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主义与国家主义(上)

合集下载

3全球化概念,全球化维度,全球化与国家、区域、城市、跨国公司

3全球化概念,全球化维度,全球化与国家、区域、城市、跨国公司

Source: Index of Economic Freedom, Heritage Foundation, 2008
时间框架
全球化何时开始?
古代
现代时期
后现代
历史开始起
19世纪
二战以后
基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探险、战争与贸易 大众生产与消费 自由贸易
加速
殖民主义探险时期 工业革命
电讯系统与交通 技术
系统 形态
帝国主义 / 重商业 主义
帝国
帝国主义 / 资本主 义
民族国家
资本主义 / 公司 主义(团体主义)
经济集团
全球化的维度
1 经济全球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 世界经济通过全球生产、全球市场、全球金融的 安排形成全球化。
跨国公司通过全球范围的运作引起新的国际劳动 分工,即制造业部门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 移。
• 放松管制(De-regulation): cut down the rules and regulations of the state
• 机构精简(Downsizing): cut down the size of the state bureaucracy
• 私有化(Privatization): cut down the public sector, sell it off to provide more space for the private sector
“a process (or set of processes) which embodies a transformation in the spatial organization of social relations and transactions - assessed in terms of their extensity, intensity, velocity and impact generating transcontinental or interregional flows and networks of activity” (David Held)

全球主义与国家主义(下)

全球主义与国家主义(下)

全球主义与国家主义(下)三、全球主义凸显的历史必然性全球主义虽有久远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学术传统,但真正的勃兴却始于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其显著标志是,影响的广泛性与实践性。

广泛性,表现为全球主义的观念与主张已从狭隘的学者圈扩展到普通民众,从欧美国家传播到世界各地;实践性,则意味着全球主义的观念与主张已不再停留于纸上谈兵,而直接介入并深深震撼着以国家主义为支点的全部社会生活。

这表明,全球主义跨入了一个新时代,它的凸显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第一,科技革命为全球主义的凸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物质基础与技术手段。

全球主义要求全球的视野,全球的交往,全球的机制,简言之,在全球社会内生存与发展。

那么,怎样才能把被海洋、山脉、沙漠、森林隔离开的各个民族、国家整合为一个全球社会呢?显然,只能凭借物质技术手段。

今天人类恰恰拥有这样的物质技术手段,它不仅表现为原有的通信与运输手段,如电报、电话、广播、轮船、火车、飞机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有了巨大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诞生了微机和因特网,从而发生了信息革命。

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实现信息的交流与共享,甚至出现了〃虚拟实在".显而易见,交往的网络化与虚拟化使得人类交往活动第一次实现了真正的世界化、自由化,从而打破了时空约束,为〃地球村〃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地球村〃概念被广泛传播和认同时,又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止全球主义的影响呢?事实上,这原本就是同一个过程。

人类交往的划时代革命产生了紧密联系的地球村(全球社会),而地球村的村民(人类)必然更多地接受全球主义。

第二,全球相互依存已成为当代人类的生存方式和基本规律,从而内在地决定了全球主义的勃兴。

这里的相互依存是指国家行为体和非国家行为体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诸领域内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关系与状态。

相互依存首先表现为经济上无法割断的联系,它是市场经济向全球扩张的必然结果。

市场经济早已突破一国的界限,要求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诸生产要素,以获得最佳效益和更大的利润。

国家主义与全球化的历史关系和趋势

国家主义与全球化的历史关系和趋势

国家主义与全球化的历史关系和趋势国家主义和全球化是两个重要的社会潮流,它们相互影响、交织不清。

本文将探讨二者的历史关系和趋势。

一、历史关系国家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欧洲民族主义运动,其核心思想是民族优越,强调个体所属的民族身份,并试图达成民族自决和统一。

此后,随着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国家主义逐渐取代了宗教和封建制度成为主导的社会组织形式,成为国际政治的一股重要力量。

二战后,以美国为代表的全球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逐渐崛起,全球化成为发展的主流。

然而,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却使得国家主义重新受到重视。

苏联的崛起和冷战的爆发让国家主义重新成为了国际政治的主导思想。

特别是在冷战结束后,伴随着全球化和多极化的趋势,国家主义再一次成为世界政治中的显学。

国家主义和全球化的历史关系,体现了二者的相互冲突和互相支撑关系。

国家主义的核心价值是强调民族、国家的利益和存在,强调国家的独立性和自主权,强调自我保护和自我发展。

全球化的核心是强调全球化资本主义的高度整合和自由流通,打破国家和地域的界限,强调市场和竞争的自我调节。

这两股不同的力量在世界政治中相互抵消,一方面,国家主义的崛起推动了国际政治格局的多极化,为全球化产生了更多的威胁和挑战。

另一方面,全球化给国家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使得国际社会必须继续探索如何协调好两者间的关系。

二、趋势在当代世界中,国家主义和全球化的关系日趋复杂。

治理国家利益和全球利益是世界政治的要求,对于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两者之间的冲突和协调影响了人类社会的未来,为此,我们必须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下面我们探讨一下近些年两者的发展趋势。

一方面,全球化在经济、科技和文化领域的深入发展,加速了国际政治格局的多样化和复杂化。

另一方面,全球化的发展同样带来一定的国家主义倾向。

例如,在欧美社会,部分人的民族主义情绪较为盛行,变种民族主义的崛起使得国家主义在某种程度上被再次重视。

对于全球治理来说,发展中国家的国家主义观念更强,他们希望在全球治理中得到更大的发言权和决策权,这也是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高中政治教学论文 论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1)

高中政治教学论文 论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1)

论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1)内容提要:全球化不是一个容易定义的范畴,它是随着新科技革命提供的新通讯手段使人类之间交往空前紧密和加强并由此引起的一系列全方位反应的社会现象。

它是一个过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全球化不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

