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大分子仪器分析方法

合集下载

生命大分子常用测定方法

生命大分子常用测定方法

生命大分子常用测定方法生物大分子常用测定方法二、常用的测定方法1.光谱法2.电化学法3.生物活性检测法4.免疫分析法5.生物传感器1 光谱法(1)吸收光谱法[①直接测定法;②比色法](2)荧光法(3)浊度法特点:测定时所需的样品量较少,但往往能产生比较高的消光值;且操作简单,反应迅速、灵敏;结果也较准确,(1)吸收光谱法直接测定法、比色法①直接测定法将待测物(如核酸、蛋白质)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后,移至相应波长的分光光度计中,即可从测定的消光值换算出待测物的含量。

A.测定核酸含量构成核酸的碱基组分是分光光度计测定核酸含量的依据。

在测定过程中,DNA或RNA溶液浓度的增加或降低,会使其在波长260nm的消光值(A260) 随之增加或降低,二者之间成正比关系。

通常1个A260值分别相当于双链DNA 50μg/ml单链DNA 37μg/ml单链RNA 40μg/ml用A260/A280比值可确定DNA和RNA的纯度:纯DNA比值为1.8纯RNA的比值为2.0当此比值分别小于1.8和2.0时,表明样品中已污染了蛋白质或酚类等物质。

B.测定蛋白质的含量及纯度蛋白质(包括酶和肽)溶液的A280值主要是由构成蛋白质组分的色氨酸(Trp)和酪氨酸(Tyr)的消光值决定的,胱氨酸的贡献很小。

②比色法将待测物(如蛋白质、核酸、糖类)与相关试剂(见表1-2)或酶的底物作用后,根据呈现的颜色或形成的产物特性,移至相应波长的分光光计中,即可从测定的消光值换算出待测物的含量。

例如:邻苯二酚(在275nm有吸收峰)+ 邻苯二酚-2,3-双加氧酶黄色的α- 羟基粘康酸半醛(在375nm有吸收峰)通过检测375nm消光值的升高即可换算出所用酶的活力。

还可用不同消光值之间的比值鉴定某些物质的纯度例如纯细胞色素c还原型A550/氧化型A280比值为1.25~ 1.28。

假如比值过高或过低,就表明细胞色素C中污染了杂质。

(2)荧光法特点:荧光法的精确性、重复性和灵敏度比吸收光谱法好。

生物大分子分析方法和技术

生物大分子分析方法和技术

生物大分子分析方法和技术生物大分子是生命体系中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的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多糖等。

了解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生命体系、生物工业及医学领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分析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需要用到各种分析方法和技术,本文将介绍最常用的生物大分子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光谱学光谱学是一种通过测量物质与辐射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的科学。

对于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分析,其中最常用的是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和红外(IR)吸收光谱。

UV-vis吸收光谱用于定量测量已知的生物大分子的浓度,即用于定量分析。

同时,UV-vis吸收光谱也可以用于研究某些生物大分子的特殊光学性质。

例如,DNA和RNA会在特定波长范围内吸收较弱的光线,这些波长会广泛用于DNA和RNA的检测和定量分析。

IR吸收光谱通常用于分析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及其相互作用。

这种光谱记录了生物大分子中分子的振动(拉伸、弯曲等)信息。

通过比较不同样品的IR谱图,可以检测分子间的结构差异。

例如,红外光谱可以用于研究功能化分子、酶及具有特定结构的蛋白质和脂肪等。

毛细管电泳(CE)毛细管电泳是一种高效分离分析技术,通常用于分离带正电荷或负电荷的生物大分子。

生物大分子的分子量、电荷和形状在CE中都会影响其运移速度。

分离通过电荷的分子可以用于等电聚焦(IEF)。

IEF是基于CE的一种分析方法,它是一种通过电极移动具有不同等电点(pI)的分子以进行电泳分离的方法。

IEF非常适用于蛋白质和其他带电生物大分子的分离,分离后的蛋白质可以用于质谱分析,并用于定义新型蛋白质酶底物,同时也可用于生物学研究。

质谱分析质谱分析是一种定量分析和结构鉴定的技术,已成为生物大分子研究领域中最为重要的分析方法之一。

质谱分析可以分析物质的分子量、分子结构、元素含量、质量比等等。

目前常用的质谱分析的方法包括:质谱成像、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

蛋白质组学是一种通过生物大分子的质量来对其进行分析的技术。

生物大分子的研究方法和测量技术

生物大分子的研究方法和测量技术

生物大分子的研究方法和测量技术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大分子是指高分子化合物的总称,包括蛋白质、核酸和多糖等。

研究大分子可以了解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探究生命科学的奥秘。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生物大分子研究方法和测量技术。

一、X射线晶体学X射线晶体学是一种通过测量物体对X射线的散射模式来确定物体结构的方法。

在生物学中,X射线晶体学是研究蛋白质和其他生物大分子结构的重要手段。

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将蛋白质或其他大分子结晶并放入X射线束中测量其对X射线的反射和散射情况。

通过解析散射模式,可以确定生物大分子的3D结构,了解其具体功能和相互作用机制。

目前,世界范围内已经解析了大量的生物大分子结构,为生命科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二、核磁共振核磁共振是一种利用原子核的自旋来测定物质性质的物理技术。

在生物学中,核磁共振被广泛应用于研究蛋白质和其他大分子结构。

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将蛋白质或其他大分子样品置于强磁场中,然后通过加入特定的干扰信号使得样品中的原子核发生共振。

通过测量原子核共振时向磁场加强的能量,可以分析样品的组成和结构。

核磁共振技术对于研究生物体的代谢和运动过程、分子生物学及其它生命科学领域都产生了关键性的作用。

三、电泳电泳是一种利用电场影响物质迁移的化学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学中。

在电泳中,通过将蛋白质或其他生物大分子穿过电场中的介质,可以根据它们的大小、形状和电荷的差异使它们在电场中发生迁移,从而实现分离。

通常电泳法是将生物大分子溶解在缓冲液中,涂于电泳器中的凝胶或聚丙烯酰胺凝胶电动输移的技术。

通过电泳的分离,可以研究某些特定蛋白质或其他生物大分子的组成和相互作用等生物学问题,为后续研究提供更多的信息。

四、质谱质谱是一种利用分子离子的质量和荷电量来鉴别和分析化合物的技术。

在生物学中,质谱被广泛应用于研究蛋白质和其他生物大分子。

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将生物分子样品转化为气态,通过质谱仪对其进行分析,以得到样品分子的质谱图。

生物大分子的纯化和分析方法

生物大分子的纯化和分析方法

生物大分子的纯化和分析方法生物大分子是生命体系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其中包括蛋白质、核酸、多糖等。

