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的药理作用及副作用研究
丹参的药理作用和功能主治
丹参的药理作用和功能主治1. 药理作用丹参是一种传统中药材,经过科学研究发现,丹参具有以下药理作用:•抗炎作用:丹参中的活性成分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炎症症状。
•抗氧化作用:丹参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可以抑制自由基的生成,减轻氧化应激。
•抗凝血作用:丹参中的活性成分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因子的活化,从而起到抗凝血的作用。
•扩血管作用:丹参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可以通过促进一氧化氮的合成,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
•保护心脑血管作用:丹参可以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降低心肌梗死面积,对心脑血管有保护作用。
2. 功能主治丹参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具有多种功能主治,常用于以下方面:•心脑血管疾病:丹参可以改善心肌供血不足、缓解心绞痛症状,对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脑血栓:丹参可以改善脑血液循环,增加脑血流量,对脑梗死、脑血栓等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高血压:丹参可以通过扩张血管、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从而降低血压,对高血压患者有一定的降压效果。
•糖尿病:丹参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液循环,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对糖尿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肝脏保护:丹参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减轻肝脏氧化应激,保护肝细胞,对肝脏疾病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抗衰老:丹参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减轻自由基对身体细胞的损害,延缓衰老过程。
•止血散瘀:丹参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常用于崩漏、痛经、瘀血等症状的治疗。
总之,丹参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具有抗炎、抗氧化、抗凝血、扩血管、保护心脑血管等多种药理作用。
在实际临床应用中,丹参常被用于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肝脏保护等方面,具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然而,使用丹参前仍应咨询专业医生,避免不适当的用药。
丹参的养生用法以及副作用有哪些
丹参的养⽣⽤法以及副作⽤有哪些 丹参是⼀种药⽤价值很⾼的中药药材。
你们知道丹参有什么养⽣的⽤法吗?丹参有哪些副作⽤呢?下⾯由店铺为⼤家讲解下丹参的⽤法与副作⽤吧。
丹参的养⽣⽤法 1.预防⼼脑⾎管疾病:丹参饮⽚5克,开⽔浸泡,代茶饮。
2.偶有胸闷、⽓短、⼼前区不适的初期冠⼼病症状:丹参10克,⼭楂10克,川芎5克,加⽔适量,煎煮2次,每次30分钟,代茶饮。
3.⽼年⼈体弱乏⼒,并患有冠⼼病⼼绞痛者:丹参10克,⼭楂10克,⽜⾁500克,炖煮1~2⼩时,吃⾁喝汤。
4.⽼年⼈中风后遗症:丹参10克,黄芪20克,鸡脯⾁250克,炖煮1~2⼩时,吃⾁喝汤。
丹参的副作⽤ 1、个别患者会出现胃痛,⾷欲减少,⼝咽⼲燥,恶⼼呕吐,与丹参能抑制消化液的分泌有关。
2、个别晚期⾎吸⾍肝脾肿⼤患者,在服⽤⼤剂量丹参后会发⽣上消化道出⾎。
3、丹参可引起过敏反应,表现为全⾝⽪肤瘙痒,⽪疹,荨⿇疹,有的还伴见胸闷憋⽓,呼吸困难,甚则恶寒,头晕,恶⼼呕吐,烦躁不安,随即⾯⾊苍⽩,肢冷汗出,⾎压下降,乃⾄昏厥休克等。
丹参的鉴别⽅法 1、植物学特性鉴别 丹参为多年⽣草本,根砖红⾊,茎⾼40~80cm,多分枝,被长柔⽑。
叶常为奇数⽻状复叶。
叶柄长l~7cm,⼩叶3~7,顶端⼩叶较⼤。
⼩叶卵形或椭圆状卵形。
长1.5~8cm,宽0.8—5cm,先端钝,边缘具圆锯齿,两⾯被柔⽑,下⾯较密,花序顶⽣或腋⽣轮伞花序有花6⾄多花,组成假总状花序,密被腺⽑及长柔⽑;⼩苞⽚披针形;花萼钟状,长1~1.3cm,先端⼆唇形,萼筒喉部密被⽩⾊柔⽑;花冠蓝紫⾊,⼆唇形,长2~2.7cm,花冠筒外伸,弯曲,上长达2cm,筒内有⽑环;雄蕊2,药隔长,花丝短,上臂药室发育,2下臂的药室不育且联合;⼩坚果4,椭圆形,花期5~8⽉,果期8~9⽉。
根据丹参的植物学特征可以将丹参与混⽤的药材进⾏区分。
2、丹参药材根部性状鉴别 丹参根的特征为:丹参多为带根茎的根,根茎粗短,有茎基残余,下着⽣多数细长的根。
丹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丹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丹参是一种常用中药材,也是中药丹参注射液的主要成分之一、经过多年的研究,已经发现丹参中存在有多种活性化学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
下面将对丹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详细介绍。
1.化学成分:丹参中的活性成分主要包括:丹参酮、丹酚酸A、丹酚酸B、丹酚酸C、丹酚酸D、绿原酸、丹参素等。
其中,丹参酮是丹参的主要成分,具有抗炎、抗凝血、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
2.药理作用:(1)抗炎作用:丹参中的丹参酮、丹酚酸等成分能够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研究表明,丹参能够显著抑制炎性物质的产生,减轻炎症反应,并且具有很好的治疗风湿和炎症相关疾病的效果。
(2)抗凝血作用:丹参中的活性成分能够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血栓的形成,减轻血液凝结,从而发挥抗凝血作用。
丹参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障碍,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
(3)抗肿瘤作用:丹参中的丹参酮等成分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
丹参酮可以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抑制其增殖和分化,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从而抑制肿瘤生长。
(4)抗氧化作用:丹参中的活性成分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损伤,保护细胞免受损害。
研究表明,丹参具有抗氧化应激和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5)保护心脑血管作用:丹参中的活性成分可以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压,保护心脑血管功能。
丹参还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肌供血,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等作用。
(6)调节免疫作用:丹参中的活性成分可以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增强免疫力,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增强抗体产生,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总的来说,丹参具有抗炎、抗凝血、抗肿瘤、抗氧化、保护心脑血管、调节免疫等多种药理作用。
