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理论综述-现代融资理论

合集下载

公司投资融资约束理论研究综述

公司投资融资约束理论研究综述

公司投资融资约束理论研究综述Modigliani与Miller教授所提出的MM资本结构理论指出,由于不同资金的来源而产生的融资结构与公司的投资决策是无关的。

即在均衡、完善的资本市场中公司的融资结构不会影响公司的市场价值,这一理论依赖于完全市场的假设,即在完全市场上,外部与内部资金彼此是完全可以替代的。

自从这篇学术论文诞生以后,理论与实证研究对内部与外部资本的可替代性提出质疑,基本的根据是资本市场存在显著的不完善。

例如,存在市场参与各方的非对称信息、管理层的代理问题、交易成本因素等,这样研究公司投资的融资约束问题逐渐成了西方最近20 年来的热门话题之一。

Stiglizt和Weiss首先提出融资约束的理论,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筹集外部资金的成本要高于使用内部资金的成本,这种由于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公司内外融资成本的差异,使公司的融资活动受到一定程度的约束。

一、国外关于投资融资约束理论关于融资约束和企业投资的全面研究开始于Fazzari、Hubbard、Petersen的经典文献,这些实证研究验证了内外部融资约束对公司资本投资的影响。

这些研究使用的方法是设定一个代理或分类变量来解释融资约束,然后使用这个变量使融资约束和非融资约束的公司相分离。

实证分析的难点在于如何确定一个合适的代理来表示融资约束的程度。

Fazzari、Hubbard和Petersen首先提出使用股利支付率作为代理,其理由是股利支付率可以作为衡量剩余内部资金的指标。

如果公司内外部融资成本的差别不大,则公司会支付较高的股利而只保留较少的留存收益,当内部资金不足时,公司采用外部融资即可满足投资需求;如果外部融资成本明显高于内部融资成本,则公司会减少股利发放,保留大部分现金流以备新投资之需。

因此,股利支付比率越高(低),公司投资的融资约束程度就越低(高)。

他们的实证结果表明,对于股利支付比率较低的公司,投资与内部现金流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相关性,说明投资与内部现金流之间的敏感程度可以作为公司融资约束程度的一个衡量指标,融资受限的公司(低股息公司)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要高于非融资受限的公司(高股息公司)。

西方融资结构理论综述

西方融资结构理论综述

西方融资结构理论综述作者:顾吉宇来源:《时代经贸》2011年第05期【摘要】企业融资问题是关系到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学术理论界为解决此问题从理论方面进行了多方面有益的研究。

本文旨在对西方融资结构理论文献做一个系统的回顾,从而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一些指导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融资结构理论;MM理论平衡;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融资结构是企业在筹资过程中指企业利用的不同的融资渠道而的各种资金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

鉴于我国的特殊国情,中小企业参考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是有非常重要意义的。

从二十一世纪五十年代到现在,西方融资理论的研究经过了两个阶段:古典融资结构理论、现代融资结构理论。

一、古典融资结构理论大卫·杜兰特(DavidDurant)于1952年提出“净收益理论”,这便是最早期的融资结构理论。

该理论认为融资成本是应该使企业筹资的唯一重要因素,由于负债融资成本比权益融资成本低,因此,综合融资成本随着权益融资比重的下降或负债融资比重的上升而下降。

高杠杆融资的推崇者,认为百分百的负债融资会达到了最优融资结构。

显然,“净收益理论”是一种静态的分析模型,与客观事实相悖,它忽略了在动态中投资者的预期报酬率也会随着资本结构的改变而改变的事实。

一般情况下,随着负债融资比重的提高,投资者的预期报酬率也随之上升。

而且,后来融入的负债融资成本也会因原负债融资比重高而上升。

为此,大卫·杜兰特提出了对“净收益理论”做出修改的两个理论模型:“净经营收益理论”和“传统融资结构理论”。

“净经营收益理论”认识到随着负债融资比率的提高,权益融资成本会随之上升;“传统融资结构理论”提出随着负债融资比率的提高,不但权益融资成本上升,而且负债融资成本也随之上升,最终将导致较高的综合资本成本。

所以这两个修正的理论模型作出了在动态中“无最佳资本结构”的结论。

二、现代融资结构理论莫迪利亚里(Modigliani)和米勒(Miller)于1958年在其著名论文《资本成本、公司财务与投资理论》提出了初期的MM理论,并由此揭开了现代融资结构理论的序幕。

融资理论

融资理论

一、研究方法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进行探讨。

对以上内容的研究,主要采用以下的研究方法:(1)描述性统计分析。

这一方法主要用于文章第三章对机构持股上市公司特征的比较研究。

(2)案例调查。

用于对中兴通讯机构投资者干预公司发行H股案例的研究。

(3)GLS回归分析法。

主要用于主要内容第五章从企业高级管理层薪酬角度对机构持股与之关系的研究,以及第四部分对控制权转移之后机构持股变化和企业价值变化之间关系的研究。

(4)Logit回归分析法。

用于对控制权转移之前机构持股对上市公司成为接管目标可能性影响的预测研究。

二、论文框架本文的研究框架见图1-1。

图1-1 研究框架第四节主要创新本研究的选题在我国公司治理研究领域中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虽然机构投资者积极参与上市公司治理已经成为国外成熟市场国家资本市场研究的热点和重点话题,但是在我国这一领域的研究才刚刚起步。

而且大多数研究着重于理论分析,经验研究较少,这与我国积极提倡发展机构投资者、促进其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是不相一致的。

因此,本文主要创新可以概括为把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相结合,通过经验数据定量地揭示目前我国机构投资者与公司治理的关系,并结合相关理论和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进行分析。

具体的创新点包括:1. 本研究全面回顾了国内外机构投资者与公司治理关系的相关文献,并系统分析了我国所有权结构与上市公司治理机制以及我国机构投资者发展的制度环境。

以此为背景,作者研究发现,有无机构投资者持股的上市公司其治理结果存在显著差异,基金持股的上市公司在治理结构、盈利能力等方面优于非基金持股的上市公司,同时开放式基金持股的上市公司其治理状况也与封闭式基金持股的上市公司存在差异。

