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网络图像传输技术的研究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在雷达信号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在雷达信号处理中的应用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在雷达信号处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不仅提高了雷达信号的处理效率和精度,也拓宽了雷达信号处理的实际应用范围。
本文将详细探究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在雷达信号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一、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基本概念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是通过数字信号处理器将信号从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处理技术,是一种数字化的信号处理技术,其主要过程包括采样、量化和编码。
数字信号具有离散性、量化误差和噪声等特点,因此数字信号处理的本质是对数字信号进行处理、改变、提取和分析。
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在雷达信号处理中的应用研究雷达信号处理是一种基于电磁波传输的距离测量和距离信息处理技术。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在雷达信号处理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信号采样与重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可以对雷达信号进行采样和重构,从而实现对雷达信号的数字化处理。
采样是将连续信号转换为离散信号的过程,常见的采样方式有等间隔采样和随机采样。
重构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过程,常见的重构方式有插值法、余弦插值法和多项式插值法等。
通过信号采样与重构技术,可以有效地对雷达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为后续处理提供数据基础。
2、信号滤波处理雷达信号通常会受到各种干扰和噪声的影响,降低了信号的质量和性能。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可以对雷达信号进行滤波处理,消除或降低噪声和干扰,提高信号的清晰度和准确性。
常见的雷达信号滤波方法包括低通滤波、带通滤波和高通滤波等。
3、信号分析与特征提取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可以对雷达信号进行分析和特征提取,从而提取出信号中蕴含的目标信息。
通过数据处理和特征提取,可以探测和识别雷达信号中的各种目标。
常见的雷达信号处理技术包括频谱分析、时域分析、小波变换等。
4、信号处理与图像重建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可以用于雷达信号图像的重建和处理。
通过对多个雷达回波信号的处理、合成和处理,可以重建出目标的三维图像,并进一步研究目标的形态和特征。
目标适合传输技术在SAR图像编码中应用
目标适合传输技术在SAR图像编码中的应用摘要:为了解决无人机上合成孔径雷达(sar: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观测系统的图像,通过有限带宽进行实时传输的问题,通常采用基于目标的图像编码技术来对采集数据进行编码。
本文中介绍了一种基于目标适合传输的sar图像传输方法,该方法采用双参数监测方法,将sar图像分割成目标和背景,再通过子带变换利用掩膜将子带系数分成目标和背景序列,再通过frtcq的高保真编码对目标区进行编码,而通过frtcq的低分辨率编码对背景进行编码,这样就可以大幅度的提高sar图像的压缩编码率,提高图像的传输效率和正确率。
关键词:合成孔径雷达图像子带编码目标检测图像编码一、引言合成孔径雷达的成像特点是,能够全天候、全天时对广大区域进行高分辨率成像,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民用和军用价值,在众多的观测平台中,无人机以其灵活多样的特点成为未来战争中实现“零伤亡“侦察的重要手段,已经引起世界主要军事强国的关注。
无人机机载sar侦察系统在工作过程中,需要将观测的图像通过信道传送到地面指挥中心进行目标识别和判读,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观测系统所获取的sar图像数据量越来越大,所以,为了在有限的信道上实现海量数据的实时传输,就需要通过高压缩比的有损压缩才能实现。
一般的图像压缩方法在实现高压缩比时,图像的失真现象非常严重,以至于影响后续的目标识别性能;而基于目标的sar图像压缩,能够对目标区和背景区进行压缩比不同的压缩,逐渐成为现在相关领域的研究重点。
二、算法简介和操作流程本文的基于目标适合传输的sar图像编码算法,先通过双参数检测算法把观测图像分成目标和杂波背景,然后再利用roi掩码将子带系数分割成目标和背景序列,对目标序列通过frtcq进行高保真编码,而对背景序列则进行frtcq的低分辨率编码,这样就可以有效降低算法的复杂度。
此外,由于一般的sar图像都具有动态范围大和包含乘性噪声的特点,所以在应用中可以通过对数运算来减少动态范围,并将乘性噪声变为加性噪声。
软件化、网络化的通用雷达光栅显示终端设计
1 系 统体 系 结构 及 主 要优 点
充分 软 件 化 、 络化 雷 达 光栅 显示 终 端 的基 本 网 硬件 体 系结构 由 2台 网络连 接 的高性 能通 用微 机 和 1个数 字化 控制 卡 与雷达 相 连 , 图 1 示 。其 中 , 如 所
雷达 ;
为 了便 于 实 现雷 达 图像 的实 时 网络传 输 , 照 仿 视频 和音 频信 息在 网络 传 输 时 的 数 据 帧方 式 , 建 创 雷达 图像 的帧 结构 。雷 达 图像 的 1 数据 包含 1 帧 个 雷达 发射 脉 冲及相 应 回波 的全 部 信 息 : 达 扫 描模 雷 式、 扫描 角 度 、 射 模 式 、 发 显示 模 式 、 示 参 数 、 显 回波 数据 格式 、 回波数 据 以及扩 展位 等 。这样 , 雷达 回 把 波 信息 加工 为序 列 帧 结构 后 , 有专 用 雷 达 光 栅 显 装 示 终端 运行 软件 的计 算机 从 网络接 口接 收序 列数 据
p r a t me n n o mp o i g t e r l b l y, g l y o h y t m n e u i g t e c s . o t n a i g f r i r v n h e i i t a i t ft e s s e a d r d cn h o t a i i Ke r s r d r r d rr s e i p a d s l y t r i a y wo d : a a ; a a a t r d s l y; ip a e m n l
光 栅显 示终 端运 行软 件 的计算 机 收到这 序列 帧也 都
能 完全 复现 雷达操 控 手所 观察 的雷 达 画面 。采用 这
种 基 于数据 帧结 构 的雷达 光栅 显示 终端 最适 合 利用
雷达与通信中的信号处理技术研究