这些作用使得丹参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炎症等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但是,丹参的作用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以及其临床应用的优化和安全性评价也需要进一步探讨。
丹参的药理作用
丹参的药理作用1.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改善微循环:丹参对外周、和内脏周围神经的微循环的主要作用是活血化瘀,能降低血液黏度,减少脂质聚集及血栓形成抗凝:研究表明,丹参可抑制对着凝血因子,激活患者体内的纤溶酶原,促进纤维蛋白溶解,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的供氧状态,改善心肌缺血、梗死和心脏功能、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现象发生。
防血栓:可以抑制多种凝血因子,改善血液的流动性,预防血栓的形成,减少心梗、脑梗等疾病的发生。
2.抗动脉粥样硬化丹参滴丸可以调节血脂代谢,提高患者体内的蛋白含量,阻断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稳定动脉粥样,从而降低心脏病的复发率、死亡率等。
3.降血糖丹参能促进血管的扩大,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糖浓度。
在降低血糖的同时,可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4.保肝作用丹参素有促进肝细胞再生,并有抗纤维化的作用。
5.增强免疫、抗肿瘤作用6.抑制细胞内钙超载的作用丹参的运用可以实现蛋白酶、脂肪氧合酶的有效激活,减少患者体内氧自由基的形成,充分保证患者脑组织及心肌细胞的运行功能,对高血压的治疗有一定促进作用。
丹参,虽然用途很多,但毕竟是药三分毒,按医嘱用药。
丹参的用药禁忌服用抗凝结药的心脏病患者,不能与丹参同服,易导致严重出血;非淤血者慎用,会导致气血运行急速,导致流鼻血等;过敏者忌用,丹参会引起皮肤红肿,瘙痒,严重时出现休克现象;丹参可活血化瘀,孕妇忌用,会引起早产或流产。
值得注意的是,在传统中药汤剂中,丹参没有单独使用的情况,都是配伍使用。
因为在剂量方面,水煎剂的溶出度有限,而且不恒定,需要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配伍使用。
丹参质地坚实,水煮时间短都难溶出,因此,仅仅是水泡丹参单味药的作用甚微,水泡丹参可活血调经、消痈、凉血安神的作用,但对心脑血管的作用效果无法量化评估,需要更多的临床实验数据。
而中药制剂的工艺是反复经过试验证实后,将有效成分富集浓缩制成,可广泛应用临床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具体的丹参泡水喝的功效如下:第一:活血丹参进入身体之后,能够有效的扩张冠状动脉,这样冠脉之中的流量就会大大的增加,能够有效的改善心肌缺血或者是心肌梗塞等心脏方面的疾病。
丹参的副作用
丹参的副作用丹参,又称红参、蜀红、蜀参等,是一种具有较高药用价值的中草药,广泛用于中医和民间药方中。
丹参主要含有黄酮类、倍半萜类、丹参酮等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凝血、改善心脑血液循环等药理作用。
但是,任何药物都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丹参也不例外。
以下是丹参的常见副作用。
1. 胃肠道反应:丹参可引起口干、恶心、呕吐、上腹不适等胃肠道反应。
这些不良反应通常是轻微的,并且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轻或消失。
2. 过敏反应:某些人对丹参可能存在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瘙痒、红斑、皮疹等。
严重的过敏反应如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哮喘等则较为罕见,但仍需引起重视。
3. 凝血功能不良:丹参具有抗凝血作用,可能会导致凝血功能下降。
该副作用较为常见,在使用丹参时需要密切监测凝血功能,特别是对于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或正在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
4. 药物相互作用:丹参中的活性成分可影响一些药物的代谢和排泄,从而引起药物相互作用。
例如,丹参可能影响华法林等抗凝药物的疗效,增加出血风险。
因此,在使用丹参时,需要注意与其他药物的潜在相互作用。
5. 其他:少部分患者在使用丹参后可能出现头痛、头晕、心悸、腹泻等不适反应,一般情况下这些反应不严重,并会随着剂量的调整而减轻或消失。
建议在使用丹参前,咨询医生的指导。
特别是对于患有严重心血管疾病、凝血功能障碍或正在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以及孕妇、哺乳期妇女等特殊人群,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并密切监测用药效果和副作用。
另外,丹参是属于传统中药的范畴,其临床价值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和验证,不宜盲目使用。
在用药过程中,若出现不适或异常反应,应及时停药,并咨询医生的意见。
丹参片的副作用
丹参片的副作用
丹参片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料,它能够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效果。
然而,使用丹参片也有一些副作用需要注意,包括以下几点:
1. 胃肠不适:有些人在服用丹参片后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胃部不适等症状。
这可能是由于丹参片的成分刺激了胃黏膜或引起胃肠道运动增加导致的。
2. 过敏反应:一些人可能对丹参片中的某些成分过敏,出现皮肤瘙痒、红肿、荨麻疹等过敏反应。
对于已经出现过敏体质或对中草药过敏的人群,应慎重使用丹参片。
3. 凝血功能影响:丹参片中的有效成分丹参酮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可以改善血液流变性,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导致凝血功能的改变。
因此,如果你正在服用抗凝药物或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应该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丹参片。
4. 药物相互作用:丹参片中含有一些活性成分,可能与其他药物产生相互作用。
例如,丹参片具有一定的抗凝效果,与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等的同时使用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在使用丹参片之前,最好咨询医生或药师,了解其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情况。
综上所述,尽管丹参片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和辅助治疗效果,但也存在一些副作用需要注意。
在使用丹参片之前,最好遵循
医生或药师的建议,避免因自行使用而引起不良反应或影响其他药物的疗效。
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丹参是一种传统中药,从事药理作用的研究已有数十年的历史。
丹参在中医传统中被认为具有活血化瘀、舒展经络、抗炎镇痛等作用,被广泛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等病症。
随着现代技术的进步,丹参的药理作用也得到了许多研究机构和学者的关注和深入研究。
目前,对丹参的药理作用已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进展。
首先,丹参的主要成分是丹参素。
丹参素是一种水溶性糖苷类化合物,具有抗凝血、抗氧化、抗炎、抗肿瘤、调节免疫、降脂血管扩张等多种药理活性。
