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两首》学案设计

合集下载

7《散文诗二首》导学案 (学生版)

7《散文诗二首》导学案 (学生版)

7《散文诗二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字词,掌握“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

2.熟读背诵两首诗歌。

3.学习诗歌的朗读技巧,提升朗读能力。

4.学习借助具体形象抒发情感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1.领悟诗歌情感,掌握诗歌借助具体形象抒发情感的写法。

2.体会诗句蕴含的思想感情。

学法指导:自读批注方法:1.初读,边读边用符号批注。

段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生字难字“●”、生词用“〓”、有疑问处“﹖”、容易写错、读错的字“△”、承上启下的句子“_”、文中孩子想象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后,他(她)做了哪些事用“()”圈出。

2.默读,用文字批注:在文中标出生字的拼音、生词的语境意义;在文后批注这首诗写了什么?【课中导读】《荷叶·母亲》一、朗读课文1.听课文录音。

(闭上眼睛,静心去听,注意朗读的节奏、重音和情感)2.自由朗读。

(用舒缓、柔和的语调,带着浓浓的情感朗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1.品读课文,理清层次。

(文中标记)2.一首诗就像是一幅画,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怎样的一幅图画呢?这幅图画中包含了哪些内容?由此你联想到了什么?明确:三、内容解析1.勾画出具体描写红莲的句子,并用一两个词语点评:这是一朵的红莲明确:2.作者用了很多笔墨来写红莲和我内心的感受,文章题目却叫《荷叶·母亲》,显然文不对题,我们将题目修改成《红莲》,可以吗?勾画出具体描写荷叶的句子,并用一两个词语点评:这是一张_________的荷叶。

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的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明确: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明确:3.作者通过对荷叶的描绘,刻画了一个怎样的母亲形象?明确:这里的母亲并没有正面出场,只写到一句“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

作品写母亲,完全使用象征手法,对雨中红莲与荷叶情态的细腻描写是作品的精彩之处,既表现出了母爱的动人,也表现出女儿对母亲的深厚依恋。

7《散文诗二首》自读学案

7《散文诗二首》自读学案
2.合作交流,分享各自圈点勾画出的细节描写句。限时5分钟。
3.合作交流,分享各自对形象的理解和主旨感情的把握。限时5分钟。
巡察课堂,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阶段的循序渐进的学习行为,使其固化为习惯。
按要求阅读相关内容,提醒学生圈点勾画要认真规范。
指导学生小组合作时,有序发言,求同存异,及时总结。
点拨:
1.积累字词
蒂(dì) dǎo(祷)告
匿(nì)笑姊(zǐ)妹
徘徊(pái huái)遮bì(蔽)
心xù(绪)荫蔽(yìn bì)
沐浴(mùyù) liúzhuǎn (流转)
2.细节描写句
❶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
❷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❸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培养形象思维。
课堂练习
【10分钟】
1、根据你的朗读感受,补全下面句子。用时3分钟。
①《金色花》写之事,
以的视角表达对母亲的;《荷叶·母亲》则写与,以比喻母亲,赞颂伟大的母爱。
②两首散文诗都是表达的,
《金色花》主要表现,
《荷叶·母亲》则是表现。
从艺术手法看,两篇作品都运用了
手法。“金色花”象征,
“荷叶”象征。
引导学生去自学。
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阶段【20分钟】
1.朗读两首散文诗,扫除字音障碍,积累字词。要求用时5分钟。
提醒:朗读时,遇到生字词先标注出来,读完后一并解决。
2.检验一下你积累字词任务的掌握程度,完成下面注音或写字。限时3分钟。
蒂( ) dǎo( )告
匿( )笑姊( )妹
徘徊( )遮bì( )

《散文诗两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散文诗两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散文诗两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散文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能够分析两篇散文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

(3)能够欣赏散文诗的韵味和美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散文诗的基本知识。

(2)通过合作学习,分析两篇散文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

(3)通过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散文诗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散文诗的兴趣和爱好。

(2)培养学生对文学的敏感性和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散文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分析两篇散文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

3. 欣赏散文诗的韵味和美感。

三、教学重点1. 散文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分析两篇散文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

四、教学难点1. 散文诗的艺术手法和韵味。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散文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激发学生对散文诗的兴趣和爱好。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两篇散文诗。

