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全册教案
高二下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课件
一、美苏争霸的形成 二、美苏争霸的过程 三、教训及影响
鹰潭四中
桂秋开
一、美苏争霸的形成
经济上1美1:、国时布经间雷济:顿军事森50实林年力体代的系后膨期的胀起建立----控制更广阔 的世界2、市西场欧资本主义国家实力的削弱 政治上3、2:、苏原操联因纵只:并关1心控)美二制国战联推中合行其霸国胜权;利主成推义果行政的冷策巩战固政策; 分裂德4、国新、独扶立植国2家)西苏实德联力;对比力外较战求弱略控小的制调亚整非拉国家 军事上5、:美扶国蒋垄反断资共本;的侵进朝一战步争扩大;侵越战争
B.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C.第三世界的兴起
D.美国霸美主苏地位争的霸动摇
B
第一阶段: 50 年代中后期至 60 年
代初期
争霸的特点:
签定奥地利和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缓和
苏承认联邦德国 赫鲁晓夫访美
紧张
柏林墙的修筑 古巴导弹事件
5策第0,年一提代阶出赫的鲁段一晓:套夫5初战上0期略台年是后代(,中)改期变至斯大6林0 的年对代外政
使世界局势动荡不安,严重威胁世界和平 影响: 加剧了经济的畸形 发展,成为加速苏联解
体的重要因素
争霸客观上有利于越南战争的结束,有利于 增强中国、西欧和日本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 和作用,有利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
教训: 1、必 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治。
2、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必然是损人又 害己 3、国际地位由综合国力决定,要努 力发展社会经济
D.签订对奥和约,结束四大R国us对sia奥地利A的m占erica 领原因:美强苏弱(综合国力)
第二阶段: 60 年代中期至 70 年代末
1979年,出兵阿富汗
经济发展迅速
世界近代现代史 下册(课本第二章)人教版
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课本第二章)一. 本周教学内容: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课本第二章)【学习方法】1. 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战胜国按照新的实力,重新瓜分世界,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 20年代资本主义进入短暂的相对稳定时期,经济复苏、政局稳定,但在德国赔款问题和欧洲安全问题上矛盾重重。
3.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各国寻找出路。
⒋本阶段历史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0年代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政治危机、法西斯势力的扩张四条线索掌握。
【学习内容】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一)巴黎和会的召开1. 1919年初,巴黎和会在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召开。
美、英、法的政府首脑操纵了和会。
各自抱有不同的野心:⑴美国:要攫取战后世界领导权。
⑵英国:①要求削弱德国的海军。
②剥夺德国的殖民地。
③要求德国支付战争赔款。
④为了制止法国势力的过分膨胀,不主张过多削弱德国。
⑶法国:①要求最大限度地削弱自己的宿敌和对手德国。
②重建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权。
③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④索取尽可能多的战争赔款。
⑷意大利:要求按它同英法原先签订的密约,扩大领土。
⑸日本:要求把它在战争中攫取的利益合法化,即:占有德国:①在太平洋上的诸群岛。
②在中国山东的权利。
2. 《凡尔赛和约》⑴1919年6月28日,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在凡尔赛宫签定。
⑵和约规定:①重划德国的边界:a.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
b.萨尔煤矿区由国际联盟代管15年,然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
c.德国承认奥地利的独立,不得同它合并。
d.承认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的独立,把原属波兰的领土基本归还给波兰。
②军备问题:a.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东岸50公里内德国不得设防。
b.陆军不得超过10万人,用于维持国内秩序和边境安宁;海军不得拥有主力舰和潜水艇;不得拥有空军。
高三历史下册《世界近代现代史》教案新编第三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三章第二次世界大战一、新课导入1941年6月,一天清晨,一位苏联将军视察阵地时,偶然发现几只蝴蝶在花草丛中飞来飞去,时隐时现,令人眼花缭乱,真假难辩。
将军深受启发,立即去找研究蝴蝶的专家斯万维奇,要他设计一套蝴蝶式防空迷彩伪装。
斯万维奇参照蝴蝶翅膀花纹的色彩和构图,将保护、变形和伪装三种方法结合起来,对坦克、军用车辆等活动目标涂上同地形相似的多色巨大斑点迷彩,改变其外形轮廓,对机场、炮兵阵地、雷达站、军用仓库等固定军事重地利用遮障伪装,在遮障上涂染与背景相似的迷彩图案。
就这样,他们为列宁格勒数白个军事目标披上了神奇的“隐身衣”,当几百架满载炸弹的德军轰炸机飞临该城上空时,原定的袭击目标一个也找不到,一些曾身经百战的优秀飞行员也惊呼眼前一片迷茫。
飞机在空中盲目地转了几个大圈后,只好胡乱丢了一些炸弹仓促返航,而列宁格勒安然无恙。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天,英国托马斯少校指挥的潜艇停在军检修。
他独自在沙滩上散步。
突然他看到远处的海面上,一群海鸥一会儿从空中俯冲下来,一会儿低空盘旋。
托马斯少校觉得奇怪,用望远镜一看,原来海面上散浮着潜艇里扔出来的剩饭菜。
托马斯少校琢磨开了,一个大胆的计划在他的心中形成了。
不久,托马斯命令士兵不断向海面抛放食物,大批的海鸥随之你争我抢。
时间一久,就是不抛放食物,海鸥一发现水下有黑影移动,它们也会在海面尾随盘旋,等待食物。
托马斯少校的部下并不理解,他们抱怨浪费了大量的食物。
托马斯少校一笑了之,尽管他也知道,在战时食品是很珍贵的。
过了一个多月,德国潜艇在海上兴风作浪,并向英军潜艇挑战。
托马斯少校给士兵们下达了命令:“一旦发现海面上有海鸥集结飞翔,就可断定那儿有德军潜艇,应立即攻击!”士兵们一下子明白了司令官给海鸥喂食的目的。
这样海鸥成了英军的特殊雷达,在海鸥的帮助下,英军击沉了德军数十艘潜艇。
上述两个故事都反映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机遇只垂青那些长着善于发现的眼睛的人。
和平时期是这样,战争时期也不例外。
高中历史《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 1
第三节苏联的建设教学目标一、思想教育目标1.通过对苏联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讲述,使学生认识:苏联在短期内所取得的建设的巨大成就,有力地说明了制度的优越性。
2.通过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的分析,使学生认识:苏联在取得经济建设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致使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盛极一时。
