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试验设计方案
临床试验方案设计规范
临床试验方案设计规范在医学领域,临床试验是评估新药物、新疗法或新医疗器械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关键环节。
而临床试验方案的设计则是整个试验的蓝图,它决定了试验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可靠性。
一个精心设计的临床试验方案不仅能够保障受试者的权益和安全,还能为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提供有力支持。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临床试验方案设计的规范。
一、试验背景与目的首先,在临床试验方案中要清晰阐述试验的背景和目的。
这包括对所研究疾病的现状、现有治疗方法的局限性以及本次试验所期望解决的问题进行详细说明。
例如,如果是研究一种新型抗癌药物,需要介绍癌症的发病机制、当前治疗手段的效果和不足之处,以及该新药可能的作用机制和预期带来的临床益处。
明确的试验目的是方案设计的核心。
目的可以是评估新药的疗效、安全性,确定最佳剂量或治疗方案,或者探索药物在特定人群中的应用等。
试验目的应该具体、可衡量,并且符合伦理和科学原则。
二、试验设计类型选择合适的试验设计类型对于确保试验结果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常见的试验设计类型包括平行对照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等。
平行对照设计是将受试者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不同的处理,然后比较两组的结果。
这种设计可以有效地控制混杂因素的影响,得出较为可靠的结论。
交叉设计则让受试者先后接受不同的处理,自身前后对照,适用于病情相对稳定、治疗效果短期内可逆的情况。
析因设计可以同时研究两种或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对于探索复杂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在选择试验设计类型时,需要综合考虑研究目的、疾病特点、药物特性以及伦理等多方面因素。
三、受试者的选择受试者的选择是临床试验方案设计中的关键环节。
需要明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以确保受试者的同质性和代表性。
纳入标准应包括与疾病相关的诊断标准、年龄范围、性别、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
例如,对于一项针对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试验,纳入标准可能包括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收缩压在一定范围内、年龄在 18 至65 岁之间等。
临床试验方案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临床试验方案第一篇:临床试验方案概述一、研究背景和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某新型药物对特定慢性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
该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有极大影响,且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
因此,本研究旨在为该慢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二、研究设计与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式进行。
首先,根据特定的入选标准,从患者中筛选符合条件的被试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药物组与安慰剂组)。
然后,分别给予药物组和安慰剂组治疗,并定期进行随访和评估。
同时,为了保证研究实施的正确性和严谨性,还将组建由具备相关专业背景和临床研究经验的专家团队进行研究的设计和实施,并负责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三、入选标准1. 年龄在18周岁及以上的患者;2. 由专业医师诊断的特定慢性疾病患者;3. 患者的病情符合特定的入选标准;4. 患者自愿参加本研究。
四、排除标准1. 年龄小于18周岁的患者;2. 其他重要疾病史,例如恶性肿瘤、严重器官功能损伤等,可能影响本研究的结果;3. 对药物过敏的患者;4. 无法遵守研究计划的患者。
五、研究流程1. 治疗前的基线评估: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并进行体格检查、生化指标检测、相应问卷调查等;2. 用随机抽签的方法将患者分为药物组和安慰剂组;3. 药物组和安慰剂组分别进行治疗,并进行随访评估;4. 随访期为12周,每4周进行一次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症状、生化指标和相应问卷的填写。
同时,对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监控和记录;5. 研究结束后,进行结果统计和分析。
六、考虑的伦理问题1. 研究设计符合伦理和法律的要求;2. 参与研究的患者自愿参加,并对研究过程及风险进行了充分的告知;3. 患者信息、隐私和安全得到充分保护;4. 不公开患者个人信息,遵守医学伦理规范。
七、研究预期结果预计该新型药物治疗特定慢性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将得到验证。
本研究结果有望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新观点和新思路,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临床试验方案模板
临床试验方案模板
一、研究主题
针对慢性疾病XXX的临床研究
二、研究背景
XXX是一种慢性疾病,研究抗XXX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三、研究目的
1.了解抗XXX治疗患者有什么症状。
2.评估抗XXX治疗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四、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XXX患者
2.研究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实验,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3.研究期间:28周
4.研究流程:
(1)研究者确定患者入组标准
(2)研究者审查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的病史和影像
(3)研究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4)实验组接受抗XXX治疗,对照组接受安慰剂
(5)在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定期检查,以监测疗效和安全性
