶直接加入Trizol试剂,Trizol用量与细胞贴壁面积有关,15cm2细胞贴壁面积加入1mlTrizol。 反复吸打几次后,目视可见细胞层溶解完全。 -70度保存。 植物组织样品 准确取得所需新鲜组织后,如有必要可用PBS清洗干净,将所用组织切碎,装入冻存管中或者用锡箔包裹好。 立即投入液氮中保存。 2.血液类样品采集、保存方法 适用范围及样品量 全血/血细胞:Microarray Service;Sequencing Service; PCR Array& PCR Service 血清/血浆:Microarray Service;PCR Array& PCR Service

第二章 样品采集

第二章食品样品的采集与数据处理 食品分析的对象包括各种原材料、农副产品、半成品、各种添加剂、辅料及产品。种类繁多,成分复杂,来源不一,分析的目的,项目和要求也不尽相同,但无论哪种对象,都要按一个共同程序进行,一般为:收集相关资料→制定实验方案→准备所需器材→样品的采集→制备和保存→样品的预处理→成分分析→数据记录、整理→分析报告的撰写。 第一节样品的采集 一、样品的采集:采样——在大量产品(分析对象)中抽取有一定代表性的样品,供分析化验用,这项工作叫采样。(总体、样本、样本容量、样本测定平均值、总体测定平均值)。 1、正确采样的意义:食品采样的目的在于检验样品感官性质上有无变化,食品的一般成分有无缺陷,加入的添加剂等外来物质是否符合国家的标准,食品的成分有无搀假现象,食品在生产运输和储藏过程中有无重金属,有害物质和各种微生物的污染以及有无变化和腐败现象。样品的采集是我们检验分析中的重要环节的第一步,采取的样品必须代表全部被检测的物质。 2、正确采样的原则: (1)采集的样品要均匀、有代表性,能反映全部被检食品的组成、质量和卫生状况。 (2)采样方法要与分析目的一致。 (3)采样过程要设法保持原有的理化指标,防止成分逸散(如水分、气味、挥发性酸等)。 (4)防止带入杂质或污染。 (5)采样方法要尽量简单,处理装置尺寸适当。 3、采样程序(步骤): ①检样→原始样品→平均样品(检验样品、复检样品、保存样品); ②检样——由整批食物的各个部分采取的少量样品,称为检样; ③原始样品——把许多份检样综合在一起称为原始样品; ④平均样品——原始样品经过处理再抽取其中一部分作检验用者称为平均样品; ⑤应一式三份,分别供检验、复验及备查使用; ⑥每份样品数量一般不少于0.5公斤。 二、采样的一般方法 1、随机抽样和代表性抽样:第一种采集方法是随机多点抽样。均衡地、不加选择地从全部产品的各个部分取样。但随机≠随意。随机——要保证所有物料各个部分被抽到的可能性均等。第二种采集方法是代表性抽样:可按不同生产日期,也可在流水线上按一定的时间间隔抽样,按分析的目的取样。随机取样可以避免人为倾向,但是,对不均匀样品,仅用随机抽样法是不够的,必须结合代表性取样,从有代表性的各个部分分别取样才能保证样品的代表性。 2、具体的采样方法: ㈠固体样品:例如粮谷类样品,用采样管(双套回转取样管)插入粮袋,回转l80度,取出样品。每一包装须在上、中、下三部分分别取出检样,混合均匀后用四分法缩分为平均样品。 ㈡液体样品:如牛奶、果汁等,用虹吸管法分层取样后混合均匀,再缩减至500ml左右,装入试剂瓶中,贴标签送检。 ㈢半团体样品:如奶油、蜂糖等,可用采样器从上中下三层分别取出检样,然后混合缩减至所需数量的平均样品,约250g左右,装瓶送检。 3、采样量: ㈠均匀的固体样品的采样量:如粮食、面粉、砂糖及其它固态食品,可按不同批号分别进行采样。对同一批次的产品按下式定出取样件数(瓶、袋、箱)。若总件数为n,则当n≤3时,每件取样;当3<n≤300时, 1取样量随机取样;当n>300+1取样量随机取样。 ㈡液体食品的采样量:①食用油脂:16吨以内取1kg,16—50吨采取2kg,50一200吨采取5kg,200—1000吨取20kg,1000吨以上取50kg,最后混合均匀后取样500g。②鲜乳:每次采样200~500ml(2~3瓶),采取桶装鲜奶时,按1公斤取0.5~1.0ml计算,采取的样品装入试剂瓶中,贴上标签,送检。 ㈢不均匀的固体样品(肉、鱼、果蔬等):应分别采取不同部位的少量样品,混合并经充分捣碎均匀后,取出0.5kg为分析样品。 三、样品的制备:制备目的,在于保证样品的均匀性,使我们在分析时,取任何部分都能代表全部被测物质的成分。制备方法有下面几种:①摇动或搅拌(液体样品,浆体,悬浮液体)、(用玻璃棒、电动搅拌

