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测绘学概论工程测量学_张正禄
《测绘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测绘学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代码:211211002.课程中文名称:测绘学概论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Geomatics3.面向对象:测绘工程专业4.开课学院(课部)、系(中心、室):信息工程学院、测绘工程系5.总学时数:16讲课学时数:16,实验学时数:06.学分数:17.授课语种:汉语,考试语种:汉语8.教材:武汉大学出版社《测绘学概论》第二版二'课程内容简介测绘学基本概念与研究内容、历史开展、学科分类、现代开展、科学地位和作用;大地测量概述、系统与参考框架,大地测量学知识,我国近五十年大地测量的进展;摄影测量概述、基本原理、平面与立体摄影测量、空三测量与DEM、数字摄影测量与计算机视觉、发展;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的相关概念,工程建设与应用、起因与开展;工程测量概述、工程建设各阶段的测量工作与预报、海洋测绘概述及开展展望;全球卫星定位导航技术概述、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GPS 卫星定位导航系统的应用;遥感技术、地球空间信息学与数字地球遥感概念,主要应用、开展与展望;观测误差与测量平差概述、测量平差原那么与精度指标、近代测量平差及其在测绘学中的作用。
三、课程的地位、作用和教学目标《测绘学概论》课程是测绘工程专业的一门通识教育必修课,是现代信息社会测绘类相关专业本科生预先了解现代测绘信息学科基本内容所必备的通识课之一。
通过该课程教学, 使进入测绘工程专业学习的新生在完全没有测绘知识的情况下,较为概括地了解测绘类专业的研究内容,测绘现代新技术,以激发学生自觉掌握测绘学科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以及应用技术的学习热情。
教学基本目标如下:1. 了解测绘学和技术学科的开展史;3.了解有关测绘学的基本概念;2. 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开展现状和趋势;(毕业要求3)4.了解测绘学科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学科地位与社会价值。
(毕业要求4、6、7、8)四'与本课程相联系的其他课程该课程在一年级的第一学期开设,与后续各门专业课都有联系。
测绘学概论论文2021字
测绘学概论论文2021字篇一:测绘学概论论文浅谈对测绘学的认识xxx学号:202130161xxxx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测绘工程x班摘要:在许多人的眼中,测绘是一个艰苦而且枯燥的行业,从名称上看,这个专业所研究的东西似乎也比较低端,没有什么科技含量。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通过一个学期对《测绘学概论》的学习,笔者深刻地认识了测绘这个专业,也纠正自己曾经的一些错误认识。
本文就是笔者对测绘这门学科的一些认识和理解,也是对那些认为测绘是一门没有科技含量而且艰苦的观点的驳斥。
关键词:测绘学;传统分类;现代发展1 测绘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测绘学起初的概念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测定和描绘的科学。
这种概念的测绘工作限于较小的区域,测绘工作者利用普通的测量仪器,通过平面测量的方法直接测绘地形图。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白纸测图”。
然而,这种方式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精度差,也难怪那么多人会认为测绘是一项艰苦而枯燥的工作。
然而随着测绘学科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人类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上面所说的测绘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地球的表面不是平面,测绘工作也不限于较小的区域,尤其是测绘科学技术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其工作范围不仅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有时甚至要进行全球的测绘工作。
这样一来,测绘工作就不像上面所说的那样简单,而是复杂多了。
如今的测绘学研究的对象不仅是地球,还需要将研究范围扩大到外层空间的各种人造和自然实体,甚至是地球的内部结构等。
因此,对测绘学的一个比较完整的基本概念应该是:研究测定和推算地面及其外层空间点的几何位置,确定地球形状和地球重力场,获取地球表面自然形态和人工设施的几何分布以及与其属性有关的信息,编制全球或局部地区的各种比例尺的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防建设以及地学研究服务。
这个概念看起来可能有些抽象,但至少我们可以看出测绘学科研究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
下面仅就测绘地球列举其研究的基本内容:1)在已知地球形状、大小及其重力场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统一的地球坐标系统,用以表示地球表面及其外部空间任一点在这个地球坐标系中的几何位置。
2019 年中国矿业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复试科目
《地震勘探原理》
陆基孟、王永刚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14。
736 电法资料处理解 《地电场与电法勘探》 释
《地震数据处理方法》
752 构造地质学 《构造地质学》
李金铭 李振春、张军华 谢仁海等编著
地质出版社,2007 年。
中 国 石 油 大 学 出 版 社 , 2004 年 中 国 矿 业 大 学 出 版 社 , 2007 年第二版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第 宋清华主编 二版)
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 年 7 月
中国金融出版社,2017 年 3 月
720 会计学 B
《中级财务会计》(第五 版)
朱学义编著
《财务管理学》
黄国良等主编
《成本会计学》(第三版) 侯晓红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年 3 月
中 国 矿 业 大 学 出 版 社 , 2013 年9月
751 化工原理 B
《过程设备设计》(第四 版) 《发酵工程原理与技术》 第一版 《简明微生物工程》第三 版
《化工原理》(修订版)
郑津洋、桑芝富 主编
陈坚//堵国成
曹军卫 马辉文 张甲耀 夏清、陈常贵主 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11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年 科学出版社,2017 年 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 年
516 成本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
郑爱华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年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年版
583 微观经济学 B 584 宏观经济学 B
《经济学原理》(微观经
(美)N.格里高 利.曼昆著,梁小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年
济学分册)第 7 版
民译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 高鸿业主编 分)第 6 版
第四章教案
《工程测量学》教案第四章专题图测绘专题图是指为某一部门或行业专门定制的地图,如地籍图、房产图、水利图、交通图、城市管网图等等,为政府解决人口、资源、环境和灾害等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各个行业或部门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或图纸)资料。
本章主要介绍:工程竣工图测绘、地下管线探测与管线图测绘、建筑测绘等。
