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 (1)

合集下载

宏观经济学复习要点

宏观经济学复习要点

宏观经济学复习要点1.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量的指标。

它代表着一个国家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GDP可以通过三种方法来计算:生产方法、支出方法和收入方法。

在研究宏观经济学时,了解GDP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是非常重要的。

2.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总值(GDP)的长期平均增速。

经济增长对于增加国家的财富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非常重要。

要考虑到经济增长的因素,包括劳动力、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和制度环境等。

3.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对经济和社会产生诸多影响,因此控制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了解通货膨胀的原因、影响因素以及各种控制通胀的政策是必要的。

4.失业:失业是指活动劳动力中未能找到工作的人数。

失业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就业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经济政策的制定和调整需要考虑到失业的影响和因素,包括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和需求、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等。

5.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一国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以影响经济活动和价格稳定的政策。

货币政策的目标通常是实现价格稳定和经济增长平衡。

了解货币政策的工具、目标和实施原则对于理解宏观经济学很重要。

6.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财政政策可以用于调节经济波动,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等。

了解财政政策的目标、工具和实施原则对于宏观经济学的复习至关重要。

7.外汇市场:外汇市场是指各国货币之间进行兑换的市场。

外汇市场的运行对于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汇率制度等有重要影响。

了解外汇市场的运行机制、汇率变动的原因以及外汇政策的实施对宏观经济学的复习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除了以上几个重要的要点,还有许多其他的宏观经济学概念和理论也值得进行复习,比如经济周期、贸易政策、收入分配等。

深入理解这些概念和理论,同时掌握统计数据的分析和解释能力,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原理和应用。

复习重点--宏观经济学(考研必备)

复习重点--宏观经济学(考研必备)

宏观经济学-考研必备一、名词解释1.GDP:或国内生产总值,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GNP:或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的国民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3.名义GDP: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4.IS曲线:一条反映产品市场均衡情况下利率和收入反比关系的曲线,在此组合下(即在IS 曲线上的各点),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

5.LM曲线:一条反映货币市场均衡情况下利率与收入正比例关系的曲线,在此组合下,实际货币需求等于实际货币供给。

6.流动性陷阱:也称凯恩斯陷阱,指当利率已经极低,人们预期利率不会再降低,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只会下跌,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有手中,因此即使增加货币供给量,也不会再使利率下降。

7.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政策和支出政策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8.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9.凯恩斯极端:IS曲线为垂直线而LM曲线为水平线,财政政策十分有效而货币政策完全无效的情况。

10.古典主义极端:IS曲线为水平线而LM曲线为垂直线,财政政策完全无效而货币政策十分有效的情况。

11.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在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

12.相机抉择:政府在宏观经济管理时,根据经济状况和各项政策的特点,主动地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干预经济,保持经济在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点上平稳运行。

一般来说,经济衰退时采用扩张性政策,通货膨胀时采用紧缩性政策。

13.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是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从而改变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工具。

14.货币创造乘数:是货币总量与高能货币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1cd e crkr r r+=++15.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

宏观经济学总复习要点

宏观经济学总复习要点

宏观经济学总复习要点1.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系统,而不是个别经济单位;-宏观经济学关注的是经济总量,如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方法主要是统计分析和经济模型。

2.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指标:-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国经济总量的核心指标;-通货膨胀率衡量货币购买力的下降;-失业率衡量劳动力市场上没有工作的人口占劳动力人口的比例。

3.宏观经济学的供给与需求:-宏观经济学的供给包括劳动力、资本、自然资源和技术水平等;-宏观经济学的需求包括个人消费支出、政府支出、投资和净出口等。

4.宏观经济学的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发展的不断波动和循环;-经济周期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等阶段。

5.宏观经济学的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经济总量的扩大和生产力的提高;-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包括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和劳动力增长。

6.宏观经济学的货币和金融:-货币是社会交换的媒介,具有价值存储和价值尺度的作用;-金融市场通过提供资金的融通,促进经济的发展。

7.宏观经济学的政府政策:-财政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总量;-货币政策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总量;-结构政策通过改善经济结构和促进产业升级来推动经济发展。

8.宏观经济学的国际经济关系:-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和经济福利有重要影响;-汇率和国际资本流动对国际经济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9.宏观经济学的经济政策评估:-宏观经济学的经济政策评估通过研究政策的影响和效果来提供政策建议;-经济政策评估需要考虑不同的经济群体和宏观经济目标的权衡。

以上是宏观经济学的总复习要点,包括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主要指标、供给与需求、经济周期、经济增长、货币和金融、政府政策、国际经济关系以及经济政策评估等内容。

通过熟悉这些要点,可以对宏观经济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能够应对相关的考试或研究。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总结与解析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总结与解析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总结与解析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宏观经济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与解析,帮助读者复习和理解这一学科。

1.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1 GDP(国内生产总值):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体规模和发展水平的指标。

它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等四个部分。

1.2 通货膨胀:指物价普遍上涨的情况。

通常受供需关系、货币供应量和价格预期等因素的影响。

1.3 失业率:指劳动力中失业人口所占的比例。

失业率是衡量经济景气程度的重要指标。

2. 供给和需求2.1 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供给曲线表示厂商根据不同价格提供的产品数量,需求曲线表示消费者愿意购买的产品数量。

