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市城市总体规划
白银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白银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努力把白银打造成西部地区创新驱动发展新高地。
一、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建立有利于科技资源流动、科技成果转换的政策体系,提高创新发展保障水平,营造有利于人才、资金和技术等创新要素聚集的社会氛围。
(一)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
实行“揭榜挂帅”制度,改进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推动重点领域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型向创新服务型转变。
依托专业机构管理科研项目,完善科技评价机制,优化科技奖励项目。
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促进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
(二)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充分发挥兰州大学白银产业技术研究院、中科院近物所白银科近重离子束生物产业创新研究院等10家科研机构的平台功能,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无缝对接。
联合省国投兴陇投资基金、省科投科创基金等,探索组建白银市科技创业风险投资基金。
创新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加强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成果交易平台建设,支持重大创新成果落地转化并实现产品化、产业化,打通科技成果到市场需求的“最后一公里”。
进一步推动知识产权保护运用,完善知识产权评估、交易、转让、质押、投资机制,支持各类创新主体组建知识产权联盟,大幅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
建立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库,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培育技术转移机构10家左右,支持科技成果就地转化10项以上。
(三)优化科技创新生态环境。
健全科技创新综合服务体系,推动科技政策与产业、财税、金融等政策有机衔接,强化对科技项目的稳定支持,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
进一步完善政策扶持体系,健全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多渠道投入机制,支持各类研发机构加大科研投入,促进技术进步、工艺更新和产品升级。
构建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体系,支持军民两用关键技术产品研发和创新成果双向转化应用。
白银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规划工作的意见
白银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规划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白银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字号】市政发[2012]227号•【施行日期】•【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白银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规划工作的意见(市政发〔2012〕227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部门,中央省在银有关单位:为切实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化水平与实施成效,建立规划体系,健全规划制度,严格规划管理与执行,充分发挥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和引领作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两型”社会建设,加快小康社会进程,结合开展“规划年”活动,现就进一步加强规划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规划工作的重大意义近年来,我市规划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成效显著,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规划战略性与指导性不强,功能定位不清晰,规划间缺乏有效衔接,执行的随意性大,规划实施和监督体系不合理等突出问题。
为此,各县(区)、各有关部门、有关单位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规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规划编制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提高规划编制水平,加强规划管理实施,切实发挥规划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促进转型跨越,不断开创规划工作新局面。
二、切实提高规划的编制水平(一)提升规划的前瞻性在规划编制和修编过程中,要立足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转型跨越发展、兰白核心经济区建设,注重市内与市外相结合、省内与省外相结合、西部与东部相结合,统筹处理好继承与创新、战略性与可操作性、整体与局部、远期与近期、“好”与“快”的关系。
要借鉴发达地区好的模式,创新思路,既要全盘考虑,又要突出重点区域。
(二)提高规划的支撑能力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和任务,要用具体的项目支撑,具体的措施保障。
各县(区)、各部门、有关单位要深入细致的研究解读政策,发挥政策叠加优势,挖掘政策含金量,切实把政策优势转化为具体的项目,重点谋划一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改善民生和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以规划统揽项目,以项目支撑规划。
白银市城市总体规划
总目录规划说明书目录第一篇综述第一章市域概况 (1)一、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 (1)二、自然条件 (1)三、历史沿革 (3)四、社会经济 (4)五、交通条件 (5)第二章城市总体规划的回顾 (6)一、城市总体规划的回顾 (6)二、对上版总体规划的评价 (7)三、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情况 (8)第三章城市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本次规划修编的重点 (10)一、城市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0)二、本次规划修编的重点 (10)第四章规划背景、依据、指导思想 (12)一、规划背景 (12)二、规划依据 (12)三、规划指导思想 (12)第五章规划期限和规划范围 (14)一、规划期限 (14)二、规划范围的界定 (14)第一章市域概况一、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白银市位于黄河上游甘肃省中部干旱地区,地理坐标在东经103。
33’—105。
34’,北纬35。
33’—37。
38’之间。
东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接壤,东南与平凉地区相连,南部及西南部与定西地区交界,西与兰州市毗邻,西北与武威地区接壤,北面及东北与内蒙古自治区及宁夏回族自治区连接。
白银市域东西宽174.75公里,南北长249.25公里。
