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教学思想与理念

合集下载

(完整版)如何做好教学设计

(完整版)如何做好教学设计

(完整版)如何做好教学设计如何做好教学设计一个好的教学设计需要经历研读、分析、调查、学习、设计、实践、修改完善的过程。

一、“研读”即为研究课程标准。

课标是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的依据。

它详细规定了课程的性质、任务、教学目的等。

认真研读课标是正确进行教材分析的前提。

通过研读课标明确物理学科教学理念、学科总体目标,以总体把握教学设计方向。

还要明确物理教学关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总要求,再细致地研究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课标中的要求,这是设计一节课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分析”即为分析教材。

教材分析和教法研究的过程,既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又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一种主要方法,这个过程能够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创造性的劳动。

所以教材分析的过程,就是教师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加深对教育理论理解的过程,对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分析教材,了解教材是怎样落实课程标准的,了解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分析教材中教学内容呈现的顺序、方式对教学设计的启示等等。

教材分析的步骤:1、通读教材整合内容。

通读教材,对教材的体系结构、地位作用、文字内容、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整体了解。

只有全面熟悉教材,吃透教材,才能掌握教材的技能体系和知识体系,才能弄清教材要实现的目标,才有利于分析、处理教材。

教师熟悉了教材的体系结构和目标定位,教学设计时,就可以前后照应、整合内容、反复渗透,就可以容易地串起教材的线索。

2、内容分析。

包括(1)全套教材教学目标要求(三维目标)整体;(2)本章节在整套教材中的地位和功能;(3)本节的知识体系结构;(4)教材中体现学科思想和方法;(5)教材所展示的知识发生与发展过程;(6)教材所安排的练习的分量、能力水平与难度;(7)教材所包含的实用性知识和生活知识的分量和类型; (8)课时安排。

三、“调查”是学情分析的前奏。

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学生认知基础,心理发展特点等,是优选教学策略的基础。

(完整版)新课程与教学改革主要内容

(完整版)新课程与教学改革主要内容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主要内容第一章新课程改革与教学理念重建第一节新课程与教学改革一、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与特点(一)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

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

具体目标主要指以下五个转变:1.课程内容的转变2.课程结构的转变3.课程实施方式的转变4.课程评价的转变5.课程管理的转变(三)新课程改革的特点1.由“专制”走向民主2.由封闭走向开放3.由专家走向教师4.由立足结果走向立足过程二、新课程对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一)确立全新的教学理念(二)建立民主的教学关系(三)改革教学与学习方式(四)重建教学管理与评价制度第二节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理念的重建一、新课程背景下教学与课程的关系在新课程改革中,课程不再是仅仅由教材、教学大纲或教学计划等文字资料组成的了,而是由这些文字资料和教师与学生对课程的体验和感悟共同组成的,并且教师与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将占课程的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因此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构建与提升的过程”。

因此,在新课程中,教学与课程的关系是一种动态的、生成性的、互相促进、相互作用的关系。

二、新课程背景下教与学的关系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完整版

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完整版

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教育理念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界山小学校本培训材料——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一、世界教育的五大趋势1、教育终身化。

终生教育原则普遍地为世界各国所接受,在 70 年代进行教育改革的国家中,日本最先提出终生教育为教改前景,“必须建立以向终生学习体系过渡为主轴的新教育体系。

”日本面向 21 世纪教育改革的基本目标“就是实现终生学习的社会”。

1991 年 4 月 18 日,前美国总统布什发布的《美国 2000 年计划》的教育战略中进一步强调,学习是终生的事业,要求全体美国人终生学习知识和技能,一辈子当学生,并号召开展一场把美国改造成“学生之国”的运动。

2、教育民主化。

教育对象多元化、教育方式多元化。

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独特个性,就是要使学生的个性自由发展,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形成学生的开拓精神、创造才能,提高学生的个人价值。

包含三层含义:一指教育的人性化、人道化,尊重人和人的个性,突出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二指教育的个人化和个别化;三指学校的个性特色。

3、教育以人为本、面向世界。

传统的课程观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

课程是一种发展的过程,而不只是特定的知识体系的载体,课程成为师生共同参与探求知识的过程。

课程的组织向跨学科和综合化的方向发展,从强调积累知识走向发现和创造知识。

承认和尊重人们的意见和价值观的多元性,在各种观点、观念相互冲撞、融合的过程中寻求一致或理解。

4、教育信息化。

全球涌动的数字化教育浪潮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而巨浪澎湃。

在美国,自前总统克林顿 1992 年上任之后,就实施了多项规模较大的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程。

