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脑血管疾病并发症的预防措施

合集下载

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预案

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预案

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预案简介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法。

尽管介入治疗通常是安全有效的,但在一些情况下可能会发生并发症。

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恢复,预防和妥善处理这些并发症非常重要。

预防并发症预防并发症是关键的,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1. 严格执行消毒和无菌操作:确保手术室和操作工具的无菌环境,减少感染风险;2. 患者评估:在介入治疗前,进行全面的患者评估,包括评估患者的疾病状况、生理指标和相关危险因素,以识别潜在的风险因素;3. 术前准备:确定治疗所需的器械和设备是否齐全,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确保顺利进行治疗;4. 导丝和导管选择: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导丝和导管,减少血管损伤和并发症的风险;5. 严格的操作技术:操作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和规范操作指南,并严格遵守操作步骤和技术要求;6. 关注患者的反应和症状:在治疗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症状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处理并发症的预案即使采取了所有预防措施,有时仍然可能发生并发症。

以下是一些处理并发症的预案:1. 血管损伤:采取必要的止血措施,并及时修复或介入治疗血管损伤;2. 血栓形成: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抗血小板治疗或抗凝治疗,以防止进一步血栓形成;3. 出血:实施必要的止血措施,如压迫或输血,以恢复患者的稳定状态;4. 血管狭窄或闭塞:根据情况选择并实施适当的介入治疗,如血管成形术或支架植入等;5. 感染:及时使用抗生素治疗感染,并进行必要的伤口处理和观察。

总结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后的并发症预防和处理预案对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至关重要。

通过严格的预防措施和妥善的处理预案,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和对患者的影响。

同时,医护人员需要保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并密切关注患者的情况,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

神经内科介入治疗的护理

神经内科介入治疗的护理
神经内科介入治疗的 护理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 介入治疗概述 • 神经内科介入治疗特点 • 护理评估与准备 • 术中护理配合 • 术后护理与并发症预防 • 护理质量提升策略
01
介入治疗概述
定义与目的
定义
介入治疗是指在影像设备的引导和监视下,利用穿刺针 、导管等器材,通过人体自然孔道或微小创口将治疗器 械导入病变部位进行治疗的方法。
术中观察与记录
生命体征监测
持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包括呼吸、心率、血压等 指标,确保患者安全。
手术过程记录
详细记录手术过程、操作 步骤、用药情况等,为术 后治疗和护理提供依据。
出血量观察
密切观察手术过程中患者 的出血情况,及时采取措 施防止大量出血。
05
术后护理与并发症预防
术后观察与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开展质量评价与改进
建立质量评价标准
制定神经内科介入治疗护理质量 评价标准,明确各项护理工作的
质量要求和评价指标。
定期开展质量评价
定期组织专家对神经内科介入治 疗护理工作进行评价,了解护理 工作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意
见和建议。
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根据质量评价结果和反馈意见, 及时调整护理策略和措施,持续 改进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
包括意识、瞳孔、呼吸、血压等指标,及 时发现异常情况。
饮食与营养支持
根据患者病情和饮食习惯,制定个性化的 饮食计划,保证营养摄入。
保持呼吸道通畅
对于有意识障碍或呼吸道不畅的患者,及 时采取吸痰、吸氧等措施。
疼痛管理
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采取药物镇痛、物理 疗法等措施缓解疼痛。
并发症类型及识别
颅内出血

介入血管科护理诊断及措施

介入血管科护理诊断及措施

介入血管科护理诊断及措施背景及意义介入血管科是一种通过导管在血管内进行治疗和诊断的医疗技术,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和其他血管病的治疗。

护理在介入血管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照护,并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效果。

本文将介绍介入血管科护理的诊断及常见的护理措施。

一、护理诊断1. 高风险护理诊断•血管损伤:由于介入血管科涉及到血管的穿刺和导管的插入,有一定的风险造成血管损伤。

患者可能出现出血、血肿等并发症。

•导管相关感染:导管插入后,有可能引起导管相关感染。

患者可能出现感染症状,如局部红肿、发热等。

•对比剂过敏:对比剂是介入血管科中常用的药物,少数患者对对比剂可能存在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疹、呼吸困难等症状。

•直肠穿孔:一些介入血管科检查需要插入直肠,过程中可能出现直肠穿孔的风险。

2. 高级护理诊断•急性疼痛:介入血管科治疗可能带来一定的疼痛,特别是穿刺和导管的插入过程中。

患者需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缓解。

•恶心和呕吐:部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恶心和呕吐的症状,可能与对比剂的使用有关。

•不安和焦虑:由于介入血管科治疗的特殊性,患者可能会感到紧张和不安。

护理人员需要进行心理疏导和支持。

二、护理措施1. 高风险护理措施•严格消毒:对于手术区域和器材的消毒要求非常严格,使用消毒剂进行彻底的消毒,确保无菌操作环境。

•导管观察:患者插入导管后,需定期观察导管周围是否有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及时进行处理。

•导管护理:定期更换导管的敷贴,确保导管固定良好,避免滑脱和移位。

•注意观察:患者术后应密切观察是否出现出血、血肿、感染等并发症,及时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

