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主要经验

合集下载

金融危机的原因及我国的应对策略

金融危机的原因及我国的应对策略

金融危机的原因及我国的应对策略2008年9月15日以美国雷曼兄弟倒闭、美林证券贱卖、摩根斯坦利并购为标志的“百年一遇的金融风暴”发生了,并迅速席卷全球,给世界各国经济和民众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1形成原因世界上每一场危机都有它的原因,每一个原因都有它的后果,因果循环也是一样的。

现在,让我们追溯到2000年互联网泡沫的破裂。

当时,为了应对2000年互联网泡沫的破裂,美联储多年来一直下调联邦基金利率。

货币的扩张和低利率造就了低成本的借贷环境,导致未来房价只涨不跌,促使美国人涌入房地产领域。

低利率环境一直持续到2004年,但从2005年开始利率逐渐上升,到2006年年中,利率回到了互联网泡沫时期的水平。

这就是货币市场的大环境,那么现在我们来看看当时的次贷危机是怎么发生的。

当时美国有两大房地产公司,一个叫房利美,一个叫房地美,占据了美国次贷市场70%的份额。

次级贷款由政府机构担保,政府机构将贷款打包成证券,并向投资者承诺获得本金和利率。

在整个过程中,市场参与者出于逐利目的,过度追求高风险贷款。

当房利美和房地美仍然主导抵押贷款市场时,他们通常会制定明确的贷款标准,并严格规定可以发放什么类型的贷款。

然而,由于全球成千上万的对冲基金、养老基金和其他具有高风险偏好的基金投资者的介入,原有的贷款标准在高利率面前成为一纸空文,新的市场参与者和华尔街交易商不断鼓励贷款机构尝试不同的贷款类型。

很多贷款人甚至不要求次级借款人提供金融资质证明,房产的销售对象也变成了美国的中下收入阶层。

随着美国制造业的转移,美国制造业空心化越来越严重,中下层收入难以提高。

到了2006年、2007年,利率不断上升,房地产收益越来越差。

慢慢地,越来越多的房产在市场上被抛售。

当资产资不抵债,中下层最终被迫破产,以至于房利美和房地美破产,银行保险相应宣布破产,信用危机引发全球全面债务危机。

1.2 美国过度消费和亚洲过度消费是实质美国的过度消费和亚洲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过度储蓄是这次金融危机爆发的深层原因。

浅谈中国政府成功应对97年亚洲金融危机

浅谈中国政府成功应对97年亚洲金融危机

浅谈中国政府成功应对97年亚洲金融危机1000字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之一,涉及到多个亚洲国家的金融体系和经济活动。

在这场金融危机中,中国的反应和应对措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中国政府对于这场危机的成功应对,主要有以下几点:一、迅速采取措施限制金融危机的传播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初,中国立即采取了多项措施,防止其传播到国内金融市场。

首先,中国主动关闭了与外部金融市场的联系,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限制外汇交易和资本流动。

这些措施使中国的金融市场免受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限制了外资的流入和外汇储备的下降。

二、加强金融监管和统筹协调中国政府在危机爆发后积极加强了金融监管和统筹协调工作,对市场的波动和风险进行了有效的应对。

中国政府设立了国内金融市场稳定资金,同时大力加强对金融业的监管工作,以防止金融风险滋生和蔓延。

政府还充分调动各级政府部门和监管机构的力量,协调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和联合应对。

三、加大投资和财政支出中国政府在危机期间也采取了大量财政政策,用于扶持企业和增加就业。

政府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环保、能源和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投资和建设,刺激了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同时,政府加强了对企业的支持和扶持,通过一系列政策鼓励创新、促进企业发展。

四、积极拓展国际经贸关系中国政府在危机期间积极拓展国际经贸关系,并加强了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和关系。

中国加入了WTO,稳定外部经济环境,打造向世界开放的市场。

中国政府借助全球化的机遇,大力发展跨国合作和国际贸易,促进经济发展。

总的来说,中国政府在亚洲金融危机中的应对和反应坚决果断,构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防范和应对体系。

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加强金融监管和财政支出,同时加强了对企业的扶持和帮助,实现了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

浅析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经验与启示

浅析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经验与启示

浅析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经验与启示摘要:金融危机给我国金融行业带来了显著的冲击,同时金融危机也为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提供的部分的机遇。

本文在分析金融危机为我国金融业带来的经验的同时,剖析了金融危机给我国金融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同时提出促进我国宏观经济调整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金融危机;金融业;启示中图分类号:f830.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1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这次金融危机,通过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影响,迅速的扩展到全球,并快速升级为自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世界面临的最大的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打击和衰退之中。

金融危机中,由于全球空前一致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刺激,全球经济正逐步实现由深度衰退到艰难复苏的转变。

但是,全球经济和金融的复苏将是漫长而缓慢的,同时,在这漫长的恢复调整的“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的恢复过程将充满着变数和不确定性。

面对金融危机过去之后的全新的国际和国内经济金融环境,我国金融业在反思与吸取金融危机带来的经验与启示的同时,也需要正视当前的挑战与机遇,从而促进我国金融业健康发展。

一、金融危机为我国银行业带来的经验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的金融风暴以迅猛之势席卷全球,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打击。