市场均衡在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的点上。

2.2 需求决定供给:需求增加会导致价格上涨,进而刺激厂商提高产量;需求减少会导致价格下跌,进而厂商减少产量。

2.3 供给决定价格:供给增加会导致价格下跌,供给减少会导致价格上涨。

3.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3.1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控制经济活动。

提高利率会抑制投资和消费,降低通货膨胀;降低利率则会刺激经济增长。

3.2 财政政策:政府通过调整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活动。

增加支出和/或降低税收可以刺激经济增长,减少支出和/或增加税收可以抑制通货膨胀。

4. 经济增长与循环4.1 经济增长: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长期内总体经济规模扩大的情况。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资本投资和技术进步来实现。

4.2 经济循环:通常包括繁荣期、衰退期、萧条期和复苏期。

这些循环是经济活动波动的自然结果,受供需关系、政策变化和市场预期等因素影响。

5. 国际贸易与全球化5.1 商品贸易: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物品交流。

国际贸易可以提高效率、促进经济增长和资源优化配置。

5.2 跨国投资:指企业在不同国家或地区进行的资本投资活动。

跨国投资可以促进产业升级、技术转移和就业机会。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完整版)

第一讲序论一、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对整个经济行为的研究:它分析长期的经济增长以及总产出的周期波动、失业率和通货膨胀、货币供给和预算赤字、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

与之相对应的是研究个别市场、价格及产出行为的微观经济学。

所有的市场经济需要面对的三个核心的宏观经济问题是:(1)产出和就业率为什么有时会下降?如何减少失业率?(2)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控制它?(3)一国如何提高其经济增长率?二、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1936年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的出版,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系统理论的开端。

凯恩斯在理论、方法和政策三个方面都提出了不同于20世纪30年代以前居于西方经济学界正统地位的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的观点和主张。

在理论上,传统经济学以“萨伊定律”(即“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为基础,以供给为中心,断定需求是供给的函数。

因此坚持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将存在保证充分就业均衡趋势的自动机制这一信条。

凯恩斯否定了“萨伊定律”,从而抛弃了“储蓄会自动转化为投资”的传统观点。

他认为,“需求会自动创造供给”(即凯恩斯定律),供给就是需求的函数,即产出量和就业量的总水平决定于总有效需求(所谓“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在方法上,传统经济学关心个别厂商和个别消费者的行为活动,以及单个商品市场的交换过程及其相对价格的决定,即着重个量分析或微观经济分析。

凯恩斯则关心经济中的总量(总产量或国民收入总量、总消费、总投资、总就业等)行为活动,特别是总产出(投资支出、消费支出、政府支出)所产生的收入效应。

他开创了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即总量分析。

在政策上,凯恩斯反对传统经济学提倡的“自由放任”,积极主张政府干预和调节私营经济。

由以上三个方面的“变革”而形成的凯恩斯经济学或凯恩斯主义,在二战后成为西方经济学的新正统。

六七十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界围绕凯恩斯经济学的讨论已演变成两大派:现代凯恩斯学派和现代古典学派——就经济哲学而言,无非是政府干预派和自由放任派。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1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1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第9章应用:国际贸易1、对于一国的比较优势,没有国际贸易时存在的国内价格告诉我们些什么?假设我们想知道没有国际贸易时,A国生产牛肉是否有比较优势。

可以把A国国内牛肉价格同牛肉的世界价格相比。

如果A国国内的牛肉价格低于世界价格,则A国在世界市场上具有生产牛肉的比较优势。

相反,如果A国国内的牛肉价格高于世界价格,则外国生产牛肉有比较优势。

通过将某种物品的国内价格同国际价格相比较,我们可以知道某国在生产该种物品上是否有比较优势。

2、一国什么时候成为一种物品的出口者?什么时候成为进口者?当一国某种物品的国内价格低于它的世界价格时,该国成为该种物品的出口国。

当一国某种物品的国内价格高于它的世界价格时,该国成为该种物品的进口国。

第10章外部性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外部性内在化:改变激励,以使人们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外部效应。

1、举出一个负外部性的例子和一个正外部性的例子。

负外部性的例子:化工厂排放的化学废气,污染了环境,但它却不必承担污染的全部成本。

正外部性的例子:在临街的自家院子里种花,既美化了自己家的环境,又使邻居和路人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花,具有正外部性。

2、列出不用政府干预也可以解决外部性引起的问题的一些方法。

私人解决外部性所引起的问题的方法有:(1)用道德规范和社会约束来解决;(2)慈善行为;(3)通过依靠有关各方的私利来解决外部性问题;(4)利益各方签订合约。

第15章一国收入的衡量国内生产总值(GDP):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消费:家庭除购买新房之外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

投资:用于资本设备、存货和建筑物的支出,包括家庭同于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名义GDP:按现期价格评价的物品与劳务的生产。

真实GDP:按不变价格评价的物品与劳务的生产。

1、解释为什么一个经济的收入必定等于其支出?对一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

因为每一次交易都有两方:买者和卖者。

宏观经济学复习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复习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复习知识点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运行及其规律的学科,通过对综合国民经济总量、经济结构、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国际经济等方面的研究,揭示和分析宏观经济运行的规律,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下面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些复习知识点。

