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专题练习: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合集下载

2024高考生物生态与环境历年考题详解

2024高考生物生态与环境历年考题详解

2024高考生物生态与环境历年考题详解生物生态与环境是高考生物科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发展中关注的热门话题。

在高考中,经常会出现相关的考题。

本文将对2024年高考生物生态与环境的历年考题进行详解,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1. 填空题(1) 自然界中,心脏和动脉、肺泡和呼吸道等属于________。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生物体各个层次的组织之间的协同关系。

心脏和动脉是生物体内循环系统的组成部分,肺泡和呼吸道是呼吸系统的组成部分。

因此,答案是“器官”。

(2) 生态系统中,受环境条件制约最强的生态位称为_________。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生态学中的基本概念。

生态位是指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

受环境条件制约最强的生态位是原生态位,因此答案是“原生态位”。

2. 选择题(1) 下列哪项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A. 气候变化B. 生物多样性丧失C. 土地荒漠化D. 人类活动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环境污染的原因。

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土地荒漠化都是环境问题,但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仍然是人类活动,因此答案是D。

(2) 以下哪种行为属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A. 森林砍伐B. 濒危物种的放生C. 河流污染D. 垃圾焚烧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

森林砍伐、河流污染和垃圾焚烧都会对生物多样性造成破坏,而濒危物种的放生则是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因此答案是B。

3. 解答题(1) 请简要介绍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解析: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组成。

其中,生物群落包括各种生物体的种群,它们在同一地域内共同生活并相互影响。

非生物环境包括空气、水、土壤等非生物因素。

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生物多样性维持。

(2) 请简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解析: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非常大。

例如,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导致了大量的污染物的排放和资源的消耗,加剧了环境问题。

高中生物:生态环境的保护测试题(含答案)

高中生物:生态环境的保护测试题(含答案)
A.自然保护区的功能是接纳各地迁移和捕来的野生动物并加以保护
B.为保护草场,减少沙化,要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
C.为控制水葫芦在我国造成的严重灾害,应将其天敌引入我国
D.对于珍稀濒危物种,禁止一切形式的猎采并买卖
5.下列关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臭氧层能降低太空紫外线对生物的伤害
B.人类活动对大量野生生物的灭绝没有影响
(2)为筛选适合白洋淀镉污染修复的沉水植物,用不同浓度镉溶液处理本地4种沉水植物4天后,检测其对镉(Cd)的耐受性和富集能力,结果如表和图。
沉水植物
半数抑制浓度
(mg·L−1)
黑藻
0.51
狐尾藻
0.81
金鱼藻
0.03
菹草
0.12
(半数抑制浓度是指抑制沉水植物半数生长的外部Cd浓度)
表数据显示4种沉水植物中对镉的耐受性最大的是________。结合图1的实验结果,选择黑藻和菹草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对象,不选用狐尾藻和金鱼藻的原因是_______。
A.SO2的排放B.氟利昂的泄露
C.PM2.5的含量升高D.燃料的不完全燃烧
3.下列有关人类与环境的叙述,错误是的
A.臭氧减少将危及地球上所有生物
B.化石燃料的燃烧使CO2的全球平衡受到严重干扰
C.全球气候变暖可使农业生产能力提高
D.酸雨中所含的酸,主要是硫酸和硝酸
4.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正确的是
C.对岛上的动物进行物种多样性研究,应采用样方法
D.对该群岛进行生物多样性研究,应包括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两个方面
19.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当今主题,人们进行植树造林,并在许多城市建造了湿地公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高考生物 专题十六 生态系统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学业水平过关

高考生物 专题十六 生态系统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学业水平过关

专题十六生态系统及生态环境的保护一、单项选择题Ⅰ(每小题1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 )A.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食物网B.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D.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无机环境解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食物网。

答案:A2.在生态系统中,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泄物分解成无机物,使物质得以循环再利用。

下列生物中,属于分解者的是( )A.蓝藻B.腐生真菌C.寄生虫D.绿色植物解析:分解者是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腐生真菌属于分解者。

答案:B3.下列各项中,包含非生物因素的是( )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物种解析:生态系统包含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答案:C4.在生态系统中,食物网越复杂,说明( )A.生产者的种类越多 B.消费者的种类越多C.消费者的数量越多 D.分解者的种类越多解析:食物网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食物网越复杂,说明消费者的种类越多。

答案:B5.在生态系统中,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 )A.称为初级消费者 B.属于第二营养级C.称为次级消费者 D.属于第一营养级解析:植食性动物属于初级消费者,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称为次级消费者。

答案:C6.地球上所有的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最终都来自于( )A.生产者B.各级消费者C.太阳能D.化石燃料解析: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最终都来自于太阳能。

答案:C7.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时,传递效率仅为10%~20%,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被分解者分解一部分B.各营养级的生物不会被下一营养级全部利用C.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D.被呼吸作用消耗相当大一部分能量解析:各营养级的生物同化的能量主要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

答案:C8.(2012年6月·广东学考·单选Ⅰ)在生态系统中,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 )A.二氧化碳B.碳水化合物C.碳酸D.碳酸盐解析: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二氧化碳。

高中生物人教版第二轮复习 生态与环境保护测试卷_Hooker

高中生物人教版第二轮复习   生态与环境保护测试卷_Hooker

第二轮复习生态与环境保护班级姓名学号一、选择题1、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演替的方向和速度B.森林阶段动物的分层比灌木阶段的简单C.初生演替可发生在从来没有植被分布的地带D.森林阶段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更充分2、下图代表一定区域中不同物种的分布状况,其中物种多样性最高的是3、疟原虫在人体内只能进行无性生殖,在按蚊体内才进行有性生殖。

人被感染疟原虫的按蚊叮咬后可患疟疾。

在水中,按蚊幼虫(孑孓)以藻类和细菌为食,同时又被鱼类捕食。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疟原虫与人是寄生关系B.疟原虫与按蚊是共生关系C.藻类属于生产者,孑孓和鱼类属于消费者D.鱼类与藻类既存在捕食关系,也存在竞争关系4、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B.该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C.能量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并进入系统,可以热能形式输出D.甲、乙和分解者所贮存的能量之和是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5、某河流中五年前引进了一种外来植物(甲)。

