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民工群体的性质
浅谈农民工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题目:论当前农民工的生存问题及对策学生姓名:***学号:*************专业:行政管理层次:本科年级:09秋学校:咸阳分校兴平工作站工作单位:秦岭中学指导老师:***完成时间:2011年3月15日“论当前农民工的生存问题及对策”开题报告一、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农民工成为中国社会分层正在形成和发展的一个特殊群体。
农民工是介于农民与工人之间的一个群体,他们不再从事农业生产,而是从事第二、第三产业,但他们的身份仍然是农民,户口在农村、家在农村、土地也在农村,它是一个职业与身份不一致的群体。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加之政策环境和体制环境的宽松使农民工涌入城市的速度逐步呈上升趋势,他们主要向劳动力需求较高、收益较高、对外来劳动力限制少的地区聚集,流动范围广,流动频率与改革开放密切相关。
农民工处于何种生存境况?他们的基本权益和合法权益有没有得到充分而有效地保障?农民工问题是一个当务之急的社会问题,也是“三农问题”的症结,也是城市化历程中的重要问题。
农民工更好的走进城市是中国实现现代化,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一步。
二、研究的主要问题、基本观点一、研究的主要问题1、农民工素质偏低2、劳动力廉价3、收入水平低4、工作强度大5、劳动合同订立尚不规范6、社会保障与福利待遇差7、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二、研究的基本观点1.加强农民工管理主体的建设,设立城乡农民工代办处2.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3.加强法制建设,提高农民工法律意识4.加强农村土地政策改革三、论文的研究方法、进度安排(一) 课题要解决的问题:(1)通过调查了解我国农民工生存的现状。
(2)分析我国农民工管理中出现问题的原因。
(3)提出农民工权益保障的设想可供绩效管理的对策。
(二)采用的研究手段:本文通过对绩效管理理论和方法等的研究,找出目前绩效管理体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文献调研、专家咨询、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分析研究农民工生存问题及其对策。
浅谈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权
往往 以 临 时工 的 身份 与 用 人单 位 签 订劳 动 合 同 ,不 仅待 农 民的 社 会保 障 与城 市 社 会保 障 分 离 ,并 且导 致 农 民 工
遇低 ,工资少 ,而且到期不能续签合同,在收入待遇上 也与城 镇居 民存在 很大 的差 别 。 以 上 情 况 说 明 农 民 工就 业 机 会 少 ,福 利 待遇 不 公 , 较 之 城镇 职 工 更 容易 失业 ,失 业保 险 对 此 也更 为 重要 , 与之 相 反的 是 谈 到失 业 问题 ,人们 首 先 想 到的 往 往是 市 民阶 层 。然 而 ,失 业 保 险 与就 业相 伴 相 生 ,失 业 并不 专 属 于 “ 来 ”就 拥 有 各种 社 会 保障 的 城镇 职 工 ,作为 就 生
劳 动保 障
浅谈农 民工的社会保 障权
文/ 牛建芳
摘 要 :农 民 工是 我 国现 阶段 在农 村 劳 动 力向城 镇 转 移 的过 程 中 出现 的一 个 庞 大 的亦 工 亦农 的特 殊 群体 ,从 当 前 农 民 工社 会 保 障 的现 状 来 看 ,农 民 工的 社 会 保 障水 平 很 低 ,相 关 制度 设 计 与政 策 方 案还 不 完 善 ,各 地 的认 识 和 做 法不统一 ;从 理论界来讲 ,对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研 究探讨还很 不深入 ,并没有形成 关于农民工社会保 障问题 的
业 弱 势群 体 的 农 民工 其实 有 着 更 多的 失业 风 险 和保 障 缺
到。
( 二)危害社会稳定 ,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重要执政 目标 。和谐 社 会 的 第 一个 标 志 就是 社 会 阶 层之 间 的相 互 开放 和 平 等
动 强度 大 ,同时 不能 做 到 同 工 同酬 。 因为 大 量 的农 民 工 进 入 。 。 乡社 会保 障 的二 元 分割 的 状 态将 占人 口7%的 城 0
浅谈农民工群体的性质
浅谈农民工群体的性质【摘要】农民工作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特有群体,一直以来受到了党和国家,社会舆论的高度关注,而农民工群体的存在,模糊了传统意义上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界限,他们介乎于工人和农民之间,在城市“讨生活”,在农村生活,正确的认识农民工群体的性质,有助于解决社会发展中所涉及到的农民工问题,有助于明确农民工群体的身份地位,缓解社会矛盾,促进更深层次的改革开放【关键字】农民工性质一、农民工群体概述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工业吸纳农业劳动力是一个相当普遍的事实。
其中,农民都要面临一个共同的身份转变问题。
西方国家先后利用两次工业革命的给予完成了这一社会问题,而在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和深入,也开始面临着这一问题,随之产生的就是农民工这一群体。
(一)农民工的含义农民工,是指在本地乡镇企业或者进入城镇务工的农业户口人员,农民工是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是我国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
农民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农民工包括两部分人,一部分是在本地乡镇企业就业的离土不离乡的农村劳动力,一部分是外出进入城镇从事二、三产业的离土又离乡的农村劳动力;狭义的农民工主要是指后一部分人。
据有关部门的调查,我国狭义农民工的数量为1.2亿人左右,广义农民工的数量大约为2亿人。
2013年农民工总量26894万人,比上年增加633万人,增长2.4%,其中,本地农民工10284万人,增长3.6%,外出农民工16610万人,增长1.7%。
外出农民工月均收入水平2609元,比上年增长13.9%。
作为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产业工人相比,进城就业的农民工有着明显不同。