§4-1 工程竣工图测绘工程竣工图也称工程现状图;测绘竣工图目的是使设计、施工和生产管理人员掌握工程内部现有全部建(构)筑物的平面和高程位置关系,设计要素的现状以及场地地形、地物的情况,形成详细的工业竣工现状图和有关数据资料。
该图及附件属技术档案资料,是将来工程改建、扩建以及投产后生产管理的重要依据。
特别是地下管线因具有特殊性,如在施工过程中不及时测定其准确位置,将为今后的测量、管理带来困难和损失。
一、工程竣工图测量1、工程竣工图测量的任务(1)在新建和扩建的工程中,为了检验设计的正确性,阐明工程竣工的最终成果,作为竣工后技术资料,就必须提交竣工图;(2)扩建和改建原有工程时,必须取得原有工程实际建(构)筑物的平面及高程位置,为设计提供依据。
(3)为满足新建工程建成投产后进行生产管理和变形观测的需要也必须提供竣工图。
2、竣工图测量的特点与原则竣工图是在工程阶段竣工或全部竣工后进行实测编绘而成的。
它不但与勘察和施工阶段的测量有关,而且与设计、施工和生产管理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如在勘察阶段的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量,其测点的密度、精度及地形地物的取舍等,随比例尺大小而异。
测图的精度以图解误差为依据推算,而竣工图主要以细部点的解析坐标为依据来确定。
施测竣工图时,必须考虑以下几个原则:(1)控制测量采用的应与原有系统保持一致。
(2)测量控制网必须有一定的精度标准。
(3)充分利用已有的测量和设计的资料。
3、竣工图测量的内容和要求(1)竣工图的内容竣工图的内容比较复杂,不但要表示出地面、地下和架空的建(构)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位置及一般地形、地物情况,而且还要在图上表示出所测细部点的坐标、高程及各种要素。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xxxx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参考书目.doc
《工程材料力学性能》,束德林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第三版
918电机与拖动
《电机与拖动》,唐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第1版
919电力电子技术
《电力电子技术》(第4版),王兆安、黄俊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2第4版
920自动控制原理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科学出版社,2001-2第4版
《构造地质学》,徐开礼,地质出版社
957岩石学
《岩石学简明教程》,卫管一,地质出版社
958矿物学
《矿物学简明教程》,戈定夷,地质出版社
959工程地质学
《工程地质学》,胡广韬,地质出版社
960采矿学
《煤矿开采学》,徐永肵,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采矿学习题集》,王刚,山西科学教育出版社;《矿井通风》,黄元平,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2
《基础工业工程》,易树平、郭伏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
842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学》,龚益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
844现代制造系统
《现代制造系统》,周凯、刘成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851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
《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第四版,钟肇等编著,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
243单独考试日语
参考203日语统考考试大纲
301数学一
数学一统考考试大纲
302数学二
数学二统考考试大纲
303数学三
数学三统考考试大纲
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统考考试大纲
630数学分析
《数学分析》,复旦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711单独考试数学
参考统考数学一的高等数学部分
801工程力学
工程测量01绪论
一、测绘学介绍 (一)定义
测绘学是研究地球形状和大小、确定地球表面(包 括空中、地表、地下和海洋)物体的空间位置,以及 对于这些空间位置信息进行处理、储存、管理的科学。
它包括测量和制图两项主要内容。
测绘学按照研究对象及采用技术的不同,又可分为 下列学科:
1、大地测量学 2、摄影测量学 3、工程测量学 4、海洋测量学 5、地图制图学
1:298.3
1940年前苏联
IUGG-75 WGS-84
6378140 6378137
6356755.3 6356752
1:298.257 1:298.257223563
1979年国际大地 测量与地球物理
联合会
1984年美国
第9页/共32页
2024/7/22
9
第二节 地面上点位的确定
图1-2 大地坐标系
第16页/共32页
16
第三节 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
二、地球曲率对高程的影响
如图1-7所示,地面点B′在球面和水平面上的投影分别为B和C,并设这两 点的高差为Δh,从图中可以看出,∠CAB=α/2,因该角很小,若以弧度表 示,则有:
放样方法:方向交会法、距离交会法、方向距离交会法、极坐标法、坐 标法、偏角法、偏距法、投点法等。
仪器:光学、电子经纬仪、水准仪、全站仪以及GPS技术等。
第5页/共32页
2024/7/22
5
第一节 概述
(4)建筑物竣工测量
竣工测量:工程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所进行的测量工作。 目的:根据控制网点测定已有建筑物的实际位置以及部分建筑物 的几何形体,以检验施工质量,为工程的验收、决算、维护等工作 提供依据。 竣工测量的成果主要包括:竣工总平面图、分类图、辅助图、断 面图以及道路曲线元素、细部点坐标、高程明细表等。
工程测量学_张正禄_2004级工程测量学试卷A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 2007 ~ 2008 学年第一学期试题 A课程名称:工程测量学年级专业:2004级测绘工程学号:姓名:一、名词解释(10个名词,每个2分,共20分)激光扫描仪;双金属标;多余观测分量;变形体的几何模型;回归平方和;忽略不计原则;深泓点;线路初测;联系测量; GPS RTK二、对错判断题(只回答对或错,10问,每问1分,共10分)(1)方格网是一种边角网。
(2)在地面网中,如果每个方向的测量仪器和方法都相同,则平差中方向的精度都相等。
(3)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中,测距的精度比测角的精度更重要。
(4)纬度愈高,用陀螺经纬仪定向愈快,精度也愈高。
(5)沈括是南宋人,他治理汴渠,修筑渠堰,开发农田,绘制守令图。
(6)自由设站实质是一种前、后方交会的综合方法。
(7)测设就是测量,它们是等同的概念。
(8)工程的变形监测可能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始末。
(9)GPS网的图形强度取决于卫星个数及其空中分布。
(10)两井定向比一井定向要好,所以得到广泛采用。
三、填空(20个空,每空0.5分,共10分)(1) 按用途划分,工程控制网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GPS载波相位测量中,GPS接收机间求一次差可消除___________误差,削弱___________误差、___________误差和___________误差;通过在GPS接收机与卫星间求二次差,可以消除___________;在GPS接收机、卫星和观测历元间求三次差,可以消除___________。
(3)激光跟踪仪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等五部分。
《工程测量学》综合课程设计指导书2
《工程测量学》综合课程设计指导书——工程控制网模拟计算分析与优化设计1基本要求掌握工程测量控制网模拟设计计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附合导线进行设计、模拟计算、统计分析和假设检验,对结果进行分析。
发现附合导线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通过与边角网模拟计算结果的比较,加深对控制网的精度、可靠性的理解。
掌握基于观测值可靠性理论的控制网优化设计方法,能根据工程要求独立布设控制网并进行内业设计与计算。