送检样品正确采集方法简介

送检样品正确采集方法简介 项玉英 (浙江省台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检测中心317000) 样品的采集简称采样(又称检样、捡样、取样、抽样等),是为了进行检验而从大量物料中抽取的一定量具有代表性的样品。在实际工作中,要化验的物料常常是大量的,其组成有的比较均匀,有的却很不均匀。化验时所取的分析试样只需几克、几十毫克、甚至更少,而分析结果必须能代表全部物料的平均组成。因此,必须正确地采取具有足够代表性的“平均试样”。若所采集的样品组成没有代表性,那么之后分析再准确也没有用处,甚至可能导致错误的结论,给生产或科研带来很大的损失。 本院检测中心主要承接土壤、水质、肥料和植物等主要成份的系统检测,在多年的检测工作中,发现一些客户在采样上存在采样数量不足、采样点不够多等问题。本文将有针对性地对这几大类物体的采样方法作一详细说明。 1土壤样品的采集 1.1土壤样品的采集原则 土壤采样是土壤分析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关系到分析结果和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的一个先决条3.2春玉米 品种:选择苏玉1号和苏玉糯为主栽品种。栽培要点:早春保湿育苗,2月下旬播种,小拱棚育苗、露地栽培播种时间为3月下旬,在适期范围早播,产量高,经济效益好。但早播时间应在土壤10cm 、土温稳定在10~12℃以上方可播种。本地常规年份在3月20日左右,叶龄在3叶1心时可移栽;生产上要抓好壮苗、攻穗两大环节,重施基肥和攻蒲肥;肥料施用比例按对半分或四、六开两次施入,施肥量为每667m 2施有机肥500~1000kg ,无机肥纯氮15kg 、P 2O 56kg 、K 2O 6kg 。肥力较好的田块可适当减少。有机肥磷、钾肥作基肥一次性施入。田间管理重点抓好苗期的地下害虫,前、中期杂草和中、后期的螟虫防治。防鼠及地下害虫在移栽时用菜饼拌800倍敌百虫诱杀,除草害可用90%耐斯300ml 兑水喷洒,在玉米喇叭口展现期用杀螟松1000倍溶液或50%敌敌畏乳油800~1000倍液灌雄穗防治螟虫,用10%一遍净粉剂2500~30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 3.3夏玉米 6月下旬直播,8月下旬至9月下旬收获。田间管理重点抓好蚜虫和玉米螟虫防治,防治方法同春玉米相同,防治玉米螟也可在喇叭口时用5%锐劲特悬浮剂2000~3000倍灌心防治。 3.4秋马铃薯 8月中下旬播种,11月中下旬收获,播种方式和施肥量与春马铃薯露地一样。 4小结 山区旱地一年四熟高效农业的实践,深受山区群众的欢迎,并取得了较好经济效益,为挖掘山区旱地的内在的潜力,调整农业结构,发展效益农业奠定了基础。 收稿日期:2004.12.24 台州农业2006,(1):21~23 Journal of Taizhou Agriculture

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样品(sample)是指从某一总体中抽出的一部分,食品采样(sampling)是指从较大批量食品中抽取能较好地代表其总体样品的方法。食品卫生监督部门或食品企业自身为了解和判断食品的营养与卫生质量,或查明食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卫生状况,可使用采样检验的方法。根据抽样检验的结果,结合感官检查,可对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卫生质量作出评价,或协助企业找出某些生产环节中存在的主要卫生问题。食品采样是食品检测结果准确与否的关键,也是营养食品卫生专业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一)采样目的 食品采样的主要目的是鉴定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卫生质量,包括食品中营养成分的种类、含量和营养价值;食品及其原料、添加剂、设备、容器、包装材料中是否存在有毒有害物质及其种类、性质、来源、含量、危害等。食品采样是进行营养指导、开发营养保健食品和新资源食品、强化食品的卫生监督管理、制定国家食品卫生质量标准以及进行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研究的基本手段和重要依据。 (二)采样原则 1. 代表性在大多数情况下,待鉴定食品不可能全部进行检测,而只能抽取其中的一部分作为样品,通过对样品的检测来推断该食品总体的营养价值或卫生质量。因此,所采的样品应能够较好地代表待鉴定食品各方面的特性。若所采集的样品缺乏代表性,无论其后的检测过程和环节多么精确,其结果都难以反映总体的情况,常可导致错误的判断和结论。 2. 真实性采样人员应亲临现场采样,以防止在采样过程中的作假或伪造食品。所有采样用具都应清洁、干燥、无异味、无污染食品的可能。应尽量避免使用对样品可能造成污染或影响检验结果的采样工具和采样容器。 3. 准确性性质不同的样品必须分开包装,并应视为来自不同的总体;采样方法应符合要求,采样的数量应满足检验及留样的需要;可根据感官性状进行分类或分档采样;采样记录务必清楚地填写在采样单上,并紧附于样品。 4. 及时性采样应及时,采样后也应及时送检。尤其是检测样品中水分、微生物等易受环境因素影响的指标,或样品中含有挥发性物质或易分解破坏的物质时,应及时赴现场采样并尽可能缩短从采样到送检的时间。 (三)采样工具和容器