1.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核心指标,它等于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GDP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四个部分。

2.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国或地区实际GDP增加的过程。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增加生产要素(劳动力、资本和技术进步)或提高生产要素效率来实现。

3.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对经济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如降低购买力、干扰资源配置等。

4.失业:失业是指劳动力供大于求,即有劳动力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

失业率是衡量失业现象的指标,对于一个国家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

5.贸易平衡:贸易平衡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进口和出口之间的平衡状态。

贸易顺差表示出口大于进口,而贸易逆差则表示进口大于出口。

6.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国家央行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调节利率来影响消费、投资和通货膨胀等经济指标。

7.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国家通过调节政府支出和税收等手段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政府支出来刺激或调节经济。

8.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周期内的波动。

经济周期通常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

9.政府债务:政府债务是指政府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筹集的债务。

政府债务对经济发展有一定影响,过高的债务水平可能导致财政危机。

10.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货物和服务的交换。

国际贸易有助于促进资源配置效率、扩大市场规模和推动经济增长。

11.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指经济活动跨越国界,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配置和经济合作。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1.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居民和企业的收入总和。

国民收入的计算方式主要有产出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2.国民生产总值(GDP):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商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GDP可以用来衡量经济的规模和增长速度。

3.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经济总产出(GDP)在一定时期内的增加。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生产率、增加劳动力、加大投资等手段来实现。

4.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货币的购买力下降的现象。

通货膨胀通常由货币供应过多、需求过热等因素引起。

5.失业:失业是指劳动力中没有就业的人数。

失业率是衡量失业程度的指标,它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状况。

6.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央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以控制经济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种政策手段。

7.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政府支出来影响经济运行的一种政策手段。

财政政策可以用来调节经济周期和促进经济增长。

8.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交换商品和服务的活动。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

9.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从高度增长(扩张期)到低迷(衰退期),然后再回到高度增长的循环过程。

经济周期会引起产出、就业和通胀等变动。

10.汇率:汇率是一种货币兑换比率,用来衡量不同国家货币之间的价值关系。

汇率的波动会影响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

以上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些重点知识点,通过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经济运行和经济政策的影响。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在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GDP=GNP-本国国民在国外生产的部分+ 2.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

3.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的比例。

4.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5.产品市场均衡:是指产品市场上供给与总需求相等。

6.凯恩斯流动性偏好陷阱:凯恩斯认为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为了防范证券市场中的风险,将所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同时不论获得多少货币收入,都愿意持有在手中,这就是流动性陷阱。

7.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8.货币政策:是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9.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如某一数量的公共支出)而对私人消费和投资的抵减。

10.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11.通货膨胀:指一般物价水平在比较长的时间内以较高幅度持续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

12.菲利普斯曲线: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13.经济增长:指一国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的扩大。

表现为GDP 或者人均GDP的增长。

14.中间产品:指购买后不是用于最终消费,而是用于转卖或进一步加工的商品和劳务。

15.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16.奥肯定律:是来描述GDP变化和失业率变化之间存在的一种相当稳定的关系。

这一定律认为,GDP每增加2%,失业率大约下降一个百分点 17.充分就业: 18.经济周期: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包含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1)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1)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一、选择题1.经济学主要涉及:( C )A. 货币B. 决定公司的利润与亏损C. 稀缺资源的分配D. 平衡你的支票 E.所有以上选项2.下列哪一选项是经济品?( B )A.大西洋的海水B.爱荷华州的农场C.加里福利亚的海岸线 D.所有以上选项E.除了A项,以上均是3.市场在下列情况出现:( A)A.同一产品的买方和卖方能相互交流时B.只有在买方和卖方拥有用于交换的货币时C.只有政府介入并管制买方和卖方时D.以上所有选项E.以上选项都不是4.装饰品的需求曲线表明:(C)A.人们的支出模式是如何随着收入的变化而变化的B.当装饰品的价格上涨时,人们会花更多的钱来购买C.在其它影响需求的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在每单位时间内每一价格水平上人们所购买的装饰品的数量D.当价格上涨时,企业在每一单位时间内愿意供给更多的装饰品5.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包括下列哪些课题:(E)A.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的根源B.总体经济活动的微观基础C.一些经济取得成功而另外一些经济则归于失败的原因D.为实现宏观经济目标,为了增加取得成功的可能性而采取的措施E.以上所有选项6.计算GDP的产品流量法和收入法或成本法:( B )A.是用来衡量GDP的两个不同方面,因此互不相关B.是衡量同一事物的两种不同方法C.如果GDP以实际价格衡量,两种方法可得出相同的结果;如果GDP以名义价格衡量,则得出两个不同的结果D.与环流图无关E.以上选项都不是7.重复计算问题是指:( A)A.在计算GDP时,既包括中间产品又包括最终产品B.当价格翻一番时,GDP会出现较高的名义价值C.产品流量法和收入法或成本法等值D.在环流图的下方采用附加值所引起的问题E.以上所有选项8.在收入的收支支相抵水平上:( D )A.MPC=MPSB.MPS=0C.消费等于储蓄D.储蓄为0E.家庭借款大于其储蓄9.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之间的关系是:( A )A.它们之和等于1,因为一部分边际收入一定用于额外的消费支出,而剩余部分则用于额外的储蓄B.它们的比率一定表示平均消费倾向C.它们的总额一定表示获得的可支配收入的现行总额,因为DI一定要在消费和储蓄之间进行分摊D.在它们相等的那一点一定是收入的收支相抵水平E.它们之和一定等于010.下列哪一种种情形是你预期在经济衰退时是不会发生的?( E )A.对耐用设备减少商业投资B.股票价格下降和对劳动需求的减少C.来自公司和个人的税收减少D.公司利润减少E.失业保险补偿支付支出减少11.下列哪个术语不是总需求的组成部分?( E)A.消费支出B.政府购买C.投资支出D.净出口E.转移支付12.根据货币主义的观点,一国经济中的货币总额的主要决定因素是:( B )A.利率B.货币供应量C.税收D.转移支付E.政府债务13.在简单的凯恩斯模型中,只有消费和投资对总需求有贡献。