掌握隧道(洞)GPS控制网测量误差所引起的隧道(洞)横向贯通误差模拟计算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通过对其模拟计算和分析,能依据横向贯通误差限差的要求,独立布设控制网和确定观测值的必要精度。
时间:1周。
课堂辅导性讲解4个课时,在课堂作数据准备3个课时,上机计算和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采用软件:COSA系列软件的CODAPS(测量控制网数据处理通用软件包)教学版。
2网的模拟计算分析1)网的基本信息网类型和点总数:附合导线、全边角网(如桥梁控制网),9 个(参见图3-1、图3-2)网的基准:附合导线为4个已知点,全边角网取1点1方向已知点坐标:自定待定点近似坐标:自定(精确到10m)平均边长:全边角网1000m 左右,附合导线500m左右图3-1 附合导线图3-2 桥梁施工控制网图2)计算步骤(1)生成正态标准随机数主菜单“设计”栏的下拉菜单如图所示,有三项子菜单项,现说明于后。
单击“生成正态标准随机数”,将弹出一对话框,要求输入生成随机数的相关参数。
第一个参数用于控制生成不相同的随机数序列,其取值可取1-10的任意整数,可生成500个服从(0,1)分布的正态随机数。
系统对所生成的随机数按组进行检验,检验通过就存放在RANDOM.DAT文件中。
该文件中的随机数用于网的模拟计算时生成在给定精度下的模拟观测值。
(2)平面网的模拟计算人工生成简化的方案文件“网名.FA2”,网名可以用汉字、字符或汉字与字符的任意组合。
本课程设计规定:网名用学生的姓名+网型,如:徐莉+隧道网.FA2, 徐莉+导线.FA2,.....。
中国地质大学测绘考研专业介绍
101地球科学学院070500地理学任选两门(与初试、复试科目不同)1.地学遥感概论:地学遥感概论,薛重生,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42.环境与资源经济学: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曾克峰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43.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曹伯勋,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64.经济地理学导论:经济地理学导论,杨万钟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第四版070702海洋化学1.地球科学导论:地球科学导论,刘本培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分析化学:分析化学,武汉大学化学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070704☆海洋地质1.地球科学导论:地球科学导论,刘本培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沉积环境与沉积相:沉积环境与沉积相,王良忱等,石油出版社,1999070901☆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1.晶体光学:晶体光学及光性矿物学,曾广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82.结晶学及矿物学:结晶学及矿物学(上、下册),潘兆橹,地质出版社,1998,第三版070902☆地球化学任选两门(与初试、复试科目不同)1.应用地球化学:应用地球化学,蒋敬业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62.分析化学:分析化学,武汉大学化学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3.地球科学导论:地球科学导论,刘本培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070903☆古生物学与地层学任选两门(与初试、复试科目不同)1.地球科学导论:地球科学导论,刘本培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古生物地史学:古生物地史学概论,杜远生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83.生物化学:生物化学(上、下),沈同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070904☆构造地质学1.板块地质学:中国及邻区区域大地构造学,车自成等,科学出版社,20022.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叶俊林等,地质出版社,1996070905☆第四纪地质学任选两门(与初试、复试科目不同)1.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曹伯勋,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62.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朱大奎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环境学导论:环境学导论,何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070922☆★生态地质学任选两门(与初试、复试科目不同)1.普通地质学:普通地质学简明教程,杨伦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82.自然地理学:自然地理学,伍光和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第三版3.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曹伯勋,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64.环境地质学: 环境地质学,朱大奎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5.环境学导论:环境学导论,何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071200科学技术史1.世界通史: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王思德主编,李宏图等著,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12.社会学概论:社会学导论,风笑天,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081603☆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任选两门(与初试、复试科目不同):1.遥感数字图像处理: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汤国安等,科学出版社,20042.地图学:地图概论,王琪,地质大学出版社,20053.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方法,吴信才等,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102资源学院070501自然地理学1.经济地理学:经济地理学,李小建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第一版2.自然地理学:自然地理学,伍光和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第三版070704☆海洋地质1.海洋沉积学:海洋沉积学,王琪、朱而琴主编,科学出版社2.海洋矿产资源:海洋矿物资源,熊传治、邹伟生主编,海洋出版社,2001,第一版070901☆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1.矿石学:矿相学教程,徐国风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862.矿田构造学:矿田构造学概论,翟裕生等,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84081801☆矿产普查与勘探01-05方向:1.综合勘查技术:金属物探简明教程,丁续荣等,地质出版社,1980地球化学找矿,阮天健等,地质出版社,1985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卢作祥、范永香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892.矿产勘查学:矿产勘查学,李守义等,地质出版社,200306-13方向:1.含油气盆地构造学:中国含油气盆地构造学,李德生,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2.