与美国相比,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的典型特征是垄断程度较高、金融产品较单一、行业内竞争不足。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经济活动开始出现鲜明的发展方向:其一,经济活动市场化;其二,经济活动国际化及经济活动的全球化;其三,经济活动信息化。

世界经济的这三个发展方向一起构成了这次世界金融危机的背景和形成因素,同时也是这次金融危机为世人留下的重要的经验教训。

能否迅速遏制全球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的冲击,并在后金融危机时期处理好各种危机后遗症,是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当前面临的最大考验之一。

二、现阶段我国金融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金融危机给我国金融行业带来的严重的冲击与危害,但是另一方面,金融危机也给我国经济带来了部分机遇。

中国经济如何应对金融危机

中国经济如何应对金融危机

中国经济如何应对金融危机摘要:美国房价下跌导致的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百年未遇的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增长带来严重负面影响。

基于此,本文在分析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防范金融危机风险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危机影响政策建议0 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金融业迅速得到发展,它在经济中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然而,伴随着金融业高速发展而频繁爆发的金融危机,也引起人们日益密切的关注。

1 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冲击金融危机(Financial Crises)最简单的定义是指突发的、覆盖几乎全部金融领域的金融状况恶化。

金融危机在《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中的定义是:“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短期利率、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金融危机具有三层含义:①金融危机是金融状况的恶化;②这种恶化涵盖了全部或大部分金融领域;③这种恶化具有突发性质,是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

总结起来,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主要有以下影响:1.1 影响我国的外贸出口我国的对外贸易最近几年来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率,但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的外贸出口已经出现衰退,中国的出口商品竞争力较大幅度地减弱,对外经贸形势面临严峻挑战。

导致我国外贸出口衰退的原因之一是由于中国与东南亚地区各国出口商品结构颇为雷同,出口市场结构也非常相似,竞争性大于互补性。

产品种类均主要是电子、化纤、服装、玩具、鞋类等劳动密集性产品,市场也均集中在美国、欧盟、日本等地,因此,东南亚金融危机将削弱中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1.2 影响我国企业引进外资此次金融危机对工业项目招商引资和企业投资产生了普遍影响。

部分投资者缺乏投资信心,致使引进资金、技术等借助外力的发展受到限制和影响,招商引资难度加大,项目引进势头减弱。

出于对未来宏观经济走势的担忧,部分生产企业对国际经济走势难以预料把握,多数企业处于观望状态,经济增长放缓及企业投资削减会逐渐凸显,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未来工业引进外资增资扩能。

2008金融危机 中国应对措施

2008金融危机 中国应对措施

2008金融危机中国应对措施2008年金融危机是自1929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金融危机,全球银行系统出现严重的信任危机,世界股市暴跌,经济失速,数百万人失业。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难以幸免于此次危机的冲击。

面对金融危机,中国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有效地遏制了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保持了经济的稳定。

首先,中国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

2008年,中国政府通过实施4万亿投资计划,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保障支出,刺激内需,稳定经济增长。

在此同时,中国政府还推出了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降低企业负担,鼓励企业生产,促进经济增长。

这些财政政策的措施,为中国经济渡过了金融危机的难关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其次,中国实施了宽松的货币政策。

2008年,中国央行多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基准利率,增加货币供应,提高流动性,降低融资成本。

这些政策措施有效地促进了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为实体经济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

同时,中国央行还实施了一揽子金融创新和改革措施,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提高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和规范性,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此外,中国还实施了一系列稳定房地产市场的政策措施。

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全球房地产市场遭受了严重冲击,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也受到一定影响。

为了避免房地产市场泡沫化,中国政府实施了限购、限贷等政策,控制了房地产市场的过快增长,稳定了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这些政策措施有效地防范了房地产市场泡沫化和金融风险的发生,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了金融市场的稳定。

总的来看,中国在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稳定房地产市场的政策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中国经济在金融危机期间能够保持稳定增长,经济结构调整得以推进,金融市场得以稳定,为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中国在金融危机期间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今后应对类似危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将继续遵循稳中求进的发展理念,深化改革开放,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实施更加积极的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全球金融危机下我国的应对措施

全球金融危机下我国的应对措施

全球金融危机下我国的应对措施全球金融危机是指自2024年起,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和经济衰退。

这场危机给全球各国的经济和金融体系带来了巨大冲击,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也深受其害。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并稳定国内经济,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中国政府积极稳定金融市场。

面对全球金融市场剧烈动荡,中国政府及时出台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稳定市场信心。

其中包括加大对银行业的支持力度,增加流动性,降低利率,并推出一揽子刺激措施,以提振市场信心和增加消费。

其次,中国加大了财政支出和投资力度。

为了增强经济的内生增长动力,中国政府大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项目投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这些举措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增加,缓解了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

再次,中国加强了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

金融危机的根源之一就是缺乏有效监管机制和风险防范措施。

为了避免类似情况在中国发生,中国加强了金融监管体系建设,改进了金融监管法规,规范了金融市场秩序,并实行了严格的风险防范措施。

此外,中国积极推进结构性。

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政府认识到依赖外需和投资驱动的增长模式已经不可持续,为此加强了结构性的力度。