但是受相关制度背景的影响,仅在2003年开始我国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主的机构投资者能够通过“用手投票”和“用脚投票”的方式对上市公司的业绩带来影响,体现积极投资者的作用。

2. 结合在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和环境,以案例形式首次对机构投资者积极参与公司治理的案例进行了分析。

企业融资结构理论综述

企业融资结构理论综述

企业融资结构理论综述企业融资结构是指企业融资的方式和比例的组合。

不同企业的融资结构可能存在差异,这取决于企业的经营特点、市场环境和风险偏好等因素。

在金融理论研究中,学者们提出了多种企业融资结构理论,以揭示企业融资结构对企业价值、经营绩效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影响。

本文将综述几种重要的企业融资结构理论。

1.传统理论:财务杠杆理论财务杠杆理论是企业融资结构理论的经典之作,由美国学者米勒和模迪格诺安提出。

该理论认为,通过负债融资可以改变企业的融资结构,从而影响企业的股东回报率和企业的价值。

财务杠杆理论提出了著名的杠杆增益和杠杆成本的概念,指出了负债融资可以提高企业的杠杆增益,但也会带来杠杆成本。

基于财务杠杆理论,企业可以通过适度的融资结构优化融资成本和股东回报。

2.信息不对称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是企业融资结构理论中的另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企业在融资过程中涉及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该理论认为,企业的股东和债权人在获得信息方面存在不对称,导致企业的高风险倾向于债务融资,低风险则倾向于股权融资。

此外,信息不对称理论还提出了质押和担保等方式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

3.机会成本理论机会成本理论认为,企业的融资结构应当与业务机会的特点相匹配。

当企业有较多的优质投资机会时,应倾向于股权融资,以降低融资成本和灵活性。

而当企业面临较少的优质投资机会时,债务融资将更为适合,以便降低资金成本。

4.税收理论税收理论认为,税收政策对企业的融资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

对于债务融资,企业可以享受利息支出的税收抵扣,降低纳税金额;而对于股权融资,企业则无法享受类似的税收优惠。

因此,税收理论认为,通过合理的负债融资,企业可以减少纳税金额,提高经济效益。

以上所述的企业融资结构理论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还有其他一些理论可以解释企业融资结构的选择,如债务偏好理论、金字塔理论等。

这些融资结构理论在实践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有助于企业确定适合自身特点和市场环境的融资结构,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价值。

企业融资结构理论综述

企业融资结构理论综述
金 的成本 : 势和 计量问题》 趋 的论文 中提 出的, 本 : 项修 正》 一 中引入公司所得税因素, 出使 了极大进展 。相对而言, 得 权衡理论 的结论 比较
包括净收益理论、净经营收益理论和传统理 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最优融资结构应该全 贴近实际,因而到了2 世纪七十年代, O 它一度
平均资本成本, 并增加企业的总价值。但财务 在非现实的假设——公司不承受任何与财务 的引入 , 资本 结构理 论研究发生 了一次质 的 使 杠杆的利用伴随着财务风险, 从而引起债务资 风险相关的成本。然而, 在公司经营的现实条 飞跃,新资本结构理论以信息不对称为中心,
从 本成本和权益资本成本的提高。可以看出, 净 件下, 随着公司负债比重的增加, 不仅仅增加 大量引入经济学各方 面的最新分析方法 , 新
于国外文献 , 国内文献相对 较少。国外理论界 论, 将负债引发的成本从破产成 本进一步扩展 ( ) 理 论 。 在最 初 的 M 理 论 中 , 到代理成本、 一 Ⅲ M 财务困境成本等方面, 这实际上
比较一 致的看法 是: 以莫 迪利亚 尼和米 勒在 M dgai Mlr15) 设 了一系 列完 善 是扩大 了权衡 理论中成本 和收益 所包含 的 内 oii 和 ie( 8假 ln l 9
业 10 0%使用债务资金时,企业的市场价值最 指出当存在个人所得税时, 负债经营的节税效 构都是以信息完全的资本市场为前提的, 而现 大。净营业收益理论认为, 企业的资本结构和 应会被个人所得税所抵消, 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实生活中信息不对称是普遍存在 的, 再加之代 企业成本与企业的价值无关, 不存在最佳资本 不像人们想像的那么大, 这就是所谓的“ 米勒 理成本的量化存在困难, 这就使得权衡理论应

中小企业融资理论综述_资本结构理论

中小企业融资理论综述_资本结构理论

中小企业融资理论综述_资本结构理论论文导读::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当前中小企业发展仍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尤其是融资难这一世界性难题。

目前,关于企业融资的理论研究,资本结构理论在现代经济学中居于主导地位,该理论主要侧重于定量研究。

而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则更侧重于从动态的角度来解释企业在不同成长阶段所需要的不同融资需求。

因此,本文主要对西方的资本结构理论和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进行了梳理和综述,以期对中小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论文关键词:中小企业,资本结构理论,企业金融成长周期一、引言从理论溯源上来看,资本结构理论主要是运用微观的定量方法来研究企业融资理论的,而马克思主要是运用抽象的方法对其进行研究的。

马克思的企业融资理论主要是建立在信用制度的基础之上。

他认为,随着信用(尤其是银行信用)的发展,中小企业会逐渐被大企业所兼并,资本会不断趋于集中,直至走向垄断。

产业革命之后,资本集中的趋势比以往更加强烈,因而马克思也未对中小企业进行具体研究。

尽管这与现实中少量大企业与大量中小企业同时并存这一现象不相符合,但马克思关于企业融资的思想对当今中小企业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在现代经济学中关于企业融资的研究,西方的资本结构理论居于绝对的主导地位,虽然其研究对象多以大企业为主,但对中小企业融资也有较强的理论意义。