跟踪调查发现,五年来,该河流中甲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增加,土著食草鱼类和水草的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减少。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五年来该河流中甲种群的种内竞争不断增强B.甲的引进并不能改变该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C.大量投放土著食草鱼类可有效地控制甲的蔓延D.该河流中所有的生物和底泥共同组成河流生态系统6、下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为有效防止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B.a-b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D.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7、下图是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数量变化关系的示意图(图中不同阴影的面积表示不同比例尺下的个体数量)。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所含的食物链为捕食食物链B.这些生物的种群数量在各自的K值上下波动C.旅鼠的种群数量主要是由外源性因素调节的D.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的的数量变化是一种正反馈调节8、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垂直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中的植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群落中的动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C.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层与植物的分层有关D.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9、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

高中生物练习题环境生态与物种保护

高中生物练习题环境生态与物种保护

高中生物练习题环境生态与物种保护高中生物练习题环境生态与物种保护环境生态与物种保护是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话题,它涵盖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物种多样性的维护以及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以下是一些环境生态与物种保护方面的练习题,供高中生物学爱好者们进行自测。

第一部分:选择题1. 下列哪个是生态系统的最低营养单位?A. 生物群落B. 种群C. 生物个体D. 元生态系统2. 对于增加室内空气质量最有帮助的室内植物是:A. 仙人掌B. 常青藤C. 千屈菜D. 吊兰3. 水体富营养化通常是由以下哪种物质过量排放导致的?A. 氮氧化物B. 磷酸盐C. 二氧化碳D. 硫化氢4. 下列选项中,哪一个对于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最为关键?A. 光能B. 碳C. 有机物D. 水5. 濒危物种是指:A. 已经灭绝的物种B. 受到威胁的物种C. 生活在特定地区的物种D. 仅有数个个体的物种第二部分:填空题1. 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不同______之间的变化。

2. ____是指一个区域或群落中的物种相对数量的变化。

3. ______是指种群从一个地方迁移至另一个地方的现象。

4. 国际上非常重视的生物保护组织是______。

5. 山地森林受到破坏可能会导致土壤______。

第三部分:问答题1. 解释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因素组成,包括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生物群落由多个种群组成,而种群是指相同物种个体的集合体。

生物群落和非生物因素之间存在相互依赖和互利关系,共同维持着生态系统的稳定。

2. 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主要有哪些?生态系统提供了许多对人类和其他生物非常重要的服务。

其中包括气候调节、水资源的保护和供给、土壤形成和保持、植物控制和病虫害防治、提供食物资源、提供药物和材料等。

3. 请举例说明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生物多样性对人类和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都非常关键。

例如,物种多样性可以提供更多样化的食物资源,保持生态平衡,提供生物多样性的药物和材料。

高考生物生态环境的保护专题提升训练(含答案)

高考生物生态环境的保护专题提升训练(含答案)

高考生物生态环境的保护专题提升训练(含答案)现代生物技术综合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胚胎学、免疫学、无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物理学、信息学及计算机迷信等多学科技术。

以下是生态环境的维护专题提升训练,请考生及时练习。

一、选择题(共12小题)2.以下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基因重组可招致多种等位基因的发生,从而提高遗传多样性B.生物入侵可添加生物种类,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动摇性C.森林可以修养水源、调理气候等,这能表达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就地维护可维护生物及其生境,是最有效的维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答案:D3.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生物圈遭到的压力越来越大。

为了减轻对生物圈的压力,人们应采取以下哪一项食物结构()A.以植物性食物为主B.以海水养殖的鱼虾为主C.以禽类、蛋类为主D.以猪等牲畜的肉类为主解析:人口急剧增长招致人类各种需求添加,从而会招致粮食充足。

为了提高能量的应用率,人们可以经过以食用植物性食物为主来增加能量损耗。

答案:A4.以下关于生态系统稳态与维护的描画中,错误的选项是()A.生物多样性是坚持生态系统稳态的重要条件B.维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协调坏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C.维护大熊猫的基本措施是树立自然维护区,提高环境容纳量D.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存在负反应调理答案:D5.环境效果是全世界人民亲密关注的效果,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形式越来越成为促进国度经济继续增长和可继续开展的重要经济形式。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煤、石油和自然气的少量熄灭,致使大气中的CO2急剧添加B.大气中CO2进入生物群落的方式只能是植物的光协作用C.生物群落中的碳元素进入大气的方式只能是微生物的分解作用D.鼎力植树造林是缓解温室效应的独一方法解析:近代工业的迅速开展,招致化学燃料被少量熄灭,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因此减缓温室效应的重要方法是增加化学燃料的熄灭;光协作用和化能分解作用都可以固定大气中的CO2;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都能释放CO2。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 1生态系统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单元测试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 1生态系统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单元测试

角顿市安康阳光实验学校2012一轮复习单元测试10生态系统及生态环境的保护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能量只能由较低营养级流向较高营养级B.食物链中的营养级可以是无限的C.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可以长时期地保持动态平衡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到环境中【答案】B【解析】物质可以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利用,而能量一是在流经各营养级时被生物细胞呼吸消耗;二是通过食物链由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

食物链上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

2.若用甲代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乙代表生产者,丙代表消费者,丁代表分解者。

则甲、乙、丙、丁在碳循环中的关系是( )【答案】D【解析】选D。

解题的关键是大气中CO2只与生产者之间是双箭头,其他成分间是单向箭头。

3.许多同学设计制作小生态缸,评价其设计制作水平的主要是( )A.生态系统维持时间的长短B.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C.生态系统有机物积累的速度D.生态系统的成分是否全面【答案】A【解析】小生态缸与自然生态系统既有共性,又有其特殊性,生态系统维持时间的长短就可以说明生态系统的稳定程度。

时间越长,说明小生态缸稳定性越强,其他选项最终表现维持时间的长短。

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调节大气CO2平衡方面,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大于海洋生态系统B.发菜是生产者,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一营养级C.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意味着其营养结构越简单D.生态系统在外界干扰作用下不受损害的能力叫做恢复力稳定性【答案】B【解析】在调节大气CO2平衡方面,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小于海洋生态系统;发菜属于蓝藻,是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在外界干扰作用下不受损害的能力叫抵抗力稳定性。