据美国教育部 2000 年 2 月 16 日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美国中小学日益重视以多媒体电脑和因特网为手段的现代教育方法, 100% 的中小学上网,是从小学到大学实行“人、机、路、网”成片的唯一国家。

(完整版)肩肘倒立教案

(完整版)肩肘倒立教案
3.调动学生情绪
1.学生认真听讲,看示范
2.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练习,互帮互助,树立自信,并能逐步独立完成练习
3.及时改正错误动作
4.优秀学生进行展示
5.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及评价
6.认真学习保护与帮助方法,提高自我及相互保护的意识,注意安全
1.学生严格遵守游戏方法
2.游戏中注意安全
3.充分参与到游戏中去,公平竞争
组织:2人/组
* * * *
* * * *
* * * *
* * * *
T
组织:4人/组
* * * *
* * * *
* * * *
* * * *
T
组织:
* * *
* * *
T
* * * *
* *
* * *

结束


一、整理放松:kappa
二、课上小结
三、收器材
1.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放松练习
2。课上小结,表扬优秀生
组 织 与 场 地
开始
部分
一、教学常规
1.体委整队,报告人数
2.师生相互问好,
3.宣布本科内容、任务,加强安全教育,注意事项
4.检查服装及出勤人数,安排见习生
二、队列练习
1.三面转法
2.原地踏步
3.慢跑5圈
1.师生问好,宣布课的内容.
2.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3.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1.教师提出练习要求
3.指定学生收器材
1.跟随教师做放
松整理
2.认真听讲
3。收器材
组织:同上
密集队形





15块小垫子

一到五的认识教学设计理念

一到五的认识教学设计理念

一到五的认识教学设计理念一、教学设计理念的重要性。

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因此,教学设计理念的选择和运用对于教学工作至关重要。

二、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念。

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念是指以学生的需求和特点为出发点,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这种理念强调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问题导向的教学设计理念。

问题导向的教学设计理念是指以问题为核心,通过问题的提出、解决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知识。

这种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学习和应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理念。

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理念是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这种理念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五、跨学科整合的教学设计理念。

跨学科整合的教学设计理念是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有机结合,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这种理念强调知识的整合和交叉,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综上所述,教学设计理念是教学活动的灵魂和核心,选择和运用合适的教学设计理念对于教学工作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设计理念,不断探索和创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开学第一课教案设计思想

开学第一课教案设计思想

开学第一课教案设计思想一、引言开学第一课是新学期开始的第一堂课,对于学生的教育意义重大。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开学第一课教案设计的思想,包括学科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

二、学科内容的选择1. 引发学生兴趣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能激发他们兴趣的学科内容。

比如,在自然科学方面,可以介绍有趣的实验;在社会科学方面,可以讲述不同国家和文化的特点。

2. 发展创新思维引入一些有挑战性的学科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数学课上引入一些趣味的数学难题,让学生动脑筋解决问题。

3. 强调实用性选择一些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内容,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例如,在语文课上讲述优秀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1. 启发式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并通过问题解决来促进知识的掌握。

例如,在历史课上,可以提出一系列问题,要求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来回答,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2. 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学习方式,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例如,在英语课上,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分工合作,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像、音频、视频等,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地理课上,可以通过展示地理景观的照片和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地理知识。

四、教学目标的设定1. 知识目标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基本概念。

例如,在物理课上,明确学生需要了解的力的分类和性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生物课上,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科学研究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情感态度,培养他们对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精神。

例如,在音乐课上,通过听音乐、欣赏音乐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

五、学习场景的设置1. 情景营造通过创建一个符合学科内容的学习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化学课上,可以搭建一个简单的实验台,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完整版)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完整版)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完整版)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完整版)1一、语文学科课程理念的培训标准(一) 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1、了解“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了解“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二)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1、目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1) 了解九年义务教育对语文课程的要求(2) 理解语文素养的基本点。

2、内容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3、学习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

4、教师理念:正确把握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语文学习的促进者、语文课程的开发者、语文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学生人生发展的引导者。

