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

第一课时外力作用

【学习目标】

①结合实例,说明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表现形式,理解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方式。

②说明外力作用的四种形式及其相互关系,尝试识别外力作用形成的不同地貌。

③会用图文资料说明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及其产生循环的物质基础——三大类岩石的转化过程。

【重难点】

重点:

用图文资料说明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及其产生循环的物质基础——三大类岩石的转化过程。

难点:

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方式。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课前预习】

一、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比较

二、内力作用——地壳运动

三、外力作用

作用水

溶蚀

冰川侵

沉积作用冰川沉

积流水沉

积风力沉

四、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岩石分类形成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3、图解法

地壳物质循环过程中岩浆及三大类岩石间的

转换关系是难点内容。要突破这个问题要通过图

来解决;如右图可看出三类岩石形成过程之间的关系。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岩浆岩被侵蚀、搬运、堆积形成沉积岩。岩浆岩、沉积岩在高温、高压变质作用下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被高温熔化形成新岩浆回到地球内部。完成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构成地壳物质的循环。【堂堂清】

1、有关地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们目前所看到的地表形态就是内力作用的结果

B、地质作用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C、地壳运动是地质作用的一种表现形式

D、地质作用的结果是形成变质岩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地表形态是内外力长期相互作用下不断地发展变化的结果

B、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叫内力作用,它包括地质作用和外力作用

C、内力作用表现为“地震、火山、泥石流、滑坡”

D、外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重力能

第二课时内力作用

【学习目标】

①分析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②了解褶皱、断层的概念,认识褶皱山和断层山的形成及基本形态特征。

③了解火山的形成、结构和规模。

④通过对山地地貌形成过程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内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并将这种案例分析方法迁移到其他地貌的学习中。

【重难点】

重点:一是山岳的形成,介绍了褶皱山、断块山的形成以及火山的形成、分布和规模;另一个是山岳对交通运输线路结构、线路分布格局、线路延伸方面的影响。

难点:背斜和向斜的判断地质构造:由地壳运动而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主要有褶皱、断层两种。

理论联系实际

褶皱山:背斜与向斜构成褶皱山地,一般情况下背斜成岭,向斜成谷,但有时也会出现地形倒置现象。背斜:良好的储油、气构造(因天然气最轻,分布于背斜核心的上部,中间为石油,地下水在底部,);隧道一般选择在背斜核心部位;采石场则选择背斜顶部。

向斜:利于储藏地下水,常形成自流盆地,打井可在向斜槽部打;水库坝址选择点;岩层中含有某种矿产层如煤、铁矿石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此钻探或打井应在向斜部分构造处,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搬运走了。

断层:由于张裂或挤压,岩层发生断裂错动。断层上升的一侧岩块,形成高地或断块山地,下降的一侧,形成低地或谷地;断层面一般形成陡崖;在断层线附近,由于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常常发育成沟谷、河流、泉以及湖泊;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可利用断层找水;断层处岩层不稳定,大型工程建设宜避开断层,如交通线路、水库选址时,应避开断层,以免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

堂堂清:

1.喜马拉雅山是

A.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形成 B.亚欧板块与印度板

块碰撞形成

C.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 D.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

块碰撞形成

2、我国华山的地质成因是

A. 向斜成山

B. 背斜成山

C. 断层形成的块状山地

D. 褶皱形成的高地

3、关于地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背斜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在地貌上常形成裂谷

B、外力作用中,流水的作用是弱小而不普遍

C、“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是判断地质构造和地貌成因的方法之一

D、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形成块状山地或高地

20世纪50年代,我国地矿工程技术人员在黑龙江省某区发现了大型油气田。该区位于松嫩平原内,外力侵蚀严重,地势低平。经多年地质勘探,判定本区为大型背斜构造,储油的可能性极大。地质剖面如下图所示。后经开采,果然原油喷出。据此回答4~5题。

4.本地区为大型背斜地质构造的判定依据是在地表自A至B一线多点采集岩石标本,经同位素方法测定,岩石的年龄分布为()

A.老—新—老

B.新—老—新

C.相当接近

D.新—较新—较老—老

5.如上图所示,背斜构造内E、F、G分别代表的是()

A.气、水、油

B.气、油、水

C.水、气、油

D.油、水、气

6、关于火山的叙述,正确的是

A、哥伦比亚高原是岩浆沿地壳管道喷出形成的高原

B、长白山的主峰是岩浆沿地壳裂缝喷出形成的火山

C、火山由火山口和火山锥两部分组成

D、火山锥上部坡度较小,下部坡度较大

7、下列火山位于太平洋火山带的是

A、意大利维苏威火山

B、日本富士山

C、非洲乞力马扎罗山

D、夏威夷岛的火山

8、在山岳地区,公路常建成“之”字形,原因是

A、为了降低线路坡度

B、增加线路长度,发展旅游

C、为了通过更多山村

D、为了增加山区线路密度

9、有关山区公路选择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要尽可能多地穿过人口聚居地;②为节省投资和运费,在居民点

之间一律采取走距离最短的直线线路的设计;③穿行在山谷中应远离陡坡地;④山区公路选线,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二、综合题

10、读下图,回答有关

问题。

(1)图中的地质构造是,其中A为,B为_________。

(2)A、B两处,岩性较坚硬的是_____________。

(3)A处顶部缺失是__________力作用的结果。

(4)A、B两处的特点是()

A.褶皱形成过程中,A处受到拉张,B处受到挤压

B.B处是良好的储油构造,A处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C.A处在内力的作用下隆起,又在外力作用下下降

D.B处地势较高,表明一直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