五、输入变量
1.临床症状:XXX患者的临床症状
2.药物剂量:实验组的抗XXX治疗剂量
3.相关安全性指标:实验组的安全性指标
六、数据收集方式
1.临床症状:通过患者的自我报告调查
2.药物剂量:通过SAP/DSMB报告
3.相关安全性指标: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研究期间的药物副作用报告
七、数据分析
1.对输入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以说明研究组之间的差异
2.采用纵向分析方法来评估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研究。
科研临床试验方案模板
科研临床试验方案模板1.研究目的和背景(300-500字)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其中一种治疗方法对其中一种疾病的疗效及其安全性。
背景介绍该疾病的流行情况、病因、病理生理以及现有治疗方法的优缺点。
2.研究设计(300-500字)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接受本研究中的治疗方法,并监测疗效和安全性指标;对照组接受标准治疗方法,并监测同样的指标。
具体的随机化方法和分组比例将在具体实施时确定。
3.参与者招募和纳入标准(200-300字)参与者将通过医院门诊、社区宣传和转诊途径进行招募。
参与者需符合特定的纳入标准,如年龄范围、疾病诊断标准、并发症排除等。
同时,应获得参与者的知情同意书,确保研究过程和风险已做出充分解释。
4.干预措施和观察指标(200-300字)治疗组将接受特定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介入或其他干预措施。
治疗中需监测疗效指标,如症状改善情况、生理指标变化等;同时,还需监测安全性指标,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等。
对照组将接受标准治疗方法,并同样监测上述指标。
5.数据收集和分析(200-300字)收集的数据将通过临床观察、实验室检测、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记录和整理。
收集的数据将进行统计学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和推论统计分析。
分析结果将采用适当的统计方法进行解读和比较。
6.预期结果和意义(200-300字)本研究预期的结果是治疗组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相较于对照组有显著改善。
如果成功达到预期结果,这将为该治疗方法在临床实践中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支持,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7.研究伦理和安全性(200-300字)本研究将遵循伦理委员会审批的伦理准则进行实施,保护参与者的权益和安全。
研究过程中将定期监测不良事件和并发症情况,并做出相应的处理和报告。
研究结束后,将对结果进行总结与分析,撰写科学文章,并及时向医学界和公众宣传。
8.研究时间和资金预算(100-200字)本研究预计需要18个月的时间进行,包括试验设计、参与者招募、干预和观察、数据收集和分析等各个环节。
药物临床试验设计方案
药物临床试验设计方案药物临床试验设计方案一、研究目的本临床试验的目的是评估一种新型药物在患者体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用于治疗特定疾病。
二、研究对象1. 对象选择标准:年龄在18岁至60岁之间,患有特定疾病,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
2. 排除标准:患有其他重要疾病或临床疾病史,对药物过敏或不能耐受药物等。
三、研究组织和人员1. 本临床试验由医疗机构的专业研究团队负责实施,包括研究主任、实施医生和研究护士等。
2. 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临床医生将承担患者的选择、药物给予和数据收集。
四、研究设计1. 随机分组: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以减少实验结果的偏倚。
2. 实验组:接受新药物治疗。
3. 对照组:接受传统治疗方法或安慰剂。
4. 研究参数:研究人员将评估患者的临床疗效,包括疾病的缓解程度和症状的改善情况等。
5. 研究时间:设定一个既定的时间范围,如3个月,观察这段时间内的治疗效果。
6. 数据收集:研究人员将在试验结束后收集患者的临床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五、伦理审查1. 本临床试验需获得伦理委员会的批准,确保研究对象的权益和安全得到保护。
2. 在试验开始之前,研究人员必须向患者详细说明试验目的、预期风险和权益等,并取得患者书面同意。
六、数据分析1. 采用统计学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
2. 使用合适的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绘图,如SPSS和GraphPad Prism等。
七、研究结果1. 根据试验结果,对新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和分析。
2. 结果以文字和图表的形式呈现,并进行讨论和推论。
八、研究的局限性1. 单中心研究:只在一个医疗机构进行试验,可能无法代表整体人群的情况。
2. 试验样本数量有限:由于时间和资源的限制,可能无法招募到大规模的样本。
3. 研究期限短:由于时间限制,可能无法观察到长期治疗效果。
九、结论通过本临床试验的研究结果,可以评估新药物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为其上市提供科学依据,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临床试验方案4篇
临床试验方案4篇临床试验方案篇11. 确定处理因素临床试验中,处理因素是指研究者施加的某种干预措施,主要是结合专业,根据研究目的来选定少数几个主要因素。
对人体进行试验,必须有临床前的动物性研究作为依据,经动物实验证实是有效、无害的干预措施才能过渡到人类机体研究,以不损害人体健康的原则下开展研究工作。
当然患者有权中途退出正在进行的试验。
这一工作程序是对所有入选的患者,包括对照组的研究对象。
2. 选择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又称受试对象)的选择取决于研究目的。
研究者认为自己的选题有创新性且目的明确,可根据如下几项原则选择参与试验的对象:①制定纳入标准:纳入标准应有明确的诊断定义,诊断标准是公认的;研究对象具有普遍的代表性,能够说明研究目的所要解答的问题。
②敏感群体:研究对象对干预措施是敏感的,才能突出干预措施的效果。
一般而言,临床试验选择中青年、病程和病情适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较为理想。
③制定排除标准:估计某些患者对干预措施会引发副作用,或病情较重,或伴有其他疾病的患者则不宜选为研究对象,以免影响试验结果。
④研究对象的依从性:依从性是研究对象对干预措施的执行、服从的态度,包括服药、接受检查、回答问题等。
依从性好,所取结果让人信服且客观,这是防止测量偏倚的重要环节。
依从性差者,要及时寻找原因,予以纠正。
同时还须注意试验执行者(研究者)的依从性,例如主动性和责任心及相互间的.工作协调性等。
