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落形态与尺度
院落形态与尺度
院落空间 的平面布局也日趋完善,多 天井的院落往往以天井院 坝为枢纽中心,轴线纵横交 织,内外有序,主次分明。 如重庆沙坪坝秦家岗周家 院子
建筑布局的主要方式,店宅式的院落空间平面也逐渐成熟,其中的“天井” 空间既是采光、通风的“气口”,又是纳凉、休息的“共享空间”,形成巴蜀富有特色 的多功能“井院”建筑空间,紧凑、多进且地形结合巧妙,空间形式也得 到了较大的丰富,民居型制逐渐成熟定型。
巴蜀地区特有的“外封闭、 内开敞、大出檐、小天院落
曲尺型院落
三合院型
四合院型
天井式的四合院:这种院落空间多分布在商业贸易频繁的场镇中。一方面由 于人口的密集,在有限用地内为了尽可能的增加房屋使用面积,同时兼顾房屋的 采光通风;另一方面由于巴蜀地区本地的民俗文化与移民文化的影响,从而发展 出了形态自由,布局灵活的小天井院落
一、院落与天井的区别 天井与院落都是传统建筑中组织建筑单体或群体空间的一种有效手法。它们
都特别适合用于创造具有内向性的空间和公共交往的空间。
二、文献资料单位与常用单位量的转换 1丈=3.3333333333333米 1米=0.3丈
三、对D:H的回忆
日本建筑师芦原义信把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与人际距离作了类比。他认为 建筑物的距离与高度之比D:H=l时,是空间性质的转折点;D:H>1时产生 远离感,D:H<l时产生迫近感;D:H>4时,建筑物之间的相互影响越来越 小,基本上可以不加考虑。
四、对紫禁城内个院落的量化研究(公共) 由表一可知模数有10丈、5丈、3丈、2丈
建筑高度H(院落周边的主建筑高度) 可分为台基、屋身、屋顶
院落深度D
九开间建筑与院 落的比例关系
在皇帝和太上 皇居住的院落,对 外接待的庭院仍使 用威严的尺度, D:H约等于3
院落形式的研究
院落: 《辞海》中说院落指四周有墙桓围绕,自成一统的房屋、庭院。
而对于“院”《辞海》中说,“院”指房屋围墙以内的空地”,落脚点在于空地。
的意思, 如聚落、村落……等。
“落”与“进”相对,形成一个层次,如图所示。
从这个意义来说院落是以一系列有层次的“房屋围墙以内的空地”作为一个家庭、家族“定居(settle)”的方式之一。
院落也可以理解为是以建筑物为主体被围合起来的一个或多个独立、半独立的空间形式,这种围合可以是由建筑实体围合起来的比较封闭的空间,也可以是由围墙、篱笆、绿化、栏杆等等围合起来的半开敞的空间,是一个“以人为本”属于相对私密的、相对安全的、私人拥有的自由领域。
我国南北方民宅院落形式院落的尺度可大可小,是户内到户外空间的延伸,走出屋外,看看树木小草、石级阳光,心情得到一种释怀。
我国传统民宅院落的形式呈现或方或圆的简单图形,它们多以一个或多个独立、半独立体起来的围合形式,空间比较封闭,便于防守。
见北方的四合院、福建的土楼、山西的窑洞、江西景德镇、广东客家围垅横屋天井等;院落形式又分为对称形和不对称形、规则形和不规则形等,规则形一般是比较对称的几何形,它的特点是比较规整、显得较严肃。
不规则形则是比较自由,显得比较活泼。
下沉式窑洞民居福建南靖客家土楼影响院落形式的因素功能影响根据院落的功能可分为:住宅区院落、商业区院落、办公区院落、文化性院落、宗教性院落等。
同时,住宅区院落又分为:城市住宅小区院落、传统民居院落;办公区院落又分为:一般意义上的办公院落空间和政府办公院落;文化区院落分为:社会性的文化馆院落、博物馆院落和学校院落等;宗教院落形式多样,根据宗教信仰的不同,同时组成形式、景观装饰也有很大的不同,一般形式主要是指:寺、庙、教堂的院落等。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院落功能作为影响院落形式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分析院落的主要形式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空间形式影响院落的空间形式又分为对称形和不对称形、规则形和不规则形等,规则形一般是比较对称的几何形,它的特点是比较规整、显得较严肃。
三洲村传统聚落的空间形态研究——基于分形理论
得 几何学局限的补充和拓展 , 使几何学与 自然实在之 间相悖 的 关系产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分形几何 学借助 数学语 言来描述 自然的形态 , 像云 朵、 山脉、 海岸 线 、 木等复杂 的 自然对象 的 树 内在结构 , 并揭示 了这些 复杂形 式背后 的非线性 动力学机 制 。 可 以说 , 分形几何是一种 更加贴 近 自然 本来面 目、 能揭示 自 更
一
广场上朝明德堂走近 时 , 者人们 驻足 于广场 的不 同位置 时 , 或 具有不 同的视距 , 所观察到建筑传递 的信 息也是不同的 。 根据上表 , 人们 若站在距 明德堂 最远 的广场 边缘 , 时视 此
距将 近 6 最大观察尺度约为 6 O, m。若选取将 近 6 的尺 寸作 m 为栅 格单元尺度 , 发现所有栅格都被 明德 堂的立面信息所 占 会 据, 因此该 尺度 并不适合对界面进行描述 。缩小 单元尺度直至 2 m仍 然维持着所有栅格被 占据 的情况 , 但许 多栅格 已经 出现 大面积空 白, 初步具备 了描述能力 。此 时视距在 5 m之 间 。 ~6 南此说 明, 人们在距 离戴 氏家庙 约 6 开外 的 时候 , m 接收 到 的 形式信息基本只是家庙 的大致轮廓 。随着人们朝着家庙 “ 步移 景异” 越来越多 的细 节层 次展现 出来 , , 门洞 、 匾额 、 飞檐 、 体 墙
F
.
