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总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总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可以总结如下:
1. 鸦片战争(1840-1842年):中国与西方列强发生冲突,中国失去主权,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2. 戊戌变法(1898年):清朝政府尝试进行改革,推行洋务运动,但改革失败。
3. 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年间,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清朝,建立了中华民国。
4. 新文化运动(1915-1921年):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化和思想的革新,提倡科学、民主、平等和自由。
5. 北洋政府(1912-1927年):袁世凯建立的北洋政府在中国大陆统治。
6. 五四运动(1919年):抗议巴黎和会对中国的不公正决定,激发了爱国主义和民主运动。
7. 国共合作(1924-1927年):中国共产和国民达成合作,推动了国内现代化建设。
8. 南京国民政府(1927-1949年):国共内战后,国共合作破裂,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迁都南京。
9. 抗日战争(1937-1945年):中日之间爆发了全面战争,中国抗击日本侵略。
10. 解放战争(1946-1949年):共产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建立了毛泽东领导的新中国。
11. 建国初期(1949-1976年):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实行计划经济和集体化。
12. 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毛泽东发动的政治运动,严重破坏了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
13. 改革开放(1978年至今):邓小平提出的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市场经济,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
总的来说,中国近现代史经历了从封建社会向现代化的转变,包括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变革和挑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章节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章节引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对中国近现代历史重要时期、重要事件、重要人物的概要总结和归纳,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和变革。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全面、详细、完整地探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章节的内容。
第一章 1840年鸦片战争1.1 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西方列强的入侵与中国闭关锁国政策的矛盾•英国私人贸易与中国对外贸易的不平等•鸦片走私与中国政府的禁烟运动1.2 鸦片战争的经过和结果•中国军队的失利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南京条约的签订与中国的割地赔款•鸦片战争对中国近现代史的意义和影响第二章辛亥革命与中国民主革命的兴起2.1 辛亥革命的背景和原因•清朝政权的腐败与内外压力的加剧•兴中会、同盟会等民主革命党派的兴起•武昌起义与辛亥革命的爆发2.2 辛亥革命的经过和结果•辛亥革命推翻清朝政权与建立中华民国•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与革命政府的改革措施•辛亥革命对中国近现代史的意义和影响第三章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国3.1 北洋政府的建立和特点•袁世凯的权力掌握与中央集权体制的建立•近代国家机构的建设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袁世凯垮台与军阀混战的开始3.2 北洋政府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政治上的混乱和党派斗争的激化•经济上的殖民侵略和国民经济的困境•社会上的农民运动和工人运动的兴起3.3 北洋政府时期对中国的影响•民主革命的理念在社会上的传播和深入•西方文化的引进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变革•对中国近现代史观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第四章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4.1 五四运动的背景和原因•中日甲午战争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近代教育体制的变革与青年学生运动的兴起•威权政府的专制统治与人民需求的增加4.2 五四运动的主要活动和影响•学生示威游行和反对帝国主义情绪的高涨•文化运动的兴起与新文化思潮的传播•全面影响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领域第五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农民革命5.1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早期阶段•五四运动对中国共产主义思潮的影响•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的指导和支持•中国共产党在农村中的组织和发展5.2 农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土地革命和农民协会运动的兴起•农民起义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农民革命运动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第六章中国抗日战争与国共合作6.1 中国抗日战争的爆发和原因•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对中国的侵犯•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和壮大•国共两党的合作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6.2 抗日战争的过程和结果•盧溝橋事變与全面抗战的爆发•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和艰难曲折的胜利•抗战胜利和新中国成立的奠基结论本文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探讨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各个章节内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介近现代史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涵盖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段。
这段时间里,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挑战,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鸦片战争与不平等条约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政府战败并签署了《南京条约》,此后还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让领土、赔偿巨额赔款等。
这一时期的中国陷入了危机,国家主权受到严重损害。
二、戊戌变法与新式教育19世纪末,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反思传统文化,提出了一系列变革的主张。
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推动了戊戌变法,试图通过改革来振兴国家。
新式教育也兴起,为培养新一代有识之士奠定了基础。
三、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孙中山成立了中华民国,并提出了“三民主义”作为国家的指导思想。
然而,国内政治动荡不安,列强的干涉也使得民国初期难以稳定。
四、北洋政府与五四运动北洋政府成立后,曾长期执政并试图进行一系列现代化改革。
然而,政府腐败无能,社会问题严重,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运动,其中最重要的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
这一运动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以及对民主、科学的追求。
五、国共合作与抗日战争1937年,日本侵略中国全面爆发,中国人民面临着巨大的危机。
国共两党在共同抵抗外敌的形势下达成了合作,成立了抗日根据地,并组织了抗日游击战争。
这一时期,中国人民表现出了极大的抗日精神和团结力量。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国大陆成立,标志着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改革,实现了对外独立自主的发展。
尽管中国近现代史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但中国人民始终保持着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这段历史既是一个反思过去的机会,也是一个展望未来的契机。
我们应该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不断推动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2、帝国主义列强并没有能够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其原因何在?