样品的采集方法

2 样品的采集 2. 1 采样时间和采样深度对桉树土壤中微量元素分布规律的分析,是为了从微量元素的角度,探讨 桉树土壤的特征性。 桉树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与样品的采集时间和采样深度相关。由于不同时间采集的土壤样品与残 留在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大小的数据是不一样的。桉树土壤样品的采样时间,可在砍伐后或施肥前,一般在秋冬季至早春采样较为合适。桉树的根系分布比较深,为了探讨围绕根系的微量元素分布,依据桉树根系的深度,采样深度一般定为0~40cm。 2. 2 采样点数及分布每一个桉树土壤样品采样点的分析结果,代表一个采样单元面积的桉树土壤状况。如果所设定的采样点没有代表性,即使分析结果再准确也无实用价值。因此必须科学设定采样点,并在采样单元中多点采样,然后以多点采集样品的均匀混合样作为采样单元的代表点。采样点数的多少,根据地形地貌、不同的桉树品种和采样单元的大小来确定。可用梅花形和蛇形(S形)等两种布点方法采样。采样单元面积较小,地势平坦,可用梅花形布点采样,中心点设在两对角线相交处,设5个采样点(见图a所示); 采样单元面积较大,地势不平坦,可用蛇形(S形)布点采样,按“S”形的路线均匀分布5~10个采样点[2]。采样点要避开林边、路边、河边和堆肥处等特殊部位。 2. 3 采样每点采样时,首先挖土坑,土坑一般挖成1×1. 5米的长方形[2],挖出的土壤放在土坑两侧, 土坑深度依具体情况而定,分析微量元素含量一般应挖至50cm。根据土壤剖面的颜色、结构、质地、松紧度、湿度、桉树根系分布等,自上而下划分土层,进行仔细观察,描述记载,将剖面形态特征逐一记载到采样记录表。然后,把每一个采样点的采样深度分为3层: 0~10cm、10~20cm、20~40cm。采样次序自下而上逐层采样,通常采集各层中部位置的土壤,而不是整层都采。先采剖面的底层土样(20~40cm),再采中层土样(10 ~20cm),最后采上层土样(0~10cm)。将所采集的三层土样分别放入相应的样品袋,用铅笔写好样品标签,每个样品须写2个同样标签,并贴在样品袋的内外两侧。标签内容包括编号、桉树品种、采样地点、采样深度、采样人、采样时间等。一般每一层采集1 kg左右的样品。在采样过程中要注意用竹片去除与铁锹和铁铲等金属器具接触的部分土壤,再用竹片取样,避免在采样中引入微量元素的干扰。 2. 4 采样时进行野外记录采样时进行野外记录,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其作用是为研究桉树土壤 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提供依据。野外记录的项目有:桉树品种、种植年代、生产情况、胸径、林下植被生长状况、坡向、坡度。采样地是否刚施过肥、下过雨,天气状况。 3 样品的预处理 采集回来的桉树土壤样品,经登记编号后,都须经过一定的预处理。风干、磨细、过筛、混合、制成分析样品保存,进行各项分析。预处理样品的目的是: ①使分析样品可以长期地保存,不致因微生物活动而变质;②挑去非去部分,使分析结果能代表土壤本 身组成;③将样品适当磨细和充分混匀,使分析时所取的样品具有较高的代表性,减少称样的误差;④将样品

食品样品的采样步骤

. 食品样品的采样 现场采样所需的物品准备: 样品种类、采样方法、采样数量、采样标签、送检 一、现场采样所需的物品准备: 1、采样工具:酒精灯、酒精棉球、灭菌棉拭子、消毒纱布、镊子、长柄勺、吸管、吸耳球、捡到、火柴、皮筋、记号笔、标签纸等; 2、样品容器:无菌塑料袋、广口瓶、运送培养基试管、灭菌平皿、一次性小试管、样品冷藏设施等; 3、防护用品:白色工作服或隔离衣、医用手套、口罩、帽子等; 4、取证工具: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采样前需要查看的其他相关专业参考资料。 二、样品的种类:食品样品依包装形式的不同,可分为预包装食品和散包装食品,预包装食品,经预先定量包装,或装入灌入容器中,向消费者直接提供的食品;散装食品,凉菜(含沙拉、果盘、糕点、热加工、冷加工、裱花蛋糕、生食半生食海产品)、冷冻饮品、鲜榨果蔬汁饮料、盒饭等; 三、采集方法:在食品样品采集的全过程中,应该按照国家标准中规定的方式方法和要求进行,其内容详见: 1、GB/T4789.1-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 2、GB/T5009.1-2003(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 3、GB14934-94(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 采样要无菌操作,以防止外界微生物的污染和病原菌扩散 无菌采样基本步骤: 1、工作人员采样前应对手进行消毒,然后对采样样品开口处及周围消毒后,方可将容器打开; 2、使用灭菌工具和无菌采样容器采样; 3、盛有样品的采样容器要在火焰下燃烧瓶口,加盖封口。 四、采集的数量:采样的数量应能反映该食品的质量和满足检验项目对样品量的需要,兼顾考虑理化检验和生物检验两个方面,所采样品应一式三份,分别供检验、复查、备查和仲裁使用,每份样品不小于检验需要量的两倍,以供检验、备查之用 五、样品标签:采样后每件样品必须贴上标签,明确表明品名、来源、数量、采样地点、采样人及采样时间等内容。 六、样品送检:采样结束,应按规定合理保存和运送样品,样品送到微生物检验室,应越快越好,一般要求4小时内送检到实验室,如果路途遥远,可将不须冷冻样品保持在1-5度环境,如冰壶,如需保持冷冻状态,则需保存在泡沫或冷冻箱内,箱内放有干冰,送检时必须认真填写申请单,以供检验人员参考,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精品