考研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重点知识点

考研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重点知识点

考研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重点知识点一、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目标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系统运行和发展的经济学分支,关注宏观经济变量的总量性质和相互关系。

其基本概念包括总需求、总供给、经济增长等。

宏观经济学的目标是通过调节经济政策来实现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二、宏观经济学的需求与产出1. 总需求与总供给总需求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购买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量,总供给则是指该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和供应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量。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是实现宏观经济稳定的前提。

2. GDP与GDP的构成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和经济增长的指标。

GDP的构成包括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四个部分。

三、宏观经济学的货币与物价1. 货币的功能与货币供求关系货币在经济中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价值储藏和支付手段等功能。

货币供求关系是指货币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包括货币乘数等重要概念。

2. 物价水平与通货膨胀物价水平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时期内一般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平均水平。

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其带来的问题包括货币贬值和消费能力下降等。

四、宏观经济学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1. 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体活动持续增长的现象,其驱动因素包括劳动投入、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和制度环境等。

2. 经济周期与经济波动经济周期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体活动在时间上的起伏波动,包括扩张期、繁荣期、衰退期和复苏期等。

经济波动的原因有多种,如内外部冲击和制度变革等。

五、宏观经济学的政策调控1.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等手段来影响宏观经济的总需求和资源配置。

2.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宏观经济的总需求和物价水平。

3. 结构性政策结构性政策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经济体制等手段来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经济效率。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复习资料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复习资料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复习资料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复习资料宏观经济学(英文名称:Macroeconomics)是使用国民收入、经济整体的投资和消费等总体性的统计概念来分析经济运行规律的一个经济学领域。

宏观经济学是相对于微观经济学而言的。

宏观经济学本质上是修正主义性质的,集合了保守哲学观念和激进政策设计。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复习资料,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复习资料1.GDP即国内生产总值: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 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

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3.IS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这条曲线上仸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成为IS 曲线。

4. LM曲线:表示在货币市场中,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时收入与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的轨迹。

5. 经济增长:是指一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即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增加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

(或者: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

)6.经济周期:又称商业周期或商业循环,是指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

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是国民收入或总体经济活动扩张与紧缩的交替或周期性波动变化。

7.奥肯定律: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 将低于潜在GDP2个百分点。

8.自然失业率为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它是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这里的稳定状态被认为是:既不会造成通货膨胀也不会导致通货紧缩的状态。

9.国际收支: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从国外收进的全部货币资金和向国外支付的全部货币资金的对比关系。

宏观经济学复习大纲及思考题

宏观经济学复习大纲及思考题

宏观经济学复习大纲第一章导论考核要求: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1)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

(2)了解失业的类型以及失业所带来的危害。

2.宏观经济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理解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概念与区别。

(2)理解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的概念与区别。

(3)注意区分流量与存量的概念。

第二章宏观经济的衡量与均衡考核要求:1.国民收入的衡量(1)学会分析收入和支出的循环流动。

(2)掌握用总支出和总收入衡量国民收入的方法。

2.价格指数和失业率(1)注意区分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概念。

(2)掌握GDP消胀指数与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含义及二者的区别。

3.国民收入的生产、分配和消费(1)掌握公式Y=C+I+G中C、I、G的变化规律。

4.宏观经济均衡(1)识记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

(2)识记金融市场的均衡条件。

(3)理解财政政策的作用。

第三章经济增长考核要求:1.资本积累(1)掌握经济增长的含义。

(2)理解储蓄率对稳态的影响。

2.资本积累的黄金率(1)了解资本过多或过少时对储蓄的影响。

3.人口增长与技术进步(1)了解人口增长的影响(2)理解技术进步和劳动效率的关系。

4.经济增长理论的深化(1)索洛模型的缺陷。

(2)了解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第四章失业考核要求:1.失业的类型和自然失业率(1)识记失业的几种类型。

(2)自然失业率的定义。

2.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1)识记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的概念。

(2)了解职业搜寻理论。

3.实际工资刚性(1)了解效率工资理论。

4.失业的构成和治理政策(1)理解自然失业率的上升及其原因。

(2)掌握主动和被动的失业治理政策。

第五章通货膨胀考核要求:1.货币的概念(1)识记货币的职能及类型。

2.货币数量论(1)掌握货币供给和通货膨胀的关系。

3.通货膨胀与利率(1)注意区分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的概念。

(2)掌握利率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4.通货膨胀的社会成本(1)了解通货膨胀带来的社会成本。

