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概论的试题及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中医药学概论试题与答案

中医药学概论试题与答案

1、简述中医药学的起源、形成与开展?答:中医药的起源是由于人类生存的需要,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疾病和伤痛,就需要医药知识和技能来疗伤治病,就有了中医药学。

有了中国人就有了中医药学,中医药学起源于原始社会,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步积存和制造的,是实践的产物。

历经先秦、秦、汉时期,中医药学无论在人体结构、生理、病理、诊法、辨证、治则、治法等根底理论方面,还是中药在临床的运用等各个领域都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积存,四大经典著作的问世,意味着中医药根本理论确实立和完整理论体系的形成。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中医药理论不断丰富,医治技术日益提高,临床各科逐渐形成,中医药理论体系也进一步成熟和开展。

宋金元时期,中医学派蜂起,学术气氛浓厚,新理论、新方药层出不穷,使中医药学的开展进入一个蓬勃开展时期。

明清时期,中医药学理论体系更趋完善,藏象理论更加充实,临床各科辨证进一步提高,尤其是温病学迅速开展。

近百年来,随着西医在中国广泛地传播,形成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并存的局面。

2、简述中医学的根本特点?答:中医学的根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3、说出中医四大经典、金元四大家、温病四大家的名称?答:中医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金元四大家:“寒凉派〞刘完素,“攻下派〞张子和;“补土派〞李东垣;“养阴派〞朱丹溪。

温病四大家:吴鞠通、叶天士、薛生白、王孟英。

4、什么是整体观念?什么是辨证论治?答:整体观念:是整体思维方法在中医学理论中的表达,即强调在观察、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时,必须注重事物本身所存在的统一性、完整性和联系性。

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界紧密相关,人与社会不可分割,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和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的思想,称为整体观念。

这一思想贯穿于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断、医治和养生等各个方面。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和医治疾病的根本原则,是中医对疾病的一种特别的研究和处理方法。

中医药学概论的试题及答案

中医药学概论的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金钱草:AA.治黄疸B.治石淋C.治乳痈D.治肺痈2.善能清泻胃肠湿热的药是:DA.黄连B.黄芩C.黄柏D.龙胆草3.两种性能功效有某些共性的药物,合用后一药为主,一药为辅,辅药能增强主药疗效,其配伍关系称为:BA.相畏B.相使C.相反D.相须4.能平肝息风,有清肝明目,清热解毒的药物是:BA.夏枯草B.羚羊角C.牛黄D.地龙5.独活可主治的病证是:BA.水肿B.风寒表证C.虚热证D.胎动不安6.《神农本草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药学专著,全书共收载药物:CA.1700种B.1980种C.365种D.300种7.治疗脾虚水肿,宜选择的药物组是:BA.甘草与西洋参B.白术与黄芪C.黄芪与甘草D.甘草与白术8.川芎除活血行气外,还能:AA.祛风止痛B.利水消肿C.引火(血)下行D.解毒消痈9.具有润肺止咳功效的药物是:DA.款冬花B.紫菀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10.授乳期不宜选用的药物是:CA.山楂B.神曲C.麦芽D.鸡内金11.羚羊角片入汤剂时应该:CA.后下B.布包煎C.单煎2h以上D.先煎12.治温热病气分实热证的最佳配伍是:AA.石膏配知母B.石膏配栀子C.知母配黄柏D.知母配龙胆草13.桔梗具有的功效是:CA.祛痰止呕.B.祛痰排脓C.祛痰温胃D.祛痰行气14.治血虚、血瘀、妇科经产诸证的要药是:BA.白芍B.当归C.阿胶D.熟地15.能利水消肿的药是:DA.桑白皮B.葶苈子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16.薤白的功效是:CA.理气调中,利水消肿B.疏肝解郁,化痰止咳C.理气宽胸,行气导滞D.理气调中,燥湿化痰17.辛味药的作用是:AA.发散行气B.软坚泻下C.燥湿通泄D.利水渗湿18.三七能主治的病证是:BA.虚寒性痛经B.血热性出血C.收敛止血D.跌打损伤19.石决明的主治病证是:AA.目赤肿痛B.目暗昏花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20.大黄酒制的目的是:(D)A.去除杂质B.防止生虫变质C.祛除恶臭D.增强活血化瘀作用21.借药物在水中的沉降性质分取药材极细粉末的炮制方法,称为(C)A.润B.漂C.水飞D.淬E.煅22.既能补血,又能活血的药物为(B)A.熟地黄B.当归C.川芎D.何首乌E.红花23.为了减低毒性,巴豆内服时宜(E)A.蜜制B.酒制C.醋制D.姜汁制E.制霜24.外感风寒,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等表实证者,最宜选用(B)A.桂枝B.麻黄C.紫苏D.白芷E.防风25.甲壳类药物入煎剂宜(A)A.先煎B.后下C.包煎D.另煎E.烊化26.可用治热毒疮痈及尿血的药物为(D)A.白茅根B.仙鹤草C.板蓝根D.小蓟E.地榆27.既能行肠胃气滞,又善化痰消积的药物是(D)A.陈皮B.半夏C.厚朴D.枳实E.莱菔子28.通泻三焦之火的药物为(D)A.夏枯草B.石膏C.淡竹叶D.栀子E.知母29.善治阴暑的药物为(C)A.石菖蒲B.苍术C.藿香D.砂仁E.草豆蔻30.鹿茸的正确用法是(E)A.先煎B.后下C.另炖D.包煎E.研末服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须制成炭剂才有止血作用的药物为(B E)A.白及B.血余C.小蓟D.地榆E.荆芥2.下列药物中,具有开窍作用的为(B C D E)A.川芎B.郁金C.远志D.牛黄E.麝香3.用治风湿痹痛的活血药为(A B C D E)A.川芎B.姜黄C.鸡血藤D.穿山甲E.牛膝4.既能凉血又能化瘀的药物为(A B E)A.茜草B.丹参C.蒲黄D.三七E.郁金5.常用治绦虫病的药物为(C D E)A.使君子B.苦楝皮C.槟榔D.南瓜子E.鹤草芽6.主治脾胃气滞,脘腹胀满为主的药物为(A B D)A.木香B.陈皮C.川楝子D.枳实E.柴胡7.桔梗开宣肺气之功可用治(A B C)A.胸闷咳嗽B.肺痈C.咽喉不利D.泄泻E.外感8.下列药物中可用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的为(A B C D)A.龟甲B.鳖甲C.白芍D.白菊花E.麦冬9.既能化痰,又可用治呕吐证的药物为(B C E)A.生姜B.竹茹C.半夏D.藿香E.旋覆花10.朱砂入心经,具有的作用有(C E)A.养心阴B.养心血C.镇心神D.开心窍E.清心热三、填空题(本大题共20空,每空0.5分,共10分)1.既能健脾,又能宁心安神的药物为__茯苓___。

