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剩余污泥量计算

合集下载

污泥量计算公式

污泥量计算公式

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排‎放及用药计‎算2009-12-10 18:11:24| 分类:工作日记| 标签:|举报|字号大中小‎订阅城关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排放及用‎药计算设计每天产‎泥量2.9吨。

(进水200‎00m³,BOD进水‎200mg‎/l,出水20m‎g/l。

)PAM投配‎比3‰至5‰,取中间值4‎‰。

则PAM用‎量每天为2‎.9*4=11.6kg。

剩余污泥浓‎度7000‎m g/l。

则每天排放‎的剩余污泥‎体积为2.9*1000/7=414.28m³。

设计脱水机‎单台进泥量‎每小时40‎m3。

脱水机运行‎时间为41‎4.28/40=10.357h,取11h。

则PAM溶‎液浓度为1‎1.6/(1.2*11)=0.8787k‎g/m³。

(设计说明书‎上推荐1k‎g/m³。

)实际运行情‎况产泥系数按‎照0.85kgD‎S/kgBOD‎计算。

每天产生剩‎余污泥量:0.85*(41.48-5.36)*15106‎=463.78kg。

(41.48、5.36为09‎年1月至8‎月进出水平‎均浓度,15106‎为平均进水‎量。

)目前厂内剩‎余污泥平均‎浓度350‎0mg/l左右。

排放的剩余‎污泥体积:463.78/3.5=132.5m3脱水机单台‎进泥量不高‎于20m3‎每小时。

脱水机每天‎运行时间1‎32.5/20=6.625,实际运行8‎小时。

PAM溶液‎浓度为0.75kg/m³。

用药量为0‎.75*8*1.2=7.2kg。

投配比为7‎.2/0.43678‎=15.524kg‎/m³,即15.5‰‎。

实际投配比‎是设计投配‎比的4倍左‎右。

(分析其原因‎可能是:脱水机进泥‎量设计是实‎际的2倍,污泥浓度设‎计是实际的‎2倍。

)若要控制投‎配比在4‰,则应该降低‎P AM溶液‎的浓度。

PAM投配‎比取4‰。

每天理论投‎加量为0.46378‎*4=1.86kg。

污泥量计算

污泥量计算

污泥量计算(1)污泥量计算1初次沉淀污泥量和二次沉淀污泥量的计算公式:V=100C0ηQ/1000(100-p)ρ式中:V——初次沉淀污泥量,m3/d;Q——污水流量,m3/d;η——去除率,%;(二次沉淀池η以80%计)C0——进水悬浮物浓度,mg/L;P——污泥含水率,%;ρ——沉淀污泥密度,以1000kg/m3计。

2剩余活性污泥量的计算公式:Qs=ΔX/fXr式中:Qs——每日从系统中排除的剩余污泥量,m3/d;ΔX——挥发性剩余污泥量(干重),kg/d;f=MLVSS/MLSS,生活污水约为0.75,城市污水也可同此;Xr——回流污泥浓度,g/L。

3消化污泥量的计算公式:见公式(8-3)。

(2)污水处理厂干固体物质平衡:污水处理厂内部存在着固体物质的平衡问题,通过固体物质的平衡计算,有助于污泥处理系统的设计与管理。

污水处理厂固体物质平衡的典型计算,可根据图8-1进行。

设原污水悬浮物X0为100,初次沉淀池悬浮物去除率以50%计,二次沉淀池去除率以80%计,悬浮物总去除率总去除率为90%。

各处理构筑物固体回收率为:浓缩池为r1=90%;消化池为r2=80%;悬浮物减量为rg=30%;机械脱水为r3=95%(预处理所加混凝剂的固体量略去不计)。

因此其平衡式为:进入污泥浓缩池的悬浮物量:X1=ΔX+XR (8-10)XR=Xˊ2+ Xˊ3+ Xˊ4 (8-11)式中:X1——进入浓缩池的固体物量;ΔX——初次沉淀池排泥的悬浮物量加二次沉淀池剩余污泥中的悬浮物量;XR——等于浓缩池上清液含有的悬浮物量Xˊ2,消化池上清液悬浮物量Xˊ3,机械脱水上清液悬浮物量Xˊ4的总和。

进入消化池的悬浮物量:X2= X1 r1 (8-12)浓缩池上清液悬浮物量:Xˊ2= X1(1- r1)(8-13)消化池悬浮物减量:G= X2rg= X1 r1rg (8-14)进入机械脱水设备的悬浮物量:X3=(X2-G)r2 (8-15)消化池上清液悬浮物量:Xˊ3=(X2-G)(1- r2)(8-16)脱水泥饼固体物量:X4= X3 r3机械脱水上清液含有的悬浮物量:Xˊ4= X3(1- r3)(8-17)回流至沉砂池前的上清液中所含悬浮物总量:XR=Xˊ2+ Xˊ3+ Xˊ4 = X1(1- r1rg-r1r2r3+r1r2r3rg)(X1- XR)/ X1= r1rg+r1r2r3-r1r2r3rg=ΔX/ X1X1=ΔX/ r1[rg+r2r3(1-rg)] (8-18)污泥含水率(1)污泥含水率:污泥中所含水分的重量与污泥总重量之比的百分数称为污泥含水率。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产量计算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产量计算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产量计算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产泥量计算
城市污水厂产生的污泥主要由栅渣、无机固体颗粒和浮渣组成。

化学沉淀污泥量可参考给水污泥量的计算方法。

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泥的产生受多种因素影响。

初沉池污泥的产生量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V1=Q×C×η×(1-P1)/ρ 或者 V1=(SL×N×t)/1000.其中,Q为污水流量,C为进入初沉池污水中悬浮物浓度,η为初沉池沉淀效率,P1为污泥含水率,ρ为初沉池污泥浓度,SL为每人每日污泥量,N为设计人口数,t为初沉池两次排泥的间隔时间。

需要注意的是,V1是在污泥含水率为P1时计算的污泥量。

剩余污泥的产生量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V2=ΔXT/(Q×a×b×LR×f×XV)。

其中,ΔX为挥发性物质基污水厂剩余污泥流量,Q为平均体积流量,a和b为污泥产率系数和污泥自身氧率,LR为曝气池进水BOD5浓度差,f为曝气池挥发性悬浮固体和悬浮固体浓度值比,XV为曝气池混合液
挥发性悬浮物固体浓度,V为曝气池容积。

每日排除的剩余污泥干重ΔXT等于活性污泥系统中每日产生的活性污泥干质量。

剩余污泥计算公式及取值

剩余污泥计算公式及取值

剩余污泥计算公式及取值剩余污泥计算是指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经过沉淀池、厌氧池或活性污泥池处理后产生的剩余污泥的数量的计算。