宏观经济学总复习题1(含答案)

宏观经济学总复习题1(含答案)
到8500亿元,求:投资乘数。
2、若边际消费倾向为0.8,求:政府购买乘数。
3、若政府增加转移支付200亿美元,若边际消费倾向为0.8,则国民收入将增加
多少?
4、在一个资源未被充分利用的封闭经济中,边际消费倾向为0.8,如果政府一方
面多征得10亿元财产税,并将此税收用作政府采购,因此一收一支,对经济的效
MPC。×
6、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投资乘数越小。×
7、改变政府购买支出水平对宏观经济活动的效果要大于改变税收和转移支付的效
果。√
8、消费曲线具有正斜率,但斜率的绝对值越来越小。√
9、定量税时,三部门经济中均衡收入为y=(α+i+g-βt)/(1-β)。√
10、在比例税情况下,平衡预算乘数一般小于1。×
C GDP和S都减少 D GDP不变,S减少
11、经济学中的投资是指(CD)
A 购买一块土地 B 购买公司债券
C 厂房增加 D 存货增加
四、计算题
1、若自发投资量从600亿元增加到700亿元,则均衡的国民收入从8000亿元增加
3、 根据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引起国民收入减少的原因是(AD)
A 消费减少 B 储蓄减少 C 消费增加 D 储蓄增加
4、 若MPC=0.2,则政府税收乘数值为(B)
A 5 B -0.25 C -4 D 2
C 政府转移支付 D 政府购买办公用品
12、用收入法核算GNP时,应包括
A 折旧 B 间接税 C 出售股票的收入 D 工资
13、用支出法核算GDP时,应包括(ABD)
A 政府转移支出 B 消费者对消费品的指出
到均衡。√
8、LM曲线呈水平段的区域称为“古典区域”。×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

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GDP)一、GDP的含义GDP是指一定时期内在一国(或地区)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第一,GDP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

第二,GDP衡量的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中间产品和服务价值不计入GDP。

第三,GDP是一国(或地区)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第四,GDP衡量的是一定时间内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二、GDP的衡量GDP的衡量:增值法、收入法、支出法增值法:从生产角度衡量GDP的一种方法。

基本思想:通过加总经济中各个产业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来求得GDP核算值。

企业的增值=企业产出价值-企业购买中间产品价值GDP =该国境内所有企业的增值之和收入法:用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GDP的一种方法。

根据增值法,汽车零售商的增值就是汽车销售收入和批发成本的差额,这些差额必定会成为某些人的收入。

包括:汽车零售商支付给销售人员和技工的工资、租金、贷款利息、利润。

这样,全部增值以工资、租金、利息和利润的形式出现在收入流中。

GDP =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支出法:通过衡量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支出来核算GDP的一种方法。

GDP =消费 +投资+政府购买+ 净出口GDP=C+I+G+NX一国经济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角度可以划分为四个部门:家庭部门、企业部门、政府部门、国际部门家庭部门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被称为消费支出,简称消费(C)可分为三大部分:耐用品消费支出:购买小汽车、电视机等非耐用品消费支出:购买食品、服装等劳务消费支出:医疗、教育、旅游等支出企业部门的支出称为投资支出,简称投资(I)投资是一定时期(如一年)增加到资本存量上的新的资本流量。

资本存量指在经济中生产性资本的物质总量,包括厂房、设备和住宅等。

资本存量的增加是投资的结果。

由于资本品的损耗造成的资本存量的减少成为折旧,为补偿或重新置换已消耗的资本进行的投资,称为重置投资。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1.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主要关注整个经济体系的总体运行情况,而不是个别市场或个体单位。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政策目标:经济增长、价格稳定、充分就业等。

2.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强调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的重要性。

-新凯恩斯经济增长理论:强调有效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强调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3.教授效应:-教授效应描述了一种经济增长过程中,劳动者通过学习和模仿技术,提高自身生产能力的现象。

这种技术传递过程可以提高整个经济体系的生产力水平。

4.成本疾病理论:-成本疾病理论指出,一些新技术的应用可能会带来额外的成本,从而抑制经济增长。

5.多重平衡理论:-多重平衡理论认为,在宏观经济体系中,可能存在多个稳定的均衡状态。

这意味着经济体系在不同状态之间的跃迁可能需要外部冲击。

6.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揭示了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当失业率下降时,劳动力市场紧张,工资上升,供给不足导致物价上涨;反之,失业率上升时,劳动力市场宽松,工资下降,物价下跌。

7.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收入和支出,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8.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经济周期是经济活动在长期内呈现周期性波动的现象,周期通常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

-经济波动是经济活动在短期内出现的波动,通常由内部和外部的冲击导致。

9.收入分配与社会不平等:-收入分配研究个人或家庭之间的收入差距,而社会不平等研究整个社会的收入差距。

-收入不平等可能对经济稳定和社会和谐带来负面影响。

10.公共产品和外部性:-公共产品是指无法排除非付费者使用且一个人使用不会减少别人使用量的商品或服务。

宏观经济学重点讲义

宏观经济学重点讲义

第一章国民收入与生活费用衡量第一节一国(或地区)收入的衡量一、GDP概念用途及定义(一)用途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衡量的是经济社会(国家或地区)用于购买新生产的最终物品与劳务的总支出,或者生产这些最终物品与劳务所赚到的总收入。