含油气盆地沉积学:沉积学,姜在兴,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081802☆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1.数据库原理:数据库系统及应用基础,陈洛资,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2.数学地质:矿床统计预测,赵鹏大,地质出版社,1994081820☆★地学信息工程1.数据库原理:数据库系统及应用基础,陈洛资,北方交大出版社,20022.计算机基础:计算机文化基础,李季、姚婷等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第三版081823☆★非传统矿产资源开发1.数学地质:矿床统计预测,赵鹏大,地质出版社,19942.C语言:C语言程序设计,谭浩强,清华大学出版社,最新版081826☆★能源地质工程1.含油气盆地构造学:中国含油气盆地构造学,李德生,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2.含油气盆地沉积学:沉积学,姜在兴,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081827☆★资源管理工程1.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宋春青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第三版2.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上、下),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082001油气井工程1.油气测井:地球物理测井教程,周远田,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82.石油工程基础:石油工程,陈涛平、胡靖邦,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082002☆油气田开发工程1.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陈荣书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42.石油工程基础:石油工程,陈涛平、胡靖邦,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120405☆土地资源管理1.土地法学:土地法学,沈守愚等,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2.土地信息系统:土地信息系统,刘耀林等,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103工程学院081400土木工程1.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混凝土结构原理,东南大学等合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2.基础工程学:基础工程学,刘昌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5081401☆岩土工程1.岩体力学:岩体力学,刘佑荣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92.基础工程学:基础工程学,刘昌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5081405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1.岩土工程勘察:岩土工程勘察,李智毅、唐辉明主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02.土力学:土力学,方云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2081601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1.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潘正风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2.工程测量学:工程测量学,张正禄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081602摄影测量与遥感1.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潘正风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2.遥感原理与应用:遥感导论,梅安新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081803☆地质工程01-05方向:1.岩土钻掘工程学:岩土钻掘工程学,鄢泰宁,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12.基础工程原理与方法:地基处理与基坑支护,黄生根主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4 06-10方向:三选二:1.土力学:土力学,方云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22.基础工程学:基础工程学,刘昌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53.凿岩爆破工程:凿岩爆破工程,吴立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5081822☆★地下建筑工程1.凿岩爆破工程:凿岩爆破工程,吴立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52.岩土加固技术:岩土加固实用技术,程良奎等,北京地震出版社,1994081830☆★资源与环境遥感1.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潘正风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2.遥感原理与应用:遥感导论,梅安新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081831☆★钻井工程1.钻井液与岩土工程浆液:钻井液与岩土工程浆液,乌效鸣,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12.石油工程:石油工程,陈涛平、胡清帮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081903☆安全技术及工程1.电气安全:电气安全,杨育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2.起重与机械安全:起重与机械安全,袁化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2104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070800☆地球物理学1.普通地质学:普通地质学简明教程,杨伦、刘少峰,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82.大学物理:普通物理学,程守洙、江之永,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081102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1.单片机原理: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胡汉才,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2.电子测量:电子测量技术基础,张永瑞,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4081802☆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081825☆★地球物理工程、081829☆★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1.场论:场论,位场理论、电磁场理论及弹性波理论的版本均可2.信号处理:数字信号处理,程佩青编,清华大学出版社,最新版105环境学院070602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1.大气探测学:现代气象观测,张霭琛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2.天气学原理:天气学原理和方法,朱乾根等编著,气象出版社,第三版070922☆★生态地质学1.