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大城市中心体系空间肌理分异研究 以重庆市为例
特大城市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重庆市为例
,
这
样 可 以 充 分 满 足 不 同 条 件的城 市 的 管 理
需求
,
欠发达 地 区 对 于 社 会 监 督 员 庞 大 费 用 的
体 现 不 同 管理 水 平 与 档 次
,
吏撑 力 不 从 心
。
,
过 于 精细 的 流 程 对 简 单
。
上 述 三 种建 设 模式
实际上 是 市管
事件 处 置 效 率 的 影 响等 等 为此
,
万 州 区按 特大城 市进 行建设
目前 城 市
居住人 口 超过 80 万 人
远 郊 区 县集群
。
。
由2 1 个 县 构 成
、
。
城
市人 口3 20 万
-
,
经 济 条件
,
城市基 础相
对薄弱
,
贫 困 县 占6 0 %
发展经 济的压
,
力大
。
从 经 济 发 展 的 需 求 出发
,
近年来
城市 管 理 内 生 动 力 大 大 提 高
。
司签 署 了合作协议
模 式 的特 点 在 于
一
已 开 始 建设
。
这种
、
:
是 多 家共 享 软
硬 从
二
、
件平 台 资 源
,
各县 不 再 建独立 平 台
;
,
关 于 数字化城 市 管理 机
而 摊 薄建设 维 护 成本
二 是
对业 务流程
制
、
流 程 的探 索
“
相应 进 行 了 简 化
状况
“
。
,
以适 应 小 城 市 的 实 际
基于空间句法视角的商业中心变迁研究--以重庆市沙坪坝中心区为例
基于空间句法视角的商业中心变迁研究--以重庆市沙坪坝中心区为例于露【摘要】该文通过六个时期阶段对70年来的中心区发展进行了调查,建构的线段角度模型清晰地显示出随着城市生长而不断变化的空间结构,从而揭示了空间构形变化对商业中心区的维持和演变所起到的作用。
这个实例清楚地显示出使用空间句法的理论和工具进行城市研究所带来的几个优点。
其一,它的计算机分析手段能把本来难以言说、讨论,但能被人的直觉所感知的空间结构用一目了然的图示方式表达出来。
这样,空间构形的作用就可以从复杂的因素中抽离出来,凸现出空间对社会生活的反作用力。
其二,在做历史研究时,空间句法的拓扑学分析方法使我们能以一种全新的眼光审视那些古老的地图,从中提炼出蕴含在地图中的当时城市的更多信息。
%Through the six periods of time investigation on the seventy years of development of Central District,the paper establishes a segment model clearly showing the spatial structure consistently changing with the growth of the city,revealing the roles of spatial configuration transformation played in the maintenance and evolution of the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This case clearly unveils the several advantages brought by adopting spatial syntax theo-ry and tools to conduct urban studies. First, the means of computer analysis can graphically demonstrate the spatial configuration which can be sensed by intuition but hard to be orally expressed or discussed. Thus, the role of spatial configuration can be detached from the complex factors,and spatial coun-terforce against social life is highlighted. Second,when conducting historical studies,topologyspace syntax analysis method offers us a new view on the ancientmaps,from which more information on the city at that time can be gained.【期刊名称】《重庆建筑》【年(卷),期】2016(015)007【总页数】5页(P5-9)【关键词】空间句法;空间构形;商业中心;重庆市沙坪坝中心区【作者】于露【作者单位】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重庆 40004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024城市的形态和使用功能具有一定的关联几乎已经是一个普遍共识,这也是人们非常重视城市设计的根本原因。
基于城市群视角的重庆城市体系空间结构现状分析
基于城市群视角的重庆城市体系空间结构现状分析作者:徐中强陈俊华余玲来源:《湖北农业科学》2016年第02期摘要:基于城市群构建的视角,采用最新城市规模划分标准并通过引力、潜力模型和分形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对重庆市城市体系的空间相互作用和空间结构现状进行了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除了主城区外,其他高位次城市规模不突出,存在大城市缺失,中间位序中小城市数目较多以及空间分布不均等不合理现状。
最后,针对城市空间结构的现状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重庆市;城市群;空间结构;分析中图分类号:F29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02-0536-05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6.02.067学术界一般认为城市群是指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向周围辐射构成城市的集合区域,城市群的特点反映在城市之间经济的紧密联系、产业的分工与合作,交通与社会生活、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相互影响。
近几十年来,全球经济快速发展,各国、各地区之间竞争日趋激烈,为了加快本国的城市化进程,世界各国都把构建城市群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
刘继生等[1]运用分形维数、集聚维数等方法对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进行了研究。
陈其霆[2]、冯凯等[3]基于城市形态分形研究方法,运用城市首位律、分维数的方式,分别研究了甘肃省城镇体系和中原城市群的城市空间结构。
前人对城市体系空间结构的研究多基于城市首位律和分形理论,而在此方法上进行进一步的创新研究较少。
重庆市地域广阔,所辖区县众多,发展潜力巨大,特别是在直辖后城市规模迅速扩大,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所辖区县获得较快发展,部分区县城市发展已有相当规模,整体上呈现城市群的雏形。
岳斯玮[4]基于分形理论对重庆“一小时经济圈”范围内的15个区县城市体系规模结构进行了研究,李斌[5]对重庆城镇体系结构的研究是通过比较分析2011年与2005年的城市相关数据。
重庆市正在向构建大重庆城市群发展战略迈进,需要从新的视角进一步研究城市空间结构现状,为以后的发展提供参考。
城市意象热点空间研究——以重庆大学城为例