a、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
b、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17、《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
18、《天朝田亩制度》实际上市起义农民提出的一个一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19《天朝田亩制度》的主张,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它所描绘的理想天国,仍然是闭塞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这些弱点、错误,根源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41、三座大山: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42、官僚资本是中国的垄断资本。这个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成为国家垄断资本。代表有(四大家族)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垄断了全国的经济命脉。
25、李鸿章筹办的上海江南制造总局,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
26、洋务运动时期,为了培养通晓洋务的人才,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
27、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主要是:首先洋务运动具有封建行。其次,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再次,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28、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
36、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先后发动的多次武装起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1911年4月27日举行的广州起义,其中七十二烈士的遗骸被葬于黄花岗,故是役史称“黄花岗起义”。
37、武昌起义后成立湖北军政府,(湖北革命党人把原清军协统(旅长)黎元洪硬拉出来当了都督。结果,黎元洪与立宪派结合起来把持了湖北军政府的大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仅旧的阶级发生了变化,还有新的阶级产生出来:①地主阶级:出现了一批因军功而升迁的官僚地主和城居地主;有的转化为资本家。
②农民阶级:有的失去土地,成为贫雇农;有些成为产业工人的后备军,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③近代中国诞生的工人阶级是中国新生产力的代表,是近代中国革命性最彻底的阶级。
④中国资产阶级也是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有一部分是官僚买办资本家,另一部分是民族资本家。
2.近代中国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①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②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3.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1.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
→地主阶级洋务派。
对洋务派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冯桂芬。
他在《校邠庐抗议》一书中说:“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这个理想后来被进一步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主要有:①兴办近代企业。
(兴办军用工业以自强,兴办民用企业以求富)洋务企业有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三种方式。
②建立新式海陆军。
③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3.19世纪90年代,戊戌维新运动。
→资产阶级维新派。
戊戌维新运动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
意义:①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②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
③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4.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①要不要变法。
②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③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这场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1.1894年孙中山到檀香山组建了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立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2.1905年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公举为总理,同盟会以《民报》为机关报,并确立了革命纲领。
中国近现代史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中国近现代史纲以辛亥革命为起点,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终点,东西交错、起伏跌宕,经历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动荡和剧烈的时期。
下面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简要纲要。
一、晚清封建社会的危机和挣扎晚清时期,中国陷入了封建社会的深重危机,外国列强入侵,令中国陷入四分五裂的状况。
在这一时期,中国面临着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等一系列的失败,使得清朝政府和封建社会出现了严重的危机,这也为日后的革命提供了土壤。
二、辛亥革命和推翻封建帝制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它起初是以反对清朝统治为目标的,但逐渐演变为推翻整个封建帝制。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近300年的封建帝制,开启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纪元。
三、民主主义运动与国共合作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呈现了各种思潮的多元化,其中以推广民主主义的运动最为显著。
中国共产党(最初称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后改为中国共产党)也在这一时期应运而生。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标志着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始。
1924年至1927年,国共两党进行了短暂的合作,并共同推动了北伐运动,推翻了北洋政府。
四、蒋介石时期与抗日战争1927年,蒋介石继承了孙中山的遗志,建立了国民政府,并开始实施大规模的政治调整和军事行动。
然而,随着蒋介石的集权专制威权主义的推行,中国社会出现严重的腐败、压迫和动荡,这也为日本侵华战争的爆发提供了机会。
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成为了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主要力量。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经历了解放战争,中共领导的人民解放军最终推翻了国民党政权,于1949年10月1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标志着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展开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尝试,中国也逐渐恢复了国家的独立和强盛。
六、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1978年,中国展开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这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一、课程背景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历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涵盖了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历史事件和变革对中国乃至整个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通过学习中国近现代史,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性的教学,使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人物和发展趋势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发展过程;2. 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知识和理论;3. 培养分析和评价中国近现代史的能力;4. 培养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兴趣和研究意识;三、教学内容1. 中国近代史的起源和背景:包括清朝的衰落和外国入侵;2. 辛亥革命及其对中国的影响;3. 中华民国的建立和国内政治的变化;4. 抗日战争和中国共产党的崛起;5. 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革命;6. 改革开放以及中国的经济改革;7. 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