食品样品的采样步骤

食品样品的采样 现场采样所需的物品准备: 样品种类、采样方法、采样数量、采样标签、送检 一、现场采样所需的物品准备: 1、采样工具:酒精灯、酒精棉球、灭菌棉拭子、消毒纱布、镊子、长柄勺、吸管、吸耳球、捡到、火柴、皮筋、记号笔、标签纸等; 2、样品容器:无菌塑料袋、广口瓶、运送培养基试管、灭菌平皿、一次性小试管、样品冷藏设施等; 3、防护用品:白色工作服或隔离衣、医用手套、口罩、帽子等; 4、取证工具: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采样前需要查看的其他相关专业参考资料。 二、样品的种类:食品样品依包装形式的不同,可分为预包装食品和散包装食品,预包装食品,经预先定量包装,或装入灌入容器中,向消费者直接提供的食品;散装食品,凉菜(含沙拉、果盘、糕点、热加工、冷加工、裱花蛋糕、生食半生食海产品)、冷冻饮品、鲜榨果蔬汁饮料、盒饭等; 三、采集方法:在食品样品采集的全过程中,应该按照国家标准中规定的方式方法和要求进行,其内容详见: 1、GB/T4789.1-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 2、GB/T5009.1-2003(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 3、GB14934-94(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 采样要无菌操作,以防止外界微生物的污染和病原菌扩散 无菌采样基本步骤: 1、工作人员采样前应对手进行消毒,然后对采样样品开口处及周围消毒后,方可将容器打开; 2、使用灭菌工具和无菌采样容器采样; 3、盛有样品的采样容器要在火焰下燃烧瓶口,加盖封口。 四、采集的数量:采样的数量应能反映该食品的质量和满足检验项目对样品量的需要,兼顾考虑理化检验和生物检验两个方面,所采样品应一式三份,分别供检验、复查、备查和仲裁使用,每份样品不小于检验需要量的两倍,以供检验、备查之用 五、样品标签:采样后每件样品必须贴上标签,明确表明品名、来源、数量、采样地点、采样人及采样时间等内容。 六、样品送检:采样结束,应按规定合理保存和运送样品,样品送到微生物检验室,应越快越好,一般要求4小时内送检到实验室,如果路途遥远,可将不须冷冻样品保持在1-5度环境,如冰壶,如需保持冷冻状态,则需保存在泡沫或冷冻箱内,箱内放有干冰,送检时必须认真填写申请单,以供检验人员参考,

空气样品的采集方法和采样仪器

空气样品的采集方法和采样仪器 一、直接采样法当空气中的被测组分浓度较高,或者监测方法灵敏度高时,直接采集少量气样即可满足监测分析要求。(一)注射器采样常用l00mL注射器采集有机蒸气样品。采样时,先用现场气体抽洗23次,再充满样气,夹封进气口,带回尽快分析。 (三)采气管采样采气管是两端具有旋塞的管式玻璃容器,其容积为100∽500mL。采样时,打开两端旋塞,将二联球或抽气泵接在管的一端,迅速抽进比采气管容积大6—10倍的欲采气体,使采气管中原有气体被完全置换出,关上两端旋塞,采气体积即为采气管的容积。 (四)真空瓶采样 二、富集(浓缩)采样法空气中的污染物质浓度一般都比较低(10-6~10-9数量级),直接采样法往往不能满足分析方法检测限的要求,故需要用富集采样法对大气中的污染物进行浓缩。富集采样时间一般比较长,测得结果代表采样时段的平均浓度,更能反映大气污染的真实情况。这类采样方法有:(一)溶液吸收法溶液吸收法的吸收效率主要决定于吸收速度和样气与吸收液的接触面积。 欲提高吸收速度,必须根据被吸收污染物的性质选择效能好的吸收液。吸收液的选择原则是:(1)与被采集的污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快或对其溶解度大。(2)污染物质被吸收液吸收后,要有足