雷达与通信中的信号处理技术研究雷达和通信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两大重要领域,它们的发展成果不仅广泛应用于军事,而且在民用领域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实现雷达和通信的功能,必须采用一系列有效的信号处理技术来处理各种信号。
本文将讨论雷达与通信中常用的信号处理技术以及它们的理论和应用。
一、雷达信号处理技术雷达是一种利用电磁波来获取目标信息的系统,其基本构成部分由发射机、天线、接收机和信号处理器组成。
其中信号处理器是雷达系统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它负责对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从而提取有关目标的信息。
雷达信号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 目标检测目标检测是雷达信号处理的首要任务。
其目的是从雷达接收信号中识别出存在的目标,对径向速度、距离和方位角等参数进行测量。
目标检测需要针对各种不同的噪声、杂波和干扰因素进行优化,主要方法包括单门限、双门限、恒虚警率、协方差域等。
2. 目标跟踪目标跟踪是指在雷达信号处理过程中,随着雷达和目标的相对位置、目标的移动状态变化,对目标进行连续跟踪并输出其运动轨迹。
目标跟踪需要综合考虑跟踪器的时间处理特性、投影算法和目标运动学变化等因素。
3. 雷达成像雷达成像是指通过雷达信号处理后,将目标表面散射反射波信号的变化表示成一张二维或三维图像。
雷达成像是现代雷达系统中广泛采用的方法,可以不受天气和光线等因素的影响快速获得目标表面形状、材料和运动状态等信息。
二、通信信号处理技术通信是一种高速数据传输技术,无线通信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为了更好地实现数据的传输保障,并优化数据传输质量,需要采用多种信号处理技术进行处理。
通信信号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 信号增强在实际应用中,通信信号往往在传输过程中会因为一系列原因而受到干扰,这会导致部分信息丢失或变形。
信号增强技术可以利用一系列信号处理技术,使得传输的信号还原到原始信号的状态。
通信信号增强技术主要包括滤波、去噪、信号平均、自适应加权等。
信号处理技术在雷达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信号处理技术在雷达系统中的应用研究雷达是近年来应用广泛的一种电磁波无线传输技术,其功能包括测距、测速、成像等,被广泛应用于战争指挥、航空、气象、导航、地质勘探等各领域。
而信号处理技术则是雷达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能够对雷达所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提取,从而得到有关目标的各类信息。
本文将就信号处理技术在雷达系统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雷达系统的基本原理雷达系统是一种通过电磁波进行无线传输的技术,其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由雷达发射器产生一定频率的电磁波,经天线辐射出去,经过空气或其他介质后,遇到目标时一部分电磁波被反射回来,再由接收天线接收回来,经过放大器等模块之后,利用信号处理技术对返回的信号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得到目标的各类信息。
其中,雷达的主要参数包括频段、频率、功率、脉宽、重复频率、极化方式等。
二、信号处理技术在雷达系统中的应用信号处理技术是对雷达信号进行处理、分析、提取的重要方法,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目标的各类信息。
下面将就信号处理技术在雷达系统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1、基础信号处理基础信号处理是雷达系统中最基本的处理过程,包括对原始雷达信号的放大、滤波、降噪等过程。
其中,滤波是指采用滤波器对雷达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去除杂波、信号调整等处理,从而得到更加清晰的信号。
而降噪则可以有效地去除由于天气、电磁干扰等原因产生的噪声信号。
基础信号处理是整个信号处理流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后续的分析处理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频谱分析频谱分析是指对雷达信号进行频谱分解,从而得到信号在不同频率范围内的特征分布。
频谱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从信号的角度来了解目标的物理特征,例如目标的尺寸、形状、结构等,对于将目标进行分类、识别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成像处理雷达成像处理是指对雷达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反演,从而实现对目标图像的生成。
成像处理可以帮助我们从图像的角度来了解目标的物理特征,例如目标的外形、纹理、表面形态等,对于目标的鉴定、跟踪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图像处理技术在军事情报中的应用研究
图像处理技术在军事情报中的应用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军事情报技术也在不断的更新与发展。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图像处理技术。
图像处理技术是指通过对电子图像进行处理,获取目标的位置、形状、大小等信息,并且可以根据这些信息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从而为军事情报工作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本文就来探讨一下图像处理技术在军事情报中的应用研究。
一、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历程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模拟图像进行处理。
第二个阶段是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将数字信号转化为数字图像,并在计算机上进行处理。
第三个阶段是90年代中期至今,这个阶段主要是基于互联网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数字图像处理技术”。
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主要得益于数字化技术的进步。
采用红外、雷达、卫星、侦察机等各种探测设备,可以获取到各种不同波段的图像数据,而这些数据都可以变成数字信号,然后进行数字化处理。
这样就可以使各种探测设备充分发挥其探测能力,并且可以把分散的信息进行整合,从而获得更加全面、精确的数据,为军事情报工作提供重要支撑。