(2)让学生总结两篇散文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分析两篇散文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欣赏与感悟(1)让学生欣赏散文诗的韵味和美感。

(2)让学生谈谈对散文诗的感悟和体会。

5. 创作实践(1)让学生尝试创作散文诗。

(2)展示学生创作的散文诗,进行评价和交流。

6.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生们的收获。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了解学生对散文诗基本概念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分析能力。

3. 创作展示:评价学生创作的散文诗,了解学生对散文诗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 案例分析:以两篇具体的散文诗为例,让学生通过分析理解散文诗的特点。

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

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

《散文诗二首》核心素养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反复诵读,在朗读中感受作品的美好意境和优美语言。

2.思维发展与提升:对比阅读,明确两首散文诗在感情基调、思想内容、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异同。

3.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感受文中至深至真的亲情。

4.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这两首散文诗借助具体形象抒发对母爱的爱的手法,写一段话,表达对父母的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篇末含蓄的语句理解。

三、核心素养《散文诗二首》是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包含了泰戈尔的《金色花》与冰心的《荷叶∙母亲》。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人间亲情,所选文章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

《金色花》《荷叶∙母亲》两首散文诗都以母爱为主题,篇幅短小,却语言凝练优美,内涵丰富,诗意深刻隽永,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学生阅读这些文章,能够加深对母爱的感受和理解。

四、学情分析七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已接触过现代诗歌,初步掌握了诗歌的朗读技巧,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品读诗歌的能力。

通过《秋天的怀念》《散步》的学习,学生对于母爱、亲情也有了进步的感受与体会,本课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学生要想品读散文诗中所蕴含的深意,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反复朗读,品读语句,进一步的感受人间亲情。

五、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探究法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七、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金色花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母爱,是亘古不变的话题,是我们人生最真实的温暖与力量。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孩子回报母亲的拳拳之心一样,但方式却不同,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金色花》,我国作家冰心的《荷叶·母亲》,两首散文诗将给我们带来爱的熏陶、情的感染。

二、了解文体,初识作者1.了解文体课件出示: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

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的描写性,有诗的情绪与想象,语言精粹、凝练,又不像诗歌那样分行、押韵,而是以散文形式呈现。

《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1《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散文诗两首》是人教版七年级必修的课文之一,也是我们在教学中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主要讲述的是散文和诗歌的区别、特点和优美的语言风格。

本文主要介绍《散文诗两首》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这篇文章。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较为准确地理解诗歌和散文的区别。

(2)学生能够掌握判断诗歌和散文的特点。

(3)学生能够理解散文诗的特点。

(4)学生能够引导学生欣赏优美的文学语言并感受文学的美感。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堂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掌握诗歌和散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通过学生的课外阅读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创新思维,在交流和探究中积极学习。

(3)通过精讲和演练散文诗的篇章结构和语言特点,使学生能够真正领悟文学的美感。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利用问题导入,让学生感受散文和诗歌两者的差别。

问:诗歌和散文有什么不同?它们的特点有哪些?请举例。

第二步:讲授知识通过课堂讲解,由老师详细阐述散文和诗歌的概念,特点和区别,让学生对散文和诗歌产生更深刻的认识。

讲解内容涉及:什么是散文/什么是诗歌/散文和诗歌的区别和特点/散文诗的概念和特点。

在讲解的过程中,新增加相关词汇和语言表达,让学生加深印象和理解。

第三步:展现学生欣赏能力在讲解之后,老师可以放一段散文或诗歌让学生欣赏,并要求学生在欣赏过后提出意见。

让学生感受文学的美感,增强学生对文学的认识和理解。

第四步:组织小组讨论在学生分组散文阅读之后,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展开,引导学生探究散文的特点,交流阅读心得,丰富学生思维。

教师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热情。

第五步:精讲散文诗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翻译课文,理解散文诗的特点和篇章结构。

通过精讲篇章结构和语言特点,让学生真正领悟文学的美感。

散文诗两首七年级上册教案5篇

散文诗两首七年级上册教案5篇

散文诗两首七年级上册教案5篇散文诗两首七年级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1、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提高朗读和鉴赏能力。