四、教学方法1. 授课:教师通过讲授基本知识、阐述历史事件和发展趋势,引导学生理解历史的脉络和重要影响;2. 分组研究:学生分组研究某个特定的历史事件或人物,并提交研究报告;3. 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和表达能力。
五、评价方式1. 平时表现(20%):包括参与度、讨论质量和作业完成情况;2. 期中考试(30%):考察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3. 期末考试(50%):考察学生对整个近现代史的综合理解和分析能力。
六、教材和参考书目1. 主教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
2. 参考书目:-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百年史》;- 《近代中国外交史》。
七、教学进度安排本课程共分为15周,每周3个课时,按照以下进度进行教学:第1周:中国近代史的起源和背景;第2周:辛亥革命及其对中国的影响;第3周:建立中华民国和国内政治的变化;第4周:抗日战争和中国共产党的崛起;第5周: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革命;第6周:改革开放以及中国的经济改革;第7周: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第8周:复习;第9周:期中考试;第10周: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第11周:中国近现代史的理论和实践;第12周:中国近现代史的国际影响;第13周:中国近现代史的评价和展望;第14周:复习;第15周:期末考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封建社会的经济(基本生产结构):小农经济2.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3.近代中国的两对主要矛盾:中华民族与资本-帝国主义的矛盾,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4.两大历史任务: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1.军事侵略:1)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2)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3)勒索赔款,抢掠财富2.政治控制:1)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2)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3)扶植、收买代理人3.经济掠夺:1)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2)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3)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4)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4.文化渗透:1)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2)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5.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时签订的条约:1)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厦、福、宁、上五处为通商口岸2)1860年,中英俄《北京条约》3)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4)1901年,《辛丑条约》:留兵驻守,修铁路5)《天津条约》:外国大使常驻北京(总理衙门)第二节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1.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1)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1841年,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和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2)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1884年,中法战争期间冯子材取得镇南关大捷2.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1)边疆危机和瓜分危机:俄、法、德三国干涉还辽2)义和团运动与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3.帝国主义列强并没有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
其原因何在?1)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2)中国人民的反抗4.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及教训是什么?1)原因:a.根本原因: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和清政府的腐朽无能b.经济和科学技术落后是重要原因2)教训:a.必须充分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的力量,必须改变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b.必须改变中国经济技术落后的状况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1.太平天国运动的经过:a.1851年1月,金田起义b.1853年3月,定都南京,改名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c.1856年上半年,达到了军事上的全盛时期d.1856年9月,天京事变,由盛转衰的转折点,颁布》》《资政新篇》e.1864年6月,太平天国起义失败2.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是什么?1)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2)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3)太平天国起义也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4)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5)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3.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1)客观原因:外国侵略者和中国封建统治者联合镇压的结果2)主观原因:a.农民阶级的局限性b.战略上的失误c.拜上帝教的危害d.对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缺乏理性认识e.不能正确对待儒学3)教训: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每一个中国公民,特别是青年学生,都应该学习和理解的重要知识。
以下是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点的概述。
一、历史背景中国近现代史开始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
在这之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经济繁荣,文化灿烂。
但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西方列强开始侵略中国,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这一时期,中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屈辱和破坏。
二、屈辱与抗争在1840年至1919年期间,中国经历了多次屈辱的战争和条约的签订。
这些条约包括《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等。
这些条约不仅割让了中国的领土,还使中国的经济和政治地位遭受了极大的损失。
然而,中国人民并没有放弃抵抗。
在屈辱与压迫中,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
这些抗争包括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等。
这些抗争虽然失败了,但它们表现出了中国人民的勇气和决心。
三、救亡图存面对列强的侵略和国内的动荡,中国人开始寻找救亡图存的道路。
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思想家和政治家,如孙中山、梁启超、李大钊等。
他们提出了各种救国方案,如改良、革命、民主等。
这些方案虽然各有优劣,但它们都代表了中国人对国家未来的探索。
四、革命与建设在经历了多次失败后,中国人终于在1911年的辛亥革命中成功推翻了清朝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这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革命。
然而,辛亥革命并没有完全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为了建设一个强大的中国,中国人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如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等。
这些事件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使中国逐渐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束缚。
五、总结与启示中国近现代史是一段充满屈辱与抗争的历史。