总面积2.11万平方公里,占甘肃省总面积的4.4%。
全市辖会宁、靖远、景泰三县和白银、平川两区。
白银市市政府驻地白银区,西南距省会城市兰州市89公里,东距靖远县城关镇68公里,距平川城区约70公里,东南距会宁县会师镇186公里,北距景泰县一条山镇82公里。
白银市是远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是中原王朝经营西北的战略要地。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会师地会宁,就在白银境内。
白银是国家重要的原材料生产工业基地,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也是畜牧业生产的基地,是以高扬程灌区为支柱的农业经济区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二、自然条件(一)地形地貌白银市全镜呈桃叶形狭长状,自西北向东南,景泰、靖远、会宁三县城呈一字形构成桃叶主茎;自西向东,白银区、靖远、平川区呈一字形横列桃叶中心。
白银市乡村振兴“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白银市乡村振兴“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走出一条具有白银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
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按照农林牧结合、产加销配套、粮经饲兼顾、一二三产融合的总体思路,做优做强,加快建设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综合示范区。
(一)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实施优势特色产业倍增行动计划,构建生产、加工、流通、销售为一体的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着力打造生猪养殖加工、肉羊养殖加工、特色草食畜牧业、蔬菜种植加工、瓜果种植加工、马铃薯种植加工、地方地理标志产品、戈壁生态农业、生态循环农业、通道物流等10个百亿级现代农业产业链,形成千亿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
打造县域特色产业体系,构建会宁县以南牛北羊+高原夏菜+旱作农业为支撑的全产业链体系,靖远县以北畜南菜+杞瓜枣梨+高效农业为支撑的全产业链体系,景泰县以鱼米粮仓+现代园区+戈壁农业为支撑的全产业链体系,白银区以东棚西加+物流仓储+休闲农业为支撑的全产业链体系,平川区以茄果芋药+陶瓷小镇+黑驴养殖为支撑的全产业链体系。
(二)优化现代农业产业布局。
围绕省上“一带五区”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产业布局,以会宁土高、靖远若笠塬、石门、景泰峡儿水、平川西格拉滩为重点区域建设5个万亩生态牧场,建设沿黄乡村绿色发展、百万亩旱作农业、百万亩水肥一体化高标准农田、高效戈壁生态农业、百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5个示范带、示范片,着力打造国家级、省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把白银建设沿黄高效农业示范市、西北绿色农特产品基地、西北主要的农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
(三)培育现代农业新模式。
强化绿色导向、标准引领和质量安全监管,增加绿色、有机、生态、安全、优质农产品供给。
实施“农业+”战略,“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加快发展康养农业、量子农业、智慧农业,打造农业结构调整示范样板。
白银市十三五年规划纲要
白银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8年1月28日白银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
目 录
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环境..................................................................... - 1 -
第四章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 30 -
一、构建创新体系..................................................................... - 30 -
四、主要目标......................................................................... - 17 -
五、重大支撑工程..................................................................... - 21 -
二、发展定位......................................................................... - 15 -
三、空间布局......................................................................... - 16 -
二、加快水利设施建设................................................................. - 48 -
白银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与设计
p 总体布局结合地下空间及人防
p 总体布局结合地下空间及人防
通过地下空间商业出售,解决管廊建设资金的同时,有效解决北京路 “交通 拥堵” 、“停车难”、“地面摊贩无序发展”“提高商业集结”等一系列问题。
p 水喷雾自动灭火系统
需配套泵房、管网、喷头,占用管廊宝贵 空间、且日常保压耗能
p 自动灭火设施
p 无管网式超细干粉自动灭火装置
p 天燃气管道入廊
天然 气舱
p 直通式,地面口部多
p 通风口
p 风机夹层,地面口部少
风机夹层
通风口
p 地上
p 管廊专用变电所
p 地下
地上变电所
地面线
地下变电 所
高、不透光
密封盖板不透光
水平开启逃生,高度高高度 过高,影响景观
p 吊装口(逃生口)
p 逃生盖板内 部助力开启
p 透光,改善管 廊运行环境
p 逃生爬梯夹层
结合地铁工程,建设综合管廊
结合深层隧道工程,建设综合管廊
结合地下空间开发,建设管廊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结合人防工程,建设管廊
Ø 住建部政策,建议结合管廊建 设解决内涝问题。
线路电压等级 高压线走廊宽度
(Kv)
(m)
500
60-75
220
30-40
110
15-25
35
12-20
项目名称
断面尺寸 舱 (宽x高) 数
北环路地下综合管廊
11.8x4.3 3
银山路地下综合管廊
15.7x4.3 4
南环路地下综合管廊
白银市文化事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白银市文化事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一、守护好精神标识和文化遗存强化文化遗产、自然遗产、自然和文化双遗产系统性保护,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扎实做好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工作。
(一)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构建优秀传统文化研究阐发、普及教育、实践养成、保护传承、传播交流“五大体系”。
在中小学开设中华传统文化课程,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戏曲进校园”“文化胜地之旅”“红色之旅”等活动。
结合中华传统节日,深入开展“爱我中华”主题教育活动。
推进“书香白银”全民阅读工程。
深入挖掘全市传统文化资源、民间手工艺生产加工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加强古籍保护、研究、利用和优秀传统手工艺保护、传承,强化非遗保护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传承人生活补贴制度和传艺带徒制度,运用数字化技术对非遗项目进行系统和全面的记录,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展示,提高非遗保护传承的影响力和生存活力。