中医药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药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药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中医药学的核心理论基础是什么?A. 阴阳五行B. 脏腑经络C. 八纲辨证D. 五运六气答案:A2.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药的四大经典著作之一?A. 《黄帝内经》B. 《伤寒杂病论》C. 《神农本草经》D. 《医学三字经》答案:D3. 中医药中“治未病”的概念是指什么?A. 治疗已经发生的疾病B. 预防疾病的发生C. 治疗疾病的症状D. 治疗疾病的并发症答案:B4. 中医药理论中的“五行”是指哪五种元素?A. 金、木、水、火、土B. 心、肝、脾、肺、肾C. 酸、苦、甘、辛、咸D. 风、寒、暑、湿、燥答案:A5. 中医药中“辨证施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A. 根据病人的症状进行治疗B. 根据病人的病因进行治疗C. 根据病人的体质进行治疗D. 根据病人的性别进行治疗答案:B6.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药的常用治疗方法?A. 针灸B. 拔罐C. 刮痧D. 西药治疗答案:D7. 中医药学中“四气”是指什么?A. 温、热、寒、凉B. 酸、苦、甘、辛C. 金、木、水、火D. 心、肝、脾、肾答案:A8. 中医药中“五味”入五脏的理论是指什么?A. 五种味道分别对应五个脏腑B. 五种治疗方法分别对应五个脏腑C. 五种情绪分别对应五个脏腑D. 五种颜色分别对应五个脏腑答案:A9. 中医药中“经络”的主要功能是什么?A. 传输血液B. 传输营养物质C. 传输气血和调节阴阳D. 传输神经信号答案:C10.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药的常用药材?A. 人参B. 黄芪C. 金银花D. 阿司匹林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中医药治疗疾病时,常用的方法包括哪些?A. 草药B. 食疗C. 音乐疗法D. 推拿答案:A B D12. 中医药中“八纲辨证”是指以下哪几项?A. 阴阳B. 表里C. 寒热D. 虚实答案:A B C D13. 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中医药的治疗效果?A. 药材的质量B. 医生的诊断C. 病人的饮食习惯D. 病人的情绪状态答案:A B C D14. 中医药中“五行相生相克”理论中,木生火,火生什么?A. 金B. 土C. 水D. 木答案:B15. 中医药中“四诊合参”包括哪些诊断方法?A. 望诊B. 闻诊C. 问诊D. 切诊答案:A B C D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16. 中医药学认为,人体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

中医药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中医药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中医药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前的答题框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不属于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是()A. 阴阳对立B. 阴阳消长C. 相生相克D. 阴阳互根2. 五行中具有寒凉、滋润、向下特性的是()A. 金B. 木C. 水D. 土3. 血脉中具有营养作用的气是()A. 宗气B. 卫气C. 元气D. 营气4. 具有受纳、腐熟水谷功能的脏腑是()A. 小肠B. 胃C. 心D. 胆5. 具有黏滞,易阻气机特性的致病因素是()A. 湿邪B. 风邪C. 寒邪D. 痰饮6. 温热疫疠邪气侵犯肌表,肺卫功能失常所表现的证候是()A. 卫分证B. 气分证C. 营分证D. 血分证7. 胆的主要生理功能是()A. 主通降B. 受盛化物C. 主决断D. 泌别清浊8. 具有软坚、泻下作用的药味是()A. 咸B. 甘C. 苦D. 辛9. 能软坚泻下的药是()A. 大黄B. 芒硝C. 番泻叶D. 火麻仁10. 葛根与升麻共同具有的功效是()A. 清热泻火B. 清虚热C. 清热燥湿D. 升阳11. 能截疟的清虚热药是()A. 赤芍B. 水牛角C. 玄参D. 青蒿12. 知母除能清热泻火外,还可()A. 利水渗湿B. 收敛生肌C. 滋养肾阴D. 截疟13. 川芎不具有的功效是()A. 活血B. 凉血C. 祛风D. 止痛14. 龙骨不具有的功效是()A. 镇惊安神B. 平肝潜阳C. 收敛固涩D. 清肝明目15. 既能补益心气,又可补脾气的药是()A. 白术B. 党参C. 甘草D. 山药16. 兼有托毒生肌功效的药是()A. 鹿茸B. 淫羊藿C. 巴戟天D. 杜仲17. 兼有安蛔止痛功效的药是()A. 桑螵蛸B. 乌梅C. 肉豆蔻D. 海螵蛸18. 生地黄不具有的功效是()A. 活血化瘀B. 凉血C. 止血D. 养阴生津19. 在方剂中,治疗主证或主病的药物是()A. 使药B. 佐药C. 君药D. 反佐20. 白虎汤具有的功效是()A. 发汗平喘B. 回阳救逆C. 清热生津D. 燥湿化痰二、多选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中医学概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中医学概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中医学概论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题,满分40分)1. 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包括哪些方面?A. 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B. 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病因病机C. 阴阳五行、病因病机、治疗原则D. 脏腑经络、阴阳五行、治疗原则答案:A2. 中医对疾病的病因分类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外感病因B. 内伤病因C. 精神病因D. 遗传因素答案:D3. 以下哪项不是中医的“四诊”?A. 望诊B. 闻诊C. 问诊D. 触诊答案:D4. 中医理论中“五脏”指的是?A. 心、肝、脾、肺、肾B. 心、肝、脾、胃、肾C. 心、肝、肺、胃、肾D. 心、肝、脾、肺、胆答案:A5. 中医认为“脾”的主要功能是什么?A. 主运化B. 主藏血C. 主疏泄D. 主气化答案:A(以下题目依此类推,直至第20题)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0题,满分30分)1. 中医认为“肾”的功能包括以下哪些?A. 主藏精B. 主生长、发育和生殖C. 主水液代谢D. 主呼吸答案:ABC2. 以下哪些是中医“六淫”中的内容?A. 风B. 寒C. 暑D. 湿答案:ABCD3. 中医“气血津液”中的“气”包括哪些?A. 原气B. 宗气C. 营气D. 卫气答案:ABCD(以下题目依此类推,直至第10题)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题,满分10分)1. 中医认为“心”是“君主之官”,主宰全身。

答案:正确2. 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中,“切”指的是切脉。

答案:正确3. 中医理论中的“六腑”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

答案:正确(以下题目依此类推,直至第10题)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4题,满分20分)1. 简述中医理论中“阴阳”的概念及其在人体健康中的作用。

答案:中医理论中的“阴阳”是宇宙万物运动变化的总规律,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

阴阳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消长、相互转化,共同维持着人体的生理平衡。

在人体健康中,阴阳平衡是健康的基础,阴阳失衡则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中医药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药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药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中医药学概论》试卷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阴阳:是描述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属性概括。

2、气机:指气的运动和作用。

3、津液:指人体内一切正常体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形体官窍的内在液体及其正常的分泌物。

它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4、解表药: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5、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