2、学习和借鉴诗中借助一种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写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同学们,唐代大诗人孟郊曾写过一首千古传诵,歌颂母爱的诗歌——《游子呤》,下面让我们集体背诵这首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今天,就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歌颂母爱的散文诗——《金色花》《荷叶母亲》(板书课题)二、交流资料1、大屏幕展示泰戈尔、冰心画像及其概况。

2、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

其主要作品有散文诗集《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小说《沉船》、《小沙子》等,泰戈尔用孟加拉文写作,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

3、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的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主要著作有小说《斯人独憔悴》、《超人》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等。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教师播放《鲁冰花》背景音乐,并范读课文。

2、学习生字词。

多媒体显示:衍(yǎn)匿笑(nì)沐浴(mù)祷告(dǎo)并蒂(dì)菡萏(hàn)(dàn)欹斜(qī)徘徊(pái)(huái)4、教师指点,学生朗读。

5、组织朗读竞赛。

把全班分成男生、女生两大组,组织一场男、女生朗读竞赛。

可分为集体朗读竞赛和个人朗读竞赛。

四、再读课文,研讨内容〈一〉大屏幕显示研讨问题。

散文诗两首优秀教案

散文诗两首优秀教案

散文诗两首优秀教案第一篇:散文诗两首优秀教案4散文诗两首【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作者及其主要作品。

②学习以物喻人的写法。

2、能力目标:①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朗读诗文。

②培养学生通过咀嚼诗歌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情感目标: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得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1、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的语言,领会诗歌美好的母子深情。

2、把握诗歌情感基调,通过诵读揣摩,逐步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方法手段】1、诵读教学法:2、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母亲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

母爱是人类情感中最崇高、最美好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表达母子之间亲密感情的散文诗——《金色花》。

《金色花》的作者是印度诗人、作家泰戈尔,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沙子》、《沉船》等。

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二、作家介绍泰戈尔(1861-1941),印度诗人、小说家、戏剧家、散文家、社会活动家。

他生长于一个文学艺术气氛极浓的家庭,从小受到较好熏陶。

1878年留学英国伦敦大学,攻读法律,但致力于研究英国文学和西洋音乐。

1924年曾来中国,并著书、撰文,表达对中国人人民的情谊。

一生写有诗集五十多部,中长篇小说十二部,短篇小说百余篇,戏剧二十余种。

主要作品有诗歌《暮歌》、《晨歌》、《吉檀迦利》、《飞鸟集》、《园丁集》等。

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

在印度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

但在辉煌的背后却是他不幸的一生。

他在很小的时候失去了母亲,在他三十五岁前后,亲爱的妻子死了,一双可爱的儿女也都相继夭亡。

这些不幸笼罩在他身上,却使他做出世界上最柔和甜美的爱的颂歌。

《散文诗两首》教案(精选12篇)

《散文诗两首》教案(精选12篇)

《散文诗两首》教案(精选12篇)《散文诗两首》教案篇1学习目标:①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一、自主学习1、预习安排:①解决生字词,写在下面;熟读课文;②以“妈妈,我想说爱您”为题,写一段话,准备在班里交流。

③阅读冰心表现母爱的诗篇。

查阅有关冰心的资料。

2这两首诗分别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二、合作探究1、阅读第一首诗①“我”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对妈妈的爱?怎样表现的?②“我”为什么想像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那金黄的色彩又象征什么?③“我”变成金色花为什么不愿让妈妈知道?④“我”和妈妈各是什么性格?2、阅读第二首诗①你能想像出诗人在什么情形下写的这首待?②第一节中哪些词语表明诗人对母亲思念之深?③诗人明知纸船不能流到母亲哪里,为什么还要不停地叠?④第三节是诗人展开联想,这一想像有何特点?有什么作用?纸船,并以三、拓展交流1、学习这两首诗,你从中感悟到什么?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

四、达标检测(一)基础知识1.《金色花》作者是________(国名)文学家________(姓名)。

《荷叶母亲》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诗人、女作家________,原名________,选自________。

该诗人的代表作还有________、________等。

2.下列不能体现孩子对母爱的回报的一句是A、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B、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C、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D、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3.《金色花》结尾“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你到哪里去了’?”这一句是如何体现母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荷叶母亲》的结尾“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句话如何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能力提高:1.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课文所选两首诗都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参照这种写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表达对父母的爱。