2. 高级护理措施•疼痛管理:对于术后疼痛的出现,可采用镇痛药物进行缓解,如吗啡、舒芬太尼等。

同时,也可以尝试非药物疼痛缓解措施,如冷敷、按摩等。

•抗恶心和呕吐治疗:对于出现恶心和呕吐的患者,可以给予适当的抗恶心和呕吐药物,如多潘立酮、甲氧氯普胺等。

•心理支持:对于紧张和不安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进行有效的心理支持和疏导,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疗。

介入治疗经股动脉穿刺时局部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措施

介入治疗经股动脉穿刺时局部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措施

介入治疗经股动脉穿刺时局部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摘要:当今介入治疗是治疗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但因其具有有创性,在穿刺的部位易导致并发症的出现,这些并发症对患者的预后、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影响比较大,因此日常护理中不能绝不能忽视并发症的危害。

笔者所在的医院神经内科护理人员在分析并发症发病的病因基础上,通过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总结出许多预防、护理以及治疗穿刺部位并发症的有效措施,使患者明显受益,现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介入治疗;股动脉穿刺;局部并发症;护理措施神经介入治疗术以数字减影设备为指导,借助血管内导管操作技术,针对脑血管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一种临床诊疗手段。

由于属于微创伤技术,所以近年来临床应用极为广泛。

鉴于股动脉具有粗大,易穿刺的特点,所以被作为介入治疗脑血管病最常用的术式[1]。

然而,大量临床实践表明股动脉穿刺介入术后局部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2]。

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有:局部血肿、假性动脉瘤以及动静脉瘘等,这些并发症对患者的预后、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影响比较大,严重情况下甚至可危及患者生命。

因此,局部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十分必要,不容忽视。

本文首先对股动脉穿刺并发症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再对我院长期临床经验积累的并发症预防及护理措施进行介绍,为临床参与护理工作的同行提供参考。

介入治疗经股动脉穿刺局部现进行针对性分析。

1穿刺部位局部血肿形成的原因及护理措施研究显示, 局部血肿是介入治疗穿刺部位发生率最高的并发症,约占全部并发症65%-70%[3]。

血肿可引起局部皮肤张力增高,患者疼痛不适。

形成原因:穿刺技能不足导致血管壁被刺破、穿刺一侧肢体提前活动、压迫手法不当、患者血压过高以及有凝血功能障碍等[4]。

护理措施:(1)术后8小时内护理人员应5~30min巡视1次,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肿胀现象,穿刺点是否压迫到位等;(2)触摸穿刺部位是否有显著压痛感,观察穿刺部位皮肤色泽及温度是否异常;(3)告知患者术肢放松,卧床期间应避免腹压增加,特别是咳嗽时要用手压紧穿刺口,防止出血;(4)告知患者血肿发生的原因及护理措施,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要求患者加强穿刺部位保护,禁止剧烈运动或过度用力提拉重物等[5];(5)小的血肿可以使用消肿止痛膏外敷或者使用50%的硫酸镁湿敷[6]。

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进展,你应该了解

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进展,你应该了解

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进展,你应该了解发布时间:2021-10-19T01:36:36.134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1年9期作者:杨跃东[导读] 如今,伴随着影像学技术得到迅猛发展,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方法开始被广泛运用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中杨跃东五通桥区人民医院四川乐山 614000如今,伴随着影像学技术得到迅猛发展,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方法开始被广泛运用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中,且出现不断扩展的趋势。

介入治疗凭借其优势,在临床上病症的预防和治疗中发挥出了明显效果,也如今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历程中的重大里程碑。

文章结合实际情况和相关报道,详细地总结了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进展,主要内容有以下四个方面:一、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相关指南目前,随着临床治疗技术的发展,关于介入治疗相关指南资料有许多。

例如2011年美国颁布《颈动脉颅外段和椎动脉疾病的诊治指南》,且2009年美国脑卒中学会认为狭窄率超过70.0%后则可在保守治疗基础下,考虑接受支架置入术治疗。

同时2012年美国FDA增加了介入治疗的禁忌证。

其中提出的条件包括:适用22~80岁患者;药物治疗后仍发作多次卒中;最近疾病发作时间在一周前等等。

2013年1月美国也颁布了最新版本患者管理指南,和以往的资料对比差异并不大,主要是从质量管理、适应症等多方面有新的修改意见。

2011年我国中华医学神经病学会撰写《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希望能够为临床诊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

二、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适应证主要立足于颅内外动脉狭窄血管成形术和支架治疗的角度分析:由于颈部血管成形术、支架治疗操作时间短、给患者造成的创伤小,因而得到临床认可。

目前满足此治疗方法的标准包括:其一,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率高于50.0%,其二,无症状狭窄率不低于70.0%。

若患者出现症状性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可首选药物治疗,若效果不佳再在条件允许情况下,使用球囊成形术、支架治疗法等。

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原因及护理对策

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原因及护理对策

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原因及护理对策【摘要】脑血管介入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术后常见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本文通过分析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