高中生物《生态环境的保护》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生物《生态环境的保护》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生物《生态环境的保护》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B.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易地保护C.森林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D.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远远小于直接价值2.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间接价值B.栖息地的丧失是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C.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D.从进化角度看,生物多样性是多种多样的环境对生物进行定向选择形成的3.厨余垃圾处理不当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下列不属于...厨余垃圾资源化处理的是()A.可将厨余垃圾与其它垃圾混合燃烧减少生态足迹B.利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处理厨余垃圾得到家禽饲料C.蚯蚓吞食厨余垃圾完成生长而后将其转变为药材D.厨余垃圾通过发酵工程生产出乙醇用作工业原料4.下列有关人口增长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有效控制了人口增长问题,使养活地球人口的环境压力不断减小。

B.温室效应是由地球生物对CO2的代谢释放量大于吸收量导致的C.人口剧增以及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短缺不会造成影响D.我国实行的二孩政策可提高出生率,主要目的是调整年龄结构5.某河流因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导致蓝藻大量繁殖、水华频发。

治理水华的常用方法是人工打捞和投放大量化学杀藻剂。

近年来,研究人员采用种植大型挺水植物构建生物修复系统的方法,获得较好治理效果。

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A.河流中动植物之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循环B.大型挺水植物与蓝藻竞争资源能减少水华发生C.投放大量化学杀藻剂不会引起水体污染D.污水中的有机物可直接供蓝藻利用6.我国人口计划生育的目标是到本世纪中期人口不超过15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计划生育是通过降低出生率来降低人口密度的B.提高人口素质,减少某些遗传病出现C.我国人口增长曲线为“J”型,K值为15亿D.建立恰当的数字模型有利于了解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7.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以“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主题,为未来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设定目标和明确路径发挥重要作用。

高中生物高考解密22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及环境保护(分层训练)(原卷版)

高中生物高考解密22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及环境保护(分层训练)(原卷版)

解密22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及环境保护A组考点专练考向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2019·浙江高二期中)下列生态系统中最稳定的是A.沙漠B.苔原C.草原D.热带雨林2.(2019·安徽淮北市·淮北一中高二月考)2018年2月16日四川雅江爆发森林大火,失火面积超过100公顷。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此地需经过初生演替才能恢复原来的样子B.火灾过后,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减弱C.森林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D.“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3.(2020·全国)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经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森林,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数量变化情况。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之后,对野生动植物种群不能进行开发利用B.甲、乙、丙之间为竞争关系,第3阶段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C.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D.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会逐渐提高4.(2018·山东高三一模)下列有关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生态系统中,N、P等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往返B.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流动方向是可逆的C.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大小都是呈负相关的D.人为因素和自然环境因素对演替方向的影响是相反的5.(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正反馈调节B.抵抗力稳定性弱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一定强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适当增加草原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可有效提高其抵抗力稳定性考向二生态环境的保护6.(2021·吉化第一高级中学校高二期末)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湿地具有较强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B.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种群、生态系统多样性C.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D.建立自然保护区就是为了保护珍稀濒危动植物7.(2019·吉林省实验高二期中)下列处理方法或政策与对应的目的,正确的是A.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目的是通过提高出生率来改善我国人口的年龄组成B.捕鱼时要控制网眼的大小,目的是维持鱼群正常的性别比例C.退耕还林、还草有助于增高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D.近年来规定禁渔期和禁渔区是禁止对相关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8.(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列属于防止大气圈臭氧减少的措施是A.减少氟利昂的使用B.增加化肥的使用C.增加污染物的排放D.增加汽车尾气的排放9.(2018·深圳市耀华实验学校高三期末)最近,人们在广西某地发现了可能是现代栽培水稻祖先的万年野生稻,它们不但抗病、抗虫害能力特别强,一穗可达千粒果实,而且可与现有栽培水稻杂交,其杂交子代在长势、生活力、适应性和产量等性状上优于双亲。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维护练习题及答案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维护练习题及答案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维护练习题及答案题目一: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要素1. 什么是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由哪些要素组成?答案: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其所处的非生物环境组成的功能完整的自然单位。

生态系统的要素包括生物要素(生物群落、种群和个体)和非生物要素(土壤、水、空气、光照等)。

题目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2.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如何进行的?答案: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通过食物链(或食物网)进行的。

能量从光能转化为植物中的化学能(光合作用),再经过食物链的传递,流向其他生物体,并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3.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是如何进行的?答案: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包括碳循环、氮循环和水循环等。

碳循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动物的呼吸作用实现。

氮循环通过氮气固定为氨等化合物,并通过细菌的氮反硝化等过程完成。

水循环通过蒸发、降水和地下水等方式进行。

题目三:生态系统中的自然平衡4. 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平衡有什么重要作用?答案: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能提供更多的物种间相互作用,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同时,不同物种的相互依赖和共生关系也有利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再生能力。

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如何实现的?答案: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通过各类负反馈机制实现。

例如,种群密度的增加会导致资源竞争加剧,从而限制种群增长;某种生物的过度繁殖会引起捕食者的增加,从而控制种群数量。

这些负反馈机制能够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状态。

题目四: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6.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有哪些?答案: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包括森林砍伐、草原退化、水污染、空气污染、种群过度捕捞等。

这些活动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物种灭绝、生物多样性丧失、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

7. 如何减轻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答案:减轻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例如,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控制工业废气和污水的排放,减少土壤和水源的污染;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物种栖息地等。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练习题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练习题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练习题高中生物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专项练习1。

环境问题和环境危机环境问题可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

原生环境问题又称第一环境问题,是由于各种自然过程或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海洋异常等造成的环境破坏。

次生环境问题又称第二环境问题,其可分两类:一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自然环境和资源,使环境受到破坏,称为生态破坏或环境破坏,如过度放牧引起草原退化、毁林开荒造成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等;另一是城市化和工农业高速发展而引起的环境污染。

2。

外来物种入侵外来物种入侵是指在一个特定地域的生态系统中,不是本地自然发生和进化的植物,而是后来通过不同的途径从其他地区传播过来的,并能够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生长和繁殖的物种。