《散文诗二首》教案

《散文诗二首》教案

《散文诗二首》教案单元备课说明一、单元课标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在“阅读与鉴赏”中要求学生能够“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在“表达与交流”中指出要引导学生“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力求有创意”。

二、单元教材分析此单元选编了一组表现亲情和家庭生活的文章,包括两篇散文、两首散文诗和两篇文言文,从不同角度,通过不同方式,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

《秋天的怀念》既抒发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对母爱的赞美,也表达了作者的悔恨与愧疚,还蕴含了他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

《散步》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使得散步这样一件小事蕴含了丰富多元的主题。

《散文诗二首》中的两首散文诗都采用了象征手法来表现母爱,其中《金色花》模仿儿童的口吻和心理,通过虚拟之境,以儿童的奇思妙想和纯真的口吻表现孩童对母亲的爱;《荷叶·母亲》则以眼前之景、现实之事,直接表现少女对母亲的感激和依恋。

《<世说新语>二则》是初中阶段首次出现文言文,两篇文言文篇幅短小,讲述了古代少年的聪慧故事,引领学生体会魏晋世族家庭的高雅情趣和文化修养,初步领略“魏晋风度”。

三、单元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已经能够在朗读过程中基本把握文章的内容,了解文意,并初步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但由于年龄的局限性,此阶段的学生在朗读技巧上还有所欠缺,不能准确把握重音和停连,且在朗读时情感表达不够充沛,在分析文本时无法深刻理解文章蕴含的人生哲理。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另外,学生首次开始学习文言文,教师要及时点拨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和翻译原则,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文言文。

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

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

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第1篇: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散文诗两首这是初一(上)第一单元中的两首散文诗,以亲情为主题,歌颂人间浓浓的亲情。

它们是爱的美文。

这篇课文,让学生学会用心灵去跟进行沟通、对话,去分享那真挚美妙的亲情,(亲情,是人间真挚而美妙的感情,抒写亲情的文字往往也最能动人心弦,容易引起共鸣,它们不仅能唤醒学习者的切身体验,还能以情感为依托)使学习者更加深化地了解的心境,从而促进语文知识的获得和语言能力的培育。

散文诗是具有散文形式又有诗歌韵味的文体,在教学中完全采纳诗歌的意象分析、诵读等方式可能不很合适;从内容上看,本文依然是写母爱、亲情的,学生比较熟悉,若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来感悟,收获会大些。

1、把握诗文感情基调,有感情朗读诗文。

2、在诵读中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3、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在诵读中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培育鉴赏诗歌的能力,培育学生的想象力和制造力。

两课时1.创设情境2.引导点拨法3.对话教学法。

4.自主探究第一课时《金色花》一、导入:播放《鲁冰花》音乐。

同学们你们在歌中听出了什么感情?(学生回答),不错是对妈妈的依恋之情,是对母爱的赞美,是儿女对母亲的深情的倾诉。

母爱,人类永恒的主题,今天一起走进《金色花》体会大诗人泰戈尔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二、整体感知:1、走近:(学生班内沟通,老师出示课件补充)泰戈尔(1861-1941)印度着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

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生于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富有哲学和文学艺术修养的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

泰戈尔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

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

写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及大量文学、哲学、政治论着,并创作了1500多幅画,写了难以统计的众多歌曲。

代表作有《新月集》和《飞鸟集》等。

散文诗两首学案设计

散文诗两首学案设计

《散文诗两首》学案设计【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2、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

3、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爱之情。

【课前预习】1、作者介绍(1) 泰戈尔印度近代伟大作家、诗人、艺术家、社会活动家。

一生创作丰富,早期作品有诗集《暮歌》、《晨歌》和剧本《修道士》、《国王和国后》等。

一九O三年起陆续发表长篇小说《小沙子》、《沉船》、《戈拉》,剧本《摩吉多塔拉》、《邮局》、《红夹竹桃》。

著名散文诗集有《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

诗歌格调清新,具有民族风格,带有神秘色彩和感伤情调。

一九一三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其创作对印度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对中国诗特别是散文诗影响也是广泛的。

他还擅长作曲和绘画,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一九五O年被定为印度国歌。

(2)冰心(1900〜201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儿童文学家,诗歌代表作《繁星》、《春水》等。