福 叭
A
●
Re e r h o p c o m r dii n e te n fSa h il g s a c n s a e f r ofta to als tlme to nz ou v la e
— —
Ba e n f a t lt e r s d o r c a h o y Ja g Yic e g in n h n
拙政园小沧浪水院空间分析学习资料
拙政园小沧浪水院空间分析拙政园小沧浪水院空间分析拙政园为中国江南私家园林中的翘楚之作。
始建于明代,代有更迭、加建改造。
现存园林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个相对独立的部分。
其中中部占全园面积的1/3,是全园精华所在,山水空间疏朗,景物层次丰富。
布局疏密相间,旷奥兼备。
小沧浪水院面积约为600 m2,约占拙政园中区的面积的1/20。
在拙政园腰门之西,位于见山楼景线的尽端,院落虽小,但曲折有致,空间变化丰富。
小沧浪水院在整个园林的景域组织中是属于幽深屈曲,深邃回合的景物空间。
水院不大,却匠心独运,是利用建筑和水体创造奥如景域的典型。
在景域的组织中,以建筑为骨架,配合水体、植物、山石等,形成幽深宛曲的景域特征。
张家骥先生在其所著的《中国造园论》中把中国传统的园林空间意识概括为“视觉莫穷,往复无尽”。
中国传统园林景物空间的构图强调“远”,这种景观特征的组织与景观的尺度有关,而在私家园林中由于用地有限,如何在有限的空间中营造“远”的景观特征,视觉莫穷,是很重要的原则。
往复无尽则是从可游的角度来说,要在有限的空间里使人有游之不尽的感觉。
从静态观赏的角度,有尽则塞,无尽则远。
前人刘熙载在《艺概》中提到:“意不在尽,以不尽尽之”。
在拙政园总体的布局上,小沧浪水院位于园北尽端,小沧浪以南至最北端的见山楼,构成了拙政园在主要厅堂远香堂以西的南北方向上的一个纵深的景线。
在这条景线的组织中,见山楼以南布置了曲桥、荷风四面亭、香洲等增加空间的层次,突出景域的深邃特征。
小沧浪位于景线的尽端,采取不尽尽之的手法来处理可以突出景物空间的深远感(见图1)。
在小沧浪水院以北、以西不大的空间范围内又布置了三个大小、形态各异的院落空间,避免了空间一望而尽的单调,增加了空间的变化,体现了往复无尽的空间组织特征。
下面拟从以上两个方面来分析小沧浪水院的构成特色与处理手法。
1.一视觉莫穷(一)空间深度的处理隔是传统园林中常用的营造幽深景物空间的手法。
庭院建筑设计标准规范
庭院建筑设计标准规范在庭院建筑设计中,标准规范起着重要的指导和保障作用。
以下是庭院建筑设计标准规范的一些基本要求。
1. 庭院布局:庭院的布局应合理、美观,并充分考虑庭院周边环境和功能需求。
设计要根据庭院面积、形状等因素,确定庭院的主题和格局,使其整体布局与整个建筑风格相协调。
2. 庭院尺度:庭院的尺度应与建筑物相适应,不宜过小或过大。
一般来说,庭院的宽度应为建筑物长度的1/2到2/3,庭院的长度应为建筑物宽度的1/2到2/3。
3. 绿化设施:庭院设计要注重绿化设施的规划和布置。
包括植物的选择、排列和养护等。
要根据庭院的功能需求,选择适宜的植物类型,包括花草、树木和灌木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植物的生长条件,如日照、水源等。
4. 地面铺装:庭院的地面铺装要美观、实用。
可以选择天然材料如花岗岩、青砖等,也可以选择环保材料如人造草坪、木地板等。
地面铺装要考虑人行、车行的需求,同时考虑防滑、防水等特性。
5. 照明设计:庭院的照明设计要合理、舒适。
要为庭院内各个区域设计适宜的照明设施,保证夜晚的亮度和安全性。
照明设施的选择和安装位置要在设计之初就进行规划,并与庭院的整体风格相协调。
6. 排水系统:庭院的排水系统要设计合理,防止积水和浸水现象发生。
可以采用排水沟、排水管道等方式进行排水。
同时,要考虑庭院的自然环境,防止雨水流入建筑物内。
7. 设施配置:庭院的设施配置要满足功能需求。
根据庭院的用途和用户需求,配置适当的休闲设施如休息椅、凉亭等。
同时,还可以考虑添加水景、雕塑等元素,增添庭院的美观度。
综上所述,庭院建筑设计标准规范在庭院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
设计人员在设计庭院时要根据这些规范,保证庭院的美观度以及功能性,使庭院成为人们休闲娱乐和放松心情的好地方。
初识中国传统建筑的院落式布局
初识中国传统建筑的院落式布局——浅析与继承几乎翻开任何一本有关中国古代建筑史的书籍,作者无不竭力感叹中国古代建筑体系是延续时间最长,从未中断,特征明显而稳定,传播范围甚广,有很强的适应能力的建筑体系。
确实,通过浅显的建筑是的学习,可以发现,多数建筑,经过漫长的历史,难免不掺杂外来的影响,从而在结构,布置等诸多方面发生巨大变化,终至在某一时期脱离原型。
而中国的传统建筑经历了长久的时间,影响了广大的区域,虽然在艺术工程方面无可置疑的进化大极高的程度,但是却始终不脱离其原始面目。
尤其再联想到我们并不简单的民族历史,各种宗教上,思想上,政治组织上的变化,以及诸如印度佛教传入等与强盛的外族在思想上的接触。
如此源远流长的建筑体系确实值得大书特书。
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是由于中国古代的建筑以木构为主,采用院落式布局的特征已基本成熟稳定,并与礼制和风俗相结合,使得外来建筑体系或风格已不能动摇这个传统。
由上古至明、清建筑的发展在系统学习建筑史之前,粗略的将中国的建筑与外国“石头的史诗”相比较不难发现它以木构为主这一特征,但是至于院落式布局倒是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
细心观察,确实如此,我们的传统建筑多是被层层叠叠的院落包围着。
上至皇室贵族的宫廷紧苑,下至平民百姓的普通住宅,严肃如供佛祭神的庙宇塔寺,清逸如游赏赋性的山水园林等等,无不是安安稳稳被放置在一个有厚厚围墙院子里,甚至需要繁华喧闹的商业建筑也会采取院落式布局,例如杭州的胡庆余堂中药店就是豪华型院落式商店的典型。