而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则是从动态的角度来解释企业在不同成长阶段所需要的不同融资需求,在解释中小企业融资结构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二、资本结构理论为了达到市场价值最大化,企业往往需要寻求最佳的融资结构。

由于各种融资方式的资金成本、净收益、税收以及债权人对企业所有权的认可程度等存在差异资本结构理论,在给定投资机会时,企业就需要根据自己的目标函数和收益成本约束来选择相应的融资方式,以实现最佳的融资结构,进而使企业的市场价值最大化。

融资结构不仅决定着企业的市场价值,同时对企业的融资成本、产权分配、治理结构以及通过资本市场对经济增长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

公司融资理论

公司融资理论

《中级公司金融》第一次作业公司融资理论小组成员:刘天云、周浴、秦敏、易盈盈周芳、苏玲娴、孙碧莹、刘旭东、曾祥文一、理论知识介绍(一)公司融资的概念融资是一个企业的资金筹集的行为与过程。

也就是公司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状况、资金拥有的状况,以及公司未来经营发展的需要,通过科学的预测和决策,采用一定的方式,从一定的渠道向公司的投资者和债权人去筹集资金,组织资金的供应,以保证公司正常生产需要,经营管理活动需要的理财行为。

公司筹集资金的动机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通过一定的渠道和一定的方式去进行。

从广义上讲,融资也叫金融,就是货币资金的融通,当事人通过各种方式到金融市场上筹措或贷放资金的行为。

(二)公司融资的相关理论1.资本结构理论。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

资本结构是企业筹资决策的核心问题,企业应综合考虑有关影响因素,运用适当的方法确定最佳资本结构,并在以后追加筹资中继续保持。

资本结构理论包括净收益理论、净营业收益理论、MM理论、代理理论和等级筹资理论等。

其中MM 理论是最著名的。

MM理论是莫迪格利安尼和米勒所建立的公司资本结构域市场价值不相干模型的简称。

国经济学家莫迪格利安尼和米勒于1958年发表的《资本成本、公司财务和投资管理》一书中,提出了最初的MM理论,这时的MM理论不考虑所得税的影响,得出的结论为企业的总价值不受资本结构的影响。

MM定理的基本假设有:第一,资本市场是完善的,即所有的市场主体均可方便地获取所需要的各种相关信息。

第二,信息是充分的、完全的,不存在交易费用和成本。

第三.任何一种证券均可无限分割。

投资者是理性经济人,以收益最大化为投资目标。

第四,公司未来平均预期营业收益以主观随机变量表示。

投资者具有一致性预期,对每一公司未来息前税前收益的概率分布及期望值有相同的估计。

而且,未来各期预期营业收益的概率分布的期望值与现期的相同。

第五,所有债务都是无风险的。

个人和机构都可按照无风险利率无限量地借入资金。

中小企业融资理论综述

中小企业融资理论综述

中小企业融资理论综述中小企业融资在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然而,由于其规模较小、信誉度不高、融资渠道狭窄等因素,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直存在。

本文将对中小企业融资的理论进行综述。

1.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信息不对称、担保不足、财务状况差、金融机构偏好大企业等因素。

2. 中小企业融资理论2.1 市场失灵理论市场失灵理论认为,中小企业融资难是由市场缺少有效信息和规范的现象造成的。

这个理论的根本解决办法是通过加强信息披露、推动完善市场规则、增强中小企业服务能力等方式,打破中小企业融资的信息壁垒,实现市场的信息对称。

2.2 中介机构理论中介机构理论认为,金融机构作为资金的中介,可以对中小企业进行评估,产生评级服务,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信息、担保等服务,从而有效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但是,当前金融机构的服务水平相对较低,中小企业发挥不出金融机构的作用和功能。

2.3 应收账款融资理论应收账款融资理论认为,中小企业可以将所有的应收账款向金融机构质押,以获得短期资金的支持。

这种方式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一条新的渠道,特别适合于规模较小、信誉度较低的中小企业。

2.4 直接融资理论直接融资理论认为,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两种重要方式。

由于中小企业信誉度和股权价值较低,股权融资难度较大,因此债务融资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之一。

但是,由于中小企业的财务状况差,长期融资需求不足,银行债权融资风险较大,因此中小企业债券市场的建设非常关键。

3. 中小企业融资政策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例如加强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支持中小企业股权融资、促进中小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等。

这些政策措施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方面发挥了较好的效果。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一直存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政策的逐步落实,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将会逐步拓展,融资难度将会逐步降低。

现代企业金融理论中的新融资结构理论综述

现代企业金融理论中的新融资结构理论综述

现代企业金融理论中的新融资结构理论综述本文对新融资结构理论的基本原理、研究方法和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阐述了对该理论的评价。

标签:企业金融新融资结构理论融资途径现代融资结构理论的MM定理和权衡理论将对于资本结构的研究从传统财务学领域扩展到了一般均衡的理论分析框架,扩大了成本和收益所包含的内容,将企业融资结构看成了在税收收益和负债成本之间的一种平衡,但其理论主要局限于对企业债权融资的讨论。

新融资结构理论是在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基础上引入信息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而产生的崭新的企业融资理论,针对现今企业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并重的融资途径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其理论体系主要包括控制权理论、融资契约理论和金融成长周期理论。

1 控制权理论Havvis和Revive等人最早将控制权引入到了对企业资本结构理论的研究之中。

控制权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企业经理们存在着对企业控制权的偏好,他们可以通过改变企业的融资结构来影响企业控制权的分配,进而对企业的市场价值产生影响。

虽然在名义上由企业的所有者即股东选举出的董事会是企业的控制者,但在实际执行中股东对企业的控制效果要比规章制度上显示的弱很多。

而对于偏好企业控制权的经理们来说,最理想的办法就是将企业的内部资本即未分配利润用于企业投资。

所以,对于不愿失去企业控制权的经理们来说,企业理想的融资结构顺序应是先内部融资,然后发行股票,再发行债券,最后银行贷款。

但如果从优化企业的治理结构和约束机制的建立的角度来看,企业应采用的融资结构顺序却正好相反。

在现实中,企业正是通过两种融资结构的平衡来确定企业的融资结构顺序的。

2 融资契约理论融资契约理论的核心内容主要是分析了融资方式与控制权分配之间的影响关系。

融资契约理论研究得出的结论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如果企业的投资者想要将企业的控制权掌握在自己手中,那么企业就应该通过发行有投票权的股票进行融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选择就是让企业经理成为投资者的雇员。