散文集《寄小读者》。

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

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2、关于散文诗: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体,一般篇幅短小,具有诗的意境和散文表现力。

表象是散文,本质是诗。

3、朗读课文及朗读指导。

朗读诗歌,须注意以下几点:⑴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应读得轻松活泼,读出儿童特有的调皮。

⑵根据情感的需要,确立语速。

如果内容是欢快的、激动的或紧张的,速度要快一些; 表现的内容是悲痛的低沉的或抒情的,速度要慢一些;表现的内容是平铺直叙,速度采取中等为宜。

⑶ 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及音长音短。

⑷根据语境的关系,确定诗句的停顿。

总之,现代诗歌的诵读,不同于一般的课文朗读,它具有很浓的表演性,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将情感投入其中,反复吟咏,方能渐入佳境,最终达到“诗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4、给加粗字注音并蒂( ) 菡萏( ) 徘徊( ) 欹( ) 荫蔽( ) 花瑞( ) 莲蓬( ) 适意( ) 亭亭( ) 遮拦( ) 匿笑( ) 沐浴( ) 祷告( ) 嗅( ) 衍( )5、解释下列词语:匿笑:祷告:徘徊:花瑞:【学习《金色花》】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A、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事?B、三次嬉戏具体是什么?C、诗歌表现了什么?2、合作学习,质疑探究1)为什么“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吗?为了跟妈妈捉迷藏吗?为了实现自己的小小心愿,给妈妈带来一些幸福吗?2)妈妈为什么反而责怪孩子?还骂“ 你这坏孩子”是什么口吻?孩子为什么不告诉妈妈自己做了不少好事?3)诗人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结合注释谈谈你的看法。

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1.反复诵读,在朗读中感受作品的美好意境和语言风格。

2.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味人间挚爱亲情,接受美的熏陶和感染,提高审美能力,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重点)2.联系生活,细致、深入地体味挚爱亲情,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品味诗歌精美的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以培养语感。

2.整体把握课文,领悟文章中心,感知内容,培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3.理解诗歌中体现的亲情,激发学生感悟母爱、赞美母爱的情感。

◆活动一:情景导入1.出示孟郊《游子吟》,学生诵读。

引导语:如果把父爱比作高山,那是因为他高大、挺拔;而母爱则是一条小溪,她温柔、清澈、远而流长。

孟郊在《游子吟》中就曾高度赞美过母爱,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诵读一遍。

正如诗中所说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依依小草怎能回报得了春日阳光的恩泽?但无论如何,请用小草的芳馨,请用溪流的欢歌来回报我们的母亲。

今天,让我们带着对母亲深深的敬意,一起来欣赏一篇表达母子之间亲密情感的散文诗《金色花》。

◆活动二:资料助读1.文学常识——散文诗散文诗,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

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有诗的意境,给读者以美和想象,内容上保留了散文性细节;形式上,有散文的外观,不分行,不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通常形式短小灵活。

2.作者介绍泰戈尔(1861年~1941年),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被誉为“印度诗圣”。

他是印度国歌的作者。

他的创作对印度文学的影响很大。

他于1913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诗集代表作:《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吉檀(tán)迦(jiā)利》3.金色花,即“黄兰”,木兰科常绿乔木,树形高大,开金黄色花朵。

印度将其视为圣树。

又译作“瞻波伽”。

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精选4篇】

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精选4篇】

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精选4篇】篇一:《散文诗两首》的教案篇一一、学习目标:1、通过听读,初步感知诗歌内容;2、通过品读,鉴赏诗歌隽永淡雅的语言;3、通过悟读,把握作者对母爱的赞美和感激之情;4、通过拓展仿写,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学会感恩母爱。

二、重点:朗读训练和悟读把握作者对母爱的赞美和感激之情。

难点:拓展仿写,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

三、课前准备:学习前一天发放导学案,布置学生完成导学案上的“预习案”,其中有作者作品简介、重点字词、朗读练习,质疑问难四项内容。

课堂教学过程:一、歌曲激趣、引课题:配乐播放“繁星”、“春水”的精美图片,教师语言导入:20世纪,中国文坛翩然走过一位女作家。

她的文字清新隽永,如文学夜空颗颗璀璨的繁星,至今仍熠熠生辉;她文字里流淌的情感,如文苑里的一池春水,微风过后,荡起阵阵爱的涟漪。

她就是著名作家冰心女士。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冰心的散文诗代表作《荷叶母亲》。