它具有比较整合促进的功能,它或许会促使资本主义自觉不自觉地滑向社会主义。

自从全球化被提出,反全球化也应运而生,它是一种可以理解的社会现象。

我们如何对待全球化?突破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和经典作家理论社会主义的误区的束缚,加快自我发展;汲取当代资本主义的先进经验,弃其不足,建立历史本位的社会主义,或许是可取的。

关键词:全球化反全球化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何为全球化全球化是一个老生常谈新生要谈的话题。

对于全球化的定义却从来没有一致的意见,除了世界上本身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事物这个自然原因外,各人实践积累认识水平视角立场等相异也是重要原因。

更或许有的人根本就不懂什么叫下定义,还有更多的人对下定义的形式也存在分歧。

或许越是简单的范畴越难界定,因为大家研究的范围总不相同,越是专业的判断越是偏见。

总之,给全球化下定义就如给孩子取名字一样是一件颇简单而又复杂的事,干脆各人给各人自己的孩子取名字。

本文作者认为,由于科技的发展,使地球上的人类之间的交往和联系空前的紧密(以致产生地球上的人类就象生活在一个村子里一样),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反应,这种现实的社会现象和发展趋势就是全球化。

全球化是交流方式的改变,是相对于过去的产生的质的飞跃。

全球化的“化”,是普遍的状态。

全球化不仅仅是经济的全球化,全球化包括经济活动的联系加强,又不仅仅限于经济,它还包括政治的全球化、文化的全球化等等。

全球化的实质是世界范围内的有效交往,这种交往克服了时空距离障碍。

飞鸽传书不是全球化,军事电报电话不是全球化,但平民手机和互联网却代表了全球化;远洋航行、航海大发现、海外殖民、东印度公司、跨国贸易也不是全球化,而只有多国主体贸易跨国经商才叫全球化;一个人他国探险、入侵弱国、边境开放也不叫全球化,而只有当国界成为自愿可以克服的障碍时才是全球化;全球化是一个全方位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全球化是一个由量而质的突破。

经济全球化和爱国主义

经济全球化和爱国主义

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服务、信息、生产要素等跨国界流动的规模与形式不断增加,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使各国间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

经济全球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超越民族和国家的界限。

它导致国家之间多个领域出现合作或冲突,尤其是在经济领域。

强势的主权结果会产生出一系列关于经济全球化与民族国家意识相冲突的论点。

这给我们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产生了负面冲击。

因此深化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爱国主义教育尤为必要。

一、经济全球化与国家利益:思想领域的纷争1.世界各国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利益的立场和爱国主义教育实践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利用现行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大力鼓吹和推行经济全球化,他们是全球化的急先锋,同时也是最大的受益者。

但是,他们并非放弃和忽视爱国主义教育,反而强化这种情绪。

这与其学术界形成强烈反差。

然而他们把全球化玩于掌故之间,使之为其国家利益服务。

由于在发达国家内部,美国与欧洲联盟各国之间的种种利益差异与矛盾,也时刻刺激着欧洲国家人民对美国的不满情绪,从而不时发出“经济爱国主义”的呼声。

集体主义和国家主义价值观在德国和日本是占绝对主流的。

即使是法国也开始重视“经济爱国主义”的宣传。

美国在遭受“9.11事件”之后,政府借势,加强爱国主义宣传教育,使其国民凝聚力空前增强。

韩国算得上是踏上20世纪现代化末班车的新兴工业国。

其国民在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中的表现,可以说是全球化背景下爱国主义情感最精彩的阐释。

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不会放弃、也没有理由忽视爱国主义精神。

中国新闻社 2000年06月10日评论指出:发展中国家在享受全球化带来的吸引外资、引进技术、学习管理、培育人才等方面成果的同时,还要同时面对国家主权、经济安全受到挑战的可能性(亚洲金融危机就是例子)。

因此,一些发展中国家的领导人不断向西方提问:“全球化到底是谁的游戏规则?”“这是否是暗示后殖民时代的到来?”“是否是西方利用全球化对全球进行的有组织的剥削?”以及“蛋糕做大以后通常分给了富人,为什么我们只能得到面包渣?”……亚洲在全球化中遇到的一个仅次于经济发展的问题就是文化。

全球主义视野下的国家安全研究

全球主义视野下的国家安全研究

《国际政治研究》(双月刊)2015年第4期全球主义视野下的国家安全研究王逸舟对国家安全研究需要有全球主义视角。

没有现实主义和权力政治学的考量,就不会使国家安全研究具备可操作性,也不可能让决策部门对之发生兴趣;而缺乏全球主义的视野,则容易让国家安全研究变得狭隘自私、陷入零和思维及一味博弈的怪圈。

这里所说的“全球主义视野”,并非一些人想象的那样,是所谓的“国际利他主义”,好像完全不关心和不顾及本国本民族的重大利益与战略需求,一厢情愿地呼吁和争取国际的理解与合作,甚至像某些极端的西方和平主义团体那样,处处与各国政府抗争、时时同多数人作对。

这是对真正的全球主义思想的严重误解。

从表面上看,国际关系确实太复杂、太阴暗,充斥着恃强凌弱或尔虞我诈。

一般人都认为,国际政治就是人性恶在国家间关系上的再现,是“人类动物园”的自然状态。

也不得不承认,到目前为止,国际体系仍然是以国家的偏好、利益、抉择为重心,仍然大体沿袭了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竞争逻辑。

权力政治学、现实主义博弈观、各种势力均衡理论等似乎放之四海而皆准,政治人物、媒体和普通民众,似乎也只能被动地、别无选择地接受。

然而,全球主义则不这样认识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及国际关系。

首先,全球主义懂得什么叫阶级、等级、剥削和压迫,知道国家(政府)行善或作恶时的巨大分别,理解霸权治下的和平与真正永久的和平实现的不同条件,在观测各种政治类型、权力形态及国家兴衰的不同画面时看得更加宽广。

