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皮肤科中医诊疗方案
蛇串疮中医诊疗方案
蛇串疮中医诊疗规范一、定义蛇串疮是一种以成簇水疱沿身体单侧呈带状分布,排列宛如蛇形,疼痛剧烈,痛如火燎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因皮损状如蛇行,故名蛇串疮;因每多缠腰而发,故又称缠腰火丹;本病又称之为火带疮、蛇丹、蜘蛛疮等;相当于西医带状疱疹;清··缠腰火丹称此症“俗名蛇串疮,初生于腰,紫赤如疹,或起水疱,痛如火燎;”二、诊断以成簇水疱,沿一侧周围神经作带状分布,伴刺痛为临床特征;多见于成年人,好发于春秋季节,以成年患者居多,发病初期皮损为带状红色斑丘疹,继而出现栗米至黄豆大小簇集成群的小疱,累累如串珠,聚集一处或数处,排列成带状,疱群之间间隔正常皮肤,疱液初澄明,数日后疱液混浊化脓,或部分破裂,重者有出血点,血疱或坏死,轻者无皮损,仅有刺痛感,或稍潮红,无典型的小疱;皮损好发于腰肋部、胸部或头面部,多发于一侧,常单侧沿皮神经分布,一般不超过正中线;发于头面部者中,尤以发于眼部和耳部者病情较重,疼痛剧烈;发病前患者有感觉过敏,灼热刺痛,伴全身不适,疼痛有时伴随皮疹同时出现,有的疼痛发生在1-3天后或更长时间才出现皮疹;一般先有轻度、倦怠、食欲不振,以及患部皮肤灼热感或神经痛等前驱症状,但亦有无前驱症状即发疹者;经l一3天后,患部发生不规则的红斑,继而出现多数和成簇的粟粒至绿豆大小的丘疱疹,迅速变为水疱,聚集一处或数处,排列成带状,水疱往往成批发生,簇间隔以正常皮肤;疱液透明,5—7天后转为浑浊,或部分破溃、糜烂和渗液,最后干燥结痂,再经数日,痂皮脱落而愈;少数患者,不发出典型水疱,仅仅出现红斑、丘疹,或大疱,或血疱,或坏死;岩患者或年老体弱者可在局部发疹后数日内,全身发生类似于水痘样皮疹,常伴高热,可并发肺、脑损害,病情严重,可致死亡;一般在发疹的局部,常伴有署核肿痛;皮疹多发生于身体一侧,不超过正中线,但有时在患部对侧,亦可出现少数皮疹;皮损好发于腰肋、胸部、头面、颈部,亦可见于四肢、阴部及眼、鼻、口等处;疼痛为本病的特征之一,疼痛的程度可因年蛉、发病部位、损害轻重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儿童患者没有疼痛或疼痛轻微,年龄愈大疼痛愈重;头面部较其他部位疼痛剧烈;皮疹为或坏死者,往往疼痛严重;部分老年患者在皮疹完全消退后,仍遗留神经疼痛,持续数月之久;本病若发生在眼部,可有角膜水疱、溃疡,愈后可因疤痕而影响视力,严重者可引起失明、脑炎,甚至死亡;若发生在耳部,可有外耳道或鼓膜疱疹、患侧面瘫及轻重不等的耳鸣、耳聋等症状;此外,少数患者还可有运动麻痹、脑炎等;病程在儿童及青年人,一般2—3周,老年人约3—4周;愈后很少复发;必要时的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感染性疾病、胸部X片、心电图、超声;可选择的检查项目:电解质、血脂、免疫球蛋白、抗核抗体系列、CT、MRI检查,消化道钡餐或内窥镜检查、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三、中医综合治疗:一中药治疗1.肝经郁热皮损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伴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大便干或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数;辨证分析:肝气郁结,气郁化火,外炎肌肤,故皮损鲜红,疱壁紧张;气滞湿热郁阻,则灼热刺痛;肝为刚脏,肝经郁热,肝胆火盛则烦躁易怒;口苦咽干、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滑数均为热盛之象;治法:清肝火解热毒;方药:龙胆泻肝汤加、等;若发于面部,加以乎肝解毒,引药上行;大便干结者,加生以通腑泻下;疼痛剧烈者,加川楝于、以疏肝止痛;2.脾虚湿蕴皮损颜色较淡,疱壁松弛,疼痛略轻;伴食少腹胀,门不渴,大便时溏;舌质淡,若白或门腻,咏沉绥或滑;辨证分析:饮食不节,脾虚湿蕴,气机;蕴滞肌肤,故见皮肤起丘疱疹或水疱:湿盛于热则皮疹色较淡,疮壁松弛,疼痛略轻;脾失健运则食少腹胀.便溏;口不渴、舌质淡、苔白或白腻、脉沉缓或滑均为湿盛之象;治法:健脾利湿;方药:除湿胃苓汤加减;3.气滞血瘀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舌质黯,苔白,脉弦细;辨证分析:湿热毒邪虽退,但气血凝滞未解,不通则痛,故皮疹消退疼痛不止;舌质黯、苔白、脉弦细均为气滞血瘀之象;治法:活血,重镇止痛;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制、、、母、生、等;若夜寐不安者,加以宁心安神;年老体虚者,加、以益气抗邪;二特色治疗方法火针点刺:用火针或一寸毫针在酒精登上烧红,对准病灶局部速刺,以刺入疱下基底部皮肤为度,不留针,一般根据皮损面积大小用火针均匀点刺达80%左右;围刺:选用105-2寸毫针,从疱疹边缘沿皮下透刺,针尖刺向成块疱疹中心,针数、深度视皮疹面积而定,留针45-60分钟,留针期间,主要部位接电子脉冲仪,用连续波;刺血拔罐法:起针时摇大针孔,并于针孔及疱疹处用适当玻璃罐拔吸3-5分钟,每罐出血量约2-4毫升远道刺络法:于病损同侧,取无名指末节,指指关节掌侧纹缝端尺侧缘,点刺出血5-10滴,每日一次碘伏消炎:用医用2%碘伏于治疗前后,休息期间每隔2小时,均匀涂擦疱疹皮损处,至结痂干燥;三外治法一初起用玉露膏外敷;或外搽双柏散、三黄洗剂、清凉乳剂加饱和石灰水上清液充分搅拌成乳状外涂;或鲜马齿苋、玉簪叶捣烂外敷;二水疱破后,用四黄膏或膏外涂;有坏死者,用九一丹换药;三若水疱不破,可用针或消毒针头挑破,使疱液流出,以减轻疼痛;四、难点分析本病初期症状多为剧烈难忍的疼痛,疱疹出现有一定的潜伏期;发于上胸部肋间神经者,常常容易误诊为心绞痛;发于颜面部、面神经、三叉神经者,遗留有部分色素沉着,发于四肢者,预后尚可;但是,伴发有糖尿病等基础病变者,治疗难度较大,不易愈合,后遗症多,年龄较大者亦如此;火针治疗,还有个体差异和痛阈值的区别,部分患者耐受度较低,影响治疗效果;其他疾病,当对症治疗无效后或疱疹出现后才予以明确诊断;故多有后遗神经痛,从而增加治疗难度;因此早诊断、早治疗才能减少神经痛的后遗症状,提高治愈率;五、疗效标准及评价:治愈:疱疹结痂干燥,无再发疱疹,基本无神经疼痛好转:疱疹50%结痂,新疱疹继续出现,神经痛存在无效:疱疹结痂小于20%,病势未得到有效控制,病损神经疼痛明显;2013年年我科共治疗蛇串疮100例,现对该病作如下评价与分析:蛇串疮是一种以成簇水疱沿身体单侧呈带状分布,排列宛如蛇形,疼痛剧烈,痛如火燎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因皮损状如蛇行,故名蛇串疮;因每多缠腰而发,故又称缠腰火丹;多发在春秋季,以成年患者居多,发病初期皮损为带状红色斑丘疹,继而出现栗米至黄豆大小簇集成群的小疱,累累如串珠,聚集一处或数处,排列成带状,疱群之间间隔正常皮肤,疱液初澄明,数日后疱液混浊化脓,或部分破裂,重者有出血点,血疱或坏死,轻者无皮损,仅有刺痛感,或稍潮红,无典型的小疱;皮损好发于腰肋部、胸部或头面部,多发于一侧,常单侧沿皮神经分布,一般不超过正中线;发于头面部者中,尤以发于眼部和耳部者病情较重,疼痛剧烈;发病前患者有感觉过敏,灼热刺痛,伴全身不适,疼痛有时伴随皮疹同时出现,有的疼痛发生在1-3天后或更长时间才出现皮疹;住院时间3-7天,平均住院天数7天;治疗方法以火针点刺、围刺、刺血拔罐、远道刺络法、中药内服等保守治疗为主;治愈71例,好转29例;治愈时间平均7天,无复发,无后遗症,好转的3例,均为高龄和糖尿病患者,疗程为3周;。
2013年皮肤科中医诊疗方案
皮肤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2013版)新泰市中医医院皮肤科2013年1月5日目录白疕(寻常性银屑病)诊疗方案粉刺(寻常性痤疮)诊疗方案蛇串疮(带状疱疹)诊疗方案白疕(寻常性银屑病)诊疗方案一、概述:银屑病是一种以皮肤红斑,表面覆盖多层银白色鳞屑为特征的慢性皮肤病。