它的缺点和弊端成为后来苏联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
二、基础知识目标苏联工业化方针和农业集体化方针的确定;五年计划的实施;苏联改造和建设中的重大缺陷;1936年苏联宪法;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盛行;苏联的大清洗运动。
三、能力培养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培养学生运用现象和本质、人民群众及个人在历史中作用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能力。
教学要点一、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1.列宁逝世2.苏联的工业化3.苏联的农业集体化4.苏联建设中存在的严重问题二、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1. 1936年苏联宪法2.斯大林创建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3.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4.苏联的大清洗运动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有计划的经济建设,使苏联在建设方面取得巨大成就。
虽然存在着种种弊端,但确实使苏联在较短时间实现了工业化,增加了国力,为以后苏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取得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第二,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使苏联的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但是,它本身的严重缺点和弊端,以及个人崇拜风气的盛行,后来成了苏联国民经济发展和生产力提高的严重障碍。
本节重点: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本节难点: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评价一、“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一目,教材主要写了以下三个问题:1.列宁逝世。
1924年1月21日,列宁逝世,斯大林成为苏联,开始领导苏联人民进行建设。
2.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第一、国民经济恢复基本完成后,苏联仍然是一个只能输出农产品、输入机器装备的落后农业国。
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教学案·15· 南安华侨中学 .
◇◇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教学案·15·南安华侨中学肖卿贤设计◇◇(二战后至80年代)(基本线索)一、战后的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1、雅尔塔体系的建立:①战后初期世界经济政治形势:美、苏成为世界最强的两个大国②雅尔塔体系的建立:实质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③联合国成立:初期为美国操纵,后期成为第三世界的讲坛④对德日法西斯的处理:2、两极格局的形成:①美国的冷战: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建立②柏林危机和两个德国形成③华沙条约组织建立,美苏两极格局形成④美国侵略朝鲜和越南的战争:二、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50——70年代高速发展,70年代后期滞胀1、资本主义高速发展原因: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强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2、美国: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全球霸权;50、60年代稳定发展,3、西欧:50年代初恢复,50——70年代高速发展,联邦德国最快4、日本:50年代中期进入快速发展,60年代未仅次于美、苏三、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1、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①战后初期的苏联:经济恢复发展,高度集中体制弊端日益显著②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南、阿、罗、保、波、捷、匈、德③亚洲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蒙、越、朝、中;12国2、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①苏共20大和苏联的改革: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②东欧国家的改革:南、波、匈、捷③中国的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四、美苏争霸和两大阵营的分化1、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的美苏争霸:缓和与紧张并存,优势在美方△中苏关系恶化,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2、六七十年代的美苏争霸:美国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美、欧、日三足鼎立△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从越南撤军3、80年代的美苏关系:美国强硬,苏联全面退缩△中苏关系改善,苏联退出阿富汗、东欧;中美关系波折五、殖民体系的崩溃和第三世界的兴起1、亚洲民族独立运动:印尼独立、印巴分治、以巴分治等2、非洲独立浪潮和殖民体系的崩溃:北非独立运动,非洲独立浪潮3、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古巴革命,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4、第三世界的兴起:万隆会议,不结盟运动、联合国变化、七十七国集团等5、亚洲国家的发展:韩国、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度、西亚等◇◇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教学案·16·南安华侨中学肖卿贤设计◇◇【基础知识掌握】一、雅尔塔体系的确立1、战后初期的美国:资本主义头号强国①军事上:②经济上:△布雷顿森林体系(小字):△关贸总协定(注):2、苏联:3、雅尔塔体系建立①什么是雅尔塔体系:②实质:③意义:④内容(小字):4、美苏战时同盟的破裂:二、联合国的成立1、筹划和成立:2、机构职能(小字、注):3、宗旨:原则:4、作用:三、对德日法西斯的处理1、处理德国①纽伦堡审判:②分区占领:(小字、图):2、处理日本①东京审判:②美国独占日本:【思考与训练】1、如何评价关贸总协定:2、比较雅尔塔体系与“凡—华”体系:3、比较联合国与国际联盟:4、对德日处理的异同:5、当今日本否认侵略历史的原因分析:【质疑和探究】1、2、【基础知识掌握】一、战后初期的苏联1、第四个五年计划的成就:(小字)2、存在问题:体制:个人崇拜:思想:二、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和巩固1、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①背景:②方式(小字):③胜利原因:2、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①背景:②措施:③影响:三、亚