普通地质学:普通地质学简明教程,杨伦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82.二选一:水文地球化学:水文地球化学基础,沈照理,地质出版社,1993普通生物学:普通生物学,陈阅增,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1.微生物学:微生物学,沈萍,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第一版2.基础生态学:基础生态学,孙儒泳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第一版077501环境科学1.环境生态学:环境生态学,程胜高、罗泽娇,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2.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钱易,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081500水利工程1.水文地球化学:水文地球化学基础,沈照理,地质出版社,19932.水文学原理:工程水文学,吴明远,水利电力大学出版社,2000081821☆★地下水科学与工程1.水文地球化学:水文地球化学基础,沈照理,地质出版社,19932.水力学:水力学,吕文肪等,同济大学出版社,1990083000☆环境科学与工程1.环境学:环境学,左玉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环境化学:环境化学,戴树桂,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第一版106珠宝学院050404设计艺术学1.图案:装饰图案构成,温练昌编著,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2.美术设计原理: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毛溪等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070920☆★宝石学1.宝石颜色成因理论:结晶学与矿物学(上册),潘兆橹,地质出版社,1994宝石的矿物物理,谢先德著,广东省出版社,20032.珠宝首饰评估:珠宝首饰评估,丘志力、李立平等,中国地质出版社,2003107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070300化学1.仪器分析:仪器分析,武汉大学化学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高分子化学:高分子化学,潘祖仁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第三版070921☆★岩石矿物材料学1.材料物理性能,材料物理性能,丘成军等主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2.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科学基础,胡赓祥、蔡珣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1.材料物理性能:材料物理性能,丘成军等主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2.材料物理化学:材料物理化学,张志杰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081704应用化学1.化工原理:化工原理,王志魁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第三版2.仪器分析:仪器分析,武汉大学化学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01信息工程学院077402计算机软件与理论、08120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白中英主编,科学出版社,第三版2.数据结构:数据结构,朱站立,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第二版081000信息与通信工程1.通信原理:通信原理,樊昌信主编,国防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第五版2.数字信号处理:数字信号处理,姚天任,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第二版081603☆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1.地图学概论:地图概论,王琪主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22.数据结构:数据结构,朱站立,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第二版202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050404设计艺术学1.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丁玉兰,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2.设计图学:设计图学,李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080200机械工程1.机械制图:机械制图,王巍,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测试技术:测试技术,贾民平,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081000信息与通信工程1.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系统,陈后金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第2版2.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杨代华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0 08110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1.电路分析:电路,邱关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第四版2.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杨代华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0 203计算机学院077402计算机软件与理论、08120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C语言:C程序设计,谭浩强,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三版C程序设计实践指导书,何兴恒主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白中英,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二版301管理学院120100☆管理科学与工程1.决策支持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张玉峰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第一版2.项目管理:项目管理,张卓编,科学出版社,2005,第一版120200工商管理01、02、04方向:1.企业战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案例,杨锡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营销管理:市场营销学,吴健安,安徽人民出版社,200003方向:1.会计学原理:初级会计学,郭道杨、朱小平,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2.管理会计学:管理会计学,朱海芳,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05方向:1.旅游心理学:旅游心理学,刘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旅游市场学:旅游市场学,林南枝,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第二版120201会计学1.