研究表明,丹参素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增加内皮细胞释放一氧化氮等方式,对心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能够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此外,丹参素还能够通过清除自由基、减轻炎症反应、调节免疫功能等机制,对炎症性疾病和肿瘤具有一定的干预作用。
丹参素还能够改善脑缺血损伤、抑制神经炎症反应、促进神经细胞再生等,对神经系统保护也具有一定的疗效。
其次,丹参还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如黄酮类、生物碱类、酚酸类等。
黄酮类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凝血等作用,能够提高心脑血管系统的功能和抵抗能力。
生物碱类成分具有镇静、镇痛、抗癫痫、抗心律失常等作用,对中枢神经和心脏等器官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酚酸类成分具有抗炎、抗菌、抗氧化等作用,能够减轻炎症反应和预防疾病的发生。
这些成分的共同作用对丹参的药理活性起到了协同增效的作用。
再次,丹参还能通过调节细胞信号转导途径和基因表达,发挥其药理作用。
丹参素能够通过激活蛋白激酶C(PKC)途径、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加等方式,调节细胞的信号传导和基因表达,从而发挥抗衰老、抗心肌梗死、抗肿瘤等作用。
丹参还能通过抑制线粒体氧化应激、调节线粒体呼吸链、减轻线粒体损伤等方式,保护细胞免受氧化应激的伤害。
这些机制的研究为丹参药理作用的深入理解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总结起来,丹参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在药理作用的研究中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对丹参素的研究表明,其具有抗血栓、抗炎、抗肿瘤、调节免疫等多种药理活性,能够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炎症性疾病和肿瘤等病症。
丹参药理实验与研究报告
丹参药理实验与研究报告
丹参是一种常用的草药,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和药效。
为了进一步探究丹参的药理作用和机制,我们进行了一系列药理实验和研究。
首先,我们进行了对丹参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分析。
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发现丹参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包括丹参酮、丹参酚、丹参酸等。
这些成分在丹参的药理活性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接下来,我们进行了体外实验,研究丹参的抗氧化作用。
通过给予体外培养的细胞高浓度的氧化剂诱导,加入不同浓度的丹参提取物后测定细胞的抗氧化指标,结果显示丹参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
丹参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细胞内的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氧化应激的损伤。
此外,我们还进行了对丹参的抗炎作用的研究。
通过给小鼠注射炎症诱导剂后加入丹参提取物,观察小鼠体内炎症指标的变化。
结果显示丹参提取物可以有效抑制炎症反应,并减少炎症介质的产生。
丹参的抗炎作用可能与其含有的丹参酸和其他活性成分密切相关。
最后,我们进行了对丹参的心血管保护作用的研究。
通过建立高脂血症小鼠模型,观察加入丹参提取物后小鼠血脂和心血管指标的变化。
结果显示丹参提取物可以降低小鼠血脂水平,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丹参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可能与其具有的降血脂和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有关。
综上所述,丹参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和药效,包括抗氧化、抗炎和心血管保护作用。
这些作用可能与丹参中的活性成分密切相关。
丹参作为一种传统草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等疾病,这些实验结果也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丹参及其有效成份的药理研究概况
丹参及其有效成份的药理研究概况本文就丹参及其有效成份的药理作用作一综述。
1 对心脑血管的作用1.1 抗心肌缺血:丹参用于治疗冠心病心胶痛有明显疗效。
实验研究表明,用丹参制备的煎剂、注射液、丹参素等对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家兔或大鼠心肌缺血均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能改善心电图缺血性变化。
郑若云等研究丹参水提物(主要成份为丹参素)对动物实验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丹参素对实验性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多次腹腔注射丹参素或一次静脉滴注丹参素均可起到明显的预防作用。
丹参中有效成份丹参酮ⅡA磺酸钠可扩张侧支血管,改善缺血区血流量,可抑制心肌收缩力,降低窦房结的自律性,能明显缩小心肌梗死范围。
丹参抗心肌缺血作用主要通过:(1)扩张冠脉,增加心肌血氧供应;(2)减慢心率,抑制心肌收缩力,扩张外周血管,减轻心脏负荷,降低心肌耗氧量。
(3)抗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保护心肌。
1.2 抗脑缺血:丹参对缺血后脑组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使缺血后脑组织及线粒体、粗面内质网等超微结构的病理改变明显减轻。
据刘庆新等对丹参功效的观察,得出结论,丹参对血管内皮细胞有保护作用,可以减少脑出血后脑水肿。
丹参抗脑缺血可能与其降低脑组织TXA2的生成,抑制缺血时脑组织兴奋性氨基酸释放,改善脑组织微循环等作用有关。
据胡霞敏[1]等研究,丹参酮ⅡA 可通过抑制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炎症介质释放、表达,降低脑缺血/再灌注的损伤。
1.3 抗血栓:丹参抗血栓形成与其抗凝血及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有关。
实验研究表明,丹参中的有效成份丹参酮ⅡA 磺酸钠、丹参素能抑制体外血栓形成,通过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使血小板黏性降低。
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的活力,增加血小板中cAMP从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
贾钰华[2]等通过观察,发现丹参酮ⅡA 能减少大鼠CD41和CD62P的表达,从而起到对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1.4 改善微循环: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丹参有增快血流的作用,能使外周血管血流加速,毛细血管网开放数目增加,扩张收缩状态的肠系膜微动脉,加快血流流速,消除肠系膜的血液瘀滞,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并能抑制凝血、激活纤溶。
丹参的功效和副作用