而国外的建筑,即使是宫廷与外界,也只有一道薄薄的精美铁门相隔。
相当多情况下我们可以看到建筑直接暴露在广场,街道等环境下。
即使有一道小小的栅栏,感觉还是室内和室外被完全剥离,并不似中国的院落,户外变成了屋内的一部分。
最初的宫室模样,出现于三千年前的商代,便是由廊庑围合城的庭院。
同时也出现了堂和室的布局。
到了周代,合院式的布局已经完全成熟。
从此以后的三千年,从帝王的宫室到民间的四合院都沿用着这一格局。
城市传统院落空间分析
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以整体的环境风貌特 色体现着城市的文化与历史内涵, 营造出独特的历 史感与场所感,反映着城市发展的脉络。一座城市 能够延续下来,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中历史物 质空间的遗存, 取决于以历史遗存为代表的城市文 脉的发展与继承。 2 .保护地方特色 城市的魅力在于特色。 它是各自城市历史与文 化的积淀,是由市民从感知、认识到认同的过程。 传统院落是一种根植于地域文化的建筑空间形式, 是特定气候、地理条件下,人们运用特有的材料和 技术手段,利用或改造特定的自然地貌的结果,具 有明显的可辨性和可识别性, 同时也体现了独具特 色的民风民俗。在城市面貌逐渐趋同、地域特色逐 渐缺失的今天,一个城市只有保持它固有的特色, 在历史和文化的传承中才会具有真正的魅力。 3 .现代商旅需要 城市是一个有生命的机体, 始终处于变化发展 的状态。 传统建筑不会因为代表着过去而退出历史 舞台, 传统院落不但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 值,它的存在还可产生独特的商业价值。现阶段对 传统院落进行保护与再利用, 形成传统文化保护街 区,通过开展有益的民俗活动,发展地方经济,带 动商业和旅游业的发展, 以期有效地带动城市的发 展,在实现其经济价值的同时,也赋予传统院落新 的生命。 这是地域文化与现代商业文化融合的必然 结果,也是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策略。 本文系 2011 年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 “哈尔滨道外‘中华巴洛克’风格建筑与保护对策 研究”课题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2512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10 探析.中州 2.王建,张丽璐. 传统居住空间—“院落空间” 建设,2004.5 3 . 严敏. 对住宅院落空间的人文解读.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2004.5 4.刘原平,谢娜.寻中国传统建筑平面布局的源.山西建筑, 2009.3 5.杨海粟.中国传统院落空间在当代语境下的转译.山西建筑, 2009.12 6 . 杜春兰. 地区特色与城市形态研究.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1998.6 7.陶春春.北京传统院落空间的继承与创新.北京规划建设, 2004.2
探讨城市小尺度住宅区的围合式布局形态
探讨城市小尺度住宅区的围合式布局形态摘要:住宅小区是城市土地利用的基础,是由城市的多条道路围合而成的城市土地的集合。
其布局形态和规模大小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城市格局的形态和规模。
目前,我们城市居住以居住小区为基本单元。
我国城市居住小区模式给城市带来诸多问题和隐患的主要原因是其规模大、空间界面不完整。
因此,本文从住宅区开发为切入点,探讨小尺度住宅区的围合式布局形式。
关键词:城市住宅街区;小尺度;围合式布局1、前言居住区围合式布局的要求是城市界面在四个方向上的相对完整性。
西方传统并没有区分建筑的不同朝向的布局,它适用于建筑的各种朝向。
相对而言,中国人更注重建筑物的朝向,以坐北朝南为最佳选择。
城市居住区往往不采用东西走向,导致城市居住区东西边界不完整。
因此,有必要从设计上弥补东西向的建筑布局,形成完整的街区空间。
2、街区尺度在空间上对建筑布局的控制我国在住宅建筑形式的规划标准方面,相关的规划法规(以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主)主要采用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等指标来控制住宅建筑的布局形式。
在这三个指标的严格控制下,相对“小”的块体边界决定了建筑布局形式的紧凑,从而形成“精致”的空间肌理;相反,相对“大”的块体边界,在相对宽松的容积率和高度限制指标下,对建筑布局形式有多种可能性;也在控制着城市的规划发展格局。
控制地块的大小可以间接控制建筑的布局。
因此,在一定范围内控制城市居住区的规模,意味着从源头上控制建筑布局,有利于城市规划和管理。
小尺度规模的住宅小区更利于形成精致的建筑空间布局形态。
3、小尺度围合布局便于塑造开放街道空间每一个住宅小区都是由城市道路切割而成,城市道路的通达性也是城市拥堵的主要原因,每个封闭的住宅小区意味着地图上一个城市的交通盲点,很多封闭小区是不允许内部道路对外开放的,小区本身也是一个交通的死角,一些道路不得不绕开住宅小区而进行规划,一些小微道路起到了城市交通毛细血管的作用。
封闭小区特别是大尺度的封闭小区,就相当于堵住了部分城市道路的毛细血管,将所有车流的压力集中在主干道上,是城市拥堵的因素之一。
院落形态与尺度
加强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政府应加大对传统院落保护和传承的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 策和措施,提供资金保障。