纯化和分析这些生物大分子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生物大分子纯化和分析方法。

一、蛋白质的纯化方法1.盐析法盐析法是最常用的蛋白质分离方法之一。

通过加入盐类来改变水的离子强度以影响蛋白质的溶解度,从而将蛋白质与其他分子分离出来。

这种方法适用于分子量较大的蛋白质,对于小分子蛋白质效果不佳。

2.层析法层析法依据化学性质和大小形状的差异来分离蛋白质。

常用的层析法包括凝胶过滤层析、离子交换层析、亲和层析和逆相层析等。

3.电泳法电泳法是将蛋白质在电场中移动分离的方法,常用的电泳方式有SDS-PAGE和2D-PAGE。

二、核酸的纯化方法1.硅胶凝胶柱层析法硅胶凝胶柱层析法通过核酸与硅胶上化学键接触而吸附在柱胶上,不同大小的核酸在这些化学键上停留的时间不同,从而实现核酸的分离。

2.等电点电泳法等电点电泳法根据核酸的等电点,将核酸在特定电位下移动,分离出不同等电点的核酸,适用于分离等电点差异较大的核酸。

3.差示电泳法差示电泳法利用核酸在电场下移动速度的不同,将不同大小、结构和电性的核酸分离。

三、多糖的纯化方法1.醇沉法醇沉法是将多糖溶液中的酒精浓度逐渐提高,使得多糖从水溶解态转为沉淀态的方法。

2.凝胶过滤层析法凝胶过滤层析法利用多糖分子的差异性,在凝胶中筛选分子大小相似的多糖物质。

3.亲和层析法亲和层析法是一种采用选择性结合的谷蛋白或其他多糖结合剂来分离多糖的方法。

结论生物大分子的纯化和分析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方法有盐析法、层析法、电泳法、醇沉法、差示电泳法等。

选择合适的方法能够有效地纯化和分离目标大分子,为生物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研究和分析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研究和分析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研究和分析生物大分子在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蛋白质、核酸和多糖等。

其结构研究和分析是生物学、医学和生命科学等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

本文将结合相关学科的知识,介绍生物大分子结构研究和分析的相关方法、技术和应用。

生物大分子的研究方法生物大分子的研究方法主要有X射线晶体学、核磁共振(NMR)、电子显微镜(EM)、质谱(MS)等。

其中,X射线晶体学是生物大分子结构研究中最为常用的方法。

X射线晶体学是以晶体为样品,通过晶体对X射线的衍射而解析晶体中原子排列的位置和结构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因其高分辨率、高精度、高信噪比和非破坏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大分子的结构研究中。

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可以得到生物大分子晶体的三维结构,从而了解其分子构型、亚单位组装、各部分间的联系以及生物功能等信息。

此外,核磁共振(NMR)也是生物大分子结构研究中常用的方法。

其运用原理是利用核磁共振现象作为探针来探测生物大分子结构,并将所得信息合成一个连贯的结构图。

与X射线晶体学不同,核磁共振技术可以研究非晶体状态下的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和多糖等。

此外,它还具有对生物大分子动态过程的研究和功能研究的优点。

电子显微镜(EM)可以提供大分子的结构表征,通过对大分子进行冷冻和切片,用电子显微镜进行成像后,可以得到其三维概貌或局部结构等信息。

由于它的分辨率仅次于X射线晶体学,因此也成为了研究生物大分子组装和超分子结构的工具之一。

质谱(MS)则是利用生物大分子的分子质量特征来对其结构进行研究的方法。

生物大分子的不同成分会分别产生不同的质谱峰,通过分析这些质谱峰的性质、数量和分布规律等信息,就能获得生物大分子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等重要信息。

质谱技术在研究生物大分子的化学、生物物理学及生物学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

生物大分子结构研究的技术生物大分子结构研究中,不同方法所需的样品处理和操作条件都不同,技术上也各有特点。

在X射线晶体学中,生物大分子需要制成晶体,然后进行X射线衍射,从而得到晶体中原子的结构信息。

生物大分子的定量分析技术

生物大分子的定量分析技术

生物大分子的定量分析技术生物大分子是指生命体中质量较大的有机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多糖、脂质等。

这些分子在生命体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其定量分析技术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文将介绍几种生物大分子的定量分析技术,分别包括比浊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生物传感器技术。

一、比浊法比浊法是指利用光的散射规律来作为测定物质浓度的一种方法。

在比浊法中,测量的光散射和样品中测定物质的浓度成正比。

这种方法适用于测定大分子比如蛋白质、核酸等的浓度。

比浊法的优点在于简便易行且不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但其缺点是所需的样品量相对较大,且测量范围受到限制。

二、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通过溶液流动来进行分离、检测样品成分的方法。

色谱柱中的填料是分离样品的关键,以双氧水吹出的硅胶为主要填料,还有乙烯基化硅胶、酸性树脂、碳氢化合物和松树脂等。

高效液相色谱法能够分离并定量化测定生命体中的蛋白质、核酸及其它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分子,具有适用于多种生物大分子的特点。

三、生物传感器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是指通过生物体内长期稳定的生物分子与非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机制,准确的监测并控制生命体内的各项指标。

此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医疗保健、农业、环境保护等领域。

目前,生物传感器技术的研究方向包括光纤传感和微流控芯片生物传感等。

综上所述,生物大分子的定量分析是生命科学研究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各种定量分析技术具有各自的优缺点,科学家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定量分析。

随着生命科学研究的深入,生物大分子的定量分析技术将不断发展和创新。

几种测定生物大分子分子量方法的比较

几种测定生物大分子分子量方法的比较

几种测定生物大分子分子量方法的比较摘要:生物大分子是指核酸(多核苷酸)、蛋白质(多肽)、碳水化合物(葡聚糖或多糖)和脂类等。

因为分子量小于500的单体可以通过聚合作用形成的大分子。

测定生物大分子分子量方法是生物研究的核心之一,分子量是多肽、蛋白质、核酸、酶、多糖以及脂类等鉴定中的首要参数。

当前医学,药学及生物科学学科之间交叉渗透为测定生物大分子分子量提供了更多的契机,本文对测定生物大分子分子量的方法:生物质谱法,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凝胶渗透色谱法等技术的原理及优缺点进行综述。

关键字:生物大分子分子量测定蛋白质多肽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随着人类基因组,水稻基因组等的测序基本完成,蛋白质和结构基因组研究也迅速发展。

负责生命活动的是生物大分子,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生命活动的基础,因此,测定生物大分子的分子量,深入了解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是掌握生命活动的关键。