在术后常见并发症原因方面,主要包括手术操作不当、血栓形成、感染等因素。

针对这些原因,我们可以通过加强护理监护、定期检查病情、保持清洁、预防感染等方式进行护理对策。

通过合理的护理对策,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对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和护理对策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并发症、原因、护理对策、结论、脑血管疾病、介入手术、护理管理、风险评估、术后护理、出血、血管狭窄、结节形成、抗凝治疗。

1. 引言1.1 概述脑血管介入治疗是一种新型的介入治疗方式,对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手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可能会对患者的康复造成影响。

及时发现并处理这些并发症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就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以及护理对策进行探讨,以帮助护士和医生更好地了解并处理这些问题,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为临床工作中遇到这类问题的医护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2. 正文2.1 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原因1. 血管损伤:在介入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血管损伤,导致出血或血栓形成,进而造成术后并发症。

2. 血管狭窄:介入治疗可能导致血管内膜受损,使血管狭窄或闭塞,影响血液循环。

3. 血栓形成:介入手术后,有时会出现血栓形成,尤其是在血管内放置支架或使用药物溶栓治疗时。

4. 感染:术后伤口未能妥善处理或者未严格遵循无菌操作,都可能导致感染引起并发症。

5. 出血:术后出现出血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特别是在手术部位或血管内出血。

脑血管病介入诊疗并发症及其处理可编辑全文

脑血管病介入诊疗并发症及其处理可编辑全文
预防和治疗 ➢ 术前充分评估,3~5d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如需急诊介入,则应给负荷量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 300mg 和氯吡格雷300mg) ➢ 穿刺成功后术中全程全身肝素化(肝素70U/kg,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除外) ➢ 规范手术操作,导管需冲洗并持续加压滴注;严防导管内空气存在;血管入路高度迂曲或管内存 在不稳定斑块者,导管应在导丝引导下缓慢推进 ➢ 颈内动脉起始部支架置入,可依病变状况选择近端或远端脑保护装置 ➢ 对富含穿支的颅内动脉狭窄,尽量选用小球囊预扩张,防止“雪犁效应”效应发生 ➢ 术后继续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至少3个月 ➢ 一旦发现短暂性或持续性新发神经系统体征,应尽快评估治疗血管和其他血管 ➢ 对急性血栓形成者,除了使用抗栓药,必要时可行急诊溶栓或取栓等多模式治疗
右椎动脉V1术后15h, 滞留的造影剂消失
神经病学(第8版)
脑血管病介入诊疗并发症及其处理
一、围手术期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
4. 其他罕见并发症 ➢ 碘源性涎腺炎:以腮腺、下颌腺肿大为主 ➢ 血管源性水肿:头面部、口唇肿胀为主 ➢ 其他
应用碘佛醇后5h出现双侧颌下腺肿大(A), 11h后恢复正常(B)
神经病学(第8版)
脑血管病介入诊疗并发症及其处理
一、围手术期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
3. 造影剂脑病(contrast-induced encephalopathy) 预防和治疗:主要是补液、对症处理,对无禁忌证者可适当应用类固醇激素
右椎动脉V1狭窄术前
右椎动脉V1狭窄支架术后
右椎动脉V1术后即刻 后颅窝造影剂滞留
同一患者,不同部位(图A腿部,图B腕部 ),应用碘佛醇后第3天 出现的药物性皮炎(充血及水泡)
神经病学(第8版)
脑血管病介入诊疗并发症及其处理

脑血管疾病的介入护理的试卷

脑血管疾病的介入护理的试卷

脑血管疾病介入护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 脑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常用于哪种情况?
A. 脑血栓形成
B. 脑出血
C. 脑梗塞
D. 脑瘤
2. 介入护理在脑血管疾病中主要起到什么作用?
A. 诊断病情
B. 治疗疾病
C. 监测生命体征
D. 预防并发症
3. 下列哪项不是脑血管介入治疗后的常见并发症?
A. 脑血管痉挛
B. 脑水肿
C. 颅内出血
D. 心脏骤停
二、多项选择题
1. 介入护理在脑血管疾病中应关注哪些方面的护理?
A. 心理护理
B. 营养支持
C. 药物治疗
D. 功能锻炼
2. 为预防脑血管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应采取哪些措施?
A.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B. 保持呼吸道通畅
C. 控制血压和血糖水平
D. 及时处理各种异常情况
三、简答题
1. 请简述介入护理在脑血管疾病中的主要护理措施。

答:介入护理在脑血管疾病中的主要护理措施包括: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血压和血糖水平、做好心理护理和功能锻炼,以及预防和处理各种并发症。

2. 请简述介入治疗后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答:介入治疗后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包括焦虑、抑郁和恐惧等。

针对这些心理问题,护理措施包括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同时引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康复训练。