THANK YOU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XX/XX
YOUR LOGO
院落形态的文化内涵:院落形态是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载体,其文化内涵体现在建筑风格、空 间布局、装饰细节等方面,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社会、生活的理解和追求。
院落形态的象征意义:院落形态往往具有象征意义,如四合院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 体现了家庭、社会、国家的和谐统一。
院落形态的传承与发展:院落形态是历史文化的传承,也是现代社会的创新。在保护传统院落的 同时,我们应该注重其传承与发展,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不同地域的院落形态特点
北方院落:四合院,封闭性强, 注重礼仪南方院落:来自井院,开放性强, 注重生活情趣
西北院落:窑洞,冬暖夏凉, 注重生态环保
西南院落:吊脚楼,依山傍水, 注重自然融合
院落形态的审美价值
院落形态的多样性和美感:院落形态的多样性源于不同的地域、历史和文化背景,其美感体现在 建筑、景观、空间等方面的协调与和谐。
旅游资源:传统院落具有独特的 旅游资源,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 客前来参观和体验,保护它们有 助于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院落保护与传承的措施建议
制定保护规划:制定详细的保护规划,明确保护范围和要求,确保院落得到有效保护。
资金支持:设立专项资金,用于院落保护和修复工作,确保院落得到及时修缮和维护。
文化传承:加强院落文化的传承和推广,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开设讲座等方式,提高公众对院落文化的认识 和了解。
传统街巷空间的形态特征分析及其现代化传承
传统街巷空间的形态特征分析及其现代化传承摘要:街巷,是中国传统居住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一方面应加强对街巷的保护和更新;另一方面应深入对街巷内涵的挖掘,使其更具有实际意义。
本文通过对街巷空间的研究,试图寻找出这一传统空间的特征并探讨其在现代设计中的传承之道,并通过对磁器口的实例分析,进一步探讨了这种可能。
关键词:外部空间,街巷,场所,磁器口改造在悠久的历史规划中,“街--巷--院落”是我国城市空间组织的基本模式,街巷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但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居住形式正在被逐渐取代,我们的城市空间越来越多的向西方建筑--(围合)广场的形式转变,居住空间越来越硬性,远不如街巷空间的功能多用,情感柔性亲切。
一、街巷概念的界定1、古语中的街巷概念在古代,街巷都有道路的意思, 但又有区别, 其涵义不尽相同。
李劲松《园院宅释》:“巷:小于街的房间道,胡同。
”古时一般对直者称“街”,曲者称“巷”,是指城市中较窄小的街道。
春秋时,赵国首相蔺相如避让廉颇处之“回车巷”、颜回的居陋巷及“六尺巷”等即是。
2、建筑书籍中有关街巷的论述至今尚未有人对街巷空间给予建筑学上的严格定义,但在某些相关著述中也有所阐释,各有侧重:梁霄《传统城镇实体环境设计》:“街巷是城镇形态的骨架和支撑,街为城镇级道路,巷为街的分支,街巷布局多呈树枝状分布,街为干,巷为支。
”侯幼斌《中国建筑美学》:“各栋单体建筑横向毗邻布置,即为联排式布局,这主要出现在沿街、沿江等高线布置的街道店铺与街巷民居。
这种布局方式,……既可形成整齐有机的直街,又可形成自然、随机的弯转。
”2、本文中的概念街巷是住宅与大街联系的通道,是居民生活的舞台,与中国传统的城市格局和居住形态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二、街巷与空间尺度1、空间形态中的街巷与院《建筑空间组合论》提出:外部空间主要是借建筑体而形成的,而街巷正是借住宅而形成。
一方面我们可以视其从外部包围着住宅,联系着住宅;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将其视作是被住宅从两侧面围合而形成,巷与住宅存在着这种图底反转关系。
别墅庭院分类及特点
别墅庭院分类及特点一、别墅庭院从布局上说分为三大类: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
规则式风格的构图多为几何图形,垂直要素也常为规则的球体、圆柱体、圆锥体等。
规则式庭院又分为对称式和不对称式,对称式有两条中轴线,在庭院中心点相交,将庭院分成完全对称的4个部分,规则对称式庭院庄重大气,给人以宁静、稳定、秩序井然的感觉;不对称式庭院的两条轴线不在庭院的中心点相交,单种构成要素也常为奇数,不同几何形状的构成要素布局只注重调整庭院视觉重心而不强调重复。
相对于前者,后者较有动感且显活泼。
自然式庭院是完全模仿纯天然景观的野趣美,不采用有明显人工痕迹的结构和材料。
设计上追求虽由人做,宛如天成的美学境界。
即使一定要建的硬质构造物,也采用天然木材或当地的石料,以使之融入周围环境。
大部分庭院兼有规则式和自然式的特点,这就是混合式庭院。
这有三类表现形式,一类是规则的构成元素呈自然式布局,欧洲古典贵族庭院多有此类特点;第二类是自然式构成元素呈规则式布局。
如北方的四合院庭院;第三类是规则的硬质构造物与自然的软质元素自然连接,新近的上海别墅庭院大部分场地尽管不对称,但靠近住宅的部分还是规则的,你可以将方形或圆形的硬质铺地与天然的植物景观和外缘不规则的草坪结合在一起。