生物大分子是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也是研究生命现象中的物质基础.生物体内的分子组成如何?哪些分子才算生物大分子?这些大分子有没有分子量的下限?怎么去测定生物大分子分子量?要想知道这些答案,需要多方位,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研究。

1.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可对蛋白质的组分进行分离,并可精确测得蛋白质的分子量,常用的方法为SDS—PAGE不连续系统。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基本原理:聚丙烯酰胺是由丙烯酰胺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经共聚合而成,此聚合过程是由四甲基乙二胺和过硫酸胺激发的,被激活的单体和未被激活的单体开始了多聚链的延伸,正在延伸的多聚链也可以随机地接上双丙烯酰胺,使得多聚链交叉互连成为网状立体结构,最终多聚链聚合成凝胶状。

在一定条件下,蛋白质,多肽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核酸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琼脂糖凝胶电泳中,其分子量与电泳迁移率符合的关系。

在精确测定与计算相对迁移率时,要求分别测定样品区带中心及指标剂染料区带中心(通常插入铜丝作为标记)与凝胶顶端(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或点样孔(琼脂糖凝胶电泳)间的距离。

生物大分子的分离和分析方法

生物大分子的分离和分析方法

生物大分子的分离和分析方法生物大分子是指体积较大且化学性质复杂的生物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多糖等。

这些分子在生命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同时也是医药研究、生物技术和食品科学等领域的关键研究对象。

因此,分离和分析生物大分子的方法对于各个领域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生物大分子的分离方法1. 溶液层析法溶液层析法是一种基于分子大小、形状、电荷或亲和力差异的分离方法。

该方法通常使用大小不同的孔径柱、离子交换柱或亲和性柱等进行分离。

在溶液层析法中,溶液流经柱子,分离成不同的组分通过吸附、脱附等机制分离。

2. 凝胶电泳法凝胶电泳法是一种将带电分子分离的方法。

该方法基于分子大小、电荷、形状等差异,借助电力场将不同大小的分子带到凝胶中的不同位置,从而实现分离。

凝胶电泳法可用于分离蛋白质、核酸、多糖等分子。

3. 超速离心法超速离心法是基于生物大分子在其受到离心力的作用下,按照不同的密度离心分离的方法。

通过调整离心条件,可以分离不同的组份。

该方法主要用于分离蛋白质、核酸和细胞等生物大分子。

二、生物大分子的分析方法1. 光谱学分析法光谱学分析法是一种通过检测分子与辐射能量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进行分析和识别的方法。

常用的光谱学分析方法包括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拉曼光谱、荧光光谱、核磁共振和质谱等方法。

通过这些技术,可以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构象、原子排布以及化学反应机制等。

2. 生化分析法生化分析法是一种通过检测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反应来进行分析和识别的方法。

常用的生化分析方法包括酶反应测定、免疫反应测定、亲和力层析、光化学反应测定等。

通过这些技术,可以研究生物大分子的活性、亲和性、代谢路线、分子间相互作用等。

3. 生物计量学分析法生物计量学分析法是一种通过检测生物分子在其受到离心力作用下的沉降速度来进行分析和识别的方法。

常用的生物计量学分析方法包括蛋白质浓度测定、核酸浓度测定、细胞计数、分子质量测定等。

通过这些技术,可以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组成、浓度、分子质量等。

生物大分子的纯化和结构分析

生物大分子的纯化和结构分析

生物大分子的纯化和结构分析在生物学研究中,大分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对象。

它们是生物体内一些重要的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糖类等。

这些大分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它们的纯化和结构分析非常具有挑战性。

本文将探讨生物大分子的纯化和结构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一、生物大分子的纯化生物大分子的纯化是生物学研究中的一个基础性实验步骤,也是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和功能的前提。

生物大分子的纯化就是把它们从其他生物体内分子中分离出来,使其达到一定的纯度,以满足后续的结构和功能研究需要。

其中,蛋白质纯化是生物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之一,因为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为重要的大分子之一。

1.1 分离方法生物大分子的纯化需要一系列的实验分离步骤。

根据大分子的化学性质和生物来源不同,分离方法也有所不同。

主要的方法包括:(1)分子排斥色谱(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根据分子的大小分离。

(2)离子交换色谱(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根据分子的电荷差异分离。

(3)亲和色谱(affinity chromatography):根据分子的特异配体分离。

(4)逆向相色谱(reverse-phase chromatography):根据分子的疏水性分离。

1.2 纯度检测生物大分子的纯度检测是生物学研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都需要高纯度的样品。

目前常用的纯度检测方法有:(1)SDS-PAGE:钠二十硫酸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2)Western blotting:蛋白质的免疫印迹。

(3)UV吸收光谱:在280纳米处进行吸光度检测。

二、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分析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分析是生物学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因为分子的结构直接关系到其功能。

目前,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分析主要有两种方法:晶体学和核磁共振。

2.1 晶体学晶体学是生物大分子结构分析的传统方法。

该方法要求分子能够形成晶体,然后通过X射线衍射得到分子的三维结构。

生物大分子仪器分析方法

生物大分子仪器分析方法

仪器分析法的特点:(1)、仪器分析法一般都有较强的检测能力。

方法的绝对检出限可达:微克数量级(10_6g)纳克数量级(10_9g)皮克数量级(10_12g)飞克数量级(10_15g)方法的相对检出限可达:微克数量级每毫升(µg•ml-1)纳克每毫升(ng•ml-1 )皮克每毫升(pg•ml-1 )适于痕量组分(<0.1%)的测定化学分析法只适于常量组分(>1%)及微量组分(0.01% ~ 1%)的分析2)、仪器分析的取样量一般较少。

固体:从几mg ~几µg液体:从几µl ~几nl可用于微量分析(0.1~10mg 或0.01~1ml )、超微量分析(<0.1mg 或<0.01ml)化学分析方法取样量较大,可用于常量分析(>0.1g 或10ml)和半微量分析(0.01g~0.1g 或1~10ml)(3)、仪器分析法具有很高的分析效率。

如:流动注射AAS 120个样品/h,光电直读光谱仪20个元素/min化学分析法分析效率较低一般为数min ~数h,只能分析1~2个样品。

4)、仪器分析具有更广泛的用途,不但可用于成分分析,而且也可用于价态分析、状态分析、结构分析、无损分析、表面分析化学分析只能用于离线的成分分析。

(5)、仪器分析法的准确度一般不如化学分析法。

化学分析法的相对误差<0.2%;仪器分析法的相对误差一般为1%~5%,甚至达到10%。

(6)、仪器分析的仪器一般比较复杂;而化学分析所用设备比较简单。

仪器分析的主要性能指标:精密度准确度灵敏度检出限标准曲线及其线性范围定量校准精密度: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同一样品平行分析结果相互之间的接近程度。