洲人民民主国家的成长1、蒙古人民共和国:(小字)3、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大韩民国:4、越南民主共和国:日内瓦协议(小字):四、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图):主要国家:3、社会主义阵营的作用:【思考与训练】1、二战后期东欧民族解放运动的特点:2、东欧与亚洲人民民主国家的异同:3、概念:人民民主国家、社会主义国家4、概念:社会主义阵营、资本主义阵营5、分析苏联在社会主义阵营的作用:【质疑和探究】1、2、【基础知识掌握】一、美国的冷战政策1、美国的全球霸权①经济:②政治:③战略:2、什么是“冷战”:原因(小字):信号:3、“冷战”的内容:①杜鲁门主义:1947影响:②马歇尔计划:1948实质:影响(小字):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19494、两极格局形成:1955(图)影响:二、柏林危机和两个德国的形成1、危机原因:2、概况:3、两个德国形成:1949三、侵略朝鲜和越南的战争1、朝鲜战争:1950——19532、越南战争:①越南南北对立:②特种战争:60年代初③局部战争:1964——1973【思考与训练】1、区别“霸权”与“冷战”2、美国为何在欧、亚采取不同手段:3、比较马歇尔计划与道威斯计划:4、概念:两大集团、两极、两大阵营5、与一战前两大集团的异同:【质疑和探究】1、2、【基础知识掌握】一、亚洲的民族独立运动:1、印度尼西亚独立:①“八月革命”:1945②摆脱荷兰统治:2、印巴分治:1947(图)①背景:②蒙巴顿方案:③印、巴独立:④影响:3、以巴分治:(图)①“分治”决议(材料):②以色列建国:1948③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小字):△第一次中东战争:二、北非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1、重要事件:2、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①建立共和国:1952②英军撤出:1956△第二、三次中东战争(注):3、阿尔及利亚独立战争:1954——1962概况:三、亚非会议:19551、背景:2、召开:3、决议:4、意义:【思考与训练】1、两次世界大战后民族独立运动特点比较:2、如何评价印巴分治:3、美国在几次中东战争的态度及原因:4、万隆会议的意义:5、讨论:巴勒斯坦问题该如何解决:【质疑和探究】1、2、【基础知识掌握】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恢复发展措施的共同点:①利用现代科技: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2、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①战后至50年代初:②50——70年代:③联邦德国经济发展:概况:原因(小字):3、日本经济的发展:概况:①社会改革:②经济发展战略:③教育:④机遇:4、美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原因(小字):二、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1、欧洲共同体成立:1967(注、图)①原因:②概况(小字):2、欧共体和日本的崛起:3、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①经济:(小字)②政治:三、经济“滞涨”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9732、“滞涨”【思考与训练】1、分析50至70年代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原因:2、德、日两国经济发展的共同点:3、欧共体的主要目标:4、评价布雷雨顿森林体系:5、70年代危机与1929年危机的异同:【质疑和探究】1、2、【基础知识掌握】一、苏联的改革和挫折1、苏共“二十大”:1956影响(小字):2、赫鲁晓夫的改革:1956——1964①内容(小字):②失败原因:3、勃列日涅夫的改革:1964——1982①改革效果:②存在问题:二、东欧的变革1、南斯拉夫改革:1948①原因:②内容:③结果:2、波兰变革:1956①背景:②内容:③结果:3、匈牙利改革:1956①背景:②内容:③结果:4、捷克斯洛伐克改革:1968①原因:②内容:③结果: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78(略)【思考与训练】1、概述苏共20大对各国的影响:2、苏联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3、如何评价南斯拉夫改革:4、波、匈变革的共同点:5、二战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经济改革比较:【质疑和探究】1、2、【基础知识掌握】一、美苏争霸的形成:50年代后期起1、形成原因:2、第一阶段: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①特点:②表现:缓和:紧张:△社会主义阵营瓦解(小字):原因:二、六七十年代的美苏争霸1、苏联转入攻势:①策略变化:(小字):②力量对比变化:③美苏妥协:△第四次中东战争(小字、注):2、美国转入战略防御(材料):原因:△中美关系正常化(小字):三、80年代的美苏关系1、美国采取强硬态度:①争夺第三世界:②核竞争2、苏联全面收缩:①裁减军备:②全面收缩:③原因(小字):△中美关系波折(小字):【思考与训练】1、比较“冷战”与“美苏争霸”2、概括美苏争霸各阶段特点:3、概括各阶段中美苏关系变化,并分析原因:4、概述四次中东战争:5、美苏争霸的教训:【质疑和探究】1、2、【基础知识掌握】一、非洲的独立浪潮1、50-60年代的非洲独立运动:2、葡属非洲独立:70年代3、殖民体系的最终崩溃:△(图):4、非洲独立运动的特点(小字):5、意义:二、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1、古巴革命:1959走上社会主义道路:19612、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小字)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第三世界的崛起1、不结盟运动的兴起:①原因:②诞生:△原则(材料):③意义:④发展特点(小字):2、第三世界的崛起:①联合国的变化:△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②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新秩序:△七十七国集团:△欧佩克:3、意义:【思考与训练】1、非洲独立运动各阶段概况:2、非洲独立运动迅速发展的原因:3、概念“第三世界”:4、第三世界崛起的主要标志:5、第三世界的地位、作用:【质疑和探究】1、2、【基础知识掌握】一、东亚、东南亚经济的发展:(图)1、发展背景:2、韩国、新加坡经济高速发展:60年代起①原因:②概况:(小字)3、新加坡经济发展①背景:②措施:(小字)③成果:4、韩国经济发展:①措施:②成果:③弱点:5、80年代东南亚经济异军突起:泰国、马来西亚措施:二、印度经济的发展:1、发展特点:2、存在问题:三、西亚国家的经济发展1、特点:2、发展原因:①资源:②斗争:③调整:3、发展概况:【思考与训练】1、亚洲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2、韩、新经济发展的共同点:3、中、印经济发展比较:4、亚洲各国经济发展给我国哪些启示:5、概述二战后环太平洋地区的经济发展,分析其原因及趋势:【质疑和探究】1、2、3、11。
高二历史世界近代现代史教案2
第三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第一节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一、新课导入19世纪英国有一个大作家,他的名字叫狄更斯。
狄更斯写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小说,如《双城记》、《远大前程》、《大卫·科坡菲尔》,当然还有《雾都孤儿》。
这儿的雾都指的是伦敦。