二、图像处理技术在军事情报中的应用军事情报工作需要收集、分析、处理、保管、传递、应用各种信息和数据,图像处理技术在其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面分别从图像的获取、图像的解译和分析、图像的保管和传递三个方面讲述图像处理技术在军事情报中的应用。
1.图像的获取对于一些敌对势力在海上、陆地上、空中等不同地域和不同环境下活动的情况,只有借助各种情报侦察手段,才能形成正确的情报侦察大局。
而这些情报侦察手段中,探测设备的使用是最为重要的。
而图像处理技术正是对探测设备的有效补充。
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可以将分散的图片数据进行整合,从而更加全面地了解目标情况。
对于图像的获取方面,目前主要的军事情报侦察设备共有五大类,包括航空侦察、宇宙侦察、地面测绘、雷达探测和气象侦察。
基于分层技术的雷达视频传输算法
基于分层技术的雷达视频传输算法摘要:雷达视频回波数据量大,而不同的视频回波数据用户,其网络带宽不同。
本文针对这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层技术的雷达视频传输算法,以实现最大速率的雷达视频回波数据传输,保证对雷达视频数据进行不同利用的用户在其可用的网络带宽限制条件下,尽可能地接收更多的数据。
算法采用的技术成熟,实现简单,对工程应用较为有效。
关键词:雷达视频回波;分层编码;多速率多播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3) 02-0000-021 引言现代化协同作战指挥系统越来越重视各信息子站点的信息、情报共享。
当前国内外几乎所有的国家都组建了各自的雷达防空网络。
一个先进的雷达防空网络,不仅要求各雷达站能精确地探测目标信息,更要求各雷达站可靠、及时地将雷达探测的目标信息可靠地上报到各级指挥所,便于各级单位协同作战。
雷达视频回波是雷达探测到的目标信息中的重要构成部分。
文献[1]指出通过对目标视频回波信号处理后,可实现对目标的探测、定位、和跟踪。
尤其是在目标识别中,需要通过雷达视频回波数据,来分析和研究目标特性。
雷达视频包含的信息量巨大。
文献[2]指出,对雷达视频回波,采用进行40mhz进行a/d采用,设置a/d分辨率为10bit(比特),则回波数据量则达到为50mbps。
虽然雷达视频回波数据巨大,但是针对具体的每一个信息用户(不同的上级指挥单位)来说,并不是每一个信息用户都需要所有的视频回波数据。
有的信息用户可能只需要在远程观看视频图像即可,而对于需要利用视频回波数据进行目标识别分析的用户,为了深入地挖掘目标特性,其无疑需要更多的视频回波数据。
同时,从物理上来说,不同的用户其可利用的网络带宽不同,如果统一地发送全部视频数据,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因此,可模型化为雷达视频回波数据的传输是一个多速率多播的问题。
多播的源节点为雷达站,多播的接收节点为协同作战指挥系统中雷达视频回波的信息用户,这些用户根据自身的带宽需求,以不同的速率接收数据。
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HDMI)在雷达中的运用研究
Ke r s HDMIitra e y wo d : ne c ;VGA;aro erd r P A;rn i o nmie i ee t Sg aig TMDS) f i r a a ;F G T a st nMii zd D f rni bn i l a in l ( n
本 世纪 以来 。c L D 等 数 字 显 示设 备 ,由 于 它具 备 了 L D、 E
sa a d o h ip a fAibo er da t h d a t g fhih de niin a d n ls r t n miin a d r n f r . e tnd r nt e d s l yo r m a rwi t e a v n a eo g f to n no o sfom a s to n ta so h i m W
传 输 数 字 影像 与声 音信 号 。 数 字 影 像 的 部 分 , D 接 口支 在 H MI
持 数 字 R B与 数 字 色 差 两 种 模 式 ,并 且 比 D I 更 高 的 画 G V 有
许 多 不 可 多 得 的 优 点 , 此 在 国 民经 济 的诸 多方 面 有 了全 面 因
第 1 9卷 第 1 0期
Vo .9 11
NO 1 .0
电 子 设 计 工 程
Elc r n c De in En i e i g e to i sg gne rn
数字视频压缩技术在雷达图像远程传输中的应用
摘
要 :数字化雷达 图像传输技术 可以全双工地传输一路雷达 图像信号 、 多路串行数据和语音信息 , 中提 出了一种 文
基于小波变换 的数字视频压缩 技术的系统设计 。采用帧间预测编码方式 大幅度地 压缩 雷达扫描 图像 的象素 , E 通 用 1 信技术 , 在小于 5 2k p 的带宽上完成对雷达 图像 的远程传输 , 1 b s 辅助保障手段采用 “ 斗” 星定位 系统 , 北 卫 利用其短信 通道传输部 分压 缩雷 达图像 。 关键词 :雷 达图像 ;压缩 技术 ;小波变换
0 引
言
2 压 缩 解 压 原 理
压缩解 压单 元是 本 系统 的核 心 , 成 雷 达 视频 信 号 的 完
雷达 观测 站大 多 部 署 在 高 山 、 岛等 地 区 , 海 而雷 达 观
测 图像又 是获得 第一 手资 料 中的重 要 组成 部 分 , 因此 对 于 雷 达 图像 这种 流量非 常大 的信 号 , 字视 频 压缩 技 术 对 于 数
滤波器 , G是高通滤波器。图 2中, 2 图像 Ad 第 层 f分解
图 1 雷达视频 传输框 图
成 4 子 图像 : d D: I f, f 。A f经 历 了水 平 与 幅 A f, f, ; Di ) d
垂直 2个 方 向的低通 滤波 , ,经 历 了行方 向低 通滤波 、 D: 列
本系 统运用 了 E 1通 信 技 术 , 干扰 性 、 统 稳 定性 、 抗 系
的分 辨率 。
・1 55 ・
机动性 较 为 出色 , 传输 流量 小 于 5 2k p , 完 成 双 向雷 1 b s可 达视 频 的 传 输 , 可 根 据需 要 进 行 增 减 , 有 一 定 的灵活 并 具
穿墙雷达图像CS编码算法设计
穿墙雷达图像CS编码算法设计任建;许会;李邦宇【摘要】针对TWR雷达图像由于检测信号的频率较高、带宽较大使得图像信息量增大,导致在传输和实时成像方面存在困难的问题,提出了采用压缩感知(CS)为雷达图像的编码提供欠采样压缩的新方法.设计了基于解凸优化的l1范数等效算法和基于正交匹配追踪(OMP)算法的TWR图像编码方法,构造了部分哈达玛观测阵和高斯随机测量观测阵.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对雷达图像的欠采样率可达0.546 9,能够实现失真最小和速度最快地对墙内目标进行有效检测.【期刊名称】《沈阳工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6(038)001【总页数】6页(P80-85)【关键词】超宽带信号;穿墙雷达;压缩感知;去直达波成像;雷达图片编码;欠采样;正交匹配追踪算法;l1范数【作者】任建;许会;李邦宇【作者单位】沈阳工业大学先进在线检测技术省重点实验室,沈阳110870;沈阳工业大学先进在线检测技术省重点实验室,沈阳110870;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沈阳11016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H702穿墙雷达由于对墙体、烟雾和树叶等遮蔽物具有良好的穿透性被广泛应用于海关集装箱内的偷渡检测、地震泥石流塌方的生命体检测、战争巷战中的敌人位置检测以及恐怖活动中的掩蔽建筑物内的人员位置定位等场合.超宽带信号的另一个主要优点是不需要被测对象涂抹粘合剂和佩戴检测仪器等,可以实现非接触检测.