精密度一般用标准差和相对标准差(CV)表示。

精密度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即重现性、重复性、中间精密度。

重现性:是指在不同实验室,不同检测人员测定结果的精密度。

中间精密度:是指在同一实验室中,不同时间由不同检测人员在不同检测设备上测定结果的精密度。

生物大分子的分离与分析技术

生物大分子的分离与分析技术

生物大分子的分离与分析技术生物大分子是生命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DNA、RNA、蛋白质等。

它们的结构复杂,分子量高,充满了不同的功能和生物活性。

因此,对这些生物大分子的研究成为了当今生命科学领域的一个热点。

而要进行这样的研究,首先就需要对这些生物大分子进行分离与分析,以便更深入地了解其性质和功能。

分离技术1.凝胶电泳凝胶电泳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物大分子分离与分析的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将待分离的生物大分子样品被限制在凝胶基质中,然后通过电场将分子向着电极移动,根据大小、形态、电荷密度等特性将分子分离出来。

其中最常用的凝胶基质包括聚丙烯酰胺凝胶、琼脂糖凝胶和聚丙烯酰胺-琼脂糖双层凝胶等。

凝胶电泳可以有效分离DNA、RNA、蛋白质或其他生物大分子,且成本低、可重复性好,因此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离心离心技术是一种通过重力势能的差异用于分离生物分子的技术。

在离心过程中,待分离的生物分子样品可被置于离心管中,借助离心机的高速旋转,生物分子会在离心管中沉淀或浮起来,从而在不同位置分离出来。

针对不同的生物分子,可选择不同的离心条件,如离心速度和时间等。

离心技术广泛应用于细胞分离以及蛋白质等生物分子纯化的过程中。

分析技术1.质谱分析质谱分析是一种用于分析生物分子共价和非共价结构的技术,主要是将待分析样品分子通过鉴定质量-电荷比(m/z)的德技术,得到该分子的分子量以及结构信息。

在生命科学中,常用的质谱分析技术包括飞行时间质谱、电喷雾质谱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等。

质谱分析技术可进行非常精确的定量分析和离子结构分析,因此在生物分子研究的分析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核磁共振核磁共振(NMR)是一种常用于分析与结构生化过程相关的生物分子的技术。

通过将待分析样品暴露在恒定的磁场下,然后利用外界的电磁波辐射的方式来激发样品内原子的核自旋,进而和分析核自旋之间的相互作用信息,在检测器中得到相应的能谱,最终得到该分子的结构信息。

生物大分子的分析与表征技术

生物大分子的分析与表征技术

生物大分子的分析与表征技术一、大分子药物生物分析生物分析方法的准确性、耐用性和重现性仍然是药物研发人员以及监管部门所关注的关键问题。

然而,传统的用于小分子药物生物分析的LC-MS方法通常并不适用于研究大分子药物,如抗体、生长因子、寡核苷酸和重组肽等。

这些分子具有更大的尺寸以及复杂性,这就意味着在分析它们之前通常需要大量的样品制备过程,且它们的吸附特性以及背景蛋白的干扰会进一步影响定量的准确性。

LC-MS-MS方法经过优化后可直接分析10kDa以下的小肽。

而在定量分析之前,通常需要应用免疫反应介导的样本提取和/或样品富集步骤来增强选择性。

而对于更大的蛋白质,通常需要更复杂的工作流程,包括在使用LC-MS方法对代表性肽进行分析之前的蛋白质水解。

这种间接分析的方法被实验人员广泛采用,但却非常复杂,并会受到诸如可变肽释放等的影响。

此外,监管部门也还尚未对这些方法的验证方法发布指导原则。

如ELISA等的配体结合分析(LBAs)方法是一种成熟的蛋白质定量技术,且对于生物分析来说,它们的优势还在于其有能力同时检测人体循环中的游离药物以及药物的活性结构。

然而,LBAs方法也有许多局限性,影响了它们在高通量药物开发中的应用,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已经开始将LBAs方法与LC-MS方法结合起来。

这些方法上的进展得益于三重四级杆及QTRAP质谱系统等技术的改进,包括灵敏度的提高,即可在低至毫克至微克的水平上检测大分子。

这些新技术改善了电离与采样效率,增加了动态范围和可切换质量范围,而且允许不同质量的离子通过探测器。

因此才开发除了很多经过验证的方法用以测定各类具有分析难度的药物,如细胞因子抑制剂、阿达木单抗、升糖激素、胰高血糖素、胰岛素类似物、胰岛素以及如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英夫利昔以及用于乳腺癌的曲妥珠单抗等的抗体治疗药物。

二、大分子表征多数大分子药物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发生序列改变和生物转化不一致的现象。

这些改变对于药物的有效性、生物利用度和安全性都会造成影响。

生物大分子结构分析的方法

生物大分子结构分析的方法

生物大分子结构分析的方法生物大分子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蛋白质、核酸、碳水化合物等,它们的结构对生物体的功能和特性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准确地解析和分析生物大分子的结构是现代生物学和药物设计的重要内容,它们直接关系到生命科学的研究和生物医学的实践应用。

在生物大分子结构分析领域,多种不同的方法和技术被广泛应用。

一、X射线晶体学方法分析大分子结构X射线晶体学方法是分析生物大分子结构的主要手段之一,这种方法利用自然界中某些晶体成分的晶体学性质,将射线与晶体发生相互作用形成衍射像,并通过衍射实验来确定晶体结构。

在生物大分子的晶体学研究中,X射线晶体学是绝对核心和必不可少的分析方法,有着较高的灵敏度和精度,能直接观察和测定大分子的三维结构,所得到的数据的可信度非常高。

然而,这种方法需要获得单晶体样品,样品的制备和结晶是困难的,因此,这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效率都有一定限制。

二、核磁共振法/NMR技术分析大分子结构核磁共振技术(NMR)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它利用物质中的核自旋状态对外磁场的响应,并测量产生的电磁信号,以获取样品结构的信息。

这种方法不要求获得单晶体样品,因此有较广泛的应用范围,可以对任何有机分子进行分析。

在生物分子结构分析中,由于大分子的分子体积较大,其NMR谱线较宽,解析分子结构所需的谱线信息比较复杂,因此对输入高质量的样品和复杂的理论分析方法的要求较高。

三、电子显微镜技术分析大分子结构电子显微镜技术(EM)从1950年代开始被应用于生物大分子结构分析中,它能够对大分子的二维和三维结构进行精确观察。

在进行EM实验时,需要使用电子束较高的密度,使其能够穿透样品,进而被样品散射并成像。

这种方法对样品数量、结构大小要求不高,可以获得大分子复杂结构的高质量图像。

四、质谱技术分析大分子结构质谱技术是一种基于物质分子质量及其荷电状态判断样品成分的分析方法,是一种能够对任何有机分子进行分析的技术。

在生物大分子结构分析领域,这种方法最常用的是质谱图谱分析及派生物化学方法,通过测定生物大分子分子量、氨基酸序列、分子组成、加化学修饰等信息,来间接推测生物大分子结构和功能。