我国小微企业融资理论及研究综述

我国小微企业融资理论及研究综述
正 的融资次序 理论 即新 优 序融 资理 论 。该理 论 强调 : 小 微
然 后 再 是 进 一 Mo d i g l i a n i 和 Mi l l e r ( 1 9 5 8 ) 以无 信 息 成 本 和 税 收 等 为 假 企 业 融 资 顺 序 先 是 未 分 配 股 息 的 内 源 融 资 , 最 后 才 是 外 源 债 务 融 资 。 该 理 论 对 设, 提 出 MM 定 理 , 认为 小微企 业 的价值 与 资本 结构 无关 , 步 向所 有 者 筹 集 资 金 , 已 成 为 中 小 微 企 业 融 资 问 题 只与其盈利 能力有关 , 因而 不 存 在 最 优 的 资 本 结 构 , 并 在 此 中 小 微 企 业 的融 资 比 较 适 用 , Ho l me s &Ke n t , 1 9 9 1 ; An g , 1 9 9 1 ; 基 础上引入税 收环境 因素 , 对 MM 模 型 进 行 修 正 。 认 为 , 小 研 究 的 主 要 理 论 模 式 (
( 1 9 8 4 ) 在 以上研 究基 础 上进 行深 入研 究 , 提 出 了 静 态 权 衡
题 。 由 于它 解 释 的 是 中小 微 企 业 在 特 定 的 制 度 约 束 条 件 下
很 难 揭 示 企 业 在 不 同 成 长 阶 理论 ( S T 0) 。他 指 出 , 小 微 企 业 资 本 结 构 类 型 依 赖 于 它 所 对 增 量 资金 的 短 期 融 资 需 求 , 但张捷、 王霄 ( 2 0 0 2 ) 指出, 要 达 到 的 目标 , 需 在 负 债 收 益 和 成 本 之 间 进 行 取 舍 。An g 段 的资 本 结 构 动 态 变 化 趋 势 , e r g e r &Ud e l l 的 融 资 周 期 理 论 能 大 部 分 弥 补 新 优 序 融 资 理 ( 1 9 9 1 ) 运用 权衡 理论 分 析小 微企 业 , 他 认 为 小 微 企 业 由 于 B 大多 为独资和合 伙企业 , 其 破 产 成 本 大 部 分 由个 人 负 担 , 因 论 的缺 陷 。

企业融资理论介绍

企业融资理论介绍

的问题, “融资行为” 、 “融资方式” 、 产权分配、治理结构以及通过资本
作为一个具有“理性”的企业, 融资理论的研究,从研究方式来划
现 代 企 业 中 央 电 视 台 资 理 论 学 派 , 论。 !! 理论是在对早期净营业收
成 本 对 企 业 融 资 结 构 的 影 响 问 题 , 系, 提出在完善的市amp;+&, $&’
股发行总会使股价下跌。 因此, 其优 序融资理论的中心思想就是:偏好 内部融资, 如果需要外部融资, 则偏 好债券融资。 这一 “先后顺序” 论在美国 “"()*+"(,& 年企业融资结构中得到 证实。这段时期美国企业内部积累资 金占资金来源总额的 )"$; 发行债券 发行股票仅占 &-%$。 占 &’$, 四、 控制权理论 控制权理论的理论基础是: 企业 融资结构在决定企业收入流分配的 同时, 也决定了企业控制权的分配。 属于该理论学派的哈里斯—— —
+"#$%$&’-
.- *$&!&/ $&’ 理 财 广 场
・ 理财宝典 ・
企业融资理论 介绍
! 习 舒 卿 !

着我国投资体制的改革以及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
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一个合理的 融资结构不仅有效地决定企业市场 价值, 同时对企业的融资成本、 企业 市场对整个总体经济的增长等多方 面都有一定影响。这就是经济学上 的企业融资理论,或者称为融资结 构理论。 从有关文献上分析,对于企业 分, 大体可以分为三个体系: 一是以 杜兰特殊性为主的早期企业融资理 论学派。二是以 !! 理论为中心的 此学派前面承接了杜兰特等人的观 点, 往后主要形成两个分支: 一支是 税差学派, 主要研究企业所得税、 个 人所得税和资本利得税之间的税差 与企业融资结构的关系,另一支是 破产成本学派,主要研究企业破产 这两个分支最后再归结形成平衡理 论,主要研究企业最优融资结构取 决于各种税收收益与破产成本之间 的平衡。 第三个分支就是进入 "# 年 代以来,随着非对称信息理论研究 的发展,诸多学者开始从不对称信

融资理论

融资理论
融资理论
2020/8/8
第一节 筹资概述
➢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 ➢公司融资与项目融资 ➢其他分类方法
一、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
➢ 按照融资过程中资金来源的不同方向,可以把企业 融资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
➢ 1、内源融资 内源融资是企业创办过程中原始资本积累和运行
过程中剩余价值的资本化,也就是财务上的自由资 本及权益。在市场经济体制中,企业的内源融资是 由初始投资形成的股本、折旧基金以及留存收益(包 括各种形式的公积金、公益金和未分配利润等)构成 的 内源融资的特点:(1)自主性;(2)有限性;(3 )低成本性;(4)低风险性。
2、外源融资
外源融资是企业通过一定方式向企业之外的其他经 济主体筹集资金,包括发行股票、企业债券和向银 行借款等,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商业信用、融资 租赁等也属于外源融资范畴
一、信贷融资
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是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它是指企业为 满足自身生产经营的需要,同金融机构(主要是银行)签订协 议,借入一定数额的资金,在约定的期限还本付息的融资方 式。
➢ 1、信贷融资的种类 (1)按期限的长短,贷款可分为短期贷款、中期贷款和长期 贷款
(2)按有无担保品,贷款可分为信用贷款和担保贷款
债权融资的特点:
(1)债权融资获得的只是资金的使用权而不是所有权, 负债资金的使用是有成本的,企业必须支付利息,并且债 务到期时须归还本金
(2)债权融资能够提高企业所有权资金的资金回报率, 具有财务杠杆作用
(3)与股权融资相比,债权融资除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 可能带来债权人对企业的控制和干预问题,一般不会产生 对企业的控制权问题
直接融资的特点:(1)直接性;(2)长期性;(3)流 通性;(4)不可逆性