5、评价理念:了解和掌握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新的评价观念。

(1) 语文课程的评价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2) 语文课程的评价指标体系:三个维度: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和态度;五个领域:识学和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3) 语文课程新的评价观念:注重综合素质的考查、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注个体处境和需要、激发积极主动的情感,突出学生发展的过程,贯穿日常的整个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6、教材理念: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和“不用教材教”。

(三) 语文课标与教学大纲的比较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前言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标准设计思路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的内容标准各领域 /主题/知识点的学习结果教学内容及要求实施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教学建议课时安排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考核与评价附录术语解释案例二、语文课程目标的培训标准(一) 总目标: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二) 分类目标:1、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2、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树立语文学习自信心,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3、培养学生适应实际需要的语文能力;4、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学生语文研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三、语文课程内容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培训标准(一) 了解语文和语文课程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中教案设计思想

初中教案设计思想

初中教案设计思想一、设计理念1.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过程应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 启发式教学: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知识与能力并重: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4. 实践与应用相结合:通过实例分析和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 差异化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1. 课程内容: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精选课程内容,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2. 实例分析: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设疑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实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4. 实践操作:安排实践操作环节,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等进行评价。

2. 结果评价: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提高进行评价,采用考试、作业等方式进行。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自主学习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择符合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教材,保证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2. 教辅材料:提供丰富的教辅材料,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完整版)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完整版)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完整版)高中语文教学大纲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是指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或者批准的教学指导文件,是编写教科书和进行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以下是部分高中语文教学大纲的内容:一、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二、教学要求:1.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2.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的自觉敏感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对祖国语言的欣赏水平。

3.注重对学生思想感情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4.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5.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6.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三、教学重点:1.掌握和运用精读、略读、浏览等方法,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

2.掌握和运用默读、速读、背诵等阅读方法。

3.能够根据阅读材料的特点和自己的兴趣确定阅读目标。

4.能够主动展开联想和想象来理解作品。

5.注重对作品中人物、情节或场景的猜想和推测。

6.能够快速收集信息,形成对作品的理解。

7.能够理清作者思路,对作品进行整体把握。

8.能够通过品味语言来欣赏文学作品。

9.能够结合个人经历和阅读经验来理解文学作品。

10.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对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思考。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教学大纲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新课程标准)一、课程理念1.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面向时代,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教学理念和教育活动概述

教学理念和教育活动概述

教学理念和教育活动概述一、教学理念的发展历程教学理念是教育实践的灵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学理念也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演变。

从传统的教师为中心的传授知识,到以学生为中心的关注个体发展,再到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的不断发展为教育的改革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二、当前主流的教学理念在我国,当前主流的教学理念包括素质教育、融合教育、信息化教育等。

这些理念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为我国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

三、教育活动的重要性教育活动是实现教学理念的具体途径,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此外,教育活动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教育活动策划与实施的方法1.明确活动目标:活动策划者应明确活动的目的和意义,确保活动能够达到预期效果。

2.制定活动方案:根据活动目标,详细规划活动的内容、形式、时间、地点等。

3.筹备资源:合理配置活动所需的资金、设备、人力等资源。

4.活动实施: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注重过程管理,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5.活动总结与反思:活动结束后,对活动进行总结,分析活动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活动的策划提供借鉴。

五、教学理念与教育活动的结合要将教学理念真正融入到教育活动中,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关注学生个体发展。

2.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六、提升教育质量的策略1.深化课程改革,优化课程结构。

2.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效率。

3.注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协同作用,形成教育合力。

4.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设施设备水平。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教学理念和教育活动之间密切的关系。

教师工作计划教学理念

教师工作计划教学理念

教师工作计划教学理念
我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我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在学习上有着不同的需求和优势。

因此,我致力于创设一个积极、互动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除了传授基础知识,我希望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让他们在合作中学会倾听他人、尊重他人,并学会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此外,我坚信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品德和情感发展。

我会尊重学生的个性,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培养良好的品格,让他们成为有担当、有情怀的人才。

综上所述,我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全面发展,注重实践和合作,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我将致力于创设一个积极向上、互动的学习环境,让每位学生都能获得全面发展。

(完整版)《力的分解》教学设计完美版

(完整版)《力的分解》教学设计完美版

《力的分解》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本节课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我们的理念是从生产生活中提炼出模型,再走向生产生活。