⑤确定样本含量:在对干预措施有效性检验的同时还应注意其不良反应(副作用)的安全性检验。
参与试验的例数多少又是由α、β和δ=μ1-μ2所决定的,而这些参数定量标准完全是由研究者凭经验、查阅文献或者预试验摸索出来的,还要考虑试验中途退出的受试者数量。
3. 设置对照组临床试验设置对照组的意义是为了充分显示出干预措施的效应。
在设计时须注意几点:①一般不设置无处理对照组(空白对照组):以常规方法或当今最有效方法作为对照组。
②高病死率作为对照:临床经验说明某类疾病很难根治,且有高病死率,若能在短期内治愈就有说服力。
临床试验方案设计
临床试验方案设计临床试验方案设计是临床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决定了试验的目标、方法、样本数量、试验过程、数据收集和分析等方面。
一个合理、科学的临床试验方案设计能够确保试验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为药物的临床疗效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在临床试验方案设计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试验目的和研究问题:明确试验的目的是为了评价药物的安全性、疗效、剂量反应关系还是其他指标。
针对具体的研究问题,制定明确的研究假设和研究目标。
2. 试验设计类型:根据试验的目的和研究问题,选择合适的试验设计类型。
常见的试验设计类型包括随机对照试验、交叉设计试验、开放标签试验等。
根据试验设计类型,确定试验的分组方案和随机化方法。
3. 样本数量的确定:通过统计学方法计算样本数量,保证试验结果的统计学意义和可信度。
样本数量的确定需要考虑试验的主要研究指标、预期效应大小、预期的统计学显著水平和统计学功效等因素。
4. 参试者的纳入和排除标准:根据试验的目的和研究问题,制定明确的参试者纳入和排除标准。
参试者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和科学性,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数据的收集和记录:制定数据收集和记录的标准操作流程,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确定试验过程中需要收集的主要研究指标和次要研究指标,制定相应的数据收集表格和数据录入系统。
6. 试验过程的安排:根据试验的特点和要求,合理安排试验的时间和过程。
确保试验的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避免试验过程中的不必要的偏倚和干扰。
7. 数据分析计划:制定数据分析计划,包括主要研究指标和次要研究指标的分析方法、统计学假设检验方法、数据可视化方法等。
确保数据的科学分析和结果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临床试验方案设计是临床研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一个合理、科学的临床试验方案设计能够确保试验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为药物的临床疗效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在临床试验方案设计中,需要考虑试验目的和研究问题、试验设计类型、样本数量的确定、参试者的纳入和排除标准、数据的收集和记录、试验过程的安排以及数据分析计划等方面。
8临床试验常用设计方案
特殊情况
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患者存在多种并发症或需要采用 非常规治疗方法时,个案报告能够提供详细的治疗过程 和结果,为类似情况的诊疗提供借鉴。
实例分析
数据收集
收集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诊断结果、 治疗方案、治疗过程和随访结果等数据,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病例选择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罕见病例或特殊 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治疗 过程和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
政策制定
系统综述和汇总分析可以为政府 和医疗机构提供证据支持,制定 相关卫生政策。
实例分析
Cochrane图书馆
Cochrane图书馆是一个国际知名的系统综述数据库,提供了大量关于各种疾病的临床试验结果和系 统综述。
临床指南
例如,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的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是基于大量临床试验的系统综述和 汇总分析制定的。
05
横断面研究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横断面研究是一种在特定时间点对特定人群 进行调查和评估的研究方法,旨在了解疾病 或健康状况在特定人群中的分布情况。
特点
横断面研究具有简单易行、所需样本量较小 、调查时间短等优点,但无法确定因果关系 ,只能提供现状描述。
适用范围
流行病学调查
了解疾病在特定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如发病率 、患病率、死亡率等。
适用范围
适用于需要评估多种处理效果的临床 试验,特别是当处理之间的效应可能 相互干扰时。
适用于样本量较小、试验周期较长的 临床试验,因为交叉试验可以充分利 用受试者资源,减少试验成本和时间 。
实例分析
• 例如,一项评估不同药物治疗高血压的交叉试验中,可以将 受试者随机分配到A药物组和B药物组,每个受试者分别接 受A药物和B药物治疗,以比较两种药物治疗效果。通过交 叉试验设计,可以排除个体差异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提高试 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SOP文档:临床试验方案的设计
SOP文档:临床试验方案的设计1. 引言本SOP文档旨在详细说明临床试验方案设计的各个步骤,以确保试验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临床试验方案设计是临床试验的基础,对于确保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2. 设计临床试验方案的目标临床试验方案设计的最终目标是制定一个科学合理、可行性强、符合伦理要求的试验方案,以验证研究假设,确保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3. 临床试验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临床试验方案设计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 科学性:试验方案应基于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前期研究结果。
2. 合理性:试验方案应确保试验过程合理、可行,并能够达到预期的试验目标。
3. 可行性:试验方案应考虑实际操作条件,确保试验能够在预定时间内完成。
4. 伦理性:试验方案应符合伦理要求,尊重受试者权益。