剩余污泥的计算公式及取值可以根据不同的处理工艺和系统来确定,在以下部分中将对常用的计算公式及取值方法进行介绍。

1.剩余污泥产率计算公式及取值方法:剩余污泥产率是指单位进水量产生的剩余污泥的重量或体积,通常以kg MLSS/kg BOD5或kg MLSS/m3 BOD5来表示。

其中,MLSS指的是活性污泥的混凝土悬浮物浓度,BOD5指的是进水的五日生化需氧量浓度。

a.常规活性污泥工艺:剩余污泥产率=混凝土悬浮物浓度/五日生化需氧量浓度通常,混凝土悬浮物浓度可以通过实时监测系统或定期取样测试来确定,五日生化需氧量浓度可以通过进水水质测试来确定。

b.空气提供式悬浮式生物膜(MBBR)工艺:剩余污泥产率=悬浮床悬浮物浓度/五日生化需氧量浓度悬浮床悬浮物浓度可以通过实时监测系统或定期取样测试来确定,五日生化需氧量浓度可以通过进水水质测试来确定。

2.污泥产量计算公式及取值方法:污泥产量是指在特定时间内系统中产生的污泥的重量或体积,通常以kg或m3为单位。

a.常规活性污泥工艺:污泥产量=混凝土悬浮物浓度×污水流量×时间其中,混凝土悬浮物浓度可以通过实时监测系统或定期取样测试来确定,污水流量可以通过流量计来测量,时间可以根据需要设定。

b.空气提供式悬浮式生物膜(MBBR)工艺:污泥产量=悬浮床悬浮物浓度×污水流量×时间悬浮床悬浮物浓度可以通过实时监测系统或定期取样测试来确定,污水流量可以通过流量计来测量,时间可以根据需要设定。

3.污泥干固物含量计算公式及取值方法:污泥干固物含量是指污泥中固体物质的含量,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污泥干固物含量=(干泥重量/总污泥体积)×100%其中,干泥重量可以通过干燥法或烘箱法来确定,总污泥体积可以通过实际测量或计算来确定。

剩余污泥量计算范文

剩余污泥量计算范文

剩余污泥量计算范文污泥是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其含有有机物、无机物和水分。

污泥处理是城市污水处理的关键环节之一,对于剩余污泥量的计算是为了了解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量,以便做出合理的处理安排。

污泥的产生量可通过计算生物池进水和出水中悬浮物浓度差来估算。

这一方法适用于生物处理工艺,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

假设处理系统的进水中的悬浮物质量浓度为C1,出水中的悬浮物质量浓度为C2,进水量为Q,则污泥产生量计算公式如下:污泥产生量=(C1-C2)*Q这一方法适用于生物处理工艺,但对于化学沉淀法、气浮法等物理化学处理工艺的污泥产生量计算较为复杂。

这些工艺中,污泥产生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处理工艺、进水水质、处理剂用量等。

化学沉淀法中,污泥产生量主要与沉淀剂用量和进水中悬浮物质量浓度有关。

一般情况下,沉淀剂用量与进水中悬浮物质量浓度成正比,因此可以通过监测沉淀剂用量和进水中悬浮物质量浓度来估算污泥产生量。

气浮法中,污泥产生量主要与气浮池中气泡的大小和数量有关。

气泡越小,数量越多,吸附悬浮物的能力越强,因此污泥产生量越大。

气泡的大小和数量可以通过控制气浮设备的气泡产生机制来调节,从而控制污泥产生量。

除了产生量的计算,剩余污泥量的计算也是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剩余污泥量的计算可以通过对污泥浓度的监测来完成。

假设剩余污泥量为X,进水量为Q,进水中污泥的质量浓度为C1,剩余污泥的质量浓度为C2,则剩余污泥量计算公式如下:总而言之,污泥产生量和剩余污泥量的计算是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的计算方法和监测手段,能够准确估算和控制污泥的产生和剩余量,从而做出合适的处理安排,保障环境的清洁和生态的平衡。

污水剩余污泥计算公式

污水剩余污泥计算公式

剩余污泥量计算方法在活性污泥工艺中,为维持生物系统的稳定,每天需不断有剩余污泥排出。

它们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由降解有机物BOD所产生的污泥增殖,二是进水中不可降解及惰性悬浮固体的沉积。

因此,剩余干污泥量可以用式(1)计算:ΔX=(Y1+Kdθc)Q(BODi-BODo)+fPQ(SSi-SSo)(1)式中ΔX———系统每日产生的剩余污泥量,kgMLSS/d;Y———污泥增殖率,即微生物每代谢1kgBOD所合成的MLVSSkg数;Kd———污泥自身氧化率,d-1;θc———污泥龄(生物固体平均停留时间),d;Y1+Kdθc———污泥净产率系数,又称表观产率(Yobs);Q———污水流量,m3/d;BODi,BODo———进、出水中有机物BOD浓度,kgBOD/m3;fP———不可生物降解和惰性部分占SSi的百分数;SSi,SSo———进、出水中悬浮固体SS浓度,kgSS/m3。

德国排水技术协会(ATV)制订的城市污水设计规范中给出了剩余污泥量的计算表达式[1]。

此式与式(1)本质相同,只是更加细致,考虑了活性污泥代谢过程中的惰性残余物(约占污泥代谢量的10%左右)及温度修正。

综合污泥产率系数YBOD(以BOD计,包含不可降解及惰性SS沉积项)写作:YBOD=0 6×(1+SSiBODi)-(1-fb)×0 6×0 08×θc×FT1+0 08×θc×FT(2)FT=1 702(T-15)(3)式中fb———微生物内源呼吸形成的不可降解部分,取值0 1;FT———温度修正系数。

比较(1),(2)两式,可知在ATV标准中动力学参数Y,Kd分别取值0.6和0.08d-1,进水中不可降解及惰性悬浮固体(fP部分)占总进水SS的60%。

由于剩余污泥中挥发性部分所占比例与曝气池中MLVSS与MLSS的比值大体相当,因此剩余干污泥量也可以表示成下式:ΔX=YobsQ(BODi-BODo)f(4)式中f=MLVSSMLSS;其他符号意义同前。

污水剩余污泥计算公式

污水剩余污泥计算公式

污水剩余污泥计算公式
1.污泥的干度计算公式:
污泥的干度表示了污泥中含有的水分的比例。

通常用干燥后的污泥质量与湿重污泥质量之比来表示,计算公式如下:
干度(%)=(污泥干重-污泥湿重)/污泥湿重*100%
其中,污泥干重是指经过干燥后去除水分的污泥的质量,污泥湿重是指污泥在含有水分的情况下的质量。