这包括推进市场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创新创业,提高产业竞争力等。

这些措施旨在使中国经济更加均衡、可持续发展,以应对外部不确定性和冲击。

最后,中国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国政府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各国共同应对危机的挑战。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机构的合作和,并提出了建设更加公平、开放、包容的国际经济体系的倡议。

总之,中国政府在全球金融危机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应对其影响。

通过稳定金融市场、增加财政支出、强化金融监管、推进结构性以及开展国际合作等手段,中国成功缓解了危机对其经济的冲击,保持了经济增长态势,并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主要措施和特点

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主要措施和特点

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主要措施和特点1.一条中心红线,八大关注点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科学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注重保增长与调结构、促改革与惠民生的有机结合,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力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精心运筹危机下“国计民生”的中心主题,也是贯穿其中的一条中心红线。

围绕这条中心红线,采取了8个方面具体措施和部署,在实践中取得了好的效果。

(1)扩大内需扩大内需是中国促进经济长远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也是这一战略方针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相结合的基本政策和首要措施。

外需大幅回落,抑制经济下行和通货紧缩。

要实现保增长,就要扩大国内需求。

扩大内需,既号准了应对经济下滑之脉,又抓住了保增长的要害。

去年11月初,国务院常务作出进一步扩大内需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后,高频率出台了各种社会建设政策,始终把民生放在突出位置,加快加大推进医疗卫生改革、提高养老金标准、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扩大社保覆盖面等,减少人们花钱消费的后顾之忧,扩大居民消费。

同时,调整现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调动社会和企业的投资积极性,扩大投资需求,调整和优化投资结构。

(2)稳定外需稳定外需是把坚持对外开放、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提高我国经济国际化水平的基本政策,也是这一政策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相结合,维护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重要措施,对于增加就业、促进企业发展、进而拉动国内消费具有重要作用,也可以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造有利条件。

外部需求萎缩导致出口减少,是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最大冲击,也是实现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的最大困难。

国务院要求坚持扩大内需和稳定外需相结合,通过扎实细致的工作,千方百计稳定外需,努力把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并推出一系列相应的政策措施。

稳定的外需与日益扩大的内需相结合,将为中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3)推动产业振兴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升级,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战略决策。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引发的对中国经济的思考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引发的对中国经济的思考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引发的对中国经济的思考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一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震荡在各个国家蔓延开来,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

本文将探讨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以及中国应对危机的经验与启示。

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贸易受挫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经济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由于中国对外贸易规模较大,外贸一度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

但金融危机冲击了全球贸易体系,致使需求下降,许多出口企业生产经营受到了影响,出口额明显下降,对中国经济难免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特别是对外贸易仍然是中国经济的突出特点,当前在全球贸易战的背景下,对外贸易的风险也在上升。

资金紧缺全球金融危机持续时间长、影响深远,导致国内外市场信心下降,国内外资金难以有效进入,导致中国经济进一步出现资金瓶颈。

在危机的冲击下,广大人民群众的家庭、企业和银行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这同时也加剧了中国市场的不稳定性。

环境转变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全球经济格局、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转变。

除了美国、欧洲等发达经济体,新兴经济体也受到了波及,这使得世界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全球话语权也有了相应的变化。

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中国与其他国家国际关系的转变。

中国应对危机的经验和启示稳定财政和货币政策中国政府一方面实施了财政政策支持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进行了货币政策调控,控制了通货膨胀,维护了人民币汇率稳定。

这些政策的有效实施,为中国经济应对危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改革开放加快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成功发展的重要因素,危急时刻的改革更是推动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关键。

历经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国际商贸、服务等领域发展得非常迅猛,为全球经济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优化消费环境中国政府着力优化国内消费环境,出台一系列措施,刺激居民消费和创新服务业。

改革营商环境,加大对民间投资的引导和鼓励,提高消费税收政策的效率。

这些政策措施有效促进了经济增长和国内消费的稳定增长。

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应对措施近年来,全球经济风云变幻,不时爆发的金融危机不仅给全球经济带来了逆风而行的挑战,也给各国企业和个人带来了沉重打击。

对于中国而言,金融危机的影响不仅是经济上,更涉及到了人民的生活。

如何应对金融危机,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必须面对的问题,以下分为三个方面具体论述。

一、金融危机对于中国的影响金融危机不仅仅是经济危机,它更是一场影响政治、文化乃至全面的危机。

尤其对于一个处在发展关键期的中国而言,这场危机显然存在着更为深刻的意义。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金融危机使中国遭受到了较大的外需冲击。

全球经济的萎缩和国际竞争的激烈,都会对出口市场产生负面影响。

2011年,欧债危机和美国次贷危机肆虐全球,中国的外贸市场、企业的回款、旅游业、投资等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挫伤。

其次,金融危机导致资本市场的冲击。

许多股票基金受到重创,股市狂跌,投资者的投资也面临着很大的风险。

最后,金融危机给中国企业的经营和经济增长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由于外需受到冲击,企业出口困难,进而影响到了企业的经营利润,一些企业不得不放弃继续增长的计划。