城市意象热点空间研究——以重庆大学城为例作者:马昱来源:《中国房地产业》 2019年第8期【摘要】以城市意象为研究出发点,通过对大学城城市空间中交流最为频繁,可识别性较强的汇聚空间进行调查,探析大学城意象结构的内在特点以及影响大学城意象热点的因素,为大学城特色空间的营造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启发。
【关键词】城市意象;大学城;意象热点凯文?林奇提出城市空间意象由道路、边界、区域、节点、标志五大要素构成,并提出“可意象性”的概念,指出这些要素是构成城市可意象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相互组合构成公共意象。
本次研究从影响城市结构网络中交流最为频繁、可识别性突出的“城市汇聚点”切入,引入“意象热点”这一概念,以重庆大学城片区为实证调查对象,挖掘重庆大学城潜在的“意象热点”。
1、研究概况1.1意象热点意象热点,即在影响城市结构网络中,交流最为频繁、可识别性突出的城市集聚点。
从城市微观层面看,意象热点实际可能是节点、地标,或者是意象突出的建筑群;在宏观城市尺度上则主要表现出点空间属性。
城市意象热点是公共空间组成的重要载体和内容,居民正是通过意象热点中派生出一系列城市次连接和次节点,从而构成城市整体意象。
1.2大学城概况重庆大学城地处重庆市沙坪坝区 ,用地面积约为 33平方公里,规划人口约为 100万。
根据规划,大学城将形成四纵四横的道路骨架,两河两山的生态廊道,包含一个中央公共地带和三个圈层。
规划充分利用公共地带的辐射范围,为更多的高校带来共享的可能性。
大学城呈南北向分布的梭形,中心条状的公共地带包含了教育、科技、医疗健康、学术文化、艺术、生态、商业、居住等功能,是园区级的共享地带,通过景观大道及其两侧的公共地带和东部的科研发展用地连接,组成了完整的中部组团;公共地带东西两侧分布高校校园,南北两端为大学城预留发展用地;大学园区和研发园区之间有大片的生态结合带。
2、研究目的和思路以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理论为基础,运用意象地图和调查访谈的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并运用SD法进行数据整理、分析,以意象热点为中心,探析意象热点空间特征及其所拓展的意象热点区域的构成要素,为形成有特色的大学城城市空间提供思路和启发。
高中地理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4练习:第二章-城乡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过关检测
第二章过关检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我国重庆市示意图读重庆市“有机松散、分片集中、分区平衡”的城市结构地域形态图,完成第1~2题。
1.影响重庆形成这种城市地域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崎岖不平和河流阻隔B.气候温暖湿润C.工业集中分布D.交通干道向东西延伸2.该种空间形态的保持有利于重庆()。
A.城市功能逐步完善B.城市整体人居环境水准不断提高C.城市风貌特色水平提高D.各区域间的生产生活联系加强解析:重庆受长江、嘉陵江和地形崎岖等自然条件影响,城市用地被分隔为几个有一定规模的独立单元,每个单元依据优越的地理条件独立发展,城市各部分之间又相互联系,体现了重庆的风貌特色。
答案:1.A 2.C3.城镇合理布局的意义在于()。
A.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B.实现乡村城市化C.促进区域发展,取得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D.摆脱自然和历史因素,向现代化的大都市发展解析:合理的城镇布局,可使一定地域范围内规模、职能各异的城镇组成具有一定地域结构并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进而有效地促进区域发展。
答案:C武汉城市圈是以武汉为核心、以100km为半径的区域,包括1个特大城市、1个大城市、7个中等城市。
据此完成第4~5题。
武汉城市圈城市经济联系等级图4.在该城市群中共有级城镇()。
A.3B.4C.5D.65.该城市群可以看作体系()。
①城市等级②城市职能③城市空间④六边形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解析:第4题,根据题干可知,该城市等级规模分3级,图示仅为经济联系等级。
第5题,材料和图例能反映出城市的规模大小。
通过经济联系将各个城市连成一个整体,构成一个城镇体系网络,该图未反映出城市的职能,而六边形不是城镇体系的组成部分。
答案:4.A 5.B山东半岛城市群包括济南、青岛、淄博、潍坊、东营、烟台、威海、日照及邹平县,该规划预计到2020年山东半岛基本实现现代化。
据此完成第6~7题。
结合城市设计理论阐述空间的情境表达--以重庆市三峡广场为例
结合城市设计理论阐述空间的情境表达--以重庆市三峡广场为例范占勇;陈蔚【摘要】Combining city design theory, the article first analyzes “situation” concept. It then analyzes space subject from the aspects of spatial experience, cultural experience and natural experience. Thirdly, the article analyzes space object from the aspects of space objects, spatial scale. Lastly, from intentionality and accessibility, it analyzes interaction between space subject and space object—the established spirit of place. The article tries to explore a scientific expression of situation of city square, hoping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futur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结合城市设计理论,从解析“情境”概念出发,从空间体验、文化体验、自然体验三个方面分析重庆市沙坪坝区三峡广场的空间主体,再从空间形态、空间尺度两个方面剖析其空间客体,最后从可意象性、可达性两个方面研究空间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与场所精神的建立,试图探寻一条科学表达城市广场情境的路径,为今后的设计和建设提供参考。
【期刊名称】《建筑与文化》【年(卷),期】2016(000)002【总页数】2页(P110-111)【关键词】城市设计理论;情境;空间主体;空间客体;场所精神【作者】范占勇;陈蔚【作者单位】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重庆,我国四个直辖市之一,依托其在西南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历朝以来都有着繁华的商业。
与生活相结合的城市设计_重庆城市空间设计中的问题探讨
,
”
,
弱 化 城 市 空 间 奋共 性 与
,
私 密 性 的 矛 质 ; 倡 导 以 人 的 活 动 为 设计 依 据 的
“
网 络形
。
”
街 道 空 间 模 式 最 终认 为 将城 市 设
计 与 城 市 生 活 相 结 合是 城 市 焕 发 活 力 的 有效 途径
关键 词
簇 群 式 ; 可 居性 ; 网 络 形 ; 城 市 活 力 ; 设 计