2.污泥浓度计算公式:
污泥浓度是指污泥中固体物质与液体物质的比例。

通常以固体物质的质量与总体积之比来表示,计算公式如下:
污泥浓度(%)=污泥固体物质质量/污泥总体积*100%
其中,污泥固体物质质量是指污泥中的固体成分的质量,污泥总体积是指污泥的总体积,包括固体部分和液体部分。

3.污泥总量计算公式:
污泥总量是指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的总质量。

污泥总量的计算可以通过以下两个公式来进行:
a. 污泥总量(kg)= 污泥总体积 * 污泥浓度 / (1+污泥干重/100)
其中,污泥总体积是指污泥的总体积,污泥浓度是指污泥中固体物质的质量与总体积之比,污泥干重是指去除水分后的污泥的质量。

b. 污泥总量(kg)= 污泥湿重 * (1 - 污泥干重/100)
其中,污泥湿重是指污泥在含有水分的情况下的质量,污泥干重是指去除水分后的污泥的质量。

这两个公式都是根据污泥的干度和浓度来计算污泥的总质量的。

通过以上的计算公式,可以根据污泥的干度和浓度来计算污泥的总质量。

这些公式能够帮助污水处理厂合理计算污泥的产生量,并根据需要进行处理和处理。

污泥量计算

污泥量计算

污泥量计算1污泥量计算1初次沉淀污泥量和二次沉淀污泥量的计算公式:V=100C0ηQ/1000100-pρ式中:V——初次沉淀污泥量,m3/d;Q——污水流量,m3/d;η——去除率,%;二次沉淀池η以80%计C0——进水悬浮物浓度,mg/L;P——污泥含水率,%;ρ——沉淀污泥密度,以1000kg/m3计;2剩余活性污泥量的计算公式:Qs=ΔX/fXr式中:Qs——每日从系统中排除的剩余污泥量,m3/d;ΔX——挥发性剩余污泥量干重,kg/d;f=MLVSS/MLSS,生活污水约为0.75,城市污水也可同此;Xr——回流污泥浓度,g/L;3消化污泥量的计算公式:见公式8-3;2污水处理厂干固体物质平衡:污水处理厂内部存在着固体物质的平衡问题,通过固体物质的平衡计算,有助于污泥处理系统的设计与管理;污水处理厂固体物质平衡的典型计算,可根据图8-1进行;设原污水悬浮物X0为100,初次沉淀池悬浮物去除率以50%计,二次沉淀池去除率以80%计,悬浮物总去除率总去除率为90%;各处理构筑物固体回收率为:浓缩池为r1=90%;消化池为r2=80%;悬浮物减量为rg=30%;机械脱水为r3=95%预处理所加混凝剂的固体量略去不计;因此其平衡式为:进入污泥浓缩池的悬浮物量:X1=ΔX+XR 8-10XR=Xˊ2+ Xˊ3+ Xˊ4 8-11式中:X1——进入浓缩池的固体物量;ΔX——初次沉淀池排泥的悬浮物量加二次沉淀池剩余污泥中的悬浮物量;XR——等于浓缩池上清液含有的悬浮物量Xˊ2,消化池上清液悬浮物量Xˊ3,机械脱水上清液悬浮物量Xˊ4的总和;进入消化池的悬浮物量:X2= X1 r1 8-12浓缩池上清液悬浮物量:Xˊ2= X11- r1 8-13消化池悬浮物减量:G= X2rg= X1 r1rg 8-14进入机械脱水设备的悬浮物量:X3=X2-Gr2 8-15消化池上清液悬浮物量:Xˊ3=X2-G1- r2 8-16脱水泥饼固体物量:X4= X3 r3机械脱水上清液含有的悬浮物量:Xˊ4= X31- r3 8-17回流至沉砂池前的上清液中所含悬浮物总量:XR=Xˊ2+ Xˊ3+ Xˊ4 = X11- r1rg-r1r2r3+r1r2r3rgX1- XR/ X1= r1rg+r1r2r3-r1r2r3rg=ΔX/ X1X1=ΔX/ r1rg+r2r31-rg 8-18污泥含水率1污泥含水率:污泥中所含水分的重量与污泥总重量之比的百分数称为污泥含水率;1污泥中水的存在形式有:空隙水,颗粒间隙中的游离水,约70%,可通过重力沉淀浓缩压密而分离;毛细水,是在高度密集的细小污泥颗粒周围的水,由毛细管现象而形成的,约20%,可通过施加离心力、负压力等外力,破坏毛细管表面张力和凝聚力的作用力而分离;颗粒表面吸附水和内部结合水,约10%;表面吸附水是在污泥颗粒表面附着的水分,起附着力较强,常在胶体状颗粒,生物污泥等固体表面上出现,采用混凝方法,通过胶体颗粒相互絮凝,排除附着表面的水分;内部结合水,是污泥颗粒内部结合的水分,如生物污泥中细胞内部水分,无机污泥中金属化合物所带的结晶水等,可通过生物分离或热力方法去除;通常含水率在85%以上时,污泥呈流态;65%~85%时呈塑态;低于60%时则呈固态;2污泥体积、重量及所含固体物浓度之间的关系:V1/V2=W1/W2=100-p2/100-p1=C2/C1 8-1式中:p1、V1、W1、C1——污泥含水率为p1时的污泥体积、重量与固体物浓度;p2、V2、W2、C2——污泥含水率为p1时的污泥体积、重量与固体物浓度;说明:式8-1适用于含水率大于65%的污泥;因含水率低于65%以后,体积内出现很多气泡,体积与重量不在符合式8-1的关系;例题8-1:污泥含水率从97.5%降低至95%时,求污泥体积;解:由式8-1V2= V1100-p1/100-p2= V1100-97.5/100-95=1/2V1可见污泥含水率从97.5%降低至95%时,污泥体积减少一半;2挥发性固体或称灼烧减重和灰分或称灼烧残渣:挥发性固体近似地等于有机物含量;灰分表示无机物含量;3可消化程度:表示污泥中可被消化降解的有机物数量;消化对象:污泥中的有机物;一部分是可被消化降解的或称可被气化,无机化;另一部分是不易或不能被消化降解的,如脂肪、合成有机物等;消化程度的计算公式:R d=1-p V2p S1/p V1p S2 ×100 8-2式中:R d——可消化程度,%;p S1、p S2——分别表示生污泥及消化污泥的无机物含量,%;p V1、p V1——分别表示生污泥及消化污泥的有机物含量,%;消化污泥量的计算公式:V d= V1100-p1/100-p d1- p V1/100+ p V1/1001- R d/100 8-3式中:V d——消化污泥量,m3/d;p d——消化污泥含水率,%,取周平均值;V1——生污泥量,m3/d;p1——生污泥含水率,%,取周平均值;p V1——生污泥有机物含量,%;R d——可消化程度,%,取周平均值;4湿污泥比重与干污泥比重:湿污泥重量等于污泥所含水分重量与干固体重量之和;湿污泥比重等于湿污泥重量与同体积的水重量之比值;干固体物质包括有机物即挥发性固体和无机物即灰分;确定湿污泥比重和干污泥比重,对于浓缩池的设计、污泥运输及后续处理,都有实用价值;经综合简化后,湿污泥比重γ和干污泥比重γs的计算公式分别为:γ=100γs/γs p+100-p 8-4γs=250/100+1.5p V 8-7式中:γ——湿污泥比重;γs——污泥中干固体物质平均比重,即干污泥比重;p——湿污泥含水率,%;p V——污泥中有机物含量,%;5污泥肥分:污泥中含有大量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肥分N、P、K、微量元素及土壤改良剂有机腐殖质;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各种污泥所含肥分见表8-2;表8-2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肥分表经二级处理后,污水中重金属离子约有50%以上转移到污泥中;若污泥作为肥料使用时,要注意重金属是否超过我国农林业部规定的农用污泥标准GB4284-84;表8-3列举我国北京、上海、天津、西安、兰州、沈阳、黄石等几个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中重金属含量的范围;表8-3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中重金属成分及含量。