同时,由于信用紧缩和市场波动等因素,企业的融资难度也加大了不少,这都导致了经济增速的下降。

二、应对措施面对金融危机,中国应该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以应对挑战。

以下是几个应对建议。

首先,加强宏观经济协调,保持经济稳定。

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通过提高进口关税和贸易限制,缓解中国对出口市场的依赖,为经济的回暖创造条件。

其次,通过提高技术含量和品质,拓宽产品销售渠道,推动旅游业、服务业、消费业等新型产业的发展,积极应对外需和市场变化,充分发挥国内消费的潜力,推动经济的升级。

最后,中央和地方政府要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通过降低企业利润税、提供低息贷款等一系列措施加以刺激。

同时,行政部门进一步放宽行业准入,促进吸纳就业,使企业创新与转型等得到更好的支持。

三、未来展望当前的中国面临挑战和机遇,安全过关既是解决社会问题的关键,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

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及中国的应对措施

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及中国的应对措施

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及中国的应对措施近年来,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复杂多变的态势,金融危机、贸易战争等多种因素交织影响着全球经济的走势。

金融危机对于世界经济不仅仅是暂时的震荡,其对世界经济和贸易体系的影响到今天仍在持续。

而在这场危机中,中国作为世界经济第二大引擎,其应对措施也格外引人注目。

一、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金融危机是指由金融系统发生的一系列破产、信用危机、流动性危机等问题引发的经济危机。

它直接影响着实体经济的运行和发展,给世界经济和贸易体系带来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1.贸易萎缩:国际贸易是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危机导致了许多国家的经济陷入困境,其需求萎缩导致国际贸易活动减少,难以维持正常的贸易和经济增长。

2.大规模失业:金融危机不仅会造成许多企业的关闭和破产,也会导致大规模的员工失业。

失业率的飙升不仅会对经济活动产生冲击,也会构成对社会的威胁和不稳定因素。

3.经济衰退:由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萧条会带来失业率提高、公司倒闭、财政赤字扩大等一系列负面效应,严重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

二、中国应对措施金融危机的影响是全球性的,而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面对危机时,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应对形势,来保障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进一步扩大开放:中国积极出击开放政策,其中以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金融国际化为核心,不断创造有利于全球贸易的市场环境。

2.出台一揽子稳增长措施:在稳增长政策基本调整的框架下,中国出台了一揽子措施,包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财政支出、大规模减税,逆周期调节措施,同时鼓励人们加大消费力度。

3.政策定向普惠:通过支持中小企业、促进农村和城市发展,以及协助农村改革和增加社会保障等方式,来支持中国整个经济体系。

三、未来发展和展望中国作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力量,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已经实现了经济转型的时期,不断发掘贸易和投资的潜力,推动中国的经济增长。

未来,中国将继续开放,以满足国际市场和消费的需要,推进市场与社会建设等多项重点工作,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国如何应对世界性经济危机---精品资料

我国如何应对世界性经济危机---精品资料
由于美元不仅是本币也是国际货币,如果美国国家信用出现任何问题或下调
,都容易对国际市场造成巨大震荡及其他国家对美国的不满,甚至于冲击当前 国际货币运行机制。在这种情况下,重建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当然重要,但远水 解不了近渴。因此,在新利益架构下,可能有必要重构中国经济对外发展战略
并加强中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话语权。
(三)中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发生重大变化
经过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 重创,而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与欧盟、美国和日 本三大经济体的实力对比发生的变化,已经超出了人们的预期。
二、中国应对世界性经济危机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 成果 (一)中国迅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1.中国对欧出口增速在放慢
2.中国对欧出口还将面临一个更大的问题,即欧盟贸易保护主义
3.欧债危机如果进一步恶化,在汇率方面也会对中国出口企业形成较 大的冲击
这里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欧元持续疲弱,人民币汇率相对升值,这将对中国 的对欧出口造成压力,汇率升值会吃掉本来就不多的出口利润。如果今后中国 继续调减出口退税政策,预计相当一部分出口企业做不下去了。对于中国目前 在产业结构调整压力之下的众多出口加工业来说,这无异于雪上加霜。另一种 情况则比较极端,欧元崩溃,这将使得欧元成为一张废纸。当然,出现这种情 况的概率比较小,但对这种可能性不能不防。
文字可编辑powerpoint模板适用于简约清新及相关类别演示1234目录点击添加标题点击添加标题点击添加标题点击添加标题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01020304添加标题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会议基调会议主题11携手超越驭领未来22你在我心里面用心创造新未来会议主体环节年度总结

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主要措施和特点

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主要措施和特点

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主要措施和特点1.一条中心红线,八大关注点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科学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注重保增长与调结构、促改革与惠民生的有机结合,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力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精心运筹危机下“国计民生”的中心主题,也是贯穿其中的一条中心红线。

围绕这条中心红线,采取了8个方面具体措施和部署,在实践中取得了好的效果。

(1)扩大内需扩大内需是中国促进经济长远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也是这一战略方针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相结合的基本政策和首要措施。

外需大幅回落,抑制经济下行和通货紧缩。

要实现保增长,就要扩大国内需求。

扩大内需,既号准了应对经济下滑之脉,又抓住了保增长的要害。

去年11月初,国务院常务作出进一步扩大内需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后,高频率出台了各种社会建设政策,始终把民生放在突出位置,加快加大推进医疗卫生改革、提高养老金标准、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扩大社保覆盖面等,减少人们花钱消费的后顾之忧,扩大居民消费。