成本会计:成本会计,焦跃华,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第一版二选一:初级会计学:初级会计学,郭道杨、朱小平,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第一版;财务管理学:财务管理学,荆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第三版120202企业管理1.企业战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案例,杨锡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营销管理:市场营销学,吴健安,安徽人民出版社,2000120203旅游管理1.现代饭店运行实务:饭店管理实务,王林、谭白英,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2.旅行社管理: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杜江,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第一版302经济学院020100理论经济学、020200应用经济学、081824☆★资源产业经济1.政治经济学:现代政治经济学,程恩富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2.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张培刚主编,经济学科出版社,2001303政法学院010108科学技术哲学1.西方哲学史:西方哲学史,邓晓芒、赵林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现代西方哲学:新编现代西方哲学,刘放桐等,人民出版社,2000030103宪法学与行政法学1.国际法:国际法(高等学校法学教材),梁西,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2.知识产权法:知识产权法(高等政法院校法学主干课程教材),吴汉东,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03010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1.刑法学:刑法学(21世纪法学规划教材),张明楷主编,法律出版社,20032.中国法制史:中国法制史(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曾宪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030203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030500马克思主义理论1.毛泽东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概论,湖北省教育厅组编,丁俊萍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湖北省教育厅组编,孙居涛、俞思念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071200科学技术史1.世界通史: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王斯德主编:李宏图等著,华东师范大学,20012.社会学概论:社会学导论,风笑天,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120400公共管理1.行政学原理:行政管理学概论,张国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第二版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政府部门人力资源开发,宋斌、鲍静、谢昕,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304艺术与传媒学院050302传播学01-03方向:1.新闻史:新闻历史与理论,龚承波等,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第一版2.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采访与写作,丁柏铨,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第一版04方向:1.中国现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史,朱栋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古代汉语:古代汉语,沈祥源,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05方向:1.音乐美学:音乐美学教程,张前,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2.民族民间音乐:中国民族音乐欣赏,江明惇,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050404设计艺术学01-07方向:1.素描:毕加索线描,杨津人编,漓江出版社,19872.色彩:色彩写生的画理与画法,金纬等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第一版08方向:1.影视动画后期制作:影视动画数字后期编辑与合成,李晓斌,海洋出版社,20052.多媒体原理:多媒体技术与应用,冯博琴,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09方向:1.MIDI制作:MIDI制作,魏家宪,湖北音像艺术出版社,20002.录音合成:录音合成,朱伟,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401外国语学院050201英语语言文学、050211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1.基础英语:新编英语教程(1-4),李观仪,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修订版2.英语写作:英语写作手册,丁往道,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修订版402数学与物理学院070102计算数学1.复变函数:复变函数,余家荣,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第三版2.函数逼近:函数逼近论方法,莫国瑞、刘开第,科学出版社,2003070104应用数学1.复变函数:复变函数,余家荣,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第三版2.实变函数:实变函数论,周民强,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070207光学1.电磁学:电磁学,梁灿彬、秦光戎、梁竹健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原子物理:原子物理,褚圣麟,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第一版403体育部040303体育教育训练学1.运动心理学:运动心理学,体育院校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2.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化学,体育院校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501高等教育研究所040106高等教育学、120403教育经济与管理1.中国教育史:简明中国教育史,王柄照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2.外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程(缩编本),吴式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502应用心理学研究所040203应用心理学1.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时蓉华,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2.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林崇德,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河海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参考范围
337 工业设计史论 357 432 448 610 614 616 英语翻译基础 统计学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法理学 基础英语 数学分析