坚持以学生体验为中心,创设大量丰富的实验和情境:拉车,平面,斜面,三角支架等,让学生充分体验和认识具体问题中力产生的实际效果,轻松突破重难点。

【关键词】实验教学;模型;导学案;探究体验,合作讨论。

【教学目标重难点】1、教学目标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课堂教学目标应多元化。

结合新课程理念,三维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1)理解分力的概念,知道分解是合成的逆运算。

(2) 会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作图并计算。

(3) 掌握根据力的效果进行分解的方法,初步了解正交分解法。

(4) 能用力的分解分析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强化“等效替代"的思想。

(2)培养学生观察及设计实验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培养研究周围事物的习惯。

(2)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的意识和勇气.2、教学重点、难点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的是:在具体情况中如何根据实际效果,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力的分解。

【教学过程】引入:创设情境:将课堂延伸到户外,户外实验“单手拉双车"。

我们的学生缺乏这样的生活体验,他们认为车很难拉动,“拉动双车”更是难以想象,通过亲身参与或观看其他同学的实验,可以使课堂教学立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探求新知识的愿望,调动内在学习的动力.同时从这个具体问题很自然地提炼出“等效”思想和“分力”的概念,轻松地解决“为什么要进行力的分解",一气呵成地引入课题《力的分解》。

新课教学:概念形成和问题提出:力的分解的概念,怎样进行力的分解,为什么可以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具体做法怎样?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力的合成,学生较易完成,而对于逆运算——力的分解用平行四边形来完成,我们认为:不能只说,而要让学生做起来,在“做”当中做好准备并且在“做”后发现问题—-力的分解有无数种可能。

初中语文教学的教学思想与理念

 初中语文教学的教学思想与理念

初中语文教学的教学思想与理念教学思想与理念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遵循的准则和信念,它们对教育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

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也需要有一套科学而有效的教学思想与理念,以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提高语文素养。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初中语文教学的教学思想与理念。

首先,初中语文教学的教学思想和理念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语文学科包括语言文字、文学和修辞三个方面,语文能力不仅仅是指学生的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还涉及到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和欣赏能力、以及修辞手法的掌握等。

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其次,初中语文教学的教学思想和理念应当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积极参与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主导的,学生在被动接受的状态下学习语文知识。

而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创造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

第三,初中语文教学的教学思想和理念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

语文学科涉及到文学作品的鉴赏和欣赏,而文学作品往往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和情感。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让他们能够深入思考作品背后的含义和作者的用意,开拓他们的思维空间。

最后,初中语文教学的教学思想和理念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人文关怀。

语文学科包括文学、修辞等内容,它们不仅仅是知识体系,更是包含了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内容。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关注社会、关心他人,并通过文学作品和语言文字的学习,塑造他们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的教学思想与理念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积极参与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人文关怀。

(完整版)小学英语新课程理念

(完整版)小学英语新课程理念

小学英语新课程理念(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面向全体的核心是使受教育的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是为每一个学生开设的。

我们所设计的教学目标也应该是为绝大多数学生可以达到的。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起点不能太高,应从中下层学生的基础出发,教学进度不能太快,教学难度不能太大,坡度不能太陡。

当然,在保证课程面向广大学生的同时,我们也要创造条件,满足那些有更多学习潜力的学生的需要。

另外,英语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像能力、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要渗透情感教育,使学生心智都得到发展。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正确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在小学英语教学的整体目标上不仅仅是关注小学生知识有所得,能力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要使小学生能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拥有学习英语的兴趣。

同时,要让小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

换句话说,小学英语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既要从事教学活动,又要从事教育活动。

2、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确立以学生为中心()和以学习为中心()的指导思想。

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求小学英语教师在教材选用和教法设计时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考虑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考虑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要求与个体差异。

这实际上就是按教育规律办事,使用权不同的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获得英语学习的乐趣、自信,具有不同的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

以学习为中心,就是要求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把英语课上成知识传授课,不要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

小学英语课一定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去学习英语,通过说说、听听、唱唱、玩玩等形式,让小学生感受到学习英语的快乐,从而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

3、要真正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氛围是十分重要的。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和谐的师生关系有时比教学方法更重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小学生朋友、帮助者的身份出现,尊重每一个学生。