4. 临床试验方案设计的步骤4.1 确定试验目的和类型在设计临床试验方案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试验的目的和研究类型(如随机对照试验、观察性研究等)。
4.2 确定研究对象根据试验目的,明确研究对象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包括年龄、性别、病史、病情等。
4.3 制定研究假设根据试验目的,制定科学合理的研究假设,明确自变量和因变量。
4.4 确定试验设计选择合适的试验设计,包括单中心还是多中心、平行组设计还是交叉设计等。
4.5 制定试验流程详细描述试验的各个阶段,包括受试者招募、分组、干预措施实施、数据收集和分析等。
4.6 确定终点指标根据试验目的,明确主要终点和次要终点指标,包括临床疗效、安全性指标等。
4.7 样本量计算基于统计学原理,计算试验所需的样本量,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4.8 制定数据管理计划明确数据收集、存储、分析和报告的具体方法和要求。
4.9 制定质量控制和监督计划确保试验过程的质量,包括监查、质控、数据审核等。
4.10 伦理审查和知情同意确保试验方案符合伦理要求,提交伦理委员会审查,并获得受试者的知情同意。
5. 总结临床试验方案设计是确保试验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的关键步骤。
临床试验方案范本
临床试验方案范本一、背景及研究目的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临床试验在医学研究和治疗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研究旨在探究新药对特定疾病的疗效以及其安全性,为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作出贡献。
二、研究设计1. 研究类型: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
2. 研究对象:纳入符合特定疾病诊断标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3.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划分: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配至实验组和对照组。
4. 研究过程和时间安排:详细描述研究过程以及每个阶段的时间安排,包括访视、数据采集和样本收集等。
三、样本和数据采集1. 样本数量:根据统计学方法计算得出所需样本数量。
2. 样本来源:说明样本的来源途径和纳入标准。
3. 数据采集方法:详细描述数据的采集方式和采集工具。
4. 主要指标和次要指标:列出主要指标和次要指标,并详细说明测量方法。
四、实验方案和操作流程1. 实验药物/治疗方案:详细描述实验组所使用的药物或治疗方案的剂量、使用频率和疗程等。
2. 对照组处理:描述对照组所接受的治疗方案或药物的剂量和使用频率等。
3. 实验操作流程:在该部分描述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流程,包括用药/治疗的方法、技术等。
五、数据分析和统计方法1. 数据分析计划:具体描述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的分析内容和方法。
2. 统计学方法:介绍所使用的统计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
六、伦理和安全问题1. 伦理考虑:说明本研究已经获得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并确保研究过程中将保护受试者的权益和安全。
2. 安全监测:详细描述本研究将采取的安全监测措施,以确保患者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性。
七、预期结果介绍预期的研究结果,包括对新药的疗效评估、安全性评估以及对特定疾病治疗的改善程度等。
八、项目管理和经费预算描述项目管理的流程和经费预算的使用计划,确保项目按时、高质量地完成。
九、参考文献列举参考文献列表,按照相关规范进行引用。
结语:本研究方案旨在明确研究的背景及研究目的,详细描述了研究设计、样本和数据采集、实验方案和操作流程、数据分析和统计方法、伦理和安全问题、预期结果、项目管理和经费预算等内容。
临床试验方案设计
02临床试验方案设计一说到临床试验方案设计,我脑海中瞬间涌现出一幅忙碌的画面,仿佛看到自己坐在办公室里,手指敲击键盘的声音,还有那一杯杯早已冷却的咖啡。
好了,言归正传,咱们开始聊聊这个临床试验方案设计。
1.试验设计我们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试验设计。
将参与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新药治疗,另一组接受安慰剂治疗。
双盲意味着参与者和研究人员都不知道谁接受了新药,谁接受了安慰剂。
2.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某疾病的患者,年龄在18-65岁之间,性别不限。
入选标准包括:确诊为某疾病,病程不超过6个月;自愿参加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包括:对试验药物过敏;合并严重的心、肝、肾功能损害;孕妇和哺乳期妇女。
3.治疗方案新药组:患者每天服用新药两次,每次剂量为Xmg。
安慰剂组:患者每天服用安慰剂两次,每次剂量为Xmg。
治疗周期为12周。
4.观察指标主要观察指标为疾病症状的改善情况,包括疼痛程度、关节肿胀、关节僵硬等。
次要观察指标包括:患者的生活质量、药物不良反应等。
5.数据收集与分析在治疗过程中,研究人员将定期收集患者的病情数据,包括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等。
数据收集时间为基线、治疗第4周、第8周和第12周。
收集的数据将进行统计分析,以评估新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6.安全性评价在试验过程中,研究人员将密切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并记录在案。
如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将立即停止试验,并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治疗。
7.随访与跟踪治疗结束后,患者将继续随访6个月,以了解疾病的复发情况和药物远期疗效。
8.结果报告9.质量控制为确保试验质量,我们将对研究人员进行培训,统一评估标准。
同时,设立数据监查委员会,对试验数据进行监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10.伦理审查试验方案已通过伦理审查委员会审查,确保试验符合伦理要求。
11.资金与资源试验所需资金已落实,包括药物采购、试验设备、人力成本等。
同时,我们已与相关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确保试验顺利进行。
临床试验方案1
临床试验方案1背景:临床试验是评估新药物、疗法或其他医疗干预措施在人体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一个良好的临床试验方案对于保证试验的科学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目的:本临床试验旨在评估新型药物A治疗患者B的疗效和安全性,以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通过该试验,我们将探索药物A对患者B的治疗效果,并评估其不良反应和耐受性。
