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国际人才政策与实践-刘宏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加坡的国际人才战略: 政策与实践
刘 宏 教授 南洋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院 院长 中国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
大纲
1. 2.
3. 4.
5.
新加坡国际人才战略的制定、实施与特征 国际人才战略的个案分析:外来人才与新 加坡生物医药业 中国高端人才与新加坡的发展 问题与挑战:外来人才政策的社会代价与 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新加坡人才战略对中国的启示
“外来人才
õ
政策的内容
õ
吴作栋总理1997年宣布了新加坡的“外来 人才政策”(Foreign Talent Policy):外来 人才包括:一、顶尖人才,如公司总裁、科 学家、学者、艺术家;二、专业人士,如工 程师、会计、资讯人员、教师、行政人员; 三、技术工人,如巴士司机、技工等 针对性和策略性地引入
作为国家战略由最高层直接推动
õ
õ
õ
õ
李光耀:“治国的成功之道就是栽培优秀人才,罗 致更多的人才,提高政府素质和生活素质” 1989年8月,时任贸工部长的李显龙:“让我们欢 迎新移民,只要他们如我们的先辈一样,带来同样 的勇气、企业家精神和能力。” 2001年:总理吴作栋,“最重要的是人才。没有 人才,我们不可能成为一个第一世界的经济体和世 界一流的温馨家园。我们必须从海外引进人才来辅 助本地人才”。 2009年:内阁资政李光耀:“新加坡需要源源不 绝地从中国、印度、东南亚,引进聪明能干和充满 活力的新移民。有了新移民的加入,新加坡才能继 续保持动力与活力,才能在各个领域继续攀登高 峰。”
融入政策作为人才政策的补充
õ
õ
õ
在引进人才的同时,政府创造条件使之融入当地 社会。总理公署内设立了公民与人口办公室,负 责整合新移民到新加坡社会中来并且做出贡献。 由政府、私人企业及民间组织共同组成了国民融 合理事会(National Integration Council),提 出“开放门户、敞开胸怀、开阔思想”的“三开”口号, 要从不同方面协助新移民融入本地社会,促进各 社群间的相互信任。 政府还为此拨款1000万元新币,设立“社会融合基 金”(Community Integration Fund)
引进人才的分类与管理
新加坡教育部:人才培养的摇篮
õ
õ
Hale Waihona Puke Baiduõ
教育部于1992年开始在中国推出了一系列的奖 学金计划,主要分为三类,SM1, SM2, 和SM3 (SM是Senior Middle School的缩写)。这三 类计划所招收的学生分别是初三毕业生,高二 在读生,及大一在读生 笔试分为数学,物理,英语和综合(即智商测试)四 个部分,由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教 授和新加坡教育部官员对考生进行面试.只有部 分省重点高中成绩优异的学生才有资格参加这 个计划 大学毕业后要为新加坡服务六年
(一一)新加坡人才战略的制定与特征
õ õ õ õ õ õ õ
别无选择:人口与经济的原因 作为国家战略由最高层直接推动 针对性和策略性地引入:从学生到高端人才 建立相关的政策配套机制:从产业到税收 政府指导、与市场结合 围绕不同时期的经济和国际发展战略 与社会融合政策相结合
(三)个案:外来人才与新加坡生物医药业
õ
õ 1.
2. 3.