本病属中医“白疕”范畴,古代文献又有“干廯”之称。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2—94)。
(1)皮损初为针尖至扁豆大的炎性红色丘疹,常呈点滴状分布,迅速增大,表面覆盖银白色多层性鳞屑,状如云母。
鳞屑剥离后,可见薄膜现象及筛状出血,基底浸润,可有同形反应。
陈旧皮疹可呈钱币状、盘状、地图状等。
(2)好发于头皮、四肢伸侧,以肘关节面多见,常泛发全身。
(3)部分病人可见指甲病变,轻者呈点状凹陷,重者甲板增厚,光泽消失。
或可见于口腔、阴部粘膜。
发于头皮者可见束状毛发。
(4)起病缓慢,易于复发。
有明显季节性,一般冬重夏轻。
(5)可有家族史。
(6)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角化过度、角化不全。
角层内有中性多形核白细胞堆积棘层增厚。
表皮突呈规则性向下延伸,真皮乳头水肿呈棒状,乳头内血管扩张,血管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一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1)多青壮年发病。
部分发病或加重常由扁桃体炎或上呼吸道感染诱发。
(2)好发于头皮、躯干和四肢伸侧,常对称分布,亦有仅局限与某一部位者。
(3)典型皮疹为粟粒至绿豆大红色丘疹、斑丘疹或斑块,可融合成片,边界清楚周围有炎性红晕,浸润显着,表面覆盖厚积的银白色鳞屑。
轻轻刮除鳞屑,可见一层淡红色半透明薄膜(薄膜现象);刮除薄膜后出现点状出血(Auspitz征)。
白色鳞屑、薄膜现象和点状出血是本病的临床特征。
皮疹形态多样,可为点滴状、钱币状、地图状、蛎壳状等。
(4)发生于头皮者,发成束状。
最新皮肤科中医诊疗方案汇总
2013年皮肤科中医诊疗方案皮肤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2013版)新泰市中医医院皮肤科2013年1月5日目录白疕(寻常性银屑病)诊疗方案粉刺(寻常性痤疮)诊疗方案蛇串疮(带状疱疹)诊疗方案白疕(寻常性银屑病)诊疗方案一、概述:银屑病是一种以皮肤红斑,表面覆盖多层银白色鳞屑为特征的慢性皮肤病。
本病属中医“白疕”范畴,古代文献又有“干廯”之称。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2—94)。
(1)皮损初为针尖至扁豆大的炎性红色丘疹,常呈点滴状分布,迅速增大,表面覆盖银白色多层性鳞屑,状如云母。
鳞屑剥离后,可见薄膜现象及筛状出血,基底浸润,可有同形反应。
陈旧皮疹可呈钱币状、盘状、地图状等。
(2)好发于头皮、四肢伸侧,以肘关节面多见,常泛发全身。
(3)部分病人可见指甲病变,轻者呈点状凹陷,重者甲板增厚,光泽消失。
或可见于口腔、阴部粘膜。
发于头皮者可见束状毛发。
(4)起病缓慢,易于复发。
有明显季节性,一般冬重夏轻。
(5)可有家族史。
(6)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角化过度、角化不全。
角层内有中性多形核白细胞堆积棘层增厚。
表皮突呈规则性向下延伸,真皮乳头水肿呈棒状,乳头内血管扩张,血管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一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1)多青壮年发病。
部分发病或加重常由扁桃体炎或上呼吸道感染诱发。
(2)好发于头皮、躯干和四肢伸侧,常对称分布,亦有仅局限与某一部位者。
(3)典型皮疹为粟粒至绿豆大红色丘疹、斑丘疹或斑块,可融合成片,边界清楚周围有炎性红晕,浸润显著,表面覆盖厚积的银白色鳞屑。
轻轻刮除鳞屑,可见一层淡红色半透明薄膜(薄膜现象);刮除薄膜后出现点状出血(Auspitz征)。
白色鳞屑、薄膜现象和点状出血是本病的临床特征。
皮疹形态多样,可为点滴状、钱币状、地图状、蛎壳状等。
中医治疗皮肤病方集锦
中医治疗⽪肤病⽅集锦1. 治银屑病(⽜⽪癣);(1).⽤醋熬花椒⽔,奇迹般地除根了.⽅法是:买⼀瓶醋,放⼀把花椒,熬半⼩时,放凉后将熬的花椒⽔装⼊瓶中,⽤⼀⼩⽑笔刷花椒⽔于患处,每天坚持早、午、晚刷涂患处,⽆论何种顽癣,均可根治.(2)⽅法是採⼏条鲜榆树枝,挤压出汁液抹在患处(汁液只能⽤⼀次).每天⼀次,连抹⼗天即可根治..(3)将⼤蒜捣成蒜泥,敷在患处两⼩时,以周围烧起泡为⽌,尔后再拔⽕罐,将毒汁吸出.2.⽜⽪癣、头癣、顽癣:猪胆⼀个,刺破,将胆汁放在⼩碗内,加⼊明矾(如黄⾖⼤),待溶化后⽤胆汁搽患处,每⽇2次,连⽤7天.此⽅治疗多年⽪癣、顽癣效果神奇.3. 湿疹:樟脑丸⼀个,放半⽄陈醋内浸3天后,⽤醋搽患处,⼀⽇3次,⾄治愈.使⽤善鑫堂万应⾍草膏对各种湿疹有显著效果.4. ⽜⽪癣:把⼤蒜放些盐捣烂如泥,敷在患处,⽤纱布盖好并⽤胶布固定,每天换新蒜泥⼀次.⼀段时间后⽜⽪癣便可以消除,患处只留下⼀块深⾊的斑印5. .⽜⽪癣:把旧的铜钱放在醋⾥泡⼀泡,然后在瓷碗⾥磨⼀磨,把碗底的醋汁涂在患处.这个⽅法的原理⼤概是醋和铜钱在⼀起会产⽣类似有药物疗效的物质吧.6. 冶脚癣;⽤⼤蒜5-6瓣,花椒25粒.先把花椒炒焦,碾压成粉和⼤蒜头⼀起捣成糊状.洗净患处,抹1-2毫⽶厚.每隔⽇敷药⼀次,敷药后20分钟左右即出现黄⽔.7.疥疮、恶疮、⽆名疮:⽩鸡⽑⼀把烧成灰,⽤芝⿇油调成糊状,每⽇涂患外2~3次,连⽤5~7天,效果极佳.8. 各种⽪炎: 鸡蛋对治疗⽪炎有着⾮常好的疗效,严重的⽪炎可以使⽤帕芙欧⽪癣康宁.⽣鸡蛋⼀只,将整蛋放陈醋内泡7天.再取出蛋打破⽤蛋清涂患处,每⽇2--3次,7天可愈.忌酒、辣物.9. 冻疮偏⽅*,⽩罗⼘⼀个,⽣姜4两,桂枝3钱,煮沸,温后洗.⼀天⼀次,连洗3到5次.10.蛇胆疮:⽤旱烟油⼀⼩团(或抽过的⾹烟过滤嘴3个),⽤适量⽔调匀,涂患处,每⽇3次,连⽤3~5天痊愈.11.汗斑癣:独头蒜(或⼩蒜头)捣烂,⽤纱布包好,蘸陈醋擦患处(擦⾄局部发热伴轻微刺痛),⼀⽇三次,⽤5~7 ⽇. 12.扁平疣:每次⽤马齿苋*20克(鲜品40克),板蓝根*15克,煎汤⼀碗内服,并留少量外涂,⼀⽇⼆次,连⽤10天.可除疣.13. ⼿⾜⽣疮久不收⼝:有⼈⼿⾜⽣疮久不收⼝.取⼤路⼝多⼈撒尿⽊板烂成⽩⾊者,以炭⽕煅化研细末加冰⽚少许掺之即愈.14.风疹块、痱⼦:鲜⾲菜汁加适量明矾,每天涂患处,并擦⾄⽪肤发红、发热,⼀⽇三次,2~3天即愈.15.脚⽓、⼿⽓:陈醋⼀⽄,加⼊去⽪⼤蒜头⼀两,明矾1钱,泡3天后⽤醋浸⼿、脚,⼀次5分钟,浸后可以洗去,⼀⽇⼀次,连⽤10天,也可以使⽤蛇胆古⽅⽔,喷⼀下患处,不会再发.16.清除脚⽓:安徽名医:李⽂林⽤吸过的烟头,夹在脚趾头当中,三⽇痊愈.17脚鸡眼、刺猴:湖北:黄浩⽤⼤⿇⼦1粒,捣烂抹上⽤胶布贴上,⼀次即愈.头,夹在脚趾头当中,三⽇痊愈.18.清除脚汗:名医:朱⽟民⽤桐树上的花⼀把熬⽔洗脚,三⽇痊愈.19.治脚⼲裂:河北:黄涛⾷盐⼆⽄,加⽔六⽄,烧开煮化稍冷洗脚,七天即愈.20.⼿、⾜多汗:明矾*5钱,热⽔2⽄,⼀起溶化浸⼿脚,⼀次10分钟,浸后站其⾃然晾⼲,⼀⽇⼀次,5天后⼿脚汗正常.21.⼿⾜开裂(皲裂、粗糙):⽣⽺油或猪油⼀两,加蜂蜜或⽩糖3钱,捣匀搽⼿脚,⼀⽇2~3次,⼀般7天可愈.再搽⼏天以后不复发.22.⼿⾜及浑⾝肿病*:鲶鱼⼀条,花⽣100克,炖蓝烂,⽩酒适量,饮⾷并⽤⼀⽇三次,连服3到5天.23.疝⽓偏⽅*:带⽑⿇雀⼀只,去内脏,内装⼀钱⾦丝矾,⽤线封⼝,放⽕内烧焦研末,酒服,早晚各⼀次.不会喝酒⽤温开⽔服⽤.24.⼿⾜⼲裂妙⽅*:⾷盐2⽄,加⽔6⽄,烧开煮化,等温后洗⼿脚.每晚洗10分钟,后⽤清⽔洗净,留⽔再洗.加热,⼏天痊愈.25.冻疮未破:尖头辣椒10个,⽣姜半两,⽩酒半⽄,⼀起放⼊瓶内浸3天后,在冻疮初起,⽪肤红肿发痒时搽患处,⼀⽇5次,有特效.连⽤⼗天⾄半⽉痊愈除根,不再复发.26.冻疮已破:陈旧棉花(越陈旧越好),烧成灰,⽤⿇油调匀搽患处,⼀⽇三次,搽好为⽌,不发.27.鹅掌风、灰指甲:陈醋1⽄,加⼊去⽪⼤蒜头⼀两,⾹烟丝(⼗⽀),泡⼆⽇后⽤醋浸⼿,⼀次10分钟,⼀⽇⼆次,浸后可⽤清⽔洗净,连⽤10⽇有特效.(此⽅最好在⼤伏天使⽤)28.疔、疖、痈(⽆名肿痛、搭背):⽣⼟⾖捣烂,涂患处,⽤布包好,⽇换⼀次,⼀般5天内可愈.29.鸡眼、瘊⼦:先⽤快⼑将患处外部⽼⽪削去.