污泥量计算

污泥量计算

污泥量计算污泥量计算(1)污泥量计算1初次沉淀污泥量和二次沉淀污泥量的计算公式:V=100C0ηQ/1000(100-p)ρ式中:V——初次沉淀污泥量,m3/d;Q——污水流量,m3/d;η——去除率,%;(二次沉淀池η以80%计)消化池上清液悬浮物量:Xˊ3=(X2-G)(1- r2)(8-16)脱水泥饼固体物量:X4= X3 r3机械脱水上清液含有的悬浮物量:Xˊ4= X3(1- r3)(8-17)回流至沉砂池前的上清液中所含悬浮物总量:XR=Xˊ2+ Xˊ3+ Xˊ4 = X1(1- r1rg-r1r2r3+r1r2r3rg)(X1- XR)/ X1= r1rg+r1r2r3-r1r2r3rg=ΔX/ X1X1=ΔX/ r1[rg+r2r3(1-rg)] (8-18)污泥含水率污泥含水率(1)污泥含水率:污泥中所含水分的重量与污泥总重量之比的百分数称为污泥含水率。

1污泥中水的存在形式有:空隙水,颗粒间隙中的游离水,约70%,可通过重力沉淀(浓缩压密)而分离;毛细水,是在高度密集的细小污泥颗粒周围的水,由毛细管现象而形成的,约20%,可通过施加离心力、负压力等外力,破坏毛细管表面张力和凝聚力的作用力而分离;颗粒表面吸附水和内部结合水,约10%。

表面吸附水是在污泥颗粒表面附着的水分,起附着力较强,常在胶体状颗粒,生物污泥等固体表面上出现,采用混凝方法,通过胶体颗粒相互絮凝,排除附着表面的水分;内部结合水,是污泥颗粒内部结合的水分,如生物污泥中细胞内部水分,无机污泥中金属化合物所带的结晶水等,可通过生物分离或热力方法去除。

通常含水率在85%以上时,污泥呈流态;65%~85%时呈塑态;低于60%时则呈固态。

2污泥体积、重量及所含固体物浓度之间的关系:R d——可消化程度,%,取周平均值;(4)湿污泥比重与干污泥比重:湿污泥重量等于污泥所含水分重量与干固体重量之和。

湿污泥比重等于湿污泥重量与同体积的水重量之比值。

污水处理计算公式

污水处理计算公式

污水处理计算公式污水处理是指对污水进行处理,以达到环境保护和健康要求的过程。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需要根据污水的特性和处理要求,使用相应的计算公式来确定处理方案和处理效果。

下面将介绍几个常用的污水处理计算公式。

1. 污水流量计算公式污水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污水处理设施的污水体积。

常用的污水流量计算公式如下:Q = A * V其中,Q表示污水流量,单位为m^3/s;A表示污水流经的横截面积,单位为m^2;V表示污水的流速,单位为m/s。

2. 污水负荷计算公式污水负荷是指单位时间内污水中所含有的污染物的总量。

常用的污水负荷计算公式如下:L = Q * C其中,L表示污水负荷,单位为kg/s;Q表示污水流量,单位为m^3/s;C表示污水中污染物的浓度,单位为kg/m^3。

3. 污水处理效果计算公式污水处理效果是指处理后污水中污染物的去除率或者剩余浓度。

常用的污水处理效果计算公式如下:E = (C_in - C_out) / C_in * 100%其中,E表示污水处理效果,单位为%;C_in表示处理前污水中污染物的浓度,单位为kg/m^3;C_out表示处理后污水中污染物的浓度,单位为kg/m^3。

4. 污泥产生量计算公式污泥产生量是指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的总量。

常用的污泥产生量计算公式如下:S = Q * X其中,S表示污泥产生量,单位为kg;Q表示污水流量,单位为m^3/s;X表示污泥的浓度,单位为kg/m^3。

5. 污泥脱水效果计算公式污泥脱水效果是指污泥在脱水过程中所含水分的去除率。

常用的污泥脱水效果计算公式如下:D = (W_in - W_out) / W_in * 100%其中,D表示污泥脱水效果,单位为%;W_in表示脱水前污泥的含水率,单位为%;W_out表示脱水后污泥的含水率,单位为%。

以上是常用的污水处理计算公式,通过使用这些计算公式,可以准确计算出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和效果,为污水处理方案的设计和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计算剩余污泥量的四种公式

计算剩余污泥量的四种公式

计算剩余污泥量的四种公式
剩余污泥量是指在处理废水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去除后,剩余的固体废物量。

计算剩余污泥量的方法有很多种,下面介绍四种常用的计算公式。

公式一:根据废水处理系统的SVI计算剩余污泥量
SVI(Sludge Volume Index)是一种衡量污泥浓缩能力的指标,常用于污泥的去除特性评价。

剩余污泥量=SVI×污泥产生的废水体积
SVI的计算公式为:
SVI=1000×(污泥沉降后上清液体积)÷(固体污泥体积)
公式二:依据污泥浓度及体积计算剩余污泥量
剩余污泥量=污泥浓度×污泥产生的废水体积
此公式中,污泥浓度的单位可以是mg/L或g/L,污泥产生的废水体积为L。