超宽带穿墙雷达(UWB TWR)基本机理是超宽带信号经被测物体反射后,系统对返回的回波信号进行处理以达到定位目标的作用.超宽带信号定义为信号的绝对带宽大于500 MHz或者相对带宽大于25%的信号.由于检测信号的高频特性和穿墙雷达的实时成像要求,导致超宽带TWR图像信息量较大,传输和存储压力增大,通过扩展通信信道和增加内存容量的方式无法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1-3].本文提出了基于压缩感知的雷达图片编码方法,采用欠采样的思路实现数据采集和压缩图片传输,利用正交匹配追踪(OMP)或者凸优化恢复算法(CVX)来实现图片恢复和成像,能够对检测目标进行快速而准确地定位.回波信号由目标信号、直达波信号和噪声信号组成,直达波信号是指发射信号遇到障碍物后反射并被雷达接收的信号.由于生命体呼吸或心跳等生命体征的反射信号很微弱,而墙体反射和其他干扰反射的回波信号却很强,因而形成直达波.在生命体成像过程中应用多普勒现象进行目标成像,之前需要去除直达波影响.去直达波的方法包括对消法、小波变换法、自适应滤波法、子空间投影法和复数FastICA 方法等.对消法去除直达波采用的是去除环境直达波或者直达波均值的方法,在去除直达波的同时也削弱了回波信号;小波变换方法不能在不同尺度上准确地逼近局部信号特征;自适应滤波方法需要不含目标或含有较少目标分量的信号做先验条件;子空间投影方法将投影空间作为与直达波正交的子空间,要求比较高[4].因此,在雷达信号是不同频段的多点信号时,选择复数FastICA方法进行直达波的去除.独立成分分析(independent component correlation algorithm,ICA)属于盲源分离方法,ICA算法使各独立分量以寻优的方式最大程度地逐步逼近源信号[5-7].该算法找到n×m维的解混矩阵W,输出信号y=WTx是源信号的估计值.FastICA 可以实现高维信号分析,由负熵最大法迭代计算.负熵J定义如式1所示.复数FastICA成像算法流程如图1所示.TWR成像后需要对图片进行压缩传输,以往图片压缩都是对图像进行全采样,压缩感知的理论在2006年确定之后[8],可以对图片进行欠采样,从而得到压缩值,传输后再通过恢复算法进行即时成像[9],该思路加快了图片压缩的速度,实现了目标定位.针对CS的恢复算法,本文设计了基于l1凸优化的算法和贪婪迭代的正交匹配追踪算法.正交匹配追踪算法是目前压缩感知的众多恢复算法中最为常用的一种算法,y是信号x的投影值.集合D∈{gr,r=1,2,…,Γ},D中元素是整个Hilbert空间H=Rn的单位矢量,满足r≫n,集合D被称为超完备字典,其元素称为原子(或基函数).给定字典D={gr}ref,其合成矩阵为Φ.匹配追踪算法的初始设置是初值R0y=y,RMy为M项的近似残差,其中,gr0为对应残差能量最小的字典原子.OMP算法的数学原理如下.先选定字典原子[10],即式(6)中,M<N,N为信号空间维数.若M=N,则最后通过y求解x的稀疏系数进而对x进行还原.匹配追踪系列算法是对最小化l0范数的求解.优点是速度快,但是精度有限[11].l1范数最小化的凸优化求解方法能够较匹配追踪算法精度高,但速度慢.本文分别对二者进行了比较设计.此外,编码算法中的观测阵是系统硬件化实现的主要障碍,本文构造了高斯白噪声随机阵(Rand)、部分哈达玛阵(Hadamard)、伯努利矩阵(Bonuli)和拓普利兹阵(Toeplitz),针对穿墙雷达图片使算法快而有效地发挥作用.本文采用填充了泡沫材料的木板进行穿墙实验,木板大小为50 cm×45 cm,木板厚度是8.5 cm,填充物厚度约为5.5 cm.采用的仪器是安捷伦5071 C矢量网络分析仪,天线采用喇叭形天线,尺寸为25 cm×15 cm.测试目标设置为人.人是成年男性,移动距离是130 cm,距离天线1 m.实验场景示意图如图2所示.超宽带发射信号设置为800~2 498 M,测量S11参数,采用复数FastICA算法进行成像,编码算法是本文的压缩感知算法,在多种观测矩阵的基础上,最终实现最优目标定位.本文选用的实验是当检测目标为人和人体隔墙时,验证仿真的硬件环境如下:Intel Duo CPU 2.80 Hz,内存2.96 GB,采用的操作系统为Windows 7.利用Matlab 2012软件进行仿真.以恢复误差为评价指标进行恢复算法的设计,首先进行基于l1范数恢复方法的凸优化算法(CVX)测量次数测定[12-14].针对不同M值进行扫描,结果如表1和图3所示.实验结果表明,在256×256彩色图像压缩过程中,编码误差的主要分界点是测量次数为200的时候,200次以下效果差,200次以上效果好.与正交匹配追踪算法相比较,同时构造多种测量矩阵,结果如图4所示.从实验结果可见,230次的测量次数是区分CVX和OMP算法的分界数值.当次数大于230时,l1范数恢复方法的精度较高,小于230则OMP算法恢复误差较小.综合考量仿真时间,在分块稀疏的基础上,CVX的仿真运行时间仍然约为OMP 的10倍.因此,本文最终采用基于正交匹配追踪的彩色图像编码算法.以SNR、相对误差、MSE、PSNR和运行时间为评价指标,在采样率为0.546 9时进行实验,人体隔墙定位成像的原始图像如图5所示.人体隔墙图像大小为256×256,编码采用红、绿、蓝分别压缩计算的方式,表2反应了4个观测矩阵的5个参数值.成像图中红色代表被测物体,横纵坐标表示雷达前的水平面距离.对人体隔墙成像进行压缩,结果如表2和图6所示.由于穿墙雷达的主要目的是对目标进行定位,为了快速确定坐标信息,本文选择将图像坐标作为编码对象,从而提高实时成像速度.红色表示的是障碍物遮蔽下人体所在位置,在70~80 cm处检测到目标.还原图像选择了速度最快的高斯随机阵和成像效果最好的部分哈达玛观测矩阵.PSNR在大于23 dB时视为有效还原,本文算法可达到33.9~39.2 dB,可见主客观的还原效果都很好.表3和图7表示的是对人体没有障碍物的成像和压缩结果.还原效果和参数显示本文算法能够实现欠采样的情况,对人所在的水平面50 cm×100 cm附近的相对移动进行了成像.从两种场景的SNR可见,如果目标稀疏则成像效果较好,与压缩感知所需的稀疏先验条件相吻合.高斯随机投影阵运算速度较快,部分哈达玛阵还原效果较好.两种矩阵的恢复结果如图7所示.部分哈达玛阵是由+1和-1组成,较易硬件实现,且仿真失真较小,效果较好,是实际系统的最优选择.高斯随机阵和大部分的信号矩阵都不相关,因此计算速度较快,可以在检测信号未知的计算机模拟过程中普遍应用.本文在穿墙雷达目标定位过程中,采用人体作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压缩感知图像编码.成像算法采用复数FastICA,对超宽带穿墙雷达图片进行CS编码,提出了基于高斯随机阵、部分哈达玛阵、拓普利兹阵和伯努利阵的压缩感知恢复算法,设计了l1范数凸优化编码算法和OMP编码算法.出于硬件易于搭建的现实考虑,综合计算速度因素,基于部分哈达玛阵和正交匹配追踪的坐标图像同时压缩的CS算法,能够在欠采样的基础上实现对穿墙雷达目标的快速实时成像.(JIANG Hai-xiu.Rearch on rabar image compression [D].Dalian: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2007.)(LI Bang-yu.The study on imaging and life signal detection of ultra-wideband biological radar [D].Shen-yang:Shen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12.)