再涂上清凉油,⽤⾹烟⽕熏烤,⾄疼时稍坚持后拿掉烟⽕,⼀⽇⼆次,连⽤10天,半⽉后可脱落不发.30.烫伤:[1]活蚯蚓适量,加⽩糖少许化成⽔,涂伤处,⼀⽇三次,连⽤数⽇有清凉⽌痛,⽣肌功能,并不会留下疤痕,特效.[2]烫伤:可选⽤蛋清、⽩糖⽔、醋、蜂蜜、在烫伤时马上涂伤处,就不会起泡⼜易好.31.流⽕、丹毒:[1](多患于下肢、⽪肤红、肿、热、痛并伴有寒战、⾼热、头痛):鲜冬⽠⽪⼀次⼀两,烧⼀碗汤内服并外搽,⼀⽇两次,连⽤5天可消肿⽌痛、清热解毒.[2]流⽕、丹毒(多患于下肢、⽪肤红、肿、热痛并伴有寒战、⾼热、头痛):⽤鲜丝⽠叶汁拌⾦黄散*成糊状,外涂患处,内服三妙丸*中成药有奇效.32.蚊⾍咬伤(红肿、痒):可选⽤⼤蒜头、⽣姜擦,或⽤醋、⽛膏、盐⽔、⾹烟灰加⼊⼈的⼝⽔调匀涂,均可⽴即见效⽌痒,解毒消肿.33.治脚⽓:花椒粒30克,⽣姜30克,⼤蒜30克三味(切碎)混合后,浸泡在500毫升醋中,三天后⽤醋搽脚,每⽇三次,连⽤3-4⽇可愈.34.治⽩癜风:1.未长熟核桃青⽪⼀个,半量硫磺混,混合,搗烂,外涂,每⽇2次.2.将杏仁连⽪搗烂,早晚搓擦患处,直⾄患部呈现红⾊.3.硫磺,密陀僧适量,共研细未,搓擦患处,每⽇2次.4.⽤烧酒泡⽣姜7天,⽤⽣姜沾酒擦患处每⽇3次,每次3分钟,擦红为⽌,数⽇即愈.35. ⽩癜风:取露⽔(最好⽤⾲菜叶上露⽔)⼀⽄,加⼊蛇壳*5克,装⼊瓶内,埋地下过半⽉后取出,⽤⽔涂患处,⼀⽇三次,连⽤1~2⽉.同时可⽤马齿苋*30~60克,煎汤⼀碗内服,⼀⽇⼆次.36.⿐疮:⿐中⽣疮以苡⽶冬⽠煎汤当茶饮.神效⽆⽐.37.冶疗指甲癣:氯霉素眼药⽔,早晚点抹患处⾄到长出新指甲.38. ⽼⿏疮:西宁市:李⽟洲 .⽤癞蛤蟆⽪⼀张,贴上毒⽔⾃⼰出来便好.39. 神经性⽪炎(或过敏、或季节性发⽣):⽼⾖腐三、四两炒焦,⽤芝⿇油调匀涂患处,⼀⽇3次,三、四天有特效.40. ⽪肤瘙痒:鲜⾲菜与淘⽶⽔,按⼀⽐10重量配好,先泡两⼩时再⼀起烧开,去⾲菜⽤⽔洗痒处或洗澡,⼀次见效,洗后勿⽤清⽔过⾝,⼀⽇⼀次,连洗3天可愈.41.荨⿇疹:糯⽶60克,慢⽕把⽶炒开花,取⽶花炖汤服,每⽇⼀次,3⽇愈.42湿疹:樟脑丸⼀个,放半⽄陈醋内浸3天后,⽤醋搽患处,⼀⽇3次,⾄治愈.特效.43.湿疹(⽪肤起红点、⽔泡、发痒):⽤绿⾖3两炒焦研成粉,⽤醋调匀涂患处,⼀⽇⼆次,连涂⼀星期可根治.忌花椒、胡椒.44.⿇疹:⾹菜500克,⽔烧开后,芫荽下锅煮⼀⼆开即可,先熏后洗⼿⾜,可治⿇疹应出不出,或不透的.。
中医诊疗方案皮肤科
皮肤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目录黧黑斑病(黄褐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四弯风病(特应性皮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顽湿聚结病(结节性痒疹)中医诊疗方案(试行)日晒疮(多形性日光疹)中医诊疗方案(试行)脚湿气病(足癣)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瘾疹(慢性荨麻疹)中医诊疗方案风热疮(玫瑰糠疹)中医诊疗方案扁瘊(扁平疣)中医诊疗方案油风(斑秃)中医诊疗方案面游风(脂溢性皮炎)中医诊疗方案跖疣中医诊疗方案白疕(寻常性银屑病)诊疗方案粉刺(寻常性痤疮)诊疗方案蛇串疮(带状疱疹)诊疗方案湿疮(湿疹)诊疗方案黧黑斑病(黄褐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8-94)。
(1)面部皮损为黑斑,平于皮肤,色如尘垢,淡褐或淡黑,无痒痛。
(2)常发生在额、眉、颊、鼻背、唇等颜面部。
(3)多见于女子,起病有慢性过程。
(4)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中色素过度沉着,真皮中嗜黑素细胞也有较多的色素,可在血管和毛囊周围有少数淋巴细胞浸润。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和《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和疗效标准》(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2003年修订稿、《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年7月第37卷第7期)。
(1)面部淡褐色至深褐色、界限清楚的斑片,通常对称性分布,无炎症表现及鳞屑。
(2)无明显自觉症状。
(3)女性多发,主要发生在青春期后。
(4)病情可有季节性,常夏重冬轻。
(5)排除其它疾病(如颧部褐青色痣、Riehl黑变病及色素性光化性扁平苔藓、雀斑、咖啡斑、Albrifht综合征;炎症后色素沉着;色痣;太田痣等)引起的色素沉着。
(二)证候诊断1.肝郁血瘀证:面部青褐色斑片,或浅或深,边界清楚,对称分布于两颧周围。
胁胀胸痞,性情急躁,易怒;女子月经先后不定期,或经前斑色加深,乳房作胀或疼痛;舌象:舌质红或有紫斑;脉弦。
中医诊疗方案皮肤科
皮肤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目录黧黑斑病(黄褐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四弯风病(特应性皮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顽湿聚结病(结节性痒疹)中医诊疗方案(试行)日晒疮(多形性日光疹)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脚湿气病(足癣)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瘾疹(慢性荨麻疹)中医诊疗方案风热疮(玫瑰糠疹)中医诊疗方案扁瘊(扁平疣)中医诊疗方案油风(斑秃)中医诊疗方案面游风(脂溢性皮炎)中医诊疗方案跖疣中医诊疗方案白疕(寻常性银屑病)诊疗方案粉刺(寻常性痤疮)诊疗方案蛇串疮(带状疱疹)诊疗方案湿疮(湿疹)诊疗方案黧黑斑病(黄褐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8—94)。
(1)面部皮损为黑斑,平于皮肤,色如尘垢,淡褐或淡黑,无痒痛.(2)常发生在额、眉、颊、鼻背、唇等颜面部。
(3)多见于女子,起病有慢性过程。
(4)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中色素过度沉着,真皮中嗜黑素细胞也有较多的色素,可在血管和毛囊周围有少数淋巴细胞浸润。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和《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和疗效标准》(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2003年修订稿、《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年7月第37卷第7期)。
(1)面部淡褐色至深褐色、界限清楚的斑片,通常对称性分布,无炎症表现及鳞屑。
(2)无明显自觉症状。
(3)女性多发,主要发生在青春期后。
(4)病情可有季节性,常夏重冬轻.(5)排除其它疾病(如颧部褐青色痣、Riehl黑变病及色素性光化性扁平苔藓、雀斑、咖啡斑、Albrifht综合征;炎症后色素沉着;色痣;太田痣等)引起的色素沉着。
(二)证候诊断1.肝郁血瘀证:面部青褐色斑片,或浅或深,边界清楚,对称分布于两颧周围。
胁胀胸痞,性情急躁,易怒;女子月经先后不定期,或经前斑色加深,乳房作胀或疼痛;舌象:舌质红或有紫斑;脉弦。
中医对皮肤病的治疗
中医对皮肤病的治疗皮肤病作为常见疾病之一,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多困扰。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皮肤病的治疗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中医对皮肤病的治疗方式,并探讨其疗效和优势。