同时,调整现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调动社会和企业的投资积极性,扩大投资需求,调整和优化投资结构。

(2)稳定外需稳定外需是把坚持对外开放、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提高我国经济国际化水平的基本政策,也是这一政策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相结合,维护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重要措施,对于增加就业、促进企业发展、进而拉动国内消费具有重要作用,也可以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造有利条件。

外部需求萎缩导致出口减少,是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最大冲击,也是实现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的最大困难。

国务院要求坚持扩大内需和稳定外需相结合,通过扎实细致的工作,千方百计稳定外需,努力把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并推出一系列相应的政策措施。

稳定的外需与日益扩大的内需相结合,将为中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3)推动产业振兴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升级,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战略决策。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应对政治和经济危机的举措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应对政治和经济危机的举措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应对政治和经济危机的举措引言金融危机是一种全球性的经济现象,给各国的政治和经济都带来了严重冲击。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难免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政府采取的应对政治和经济危机的举措。

政治危机的应对加强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在金融危机面前,政府高度重视党的领导作用。

通过进一步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政府确保了党在政治决策和执行中的主导地位,确保政治稳定。

提高反腐败能力金融危机容易滋生腐败问题,政治腐败不仅会损害政府形象,还会进一步加剧社会不满情绪。

中国政府通过加大反腐力度,加强监督和制度建设,有效减少了腐败问题的发生,维护了政治稳定。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是中国应对政治危机的重要举措。

政府通过推进公民参与政治的途径和机制,加强政府的透明度和问责制度,改革政治体制,增强政府的合法性和公信力。

经济危机的应对加大创新驱动力度面对经济危机,中国政府积极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通过加大科研投入、改革创新体制机制、鼓励创业创新等措施,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高经济抗风险能力。

扩大内需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扩大内需,以缓解经济危机带来的外部冲击。

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消费需求、促进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发展等方式,促进经济内需的提升。

深化改革开放中国政府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繁荣。

通过放宽市场准入、优化营商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举措,吸引更多外商投资,提升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加强金融监管金融危机往往由金融体系内部风险引发,中国政府加强了金融监管,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通过完善监管制度、增加金融机构自律和风险管理能力等措施,加强了金融体系的对外部冲击的抵御能力。

结论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政府通过加强党的领导、提高反腐败能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等举措应对政治危机的挑战;通过加大创新驱动力度、扩大内需、深化改革开放、加强金融监管等措施应对经济危机的挑战。

亚洲金融危机对于中国的启示及经验总结

亚洲金融危机对于中国的启示及经验总结

亚洲金融危机对于中国的启示及经验总结亚洲金融危机是1997年开始的一场危机,影响了包括泰国、印尼、菲律宾和韩国等在内的亚洲多个国家。

这场危机几乎摧毁了亚洲的金融体系,也对全球的金融市场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在那个时候还没有像现在这样崛起,但是这次危机对于今天的中国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和经验总结。

一、削弱国家经济实力亚洲金融危机使得亚洲国家的经济实力遭受了严重的削弱。

这一危机的核心是泰国的货币泰铢遭到空头做空,随后印尼、韩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国的货币也遭到了袭击,导致了各个国家的金融危机。

由此可见,一个国家的货币一旦受到危机,就会对其它方面造成深远的影响,从而削弱了国家的经济实力。

同样的,今天的中国也面临着一些经济风险。

例如,在过去几年中,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泡沫逐渐膨胀,可能会导致房地产泡沫破裂,进而影响整个经济系统。

这也说明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是需要全面、均衡发展的,而不是单个领域独立的发展。

二、金融监管的重要性亚洲金融危机发生时,亚洲各国金融体系缺乏有效的监管和控制机制,金融市场存在着大量的不平衡和不稳定,导致了短短数月内亚洲经济一片萧条。

因此,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也是非常重要的。

同样的,在当今中国,金融监管也是亟需完善的领域。

例如,在金融市场存在大量资本不规范流动,导致资本倾斜和资本空转的问题。

因此,建立健全的金融监管制度,防范金融风险,创造安全、稳定的金融环境,是实现经济发展和长期发展的基础。

三、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亚洲金融危机也揭示了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性,这一危机的涟漪甚至冲击了美国的股市。

固然,一个国家的经济政策会对于外部产生波动,因此国际金融市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连接了世界各国的金融交易,并促进国际商品和服务贸易。

同时,在当今中国,也要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扩大金融投资渠道,引入外资,整合境内外金融资源,让中国的金融市场和国际市场有机融合,打造一个更加开放的金融体系和市场环境。

四、国家自主创新的必要性亚洲金融危机后,亚洲各国面临着恢复经济、实现转型的压力,国内发展的基础也被削弱了。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四点历史经验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四点历史经验

党史学习教育南方论刊·2022年第7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四点历史经验王英(中央财经大学 北京 100206)【摘要】过去百年,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成功应对多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实现经济稳步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快速提升。