企业融资决策和融资结构分析

企业融资决策和融资结构分析

企 业 自身的 条 件 和 竞 争 力 也 在 不 断发 生 变 ① 资 本 结 构 的 衡 量 指 标 。 影 响 资 本 结 化 , 使企 业融资 结构 发生 变化 , 迫 从而 相应 改 构 的 因 素 很 多 , 不 同 因素 对 不 同企 业 的 变 企 业 资 本 结 构 。这 种 随 时 间 的 变 化 有可 但 影 响 力 度 的 差 别 是 很 大 的 , 同企 业 根 据 能 改 善企 业 资 本结 构 , 可 能恶 化企 业 资本 不 也 自 身 特 点 选 择 适 合 自身 资 本 结 构 , 衡 量 结 构 。 因此 研 究 资 本 结 构 和 融 资 决 策就 显 而 资 本 结 构 好 坏 的 指 标 一 般 用 财 务 杠 杆 利 得 更 加 重要 。 在现 代 企业 融 资 活动 中 , 企业 益 。财 务 杠 杆 利 益 是 增 企 业 运 用 负 债 对 普 的融 资 结 构 影 响 企 业 的 融 资 成 本 和 市场 价 通 股 收 益 的 影 响 额 。 要想 取 得 理 想 的 财 务 值 , 了实现 企业 市场 价 值最大化 , 般把 资 为 一 杠 杆 利 益 , 持 业 较 好 的资 本 结 构 , 以 本 结 构 作为 研 究 的重 点 , 讨资 本结 构 变动 保 可 探 从 提 高 企 业 的 盈 利 能 力 和 降 低 企 业 负 债 利 对 企 业 的价 值 及 总 资 本 成 本 率 的影 响 。 融 率 两 个 方 面 来 达 到 目的 资 结 构 和资 本 结构 结 合运 用 , 助 于识 别举 有 ②最 佳 资 本 结 构 。 由于 负 债 会 给 企 业 债来 源 的变 化 、综 合 分析 企 业 的财 务状 况 , 带 来 双重 影 响 , 度 负 债可 以 使企 业 获 得财 确 定长 期 债 务 、优 先 股 和 普 通 股 的 最佳 组 适 务 杠 杆利 益 和 税收 利 益 , 低企 业 的 资 本成 合的 比例 , 降 使得在 其 它 因素 不变 的条件 下 , 公 本 , 过 度 的 负债 又会 给 企 业带 来 较 大 的财 司的 普通 股 价 值最 大 化 , 科学 地进 行 融 资 但 为 务风险 , 此 , 因 企业 必须 权 衡 财 务 风 险 与 财 决 策 提供 依 据 。 因此 , 公司 资本 结 构 的优化 务 杠 杆利 益 之 间的 利 弊 关 系 , 确定 最 佳 的资 是 公 司 融 资决 策 的 目 , 司 的融 资决 策是 标 公 本 结 构 。所 谓 最 佳 资 本 结 构 是 指 在 一 定 的 实现 公 司 资本 结 构 优化 的有效 手 段 。 条件 下 , 使 企 业加 权平 均 资 本 成 本 最 低 、 能 企 业 价 值 最 大 的 资 本 结 构 。企 业 可 以通 过 4融资决策的制定 以下 两种 方 法 来确 定 自己 的最 佳资 本 结 构 : 企业 的融资 对企业 的资本结构 而言 , 融资 的每股 收益 分析 (B T — E S分析 法) E I P 。 是 动 态 改 变 资 本 结 构 的过 程 , 优化 资 本 是 利 用 每股 收 益 无差 别 点进 行 的 分析 , 以分 结 构 目标 的 途 径 。 在 企 业 项 目融 资 的 时 可 析 判 断 在 什 么样 的 息 税 前 利 润 水 平 下 适 于 候 , 种 渠 道 融 资 资 金 的 增 加 是 不 可 能 按 各 采 用 何 种 资 本 结 构 。 决 策 原 则 : 预 计 的 比 例 , 不 可 能 完 全 按 照原 有 资 本 结 构 各 当 也 E I 于每 股利 润 无差 别 点的 E I B T高 B T时 , 运 种 资金 所 占 的 比例 进 行 同 比例 融 资 。 企 业 用负 债筹 资 可 获得 较 高 的每 股 利润 ; 预计 的 资本 结 构 随 着 项 目的融 资 、追 加 融 资 而 当 的 EB T低 于每股 利润 无差 别 点的 EB T时 , 改 变 。 企 业 的 融 资 成 本 因 时 因地 而 不 同 , I I 运 用 权益 筹 资 可 获 得 较 高 的 每 股 利 润 。但 所 以 在 不 同 的 融 资 环 境 下 , 业 的 融 资 决 企 该 方 法 的不 足 是 没 有 考 虑 风 险 的 影 响 。 比 策 也 应 适 时 的 改 变 。 在 实 际 操 作 中 , 业 企 不 较 企 业 资 金 成 本 和 企 业 价 值 。财 务管 理 的 从 多 种 融 资 方 案 中选 择 的 方 案 , 仅 选 择 目标 在 于追 求 企业 价 值 的最 大 化 , 而 只有 最 佳 的 融 资 结 构 , 应 能 优 化 企 业 的 资 本 然 还 在风 险 不变 的 情况 下 , 股 收 益 的增 长 才会 结 构 , 才是 最 好 的 融 资 决 策 。 同 时 随 着 每 这 使 直接 导 致股 价 的上 升 , 实际 上 是 经常 随 着每 融 资 影 响 因 素 发 生 变 化 , 得 企 业 融 资 结 股 收 益 的增 长 风 险 也 加 大 。 如果 每 股 收益 构 发 生 变化 , 而 相 应 改 变 企 业 资本 结 构 从 的增 长 不足 以 补偿 风 险 增加 所 需要 的报 酬 , 导 致企 业 资 本 结 构在 动 态 的改 变 中 。 通 过 尽管 每 股 收 益 增 加 , 股价 仍然 会下 降 , 佳 融 资 决 策 优 化 企 业 资 本 结 构 , 资 决 策 也 最 融 资本 结 构 应 当是 在 此 资 本 结 构 下 企 业 总 价 是达 到 资本 结 构 优化 的手 段 。 �

企业融资偏好理论综述

企业融资偏好理论综述

企业融资偏好理论综述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王龙灿摘要: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等方法,对国外主流的资本结构理论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包括:MM理论、优序融资偏好理论、信号传递理论、代理成本理论和行为金融学的融资偏好理论。

关键词:资本结构融资偏好上市企业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相关资本结构理论先后经历了一系列的演进,包括:MM理论、优序融资偏好理论、信号传递理论、代理成本理论以及基于行为金融学的融资偏好理论。

企业融资偏好理论通过对理论模型前提假设逐步放宽,使其越来越接近于现实情况;并且该理论在与相关学科交叉融合,共同发展的过程中,研究视野不断拓宽,研究方法不断创新。

一、理论Modigliani和Miller(1958)在其《资本成本、公司融资与投资理论》中指出,在不考虑企业的税收条件时,企业负债比例增加不会给企业价值带来增加,融资结构不会改变企业价值。

但是该理论却有四个完美市场条件的严格假设:完全市场;信息对称;无交易成本;市场参与者都是理性投资者。

MM理论认为:一是企业价值与资本结构无关;二是投资决策与资本结构无关。

其后,米勒放松其假设条件,加入了个人所得税和公司所得税的考量,形成了回归的MM模型。

二、优序融资偏好理论Myers和Majluf(1984)提出了著名的优序融资理论。

Myers和Ma-jluf研究探讨了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企业进行权益融资和债务融资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从而提出了企业融资的合理顺序:即企业融资选择总是按先内源、后外源的顺序,在外源之中,又总是优先债务、然后才是权益。

优序融资理论认为信息因素对公司融资结构起重要影响,该理论比起主流理论使用均衡的方法来寻找最优融资结构有一定优越性,但是这种理论着重在解释既定制度的约束条件下公司对其额外资金的融资行为,具有短期性的限制,所以无法揭示公司发展过程中的资本结构的动态变化规律。

三、信号传递理论(一)股权信号传递理论Leland和Pyle将信息传递理论引入到资本结构理论中。

企业融资结构理论综述

企业融资结构理论综述

姓名:宋丽丽学号:2008010639 日期:2010.11.8融资结构理论综述第一部分MM理论一、MM理论及其三个模型美国经济学家莫迪格利安尼(Franco Modigliani)和米勒(Mertor Miller)于1958年发表的《资本成本、公司财务与投资理论》一文中,提出了最初的MM理论,建立了公司资本结构与市场价值不相干模型。

MM理论的基本假设有:(1)企业的经营风险是可以衡量的,有相同经营风险的企业处于同类风险级;(2)现在和将来的投资者对企业未来的息税前利润(EBIT)估计完全相同,即投资者对企业未来收益和这些收益风险的预期是相等的;(3)股票和债券在完善市场上进行交易,这意味着没有交易成本,投资者(个人或组织)可同企业一样以同等利率借款;(4)不论举债多少,企业和个人的负债均无风险;(5)所有现金流量都是年金,即企业增长率为零,预期的息税前利润(EBIT)不变。

此外还设定:V=S+B其中,V——企业价值;S——普通股价值;B——债券价值。

1.无公司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时的MM理论1958年,莫迪格利安尼和米勒提出没有考虑税收因素的MM理论。

假设在不考虑税收的情况下,企业的总价值将不受融资结构的影响,即风险相同但融资结构不同的企业,其总价值是相等的。

此时MM模型有两个基本命题:①公司的价值独立于其负债比率,取决于未来净经营收益的资本化程度,资本化的利率与公司风险类别是一致的。

即不管公司有无负债,其价值取决于预期息税前利润和适用于其风险等级的报酬率,即V u=EBIT/K u,V u——无负债的公司价值,EBIT——息税前利润,K u——适合于该企业风险等级的资本化率。

②负债经营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等于无负债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加风险报酬。

风险报酬的多少取决于公司负债的程度。

不论企业是否有负债,其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是不变的。

当企业成本固定时,随着企业负债的增加,其股本成本也增加。

2.有公司所得税时的MM理论1963年,他们在原有模型中加入公司所得税的因子,修正了其原始模型。

企业融资理论概述

企业融资理论概述

企业融资理论概述一、企业融资理论概述融资是指各种资金的社会性融通。

企业融资则是企业为满足其生产经营、对外投资和调整资本结构对资本的需要,通过一定的渠道和金融市场,运用一定的方式,经济有效的筹措和集中资本的财务活动。

企业为实现有效的融资,必须关注两方面问题,即恰当的融资数量和比例,通过加强这两个方面的管理,既可以满足生产经营活动中所需的必要资本,又可以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资本成本。

其中,融资数量的管理主要基于企业的投资规模、法律规定和企业自身的财务状况等因素;而融资比例即资本结构,则是融资管理中较为复杂和关键的内容,它会影响到企业的资本成本和财务风险状况,并且企业的资本结构要随着企业的财务状况变化处于不断的调整之中。