一、中医对皮肤病的治疗方法1. 辨证施治法中医治疗皮肤病首先要通过望、闻、问、切等四诊方法,全面了解患者身体状况和病情变化。
通过对病情的辨证施治,中医可以根据不同的病因、病程和病位,采取针灸、中药煎煮、外敷等多种方法来治疗皮肤病。
2. 中药疗法中药是中医治疗皮肤病的主要方法之一。
中药可以根据病情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药物,如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润燥止痒等功效的药物。
中药可以内服、外用或者内外结合的方式治疗皮肤病,其中外用中药在疮疡、湿疹、痤疮等皮肤病的治疗中有着显著的疗效。
3.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皮肤病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刺激,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皮肤病的目的。
针灸具有疏通经络、调节免疫功能、改善局部循环等作用,对于湿疹、牛皮癣等皮肤病有一定的疗效。
4. 按摩推拿疗法按摩推拿疗法是中医治疗皮肤病的常用辅助方法。
通过按摩推拿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改善局部组织供血,增强机体抵抗力,从而起到治疗皮肤病的作用。
按摩推拿疗法在湿疹、皮炎等皮肤病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
二、中医治疗皮肤病的疗效和优势中医治疗皮肤病有其独特的疗效和优势。
首先,中医治疗注重辨证施治,通过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针对病因进行个性化的治疗,从而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其次,中医强调标本兼治,通过调整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改善气血循环,从根本上改善皮肤病的症状和体质。
这与西医治疗皮肤病常常只关注外部症状有所不同。
再次,中医治疗注重调整整体健康状态,而不仅仅局限于皮肤病的治疗。
中医认为,皮肤病是身体内部失调的表现,治疗皮肤病不仅要治疗表面症状,更要从整体上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和抵抗力。
最后,中医治疗注重预防和保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心理状况等方面来预防皮肤病的发生和复发。
中医治皮肤病方法
中医治皮肤病方法
中医治疗皮肤病是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具有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中医治疗皮肤病的方法:
1. 中药内服:根据不同的皮肤病症状和病因,选择适合的中药进行内服治疗,如黄连、连翘、地黄等。
中药可以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改善气血循环,促使皮肤内部病变得到改善。
2. 中药外用:使用一些特殊的中药制剂,如膏药、擦剂、湿敷等,直接涂抹在患处。
这些中药外用可以起到清热、燥湿、活血等作用,有助于改善皮肤病症状。
3. 针灸疗法:中医针灸疗法可以通过调整体内的气血循环、平衡阴阳,促进身体免疫力的提高,从而达到治疗皮肤病的作用。
常用的针灸方法包括体表穴位针刺、耳穴贴压等。
4. 中医按摩疗法:通过按摩的方式刺激皮肤,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排毒功能,从而改善皮肤病症状。
常用的按摩方法包括推、捏、拿、滚等。
5. 中医饮食疗法:中医认为饮食与皮肤健康密切相关,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和营养摄入,可以改善皮肤病症状。
例如,根据中医理论,湿热体质的人要忌食辛辣、油腻的食物,而多吃清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皮肤病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疾病的病因、病程、病机等因素。
另外,中医治疗方法具有个体差异,同样的病种在不同的人身上可能会有不同的治疗方案。
因此,在接受中医治疗前,建议咨询专业的中医医师,根据个人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年皮肤科中医诊疗方案
皮肤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2013版)新泰市中医医院皮肤科2013年1月5日目录白疕(寻常性银屑病)诊疗方案粉刺(寻常性痤疮)诊疗方案蛇串疮(带状疱疹)诊疗方案白疕(寻常性银屑病)诊疗方案一、概述:银屑病是一种以皮肤红斑,表面覆盖多层银白色鳞屑为特征的慢性皮肤病。
本病属中医“白疕”范畴,古代文献又有“干廯”之称。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2—94)。
(1)皮损初为针尖至扁豆大的炎性红色丘疹,常呈点滴状分布,迅速增大,表面覆盖银白色多层性鳞屑,状如云母。
鳞屑剥离后,可见薄膜现象及筛状出血,基底浸润,可有同形反应。
陈旧皮疹可呈钱币状、盘状、地图状等。
(2)好发于头皮、四肢伸侧,以肘关节面多见,常泛发全身。
(3)部分病人可见指甲病变,轻者呈点状凹陷,重者甲板增厚,光泽消失。
或可见于口腔、阴部粘膜。
发于头皮者可见束状毛发。
(4)起病缓慢,易于复发。
有明显季节性,一般冬重夏轻。
(5)可有家族史。
(6)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角化过度、角化不全。
角层内有中性多形核白细胞堆积棘层增厚。
表皮突呈规则性向下延伸,真皮乳头水肿呈棒状,乳头内血管扩张,血管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一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1)多青壮年发病。
部分发病或加重常由扁桃体炎或上呼吸道感染诱发。
(2)好发于头皮、躯干和四肢伸侧,常对称分布,亦有仅局限与某一部位者。
(3)典型皮疹为粟粒至绿豆大红色丘疹、斑丘疹或斑块,可融合成片,边界清楚周围有炎性红晕,浸润显著,表面覆盖厚积的银白色鳞屑。
轻轻刮除鳞屑,可见一层淡红色半透明薄膜(薄膜现象);刮除薄膜后出现点状出血(Auspitz征)。
白色鳞屑、薄膜现象和点状出血是本病的临床特征。
皮疹形态多样,可为点滴状、钱币状、地图状、蛎壳状等。
(4)发生于头皮者,发成束状。
湿疮(湿疹)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湿疮(湿疹)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一基本情况湿疮(湿疹)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一批优势病种之一,从2013年01月到2013年11月,荔波县中医医院皮肤科开展了中医优势病临床诊疗方案的实施工作。