今天的伦敦和英国其他城市阳光明媚,蓝天碧水,亮丽清新,狄更斯笔下19世纪的伦敦却是烟雾弥漫。
举世闻名的“雾都”伦敦之得名,诚然与英国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有关,更重要的恐怕还是“得益”于空气污染。
在狄更斯那个时代,伦敦的工厂如雨后春春笋,高大的烟囱林立,处处浓烟滚滚,人为的烟和自然的雾混杂在一起,形成极浓的灰黄色,能见度极低。
小屋被煤烟熏得黑黑的,浓雾后一些植物和花儿的叶子脱落了,甚至能一眼从羊身上毛染黑的程度看出它在草地上呆了多久。
和空气污染相伴而生的是水质恶化。
伦敦的泰晤士河今天水清鱼多,是水禽栖息和豪门饮宴的理想场所,是英国人的生命之河。
但在狄更斯那个时代,该河的水质却相当恶劣。
病菌孳生,鱼类几乎绝迹只有少量鳝鱼得以幸存。
河水的污染使伦敦奇臭难耐,1858年被称为奇臭年,河边议会大厦的窗上也不得不挂起了一条条浸过药水的被单。
水体污染导致多种传染病流行,霍乱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答案是当时的英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当中。
而要想了解英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详情,就有必要学习本节——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二、知识结构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简表三、高考试题1、(1997·上海)(D)“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
”恩格斯这段话是在A、肯定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地位B、赞扬法国大革命的作用C、谴责英国组织“反法同盟”D、肯定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地位2、(2002·全国文综)(C)下列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它开始于英国,18世纪末向外扩展B、一些国家的工业革命主要是靠从英国引进技术进行的C、它使各国迅速实现工业化D、英国由此成为“世界工厂”3、(2002·上海)(C)在英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战胜封建生产方式的标志是A、圈地运动结束B、君主立宪制确立C、工业革命完成D、“日不落”帝国形成4、(2001·上海)(C)1851年的伦敦博览会是英国展出最新工业成果的盛会。
《世界近现代史》教案(精选3篇)
《世界近现代史》教案(精选3篇)《世界近现代史》篇1一、教科书对于学生发展的功用(一)知识构建功能本册书从内容编排上看,主要以时间顺序,以章节体形式编写;从线索看,主要有以下几条:1、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确立——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2、重要的国际关系(1)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三次殖民高潮)(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争夺殖民地的斗争,争夺世界霸权斗争)3、民族解放斗争美国独立战争、拉美独立战争——亚洲革命风暴——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4、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诞生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和列宁主义的诞生从每课的内容看,都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独立完成一节课、一个单元的知识构建,并掌握历史基础知识,认识历史各线索之间的关系,从而完整掌握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
(二)能力培养功能课程内容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载体,我们应该更好地利用这些课程内容来培养学生能力,包括知识构建能力;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辨证地看待历史问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实践操作功能教材设置活动课,学生走出教室,深入图书馆、阅览室,上网查找资料,拓宽了视野,掌握了查阅资料,利用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相对比较成熟的观点。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根据掌握的知识,自编自演的历史剧,虽尚显稚嫩,但在过程中,挖掘历史的背景,揣摩人物心态和语言,使学生在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又有了新的进步。
(四)心理教育功能历史课的内容包罗万象。
在学习过程中,从历史人物的坎坷悲壮,从历史发展的曲折反复,学生能够获得一个心理感受:事物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一个人的成功不是一帆风顺的,要想做成某件事,需要付出艰辛和努力,从而增加心理的承受力。
从世界史的发展中还学习到许多为科学献身、为国家捐躯、为真理求索的人,从他们身上,学生在情感上和心理上有很大的收获,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去面对成功和失败,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三历史下册《世界近代现代史》教案新编第二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
第二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一节“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一、新课导入80多年前,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沃尔逊小镇涌来了一群饥饿的难民,当镇长杰克逊先生发送食品时,许多难民大嚼大咽,只有一位年轻人例外。
他对镇长说:“先生,你送给我这么多好吃的,有什么活让我干吗?”杰克逊笑了:“我只不过想给你们提供些帮助而已,哪来的活让你做呢?”年轻人没有领情的意思:“不,先生,如果没有活做的话,我不会接受你的食物,真的先生,我总得为你干点什么呀!”实在没有别的点子可想,杰克逊先生只得蹲下来,让年轻人为他捶背。
后来,年轻人就被留了下来,杰克逊镇长把自己的女儿也嫁给了他。
20年后,这位年轻人成了世界石油大王,他的名字叫哈默。
哈默先生的成功,固然有许多因素,但他那种拒绝不劳而获的做法,却为他赢来了宝贵的自尊。
构筑成功的大厦,除了自信的水泥、自强的红砖,还离不开那种名叫自尊的钢筋!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自尊,一个国家的强盛更离不开自尊。
然而有时候,人的自尊却被不可抗力击得粉碎,斯文扫地,颜面尽失;同样,有时候,一个国家的自尊也被不可抗力击得粉碎,引颈受戮,任人宰割。
而且往往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今日宰人者,明天说不定就变成了被宰者。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普鲁士1864年联合奥地利打败丹麦,夺得石益苏勒格;1866年打败奥地利,把奥地利排除出德意志,夺得荷尔斯泰因;1870年打败法国,完成统一不说,还迫使法国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赔款法郎50亿,何其不可一世。
不成想后来一战打了四年,德国一败涂地,反过来要受法国等的无情宰割了。
你威廉二世不是1871年1月18日在法国巴黎的凡尔赛宫即的德意志皇帝位吗?那好啊,我法国也要在同样的时间(1919年1月18日)同样的地点(凡尔赛宫)召开和会,痛痛快快地宰割你一番。