在步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研究并总结我党团结带领人民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历史经验,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研究发现,主要包括四点经验:第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第二,统筹推进金融稳定与金融开放;第三,统筹维护国家利益和承担国际责任;第四,统筹发展金融业和实体经济。

充分发掘这四点经验,我国就一定能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披荆斩棘、平稳向前,建立更伟大、更光荣的历史功业。

【关键词】对外开放;国际金融危机;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前言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隆重宣布,我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从一定角度讲,党的百年奋斗史也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了解金融、学习金融、运用金融的历史。

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非常重视金融工作,认为货币政策是对敌作战的重要武器,视发展工商业和金融业为党的重要工作。

依托毛泽东货币金融思想,我党推翻了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货币金融制度,创立了新的货币金融系统,对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提供了有力支撑[1]。

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同志对金融业作出重大论断,旗帜鲜明地指出“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2]。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是从战略高度认识、开展金融工作,视金融安全为经济安全的关键,多次强调繁荣金融业,确保金融系统稳定,为我国金融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稳步推进金融开放,加速本国金融业与国际金融行业接轨,同时也遭遇多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

7793 金融危机的中国应对策略与经验

7793 金融危机的中国应对策略与经验

金融危机的中国应对策略与经验引言自从2008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市场就变得更加不稳定了。

不仅仅是西方国家,亚洲和其他地区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但是,中国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发展得非常快,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

因此,当金融危机来袭时,中国是如何应对的呢?笔者将通过分析中国在应对金融危机方面所使用的策略和经验,为大家阐述一下这个话题。

中国是如何实施应对措施的作为一个新兴市场经济体,中国在应对金融危机方面做了很多努力。

最重要的一点是,中国利用了自身在保持经济增长和扩大国内消费方面所做的巨大投资。

事实上,中国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继续保持了其高水平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尤其是在铁路和基础设施领域。

此外,中国政府也采取了很多财政刺激措施。

例如,政府增加了财政支出和贷款,降低了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减少了利率等。

这些措施都建立在可持续增长的基础上,以确保中国在未来能够继续增长。

经验教训然而,在应对金融危机方面,中国也学到了很多经验教训。

首先,它强调了在危机期间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保持就业率和社会稳定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

其次,保持资本市场的稳定是至关重要的。

中国证监会加强了对市场的监管,并扩大了国内投资的范围,以防止外资流出。

此外,中国的反腐败行动也是值得注意的。

政治腐败和经济腐败通常会破坏市场,对中国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中国通过采取严格的反腐败措施,来保持金融团体的稳定,并维护市场秩序。

观点综上所述,中国在应对金融危机方面做了很多努力,证明了特殊的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确实具有巨大的成功潜力。

然而,这种模式也有其缺点。

可能会滋生重庆这样的黑暗面,这些是需要我们重视的。

另外,在世界经济互相关联的背景下,必须强调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经济的联系性。

这有助于我们发现危机的起源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应对。

毕竟,金融危机不是我们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全球问题。

仅仅通过国内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国际合作。

1998年的金融危机中国应对措施

1998年的金融危机中国应对措施

1998年的金融危机我国应对措施概述1998年,东亚金融危机席卷亚洲,我国也受到了严重影响。

在这场金融危机中,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帮助稳定了国内经济局势,并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从我国当时的国际地位、危机影响、应对措施和经验教训等方面展开全面评估,并共享我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一、我国在1998年的国际地位1.1 我国经济的崛起1998年,我国的经济正在快速崛起,成为全球经济中的重要力量。

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国际贸易逐渐扩大,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也在不断增加。

1.2 金融市场的开放与挑战与此我国的金融市场也在不断开放,吸引了大量外资进入。

然而,这也让我国的金融体系更加脆弱,面临着国际金融波动的影响。

二、1998年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2.1 外贸受挫受东亚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外贸受到了严重冲击。

出口减少,大量企业面临停工、倒闭的危机,失业人口增加,社会稳定受到威胁。

2.2 金融体系动荡金融危机使得我国的金融体系遭遇了严重的冲击。

银行不良资产增加,信贷风险加大,金融秩序受到严重扰乱。

2.3 经济增长放缓金融危机导致了我国经济增长放缓,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负增长。

投资和消费水平下降,一些产业和企业陷入困境。

三、我国的应对措施3.1 稳定金融市场我国政府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稳定金融市场,包括加大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推动银行内部改革,加强风险防范等。

3.2 扩大内需为了应对外贸的下滑,我国政府提出扩大内需的策略,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项目的投入,刺激国内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3.3 加强国际合作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政府主动加强国际合作,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共同研究对策,争取国际支持和援助。

四、经验教训4.1 加强金融监管我国金融危机暴露了金融监管的不足,使得我国政府意识到了金融市场的风险,今后需要加强金融监管,规范金融市场的秩序。

4.2 重视内需金融危机加深了对内需的重视,我国政府意识到只有建立起稳定的内需市场,才能有效缓解外部经济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冲击。

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应对

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应对

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是一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给全球各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受到了这场危机的影响。

为了应对危机,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措施,以提振经济和保持金融稳定。

一、财政政策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初,中国政府迅速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加大财政支出来刺激内需。

政府实施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项目,增加了就业机会,提高了民众收入水平,刺激了消费和投资,稳定了经济增长。