期间接受湿疮(湿疹)中医诊疗方案管理的住院患者共有56例,完成56例,平均住院日9.6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红外线照射、灸法、蛇床子洗剂湿敷熏洗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完成湿疮(湿疹)的56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中药饮片使用率100%,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液)使用率24%,特色疗法使用率83.1%,辨证施治率100%。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56例(100%),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11例(19.6%),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20例(35.7%),灸法治疗40例(81.4%),红外线照射24例(88.8%)、其他疗法6例(22.7%)。
(二)应用情况分析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75%),中等(25%—75%)和差(25%),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的依从性均为好或中等。
具体而言,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中药湿敷、中药熏洗等;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有:红外线照射、针灸等其他疗法。
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1.治疗方法的疗效有症状减轻快的特点,医生的依从性好,如清热解毒利湿止痒法治疗湿热浸淫证及脾虚湿蕴证湿疮(湿疹)的疗效比较肯定,应用较好;2.治疗方法能广泛被患者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医生的依从性好,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中药湿敷、中药熏洗得到很好的实施;3.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分析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二个方面:1.某些治疗方法有其临床应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并非所有的患者均可应用,只有部分符合条件的患者才能够采纳,因此应用比例较低,如红外线照射不适用于头面部及会阴部湿疮(湿疹)的治疗,针灸不适合于湿疮(湿疹)皮疹遍布全身患者的治疗;2. 某些疗法虽然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的特色,但尚未经过大样本临床使用,从而有待于进一步对其临床使用观察总结,如其他疗法中的穴位贴敷。
特应性皮炎中医诊疗方案专家共识(2013版)
特应性皮炎中医诊疗方案专家共识(2013版)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专业委员会特应性皮炎是临床常见病,严重影响着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中医药在控制病情、延缓复发及改善生活质量方面确有疗效。
制定本共识的目的是为临床医生诊治特应性皮炎提供指导性意见,现将全文公布如下,并希望在今后的应用中不断完善。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又名特应性湿疹(atopic eczema)、异位性皮炎或遗传过敏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
多于婴幼儿时期发病,并迁延至儿童和成人。
以湿疹样皮疹,伴剧烈瘙痒,反复发作为临床特点,患者本人或家族中常有明显的“特应性”。
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主要与遗传、环境、免疫、生物因素有关。
本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可造成影响。
本病属于中医学的“四弯风”、“胎疮”等范畴。
1诊断依据1.1临床表现临床症状多以慢性反复性瘙痒为主,常影响睡眠。
患者常以肘窝、胭窝等屈侧部位的慢性复发性皮炎为特征,可以伴有干皮症、耳根裂纹、鱼鳞病、掌纹症、毛周角化症、皮肤感染倾向、非特异性手足皮炎、乳头湿疹、唇炎、复发性结合膜炎、旦尼-莫根眶下褶痕、眶周黑晕、苍白脸、白色糠疹、颈前皱褶、白色划痕/延迟发白等。
患者病程常经过婴儿期、儿童期和青少年成人期的逐渐演变,少数患者表现为在特定的年龄段发病。
婴儿期(1个月~2岁)以头皮黄色脱屑为先兆,脸部和四肢的伸侧可出现急性红斑、广泛渗液和结痴。
儿童期(2~12岁)常见颈部、手部、肘窝、胭窝、小腿伸侧等部位的慢性复发性皮炎,伴皮肤干燥。
青少年成人期(>12岁)皮损与儿童期类似,多为局限性干燥性皮炎损害,由于长期的搔抓和摩擦,常出现苔藓样变和痒疹型结节性皮疹。
1.2实验室检查可伴有外周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清总IgE高、血清特异性IgE升高等。
1.3诊断要点AD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
皮肤活检对AD的诊断价值不大,食物及环境过敏原的筛查及IgE等实验室检测指标对患者的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目前普遍推荐使用williams诊断标准。
皮肤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首乌、白斑酊、刺蒺藜、补骨脂、乌梅、红花、 知母、首乌等。
(四) 浸泡剂(酊剂、醋泡剂)
百部酊:百部20g+75%酒精100ml,浸7天。 使用方法:用棉签蘸液涂搽。 注意事项:1.冬季慎用本法以防冻疮。
2.药物浓度不宜过高。 3.如有干裂、刺痛感应停用或加溶
常用的方剂有:
三黄洗剂:大黄、黄芩、黄柏。
苍肤洗剂:苍耳子15g、地肤子15g、土槿皮15g、水 3000ml。蛇床子15g、苦参15g、百部15g、枯矾6g、 主治手足癣,掌跖角化、肥厚性疾病。
蛇床子洗剂:蛇床子、威灵仙、当归尾、土大黄、 苦参30g、主治阴囊,外阴瘙痒。
脱脂洗剂:透骨草30g、皂角刺30g、雄黄10g、
功用:消炎止痛、清洁、渗透性较强、有助于 药物的经皮吸收。
常用方剂:皮炎霜、激素霜、雅霜、珍珠霜等。
外用药的使用原则
1、急性期皮炎、渗出多、可选湿敷、间歇期可用 油剂。
2、急性或亚急性皮炎、渗出少、仅仅有潮红、肿 胀、丘疹、水疱、应选用粉剂、洗剂或溶剂。
3、亚急性皮炎、渗出和糜烂较少、红肿轻、但有 鳞屑或结痂、则用油剂为宜。
1.5-2。
新三妙粉: 黄柏300、青黛30、寒水石150。 注意事项: 粉剂作用表浅,并能与分泌物结
成痂皮,故不宜用在渗出多或深在性皮肤病。
(三) 洗剂(混悬剂、振荡剂)
制剂:用水和不溶性的粉剂混合而成,一般含 粉量为30%左右,用时振荡摇匀,根据不同的 需要,可加少量甘油(5%),可减缓液体的蒸发 速度,亦可增加粉剂的吸附作用。或加少量的 酒精,可加速水分的蒸发速度,而增加皮肤的 凉爽程度。
液,使浓度降低后使用。
2013主治医师中医皮肤与性病学:皮肤病常用药方汇总
2013主治医师中医皮肤与性病学:皮肤病常用药方汇总点击查看:2013年中医科主治医师更多考试资料内服方二仙汤(经验方)二仙汤将瘾疹医,仙茅巴戟仙灵脾,加入知柏当归合,调补冲任最相宜。
仙茅、仙灵脾(淫羊藿)、当归、巴戟、知母、黄柏功用:调摄冲任,用于瘾疹冲任不调者。
用法:水煎服。
四物消风饮四物消风四物藏,荆薄柴独枣蝉防,白鲜皮入十二味,养血祛风瘾疹康。
生地黄、当归、荆芥、防风、川芎、白鲜皮、蝉蜕、薄荷、独活、柴胡、红枣功用:养血祛风,用于瘾疹等血虚风燥者。
用法:水煎服。
当归饮子《外科正宗》当归、川芎、白芍、生地、何首乌、黄芪、甘草、荆芥、防风、白蒺藜功用:养血祛风,用于血虚风燥的瘾疹、湿疹、牛皮癣。
白屑风等。
用法:水煎服。
七宝美髯丹七宝美髯何首乌,菟丝牛膝茯苓俱,骨脂枸杞当归合,专益肝肾精血虚。