(二)农民工的特点1、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同农业、农村、农民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传统的产业工人一般都长期生活在城市,具有城市户口和相对稳定的工作,而进城就业的农民工没有城市户口,尽管在城市就业和生活,但其社会身份仍旧是农民,在农村还保留着承包土地。
浅谈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及对策
浅谈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及对策【摘要】农民工是我国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但他们在社会保障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基本社会保障缺失、根源深远、责任不明确等是主要困扰。
政府应该加强监管和制度建设,为农民工提供更多保障。
企业也应该承担起更多责任,为农民工提供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
农民工自身也应提高保障意识,主动参与社会保障。
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共同努力改善农民工待遇,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全社会应当团结一致,共同努力,为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缺失,根源,政府责任,企业责任,参保意识,制度建立,共同努力,社会地位提高。
1. 引言1.1 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现状农民工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力量,他们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由于长期以来农民工的法律地位不明晰、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等原因,导致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生活和工作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民工的基本医疗保障存在缺失,大部分农民工没有城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一旦患病往往需要自费治疗。
农民工的养老保障仍然存在难题,大部分农民工无法在城市参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老年生活面临严峻挑战。
农民工的工伤保障和失业保障也存在很大不足,一旦发生意外或失业,农民工往往很难获得相应的救济和帮助。
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现状凸显了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和落地不实的现实问题,亟需各方共同努力,加强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为农民工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服务。
1.2 为什么需要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农民工是我国劳动力市场中的一个重要群体,他们通常来自农村,到城市务工,为城市建设和发展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待遇明显不足,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
农民工缺乏基本的社会保障,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
由于缺乏有效的保险覆盖,一旦遭遇意外或疾病,农民工往往无法获得及时的医疗救助,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压力。
浅谈对我国的社会性质的认识及其原因
浅谈对我国的社会性质的认识及其原因“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觉得这句话很好的就一句话表明了我的观点和认识,这也是社会各界人士普遍赞同并长期总结出的结论。
简单分析如下:首先,我国的社会性质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个人认为,当我们需要讨论一个社会的性质,从当今各国各自正处于的社会性质的角度出发,简单的分析,自然先要弄清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然后,我们才能对我国社会目前的性质与特征进行判断。
因此,我想先说第一个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当我们面对一个社会谈及社会主义或资本主义时,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理解:1,是指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某一特定阶段;2,是指与某种生产力特定的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或生产方式;3,是指与某种生产关系或生产方式相适应的政治制度;4,是指与某种生产方式与政治制度相适应的意识形态和文化体系。
什么是资本主义将在什么是社会主义中简单论述。
那么,什么是社会主义?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可以用四个方面来回答:其中,“生产劳动居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社会生产力”是答案最重要的基础,“体现社会主义生产力特殊要求的经济制度--主要是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的所有制形式及相应的经济制度--微观经济制度与宏观经济制度”则是答案的基本内容。