巴黎和会的情况怎样?结果如何?巴黎和会之后,帝国主义又召开了什么会议?要想了解这些问题,就有必要学习本节——“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高中中国近现代史下册教案全集
高中中国近现代史下册教案全集第一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巩固教学目标:1.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背景和意义;2. 掌握新中国成立后的巩固措施;3. 理解新中国成立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背景;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意义;3. 新中国成立后的巩固措施;4. 新中国成立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背景;2. 组织学生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意义;3. 让学生通过阅读材料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巩固措施;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新中国成立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练习与作业:1. 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背景和意义;2. 列出新中国成立后的巩固措施;3. 论述新中国成立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第二章: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教学目标:1. 了解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背景和过程;2. 掌握社会主义制度的主要特征;3. 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教学内容:1.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背景;2.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过程;3. 社会主义制度的主要特征;4. 社会主义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背景;2. 组织学生讨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过程;3. 让学生通过阅读材料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主要特征;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社会主义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练习与作业:1. 简述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背景和过程;2. 列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主要特征;3. 论述社会主义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第三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教学目标:1. 了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过程;2. 掌握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主要成就;3. 理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意义。
教学内容:1.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过程;2.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主要成就;3.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意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过程;2. 组织学生讨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主要成就;3. 让学生通过阅读材料了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意义;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意义。
高中历史《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说课稿 新人教版世界近代史下册
《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说课稿一、基本情况分析和教学目标设计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选自高二年《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第四章第三节《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节内容需要用2课时进行教学,本课将完成苏联的改革和挫折、东欧的变革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三个子目的教学。
对学生来说,苏联和东欧的改革具有理论上抽象,情感上疏远的特点。
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上承二战后欧亚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下启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展示了二战后社会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它对我们思考20世纪末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的原因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对我们今天推进改革开放也有很重要的启示。
学生认知能力的分析:高二年学生保持着对感性知识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史实、图片、资料提高其学习积极性;独立意识强,好质疑,具有一定历史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教师应该因势利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构建一个比较合理的知识结构。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东欧的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通过对苏联、东欧各国改革的阅读分析对比,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比较、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透析苏联与东欧国家关系的演变,总结苏联东欧关系的经验教训,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形成正确历史认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体验到多渠道感知历史获取历史信息的方法,学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合作学习和交流的方法,能够把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由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的高度。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社会主义需要通过不断的改革来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建设应该同各国的实际相结合,从而认识到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由此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认识到正确处理国家间关系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反对霸权主义。