化学中的生物大分子结构分析技术

化学中的生物大分子结构分析技术

化学中的生物大分子结构分析技术生物大分子,是广义上指生命有机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多糖和脂质等。

这些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决定了它们的功能,因此生物大分子结构分析技术对于生命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生物大分子结构分析技术。

一、核磁共振技术核磁共振技术(NMR)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大分子结构分析技术,特别适用于蛋白质和核酸。

它通过观察核自旋固有的磁性来提供有关分子的结构和组成的信息。

利用蛋白质和核酸中的碳、氮和氢原子进行谱图分析,可以确定它们的化学结构,如氨基酸残基的类型、序列和构象等。

但是,NMR分析需要检测非常纯净的样品,并且需要长时间进行谱图分析,因此需要较大的实验量和技术专业的支持。

二、有机质谱技术有机质谱技术是将生物大分子进行分子解离,然后通过检测质谱图谱线的分布来推断分子的化学结构。

这种技术通常用于分析小分子代谢产物、氨基酸和核酸碱基等生物大分子的组成。

虽然有机质谱技术非常快速和灵敏,但是分析大分子结构时,它代价昂贵,需要较多的标记化合物和纯净的样品,因此应用相对较少。

三、X射线晶体学技术诺贝尔奖的诞生就与X射线晶体学息息相关,其在结构分析领域也是不可或缺的。

X射线晶体学技术通过在空气和产生晶体,用X射线照射晶体,观察到产生的各种反射、散射等,进而确定晶体内各种原子的位置和间距,从而推断出精确的分子结构。

该技术对蛋白质和核酸的高分辨率结构分析非常适用。

但是,生物大分子晶体的产生和准备过程是困难和持续时间较长的过程,需要耐心和专业知识。

四、质子传递反应质子传递反应技术(PTR)利用生物大分子在质子传递过程中的特殊反应来确定其结构。

该过程基于质子传递过程中聚集态生成和离解动力学的差异,可以定量分析蛋白质或核酸中的重要氨基酸、核苷酸和离子配体等。

PTR技术可以使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等方法,分析分子的动态构象以及重要的作用结构。

结论生物大分子结构分析技术是生命科学中的重要领域之一。

采用NMR、有机质谱、X射线晶体学和PTR等技术,可以确定生物大分子的催化和调节功能的原理,并为发现新的药物开辟可能性。

大分子药物仪器分析方法开发及应用

大分子药物仪器分析方法开发及应用

大分子药物仪器分析方法开发及应用首先是药物分子的结构表征方法。

大分子药物的结构复杂,传统的结构表征方法如核磁共振、质谱等对大分子药物的分析有一定的限制。

因此,近年来发展了一些新的结构表征方法,包括基于光谱的方法、基于质谱的方法和基于成像的方法等。

其中,基于光谱的方法包括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和UV-Vis光谱等,可以用于检测药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基于质谱的方法如MALDI-TOF质谱和ESI质谱等,可以用于检测药物分子的分子量和分子结构;基于成像的方法如原子力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等,可以用于观察药物分子的形态和结构。

其次是药物分子与靶标相互作用的方法。

大分子药物的作用机制往往与其与靶标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因此,研究药物分子与靶标的相互作用对于药物研发至关重要。

常用的方法包括荧光共振能量转移、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器和核磁共振等。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可以用于研究药物与靶标之间的距离和接触程度;表面等离子共振是一种敏感的方法,可以用于研究药物与靶标的亲和力和结合常数;生物传感器是一种快速和高通量的方法,可以用于筛选药物分子与靶标的结合亲和力;核磁共振是一种结构表征方法,可以用于研究药物与靶标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构象变化。

大分子药物的仪器分析方法在药物研发和药物分析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药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并进一步优化药物分子的研发和设计。

此外,仪器分析方法还可以用于药物品质控制和药物安全性评价,确保药物的质量和效果。

总之,大分子药物的仪器分析方法的开发和应用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通过开发新的分析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药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并为药物研发和应用提供有效的支持和指导。

生物大分子的分离和分析技术

生物大分子的分离和分析技术

生物大分子的分离和分析技术生物大分子是指生物体内分子量较大的有机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等。

分离和分析这些大分子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深入研究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和代谢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现代生物分子分离和分析技术已经取得飞跃性的进展,其中包括电泳法、质谱法、光谱法等。

1. 电泳法电泳法是分离和分析大分子的一种重要方法。

通常用于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的分离、定量和鉴定。

它的原理是将待分离物质置于固体或液体介质中,向介质中通入电场,通过分子在电场中的迁移速度和尺寸相互作用实现分离。

电泳法可分为凝胶电泳和自由电泳两种类型。

凝胶电泳是将待分离物质置于凝胶介质中,随后将其加在电流中进行分离。

根据不同的凝胶介质和条件,可实现蛋白质、核酸等不同分子的分离。

自由电泳是将待分离物质直接投入液相,负载电荷后,通过电场进行分离。

典型的自由电泳技术包括等电聚焦电泳和二维凝胶电泳等。

2. 质谱法质谱法是对分子质量进行定量、鉴定、结构分析的重要手段。

应用广泛的有四种,即时间飞行法、四级杆三重四极磁体质谱仪、多级串联质谱以及离子阱质谱法。

时间飞行法(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是根据分子离子飞行时间差异进行分子质量分析的重要方法,质谱分离器为飞行时间质谱仪。

三重四极质谱仪中,通过采取不同质荷比下分子离子运动区域大小不同的性质,实现对分子离子的分离和筛选。

多级串联质谱技术是将多个质谱分离器联用,对分子进行序列离子化和分离分析的方法。

离子产生器通过加速电场原理将待分析样品离子化,对离子进行加速定向,并在质谱分离器中实现离子的分离和检测。

离子阱质谱法是一种用于检测物质分子内部结构的技术。

通过向样品中通一定的能量,将样品中的分子化为离子,然后对离子进行离子阱分离。

3. 光谱法光谱法是利用物质与各种电磁波相互作用,分析物质能量转移、吸收、发射等现象,进而推断物质组成、结构和反应机理的一系列技术。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扫描电镜和质谱分析的方法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扫描电镜和质谱分析的方法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扫描电镜和质谱分析的方法生物体中的很多重要分子都属于大分子,例如蛋白质、核酸、多糖等,它们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生命过程的正常进行至关重要。