而“与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相适应的政治制度--即劳动者当家作主和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体制和相应的国家体制”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相适应的意识形态和文化体系--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上层建筑方面”是社会主义概念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那么为什么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呢?就目前我国社会的性质与特征,具体分析如下:1,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基本特征是生产劳动起主导作用。
对于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基本特征,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从生产力发展水平而言,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具有多层次性。
关于这一点,经济学家们已经研究得够多的了,在这里,本人不想重复;从生产劳动与生产资料的相互关系考察,就社会生产力的结构特征而言,我国的社会生产力与西方国家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力具有共同点:这就是生产劳动居于支配地位而起决定作用。
农民工工作调查报告
农民工工作调查报告“农民工”首先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即户籍制度规定下的农民,在家承包有集体的耕地,其次才是表示一种职业,即城市中事实上的工人。
下面是为大家提供的关于农民工工作的,内容如下:在我国的经济开展过程中,农民工问题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
农民工城市边缘人的角色注定了其问题的复杂性,作为具有复杂社会背景的特殊群体,数目庞大的农民工权利的实现程度和生活状况的改善程度无疑对整个社会的和谐开展有着不容无视的影响。
农民工群体是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出现的特殊现象。
在目前的学术界,我们对进城务工的农民在身份的界定上存在着二元性,即他们既有农民身份又有工人身份,有工人之实却无工人之名。
再加上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民工很多应有的权利并没有真正得到落实,为了切实调查农民工实际的生存状况和权利实现情况,xx年1月、2月、7月和8月,笔者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学生在山东、河南、甘肃、陕西、山西、等省、自治区进展了农民工生活和工作状况的调研,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的形式,由于选取的学生都有充分的条件接触到农民工群体(如家人或亲戚是农民工),所以,问卷的回收率和有效问卷所占的比例都很高,共发放问卷350份,有效回收329份,有效回收率为94%。
这一调查虽缺乏以反映我国农民工的整体状况,但整个调研完全是一种纯民间的行为,且学生们的参与热情和责任感都很强,因此,通过对这些问卷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有关农民工的更接近真实的信息,为城乡二元体制的改革提出思考。
在此,也感谢我同事杨洪晓,学生郑扬、薛泽林、范才营、侯莉媛、李莉、王苗苗等为该调研所做的奉献。
根据有效回收的调查问卷,被调查群体的根本概况如下表:分析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被调查的群体既有第一代农民工,也即年龄较大的部分,其年龄一般在35岁以上。
也有新生代的农民工,也即比较年轻的那部分群体,年龄在20岁到30之间。
其文化程度也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特点,初高中比例相对较高,占到了总数的45%,中专以上的有38.8%。
浅谈农民工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_张金霞
浅谈农民工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张金霞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批农民涌入城市,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 ,但也给城市社会的治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
拥有复杂身份背景的农民工,处于农村和城市的边缘,正扮演着一种“双重边缘人”的角色。
由于传统户籍制度和社会等的原因,农民工的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出现了偏差,从而导致农民工的社会地位比较低。
农民工虽然为推动现代化的进程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但却不为所在城市社区所接受和认同。
本文试着分析农民工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的形成发展过程,并就如何提高农民工的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如何提高农民工的社会地位进行思考,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建议。
关键词:农民工 自我认同 社会认同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
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但也给城市的治理带来了困难。
他们既不能完全融入城市,也不能完全被农村所接受,扮演着“双重边缘人”的角色。
农民工在城市里工作了相当长的时间,但是他们并不认为自己是城市人,而且对长期工作和生活的社区也没有认同感 。
按照正常的城市化进程,进城后的农民会逐渐转变为市民。
为什么农民工对工作和生活的社区没有认同感呢?这就涉及到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问题。
李强的研究显示农民工在城市的社会地位很低。
北京大学1995年在广东东莞的调查及国务院发展中心农村部课题组的赵树凯、葛延风在江苏、上海等地的调查显示农民工的工作极不稳定。
(赵树凯等,1995:10~11)这些使农民工很难对工作的城市形成很高的认同。
周明宝在《城乡滞留型青年农民工的文化适应与社会认同》一文中研究了农民工的污名化过程对农民工社会认同的影响。
(周明宝,2004:5)这些成果都是从一个方面研究农民工的认同问题。