资本结构主要涉及两个内容:首先是负债和股东权益的比例,该比例影响企业的风险和报酬,是资本结构里最重要的内容:其次是各项负债的比例,该比例影响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

在财务管理学研究领域中,融资理论种类很多,研究历史较长,其中以下几项理论在企业融资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一)MM 理论 MM 理论是莫迪利亚尼和米勒教授于 1958 年在《资本成本,公司财务与投资理论》一文中提出的,他们认为在此之前相互矛盾的净收入理论和净经营收入理论在完全竞争的资本市场中不存在。

MM理论运用套利概念来支持这一结论,并在分析中提出了几项假设条件,包括:投资者在投资时不存在交易成本;市场上存在大量的买者和卖者,双方都不能影响价格决定;市场信息充分,并无偿获取;所有投资者能以同等的无风险利率进行借贷;所有投资者都是理性的,对未来收益有相同的预期;企业在同等条件下经营将面临同等程度的商业风险;无个人所得税;企业只发行无风险债券和风险权益两种要求权;无破产成本和代理成本等。

MM 定理说明净收入理论不成立。

它指出,在不存在交易成本的完全竞争市场上,股东不会因为企业增加负债的行为而给企业带来更多回报。

随着债务融资比例的上升,股东将选择更具风险的项目,从而产生“资产替代效应”。

谈融资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应用现状

谈融资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应用现状

谈融资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应用现状资金是企业经营活动的必要条件,任何企业对资金都有着同样强烈的要求。

因此融资一直是企业重点关注的问题,所以探讨国内外融资理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融资理论融资结构国外融资理论企业融资结构是从融资方式的角度对企业资金结构的划分,指在企业融资总额中内源性融资与外源性融资所占的比重。

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外理论界对企业融资理论已经形成一个比较成熟的体系,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以MM理论为界,大体分为两个阶段,MM理论之前的是早期融资结构理论,之后的被称为现代融资结构理论。

(一)早期融资理论1.净收益理论。

净收益理论提出三个基本假设:没有企业税收;债务资本成本比所有者权益资本成本低;债务资本的使用不会改变投资者的风险观念。

依据这三个基本假设,净收益理论认为债务资本融资提高了企业的财务杠杆,会产生税盾效应。

也就是说,企业资本结构中债务资本的比例越高,企业加权资本成本就越低,企业的净收益或税后利润就越大,股东所持股票的价格就越高,从而企业价值就越大。

因此,当负债比率为100%时,企业价值将达到最大。

债务资本增加后,从而导致企业破产成本的增加。

因此,使用100%的债务资本时,企业价值最大的观点显然过于极端。

2.净经营收益理论。

净经营收益理论有以下五个基本假设:不存在公司所得税;债务资本成本是恒定的;对于任何杠杆比率,企业的加权资本成本保持不变;债务资金的使用会增加股权持有者的风险。

为了补偿增加的风险,股权持有者将要求一个更高的投资回报率。

因此,使用成本较低的债务资本的收益完全被权益资本成本的增加所抵消;市场运用一个综合的资本化比率对企业的净经营收益实行资本化。

依据以上五个基本假设,该理论认为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无关,而决定企业价值的应该是其净经营收益。

按照净经营收益理论,企业不存在最佳资本结构。

可见,净经营收益理论和净收益理论是完全相反的两种理论,如果没有最佳资本结构的话,企业就没有必要研究资本结构问题。

企业融资结构理论综述

企业融资结构理论综述

企业融资结构理论综述企业融资结构是指企业在融资过程中所采取的资本结构组合方式,即企业通过债务和股权的比例来提供资金以支持其经营活动。

融资结构的选择对于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理论层面上对企业融资结构进行综述是非常有意义的。

在企业融资结构理论方面,有多种重要的理论模型,包括静态模型、动态模型以及信息不对称理论等。

首先,静态模型是企业融资结构理论的基础。

在静态模型中,企业经理被认为是有权力去选择企业的融资结构,这在其中一种程度上可以通过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原则来解释。

根据静态权衡理论,企业的融资结构应该通过权衡债务税盾的优点和成本的不确定性来确定。

债务可以提供税收优惠,但同时会增加财务风险。

因此,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权衡这些因素来确定最佳的融资结构。

其次,动态模型是对静态模型的扩展和完善。

动态模型更加注重企业融资结构的时间路径和变化过程。

这些模型认为企业的融资结构选择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企业在不同的时间点上可能会有不同的融资需求和选择。

例如,在成长阶段,企业可能更多地依赖外部融资来支持其扩张计划,而在成熟阶段,企业可能更倾向于自筹资金来降低财务风险。

最后,信息不对称理论认为企业的融资结构选择可能受到信息不对称的影响。

信息不对称指的是企业内部对于企业价值和风险的信息比外界投资者更多或更准确。

根据这一理论,企业可能通过选择适当的融资结构来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带来的问题。

例如,债务融资可能会使得企业的经营绩效更加透明,因为债权人要求更频繁的财务报告和信息披露。

综上所述,企业融资结构理论在静态模型、动态模型和信息不对称理论等方面提供了理论框架来解释企业融资结构的选择。

在实践层面上,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和需求来选择最佳融资结构,以平衡融资成本和财务风险,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价值最大化。

企业融资理论概述

企业融资理论概述

企业融资理论概述企业融资是指企业为了实现自身发展、扩大规模或实施特定项目而筹集资金的行为。

融资理论是对企业融资行为和融资决策过程进行研究和分析的学科。

它涉及到企业资金需求、资本结构、融资渠道、融资成本、融资风险等方面内容。

以下是对企业融资理论的概述。

首先,企业融资理论关注的一个核心问题是资本结构的决策。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长期资金和短期资金的相对比例。

在资本结构决策中,企业需要权衡使用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的利弊。

债务融资可以通过贷款、发行债券等方式获得资金,具有较低的融资成本,但需要承担债务偿还的风险和债务支付的利息。

股权融资则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获得资金,但相对于债务融资会增加股东的权益,降低企业的杠杆比率。