不要以为全*王逸舟: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邮编:100871)99《国际政治研究》2015年第4期球主义思想家只会冥思苦想,不懂现实复杂性,不了解人性贪婪、政治险恶和国家霸性的一面。

全球主义者的深刻在于,其视野超出了既往和当下,反对历史是恶的循环,不相信人类是“命”的囚徒。

全球主义特别懂得世界历史进步的价值。

其次,全球主义特别看重谅解与合作,不论是国家间的还是各种行为体之间的谅解与合作。

当代国际关系恰似一个硬币的两面:没有主权就没有民族的生存,但没有主权的层次应用就不会有区域一体化进程,从而不会有民族国家影响力的提升;没有综合国力特别是经贸和军事能力的强大就不会有谈判的筹码,但没有外交的调解、政治的开明、文化的积淀这些“软实力”就不会有亲和力。

如何看待爱国主义与世界主义的关系

如何看待爱国主义与世界主义的关系

如何看待爱国主义与世界主义的关系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爱国主义与世界主义的关系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和讨论的话题。

爱国主义,通常被理解为对自己国家的热爱和忠诚;而世界主义则强调超越国界,关注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和价值。

这两种观念看似相互对立,但实际上它们之间存在着复杂而微妙的联系。

爱国主义是一种深厚的情感,它源自人们对自己生长的土地、文化、历史和同胞的认同和归属感。

当我们为祖国的繁荣而自豪,为捍卫国家的尊严和利益而挺身而出时,这就是爱国主义的体现。

它给予我们一种身份认同,让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归属的港湾。

一个爱国的人,会为了国家的进步而努力工作,会在国家面临困难时勇敢地承担责任。

然而,爱国主义如果走向极端,就可能演变成狭隘的民族主义。

狭隘的民族主义只看到自己国家的利益,排斥其他国家,甚至不惜通过侵略和掠夺来实现自身的强大。

这种极端的观念不仅会破坏国际和平与稳定,也会损害本国的长远利益。

世界主义则倡导一种超越国界的视野和关怀。

它认为人类是一个整体,无论来自哪个国家、哪个民族,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都应该共同面对全球性的问题,如气候变化、贫困、疾病等。

世界主义者主张打破国界的限制,促进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实现全人类的共同发展和进步。

世界主义并不是要否定爱国主义,而是要在爱国主义的基础上,拓展我们的视野和胸怀。

当我们关心自己国家的发展时,也应该意识到其他国家的人民也有着同样的渴望和追求。

通过国际合作,我们可以共同解决许多全球性的问题,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爱国主义与世界主义并非不可调和的矛盾,而是可以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

一个真正爱国的人,应该认识到自己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离不开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合作。

通过参与国际事务,为全球的发展做出贡献,不仅能够提升国家的国际形象和地位,也能够为国家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机遇。

例如,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问题上,各国需要共同努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爱国主义与全球化征文

爱国主义与全球化征文

爱国主义与全球化征文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爱国主义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全球交流与融合,人们往往担心爱国主义的概念会因此而变得模糊和淡化。

然而,正是在全球化的浪潮中,真正的爱国主义才能被更加准确地理解和传承。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爱国主义的内涵。

爱国主义是指个人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情感和无私奉献精神。

不同国家的爱国主义表现形式各异,但核心价值却是相通的,即对祖国的热爱和为祖国的繁荣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

这一过程在经济领域尤为明显,国际贸易和投资的频繁交流使得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程度加深。

在这个背景下,爱国主义并非是与全球化对立的概念,而是与之相辅相成的。

爱国主义在全球化时代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首先,全球化使得人们有更多机会了解其他国家和文化。

通过旅行、互联网等途径,人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其他国家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从而培养对其他国家的尊重和好奇心。

这种开放的态度展现了爱国主义的宽容和包容。

其次,全球化也给予了个人更多机会去实现自身的发展和进步。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全球化时代,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生活和事业负责。

只有通过个人的努力和进取心,才能更好地为祖国的繁荣与发展贡献力量。

这种为个人和国家的双赢,体现了爱国主义的自我实现和价值追求。

此外,全球化也加强了国家之间的合作和互助。

面对全球性的挑战,各个国家需要进行广泛合作来解决共同问题,例如环境保护、恐怖主义打击等。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国家公民,爱国主义就要求我们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为维护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做出贡献。

然而,全球化也给爱国主义带来了一些挑战。

一方面,全球化的快节奏和高竞争可能对国家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产生冲击和挑战。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时刻保持爱国主义的坚守和传承,不忘自己的文化身份和根基。

另一方面,全球化的背后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资源不平衡、社会不公等。

作为爱国主义者,我们需要关注这些问题,并通过努力和改革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公正,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国家主义与全球主义(1980至今)

国家主义与全球主义(1980至今)

国家主义与全球主义(1980至今)20世纪60年代晚期之后,“统一”与“差别”的问题又成了美国艺术中的紧迫问题。

社会激进主义者和政治抗议者们不断发起运动,要求破除对女性、同性恋、美国黑人、亚洲人、印第安人、西班牙人的歧视。

20世纪晚期的很多美国艺术谋求帮助这些人们建立自己的文化认同,解除所遭受的主流文化的压迫。

这些作品有时被称为“多元文化主义”作品,主张承认和尊重那些与美国主流文化不同的各类文化,不管是什么民族、种族或什么性取向。

有些多元文化主义艺术还试图去理解文化身份在弱势人群中间是怎样建立的,以求发现改变不公平现状的途径。

这种关注有时被称为“身份政治学”。

错误的距离(植物染料转印在多层复合板上)罗伯特?劳森伯格(生于1925)1997年[艺术家收藏]Wrong Distance(Vegetable dye transfer on polylaminate)Robert Rauschenberg(b.1925)1997[Collection of the artist]回首过去25年的美国艺术,可以看到一系列缤纷的差异与区别,而大众媒体以及电影、电视、杂志、互联网对当代文化的巨大影响继续纠缠、刺激与鼓舞着艺术家们,不仅仅在美国,而是在全世界。