本文通过对农民工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的形成发展过程进行分析,从而探讨农民工社会地位低的原因,进而提出一些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建议。
一 农民工的现实状况“农民工”这个词表明的不仅仅是一种职业,也不仅仅是一种社会身份或社会地位,更是一种身份与职业的结合,其中“农民”表明他们的社会身份,“工”则表明他们的职业。
浅谈农民工潮流下的社会问题
企业 在雇用农 民工时必须依法签订 劳动合 同。进城农 民工所从 事的 多为城镇人 口所不乐意从事的工作 ,而且工资一般都 比较低 ,如果不进 步用劳动合 同规范用 单位 的行为 ,那么农 民工的收益就更没有保 障 了。这是 企业 ,农 民丁 以及政府都应该重视 的问题 。 ( 三 ) 实行 户 籍 平 等制 ,提 高农 民工 社 会 地位 。 虽然现今提倡 的是人人平 等的社会 ,但现实生活 中却相差甚 远 ,绝 对平等虽只是一种理想状态 , 但 在具体操作 中可以 以此为 目 标 。从 古至 今 ,等级观念在 国人心 中根深 蒂 固,现代 社会 仍无 法彻底 清 除这些残 留, 农业是 国之根本 ,农民作 为社会底层 的劳动者 ,为社会发展 和稳 定 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当他们迈出脚步走 向城市时 ,却受到各种歧 视 ,传 统社会等级观念 、户籍制度的存在 ,把农 民工推向社会的边缘地位 。这 种差别化极大 的影响农民工积极性 的发挥 ,在一定程度上也孕育着社会 不稳定因素。减少户籍歧视 ,提高农 民工社会地位成为 当务之 急。首先 是作为政府 ,应当大力推进户籍 制度改革 ,制定城乡一致 的政策 ,逐 步 消除影响城 乡和谐发展的因子 ,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 民工社会 地位 真正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 四 ) 发 展 农 民 工技 能 培训 ,提 高城 市农 民 工 竞 争 力 。 农民 受教育水平平均低 于城市工 ,一是农民本身没有接受足够 的 教育 ,还有就是环境的影响 ,没有适 当的教育条件及硬件设施 ,这 些导 致农民工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 ,农民工也没有足够的机会参加多种 多样 而且实用 的技能培训。使其在劳动力市场竞争 中常常处于劣势地位 ,只 能从事一些下游职业。因此 , 农 民工技能培训既能提高新一代农 民的受 教育水平 ,还能切实增加农村劳动力 的竞争力 。 ( 作 者单位 :河南 师范 大学政治 与公共管理学院)
浅谈劳动力转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浅谈劳动力转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相当严峻,向城镇化的转移效果不稳定,大量转移出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能融入城市而回流农村,无法实现彻底转移;向非农化的转移人数正在逐年下降;再加上农业对劳动力的吸引力减弱,农业内部的就业杨会减少,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规模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任务更加繁重,如何能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出的的问题,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快速、有效的转移,还应进一步寻求新途径,新方法,更好地解决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我国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1.农民工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合法权益难以保障。
由于农民工外出比较分散,缺乏组织,在供过于求的劳动力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他们的合法权益时常受到侵害。
首先是用工单位拖欠工资的现象非常严重,特别是一些建筑企业,每到年关包工头就不见踪影,农民工一年的辛苦往往付之东流。
其次是工作和生活环境恶劣,身心受到摧残。
不少企业只顾赚钱,对外来民工缺乏起码的劳动保护,有的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条件下进行高危,剧毒性作业,有的对身体危害严重的岗位采取不断辞退旧工人,招收新工人的办法,把隐患转嫁给社会和农民工家庭。
三是农民工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加班得不到相应的报酬。
四是农民工的人格尊严得不到应有的保护,个别不法企业对其打骂、罚跪、搜身、限制人身自由等现象屡见不鲜。
2.农民工的就业环境不宽松近几年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工资收入虽然有所上升,但农民工在城镇的生活成本也在迅速增加,农民工务工收入在扣除住房、子女教育、生活消费等方面支出后就所剩不多了。
享受不到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公共资源和服务以及大量额外支出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工流动就业的积极性。
3.农民工社会保障普遍缺乏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薄弱,不少企业不为进城就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缴纳社会保险,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就业者缺乏社会保障的竞争模式。
4.目前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水平不能满足转移的需要。
北京农民工现状的调查报告
北京农民工现状的调查报告北京调查背景:近年来,大量的农民工从乡村来到城市,在城市开始了寻梦之旅。
梦总是美丽的,现实总是残酷的,他们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为社会付出了廉价的劳动力创造了大量的财富,然而在陌生的大城市仍然处于“边缘”状态。
他们干的是工人的活,身份却还是农民,他们很难融入城市生活,在城市里的生活状态不容乐观。