(二)传承弘扬红色文化。
加强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遗址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管理、使用工作,充分发挥革命文物服务大局、思政育人和推动发展的作用。
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统筹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实施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和展示项目,着力提升革命文物公共服务水平和社会教育效果。
结合重大历史事件、中华历史名人纪念活动、国家公祭仪式、烈士纪念日等,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不断增强革命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让人民群众共享革命文物保护成果。
挖掘工矿文化资源,弘扬白银精神,巩固白银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三)保护传承历史文化遗产。
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工作方针,推动文物保护利用改革,不断完善文物保护治理体系,切实加强文物机构队伍力量,持续提升治理能力。
实施白银市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体系专项规划(2018-2030年),系统保护和活化利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文物单位等各类历史文化遗产。
白银市生态环境“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着力构筑生态安全屏障
白银市生态环境“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着力构筑生态安全屏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路子,加快建设白银黄河上游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创新试验区,打造青山常在、绿色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白银。
一、着力构筑生态安全屏障按照“北御风沙、中建绿洲、南保水土”空间布局,以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为重点,加强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着力构筑国家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一)着力提升水源涵养功能。
加快实施水源涵养治理工程,全面保护区域内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涵水于地、涵水于林草。
建立重点流域生态保护体系,实施黄河湿地保护工程,恢复黄河湿地功能区。
提升祖厉河流域水源涵养能力,推进会宁县华家岭水源涵养林、景泰白墩子盐沼国家湿地公园、靖远县湿地公园建设。
强化水利基础设施保障,继续实施景电、靖会、兴电等大中型高扬程提灌区和沿黄自流灌区节水改造提升、盐碱地综合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工程,提高灌溉保障能力和水资源利用率,建设现代化灌区,振兴灌区发展。
(二)大力推进流域综合治理。
深入实施白银治黄方略,打造黄河生态带、黄河风情带和黄河经济带,建设安全、生态、文化、数字、幸福黄河。
实施黄河之滨(白银)百公里生态廊道提升、黄河上游(白银)高扬程灌区节水示范区等重大生态工程,全面提升沿黄生态功能。
大力推进采煤采矿沉陷区、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区、地下水严重超采区及生态脆弱区综合治理,提升生态自我修复功能。
着力推进陇中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区综合治理工程,加强寿鹿山、哈思山等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保护,提升水土流失防治能力,构建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
加快推进黄河干流及祖厉河流域沿岸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高标准梯田建设、重要水源地绿化进程,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763平方公里。
“十四五”白银市生态安全格局白银市人民政府(三)持续开展国土绿化行动。
全面推行林长制,认真落实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补政策,推动生态环境面貌得到较大改善,森林碳汇能力显著提高。
白银创城实施方案
白银创城实施方案白银市创城实施方案。
白银市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然而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环境问题和城市管理方面的挑战。
为了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市民生活环境,白银市政府制定了白银市创城实施方案,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行动,全面提升城市的环境质量和市民的幸福感。
首先,白银市将加大城市环境整治力度。
城市环境整治是创城工作的重中之重,白银市将加强对城市垃圾、污水、污染物等环境问题的治理,提升城市的整体环境质量。
同时,加强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打造整洁、美丽的城市环境。
其次,白银市将加强城市绿化和景观建设。
城市绿化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白银市将加大对城市绿地、公园、景观的建设和管理力度,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同时,注重提升城市景观品质,通过景观照明、城市雕塑等手段,提升城市的文化氛围和艺术感。
另外,白银市将加强城市交通管理和道路建设。
城市交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白银市将加强对城市道路的规划和建设,提升城市交通网络的便捷性和通达性。
同时,加强对城市交通秩序的管理,提升城市交通的安全性和畅通性。
此外,白银市还将加强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
城市管理是城市建设的基础,白银市将加强对城市管理的规范化和精细化,提升城市管理的效率和服务水平。
同时,加强对市民的宣传教育,提升市民的文明素质和公共意识,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城市。
最后,白银市将加强对创城工作的督导和考核。
创城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白银市将建立健全创城工作的督导考核机制,加强对创城工作的督导和检查,确保创城工作取得实效。
总之,白银市创城实施方案是一项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和改善市民生活的重要举措,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希望通过创城工作,能够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为白银市的可持续发展和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白银市五治融合实施方案