二、写出下列药物的功效题(每题2分,共10分)1、麻黄:具有发汗、平喘、利水的功效。

2、石膏: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收敛生肌的功效。

3、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的功效。

4、人参: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的功效。

5、川芎: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1、对世界本原持一元论、二元论、多元论的学说分别是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中医认为人体是以气为主宰,脾胃为中心,结合脏腑、经络共同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奇恒之腑形态上似心脏,功能上似肝脏。

2、中药“四大热药”是指桂枝、石膏、细辛、麻黄。

3、五行相生的顺序是木、火、土、金、水。

4、应用升降浮沉应遵循的原则是“上治下,下治上;浮治沉,沉治浮”。

5、气的最基本运动形式是升、降、出、入。

人体之气根据生成的来源可分为先天之气、后天之气。

6、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综合性、辩证性。

7、茵陈是治疗湿热黄疸的要药;蒲公英是治疗湿热泻痢的要药;鱼腥草是治疗热毒瘙痒的要药;金钱草是治疗湿热痈疮的要药。

8、活血祛瘀药可分为活血化瘀类、行气活血类、凉血祛瘀类、化瘀止痛类四大类。

9、有“夏月麻黄”之称的药物是麻黄;功能“引火下行”的药物是大黄;有“舟楫之剂”之称的药物是枳实;即能补血又能止血的药物是当归。

四、选择题1、A2、A3、A4、A5、C6、A7、B8、B9、E10、B11、D12、D。

中医药学概论期末测试卷1含答案

中医药学概论期末测试卷1含答案

中医药学概论试卷一一、A型题(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E五个选项种,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医学的理论核心是( )A. 阴阳学说B. 五行学说C. 精气学说D. 脏象学说E. 辨证论治2.中医学的诊疗特点是( )A. 治病求本B. 辨证论治C. 辨证求因D. 四诊八纲E. 以上都不是3.下列哪部著作的成书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A. 《伤寒杂病论》B. 《黄帝内经》C. 《千金要方》D. 《中藏经》E. 《诸病源候论》4.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则心属( )A. 阳中之阴B. 阴中之至阴C. 阳中之阳D. 阴中之阳E. 阴中之阴5.言人体部位之阴阳,下列何者为阳( )A. 肺B. 肝C. 脾D. 肾E. 以上都不是6.属于阴味的是( )A. 酸B. 淡C. 辛D. 甘E. 以上都不是7.五行学说中“木”的特性是( )A. 炎上B. 稼穑C. 润下D. 从革E. 曲直8.下列哪一项属于五行之“金” ( )A. 心B. 肝C. 脾D. 肺E. 肾9.下列哪项属五行之“土” ( )A. 思B. 喜C. 悲D. 恐E. 怒10.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心是( )A. 精B. 气血C. 经络D. 五脏E. 六腑11.具有“藏而不泻”特点的是( )A. 五脏B. 六腑C. 奇恒之腑D. 五体E. 五液12.具有“泻而不藏”特点的是( )A. 五脏B. 六腑C. 奇恒之腑D. 五体E. 五液13.被称为“君主之官”的是( )A. 肝B. 心C. 脾D. 肺E. 肾14.五脏六腑之大主是指( )A. 肾B. 肝C. 心D. 脾E. 肺15.“主血脉”脉是指( )A. 血脉B. 心C. 肝D. 脾E. 冲脉16.与“神”关系最密切的脏是( )A. 肝B. 肺C. 肾D. 脾E. 心17.心对血液的主要作用是( )A. 生血B. 统血C. 行血D. 防止出血E. 调节血量18.与心相表里的是( )A. 大肠B. 小肠C. 心包D. 三焦E. 胃19.既属“六腑”,又属“奇恒之腑”之一的是( )A. 胆B. 髓C. 脉D. 女子胞E. 脑20.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 舌为心之苗B. 汗为心之液C. 心藏神D. 心其华在面E. 心为血之府21.推动人体生长发育及脏腑机能活动的气是( )A. 元气B. 宗气C. 营气D. 卫气E. 肺气22.血的生成与哪个脏腑的关系最密切( )A. 肝B. 心C. 肺D. 脾E. 肾23.出现畏寒喜暖,是气的哪一项功能失常( )A. 防御作用B. 温煦作用C. 气化作用D. 推动作用E. 固摄作用24.具有走息道行呼吸和贯心脉行气血功能的气是( )A. 心气B. 肾气C. 卫气D. 宗气E. 肺气25.临床出现自汗.多尿.出血.遗精等症,为气的何种功能减退( )A. 防御作用B. 固摄作用C. 温煦作用D. 推动作用E. 气化作用26.“六淫”是指( )A. 六气B. 六气的太过和不及C. 六种毒气D. 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E. 风寒暑湿燥火六种自然界正常变化27.下列哪项不是六淫致病的特点( )A. 季节性B. 地区性C. 传染性D. 转化性E. 外感性28.常为外感病致病先导的邪气是( )A. 热邪B. 风邪 `C. 寒邪D. 暑邪E. 燥邪29.六淫中易侵犯人体阳位的外邪是( )A. 风邪B. 寒邪C. 湿邪D. 燥邪E. 暑邪30.六淫中,易导致疼痛的邪气是( )A. 风邪B. 寒邪C. 暑邪D. 湿邪E. 燥邪31.明确提出“三因学说”的医家是( )A. 张仲景B. 刘完素C. 陈无择D. 陶弘景E. 巢元方32.惊则易于导致( )A. 气上B. 气乱C. 气结D. 气消E. 气下33.过怒主要影响( )A. 肺的呼吸功能B. 肝的疏泄功能C. 肝的藏血功能D. 肾的纳气功能E. 脾的运化功能34.通过观察人体生命活动的整体表现来判断病情的方法是指( )A. 望色B. 望舌C. 望神D. 望形体E. 望姿态35.下列哪项属“假神”的表现( )A. 语无伦次B. 面部潮红C. 反应迟钝D. 突然能食E. 表情淡漠36.形成面色黄的原因主要是( )A. 阴寒内盛B. 脾虚湿蕴C. 心肺气虚D. 肾阴亏损E. 肾阳不足37.耳为( )之窍A. 心B. 肝C. 脾D. 肾E. 肺38.下列哪项不属于正常舌象( )A. 舌体柔软B. 舌体活动自如C. 舌红绛D. 舌质淡红E. 舌苔薄白39.麻黄适合治疗下列哪种病证( )A. 风热表证B. 风寒表证C. 里热证D. 里寒证E. 虚热证40.麻黄汤适用于( )A. 外感风寒表实证B. 外感风寒表虚证C. 风热表证D. 里热证E. 以上都不是41.治疗肺胃气分实热证宜用( )A. 芦根B. 天花粉C. 石膏D. 栀子E. 夏枯草42.下列哪味中药可以治疗阴虚火旺证( )A. 石膏B. 知母C. 芦根D. 黄连E. 龙胆43.治疗肠道积滞.大便秘结常以大黄配伍( )A. 番泻叶B. 芦荟C. 火麻仁D. 芒硝E. 甘遂44.泻水逐饮、消肿散结的药物是( )A. 巴豆B. 火麻仁C. 甘遂D. 大黄E. 芒硝45.大承气汤主治( )A. 阳明腑实证B. 寒积证C. 肠燥便秘证D. 表证E. 热结阴亏证46.具有润肠通便功效的是( )A. 大承气汤B. 麻子仁丸C. 十枣汤D. 增液承气汤E. 以上都不是47.独活的功效是( )A. 祛风除湿、通痹止痛B. 祛风湿、利水、止痛C. 祛风湿、止痛、清热解毒D. 祛风湿、安胎E. 祛风湿、利水、消骨鲠48.善于治疗下肢风寒湿痹痛的药物是( )A. 五加皮B. 木瓜C. 秦艽D. 独活E. 羌活49.平胃散的君药是A. 苍术B. 厚朴C. 陈皮D. 苍术与厚朴E. 苍术与陈皮50.寒热错杂,正气虚弱的久泻久痢,宜选用()A.芍药汤 B.白头翁汤 C.四神丸 D.乌梅丸 E.真人养脏汤二、B型题(A、B、C、D、E是其下面两道小题的备选项,每小题只能从中选择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个选项可以被选择一次或两次。