战略考量:经济多元化,并增强应用性研究的 比重;经济转型与比较优势(区域地位、政治 制度、知识产权保护、文化、语言和族群) 三管齐下的措施: 大规模地投入基础设施的建设,将新园区建 为融工作、生活和娱乐为一体的家园式社区; 吸引国际级生物科技和医药公司落户新加坡; 从世界各地招揽一流的科研人才,并积极推 动产学研的有机结合
政府指导、与市场有机结合
õ
人才引进渠道多元化,但有分工和协调
人力部:专业与技术人才 ô 经济发展局:确定战略性产业和方向,推动产 学研结合 ô 教育部:SM1-‐2-‐3; 中文教师
ô
õ
专业化的管理、市场化的机制
工作准证 (人力部) ô 税务优待 (财政部) ô 社会融入(总理公署)
(一) 理解新加坡的途径
区域网络 õ 新加坡华人所建构或参与的社会、经济和文 化网络 (networks) õ 在地理空间上,它以新加坡为中心,但辐射 至东南亚邻国、东亚和南亚地区 全球视野 õ 一方面,作为进程,它所强调的是全球化对 新加坡华人社会的影响以及后者如何参与其 中的双向互动过程; õ 另一方面,作为观念,它所注重的是全球性 的比较和研究角度,并注意到新加坡在其中 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吸引国际级生物科技和医药公司落户新加坡
õ õ
õ
õ
õ
õ
诺华(Novartis)在2007年宣布将在新加坡建造其最大型的生产厂。 这座耗资10.2亿新币建造的制药厂将利用活细胞来生产前沿药物。 雅培(Abbott)在2006年宣布将斥资4.5亿新币,在新加坡设立营养粉 剂生产厂。这是雅培在亚洲的第一宗大型投资,也是其迄今为止最大 的一宗营养品类投资。 葛兰素史克(GlaxoSmithKline)自1998年以来就在新加坡进行了多宗 大型投资。投资项目包括一座研发厂附带一座耗资1亿新币建造、用于 生产最新的呼吸系统产品的工厂,耗资5000万新币建造的药物技术中 心,以及耗资1.15亿新币建造的新的试验性研发基地,用于流水线广泛 生产新化学实体。在2006年,葛兰素史克在新加坡设立了其第一个疫 苗生产厂,并将于2010年投入运作。这座耗资3亿新币建造的疫苗生产 厂是葛兰素史克在亚洲最大的一笔疫苗类投资。 2004年,辉瑞(P6izer)斥资3.5亿美元,在新加坡设立多功能制药厂。 这是辉瑞在亚洲建造的第一座大型医药原料药生产厂。 默沙东(MSD)在2001年设立一座大型原料药生产厂,并在2003年10 月设立了一座新的药物配方生产厂。 为吸引它们落户,从事药品的研发,新加坡支付高达30%的建筑费用
“联系新加坡”:运作方式
õ
õ
õ
“联系新加坡”的大中华区域主任柯志声介绍 (2010)“专场招聘活动,是为中国电子业的 优秀人才和在新加坡的知名企业牵线搭桥,为 中国的精英提供具有国际化的职业发展平台 参加专场招聘的均为国际知名半导体企业,招 聘的职位包括集成电路设计师、封装工程师、 应用工程师等。其他职位还包括清洁科技、生 物制药、金融、保健等。 “‘Careers@Singapore’ 面向有工作经验的人 士, ‘Experience@Singapore主要面向即将 毕业的大学生;“电子行业体验参观团”
科研支出在国民经济总值中的比例
Source: OECD, Main Science &Technology Indicators 2009/2, except for the data on India. *GERD: Gross Expenditure on Research & Development
新加坡的重要生物医药专家
õ
õ
õ
õ
õ
Neal Copeland教授,顶尖癌症遗传学家,任分子与细胞生 物学研究所执行总监;曾找到一种途径来加速确认老鼠的致 癌基因,并以这项先驱性的研究而备受尊崇。 Alan Colman博士,著名干细胞专家,多莉克隆绵羊幕后功 臣之一;任新加坡干细胞合作联盟执行总监兼医学生物学研 究所首席研究员。 Philippe Kourilsky教授,分子免疫学和肿瘤免疫领域的知 名专家,任新加坡免疫学联网主席,同时担任法国国家学术 学院分子免疫学系主任,曾任法国巴斯德研究所所长。 Edison Liu教授,曾任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临床科学部主任, 是新加坡基因组研究所首任执行总监。 Yoshiaki Ito教授:日本胃癌研究专家 京都大学研究团队全 部搬到新加坡