在这段历史中,中国人民经历了无数的苦难和挫折,但始终保持着不屈不挠的精神。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团结一致才能战胜一切困难;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纲
一、中国近现代史的起点和背景
1.1 清朝末年的国家危机
1.2 西方列强的入侵和侵略
1.3 维新思潮和改良运动的兴起
1.4 辛亥革命和民主共和的诞生
二、中国近现代史的主要事件和人物
2.1 辛亥革命和建立民国
2.2 红色革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2.3 改革开放和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2.4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主要人物及他们的贡献
三、中国近现代史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变革
3.1 政治制度的变革和演进
3.2 经济制度的演进和变革
3.3 文化变革和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3.4 科技进步和现代教育的发展
四、中国近现代史的国际影响和重要事件
4.1 二战对中国的影响
4.2 冷战时期的中国外交和对外政策
4.3 中国对世界的贡献和影响
4.4 重要历史事件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五、中国近现代史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5.1 当前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形势的总体评价
5.2 中国的发展战略和现代化目标
5.3 中国近现代史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展望
5.4 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六、中国近现代史的启示和思考
6.1 中国近现代史的经验和教训
6.2 中国近现代史对当代中国的启示和思考
6.3 中国近现代史的对外交流与学术研究
6.4 中国近现代史对全球化和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贡献。
中国近现代史提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一,清朝时期1:1840—1842年鸦片战争2: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3:1883—1885年中法战争4; 1894年7月—1895年4月中日甲午战争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二,民国时期1:10月10日武昌起义2:1912年(民国元年)中华民国成立3:新文化运动开始三,内战时期1,8月1日南昌起义2,1930年工农武装割据形成3,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4,12月12日西安事变四,抗日战争到新中国成立1,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2,9月国共合作实现3,1941年1月皖南事变4,1942年中共开始整风、大生产运动5,1945年4—6月中共七大召开6,毛泽东《对日寇的最后一战7,9月2日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8,1946月26日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战争开始9,1948年辽沈战役开始淮海战役开始平津战役开始10,1949年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召开11,月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国民政府覆亡12,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1949-19981,1950年土地改革运动开始2,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3,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4,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5,1958年“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6,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7,1971年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8,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始改革开放9,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10,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中国近现代史大纲
时间段
重要历பைடு நூலகம்事件/时期
主要内容/影响
1840-1842年
鸦片战争
英军发动侵华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2-1860年
早期抗争与探索
三元里抗英斗争、太平天国起义、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签订,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1861-1895年
1937-1945年
抗日战争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国共合作抗日,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1945-1949年
解放战争
国共内战爆发,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解放军进行战略决战,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
1949年
新中国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历史进入新的纪元
洋务运动与维新变法
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维新派倡导变法图强,戊戌变法失败
1895-1911年
甲午战争与清末新政
甲午战争失败,签订《马关条约》;清末新政尝试改革,但未能挽救清朝灭亡的命运
1911-1912年
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爆发,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1927年
北洋政府时期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军阀混战,社会动荡不安
1924-1927年
国共合作与大革命
第一次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但国民党右派叛变,大革命失败
1927-1937年
土地革命战争
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村包围城市,开展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根据地,与国民党进行十年内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第一章:鸦片战争与晚清社会变革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2. 让学生掌握晚清社会变革的主要原因和特点。
3.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鸦片战争的背景和过程2. 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3. 晚清社会变革的主要原因和特点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晚清社会变革的原因和特点。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2. 难点:晚清社会变革的主要原因和特点。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 课件:鸦片战争及其影响、晚清社会变革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简要介绍鸦片战争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鸦片战争:详细阐述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及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3. 分析晚清社会变革:引导学生探讨晚清社会变革的原因和特点。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晚清社会变革展开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鸦片战争和晚清社会变革的重要性。
第二章: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让学生掌握中华民国建立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3.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辛亥革命的背景和过程2. 中华民国的建立及其历史背景3. 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中华民国建立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难点:中华民国建立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 课件:辛亥革命及其影响、中华民国的建立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简要介绍辛亥革命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一、鸦片战争与晚清危机1. 鸦片战争的爆发19世纪中叶,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这场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和军事落后,战争以中国的失败告终,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割让领土,赔偿巨额战争赔款。