中医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1. 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包括以下哪项?A. 阴阳五行B. 脏腑经络C. 病因病机D. 以上都是2. 以下哪项不是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A. 望B. 闻C. 问D. 切3. 中医中“气”的概念是指:A. 呼吸的空气B. 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C. 血液D. 体液4. 以下哪种药物属于清热药?A. 人参B. 黄芪C. 黄连D. 当归5. 中医治疗的原则是:A. 对症下药B. 治未病C. 标本兼治D. 以上都是6. 中医的“四诊”是指:A. 望、闻、问、切B. 望、闻、问、治C. 望、闻、治、切D. 闻、问、切、治7. 中医认为,人体的基本结构是:A. 细胞B. 组织C. 脏腑D. 经络8. 以下哪项是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A. 过度运动B. 饮食有节C. 情绪压抑D. 熬夜工作9. 中医的“五行”理论中,木对应的脏腑是:A. 肝B. 心C. 脾D. 肺10. 中医认为,人体的“三宝”是指:A. 精、气、神B. 血、气、津C. 阴、阳、气D. 精、血、津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11. 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包括:A. 药物治疗B. 针灸治疗C. 推拿按摩D. 心理疗法12. 中医的“五行”理论中,以下哪些元素相互克制?A. 木克土B. 土克水C. 水克火D. 火克金13. 中医认为,以下哪些因素可以影响人体健康?A. 饮食B. 情绪C. 环境D. 遗传因素14. 中医的“四气”是指:A. 寒B. 热C. 温D. 凉15. 中医的“五味”是指:A. 酸B. 苦C. 甘D. 辛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6. 中医学是一门以阴阳五行理论为基础的医学体系。

()17. 中医的“望诊”主要是指观察病人的面色和舌苔。

()18. 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状态是阴阳平衡的状态。

()19. 中医的“五行”理论中,金对应的脏腑是肾。

()20. 中医治疗疾病时,通常只针对症状进行治疗。

2024年6月份考试 1383中医药学概论 复习题

2024年6月份考试 1383中医药学概论 复习题

中医药学概论复习题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1.《神农本草经》是我国最早的⼀部药学专著,全书共收载药物:(C)A.1700种B.1980种C.365种D.300种2.中医的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C)。

A.部分B.整体C.有机的整体D.联系的3.按五行生克规律,以下哪一项不对:(B)A.木克土B.土生木C.金生水D.金克木4.阴盛则阳病,体现了阴阳的(B)A.互根B.对立制约C.消长D.阴阳的转化5.阴中求阳,体现了阴阳的(A)A.互根 B 对立制约 C 消长 D 阴阳的转化6.“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治则是利用了阴阳的(B)A.互根B. 对立制约C.消长D.阴阳的转化7.阴阳属性的相对性表现在(B)A.阴阳的消长平衡B.阴阳的无限可分C.阴阳的互根依存D.阴阳的对立制约8.方剂配伍中,下列除哪项外,均是佐药的作用(B)A..加强主药的作用B.治疗次要症状C.减少方剂的副反应D.中和毒性9.⼀钱草的作用(A)A.治黄疸B.治⼀淋D.治肺痈12.善能清泻胃肠湿热的药是(D)A.黄连B.黄芩C.黄柏D.龙胆草13.两种性能功效有某些共性的药物,合⼀后⼀药为主,⼀药为辅,辅药能增强主药疗效,其配伍关系称为(B)A.相畏B.相使C.相反D.相须14.能平肝息风,有清肝明⼀,清热解毒的药物是(B)A.夏枯草B.羚⼀⼀C.⼀黄D.地龙15.独活可主治的病证(B)A.⼀肿B.风寒表证C.虚热证D.胎动不安16.川芎除活⼀⼀⼀外,还能(A)A.祛风⼀痛B.利⼀消肿C.引⼀(⼀)下⼀D.解毒消痈17.具有润肺⼀咳功效的药物是(D)B.紫菀C.两者均是D.两者均⼀18.授乳期不宜选⼀的药物是(C)A.⼀楂B.神曲C.麦芽D.鸡内⼀19.羚⼀⼀⼀⼀汤剂时应该(C)A.后下B.布包煎C.单煎2h以上D.先煎20.治温热病⼀分实热证的最佳配伍是(A)A.⼀膏配知母B.⼀膏配栀⼀C.知母配黄柏D.知母配龙胆草21.桔梗具有的功效是(C)A.祛痰⼀呕.B.祛痰排脓C.祛痰温胃D.祛痰⼀⼀22.能利⼀消肿的药是(D)A.桑⼀⼀B.葶苈⼀C.两者均是D.两者均⼀23.薤⼀的功效是(C)A.理⼀调中,利⼀消肿B.疏肝解郁,化痰⼀咳C.理⼀宽胸,⼀⼀导滞D.理⼀调中,燥湿化痰24.⼀味药的作⼀是(A)A.发散⼀⼀B.软坚泻下C.燥湿通泄D.利⼀渗湿25.三七能主治的病证是(B)A.虚寒性痛经B.⼀热性出⼀C.收敛⼀⼀D.跌打损伤26.⼀决明的主治病证是(A)A.⼀⼀肿痛B.⼀暗昏花C.两者均是D.两者均⼀27.⼀黄酒制的⼀的是(D)A.去除杂质B.防⼀⼀⼀变质C.祛除恶臭D.增强活⼀化瘀作⼀28.为了减低毒性,巴⼀内服时宜(D)A.蜜制B.酒制C.醋制D.制霜29.外感风寒,恶寒发热,⼀汗,头⼀疼等表实证者,最宜选⼀(B)A.桂枝B.⼀黄C.⼀芷D.防风30.甲壳类药物⼀煎剂宜(A)A.先煎B.后下C.包煎D.另煎31.可⼀治热毒疮痈及尿⼀的药物为(D)A.⼀茅根B.仙鹤草C.板蓝根D.⼀蓟32.既能⼀肠胃⼀滞,⼀善化痰消积的药物是(D)A.陈⼀B.半夏C.莱菔⼀D.枳实33.通泻三焦之⼀的药物为(D)A.夏枯草B.⼀膏C.淡⼀叶D.栀⼀34.善治阴暑的药物为(C)A.⼀菖蒲B.苍术C.藿⼀D.砂仁35.⼀茸的正确⼀法是(B)A.先煎B.研末服C.另炖D.包煎36.阴阳之间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之内,处于彼此不断的相互消长中,保持其动态的平衡。