白银市五治融合实施方案白银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甘肃省的重要区域中心城市。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白银市面临着城市治理和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白银市提出了五治融合实施方案,旨在整合城市治理资源,提升城市综合治理能力,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一、城市规划治理白银市将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和空间规划,优化城市布局结构,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
同时,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更新规划,推动城市更新改造,提升城市面貌和功能。
二、环境治理白银市将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重点加强水环境治理、大气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等工作,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改善人民生活环境。
三、交通治理白银市将加强城市交通规划和管理,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运输体系优化。
加强公共交通建设,推动城市交通智能化和绿色出行,提升交通运行效率,改善交通拥堵问题。
四、社会治理白银市将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智能化和精细化。
加强社区治理和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增强社会和谐稳定。
五、经济治理白银市将加强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加强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数字经济和新兴产业发展,提升城市经济竞争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综上所述,白银市五治融合实施方案将全面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通过城市规划治理、环境治理、交通治理、社会治理、经济治理五大方面的综合施策,白银市将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城市。
白银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全市“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工作的通知
白银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全市“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白银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8.03.16•【字号】•【施行日期】2018.03.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白银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全市“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工作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工作的通知》(发改规划〔2018〕238号)和省上《关于开展全省“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工作的通知》安排,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和《关于建立健全白银市“十三五”规划纲要实施机制的意见》(市委办发〔2017〕23号)确定的任务分工,现就开展全市“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总体要求开展全市“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工作要遵循系统全面、突出重点、远近结合、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评估原则,全面评估“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客观评价规划实施取得的进展成效,总结提炼推进规划实施的经验做法,深入剖析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结合发展环境实际,提出改进规划实施的对策建议,进一步强化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持续推动各项任务顺利实施,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更加坚实基础。
为了全面掌握“十三五”规划实施中期进展情况、规划实施成效和问题,客观反映社会各界对规划实施的意见建议,需要多主体、多维度开展评估,要在评估主体、评估形式、评估流程、评估标准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
一是坚持自评估和第三方评估相结合。
全市“十三五”规划纲要评估对照《关于建立健全白银市“十三五”规划纲要实施机制的意见》具体任务分工,由各牵头部门对照具体任务及指标完成情况形成评估报告,市发改委综合研究分析形成“十三五”规划纲要评估报告。
市政府印发的重点专项规划按由规划编制部门牵头评估,形成评估报告。
白银市十三五年规划纲要
白银市十三五年规划纲要白银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年1月28日白银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目录第一章发展基础和环境..................................................................... - 1 - 一、发展基础.......................................................................... - 1 -二、机遇与挑战........................................................................ - 9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 13 -一、指导思想......................................................................... - 13 -二、发展定位......................................................................... - 15 -三、空间布局......................................................................... - 16 -四、主要目标......................................................................... - 17 -五、重大支撑工程..................................................................... - 21 -第三章聚焦精准扶贫目标,打赢脱贫攻坚战役................................................ - 22 -一、明确精准扶贫脱贫目标............................................................. - 22 -二、落实精准扶贫脱贫方针............................................................. - 23 -三、健全精准扶贫脱贫机制............................................................. - 26 -四、创新精准扶贫脱贫方式............................................................. - 27 -五、突出精准扶贫脱贫重点区域......................................................... - 28 -第四章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 30 -一、构建创新体系..................................................................... - 30 -二、建设国家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 - 32 -三、打造高新区产业孵化创新基地....................................................... - 33 -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 34 -第五章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完善现代产业体系................................................ - 35 -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 36 -二、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 39 -三、发展提升现代服务业............................................................... - 43 -四、推动军民融合产业发展............................................................. - 46 -第六章夯实基础设施建设,破解制约发展瓶颈................................................ - 46 -一、构建互联互通立体交通网络......................................................... - 47 -二、加快水利设施建设................................................................. - 48 -三、完善城镇基础设施................................................................. - 49 -四、提升园区承载能力................................................................. - 51 -五、强化信息基础设施................................................................. - 52 -第七章强化提质增效举措,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 53 -一、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 53 -二、发展高效特色农业................................................................. - 54 -三、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 56 -四、健全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 56 -第八章加速新型城镇化进程,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 57 -一、发挥中心城区带动作用............................................................. - 57 -二、培育县域经济提质增效............................................................. - 58 -三、建设重点示范小城镇............................................................... - 59 -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 60 -第九章弘扬优秀社会文化,提高全民文明素质................................................ - 61 - 一、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 - 61 -二、创新文化体制机制................................................................. - 62 -三、建设公共文化体系................................................................. - 63 -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 65 -第十章务求民生保障实效,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 66 -一、推进教育均衡协调发展............................................................. - 67 -二、优化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 69 -三、扩大就业创业..................................................................... - 70 -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 71 -五、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 72 -第十一章践行绿色低碳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 73 -一、扎实构筑生态安全屏障............................................................. - 73 -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 75 -三、切实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 79 -四、健全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 79 -第十二章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构建对外开放格局.............................................. - 80 -一、深化国企和国资监管体制改革....................................................... - 80 -二、健全市场机制..................................................................... - 82 -三、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 83 -四、推进财税投融资体制改革........................................................... - 84 -五、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 85 -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 86 -第十三章健全依法治市机制,建设平安和谐白银.............................................. - 88 -一、依法加强地方立法................................................................. - 88 -二、加快法治政府建设................................................................. - 88 -三、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 89 -第十四章加强党的核心领导,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 92 -一、发挥各级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 - 92 -二、凝聚干事创业强大合力............................................................. - 93 -三、强化政策配套和协同拉动........................................................... - 94 -四、完善规划实施机制................................................................. - 95 -附件:“十三五”规划纲要有关名词解释.................................................. - 98 -“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期。