丹参的功效和副作用丹参的功效和作用1.活血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改善心肌缺血、梗塞和心脏功能,调节心律,并能扩张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环;缩短红细胞及血色素的恢复期,使网织细胞增多,能促进组织的修复,加速骨折的愈合;2.能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3.预防血栓有抗凝血,促进纤溶,抑制血小板凝聚,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4.降血脂能降低血脂,抑制冠脉粥样硬化形成;5.护肝能抑制或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及炎症反应,促进肝细胞再生,并有抗纤维化作用;另外,对结核杆菌等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6.抗肿瘤能有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有抗肿瘤作用;7.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8.降血糖能降低血糖。
丹参的副作用丹参也有它的副作用,实践证明,丹参对胃肠有刺激作用,如长期服用丹参,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纳呆、泛酸等症。
丹参不可和阿司匹林一起服用;服丹参片忌同时食用牛奶、黄豆;需和丹参分开服用和使用的药物(配伍禁忌)。
丹参临床应用时的注意事项有:1、有胃肠疾病的人服用丹参时可加服陈皮、鸡内金、白扁豆等健胃之;2、患心动过缓者,可加用桂枝、薤白等通心之药;3、癌症病人需活血治疗的,不用丹参,可选用经药理研究有抗癌作用的中药,如全虫、蜈蚣、蛇蜕、莪术、三棱、水蛭、穿山甲等。
4、丹参不可和阿司匹林一起服用阿司匹林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目前已被作为冠心病患者治疗的基本药物。
小剂量的阿司匹林可以起到治疗作用,大剂量的阿司匹林则有可能导致出血时间延长,甚至出血。
丹参也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降低血黏稠度的作用。
张老师服用丹参应该说是有科学依据的,但是,他将丹参和阿司匹林一起服用,就不太合适了,这相当于加大了阿司匹林的药物剂量,容易导致出血。
丹参的抗心血管疾病作用研究综述
丹参的抗心血管疾病作用研究综述心血管疾病是当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肌梗死等临床常见疾病。
丹参,作为一种中药,具有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和预防的潜力。
本文主要综述了丹参在抗心血管疾病方面的作用和相关研究进展。
一、丹参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丹参是一种传统中药材,主要由多种活性成分组成,如丹参酮、丹参素、丹酚酸B等。
这些成分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对心血管系统产生影响,包括抗炎、抗氧化、改善血流动力学等方面的作用。
二、丹参对冠心病的作用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类型之一,丹参对冠心病具有显著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丹参可以通过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供血;同时,丹参还能降低血浆中脂质和胆固醇的含量,减少血小板聚集,抑制斑块形成,从而降低冠心病的发病风险。
三、丹参对高血压的作用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常见病种,丹参在高血压的治疗中也有一定的作用。
研究表明,丹参能够通过多种作用机制调节血压,如扩张血管、抑制交感神经活性、增加一氧化氮生成等。
丹参对高血压的治疗效果已在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中得到证实。
四、丹参对心肌梗死的作用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疾病的严重并发症,丹参在心肌梗死后的恢复和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丹参能够通过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伤害、促进血管新生等机制来减轻心肌梗死的损伤,并促进心肌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五、丹参与其他心血管疾病的研究除了上述几种主要心血管疾病外,丹参还被研究用于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例如,丹参可以改善心力衰竭的症状,降低心衰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丹参也可以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防止血管阻塞等。
六、丹参的安全性和副作用丹参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在长期使用中的安全性和副作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研究表明,丹参在一定剂量范围内是安全的,但过量使用可能导致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
因此,在应用丹参时需要严格按照医嘱和用药指南进行用药,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剂量调整。
丹参的功效与作用吃法
丹参的功效与作用吃法丹参,又名红参,在中医药学中被誉为“活血化瘀之王”。
它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被广泛用于临床治疗心脑血管病、肝脏疾病、痛经、白发脱落等疾病。
丹参富含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抗凝血、抗血小板聚集、降血压、降血脂、保肝护肝、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丹参的功效与作用,以及适当的吃法以最大限度发挥其药效。
一、丹参的功效与作用1. 活血祛瘀:丹参具有强大的活血化瘀作用,能够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丹参中的有效成分丹参酮和丹酚酸能够抑制纤维蛋白原的生成,减少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使血液流通畅通。
2. 抗氧化:丹参富含多种活性成分,如丹参酮、丹酚酸、丹参素等,这些成分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能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缓细胞损伤和老化过程。
3. 抗炎:丹参中的活性成分丹参酮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能够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减轻炎症反应,对风湿性关节炎、结肠炎等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4. 抗血小板聚集:丹参中的丹参酮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能够减少血小板粘附和聚集,防止血栓的形成,降低冠心病、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5. 降血脂:丹参中的丹参酮和丹酚酸能够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尤其是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有明显的降低作用,有助于预防和改善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
6. 保肝护肝:丹参中的活性成分具有保肝护肝作用,能够改善肝脏的氧化应激状态,减轻肝脏的氧化损伤,降低肝脏指标。