(MENG Sheng-wei,HUANG Qiong,WU Shi-you,et al.Research on target tracking and imaging algorithm for ultra wideband through-wall radar [J].Chinese Journal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2010,31(3):500-506.) (GUO Shan-hong,SUN Jin-tao,XIE Ren-hong.Signal analysis of through-the-wall surveillance [J].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08,32(5):595-598.)(YAO Jun-liang,YANG Xiao-niu,LI Jian-dong,et al.Performance analysis of the FastICA algorithm in cochannel communication system [J].Signal Processing,2010,26(5):771-777.)(SONG Fang-wei.Multi-bandimage fusion and colorization based on sparse representation [D].Shanghai:Donghua University,2014.)(REN Jian,XU Hui,LI Bang-yu,et al.Study on parameters of compresssd sensing algorithm [J].Chinese High Technology Letters,2014,24(5):525-530.)(XU Hui,REN Jian,LI Bang-yu,et al.Research on compressed sensing applying to UWB respiratory detection [J].Chinese Journal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2015,36(1):57-61.)。
雷达预警系统技术探讨及应用
2019年01月雷达预警系统技术探讨及应用陶珂(大庆油田采油八厂规划设计研究所,黑龙江大庆163000)摘要:分析研究油田常用的监控技术,并重点介绍雷达监控技术的主要功能以及采集系统的运行原理,深入分析雷达监控技术的可行性。
设备采用全景红外成像预警雷达、双光谱光电成像系统、智能图像处理和数据融合等先进技术,获取高质量的昼夜视频图像,具备动目标的自动检测、精确定位和跟踪,实时生成监控区域综合态势,大幅度提高对油田地面设施的监控能力。
关键词:监控技术;雷达监控技术是油田安防的重要技术手段,监控技术也开始向着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综合油田地域监控需求及监控设备技术特点及功能,配置监控设备可有效地提高油田地面设施的管理水平。
1油田常用的监控技术分析目前油田常用的安防监控技术主要有三种方式:视频监控技术、激光夜视技术及雷达监控技术。
1.1视频监控技术视频监控是接收可见光反射成像。
最大监控距离0.5km ;可设置周界报警;可夜视;信号无衰减。
主要用于站场,或小范围不易被破坏的位置安装,不适于大范围野外使用。
大范围使用架设监控点多,故障率较高,维护管理困难,极易被破坏。
1.2激光夜视技术激光夜视是夜晚时近红外激光补光照明,人眼无法识别,可被摄像机感应。
监控点覆盖范围2-5km ;不可设置闯入报警;可夜视;激光器功率逐步衰减。
适用于平原且不需预警功能的区域,不适用于村屯、林地密集地区。
该技术存在以下特点:一是浓雾、大雨雪天气监控距离大幅减小,经过现场试验夜间夜视效果不好,可视距离小于2km 。
二是无法联动报警,功能单一,不能主动筛选、预警潜在作案目标。
三是在较高的遮挡物后的目标无法看到。
1.3雷达监控技术雷达监控是雷达测距,红外线热成像绘制被测物体距离轮廓。
监控点覆盖范围5-8km ;可设置闯入报警;可夜视;信号无衰减。
适用于外围平原油田地面设施的监控管理,不适用于村屯、林地密集地区。
该技术存在以下特点:一是监控图像效果较好,浓雾、大雨雪天气监控可手控转换为热成像跟踪仪。
雷达分析与目标识别算法研究
雷达分析与目标识别算法研究概述:雷达技术是一种利用无线电波来探测目标的技术。
雷达分析与目标识别算法是对雷达获取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识别和跟踪目标。
本文将讨论雷达分析与目标识别算法的研究与应用。
引言:雷达技术一直是军事、航空、气象和航海等领域中重要的工具。
雷达系统通过发送无线电波并接收其反射信号,根据信号的特性和反射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方位和速度等信息。
然而,由于雷达波束的特性和目标背景的复杂性,从海上、地面、空中等多种噪声环境中准确地识别和跟踪目标仍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雷达分析与目标识别算法:雷达分析与目标识别算法是对雷达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提取目标特征并对目标进行识别和跟踪。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雷达分析与目标识别算法:1. 脉冲压缩算法:脉冲压缩算法是一种用于提高目标分辨率和降低目标散射截面积的技术。
该算法通过应用复杂的信号处理技术,对雷达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压缩,使得距离分辨率可以达到理论极限。
脉冲压缩算法在目标识别和测距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2. 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是一种通过优化雷达波束的传输和接收来提高目标检测和跟踪效果的算法。
该算法可以根据目标的方位和距离信息自动调整雷达波束的形状和方向,以最大程度地提高目标信号的接收效果。
3. 雷达图像处理算法:雷达图像处理算法是一种将雷达数据转换为可视化图像的技术。
通过将雷达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然后将结果以图像的形式展示出来,可以更直观地观察和识别目标。
雷达图像处理算法在目标识别和目标特征提取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4. 目标跟踪算法:目标跟踪算法是一种通过对雷达数据进行连续分析和处理,以实现目标的持续跟踪和预测的技术。
该算法可以通过匹配目标的特征和动态参数,实时跟踪目标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信息。
应用领域:雷达分析与目标识别算法在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军事、交通、航空、气象和安防等方面。
1. 军事应用:在军事领域,雷达分析与目标识别算法可以在目标检测、导弹追踪和目标识别等任务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探地雷达图像识别技术
GP 是探 测地表 下 结构 和 埋设 物 的 新 型 无损 探 R) 测仪 器 , 它利 用 电磁 波对地 表的穿 透能 力 , 地表 从 向地下 发射某 种形 式 的电磁 波 , 电磁 波 在 地下 介 质 特性 变化 的界 面上 发 生 反射 , 过 接 收 反射 回 通 波信号, 据其延时、 根 形状 及 其 频谱 特 性 等参 数 , 解 释 出 目标深 度 、 介质 结 构及 其性 质[ . 1 在数 据 ] 处 理 的基 础上 , 应用 数字 图像 的恢 复与 重建技 术 , 对 地下 目标进 行 成像 处 理 , 到对 地 下 目标 的真 达
的形 式.