脑血管病介入治疗防治术前术后注意事项

脑血管病介入治疗防治术前术后注意事项

02
如他汀类药物,有助于降低血脂水平,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形成。
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药物
03
针对相关疾病进行药物治疗,保持血压、血糖稳定。
辅助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
包括戒烟、限酒、健康饮食、适量运动等,有助于降低脑血管病 发生风险。
控制危险因素
如肥胖、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通过控制危险因素降低脑 血管病发生风险。
感谢您的观看
手术后处理
观察患者情况,确保生命体征稳定, 及时处理并发症,进行必要的药物 治疗和护理。
术中监测
生命体征监测
血液动力学监测
实时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等 生命体征,确保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安 全。
监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如血氧 饱和度、血糖等,确保血液循环稳定。
神经系统监测
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肢体活动等神 经系统表现,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 况。
评估手术风险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评 估手术的风险和可行性。
患者准备
心理准备
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手 术过程及注意事项,减轻 紧张情绪。
身体准备
指导患者进行必要的术前 检查,如心电图、血常规、 凝血功能等。
生活习惯调整
指导患者调整饮食、作息 等生活习惯,以适应手术 需求。
家属沟通
知情同意
向家属详细说明手术方案、风险 及预期效果,签署知情同意书。
对于因脑血管病导致语言障碍 的患者,进行适当的语言训练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认知训练
对于伴有认知障碍的患者,进 行认知训练,提高认知能力。
心理辅导
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给予必 要的心理支持和辅导。
随访计划
定期复查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随访计划,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和复查。

神经介入放射学的并发症及防治

神经介入放射学的并发症及防治

神经介入放射学是以现代神经影像学技术以及介入材料工程学为基础,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型学科。

因为脑血管疾病属于神经内科以及外科的常见疾病,故会广泛应用神经介入放射治疗。

在国内从事神经介入放射治疗,大多数属于神经外科医生,他们自身储备了大量解剖学知识以及手术经验,但神经介入放射治疗和常规外科手术相比,存在明显不同。

这不但是在专业技术上可以得到充分体现,在思维方式上也具有较大的差异。

随着神经介入放射治疗的病例数越来越多,在治疗期间的并发症种类较多。

如何降低、防治治疗中的并发症就是十分重要的。

神经介入放射学的常见并发症以及注意事项包括:①全脑血管造影:该技术属于神经介入放射的治疗基础,也是脑血管疾病的常见的有创检查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但也会存在严重性并发症,主要包括:颅内动脉栓塞、腹膜后血肿。

颅内动脉栓塞的主要原因在于:操作过程中可能诱发或导致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导管中存在血栓以及气栓;导管会刺激血管壁,引发严重性的血管痉挛;预防措施为:对于超过四十岁的患者,最好通过路径图指引造影导管导入颈内动脉,便于观察患者的颈动脉分叉是否出现粥样斑块情况;导丝在导管中停留时间应该不超过90秒;造影导管需要通过导丝的导引下轻柔操作,避免出现粗暴动作。

腹膜后血肿虽然相对少见,但危险性极高,如果没有及时发现以及抢救,则会对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发生腹膜后血肿的主要原因包括:穿刺点过高,在腹股沟韧带之上,导管或者导丝会对血管进行穿刺时刺破血管,形成血肿。

主要的预防措施包括:穿刺点应该选择在腹股沟韧带下的2.0厘米处,轻柔操作,并使用Seldinger技术进行前壁穿刺;其次,穿刺成功后在置入导丝过程中时刻注意导丝头端阻力大小,如果明显阻力增加,切不可强行用力,必要时可以透视下调整导丝直至其头端到达中线左侧方可置入股动脉鞘。

一旦发现腹膜后血肿形成,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及时处理。

经桡动脉造影可以明显减少穿刺点并发症的发生。

②颅内动脉瘤栓塞:在介入栓塞期间,动脉瘤发生破裂是神经介入放射治疗中极其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外周介入的并发症与预防措施:保障患者安全的关键

外周介入的并发症与预防措施:保障患者安全的关键

外周介入的并发症与预防措施:保障患者安全的关键外周介入治疗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

然而,随着外周介入治疗的广泛应用,其并发症也日益引起关注。

本文将探讨外周介入治疗的常见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一、外周介入治疗的常见并发症外周介入治疗是一种通过导管或导丝等设备,在血管内进行治疗的医疗技术。

虽然该技术在很多情况下都非常有效,但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和并发症。

(一)出血出血是外周介入治疗中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

出血可能是由于介入治疗过程中对血管造成的损伤所引起的。

在介入治疗过程中,医生需要通过导管或导丝等设备对病变部位进行操作,这可能会导致血管壁的损伤。

如果损伤严重到足以破坏血管壁的结构,就可能导致出血。

出血的表现形式可以是轻微的,例如皮肤瘀斑或鼻衄等,也可以是严重的,例如组织缺血、坏死等。

在轻微的情况下,患者可能只需要进行观察和局部处理,例如使用止血贴或冰袋等。

但在严重的情况下,患者可能需要接受进一步的治疗,例如输血或手术等。

(二)血栓形成血栓形成是指在血管内形成的血凝块。

外周介入治疗可能导致血管内皮损伤。

血管内皮是血管壁内的一层薄膜,它起着保护血管壁、调节血管收缩和维持血液流动的重要作用。

如果血管内皮受损,就会破坏血管壁的完整性,激活血小板和凝血因子,从而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血栓形成可能会导致血管堵塞,进而引发缺血性损伤或梗死。

缺血性损伤是指由于血管堵塞,导致组织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和营养而受到的损伤。