能够通过以下的标准定义入侵物种:(1)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类活动而被引入一个非本源地区域;(2)在当地的自然或人为生态系统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3)给当地的生态系统或地理结构造成了明显的损害或影响;(4)中国国内被引出其本源地的物种和来自其他国家的非本地物种。

主题每层次相关的内容基因基因携带着遗传信息,基因控制性状,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等是遗传多样性之源物种种群是进化的单位,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库在代代相传过程中保持和发展,物种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结构、成分的多样性,由物种的多样性组成。

保护生态系统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结构例1。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产者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B、消费者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分解者位于能量金字塔的最底层D。

阳光、热能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变式探究】如图是一般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此图中有2条食物链B。

组分1、2、3共同组成一个生态系统C。

食物网中组分3中生物能够处于不同营养级D、碳元素在三个组分中以有机物的形式循环【举一反三】图示某海湾大陆架的食物网。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练习题及答案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练习题及答案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生态学的两大基本概念是()。

A. 癌症与肺癌B.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C. 进化与自然选择D. 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答案:C2. 下面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生物种群、生物个体和他们的非生物环境B. 生态系统是一个具有完整功能整体C. 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D. 生态系统内各种物质和能量的循环是有方向的答案:D3. 种群的生长速度受到以下哪些因素的制约?()A. 减少因子B. 增长因子C. 环境因子D. 其他答案:A和C4. 下面哪一项是影响地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因素?()A. 光线强度B. 温度变化C. 水质污染D. 食物供应答案:C5. 以下哪项是水环境污染的主要途径之一?()A. 大气降水B. 地下水流动C. 河流径流D. 人工灌溉答案:C二、填空题1. 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答案:生物个体2. 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是:()。

答案:CO2 + H2O → C6H12O6 + O23. 植物通过根系吸收水分和矿物质元素,其中最主要的途径是通过()。

答案:根尖吸收4. 以下哪一个是生物体内防御机制?()答案:鳞片5. 过度捕捞会引发()生态问题。

答案:渔业资源枯竭三、简答题1. 什么是生态系统?请简要描述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特点。

答: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生物种群、生物个体和非生物环境组成的一个完整而又相互作用的整体。

它包括有机体层次、种群层次、群落层次和生态位层次。

生态系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二是生态系统是具有完整功能的整体,各组成部分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三是生态系统内各种物质和能量的循环是有方向性的,这种方向性是有赖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非生物的转化作用。

2. 生物多样性是什么?为什么要保护生物多样性?答: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和多样性。

高三生物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卷四

高三生物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卷四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一、单选题1.某生物实习小组的同学用河水、水草、洗净的砂、草食小鱼、广口瓶、凡士林等材料制作的生态瓶如下图。

下列对此说法错误的是()A. 该生态瓶必须密封才能称作一个生态系统B. 该生态瓶是一个营养结构极为简单的生态系统C. 该生态瓶必须是透明的D. 该生态瓶模拟是湿地生态系统【答案】D【解析】该生态瓶的物质可以自给自足,所以该生态瓶必须密封,A正确;该生态瓶是一个营养结构极为简单的生态系统,生产者和消费者只有一种,这样有利于生态瓶的制作,容易成功,B正确;该生态瓶必须是透明的,是为了获取光能,使该生态瓶制造有机物,放在散射光下,是为了防止温度过高,C正确;该生态瓶模拟是水域生态系统,D错误。

【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名师点睛】生态瓶制作要求:生态瓶必须是封闭的;生态瓶中投放的几种生物必须具有很强的生活力,成分齐全(具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态瓶的材料必须透明;生态瓶的采光用较强的散射光;选择生命力强的生物,动物不宜太多,个体不宜太大。

2 •图是某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的食物关系,相关叙述正确的是()蝗宝—►青蛙T-草------- A鼠一>驾A. 草属于第一营养级,是初级消费者B. 青蛙属于第三营养级,是初级消费者C. 蛇只属于第三营养级D. 该食物网有3条食物链【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是几种生物的食物关系图,其中草是生产者,其余生物均为消费者,还缺少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图中共有3条食物链,即草—鼠—鹰、草—蝗虫—青蛙—蛇—鹰、草—鼠—蛇—鹰.解:A、草是生产者,属于第一营养级,A错误;B、青蛙是次级消费者,属于第三营养级,B错误;C、蛇属于第三、第四营养级,C错误;D、该食物网有3条食物链,D正确.故选:D.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3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 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B. 自养生物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C. 细菌和真菌都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D. —条食物链中,一种生物只处于一个营养级【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生态系统结构包括成分(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故A正确。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练习题-word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练习题-word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练习题高中生物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专项练习1.环境问题和环境危机环境问题可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

原生环境问题又称第一环境问题,是由于各种自然过程或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海洋异常等造成的环境破坏。

次生环境问题又称第二环境问题,其可分两类:一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自然环境和资源,使环境受到破坏,称为生态破坏或环境破坏,如过度放牧引起草原退化、毁林开荒造成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等;另一是城市化和工农业高速发展而引起的环境污染。

2.外来物种入侵外来物种入侵是指在一个特定地域的生态系统中,不是本地自然发生和进化的植物,而是后来通过不同的途径从其他地区传播过来的,并可以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生长和繁殖的物种。

可以通过以下的标准定义入侵物种:(1)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类活动而被引入一个非本源地区域;(2)在当地的自然或人为生态系统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3)给当地的生态系统或地理结构造成了明显的损害或影响;(4)中国国内被引出其本源地的物种和来自其他国家的非本地物种。

主题每层次相关的内容基因基因携带着遗传信息,基因控制性状,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等是遗传多样性之源物种种群是进化的单位,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库在代代相传过程中保持和发展,物种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结构、成分的多样性,由物种的多样性组成。