二、读“荷”,说印象:1、1、2小组用小黑板交流展示预习学案上的作家作品简介和重点字词。

2、第3小组选代表进行范读,其他小组听读,一方面准备从字音、节奏、重音、感情方面进行点评。

一方面关注诗歌最触动你心灵的内容。

3、学生点评朗读,教师补充:本文适宜用缓慢的语速,轻柔而饱含深情的语调来读。

4、谈谈触动你心灵的地方。

教师给予准确而有针对性的肯定和鼓励。

三、品“荷”,赏语言:1、同学们,你们和作者一样,都被5—7段中展现的画面感动了,请你和着优美的旋律自由的、动情的大声朗读,让美好的画面浮现在你的脑海中。

2、小组合作探究:以6人小组为单位对5—7段进行品位和赏析,提示:(1)、为画面拟写小标题、(2)、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合作探究。

每组一个主要发言人,一个记录员,其他同学补充。

3、小组代表交流展示,教师点评。

(板书:荷叶护红莲,母亲爱孩子。

)4、让我们再次用饱含深情的声音大声齐读5—8段,回味这温馨感人的画面)。

07 《散文诗二首》(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

07 《散文诗二首》(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

第7课散文诗二首(第1课时)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作品的美好意境和语言风格。

2.初步感知作者在两首散文诗中寄寓的丰富感情。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作品的美好意境和语言风格。

2.初步感知作者在两首散文诗中寄寓的丰富感情。

教学难点初步感知作者在两首散文诗中寄寓的丰富感情。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展示课件中的漫画,并提问:你的母亲有什么特点?你对她有怎样的感情?学生分享交流,由此引导学生进入课题。

新知探究一、知人论世1.作者简介。

【活动内容】学生根据自己积累的知识或课前查阅的资料,和同桌交流两位作者及其作品,教师出示课件中“作者简介”的内容。

【设计意图】了解作者及其作品,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

2.写作背景。

【活动内容】教师出示课件中“写作背景”的内容,并简单补充。

【设计意图】了解写作背景,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想要表达的感情。

二、知识链接【活动内容】教师出示课件中“散文诗”的知识。

三、正音释义【活动内容】朗读课文,检查预习。

教师先出示课件中的易错生字词和需要掌握的词语意思,再让学生指出其他理解困难的字词,并加以点拨。

匿笑()花瓣()沐浴()嗅到()衍()荫蔽()并蒂()菡萏()攲斜()心绪()徘徊()匿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花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徘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攲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意图】通过认识生字词和解释词语,读通课文,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整体感知【活动内容】初读课文,自由朗读这两首散文诗,读通顺。

把读不懂的地方标出来,小组讨论互助;或在全班提出,由同学或老师解答。

听教师范读后,再读课文,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注意朗读的语气。

可以让学生结合写作背景进行个性化朗读、品析。

《散文诗二首》教案(五篇)

《散文诗二首》教案(五篇)

《散文诗二首》教案(五篇)第一篇:《散文诗二首》教案《散文诗二首》教案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看过一些经典的散文吧?散文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

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散文要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散文诗二首》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散文诗二首》教案1一、教材《散文诗二首》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四篇课文的主题都是亲情,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情感。

学习这个单元,我们要进一步体会不同时代、不同背景情况下不同家庭表现出来的至纯亲情,也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去品味把握或直白或含蓄的人间真情。

《散文诗二首》这个篇目实际上包含两篇散文诗,散文诗虽然是刚上初中的孩子没有接触过的体裁,但这两篇文章从内容上来看,还是比较简单的。

泰戈尔的《金色花》通过一个美丽的假设——孩子变成金色花,生动巧妙地表达了孩子对妈妈亲密与关爱的情感;冰心的《荷叶母亲》则是由雨中荷叶护莲的情景联想到母亲对孩子的呵护关爱,从而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与依恋之情。