梗死是指由于血管堵塞,导致组织死亡的严重缺血性损伤。

梗死可以发生在任何器官或组织,包括心脏、大脑、肺部等。

(三)感染感染的发生通常是由于细菌或其他病原体侵入人体引起的。

在进行外周介入治疗过程中,由于操作过程中可能导致血管内膜受损,这就为细菌的侵入提供了机会。

细菌可以利用这个机会侵入血管壁,引发感染。

感染的症状可能包括发热、红肿、疼痛等。

发热是人体对感染的一种自然反应,因为体温升高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脑血管病介入诊疗并发症及其处理

脑血管病介入诊疗并发症及其处理
发病机制: ①血脑屏障的破坏 ②与前循环比,椎基底动脉的交感神经支配相对不完整,脑血管自动调节保护能 力差 ③脑血管痉挛 ④机体的特异质反应
神经病学(第8版)
脑血管病介入诊疗并发症及其处理
一、围手术期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
3. 造影剂脑病(contrast-induced encephalopathy) 临床表现 患者突然烦躁不安、意识模糊、抽搐 对周围人及空间失去定向力,记忆障碍,视力或视野部分或完全损害 各种形式的肢体瘫痪、失语、失用 发热、头痛、颈部抵抗等无菌性脑膜炎表现
发病机制:主要为T细胞介导的IV变态反应 临床表现 最常见皮肤瘙痒、各种皮疹,斑丘疹约占50% 严重者可表现为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或血管炎 多具自限性 , 约75%在3d内痊愈
神经病学(第8版)
脑血管病介入诊疗并发症及其处理
一、围手术期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
痉挛、抽搐、意识丧失、甚至呼吸停止 预防和治疗 对高危患者,可预防性应用抗组胺类药物、皮质类固醇激素 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应立即首选肾上腺素注射,可于股外侧肌注射,0.3~0.5mg/次,
必要时重复或静脉注射
神经病学(第8版)
脑血管病介入诊疗并发症及其处理
一、围手术期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
(2)迟发过敏反应:是指应用造影剂后1h~7d内发生的不良反应
神经病学(第8版)
脑血管病介入诊疗并发症及其处理
一、围手术期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
3. 血管迷走反射
病因和发病机制 球囊扩张或支架释放后刺激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 术中大血管明显受牵拉 拔除血管鞘时及拔鞘后加压过度等均可引起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加
临床表现 最常见于颈内动脉开口支架置入术,多发于术中及术后48h内,可持续数分钟、数天至2周 主要表现为突发性低血压及心率减慢 严重者可一过性心脏骤停,出现意识不清、抽搐等阿斯综合症表现

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进展

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进展

认识 引起 并发 症 的危险 因素 , 出可干 预 的环 节 , 找 在介 入 治 疗 整个 过程 中积极 做好 预防护 理 , 以改 善并 发症 , 可 减少 患 者 的痛苦 , 患 者康 复 。国 内外 许 多学 者 对脑 血 管 病 介 促进
入治 疗并发 症 的发生 、 防及护 理进行 了深 入 的探 讨 , 理 预 护 模式 的应用 及心 理干 预也在 近年 受到 学者 们 的重 视 。本 文 拟对 脑血 管 病 介 入 治 疗并 发 症 的 预 防 和 护理 研 究 进 行 综
的排 尿练 习和神 经心理 干预 可以解决 。
3 护 理 模 式 对 并 发 症 的影 响 31 临床 护 理路 径 的应 用 临 床护 理路 径 是 针 对特 . 定 的病人 群体 的在住 院期 间 的护理 模 式 。通 过有 计 划 、
有预 见性地 进行 护 理 工作 , 病人 了解 自己 的护 理计 划 目 让
轴, 以护理 手段 为纵 轴 ( 入 院 、 查 、 药 、 食指 导 和 出 如 检 用 饮
类 似 的报道 ’ 。但对 于穿 刺 点 过 高 和肥 胖 患 者 , 用 压 使 迫器 不 易 固定 , 致发 生 出血 和血 肿 , 推 荐使 用 。 同时压 迫 不 止血 器 的 固定 胶带 对皮 肤有 刺激 性 , 气性 差 , 引起 皮 肤 通 易 损伤 。要 在充 分浸 湿 胶 带 后 , 用 正 确 的 手 法揭 除 。② 穿 采
穿刺 点感 染 , 与 其 他 学 者报 道 的结 果 相 似 川 。术 后 穿 这
股动脉 穿刺 置管 , 采用 血 管 内介 入 技 术对 脑 血 管 疾病 进 行 诊断 和直 接 治 疗 。包 括 经 导管 数 字减 影 脑 血 管 造 影 检

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原因及护理对策

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原因及护理对策

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原因及护理对策【摘要】脑血管介入治疗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治疗方法,术后常见并发症包括脑出血、脑梗死、血管狭窄、感染和出血等。

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各不相同,需要针对性的护理对策。

术后脑出血可能是由于血管痉挛或原发性病变导致,护理上需要加强监测病情变化,控制血压;术后脑梗死可能与血栓形成有关,护理上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血流情况,预防血栓形成;术后感染可能与手术操作不当有关,护理上需要加强伤口护理,防止感染的发生。