因此,研究这些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理解生命现象、探索生物学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扫描电镜和质谱分析则成为了生物大分子结构和功能研究的重要手段。

一、扫描电镜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是一种主要用于观察微小物体表面形态和结构的技术。

相比于传统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能够用高分辨率、三维的方法观察样本表面的形态和结构,因此非常适合用于生物大分子的结构研究。

使用扫描电镜观察生物大分子需要先将样品制备成适宜的形态和尺寸。

对于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需要将样品分离出来并制备成可以被电镜观察的形态,通常通过冷冻过程来制备蛋白质样品,再通过高真空和电子束对样品进行观察。

通过扫描电镜,可以获得不同角度下的样品表面形态图像,从而还原出样品的三维形态。

扫描电镜的分辨率能够达到几纳米的级别,即可以观察纳米级别的物质。

因此,在生物大分子结构研究上,扫描电镜意义非凡。

扫描电镜可以揭示生物大分子的超微观结构,如蛋白质分子的折叠状态、表面拓扑结构等。

例如,扫描电镜研究指出,蛋白质的空洞可以承载金纳米颗粒,从而提供了一种用于制备三维结构的新方法。

二、质谱分析质谱分析(Mass Spectrometry, MS)是一种能够测量分子质量和碎片质量、分析分子构成和结构的技术。

对于生物大分子而言,质谱分析作为一种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生物大分子结构分析手段,得到了广泛应用。

对于蛋白质而言,质谱分析技术通常被用于两大研究领域:一是蛋白质的序列分析;二是蛋白质的结构研究。

蛋白质的序列分析是指通过对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序列的测定,揭示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质谱技术与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相结合,能够实现高通量的蛋白质组学分析,对于大规模测定蛋白质组的序列和定量等信息起到了重要作用。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分析方法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分析方法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分析方法生物大分子指的是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的高分子物质,如蛋白质、核酸、多糖和脂质等。

它们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生命活动的进行至关重要,因此对它们进行分析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文将介绍几种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分析方法。

一、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分析方法1. X射线晶体学:蛋白质的结构大多通过X射线晶体学进行研究。

这种方法利用以晶体形式存在的蛋白质晶体,通过X射线衍射图谱来确定蛋白质的三维结构,从而研究蛋白质的功能和作用机制。

2. 核磁共振:核磁共振(NMR)是一种基于核磁共振现象的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的方法。

NMR可以直接观察蛋白质分子在溶液中的构象,为研究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3. 质谱法:质谱法是一种可以测量蛋白质质量和序列的方法。

通过将蛋白质破碎成小分子,再进行质谱分析,可以得到蛋白质的组成和序列信息,从而研究蛋白质的功能和结构。

二、DNA和RNA的结构和功能分析方法1. 基因测序:基因测序是一种测定DNA序列的方法。

通过测定DNA序列,可以研究DNA的结构和功能,从而了解基因在遗传过程中的作用。

2. 吸附剂电泳:吸附剂电泳是一种将DNA片段按照大小分离的方法。

通过在吸附剂上进行电泳,可以将不同大小的DNA片段分离出来,从而研究DNA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3. 等电聚焦:等电聚焦是一种按照氨基酸电荷分离蛋白质的方法,也可以用来分离RNA。

等电聚焦可以研究RNA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三、多糖的结构和功能分析方法1. 甲基化:甲基化是一种在多糖分子上引入甲基基团的方法。

通过甲基化,可以改变多糖分子的结构和性质,从而探究多糖分子的功能和作用机制。

2. 分子筛分析:分子筛分析是一种通过分子筛将多糖分子按照大小分离的方法。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研究多糖的结构和功能。

四、脂质的结构和功能分析方法1. 离子迁移质谱:离子迁移质谱是一种将脂质分子转化为离子并通过质谱分析的方法。

生物大分子的分析与应用研究

生物大分子的分析与应用研究

生物大分子的分析与应用研究生物大分子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有机分子,包括了蛋白质、核酸、多糖和脂肪等。

这些大分子在生物体内发挥着极其重要的生物学功能,例如催化代谢反应、传递遗传信息、维持细胞结构和保护细胞等。

因此,对于生物大分子进行研究和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们的应用涉及到医药、生物技术、环境等多个领域。

一、生物大分子的分析方法生物大分子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了几种:1. 蛋白质电泳:蛋白质电泳是一种常见的蛋白质分析技术。

它可以通过将蛋白质组分加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上,通过电场在凝胶中分离不同大小和电荷的蛋白质,进行蛋白质定量和鉴定。

2. DNA测序:DNA测序可以分析DNA序列,是一种准确测定生物遗传物质信息的方法。

DNA测序可以通过不同的技术实现,如Sanger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及第三代测序等,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

3. 质谱分析:质谱分析是利用质谱仪对样品的分析方法。

通过将大分子进行离子化并经过仪器的质量分析,可以快速分析分子的质量和结构以及其所在化合物的结构和组成。

二、生物大分子在医药应用中的研究在医药应用中,生物大分子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中,最广泛应用的就是蛋白质药物。

蛋白质药物是利用细胞或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具有生物相容性和药物活性高的特点,已成为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

1. 抗体药物:抗体药物是一种独特的蛋白质药物,可以分为完全抗体,Fc抗体和Fab抗体等。

由于其具有非常高的特异性和亲和力,已成为临床治疗肿瘤和炎症性疾病的主要药物之一。

2. 其他蛋白质药物:除了抗体药物以外,生长激素、转化生长因子、促红素等蛋白质药物均有广泛的应用。

三、生物大分子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生物大分子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主要是针对污染物的分解。

传统治理方法主要是物理、化学处理,对于某些化学物质需要利用生物技术进行生物降解。

近年来,生物大分子在这一领域的应用进展也较为显著。

生物大分子的表征和分析方法

生物大分子的表征和分析方法

生物大分子的表征和分析方法生物大分子是指分子量较大的生物物质,如蛋白质、核酸、多糖等。

这些大分子在生命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因此对它们的表征和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对生物大分子的表征和分析方法做简要介绍。

一、色谱法色谱法是生物大分子分析中常用的技术之一。

根据不同的分离原理和分离介质,可以分为凝胶过滤色谱、离子交换色谱、逆相高效液相色谱、超高速离子层析等多种方法。

其中,凝胶过滤色谱可以分离分子量较大的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多糖等;离子交换色谱可以对带电的生物大分子进行分离和纯化,如核酸、蛋白质等;逆相高效液相色谱则可以分离非极性的生物大分子。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分离目标物质,并提供其组成和结构信息。