2. 晚清社会的动荡鸦片战争后,晚清社会陷入了深重的危机。
农民起义频发,如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起义等,严重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
同时,西方列强的进一步侵略,加剧了国家的贫弱和民族的苦难。
二、洋务运动与自强求富1. 洋务运动的兴起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中的一些开明官员发起了洋务运动,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通过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来实现国家的自强和富强。
2. 洋务运动的成果洋务运动期间,中国建立了一批近代化的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如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同时,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开启了中国教育的新篇章。
三、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1. 戊戌变法的尝试1898年,清政府发起了一场旨在变法图强的政治改革——戊戌变法。
但由于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变法仅维持了百日便宣告失败。
2. 辛亥革命的成功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中华民国成立,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四、北洋政府与军阀割据1. 北洋政府的统治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成立,但国家并未实现真正的统一和安定。
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后,中国进入了军阀割据的时代。
2. 军阀混战的影响军阀割据导致了连年混战,民生凋敝,国家分裂。
同时,这一时期也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中国革命的兴起提供了社会土壤。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第14、15页)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
主要矛盾是: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历史任务是: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为什么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1840年至1949年,中国逐步形成并加深地演变为为半殖民地办封建状态。
首先,半殖民地化了。
这是从政治主权角度看。
主权受侵犯,领土完整遭破坏,成了有其名无其实的国家。
其次,半封建化了。
这是从经济基础和经济解构角度看。
(1)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商品经济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中国农业经济成为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一个部分。
(2)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刺激下,中国城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并有所发展,但并未成为主要的经济形态。
3.论述第一次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先进分子民族意识的觉醒。
(1)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封建统治者“天朝上国”的迷梦,先进的中国人也开始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2)“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的维新思想。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他除了坚决主张严禁鸦片,组织渔民等以抵御外国侵略以外,注意了解西方,赞成正常的对外贸易。
魏源编纂了《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国家富强来抵御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19世纪70年代以后,马建忠、王韬等人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同时也要求吸纳某些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说。
他们一般都反对列强的侵略,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主张变革封建专制制度,具有一定程度的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对中国社会发生了广泛的思想影响。
(3)救亡图存与振兴中华。
鸦片战争以后,民族觉醒意识还只限于少数人之中。
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图谋瓜分中国,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
中国近现代史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到现在一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 ①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自给自足的小农自然经济. ②地主、商人/高利贷者三者常常是结合在一起的. ③政治上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④社会结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其核心是宗族家长制,突出父权/夫权/君权.⑤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一方面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定和延续,另一方面也使其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了不可克服的周期性的政治经济危机.2.鸦片战争前的世界: ①14—15世纪,在欧洲地中海沿岸的城市里,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出现了使用雇佣劳动者的手工作坊主/控制家庭手工业的包买商等. ②164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③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从英国开始然后迅速推广到欧美各国人民的工业革命,使大机器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资本主义制度终于在欧美确立起来. ④15世纪,西方冒险家远渡重洋的环球循环往复随之而来的征服掠夺,揭开了近代殖民扩张的序幕. ⑤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向东方的殖民扩张,使古老的中国遇到了空前严重的持久战,面临着极其深刻的生存危机.3.关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怎样形成的?有哪些特点?答:①1840.6—1842.8,英国发动了侵华的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及附件内容,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56.10—1860.10英、法发动了侵华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1894.7—1895.5,日本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甲午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格局初步形成。
1900.6,八国以“保护使馆”为名,联合发动侵华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大纲
上篇综述一、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1.“盛世”:汉代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开元之治”,清代的“康雍乾盛世”二、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1842年8月中英《南京条约》1843年10月中英《虎门条约》1844年7月中美《望厦条约》1844年10月中法《黄埔条约》通过这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西方列强在中国攫取了大量侵略特权(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领海主权,司法主权,关税主权)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并且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答: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国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新的阶级和新的思想。
三、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1.半殖半封社会的特征:(1)资本帝国主义掌控中国经济和政治命脉,决定并支配中国。
(2)中国封建势力已经与侵略者勾结一体,是列强压迫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3)自然经济虽遭破坏,但地主土地所有制仍存。