中医药学概论期末测试卷3含答案

中医药学概论期末测试卷3含答案

中医药学概论试卷三一、A型题(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E五个选项种,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A.整体观念,辨证论治B.人与天地相应C.治病必求于本D.阴阳五行E.四诊八纲2.在国内外药学界影响最深远、成就最大的药学著作是()A.《神农本草经》B.《炮炙论》C.《新修本草》D.《本草纲目》E.《本草图经》3.根据阴阳学说,下列属阳的是()A.寒凉B.凝聚C.兴奋D.闭阖E.向下4.阴偏胜形成的证候是()A.实寒证B.实热证C.虚寒证D.虚热证E.表证5.五行学说中“木”的特性是()A.炎上B.稼不啬C.润下D.从革E.曲直6.属于子病及母的是:A,脾病及肺 B.脾病及肾 C.肝病及肾D.肝病及心 E.肺病及心7.五志中的五行归类中属于“水”的是()A.思B.怒C.恐D.喜E.悲8,具有“藏而不泻”特点的是()A.五脏B.六腑C.奇恒之腑D.五体E.五液9.被称为“君主之官”的是()A.肝B.心C.脾D.肺E.肾10.与肺相表里的是()A.心包B.小肠C.大肠D.胃E.三焦∏.主升清的脏是A.肝B.心C.脾D.肺E.肾12.主纳气的是A.肝B.心C.脾D.肺E,肾13.“贮痰之器”指的是A.肝B.心C.脾D.肺E,肾14.维持正常呼吸关系最密切的两脏是A.心与脾B.脾与肾C.肾与肝D.肝与肺E.肺与肾15.脾的生理特性是()A.喜燥恶湿主升B.喜燥恶湿主降C.喜润恶燥主降D.喜润恶燥主升E.以上都不是16.“水谷之海”是指()A.冲脉B.小肠C.大肠D.胃E.膀胱17.出现畏寒喜暖,是气的哪一项功能失常()A.防御作用B.温煦作用C.气化作用D.推动作用E.固摄作用18.津液输布的主要通道为()A.经络B.月奏理C.尿道D.三焦E.肾19.下列哪项不是六淫致病的特点()A.季节性B.地区性C.传染性D.转化性E.外感性20.称为“百病之长”的邪气是()A.风邪B.寒邪C.暑邪D.湿邪E.燥邪21.多食生冷寒凉,易形成()A.火旺体质B.痰湿体质C.心气虚体质D.阳虚体质E.肝郁体质22.张男,29岁,身体强壮,胖瘦适中,饮食二便正常,面色红润,性格开朗,精力充沛,动作灵活,睡眠良好。

国开《中医药学概论》复习题

国开《中医药学概论》复习题

中医药学概论5套历届考试真题1.奇恒之腑不包括( B )A.脉B.筋C.骨D.髓2.喜则( C )A.气上B.气下C.气缓D.气消3.与痰饮形成关系较小的内脏是( C )A.脾B.肾C.心D.肺4.排泄物臭秽多属( A )A.热证B.寒证C.虚证D.表证5.盗汗的表现是( C )A.睡时汗多,醒时汗少B.睡时汗少,醒时汗多C.睡时出汗,醒时汗止D.白日出汗,睡时无汗6.头晕目眩,少气懒言,乏力自汗,面色淡白或萎黄,心悸失眠,舌淡而嫩,脉细弱等,辨证为( B)A.气虚血瘀证B.气血两虚证c.气不摄血证D.气随血脱证7.以心悸咳喘,胸闷气短与气虚见症为辨证要点,证属( C )A.心肾不交证B.心肾阳虚证c.心肺气虚证D.心脾两虚证8.以眩晕耳鸣,腰膝瘘软,胁痛,失眠与虚热见症为辨证要点,证属( C )A.肝胃不和证B.肝郁脾虚证C.肝肾阴虚证D.脾肾阳虚证9.缓解寒热往来,调和脏腑功能的治法是( D )A.汗法B.消法C.吐法D.和法10.桑菊饮主治( D )A.风寒表实无汗B.风寒夹湿c.气虚外感D.风温初起11.清热剂的适用范围是( B )A.表热证B.里热实证C.表里俱热证D.里热证12.菊花的功效是( B )A.疏肝解郁B.平肝解毒C.解毒透疹D.熄风止痉13.具有生津止渴功效的药物是( A )14.不宜久煎的药物是( A )A.鱼腥草B.板蓝根c.连翘D.大青叶15.治疗积滞便秘的要药是( A )A.火麻仁B.甘遂c.大黄D.牵牛子16.宜先煎的药物是( B )A.肉桂B.附子c.干姜D.吴茱萸17.悲则( D )A.气上B.气下C.气缓D.气消18.寒邪致病易于( B )A.侵袭阳位B.侵袭阴位C.损伤阳气D.耗气伤津19.“假神”提示:( D )A.正气已伤B.正气大伤C.脏腑功能已衰D.阴阳即将离绝20.阴虚火旺的舌象是( D )A.舌红苔白B.舌红苔黄C.舌绛苔白腻D.舌红少苔21.化生血液的最基本物质是( A ).A.水谷精微B.津液C.元气D.精22.气血生化之源是( C ).A.心B.肝C.脾D.肾23.肾在液为( D )。