(完整版)学校办学理念

(完整版)学校办学理念

立足山区实际,创办特色教育团风县贾庙中学办学理念思考团风县贾庙中学一、学校情况简介团风县贾庙中学位于大崎山南麓,泉华山脚下,贾庙街东南方,始建于1958年,原址设在卢家大屋,1959年迁至铁林冲,1960年又迁于现址。

贾庙中学建校50多年来,在贾庙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上级教育主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及仁人志士及全乡人民的共同努力,学校已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全日制初级中学。

现在校园占地面积为20203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为29.8平方米。

学校有能容纳500人的学生食堂,目前已形成了教学区、生活区、活动区相分离的基本格局。

计算机室、多媒体教室、信息网络已实现全覆盖,理化生实验室均达到国家二类实验室标准。

执著的事业追求,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谐的人际关系是贾庙中学的优良传统。

在追求发展、追求卓越的指导思想下,自2002年以来,学校中考成绩年年居全县前列,2005、2006、2007、2008、2009、2011、2013、2014、2015年均获“团风县教学质量特别优秀奖”,向黄冈中学、团风中学等重点中学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

因此学校多次荣获“黄冈市市级办学先进单位”、“黄冈市德育先进单位”、“团风县县级示范学校”、“教育教学优秀单位”、“团风县安全文明单位”等光荣称号、2015年被评为湖北省校园文化建设百强校。

目前,学校有15个教学班,学生529人,教职工57人,专任教师55人,专任教师中专科学历以上达100%,中学高级教师3人,中学一级教师58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党员占教职工人数的40%。

2014年,中心学校高瞻远瞩,坚持科教兴乡战略,及时调整了我乡教育布局,实行初中学和中小学校合并,实行九年一贯制,整合全乡教育资源,实现均衡教育。

贾庙中小学以“学会生活,学会求知”的理念,努力把学校建成一所功能齐全、建筑精美、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学校。

二、办学理念界定办学理念是指一所学校的师生员工对于学校教育活动或现象的一种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观念体系。

(完整版)新教育理念

(完整版)新教育理念

新教育理念学习心得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理念从不同的角度为我们诠释了教育,让我感慨良多,真可谓一字千斤,使我受益匪浅。

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朱永新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

我强烈的感觉到,这新教育之梦,并不遥远,她就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中,这梦定能成真!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熟练运用双语、创建数码校园、构筑理想课堂,使我眼睛一亮。

最新的理念是: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

为了学生的一切。

这是我作为一名教师一直信奉的理念,做教师不为学生为谁?在此理念下,我们勤勤肯肯地工作,默默无闻地奉献。

然而,朱教授却认为,教育是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

他说,教育是为了学生未免太狭隘了,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关注人的发展空间,教育就是为了人,为了一切人的发展,他将此理念作为新教育理念的核心。

最欣赏的一句话: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朱教授提出新教育四大基本观点,其中有一个基本观点说要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

他引用米卢的一句话说:态度决定一切,并将以改版为"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他说你去做,你就行;你去做,你就能成功。

是啊,在人生的旅途中面对太多的理想,一路走过,我们总是实现的少,憧憬的多,人之惰性阻碍着自我的超越。

我们不要太多的口号,我们需要的是行动,记住朱教授的话,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最震撼的一个工程:营造书香乐园。

朱教授认为,一所学校如果没有一定量的书,就不能称其为学校。

一所学校可以在很多方面很简陋贫乏,但只要有书,这就足以称得上是学校了。

一个不读书的教师,穷其终生,也只能一个教书匠;而有着一定文化积淀的教师,教学时间未必太久,年龄不一定多大,却能够脱颖而出。

朱永新新教育思想对我的又一启示范莹莹一、新课程改革和教育发展的新要求:今天的教师应该有自己独特教学个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思想与理念本着有效教学的理念,一是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在教学中教师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思想,充分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不断的外显中去内化知识,让他们在理智的挑战和内心的震憾中实现知识的建构和运用。

二是关注学生的情感: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眼神、语言、心灵),使学生乐于去学、乐于去思、乐于去想。

三是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增强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设计学生动手、动脑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同时体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细胞增殖”是人教版必修一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系统介绍了有丝分裂的过程和特点。

它与前面所学的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细胞核——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高尔基体的功能,中心体的结构与功能等内容有密切的联系,也为今后学习其他生命活动及规律尤其是减数分裂奠定基础。

与本节相联系的内容有: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分化,衰老与癌变和减数分裂等内容。