教学重难点:重点:苏联的改革,理由:苏联改革历时长,对苏联的历史发展起很大的影响,突破策略:先引导学生对赫鲁晓夫与勃列日涅夫的改革进行比较学习,再由学生发言教师讲解。
高中历史 世界现代史下册第一单元一战后的世界郑军国教案 人教版
第一单元一战后的世界考点1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1917.11)(一)背景原因:1.客观条件(1)(2)(3)(二)经过:1.俄国二月革命。
2.社会主义革命纲领的制定3.七月流血事件。
4.彼得格勒起义胜利(1917.11)。
(四)十月革命的意义1.对俄国:2.对世界:(五)共产国际(第三国际)的成立(1919年3莫斯科)1、条件目的:(组织基础)十月革命胜利影响下各国共产党纷纷成立;列宁的努力(理论准备、筹建和领导);为推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发展。
2.性质:是各国共产党的联合组织、统一的世界性共产党;各国共产党是其支部受其领导。
3、影响:推动一些国家共产党成立、成长和无产阶级革命发展;给一些国家革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二、苏俄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即经济的恢复发展)——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和苏联的成立(一)新经济政策的实施:1921—1927年1.背景原因:2.开始实施标志:1921年俄共布十大通过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决定。
4评价:实质特点(“新”的表现):(政、经)解决了经济政治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和新政权;调动了劳动者积极性,经济逐渐恢复到战前水平,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并找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思想)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经验。
(二)苏联的建立(1922年)意义: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政治条件。
三、1941年前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斯大林领导下的经济建设: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1、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方针的制定:工业化方针的制定:1925年联共布十四大。
目标改造农业、增强国防。
特点:。
[原因:工农业落后,甚至要从资本主义国家输入机器设备;受帝国主义包围威胁,需要增强国防。
]农业集体化方针的制定: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
(随后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
)目的:把,把农村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公有制,为农业、工业发展创造条件(实际上是社会主义改造)。
高二历史 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 第一节 冷战后世界的多极化趋势教案
第一节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东欧巨变的三个阶段及其实质;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八·一九”事件;“独联体”的成立和苏联解体。
2.能力方面:通过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教学,引导学生分析其变化的原因,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过程的教学,使学生认识:上述事实虽然使社会主义力量遭受重大挫折,但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
(2)通过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要对帝国主义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战略保持高度警惕。
4.学法指导方面:(1)通过引导学生比较波兰、民主德国剧变的过程,找出两国在变化中的共同点,让学生学会运用比较法来学习历史。
(2)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钱其琛的谈话,帮助学生掌握处理历史材料的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重点分析:苏联的解体是重点。
苏联解体,使以美苏对峙为特征的两极格局中的苏联一极垮台,这标志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支配了国际关系长达40多年的两极格局最终结束。
此后,世界加速了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生把握全章教材的重要关键。
难点分析: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这就要运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分析方法,在诸多因素中找出决定性因素。
另外,学习了这部分内容,可以引出相应的历史教训。
课堂教学设计师:第五章第三节“美苏争霸”提到,20世纪70年代时,苏联在军备竞赛和对外扩张方面咄咄逼人。
但实际上,苏联的军事大国地位缺乏相应经济力量的支撑,是不稳固的。
1981年,里根担任美国总统后,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逼着苏联进行核军备竞争,企图以此来拖垮苏联经济。
到80年代中后期,苏联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遇到了重重困难。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发生剧变,苏联走向解体,世界的两极格局崩溃。
高三历史下册《世界近代现代史》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新编:第一章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第一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第一节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第三节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新课导入有一次,列宁发现人民委员会一个工作人员的上衣口袋上掉了一颗钮扣。