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转报白银市经济转型总体规划研究总报告的函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转报白银市经济转型总体规划研究总报告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4.01.09•【字号】•【施行日期】2004.01.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综合规定正文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转报白银市经济转型总体规划研究总报告的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我省白银市是国家“一五”期间156个重点建设项目白银有色金属公司(以下简称“白银公司”)和银光化学工业公司的所在地,是先建企业后设市的资源开发型城市。
现有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20多家,是国家重要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甘肃的能源化工基地、黄河上游百万亩高扬程提灌农业区。
白银市的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与白银公司息息相关。
经过40多年的开发建设,至2002年底,白银公司共生产铜铝铅锌4种有色金属370万吨,累计上缴利税58亿元,目前有色金属年生产能力达38万吨。
现有职工及家属共14.02万人,占白银市建成区(市政府所在地)人口的51.92%。
由于白银公司露天铜矿已于1988年4月完全闭坑,深部铜矿资源供给不足20%,铜资源已面临枯竭。
自1996年以来,白银公司累计亏损达47亿元,资产负债率为160%,经营十分困难。
7个与铜资源有关的二级企业,经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批准,已进入破产程序,3万名职工在改制重组中需要重新安置。
对白银公司的特殊困难和沉重历史包袱,朱镕基、吴邦国、温家宝等中央领导同志都非常重视,明确指示必须采取特殊措施,个案解决。
为了加快白银市老工业基地的经济转型,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白银市借鉴吸收国内外经验,结合自身的发展实际,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现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白银市人民政府共同编制的《白银市经济转型总体规划研究总报告》转报你委,请给予大力支持。
附件:《白银市经济转型总体规划研究总报告》(略)甘肃省人民政府2004年1月9日。
2023年白银市教育事业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 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报告模板
白银市教育资源整合,提升教育质量
02
Integrating Education Resources in Baiyin City to Improve Education Quality
此外,我们还需要注重继续教育的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知识和技能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我们应该提供更多的继续教育机会,以满足人们对于不断变化的需求。
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策略
白银市教育改革创新,推动教育现代化
03
Education Reform and Innovation in Baiyin City, Promoting Education Modernization
关注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培养技能人才与高级人才,持续提供继续教育机会其次,我们需要关注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我们应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提高其质量,同时也要为职业教育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再者,我们需要注重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级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手段。我们应该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提高其学术水平,同时也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科研项目,以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
3. 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在白银市的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我们需要加强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提升其质量,并扩大其覆盖面,以满足不同行业和领域的人才需求。
4. 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我们需要加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升教学质量,增加高水平的学科建设,吸引更多的优秀生源报考。
白银市新型城镇化“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着力优化国土空间布局
“三县两区”老旧供热管网改造工程,构建“多源一网”的总体供热格局。 加强天然气输配系统网络建设,建成覆盖城乡的燃气管网。促进城乡 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 覆盖。 (二)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突出规划先行、创新驱动、产业支撑、要 素集中、全链推动,壮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建设农业大县、 工业强区、文旅名县。强化县城与中心城市的分工协作,推进以县城 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辐射带动周 边城镇与农村全面发展,提升县区域次中心发展水平,建设一批特色 鲜明、功能完善、美丽宜居的中心镇、重点镇和特色小镇。 (三)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全面放开城镇落户条件,完成 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落户城镇 6。3 万人。保障农业转移人 口与当地市民享有同等的教育、医疗、养老等资源,提高基本公共服 务均等化水平。大力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就业能力,加强对新生代农民 工、“两后生”等农业转移人口的职业技能培训。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和 城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政策。保障进城落 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鼓励依法自愿 有偿转让。 四、充分发挥园区集聚效应 坚持“突出特色、精准定位、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原则,完善配套设 施,加速产业集聚,提升产业园区能级水平。