如果一块地既不是严格的几何形状又不是奇形怪状的天然状态,此法可在其中找到平衡。
二、庭院从文化风格上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目前从文化风格上私家庭院可分为中式、日式、美式、意式、法式、英式、德式、地中海式、浪漫主义田园式、现代式。
可总结为四大流派:亚洲的中式和日式、欧洲的法式和英式。
常见的做法是根据建筑物的风格来大致确定庭园的类型,重要的是要考虑到花园与建筑物之间的协调性。
中式庭院泼墨山水中式庭院有三个支流:北方的四合院庭院、江南的写意山水、岭南园林。
设计理念:中国传统的庭院规划深受传统哲学和绘画的影响,甚至有“绘画乃造园之母”的理论,最具参考性的使明清两代的江南私家园林。
中式庭院有三个支流:北方的四合院庭院、江南的写意山水、岭南园林;其中以江南私家园林为主流,重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寓义于物,以物比德,人们把作为审美对象的自然景物看作是品德美,精神美和人格美的一种象征。
“乔家大院”建筑布局特点及其成因探析
□薛航摘要:“乔家大院”以其独特的建筑艺术风格成为晋中民居的典型代表之一,享誉海内外。
其中的建筑布局艺术更是其地域性和文化性的高度反映,堪称我国北方民居建筑中的一朵奇葩。
本文将就“乔家大院”建筑布局的特点作出整理,并归类分析其构成的原因。
关键词:乔家大院建筑布局特色建筑布局成因“乔家大院”建筑布局特点及其成因探析“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
“乔家大院”是俗称,原名为“在中堂”(图一)。
明清之际,晋中一带商贾云集。
中国当时最为重要的商业团体之一———晋商,以其特有的经营方式,在当时的商界角逐中称雄一时。
这个时期,因为封建社会的制约性,商人们没有将全部利润转为商业投资,而是买田置宅物化了他们相当部分的商业财富,并以此作为传家守财的首要途径。
“乔家大院”始建于1756年,屋主曾是被称为“亮财主”的清朝末年著名晋商乔致庸。
现有的“乔家大院”实质上仅为乔家历史上所经营的建筑群的四分之一左右,因历史原因仅余“在中堂”尚保存完好。
“乔家大院”开发较早,加之其所处的优越地理环境和影视作品的广泛宣传,使其成为晋商民宅的典型代表,声名远播。
一、“乔家大院”的布局特点“乔家大院”是一座典型的中国北方家族聚居型院落式建筑群。
整座大院由六个主要院落组成,每个院落内又有小院落近20个,房屋313间,共计占地8724平方米,建筑面积达3870平方米。
从东侧的大门进入“乔家大院”,先入眼帘的是一条长达80米的笔直的石甬道,而六个主要院落以此甬道为中轴线分布于甬道两侧,呈南北两排。
本文将“乔家大院”的六座院落以逆时针顺序进行编号,便于在下文的论述中说明,即东北面建造最早的“老院”为第1号院,对称的东南方向的院落为6号院(图二)。
各院大门都面向甬道,但是门与门不相对照。
大院西侧甬道的尽头是乔家祠堂,与大门遥相对应。
大院内的多数房屋为单层建筑,仅有东北和正北面两座院落的“正房”和“倒座”是双层建图一乔家大院轴测图图二①1号院②2号院③3号院筑。
中国传统庭院的空间模式
*
三、纵横双向串并列扩展模式 就是在大型宫殿建筑和宅院建筑中,既有纵向串联的结构,同时又有横向并列的结构。这种布局方式能够在组群建筑中,产生变化莫测的空间效果。随着纵向和横向轴线的增加,建筑的范围就往纵向或横向扩展,或者是纵横双向同时扩展。
山西王家大院:纵横双向串并列扩展井然有序的结构
一进四合院
二进四合院
五进四合院
*
二、横向并列扩展模式 具体的布局手法是,在位于纵轴线中央主要庭院的左边或右边,再增加一条或几条与之平行的纵向建筑,它通过四合院的横向联合,形成多轴线的建筑群体。各个院落之间的尺度、比例以及围合院落的建筑形制、体量之间的差异形成对比,暗示院落之间的主从关系,形成含蓄舒适的并列式组群建筑。
*
三、建筑衬托 庭院正门以内,沿着纵轴线,一个接着一个纵向布置的若干庭院组成有层次、有节奏的空间,由于每个庭院的形状、大小和围绕着庭院的门、殿、廊庑及其组合形状各不相同,建筑物的形体逐步加大,使人们的观感由不断变化中走向高潮。 四、均衡对称 中国的庭院建筑大都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借助于建筑群体的有机组合和烘托,使主体建筑显得格外宏伟壮丽。
庭院的源起与特征
2
*
2.1庭院空间的源起
中国庭院源始于商周,成熟于唐宋,发达于明清,整个庭院建筑的发展过程囊括了商周、秦汉、魏晋、唐宋和明清5个发展阶段。 对于中国传统庭院空间的形成,环境的影响起决定性作用。
环境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社会制度
经济结构
宗教礼法
风俗习惯
风水观
*
2.2庭院空间的特征
自然和谐的苏州园林庭院
江南民宅天井中立石、翠竹
中国建筑文化基因——院落·围合
欲扬先抑的留园入口序列
自成天地的郭庄入口庭院
发展与传承 —— 院落的过渡性质
“院”是外界环境与室内环境的一个过渡;住宅 中这些过渡性质的环境,构成了从公共空间到半公共 半私密空间,再到私密空间的丰富的空间序列。
往大了说,可以是中式情怀中所传承的归家礼序: 一进门,古代宅院礼制,以门彰显。一座大宅的 守护之门,是一座建筑的封面,更是一个家族的脸面, 它不仅体现出归家仪式的第一重礼序,也象征了主人 的身份地位。 二进园,园林景观一直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生活 美学符号,体现着主人的审美情趣。 三进院,有家就有院,庭院承载的不仅仅是一个 空间概念,也承载着深层次的居住文化。 三进而登堂,这也与如今居住小区、居住组团、 住宅单体的层级不谋而合。
由于东北民居的院落空旷,所以分隔正房和 厢房之间的空地在冬天的时候容易形成风口。为 了解决这一问题,在正房和厢房之间砌上拐墙, 把院落分为前后院,上开配门连接前后院。辽西 民居更进一步把前院一分为二,用墙分为前后两 个部分,增加院落的围合程度,以减少风速。