, ,
“
0 2 世 纪 9 年代 中后 期 一 批注 重清 洁 安 全 的 封 闭 式 花 园 小 区 应 运 而生 0
和 配 套设施 利 用 围 墙 或沿 街 门 面 加 以 围 合 强 调 物 业 管 理 的 封 闭性
, , ,
。
称 其 为小 区 事 实 上 更
,
类 似于 7 年 代我 国 盛行 的 机关 大 院模式 川 一 般 由几 幢 或 十几 幢 建筑 构成 内部 设 有 必要 的 服务 设施 0
相
应地 人 的 活 动 空 间也 随之树 形 化 在系统 触及 的地 方 有较 频繁 的 活 动 而 没有 触 及 的 地 方则 成 为消极
空间
。
对 照 之 下 传统街 道 的 动人之 处并 不 在 于 建筑 语汇 如 何 丰 富 设计 手 法 如何新 颖 奇 特 街 道 空 间如 何戏剧 化 可 以 说这 些 都不重 要 重 要 的是 空 间 的 曲折 变化 长短 街巷 的 鳞次 栉 比 ; 街 道 中交 通 交往 和空 间Biblioteka 计 的 依据一。 。
“
”
,
、
因 此 我 们 不 妨 回过 头 从 固 有 的 城 市肌 理 簇 群 中找 寻 城 市
《2024年地域文化视野的城市空间形态研究——以重庆、武汉、南京地区为例》范文
《地域文化视野的城市空间形态研究——以重庆、武汉、南京地区为例》篇一地域文化视野下的城市空间形态研究——以重庆、武汉、南京地区为例一、引言在全球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城市作为地域文化的集中体现和传播媒介,其空间形态不仅是经济发展的物质载体,也是地域文化的具象表现。
本研究以重庆、武汉、南京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为例,从地域文化视野出发,探讨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特征及其与地域文化的互动关系。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空间形态的塑造与地域文化的传承成为学术界和公众关注的焦点。
重庆、武汉、南京作为中国西南、中部和东南部的代表性城市,其独特的地域文化和城市空间形态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本研究旨在通过深入分析这三个城市的空间形态,揭示其与地域文化的内在联系,为城市规划与文化保护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考察法和数据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系统收集三个城市的历史文化资料、城市规划数据和空间形态信息。
同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城市空间形态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四、重庆城市空间形态研究重庆以其独特的地形和丰富的巴蜀文化著称。
其城市空间形态呈现出依山傍水的特色,错落有致的建筑布局与山城地形相得益彰。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重庆充分挖掘和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形成了独具魅力的空间形态。
五、武汉城市空间形态研究武汉作为江城,长江与其支流共同孕育了独特的荆楚文化。
武汉的城市空间形态呈现出沿江发展的态势,桥梁和码头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节点。
同时,武汉的城市建筑风格融合了中西文化元素,展现出一种开放包容的城市风貌。
六、南京城市空间形态研究南京作为古都,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其城市空间形态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演变,古都的建筑风格与现代的城市发展相融合。
南京的城市规划注重历史文化保护,古迹与现代建筑和谐共存,形成了独特的历史文化街区。
七、地域文化与城市空间形态的互动关系三个城市的空间形态均与当地的地域文化密切相关。
基于空间数据挖掘的重庆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分异分析
基于空间数据挖掘的重庆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分异分析摘要: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空间聚类方法对重庆市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测度和评价,将重庆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分为4级。
总结出重庆市土地利用集约度空间分异特点为中心向外围递减的圈层式空间分异结构。
最后分析了重庆城市空间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优化策略,以便更好地提高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探寻更优的城市空间架构。
关键词:空间数据挖掘;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城市土地集约利用;gis;重庆市中图分类号:p208;f30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02-0295-04随着数据获取和处理技术的迅速发展及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广泛应用,人们积累的数据越来越多,但在激增的数据背后隐藏着许多重要的信息,由于缺乏有效的方法,导致了一种“数据爆炸但知识贫乏”的现象[1],面对这一挑战,数据挖掘(data mining,dm)和知识发现(knowledge discovery in databases,kdd)技术应运而生并得到迅速发展,它的出现为自动和智能地把海量的数据转化成有用的信息和知识提供了手段。
作为dm 技术一个新的分支,空间dm也称基于空间数据库的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spatial data mining and knowledge discovery),是指从空间数据库中提取隐含的、用户感兴趣的空间和非空间的模式、普遍特征、规则和知识的过程[2]。
这里主要应用gis和spss分析技术,采用空间dm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和空间聚类方法,对重庆市的40个区、县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了重庆市土地利用集约度空间分异特点,分析了重庆城市空间发展存在的问题,以期更好地为重庆城市空间发展提供一定的决策支持。
1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重庆市位于中国内陆西南部、长江上游和四川盆地东部边缘,为典型组团式城市,是中国长江上游地区惟一汇集水、陆、空交通资源的特大型城市。
“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耦合协调性研究——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例