产业园区重点建设项目
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
(四)加快推进城市更新。实施城镇空间治理工程,完善基础设施和 公共服务配套,加快推进十五分钟生活圈配套设施建设,完善社区便 民服务体系。加快城镇老旧小区、棚户区改造,加强社区建设,改善 居民居住条件。注重城市历史文化传承,织补历史景观,保护传承物 质空间衍生的传统文化,实现历史文化资源活化利用。编制实施会宁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规划,积极推动会宁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实施白银城区核心功能和空间品质提升工程,精心做好城市设计,打 造“城市客厅”“白银之眼”等城市标志性景观建筑,塑造城市特色风貌。 三、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健全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加快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基本公 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城乡产业协同发展。 (一)联动发展城乡公共设施。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健全 分级分类投入机制,合理确定管护运行模式,实现城乡基础设施统一 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推进城乡清洁供热体系建设,持续推进
白银市传统优势产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提升有色金属、陶瓷建材等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白银市传统优势产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提升有色金属、陶瓷建材等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升传统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传统优势产业,强力推进补链、延链、强链。
有色金属产业。
依托白银有色、宏达铝型材、长通电线电缆、锦江集团等重点企业,通过招商引资、产业转移、企业搬迁等方式,重点建设一批有色金属产业园、新型铝型材产业园等园中园,延伸铜基、铝基、锌基、铁基、贵金属等产业链。
鼓励煤-电-铝联产,进一步延展铝型材深加工产业链条,构建铝业循环经济模式,谋划布局铝合金新材料产业园,争取实现铝型材从建筑铝型材到工业铝型材、从挤压加工向产品深加工的战略转型。
积极推进实施资源突围战略,拓展境外有色金属资源投资布局,强化贵金属投资项目及运用平台,确保有色金属供应链安全。
循环化工产业。
依托银光集团、靖煤集团、中核钛白、中天化工等重点企业,按照园区平台引导、产业链配套延伸、项目支撑带动、企业举旗引领、研发创新驱动、政策支持推动的总体思路,以新型煤化工、氟化工、无机盐化工等产业为重点,围绕产业链上下游优质企业精准抓好招商引资,通过上游延伸原料配套项目,中游发展关键中间体类项目补链强链,下游延伸拓展终端产品,不断做大产业规模,建设高新区光化产业园、银东精细化工园、刘川氟化工产业园、平川民爆产业园,力争到“十四五”末,建成布局合理、生态环保、绿色循环、产业集聚、创新高效的循环化工产业基地。
陶瓷建材产业。
依托甘肃泰隆森矿业、金龙化工建材和泰山石膏等企业,积极做好产业转移对接,做大做强绿色建材产业,重点发展高端玻璃、新型墙体材料、生物质建材、轻质高强墙材、防水防腐密封、纸面石膏板和特种水泥等产品,打造矿石原料—水泥—水泥制品、石膏—建材制品、废渣原料—新型建材制品等产业链,引导建材行业循环、绿色、低碳发展。
依托新乐雅陶瓷、甘肃恒大陶瓷、凯斯瓷业等骨干企业,重点突破陶土精、陶瓷粉体及前驱体制备、烧结成型和精密加工等关键技术,发展以餐具、茶具、咖啡具、花器、卫浴、工艺礼品等日用陶瓷。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白银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的批复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白银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
的批复
【法规类别】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
【发文字号】甘政函[2017]25号
【发布部门】甘肃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7.03.21
【实施日期】2017.03.2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1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白银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的批复
(甘政函〔2017〕25号)
白银市人民政府:
你市《关于申请批准〈白银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的请示》(市政发〔2015〕273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白银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实施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识、尊重和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统筹做好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
二、你市要重视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在《总体规划》确定的4439平方公里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的规划管理。
按照《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功能布局,优化提升中心城区功能。
加强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的规划建设管理,统筹安排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1 ....................................................................... 题问要主的在存展发市城、一 01 .........................点重的编修划规次本及题问要主的在存展发市城 章三第
8 ......................................................................... 况情施实的划规体总市城、三 7 .............................................................................价评的划规体总版上对、二 6 .................................................................................顾回的划规体总市城、一 6 ......................................................................... 顾回的划规体总市城 章二第
55.67 9.86 81.81 591 2731 38.62 区银白
88.111 4.02 20.53 08 85112 1.171 计总
值产总业工部全 �%�重比农非 �人万�口人农非 � mk/人�度密口人
2
� mk�积面地土
2
�人万�口人总