保护生态系统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结构例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产者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B.消费者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分解者位于能量金字塔的最底层D.阳光、热能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变式探究】如图是一般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图中有2条食物链B.组分1、2、3共同组成一个生态系统C.食物网中组分3中生物可以处于不同营养级D.碳元素在三个组分中以有机物的形式循环【举一反三】图示某海湾大陆架的食物网。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保护》含答案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保护》含答案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保护》一、单选题1.(2022·山东·统考一模)下列有关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没有外力干扰,极群落将永远保持原状B.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C.生态系统“抵抗干扰,保持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D.群落中的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群落不断演替【答案】B【详解】A、在无外力干扰的情况下,顶极群落将永远保持原状,维持相对平衡的状态,A 正确;B、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对群落的影响不一定会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如火山喷发、地震等,B错误;C、生态系统“抵抗干扰,保持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恢复力稳定性,C正确;D、随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做群落的演替,群落中的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群落不断演替,D正确。

故选B。

2.(2023秋·河南南阳·高二校考期末)2020年12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尼泊尔总统班达里互致信函,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最新高程一8848.86米。

珠穆朗玛峰北坡主要为高山草甸,4100米以下河谷有森林及灌木。

山间有孔雀、长臂猿、藏熊、雪豹、藏羚等珍禽奇兽。

下列错误的是()A.雪豹有时会用尿液留下自己的气味信息来标记领地,这属于化学信息B.与牦牛不同,雪豹能量流动的去向缺少流向下一个营养级C.青藏苔草与旱獭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在10%~20%之间D.若由于某种原因使得雪豹全部灭绝,此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也会随之受到影响【答案】C【详解】A、雪豹有时会用尿液方式留下自己的气味信息以标记领地,尿液中独特的化学物质传递信息属于化学信息,A正确;B、雪豹处于食物链的顶端,与牦牛不同,它的能量流动去向缺少流向下一个营养级,B正确;C、青藏苔草与旱獭不能代表两个营养级的全部生物,而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在10%~20%之间,C错误;D、若由于某种原因使得雪豹全部灭绝,此区域的食物网变得简单,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也会随之受到影响,D正确。

高中生物苏教版生物与环境练习题及答案

高中生物苏教版生物与环境练习题及答案

高中生物苏教版生物与环境练习题及答案生物与环境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生物与环境的学习,可以加深我们对生物学原理和环境保护的了解。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以下是一些生物与环境的练习题及答案。

1. 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 森林B. 河流C. 人体D. 草原答案:C. 人体2. 植物通过叶绿素的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产生的副产物是:A. 氧气B. 水C. 二氧化碳D. 葡萄糖答案:A. 氧气3. 生物体内能量储存的分子是:A. 脂肪B. 纤维素C. 蛋白质D. 核糖体答案:A. 脂肪4. 生态金字塔描述了生态系统中不同营养级之间能量的转化关系。

以下哪种类型的生态金字塔中,生产者的生物量最大?A. 倒金字塔型B. 直立金字塔型C. 反转金字塔型D. 平均金字塔型答案:B. 直立金字塔型5. 碳、氮、磷等元素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过程被称为:A. 蒸发B. 污染C. 格局D. 循环答案:D. 循环6. 以下哪个不是生态系统的环境要素?A. 水B. 光C. 温度D. 生物答案:D. 生物7. 非洲大草原是一个典型的生态系统,下列哪种动物属于非洲大草原的食草动物?A. 狮子B. 大象C. 斑马D. 老虎答案:C. 斑马8. 以下哪个不属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A. 节约资源B. 减少污染C. 适度开发D. 增加废弃物排放答案:D. 增加废弃物排放9.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以下哪个不是这些因素之一?A. 外部扰动B. 物种多样性C. 废弃物处理D. 环境容量答案:C. 废弃物处理10. 全球变暖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环境问题,以下哪种气体被认为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A. 氮气B. 氧气C. 二氧化碳D. 氢气答案:C. 二氧化碳以上是高中生物苏教版生物与环境的一些练习题及答案,通过这些题目的练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与环境的知识。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对待生物学的学习,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为构建美丽的地球贡献自己的力量。