列宁看到了,没有出声,走了过去。
碰巧第二天列宁又遇见了这位同志。
一看,他上衣口袋上还是没有钮扣。
到第三天也还是没有。
只是到了第四天列宁才看到钮扣缝上了。
“总算缝上了。
”列宁很高兴。
甚至连情绪都不知道为什么提高了。
那时是国内粮食特别困难的时候,城市和工人区都缺少粮食。
农村有粮食,但是农村里的有钱人——富农把粮食藏起来了。
为了保证城市的粮食供应,往国内各地派出了粮食征集队。
那位人民委员会工作人员,就是列宁想说他掉了钮扣的那一位,也被推举担任一个粮食征集队的队长。
列宁犹豫不决。
人们对列宁说:“他是个能干的人。
”“是个有功之人。
”“是个勤勉可靠的人。
”列宁想要提钮扣的事,但没有出声。
那位工作人员带了粮食征集队出发了。
过了一段时间,列宁接到报告。
报告如此这般地说,那位工作人员不胜任工作,他不能保证弄到粮食。
不但如此,富农还把粮食征集队收集的粮食给烧了。
“可是这本来是可以避免的,”人们向列宁报告说,“他没有预先提防,漫不经心,没有及时把粮食可靠地保护起来。
”也有一些人庇护这个粮食征集队的队长:“列宁同志,这是偶然事故。
”列宁听着,他自己则在一张纸上画着什么东西。
别人颇感兴趣:列宁在那里画什么?往纸上一看,只见纸上画着一颗钮扣。
上述故事和什么重大历史事件相连?当时俄国农民把粮食藏起来,其间的历史原因是什么?要想回答这些问题,就有必要学习本节——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二、知识结构1917年3月:二月革命1917年4月:《四月提纲》1917年7月:七月事件1917年11月:十月革命1918年:《布列斯特和约》、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9年3月:第三国际成立1921年:新经济政策经过1922年:苏联成立1924年:列宁逝世1925年:联共(布)十四大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1928年:开始五年计划1936年:苏联新宪法1937年:工业总产值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分析:十月革命发生和胜利原因、意义,高度集中经济政治体制三、高考试题1、(2000·全国文综)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由城市到农村,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农村包围城市,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之一是(C)A、俄国是工业国,中国是农业国B、俄国城市人口占多数,中国农村人口占多数C、二月革命后,俄国城市中反动势力受到削弱,中国城市中反动势力强大D、俄国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根深蒂固2、(2000·全国)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方面的共同点是(A)A、国家有优先获得农民部分农产品的权利B、农民自由支配交国家剩余后的农产品C、禁止农产品自由贸易D、在农村推广合作制3、(2003·广东)下列事件发生于1917年至1918年的俄国,其先后顺序是(C)(1)《四月提纲》发表(2)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形成(3)布尔什维克党在彼得格勒发动武装起义(4)布列斯特和约签订A、(1)(3)(2)(4)B、(2)(4)(1)(3)C、(2)(1)(3)(4)D、(1)(2)(3)(4)4、(2000·广东)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时,首先应看它是否有利于(A)A、集中人力物力投入战争B、把革命理想变为现实C、促进生产的恢复和发展D、维护新生政权的权威四、情景新设(一)数字解读(二)隐性挖掘(三)概念阐析(四)思维发散1、十月革命前,俄国落后的主要原因是A、封建农奴制残余B、工业基础薄弱C、农业占主导地位D、对国外资本具有依赖性2、十月革命前,俄国比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具有优越的革命条件,主要是A、无产阶级与农民阶级形成联盟B、沙皇的统治激化了国内矛盾C、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D、俄国成为众多矛盾的交汇点3、俄国在1917年爆发的“二月革命”A、促使沙俄退出帝国主义战争B、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C、结束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D、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4、在《四月提纲》中列宁提出无产阶级革命的中心任务是A、结束沙皇专制统治B、全部政权归苏维埃C、结束两个政权并存局面D、将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5、七月事件后,俄国革命和平发展已不可能,是因为A、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全部政权B、布尔什维克党决定举行武装起义C、俄军在前线的失利引起人民不满D、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只能依靠武力6、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高考历史复习专题五 世界近代现代史 教案
高考历史复习专题五世界近代现代史教案专题五世界近代现代史【2011年考纲】近代史部分6.西方人精神的发展(1)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但丁、薄伽丘和彼特拉克等人的主要作品;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主义的含义。
(2)启蒙运动: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启蒙运动对人主义思想的发展;启蒙运动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7.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1)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及其历史背景和意义。
(增加历史背景;原表述为其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2)西欧列强的殖民扩张:荷兰、英国等西欧国家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
(删除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3)两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原表述为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8.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688年“光荣革命”;《权利法案》的颁布;责任制内阁的形成;1832年议会改革;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美国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1787年宪法的颁布;美国的联邦制以及共和政体的确立。
(3)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洲大陆的扩展: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与共和政体的确立;德国的统一与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9.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0.近代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1)经典力学:伽利略、牛顿对经典力学建立所作的贡献;经典力学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2)生物进化论:拉马克和早期的生物进化思想;达尔创立生物进化论;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问题上的分歧及其根。