一 ) 1∞£ l ∞ 省I一 u
一 ,
一 芭
在这里 首先 利用 数值模 拟方 法得到 典型 雷达
猫枷
图像 的反射 特 征 , 次将雷 达 图像 分 割为 1 × 1 其 O O 的点 矩阵 , 然后 对雷 达 图像 进行 灰度处理 , 除 图 去 像边 缘 的噪音 和杂波 , 了便 于训 练 网络 , 灰度 为 将 处理 后 的矩 阵 归 一化 处 理 , 将这 1 0个 数据 作 为 0 网络 的训 练数 据 , 中训 练的 图像如 图 2所示 . 其
下公式 对 网络速 度进行 调整 .
jF
输 入层 (n u a e) 众 多 神 经 元 ( uo ) Ip tl r , y Ne r n 接受大 量非线 形 输入 信 息 . 入 的 信 息称 为 输入 输
向量.
输 出层 ( up tae)信 息在 神经元链 接 中 O tu yr , l
AW ( - )一 一 t 1 4
- AW (): 4h t
△ ( + 1 - 硼 () )4 £
基于压缩感知的高分辨率雷达成像技术研究
基于压缩感知的高分辨率雷达成像技术研究高分辨率雷达成像技术在军事、地质勘探、气象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然而传统的雷达成像技术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如成像速度慢、数据传输量大等问题。
为了克服传统雷达成像技术的局限性,压缩感知技术被引入到高分辨率雷达成像中,从而实现对目标的高效率、高精度成像。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压缩感知的高分辨率雷达成像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压缩感知原理及在雷达成像中的应用压缩感知是一种信号采样和重构理论,它通过对信号进行稀疏表示和随机测量,从而实现用远远少于传统采样率的数据进行信号恢复。
在雷达成像中,目标通常是稀疏的,因此可以利用压缩感知技术来降低采样率,提高成像效率。
通过将雷达信号进行压缩感知处理,可以大大减少数据传输量,提高成像速度,节约成本。
二、基于压缩感知的高分辨率雷达成像技术的关键技术1.稀疏表示:在压缩感知理论中,稀疏是指信号在某种变换域下具有很少的非零系数。
在雷达成像中,目标通常在某种变换域下是稀疏的,因此可以通过稀疏表示来实现信号的压缩感知采样和重构。
2.随机测量:随机测量是指对信号进行随机投影,从而获得远远少于传统采样率的采样数据。
在雷达成像中,可以通过随机测量技术来采集少量数据,实现对目标的高效率成像。
3.压缩感知重构算法:压缩感知的关键在于如何从稀疏表示的测量数据中重构原始信号。
在雷达成像中,需要设计适合高分辨率成像的压缩感知重构算法,以保证成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三、进展近年来,基于压缩感知的高分辨率雷达成像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研究者们提出了许多创新的方法和算法,不断提升雷达成像的性能和效率。
1.基于稀疏字典学习的高分辨率雷达成像技术:稀疏字典学习是一种对信号进行自适应稀疏表示的技术,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雷达成像的精度和鲁棒性。
研究者们通过结合稀疏字典学习和压缩感知技术,实现对目标的高分辨率成像。
2.基于深度学习的高分辨率雷达成像技术:深度学习在图像处理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果,研究者们将深度学习方法应用到雷达成像中,实现对目标的自动检测和识别。
高分辨率雷达成像技术的应用
高分辨率雷达成像技术的应用高分辨率雷达成像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项新技术,它在航空、海洋、气象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一、技术原理高分辨率雷达成像最基本的原理是利用雷达波信号与目标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信号的传播、反射和散射来获取目标的图像信息。
这种辐射波在空间中传播时,会受到目标物体表面的反射、散射、透射等作用,再通过接受机将返回的信号进行分析处理,最终得到所需的图像信息。
二、应用领域1. 航空领域高分辨率雷达成像技术在航空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主要作用是探测和识别地物,以及卫星对地遥感图像纠正、高度计的海面反射率测量等。
以中国神舟十一号飞船为例,其搭载的高分辨率雷达成像设备,可以对我国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城市地貌等进行高清晰度观测,为我国的国土资源、环境保护、灾害预警等领域提供科学依据。
2. 海洋领域在海洋领域中,高分辨率雷达成像技术主要应用于海洋地质勘探、油气资源勘探、海洋污染控制和生态环保等方面。
例如,南极海洋物理与海洋气象研究所与新西兰玛丽皇后大学合作,利用高分辨率雷达成像技术,对南极和南大洋的水下地貌和沉积物进行了详细的观测和分析,为我国海洋地质勘探提供了宝贵的技术支持。
3. 气象领域在气象领域中,高分辨率雷达成像技术可用于气象预报和气象灾害监测等方面。
以中国气象局为例,其多普勒雷达网络建设目前已覆盖全国14个省市,实现了对全国大部分地区天气的三维监测和探测,可为气象预报和气象灾害监测提供高质量的数据支持。
三、发展趋势目前,随着雷达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高分辨率雷达成像技术也越来越成熟,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
未来,该技术的发展方向主要在于提高雷达成像的分辨率和精度以及数据的快速处理和传输等方面。
同时,还将进一步拓展应用领域,如在智能交通、安防等领域中的运用,将会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总之,高分辨率雷达成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我们的生活、工作和环境保护等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同时也推动了我国相关领域科技创新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SAR图像高精度定位技术研究
SAR图像高精度定位技术研究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是一种通过合成孔径雷达系统获取的遥感图像,具有全天候、全天时、高分辨率等特点。
在军事、民用等领域,SAR图像广泛应用于目标检测、跟踪、识别等应用中。
然而,由于SAR 图像的成像机制和处理过程的复杂性,其定位精度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雷达系统参数、目标特性、图像处理方法等。