制首乌1000g、牛膝400g、补骨脂400g、茯苓400g、菟丝子400g、当归身400g、枸杞子400g,分制后,共研细末,炼蜜为丸。
功用:补肾元、乌须发。
用法:每日3次,每次9空腹,淡盐汤或开水送下。
神应养真丹神应养真用四物,天麻菟丝木瓜服,养血祛风治斑秃,外用生姜乌发固当归、川芎、白芍、天麻、羌活、熟地、木瓜、菟丝子功用:养血祛风,用于油风用法:水煎服。
凉血地黄汤凉血地黄归榆槐,黄连花粉芩荆芥,升麻赤芍枳壳草,内痔出血此方赅。
细生地、当归尾、地榆、槐角、黄连、天花粉、生甘草、升麻、赤芍、枳壳、黄芩、荆芥。
功用:清热凉血用法:水煎服益胃汤沙参、麦门冬、细生地、玉竹、冰醋功用:养胃益阴用法:水煎服。
萆薢渗湿汤萆薢渗湿赤茯苓,黄柏丹皮泽泻行,苡仁滑石通草入,清化湿热功效灵。
萆薢、薏仁、黄柏、茯苓、丹皮、泽泻、滑石、通草。
功用:清利湿热,用于下肢丹毒、湿疮、药疹及足癣继发化脓性感染等。
用法:水煎服增液汤玄参、麦冬、生地黄功用:养阴增液,用于疮疡、皮肤病阴液受损者用法:水煎服五味消毒饮五味消毒疗诸疔,银花野菊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煎加酒服效非轻。
中医治疗皮肤科疑难杂症方剂集锦(3)
中医治疗皮肤科疑难杂症方剂集锦解毒活血汤【组成】连翘10克、葛根15克、柴胡10克、当归6克、生地贡20克、赤芍10克、桃仁12克、红花6克、枳壳6克、白藓皮10克、丹皮9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主治】接触性皮炎。
症见皮肤红斑,丘疹,水疱,甚至大疱糜烂及溃疡坏死,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经性皮炎方【组成】斑蟊150克、通草150克、硼砂300克。
【用法】将斑蟊用95010酒精1000毫升浸泡3天左右,将通草、硼砂加水约3000毫升煎至2000毫升。
两种液体1:l和2:1配制即成。
用时,根据患部皮肤角化的程度,选择不同比例的药水外洗,每日3次。
【主治】神经性皮炎。
川槿皮樟脑散【组成】川槿皮8克、槟榔7克、杏仁10克、胡黄连6克、樟脑2克、白芷10克、草乌8克、花椒5克、大枫子150克、雄黄2克、枯矾5克、硫黄5克、冰片2克、大黄6克。
【用法】将诸药研极粉细末,用液体石腊或植物油调成糊状,捏成如鸡蛋大小一团约70克,然后用15厘米×15厘米之本白夏布包裹,再用线将开放的一端结扎即成布帛擦剂。
外擦皮损,每日3次,剧痒和皮肤较肥厚者可稍用力擦之。
如已干,可再加入少量继续擦用,两周为1疗程。
【主治】神经性皮炎蝉退浮萍汤【组成】麻黄5克、蝉退9克、浮萍9克、槐花6克、黄连3克、甘草3克。
【用法】将上药加水1200毫升,煎成400毫升,经纱布过滤后为一煎。
将剩的药渣再加入600毫升,煎至200毫升,经纱布过滤后为2煎,将1、2煎混合均匀后,平均分成2份,早、晚分服。
【主治】过敏性皮炎。
中医对皮肤疾病的治疗方法
中医对皮肤疾病的治疗方法中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疗法,一直以来对于皮肤疾病的治疗有着显著的疗效。
中医治疗皮肤疾病主要依靠中药、针灸和中医按摩等手段,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治疗方法。
一、中药治疗中医药治疗皮肤疾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其疗效已得到了长期的验证和广泛的应用。
中药治疗皮肤疾病通常采用内服和外用两种方式。
1. 内服药物中医内服药物治疗皮肤疾病的原则是根据病情和体质调节内部病因,改善机体自身的抵抗能力。
常用的中药包括中草药、中药复方等,具体药物的选择和配伍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
例如,对于湿疹患者,常采用清热解毒、祛湿化痰的中药组合,如黄连解毒片,龙胆泻肝丸等。
2. 外用药物中医外用药物治疗皮肤疾病一般采用药物外洗或药膏外搽的方式,以直接作用于患处,加快病变的愈合。
常用的中药外用包括中药浸泡液、中药水剂、中药膏、贴敷剂等。
对于痒疹、湿疹等皮肤疾病,可以使用草药洗浴液、草药湿敷等方法进行外用治疗。
二、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学的独特疗法,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经络,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皮肤疾病治疗中,针灸常用于慢性皮肤病、神经性皮炎、荨麻疹等较为常见的疾病。
针灸治疗皮肤疾病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体内的气血运行和机体免疫功能,从而促进病变部位的血液循环,增强皮肤的修复能力。
常用的针灸手法包括毫针刺激、温针热灸、光针照射等,具体的选择和疗程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调整。
三、中医按摩治疗中医按摩是将特定的手法应用于人体经络和穴位,通过刺激和调理,促进气血畅通,消除疾病的一种疗法。
对于皮肤疾病的治疗,中医按摩通常用于湿疹、皮肤瘙痒、银屑病等疾病的辅助治疗。
中医按摩治疗皮肤疾病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按摩手法刺激经络和穴位,改善局部的气血循环,促进皮肤器官的新陈代谢,增强皮肤的抗病能力。
常用的中医按摩手法包括推拿、捏揉、推敲、按压等,按摩的频率和力度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中医学中的皮肤病治疗方法
中医学中的皮肤病治疗方法中医学是中国传统的医学体系,追溯至几千年前的历史。
在这个体系中,皮肤病是一个常见且重要的研究领域。
中医学相信皮肤病的发生与人体内部的阴阳失衡有关,所以治疗方法也注重平衡阴阳,调整体内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皮肤病的效果。
本文将介绍中医学中常用的皮肤病治疗方法。
一、中药疗法中药疗法是中医学中常用的一种治疗皮肤病的方法。
中药可以通过内服或外用的方式应用于治疗。
在中医学中,认为皮肤病是由于体内的湿热、气血不畅等原因引起的,因此中药疗法会选择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燥湿祛湿等功效的中药来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包括金银花、连翘、黄连、薏苡仁等。
中药疗法的优点是治疗效果温和而持久,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皮肤病。
二、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学中另一种常见的治疗皮肤病的方法。
针灸疗法通过刺激人体的穴位来调整气血的运行,以达到改善皮肤病的症状和炎症的目的。
在治疗皮肤病时,中医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针刺。
针灸疗法的优点是安全、无副作用,并且可以起到舒缓患者的症状的作用。
三、中医按摩疗法中医按摩疗法是中医学中一种用手法或工具在身体表面进行推拿、揉捏、按压等操作的治疗方法。
中医按摩疗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调理气血,增强体内的自愈能力,对皮肤病的治疗有一定的效果。
常见的中医按摩疗法包括拍打、搓揉、捏拉等手法,其中拍打手法在治疗湿疹、荨麻疹等皮肤病中应用较多。
四、中医食疗中医食疗是中医学中的一种疗法,通过调整饮食来改善身体的阴阳平衡,进而达到治疗皮肤病的效果。
在中医食疗中,常用的食材包括红枣、莲子、百合、山药等。
这些食材具有温补、滋阴、养血等功效,可以促进肌肤的健康和愈合。
中医食疗的优点是安全、易操作,并且能够从根源上改善皮肤病的症状。
综上所述,中医学中的皮肤病治疗方法包括中药疗法、针灸疗法、中医按摩疗法和中医食疗。