高中生物专题练习: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高中生物专题练习: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山东德州期末)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A.信息传递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B.信息传递有利于沟通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关系C.生态系统的各成分之间存在多种形式的信息传递D.生长旺盛的牧草为食草动物提供了采食信息,这对牧草不利解析:信息传递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A正确;信息传递有利于调节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B正确;生态系统各成分间有多种形式的信息传递,C正确;生长旺盛的牧草,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这对食草动物和牧草均有利,D错误.2.(山东临沂期末)下列有关农田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D )A.除去农田中的害虫,有利于实现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B.杂草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因此无需除杂草C.输入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为全部农作物所固定的太阳能D.一般农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较简单,自我调节能力低解析: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能循环利用,A错误;除杂草可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有助于提高能量的利用率,B错误;输入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为农作物和杂草等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以及人工输入的能量,C错误;一般农田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较简单,自我调节能力低,D正确.3.(广西钦州二模)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的描述,错误的是( D )A.生态系统的信息可来源于无机环境B.生产者固定的碳元素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向分解者和消费者C.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必然大于消费者D.某种生物的数量增多会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解析:生态系统的信息除来源于生物外,还可来源于无机环境,如光照等,A正确;生产者固定的碳元素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被分解者和消费者利用,B正确;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该能量必然大于各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C正确;某种生物的数量增多并不一定会使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复杂和自我调节能力提高,所以增加某种生物数量并不一定会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 错误.4.(河南郑州三模)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存在捕食关系的两个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A.甲为被捕食者,在图中D点时甲种群增长速率最大B.稳定状态时,乙种群个体数量约占甲种群个体数量的10%~20%C.在图中C点时,甲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衰退型D.如果乙种群大量繁殖,则会使甲种群灭绝解析:据图示曲线可知甲、乙为捕食关系,甲为被捕食者,D点时甲种群的数量相当于K/2,种群增长速率最大,A正确;10%~20%是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不是个体数量比例,B错误;C点之后,甲种群数量迅速上升,可判断在C点时甲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C错误;如果乙种群大量繁殖,短期内甲的数量减少,由于反馈调节,甲、乙种群数量最终可保持相对稳定,D错误.5.(黑龙江哈尔滨三中二模)某草原生态系统总面积为1 000 km2,其中野兔种群的K值为9 600只.假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草→野兔→狐狸,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D )A.在该草原生态系统中草的同化量大于野兔的同化量B.若狐狸种群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草的数量也增加C.调查发现野兔种群数量为5 000只,则种群密度为5只/km2D.野兔种群密度为4 800只/km2时,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解析:根据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可知草的同化量大于野兔的同化量,A正确;狐狸种群数量增加,一段时间后野兔数量减少,从而使草的数量增加,B正确;野兔的种群密度=种群数量/面积=5 000只/1 000 km2=5只/km2,C正确;野兔种群数量处于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此时野兔种群密度为4 800只/1 000 km2=4.8只/km2,D错误.6.(贵州适应性考试)下列关于自然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太阳能只有通过生产者才能输入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中B.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在食物网中只能占据一个营养级C.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两个独立的过程D.同等强度干扰下(生态系统不被破坏),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恢复的速度慢解析: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在交错的食物网中可以占据不同的营养级,B错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得以循环往返,C错误;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强,同等强度干扰下若生态系统没有被破坏,森林生态系统恢复速度快,D错误.7.(江苏南通、扬州、泰州二模)下图为某沙漠地区部分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D )A.该食物网的全部生物构成生物群落B.蚂蚁的数量最多,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C.从个体角度分析,山狗个体体内贮存的能量最少D.蜥蜴和蛇、蛇和山狗之间的信息传递是相互的解析:食物网中的生物不包括分解者,不可构成生物群落,A错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B错误;从个体角度分析,山狗个体体内贮存的能量不是最少,C错误.8.(广东珠海摸底考试)如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C )A.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B.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D.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率解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能量不能循环利用,C错误.9.(江苏南通、扬州、泰州二调)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组成食物链的三个种群(Ⅰ、Ⅱ、Ⅲ)一年内能量流动统计的部分数据(图中数值单位是100万kJ).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B )A.三个种群组成的食物链是Ⅱ→Ⅰ→ⅢB.种群Ⅱ全部生物的呼吸消耗量约为69.50万kJC.不同营养级之间能量以有机物形式流动D.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20%解析:由题图中同化的能量的数据分析得出三个种群组成的食物链是Ⅱ→Ⅰ→Ⅲ,A正确;种群Ⅱ 生物同化的能量有四个去向:呼吸消耗、流向分解者、流入下一营养级和未利用,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少于69.50万kJ,B错误;能量在营养级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动,C正确;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3.0÷15.0×100%=20%,D正确.10.(河南南阳一中二模)如图是生态系统中某元素循环的模式图,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C )A.图中缺少的生理过程在线粒体中进行B.温室效应主要由过程②③④造成的C.增加图中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可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④是微生物的有氧呼吸解析:据图分析,图中缺少A生产者到二氧化碳的箭头,表示的是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主要是有氧呼吸),有氧呼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A错误;温室效应主要是由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引起的,B错误;增加图中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可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C正确;④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呼吸作用),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D错误.11.(湖南长沙二模)如图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图中字母代表能量,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C )A.图中用于桑树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AB.图中未利用的能量是指蚕粪便中的能量C.第一、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用(E+F+G+H)/A表示D.因为桑基鱼塘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所以存在负反馈调节解析:图中用于桑树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C,A错误;图中未利用的能量是指桑树同化的能量减去呼吸消耗的能量、流向蚕的能量及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B错误;蚕同化的能量为E+F+G+H,所以第一、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E+F+G+H)/A,C正确;因为存在负反馈调节,所以桑基鱼塘具有较强的稳定性,D错误.12.(河南中原名校第六次考评)如图为某人工鱼塘的主要能量流动图解,其中a、b、c、d为相关鱼的能量同化量.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B )A.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鱼种甲的种群密度时,网眼太大常使调查值偏大B.鱼种乙中不同个体在鱼塘不同水层觅食不能体现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合理利用资源C.若除去鱼种乙和增加投放饲料,则鱼种甲会在鱼塘中呈现“J”型数量增长D.据图分析鱼种甲和鱼种乙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d)/(a+c)解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鱼种甲的种群密度时,网眼太大常使小鱼不能被捕捞,会导致调查值偏小,A错误;鱼种乙中不同个体在鱼塘不同水层觅食,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不能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B正确;若除去鱼种乙和增加投放饲料,虽然鱼种甲的食物非常充足,但是生存空间是有限的,因此鱼种甲在鱼塘中呈现“S”型数量增长,C错误;据图分析,鱼种甲和鱼种乙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a+c),D错误.二、非选择题(共40分)13.(10分)(山东济宁一模)回答下列有关果园生态系统的问题:(1)果园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答不全不给分).(2)果树害虫的天敌与害虫之间的关系为捕食或寄生(答不全不给分).天敌控制果树害虫与喷施农药相比,其优点包括能够更有效地控制害虫数量,作用时间也更为持久,并且能够减少环境污染.(3)某果园中,有一条食物链为:柑橘(W1)→蚜虫(W2)→七星瓢虫(W3),括号内为该生物每年的同化量,正常情况下测算,发现W2远小于1/10W1,其原因是还有一部分流入与蚜虫同营养级的其他种群.(4)实践表明,在果园种草,可以大大降低害虫对果园的破坏作用,这主要是因为这一措施使果园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复杂,增强了抵抗力稳定性.解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害虫的天敌与害虫之间为捕食或寄生关系.天敌控制果树害虫属于生物防治,与喷施农药相比,生物防治能够更有效地控制害虫数量,作用时间也更为持久,并且能够减少环境污染.(3)食物链的营养级间能量的传递效率在10%到20%之间,若W2远小于1/10W1,可能是因为还有一部分能量流入与蚜虫同营养级的其他种群.(4)在果园种草,增加了生产者的种类,使得营养结构更复杂,增强了果园的抵抗力稳定性,所以可以大大降低害虫对果园的破坏作用.14.(15分)(重庆一中月考)某地区年降雨量丰富,一弃耕农田的食物链之一是“甲→乙→丙”,生态学家对该生态系统的发展以及该食物链的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为×103J/(hm2·a),回答下列问题:(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食物链中甲是生产者,流经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24_500×103 J/(hm2·a).(2)在食物链“甲→乙→丙”中,能量从乙到丙的传递效率是8%,从乙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包括乙的遗体、分泌物中的能量和丙粪便中的能量.(3)有人发现表中乙或丙的同化量与呼吸量之和不等于摄入量,请你分析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摄入量等于同化量加上粪便中能量,而呼吸量是同化量中的一部分.(4)调查发现在该弃耕农田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增强.解析:(1)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因此甲是生产者,流经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应是24 500×103 J/(hm2·a).(2)能量传递效率是相邻营养级同化量之比,由数据分析可知能量从乙到丙的传递效率应是6/75×100%=8%,某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是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所以乙流向分解者的能量还包括丙粪便中的能量.(3)摄入量等于同化量加上粪便中能量,而呼吸量是同化量的一部分.(4)在弃耕农田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增强.15.(15分)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富含有机质和无机成分,可用作肥料,但其多环芳烃(PAHs)等有机污染物含量通常较高,施入土壤会带来二次污染.生物质炭是由作物废弃秸秆等炭化而成.将污泥、含7%生物质炭的污泥均堆放一段时间后用于盆栽实验,研究它们对黑麦草生长及PAHs迁移的影响,结果如下表:(1)生物质炭孔隙结构发达,能改善土壤的通气状况,使根系细胞有氧呼吸加强,ATP合成增加,从而促进根系对土壤养分的吸收.(2)由表可知,施用含生物质炭的污泥使黑麦草叶绿素增加,从而促进黑麦草生长;污泥的施用使土壤和黑麦草的PAHs含量增加,但生物质炭的输入能降低土壤中PAHs的含量,从而降低PAHs污染的风险.由此可见,生物质炭有望用作污泥改良剂,促进污泥的推广应用.污泥的应用符合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解析: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生态系统的结构及生态工程的相关知识.(1)由题中信息可知,生物质炭能改善土壤的通气状况使氧气含量增加,从而促进了根细胞的有氧呼吸,根系对土壤中的矿质元素的吸收方式为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ATP),而有氧呼吸能释放大量能量(ATP).(2)由表中数据可看出黑麦草的干重与叶绿素含量呈正相关,用含生物质碳的污泥培养的黑麦草的叶绿素含量和每盆干重比用红壤、红壤+污泥培养的黑麦草的叶绿素含量和每盆干重多,所以施用含生物质炭的污泥可提高黑麦草中叶绿素的含量,从而提高黑麦草光合作用,进而促进黑麦草的生长;表中数据显示施用污泥可使土壤和黑麦草中PAHs含量增加,施用生物质炭后测得的此数值降低,说明生物质炭能降低土壤中PAHs的含量从而降低PAHs污染的风险;生物质炭可作为污泥改良剂促进污泥被植物重新利用,同时降低环境污染,符合生态系统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高三生物练习题: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