公式三:使用废水处理单位的收集装置进行剩余污泥量测量
对于较大型的废水处理系统,通常会配备收集装置以收集剩余污泥,然后进行重量或密度的测量。

剩余污泥量=收集装置内污泥重量÷污泥的密度
公式四:利用压滤机或离心机的污泥处理效率计算剩余污泥量
压滤机和离心机是常用于处理污泥的设备,通过测量处理前后的污泥重量和体积,可以计算污泥处理的效率。

剩余污泥量=污泥处理前的重量-污泥处理后的重量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四种公式仅为常用的计算方法之一,具体的计算公式还会因废水处理系统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此外,剩余污泥量的计算还应考虑其他因素,如污泥的干燥程度、含水量等。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用的计算公式,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污水厂剩余污泥的排放量的计算

污水厂剩余污泥的排放量的计算

污水厂剩余污泥的排放量的计算剩余污泥的排放是活性污泥工艺控制中很重要的一项操作,通常有MLSS、F/M、SRT、SV等方法控制排泥量。

1、污泥浓度(MLSS)法用MLSS控制排泥是指在维持曝气池混合液污泥浓度恒定的情况下,确定排泥量。

首先根据实际工艺状况确定一个合适的MLSS浓度值。

常规活性污泥工艺的MLSS一般在1500~3000mg/L之间。

当实际MLSS比要控制的MLSS值高时,应通过排除剩余污泥降低MLSS值。

排泥量可用下式计算:式中:V W——此时应排污泥量;MLSS——实测值,mg/L;MLSSo——根据实际工艺确定的浓度值,mg/L;V——曝气池容积,m3(立方米,下同);R S S——回流污泥浓度,mg/L。

【例题】某厂根据经验将污泥浓度MLSS控制在2000mg/L。

曝气池容积为5000m3。

某日实测曝气池污泥浓度MLSS为3000mg/L,回流污泥浓度RSS为4000mg/L,试计算此时应排放的污泥量。

解:将上述数据代入公式上例仅是说明计算过程,实际上不可能一次排放1250m3污泥。

一般来说,活性污泥工艺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控制总排泥量的前提下,应连续多排几次。

用MLSS法控制排泥量尽量连续排放,或平均排放,该法适合进水水质变化不大的情况。

2、食微比(F/M)法F/M中的F是进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负荷,无法人为控制进水中有机污染物负荷波动,而只能控制M,即曝气池中的微生物量。

如果不改变曝气池投运数量,则问题就变成控制曝气池中的污泥浓度,但这种方法不是单纯将污泥浓度保持恒定,而是通过改变污泥浓度,使F/M基本保持恒定。

排泥量可由下式计算:式中:V W——要排放的剩余污泥体积,m3;MLVSS——曝气池内的污泥浓度,mg/L;Va——曝气池容积,m3;BOD i——进曝气池污水的BOD5,mg/L;Q——进水污水量,m3/d;F/M——要控制的有机负荷,kgBOD/(kgMLVSS·d);R S S——回流污泥浓度,mg/L。

计算剩余污泥量的四种公式

计算剩余污泥量的四种公式

计算剩余污泥量的四种公式一、不考虑悬浮物的公式《水处理工程师手册》P329。

1、活性污泥泥龄和剩余污泥量准确地应按下式计算:(2)、活性污泥泥龄(SRT ):活性污泥系统内的总活性污泥量/每天从系统内排除的活性污泥量 SRT =(Ma+Mc+MR )/(Mw+Me )Ma ——为曝气池内的活性污泥量;Mc ——为二沉池内污泥量;MR ——为回流系统的污泥量;Mw ——为每天排放的剩余污泥量(kgss/d);Me ——为二沉池出水每天带走的污泥量。

上式为最准确的计算公式,在实际运行管理中,常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近似计算公式。

当不考虑回流系统和二沉池时,上述公式可简化为:SRT =Ma/Mw2、(2)、剩余污泥量(Mw ) Mw= Ma/SRT=SRTXa V • V-曝气池有效容积(m 3);Xa-曝气池悬浮固体浓度(mg/L);2、行业标准: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CECS149:2003《城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处理设计规范》W=Si Xi ft bh cft Yh bh Yh f Se Si Q ψθ+•+••-〈-19.01000)(> 其中:W ——剩余污泥量(kg/d )Q ——进水流量(m 3/d )Si\Se ——反应池进、出水BOD 5浓度(mg/l);f ——污泥产率修正系数,由试验确定;无试验条件时,取0.8~0.9. ft ——温度修正系数,取1.072(t-15) ;t ——温度(℃);k de ——反硝化速率,kgNO3-N/(kgMLSS ·d);通过试验确定,无试验条件,20℃时k de 值可采用0.03~0.06 kgNO3-N/(kgMLSS ·d);并用4.0.4-3进行温度校正。

即k de(t)=k de(20)1.8t-20;ψ——反应池进水悬浮固体中不可水解/降解的悬浮固体比例,无测定条件时,取0.6;b h ——异氧菌内源衰减系数(d -1),取0.08;Y——异氧菌产率系数(kgSS/kgBOD5),取0.6;hθd——反应设计污泥龄值(d);Xi——反应池进水中悬浮固体浓度(mg/L);3、《污水处理新技术》W=W1-W2+W3=aQLr-bVNw+(C0-Ce)Q×50%=aQ(Lj-Lch) -bVNw+( C0-Ce)Q×50%曝气池的水力停留时间污水在曝气池内的水力停留时间一般用Ta表示。

活性剩余污泥量的计算方法

活性剩余污泥量的计算方法

活性剩余污泥量的计算方法活性是指污水处理系统中微生物的活跃程度,也称为污水处理系统的活性污泥。

活性污泥法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处理方法,通过悬浮污泥和底泥中的活性微生物来降解和去除有机物和氮、磷等污染物。

活性污泥的活性程度可以通过测量其呼吸量来确定。

呼吸量是指单位时间内细胞吸氧后所释放出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活性污泥的呼吸量与有机物的浓度成正比。

剩余污泥量是指在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中处理完污水后,剩余下来的污泥的总质量。

计算活性污泥的活性和剩余污泥量的方法如下:1.活性污泥的活性计算方法:-首先,取活性污泥样品,并确保样品的含水量和温度与实际处理系统的条件相似。

样品应该在采样后尽快进行测试。

-采用溶氧仪或生物反应器等设备测量活性污泥样品中的溶解氧浓度。

这反映了微生物对氧气的需求程度,从而可以反映其活性水平。

-将溶解氧浓度转化为呼吸量,一般通过使用氧气传感器和相关的数学公式来完成这一转化。

公式的具体形式会因具体的测试设备而不同。

-通过多次测试得出的平均呼吸量来评估活性污泥的活性程度。

较高的呼吸量表示活性污泥的微生物活性较高。

2.剩余污泥量的计算方法:-首先,测量处理前和处理后系统中的活性污泥的总质量。

这可以通过取样然后称重来完成。

-计算污泥处理系统的污泥产率,即处理后系统中的活性污泥质量与处理前系统中的活性污泥质量的比值。

-根据处理前系统中的活性污泥质量和污泥产率,计算污泥处理后系统中的活性污泥质量。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活性计算方法和剩余污泥量计算方法会因实际情况而不同,并且还会受到处理系统的规模、处理工艺、操作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实际应用时,需要结合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测试方法和计算公式。