调查目标:借着这次跟着老师做调研的机会,对农民工的生存状况进行了深入调查,进一步了解农民工在城市中为何生存如此困难。
调查时间:2023年8月1日-4日调查对象:农民工的生存现状调查方式:走访、交谈、问卷、查看新闻、报纸调查地点:北京市海淀区小月河及周边农民工聚集地近年来,随着北京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农民工涌向北京,他们干的是城市人不愿干的最脏、最重、最险的活儿,他们为社会奉献了自己的青春。
他们的工作,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权益以及很多方面仍然让人堪忧,他们的生活现状牵动大多数人的心。
海淀区小月河及周边是农民工的聚集地,在这次调查中,我们深入了解进城务工者们的现状,与农民工们交谈了解他们的一些基本情况,深入他们工作生活的地方感受他们的现状。
现状将此次调查的结果报道如下:一、个人基本情况适应北京工作的需要。
他们名下的耕地由家里亲戚经营的所占的比重相当大。
对于出来打工的目的,年轻的农民工比较倾向于来大城市见见世面开开眼睛,换个环境发展自己;中年的农民工则会毫不犹豫地说是为了挣钱,为了养家。
他们大多数并没有要长期留在城市的打算,并且认为限制他们留在城市的主要因素是没有归属感或没有户口,他们觉得出来赚钱只是暂时的,最终还是要回到农村去的,觉得能留在城市好好生活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一件事儿。
因为政府为了首先保障北京当地人的利益而缺乏公正的对待外地人尤其是农民工,最典型的或许就是北京的户口政策了。
因为这种严谨的政策,导致很多外来人口几乎不可能获得北京户口,这样,即使常住在北京一辈子,也不被认为是北京人,更得不到因为有户口而有的政策优势,譬如获得社会福利,保险,教育,就业等。
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分析(截止2023年)
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分析(截止2023年)中国当代社会包含了各种不同的社会阶层和群体,其特点和问题也各不相同。
以下是对中国当代社会各阶层的简要分析:城市中产阶层:这一阶层在中国的城市中日益壮大,通常包括高级白领、中高层管理人员、自由职业者等。
他们通常有较高的教育水平和相对高的收入。
这一阶层的生活水平较高,享受着现代城市生活的便利和舒适。
他们可能面临的挑战包括工作压力、高房价、教育成本等问题。
城市中产阶层是中国当代社会中一个备受瞩目的社会群体,其特点和影响力日益显著。
这个阶层的崛起反映了中国长期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和变革。
城市中产阶层,通常被定义为在城市中拥有相对高收入、高学历、较稳定职业的人群。
他们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增强,是中国社会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城市中产阶层的崛起源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这一政策改变了中国的经济体制,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为私人企业和外资进入中国创造了机会。
许多城市中产阶层成员是创业者、企业家,他们通过创新和企业家精神获得了成功。
同时,改革开放也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这有助于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白领人才。
其次,城市中产阶层的兴起与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
中国城市不断扩张,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这为中产阶层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
他们通常能够享受到现代城市生活的便捷,包括高品质的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服务。
这一阶层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他们可以购买房产、汽车、国际旅行等,这些在过去是奢侈品。
第三,城市中产阶层对中国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他们不仅在经济上贡献巨大,还在社会责任和慈善事业方面积极参与。
一些成功的企业家和富豪成立了慈善基金会,支持教育、环保、贫困帮扶等领域的项目。
他们的社会参与度有助于缓解社会问题,推动社会进步。
然而,城市中产阶层也面临一些挑战和争议。
一方面,他们的财富和地位引发了贫富差距扩大的担忧。
社会不平等问题逐渐凸显,这引发了一些社会不满情绪。
农民工属于工人阶级吗为什么
农民工属于工人阶级吗为什么农民工属于工人阶级吗?为什么在当今社会,农民工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群体。
关于他们是否属于工人阶级,这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和理解的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工人阶级的定义。
工人阶级通常是指那些依靠出卖劳动力,为资本家或雇主工作,以获取工资收入来维持生活的群体。
他们在生产过程中处于被雇佣的地位,不占有生产资料。
从工作性质和经济地位来看,农民工大多从事着工业、建筑业、服务业等领域的工作。
他们离开农村,到城市或其他经济发达地区寻找工作机会,依靠自己的劳动获取报酬。
他们在工作中往往面临着高强度的劳动、较低的工资待遇、不稳定的工作环境以及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障等问题。
这些特征与传统工人阶级所面临的情况有很多相似之处。
许多农民工在建筑工地、工厂车间等地辛勤劳作,他们的工作是现代工业生产和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们所从事的工作与城市中的产业工人并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为了满足社会的生产和服务需求。
而且,他们的劳动成果直接或间接地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价值。
然而,有人可能会认为农民工与传统的工人阶级存在一些差异。
一方面,农民工在户籍上仍然属于农村,他们在农村可能还有土地等生产资料。
这使得他们在身份认同和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城市工人存在一定的区别。