(增加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问题上的分歧及其根)(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现代史部分14.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1)俄国十月革命:二月革命;《四月提纲》;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高二历史 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 第四章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教案
第一节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美国军事经济实力的强大及其表现;苏联政治军事实力的壮大;雅尔塔体系的概念、实质及影响;国际关系进入两极时代;联合国的成立和主要机构;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纽伦堡审判和苏、美、英、法对德国及柏林的分区占领;美国单独占领日本和东京审判。
了解或掌握“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柏林危机和两个德国形成;美国侵朝战争和侵越战争。
2.能力方面:(1)通过分析雅尔塔体系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比较雅尔塔体系与维也纳体系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异同点,培养学生运用归纳对比的方法深入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分析美国的“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表现,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以及全方位观察问题的能力。
(4)通过分析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质,培养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5)引导学生从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出发,着眼于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弄清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柏林危机等重大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
3.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联合国的成立及其宗旨、原则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联合国的成立反映了饱经战乱的人民要求建立一个和平安全、平等合作的世界的共同愿望,以此进行热爱和平的情感教育。
(2)通过讲述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让学生认识到:历史会给战争罪犯以应得的惩罚。
(3)通过讲述二战前后因美苏等国力量变化而引起的世界格局的变动,使学生认识到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是由这个国家的实力,特别是经济实力所决定的。
4.学法指导:(1)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历史上出现的相似的历史现象加以比较,如本课中3个体系的比较;找到带普遍性的东西,找出历史规律。
由此帮助学生学会比较、归纳历史问题的方法。
《世界近代现代历史》下册
《世界近代现代历史》下册第一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第一节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经过和历史意义等基本史实,为以后学习苏联历史奠定基础。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初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的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俄国十月革命历史发展的进程,让学生懂得无产阶级革命是俄国历史发展的选择,掌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社会主义观。
4.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十月革命的胜利迎来了新时代的曙光。
引导学生学习列宁的革命首创精神,认识领袖人物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重要作用。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一、重点和难点本课的主题是俄国十月革命。
本课的重点是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原因。
世界现代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而俄国十月革命是这一探索的开始。
因此,只有讲清楚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爆发的历史背景,才能从宏观上把握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
本课的另一个重点是十月革命的重大历史意义。
十月革命是用暴力夺取政权的成功尝试,它为无产阶级以武力夺取政权提供了光辉范例;它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在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首创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对俄国历史和世界历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课的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理解二月革命后出现的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这是个既复杂又特殊的历史现象,要引导学生对具体问题做具体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认识其存在的暂时性。
二、教法建议1.在课前提问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上学期学过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概况。
如提问“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怎样结束的?”“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俄国起了什么作用?”让学生思考,概括归纳出:战争给俄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战争引起了俄国十月革命,而十月革命的爆发也在一定程度上制止了战争。
由此导入新课。
2. 俄国十月革命为什么能爆发,是本课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