事实上,在专门的国别的限度内谈过去十年间的艺术多少是有些不可能。

全球主义对艺术世界的影响是显然的,而且影响的范围还在越来越大,越来越国际化。

正如过去十多年间的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所标明的(包括了很多不是美国人但却在美国生活且在文化领域具有影响力的艺术家),对“美国人”的定义越来越不那么容易了。

(摘自迈克尔?乐嘉《美国艺术中的是与非》和苏珊?克劳斯《美国艺术诸课题(20世纪80年代至今)》)尼亚加拉河(布面油画)杰夫?昆斯(生于1955)304.8cm×426.7cm2000年[由德意志银行AG与德国古根海姆美术馆(柏林)协商定制]灰夫?昆新Niagara(Oil on canvas)Jeff Koons(b. 1955)304.8cm×426.7cm2000[Commissioned by the Deutsche Bank AG in consultation with the Solomon R. Guggenheim Foundation for the Deutsche Guggenheim, Berlin]拿波里来的人(木板丙烯与拼贴)让?米歇尔?巴斯奎特(1960-1988)122cm×244.5cm1982年[古根海姆毕尔包美术馆]2007 让?米歇尔?巴斯奎特不动产/巴黎ADAGP /艺术家版权协会,纽约Man from Naples(Acrylic and collage on wood)Jean-Michel Basquiat(1960-1988)122cm×244.5cm1982 [Guggenheim Bilbao Museoa]。

爱国主义如何与全球化潮流相适应

爱国主义如何与全球化潮流相适应

爱国主义如何与全球化潮流相适应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爱国主义是否还具有存在的价值?它又该如何与全球化的潮流相适应?这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重要问题。

爱国主义,是一种对自己祖国深厚的情感和忠诚。

它体现在对国家的热爱、对民族文化的自豪以及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贡献力量的决心。

然而,全球化的浪潮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文化和信息交流,这使得国界变得相对模糊,人们的生活和思想也受到了多元文化的冲击。

在经济领域,全球化使得各国的经济相互依存度大大提高。

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国际贸易日益频繁。

在这个过程中,爱国主义不应成为阻碍经济合作与交流的壁垒。

相反,我们应当以爱国之心激励自己,努力提升国家的经济竞争力,推动本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同时也要以开放的心态学习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为我所用。

比如,中国的许多企业在参与全球竞争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和进取,不仅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也提升了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

这正是爱国主义与全球化经济相融合的生动体现。

在文化方面,全球化带来了多元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一方面,我们要弘扬本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的独特魅力。

比如,中国的传统节日、武术、书法等文化元素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喜爱。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以包容的心态接纳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爱国主义并非盲目排外,而是在尊重和欣赏其他文化的同时,坚定对本国文化的自信。

通过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我们可以让爱国主义在全球化的文化舞台上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在科技领域,全球化促进了科技的共享和合作。

科学家们跨越国界,共同攻克全球性的难题。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培养具有爱国情怀的科技人才至关重要。

这些人才应当怀着为祖国争光的信念,积极投身于国际科技合作中,为推动人类科技进步贡献力量。

同时,国家也要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支持,让他们能够心无旁骛地进行创新研究。

爱国主义与全球化:两难选择还是和谐共存?

爱国主义与全球化:两难选择还是和谐共存?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爱国主义与全球化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引发了人们对于两者之间选择的困惑,到底是面对两难抉择还是寻求和谐共存?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剖析这一问题。

首先,爱国主义与全球化之间的冲突源于其追求的不同价值观。

爱国主义强调个体对自己国家的热爱和忠诚,强调保护本国利益和传统文化。

然而,全球化则倾向于跨国交流、经济合作和文化融合,强调世界各国的相互依存和共同发展。

因此,这两种价值观在实践中往往会发生摩擦。

其次,爱国主义与全球化的两难选择也源自国家利益与全球利益的冲突。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国家可能会放弃一部分自身利益以获得更多的全球利益,这对于一些国家来说可能是一种痛苦的选择。

例如,在国际贸易中,为了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一些国家可能会放宽自身的经济保护主义政策,而这可能对国内产业造成一定的冲击。

因此,爱国主义者往往会感到困惑和焦虑,应该如何平衡国家利益与全球利益之间的矛盾。

然而,尽管爱国主义与全球化存在冲突,但和谐共存也是一种可行的选择。

实现和谐共存需要在平衡国家利益和全球利益的同时,保护本国文化和传统价值观。

一方面,国家可以通过制定明确的政策和法规来保护自身的核心利益,例如限制外资进入敏感行业、确保国家安全等。

另一方面,国家也可以积极参与全球事务,通过多边合作和国际交流来获得更多的机遇和资源。

只有通过平衡,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期发展和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和谐共处。

此外,和谐共存也需要加强全球合作和跨国协商。

各国应该共同致力于解决全球性问题,如气候变化、贫富差距、恐怖主义等。

通过加强国际组织的作用,构建多边合作的机制,各国可以共同应对挑战,实现共赢和共同发展。

综上所述,爱国主义与全球化之间的选择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二选一问题。

虽然两者在追求的价值观和利益方面存在冲突,但和谐共存是一种更为理想的选择。

通过平衡国家利益和全球利益、保护本国文化和传统价值观、加强全球合作和跨国协商,可以实现爱国主义与全球化的和谐共存。

只有不断探索和寻找平衡点,才能走向一个更加和平与进步的未来。

全球化与爱国主义

全球化与爱国主义

论经济全球化与爱国主义精神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专业:班别:姓名:学号: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当今时代,全球化成为一股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

现在世界范围内也造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错综交杂的局面,全球化背景下我们大学生的各种爱国主义精神也面临着各种严峻的挑战,如部分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愫弱化,很大一部分大学生不知道如何才能正确地认识到真正的爱国主义或者已经慢慢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怀。