另一方面,农民工的工作往往具有临时性和季节性的特点,工作的稳定性相对较差。
但这些差异并不能否定农民工属于工人阶级的本质。
尽管他们在农村有土地,但在实际的经济活动中,他们主要依靠在城市的劳动收入来维持生活。
土地对于很多农民工来说,更多的是一种最后的保障,而不是主要的经济来源。
而工作的临时性和季节性,也是由于当前劳动力市场的不完善和制度性障碍所导致的,并非他们自身的意愿和选择。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农民工在工人阶级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他们已经成为了我国工人阶级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的劳动贡献和社会地位应该得到充分的认可和尊重。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制度和政策等方面的原因,农民工在城市中往往面临着诸多不公平的待遇。
农民工的范围和界限
农民工的范围和界限
农民工是指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从事非农产业工作的人群。
一般来说,农民工的范围和界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户籍身份:农民工通常是农村户籍的人员,他们在城市中从事非农产业工作,但在户籍上仍然归属于农村地区。
2. 职业领域:农民工主要从事非农产业的工作,如建筑、制造、服务、物流等行业。
他们在城市中寻找就业机会,以获得更好的收入和生活条件。
3. 流动性质:农民工往往是流动人口的一部分,他们在城市和农村之间往返迁移,根据工作需求和季节变化等因素进行流动。
4. 社会经济地位:农民工通常处于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群体,他们面临着一些特殊的问题和挑战,如就业不稳定、劳动权益保护、社会保障等。
农民工返乡的原因和性质
装 ,由 长 沙 绥 靖 公 署 直 属 “ 剿 ” 清 第 二 纵 队 改 编 为 “ 、鄂 、黔 、川 湘
降 ,想 孤 注 一掷 ,拼 个 鱼死 网破 。 这 时 ,他 的 表 弟 上 山 来 了 , 再 次 带来 四 十七 军李 处 长 的一 封 长 信 。李 处 长语 重 心长 地 说 : “ 产 共 党 不计 前 嫌 ,革 命 不 分先 后 ,如若 愿 意 ,可进 行 第 三次 谈 判 。” “ 兄 们 ,摆 在 我 们 面 前 的 弟 是 两 条 路 ,一 条 是 生 路 ,一 条 是死
返 乡农 民 工 约 5 0 。 以 湖 南 一 省 0万
扛 着 大包 小包 但 神情 沮 丧 的返 乡
农 民 工 从 出 站 口走 来 。 这 些 人 从
们今 后 的命 运 ,而且 更令 人 忧虑
的 是 ,这 种 现 象 是 否 预 示 着 中 国
广 东 、福 建 、浙 江 、江 苏 这 些 地 方 返 回 ,长 沙也 不 是他 们 的家 , 从 火 车 站 再 转 到 长 途 汽 车 站 ,回
干一番。”
石 玉 湘顽 固坚 持 “ 反共 ”立
场 ,在 山雨 欲 来 风 满 楼 之 际 ,非 但 没 有 觉 醒 去 和 解 放 军 四 十 七 军 联 系 ,反 而 在 四十 七 军 离 开 溆 浦 县 之 后 ,以 防 “ 谍 ” 为 由来 了一 次 大 共
2 8
石 玉 湘 话 音 一 落 ,弟 兄 们 就 议 论 开 了 。有 的 主 张 打 ,有 的 主张
误 判 的 干 扰 因 素 ,从 而 使 我 们 忽 视 内 源 性 因 素 。 坦 白 讲 ,我 忧 虑 的 是 ,大 规 模 农 民 工 返 乡 这 种 现
农民工是怎么划分的呢
农民工是怎么划分的呢在我们的社会中,农民工是一个庞大且重要的群体。
他们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付出了辛勤的劳动,然而对于农民工的划分,可能很多人并不十分清楚。
从工作性质和行业来看,农民工可以划分为建筑行业农民工、制造业农民工、服务业农民工等。
建筑行业的农民工通常从事房屋建造、道路施工、桥梁建设等工作。
他们在工地上挥汗如雨,搬砖、砌墙、扎钢筋,是城市高楼大厦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力量。
制造业中的农民工,则在工厂的生产线上忙碌,组装零件、加工产品,为各类工业制品的产出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服务业里的农民工,可能从事保洁、保安、快递配送等工作,保障着城市生活的正常运转。
按照就业形式来划分,农民工又有长期工和临时工之分。
长期工一般与用人单位签订了较长期限的劳动合同,工作相对稳定,福利待遇也可能相对较好。
而临时工则往往是根据项目或季节的需求临时雇佣的,工作期限较短,稳定性较差,可能今天在这个工地干活,明天又去了另一个工厂。
从地域来源划分,农民工可以分为来自本省的和来自外省的。
来自本省的农民工,可能对当地的环境和文化更为熟悉,适应起来相对容易。
而来自外省的农民工,背井离乡,需要克服更多的困难和挑战,比如语言差异、饮食习惯不同等。
从年龄层次来划分,有年轻的农民工和年长的农民工。
年轻的农民工通常更容易接受新事物和新技术,学习能力较强,可能更倾向于选择一些有发展前景、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
年长的农民工,他们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在一些传统的劳动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面对新的工作要求和环境时,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
从技能水平来划分,农民工可分为有技能的和无技能的。
有技能的农民工,比如电工、焊工、木匠等,他们凭借自己的专业技能,能够获得相对较高的收入和较好的工作机会。
无技能的农民工,往往只能从事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收入相对较低,工作也更为辛苦。
此外,根据工作环境的不同,还可以将农民工划分为室内工作的和室外工作的。
室内工作的农民工,比如在工厂车间、商场等地工作,相对来说工作环境可能较为舒适和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农民工群体的性质【摘要】农民工作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特有群体,一直以来受到了党和国家,社会舆论的高度关注,而农民工群体的存在,模糊了传统意义上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界限,他们介乎于工人和农民之间,在城市“讨生活”,在农村生活,正确的认识农民工群体的性质,有助于解决社会发展中所涉及到的农民工问题,有助于明确农民工群体的身份地位,缓解社会矛盾,促进更深层次的改革开放。