人力部:专业与技术人才
õ õ
õ
õ
专设“国际人才局”,负责全球人才招聘 每年更新的关键技能列表(Strategic and Skills-‐in-‐ Demand List),银行和金融业、生物医药、化工、 电子仪器制造、卫生保健服务、信息通信产业、互 动式数码媒体、法律业、海运、旅游业都属于新加 坡需要引进专业技术人才的行业。 拥有以上行业技能的外国人在申请就业准证(P-‐pass) 和S准证时将予以优先考虑。 放宽外籍人才居留和工作限制。凡有意在新加坡创 业的外国人,凭自己的商业计划,都可以申请来新 加坡居留两年。居留期内可以无限次出入境,还能 更新居留期限并为家属申请居留权。
基础设施的建设
õ
õ
õ
新加坡政府在2000年-‐2005年投入15亿新币在生物科 技;2006-‐2011再投入14.4亿的大手笔,全力拓展生 物医药业及生物园区(Biopolis,启奥园)的建立。 http://www.a-‐star.edu.sg/?tabid=860 为了打造世界级国际环境,吸引人才落户以及持续 发展,新园区将工作、生活和娱乐融为一体。它毗 邻新加坡国立大学;国大医院;欧洲商学院、教育 部等科研和相关政府机构;同时,科技园区还提供 幼儿园、会议室、诊所等配套设施和服务 这种完善的商业和居住环境,解除了企业家和高科 技人才的后顾之忧。
(二)新加坡人才战略的制定与特征
1. õ
õ
õ
õ
新加坡:吸引移民的动因 逐年降低的生育率: 4.93 (1960-‐65), 2.62 (1970-‐75), 1.57 (1995-‐2000) 2010年,生育率1.15;华族的生育率最低,比 率为1.09,马来族2.03,印度族1.22 新加坡经济的结构性变化;劳力密集型的制造 业已无法成为经济增长的亮点,唯有依靠高增 值、高技术含量的新经济才能够成为日趋区域 化和全球化的新加坡经济的动力; 对“可携带技能者”的需求构成移民和国际人 才政策的核心
ô
国家猎头公司:“联系新加坡”
õ
õ
õ
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和人力部共同成立“联系新加 坡”(Contact Singapore),旨在吸引国际人才到 新加坡工作、投资和生活。 它在亚洲(包括北京和上海)、欧洲和北美设立 办事处,为有意探讨新加坡的职业发展机会的全 球精英以及到新加坡投资或开拓全新商业活动的 个人和企业家提供一站式的服务。 “联系新加坡”提供有关新加坡就业机会及行业 发展的最新信息,并积极建立平台为全球人才和 新加坡雇主牵线搭桥。
经济发展局(EDB)—— 确定战略性产业和方向、推动产学研结合
õ
õ
õ
õ
致力于创造条件鼓励高科技发展,使经济最终 朝向知识经济的转型,同制造业和服务业相得 益彰 二十多个具体措施和大量的资金援助计划先后 出台,旨在鼓励科技型企业家在金融、资讯、 科技、商业创新、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发展 新移民企业家获得经济发展局的起步资金援助 (SEEDS, Start-‐up Enterprise Development Scheme),该基金总额达一千三百万新币 高科技起步企业的总数已经增加到762家,增 长率为134%。来自中国的有60家,其中就有8 家企业得到了该基金的资助,占13%
(一) 理解新加坡的途径
本土情怀 õ 来自中国大陆的汉人如何在一个新的移民环 境中重建其传统社会的过程 õ 所谓 ‘传统’是指中国本土社会,尤其是移 民原居地的华南所固有的社会阶层化现象及 地缘和血缘组织而言 õ 这种以移民带来的传统文化为主、同时因应 移民所在地的特殊历史社会环境所产生的文 化变异,可以定义为华人社会的‘本土化’
刘 宏 教授 南洋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院 院长 中国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
大纲
1. 2.