同时,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减税和扩大财政赤字的政策。

降低企业和个人所得税,减轻了企业和民众的税负,促进了经济活动的增加。

同时,扩大财政赤字,增加了政府的支出,缓解了危机对经济的冲击。

此外,为了保护关键产业和企业,政府还采取了一些特殊的财政政策。

对于受到冲击较大的行业,政府提供了财政支持和优惠政策,防止企业倒闭和大规模失业。

二、货币政策在货币政策方面,中国央行也采取了积极的措施来应对金融危机。

首先,降低了基准利率,通过降低贷款利率来刺激企业和个人的借贷行为,促进投资和消费的增加。

其次,央行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缓解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困难,确保金融系统的正常运转。

此外,为了维护金融稳定,央行还加强了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和监控。

加大了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防止金融风险的传染和蔓延。

同时,加强了对金融市场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应对系统性风险。

在金融危机后,中国政府还采取了一系列长期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措施来保持经济的平稳增长。

在财政政策方面,政府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投入,提高了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水平。

同时,深化财税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实现了财政投入的更加有效和精确。

在货币政策方面,中国央行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了适度的流动性。

央行注重平衡经济增长和通胀风险,避免出现盲目放松货币政策和过度收紧货币政策的情况。

同时,加强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健全金融市场的法规体系,提高了金融体系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主要经验作者:摘要:在金融危机冲击下,世界经济、中国经济都受到了很大的伤害,但中国经济还是保持了高速增长,而且取得了很大的成绩,09年最困难的时候我们还保持了9.1%的增长速度,今年预计可能会在10%左右,甚至超过10%,就经济总量来讲已经跃居世界第二。

在这个金融危机过程中也付出了许多代价,深化改革的任务更加艰巨和复杂,正因为如此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经验也就成了国外关注中国模式的热点。

坚持用世界战略眼光看待我国的发展问题,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

有效应对这场危机、巩固业已出现的经济复苏势头,是世界各国的共同任务,也是中越两党两国面临的紧迫课题。

关键词:金融危机冲击措施政策协调引言自2007年年中开始,一场源自美国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成为世界经济史上继1929-1933年“大萧条”后的又一噩梦。

2008年第四季度以后,我们经历了上世纪30年代世界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

在此次金融危机中,欧盟和中国作为与美国联系紧密的两大经济体,都无可避免地受到了巨大冲击。

在此次金融危机中,面对日益严峻的经济形势,各国纷纷采取一系列救市措施,频频出台各种产业政策措施,试图以加强政府管制的方法化解危机。

然而,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不仅是市场失灵的表现,更是政府失灵的恶果。

政府应对危机的管制措施必须受到实体和程序上的约束才能真正起到化解危机的效果,其中,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部分。

本文拟以欧盟在此次危机应对中的实践为切入点,分析和探讨我国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冲突与协调问题。

一、中国党和政府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认识和判断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出现以后,迅速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波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冲击强度之大,世所罕见。

分析这场危机的原因:从表面现象看,这场危机源于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大量违约和金融衍生产品泡沫破裂,引发全面信用危机。

从直接起因看,这场金融危机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不当、虚拟经济过度扩张、政府监管缺失造成的,是长期负债消费的增长模式难以为继的结果。

从内在本质看,这场危机暴露了自由市场经济的固有弊端,暴露了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深层次结构矛盾,暴露了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特别是国际金融体系的严重缺陷。

这场金融危机演变为一次深度的世界经济衰退,进一步反映了以私有化市场化自由化为主要特征的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危害。

二、中国行政司法上的政策和措施1、金融法律制度中国目前金融法律制度单一,内容不够丰富,远远不能满足中国金融业发展需要。

中国金融法律制度以《人民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保险法》、《证券法》为核心内容,涵盖证券与保险法律规范,具体到业务操作层面,仍以行政规章为主要内容。

整个金融法律制度缺少操作性规定,与现代金融发展形势及中国金融改革开放要求不相符合。

因此,中国应当建立起一个包括规范银行、证券、保险等整个金融业的法律制度,包括金融机构的准入与退出,金融危机应对措施,重大突发事件应对制度,只有在信用法律体系、外汇管理法律制度、存款保险制度与金融安全法律制度等方面获得创新发展,才能切实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实现社会主义金融法治,使其获得强大的生命力,必须与时俱进,根据中国经济金融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完善与创新。

2、加大证券执法、司法力度我国的股市还很不成熟,暴起暴跌,加上其他内外部因素,共同造成了目前的经济困难。

股市暴起暴跌源于市场不当行为太多,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盛行,公司上市门槛高,证券监管的重点在上市时的审批,而不在上市后的监管。

这也暴露了证券监管的不力。

针对这一问题,应加强证券执法、司法力度,全面开禁证券民事诉讼,并引入举证责任倒置制度。

尤其是要依靠诉讼的力量,依靠股民、律师、市场和法院的力量,共同提高证券监管的有效性。

3、加强对评级机构的监管次贷危机的发生,信用评级机构也难辞其咎。

那么多金融机构的贷款出现了问题,发行的金融产品漏洞颇多,评级机构“视而不见”,使很多问题债券、问题银行能够长期被评估为“优等”。

一位在某评级机构的结构性金融产品部门工作的业内人士形象地说,什么都可以评级,我们甚至可以评估一头被结构化的母牛。

因此,欧盟起草了关于信用评级公司监管立法草案,拟对该信用评级机构实施严格监管。

这对我国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我国也应该制定法律,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