【关键字】农民工性质一、农民工群体概述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工业吸纳农业劳动力是一个相当普遍的事实。
其中,农民都要面临一个共同的身份转变问题。
西方国家先后利用两次工业革命的给予完成了这一社会问题,而在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和深入,也开始面临着这一问题,随之产生的就是农民工这一群体。
(一)农民工的含义农民工,是指在本地乡镇企业或者进入城镇务工的农业户口人员,农民工是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是我国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
农民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农民工包括两部分人,一部分是在本地乡镇企业就业的离土不离乡的农村劳动力,一部分是外出进入城镇从事二、三产业的离土又离乡的农村劳动力;狭义的农民工主要是指后一部分人。
据有关部门的调查,我国狭义农民工的数量为1.2亿人左右,广义农民工的数量大约为2亿人。
2013年农民工总量26894万人,比上年增加633万人,增长2.4%,其中,本地农民工10284万人,增长3.6%,外出农民工16610万人,增长1.7%。
外出农民工月均收入水平2609元,比上年增长13.9%。
作为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产业工人相比,进城就业的农民工有着明显不同。
(二)农民工的特点1、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同农业、农村、农民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传统的产业工人一般都长期生活在城市,具有城市户口和相对稳定的工作,而进城就业的农民工没有城市户口,尽管在城市就业和生活,但其社会身份仍旧是农民,在农村还保留着承包土地。
他们虽然已经主要从事非农业劳动,但大多还要在农忙季节返乡从事农业生产。
他们属于亦工亦农者阶层。
2、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多为报酬低廉的简单劳动者进城就业的农民工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缺乏起码的职业技能。
在谋求某一职业时,绝大多数农民工根本拿不出相关的技能证书。
在激烈的职业竞争中他们只能甘居下风,去从事一些城里人不愿干的脏、重、苦、险的简单劳动。
一项调查结果显示,98.7%的雇主没有为农民工办理养老金、住房公积金和医疗保险金,93.4%的雇主没有为他们办理工伤保险。
更有甚者,多数农民工不敢提出签订劳务合同的要求。
他们往往在缺乏劳动保护和安全保障的恶劣环境下工作,不惜以牺牲健康为代价。
有报道称,在广州接触职业危害的40多万工人中,70%以上是农民工。
恶劣的工作环境,使他们成为“最容易受伤”的群体。
3、进城就业农民工的生活普遍缺乏保障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原本就是来自农村的贫困阶层。
他们一般都是带着对城市文明的向往和改变眼下生活状况的渴望,来到城市打工谋生的。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往往生活在城市的最下层。
其居住条件的共同特点是:居住拥挤、采光和通风条件较差、潮湿,往往成为城市中的卫生死角。
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是自行车,他们是旧自行车的主要销售对象。
农民工是城市中失业最为频繁的群体。
他们中有不少人经常处于失业状态。
一份调查结果显示,2012年农民工遇到过失业问题的比例高达45.4%,有45.5%的人遇到了3个月或更长时间的失业。
由于享受不到城里人所普遍享受的医疗保障,因此对于他们来说,最可怕的是受伤或害病。
2012年有46%的农民工生过病,17%的人生病在3次以上。
而相关的医疗保障,在许多地方都处于空白。
二、农民工群体的性质城乡二元体制之下,城市和乡村是两个不同的生活系统,农民工则是游离于两个系统之间的“双栖人”,他们有着农民的身份却从事着工人的工作。
可是,农民工的身份转变在短时期内不能实现,不仅是因为城乡二元体制限定了农民的身份,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如今的城市依然容纳吸收不了过多的农民工。
目前,各大中城市人满为患、房价虚高、交通拥挤严重。
这种新的形势也决定着要对农民工进行新的社会定位。
因此,笔者认为,农民工是中国农民向工人阶级转化的过渡形式。
理由如下:(一)农民工阶层初步具备了工人阶级的基本特征公民所从事的职业以及对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是进行社会分层的一个基本依据。
农民工的主要生产活动是从事着原本只有产业工人从事的非农产业,如建筑、运输、机械制造、服务业等,劳动性质发展了根本的变化。
职业变化也引起收入形式和工作场所的变化,农民工的收入以货币收入为主,打工收入成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
他们的工作场所主要集中在城市的二、三产业,与城市的工人接近一致。
农民工在城市从事非农产业,并不直接占在生产资料,他们对农村中的少量土地也不具备所有权,而且大量农民工实际上已出租、转让甚至抛弃了在农村的土地等生产资料。
因此,从职业和对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来看,农民工阶层具备了工人阶级的基本特征。
此外,农民工工人阶级属性的认定还与该群体的规模和贡献相关。
据农业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有关部门估计,2002年仅进城农民工约为9460万人,近年来进城农民工的数量还在不断上升,保守估计在1.2亿左右,已经超过城镇有户籍的公有制第二、三产业的职工。
农民工不仅规模庞大,而且贡献突出,据世界银行估计,结构变革的进程为中国过去18年里的经济增长提供了额外的推动力,而劳动力部门转移可以解释16%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在1995~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9.4个百分点中,就业不足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生产率较高的工业、服务业,贡献了其中1个百分点;就业转向生产率较高的非国有部门贡献了另外的0.5个百分点。
(二)农民工阶层在本质属性上与先进的工人阶级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肯定农民工的工人阶级属性并不表明农民工已成为完全意义上的工人阶级。