对一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

(二)定义GDP是指一个经济社会(国家或地区)在某一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注意:GDP用于国家层面,翻译为“国内生产总值”;用于地区层面,翻译为“地区生产总值”。

二、对GDP定义的理解(1)GDP是一个地理概念而不是一个国民概念,区别于GNP。

GDP计算范围:一国或地区永久居民在本国或地区+他国或地区永久居民来该国或地区GNP计算范围:一国或地区永久居民在本国或地区+该国或地区永久居民去他国或地区GNP=GDP+NFI(国外净要素收入)如:日本人在中国提供要素生产的最终产品,计入中国GDP而不计入中国GNP;但计入日本GNP 而不计入日本GDP。

(2)按生产期而不是按交易期核算。

旧货交易中旧货本身的市场总价不计入GDP(因已经计入生产期GDP),但其中产生的劳务费与税费要计入GDP。

(3)最终物品的市场价值计入GDP,而中间物品的市场价值不计入GDP(原因在于避免重复计算)。

最终物品:消费者使用的消费品与生产者使用的资本品中间物品:用来生产最终产品的产品(如原材料、半成品、零部件等)(4)租赁房的租金要计入GDP,使用自有房的估算租金(由政府统计部门估算)也要计入GDP。

(5)土地转让与普通股票交易中土地、普通股票本身的市场总价不计入GDP(因这只是一种产权转移,而本身并未生产新的价值),但其中产生的劳务费与税费要计入GDP。

(6)包括政府支付的社会保障补助、失业保障补助等在内的转移支付不计入GDP。

因为:一是它们并不用于政府交换现期生产的物品与劳务;二是它们尽管改变了家庭收入,但并没有反映经济社会的生产。

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 1

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  1

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11、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两部门经济是指只有家庭和厂商两个部门的经济。

两个假设:(1)经济是封闭型的,不存在对外贸易;(2)政府和经济活动没有关系。

2、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三部门经济是指包括家庭、企业和政府三个部门的经济。

3、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四部门经济是包括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等四个部门的经济。

4、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即GDP 是指一个国家在本国(或地区)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5、支出法计算GDP :支出法也叫最终产品法。

从使用角度考察,GDP 是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居民、厂商、政府和国外部门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总额。

其计算公式:GDP=C+I+G+(X-M )=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总消费=居民消费+社会公共消费,是核算期内机构单位为满足个人物质、文化与精神生活的需要,对货物和服务最终消费的支出合计;总投资=固定资产形成+库存增加,是机构单位在核算期内对固定资产和库存的投资支出总计;净出口=出口—进口,出口产品虽被非长住单位使用,但却是国内的最终产品,故要加上,进口产品虽是国内居民使用,但不是国内生产的最终产品,故应减去。

6、三种计算国民生产总值的方法的比较:7、消费的决定消费函数:一般把消费与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称为消费函数,即C=f(Y),也可写成C=bY 。

短期的消费函数如下式:C=C 0+bY ,C0称为初始消费,亦称为自发性消费,bY 为引致性消费,即受Y 制约的消费。

平均消费倾向简称APC 是指消费占收入的比例,即APC=b=C/Y 。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比例,用MPC 表示,即:MPC=YC ∆∆。

对于短期而言,APC 和MPC 的计算公式为:APC=C 0/Y+ b ;MPC= C 0/ΔY+ b 。

8、消费者均衡:就是消费曲线与450线的交点。

宏观经济学_重点名词解释归纳

宏观经济学_重点名词解释归纳

宏观经济学_重点名词解释归纳一、概述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宏观经济现象的学科,旨在揭示整体经济体系的运行规律,探讨经济总量的决定因素及其变动趋势。

作为经济学的重要分支,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涵盖了国民经济的总体规模、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等方面。

通过对宏观经济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宏观经济学为我们提供了理解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率、国际贸易等宏观经济指标的工具和框架。

在宏观经济学中,一系列重要的名词和概念构成了其基础理论体系。

这些名词和概念不仅帮助我们理解宏观经济现象,还为我们分析和预测经济走势提供了依据。

我们将对宏观经济学中的重点名词进行解释和归纳,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思想和方法。

1. 宏观经济学概述经济增长: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经济总量的增加。

通常以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来衡量。

经济增长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宏观经济政策:指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手段。

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

这些政策旨在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保障就业等。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涵盖了多个核心议题,包括经济周期、失业与就业、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等。

这些议题不仅反映了宏观经济的运行状态,也影响着每个个体的日常生活。

理解这些议题及其背后的经济原理,对于把握宏观经济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议题涵盖了多个重要的名词和概念,比如经济周期波动中的繁荣与萧条阶段,失业率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通货膨胀的成因和应对措施等。

这些名词和概念构成了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知识体系。

2. 宏观经济学的重要性宏观经济学的重要性在于它对整个国家经济体系的整体研究。

与微观经济学聚焦于个体或家庭层面的决策不同,宏观经济学致力于探索整体经济环境,宏观政策与经济系统的稳定性和增长的内在联系。

这一分支经济学的核心理念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对国家、企业和社会的长远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一、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整个经济的总体运行情况,包括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国际贸易等方面。