7. 抗肿瘤:丹参中的丹参酮、丹酚酸等活性成分能够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的增殖和转移,对肝癌、乳腺癌、肺癌等多种癌症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二、丹参的适当吃法1. 煎煮饮服:将丹参饮片15克放入煎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煎煮30分钟,然后滤出药液,分2-3次温服,一天2-3剂。
这种吃法适合治疗痛经、冠心病、中风等疾病。
2. 研粉冲服:将丹参饮片研磨成粉末,每次取3-5克,加入适量的温水中冲服。
这种吃法适合治疗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绞痛等疾病。
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
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摘要】作为我国传统中药,丹参在治疗多种疾病方面发挥着显著疗效。
现代医学表明,丹参含有丹酚酸、丹参素、迷迭香酸、隐丹参酮、丹参酮等多种有效活性成分。
丹参在治疗各种疾病如神经性衰弱、脉管炎、肝病、心脑血管疾病上有新的疗效,其主要功能为活血化瘀。
通过对近几年的文献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本文对丹参的有效成分、药理作用进行了总结归纳,以其为临床应用提供一定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丹参;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在我国中药中,丹参较为常用,其是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及根茎,属于唇形科,主要性质微寒、胃苦,主要功效为清心去烦、止痛、活血化瘀等,主治心绞痛、心烦不眠、胸腹刺痛、疮疡肿痛、癥瘕积聚、经闭痛经等疾病。
作为传统大宗重要,丹参目前广泛种植于安徽、河南、山东、四川等地,另外江西、浙江、陕西、辽宁、甘肃、湖北、江苏、陕西等地亦产,且用药历史较为悠久【1】。
因此本文即对丹参的药理作用做了相关综述,现将内容阐述如下:1.丹参的化学成分丹参主要包括脂溶性丹参酮类、水溶性酚酸类化合物等两种化学成分,其中脂溶性成分的化合物主要为二萜醌类,属于菲醌衍生物,其化合物包括丹参新酮、丹参酸甲酯、丹参酮I、l, 2-二氢丹参酮、羟基丹参酮、二氢丹参酮I、隐丹参酮、丹参酮IIA、丹参内酯、紫丹参戊素、紫丹参丁素、丹参二醇A、紫丹参丙素、紫丹参乙素、次甲丹参醌、紫丹参甲素、等。
水溶性酚酸以一个或多个咖啡酸的缩合物合格丹参素为主要结构,或者为迷迭香酸或丹参素的衍生物。
丹参中所含化合物为酚酸类,包括丹酚酸J、I、H、G、F、E、D、C、B、A等,另外还含有紫草酸、迷迭香酸甲酯、迷迭香酸、咖啡酸、原儿茶醛及茶酸等。
其他成分还包括salviadione、 salvianen、新丹参内酯、D-葡萄糖苷、β-谷甾醇、黄芩苷、熊果酸、阿魏酸、琥珀酸等【2】。
2.丹参酮的药理作用在传统医药中,丹参属于常用中药材,其主要功效为活血通经、去瘀止痛、清心除烦等,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较为常用,且可达到显著疗效。
丹参的药理作用及副作用研究
·31·中国民族民间医药Chinese Journal of Ethnomedicine and Ethnopharmacy药 物 研 究The Medicine Study供了组方的理论依据,从现代实验研究角度分析,其为当归补血汤提供了科学的实验依据。
但为使当归补血汤在今后能更有效、更广泛地应用于临床,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1] 窦骏,董群,曲卫敏,等.不同剂量黄芪配伍的当归补血汤对小鼠NK和IL-2活性的影响[J].黄河医学,1994,3(1):13-14.[2] 陶艳艳,陈园,陈高峰,等.当归补血汤不同配比组方的抗肝纤维化作用[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2(1):40-44.[3] 刘炎,王淑敏,刘志强.当归补血汤中黄芪甲苷含量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1):29-30.[4] 王文萍,王华伟,曹琦琛,等.当归补血汤不同配伍比例时阿魏酸含量的比较研究[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8,11(6):381-382.[5] 万益群,余枭然.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当归补血汤中的微量硒[J].分析试验室,2008,27(2):48-50.[6] 赵奎君,钟萌,杨恩来.当归和黄芪的比例变化对当归补血汤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J].中国药师,2006,9(11):1032-1034.[7] 武荣兰,封顺,徐世美,等.FAAS法分析当归、黄芪及当归补血汤中金属元素的形态[J].分析测试学报,2004,23(5):51-55.丹参的药理作用及副作用研究李继荣 郑殿红吉林省东辽县医院药剂科,吉林 东辽 136200【摘 要】丹参在我国医疗上应用历史悠久,功效甚广。
传统医学记载,丹参性寒、味苦,归心经、心包经,专走血分。
丹参能通血脉,功擅活血化瘀,故俗称“一味丹参抵四物。
”常用的制剂有丹参片、复方丹参片、丹参心舒片、丹参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
【关键词】丹参;药理;副作用;注意事项【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0)24-031-1临床上丹参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系统疾病、具有改善微循环、抗菌等作用。
丹参的药理研究进展
丹参的药理研究进展丹参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被广泛应用于中医领域。
它被认为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并且在临床上被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肝炎、糖尿病等疾病。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丹参的药理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
首先,丹参中的活性成分被广泛研究。
丹参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是丹参酮、丹酚酸B和丹参酸等。
这些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凝血等多种药理活性。
研究发现,丹参酮可以通过抑制氧自由基的产生,减轻氧化应激反应,从而保护心脑血管系统。
丹酚酸B则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组织炎症反应。
丹参酸则具有抗凝血作用,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
其次,丹参的药理作用机制也被深入研究。
研究表明,丹参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发挥其药理作用。
例如,丹参可以通过激活一氧化氮合酶,增加一氧化氮的产生,从而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此外,丹参还可以通过调节炎症因子的表达,抑制炎症反应。
丹参还可以通过抑制血小板活化、减少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
这些作用机制的研究为丹参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提供了理论基础。
除了心脑血管疾病,丹参在其他疾病的治疗中也显示出了潜力。
近年来,丹参在肝炎治疗中的应用受到了广泛关注。
研究发现,丹参可以通过抑制病毒的复制和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肝炎的症状,改善肝功能。
此外,丹参还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提高肝炎患者的免疫功能。