这些方法在治疗皮肤病时注重平衡阴阳、调节体内的气血运行,以达到治愈皮肤病的目的。
如果你正在面对皮肤病问题,不妨考虑尝试中医学的治疗方法,相信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VIP专享】2013年皮肤科中医诊疗方案
新泰市中医医院皮肤科 2013 年 1 月 5 日
目
6.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对比及分析综合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蚯蚓教的学实难验点,线培形养动观物察和能环力节和动实物验的能主力要;特2征.通。过教对学观方察法到与的教现学象手分段析观与察讨法论、,实对验线法形、动分物组和讨环论节法动教特学征准的备概多括媒,体继课续件培、养活分蚯析蚓、、归硬纳纸、板综、合平的面思玻维璃能、力镊。子情、感烧态杯度、价水值教观1和.通过学理解的蛔1虫.过观适1、察于程3观阅 六蛔寄.内列察读 、虫生出蚯材 让标容生3根常蚓料 学本教活.了 据见身: 生,师的2、解 问的体巩鸟 总看活形作 用蛔 题线的固类 结雌动态业 手虫 自形练与 本雄学、三: 摸对 学动状习人 节蛔生结4、、收 一人 后物和同类 课虫活构请一蚯集 摸体 回并颜步关 重的动、学、蚓鸟 蚯的 答归色学系 点形教生生让在类 蚓危 问纳。习从 并状学理列学平的害 题线蚯四线人 归、意特出四生面体以形蚓、形类 纳大图点常、五观玻存 表及动的鸟请动文 本小引以见引、察璃现 ,预物身类 3学物明 节有言及的、导巩蚯上状 是防的体之生和历 课什根蚯环怎学固蚓和, 干感主是所列环史 学么据蚓节二样生练引牛鸟 燥染要否以举节揭 到不上适动、区回习导皮类 还的特分分蚯动晓 的同节于物让分答。学纸减 是方征节布蚓物起 一,课穴并学蚯课生上少 湿法。?广的教, 些体所居归在生蚓前回运的 润;4泛益学鸟色生纳.靠物完的问答动原 的4蛔,处目类 习和活环.近在成前题蚯的因 ?了虫以。标就 生体的节身其实端并蚓快及 触解寄上知同 物表内特动体结验和总利的慢我 摸蚯生适识人 学有容点物前构并后结用生一国 蚯蚓在于与类 的什,的端中思端线问活样的 蚓人飞技有 基么引进主的的考?形题环吗十 体生行能着 本特出要几变以动,境?大 节活的1密 方征本“特节化下物.让并为珍 近习会形理切 法。课生征有以问的小学引什稀 腹性态解的 。2课物。什游题主.结生出么鸟 面和起结蛔关观题体么戏:要利明蚯?类 处适哪构虫系察:的特的特用确蚓等 ,于些特适。蛔章形殊形征板,这资 是穴疾点于可虫我态结式。书生种料 光居病是寄的们结构,五小物典, 滑生?重生鸟内学构,学、结的型以 还活5要生类部习与.其习巩鸟结的爱 是如原活生结了功颜消固类构线鸟 粗形何因的存构腔能色化练适特形护 糙态预之结的,肠相是系习于点动鸟 ?、防一构现你动适否统。飞都物为结蛔。和状认物应与的行是。主构虫课生却为和”其结的与题、病本理不蛔扁的他构特环以生?8特乐虫形观部特8征境小理三页点观的动位点梳相组等、这;,哪物教相,理适为方引些2鸟,育同师.知应单面导鸟掌类结了;?生识的位学你握日构解2互.。办特生认线益特了通动手征观识形减点它过,抄;察吗动少是们理生报5蛔?物,与的解.参一了虫它和有寄主蛔与份解结们环些生要虫其。蚯构都节已生特对中爱蚓。会动经活征人培鸟与飞物灭相。类养护人吗的绝适这造兴鸟类?主或应节成趣的为要濒的课情关什特临?就危感系么征灭来害教;?;绝学,育,习使。我比学们它生可们理以更解做高养些等成什的良么两好。类卫动生物习。惯根的据重学要生意回义答;的3.情通况过,了给解出蚯课蚓课与题人。类回的答关:系线,形进动行物生和命环科节学动价环值节观动的物教一育、。根教据学蛔重虫点病1.引蛔出虫蛔适虫于这寄种生典生型活的线结形构动和物生。理二特、点设;置2.问蚯题蚓让的学生生活思习考性预和习适。于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的特征;3.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肤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2013版)新泰市中医医院皮肤科2013年1月5日目录白疕(寻常性银屑病)诊疗方案粉刺(寻常性痤疮)诊疗方案蛇串疮(带状疱疹)诊疗方案白疕(寻常性银屑病)诊疗方案一、概述:银屑病是一种以皮肤红斑,表面覆盖多层银白色鳞屑为特征的慢性皮肤病。
本病属中医“白疕”范畴,古代文献又有“干廯”之称。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2—94)。
(1)皮损初为针尖至扁豆大的炎性红色丘疹,常呈点滴状分布,迅速增大,表面覆盖银白色多层性鳞屑,状如云母。
鳞屑剥离后,可见薄膜现象及筛状出血,基底浸润,可有同形反应。
陈旧皮疹可呈钱币状、盘状、地图状等。
(2)好发于头皮、四肢伸侧,以肘关节面多见,常泛发全身。
(3)部分病人可见指甲病变,轻者呈点状凹陷,重者甲板增厚,光泽消失。
或可见于口腔、阴部粘膜。
发于头皮者可见束状毛发。
(4)起病缓慢,易于复发。
有明显季节性,一般冬重夏轻。
(5)可有家族史。
(6)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角化过度、角化不全。
角层内有中性多形核白细胞堆积棘层增厚。
表皮突呈规则性向下延伸,真皮乳头水肿呈棒状,乳头内血管扩张,血管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一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1)多青壮年发病。
部分发病或加重常由扁桃体炎或上呼吸道感染诱发。
(2)好发于头皮、躯干和四肢伸侧,常对称分布,亦有仅局限与某一部位者。
(3)典型皮疹为粟粒至绿豆大红色丘疹、斑丘疹或斑块,可融合成片,边界清楚周围有炎性红晕,浸润显著,表面覆盖厚积的银白色鳞屑。
轻轻刮除鳞屑,可见一层淡红色半透明薄膜(薄膜现象);刮除薄膜后出现点状出血(Auspitz征)。
白色鳞屑、薄膜现象和点状出血是本病的临床特征。
皮疹形态多样,可为点滴状、钱币状、地图状、蛎壳状等。
(4)发生于头皮者,发成束状。
可有指(趾)甲受累,黏膜损害。
(5)临床分为三期:进行期、静止期、消退期。
(6)慢性病程,甚至终生迁延不愈。
常冬季复发或加重,春夏减轻或消失,亦有与此相反者。
(7)组织病理:表皮改突出现较早,主要为角化不全,有时角质层内或其下方可见Munro微脓肿。
颗粒层变薄或消失。
棘层肥厚,表皮嵴延长。
真皮乳头部血管扭曲扩张,轻度增厚。
乳头上方表皮变薄。
真皮上部有轻度至中度炎细胞浸润。
(二)证候诊断1、血热证:新出皮疹不断增多,迅速扩大;皮损潮红,银白鳞屑,有筛状出血,瘙痒,可伴有尿黄,便干。
舌质红,舌苔薄黄或白;脉弦滑或数。
2、血燥证:皮损淡红,干燥脱屑,可伴有皲裂,口干咽燥。
舌质淡,舌苔少或薄白,脉缓或沉细。
3、血瘀证:皮损肥厚浸润,经久不退,颜色暗红,鳞屑附着紧密,女性可有痛经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涩或细缓。
三、治疗方案(一)中医辨证论治1、血热证治法:凉血解毒。
方药:犀角地黄汤加减,水牛角、丹皮、土茯苓、生槐花、紫草、草河车、生地,白鲜皮,赤芍。
加减:夹风者,选加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威灵仙、全蝎、娱蚣、乌蛇等;夹瘀者,选加丹参、鸡血藤等;热重者,选加白茅根、大青叶;夹湿者,加苦参;夹毒者选加忍冬藤、银花、地丁、板蓝根、生甘草等;咽痛者,加北山豆根。
中成药:可选用消银颗粒、复方青黛胶囊、清开灵口服液(颗粒)等。
2、血燥证治法:养血解毒。
方药:当归饮子加减。
丹参、当归、生地、麦冬、元参、鸡血藤。
加减:热重者,选加银花、赤芍、紫草、天花粉;夹毒者,选加草河车、土茯苓、蜂房、大青叶、白花蛇舌草、甘草;夹瘀者,选加桃仁、红花、川芎;燥甚者、选加麻仁、天冬;夹风者,选加荆芥、防风、白鲜皮、乌蛇、威灵仙、全蝎、蜈蚣等;阳虚者,选加细辛、附子等:脾虚者,选加黄芪、白术、茯苓、苍术等。
中成药:可选用四物合剂、六味地黄丸等。