其关注的是总体经济现象,而非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

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它衡量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增加量。

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来表示。

通货膨胀指的是总体物价水平的持续上升。

这会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经济的稳定。

失业则是指有劳动能力并且愿意工作的人没有工作的状态。

失业率是衡量失业程度的重要指标。

二、国民收入核算1、国内生产总值(GDP)GDP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理解 GDP 的定义需要注意几个要点:首先,GDP 只计算最终产品和服务,避免重复计算;其次,GDP 是市场价值的总和,需要通过市场价格来衡量;最后,GDP 是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而非销售的。

2、其他相关指标除了 GDP,还有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和个人可支配收入(DPI)等指标。

GNP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它与 GDP 的区别在于计算的是本国国民的生产,而不管生产活动是在国内还是国外进行。

NDP 是从 GDP 中扣除折旧后的净值。

NI 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全部收入。

PI 是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后形成的个人收入。

DPI 则是个人收入扣除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

3、国民收入核算的方法主要有支出法、收入法和生产法三种。

支出法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支出,即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和净出口(NX)之和来计算 GDP。

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中创造收入的角度,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的收入份额来计算 GDP,包括工资、利息、租金、利润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在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GDP=GNP-本国国民在国外生产的部分+外国国民在本国生产的部分。

2.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

3.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的比例。

4.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5.产品市场均衡:是指产品市场上供给与总需求相等。

6.凯恩斯流动性偏好陷阱:凯恩斯认为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为了防范证券市场中的风险,将所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同时不论获得多少货币收入,都愿意持有在手中,这就是流动性陷阱。

7.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8.货币政策:是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9.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如某一数量的公共支出)而对私人消费和投资的抵减。

10.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11.通货膨胀:指一般物价水平在比较长的时间内以较高幅度持续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

12.菲利普斯曲线: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13.经济增长:指一国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的扩大。

表现为GDP或者人均GDP的增长。

14.中间产品:指购买后不是用于最终消费,而是用于转卖或进一步加工的商品和劳务。

15.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16.奥肯定律:是来描述GDP变化和失业率变化之间存在的一种相当稳定的关系。

这一定律认为,GDP每增加2%,失业率大约下降一个百分点17.充分就业:指在一个经济中,在一定的工资率下,所有能工作而且愿意工作的人都能找到工作。

18.经济周期: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包含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

19.政府购买:政府购买是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20.政府转移支付:转移支付是指政府或企业的一种不以购买本年的商品和劳务而作的支付,即政府或企业无偿地支付给个人或下级政府,以增加其收入和购买力的费用,它是一种收入再分配的形式。

21.凯恩斯定律:凯恩斯认为,仅靠自由机制是无法保证经济稳定增长,达到充分就业的,必须加强国家干预。

据此他提出,在需求出现不足时,应当由政府采取措施来刺激需求,而总需求随着投资的增加,可使收入增加,消费也将增加,经济就可以稳定地增长,以至达到充分就业,使生产增加。

二、简答题1.什么是“内在稳定器”?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的财政政策主要有哪些?答:内在稳定器也称自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财政政策)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和冲击的机制。

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是政府“稳定经济的第一道防线”。

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的财政政策有:自动变动的税收(特别累进税制)、政府转移支付和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2.简述超额准备金产生的原因?并简要说明市场利率变化如何影响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

答:超额准备金指“银行实际贷款低于本身贷款能力”,其差额部分就是超额准备金。

产生原因在于:银行找不到可靠的贷款对象,或企业预期利润率太低不愿意借款,或银行认为利率太低不愿意贷出等等。

对商业银行而言,吸收存款是负债业务,如果不能放贷出去,同样要付出存款利息,增加成本。

所以当市场利率上升时,将刺激商业银行放贷积极性,从而超额准备金减少。

反之,准备金增加。

3、计算题公式1)两部门 总需求(总支出)=消费+投资:Y=C+I总供给(总收入)=消费+储蓄:Y=C+ S2)三部门 总需求(总支出)=消费+投资+政府支出 即Y=C+I+G总供给(总收入)=消费+储蓄+税收 即Y=C+S+T3)国民收入的概念国民收入包括五个经济总量指标: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或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狭义国民收入)、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

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和个人可支配收入(PDI)NNP=GNP-折旧(NDP=GDP-折旧)NI=NNP-间接税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政府转移支付PDI=PI-个人所得税4.国民生产总值(GNP)及国内生产总值(GDP)理解此概念需注意几个问题:1)GNP是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总值,它不包括以前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

所以GNP是一流量而不是存量概念。

2)GNP看的是“生产”的情况,计算的是当年生产的产品。

如果去年生产的产品,但在今年销售,不能算进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3)GN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

因此计算时不包括中间产品的产值,以避免重复计算。

4)GNP不仅包括各种最终物质产品的价值,也包括各种劳务的价值。

5)GNP的统计都是按当年的“市场价格”加以计算的。

按市场价计算出来的GNP中包括价格变动因素,称为“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如果扣除价格变动因素,得出的是“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6)GNP不包括非市场交易(如家务劳动的价值)和非生产性交易(指纯粹金融市场交易)。