房房相离 砌墙分院
发展与传承 —— 因地制宜的“绿色建筑”
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始终存在的“家国同构”的特点,内向性这种建筑空间特征已被扩展到传统建筑的一切层面,乃 至城市规划领域。从庭院式住宅到围合的都城是一系列内向空间的嵌套;从向心的聚落到向内发展的城市又体现了内向性 特征在时间上的传承。这种内向性特征正是由千年积淀的中国传统文化所确定的。
居住区规划布局的六种形式
居住区规划布局的六种形式从城市空间的角度讲,居住区是城市空间的重要层次与节点,上通城市下达小区、组团直到住宅内外空间,各空间层次有不同尺度和形态。
根据居住区规划布局的实态可概括以下主要形式,大力提昌节约、集约式布局:一、片块式布局住宅建筑在尺度、形体、朝向等方面具有较多相同的因素,并以日照间距为主要依据建立起来的紧密联系所构成的群体,它们不强调主次等级,成片成块,成组成团地布置,形成片块式布局形式。
一些居住区常采取与体制结构的行政区划相一致的布局形式,按体制规模划分地块,各地块配以相应的公共设施,并遵循日照间距布置建筑,因而自然地形成片块式布局形式,如北京五路居居住区,规整地将基地划分了四个居住小区片块,分别在各地块内配以小区中心,四个小区又配置一个共同的居住区中心,形成“居住区—居住小区”二级体制结构的片块式布局。
吉林市通潭大路居住区,则将基地细分出20个居住组团地块,每个组团用地2.5~5hm2,分别在每个组团配置相应的活动中心,20个居住组团共同的居住区中心沿干道布置,形成“居住区—居住组团”二级体制结构的片块式布局。
上海曲阳新居住区,则按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的体制结构划分用地分别设置各级中心,形成三级体制结构的片块式布局。
二、轴线式布局空间轴线或可见或不可见,可见者常为线性的道路、绿带、水体等构成,但不论轴线的虚实,都具有强烈的聚集性和导向性。
一定的空间要素沿轴布置,或对称或均衡,形成具有节奏的空间序列,起着支配全局的作用。
如上海三林苑小区,以一步行水街为中心构成“水”轴线布局形式。
百米长形水池,配以不锈钢群鱼雕塑、小天使喷泉、天然巨石、植草砖、架空层、孤形长廊,并以大片草坪(7500m2)衬托,具有显明的欧陆风格。
广州东辉广场居住区,为一“路”轴线式布局,其特点是面对纵横两条城市干道穿越基地的不利条件,因势利导运用轴线式布。
局手法,将公共服务设施绕两干道交叉口布置,形成聚合强大的居住区中心,同时用纵贯南北的步行绿带——绿轴,将基地南北边界滨河绿地连成一气,绿带内布置小学、托幼等日常性公共设施,成为有生气的信息传递纽带,各组团与绿带相通。
唐代建筑风格特点
7
佛光寺大殿
1
1/3 2/3 1
L=4
3.96米
H=1
8/2/2020
[建筑单体篇]
(3)比例尺度
□南禅寺
面阔3,进深4架椽,单檐歇山,出檐约2.6m,屋顶与屋身3:5
11
3.6
2.645
1.6
3.8
南禅寺山门
2.3 1.6
3.8
8/2/2020
[建筑单体篇]
(3)比例尺度
当心间:扁正方形原则 ——“柱高不逾间之广”
□回廊院——群体空间的基本单元 回廊院:四周回廊 ,中心为独立的主体建筑的布局形式
回廊院
8/2/2020
[建筑群篇] – 寺院布局
□敦煌壁画中寺院
早期布局:横列三院式,廊院式 入口处理, 转角角楼
8/2/2020
[建筑群篇] – 寺院布局
□五台山南禅寺
合院式布局,并制院落
30
40
20
20
8/2/2020
• 宫殿布局 • 寺院布局 • 宅院布局
[建筑群篇] - 宫殿布局
□隋·太极宫
1前朝后寝 2东西堂制 改变为 三朝纵向排列
礼仪空间与朝政空间分离 3废除骈列制
昭阳殿 式乾殿 太极殿
尚书省朝堂 宫内广场
阊阖门
曹魏洛阳北宫
注释: a东西堂制:礼仪性主殿与日常政务殿堂的东西堂并置
b8骈/2列/2制02—0皇城中主宫轴线与中央官署轴线并置
11展分南北两区轴线不绝对工字型正殿建筑群篇寺院布局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重檐九脊殿顶重檐歇山四面出龟头屋四出抱厦南北轴线纵深高阁为重心建筑群篇寺院布局太原晋祠圣母殿依山就势不拘南北多轴线向心大殿重檐歇山前廊减柱鱼沼飞梁建筑群篇寺院布局太原晋祠圣母殿依山就势不拘南北多轴线向心大殿重檐歇山前廊减柱鱼沼飞梁盘龙柱建筑群篇宅院布局城市住宅以合院为主清明上河图张择端乡野住宅自由布局一字型与曲尺型结合千里江山图卷王希孟建筑群篇苑囿景观建筑北宋金明池争标图集中水池中心设岛司马光独乐园以池为中心四周布建筑景观阁楼重檐高台十字屋脊与抱厦滕王阁黄鹤楼宋代建筑单体篇营造法式平面形制比例尺度屋面屋脊结构形制室内装饰斗拱其他案例建筑单体篇8特殊建筑形式平座抱厦飞桥
传统村落形态演变浅析——以山西梁村为例
之间。不 同形态院落的混杂.反映了不 同 时期 梁村 民居院 落发展 演变 的过 程。 大体一致的面宽和大进深院落的进深大 致为小进深院落进深的两倍以及不 同类 型院落的组织形式与街道的关系,体现 了当时产权地块 划分的状态。由于地块 尺度的控 制.不同时期建设而成 的民居 院落组成 的临街界面相 当和谐 统一。南 乾堡的街巷组织已相对规整 .但民居院 落的组织和布局还存在一定的自发性。 明代开 始修 建 的昌泰堡 以单进 院 落为主。院落尺 度 有两种 类 型,小 尺 度院 落面宽多在 1 5~2 m.进 深多 0 在 1 2m,相 对 较 大 尺 度 的 单 进 8~ 1
了一定扩展 。堡西侧部分多为清朝建设 ,
能满足多户住户共同使用的需求。于是 在中门和正房两侧 出现搭建的简陋厨房. 破坏 了 统院落的整体空间。同时新的 传 生活需求 以及新的生活理念也深深影响 了村 民的择居观念。传统 民居院落已逐 渐变成贫穷的象征 ,因此稍微富裕 的居 民都搬 出历史古堡 .在堡外或者其他地 方新建砖房居住 .进而导致了部分 院落 的空置甚至院落中部分房屋的坍塌。
52民居立面的演变 .