这些研究结果为丹参在肝炎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此外,丹参还在糖尿病治疗中显示出了一定的潜力。
研究发现,丹参可以通过调节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降低血糖水平。
丹参还可以通过抗氧化作用,减轻糖尿病引起的氧化应激反应,保护胰岛细胞。
此外,丹参还可以通过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代谢,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微循环障碍。
这些作用机制为丹参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总之,丹参的药理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揭示了其多种药理活性和作用机制。
丹参在心脑血管疾病、肝炎、糖尿病等疾病的治疗中显示出了一定的潜力。
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现状
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现状丹参作为传统中药已经在中国使用了几千年。
它以其多种药理作用被广泛运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如冠心病、高血压等。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对中草药的兴趣增加,丹参的药理作用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将就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现状进行探讨。
首先,丹参具有抗凝血作用。
丹参中的红花素和丹参酮等成分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一些研究还发现,丹参能够促进纤溶酶的活化,增加血液中纤溶酶的含量,从而增强机体溶解血栓的能力。
这些药理作用使得丹参在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时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丹参还具有抗炎作用。
炎症是多种疾病的共同机制,丹参中的丹参酮等成分能够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和炎症反应的发生,发挥抗炎作用。
一些研究还发现,丹参能够调节免疫系统,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对抗炎症起到积极的作用。
此外,丹参还具有抗氧化作用。
氧自由基的过多产生和蓄积会导致细胞损伤和疾病的发生,而丹参中的多种成分,如丹参酮、丹参素等,具有清除自由基的能力,起到抗氧化的作用。
一些研究还发现,丹参能够通过调节氧化还原系统和抗氧化酶的活性,保护细胞免受氧自由基的伤害。
此外,丹参还具有改善微循环和保护心肌的作用。
丹参中的丹参酮能够扩张血管,改善血液流动,增加微循环的血流量和速度,从而改善组织的氧供应和代谢。
丹参还能够通过抑制胆固醇的合成和减少脂质过氧化,保护心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减轻心肌缺血和再灌注损伤。
总之,丹参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包括抗凝血、抗炎、抗氧化、改善微循环和保护心肌等作用。
这些药理作用使得丹参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然而,目前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还处于较初级的阶段,尚需进一步深入的实验室和临床研究。
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科学研究解析丹参的药理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更多的依据。
丹参副作用
丹参副作用丹参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丹参以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在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改善心脑血管循环等方面有一定的疗效。
但是,丹参作为一种药物,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和副作用,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来了解一下丹参的主要副作用。
首先,丹参可能会引起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这是因为丹参中的活性成分对胃肠道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导致胃肠不适。
对于胃肠功能较弱的患者来说,剂量过大或长期服用丹参可能会加重胃肠道反应。
因此,在使用丹参之前,应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情况,选择适当的剂量和疗程,并在用药过程中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加重胃肠道不适。
其次,丹参还可能引起过敏反应。
一些患者对丹参中的化学成分过敏,如丹参酮、丹参酮酸等,可能会导致皮肤瘙痒、红肿等过敏症状。
如果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处理,避免加重症状。
在使用丹参之前,应先进行过敏试验,如果已经发现对丹参过敏,则不能使用。
此外,丹参作为一种血管扩张剂,可导致血压下降,甚至引发低血压。
因此,患有低血压的患者在使用丹参之前应慎重。
同时,丹参还可增加血小板聚集,导致血液凝固,增加出血风险。
具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在使用丹参之前应咨询医生的意见,根据病情决定是否使用。
此外,丹参还有一些其他的不良反应,如头痛、头晕、肌肉痛等。
这些不良反应大多为轻度的症状,多数在停药后即可缓解。
然而,对于出现严重副作用的患者,应立即停药并就医处理。
综上所述,丹参作为一种药物,虽然具有一定的疗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在使用丹参之前,应做好相关的检查,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剂量和疗程,并注意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一旦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停药并就医处理。
只有合理使用丹参,才能更好地发挥其疗效。
丹参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吃丹参要谨慎
丹参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吃丹参要谨慎核心提示:丹参是人参的一种,它的营养价值是比较高的,它可以用来治疗女性的月经不调、痛经以及闭经等,而且丹参对于血管的扩张是很有效的,所以女性朋友在平时适当的吃一些丹参是不错的选择。
丹参属于中药,还是那种营养价值极高的中药,它只有春天和秋天两个季度可以采挖,所以显得比较珍贵。
丹参是人参的一种,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丹参已经成为了众多人触手可及的中药。
丹参也叫赤参、红根等,有着极高的药用价值。
那么丹参具体有哪些功效呢?又有什么作用呢?下面就让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丹参虽然是个好东西,但是无论什么中药,有利必有弊,丹参也不例外,下面就介绍一些它的那些禁忌。
丹参的禁忌丹参也有它的副作用,实践证明,丹参对胃肠有刺激作用,如长期服用丹参,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纳呆、泛酸等症。
丹参临床应用时的注意事项1、有胃肠疾病的人服用丹参时可加服陈皮、鸡内金、白扁豆等健胃之。