“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耦合协调性研究——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例曹珑誉;潘安;周棱楠;罗芳【期刊名称】《内江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24(39)6【摘要】成渝经济圈在国家发展全局战略中占据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基于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成渝经济圈44个地级县(区、市)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水平及其耦合协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成渝经济圈经济城市化水平空间分异最为显著,反映出内部各城市之间经济发展程度差异较大.(2)城市化进程中,成渝经济圈是以空间城市化为主导的经济城市化和人口城市化.(3)成渝经济圈内部区域差异明显.成都市和重庆市主城区的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化得分由内向外递减,形成梯级分化.(4)成渝经济圈人口-经济-空间两两及三者之间城市化耦合水平较低,总体处于拮抗阶段.(5)按照协调度水平分别进行排序,可以划分为4种类型.成渝经济圈内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耦合协调水平较低,加之政府在政策上的大力支持,为成渝经济圈城市协同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潜力.【总页数】10页(P99-108)【作者】曹珑誉;潘安;周棱楠;罗芳【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901.3【相关文献】1.川渝老区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部崛起”研究——关于川渝革命老区与成渝双城经济圈双向推动的思考2.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口流动与经济增长的空间关系研究3.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与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及耦合协调水平研究4.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公共服务与多维人口结构协调性研究5.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口结构特征及空间分布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第六、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山地城市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分区研究——以重庆为例
山地城市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分区研究——以重庆为例刘建,陶培峰,杨光谱,蒲艺,何彦良,张斌,张宇,肖禾*(重庆市地理信息和遥感应用中心,重庆401147)摘要:科学划定生态保护修复分区是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的基础,是制定差别化的生态保护修复政策的主要依据。
本文以重庆为例,围绕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及人类活动的现实需求,在全面分析国土空间生态现状和生态功能状况评估的基础上,遵循自然地理格局和生态系统完整性,探索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分区方法及思路。
研究表明:(1)山、水等自然资源天然地将全市划分为两大本底空间。
一是大巴山、巫山—七曜山、武陵山、大娄山为主体的自然生态空间,自然资源丰富,生态功能突出;二是以平行岭谷、方山丘陵为主体的人类活动空间,地势平坦,耕作条件好,是主要的城镇建设区和农业发展区。
(2)盆周山地和海拔较高的山脉人类活动强度低,生态敏感性高,服务功能水平较高,退化不明显,恢复力处于高位水平。
中心城区、渝西地区人类活动强烈,生态系统退化明显,生态服务功能水平较低,恢复力不强。
(3)根据生态现状和生态系统状况评估的差异性,综合自然、社会、经济复合需求,综合划定了“一核四片”生态保护修复分区,并提出分区生态保护修复治理方向建议。
关键词:国土空间;生态保护;生态修复;分区;山地城市中图分类号:X171.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2347(2024)01-0038-11收稿日期:2023-11-10基金项目:重庆市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2021—2035年)重点专题;重庆市科研机构绩效激励引导专项(CSTB2023JXJL-YFX0008)。
作者简介:刘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资源环境与GIS 、生态保护修复研究。
E-mail:***********************通信作者:肖禾,博士,正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城市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E-mail:*****************引用格式:刘建,陶培峰,杨光谱,等.山地城市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分区研究——以重庆为例[J].三峡生态环境监测,2024,9(1):38-48.Citation format:LIU J,TAO P F,YANG G P,et al.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zoning in land space of mountainous urban:A case study of Chongqing[J].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of Three Gorges ,2024,9(1):38-48.DOI :10.19478/ki.2096-2347.2024.01.05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Zoning in Land Space of MountainousUrban:A Case Study of ChongqingLIU Jian,TAO Peifeng,YANG Guangpu,PU Yi,HE Yanliang,ZHANG Bin,ZHANG Yu,XIAO He *(Chongqing Geomatics and Remote Sensing Center,Chongqing 401147,China)Abstract :Delineating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areas scientifically is the basis of national spatial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planning,and it is also the main basis for formulating differentiated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policies.Taking