由于我国历史上特殊的制度安排以及制度的惯性作用,农民工阶层在社会地位、综合素质等本质属性方面与先进的工人阶级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农民工阶层的社会地位无法与城市正式职工相提并论。
经济方面,农民工与城市正式职工相比“三同三不同”: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时,同工不同权。
长期以来,农民工工资偏低,农民工劳动时间长,据李强2002年在北京的调查,北京市农民工每周工作7天,劳动时间平均每天10.36小时,最长有时达到24小时。
此外,农民工在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安全、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方面都面临着权利缺失的问题。
政治方面,农民工被排斥在城市的政治生活之外。
农民工的“农民”身份决定了他们在城市政治生活中不能和正式工人一样享有法律规定的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参与政治和管理国家的权利、表达自己意愿的言论自由权利,在企业内部得不到应有的任用、培训、升迁,不能和正式职工一样参与企业的决策和民主管理,甚至连加入工会组织也受到诸多限制。
社会生活方面,农民工是城市社会中的“边缘群体”。
他们与城市正式职工和居民之间存在着“群体隔离”,缺乏平等的交流与互动,交往的困境抑制了农民工与城市正式职工和居民之间的融合。
他们在就业、教育、医疗保险、社会保障、子女入学等方面受到城市社会的歧视与排斥。
清华大学社会学专家的调查结果表明,在城市社会分层体系全部100种职业的排位中,农民工居于第94位,而且排在最后10个位次的职业都与农民工不无关系,农民工与城市正式职工社会地位的差别由此可见一斑。
(三)农民工阶层还不具备先进的工人阶级所应具有的良好综合素质工人阶级是个先进的阶级,其先进性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工人阶级的先进性表现在:政治觉悟高,社会责任感强;具有严密的组织性、纪律性;具有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勇于改革创新,开拓进取,与时俱进;具有强烈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法制观念等。
与工人阶级的先进性相比,农民工阶层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1、农民工进城的主要原因多是出于经济因素的考虑,没有形成为人民谋利益、为社会作贡献的社会责任感,还没有形成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和高度的政治自觉。
2、农民工多是在次属劳动力市场就业,就业不稳定,与现代化大生产联系不强,再加上他们自身存在的农民阶级自由散漫作风,因而还不具备工人阶级应具有的严密的组织性和纪律性。
3、由于自身的弱势地位,农民工正当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证,更谈不上参与企业的管理和民主监督,待遇的低下以及权力的缺失使他们难以与用人单位建立起感情上的联系,无法形成“单位是我家”的强烈主人翁意识,因而在工作中难以表现出工人阶级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4、农民工受教育程度低,文化水平以初中毕业为主。
农民工大多没有接受技能培训,职业准备不足,在2011年新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中,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占28.6%。
随着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的不断改进与升级,社会生产和生活服务专业化、全面化、精细化趋势的加强,文化水平低、职业技能不足的农民工将面临着严重的挑战,他们与先进生产力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5、该群体的小农意识比较明显,未能形成强烈的参与意识、自主精神、民主法制观念。
可见,农民工阶层在内在的综合素质方面与先进的工人阶级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他们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以潜在的形式存在,还不能形成自觉的社会行动,因此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和教育,以实现向工人阶级的彻底转化。
根据以上分析,农民工的阶级属性具有二重性:外在表现形式上初步具备了工人阶级的基本特征,内在本质上与先进的工人阶级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呈现出外部特征与内在本质的“非统一”。
农民工阶级属性的“非统一”性不利于整个工人阶级队伍的团结和统一。
三、如何促进农民工群体向工人阶级的转化(一)提高农民工群体的综合素质农民工是农村的“社会精英”,但其综合素质与先进的工人阶级相比又显得明显的不足。
农民工的素质缺陷不仅仅是表现在文化水平、职业技能上,还表现在阶级意识、思想道德、职业道德、组织纪律性、价值观念、法制观念、社会文明意识等方面。
列宁指出:“改造小农,改造他们的心理和习惯,这件事需要花几代人的时间。
”由于我国现实问题的复杂性,提高农民工的综合素质、促进农民工向工人阶级的彻底转变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共同努力。
提升农民工综合素质的工作主要包括:通过自学考试等其它成人教育的形式提高农民工的文化水平(从长远的战略考虑,要大力普及农村义务教育);大力开展职业培训,提高农民工的工作技能,以增强他们市场就业的竞争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对农民工的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纪律教育、组织教育等,把他们培养成“四有”新人,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开展政策、法律和法规的普及教育,使他们了解国家政策,增强法制观念;进行心理教育,帮助他们克服自卑与困惑的心理,增强自信心,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开展城市文明教育,使他们了解并遵守城市规章制度和各种行为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