2.教材的加工与改造:我在设计过程中对教材做了简单的处理,如:通过一些动画和图片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直观化,形象化,打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有利于重点突出难点的突破。

尽量地引入与人体有关的实例来说明问题,使学生有种更直观的感觉;设计了一些探究式的思考题来增强学生的自主思维活动。

巧妙的动手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1.学情分析:(1)知识与技能方面:高二学生的特点是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较强,同时,对生物课程的学习,也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们在初中曾学过“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的内容,但是对此了解得很浅,没有深入到细胞分裂过程的水平。

因此,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的知识基础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借助多媒体课件等手段把有丝分裂的过程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使新知识有效地整合进学生原有的知识网络中,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

(2)心理与情感方面:具有比较健全的心理素质和个性,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对生物学的研究有很高的热情和很强烈的参与意识,这也是生物学自身的魅力所在。

高中学生求知欲旺盛,自学能力强,因此可以通过对有丝分裂过程的分析引导学生对DNA,染色体数量变化等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提高学生分析总结和表达能力。

2、根据以上学情分析和课程标准要求,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细胞增殖的方式及意义2、识记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的概念和特点3、识记并理解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征4、理解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能力目标:识图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动手、动脑、动眼能力;分析比较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动画及图片展示,让学生体会自主探究,独立分析问题的学习方法。

通过实践动手活动锻炼学生的解决问题的灵活方法(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建立生命活动的唯物主义观点。

领会分析事物的严谨入微的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洞察意识。

四、重难点分析与设计1、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的概念和特点以及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细胞分裂的有关知识,对细胞分裂的现象以及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限于初中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接受能力,并没有作进一步的深入学习。

高中学习有丝分裂,首先要理解好细胞周期的概念,明确什么样的细胞有周期、一个周期的起止点,才能对之后的各个时期知识的学习起到铺垫的作用。

其次,学习的重点应放在使学生认识有丝分裂各个阶段所发生的物质变化,使学生对细胞分裂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多细胞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体细胞的增多就是通过有丝分裂实现的。

无论是单细胞真核生物还是多细胞生物他们各种形式的无性生殖也是通过有丝分裂完成的。

这将在第五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中进一步阐述。

有丝分裂还是学习减数分裂的基础,而减数分裂知识又是学习遗传变异规律的基础。

由此可见有丝分裂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

自然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的特点、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染色体数与DNA 分子数的关系是教学难点。

有丝分裂过程,是细胞整体性的变化过程,但主要变化发生在细胞核里,尤以染色体的变化最为重要,应抓住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来理解有丝分裂各时期的主要特点。

染色体行为,染色体数量在不同阶段发生变化的同时又伴随着DNA数量的变化以及纺锤体的出现与消失,还有核膜、核仁的消失与重建,整个过程比较复杂、抽象,部分学生往往搞不清。

学生对此缺乏理性认识,如果缺乏直观的手段辅助教学,就会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一定的困难。

教师应强调,染色体数以着丝点多少来确定,即染色体数和着丝点数相同。

染色体未复制时DN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相同。

染色体完成复制出现染色单体时,DN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相同。

这是因为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构成,染色体的复制形成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时,必须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五、教学流程:1.导入:《问题探讨》(1)我们刚生下来,个体都很小,现在却长成这么大,是什么原因?(2)大家看问题探讨中的图,老鼠很小,大象很大,试推测大象和老鼠相应器官和组织的细胞大小差异如何?(3)那么生物体的长大,是靠细胞数量的增多还是靠细胞体积的增大?2.新课讲授:(一)学生阅读教材第一、二自然段,归纳总结细胞增殖的意义,让学生明确“一个特征,三个基础”,即:(1)细胞增殖是生物体重要的生命特征,细胞是以分裂方式进行增殖的;(2)细胞分裂是单细胞生物繁殖的基础,是多细胞生物生长、组织更新的基础,也是多细胞生物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生殖细胞,种族延续的基础。

同时也是体现亲子代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基础所以说,细胞增殖是绝大多数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二)在指出细胞分裂的三种主要方式后,重点讲述细胞的有丝分裂。

(三)关于有丝分裂的教学,可按以下顺序进行:(l)强调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是有丝分裂,多细胞生物通过有丝分裂增加体细胞数量。