Chongqing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focused on the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of territorial space ecology and the practical needs of human activities.Based on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erritorial space ecology and the evaluation of its ecological function status,the study explored the methods and ideas for partitioning the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of territorialspace ecology,following the natural geographical pattern and the integrity of ecosystems.Research shows:(1)The natural resourc⁃es such as mountains and water naturally divide the entire city into two basic spatial areas.The first is a natural ecological space dominated by Daba Mountain,Wushan-Qiyao Mountain,Wuling Mountain,and Dalou Mountain.This area is rich in natural re⁃sources and has outstanding ecological functions.The second is a human activity space dominated by parallel ridges and valleys and square hills and mountains.This area has flat terrain and good farming conditions,making it the main urban construction area三峡生态环境监测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of Three Gorges2024年3月Mar.2024第9卷第1期V ol.9No.1□生态修复第9卷第1期39 and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rea.(2)The human activity intensity is low,the ecological sensitivity is high,and the service func⁃tion level is relatively high in the peripheral mountainous areas and high-altitude mountain ranges.The degradation is not obvious, and the resilience is at a high level.In contrast,the central urban area and western Chongqing region have strong human activities, significant ecosystem degradation,lower service function levels,and weak resilience.(3)Based on the differences in ecological sta⁃tus and ecosystem conditions,considering the combined natural,social,and economic needs,this paper proposed a“One Core and Four Zones”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zoning.Additionally,it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direction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governance for each zone.Key words:land space;ecological protection;ecological restoration;zoning;mountain urban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耦合关系愈发紧密,不断加剧的人类活动正深刻影响着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导致国土空间格局失序、利用失度、生态恶化等问题日益凸显[2-4],国土空间的保护和修复迫在眉睫。
基于Spark的城市生活设施空间格局分析--以重庆主城区为例
基于Spark的城市生活设施空间格局分析--以重庆主城区为例和清东;简季【期刊名称】《河南科学》【年(卷),期】2024(42)1【摘要】城市生活设施分布差异研究及空间格局分析具有区分城市功能区、指导城市规划的作用,然而随着GIS和IT产业的发展以及空间数据规模的扩大,传统的空间数据管理、存储、计算方法已不能满足大规模数据量下一系列城市生活设施空间分析的需要.为了处理日益增长的空间数据,创建一个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高性能空间数据处理计算框架就显得十分必要.基于此,结合Hadoop集群中资源调度模块及分布式存储模块,以GeoMesa为中间层检索存储在HBase分布式数据库中的大规模空间数据,并借助第三方分布式GIS计算引擎,实现对ApacheSpark大数据计算框架向空间维度的拓展,构建出基于Spark的分布式空间数据存储计算框架,并利用重庆市主城区POI数据对重庆市主城区生活设施空间分布及生活设施空间配套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重庆主城区各类生活设施在各个区交界处、两江交汇周围地区呈现出多个区域聚集的分布特征.热点区域以渝中区为中心并向周边区扩散,形成多中心分布的空间分布格局.发展趋势为东北到西南向,其中各类生活设施彼此融合,相互关联程度较高.城市总体空间配套情况较为完善,城市化水平比较高。
城市生活设施空间格局研究为重庆市城市规划、建设、决策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指导.【总页数】8页(P71-78)【作者】和清东;简季【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208【相关文献】1.重庆市主城区、乡村区景观格局对比分析研究——以重庆市梁滩河流域(沙坪坝段)、高滩河流域为例2.重庆“多中心、组团式”山水城市空间格局的规划实践——以《重庆市主城区组团隔离带规划》为例3.医疗设施可达性及其空间格局分析——以青岛市主城区为例4.基于POI数据的沈阳城市生活服务设施空间格局研究5.基于居住用地的重庆市主城区人口空间格局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都市圈卫星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功能布局_以重庆为例