试验设计:本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式进行,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可能的偏差和干扰,并确保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具体试验设计如下:1. 研究对象选择:a) 患者B的招募将由资深临床医生负责,拟纳入满足特定入选标准的患者B。
b) 具体入选标准包括性别、年龄范围、疾病严重程度等要求,以确保研究对象的可比性。
2. 随机分组:a) 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B将被随机分配到药物A组和安慰剂组,确保组间比较的可靠性。
随机分配采用电子随机分组软件进行,由负责统计的独立机构进行操作。
b) 保密性:试验分组情况将仅在解盲或试验结束后向研究人员和参与者披露。
3. 实施方案:a) 药物A组:患者B将按照一定时间间隔口服药物A,剂量根据体重、性别等因素予以调整。
b) 安慰剂组:安慰剂组患者B将按照药物A组相似的时间间隔口服安慰剂。
4. 试验细则:a) 试验期限:本试验将持续12个月,期间将对参试者进行定期随访和检查。
b) 临床评估:每位参试者将配备专业的临床评估员进行系统的评估和记录,包括症状缓解情况、生活质量等指标的评估。
数据分析:所有数据将支付统计学分析,为确保结果可信度,请负责数据分析的独立机构采用适当的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并编写详细的分析报告。
结果将以图表和详细的文字描述的形式呈现。
伦理考虑:本试验将严格遵守伦理要求和相关法规,试验方案将提交给伦理委员会进行审批,确保试验的合理性、安全性和道德性。
试验过程中,患者B将被告知相关信息,并在知情同意后方可参加试验。
安全监测:试验期间,将设立独立的安全监测委员会,监测试验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保障患者B的安全。
标准操作流程:临床试验方案设计
标准操作流程:临床试验方案设计1. 试验目的临床试验方案设计的目的是为了确保试验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明确试验的目标、设计、方法、统计分析和数据处理等内容,以便为临床试验的实施提供详细的指导。
2. 试验类型根据试验设计原则,临床试验可分为干预性试验和观察性试验。
干预性试验包括随机对照试验(RCT)、非随机对照试验等;观察性试验包括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等。
3. 试验设计临床试验设计应根据研究目的、研究问题、研究对象的特点等因素综合考虑,包括以下内容:- 研究假设:明确研究假设和研究问题。
- 研究对象:确定研究对象的入选和排除标准。
- 干预措施:确定干预措施的具体方案,包括干预的时间、频率、剂量等。
- 对照措施:确定对照组使用的对照措施,如安慰剂、常规治疗等。
- 终点指标:确定主要终点和次要终点指标,包括临床终点和生物学终点等。
- 样本量:根据统计学原理和功效分析,确定试验所需的样本量。
- 随机化:采用随机化方法分配研究对象到干预组和对照组。
- 盲法:采用单盲或双盲方法,以减少实施偏倚。
4. 数据管理数据管理计划应包括数据收集、存储、处理、分析和报告等环节,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具体内容包括:- 数据收集:明确数据收集的方法、工具和时间点。
- 数据存储:确定数据存储的方式、地点和安全措施。
- 数据处理:制定数据处理的规则和方法,包括数据清洗、编码、录入等。
- 数据分析:明确数据分析的方法和统计指标。
- 数据报告:制定数据报告的格式和要求。
5. 伦理 considerations临床试验方案设计需遵循伦理原则,确保受试者的权益得到保护。
具体内容包括:- 伦理审查:提交伦理委员会审查,获取伦理批准。
- 受试者知情同意:确保受试者充分了解试验的目的、过程、风险和收益,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 隐私保护:确保受试者的个人信息和医疗记录得到保密。
6. 实施计划临床试验方案设计还需包括实施计划,明确试验的执行步骤、时间表和资源需求。
临床试验方案优秀3篇
临床试验方案优秀3篇1.目的为保证药物临床试验过程规范,结果科学可靠,保护受试者的权益并保障其安全,根据《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制定本操作程序。
2.范围各期临床试验、人体生物利用度或生物等效性试验全过程,包括组织临床监查、临床稽查、记录和报告。
3.责任临床医学部及全体临床监查员均应执行此操作程序,临床医学部各大区负责人,各地主管负责监督检查,临床医学部负责抽查执行情况。
4.内容4.1监查的时间安排(根据方案和进度,合理安排监查频率及每次所需时间。
)4.1.1一般情况下,各地区监查员定期对临床医院做监查,1周1次,每家医院时间不少于2小时。
4.1.2各临床监查主管每2周对所在城市的临床医院进行1次监查,每家医院的访视时间不少0.5小时。
4.1.3临床医学部人员2月1次,每一城市不少于3天。
特殊情况下,可进行调整。
4.2准备4.2.1按照常规对监查工作进行列表,检查是否所有项目都已就绪。
4.2.2回顾试验进度,查阅近期的监查报告,了解完成情况和上次监查的有关问题。
4.2.3复习研究方案、研究者手册及相关资料,了解最新的要求和来自临床医学部的规定与信息。
4.2.5与本地区监查员或临床医学部负责人讨论可能的问题,得到统一的认识。
4.2.6做出监查访问计划,检查和带齐所有文件、表格、报告、资料和物品。
4.3实施4.3.1与研究人员会面,说明本次监查目的和任务,了解并记录试验进展情况,讨论以往问题,了解现存问题。
4.3.2检查试验档案文件夹、研究人员简历。
4.3.3监查知情同意书签字日期与入选日期、签名情况。
4.3.4检查受试者原始记录,将CRF与原始记录核对,标出疑问数据,请研究人员确认或更正,检查重点4.3.4.1入选、排除标准,有无违反方案要求。
4.3.4.2是否按入组时间先后分配受试者随机号码。
4.3.4.3受试者是否按规定要求进行评分与试验室检查,有无拖延或遗漏。
4.3.4.4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可辨认性、合理性。
临床试验的方案设计
临床试验的方案设计临床试验方案设计一\定义:试验方案(Protocol):叙述试验的背景、理论基础和目的,以及试验设计、方法和组织,包括统计学考虑、试验执行和完成的条件。
方案必须由参加试验的主要研究者、研究机构和申办者签章并注明日期。
二、GCP第四章有关试验方案的叙述第十六条临床试验开始前应制定试验方案,该方案由研究者与申办者共同商定并签字,报伦理委员会审批后实施。
第十七条临床试验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一)试验题目;(二)试验目的,试验背景,临床前研究中有临床意义的发现和与该试验有关的临床试验结果、已知对人体的可能危险与受益,及试验药物存在人种差异的可能;(三)申办者的名称和地址,进行试验的场所,研究者的姓名、资格和地址;①符合GCP及《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技术要求、《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中的注册要求。
②应规定明确的诊断标准,以及观察疗效与不良反应的技术指标和判断指标为正常或异常的标准。
③必须设对照组进行盲法随机对照试验。