(4)中国资本主义虽然产生并有一定发展,但始终软弱,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
(5)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中国内部不统一。
这与资本—帝国主义争斗和间接控制、与中国地方性农业经济基础上的地方割据、中国地域广大等有关。
(6)中国人民政治权力和生活极端贫困化。
四、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五、两大主要矛盾及其关系1.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2.关系:两者相互交织和交替。
如反侵略战争和义和团运动,呈现民族矛盾为主要矛盾;如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和辛亥革命,呈现阶级矛盾为主要矛盾;如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呈现二者勾结一道。
六、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1.任务:求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目录全
上篇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综述风云变换的八十年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7二、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10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16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21一、军事侵略21二、政治控制24三、经济掠夺26四、文化渗透30第二节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32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32二、粉碎瓜分中国的阴谋34第三节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37一、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37二、民族意识的觉醒39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43第二节洋务运动的兴衰48第三节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52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60第二节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68第三节辛亥革命的失败72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83二、“三座大山”的重压87三、两个中国之命运95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100第二节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110第三节中国革命的新局面121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第一节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130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二、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三、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第二节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140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一节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149第二节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153第三节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159第四节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162第五节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原因和意义177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步自卫战争183第二节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189第三节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196第四节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203下编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2015) 综述辉煌的历史征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二、新中国发展的两个历史时期及其相互关系三、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225第二节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230第三节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237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第一节良好的开局251第二节探索中的严重曲折259第三节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275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第一节历史性的伟大黑白和改革开放的起步285第二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292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301第四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10第五节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317第六节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32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一、教案概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掌握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培养学生对国家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本教案内容共分为十五个章节,涵盖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北洋军阀统治、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主义建设、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历史阶段。
二、第五章:辛亥革命1.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培养学生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的认识。
(3)引导学生思考辛亥革命对modern China 的历史启示。
2.教学内容(1)背景:清朝的衰落,民众反抗斗争的兴起。
(2)过程:武昌起义,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
(3)影响:民主思想传播,社会变革,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4)历史意义:推翻封建帝制,开启民主共和新时代。
3.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2)案例分析法:分析辛亥革命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3)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启示。
4.教学资源(1)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相关章节。
(2)多媒体课件:展示辛亥革命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3)历史文献:为学生提供辛亥革命的第一手资料。
5.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讨论、提问的积极性。
(3)期末考试: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知识的掌握。
三、第六章:北洋军阀统治1.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北洋军阀统治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
(2)培养学生对北洋军阀统治的评价。
(3)引导学生思考北洋军阀统治对modern China 的历史影响。
2.教学内容(1)政治状况:军阀割据,政权更迭。
(2)经济状况: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列强经济侵略。
(3)文化状况:新文化运动,启蒙思想传播。
(4)历史影响:社会动荡,民众疾苦。
3.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北洋军阀统治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
(2)案例分析法:分析北洋军阀统治中的典型事件。
2023年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提纲
2023年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提纲
一、导论
1.什么是历史纲要?