加强术后监护,严格执行医嘱,提高护理质量是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关键措施。

只有这样,才能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关键词】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并发症、原因、护理对策、脑出血、脑梗死、血管狭窄、感染、出血、监护、医嘱、护理质量、异常症状、发生率。

1. 引言1.1 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原因及护理对策脑血管介入治疗是一种通过导管在血管内进行治疗的方法,常用于治疗脑血管疾病,如脑血栓、脑出血等。

术后常见并发症是患者在手术后可能会出现的不良症状或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

了解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相应的护理对策,对于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和生存率至关重要。

术后脑出血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头痛、意识障碍等症状。

其主要原因包括手术操作过程中出现的血管损伤、患者术后血压升高等因素。

护理对策包括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血压及血糖水平、避免患者剧烈运动等。

术后脑梗死是另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局部神经功能障碍。

其原因可能是手术过程中血栓脱落、患者血液高凝等。

护理对策包括加强患者的血液抗凝治疗、定期检测患者的血小板功能等。

术后血管狭窄、感染、出血等并发症也都需要及时的护理干预和处理。

通过加强术后监护、严格执行医嘱、提高护理质量,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康复与生命安全。

2. 正文2.1 术后脑出血的原因与护理对策术后脑出血是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主要原因包括手术操作不当、血管损伤、高血压、血栓形成等。

全脑血管造影术并发症临床分析及预防措施

全脑血管造影术并发症临床分析及预防措施

全脑血管造影术并发症临床分析及预防措施全脑血管造影术是一种常见的神经放射学检查方法,用于评估脑血管的病变情况,对于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全脑血管造影术虽然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与之相关的并发症也时有发生,给患者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和不良影响。

针对全脑血管造影术并发症的临床分析及预防措施显得至关重要。

1. 静脉造影剂过敏反应静脉造影剂过敏反应是全脑血管造影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上表现为皮疹、荨麻疹、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

对于高危人群如哮喘患者、过敏史患者、肾功能不全患者等更容易发生过敏反应。

2. 血管穿孔和出血全脑血管造影术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导致血管穿孔和出血,这种并发症主要来源于导管插入和造影剂的注射过程,严重时可能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严重后果。

3. 血管栓塞全脑血管造影术时血管内导丝、导管等介入器材的使用,可能导致血管栓塞,严重时可引发脑供血不足甚至脑梗塞。

4. 放射损伤全脑血管造影术时所用的X射线及造影剂对患者的放射敏感器官如眼睛、甲状腺等可能造成损伤,临床上表现为眼睛干涩、视觉模糊、甲状腺功能异常等。

5. 肾功能损害全脑血管造影术中使用的造影剂对肾脏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严重时可导致肾功能损伤,尤其是肾功能不全患者更易发生。

6. 其他并发症在全脑血管造影术中还可能出现血压升高、心律失常、颅内感染等并发症,需要引起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高度重视。

1. 术前评估患者的过敏史和肾功能情况在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前,临床医生应充分了解患者的过敏史和肾功能情况,对于高危人群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预先给予抗过敏药物、加强肾脏保护等。

2. 选择合适的造影剂和适当减量在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造影剂,并严格遵守其用量和注射速度,尽量减少对肾脏的损害。

3. 术中严格操作,避免血管损伤和穿孔在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时,医护人员应严格操作,确保导管插入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避免血管损伤和穿孔发生。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造影剂脑病的护理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造影剂脑病的护理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造影剂脑病的护理冠状动脉介入术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介入操作,可以有效扩张狭窄的冠状动脉、恢复心脏供血,减轻或缓解患者心绞痛症状。

然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后可能会发生并发症,其中之一就是造影剂脑病。

造影剂脑病是由造影剂对大脑的毒性作用所致,临床上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给患者带来不适和危险。

因此,对于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出现造影剂脑病的患者,及时有效的护理至关重要。

一、监测患者症状变化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在施行造影剂时,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

一旦出现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应及时记录症状表现,细致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汇报,以便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二、保持患者通畅呼吸道造影剂脑病患者常伴有意识障碍或呕吐现象,容易发生误吸,因此护理人员应注意保持患者通畅呼吸道。

患者应保持头部向一侧位,嘴唇上有润滑,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误吸发生。

三、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失调造影剂脑病患者常伴有呕吐、腹泻等症状,易导致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影响患者的生命体征。

护理人员应及时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失调,维持体内稳态。

四、配合医生进行治疗造影剂脑病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对症处理患者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护理人员应配合医生进行治疗,遵循医嘱,正确使用药物,确保患者的舒适及安全。

五、营造良好的护理环境造影剂脑病患者因病情较重,容易焦虑、恐惧,护理人员应营造良好的护理环境,保持护理空间的整洁、安静,减少噪音干扰,提供充足的光线,增强患者的安全感和舒适感,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六、定期复查及康复护理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造影剂脑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同时,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可进行康复护理,帮助患者加强康复训练,提高自理能力,促进康复。

通过以上护理措施的综合应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造影剂脑病患者得以获得有效的护理,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提高治疗效果,为患者的健康带来更多的希望。