622 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632 生态学基础 633 普通地质学 634 教育学综合 635 心理学综合 636 637 701 705 712 生物化学 普通物理 普通物理 普通化学 中国文化综合
《理论力学》武清玺、徐鉴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水文学原理》芮孝芳,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年。 《材料力学》(第一版)徐道远等编著,河海大学出版社,2006.1;或《材料力学》(第四版)孙训方主编,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2年。 《水力学》李家星,赵振兴主编,河海大学出版社。 《机械设计》(第八版),濮良贵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社会研究方法》,劳伦斯·纽曼,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一、二部分);《社会研究中的统计应用》,李 沛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第一章到第八章)。 《有机化学》(第四版)汪小兰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流体力学基础》王惠民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测量平差学科组,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 《电路》(第五版)邱关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地理信息系统教程》许捍卫等编,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年;《地理信息系统概论》,黄杏元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 《离散数学》(第2版),屈婉玲 耿素云 张立昂,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3 参考本科阶段港口航道工程规划、经济、物流、管理等相关教材。 《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版)胡寿松主编,科学出版社。 中国新闻采访写作学(新修版),刘海贵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年; 当代新闻评论教程(第5版),丁法章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 《固体物理》黄昆,韩汝喜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工程测量学的发展评述张正禄
工程测量学地发展评述作者:张正禄来源:《测绘世界》【关键字】工程测量工业测量精密工程测量测量机器人工程网优化设计变形观测数据处理系统论方法科傻系统摘要:本文对工程测量学重新进行了定义,指出了该学科地地位和研究应用领域;阐述了工程测量学领域通用和专用仪器地发展;在理论方法发展方面,重点对平差理论、工程网优化设计、变形观测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扼要地叙述了大型特种精密工程测量在国内外地发展情况.结合科研和开发实践,简介了地面控制与施工测量工程内外业数据处理一体化自动化系统——科傻系统.最后展望了21世纪工程测量学若干发展方向.On the Development of Engineering GeodesyZHANG Zheng-lu▲一、学科地位和研究应用领域1. 学科定义工程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空间(地面、地下、水下、空中)中具体几何实体地测量描绘和抽象几何实体地测设实现地理论方法和技术地一门应用性学科.它主要以建筑工程、机器和设备为研究服务对象.2. 学科地位测绘科学和技术(或称测绘学)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和现代发展地一级学科.该学科无论怎样发展,服务领域无论怎样拓宽,与其他学科地交叉无论怎样增多或加强,学科无论出现怎样地综合和细分,学科名称无论怎样改变,学科地本质和特点都不会改变.总地来说,整个学科地二级学科仍应作如下划分:——大地测量学(包括天文、几何、物理、卫星和海洋大地测量);——工程测量学(含近景摄影测量和矿山测量);——航空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地图制图学;——不动产地籍与土地整理.3. 研究应用领域目前国内把工程建设有关地工程测量按勘测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行管理三个阶段划分;也有按行业划分成:线路(铁路、公路等)工程测量、水利工程测量、桥隧工程测量、建筑工程测量、矿山测量、海洋工程测量、军事工程测量、3维工业测量等,几乎每一行业和工程测量都有相应地著书或教材.由Hennecke,Mueller,Werner 3个德国人所编著地工程测量学,主要按下述内容进行划分和编写:①测量仪器和方法;②线路、铁路、公路建设测量;③高层建筑测量;④地下建筑测量;⑤安全监测;⑥机器和设备测量.由于工程测量地研究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发展变化也很快,因此写书十分困难.目前国内外没有一本全面涉及工程测量学理论、技术、方法和实际应用地现代专著或教材.国际测量师联合会(FIG)地第六委员会称作工程测量委员会,过去它下设4个工作组:测量方法和限差;土石方计算;变形测量;地下工程测量.此外还设了一个特别组:变形分析与解释.现在,下设了6个工作组和2个专题组.6个工作组是:大型科学设备地高精度测量技术与方法;线路工程测量与优化;变形测量;工程测量信息系统;激光技术在工程测量中地应用;电子科技文献和网络.2个专题组是:工程和工业中地特殊测量仪器;工程测量标准.德国、瑞士、奥地利3个德语语系国家自50年代发起组织每3~4年举行一次地“工程测量国际学术讨论会”.过去把工程测量划分为以下几个专题:测量仪器和数据获取;数据解释、处理和应用;高层建筑和设备安装测量;地下和深层建筑测量;环境和工程建筑物变形监测.1992年第11届讨论会地专题是:测量理论与测量方案;测量技术和测量系统;信息系统和CAD;在建筑工程和工业中地应用.1996年地第12届讨论会地专题是:测量和数据处理系统;监测和控制;在工业和建筑工程中地质量问题;数据模型和信息系统;交叉学科地大型工程工程.从以上可见,工程测量学地研究领域既有相对地固定性,又是不断发展变化地.笔者认为,工程测量学主要包括以工程建筑为对象地工程测量和以设备与机器安装为对象地工业测量两大部分.在学科上可划分为普通工程测量和精密工程测量.工程测量学地主要任务是为各种工程建设提供测绘保障,满足工程所提出地要求.精密工程测量代表着工程测量学地发展方向,大型特种精密工程建设是促进工程测量学科发展地动力.二、工程测量仪器地发展工程测量仪器可分通用仪器和专用仪器.通用仪器中常规地光学经纬仪、光学水准仪和电磁波测距仪将逐渐被电子全测仪、电子水准仪所替代.电脑型全站仪配合丰富地软件,向全能型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带电动马达驱动和程序控制地全站仪结合激光、通讯及CCD技术,可实现测量地全自动化,被称作测量机器人.测量机器人可自动寻找并精确照准目标,在1 s内完成一目标点地观测,像机器人一样对成百上千个目标作持续和重复观测,可广泛用于变形监测和施工测量.GPS接收机已逐渐成为一种通用地定位仪器在工程测量中得到广泛应用.将GPS接收机与电子全站仪或测量机器人连接在一起,称超全站仪或超测量机器人.它将GPS地实时动态定位技术与全站仪灵活地3维极坐标测量技术完美结合,可实现无控制网地各种工程测量.专用仪器是工程测量学仪器发展最活跃地,主要应用在精密工程测量领域.其中,包括机械式、光电式及光机电(子)结合式地仪器或测量系统.主要特点是:高精度、自动化、遥测和持续观测.用于建立水平地或竖直地基准线或基准面,测量目标点相对于基准线(或基准面)地偏距(垂距),称为基准线测量或准直测量.这方面地仪器有正、倒锤与垂线观测仪,金属丝引张线,各种激光准直仪、铅直仪(向下、向上)、自准直仪,以及尼龙丝或金属丝准直测量系统等.在距离测量方面,包括中长距离(数十M至数公里)、短距离(数M至数十M)和微距离(毫M至数M)及其变化量地精密测量.以ME5000为代表地精密激光测距仪和TERRAMETER LDM2双频激光测距仪,中长距离测量精度可达亚毫M级;可喜地是,许多短距离、微距离测量都实现了测量数据采集地自动化,其中最典型地代表是铟瓦线尺测距仪DISTINV AR,应变仪DISTERMETER ISETH,石英伸缩仪,各种光学应变计,位移与振动激光快速遥测仪等.采用多谱勒效应地双频激光干涉仪,能在数十M范围内达到0.01μm地计量精度,成为重要地长度检校和精密测量设备;采用CCD线列传感器测量微距离可达到百分之几微M地精度,它们使距离测量精度从毫M、微M级进入到纳M级世界.高程测量方面,最显著地发展应数液体静力水准测量系统.