因此,研究SAR图像高精度定位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当前SAR图像高精度定位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基于成像模型的定位技术:该方法通过建立SAR图像的成像模型,推导定位公式,实现高精度定位。
例如,Richards-Rabbitts定位算法是一种常用的基于成像模型的SAR图像定位算法,可实现高精度的距离和方位角估计。
基于特征提取的定位技术:该方法通过提取SAR图像中的纹理、边缘、相位等特征,利用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技术实现高精度定位。
例如,基于深度学习的特征提取方法可有效提高SAR图像的定位精度。
基于模型的定位技术:该方法通过建立SAR系统的数学模型,利用模型拟合和参数估计方法实现高精度定位。
例如,基于压缩感知技术的SAR图像重建方法可提高定位精度,同时降低计算复杂度。
虽然上述方法在某些情况下能够实现较高的定位精度,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基于成像模型的定位技术往往需要精确的系统参数和复杂的计算过程,实时性较差。
基于特征提取的定位技术容易受到图像质量、噪声等因素的影响,稳定性较差。
基于模型的定位技术需要准确的模型和足够的训练数据,对于复杂场景和不同目标类型的适应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SAR图像高精度定位技术的核心是通过对SAR图像中目标特征的提取和识别,确定目标在图像中的精确位置。
具体实现过程如下:SAR图像预处理:由于SAR图像的成像机制和处理过程的复杂性,往往需要进行预处理操作,如滤波、去噪、平移校正等,以提高图像质量和定位精度。
目标特征提取:利用SAR图像中的纹理、边缘、相位等特征,提取出目标在图像中的特征表现,如多尺度边缘检测、相位梯度等。
导航雷达视频网络传输预处理方法
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103
科技创新导报 2019 NO.30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量程/nm 0.75 6 12 24 48 96
表1 导航雷达视频图像量化参数 重频周期数 14400 9000 7200 7200 4096 4096
预处理方案: 导航雷达视 频图像的转换 要降 低噪音,然后提取目 标。因此 方位向 重 频 周 期 数、单个重 频 周 期 数,两者之 间 的距离向采样点数与工作量程必须 保持敌营。视频进行 传输时候,峰值 达到2 0 0 mbps,要保证视频传输的实时 性,要么使用千兆网直接传输,要么使用视频压缩百兆网 传输。由于 千兆网需要单 独铺 设,耗费大量的资金与人 力,所以否定千兆网的利用,主要使用百兆网的传输。百兆 网压 缩 视 频 传 输 的 方 式 虽 然 不 耗 费 大 量的成 本,但 是 有 两个 缺 陷,其一 是视 频 压 缩 有很 大 的难 度。比如用F P GA 设 计 的压 缩 模 块,对12 8×12 8 大 小 单图T ie r压 缩,把 单图 分成多个Tier压缩,以视频传输的200mbps为例,那么要四 个压 缩 模 块 一起 进 行才可以满足视 频 传 输 发 实时 性。其
信息科学 DOI:10.16660/ki.1674-098X.2019.30.103
科技创新导报 2019 NO.30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导航雷达视频网络传输预处理方法①
潘剑波 (武警海警学院 浙江宁波 315801)
摘 要:导航雷达视频窄带传输系统构成非常复杂,因此为了降低系统构成的复杂程度、同时还要保持视频图像传输的实
雷达通信技术与雷达导航技术的综合应用
雷达通信技术与雷达导航技术的综合应用雷达通信技术和雷达导航技术是当前最先进的通信和导航技术之一。
随着信息时代和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两种技术越来越成为现代制造业、工农业生产、军事防卫、交通运输和环保监测等领域的重要应用技术。
它们的综合应用可以使我们更好地掌握信息,更有效地导航航行,并为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
雷达通信技术是利用雷达原理设计的无线信号传输技术,它可以像无线电波一样传输大量的信息,包括语音、图像、数据和信号等。
雷达通信技术的最大特点是具有高速、可靠和安全的传输效果,无论是在天空、水面还是地下,都可以稳定地传输信号。
在现代制造业和办公自动化中,雷达通信技术可以使设备具有远程操控和及时监测的功能,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信息反馈速度。
雷达导航技术是利用雷达原理获取目标物的位置、速度和方向等信息,并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和处理,实现精确的导航和目标识别。
雷达导航技术的最大特点是具有高精度、无视天气、环境和时间的影响等特性。
在空中、水面和地下交通运输、军用防空和海上保障等领域,雷达导航技术可以提供精确的位置和路线信息,保障了行程安全和目标识别准确。
综合应用雷达通信技术和雷达导航技术,可以实现高效的信息传输和精确的导航定位,其具体应用有以下几个方面:1、军事作战和防卫。
在军事领域中,雷达通信技术可以为指挥员和作战部队提供及时状况的反馈和讯号传输,而雷达导航技术可以提供在恶劣气候和战争中实现高精度目标识别和导航定位。
2、航空航天和海洋监测。
在航空航天和海洋监测领域中,雷达导航技术可以为飞行器和船只提供准确的位置和航线信息,而雷达通信技术可以为驾驶员和船员们提供即时沟通和监测反馈。
3、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制造。
在现代智能制造和工业自动化中,雷达通信技术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协作操作,而雷达导航技术可以实现高精度的工件定位和好的组装操作。
4、城市交通管理和环保监测。
在城市交通管理和环保监测领域中,雷达通信技术可以实现城市交通信号的实时管理和道路监控,而雷达导航技术可以实现车辆和污染物等进行准确的定位和追踪。
电磁波的应用无线通信和雷达技术
电磁波的应用无线通信和雷达技术电磁波的应用:无线通信和雷达技术电磁波是一种由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能量传播,它们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科技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其中,无线通信和雷达技术是电磁波应用的两个重要领域。
本文将探讨电磁波在无线通信和雷达技术中的应用以及对我们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无线通信是指通过无线电波或其他电磁波来传输信息的方式。
电磁波的特性使得无线通信成为可能。
我们日常使用的手机、电视、无线网络等都依赖于电磁波的传输。
电信运营商通过基站发射的电磁波,将声音、图像及其他数据转化为无线信号,然后通过天线将信号传输给手机等接收设备,实现信息的传递与交流。