2、患心动过缓者,可加用桂枝、薤白等通心之药。
患心动过缓者,可加用桂枝、薤白等通心之药3、癌症病人需活血治疗的,不用丹参,可选用经药理研究有抗癌作用的中药,如全虫、蜈蚣、蛇蜕、莪术、三棱、水蛭、穿山甲等。
4、丹参不可和阿司匹林一起服用。
阿司匹林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目前已被作为冠心病患者治疗的基本药物。
小剂量的阿司匹林可以起到治疗作用,大剂量的阿司匹林则有可能导致出血时间延长,甚至出血。
丹参也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降低血黏稠度的作用。
张老师服用丹参应该说是有科学依据的,但是,他将丹参和阿司匹林一起服用,就不太合适了,这相当于加大了阿司匹林的药物剂量,容易导致出血。
服用华法林抗凝血的患者也应当小心,同时服用丹参也可能会导致出血。
5、需和丹参分开服用和使用的药物(配伍禁忌)。
①心得安其注射液与复方丹参注射液配伍,会产生混浊,从而影响两种药物的药效。
②阿托品可加快心率。
与丹参合用时,阿托品能阻断丹参所具有的降低血压效应,从而减轻丹参的药效。
丹参中医药中的心脑血管保护神
丹参中医药中的心脑血管保护神丹参是一种在中医药中广泛应用的药材,被誉为心脑血管的保护神。
它可以改善心血管功能,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本文将会对丹参的药理作用以及在心脑血管保护方面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丹参的药理作用丹参是一种传统的中草药,其有效成分主要是丹参酮、丹参酚酸等。
这些成分具有以下几种重要的药理作用:1. 抗凝血作用:丹参中的有效成分可抑制血浆中的凝血酶和纤维蛋白原,从而阻止血液过于凝结,减少血栓的形成。
2. 抗氧化作用:丹参中的活性成分能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对心脑血管造成的损害。
3. 扩张血管作用:丹参中的化学成分可以作为一种血管扩张剂,促进血管的舒张,增加血流量,降低血压,改善血液供应。
4. 抗炎作用:丹参中的成分能够抑制过度的炎症反应,减少全身炎症反应对心脑血管的伤害。
二、丹参在心脑血管保护中的应用1.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由于丹参具有抗凝血、抗氧化、扩张血管等作用,长期食用丹参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特别是对于高血压、高血脂等人群,丹参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2. 缓解冠心病症状:丹参可以改善心脏供血不足的情况,减轻冠心病患者的心绞痛症状,提高心脏的耐受能力。
3. 降低脑卒中风险:丹参可以改善脑部的血液循环,减少脑梗死等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对于脑卒中风险较高的人群,适量服用丹参可以有效降低风险。
4. 改善记忆和学习能力:丹参在改善认知功能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它可以促进脑部血液循环,改善脑细胞代谢,提高记忆和学习的能力。
5. 提供抗衰老效果:丹参中的抗氧化成分可以减缓机体衰老的进程,保护心脑血管的健康。
适量食用丹参有助于延缓衰老,提供更年轻的心脑功能。
三、丹参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1. 丹参可以通常以草药形式购买,可研磨成粉末,泡茶或煮汤服用。
也可以购买丹参胶囊或丹参颗粒,按照说明服用。
2. 使用丹参需谨慎,应遵医嘱,特别是对于孕妇、哺乳期的妇女以及正在服用其他药物的患者,应先咨询医生。
丹参的作用与功效
丹参的作用与功效丹参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它是指丹参科植物丹参的根及根茎,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和医疗价值。
丹参凉血止血、活血化瘀的功效在中医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被誉为“血草之王”。
丹参的主要成分是丹参酮、丹酚酸、槲皮素、原儿茶酸等,具有活血化瘀、抗凝血、抗炎、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
丹参的主要作用与功效包括改善血液循环、保护心脑血管、促进伤口愈合、抗肿瘤、抗衰老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丹参的作用与功效,以及丹参在临床中的应用。
一、改善血液循环丹参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促进微循环的正常运行,改善血液循环。
丹参中的丹参酮和丹酚酸等成分可以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凝聚,减少血液黏稠度,从而改善血流,消除血栓,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丹参还能增加红细胞的变形性,提高红细胞的氧运输能力,促进组织供氧,缓解活动后的疲劳感。
此外,丹参还可以增加血浆丸血细胞的数量,提高血液的输送能力,增强机体的抗御能力。
二、保护心脑血管丹参具有保护心脑血管的作用,可以降低血脂、抑制血小板聚集、抗氧化、抗炎等,从而改善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变化。
丹参中的丹参酮和丹酚酸等成分能够降低胆固醇的合成和吸收,减少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保护心脑血管。
丹参还能抑制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防止血栓形成,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此外,丹参中的活性成分还具有抗氧化、抗炎及防止血管损伤的作用,对于调节血管张力、减轻心脑血管病变有一定的功效。
三、促进伤口愈合丹参具有活血化淤、散瘀止痛的作用,对于创伤后的伤口愈合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丹参中的丹参酮和丹酚酸等活性成分能够促使创伤区域的血液循环加快,加速消除瘀血,促进创伤部位的组织再生和修复。
丹参还能增加血管生长因子的表达,促进血管新生,提供足够的营养和氧气供应给创伤部位的组织,加速伤口的愈合。
此外,丹参还具有抗菌和抗炎的作用,有助于预防和治疗创伤感染,保护伤口免受外界的侵袭。
四、抗肿瘤丹参中的丹参酮和丹酚酸等成分具有抗肿瘤的作用,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Chinese Journal of Ethnomedicine and Ethnopharmacy
药 物 研 究
The Medicine Study
供了组方的理论依据,从现代实验研究角度分析,其为当归补血汤提供了科学的实验依据。
但为使当归补血汤在今后能更有效、更广泛地应用于临床,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 窦骏,董群,曲卫敏,等.不同剂量黄芪配伍的当归补血汤对小鼠NK和IL-2活性的影响[J].黄河医学,1994,3(1):13-14.
[2] 陶艳艳,陈园,陈高峰,等.当归补血汤不同配比组方的抗肝纤维化作用[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2(1):40-44.
[3] 刘炎,王淑敏,刘志强.当归补血汤中黄芪甲苷含量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1):29-30.
[4] 王文萍,王华伟,曹琦琛,等.当归补血汤不同配伍比例时阿魏酸含量的比较研究[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8,11(6):381-382.
[5] 万益群,余枭然.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当归补血汤中的微量硒[J].分析试验室,2008,27(2):48-50.
[6] 赵奎君,钟萌,杨恩来.当归和黄芪的比例变化对当归补血汤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J].中国药师,2006,9(11):1032-1034.