那么在全球化背景下我们就更加需要在观念、内容和表达方式上创新爱国主义观,而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也已经十分迫切。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而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如何认识经济全球化对爱国主义带来的冲击以及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是关系到中国既能参与国际经济分工合作、融入国际社会,又能保持中华民族的特色,培养、调动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精神保障。

正是基于以上的考虑,本文主要介绍了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爱国主义特色,如何正确认识全球化背景下的爱国主义精神及其如何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等等一些内容。

第一个例子是老师曾经在课堂说过这么一个故事,某家网络游戏软件开发公司,这是一家日本商人独资的企业,老板自然是小日本,老板对三个中国年轻人说:“只要你们开发一项关于二战的游戏,结局是日本获胜的话,我会给你们丰厚的回报。

”这是一个充满了诱惑力的条件,但是这几个年轻人在民族利益和个人利益的权衡中,勇敢地站在了民族的角度,依然舍弃了自己的个人利益,并且也愤然提出了辞职。

我想这三个年轻人的行为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特别是我们大学生学习的,他们绝对是我们的骄傲。

这应该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种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吧。

外商不断的进入,他们甚至不考虑我们的民族感受,提出许多不合理的要求,包括这种极其不合理的要求。

我想只要我们站在民族的角度,坚持民族利益高于一切,这样的话我想我们也已经真正地做到了发扬了爱国主义精神了吧。

关于全球化和国家之间的悖论性关系的一点思考

关于全球化和国家之间的悖论性关系的一点思考

个极 其重要 的条 件性结 构前 提 。 在本 文 中 , 我
们 主 要通 过 全 球 化 的 视野 看 当 今 世 界 的 “ 国 家 ” 当然也从 “ 。 国家 ” 的角度 看全球 化 。我们认 为 , 思考全 球化 和 国家关 系时 , 定 要注 意两 在 一 个前 提。一个 是 “ 国家全球 化 ” 所蕴 含着 的前 提
深刻地 影响 了人类 社会 的各个 方 面。 全球化 范 畴 的引入 .会 催生 哲学社 会科 学特 别 是 国家 学 说 的一系列新 问题 . 会推 动 国家 问题 研 究 的“ 全 球化范 式” 向。 转
沙文 主义要求 的分 裂过 程 。 另一 个是 , 全球化 中的 国家 , 其前 提 是承认 世 界上 有 “ 有 独立 主权 的民 具 族 国家” 的存 在 。所 以 , 面对全 球化 背景 下 国家 在 的重 构 。根本 上彰 显 出了全 球社 会 和 国家 之间 的
法, 而实际上 这是并 不存 在 的。 但是 国家 的确将
在全球 化背景 中得 到重构 。这 种全球 化 背景 下
作者简介:  ̄ 王
(9 7 ) 男, 江 嵊 州 人 , 江 师 范 大 学法政 学 院外 国哲 学硕 士研 究 生 , 授 。 15 - 。 浙 浙 教
8 2
王 勤 栖 : 于 全球 化和 国家 之 间 的 悖论 性 关 系 的一 点 思 考 关
同时由于全球化威胁到主权 国家 自身, 以国家为维护 自身的权利 又不 同程度地抵制甚至反对全球化。这种悖论 实际 所
上 表 明 了各 个主 权 国 家 和 民族 社 会 在 全 球 化 背 景 下的 深 刻 变革 。 对 于 主权 国 家来 说 , 既 是 一 种挑 战 , 这 也是 一 次 机遇 。

经济全球化与爱国主义

经济全球化与爱国主义

经济全球化与爱国主义引言经济全球化和爱国主义是当今社会中两个重要而又复杂的问题。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但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争议和挑战。

其中一个主要的争议点就是经济全球化是否损害了爱国主义。

本文将探讨经济全球化与爱国主义之间的关系,并分析这种关系对国家发展和全球经济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定义和特点经济全球化是指各国之间在经济领域中的相互依存程度逐渐加深的过程。

它涉及到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资本流动、劳动力迁移以及技术交流等方面。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点:1.资本流动自由化:随着金融市场的开放和国际投资的自由化,资本可以自由地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从而促进了国际经济的互连互通。

2.跨国公司的崛起:跨国公司通过在不同国家间建立分支机构和供应链,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生产和销售网络,打破了国家边界的限制。

3.跨国劳动力流动:全球化使得劳动力可以自由地跨越国家边界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促进了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4.技术交流与合作:全球化加速了科技信息的传播和创新的复制。

不同国家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可以通过跨国合作推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爱国主义的内涵和意义爱国主义是指个体对自己祖国的热爱和忠诚。

它强调对国家的责任和义务,并追求国家的繁荣和发展。

爱国主义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内涵和意义:1.忠诚与报效国家:爱国主义强调对国家的忠诚和报效,个体应该为国家做出贡献,为国家的利益奋斗。

2.维护国家利益和尊严:爱国主义鼓励个体为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尊严而奋斗,包括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

3.培养国家认同感和集体意识:爱国主义有助于培养个体的国家认同感和集体意识,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和团结力。

经济全球化与爱国主义的关系经济全球化和爱国主义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和冲突。

一方面,经济全球化打破了国家边界,加剧了国家间的经济依赖。

这可能导致爱国主义的弱化,个体更关注个人利益而非国家利益。

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也为国家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对国家的发展和繁荣具有积极意义。

世界主义 国家主义与全球正义3

世界主义 国家主义与全球正义3

世界主义国家主义与全球正义3作者:徐向东2013-09-26 分享到:三、如何设想和理解全球正义现在我们可以来讨论全球正义的问题。

由于时间有限,在这里我们只能处理两个根本问题:第一,如果缓解和消除全球贫困确实是一项责任,那么这项责任应该被理解为什么样的责任?第二,全球正义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或者说,如何为全球正义的思想提供一个辩护?我们先来考虑第一个问题。