种变化 。现代公共设施和公共空间在梁
村相当匮乏,如医疗设施 文化娱乐设
施 、商业设施 、村民广场等。由于梁村 人 口构成 中,老年人比重较 大 故在规 划中除考虑增设满足现代需求,还应考 虑其人口构成特征 所产生的需求.如医 疗设施 、老年人活动中心等设施 的需求
厢房多为双坡 屋顶 的一层民居。从建筑
现存质量也可见,正房最佳 .其次为正 房两侧厢房.再次为连接入 口院落两侧 厢房。
期建设 的窑洞。东和堡 内靠崖窑洞历史 的尺度未知,现遗存的窑洞和西宁堡现 存的窑洞尺 度相仿 ( 图 1) 如 1 ,面宽和
04年院落住宅获奖作品(1)
专家点评: 对南方高密度城市中心区住宅设计作了有意义
的探索,可操作性强,特色鲜明。对增强城市 形象的识别性,打破单一的住宅形象作了尝试。 住宅户型具有多样性,与之相应的院落空间形态 丰富。
不足在于某些户型的朝向、采光存在问题。
1/2004 NEW ARCHITECTURE 15
赵菲菲 周凯 潘悦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1/2004 NEW ARCHITECTURE 25
佳作奖
作者语录: 中国传统建筑有其自身的灵魂。我们试图运用
现代的理念和技术条件,吸取传统文化的内涵,创 造新的形式,为人们营造更自然、更和谐的生活和 交往空间。在今后,我们将继续不懈地努力去寻找 失去的灵魂。
三等奖
作者语录: 城市的问题:曾经在城市近郊的工厂随着城市
化的进程被挤到了城市的中心。这些工厂何去何从 是有待于我们解决的问题。在这个竞赛中我找到废 弃工厂与院落住宅的契合点。
城市:公共空间; 住宅:私有空间; 院落:公共空间?私有空间?公共空间 + 私 有空间? 在我看来,院落的意义在于为人们提供了一 个从“城市”到“住宅”的过渡空间。它相 对于城市来说是私密的,相对于住宅来说是公共 的。 我希望我的设计能为日益增长的城市所带来的 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方法,这正是做竞赛的意义所 在。 罗茗 (厦门大学建筑系)
冉昱立 熊曦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专家点评: 结合城市环境的地域特征、文化特征,对低
层高密度住宅设计进行了尝试。对用户的生活方 式作了一定的调查、分析,结合传统里弄空间探 索了传统里弄现代化的问题。对探索适应当地环 境的居住模式有积极的意义,也有利于保护传统 地区的城市风貌。图纸表达充分、简练。
不足在于户型设计经济性稍差,土地利用率 不高。
基于空间句法的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多尺度分析--以上饶市玉山县官溪社区为例
基于空间句法的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多尺度分析——以上饶市玉山县官溪社区为例Multi-scale Analysis of Spatial Morphology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Based on Spatial Syntax:A Case Study of Guanxl Community,Yushan County,Shangrao City马凯I Ma Kai王在位I Wang Zaiwei王丝雨丨Wang Siyu中图分类号TU98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739X(2021)04-0102-04收稿日期2019-11-17摘要传统村落形态研究一直是古村落保护规划中的重点内容,近年来空间句法被广泛应用于传统村落形态量化研究方面。
以赣闽浙三省交界边贸型古村官溪传统村落为例,梳理其历史文化脉络及价值;在此基础上,采用轴线分析、视域分析、凸空间分析等方法,对官溪古村的全局形态、传统街巷、院落空间内部等三个尺度进行量化分析,对其功能特征、形态特征、社会特征作进一步剖析与验证,有利于揭示官溪古村的形成机制,为构建传统村落空间形态量化体系研究作出探索。
关键词官溪社区空间句法传统村落多尺度分析Abstract The research of traditional v订lage form has always been the key content of ancient village protection planning.In recent years, spatial syntax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quantitative research of traditional v订lage form.Taking Guanxi traditional v订lage as an example, we comb it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ontext and value.On this basis,using the methods of axis analysis,horizon analysis,convex space analysis,we make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ree dimensions of Guanxi ancient v订lage,Including the overall shape,traditional streets and alleys,courtyard space,and we further analyze its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social characteristics. The analysis and verification w订1help to reveal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Guanxi ancient v订lage and to explor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quantitative system of traditional village spatial form.Keywords Guanxi community,Spatial syntactic,Traditional villages,Multi-scale analysis图1官溪基址图1区位及概况官溪社区位于江西省上饶市玉l I j县仙岩镇南部,古称“干溪”、“胡村”或“管溪”,因过村溪流得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院落