高三生物练习题: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

高三生物练习题: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
1. 概述
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要议题之一。

随着人类活动的日益扩大和资源的过度利用,我们正面临着环境退化和生态系统崩溃的威胁。

本文将通过一系列生物练习题,帮助高三生了解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并提供解决方案。

2. 生态系统
a. 生态系统由什么组成?
b. 解释生态位和生态位重叠的概念。

c. 根据营养方式,生态系统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
3. 生物多样性
a.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为什么生物多样性对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b. 列举三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

c. 解释为什么破坏一个物种可能会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4. 捕食者和食物网
a. 解释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

b. 为什么食物链和食物网对维持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c. 消费者种群数量的变化可能对食物网产生什么影响?
5.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a. 解释污染和全球变暖的概念。

b. 列举三种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例子。

c. 提供两种解决方案,以减轻人类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6.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a. 解释环境保护对人类和其他物种的重要性。

b. 列举三种环境保护的好处。

c. 提供两种个人行动,以支持环境保护和促进生态平衡。

7. 总结
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是我们必须认真对待的全球问题。

通过理解生态系统、生物
多样性、食物网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积极的行动来保护我们珍
贵的自然资源。

只有通过合作和关注,我们才能确保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和健康的地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山东德州期末)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A.信息传递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B.信息传递有利于沟通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关系C.生态系统的各成分之间存在多种形式的信息传递D.生长旺盛的牧草为食草动物提供了采食信息,这对牧草不利解析:信息传递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A正确;信息传递有利于调节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B正确;生态系统各成分间有多种形式的信息传递,C正确;生长旺盛的牧草,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这对食草动物和牧草均有利,D错误。

2.(山东临沂期末)下列有关农田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D )A.除去农田中的害虫,有利于实现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B.杂草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因此无需除杂草C.输入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为全部农作物所固定的太阳能D.一般农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较简单,自我调节能力低解析: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能循环利用,A错误;除杂草可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有助于提高能量的利用率,B错误;输入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为农作物和杂草等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以及人工输入的能量,C错误;一般农田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较简单,自我调节能力低,D正确。

3.(广西钦州二模)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的描述,错误的是( D )A.生态系统的信息可来源于无机环境B.生产者固定的碳元素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向分解者和消费者C.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必然大于消费者D.某种生物的数量增多会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解析:生态系统的信息除来源于生物外,还可来源于无机环境,如光照等,A正确;生产者固定的碳元素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被分解者和消费者利用,B正确;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该能量必然大于各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C正确;某种生物的数量增多并不一定会使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复杂和自我调节能力提高,所以增加某种生物数量并不一定会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 错误。

4.(河南郑州三模)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存在捕食关系的两个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A.甲为被捕食者,在图中D点时甲种群增长速率最大B.稳定状态时,乙种群个体数量约占甲种群个体数量的10%~20%C.在图中C点时,甲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衰退型D.如果乙种群大量繁殖,则会使甲种群灭绝解析:据图示曲线可知甲、乙为捕食关系,甲为被捕食者,D点时甲种群的数量相当于K/2,种群增长速率最大,A正确;10%~20%是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不是个体数量比例,B错误;C点之后,甲种群数量迅速上升,可判断在C点时甲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C错误;如果乙种群大量繁殖,短期内甲的数量减少,由于反馈调节,甲、乙种群数量最终可保持相对稳定,D错误。