探讨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和护理措施

探讨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和护理措施

探讨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和护理措施发布时间:2022-12-25T07:28:51.10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26期作者:覃思露[导读] 目的:分析研究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和护理措施。

覃思露柳州市人民医院广西柳州 545006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和护理措施。

方法:随机选择本院在2021年7月至12月接收的200例患有脑血管疾病的病人作为此次研究的主要对象,按照不同病人的不同治疗方式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人,其中,观察组病人采用的是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对照组病人采用的是常规内科治疗,通过对比分析两组病人的并发症发生概率和护理满意度,针对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手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和护理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探究。

结果:观察组病人的并发症发生概率比对照组更低,且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患有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实施并发症防治和护理措施能够显著降低该类病人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并进一步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关键词: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介入治疗;并发症;防治;护理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不断加剧,多发于老年人群的各类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直线上升,并逐渐成为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常见疾病之一[1-2]。

据相关临床研究显示,患有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常常出现口歪眼斜、语言功能障碍等系列问题,并且该类疾病的死亡率仅次于恶性肿瘤,致残率也高达70%以上,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都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2021年7月至12月这6个月内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00名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主要对象,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治疗方式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人,其中,对照组病人接受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病人接受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

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及常见并发症

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及常见并发症

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措施脑血管病是首位死亡原因,其中颅内、外大血管狭窄导致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所占比重最大。

随着血管内介入技术不断发展,被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防治。

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是指经皮股动脉穿刺,在体内注入足量肝素,使患者全身肝素化,并通过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在血管内行介入手术的方法。

优质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从很大程度上改善介入治疗的效果,提高患者舒适度,预防并发症。

术前护理术前1 d备皮并协助患者洗澡更衣,术前4-6 h禁食、禁水,术前半小时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0.1 g等镇静剂使患者放松,手术时间长或者全身麻醉手术,导尿并留置尿管,术前在左上肢留置套管针。

此外,还应了解患者病情及心理顾虑,耐心讲解手术目的、方法、过程,消除患者顾虑,争取最大程度的配合。

术中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等情况,及时向医生汇报并给予护理措施,准确记录肝素每次应用的时间和剂量,监测呼吸和血压,密切注视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显示屏上的影像,发现异常及时提醒医生处理。

手术在确保无菌操作的前提下,合理完成手术配合工作。

术后护理1、一般护理及病情观察。

患者术后予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常规予低流量吸氧,密切观察病人意识、心率、呼吸、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尤其应注意维持血压稳定,防止血压过低或骤然升高。

嘱病人多饮水,并促进造影剂的排泄。

术后常规进行神经功能监测,在术后12小时内,卒中量表评分每30分钟评价一次;术后12-24小时内,NIHSS评分每2小时评价一次;如出现严重头痛、恶心呕吐高血压,应随时行NIHSS评分,并遵医嘱予头颅CT检查。

注意加强心理疏导,保持心情舒畅,保证良好睡眠。

2、穿刺侧肢体的护理。

术后30min用沙袋对穿刺点进行压迫,术后穿刺侧肢体应保持伸直制动6 h~12h,避免屈髋,绝对卧床24h,术后6h撤除沙袋,术后24h解除弹力绷带且可下床活动。

严密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瘀斑及血肿,同时观察穿刺侧足背动脉搏动、皮肤颜色、皮肤温度、腿围等情况以判断是否有血栓形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介入治疗脑血管疾病并发症的预防措施
目的解析介入治疗脑血管疾病并发症的防治情况,对脑血管疾病并发症实施预防。

方法回顾本院神经内科介入治疗脑血管疾病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择取1年内(即2013年9月~2014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10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就诊情况,其中63例男性,37例女性。

49例出血性脑血管疾病,43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8例其他脑血管病。

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预防组在常规治疗的前提下加强预防措施,而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

结果通过分析可知,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脑血管疾病并发症,能减少患者发病率。

结论及早预防和介入治疗脑血管并发症,对提高手术的安全性,预防脑血管疾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

标签:并发症;预防;脑血管
脑血管病是危害人类生命的罪魁之一,据卫生部相关数据表明,我国人口因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居高不下,脑血管病主要是指脑血管破裂出血,引发脑部出血或缺血的症状。

民间称其为中风。

下面以缺血性脑血管介入治疗为例,探讨改病的预防措施。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1年(即2013年9月~2014年8月)收治的100例缺血性脑疾患者,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其中男63例,女37例,年龄为44~69岁,相应分为对照组和预防组,每50例为一组。

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脑栓塞手术前7d按医嘱用抗血小板凝聚药物,应用脑保护装置,降低栓塞率,术后预防牙龈出血,足背脉动减弱下肢形成动脉血栓,使用抗血小板和抗凝药,预防脑栓塞。

1.2.2脑出血支架术后预防患者血压升高、呕吐、肢体障碍加重[1],当异常情况出现时,应进行头颅CT扫描,检查凝血功能及神经功能。

对于血压不稳定患者让其平卧,保持血流畅通,待稳定后可略抬高头部,减轻颅内静脉淤血或水肿的发生。

并叮嘱脑出血患者排便不要太用力,避免出血现象发生[2]。

1.2.3综合预防在植入支架手术前应充分评估其危险性,控制血压,若出现恶心、呕吐、意识模糊的患者,防范血管狭窄对血流的影响,加强监护,控制高灌注学症。

1.2.4低血压及血管迷走神经反射低血压及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形成原因:球囊、支架刺激颈动脉动脉窦压力感受器;或牵拉血管过重,术后患者卧床憋尿、
膀胱受压强;术前休息不佳,禁食、禁水使血容量不足等。