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具有周期性,即具细胞周期。

指导学生观察2个动画和两个图表①有丝分裂细胞周期的动画,形象的体现分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②不同类型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小时)的图表。

③有丝分裂一个细胞周期所用的时间图,锻炼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教师稍加引导,由学生得出以下结论:A.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是分裂期,从细胞在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是分裂间期。

细胞周期包括以上两个阶段。

B.细胞分裂期和分裂间期所占的时间相差较大。

间期占时间很长;分裂期占时间很短。

C.不同生物的不同种类细胞,细胞周期长短不同。

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活动得出细胞周期概念。

④设置讨论:是不是所有的细胞都有周期呢?通过思考,使学生明确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深化对细胞周期概念的理解。

(2)动画展示完全细胞周期过程,给学生以整体的认识,并提示学生注意观察有哪些明显的变化和活动,同时有利于体现细胞分裂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锻炼学生严谨的观察力,周密的表达能力。

(3)细胞分裂间期,为什么需要这样长的时间?让学生先对比母细胞和间期细胞的形态,然后质疑:间期是不是见歇期,细胞是不是停下来什么也不做呢?学生根据间期时间长能够推测到间期是有相应的物质变化的,即为细胞的分裂作充分的物质准备。

近代科学研究证实:在细胞分裂间期,细胞内部发生着很复杂的变化,最大的变化特点是: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复制的结果,每个染色体都形成两个完全一样的姐妹染色单体,呈长细丝状,连在一起,共有一个着丝点。

因此说,分裂间期是整个细胞周期中极为关键的准备阶段。

是一个周期的开始。

思考:要想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应该在什么阶段用药比较好呢?(4)讲解分裂期,用剪贴图和动画对比—一展示各分裂期,让学生认真观察比较找出主要不同点。

比较顺序是:a.先看染色体的形态数目变化,b.核仁、核膜的变化。

c.纺锤体(丝)的变化。

最后师生活动,共同总结出细胞分裂各期的主要特点。

并用四句话简短的概括即:膜仁消失显两体,数形清晰赤道齐,点裂数增均两极,两消两现重开始。

应该指出,分裂期的各个时期的变化是连续的(主要是细胞核中染色体规律性的变化),没有严格的时期界限。

人们为研究方便起见,把分裂期分为四个时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5)屏幕同时展示各时期图片,通过学生的观察对比来解释为什么子细胞和母细胞的染色体和DNA数目没有变化?最终总结出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

(6)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有丝分裂,第一课时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多看图多说话,在教师的指导下,明确各期特点。

应注意的问题是:①分裂间期完成染色体复制,染色体数目是多少,染色单体数是多少,要搞清楚,要反复强调。

②植物细胞分裂前期,纺锤丝是从细胞两极的细胞质中发出的,纺锤丝纵行排列与染色体相连,形成梭形的纺锤体。

③中期,要强调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赤道板是与纺锤体中轴相垂直的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并非在细胞中央有如此的一种结构。

④后期,每一个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独立成为两条子染色体。

此时染色体数目加倍。

子染色体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使细胞的两极各有一套形态数目完全相同的染色体。

⑤末期,对植物细胞而言,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了细胞板,细胞板由细胞中央向四周扩展逐渐形成了新的细胞壁。

1、总结:设置学生小结,教师点评指出:分裂间期完成了DNA的复制和有关的蛋白质合成,同时也完成了染色体的复制,为细胞分裂准备了物质基础。

分裂期最重要的规律变化是染色体均等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染色体的形态变化,由细丝状的染色质高度螺旋、盘曲、折迭压缩了近万倍,使染色质变成染色体,有利于把染色质平均分到两个子细胞中去,这也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2、反馈练习:(1)若用化学物质强烈的地抑制肿瘤细胞的DNA复制,这些细胞就停留在细胞周期的()A、间期B、前期C、中期 D、后期(2)洋葱根尖生长点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在细胞中央位置出现的结构,及其与此结构扩展为细胞壁有关的细胞器是()A、赤道板和高尔基体B、细胞板和中心体C、细胞壁和高尔基体D、细胞板和高尔基体六、教学反思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启发引导学生自己探索、省悟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在本节课中,主要通过让学生参与新知的学习和探索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和思维积极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本设计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想象,动手动脑相结合;尤其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讨论,合作学习,确保了每个学生参与学习、参与探索,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