中医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医学的基本理论是什么?A. 阴阳五行B. 四象八法C. 六经辨证D. 脏腑经络答案:A2. 中医诊断的四诊是指?A. 望、闻、问、切B. 望、闻、问、触C. 望、闻、问、听D. 望、闻、切、触答案:A3. 中医治疗的基本原则是?A. 辨证论治B. 对症下药C. 治未病D. 标本兼治答案:A4. 以下哪项不是中医的常用治疗方法?A. 针灸B. 拔罐C. 刮痧D. 手术答案:D5. 中医认为人体最重要的生命活动基础是什么?A. 气B. 血C. 精D. 神答案:A6. 五行中,木对应的季节是?A. 春B. 夏C. 秋D. 冬答案:A7. 五脏中的“心”在中医理论中主要功能是什么?A. 主血脉B. 主呼吸C. 主消化D. 主排泄答案:A8. 中医认为“肾”的主要功能是?A. 主生长B. 主发育C. 主生殖D. 主水液代谢答案:C9. “肝主疏泄”在中医理论中指的是什么?A. 调节情绪B. 调节体温C. 调节呼吸D. 调节消化答案:A10. 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是什么?A. 顺应自然B. 过度运动C. 过度饮食D. 过度用药答案:A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1. 中医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种基本物质构成的。

答案:气、血、津、液、精12. 中医的“四气”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寒、热、温、凉13. 中医的“五味”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酸、苦、甘、辛、咸14. 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状态是阴阳_________的结果。

答案:平衡15. 中医的“治未病”是指在疾病发生之前就进行预防和调养,其核心思想是_________。

中医药学概论试题与答案-精品资料

中医药学概论试题与答案-精品资料

1、简述中医药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 答:中医药的起源是由于人类生存的需要,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疾病和伤痛,就需要 医药知识和技能来疗伤治病,就有了中医药 学。

有了中国人就有了中医药学,中医药学 起源于原始社会,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 生活实践中逐步积累和创造的,是实践的产 物。

历经先秦、秦、汉时期,中医药学无论在人 体结构、生理、病理、诊法、辨证、治则、 治法等基础理论方面,还是中药在临床的运 用等各个领域都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积累, 四大经典著作的问世,意味着中医药基本理 论的确立和完整理论体系的形成。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中医药理论不断丰富, 治疗技术日益提高,临床各科逐渐形成,中 医药理论体系也进一步成熟和发展。

宋金元时期,中医学派蜂起,学术氛围浓厚,新理 论、新方药层出不穷,使中医药学的发展进 入一个蓬勃发展时期。

明清时期,中医药学 理论体系更趋完善,藏象理论更加充实,临 床各科辨证进一步提高,尤其是温病学迅速 发展。

近百年来,随着西医在中国广泛地传 播,形成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并存的局 面。

2、简述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答: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 治。

3、说出中医四大经典、金元四大家、温病四 大家的名称?答:中医四大经典: 《黄帝内经》 《难经》《伤 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

金元四大家: “寒凉派”刘完素, “攻下派” 张子和;“补土派”李东垣; “养阴派”朱丹 溪。

温病四大家:吴鞠通、叶天士、薛生白、王 孟英。

4、什么是整体观念?什么是辨证论治? 答:整体观念:是整体思维方法在中医学理 论中的体现,即强调在观察、分析、研究和 解决问题时,必须注重事物本身所存在的统 一性、完整性和联系性。

认为人体是一个有 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界密切相关,人与社会 不可分割,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和内外环境 的统一性的思想,称为整体观念。

这一思想 贯穿于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和 养生等各个方面。

中医学概论期末复习题与参考答案

中医学概论期末复习题与参考答案

1. 阴虚发热而导致的内伤发热,治疗宜选 C.清骨散2. 吴茱萸汤和小建中汤的组成药物中均含有 D.大枣3. 下列不属于真头痛伴随症状的是 E.头晕4. 患者低烧半载,时觉身热心烦,热势随情绪好坏而起伏,平时急躁易怒,胸肋胀闷,两乳作胀,月经不调,口苦,脉弦略数,治宜选用 C.丹栀消遥丸5. 寒邪束表,肺有郁热之喘证,方药宜选 D.麻杏石甘汤6. 腰膝痠软冷痛,畏寒肢冷,下肢尤甚,尿频清长,夜尿多,白带清稀量多,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尺部尤甚,辨证为 E.肾阳不足7. 肺的“通调水道”作用是指 C.肺的宣发和肃降对体内水液代谢起疏通和调节作用8. 肺痨肺阴亏虚证,方药宜用 A.月华丸9. 下列不属于银翘散的现代主治的是 E.产后感冒10. 外感头痛的治疗原则是 B.散风祛邪11. 胸痹发作期可使用的中成药是 A.速效救心丸12. 治疗肾气不固证的尿血的方药是 C.无比山药丸13. 补中益气汤重用黄芪为君,其主要用意是 E.补气升阳14. 小柴胡汤的组成药物是 C.柴胡、黄芩、生姜、甘草、半夏、党参、大枣15. 治疗气血亏虚鼻衄的方药是 A.归脾汤16. 郁证病变的基础是 A.气郁17. 水肿临床表现甚重者 C.腹大胀满,气喘不能平卧18. 以下选项不属于内伤咳嗽的辨证要点是 E.多伴卫表证19. 肝肾两虚的痹证的治法是 D.培补肝肾,舒筋止痛20. 王,女,56 岁。

长期患精神抑郁症,刻下见眩晕心悸少寐,心烦易怒,舌质红,苔少,脉弦细而数,治疗方剂易选 D.滋水清肝饮21. 胁下痞块而见胃脘刺痛,固定而拒按,或有吐血、便血史,此胃痛主症属于 C.瘀阻肝胃22. 患者,男,60岁。

心悸不安,胸痛如针刺而有定处,舌质暗红,边有瘀斑,脉弦紧。

治疗应首选B.血府逐瘀汤23. 胸痹的临床症状表现为疲乏、气短、心慌、心悸,舌质淡、胖嫩或边有齿痕,脉濡沉细或结代时,称为 A.气虚24. 治疗气不摄血证的紫斑的方药是 B.归脾汤25. 水肿病位关键在 D.肾26. 心胆气虚证心悸最适合的方剂是 C.安神定志丸27. 痰郁互结于咽喉的病证是 D.梅核气28. 小肠实热证的典型症状是 B.口舌生疮、尿短赤29. 郁证总的治则是 D.理气开郁、怡情易性30. 麻子仁丸、济川煎、增液承气汤都具有的功用是 E.润肠31. 热秘临床治疗时常加的穴位是 D.合谷、曲池32. “寒者热之”的治法属于 B.正治法33. 感受风寒前额痛,药物治疗应选 E.白芷34. 患者,女,25岁。

中医药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8

中医药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8

解表药一、选择题(一)A型题(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E五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呕家圣药”之称的药物是:A.柴胡B.辛夷C.升麻D.生姜E.白芷答案:D答案分析:生姜辛散温通,能温胃散寒,和中降逆,其止呕功良,随证配伍可治疗多种呕吐,故素有“呕家圣药”之称。

其它四味解表药都没有止呕功效。

2.羌活的性味是:A.辛、甘,温B.辛、苦,温C.辛、涩,温D.辛、咸,温E.辛、酸,温答案:B答案分析:本试题是测试考生是否掌握了中药的性味是如何确定的。

羌活为常用的辛温解表药,辛散发表,味苦除湿,温能散寒,功能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故答案应选择B。