④病例数估计:SFDA规定的最低病例数要求,II期需进行盲法随机对照试验100对,即试验药与对照药各100例共计200 例o⑤明确规定病例入选标准、排除标准、退出标准。
(二)III期临床试验方案设计要点①按照《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规定应在新药申报生产前完成,在n期临床试验之后进行。
③对照试验:原则上与n期盲法随机对照试验相同,但ni 期临床的对照试验可以设盲也可以不设盲进行随机对照开放试验。
(三)w期临床试验方案设计要点①为上市后开放试验,可不设对照组。
②按SFDA最低病例数要求,病例数>2000例。
(四)试验设计的类型,随机化分组方法及设盲的水平;(五)受试者的入选标准,排除标准和剔除标准,选择受试者的步骤,受试者分配的方法;(六)根据统计学原理计算要达到试验预期目的所需的病例数;(七)试验用药品的剂型、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方法、给药次数、疗程和有关合并用药的规定,以及对包装和标签的说明;(A)拟进行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的项目、测定的次数和药代动力学分析等;(九)试验用药品的登记与使用记录、递送、分发方式及储藏条件;(十)临床观察、随访和保证受试者依从性的措施;(十一)中止临床试验的标准,结束临床试验的规定;(十二)疗效评定标准,包括评定参数的方法、观察时间、记录与分析;(十三)受试者的编码、随机数字表及病例报告表的保存手续;(十四)不良事件的记录要求和严重不良事件的报告方法、处理措施、随访的方式、时间和转归;(十五)试验用药品编码的建立和保存,揭盲方法和紧急情况下破盲的规定;(十六)统计分析计划,统计分析数据集的定义和选择;(十七)数据管理和数据可溯源性的规定;(十八)临床试验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十九)试验相关的伦理学;(二十)临床试验预期的进度和完成日期;(二十一)试验结束后的随访和医疗措施;(二十二)各方承担的职责及其他有关规定;(二十三)参考文献。
药品研发项目临床试验方案设计预案
药品研发项目临床试验方案设计预案第一章引言 (2)1.1 研究背景 (2)1.2 研究目的 (2)第二章研究设计 (3)2.1 研究类型 (3)2.2 研究阶段 (3)2.2.1 前期准备阶段 (3)2.2.2 临床试验阶段 (3)2.2.3 后期数据处理与分析阶段 (4)2.3 研究方法 (4)2.3.1 研究对象 (4)2.3.2 随机分组 (4)2.3.3 药物治疗 (4)2.3.4 随访与监测 (4)2.3.5 数据收集与整理 (4)2.3.6 统计分析 (4)第三章病例选择 (5)3.1 纳入标准 (5)3.2 排除标准 (5)第四章药品剂量设计 (5)4.1 剂量选择 (5)4.2 给药方式 (6)第五章治疗方案 (6)5.1 治疗组设置 (6)5.2 对照组设置 (7)第六章观察指标 (7)6.1 主要观察指标 (7)6.2 次要观察指标 (7)第七章安全性评价 (8)7.1 不良反应监测 (8)7.1.1 监测目的 (8)7.1.2 监测方法 (8)7.1.3 监测内容 (8)7.1.4 数据收集与分析 (9)7.2 实验室指标检查 (9)7.2.1 检查目的 (9)7.2.2 检查项目 (9)7.2.3 检查时间 (9)7.2.4 数据收集与分析 (9)第八章数据收集与处理 (9)8.1 数据收集 (9)8.1.1 收集范围 (9)8.1.2 收集方法 (9)8.1.3 收集时间 (10)8.1.4 数据质量控制 (10)8.2 数据处理 (10)8.2.1 数据清洗 (10)8.2.2 数据编码 (10)8.2.3 数据分析 (10)8.2.4 数据报告 (11)第九章质量控制 (11)9.1 研究者培训 (11)9.1.1 培训对象 (11)9.1.2 培训内容 (11)9.1.3 培训方式 (11)9.1.4 培训时间 (11)9.1.5 培训效果评估 (11)9.2 监督与检查 (12)9.2.1 监督体系 (12)9.2.2 监督内容 (12)9.2.3 监督频率 (12)9.2.4 监查员职责 (12)9.2.5 数据管理员职责 (12)9.2.6 纠正与预防措施 (12)10.1 统计方法 (12)10.2 结果解释 (13)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药品研发成为我国医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药物临床试验方案设计规范
药物临床试验方案设计规范一、试验背景和目的在试验方案的开头,应清晰阐述开展该药物临床试验的背景和目的。
背景部分需要介绍疾病的现状、现有治疗方法的不足以及研发该新药的必要性。
目的则要明确说明本次试验期望达到的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例如验证药物的疗效、评估安全性、确定最佳剂量等。
二、试验设计类型选择合适的试验设计类型对于获取可靠的研究结果至关重要。
常见的设计类型包括平行对照试验、交叉对照试验、单组试验等。
平行对照试验是将受试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不同的治疗,以直接比较两组的疗效和安全性。
交叉对照试验则是让受试者先后接受试验药物和对照药物,适用于病情相对稳定、药物作用短暂的情况。
单组试验通常用于评估药物在罕见病或难以设立对照的情况下的疗效。
三、受试者的选择明确受试者的入选和排除标准是保证试验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步骤。
入选标准应包括疾病的诊断标准、年龄范围、性别、身体状况等基本条件。
排除标准则要排除那些可能影响试验结果或增加试验风险的因素,如患有其他严重疾病、正在使用可能干扰试验的药物、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等。
四、试验药物和对照药物详细描述试验药物的名称、剂型、剂量、给药途径、给药频率等信息。
如果使用对照药物,也要说明对照药物的选择依据、来源、剂型和剂量等。
同时,要注明药物的储存条件和有效期。
五、给药方案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包括药物的起始剂量、剂量调整方法、治疗周期等。
剂量的选择应基于前期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数据,并充分考虑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在试验过程中,应根据受试者的反应和安全性数据,适时调整给药方案。
六、疗效评估指标确定客观、准确、可量化的疗效评估指标是衡量药物有效性的关键。
这些指标可以是临床症状的改善、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变化、影像学检查的结果等。
对于不同的疾病和药物,应选择具有针对性的疗效评估指标,并在方案中明确规定评估的时间点和方法。
七、安全性评估安全性评估是药物临床试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药临床试验方案设计
新药临床试验方案设计1. 引言临床试验是新药开发的核心环节,合理设计的试验方案对于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疗效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新药临床试验方案的设计原则和步骤,以及目前常用的试验设计类型。
2. 试验目标新药临床试验方案设计的首要任务是明确试验目标。
试验目标应明确包含药物的主要指标,如疗效的评估和安全性的监测。
同时,还需要确定次要指标,如不良反应、生存率等。