资本结构理论主要包括静态理论和动态理论,静态理论主要关注资本结构的静态平衡,如Modigliani-Miller理论,动态理论则考虑公司成长和盈利能力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如Pecking Order理论和Trade-off理论。

其次,融资决策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也是企业融资理论的重要内容。

信息不对称指的是企业内部的信息对于外部投资者来说是不完全可知的,因此融资决策会存在着不对称的信息问题。

信息不对称会导致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面临着选择性披露和信用评级的问题。

选择性披露是指企业为了降低信息不对称而选择性地公开自身的财务信息,从而获得投资者的认可。

信用评级则是由专门的机构对企业进行信用评估,使投资者能够更准确地评估企业的风险和收益。

此外,融资渠道也是企业融资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融资渠道包括银行贷款、债券市场、股权市场等多种方式。

选择合适的融资渠道可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

融资渠道理论主要包括信息理论、媒介理论、融资约束理论等。

信息理论认为融资渠道是为了降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媒介理论则认为融资渠道是企业与资金供给者之间的桥梁,融资约束理论则从融资条件和融资难度的角度研究融资渠道的选择。

最后,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也是企业融资理论的关注点之一、融资成本包括融资利率、股票发行价格、融资成本率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融资理论综述
作者:何龙
来源:《时代金融》2014年第02期
【摘要】现代财务管理理论认为股东财富最大化是企业最终财务目标,而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特别是债务、股权融资的选择对实现这一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资本成本融资理论
一、MM理论
莫迪格利安尼和米勒[1]基于完美资本市场提出的现代资本结构理论认为有负债企业与无负债企业的价值相等,企业价值与资本结构无关,也即不存在所谓的最优资本结构,但是该资本结构理论所依据的假设脱离了实际,引来许多争论,后来众多学者逐渐放宽该理论的假设条件,不断的研究企业融资行为与资本结构的关系,莫迪格利安尼和米勒又引入税收因素,对该理论又进行了进一步深化,即“有税MM理论”。

虽然“有税MM理论”引入企业所得税,较原来理论更进一步的深入,可是没有考虑个人所得税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与此同时,该理论由于一系列理想假设的局限,在实际运用中受到诸多限制。

二、权衡理论
随着西方税收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税收特别是所得税对企业的经营有着重要影响。

随后莫迪格利安尼和米勒将所得税引入MM理论。

在企业所得税的影响下,随着负债比例的提高,企业价值也会随之增加,但这只局限于理论,在实际中,负债比率的提高会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会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甚至资不抵债直至破产。

因此,企业保持怎样的债务比率才会使得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同时不至于陷入破产的尴尬局面,权衡理论正是基于这一考虑而提出,该理论认为实现企业的最优资本结构关键在于如何平衡利息抵税效益与财务困境成本,此时的企业价值表现为:
VL=VU+PV(利息抵税)-PV(财务困境成本)[2]
当负债抵税效益的边际价值等于增加的财务困境成本的现值时,企业的资本结构最优,企业价值最大化。

因此,权衡理论有助于解释关于负债对于企业价值的影响。

在这之后,又有学者对权衡理论进行修正,他们将“利息抵税收益”和“财务困境成本”的内容进行了深化扩展,收益不仅仅是负债抵税所引起,还包括其他非负债税收抵税收益,同时破产成本也不局限于财务困境成本,也包括非负债税收损失、代理成本等。

除此之外,部分学者还考虑了多时期情况下
税收和财务困境成本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即所谓的动态权衡理论,该理论在连续时间模型中,引入交易成本因素,研究了企业应如何调整资本结构以实现财务目标,交易成本的引入使得该理论与实际更加的结合。

之后随着企业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代理成本成为后来理论研究的焦点。

三、代理理论
两权分离导致在企业融资决策过程中,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使得投资项目的选择受到干扰,由此产生的代理成本分为两种,一是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委托代理,二是引入债务产生的代理,主要表现在债权人与股东之间的冲突。

这两种冲突对应产生了过度投资与投资不足的问题[3]。

在这里只讨论债务引起的代理成本,这种代理成本在企业陷入财务困境且负债比例较高时显得尤为突出,此时,股东通常会选择高风险的项目,投资成功则享受回报,投资失败则由债权人承担损失。

四、财务契约理论
通过对代理理论的理解,我们发现降低引入债务引发的代理成本成为现代企业的重要现实问题,实务中通常假如限制性的条款来约束股东与管理层。

这一解决问题的思路逐渐形成后来的财务契约理论。

财务契约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公司财务研究领域,该理论使用博弈分析方法,探讨如何解决代理成本问题。

从财务学角度来看,财务契约问题源于MM定理条件的放宽,人们重点分析财务约束对于降低代理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率的影响,在理论形成过程中,有以下三种观点:有成本契约假说;财务契约设计;最优债务契约条件。

财务契约理论的最终目的一方面降低代理成本,另一方面解决股东由于自身资源紧张而失去投资机会的尴尬境地。

五、优序融资理论
优序融资理论在MM理论的基础上假设信息不对称,并认为存在交易成本,正是由于管理层与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企业的权益市场价值可能面临错误的定价,进而使得管理层在权益市场价值被低估或高估的情况下对于融资方式会有不同的考虑。

该理论认为,当企业存在融资需求时,首先选择内部融资、其次是债务融资、最后是股权融资,这反映了企业对于不同融资方式的偏好,但是并不能说明企业的资本结构规律。

综上所述,影响企业融资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税收、资本结构、公司治理结构、信息披露等等。

因此如何在这众多制约因素中提高融资效率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Modigliani,Franco and Merton ler,1958,The Cost of Capital,Corporate Finance and the Theory of Invest-ment.American Economic Review,48,pp.261-279.
[2]Myers,Stewart C,1977,Determinants of corporate borrowing,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5,pp.147-175.
[3]陈晓,单今.债务触资是否会增加上市企业的融资成本[J].经济研究,1999,(09):39-46.
作者简介:何龙(1988-),男,华东交通大学MPAcc专业硕士,研究方向:公司理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