2.中国近现代史的时间界定
3.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性
二、中国近代史: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
1.鸦片战争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2.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
3.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
4.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5.抗日战争与民族独立
三、中国现代史: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
1.新中国的成立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2.大跃进、文化大革命与改革开放
3.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5.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发展
四、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与事件
1.林则徐与禁烟运动
2.孙中山与辛亥革命
3.毛泽东与中国革命
4.周恩来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5.邓小平与改革开放
五、总结与展望
1.中国近现代史的教训与启示
2.中国未来的发展道路与前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本题难度系数为0.8)()A.经济侵略B.文化侵略C.军事侵略D.宗教渗透2.规定中国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的不平等条约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3.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美国迫使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A.《南京条约》B.《五口通商章程》C.《望厦条约》D.《黄埔条约》4.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的不平等条约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A.《辛丑条约》B.《马关条约》C.《北京条约》D.《南京条约》5.放火烧毁了凝聚着中华民族聪明才智和伟大创造的皇家园林中的“万园之园”的侵略者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9)()A.八国联军B.英军C.英法联军D.法军6.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并“班列六部之前”的不平等条约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6)()A.《辛丑条约》B.《马关条约》C.《北京条约》D.《南京条约》7. 通过侵华战争,列强获得了在中国领土上驻兵的特权。
规定外国军队有权在北京使馆区“留兵驻守”的不平等条约是 (本题难度系数为0.7)()A.《辛丑条约》B.《马关条约》C.《北京条约》D.《南京条约》8. 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不平等条约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6)()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9.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A.义和团与部分清军与八国联军进行的殊死搏斗B.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后期太平军曾多次重创外国侵略者C.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D.台湾人民的多次反抗侵略者的战斗10.19世纪70至80年代,帝国主义列强从侵占中国周边邻国发展到蚕食中国边疆地区,使中国陷入“边疆危机”,其中侵入西藏的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65)()A.英国B.法国C.俄国D.美国11. 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和瓜分的图谋达到高潮是在(本题难度系数为0.5)()A.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B.中法战争以后C.甲午战争以后D.八国联军侵华以后12.基督教在中国设立的最大出版机构广学会发行的报刊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55)()A.《中国丛报》B.《北华捷报》C.《字林西报》D.《万国公报》13.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最根本原因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A.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B.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C.帝国主义列强改变了侵略中国的策略D.西方列强主观上没有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意图14.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本题难度系数为0.85)()A.林则徐B.严复C.洪秀全D.康有为15.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的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A.林则徐B.严复C.魏源D.康有为16.1894年11月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的最强音的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A.洪秀全B.严复C.孙中山D.康有为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
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
1.第二次鸦片战争前西方列强迫使中国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本题难度系数为0.7)()A.《江宁条约》B.《望厦条约》C.《黄埔条约》D.《马关条约》2.沙皇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这些不平等条约有(本题难度系数为0.8)()A.《瑷珲条约》B.《北京条约》C.《勘分西北界约记》D.《改订伊犁条约》及五个勘界议定书3.资本—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军事侵略和不平等条约对中国进行政治控制,表现在(本题难度系数为0.75)()A.控制中国内政B.操纵中国外交C.享有领事裁判权、把持中国海关D.勾结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4.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城市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A.广州、上海B.厦门C.福州D.宁波5.19世纪70至80年代,帝国主义列强从侵占中国周边邻国发展到蚕食中国边疆地区,使中国陷入“边疆危机”,下列行为与英国有关的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65)()A.入侵云南B.入侵西藏C.入侵广西D.入侵新疆6.在中日甲午战争中为国捐躯的清朝陆海军将领有(本题难度系数为0.8)()A.左宝贵B.丁汝昌C.邓世昌D.刘步蟾7.1840至1919年中国人民为反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斗争,但都失败了,其原因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A.资本—帝国主义过于强大B.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C.中国武器落后D.中国社会制度的****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C【解题思路】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