二、质谱法质谱法是一种直接测定目标物质分子量和结构的方法。

对于生物大分子,常用的质谱技术包括质谱成像技术、毛细管电泳-质谱联用技术、液质联用技术等。

其中,质谱成像技术可以在分子分布不均的生物组织中对单个分子进行分析;毛细管电泳-质谱联用技术可以对带电的生物大分子进行分析;液质联用技术则可以对生物大分子进行全面的化学组分分析。

三、核磁共振法核磁共振法是一种通过分子核自旋的共振现象,获得分子结构和组成信息的方法。

对于生物大分子,常用的核磁共振技术包括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核磁共振动力学技术等。

其中,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在体内直接对生物大分子进行结构和组成分析;核磁共振动力学技术可以对生物大分子进行动力学过程的研究。

总之,现代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生物大分子的表征和分析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手段。

各种分析方法各有优缺点,选择合适的方法是确保获得可靠数据的关键。

同时,也需要在保证分析精准度的前提下,考虑到分析时间和费用等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仪器分析法的特点:(1)、仪器分析法一般都有较强的检测能力。

方法的绝对检出限可达:微克数量级(10_6g)纳克数量级(10_9g)皮克数量级(10_12g)飞克数量级(10_15g)方法的相对检出限可达:微克数量级每毫升(µg•ml-1)纳克每毫升(ng•ml-1 )皮克每毫升(pg•ml-1 )适于痕量组分(<0.1%)的测定化学分析法只适于常量组分(>1%)及微量组分(0.01% ~ 1%)的分析2)、仪器分析的取样量一般较少。

固体:从几mg ~几µg液体:从几µl ~几nl可用于微量分析(0.1~10mg 或0.01~1ml )、超微量分析(<0.1mg 或<0.01ml)化学分析方法取样量较大,可用于常量分析(>0.1g 或10ml)和半微量分析(0.01g~0.1g 或1~10ml)(3)、仪器分析法具有很高的分析效率。

如:流动注射AAS 120个样品/h,光电直读光谱仪20个元素/min化学分析法分析效率较低一般为数min ~数h,只能分析1~2个样品。

4)、仪器分析具有更广泛的用途,不但可用于成分分析,而且也可用于价态分析、状态分析、结构分析、无损分析、表面分析化学分析只能用于离线的成分分析。

(5)、仪器分析法的准确度一般不如化学分析法。

化学分析法的相对误差<0.2%;仪器分析法的相对误差一般为1%~5%,甚至达到10%。

(6)、仪器分析的仪器一般比较复杂;而化学分析所用设备比较简单。

仪器分析的主要性能指标:精密度准确度灵敏度检出限标准曲线及其线性范围定量校准精密度: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同一样品平行分析结果相互之间的接近程度。

精密度一般用标准差和相对标准差(CV)表示。

精密度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即重现性、重复性、中间精密度。

重现性:是指在不同实验室,不同检测人员测定结果的精密度。

中间精密度:是指在同一实验室中,不同时间由不同检测人员在不同检测设备上测定结果的精密度。

重复性:是指在相同条件下,由一个分析人员重复测定所得结果计算出的精密度。

准确度:是指用该方法平行测定所得的均数与样品真实值或参考值的吻合程度,一般用百分回收率表示。

准确度是分析过程中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综合反映,它决定着分析结果的可靠程度,方法有较好的精密度且消除了系统误差后,才有好的准确度。

灵敏度:物质单位浓度或单位质量的变化引起响应信号值变化的程度,用S表示。

选择性:表示共存组分对待测组分分析的影响程度。

共存组分影响愈小,方法对分析组分的选择性愈高。

检出限:某一方法在给定的条件下能够检出被测物质的最小质量或最小浓度,称为这种方法对该物质的检出限。

以浓度表示的叫相对检出限,以质量表示的叫绝对检出限。

方法的灵敏度越高,精密度越好,检出限就越低。

检出限是方法的灵敏度和精密度的综合指标,它是评价仪器性能及分析方法的主要技术指标。

线性范围:是指在能够达到规定的精密度、准确度和线性的条件下,测试方法适用的最高到最低限待测物质浓度或量的区间。

应根据分析方法的具体应用和线性、准确度、精密度的结果和要求来确定线性范围。

仪器定量校准方法:内标法和外标法内标法:标准物质和被测定物质不是同一物质外标法:标准物质与被测定物质是同一物质仪器分析的样品预处理:一、目的使样品的状态和浓度适应所选择的分析技术二、原则防止待测组分的损失;避免引入干扰三、依据物质性质(生物样品的有机分子或元素等)干扰情况(是否需要分离等)测定方法(是否需要富集等)四、步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样品的提取与消解样品的纯化与浓缩样品的衍生化一、明确目标样品的来源:发酵液、成品、三废杂质(干扰物质):结构类似物、降解产物样品形式:固体、液体、气体、混合物样品中待测物质的浓度:灵敏度、浓度变化范围对分析结果的要求:稳定性、准确度、精确度等样品分析的通量要求:操作时间要求成本要求二、收集信息(查阅文献):待测物质的理化性质可能存在杂质的理化性质待测物质的标准/通用测定方法及其适用范围可选方法的理论基础阅读仪器的使用说明书三、预实验方案实验方案包括的内容:目的和意义、实验原理、实验方案、所需资源、日程安排、实验预期结果、参考文献预实验方案考察的因子:专一性、灵敏度、定量限、线性范围(初步)、操作通量四、实验操作实验操作的描述再怎么细致也不过分;实验操作过程前要注意操作条件的验证和确认;如:摇床温度30℃实验操作要具有可重复性,不仅仅是自己可以在一定的误差范围内重复实验结果,同时其他人按照实验操作进行,可以得到同样的实验结果;在实验操作上,细节决定成败!五、数据记录规范实验记录实验记录需要记录:实验思路、实验方法、实验设计、实验现象、原始数据、实验结果、结果讨论实验记录就是一份完整的实验报告六、分析方法建立的完成,不是以可以测定某物质的浓度为标准,而是以完成该分析方法的SOP为标准SOP中必备的要素:分析方法建立的依据:国标、药典分析方法所需使用的仪器、设备、器皿样品的取样量设定(线性范围)详细的操作步骤(包括器皿的清洁方法)每个操作参数都有宽容度每个工艺条件都有数据支持方法验证的原始数据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法紫外吸收光谱:分子价电子(最外层电子)能级跃迁。

波长范围:100-760 nm.(1) 远紫外光区: 100-200nm(2) 近紫外光区: 200-400nm(3)可见光区:400-760nm可用于结构鉴定和定量分析。