7)GNP是一个以人口标准做基础的概念,测度的是本国国民在国内和国外的生产产值。

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GDP概念。

GDP是指在一个国家的国土上一年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格总额。

它是一个以地理标准为基础的概念。

5.消费函数消费又称为消费倾向,凯恩斯把消费倾向分为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MPC:是指消费增量与收入增量之比,以MPC表示。

ΔC表示消费增量,ΔY 表示收入增量,则MPC=△C/△Y平均消费倾向APC:是指消费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以APC表示。

C表示消费支出,Y表示收入水平,则APC=C/Y6.储蓄函数储蓄函数:储蓄与收入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被称为储蓄函数,或称为储蓄倾向。

可表示为S =F(Y),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储蓄随收入增加而增加,随收入减少而减少。

储蓄倾向也分为边际储蓄倾向和平均储蓄倾向。

平均储蓄倾向APS :是指储蓄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公式为:APS =S/Y边际储蓄倾向MPS :是储蓄增量与可支配收入增量之比。

以MPS 表示。

ΔS 表示储蓄增量,ΔY 表示收入增量,则MPS =△S/△Y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互为补数,如下式:APC+APS =1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互为补数,如下式:MPC+MPS =17.失业种类(1)自愿失业;(2)摩擦性失业;(3)结构性失业;(4)非自愿失业。

种类 定义 原因 解决的途径摩擦性失业 由于工人在寻找工作时需要时间而产生的失业信息不完全 构建与充实就业信息平台周期性失业 由于经济衰退而产生的失业 短期周期进入衰退期 进行宏观调控,扩大需求,防止经济衰退8.货币政策工具:(1)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债券市场上购买或出售政府债券,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从而调节货币供给的政策手段。

(2)是变动再贴现率:再贴现率是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时的利率。

(3)是改变法定准备金率:法定准备金率指中央银行规定的各存款货币银行必须遵守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率。

9.储蓄——投资恒等式为什么不意味着计划的储蓄总等于计划的投资?答:(1)储蓄——投资恒等式的含义。

储蓄与投资恒等,是从国民收入会计角度看的恒等,是“事后的、实际的”投资和储蓄的恒等。

设有一个二部门经济,其国民收入为1000亿元,从收入的使用看,用于消费的为800亿元,则未被消费的200亿元既为储蓄;从支出的结构看消费仍为800亿元,未被消费的200亿元此时被视为投资。

这里的投资和储蓄是事后的、实际的指标,其中可能包含有非合意的部分,因此就必然有储蓄与投资的恒等。

(2)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的含义。

计划储蓄与计划投资的相等是基于储蓄主体和投资主体意愿的相等,是“计划的、事前的、合意的”投资和储蓄的相等。

由于储蓄主体与投资主体并不一定相同,投资动机与储蓄动机亦存有差异,因而计划投资与计划储蓄的相等就只能是偶然的。

只有当非合意的投资、非合意的储蓄为零,即实际的投资、实际的储蓄让投资主体、储蓄主体都满意时,计划投资才等于计划储蓄。

IS —LM 模型:将IS 曲线和LM 曲线放在同一个纵轴为利率、横轴为收入的坐标系中,就得到一个完整的IS —LM 模型。

由于IS 是产品市场的均衡线,而LM 则是货币市场的均衡线,因此在IS 和LM 相交的地方,也就是在两个市场一般均衡的时候,有一个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被决定。

但须注意的是,IS —LM 的均衡点并不一定是令人满意的,它有可能是一种萧条的均衡。

如果是这样,就需要动用宏观经济政策移动IS 或LM 曲线,以使宏观经济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

11.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的核心是有效需求不足理论。

凯恩斯认为,由于消费倾向递减、资本的边际效率递减以及流动偏好的存在,消费和投资都是不足的。

由此造成的有效需求不足,就会使资本主义经济出现非自愿失业和萧条。

为解决这个问题,政府的干预是必要的。

政府必须动用财政或货币政策(主要是财政政策)调节经济,以保证充分就业的实现。

简要说明简单的凯恩斯支出模型(收入-支出模型)、IS-LM模型和AD-AS模型各自的基本特征。

这三个模型之间有何内在联系?答:(1)收入-支出模型、IS-LM模型和AD-AS模型各自的基本特征:简单的凯恩斯支出模型(收入-支出模型)之所以被称之为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因为仅考虑到产品市场,不涉及货币市场和劳动市场。

在分析中,投资被作为外生变量进行分析,不受利率和收入水平的影响。

简单的凯恩斯支出模型(收入-支出模型)假设价格不变、利率不变,用乘数理论刻画财政政策效果,该模型对总产出决定和政策效应的分析实际上是总需求分析。

IS-LM模型将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很给的模型,用来确定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

与简单的凯恩斯支出模型(收入-支出模型)不同的是,IS-LM模型中投资是一个内生变量,受利率和收入水平的影响。

IS-LM模型在利率可变情况下分析总产出决定,并分析了利率决定。

对财政政策效应的分析既保留了乘数效应,又引入了基础效应。

此外,IS-LM模型还分析了货币政策效应。

但是,IS-LM模型仍然是总需求分析。

AD-AS模型属于中期分析,该模型取消了价格水平固定不变的假定,着重说明产量和价格水平的关系。

另外,AD-AS模型将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劳动市场结合起来,分析的是三个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产量和价格水平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