3.桂枝治疗风寒表虚证,宜配伍:A.麻黄B.白术C.附子D.白芍E.细辛答案:D答案分析:桂枝辛甘温煦,甘温通阳扶卫,其开腠发汗之力较麻黄温和,而善于宣阳气于卫分,畅营血于肌表,故有助卫实表,发汗解肌,外散风寒之功。

对于外感风寒,不论表实无汗、表虚有汗及阳虚受寒者,均宜使用。

如治疗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者,常与麻黄同用,以开宣肺气,发散风寒;若外感风寒、表虚有汗者,当与白芍同用,以调和营卫,发汗解肌;若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者,每与麻黄、附子、细辛配伍,以发散风寒,温助阳气。

故答案应选择D。

4.既能发汗解表,又能利水消肿的药组是:A.麻黄、荆芥B.香薷、紫苏C.生姜、桂枝D.麻黄、香薷E.防风、白芷答案:D答案分析:解表药中既能发汗解表,又能利水消肿的药物共有麻黄、香薷、浮萍三味药,其它解表药没有利水消肿的功效。

故答案应选择D。

5.治疗夏季乘凉饮冷、阳气被阴邪所遏之阴暑证,宜选用:A.荆芥B.香薷C.桂枝D.细辛E.荆芥答案:B答案分析:香薷辛温发散,入肺经能发汗解表而散寒;其气芳香,入脾胃又能化湿和中而祛暑,多用于风寒感冒而兼脾胃湿困,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重,无汗,脘满纳差,苔腻,或恶心呕吐,腹泻者,可收外解风寒、内化湿浊之功。

该证多见于暑天贪凉饮冷之人,阳气被阴邪所遏,故称阴暑证。

中医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A. 整体观念B. 辨证论治C. 阴阳五行D. 以上都是答案:D2. 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是()A. 阴阳五行B. 脏腑经络C. 气血津液D. 病因病机答案:B3. “治未病”的概念最早见于()A. 《黄帝内经》B. 《伤寒杂病论》C. 《神农本草经》D. 《难经》答案:A4. 以下哪项不是中医的诊断方法?()A. 望B. 闻C. 问D. 触5. 中医的“四诊”指的是()A. 望、闻、问、切B. 望、闻、问、触C. 望、闻、问、听D. 望、闻、听、切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中医的“五脏”包括()A. 心B. 肝C. 脾D. 肺E. 肾答案:ABCDE2. 中医治疗疾病的原则包括()A. 治病求本B. 辨证论治C. 整体观念D. 个体化治疗E. 预防为主答案:ABCDE3. 中医的“八纲”包括()A. 阴阳B. 表里C. 寒热D. 虚实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脏腑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答案:正确2. 中医的“五行”学说是用来解释人体脏腑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

()答案:正确3. 中医的“六淫”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邪气。

()答案:正确4. 中医认为“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答案:正确5. 中医的“四气”是指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性质。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中医的“阴阳”学说。

答案:中医的“阴阳”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之一,它认为宇宙万物都由阴阳两种基本属性构成,阴阳之间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是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

2. 简述中医的“五行”学说。

答案:中医的“五行”学说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可以归纳为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元素,这五种元素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通过这种关系来解释和指导人体的生理、病理和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1分,共10 分)1. 金钱草:AA. 治黄疸B. 治石淋C. 治乳痈D. 治肺痈2. 善能清泻胃肠湿热的药是:DA. 黄连B. 黄芩C. 黄柏D. 龙胆草3. 两种性能功效有某些共性的药物,合用后一药为主,一药为辅,辅药能增强主药疗效,其配伍关系称为:BA. 相畏B. 相使C. 相反D. 相须4. 能平肝息风,有清肝明目,清热解毒的药物是:BA. 夏枯草B. 羚羊角C. 牛黄D. 地龙5. 独活可主治的病证是:BA. 水肿B. 风寒表证C. 虚热证D. 胎动不安6.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药学专著,全书共收载药物:CA. 1700种B. 1980种C. 365种D. 300种7. 治疗脾虚水肿,宜选择的药物组是:BA. 甘草与西洋参B. 白术与黄芪C. 黄芪与甘草D. 甘草与白术8. 川芎除活血行气外,还能:AA. 祛风止痛B. 利水消肿C. 引火(血)下行D. 解毒消痈9. 具有润肺止咳功效的药物是:DA. 款冬花B. 紫菀C. 两者均是D. 两者均非10. 授乳期不宜选用的药物是:CA. 山楂B. 神曲C. 麦芽D. 鸡内金11. 羚羊角片入汤剂时应该:CA. 后下B. 布包煎C. 单煎2h以上D. 先煎12. 治温热病气分实热证的最佳配伍是:AA. 石膏配知母B. 石膏配栀子C. 知母配黄柏D. 知母配龙胆草13. 桔梗具有的功效是:CA. 祛痰止呕.B. 祛痰排脓C. 祛痰温胃D. 祛痰行气14. 治血虚、血瘀、妇科经产诸证的要药是:BA. 白芍B. 当归C. 阿胶D. 熟地15. 能利水消肿的药是:DA. 桑白皮B. 葶苈子C. 两者均是D. 两者均非16. 薤白的功效是:CA. 理气调中,利水消肿B. 疏肝解郁,化痰止咳C. 理气宽胸,行气导滞D. 理气调中,燥湿化痰17. 辛味药的作用是:AA. 发散行气B. 软坚泻下C. 燥湿通泄D. 利水渗湿18. 三七能主治的病证是:BA. 虚寒性痛经B. 血热性出血C. 收敛止血D. 跌打损伤19. 石决明的主治病证是:AA. 目赤肿痛B. 目暗昏花C. 两者均是D. 两者均非20. 大黄酒制的目的是:(D)A. 去除杂质B. 防止生虫变质C. 祛除恶臭D. 增强活血化瘀作用21.借药物在水中的沉降性质分取药材极细粉末的炮制方法,称为( C )A.润 B.漂 C.水飞 D.淬 E.煅22.既能补血,又能活血的药物为( B )A.熟地黄 B.当归 C.川芎 D.何首乌 E.红花23.为了减低毒性,巴豆内服时宜( E )A.蜜制 B.酒制 C.醋制 D.姜汁制 E.制霜24.外感风寒,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等表实证者,最宜选用( B )A.桂枝 B.麻黄 C.紫苏 D.白芷 E.防风25.甲壳类药物入煎剂宜( A )A.先煎 B.后下 C.包煎 D.另煎 E.烊化26.可用治热毒疮痈及尿血的药物为( D )A.白茅根 B.仙鹤草 C.板蓝根 D.小蓟 E.地榆27.既能行肠胃气滞,又善化痰消积的药物是( D )A.陈皮 B.半夏 C.厚朴 D.枳实 E.莱菔子28.通泻三焦之火的药物为( D )A.夏枯草 B.石膏 C.淡竹叶 D.栀子 E.知母29.善治阴暑的药物为( C )A.石菖蒲 B.苍术 C.藿香 D.砂仁 E.草豆蔻30.鹿茸的正确用法是( E )A.先煎 B.后下 C.另炖 D.包煎 E.研末服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须制成炭剂才有止血作用的药物为( B E)A.白及B.血余C.小蓟D.地榆E.荆芥2.下列药物中,具有开窍作用的为( B C D E )A.川芎B.郁金C.远志D.牛黄E.麝香3.用治风湿痹痛的活血药为(A B C D E)A.川芎B.姜黄C.鸡血藤D.穿山甲E.牛膝4.既能凉血又能化瘀的药物为( A B E)A.茜草B.丹参C.蒲黄D.三七E.郁金5.常用治绦虫病的药物为(C D E)A.使君子B.苦楝皮C.槟榔D.南瓜子E.鹤草芽6.主治脾胃气滞,脘腹胀满为主的药物为(A B D)A.木香B.陈皮C.川楝子D.枳实E.柴胡7.桔梗开宣肺气之功可用治( A B C)A.胸闷咳嗽B.肺痈C.咽喉不利D.泄泻E.外感8.下列药物中可用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的为( A B C D) A.龟甲 B.鳖甲 C.白芍 D.白菊花 E.麦冬9.既能化痰,又可用治呕吐证的药物为(B C E)A.生姜B.竹茹C.半夏D.藿香E.旋覆花10.朱砂入心经,具有的作用有(C E)A.养心阴B.养心血C.镇心神D.开心窍E.清心热三、填空题(本大题共20空,每空0.5分,共10分)1.既能健脾,又能宁心安神的药物为__茯苓___。