[7] 武荣兰,封顺,徐世美,等.FAAS法分析当归、黄芪及当归补血汤中金属元素的形态[J].分析测试学报,2004,23(5):51-55.
丹参的药理作用及副作用研究
李继荣 郑殿红
吉林省东辽县医院药剂科,吉林 东辽 136200
【摘 要】丹参在我国医疗上应用历史悠久,功效甚广。
传统医学记载,丹参性寒、味苦,归心经、心包经,专走血分。
丹参能通血脉,功擅活血化瘀,故俗称“一味丹参抵四物。
”常用的制剂有丹参片、复方丹参片、丹参心舒片、丹参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
【关键词】丹参;药理;副作用;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0)24-031-1
临床上丹参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系统疾病、具有改善微循环、抗菌等作用。
同时丹参又和所有的药物一样具有毒副作用,为了使临床更加安全有效的准确使用丹参,笔者将丹参的药理作用及毒副作用分析研究如下。
1 丹参的药理作用
1.1 丹参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丹参注射液(每毫升含相当生药1克)0.3及0.4毫升对豚鼠及家兔的离体心脏有扩张冠脉的作用,豚鼠冠脉流量25%,家兔20.4%ua使心率减慢,心收缩力先有短暂的抑制,然后渐渐有所加强;煎剂对离体及在体蟾蜍心脏,有抑制作用,并引起房室传导阻滞。
丹参及复方丹参注射液(每毫升含丹参、降香各1克)静脉注射对麻醉猫及家兔均能产生降压作用(平均降低30毫米汞柱左右,但均可迅速恢复),此作用可为阿托品所阻断,与心得安并不产生协同;对离体兔耳血管仅有短暂而微弱的血管舒张作用。
煎剂于兔、狗亦表现降压,于蟾蜍全身灌离体兔耳实验均有扩张血管作用。
丹参煎剂1天或连续10天给兔灌胃,对垂体后叶素所致的T波增高现象无影响,但能使其迅速恢复,提示它能缩短心肌缺血的持续时间。
1.2 对脂质代谢的影响 在临床上丹参注射液可使部分病例胆甾醇下降。
但在实验性动脉粥样化之大白鼠身上,口服丹参煎剂,未表现降血脂作用,对主动脉病变亦无保护作用。
1.3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丹参或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小白鼠表现明显的镇静作用,并能延长环已烯巴比妥的睡眠时间。
1.4 抗菌作用 丹参酒精浸剂1比100000试管内对结核菌表现抑制,对小鼠实验性结核病有治疗效果,而对豚鼠的则无效。
试管内能抑制某些致病性真菌及霍乱弧菌的生长。
1.5 其他作用 丹参煎剂0.5克/公斤对家兔肌肉注射有降血糖作用,且可持续至5小时之久。
丹参无雌激素样作用。
现代临床研究认为:丹参在治疗冠心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迁延性肝炎、晚期血吸虫病、肝脾肿大方面,不仅疗效比较满意,而且心电图检查报导,服丹参后有半数以上得到改善。
目前,冠心病的治疗和预防,一般多服用以丹参为主要原料制成的丹参片和冲剂,这说明本品扩张冠脉的作用是显著的。
绿茶功能清心神,化痰湿,《唐本草》说它有“祛疾热、消宿食、利小便”的作用。
现代研究提示,茶中的咖啡碱有扩张心血管、增强毛细血管的功能;其多酚类物质还有降低血脂和血糖的作用,并能及时防治胆固醇升高、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塞等冠心病、高血脂症。
用丹参配茶叶,显然是防治冠心病、高血脂症比较理想的茶剂。
2 丹参的毒副作用及临床注意事项
2.1 丹参也有它的副作用 实践证明,丹参对胃肠有刺激作用,如长期服用丹参,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纳呆、泛酸等症。
有胃肠疾病的人服用丹参时可加服陈皮、鸡内金、白扁豆等健胃之。
2.2 丹参不可和阿司匹林一起服用 阿司匹林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目前已被作为冠心病患者治疗的基本药物。
小剂量的阿司匹林可以起到治疗作用,大剂量的阿司匹林则有可能导致出血时间延长,甚至出血。
丹参也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降低血黏稠度的作用。
与阿司匹林同用相当于加大了阿司匹林的药物剂量,容易导致出血。
服用华法林抗凝血的患者也应当小心,同时服用丹参也可能会导致出血。
2.3 需和丹参分开服用和使用的药物
2.3.1 心得安 其注射液与复方丹参注射液配伍,会产生混浊,从而影响两种药物的药效。
2.3.2 阿托品 可加快心率。
与丹参合用时,阿托品能阻断丹参所具有的降低血压效应,从而减轻丹参的药效。
2.3.3 维生素C注射液 维生素C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混合后,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导致两药效力均下降,溶液混浊。
2.3.4 维生素K 维生素K具有止血作用,而丹参有抗凝、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两者作用相反可导致药效降低。
2.3.5 维生素B6、B1 丹参片所含的活性物质与维生素B6或B1合用时,可产生沉淀,降低药物疗效。
临床禁止配伍使用。
2.3.6 钙剂 氯化钙、乳酸钙、葡萄糖酸钙等钙剂与丹参合用时,可结合生成鞣酸盐沉淀物,不易被吸收。
2.3.7 牛奶、黄豆 服丹参片忌同时食用牛奶、黄豆。
参考文献
[1] 郭凤莲.丹参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J].中国医院学杂志,1999,6(6):13.
[2] 刘园庆,刘丽君,姚芳琦.丹参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J].中外医疗,2008,7(1):9.
[3] 唐中,周京国.丹参对血小板活化的抑制作用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03,19(10):12.
[4] 柴瑞震.丹参的药理研究近况[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3,10(6):390-392.
ghghghghghghghghghghghghghghghghghghghghghghghghghghghghghghghghghghghghghghgh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