三、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思想路线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中国党和政府确定了“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的总体思路,坚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并不断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着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着力缓解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与此同时,我们强调信心是战胜危机的前提,信心比黄金、比货币还重要,在全社会广泛开展以增强信心为主线的宣传教育,着力统一思想、提振士气、振奋精神,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共克时艰。

并作出如下规定:1、以扩大内需为基本立足点,大规模增加政府支出、扩大消费需求。

在国际市场需求大量减少的情况下,积极扩大国内需求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我们启动实施总额达4万亿元人民币的两年投资计划,其中中央政府直接投资1.18万亿元人民币,重点投向重大民生工程、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并积极引导和带动社会资金、民间资本投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领域,增强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社会合力。

2、深化改革为强大动力,大强度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

改革是动力,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途径。

我们着眼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大力破解发展难题,激发发展活力,抓住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推出了一系列有利于实现保增长、促内需、调结构的改革措施。

3、以科技创新为重要支撑,大力度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科技创新是克服金融危机的突破口和有力武器,历史经验表明每一场大的危机常常伴随一场新的科技革命,谁能在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率先复苏并走向繁荣4、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中国党和政府强调,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高度关注民生,切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我们坚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集中力量办好经济社会发展急需、利民惠民的大事实事。

四、中国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事例。

1、坚持人民币不贬值。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说过:人民币贬值会引起连锁反应,应坚持稳定,希望中国承担一部分压力。

中国承诺人民币不贬值,形成了中美协调经济政策,稳定了亚洲经济的格局。

然而与美联储调控目标利率不同,中国人民银行直接调控的是金融机构对客户的法定存贷款利率,这也是中国不能实行零利率的主要原因。

中央政府大力宣传人民币汇率稳定,以鼓励国内外对于人民币的信心。

中国政府所承诺的人民币不贬值,意在以人民币稳定和扩大内需,为周边国家创造一部分市场,支持他们尽快走出困境,这是亚洲走出金融危机的关键因素。

2、国内宏观调控的有效配合。

中国能在亚洲金融危机中成为中流砥柱,不仅在于关键时刻进行的国家干预,也由于提前进行的国内经济调整。

与利率调整相比,中国货币当局调控存款准备金率的动作更为频繁。

政府采取了扩张政策,发行国债,出台一系列的刺激政策,使经济潜在增长率提高,现实增长率再次攀高峰。

人民币没有贬值,反而升值。

经济超高速度增长,有效抵御了亚洲的金融危机。

3、控制货币供应量过度增长。

考虑到流动性过度充裕的现状,央行应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收回过多的货币,使下一年的货币供应增长指标有一个合理的基数。

为了使民间充裕的资金有出路,应采取得力措施,如大型金融机构和大型投资项目对民间资本开放,政府应给民间资本一定的参股比例。

政府同时应加大直接融资,容许财政情况好的地方政府发行市镇债券,同时加大企业债券的发行。

4、加强对银行的审慎监管抑制金融机构的贷款冲动。

长期来说,应加快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消除利率软约束,发挥利率在信贷配置中的有效作用。

近期来看,要从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和信贷风险管理等方面加强监管。

五、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进展和成效经过一年多来的努力,我们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已取得积极成果,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多,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取得明显成效。

1、经济增长下滑态势得到有效遏制,回升向好势头逐步增强。

2009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7%。

从产业发展来看,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国夏粮产量连续6年增产;工业生产回升速度逐月上升,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2%。

2、内需拉动成效显现,居民消费需求逐渐旺盛。

投资增长势头强劲,2009年1—11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6.8万多亿元,增速处于历史高位,特别是基础设施投资额同比增长49.4%,为中国经济进入下一轮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平台。

3、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总体质量不断提升。

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进一步得到加强,国民经济中急需发展的部门,如农业、铁路、道路交通运输、水利等得到较大发展。

十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取得重要进展,钢铁、汽车、船舶、有色、纺织等企业技术改造步伐加快,装备制造业和新一代移动通信、软件、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增长幅度明显超过工业平均增速。

4、金融监管明显加强,抵御风险能力提高。

金融监管协调机制进一步健全,财政和金融风险得到控制。

5、民生保障持续改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各项改善民生措施取得成效,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整个社会继续保持了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居民收入继续增加,2009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0.5%和9.2%。

九、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启示与思考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也是深化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过程。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中国党和政府在采取积极应对措施的同时,也从各个方面对这场危机暴露出的深层次问题进行思考。

在应对这场金融危机的实践中,我们获得了很多宝贵的启示。

1.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实践进一步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特优势,坚持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是中国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实现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根本保证。

一个国家应对风险挑战能力的高低,从根本上取决于其是否有适合本国国情、反映时代进步要求的发展道路和制度基础。

经过30年改革开放,我们已经成功走出了一条能够使中国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提高、社会充满生机活力的发展道路,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