成 熟 都 市 圈 空 间 结 构 一 般 由 “中 心 城 区 (母 城 )+ 外围城市组团+若干卫星城市+独立新城+重点中心 城镇”构成,卫星城市在大都市圈空间结构中扮演着 承接中心城区辐射并向外围城镇传递的枢纽功能。 在重庆 8.24 万平方公里行政区域中, 实际上是由重 庆主城区这一特大城市和若干中小城市组成的大都 市圈。 直辖之初,重庆城镇空间划分为都市发达经济 圈、渝西经济走廊和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由重庆主 城九区构成的都市区与渝西、三峡库区的城镇经济物 质联系不甚紧密。 随着重庆成为中央直辖市,区域交
第一,都市圈城镇体系结构不尽合理。 重庆一小 时经济圈共有 15 座城市,其中特大城市 1 座(重庆都 市区)、中等城市 4 座(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小城 市 10 座。 城市首位度达到 8.70。 一般而言,城市首位 度小于 2%表明结构正常、集中适当;大于 2%则有结
90
重庆社会科学
CHONGQING S OCIAL S CIENCES
占了大量的优质城市空间资源。
四、重庆都市圈“一核七星”空间结构与功能布局
重庆都市圈经历孤悬式城市点、 松散型城市群, 正向紧密型都市圈演进更替, 重庆主城区空间发展, 有三种可能情景,如表 4 所示。
面对总是处于不断发展和变化中的城市,任何一 种类型的城市形态只能适应于一定的城市发展阶段。 在重庆主城城市规模扩大、功能拓展、纵深发展的情 况下,城市形态应相应调整,与之协调。 大力发展新 型卫星城市,不失为适应这种变化的一种选择。
综合多功能
公交车、私人汽车、地铁、高速公路、 联系紧密
铁路
国家/地区 表 2 世界典型卫星城市与“母城”的距离
重庆市乡村地域多功能空间分异特征及优化路径探讨
重庆市乡村地域多功能空间分异特征及优化路径探讨王小烂李孝坤(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重庆401331)摘要:随着乡村价值的再认识和系列乡村发展战略的持续推进,乡村多功能成为指导乡村振兴的热点课题。
以重庆市为例,从农产品生产、经济发展、社会服务、生态保育4个维度构建乡村地域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剖析乡村地域多功能的空间分异特征,借助乡村地域多功能发展度及耦合协调关系厘定出重点提升区、潜在升级区、适度优化区、优势发展区4个功能分区,结合障碍功能诊断分析,进而基于协同发展视角探索乡村优化路径。
关键词:乡村地域多功能;空间分异;优化路径;重庆市中图分类号:[S-9]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210215048引言乡村是由社会、经济、环境共同作用组成的复杂系统,对区域整体发展拥有城市地域不可替代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重功能[1]。
伴随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乡之间人口、资源流动及社会经济要素重组不断强化,乡村地域多功能内涵逐渐丰富[2],同时区域发展目标、资源禀赋条件、土地利用方式等因素综合驱动乡村地域功能演化加剧,功能结构与表现形式趋于复杂化[3];而城市快速发展及日趋现代化与乡村缓慢进步及相对衰落的城乡二元发展态势下,多数乡村面临空间发展失序和被剥夺、人居环境恶化等“乡村病”问题⑷,乡村价值塌陷甚至衰落、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显著,对区域协调发展构成突出挑战。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与推进,乡村多种功能和多元价值愈加彰显。
如何科学认识新时期乡村多功能格局分异特征,明确乡村功能定位与价值提升路径对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与城乡融合等宏观战略至为关键。
重庆市集西部山区、库区腹地、传统农区、都市城区于一体,具有经济战略支点、生态本底脆弱、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等复合地域背景,亦是长江流域生态安全屏障的咽喉。
以重庆市为研究区,通过RF二加1X儿+w2X y2综合评价与耦合协调模型及障碍功能诊断,探析乡村地域多功能空间格局特征,进而基于协同发展视角探索乡村振兴路径,以期为有效保障区域生态经济安全、提高乡村功能价值提供切入点,为深化推进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支撑。
特大城市新兴大型聚居区规划转型_以重庆主城大型聚居区规划实践为例
S p a t i a l L a 城市规划 CITY PLANNING REVIEW2013年 第37卷 第8期 VOL.37 NO.8 AUG. 201340【作者简介】王法成(1981-),男,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博士研究生,重庆市规划局规划处主任科员。
余 颖(1972-),男,博士,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秦海田(1976-),男,硕士,重庆市规划局规划处副处长。
邱 强(1975-),男,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博士研究生,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所长。
【修改日期】2013-07-01【文章编号】1002-1329 (2013)08-0040-06【中图分类号】TU984.12【文献标识码】B 【摘要】居住是新区规划发展的重要功能之一,新区居住空间被作为有效实施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新区建设质量和提升人居环境的重要载体。
重庆主城未来将发展为千万人口级的特大城市,为科学引导发展,开展了大型聚居区的规划探索规划系统化统筹、大型居住聚集区布局、人口与建设量调控、公共租赁住房布点、“工作坊”组织模式等理念和实践,为特大城市新兴大型聚居区规划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居住;重庆主城;大型聚居区;规划ABSTRACT: Inhabitation is one of the main functions of new district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Residential space therein is regarded as an important carrier in effectively carrying out the city master plan, ensuring construction quality of new districts, and creating better human settlements. As the urban area of Chongqing is to be developed into a mega-city with tens of millions of people, in order to carry out the scienti fi c development, the municipal government implements new concepts and practices such as exploration and systematic coordination of the large-scale neighborhood planning, layout of the large-scale neighborhoods, population and construction quantity control, distribution of the public rental housing, “workshop” organizational modes, etc., in the hope of providing references for the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of newly-emerging large-scale neighborhoods in mega-cities.KEYWORDS: inhabitation; main city of Chongqing;large-scale neighborhood; planning1 引言我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时期,近30年内大城市、特大城市快速形成,在此过程中,居住、交通、环境等面对巨大挑战,衍生了交通拥堵、居住空间分异等诸多“大城市病”和社会问题。