5.(黑龙江哈尔滨三中二模)某草原生态系统总面积为1 000 km2,其中野兔种群的K值为9 600只。

假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草→野兔→狐狸,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D )A.在该草原生态系统中草的同化量大于野兔的同化量B.若狐狸种群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草的数量也增加C.调查发现野兔种群数量为5 000只,则种群密度为5只/km2D.野兔种群密度为4 800只/km2时,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解析:根据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可知草的同化量大于野兔的同化量,A正确;狐狸种群数量增加,一段时间后野兔数量减少,从而使草的数量增加,B正确;野兔的种群密度=种群数量/面积=5 000只/1 000 km2=5只/km2,C正确;野兔种群数量处于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此时野兔种群密度为4 800只/1 000 km2=4.8只/km2,D错误。

6.(贵州适应性考试)下列关于自然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太阳能只有通过生产者才能输入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中B.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在食物网中只能占据一个营养级C.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两个独立的过程D.同等强度干扰下(生态系统不被破坏),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恢复的速度慢解析: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在交错的食物网中可以占据不同的营养级,B错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得以循环往返,C错误;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强,同等强度干扰下若生态系统没有被破坏,森林生态系统恢复速度快,D错误。

7.(江苏南通、扬州、泰州二模)下图为某沙漠地区部分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D )A.该食物网的全部生物构成生物群落B.蚂蚁的数量最多,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C.从个体角度分析,山狗个体体内贮存的能量最少D.蜥蜴和蛇、蛇和山狗之间的信息传递是相互的解析:食物网中的生物不包括分解者,不可构成生物群落,A错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B错误;从个体角度分析,山狗个体体内贮存的能量不是最少,C错误。

8.(广东珠海摸底考试)如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C )A.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B.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D.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率解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能量不能循环利用,C错误。

9.(江苏南通、扬州、泰州二调)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组成食物链的三个种群(Ⅰ、Ⅱ、Ⅲ)一年内能量流动统计的部分数据(图中数值单位是100万kJ)。

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B )A.三个种群组成的食物链是Ⅱ→Ⅰ→ⅢB.种群Ⅱ全部生物的呼吸消耗量约为69.50万kJC.不同营养级之间能量以有机物形式流动D.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20%解析:由题图中同化的能量的数据分析得出三个种群组成的食物链是Ⅱ→Ⅰ→Ⅲ,A正确;种群Ⅱ 生物同化的能量有四个去向:呼吸消耗、流向分解者、流入下一营养级和未利用,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少于69.50万kJ,B错误;能量在营养级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动,C正确;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3.0÷15.0×100%=20%,D正确。

10.(河南南阳一中二模)如图是生态系统中某元素循环的模式图,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C )A.图中缺少的生理过程在线粒体中进行B.温室效应主要由过程②③④造成的C.增加图中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可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④是微生物的有氧呼吸解析:据图分析,图中缺少A生产者到二氧化碳的箭头,表示的是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主要是有氧呼吸),有氧呼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A错误;温室效应主要是由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引起的,B错误;增加图中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可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C正确;④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呼吸作用),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D错误。

11.(湖南长沙二模)如图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图中字母代表能量,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C )A.图中用于桑树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AB.图中未利用的能量是指蚕粪便中的能量C.第一、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用(E+F+G+H)/A表示D.因为桑基鱼塘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所以存在负反馈调节解析:图中用于桑树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C,A错误;图中未利用的能量是指桑树同化的能量减去呼吸消耗的能量、流向蚕的能量及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B错误;蚕同化的能量为E+F+G+H,所以第一、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E+F+G+H)/A,C正确;因为存在负反馈调节,所以桑基鱼塘具有较强的稳定性,D错误。

12.(河南中原名校第六次考评)如图为某人工鱼塘的主要能量流动图解,其中a、b、c、d为相关鱼的能量同化量。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B )A.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鱼种甲的种群密度时,网眼太大常使调查值偏大B.鱼种乙中不同个体在鱼塘不同水层觅食不能体现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合理利用资源C.若除去鱼种乙和增加投放饲料,则鱼种甲会在鱼塘中呈现“J”型数量增长D.据图分析鱼种甲和鱼种乙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d)/(a+c)解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鱼种甲的种群密度时,网眼太大常使小鱼不能被捕捞,会导致调查值偏小,A错误;鱼种乙中不同个体在鱼塘不同水层觅食,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不能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B正确;若除去鱼种乙和增加投放饲料,虽然鱼种甲的食物非常充足,但是生存空间是有限的,因此鱼种甲在鱼塘中呈现“S”型数量增长,C错误;据图分析,鱼种甲和鱼种乙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a+c),D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40分)13.(10分)(山东济宁一模)回答下列有关果园生态系统的问题:(1)果园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答不全不给分)。

(2)果树害虫的天敌与害虫之间的关系为捕食或寄生(答不全不给分)。

天敌控制果树害虫与喷施农药相比,其优点包括能够更有效地控制害虫数量,作用时间也更为持久,并且能够减少环境污染。

(3)某果园中,有一条食物链为:柑橘(W1)→蚜虫(W2)→七星瓢虫(W3),括号内为该生物每年的同化量,正常情况下测算,发现W2远小于1/10W1,其原因是还有一部分流入与蚜虫同营养级的其他种群。

(4)实践表明,在果园种草,可以大大降低害虫对果园的破坏作用,这主要是因为这一措施使果园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复杂,增强了抵抗力稳定性。

解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害虫的天敌与害虫之间为捕食或寄生关系。

天敌控制果树害虫属于生物防治,与喷施农药相比,生物防治能够更有效地控制害虫数量,作用时间也更为持久,并且能够减少环境污染。

(3)食物链的营养级间能量的传递效率在10%到20%之间,若W2远小于1/10W1,可能是因为还有一部分能量流入与蚜虫同营养级的其他种群。

(4)在果园种草,增加了生产者的种类,使得营养结构更复杂,增强了果园的抵抗力稳定性,所以可以大大降低害虫对果园的破坏作用。

14.(15分)(重庆一中月考)某地区年降雨量丰富,一弃耕农田的食物链之一是“甲→乙→丙”,生态学家对该生态系统的发展以及该食物链的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为×103J/(hm2·a),回答下列问题:(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食物链中甲是生产者,流经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24_500×103 J/(hm2·a)。

(2)在食物链“甲→乙→丙”中,能量从乙到丙的传递效率是8%,从乙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包括乙的遗体、分泌物中的能量和丙粪便中的能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