够的稳定时间,以满足分析测定所需时间的要求。(3)污染物质被吸收后,应有利于下一步分析测定,最好能直接用于测定。(4)吸收液毒性小、价格低、易于购买,且尽可能回收利用。增大被采气体与吸收液接触面积的有效措施是选用结构适宜的吸收管(瓶)。几种常用吸收管:1、气泡吸收管2、冲击式吸收管3、多孔筛板吸收管(瓶)(二)填充柱阻留法填充柱是用一根长6~l0cm、内径3~5mm的玻璃管或塑料管,内装颗粒状或纤维状填充剂制成。采样时,让气样以一定流速通过填充柱,则欲测组分因吸附、溶解或化学反应等作用被阻留在填充剂上,达到浓缩采样的目的。采样后,通过解吸或溶剂洗脱,使被测组分从填充剂上释放出来进行测定。根护填充剂阻留作用的原理,可分为吸附型、分配型和反应型三种类型。(三)滤料阻留法该方法是将过滤材料(滤纸、滤膜等)放在采样夹上,用抽气装置抽气,则空气中的颗粒物被阻留在过滤材料上,称量过滤材料上富集的颗粒物质量,根据采样体积,即可计算出空气中颗粒物的浓度。(一) 低温冷凝法 (五)静电沉降法 (六)扩散(或渗透)法 (二) (七)自然积集法 (八)综合采样法 三、采样仪器 (一)组成部分空气污染物监测多采用动力采样法,其采样器主要由收集器、流量计和采样动力三部分组成。1、收集器:收

第二章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处理(答案)

第二章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处理(答案) 一、选择题 1.(4); 2.(2); 3.(1); 4.(3); 5.(2); 6.(2); 7.(2); 8.(1); 9.(3);10.(4) 二、填空题 1.各组分的挥发性不同 2.从样品的上、中、下分别取样混合均匀 3.消除干扰因素、使被测组分浓缩、完整保留被测组分 4.样品混合均匀后、取适量的样品 5.有机物破坏法、蒸馏法、溶剂提取法、色层分离法、化学分离法、浓缩法 6.检样、原始样品、平均样品 7.原始样品、特点、数量、满足检验的要求、食品分析 8.随机抽样、代表性取样 9.干扰成分、干扰成分、不干扰测定状态、金属元素 三、名词解释 1.随机抽样:按照随机原则,从大批物料中抽取部分样品。操作时,应使所有物料的各个部分都有被抽到的机会。 2.代表性取样:是用系统抽样法进行采样,根据样品随空间(位置)、时间变化的规律,以便采集的样品能代表其相应部分的组成和质量的样品。 3.采样:是从大量的分析对象中抽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作为分析材料(分析样品),这项工作又称为样品的采集 4.平均样品:将原始样品按照规定方法经混合平均,均匀的分出一部分样品。 5.检样:是由组批或货批中所抽取的样品称为检样,检样的多少,按该产品标准中检验规则所规定的抽样方法和数量执行。 四、简答题 1.简述采样必须遵循的原则。 ⑴采集的样品必须具有代表性; ⑵采样方法必须与分析目的保持一致; ⑶采样及样品制备过程中高潮保持原有理化指标,避免预测组分发生化学变化或丢失; ⑷要防止和避免预测组分的玷污; ⑸样品的处理过程尽可能简单易行。 2.简述食品分析过程采样的原则及一般步骤。 采样混合处理缩分 待检食品→检样→原始样品→平均样品→分成三分,分保为样测样品、复检样品和保留样品 3.简述样品预处理的目的及要求。 目的:消除干扰因素、使被测组分浓缩、完整保留被测组分 要求:样品在处理过程中,既要排除干扰因素,又要不至于使被测物质受到损失,而且应能使被测定物质达到浓缩,从而使测定能得到理想结果,所以在食品分析测定时,样品的处理是整个分析测定的重要步骤。