它们依仗先进的武器和军事技术,或者进行武力威胁,或者发动侵略战争,或者武装干涉中国的内政,甚至直接出兵镇压中国革命。
这种军事侵略是逐步升级的,从骚扰、蚕食中国沿海、边疆,到割占中国大片领土,甚至企图瓜分全中国。
伴随军事侵略而来的是经济掠夺、文化和宗教渗透。
2.【答案】A【解题思路】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B《马关条约》规定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英国通过中英《北京条约》,割去香港岛对岸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D《辛丑条约》签订后,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3.【答案】C【解题思路】这是一道常识题。
鸦片战争后,美国强迫中国签订了《望厦条约》。
法国强迫中国签订了《黄埔条约》。
《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是英国强迫中国签订的。
所以,答案是C。
4.【答案】B【解题思路】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的岛屿和澎湖列岛。
答案是B。
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英国通过中英《北京条约》,割去香港岛对岸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D《辛丑条约》签订后,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5.【答案】C【解题思路】列强在侵华战争中公开抢劫中国的财富,肆意破坏中国的文物和古迹。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进入北京城前,首先抢劫和焚烧了清朝皇帝的离宫圆明园。
答案是C。
6.【答案】A【解题思路】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成了与外国列强打交道的专门部门。
所以,答案是A。
7.【答案】A【解题思路】通过侵华战争,帝国主义列强获得了在中国领土上驻兵的特权。
1901年《辛丑条约》规定,外国军队有权在北京使馆区和北京至大沽、山海关一线包括天津、唐山等12处“留兵驻守”。
所以,答案是A。
【解题思路】通过《辛丑条约》,帝国主义列强强迫清政府做出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反对它们的组织的承诺,并规定清政府各级官员如对人民反抗斗争“弹压惩办”不力,“即行革职,永不叙用”。
中外反动势力彻底勾结在一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9.【答案】C【解题思路】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时,中国人民即奋起抵抗。
1841年5月,英军在广州郊区三元里一带的淫掠暴行,激起当地乡民的义愤,“不呼而集者数万人”,与英军展开激烈战斗。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和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
A、B、D时间较晚。
10.【答案】A【解题思路】19世纪70至80年代,帝国主义列强从侵占中国周边邻国发展到蚕食中国边疆地区,使中国陷入“边疆危机”。
英国从印度侵入西藏,又从缅甸入侵云南。
法国则从越南侵犯广西。
俄国从中亚入侵新疆。
所以,此题答案是A。
11.【答案】C【解题思路】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和瓜分的图谋,在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达到高潮。
德、俄、英、法、日等国于1898年至1899年竞相租借港湾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所以,此题答案是C。
12.【答案】D【解题思路】这是一道常识题。
列强利用教会为帝国主义侵略制造舆论。
基督教在中国设立的最大出版机构是广学会,其发行的报刊是《万国公报》。
所以,答案是D。
13.【答案】B【解题思路】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中国人民以其不畏****、敢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打击和教训了帝国主义者,使它们不敢为所欲为地瓜分中国。
A、C不是最根本的原因,D项不正确。
【解题思路】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他被道光皇帝派到广东领导查禁鸦片和进行抗英斗争时,就组织人翻译西方书刊。
1841年,他组织翻译了英国人慕瑞的《地理大全》,编成《四洲志》一书。
答案是A。
15.【答案】C【解题思路】魏源在1843年1月编成《海国图志》,在《海国图志》中,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所以,答案是C。
16.【答案】C【解题思路】孙中山1894年11月在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时指出:“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瞵,久垂涎于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饶。
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
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
”由此,他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答案是C。
二、多项选择题1.【答案】ABC【解题思路】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清政府先后与英国签订了中英《江宁条约》(即《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与美国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与法国签订了中法《黄埔条约》,与俄国签订了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
所以,答案是A、B、C。
答案D是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与日本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2.【答案】ABCD【解题思路】俄国利用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机,于1858年胁迫黑龙江将军奕山与之签订《瑷珲条约》,割去黑龙江以北60万平方公里领土;1860年,通过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割去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领土;1864年,强迫清政府签订《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去中国西北44万平方公里领土;1881年,通过《改订伊犁条约》和5个勘界议定书,割去中国西北7万多平方公里领土。
通过这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俄国共侵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3.【答案】ABCD【解题思路】为了统治中国,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在政治上采取的主要方式,是控制中国政府,操纵中国的内政、外交,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主要表现在: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享有领事裁判权、把持中国海关;镇压中国人民的反侵略反封建斗争;在中国政府中扶植、收买自己的代理人等。
答案是A、B、C、D。
4.【答案】ABCD【解题思路】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5个港口城市为通商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