2.小蓟善治__尿血或血淋___出血证;地榆善治__下焦血热___出血证;槐花善治__便血或痔血___出血证。

3.干姜、生姜、炮姜均入中焦脾胃,但干姜功善_温里散寒,生姜功善_温胃止呕,炮姜功善温经止血。

4.旋覆花入煎剂宜__包煎___;芒硝入汤剂宜__冲服___。

5.既能行血,又能补血的药物为__鸡血藤___,__当归___。

6.既能消除胀满,又能平喘的化湿药为__厚朴___。

7.白术与苍术的相同功效为_燥湿____、__健脾___。

8.乌梅有安蛔之效,善治__蛔厥___证。

9.半夏用治__胃气上逆___呕吐;竹茹善治__胃热___呕吐。

10.具有敛肺作用的药物为__白果___、__麻黄根___。

(五味子、乌梅)11.既能补血调经,又能润肠通便的药物为__当归___。

四、写出下列药物的功效(本大题共20味药,每药1分,共20分)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白芷:解表散风,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

苦参:清热燥湿,杀虫利尿。

龟甲:滋阴潜阳,益肾健骨,固经止血,养血补心。

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芒硝:泻下,软坚,清热。

川乌: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藿香:化湿,止呕,解暑。

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香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

山楂:消食化积,行气散瘀。

艾叶: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

郁金:活血行气止痛,解郁清心,利胆退黄,凉血。

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

苦杏仁: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牛黄:息风止痉,化痰开窍,清热解毒。

白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何首乌:制首乌补益精血,固肾乌须;生首乌截解毒,润肠通便。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题5分,共30分)1、举例说明炮制的目的有哪些。

答:炮制的目的大致分五方面:一是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

(1分)二是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疗效。

(1分)三是改变药物的性能或功效,使之更能适应病情需要。

(1分)四是改变某些性状,便于贮存和制剂。

(1分)五是纯净药材及矫嗅、矫味,以便于服用。

(1分)2、试列举清热药中,长于清肺热、清肝火、清胃热、清心火及降相火的药物各2味。

答:清肺火:石膏、黄芩。

(1分)清肝火:龙胆草、夏枯草。

(1分)清胃火:知母、黄连。

(1分)清心火:连翘、竹叶。

(1分)降相火:知母、黄柏。

(1分)3、紫苏、黄芩、桑寄生、白术、杜仲均具有安胎的作用,如何区别使用?答:紫苏用于胎气上逆、胎动不安。

(1分)黄芩用于胎热、胎动不安。

(1分)桑寄生用于肝肾不足之胎漏、胎动不安。

(1分)白术用于脾气虚弱、胎动不安。

(1分)杜仲用于肝肾不足、冲任不固、胎漏、胎动不安。

(1分)4、甘草如何体现“甘”味药的作用特点。

答:(1)补益作用。

(1分)(2)调和作用。

(1分)(3)缓和药性。

(1分)此外,甘草解毒,能清热解毒,用于痈疽疮毒、咽喉肿痛、药物及食物中毒等;(1分)缓急止痛,用于脘腹及四肢挛急作痛等证。

(1分)5、菊花、龙胆草、夏枯草、天麻、白芍均入肝经,对肝经各有何作用?答:菊花清肝热、平肝阳;(1分)龙胆草清泻肝胆火;(1分)夏枯草清泻肝胆火;(1分)天麻息肝风、平肝阳;(1分)白芍养肝血、敛肝阴、柔肝急、平肝阳。

(1分)6、写出下列药物的煎服使用方法。

芒硝人参旋覆花生石膏羚羊角答:芒硝:冲服;人参:单煎;旋覆花:包煎;生石膏:打碎先煎;羚羊角:单煎2小时以上,磨汁或研粉服。

(每药1分)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1、论述柴胡的功效、应用及作用机理。

答:功效为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2分)应用:用治感冒发热,能引邪外散。

(2分)用治少阳证,善于疏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

(2分)肝郁气滞,月经不调,胸胁疼痛,有疏肝解郁作用。

(2分)气虚下陷,久泻脱肛,胃、子宫下垂等证。

能升举脾胃清阳之气。

(2分)2、比较附子、干姜、肉桂功效及主治的异同。

答:相同:三者都属温里药,可温中散寒,用治脾胃虚寒证。

(1分)附子与干姜可回阳,用治亡阳证。

(1分)附子与肉桂均能补火助阳,可用治肾阳不足,阳痿宫冷;又散寒止痛除痹,治寒湿痹痛。

(2分)不同:三者温里助阳特点不同:附子辛热燥烈,峻补元阳,走而不守,有回阳于顷刻之间的功效。

干姜偏燥,守而不走,善治中焦里寒。

肉桂作用缓和,直达下焦,补火助阳作用持久且可引火归元,故用治肾阳不足,阳痿宫冷及虚阳上浮,面赤汗出,腰膝冷痛,上热下寒之证。

(3分)干姜又温肺化饮,治寒饮伏肺之喘咳。

(1分)肉桂又能温通血脉,用治血寒经闭、癥瘕;与补气血药同用,还有鼓舞气血生长作用;还可用治气血亏虚,阴疽不敛。

(2分)以下无正文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 den.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