3. 试验设计类型按照试验的性质和目的,常见的试验设计类型包括以下几种:(1) 随机对照试验:将参与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以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
(2) 单盲试验:试验参与者不知道自己被分配到哪个组。
(3) 双盲试验:既试验参与者又试验工作者不知道自己所处的组别。
(4) 交叉试验:试验参与者先接受一种治疗,然后在一定时间后切换至另一种治疗。
(5) 非劣效性试验:试验目标为证明新药至少与已有药物具有相似的疗效。
(6) 剂量反应试验:研究不同剂量对药效和不良反应的影响。
(7) 联合试验:研究不同药物的联合应用对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
4. 试验流程试验方案设计应包含具体的试验流程,以确保试验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1) 尽职调查和实验室研究:在进行临床试验前,应充分了解新药的理论基础和实验室数据。
(2) 药物剂量的选择:根据遗传学、药代动力学和毒理学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剂量。
(3) 试验参与者的招募和入组标准:制定明确的参与者招募标准,如年龄、性别、病史等,并确保参与者符合入组标准。
(4) 治疗方案的制定:明确参与者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的给药途径、剂量和频次等。
(5) 数据采集和分析:制定数据采集的时间点和方法,并使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6) 不良事件的监测和管理:设立严格的不良事件监测体系,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7) 伦理审批和知情同意:确保试验符合伦理规范,参与者明确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8) 试验结果的解读和报告:对试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解读,并撰写试验报告。
临床试验设计方案模板
临床试验设计方案模板临床试验设计方案模板一、试验背景及目的:(介绍研究领域的背景和目前存在的问题,明确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二、研究设计:1. 研究类型:(观察性研究/随机对照试验/前瞻性研究等)2. 试验组和对照组选择:(根据目的确定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人数、特征和分配方法)3. 干预措施:(描述试验组的干预措施和对照组的处理方式)4. 结局指标:(选取主要和次要研究结果指标)5. 研究时间:(规划研究的持续时间和不同阶段的时间安排)6. 试验流程:(详细描述试验的每一步骤,包括随访和数据收集)7. 分析方法:(说明研究所需的数据分析方法和统计学计算)三、研究对象和标准:1. 选取标准:(明确纳入和排除研究对象的标准)2. 研究对象来源:(描述选择研究对象的来源和招募途径)3. 研究对象保护:(说明如何保护研究对象的权益和隐私)四、样本大小和统计学分析:(根据预期结果的差异、α和β的设定,计算样本大小,并说明相应的统计学分析方法)五、研究伦理:(明确研究伦理审批的程序和步骤,并保证研究的伦理合规性)六、数据管理和质控:(描述数据收集、存储和管理的方法,以及数据质控的措施)七、预期结果与潜在问题:(预测研究结果,同时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八、研究时间计划:(安排研究的时间节点和不同阶段的工作计划)九、研究预算:(根据研究所需的设备、材料和人力资源等计算研究的经费预算)十、参考文献:(列出参考文献的引用,确保研究方案的可信度和科学性)以上是临床试验设计方案的基本模板,根据具体研究的主题和要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完善,确保研究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临床试验方案模板
临床试验方案模板1.引言:1.1研究背景-简要介绍研究领域的现状和问题-强调目前尚未有有效的解决方案1.2目的-明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3研究假设-提出研究的核心假设或研究问题2.方法:2.1研究设计-详细描述研究设计,例如:随机对照试验、前瞻性队列研究等2.2受试者招募-描述受试者的招募方式和标准2.3样本量计算-说明样本量计算的原理和方法-给出样本量计算的结果2.4干预措施-描述干预措施的具体内容和操作方法2.5观察指标-列出主要观察指标和次要观察指标-解释每个观察指标的定义和评价方法2.6数据收集和分析-描述数据收集的方法和工具-解释统计分析的方法和假设检验的方法2.7伦理审批和知情同意-说明研究计划已获得伦理委员会的审批-描述在研究过程中保护受试者权益和隐私的措施3.计划和时间表:3.1研究计划-列出研究的具体流程和步骤3.2时间表-给出每个步骤的预计时间和顺序4.风险评估和质量控制:4.1风险评估-列出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对策,例如:患者安全问题、数据丢失等4.2质量控制-描述数据检查和清理的方法-说明数据监管的措施和责任5.结果评估和解释:5.1结果的评估指标-说明如何评估研究结果的主要指标和次要指标5.2结果的解释-解释结果的可能原因和影响6.讨论和结论:-对研究结果进行讨论和解释-提出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方向8.附录:研究流程图、数据表格等以上是一个简要的临床试验方案模板,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
在撰写临床试验方案时,建议参考相关的规范和指南,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科研试验计划书
题目:吸烟对胃溃疡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影响的研究
(一)立题依据:
胃溃疡是人类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是机体炎症细胞被激活,释放过多的致炎因子所引发的炎症反应【1】。
人们通常把胃溃疡看成不要紧的“小毛病”,事实上,老年胃溃疡患者的癌变率为3~5%,中青年为0.5~2%,尤其是近幽门口的溃疡、反复迁延的慢性溃疡最容易癌变,所以胃溃疡的治疗不能忽视。
一直以来,人们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导致胃黏膜损伤以及寒冷、精神紧张、吃酸辣甜腻食物过多等引起的胃酸分泌过多是引起胃溃疡的主要原因,但近期的一些动物实验研究指出,吸烟可以影响血管内皮依赖的血管收缩舒张功能,可影响胃粘膜的血液循环,可能与胃溃疡的发生及迁延不愈有关【2.3】。
国内外关于吸烟与胃溃疡的关系的临床研究很少,并且存在着样本含量较少,评价不够全面等缺陷,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内科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49—360.
[2]李昌俊,郑瑶,李玉鑫,任辉,陈春,连建学.被动吸烟对兰索拉唑作用于小鼠
胃溃疡模型的干预作用[J].医学论坛杂志。
2008:29(4)
[3]张雪萍,吕明明,李霞,孙海基.尼古丁对药物性胃溃疡影响的实验研究[J].食品与药品.2011:13(1)
(二)研究目的:
通过对吸烟与不吸烟的胃溃疡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观察,旨在了解吸烟对胃溃疡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从而对预测吸烟对胃溃疡发生发展的影响提供一定的依据。
(三)研究对象
1、样本含量估计: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样本含量估算公式n=[uα2π(1-π)]/δ2计算样本量,式中:
n: 样本量;uα: I型错误概率α = 0.05时的u值;π: 吸烟导致的血液流变学变化的发生率;δ: 容许误差
此处δ取0.03,同时据文献调查,吸烟导致的血液流变学变化的发生率约为30%,代入公式得:n=[uα2π(1-π)]/δ2=[1.962×0.30×(1-0.3)]/ 0.032 =896人。
另外,为减少失访误差,在此基础上再增加20%,则约需观察1075例。
2、诊断标准:采用1994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胃溃疡诊断标准》:
慢性病程,周期性发作,常与季节变化、精神因素、饮食不当有关;或长期服用能致溃疡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等。
上腹隐痛、灼痛或钝痛,服用碱性药物后缓解。
典型胃溃疡常于剑突下偏左,好发于餐后半小时到1~2小时,痛常伴反酸嗳气。
基础泌酸量及最大泌酸量测定有助诊断。
胃溃疡的基础泌酸量正常或稍低,但不应为游离酸缺乏。
溃疡活动期大便隐血阳性。
X线钡餐检查可见龛影及粘膜皱襞集中等直接征象。
单纯局部压痛,激惹变形等间接征象仅作参考。
胃镜检查,可于胃部见圆或椭圆、底部平整、边缘整齐的溃疡。
根据溃疡面所见,可分为:
①活动期:溃疡面为灰白或褐色苔膜覆盖,边缘肿胀,色泽红润、光滑而柔软。
②愈合期:苔膜变薄,溃疡缩小,其周围可见粘膜上皮再生的红晕;或溃疡面几乎消失,其上有极少的薄苔。
③瘢痕期:溃疡面白苔已消失,变成红色充血的瘢痕;可见皱襞集中。
具备以上(1)(2)(5)或(2)(6)项者可作胃溃疡诊断,
3、纳入标准:
(1)均为胃镜检查确诊的门诊胃溃疡患者;
(2)均为男性,年龄20—50岁
(3)均为单个溃疡;
(4)溃疡病有吸烟组患者,吸烟史5年以上,目前仍在吸烟,5支以上/d;无吸烟组,无吸烟史,
4、排除标准:
(1)有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脑血管病者
(2)有严重肝肾疾病、癌症患者;
(3)长期酗酒者;
5、可能出现的偏倚及控制措施
偏倚:
(1)诊断性偏倚(选择纳入标准时,为统一其诊断标准)。
(2)入院率偏倚(在选择时为了减少失访和提高依从性而倾向于选择住院病人)。
(3)无应答偏倚(研究对象未按要求回答调查内容或隐瞒事实真相)。
(4)测量偏倚(在测量相关指标的时候由于工作人员的水品问题可能会导致出现一定的误差)。
(5)混杂偏倚(性别、年龄是最常见的混杂因素)。
偏倚控制措施:
(1)对研究人员进行统一培训;
(2)严格纳入及排除标准;
(3)保证样本的独立性;
(4)由于试验过程不会对患者造成额外伤害,会有比较好的依从性;
(5)减少病例的退出,对退出的病人应进行随访;
(6)治疗前后安排统一的疗效评定人员,以防止测量偏倚;
(7)对可能影响疗效的混杂因素如:病因、病程、性别等,将纳入多因素分析的自变量范畴进行讨论;
(8)减少数据丢失,对退出治疗的病人也进行数据分析。
(四)研究方法:
1、确定受试对象:严格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确定受试对象,并与受试对象讲解试验过程及意义,签署知情同意书
2、分组:按患者是否吸烟,将其分为吸烟组与不吸烟组
3、观察指标:
(1)受试者所填《吸烟对胃溃疡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影响调查表》作为基本情况观察指标(2)未用药前,晨间抽血,测定血脂、空腹血糖( FPG) 及血液流变学有关指标
(3)以门诊入院血液指标检测值、半年血液指标检测值、一年血液指标检测值,作为吸烟对胃溃疡患者血液流变学影响的门诊入院影响、半年影响、一年影响的观察指标;
(4)中国卫生部2000年颁布的健康人群血脂、血糖、血液流变学参数参考值作为标准参数,溃疡吸烟组和非吸烟组检出的各值均与标准参数进行比较。
4、参数记录及比较:
表1 胃溃疡各组血脂、血糖水平及其比较( x±s)
项目吸烟组不吸烟组
TG(mmol / L)
Tch(mmol / L)
HDL-C(mmol/ L)
LDL-C(mmol/ L)
VLDL-C(mmol / L)
FPG(mmol/ L)
表2 胃溃疡各组血液流变学参数及其比较(x±s )
项目吸烟组不吸烟组
低切全血粘度(mPa·s)
高切全血粘度(mPa·s)
血浆粘度(mPa·s)
红细胞压积(%)
ESR(mm/h)
血沉方程K值
红细胞聚集指数
红细胞刚性指数
红细胞变形指数
血浆纤维蛋白原(g/L)
1min血小板聚集率(%)
3min血小板聚集率(%)
最大血小板聚集率(%)
统计分析:
(1)各组结果以均值±标准差( x±s) 表示,溃疡吸烟组均数与标准参数、溃疡不吸烟组均数与标准参数、溃疡吸烟组与不吸烟组均数之间进行进t 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对胃溃疡组和对照组结果做正态性检验,根据样本含量大小选择W检验或D检验,为增加检验效能,可令α=0.20。
如果结果符合正态性,则将各组均数对总体均数是否为零进行t检验,α=0.05。
如不符合正态性,则见2);
2)选用Wilcoxon配对法,对胃溃疡组和对照组结果做总体中位数是否为零的假设检验,α=0.05。
(2)整个抽样结束后,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并结合患者生命质量评定结果,进行成本-效果及成本-效益分析。
(五)医德问题:
本采样方法在临床上已经得到了大量的认可,在不同的患者身上也具有可重复性。
本着知情同意的原则进行试验。
本研究不会对患者造成额外伤害,也不会造成患者治疗成本增加。
受试者有权在任何时候退出试验。
(六)可行性分析:
该方案治疗主要采用抽取患者血液进行实验室检查的方法。
方案简单易行,且具备相关的基本能力与设备。
同时,能保持随后的调查随访。
(七)预期科研成果
胃溃疡不吸烟组的上述指标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P>0. 05)。
胃溃疡吸烟组甘油三酯( TG) 、总胆固醇(Tch) 、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VLDL- C) 水平、血浆粘度和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胃溃疡不吸烟组( P<0. 01) 。
最终,经过整理和分析实验结果后,可发表SCI论文1-2篇。
(八)经费预算:
1、科研业务费:资料收集5000元、统计分析3000元、参加学术会议2000元。
实验材料费:试剂费:1075(人)*10元/人,计10750元、
检验费:1075(人)*20元/人,计21500元
3、仪器设备费:血糖、血脂检测仪使用费:1000元
血液流变监测仪使用费:1000元
消耗品(注射器、EP管等):1075(人)*5元/人,计5375元
4、协作费:3000元
5、管理费:4000元
(九)具体管理和执行:有医院科研部对本次研究的具体执行进行统一管理,参加本次科研的成都医学院的第一附属医院、成都军区总医院消化内科医师负责患者血液标本的采样
实验室检查、统计学分析及随访工作
(十)方案总策划:于航
(十一)方案执行:参加本次科研的成都医学院的第一附属医院、成都军区总医院消化内科医师
(十二)方案实施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