3. 4.
5.
新加坡国际人才战略的制定、实施与特征 国际人才战略的个案分析:外来人才与新 加坡生物医药业 中国高端人才与新加坡的发展 问题与挑战:外来人才政策的社会代价与 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新加坡人才战略对中国的启示
“外来人才
õ
政策的内容
õ
吴作栋总理1997年宣布了新加坡的“外来 人才政策”(Foreign Talent Policy):外来 人才包括:一、顶尖人才,如公司总裁、科 学家、学者、艺术家;二、专业人士,如工 程师、会计、资讯人员、教师、行政人员; 三、技术工人,如巴士司机、技工等 针对性和策略性地引入
作为国家战略由最高层直接推动
õ
õ
õ
õ
李光耀:“治国的成功之道就是栽培优秀人才,罗 致更多的人才,提高政府素质和生活素质” 1989年8月,时任贸工部长的李显龙:“让我们欢 迎新移民,只要他们如我们的先辈一样,带来同样 的勇气、企业家精神和能力。” 2001年:总理吴作栋,“最重要的是人才。没有 人才,我们不可能成为一个第一世界的经济体和世 界一流的温馨家园。我们必须从海外引进人才来辅 助本地人才”。 2009年:内阁资政李光耀:“新加坡需要源源不 绝地从中国、印度、东南亚,引进聪明能干和充满 活力的新移民。有了新移民的加入,新加坡才能继 续保持动力与活力,才能在各个领域继续攀登高 峰。”
融入政策作为人才政策的补充
õ
õ
õ
在引进人才的同时,政府创造条件使之融入当地 社会。总理公署内设立了公民与人口办公室,负 责整合新移民到新加坡社会中来并且做出贡献。 由政府、私人企业及民间组织共同组成了国民融 合理事会(National Integration Council),提 出“开放门户、敞开胸怀、开阔思想”的“三开”口号, 要从不同方面协助新移民融入本地社会,促进各 社群间的相互信任。 政府还为此拨款1000万元新币,设立“社会融合基 金”(Community Integration Fund)
引进人才的分类与管理
新加坡教育部:人才培养的摇篮
õ
õ
Hale Waihona Puke Baiduõ
教育部于1992年开始在中国推出了一系列的奖 学金计划,主要分为三类,SM1, SM2, 和SM3 (SM是Senior Middle School的缩写)。这三 类计划所招收的学生分别是初三毕业生,高二 在读生,及大一在读生 笔试分为数学,物理,英语和综合(即智商测试)四 个部分,由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教 授和新加坡教育部官员对考生进行面试.只有部 分省重点高中成绩优异的学生才有资格参加这 个计划 大学毕业后要为新加坡服务六年
(一一)新加坡人才战略的制定与特征
õ õ õ õ õ õ õ
别无选择:人口与经济的原因 作为国家战略由最高层直接推动 针对性和策略性地引入:从学生到高端人才 建立相关的政策配套机制:从产业到税收 政府指导、与市场结合 围绕不同时期的经济和国际发展战略 与社会融合政策相结合
(三)个案:外来人才与新加坡生物医药业
õ
õ 1.
2. 3.