全球正义的思想实际上是由一些西方学者提出来的,这些学者明确地认识到,全球的不平等并不仅仅是一个人道主义关怀的问题,根本上说,全球的不平等是一个关系到正义的问题。

那么,在什么意义上这是一个正义问题呢?我们至少可以鉴定出两个含义。

第一,在财富和收入上的严重不平等会让某些人觉得“低人一等”,对他们不得不忍受的那种生活感到羞愧,从而严重地摧毁了他们作为人的尊严和自尊,也严重地削弱了他们行使自己的能动性的能力。

1 需要指出的是,我不是在说一个道德上可接受的社会必须让人们在任何方面都是平等的,比如说提倡一个平均主义的社会。

一个在各方面都要求平等的社会不仅是不现实的,而且也是道德上成问题的,因为如果社会可以被设想为一种相互合作的体制,2 那么人们参与社会合作的动机是不同的,他们对社会所做出的贡献也是不同的。

人们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而取得的成就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

但是,为了使公正有效的社会合作变得可能,在维护人的基本尊严的那些方面人们就应该是平等的。

这种平等不应该被认为仅仅具有工具性的价值,比如说只是为了让人们具有参与社会合作的根本动机。

而是,这种平等也具有内在的价值,因为这个意义上的平等不仅是一个人的自尊的基础,也是人们互相尊重的基础。

即使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并不占据某种显赫的地位,但他作为人也应该得到尊重。

然而,不管是自尊还是相互尊重都必须具有恰当的物质条件和社会基础,因为要是一个人因为贫困而丧失了独立性,在任何时候都不得不依赖于他人来生活,甚至在思考如何行动的时候都不得不看别人的脸色和态度,那么他也就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因此也就说不上具有了自我尊重的能力。

爱国主义如何与全球化趋势相适应

爱国主义如何与全球化趋势相适应

爱国主义如何与全球化趋势相适应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世界变得越来越紧密相连,国家之间的交流、合作与竞争日益频繁。

在这样的背景下,爱国主义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使其与全球化趋势相适应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爱国主义,是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情感和忠诚。

它体现为对祖国的热爱、对民族文化的自豪以及为国家利益而努力奋斗的决心。

然而,全球化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如经济的相互依存、文化的交流融合以及信息的快速传播,这些都对传统的爱国主义观念产生了冲击。

全球化促进了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与交流。

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国际贸易不断增长,资本、技术和劳动力的流动日益频繁。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再仅仅关注本国经济的发展,而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看待世界经济。

爱国主义不再意味着排斥外国产品和企业,而是要在竞争中提升本国产业的竞争力,为国家创造更多的财富。

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全球经济的平衡发展,积极参与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维护本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文化方面,全球化使得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相互碰撞、交流和融合。

我们在欣赏和吸收外国优秀文化的同时,更要坚定对本国文化的自信。

爱国主义不是盲目排斥外来文化,而是要传承和弘扬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让其在全球化的舞台上绽放光彩。

通过文化交流,我们可以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也能够从其他文化中汲取有益的元素,丰富和发展本国文化。

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警惕文化侵略和文化同化,保护好本国文化的独特性和根基。

信息的全球化让人们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取世界各地的资讯。

互联网打破了地域的限制,使我们能够及时了解国际形势和其他国家的发展情况。

然而,这也带来了信息泛滥和虚假信息传播的问题。

在这样的环境中,爱国主义要求我们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不被不良信息误导,保持对国家的理性认知和坚定信念。

同时,我们要善于利用信息传播渠道,积极传播本国的正面形象和价值观,为国家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爱国主义还体现在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和全球治理中。

2024上半年意识形态开展情况总结

2024上半年意识形态开展情况总结

2024上半年意识形态开展情况总结____年上半年,世界各国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开展情况呈现出了多样性和复杂性。

各国政府、社会组织、学术界等不同主体在意识形态上的争论、辩论和实践活动不断涌现,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个体的思想意识。

下面将对____年上半年全球意识形态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全球意识形态争议与教育1. 价值观多元化的争议:全球范围内,人们对于传统价值观和现代价值观之间的冲突与辩论十分激烈。

传统价值观主张维护既有的道德规范和社会秩序,而现代价值观则更加强调个人自由和包容。

这种冲突主要体现在教育领域,尤其是对于历史教育和公民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

各国政府和学术界对于如何平衡传统文化保护和现代进步追求之间的矛盾,没有达成统一意见,争议不断。

2. 教育制度改革:为了适应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少国家纷纷推进教育制度改革。

一方面,一些国家强调实用主义,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和就业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国家提倡人文主义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这些改革涉及到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多个层面,引起了教育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争论。

3. 虚拟现实技术与教育: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使得教育方式和教学手段发生了巨大变化。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各种场景,提高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这种教育方式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具有广阔的前景。

然而,虚拟现实技术的推广也引发了一些争议,例如教育资源的不均衡、虚拟现实技术对学生身心发展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等。

二、全球意识形态与国家治理1. 国家主义与全球主义的冲突: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使国家治理面临了新的挑战。

一方面,国家主义抬头,一些国家倡导维护本国利益和民族主义,限制对外交流和合作。

另一方面,全球主义思潮依然存在,一些国家试图通过加强国际合作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

这种冲突主要体现在贸易、移民、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政策争论上。

2. 科技发展与社会安全的平衡:科技的迅猛发展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但也带来了新的安全隐患。

爱国主义如何与全球化趋势相适应

爱国主义如何与全球化趋势相适应

爱国主义如何与全球化趋势相适应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世界变得越来越紧密相连,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科技交流日益频繁。

在这样的大趋势下,爱国主义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使其与全球化趋势相适应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祖国深厚的热爱之情,是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

它激励着人们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贡献力量,在国家面临困难时挺身而出。

然而,全球化的浪潮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人员、资本、信息的快速流动使得国界变得相对模糊,传统的国家观念受到冲击。

全球化促进了经济的相互依存。

各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布局生产和销售,资源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