城市核心区设计的可能性--以重庆城市中心两个概念性城市设计为例
城市核心区设计的可能性--以重庆城市中心两个概念性城市设
计为例
周挺;欧阳君
【期刊名称】《重庆建筑》
【年(卷),期】2006(000)005
【摘要】本文通过对重庆渝中区和沙坪坝区两个中心城区的概念性设计案例分析.探索城市中心区域的设计的可能性.其目的是要求项目应该在高密度、高强度城市开发中,满足各种城市功能和面积要求的同时,兼顾城市环境和城市形象.
【总页数】6页(P47-52)
【作者】周挺;欧阳君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重庆分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
【相关文献】
1.城市设计新视角: 概念性城市设计探讨--以东京第六届概念性城市设计国际竞赛为例 [J], 杨辰;李京生
2.面向“城市事件”的概念性城市设计--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概念性城市设计国际竞赛为例 [J], 杨辰
3.历史城市中心区的演变过程及其空间整合研究——以杭州市武林广场及周边地区概念性城市设计为例 [J], 孔孝云;董卫
4.城市设计对中等城市中心商业区开发的设计指导——以湖北黄石市城市中心商业
区城市设计为例 [J], 夏鹏;方彬
5.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土地开发一体化探索——以重庆市沙坪坝火车站改造概念性城市设计为例 [J], 程鹏;王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城市新区空间优化布局的挑战与对策——以重庆市南川区为例
城市新区空间优化布局的挑战与对策——以重庆市南川区为例蒋娅娜【期刊名称】《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8(043)005【摘要】以重庆市南川区为例,研究了提升城市新区经济集聚度、加强土地集约利用等问题,并就提升集聚经济效应,实现城市空间转型及空间格局优化提出了相关建议 .%As more and more people flock to cities ,the development of many big cities has exceeded their carrying capacity ,which has already affected the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the environmental and health management as well as the public service syste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normal state of econo-my ,the economic growth tends to be stable ,and the economic structure is constantly upgrading ,so the important direction of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is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spatial patter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aking Nanchuan District of Chongqing Municipality for example ,the paper studies the issues on the invalidness of agglomeration economy in the new urban districts ,the land wasting and so on ,and puts forward the related suggestionson .enhancing the effects of agglomeration economy ,carrying out the transformation of unban space and the optimation of the spatial layout .【总页数】4页(P127-130)【作者】蒋娅娜【作者单位】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管理系,重庆 4007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相关文献】1.基于空间思维的旅游开发规划与实践——以重庆市南川区为例 [J], 黄鹤2.城乡建设用地空间优化布局探析——以贵州省兴义市为例 [J], 徐晨晨3.基于“三生空间”优化布局下的生态文明规划——以成都市青白江区为例 [J], 李川北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环境影响空间评价——以重庆市南川区为例 [J], 杨坡;何多兴;田永中;尚勇敏;吴杰;王海燕5.城市新区产业空间发展对策探索 [J], 张丹;常延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生态导向的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组织研究——以重庆市九龙坡区为例
基于生态导向的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组织研究——以重庆市九龙坡区为例闵婕【期刊名称】《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0(27)4【摘要】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中大量的农业及生态保护用地被侵占,开发可持续性受到威胁。
而目前的城市规划和生态等规划是各自为营,要将经济、生态、环境综合考虑是实现城市和谐高效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文在以生态为导向的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研究基础上,提出综合采用生态功能控制性分区理念和经济发展适宜性思想,构建以生态为主导的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组织从而更全面地进行城市规划。
研究以重庆市九龙坡区为例,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进行城市生态功能控制性区划和经济发展适宜性分区,并采用空间叠置方法确定了九龙坡区的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区。
将九龙坡城市空间功能区划分为禁止、限制、优先和重点开发区4种类型,其面积分别占全区域土地面积的15.54%、24.14%、12.95%和47.37%。