二、目标本课两篇短文都属于散文诗,而散文诗的本质还是诗,诗歌有强烈的抒情性。

所以,要想走进这两首散文诗,让学生体会诗歌蕴含的情感,必须首先引导学生读好诗歌,进入情景。

我据此设定本课教学目标一:指导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而要深入体会中外诗人各自文章里表现出的具体情感,我们必须透过具体的语言去品味,找到不同文章在语言表达、情感思想等方面的各自特色。

我据此设定本课教学目标二:品味词句,体会人间至爱亲情。

两首散文诗在写法上都运用了借物抒情这种独特手法,而初中学生有必要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建立对这种手法的认识。

我因此设定本课教学目标三:体会借物抒情手法在表达情感上的独特效果。

三、教法现代文学家郭沫若曾说过:“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感情而终于感情,文学家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他的目的,不管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总是要在读者的心中同样引起感情作用的。

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积累“匿笑、祷告、菡萏、攲斜” 等重点字词。

(2)了解散文诗的特点,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画面描写三步骤”,还原诗歌情景,想象并描绘画面。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合作的多读、多品、多思、多说、多写,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2)品味诗歌中的语言描写,体会其中浓浓的母子情。

(3)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体会诗歌的艺术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诗歌中所表达的母爱,培养学生关爱父母、感恩父母的情感。

(2)引导学生学会珍惜亲情,与家人和谐相处。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品味两首散文诗中的语言描写,体会其中浓浓的母子情。

(2)通过学习“画面描写三步骤”,还原诗歌情景,想象并描绘画面。

2.教学难点(1)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体会诗歌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2)感受诗歌的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讲述:同学们,母亲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之一,她们无私地关爱着我们,为我们付出了一切。

今天,我们将学习两首散文诗,感受诗人笔下的母爱。

2.展示相关图片或播放音乐,营造温馨的氛围,引出课题《散文诗二首》。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介绍泰戈尔及其作品《金色花》的创作背景。

明确:泰戈尔是印度诗人、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913 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金色花》是他早期的作品,创作时“梦幻多于现实”,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母爱的赞美。

2.介绍冰心及其作品《荷叶・母亲》的创作背景。

明确:冰心原名谢婉莹,是中国民主促进会成员、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

她的作品以宣扬“爱的哲学” 著称,母爱是其根本出发点。

《荷叶・母亲》是她看到雨中荷叶护红莲的场景后有感而发所写。

(三)积累字词1.教师出示字词,学生朗读。

匿笑、祷告、菡萏、攲斜沐浴、徘徊、荫蔽、花瑞梗、蒂、姊妹、莲蓬繁杂、烦闷、心绪、流转2.解释重点词语的意思。

《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1

《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1

《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荷叶母亲》选自七班级上册第五单元,本单元的几篇课文,都以亲情为主题,写出了亲情的丰富与多样。

鲁迅先生的《风筝》洋溢着浓浓的手足同胞之情;张之路的《羚羊木雕》描述了子女与父母的冲突;《散步》勾勒了一个和美的家庭;《荷叶母亲》是一篇爱的美文,被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场景所感动,而联想到在母亲身边,孩子沐浴着爱的光辉,是难得的幸福与欢乐(正如红莲);远离或失去母亲,思母之情是何等深切,自己是何等孤单与无助(如同白莲)。

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学会用真挚的情感去跟、跟母亲进行心与心的沟通,去分享与珍惜真挚美妙的亲情。

在教学中,先由听歌引起学生共鸣——母爱,引出课文,合理利用多媒体资料介绍、听读课文、欣赏诗画、聆听音乐等,融入学生朗读、师生探讨沟通、小组合作、师生练笔等形式,课内和课外相结合,把听、说、读、练、思、赏、搜等多种方法结合在一起,借此提高学生能力,陶冶学生情操。

学情分析有人说,九零后的孩子是自私的一代,他们相当部分只懂得索取,不懂得关爱,在享受的同时而忽视了父母付出,本节课的设计重点之一就是让学生在理解文章基础上,品位浓浓的母爱,学会感恩,学会体贴父母。

我面对的是一群正需要用感情去感化的农村孩子,他们对语文的整体感知能力还是比较弱的。

因此,要上好这节课,老师就要做好引导,要让学生真正的融入课文中去,不能为学课文而学课文,而要联系生活实际去感知。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把握散文诗的感情,品味语言,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育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指导学生把握散文诗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借助赏析文章,理解文章主题,品位浓浓的母爱,学会感恩。