生活起居的庭院使用亲切具有内聚感且不至于压抑 的尺度.D:H1和2之间
作者的意思这里院落所含网格数就是D:H的数值
五、居住建筑的院落特点(以巴蜀地区为主)
该民居院落共分为前院、主院、后院、杂物院四个部分,各部 分功能明确,流线清晰,为唐宋乃至后世巴蜀地区院落住宅的发展演变提供了最 为有力的实物证据。
①尺度不同
天井不同于院落最主要是以尺度和比例来区分。天井的空间形态应当是“井 深”大于“井径”,即井深与井径的比例大于1:1;呈竖筒形。这里的井径通常指 的是矩形平面的短边,而且心理上还常常由井口或井池代为目测。而院落的四周 比较开阔空旷,其高度和短边宽度的比例通常小于1:1,给人的是一种室外的尺度。
①单面墙围合式
②两侧墙围合式
二、文献资料单位与常用单位量的转换 1丈=3.3333333333333米 1米=0.3丈
三、对D:H的回忆
日本建筑师芦原义信把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与人际距离作了类比。他认为 建筑物的距离与高度之比D:H=l时,是空间性质的转折点;D:H>1时产生 远离感,D:H<l时产生迫近感;D:H>4时,建筑物之间的相互影响越来越 小,基本上可以不加考虑。
②空间形态不同
天井的空间形态往往与厅堂成为一体,是一个无具象界面的类井状泛空间, 也是介于室内和室外的灰空间。而院落则是属于室外的空间,它包含有人工对自 然的模仿,体现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通常天井可以看作是单体建筑的一 部分,而院落则是在建筑群中与建筑形成图底关系的室外空间。
③功能不同
从功能上看,天井与院落相去甚远。虽然院落能起到很好的防火作用,但是 天井的设置更多的是出于解决建筑通风、防晒、防雨、防火等多方面的功能问题, 因此在解决建筑种种实际功能方面天井要优于院落。而院落与儒家所提倡的人格 修养有关。古人将“天道”物化为大自然,把对山水的崇尚提到极高的地位,君 子不能常常处江湖之野,于是院落自古是人们接近大自然的场所,也是修身的场 听。在这一方面封闭性较强的天井的作用就明显不如院落了。
院落空间的转折与变化 1)顺应环境,切割变换
顺应环境,切割变 换;争取空间,取平补齐;入口错位,转折变化。
2)争取空间,取平 补齐
3)入口错位,转折变化
六、南、北方院落形式上的区别
早期传统的重庆民居建筑以干栏建筑居多,合院形式的建筑形制及规模均不 如北方合院或其他南方井院式建筑完善。到了明清时期,天井建筑形式逐渐增多 的成因,一方面是本地建筑形式在发展过程中逐渐产生对天井空间的需要:另一 方面也主要由于其他地区天井建筑形式向本地建筑形式的渗透,对本地天井建筑 形制的形成起着极高的作用。
④细部构造不同
由于天井的设置常常能解决例如排水、放水、通风、除湿等具体的功能问题, 相应的天井有一系列采光、排水、散气的构造。而院落中则主要以铺地、盆栽等 室外构造为主。此外,天井四周的建筑往往都是相连的,其主体结构、屋面都存 在一定转角、连接等细部构造做法;而院落四周的建筑出于防火隔离的考虑通常有 一定的间距,建筑单体以矩形平面的独立体为主。
四、对紫禁城内个院落的量化研究(公共) 由表一可知模数有10丈、5丈、3丈、2丈
建筑高度H(院落周边的主建筑高度) 可分为台基、屋身、屋顶
院落深度D
九开间建筑与院 落的比例关系
在皇帝和太上 皇居住的院落,对 外接待的庭院仍使 用威严的尺度, D:H约等于3
院落
五开间建筑与院 落的比例关系
在住宅府邸院 落中,对外接待 的庭院使用大气 但叉不失内聚感 的尺度,D;H在 2-3之间
一、院落与天井的区别 二、文献资料单位与常用单位量的转换 三、对D:H的回忆 四、对紫禁城内个院落的量化研究(公共) 五、居住建筑的院落特点(以巴蜀地区为主) 六、南、北方院落形式上的区别
一、院落与天井的区别 天井与院落都是传统建筑中组织建筑单体或群体空间的一种有效手法。它们
都特别适合用于创造具有内向性的空间和公共交往的空间。
院落空间 的平面布局也日趋完善,多 天井的பைடு நூலகம்落往往以天井院 坝为枢纽中心,轴线纵横交 织,内外有序,主次分明。 如重庆沙坪坝秦家岗周家 院子
建筑布局的主要方式,店宅式的院落空间平面也逐渐成熟,其中的“天井” 空间既是采光、通风的“气口”,又是纳凉、休息的“共享空间”,形成巴蜀富有特色 的多功能“井院”建筑空间,紧凑、多进且地形结合巧妙,空间形式也得 到了较大的丰富,民居型制逐渐成熟定型。
四、对紫禁城内个院落的量化研究(公共)
中国传统院落通过模数来控制院落之间的等级 和空闻层玟关系,同时,模数也控制着建筑物 的尺度、体量与庭院的空间关系
院落模数控制院落之间的关系
院落有不同的等级,需要营造的空闻尺度感受也 不同.因而不同等级和功能的院落会选用各自合 适的模数 模数是通过方格网实现的下面列出了几个典型的 功能院落采用的模数。
重庆传统天井还有一种独特的形式—抱厅。抱厅当地人又称做亭子天井, 就是在天井上空加以屋盖,利用屋顶两侧通透的山墙面的以及屋檐的高差组织采 光通风,形成不受日晒雨淋的半室外活动空间。一般堂屋面向抱厅的一面作开敞 处理,与抱厅空间浑然一体,但二者的地坪又有一步高差,形成分隔。抱厅这种 天井形式在重庆地区的场镇、农村和城镇中都很普遍,不仅适用于住宅、还可见 于客栈、茶肆、小饭馆等。
巴蜀地区特有的“外封闭、 内开敞、大出檐、小天井、高勒脚、冷 摊瓦”的空间特色
一字型院落
曲尺型院落
三合院型
四合院型
天井式的四合院:这种院落空间多分布在商业贸易频繁的场镇中。一方面由 于人口的密集,在有限用地内为了尽可能的增加房屋使用面积,同时兼顾房屋的 采光通风;另一方面由于巴蜀地区本地的民俗文化与移民文化的影响,从而发展 出了形态自由,布局灵活的小天井院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