3、血瘀证治法:活血解毒。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白花蛇舌草、莪术、鬼箭羽、红花、鸡血藤、桃仁、丹参、当归、川芎。
加减:热重者,选加大青叶、紫草;夹瘀者,选加赤芍、三棱;夹燥者,选加生地、麻仁、元参;咽痛者,选加北豆根;夹湿者、选加苦参、虎杖、陈皮。
夹风者,芥、防风、白鲜皮、乌蛇、威灵仙、全蝎、蜈蚣等;气虚者,加黄芪等;阳虚,细辛、附子等;脾虚者,选加黄芪、白术、茯苓、苍术等。
中成药:可选用大黄蛰虫丸(胶囊)、血府逐瘀丸(胶囊)等。
(二)中医外治法1、中药湿敷:用于血热证,皮损色红者。
选取清热凉血、燥湿解毒中药按3%~10%比例加水煎汤待凉,以8层纱布浸湿后贴敷患处,每次20~40分钟,每日1~2次。
2、中药浸浴:适用于血燥证、血瘀证,皮损色暗或淡,鳞屑较厚者。
给予麦麸浴,每次20~40分钟,隔日1次。
3、智能中药熏蒸治疗仪:血瘀证症患者,我们给予活血化瘀中药,进行熏蒸治疗,每次20分钟,隔日1次。
4、中药擦剂;根据病情选用清热解毒、润肤止痒等中药擦剂外涂患处,以安抚为主,避免刺激,每日2次。
(三)针灸疗法1、体针联合半导体激光照射:取大椎、曲池、合谷、血海、三阴交、陶道、肩胛风、肝俞、脾俞等穴位采用泻法。
留针20~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同时应用半导体激光留针处照射10分钟。
进行期禁用,使用时注意有无同形反应。
2、拔罐:进行期禁用。
适用于肌肤丰厚处,皮损肥厚、顽固经久不退者。
可采用走罐疗法,拔罐时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或罐口上,涂一层凡士林等润滑剂,再将罐拔住。
然后医者用右手握住罐子,向上、下或左、右需要拔的部位,往返推动,至所拔部位的皮肤红润、冲血,甚或瘀血时,将罐起下。
每口或隔日1次。
3、窄谱UVB照射:皮损面积较大患者采用德国进口窄谱UVB 全身照射,起始剂量0.4J/平方厘米,根据患者照射后皮肤反映情况,逐次增加剂量,一般每次增加0.05-0.1 J/平方厘米,隔日一次。
(四)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选择、PUVA、高能紫外光照射、准分子激光、低频治疗仪、中频治疗仪、光电治疗仪、数码经络导平治疗仪等进行治疗。
(五)护理1、饮食:一般给予普食,少食油腻食物,忌食酒类、辛辣刺激性发动风之品。
2、情绪调理:勤与患者沟通,可采用倾听、安慰病人的方法,避免急躁不安情绪,忌怒,心情舒畅,保持良好情绪。
3、健康指导:向患者讲解本病特点、治疗过程、用药常识、预防复发措施及注意事项。
指导患者生活规律,起居有常,合理调配饮食,戒烟戒酒,避免外伤和滥用药物,以防本病复发。
并对患者特别强调勿相信偏方,很多患者因使用偏方后导致病情加重,使患者对本病的治疗有清晰的认识。
四、注意事项1、并发症处理(1)寻常型白疕若伴有继发感染,宜予以抗生素抗感染治疗,进展期白疕除中药外,可给予维甲酸制剂。
(2)特殊型白疕全身泛发脓疱型、红皮病型,应中西医结合治疗。
(3)关节型白疕因伴有骨质破坏,故需早期应用慢作用药,如甲氨喋呤,磺胺硫氮吡啶等。
2、饮食忌辛辣食物、牛、羊肉和酒。
3、急性进行期患者局部皮损避免应用刺激性强的外用药。
4、注意冷暖调摄,加强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防止感冒。
五、难点分析及解题思路银屑病是一种顽固且易复发的皮肤病。
给病人带来极大的身心痛苦,临床医生颇感棘手。
多年对本病进行了大量研究,人力物力都投入不少,但仍有诸多问题没有突破。
难点之一:病因方面银屑病的病因尚未清楚,目前认为,银屑病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多基因遗传病,通过免疫介导的共同路径最后引起角质形成细胞发生增殖。
但迄今为止,对于其发病机制尚无定论。
难点之二:治疗方面银屑病的治疗进展是我们极为关注的问题。
目前西医治疗用药为抗肿瘤药物、免疫抑制剂、皮质类固醇激素、抗生素类、维生素类药物等。
部分药物疗效好,但存在极大毒副作用而临床无法推广用之。
中医治疗本病辨病与辨证结合,分型与分期兼顾,临床确有一批疗效甚好的验方、复方,但疗效缓慢,疗程长,且缓解病情者多。
总之,本病的治疗缺乏特效药,没有根治手段。
难点之三:复发问题银屑病不是不治之症,不是没有治愈的可能性,我们所采用的治疗方案能很快能够达到临床治愈,但目前还没有一种治疗方法能够预防银屑病的复发。
这是本病难点中的难点。
基于以上的问题,我们今后研究需要有一定的针对性:①进一步对本病的病因病机深入研究,只有对本病的发病机制有清晰的认识,才有可能找到治疗上和预防复发的突破。
②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扬长避短,取西药见效快的特点与中药疗效满意、安全无副作用等有机结合,研制一批安全特效的药物,同时对目前疗效肯定的中药验方、复方进行系统的实验研究,了解其作用机制。
③用现代医学模式的观点防治认识教育基础上,将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的因素有机结合,重视心理因素在本病的发病加重及复发中的作用,医患合作,给患者更多关心和理解,解除思想顾虑,避免精神紧张,合理安排生活,注意饮食调节,工作量力而行。
治疗上要采取针对性防范性措施,避免感染因素,避免用药不当、不慎而造成红皮病或脓疱型银屑病等的发生,合理恰当用药,力求简单有效,仔细观察病情,避免诱发因素。
实验研究发现,银屑病患者即使在临床治愈后,其实验室检查亦存在异常,如免疫方面仍存在表皮内免疫复合物沉积;皮肤损害消退处的微循环虽有改善,但仍未恢复正常;电镜发现治愈病例个别棘细胞核仍较大,线粒体聚集仍存在,线粒体嵴模糊。
所有这些都说明经过临床治愈的病例,表皮组织的显微结构仍保留着治疗前病变细胞的特点,表明表皮细胞尚未完全恢复正常,这可能是本病易复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很多患者长期口服中药汤剂,不能坚持长期服用,依从性差,我们在临床治愈后,给予患者自制中药胶囊制剂,巩固治疗2~3个月,防止停药后病情复发,也有效的加长了患者的缓解期。
六、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1、以皮损严重程度在治疗前后的积分变化来判断疗效,分4级判定。
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为:疗效指数(n)=[(治疗前积分一治疗后积分)疗前积分]×100%临床痊愈:皮损基本消退,临床症状消失,n≥95%。
显效:皮损大部分消退,临床症状明显减轻,95%>n≥70%。
有效:皮损部分消退,临床症状有所改善,70%>n≥50%。
无效:皮损消退不明显,临床症状未减轻或反而恶化,n<50%。
2、以皮损症候评分在治疗前后的积分变化来判断疗效,分4级判定。
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为:疗效指数(n)=[(治疗前积分一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临床痊愈:皮损全部消退,临床症状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
显效:皮损大部分消退,临床症状明显减轻,95%>证候积分减少≥70%。
有效:皮损部分消退,临床症状有所改善,70%>证候积分减少≥50%。
无效:皮损消退不明显,临床症状未减轻或反而恶化,证候积分减少不足50%。
(二)评价方法1、皮损严重程度评分—PASI评分(表1)表1:PASI评分表PASI评分=头部面积分×头部严重程度分(D+I+E)×0.1+上肢面积分×上肢严重程度分(D+I+E)×0.2+躯干面积分×躯干严重程度分(D+I+E)×0.3+下肢面积分×下肢严重程度分(D+I+E)×0.42、中医证候的改善,采用中医主要临床症状评估量表(表2)评价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