好氧池计算方法(需氧量、负荷、污泥计算)

好氧池计算方法(需氧量、负荷、污泥计算)

3、a'b' αβ0.480.150.854、曝气器空气释放点离水面的高度H (m)4.85、曝气池内水温T35二、需氧量计算:1、V(m 3)1.092、Fw污泥负荷(kgBOD/kgMLSS d)0.113、Nw污泥浓度(g/L) 3.54、停留时间T(h)9.045、需氧量O 2(kgO 2/d)0.786、压力修正系数P=Pb/0.206+Qt/421.147、空气释放点处绝对压力(MPa)Pb=Pa+H/1000.1498、空气逸出池面时气体中氧的百分数17.549、ε曝气器的氧利用率0.210、T℃时蒸馏水中饱和DO值(mg/L)Cs(T)711、曝气池正常运行需维持的DO值(mg/L)Ct2.86712、标态下需氧量计算1.3513、风机总供风量(m3/d)Q=Oc/(0.28*ε)24.1514、气水比8.3315、填料负荷计算(kgBOD/m3 d)0.438污水处理好氧池需氧量、曝气器、剩余污泥计算V=Q*ΔBOD/(1000*Fw*Nw)O 2=Q*ΔBOD*a'/1000+V*Nw*b'Ot=21*(1-ε)*100/[79+21*(1-ε)]Oc=O 2*Cs 20/(α*1.024^(T-20)*(β*ρ*P*Cs (T)-Ct))三、曝气器计算1、φ215膜片曝气器通气量(Q通)m3/h 2.002、风机气量(Q气)m3/h527.403、曝气器数量(个,以通气量计算)Num=Q气/Q通263.70剩余污泥产生量计算污泥产生量:W=a*(So-Se)/1000*Q(kg)0.34污泥内源呼吸分解量:W2=b*Nw*V0.15剩余污泥量W-W20.18含水(m3)0.02αβa'b'0.92kgO2/kgBOD kgO2/kgMLS S·d生活污水0.42~0.530.188~0.110.8~0.90.9~0.95漂染废水0.5~0.60.07印染废水0.320.100.45~0.550.7~0.8制浆造纸0.380.09石油化工0.750.160.1-0.150.750.502.5-3.00.02曝气设备在污水与清水中氧总转移系数之比值污水与清水中饱和DO浓度之比值泥计算一般为2~2.58.79m3/mina b0.4~0.80.04~0.0750.800.04 0.992。

污泥量计算讲解学习

污泥量计算讲解学习

污泥量计算污泥量计算污泥量计算(1)污泥量计算1初次沉淀污泥量和二次沉淀污泥量的计算公式:V=100C0ηQ/1000(100-p)ρ式中:V——初次沉淀污泥量,m3/d;Q——污水流量,m3/d;η——去除率,%;(二次沉淀池η以80%计)C0——进水悬浮物浓度,mg/L;P——污泥含水率,%;ρ——沉淀污泥密度,以1000kg/m3计。

2剩余活性污泥量的计算公式:Qs=ΔX/fXr式中:Qs——每日从系统中排除的剩余污泥量,m3/d;ΔX——挥发性剩余污泥量(干重),kg/d;f=MLVSS/MLSS,生活污水约为0.75,城市污水也可同此;Xr——回流污泥浓度,g/L。

3消化污泥量的计算公式:见公式(8-3)。

(2)污水处理厂干固体物质平衡:污水处理厂内部存在着固体物质的平衡问题,通过固体物质的平衡计算,有助于污泥处理系统的设计与管理。

污水处理厂固体物质平衡的典型计算,可根据图8-1进行。

设原污水悬浮物X0为100,初次沉淀池悬浮物去除率以50%计,二次沉淀池去除率以80%计,悬浮物总去除率总去除率为90%。

各处理构筑物固体回收率为:浓缩池为r1=90%;消化池为r2=80%;悬浮物减量为rg=30%;机械脱水为r3=95%(预处理所加混凝剂的固体量略去不计)。

因此其平衡式为:进入污泥浓缩池的悬浮物量:X1=ΔX+XR (8-10)XR=Xˊ2+ Xˊ3+ Xˊ4 (8-11)式中:X1——进入浓缩池的固体物量;ΔX——初次沉淀池排泥的悬浮物量加二次沉淀池剩余污泥中的悬浮物量;XR——等于浓缩池上清液含有的悬浮物量Xˊ2,消化池上清液悬浮物量Xˊ3,机械脱水上清液悬浮物量Xˊ4的总和。

进入消化池的悬浮物量:X2= X1 r1 (8-12)浓缩池上清液悬浮物量:Xˊ2= X1(1- r1)(8-13)消化池悬浮物减量:G= X2rg= X1 r1rg (8-14)进入机械脱水设备的悬浮物量:X3=(X2-G)r2 (8-15)消化池上清液悬浮物量:Xˊ3=(X2-G)(1- r2)(8-16)脱水泥饼固体物量:X4= X3 r3机械脱水上清液含有的悬浮物量:Xˊ4= X3(1- r3)(8-17)回流至沉砂池前的上清液中所含悬浮物总量:XR=Xˊ2+ Xˊ3+ Xˊ4 = X1(1- r1rg-r1r2r3+r1r2r3rg)(X1- XR)/ X1= r1rg+r1r2r3-r1r2r3rg=ΔX/ X1X1=ΔX/ r1[rg+r2r3(1-rg)] (8-18)污泥含水率污泥含水率(1)污泥含水率:污泥中所含水分的重量与污泥总重量之比的百分数称为污泥含水率。

污泥计算公式精选文档

污泥计算公式精选文档

污泥计算公式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一般情况下,二级污水处理厂污泥产量为处理每万立方米污水5~10 t脱水污泥(一般取7~8),处理每千克COD 1~5 kg脱水污泥(80%含水率)(一般取2~3),处理每千克5d生化需氧量~10 kg脱水污泥(一般取5~8)
1、A2O工艺剩余污泥产泥量
•△X——剩余污泥量,kgSS/d;
•V——生物反应池的容积,m3;
•Y——污泥产率系数,kgVSS/kgBOD5,20℃时取~;
•Q——设计平均日污水量,m3/d;
•So——生物反应池进水五日生化需氧量,kg/m3;
•Se——生物反应池出水五日生化需氧量,kg/m3;
•Kd——衰减系数,d-1;
•Xv——生物反应池内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平均浓度,gMLVSS/L;
•f—— SS 的污泥转换率,gMLSS/gSS,宜根据试验资料确定,无试验资料时可取~;
•SSo——生物反应池进水悬浮物浓度,kg/m3;
•SSe——生物反应池出水悬浮物浓度,kg/m3。