这使得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再仅仅取决于自身,还受到全球经济形势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爱国主义不能狭隘地表现为抵制外国产品或排斥外来投资。

相反,我们应当以开放的心态,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努力提升本国企业的竞争力,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

比如,我国的一些企业在全球化进程中,通过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创新,不仅在国内市场取得了成功,还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为国家赢得了荣誉和利益。

这正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爱国主义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生动体现。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也是爱国主义的重要载体。

全球化带来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不同国家的文化相互碰撞、相互影响。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坚守本国文化的根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同时,也要以包容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吸收其精华,丰富本国文化的内涵。

比如,近年来,我国的传统文化如诗词、书法、戏曲等在国际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喜爱,这不仅展示了我国文化的魅力,也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

而我们在欣赏和学习外国优秀文化作品的过程中,也能够开阔视野,促进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这种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正是爱国主义在全球化时代的新表现。

科技的发展是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互联网、卫星通信等技术让世界变得“触手可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主义与国家主义(上)在新世纪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与挑战中,伴随全球化、全球问题而日益尖锐的全球主义与国家主义的关系问题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本文在梳理、界定全球主义与国家主义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分别考察了全球主义、国家主义的历史演变与现状,分析了全球主义凸显的历史必然性和国家主义主导的现实合理性,最后提出了把握两者关系的探索性意见,即坚持全球主义观照下的国家主义,认为这是人类可能做出的最适宜的理性选择与历史定位。

作者蔡拓,1947年生,南开大学全球问题研究所所长、教授。

全球化与全球问题所关涉的深层次理论问题是全球主义与国家主义的关系。

本文试图对全球主义与国家主义关系这一历史主题做初步的探索与分析,以期引起学术界的深入研讨。

一、全球主义的由来与发展全球主义是一个经常被使用的概念。

一般说来,人们往往在如下几层含义上使用全球主义:其一,全球主义是理想主义。

国际关系学中的理想主义,是一种以人性善为依据,推崇理性与精神的作用,主张通过道德、法律的规范构建国际秩序,追求和实现人类和平的学说。

康德的永久和平论、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都被视为理想主义的代表性理论。

由于理想主义的超国家倾向和世界和平主张,所以又被看做全球主义。

其二,全球主义是自由主义。

_由主义有众多含义。

从政治与道德哲学角度看,当自由主义被等同于全球主义时,它所强调的是普遍主义和社会向善主义。

换言之,它肯定人类的道德统一性,认为所有社会制度与政治制度都是可改造的、可完善的。

显而易见,这种普遍主义和社会向善主义会导致经济、政治领域,特别是国际关系领域的全球主义主张。

其三,全球主义是经济自由主义。

在自由主义学说中,经济自由主义有其特殊的地位与功用,而无论是古典经济自由主义还是新自由主义的经济学,都主张贸易自由化、金融自由化,从而对经济的全球化和世界的相互依存表示关注与认同。

这样一来,立足于经济的全球化和相互依存(或者如有些学者所说的〃全球资本主义"),就与全球主义联系起来。

其四,全球主义是一种区别于国家主义的世界整体论和人类中心论的文化意识、社会主张、行为规范。

应当说,这是对全球主义一种比较全面而准确的界定。

根据这一见解,全球主义既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付之行动的主张和构建现实的规范。

所以,全球主义包含着全球意识但并不止于全球意识,它指向社会实践,并积极介入社会现实的整合,而无论是指导思想还是行为规范,全球主义都要求摆脱国家中心论的束缚,代之以人类中心论、世界整体论。

在对全球主义的内涵进行梳理后,我们以第四种见解为基调,同时兼顾其他三种观点,审视全球主义的历史演变和当代表现形态。

全球主义的思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期。

众所周知,斯多葛派是自然法理论的真正奠基人。

在斯多葛派看来,自然法是源于世界性的、与生俱来的一些基本原则。

人必须自觉地做到与自然的和谐,因为宇宙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而人不过是宇宙整体的一部分。

既然宇宙是一个整体,所以国家就应当是一个世界国家,每个人也就是宇宙公民。

斯多葛派的世界主义主张明确表达了贬低单个国家(城邦),推崇世界国家的观点。

类似的见解还有古罗马对自然法、万民法的肯定,中世纪的但丁对〃世界帝国〃、世界和平的认同。

在近代,卢梭的"邦联论〃和康德的〃永久和平论"是全球主义的直接思想渊源。

卢梭的"邦联论"是基于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思考。

他希望消灭战争,实现欧洲的永久和平,欲达此目的,他主张建立欧洲邦联。

康德的〃永久和平论〃以道德法则为依据,在他看来,实现永久和平的关键是为理想中的道德本性和道德责任的展现创造条件,从而使国家在对外行为中自觉、理性地遵循国际法,在国内则切实推行共和制。

由此不难发现,康德并不主张建立有强制力的世界政府,而倾心于能够起到协调与约束作用的国际机制(国际法、国际组织、和平联盟)。

威尔逊主义是学术界公认的20世纪全球主义的正宗。

威尔逊在他的〃十四点原则〃中打出了〃自由〃、〃自决〃、〃民主〃的旗帜,勾画了世界和平的蓝图,提出了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原则与模式。

这之中,在国际关系领域影响最大的就是以建立国联为标志的集体安全思想。

威尔逊强调,维护世界和平,求得国际安全,必须制定高于国内法的国际法,必须建立确保国际对话与合作的国际组织。

虽然国联和威尔逊的理想主义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告失败,但威尔逊对集体安全观的青睐以及威尔逊主义中浸透的全球主义精神,却深深影响着当代国际关系的理论与实践。

总的来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全球主义主要体现为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思索与回应。