表览一标指展发济经会社然自县区各域市银白 �表下见详标 指体具的县区各属下市全。元 5841 入收均人民农,元 2696 为入收资工均人年工 职�元亿 37.8 为入收政财部全市全�元亿 23.02 为额总售零品费消会社�元亿 63.71 为额总资投产资定固会社全。%5.81 的量总占�元亿 7.02 为值产总业农 �%5.18 的量总占 �元亿 1.19 为值产总业工中其 �元亿 8.111 为值产总业农工市全 。%23 的量总 PDG 占�元亿 35.22 为值加增产三�23�15�71 为例比构结业产三 、二、一�元 4614 为 PDG 均人�元亿 58.17 为 PDG 值总产生民国算计格价行现按 域市银白年 9991。%4.02 为重比口人总占�人万 2.53 口人业农非。里公方平/人 08 为度密口人�人万 1.171 口人�里公方平万 11.2 积面域市银白年 9991
述
综
篇一第
录目书明说划规
录
目
总
�述综�书明说划规体总市城市银白
2
41 ...................................................................................... 定界的围范划规、二 41 .................................................................................................. 限期划规、一 41 ....................................................................... 围范划规和限期划规 章五第
害灾然自�五�
。田煤远靖田煤型大的亭华于次仅省全有现市 银白。名得而”厂银白“有上史历因也市银白。碲、硒、煤、料原瓷陶、矿生伴 、矿铁硫、锌、铅、铜�有的二第省全于位量储。镉、铊、铟、土粘胀烧�有的 一第省全于位量储。源资产矿源能和源资产矿属金非、源资产矿属金色黑、源资 产矿属金色有括包 �源资产矿种多了现发和明探还�外床矿铜型铁黄厂银白的世 于名闻明探除�底年 0991 至。多类种产矿�富丰较比源资产矿内境市银白
源资然自�四�
。里公 051
�述综�书明说划规体总市城市银白
4
0571 09.3
6011 50.6
0061 93.7
7261 80.1
0872 23.2
5841 67.02
�元�入收均人民农 �元亿�值产总业农 �元亿�
67.1
00.3
04.2
95.2
75.01
23.02
额总售零费消会社 �元亿�
�述综�书明说划规体总市城市银白
3
。市银白归划远靖�月 11 年 0691 。银白归划地属分部大�县撤兰皋�月 21 年 8591 。市级地为格升银白�年 8591 。市银白立成�年 6591 。市城建新批一第为列被银白�设 建银白在定确目项业工干骨等司公业工学化光银用军、司公属金色有银白着随 �间期划计年五个一第初之立成国和共民人华中。家人户十百仅围周同连�户 22 民居 有仅外内子堡川家郝地腹。凉荒目满�少稀烟人�滩壁戈的”飘风随砾沙 �跑头石吹风“片一是原里这。早更或朝汉在应采开矿金�断推志县的城金置设 从。久悠为甚史发开矿金的银白�载记据。地盆川家郝在落座区银白地驻府政市 �区两川平、银白和县三泰景、远靖、宁会辖现�部中省肃甘于位�银白城铜
。
平年。带地渡过的区旱干向区旱干半带温中为上划区候气国中在候气市银白
象气候气�二�
。显明渡 过间带�渡过漠荒、原草旱干、林森向原草甸草由低到高由上布分直垂在。显明 不渡过间带 �渡过漠荒原草向渐逐北向南自上布分平水在被植的内境 。等土质石 、土沙风、土红、土盐、土潮、土淤灌、土甸草山高亚、土原草山高亚、土钙黑 、土钙灰、土钙棕、土钙栗、土绵黄、土垆黑、土褐灰有壤土内境。布分有都岩积 沉松疏的代生新到系岩晶结的系武寒前和系旦震从�全齐较比层地露出内境 。米 5721 低最 �米 1233 高最拔海 �低间中 �高北南势地 。塬残峁梁土黄呈部南 �陵丘 山低为部中�原平斜倾积洪冲属部北。存共原平谷宽与地山�区山是分部大绝内 境。盖覆土黄被面地�外地山岩基别个除�分部地盆中陇属造构地大�主为谷沟 、坪、川和陵丘、峁、梁、塬土黄以部南东。被植然自多坡阴�峻陡势山�露裸
源资水及系水流河�三�
。多部北、少部 南�增递北向南自布分其�间之时小 1.3372�4.0342 于介数时照日内境。大较 差日度温区谷河沿县远靖、区银白、县泰景。低最为温气份月 1�高最温气份月 7 年全。势形布分的低温气部南、高温气部北呈略�响影拔海和形地受内境 。冻霜多季秋春�雹 冰多季夏�多居气天暴沙风大�少水降季春�繁频气天性害灾。0.4 到大增渐逐 0.1 由度燥干�区候气个三区旱干、区旱干半、区润湿半为分北向南由市全。米 毫 0933 达高最量发蒸年县泰景部北。倍 5.4 的量水降均平是�米毫 0061�0051 达量发蒸年�区缘边部北西候气风季南东属�上以%06 的量水降年全占�月个 三 9、8、7 在中集多�少稀水降�间之米毫 054�081 量水降年�C 9�6 温气均
革沿史历、三
� 。况概区川平和况概区银白文后见 详况情体具的区川平和区银白�异差定一在存还件条然自的县区各内域市� 。多较震地�地汇 交的带裂断固海西和带裂断山连祁于位市银白。大极害危但 �见多不内境在雨暴 、大。气天暴沙成形易容�多较数日风大�劲强力风�阔开势地�部北县远靖及区 川平、区银白、县泰景。重严为尤灾旱�区繁频害灾然自属区两县三市银白
貌地形地�一�
件条然自、二
。梁桥的流交化文方西东是�域区济经业农的柱支为区灌程扬高以是�地 基的产生业牧畜是也 �地基源能的要重家国�地基业工产生料材原的要重家国是 银白。内境银白在就�宁会地师会军红农工国中月 01 年 6391。地要略战的北西 营经朝王原中是�道要喉咽的路之绸丝是�一之地祥发的明文古远是市银白 。里公 28 镇山条一县 泰景距北�里公 681 镇师会县宁会距南东�里公 07 约区城川平距�里公 86 镇关 城县远靖距东�里公 98 市州兰市城会省距南西�区银白地驻府政市市银白 。区两川平、银白和县三泰景、远靖、宁会辖市全。%4.4 的积面总省肃甘占�里 公方平万 11.2 积面总。里公 52.942 长北南�里公 57.471 宽西东域市银白 。接连区治自族回夏宁及区治自古蒙内与北东及面 北�壤接区地威武与北西�邻毗市州兰与西�界交区地西定与部南西及部南�连 相区地凉平与南东�壤接区治自族回夏宁与东。间之’83 73—’33 53 纬北�’43
。 。 。
501—’33。301 经东在标坐理地�区地旱干部中省肃甘游上河黄于位市银白
划区政行及置位理地、一
况概域市
章一第
�述综�书明说划规体总市城市银白
2
约长全�河黄入注子嘴红西城县远靖在�北南县宁会贯纵�流支大最河黄内境是 河厉祖。里公 412 长全内境�境出口漩龙乌滩长北下峡山黑北东县泰景至�川平 、远靖经流�形 S 呈�境入口峡西乡川水南西区银白从河黄。里公方平万 935.2 积面域流总�成构系水河厉祖流支其及系水河黄由要主水表地的内境市银白
01 ...............................................................................点重的编修划规次本、二
�述综�书明说划规体总市城市银白
1
岩基面地 �分部延东脉山连祁属造构地大部北西�主为地盆间山和地山岩基以征 特貌地境市银白。分部成组的地盆西陇属亦�分部延东脉山连祁属造构地大。带 地渡过 漠沙里 格腾向 脉余延东 山 连祁 及缘边 北西原 高土黄 西陇处 地市银白 。部南县远靖及境全宁会贯纵北西向南东 由河厉祖。分部两南东与北西为分形地内境将�境全穿横中腰在形”S“呈河黄 。心中叶桃列横形字一呈区川平、远靖、区银白�东向西自�茎主叶桃成构形字 一呈城县三宁会、远靖、泰景�南东向北西自�状长狭形叶桃呈镜全市银白
5 .................................................................................................... 件条通交、五 4 .................................................................................................... 济经会社、四 3 .................................................................................................... 革沿史历、三 1 .................................................................................................... 件条然自、二 1 .................................................................................划区政行及置位理地、一 1 ............................................................................................ 况概域市 章一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