样本采集方法

DNA鉴定样本采集方法 DNA鉴定作为一项科学严谨的检测活动,检材的质量,直接影响实验室检验最终结论的产生。检材的采集方法必须准确,避免污染。 一、血液样本的采集方法 操作步骤: 1. 建议您让专业的医护人员帮助您,抽取1-2毫升静脉血,装入EDTA抗凝管(不能用肝素)中; 2. 将抗凝管装入信封中并在信封上标明您的姓名、联系方式/地址等。 3. 试管应密封完好,以防外漏。 友情提醒 1. 要用EDTA抗凝管,不能用肝素抗凝管; 2. 夏天邮寄血液样本时需要放在保温杯中加冰块低温运送; 3. 样本要单独存放并做好标识; 4. 如果您近一年内接受过输血或是做过骨髓移植手术,不能采集血液/血痕样本,您可选择毛发或者口 腔拭子作为检测样本。 二、血痕样本的采集方法 血痕可以取耳缘血或指血,婴儿可以是足跟血。 准备事项: 清洁双手,医用纱布/采血卡,采血针或大头针(大头针需要消毒),纸质信封。 操作步骤: 1. 如果您在医院采集样本,可以将医护人员采集的EDTA抗凝血倒在事先准备好的医用无菌纱布/采血 卡上,自然阴干,制成干血痕; 2. 如果您自己在家采集血痕样本,你需要: 3. 在药店购买医用纱布和酒精,准备纸质信封和纸笔; 4. 酒精消毒采血部位后用针刺破指尖或耳垂,依次挤五滴黄豆粒大小血滴,散开滴在医用纱布上(要 浸透3层); 5. 将纱布装入信封中并在信封上标明您的姓名、联系方式/地址等。 友情提醒 1. 血痕要自然阴干,不可用吹风机吹干、暖气烘干或太阳晒; 2. 不同的样本不能互相接触,以免造成样本污染。 3. 如果您近一年内接受过输血或是做过骨髓移植手术,不能采集血液/血痕样本,您可选择毛发或者口 腔拭子作为检测样本。 三、口腔拭子采样方法 您在家采集样本的时候,建议您首选口腔拭子样本,因为这是一种无创的采样方法,且适用于所有年龄段的人群。 准备事项: 医用棉签(一头有棉花),干净的纸质信封。 操作步骤: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样品的采集 样品可分为检样、原始样品、平均样品、试验样品。 由组批或货批中所抽取的样品称为检样。 将许多份检样综合在一起称为原始样品。 将原始样品按照规定方法经过混合平均,均匀地分出一部分,称为平均样品。平均样品一般不少于1kg。 平均样品经过混合分样,根据需要从中称取一部分作为试验用的样品,称为试验样品,简称试样。 对于粮食、油料等固体颗粒状物品,由原始样品充分混合均匀,进而分取平均样品或试样的过程,称为分样。 ⑴采样的要求及注意事项 采样时必须注意样品的生产日期、批号、代表性和均匀性,一式3份供检验、复验与备查用,每一份不少于0.5kg,具体规定如下。 ①外地调入的食品应结合运货单、兽医卫生人员证明、商品检验机关或卫生部门的化验单,了解起运日期、来源地点、数量、品质及包装情况。 ②液体、半流体食品,若用大桶或大罐盛装着,应先行充分混匀后再采样。样品应分别盛装在3个干净的容器中,盛装样品的容器不得含有待测物质及干扰物质。 ③粮食及固体食品应自每批食品的上、中、下三层中的不同部位分别采取部分样品混合后按四分法对角取样,再进行几次混合,最后取有代表性的样品。 ④肉类、水产等食品应按分析项目要求分别采取不同部位的样品或混合后样品。 ⑤罐头、瓶装食品或其他小包装食品应根据批号随机取样。 ⑥要认真填写采样记录。写明采样单位、地址、日期、样品批号、采样条件、包装情况、采样数量、检验项目及采样人。 ⑦样品应按不同检验项目妥善包装、运输、保管,送实验室后,应立即检验。 样品的处理 样品制备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样品的均匀性,使平均样品在拣取任何部分进行检验时都能代表全部样品的成分,以求得正确的结果。 制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对于食品类原料,应先去除去可食部分,然后在进行处理。 ②制备过程中注意不要使物料组分发生变化。 ③防止外来物质对物流的污染。 ④防止鲜活物质中因酶的作用而导致物料组分的变化。 ⑤制备好的样品应尽快地进行检验。 样品预处理的常用方法分为以下几种。 ①有机物破坏法,又分为干法灰化法和湿法灰化法。选择的原则应是: a.方法简便,使用试剂越少越好。 b.方法耗时间越短,有机质破坏越彻底越 好。c.被测元素不受损失,破坏后的溶液容易处理,不影响以后的测定步骤。

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第一章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1 范围 本章规定了用于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检测的全血、血清、血浆、细胞、唾液、尿液以及滤纸干血斑(DBS)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方法,适用于HIV抗体检测、抗原检测、核酸检测、耐药检测,CD4+和CD8+T淋巴细胞测定和HIV分离培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WS 293-2008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检测质量保证指南(试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6年2月) 《HIV-1病毒载量测定及质量保证指南(试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8年2月)Guidelines for Using HIV Testing Technologies in Surveillance WHO/CDS/CSR/EDC/2008 《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卫生部第45号令2006年2月1日 3 样品种类及相应的用途 3.1 全血、血清、血浆、唾液、尿液以及DBS样品可用于HIV抗体检测。 3.2 抗凝全血可用于CD4+和CD8+T淋巴细胞测定。 3.3 血浆可用于HIV-1病毒载量、基因型及耐药检测。DBS样品可用于HIV-1基因型及耐药检测。 3.4 全血、血浆、淋巴细胞富集液、外周血淋巴细胞(PBMC)及DBS样品可用于HIV核酸的定性检测。 3.5 PBMC、全血、淋巴细胞富集液等可用于HIV-1分离培养。 4 操作步骤 4.1 采样前准备 根据检测项目的具体要求,确定采集样品的种类、处理、保存及运输的时限和方法,按照临床采血技术规范的要求操作,遵守生物安全要求(参见本规范第八章实验室生物安全)。 要检查所需物品是否已备齐,是否在有效期内,有无破损,是否足量,特别应检查受检者信息与样品容器表面的标记是否一致,并注明样品采集时间。选择合适的室内(外)采血空间,受检者坐(卧)于合适的位置,准备采血用具、皮肤消毒用品、采血管及试管架、硬质废弃物容器等。 4.1.1 样品的编码和记录 4.1.2 应制定样品编码的标准操作程序(SOP),规定样品编码的原则和方法,为样品制定唯一性编码(编号),保证其唯一性。 4.1.3 采血前,先对装有样品的离心管或滤纸进行标记,核对后编码。要将标签贴在试管的侧面,最好使用预先印制好的、专门用于冷冻储存的耐低温标签。 4.1.4 应使用专门的样品记录本或登记表记录样品,同时录入电脑保存。 4.2 采集和处理样品 4.2.1 血液 4.2.1.1 抗凝全血:消毒局部皮肤,用加有抗凝剂(EDTA钠盐或钾盐、枸橼酸钠、肝素钠)的真空采血管抽取适量静脉血,或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静脉血,转移至加有抗凝剂的试管中,轻轻颠倒混匀6~8次,备用。