按所吸收光的波长区域不同,分为紫外分光光度法(200-400nm)和可见分光光度法(400-760nm),合称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200-760nm)。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特点:仪器设备和操作都比较简单,费用少,分析速度较快。

灵敏度较高。

有较好的选择性。

通过适当地选择测量条件,一般可在多种组分共存的体系中,对某一种物质进行测定。

精密度和准确度较高。

在仪器设备和其他测量条件较好的情况下,其相对误差可减小到1%一2%。

用途广泛。

医药、化工、冶金、环境保护、地质等诸多领域---已成为必不可少的测试手段之一。

无机和有机物质--定性和定量测定,结构分析。

1. 分光光度法的定量依据是朗伯——比耳定律(Lambert-Beer’s Law )A=lg(I0/I)=KCL式中:I0为入射光强度;I为透射光强度;A为吸光度;L为液层厚度(即光程长度);C为溶液浓度;K为吸光系数;上式是朗伯——比耳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其物理意义为:当一束平行单色光通过均匀的有色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与溶液的浓度和液层厚度的乘积成正比。

基本组成: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与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异同点:相同点:均遵守朗伯-比耳定律。

不同点:(1)测定波长范围不同:可见分光光度计是400-760nm。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是200-760nm。

(2)使用的光源不同:可见分光光度计使用的是钨丝灯或卤钨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可见区使用的是钨丝灯或卤钨灯,在紫外区使用的是氘灯。

(3)使用的吸收池不同:可见分光光度计使用的是玻璃比色皿;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可见区使用的是玻璃比色皿,在紫外区使用的是石英比色皿。

(4)单色器中的色散元件不同:可见分光光度计使用的是玻璃棱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使用的是石英棱镜在蛋白质定量分析中的应用:除经典的凯式定氮法外,很多蛋白质定量方法是利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常用的是以下几种:(1)酚试剂法:其原理是根据酚试剂与蛋白质中的芳香族氨基酸(色氨酸、酪氨酸)产生显色反应,反应液在可见区的吸光度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

分析波长的选用与样品浓度有关:低浓度时可用750nm,高浓度时可用500nm。

(2)双缩脲法:其原理是蛋白质分子中的肽健在碱性溶液中能与二价铜离子形成兰色的络合物。

分析波长可选用550nm。

(3)紫外吸收光谱测定蛋白质含量:其原理是蛋白质分子中的色氨酸和酪氨酸在280nm 处有较强的吸收。

此外还可用样品在215nm与225nm吸光度之差来测定蛋白质含量。

双向电泳:Proteome (蛋白质组) :1994年提出,最早见于文献是1995年7月的“Electrophoresis”杂志上。

由1个细胞,或1种器官或组织的基因组所表达的全部相应的蛋白质。

Proteomics(蛋白质组学):研究在某个时间或某种特定条件下细胞或组织的蛋白表达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蛋白质组具有多样性和可变性的特点(1)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在同一机体的不同细胞中是各不相同的。

(2)同一细胞,在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蛋白质组也是在不断改变的。

(3)在病理或治疗过程中,细胞蛋白质的组成及其变化与正常生理过程的也不同。

二、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内容1. 细胞或组织内蛋白质的表达模式及修饰(表达蛋白质组学):关键技术:2-D电泳2.蛋白质的胞内分布及移位(细胞图谱蛋白质组学):确定蛋白质在亚细胞结构中的位置,通过纯化细胞器或用质谱仪鉴定蛋白复合物组成等。

3.蛋白质的序列和高级结构(结构蛋白质组学):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晶体结构分析)、多维核磁共振波谱分析、电镜二维晶体三维重构术(电子晶体学)。

4. 蛋白质的功能模式(功能蛋白质组学):蛋白质与蛋白质及其与其他分子的相互作用。

研究细胞或组织内蛋白质表达模式的技术:2-D电泳1. 1975年,Patrick OˊFarrel发明了二维凝胶电泳。

2. 操作(1)等电聚焦。

(2)平衡胶条。

(3)第二相SDS-PAGE。

(4)2-D胶上蛋白质鉴定 A 早期Western blot鉴定B Edman降解法鉴定C 肽质量指纹鉴定D 蛋白质组信息学研究蛋白质功能模式的技术酵母双杂交系统选择性噬菌体感染技术质谱技术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困难2-D电泳胶上的点只是细胞蛋白质中的一小部分,大部分不能被显示。

2-D胶上显示的蛋白质有偏向性。

难溶于水或分子量大于18万的蛋白质难于在2-D胶上显示。

质谱技术虽有较高的灵敏度,但对来自2-D胶上的许多低丰度的蛋白质仍不能鉴定。

溶解所有的蛋白质,包括疏水性蛋白避免溶解性低的蛋白在等电聚焦时由于溶解度降低而沉淀析出防止蛋白质的化学修饰排除核酸,多糖,脂类和其他干扰分子细胞破碎方法细胞器的分离一般采用差速离心法,即将破碎后的细胞在适当的介质中进行离心,常用的介质有蔗糖、甘露醇、柠檬酸、聚乙二醇等。

第一向等电聚焦pH 梯度选择:固相干胶条的种类:第二向SDS-PAGESDS 十二烷基硫酸钠:断裂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破坏蛋白质的二级和三级结构,使蛋白质变性.强还原剂:使半胱氨酸之间的二硫键断裂,由于SDS与蛋白质的结合是按质量成比例的,因此在进行电泳时,蛋白质分子的迁移速度取决于分子大小。

染色:考染法银染法荧光染料法放射自显影毛细管电泳分离技术原理是经典电泳技术与现代微柱分离相结合的产物.是离子或荷电粒子以电场为驱动力,在毛细管中按其淌度或/和分配系数不同进行高效,快速分离的一种电泳新技术.特点由于毛细管具有良好的散热效能,允许在窄内径毛细管两端加上高达30kV的高电压,分离毛细管的纵向电场强度可达400V/cm以上,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很高的分离效率,具有以下特点:(1)分离速度快(高压,高电场强度)在3.1min内分离36种无机及有机阴离子,4.1min内分离了24种阳离子(2)分离效率高(3)运行成本低(4)样品与试剂消耗量少(1~50nL)(5)可供选择的分离模式多,应用范围广(6)分离一般在水溶液介质中进行(7)方法简单,仪器自动化程度高(8)环境污染小进样方式:流体动力学进样也称为虹吸进样、压差进样;电动进样也称电迁移进样分离模式1 毛细管区带电泳:样品在电解液中泳动,根据物质的荷/质比差异来进行分离,比值愈大,跑得愈快. 带电粒子的迁移速度=电泳和电渗流速度的矢量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