该类患者术中、术后应预防动脉痉挛发生,避免选用过大的支架,防止术后长时间低血压。

对于严重心动过缓的患者,可术前植入临时起搏器,一旦心率急剧下降,应遵医嘱给予输血、给予多巴胺升高血压。

1.2.5穿刺血肿及伤口出血穿刺术后2d患者应平卧,延长卧床时间,抬高患肢,减少活动量,可有效降低出血几率。

若有局部血肿及淤血,采用50%硫酸镁湿热敷、理疗。

1.2.6肾功能受损定时查看尿量、颜色,做尿液检查、禁止对肾脏有害的抗生素,
1.3预防评判标准预防判定标准为优、良、差。

①疗效优:患者血压正常,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②疗效良:患者血压没有明显异常,也没有显著的不适;
③疗效差:血压不稳定,患者有临床反应[3]。

总有效率等于显效加有效率。

1.4统计学分析使用相关软件对各项资料进行分析、统计,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采取预防措施的疗效:预防组的总有率好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论
脑出血是死亡率较高的疾病,脑出血关键在于积极预防,一旦发现需及时就诊,任其发展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所以合理饮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预防的关键。

3.1脑血管并发症形成的原因
3.1.1脑出血患者容易肺部感染肺部感染是脑出血并发症之一,也是主要死亡原因。

患者脑出血后3~5d内,仍昏迷者容易肺部感染。

3.1.2脑干病变导致上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以混合型或内囊内侧出血,一般认为是自主神经中枢在和脑干病变有关。

3.1.3缺氧性褥疮高龄的高血压患者,长期卧床,局部皮肤组织受压时间长而缺血,加之营养不良容易感染,出现缺氧性褥疮。

3.1.4脑血管病后患者情绪抑郁导致的并发症,患者抑郁的情绪也会引发高血压,激动的情绪会引起血压上升,诱发患者再出血。

3.1.5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肺部感染,再出血,消化道应激性溃疡,肾功能衰竭等多脏器功能衰竭等。

以上列举5大类脑出血并发症的形成原因,以说明积极预防的必要性[4]。

所以应在临床积极预防措施,以避免对患者的最大伤害发生。

3.2预防措施
3.2.1患者出现呕吐时,应将头部歪向一边,并将口腔的分泌物清理干净,避免患者吸入人呼吸道;尽快检测分泌物的细菌培养找到最敏感的抗菌元素;对已经吸入的患者使用庆大霉素等药物,进行局部消炎,促进痰液变稀。

3.2.2对于高颅壓患者应主动其卧床,头部不易做过度摆动,避免血压增高的因子发生,比如不易用力、保持呼吸均匀,有条件可给以亚低温治疗,使用甘油果糖等药物进行脱水施治;患者血压过高,应缓慢降压避免脑缺血,对于深静脉血栓与肺栓塞,应提前预防。

3.2.3脑血管意外发生数小时,病变周围脑组织由于缺血、缺氧、水肿、迫使颅内血压急剧升高,严重者会出现急性呼吸衰竭,可采用脱水治疗缓解病情反复。

3.2.4避免肺部感染应采取对病房定期消毒,加强患者的呼吸管理,医务工作者应注意无菌操作,尤其对于气管切开患者。

3.2.5长期的血压高,可使肾脏细小动脉硬化,影响肾功能的正常运作,由于血循环障碍,会使肾脏进一步缺血,而老年人对体液的调节能力差,在脑血管并发症预防当中,应防止肾功能衰竭,所以对原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应加强脑组织脱水,注意静脉输液和患者体内出入量的平衡;谨慎使用甘露醇。

3.2.6高血压并发症的预防还应管理饮食起居,如减少食物的热量摄入,使得膳食平衡、加强体育运动,尽量使得血压平稳;在饮食中控制盐的摄入量,最好食盐量控制在6g/d以下,控制饮食的脂肪吸收,少吃糖类和甜食;且患者应进行自我情绪管理,保持乐观心态。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我院治疗的100例患者,在1年内研究分析表明,比较了两组患者的总有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对脑出血并发症患者采取术前、术后的预防措施,比没有采用预防措施的疗效好。

两组患者总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改善了血压指标,但预防组的并发症控制效果好于对照组,从而对脑出血并发症采取预防措施,提高手术的安全性,也促进手术后患者尽快康复,避免各类并发症的发生,改善脑出血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撰写组.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154-160.
[2]严永兴,梁丽贞,陈涛,等.脑血管造影在老年后循环缺血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全科医学,2010,8(2):142-143.
[3]汪莉,马红英,李先锋.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进展[J].内科,2012,04:424-426.
[4]陈祥瑞,赵静,范丹丹.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治疗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12:3014-3015+30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