战略考量:经济多元化,并增强应用性研究的 比重;经济转型与比较优势(区域地位、政治 制度、知识产权保护、文化、语言和族群) 三管齐下的措施: 大规模地投入基础设施的建设,将新园区建 为融工作、生活和娱乐为一体的家园式社区; 吸引国际级生物科技和医药公司落户新加坡; 从世界各地招揽一流的科研人才,并积极推 动产学研的有机结合
政府指导、与市场有机结合
õ
人才引进渠道多元化,但有分工和协调
人力部:专业与技术人才 ô 经济发展局:确定战略性产业和方向,推动产 学研结合 ô 教育部:SM1-‐2-‐3; 中文教师
ô
õ
专业化的管理、市场化的机制
工作准证 (人力部) ô 税务优待 (财政部) ô 社会融入(总理公署)
(一) 理解新加坡的途径
区域网络 õ 新加坡华人所建构或参与的社会、经济和文 化网络 (networks) õ 在地理空间上,它以新加坡为中心,但辐射 至东南亚邻国、东亚和南亚地区 全球视野 õ 一方面,作为进程,它所强调的是全球化对 新加坡华人社会的影响以及后者如何参与其 中的双向互动过程; õ 另一方面,作为观念,它所注重的是全球性 的比较和研究角度,并注意到新加坡在其中 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吸引国际级生物科技和医药公司落户新加坡
õ õ
õ
õ
õ
õ
诺华(Novartis)在2007年宣布将在新加坡建造其最大型的生产厂。 这座耗资10.2亿新币建造的制药厂将利用活细胞来生产前沿药物。 雅培(Abbott)在2006年宣布将斥资4.5亿新币,在新加坡设立营养粉 剂生产厂。这是雅培在亚洲的第一宗大型投资,也是其迄今为止最大 的一宗营养品类投资。 葛兰素史克(GlaxoSmithKline)自1998年以来就在新加坡进行了多宗 大型投资。投资项目包括一座研发厂附带一座耗资1亿新币建造、用于 生产最新的呼吸系统产品的工厂,耗资5000万新币建造的药物技术中 心,以及耗资1.15亿新币建造的新的试验性研发基地,用于流水线广泛 生产新化学实体。在2006年,葛兰素史克在新加坡设立了其第一个疫 苗生产厂,并将于2010年投入运作。这座耗资3亿新币建造的疫苗生产 厂是葛兰素史克在亚洲最大的一笔疫苗类投资。 2004年,辉瑞(P6izer)斥资3.5亿美元,在新加坡设立多功能制药厂。 这是辉瑞在亚洲建造的第一座大型医药原料药生产厂。 默沙东(MSD)在2001年设立一座大型原料药生产厂,并在2003年10 月设立了一座新的药物配方生产厂。 为吸引它们落户,从事药品的研发,新加坡支付高达30%的建筑费用
“联系新加坡”:运作方式
õ
õ
õ
“联系新加坡”的大中华区域主任柯志声介绍 (2010)“专场招聘活动,是为中国电子业的 优秀人才和在新加坡的知名企业牵线搭桥,为 中国的精英提供具有国际化的职业发展平台 参加专场招聘的均为国际知名半导体企业,招 聘的职位包括集成电路设计师、封装工程师、 应用工程师等。其他职位还包括清洁科技、生 物制药、金融、保健等。 “‘Careers@Singapore’ 面向有工作经验的人 士, ‘Experience@Singapore主要面向即将 毕业的大学生;“电子行业体验参观团”
科研支出在国民经济总值中的比例
Source: OECD, Main Science &Technology Indicators 2009/2, except for the data on India. *GERD: Gross Expenditure on Research & Development
新加坡的重要生物医药专家
õ
õ
õ
õ
õ
Neal Copeland教授,顶尖癌症遗传学家,任分子与细胞生 物学研究所执行总监;曾找到一种途径来加速确认老鼠的致 癌基因,并以这项先驱性的研究而备受尊崇。 Alan Colman博士,著名干细胞专家,多莉克隆绵羊幕后功 臣之一;任新加坡干细胞合作联盟执行总监兼医学生物学研 究所首席研究员。 Philippe Kourilsky教授,分子免疫学和肿瘤免疫领域的知 名专家,任新加坡免疫学联网主席,同时担任法国国家学术 学院分子免疫学系主任,曾任法国巴斯德研究所所长。 Edison Liu教授,曾任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临床科学部主任, 是新加坡基因组研究所首任执行总监。 Yoshiaki Ito教授:日本胃癌研究专家 京都大学研究团队全 部搬到新加坡