这种方式的便利性和灵活性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通信,并且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有线通信。
在无线通信中,不同频段的电磁波被用于不同的通信需求。
例如,射频波段被用于无线电通信,微波波段被用于无线网络和卫星通信,红外线波段被用于遥控和红外通信等。
这些不同频段的应用使得不同的无线通信技术得以实现,并且为我们带来了便捷和高效的通讯方式。
除了无线通信,雷达技术也是电磁波应用的重要领域。
雷达是一种通过发射和接收电磁波来感知目标位置和运动状态的系统。
它在军事和民用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军事上,雷达可以用于侦察、情报收集和导航引导等任务。
在民用方面,雷达可以用于气象预测、空中交通管制、海上导航等领域。
雷达系统中的核心是电磁波的传播和反射。
当雷达向目标发射电磁波时,目标物体表面会反射一部分电磁波回到雷达系统。
通过计算反射信号的时间延迟和频率变化,可以获取目标物体的距离、速度和形状等信息。
雷达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我们能够更精确地感知和追踪目标物体,为许多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了帮助。
总结起来,电磁波的应用在无线通信和雷达技术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线通信使人们能够随时随地进行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雷达技术则在军事和民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我们提供了目标感知和追踪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e r s Ra a a a i g s; ew r r n miso d l I h c s ; d r e d n n e evn r c s ea in h p y wo d : d rd t ma e n t o k ta s s i n mo e ; P Mu ia t Ra a n i ga dr c ii g p o e s r lt s i s o
接 收到数据包 。无论 有多少个 组播报 文接 收者 ,网络 中任 何
一
条链路 只传送单 一的报文。 因此在有 多个接收者 的应用 中,
组播技术可 以减 少不必要的重复发送 ,提高 了数据传 送效率 ,
有 效 地 利 用 了带 宽 ,减 少 了 网 络 带 宽 的拥 挤 现 象 和 阻 塞 问 题 ,
( i nn a e df a o fc S ey n 10 6 L a igWet r o h Mo ict nO f e, h n ag 10 1 ) i i i
Ab ta t h sp p rd s r e h a a y t m e d a d r c i e i fr t n o h o ain o e rl t n lmo e r — sr c :T i a e e c i st e r d rs se t s n n e ev n nmai n t e lc t ft ea i a d l o b o o o h o p e d r s a d n t r a a t n miso n h c s c mmu iai n t .Deal d a ay i o h P mu i a t s s m, e u e n ewo k d t r s s in a d mu i a t o a n c t s wi o h t i n l ss f t e I h c s y t e e w r ig p i c p e o e I h c s h o g h i S e mp e na in s p n ov h r wd n n o g sin o o k n rn i l ft P mu ia tt r u h t e W n o k i l me t t t s a d s le t e co i g a d c n e t n h o e o t e b s ou i n L n — a g a a aa t c iv e l t ma e t n miso n h x a s n o p l a in o n — h e ts l t . o g r n e r d rd t o a h e e r a - i i g r s s in a d t e e p n i fa p i t fmo i o me a o c o
N T 0 K N 0 M NC N EW R DC M U IA 0 A n
网 络 与 通 信
雷达 网络 图像传 输技术 的研 究
万 绪江 ,班显 秀 ,袁 健 ,刘 小 东 ,李 帅 彬
( 宁省人T影响天气办公室 ,沈 阳 10 1) 辽 0 6 1 摘 要 : 介绍 了雷达信息发送和接 收程序 的位 置关 系模 型以及 网络数据传输 方式和 组播通信 关键技 术。详 细分析 了
要点 ,提 出了通过 WiS c n ok实现 I 播的操作步 骤和解决 方 P组
案 ,实 现 了 网络 视 频 会 议 、多 媒 体 远 程 教 育 、雷 达 数 据 图像 实
排除 了广播风暴的干扰障碍 。
单播通 信方式需 要发 送者 为每个单 播接 收者分 别建立 不
同的数 据流 ;路 由器也 必须为 同一信息 在 同一 链路 上重复传 送多个流 ;同时 ,接收到的数据流 的时间也有先有后 。然而 , 从图 l 中可 以 明显 地看 出组播 通信技 术 的优 越性 ,采 用组播
析 了 I 播 体 系 的 I 原 理 i 总结 了 I 播 所 涉及 的技 术 P组 作 t I 。 P组
送者发送 同一数据包到多个接收者 ( 一次的 ,同时 的)的网络
技 术 ,这 组 接 收 者 就 称 为 组 播 组 f hcs gop。 组 播 源 把 mu iat ru ) 数 据 包 发 送 到 特 定 组 播 组 , 而 只 有 属 于 该 组 播 组 的 地 址 才 能
I P组播 体 系的 工 作 原 理 ,提 出 了通 过 WiS c n ok实现 I 播 的操 作 步 骤 、 பைடு நூலகம் 决 拥 挤 现 象 和 阻 塞 问题 的 最 佳 方 案 。 实 P组
现 了 雷达 数 据 图像 远 程 实时 传 送 和 监 控 技 术 的 拓展 应 用 。
关 键 词 : 雷达 数 据 图像 ;网络 传 输 方 式 ;P组播 技 术 ; 达发 送接 收程 序 关 系模 型 I 雷
mo e d】
1 引言
随着计算机互联 网技术 的不 断发展 ,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 已渗透到电子线路设计 的各个领域 ,包括 电路 图生成 、逻辑模 拟 、电路分析、优化设计 、组播技术 、最坏情况分析 、印刷板 设计等方而。本文系统地介绍 了网络数据传输方式和组播通信 技术并建立雷达信息发送和接收程序 的位置关系模型 ,详细分
Re e r h o t i- t r ma eT a se e h oo y s ac fRl t Newok I g rn frT c n lg dl I
WA Xu 衄g, A i ̄ u, U N J n, I io o g, I b, bn N j i B NXa Y A h L U X a dn L , ii 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