土壤样品采集的原则与方法

土壤样品采集的原则与方法 摘要土壤样品的正确采集决定了土壤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针对在接受送检样品时存在采集量或多或少以及在采集样品时不按程序操作等情况,侧重介绍了土壤送检样品的采集原则、采样点确定方法、采集方式、采集时间、采集量和土样采集记录等方面内容。 关键词测土配方施肥;土样采集;原则;方法 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是土壤分析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1-2]。采集有代表性的样品,是使测定结果如实反映其所代表的区域或地块客观情况的先决条件。原始样品即为能代表分析对象的野外采集样品,其送交实验室进行分析前,需经过充分混匀;分样后的样品称为平均样品;分析样品则是将平均样品进行磨细、风干、过筛等步骤的处理而成。分析测定时,从分析样品中称取,其结果可以代表目标土壤。取得正确分析结果的关键在于采取正确的取样方法,从而保证土壤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这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第1个环节[3-4]。现对土壤样品的正确采集方法进行详细介绍,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实施提供参考。 1 土壤样品采集的原则 采集土壤样品根据分析项目的不同而采取相应的采样与处理方法,使采集的土样具有代表性和可比性,原则上应使所采土样能对所研究的问题在分析数据中得到应有的反映。采样时按照等量、随机和多点混合的原则沿着一定的线路进行。等量,即要求每一点采取土样深度要一致,采样量要一致;随机,即每一个采样点都是任意选取的,尽量排除人为因素,使采样单元内的所有点都有同等机会被采到;多点混合,是指把一个采样单元内各点所采的土样均匀混合构成一个混合样品,以提高样品的代表性。因此,在实地采样之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包括收集土地利用现状图、采样区域土壤图、行政区划图等,制定采样工作计划,绘制样点分布图,准备采样工具、GPS、采样标签、采样袋等。 2 土壤采样点的确定 在采样前,在全县范围内统筹规划,参考第2次土壤普查采样点位图,综合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壤图和行政区划图等确定采样点位,根据土地利用、土壤类型、产量水平、耕作制度等在采样点位图的基础上进一步划分采样单元,采样单元平均面积为6.67~13.33 hm2,且尽可能保证各个采样单元的土壤性状均匀一致。采样单元大小因区域地貌特征而异,对于温室大棚土壤,或者每30~40个棚室采1个样;大田园艺、丘陵区作物1个样代表2.00~5.33 hm2;大田、平原区作物1个样代表6.67~33.33 hm2。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农户地块为土壤采样单元,采样地块面积为666.67~6 666.67 m2,将同一农户的地块中位于每个采样单元相对中心位置作为的典型地块集中采样,以便于施肥分区和田间示范跟踪。采用GPS定位,精确至0.1″,将经纬度准确记录下来。