人力部:专业与技术人才
õ õ
õ
õ
专设“国际人才局”,负责全球人才招聘 每年更新的关键技能列表(Strategic and Skills-‐in-‐ Demand List),银行和金融业、生物医药、化工、 电子仪器制造、卫生保健服务、信息通信产业、互 动式数码媒体、法律业、海运、旅游业都属于新加 坡需要引进专业技术人才的行业。 拥有以上行业技能的外国人在申请就业准证(P-‐pass) 和S准证时将予以优先考虑。 放宽外籍人才居留和工作限制。凡有意在新加坡创 业的外国人,凭自己的商业计划,都可以申请来新 加坡居留两年。居留期内可以无限次出入境,还能 更新居留期限并为家属申请居留权。
基础设施的建设
õ
õ
õ
新加坡政府在2000年-‐2005年投入15亿新币在生物科 技;2006-‐2011再投入14.4亿的大手笔,全力拓展生 物医药业及生物园区(Biopolis,启奥园)的建立。 http://www.a-‐star.edu.sg/?tabid=860 为了打造世界级国际环境,吸引人才落户以及持续 发展,新园区将工作、生活和娱乐融为一体。它毗 邻新加坡国立大学;国大医院;欧洲商学院、教育 部等科研和相关政府机构;同时,科技园区还提供 幼儿园、会议室、诊所等配套设施和服务 这种完善的商业和居住环境,解除了企业家和高科 技人才的后顾之忧。
(二)新加坡人才战略的制定与特征
1. õ
õ
õ
õ
新加坡:吸引移民的动因 逐年降低的生育率: 4.93 (1960-‐65), 2.62 (1970-‐75), 1.57 (1995-‐2000) 2010年,生育率1.15;华族的生育率最低,比 率为1.09,马来族2.03,印度族1.22 新加坡经济的结构性变化;劳力密集型的制造 业已无法成为经济增长的亮点,唯有依靠高增 值、高技术含量的新经济才能够成为日趋区域 化和全球化的新加坡经济的动力; 对“可携带技能者”的需求构成移民和国际人 才政策的核心
ô
国家猎头公司:“联系新加坡”
õ
õ
õ
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和人力部共同成立“联系新加 坡”(Contact Singapore),旨在吸引国际人才到 新加坡工作、投资和生活。 它在亚洲(包括北京和上海)、欧洲和北美设立 办事处,为有意探讨新加坡的职业发展机会的全 球精英以及到新加坡投资或开拓全新商业活动的 个人和企业家提供一站式的服务。 “联系新加坡”提供有关新加坡就业机会及行业 发展的最新信息,并积极建立平台为全球人才和 新加坡雇主牵线搭桥。
经济发展局(EDB)—— 确定战略性产业和方向、推动产学研结合
õ
õ
õ
õ
致力于创造条件鼓励高科技发展,使经济最终 朝向知识经济的转型,同制造业和服务业相得 益彰 二十多个具体措施和大量的资金援助计划先后 出台,旨在鼓励科技型企业家在金融、资讯、 科技、商业创新、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发展 新移民企业家获得经济发展局的起步资金援助 (SEEDS, Start-‐up Enterprise Development Scheme),该基金总额达一千三百万新币 高科技起步企业的总数已经增加到762家,增 长率为134%。来自中国的有60家,其中就有8 家企业得到了该基金的资助,占13%
(一) 理解新加坡的途径
本土情怀 õ 来自中国大陆的汉人如何在一个新的移民环 境中重建其传统社会的过程 õ 所谓 ‘传统’是指中国本土社会,尤其是移 民原居地的华南所固有的社会阶层化现象及 地缘和血缘组织而言 õ 这种以移民带来的传统文化为主、同时因应 移民所在地的特殊历史社会环境所产生的文 化变异,可以定义为华人社会的‘本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