研究对目前城市空间规划和生态规划等工作有一定的借鉴和扩展意义。
【总页数】6页(P26-30)【关键词】城市空间规划;空间结构优化;经济发展适宜性;生态功能控制性【作者】闵婕【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重庆市GIS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149;X32【相关文献】1.GIS与RS支持下的城市总体规划生态空间导向性控制——以重庆市长寿为例[J], 汪洋;赵万民;黄勇2.基于区域土地开发的生态适宜度研究——以重庆市九龙坡区为例 [J], 黄孝艳;胡晓明3.基于生态导向的城市空间优化与功能组织——以天津市滨海新区临海新城为例[J], 蔺雪芹;方创琳;宋吉涛4.基于GIS的山地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以重庆市九龙坡区为例 [J], 李泽玮[1];潘圆月[2]5.生态文明视角下山地城市绿色基础设施规划研究——以重庆市九龙坡区新城为例[J], 赵万民;冯矛;李云燕;邓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传统城市肌理整合的建筑设计思路探析桂程俊
基于传统城市肌理整合的建筑设计思路探析桂程俊发布时间:2021-11-28T02:17:03.887Z 来源:《时代建筑》2021年7月上作者:桂程俊[导读] 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时代发展主题,建筑行业属于高能耗产业,污染危害比较大,所以必须确保建筑行业朝着绿色化方向发展。
桂程俊 421127198204****31摘要:为探究城市肌理的存在形式、城市肌理的构成要素以及决定因素,通过进入重庆水晶郦城实地考察研究的方法探讨重庆城市住宅区城市肌理现存的问题以及寻找、比对解决方案。
绿色建筑不仅可以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还可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能够促进建筑行业成就稳定发展。
将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应用到建筑行业,可以完善环境保护不足与缺陷,全面体现出时代发展对建筑的要求。
关键词:建筑设计;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整合应用建筑行业属于高能耗行业,资源能源浪费比较大,极易产生环境污染。
随着环保意识的加强,绿色建筑的节能环保优势已经成为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模式,也成为建筑行业的未来发展主流。
将绿色建筑设计思想应用到建筑结构生产中,对于设计人员的设计思维和技术要求比较高。
1、绿色建筑概述在节能环保政策实行期间,建筑能耗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话题。
建筑生产的高能耗问题会增加生产与生活困难度。
所以必须注重建筑优化设计,以此降低能源消耗。
绿色建筑可以将环保节能理念深入到建筑设计中,实现建筑设计的长久稳定发展。
此种节能环保的设计模式会成为建筑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2、项目案例该设计建筑用地面积为4580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90940平方米,容积率为2.5,绿地率为20%,属于公共设施用地。
图1为项目设计的鸟瞰图。
施工场地内存在含氡土壤,场地内污染源包括建筑垃圾,废气废水和油烟。
该建筑主要包括A、B、C3座建筑楼,绿色建筑等级为三星级,美国LEED认证金级。
3、住宅区肌理3.1 住宅区肌理的定义居住建筑作为城市中面积最大、最基础的建筑类型,成为城市肌理的背景和“底图”,决定了城市肌理的基本形态特征和文化特质。
重庆主城区空间结构分析
重庆主城区空间结构现状问题分析[摘要]以重庆主城区为研究区域,根据重庆主城区空间结构的发展与现状,分析重庆主城区空间结构特点,结合重庆地形,经济发展特点,人口分布,政策等方面,了解重庆各主城区功能以及存在的问题。
研究发现:高速发展的重庆出现“城市蔓延”现象,城市问题突显;不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制约工业的发展;主城区空间结构的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是非农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时还受到地形、交通、政府政策及人们环保意识提高的影响。
总体来看,经济发展是城区空间结构变化的主导因素。
关键词:重庆主城区;空间结构;影响因素Chongqing city space structure analysis[Abstract] To chongqing city as the research area, according to chongqing city space structure development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chongqing city spac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combined with the chongqing terrain, economic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the policy, understand the city of chongqing function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high speeddevelopment of chongqing appear " urban sprawl" phenomenon, urban problems serious; of the urban space structure unreasonable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the change of the structure of urban space the main driving factors is the non-agricultural population growth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but also affected by the terrain, transportation, government policy and the peopl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 improve influence. In general,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the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change of the leading factor. [Keywords] chongqing city; Space structure; Influence factors引言:重庆主城区作为重庆经济文化政治的核心区域,在重庆整体发展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高速发展的重庆,在一定程度上也出现了一些因城市发展过快,空间结构不合理等造成的城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