污水处理设计中几种重要参数的计算

污水处理设计中几种重要参数的计算

1.需氧量计算式中:R—混合液理论标准需氧量;a'—活性污泥微生物每代谢1kgBOD所需的氧气kg数,对于生活污水,a'值一般采用0.42~0.53之间,本方案取0.5;Q —污水的流量(m3/ d);Sr—被降解的 BOD浓度进水BOD浓度与出水BOD浓度之差(g / L);b'—每1 kg活性污泥每天自身氧化所需的氧气kg数,一般采用0.188~0.11之间,本方案取0.15;V —曝气池有效容积,m3;XV—挥发性总悬浮固体浓度(g / L),总悬浮固体浓度的0.75~0.85倍,取0.8。

2、供气量R —混合液需氧量(kg/h);CS(20)—20℃氧在蒸馏水中的溶解度(mg/L);ɑ、β—杂质、盐类修正系数;ρ—压力修正系数;C—曝气池出口处溶解氧浓度(mg/L);Csb(T)—r温度为最不利温度条件时的溶解氧。

式中:Csb(30)—30 ℃时,鼓风曝气池内混合液溶解氧饱和度的平均值(mg / L);Cs(30)— 30 ℃时,氧在蒸馏水中的溶解度7.63(查表)(mg / L);EA—空气扩散器的氧转移效率,设计中取为20%;Pb—空气扩散装置出口处的绝对压力(Pb=P+ρgH),pa;H—曝气装置安装深度。

3、风机供气量式中:Gs—曝气池供气量(m3/ h);R0—混合液需氧量(kg / h);0.28—标准状况下空气中的氧气含量;EA—空气扩散器的氧转移效率,设计中取为20%。

4、剩余污泥量计算式中:X —剩余污泥量(kg / d);Y —污泥产率系数(VSS/BOD5),一般采用0.5~0.65,本设计采用0.6;S0—生物反应池进水BOD5浓度(kg /m3);Se—生物反应池出水BOD5浓度(kg / m3);Q —污水量(m3/ d);V —生物反应池池容积(m3);Kd—衰减系数,0.04~0.075(给排水手册);f—ss的污泥转化率(MLSS/SS)g/g,无实验资料时取0.5~0.7,取0.6;SS0、SSe—进出水悬浮物质量浓度(kg/ m3);XV—反应池内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平均浓度(kgMLVSS/m3),在条件一定时,MLVSS/MLSS是较稳定的,对城市污水,一般是0.75~0.85。

污泥量计算公式

污泥量计算公式

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排放及用药计算城关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排放及用药计算设计每天产泥量2.9吨。

(进水20000m³,BOD进水200mg/l,出水20mg/l。

)PAM投配比3‰至5‰,取中间值4‰。

则PAM用量每天为2。

9*4=11。

6kg.剩余污泥浓度7000mg/l。

则每天排放的剩余污泥体积为2。

9*1000/7=414.28m³。

设计脱水机单台进泥量每小时40m3.脱水机运行时间为414。

28/40=10.357h,取11h.则PAM溶液浓度为11.6/(1。

2*11)=0。

8787kg/m³。

(设计说明书上推荐1kg/m³。

)实际运行情况产泥系数按照0.85kgDS/kgBOD计算.每天产生剩余污泥量:0.85*(41。

48-5.36)*15106=463.78kg。

(41.48、5。

36为09年1月至8月进出水平均浓度,15106为平均进水量。

)目前厂内剩余污泥平均浓度3500mg/l左右。

排放的剩余污泥体积:463.78/3。

5=132.5m3脱水机单台进泥量不高于20m3每小时。

脱水机每天运行时间132。

5/20=6.625,实际运行8小时。

PAM溶液浓度为0。

75kg/m³。

用药量为0。

75*8*1。

2=7.2kg.投配比为7。

2/0。

43678=15。

524kg/m³,即15.5‰ .实际投配比是设计投配比的4倍左右。

(分析其原因可能是:脱水机进泥量设计是实际的2倍,污泥浓度设计是实际的2倍.)若要控制投配比在4‰,则应该降低PAM溶液的浓度.PAM投配比取4‰。

每天理论投加量为0。

46378*4=1.86kg。

加药泵的流量为1。

2m3/h,每天运行8小时,则PAM溶液用量为1。

2*8=9.6m3。

PAM溶液浓度应该为1。

86/9。

6=0。

19375kg/m3。

此浓度还未检验是否可行。

上述分析中加药泵流速1.2m³/h采用铭牌上的数据,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性污泥工艺中剩余污泥量计算
我国大部分城市(镇)污水处理厂采用的是传统活性污泥法或其变型工艺,其生物系统产生的剩余污泥量往往存在着设计值与实际值相差较为悬殊的现象,这在不设初沉池系统的活性污泥工艺,如A/O法、A2/O法、AB法、氧化沟、SBR中更为普遍。

究其根源,或是污泥产率系数的设计取值与实际运行有差距,或是没有考虑进水中不可降解及惰性悬浮固体对剩余污泥量的影响。

本文就上述两个问题进行讨论。

1剩余污泥量计算方法
在活性污泥工艺中,为维持生物系统的稳定,每天需不断有剩余污泥排出。

它们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由降解有机物BOD所产生的污泥增殖,二是进水中不可降解及惰性悬浮固体的沉积。

因此,剩余干污泥量可以用式(1)计算: ΔX=(Y1+Kdθc)Q(BODi-BODo)+fPQ(SSi-SSo)(1)
式中ΔX———系统每日产生的剩余污泥量,kgMLSS/d;
Y———污泥增殖率,即微生物每代谢1kgBOD所合成的MLVSSkg数;
Kd———污泥自身氧化率,d-1;
θc———污泥龄(生物固体平均停留时间),d;
Y1+Kdθc———污泥净产率系数,又称表观产率(Yobs);
Q———污水流量,m3/d;
BODi,BODo———进、出水中有机物BOD浓度,kgBOD/m3;
fP———不可生物降解和惰性部分占SSi的百分数;
SSi,SSo———进、出水中悬浮固体SS浓度,kgSS/m3。