难点:1、赏析文章,品位浓浓的母爱,学会感恩。

2、学习借景写人、托物寄情的写法。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

《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散文诗,背诵相关段落。

(2)积累文中的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3)把握散文诗的基调,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品味、赏析,感受散文诗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2)学习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会人间至深至爱的亲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2)感受诗歌中所表达的对母亲的爱和赞美之情,学会感恩。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品味散文诗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

(2)学习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理解诗歌的主题。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亲情的伟大,学会感恩。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

从古至今,许多文人墨客都用自己的笔描绘了母爱的伟大。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首散文诗,感受其中所蕴含的母爱。

2.展示泰戈尔和冰心的图片,简单介绍两位作家的生平及代表作。

(二)字词积累1. 教师板书生字词,学生朗读。

匿笑(nì)、沐浴(mù)、嗅到(xiù)、梗 (gěng)、祷告(dǎo)、徘徊(pái huái)、花瑞(ruì)、欹斜(qī)、衍 (yǎn)、遮拦(zhē)、荫蔽(yīn bì)、并蒂(d ì)、姊妹 (zǐ)、菡苔 (hàn dàn)2. 教师讲解重点字词的含义。

匿笑:偷偷地笑。

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花瑞:指花带来的好兆头。

繁杂:(事情)多而杂乱。

烦闷:心情不畅快。

菡药:荷花的别称,文中指红莲含苞未放。

莲蓬:莲花开过后的花托,倒圆锥形,里面有莲子。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动。

鼓斜:倾斜,歪斜。

慈怜:慈爱怜惜。

荫蔽:(树叶)遮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起县第二中学先学后研学案设计
4、妈妈称他“坏孩子”,“坏”是什么意思?
5、这首诗用童稚的想象,细腻地刻画了孩子什么样的心理,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四、【类文阅读】
纸船印象
⑴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遭遇许多事,有些是过眼云烟,倏忽即逝;有的热铁烙肤,记忆长存。

有的像飞鸟掠过天边,渐去渐远;而有一些事,却像夏日的小河,冬天的落叶,像春花,也像秋草,似无所见,又非似不见。

童年的许多细碎事物,大体如此,不去想,什么都没有,一旦思想起来,便历历如绘。

⑵纸船是其中之一,我曾经有过许多纸船,在童年的无三尺浪的檐下水道航行,使我幼年时的雨天时光,显得特别地亮丽充实,让人眷恋。

⑶那时,我们住的是简陋的农舍,檐下无排水沟,庭院未铺柏油,一下雨,便泥泞不堪。

屋顶上的雨水滴落下来,却理直气壮地在檐下汇成一道水流,水流因势而定,或急或缓,或大或小。

我们在水道上放纸船游戏,花色斑斓者,形体怪异者,色派俨然者,甫径下水却遭沉没者,各色各样的纸船或列队而出,或千里单骑,或比肩齐步,形形色色,蔚为壮观。

我们所得到的,是真正的快乐。

⑷这些纸船都是有感情的,因为它们大都出自母亲们的巧思和那双粗糙不堪,结着厚茧的手。

母亲折船给孩子,让孩子在雨里也有笑声,这种美丽的感情要在年事稍长后才能体会出来。

也许那雨一下就是十天半月,农作物都有被淋坏、淹死的可能,母亲们心里正挂记这些事,烦乱忧愁不堪,但她们仍然很平静和气地为孩子折船,折成比别的孩子所拥有的还要漂亮的纸船,好让孩子高兴。

⑸童年旧事,历历在目,而今早已年过而立,自然不再是涎着脸要求母亲折船的年纪,只盼自己能以母亲的心情,为子女折出一艘未必漂亮但却坚强的禁得
往风雨的船,如此,便不致愧对纸船了。

1.从文段内容上看,文章表现了哪些爱()
A.母亲对子女的爱
B.子女对母亲的热爱
C.孩子对雨天的喜爱
D.母亲对纸船的喜爱
E.孩子对纸船的喜爱
2.“这种美丽的感情要在年事稍长后才能体会出来”句中“这种美丽的感情”指代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