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第一章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1范围 本章规定了用于人免疫缺陷病毒(HIV )检测的全血、血清、血浆、细胞、唾液、尿液以及滤纸干血 斑(DBS )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方法,适用于 HIV 抗体检测、抗原检测、核酸检测、耐药检测 ,CD4+ 和CD8+T 淋巴细胞测定和HIV 分离培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WS 293-2008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 CD4+T 淋巴细胞检测质量保证指南(试行)》(中国疾病预防控 制中心,2006年2月) 《HIV-1病毒载量测定及质量保证指南(试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08年2月) Guideli nes for Usi ng HIV Test ing Tech no logies in Surveilla nee WHO/CDS/CSR/EDC/2008 《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卫生部第 45号令2006年 2月1日 3样品种类及相应的用途 3.1全血、血清、血浆、唾液、尿液以及 DBS 样品可用于HIV 抗体检测 3.5 PBMC 、全血、淋巴细胞富集液等可用于 HIV-1分离培养。 4操作步骤 4.1采样前准备 根据检测项目的具体要求,确定采集样品的种类、处理、保存及运输的时限和方法,按照临床采血技 术规范的要求操作,遵守生物安全要求(参见本规范第八章实验室生物安全)。 要检查所需物品是否已备齐,是否在有效期内,有无破损,是否足量,特别应检查受检者信息与样品 容器表面的标记是否一致,并注明样品采集时间。选择合适的室内(外)采血空间,受检者坐(卧) 于合适的位置,准备采血用具、皮肤消毒用品、采血管及试管架、硬质废弃物容器等。 4.1.1样品的编码和记录 4.1.2应制定样品编码的标准操作程序(SOP ),规定样品编码的原则和方法,为样品制定唯一性编 码(编号),保证其唯一性。 4.1.3采血前,先对装有样品的离心管或滤纸进行标记,核对后编码。要将标签贴在试管的侧面,最 好使用预先印制好的、专门用于冷冻储存的耐低温标签。 4.1.4应使用专门的样品记录本或登记表记录样品,同时录入电脑保存。 4.2采集和处理样品 4.2.1血液 4.2.1.1抗凝全血:消毒局部皮肤,用加有抗凝剂( EDTA 钠盐或钾盐、枸橼酸钠、肝素钠)的真空 采血管抽取适量静脉血,或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静脉血,转移至加有抗凝剂的试管中,轻轻颠倒混匀 6 ~ 8次,备用。 421.2末梢全血:消毒局部皮肤(成人和 1岁以上儿童可选择耳垂、中指、无名指或食指。 1岁以 3.2抗凝全血可用于CD4+和CD8+T 淋巴细胞测定 3.3血浆可用于HIV-1病毒载量、基因型及耐药检测< 3.4全血、血浆、淋巴细胞富集液、外周血淋巴细胞 ( 检测。 DBS 样品可用于HIV-1基因型及耐药检测。 PBMC )及DBS 样品可用于HIV 核酸的定性

土壤分析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方法

- 土壤分析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方法 配方施肥是一种以最少的肥料投入得到农作物最高产量的农业新技术,这一技术的基础是测出土壤中已有的养分含量,然后根据种植作物的品种、目标产量决定该施什么肥、施多少肥。 土壤样品采集是决定分析结果是否准确的重要环节,因此请严格按下列方法采集土样。 对作物根系较浅的种植地只需取耕层20 厘米深的土壤,对作物根系较深的种植地如小麦应适当增加深度,果园土壤样品在耕层40 厘米深处采集,采样点的多少可根据试验区耕地面积大小和地形而定,地块面积较小的要采 5 个点以上,地块面积较大的应采20个点以上。取样点的分布最好采用S型采样法或十字交叉法。(见图一)采来的样品数量太多可用四分法弃去一部分保留 1 斤土样即可(见图二)。其方法是:把采来的土样倒在干净的木板或塑料布上,用手将土块捏碎,用镊子夹去土样中的作物根系、昆虫、石块等杂物,放于室内阴凉通风处风干,注意不能在阳光下曝晒及火烤,以免发生氧化反应。把风干后的土样用木棍或玻璃瓶碾碎(不可用金属制品),然后用1—2 毫米筛子筛一遍。把筛过的土样平铺成四方形,如数量仍然很多,可再用四分法处理,直至所需数量为止,一般用50克土样即可,完成土样处理后,请填写土壤登记表。 注:如一户有几个土样或几户各有一个土样可将土壤登记表分别填好,并在土样包装上做上与登记表同样内容的标记,以免搞错。 避免在粪堆底上和同一垄上以及田边,路边,沟边和特殊地形部位采样。采样时在确定的采样点上用小土铲向下切取一片片的土样样品,每个样品点采取的土壤厚、薄、深、浅、宽、狭应大体一致,集中起来混合均匀。 有机肥分析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方法:堆肥、厩肥、沤肥、草塘肥、沼气肥、牲畜粪尿以及人粪尿等都是有机肥,这些肥料大都是很不均匀的,采样时应注意多点取样,一般应在翻堆混匀后,选择10—20 个采样点,大块和散碎的肥料比例相近,把采到的若干样品放在一块干净的塑料布上,送入室中风干,摊开晾干,再把样品弄碎、剪细、混匀,再用四分法缩分至500克左右,磨细并全部通过1毫米孔径筛子,装入样品瓶中。 如果有机肥样品中夹有较多石块,应捡出另外称重,并计算其占原有样品的百分数,如需测定有机肥料中的NH和NO,则需用新鲜样品,即不经风干立即进行测定。 粪尿和沼气肥是液体和固体混合肥,可先混匀在未分层前取出500毫升左右放入密闭容器中,用玻璃棒将固体充分捣碎,在分析称样前应反复振摇容器充分混匀。 四分法: n - 土壤养份测试方法 一、土壤铵态氮 (靛酚兰法) (一)土壤浸提液氯化钾溶液配制:从试剂箱中取出一袋氯化钾溶于200 毫升的蒸馏 水中。 (二)测定步骤: 1 :称取5 克通过 2 毫米孔径的风干土样放入三角瓶或塑料瓶中,加入土壤浸提剂氯化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