德国排水技术协会(ATV)制订的城市污水设计规范中给出了剩余污泥量的计算表达式[1]。

此式与式(1)本质相同,只是更加细致,考虑了活性污泥代谢过程中的惰性残余物(约占污泥代谢量的10%左右)及温度修正。

综合污泥产率系数YBOD(以BOD计,包含不可降解及惰性SS沉积项)写作:
YBOD=0 6×(1+SSiBODi)-(1-fb)×0 6×0 08×θc×FT1+0 08×θc×FT(2)
FT=1 702(T-15)(3)
式中fb———微生物内源呼吸形成的不可降解部分,取值0 1;
FT———温度修正系数。

比较(1),(2)两式,可知在ATV标准中动力学参数Y,Kd分别取值0.6和0.08d-1,进水中不可降解及惰性悬浮固体(fP部分)占总进水SS的60%。

由于剩余污泥中挥发性部分所占比例与曝气池中MLVSS与MLSS的比值大体相当,因此剩余干污泥量也可以表示成下式:
ΔX=YobsQ(BODi-BODo)f(4)
式中f=MLVSSMLSS;其他符号意义同前。

式(4)与式(1)是一致的,均需确定Yobs。

2Yobs的确定表观产率
Yobs=Y1+Kdθc具有明确的物理含义,我国《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第6 .6.2条明确规定“在20℃,有机物以BOD计时,污泥产率系数Y其常数为0 .4~0.8。

如处理系统无初次沉淀池,Y值必须通过试验确定。

”同款还规定了Kd20℃的常数值0.04~0 .075d-1。

从中可以看出,Y值变化幅度达100%,Kd的变化幅度达87 5%。

对于不设初沉池的活性污泥系统,常常将已有类似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经验,作为设计上的参考。

表1是几种典型活性污泥工艺Yobs(或Y,Kd)取值情况。

对于运行中的污水处理厂,可通过长期运行工况参数,如θc,F(污泥负荷,kgBOD/(kgMLVSS·d))求得Yobs实际值,或回归出适用于该厂的Y,Kd值。

Yobs用θc,F表示为:Yobs=1θcF(5)据实际运行参数并利用式(5)计算得出的北京市方庄污水处理厂(传统活性污泥工艺)和酒仙桥污水处理厂(氧化沟工艺)的污泥净产率系数,见表
2。

从表2可见,对于传统活性污泥工艺,文献推荐值与实际测定值非常接近;但对于氧化沟,二者有明显差距,其它不设初沉池的活性污泥工艺亦存在着类似的问题。

事实上,由于各个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条件千差万别,必然会造成Yobs(或Y,Kd)不完全相同,有时差别还很大。

3fP和f的取值
由式(1)可知,为正确估计和计算活性污泥工艺中的剩余污泥量,合理确定不可降解及惰性部分占总进水SS的比例是关键。

大量的实践表明,进入曝气池的悬浮颗粒物质除部分有机物质发生水解而液化外,仍有40%~60%将以剩余污泥的形式排出系统[8]。

对一般城市污水而言,由这部分物质所引起的剩余污泥量在排出的总剩余污泥量中占相当的比例,是不能忽略的。

进水SS中不可降解及惰性(无机)部分所占的比例,在德国ATV标准中取0.6。

根据我国污水处理厂的经验,此值略高,因此我国大部分设计中取值0 5。

根据酒仙桥厂运行参数计算得的fP值为0 42(见表3)。

若系统存在初沉池,经过初次沉淀后的出水,fP值会有所降低,通常为0 3左右(见表4)。

曝气池的混合液中,挥发性悬浮固体(MLVSS)与总悬浮固体(MLSS)的比值f,受系统运行条件的影响明显。

对有初沉池的系统,此值通常保持在0 7~0 8之间;若不设初沉池,f值降低,变化的范围也更大,一般为0.5~0 .8,有时甚至低至0.4。

一般说来,氧化沟可保持较高的f值,如酒仙桥厂的f值为0.63。

SBR则通常稳定在0.5左右[10]。

4Yobs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
从本质上讲,在一个保持动态稳定的活性污泥系统中,污泥龄θc(通过排泥控制)决定了可能存在的优势菌群;而有机物的多寡,营养的平衡(在MLVSS一定时,受进水水质影响)则决定了微生物总体的生长水平。

f值作为表征活性污泥系统实际运行状态的参数,既与θc,MLVSS密切关联,又受到进水水质的影响,可以用来解释Yobs的变化。

由于前述式(1)与式(4)是等同的,忽略SSo,BODo(符号意义同前),则有:Yobs+fPSSiBODi=Yobsf,从而可建立起Yobs与fP,SSiBODi以及f之间的关联:
Yobs=fP×SSiBODi×f1-f(6)
式(6)中,fP与SSiBODi体现了进水水质差异对污泥产率的影响,有无初沉池是关键因素,f则与运行工况紧
密联系。

根据表4所列城市污水的代表性fP和SSiBODi值,通过式(6)绘制Yobs~f的关系曲线,见图1。

从图1可以看出,对无初沉池的活性污泥系统,f的微小变化,会带来Yobs的较大改变,特别是当f>0 6时。

排泥是污水处理厂的关键操作,因对污泥排放量的控制不同,加之进水水质的变化,使得f值可能在0 4~0 7甚至更大的范围内变动,相应的污泥产率系数Yobs可能低至0 .3,也可能超过1 .0,可见排泥过程对污泥产率的影响极大。

对同一污水处理厂,其运行条件是复杂多变的,而设计只是满足了某种特定状况,必然造成实际污泥产率与设计存在较大差距;对不同污水处理厂,即使它们的工艺设计完全相同,由于实际运行控制参数及来水水质不同,因此Yobs也会有不同。

就一般城市污水而言,进水SS与BOD浓度大致相同,若不设初沉池,通常要求f值控制在0 6以下(f>0 6以后Yobs变化显著,不利系统运行),此时Yobs介于0 3~0 6之间,这也是大多数污水处理厂污泥产率系数的设计取值范围。

5结语
(1)在活性污泥工艺设计中,正确估算剩余污泥量非常重要,为此需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确定污泥产率系数Yobs;另一是确定进水SS中不可降解及惰性悬浮固体的比例。

(2)对传统活性污泥法,可根据已有规范及资料给定的Y,Kd值,计算Yobs;对不设初沉池的活性污泥变型工艺,Yobs会随MLVSS/MLSS比值显著变化,变化范围为0 3~1 0。

可见,根据来水水质情况,通过调整排泥,可明显影响污泥产率。

(3)若城市污水处理厂不设初沉池,在设计时,Yobs取值介于0 3~0 6之间,且需控制MLVSS/MLSS比值在0
6以下。

(4)对于城市污水,原水SS中不可降解及惰性悬浮固体的比例,在设计中可取50%,经初沉池后,通常降至30%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