它植根于道德与人性,表现出鲜明的和平主义、理想主义。

同时,它又追求能够给国家带来安全的国际合作与国际联盟,因此钟情于国际主义和国际机制。

不言而喻,和平主义与理想主义具有普遍性价值,从而与全球主义契合。

但是,以国际机制为轴心的国际主义,在本质上并不是全球主义的。

它的着眼点还是国家和国家间的关系,而不是人类整体。

因此,不妨说该时期的全球主义仅仅是不完全的全球主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全球主义一方面继承了原有的全球主义(如通过建立联合国等普遍性国际组织强化国际机制,高扬国际主义),另一方面则开始真正突破主权国家的视界,凸现人类整体的作用,从而赋予全球主义名副其实的全球意义。

罗马俱乐部的全球主义见解最为著名。

佩西不止一次谈及人类共同体与主权国家的关系。

例如,他曾指出:"在人类全球帝国时代,通向人类解放道路上的一个主耍障碍是国家主权原则。

它作为人类政治制度的基础,根深蒂固,己成为文化发展停滞和因此陷入困境的典型病症。

"[注解:〔意〕奥雷利奥•佩西: 《人类的素质》,中国展望出版社1988年版,第183-184页;〔日)池田大作、〔意)奥锐里欧•贝恰:《二十一世纪的警钟》,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8年版,第129页。

]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国家主义对地方民族国家集团力量的崇拜是西方脱离基督教时代的主要宗教〃.今天"必须剥夺地方国家的主权。

一切都要服从于全球的世界政府的主权〃[注解:(英〕汤因比、(日〕池田大作:《展望二十一世纪》,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5年版,第213、217 页。

].美国学者莱斯特•布朗则在他1973年出版的《没有国界的世界》一书中阐述了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各国间的冲突将被合作与共同体意识所取代,从而传统的国界己不复存在的思想[注解:参见(美〕莱斯特•布朗《没有国界的世界》,纽约,1973年版,转引自田志力《全球开放论》,东方出版社1990年版,第77页。

].跨国公司问题专家雷蒙德•弗浓提出了民族国家己成为"时代的错误,跨国公司的挑战使国家主权的作用日渐式微"的观点[注解:H Z K (3参见苏长河《非国家行为体与当代国际政治》,《欧洲》1998年第1期。

].世界秩序学会主席罗伯特*C •约翰逊呼吁〃以人类利益克服狭隘的国家利益。

"[注解:罗伯特*C •约翰逊:《国家利益和人类利益》,新泽西,普林斯顿,1980年版,转引自《全球开放论》,第90页。

]总之,不少西方学者认为:"在民族国家的决策中,对狭隘国家利益的忠诚越来越松弛,而且正在被对全球利益的忠诚取而代之。

"[注解:约翰*D •刘易斯:《石油、其它短缺品和穷国》,《世界政治》1974年10月号。

]著名哲学家拉兹洛则指出,简单地坚持国家主权的概念,〃就使得社会组织的进程冻结在一个武断规定的层次上,好象就没有高于或低于这个层次的重要组织了。

这种看法不仅是20世纪后期的一个时代错误:考虑到目前正处于大转变时期,这种看法便是进步的路障。

在历史上的所有时期,社会都倾向于在更高层次的系统中会聚,而在目前这个时期,这种发展趋势己促使社会大大超过了单个民族国家的组织层次。

〃[注解:〔美〕E.拉兹洛:《决定命运的选择》,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135页。

一些政治家们也谨慎地对全球主义表示认同。

前联邦德国总理、社会党国际主席勃兰特在其所主持的关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经济关系研究的报告中指出: 国际社会已出现了一种新的认识的苗头,即认为人类正在成为一个统一的社会,因此,〃我们的目的应该是实现一个建立在契约而不是地位、协商一致而不是强制基础上的全球社会。

〃[注解:参见国际发展问题独立委员会《争取世界的生存》,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1年版,第7-10页。

]联合国秘书长加利也于1992年撰文表示:"使用几个世纪的绝对的排他式的主权学说已不再成立"[注解:布特罗斯•加利:《加强联合国》,美国《外交》季刊1992年第1期。

KZW) 3。

全球主义的思想还渗透在国际社会的一些重要文献里。

在这方面,最有说服力的是国际社会对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1972年联合国环境会议是人类就环境问题召开的第一次世界性会议,这次会议的非正式报告鲜明地阐述了只有一个地球的思想。

报告指出:〃我们已进入了人类进化的全球性阶段,每个人显然有两个国家,一个是自己的祖国,另一个是地球这颗行星〃[注解:〔美〕芭芭拉•沃特、勒内、杜博斯:《只有一个地球》,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前言〃第17页。

].该报告认为,世界的相互依存空前加强,环境的统一性日趋凸显,在这种情况下,人类必须学习并确立一些新的知识,即〃关于分享主权经济和主权政治的伙伴关系的新意识;关于必须超出狭隘地忠顺于部族和国家的老传统,而忠丁•更广大的全人类"[注解:《只有一个地球》,第251 页。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立足于世界的相互依存和全球性挑战,在其著名的《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中同样认为:"人类需耍的一致性,要求有一个有效的多边系统。

这一系统要尊重协商一致的民主原则,并承认,不仅地球只有一个,而且世界只有一个。

"[注解: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49页。

]1992年人类第一次环发会议发表的《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指出,这次历史性会议正是〃怀着在各国、在各社会各个关键性阶层和在人民之间开辟新的合作层面,从而建立一种新的、公平的全球伙伴关系的目标,致力于达成既尊重所有各方面的利益,又保护全球环境与发展体系的国际协定,认识到我们的家乡地球的整体性和相互依存性"[注解:《迈向21世纪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文献汇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9页。

]而召开的,其目的就是通过建立全球性伙伴关系,迎接环境与发展的挑战。

值得一提的是,面对人类的困境与挑战,宗教界也从伦理角度做出了全球主义的回应。

1893年第一次世界宗教议会大会后一百年,世界宗教人士丁•1993年在芝加哥召开了第二次世界宗教议会大会。

大会发表的《走向全球伦理宣言》深刻反映了全球主义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