这种系统通过各种类型地传感器测量容器地液面高度,可同时获取数十乃至数百个监测点地高程,具有高精度、遥测、自动化、可移动和持续测量等特点.两容器间地距离可达数十公里,如用于跨河与跨海峡地水准测量;通过一种压力传感器,允许两容器之间地高差从过去地数厘M达到数M.与高程测量有关地是倾斜测量(又称挠度曲线测量),即确定被测对象(如桥、塔)在竖直平面内相对于水平或铅直基准线地挠度曲线.各种机械式测斜(倾)仪、电子测倾仪都向着数字显示、自动记录和灵活移动等方向发展,其精度达微M级.具有多种功能地混合测量系统是工程测量专用仪器发展地显著特点,采用多传感器地高速铁路轨道测量系统,用测量机器人自动跟踪沿铁路轨道前进地测量车,测量车上装有棱镜、斜倾传感器、长度传感器和微机,可用于测量轨道地3维坐标、轨道地宽度和倾角.液体静力水准测量与金属丝准直集成地混合测量系统在数百M长地基准线上可精确测量测点地高程和偏距.综上所述,工程测量专用仪器具有高精度(亚毫M、微M乃至纳M)、快速、遥测、无接触、可移动、连续、自动记录、微机控制等特点,可作精密定位和准直测量,可测量倾斜度、厚度、表面粗糙度和平直度,还可测振动频率以及物体地动态行为.三、工程测量理论方法地发展1. 测量平差理论最小二乘法广泛应用于测量平差.最小二乘配置包括了平差、滤波和推估.附有限制条件地条件平差模型被称为概括平差模型,它是各种经典地和现代平差模型地统一模型.测量误差理论主要表现在对模型误差地研究上,主要包括:平差中函数模型误差、随机模型误差地鉴别或诊断;模型误差对参数估计地影响,对参数和残差统计性质地影响;病态方程与控制网及其观测方案设计地关系.由于变形监测网参考点稳定性检验地需要,导致了自由网平差和拟稳平差地出现和发展.观测值粗差地研究促进了控制网可靠性理论,以及变形监测网变形和观测值粗差地可区分性理论地研究和发展.针对观测值存在粗差地客观实际,出现了稳健估计(或称抗差估计);针对法方程系数阵存在病态地可能,发展了有偏估计.与最小二乘估计相区别,稳健估计和有偏估计称为非最小二乘估计.巴尔达地数据探测法对观测值中只存在一个粗差时有效,稳健估计法具有抵抗多个粗差影响地优点.建立改正数向量与观测值真误差向量之间地函数关系,可对多个粗差同时进行定位和定值,这种方法已在通用平差软件包中得到算法实现和应用.方差和协方差分量估计实质上是精化平差地随机模型,过去一直仅停留在理论地研究上.实际中,要求对多种观测量进行综合处理,因此,方差分量估计已成为测量平差地必备内容了.目前,通用平差软件包中已增加了该功能,但还需要在测量规范中明确提出来.需要指出地是:许多测量作业单位喜欢采用附合导线进行逐级加密,主要依据目前规范中有关一、二、三级导线和图根导线地规定.无疑附合导线具有许多优点,但由于多余观测少,发现和抵抗粗差地能力较弱,不宜滥用.建立一个区域地控制,首级网点采用GPS测量,下面最好用一个等级地导线网作全面加密.从测量平差理论来看,全面布设地导线网具有更好地图形强度,精密较均匀,可靠性也较高.2. 工程控制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网地优化设计方法有解读法和模拟法两种.解读法是基于优化设计理论构造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解求目标函数地极大值或极小值.一般将网地质量指标作为目标函数或约束条件.网地质量指标主要有精度、可靠性和建网费用,对于变形监测网还包括网地灵敏度或可区分性.对于网地平差模型而言,按固定参数和待定参数地不同,网地优化设计又分为零类、一类、二类和三类优化设计,涉及到网地基准设计,网形、观测值精度以及观测方案地设计.在工程测量中,施工控制网、安装控制网和变形监测网都需要作优化设计.由于采用GPS定位技术和电磁波测距,网地几何图形概念与传统地测角网有很大地区别.除特别地精密控制网可考虑用专门编写地解读法优化设计程序作网地优化设计外,其他地网都可用模拟法进行设计.模拟法优化设计地软件功能和进行优化设计地步骤主要是:根据设计资料和地图资料在图上选点布网,获取网点近似坐标(最好将资料作数字化扫描并在微机上进行).模拟观测方案,根据仪器确定观测值精度,可进一步模拟观测值.计算网地各种质量指标如精度、可靠性、灵敏度.精度应包括点位精度、相邻点位精度、任意两点间地相对精度、最弱点和最弱边精度、边长和方位角精度.进一步可计算坐标未知数地协方差阵或部分点坐标地协方差阵,协方差阵地主成份计算,特征值计算,点位误差椭圆、置信椭圆地计算等.可靠性包括每个观测值地多余观测分量(内部可靠性)和某一观测值地粗差界限值对平差坐标地影响(外部可靠性).灵敏度包括灵敏度椭圆、在给定变形向量下地灵敏度指标以及观测值地灵敏度影响系数.将计算出地各质量指标与设计要求地指标比较,使之既满足设计要求,又不致于有太大地富余.通过改变观测值地精度或改变观测方案(增加或减少观测值)或局部改变网形(增加或减少网点)等方法重新作上述设计计算,直到获取一个较好地结果.在实践中,总结出了下述优化设计策略:先固定观测值地精度,对选取地网点,观测所有可能地边和方向,计算网地质量地指标,若质量偏低,则必须提高观测值地精度.在某一组先验精度下,若网地质量指标偏高了,这时可按观测值地内部可靠性指标ri,删减观测值.ri太大,说明该观测值显得多余,应删去;若ri很小,则该观测值地精度不宜增加.这种根据ri大小来删除观测值地方法称为从“密”到“疏”,从“肥”到“瘦”地优化策略.从模拟法优化设计地整个过程来看,它是一种试算法,需要有一个好地软件.该软件除具有通用平差软件地功能外,在成果输出地多样性、直观性,在可视化以及人机交互界面设计方面都有更高要求.同时也要求设计者具有坚实地专业知识和丰富地经验.用模拟法可获得一个相对较优且切实可行地方案,可进一步用模拟观测值作网地平差计算,同时可模拟观测值粗差并计算对结果地影响.这种方法称为数学扭曲法或蒙特卡洛法.对于一个精度、可靠性以及灵敏度要求极高地监测网或精密控制网,作上述优化设计和精细计算是十分必要地.国内在这方面地应用报道较少.多是为了安全起见,有较大地质量富余,建网费用偏高.网优化设计费用很少,所带来地效益较大,凡是较重要地工程控制网,都应作优化设计.3. 变形观测数据处理工程建筑物及与工程有关地变形地监测、分析及预报是工程测量学地重要研究内容.其中地变形分析和预报涉及到变形观测数据处理.但变形分析和预报地范畴更广,属于多学科地交叉.(1) 变形观测数据处理地几种典型方法根据变形观测数据绘制变形过程曲线是一种最简单而有效地数据处理方法,由过程曲线可作趋势分析.如果将变形观测数据与影响因子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和逐步回归计算,可得到变形与显著性因子间地函数关系,除作物理解释外,也可用于变形预报.多元回归分析需要较长地一致性好地多组时间序列数据.若仅对变形观测数据,可采用灰色系统理论或时间序列分析理论建模,前者可针对小数据量地时间序列,对原始数列采用累加生成法变为生成数列,因此有减弱随机性、增加规律性地作用.如果对一个变形观测量(如位移)地时间序列,通过建立一阶或二阶灰微分方程提取变形地趋势项,然后再采用时序分析中地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ARMA,这种组合建模地方法,可分性好且具有以下显著优点:将非平稳相关时序转化为独立地平衡时序;具有同时进行平滑、滤波和推估地作用;模型参数聚集了系统输出地特征和状态;这种组合模型是基于输出地等价系统地理想动态模型.把变形体视为一个动态系统,将一组观测值作为系统地输出,可以用卡尔曼滤波模型来描述系统地状态.动态系统由状态方程和观测方程描述,以监测点地位置、速率和加速率参数为状态向量,可构造一个典型地运动模型.状态方程中要加进系统地动态噪声.卡尔曼滤波地优点是勿需保留用过地观测值序列,按照一套递推算法,把参数估计和预报有机地结合起来.除观测值地随机模型外,动态噪声向量地协方差阵估计和初始周期状态向量及其协方差阵地确定值得注意.采用自适应卡尔曼滤波可较好地解决动态噪声协方差地实时估计问题.卡尔曼滤波特别适合滑坡监测数据地动态处理;也可用于静态点场、似静态点场在周期地观测中显著性变化点地检验识别.对于具有周期性变化地变形观测时间序列,通过Fourier变换,可将时域内地信息转变到频域内分析,例如大坝地水平位移、桥梁地垂直位移都具有明显地周期性.在某一观测时刻地观测值数字信号可表示为许多个不同频率地谐波分量之和,通过计算各谐波频率地振幅,最大振幅以及所对应地主频率等,可揭示变形地周期变化规律.若将变形体视为动态系统,变形视为输出,各种影响因子视为输入,并假设系统是线性地,输入输出信号是平稳地,则通过频谱分析中地相干函数、频响函数和响应谱函数估计,可以分析输入输出信号之间地相干性,输入对系统地贡献(即影响变形地主要因素及其频谱特性).(2) 变形地几何分析与物理解释传统地方法将变形观测数据处理分为变形地几何分析和物理解释.几何分析在于描述变形地空间及时间特性,主要包括模型初步鉴别、模型参数估计和模拟统计检验及最佳模型选取3个步骤.变形监测网地参考网、相对网在周期观测下,参考点地稳定性检验和目标点和位移值计算是建立变形模型地基础.变形模型既可根据变形体地物理力学性质和地质信息选取,也可根据点场地位移矢量和变形过程曲线选取.此外,前述地时间序列分析,灰色理论建模、卡尔曼滤波以及时间序列频域法分析中地主频率和振幅计算等也可看作变形地几何分析.变形地物理解释在于确定变形与引起变形地原因之间地关系,通常采用统计分析法和确定函数法.统计分析法包括多元回归分析、灰色系统理论中地关联度分析以及时间序列频域法分析中地动态响应分析等.统计分析法以实测资料为基础,观测资料愈丰富、质量愈高,其结果愈可靠,且具有“后验”性质,它与变形地几何分析具有密切地关系,是测量工作者最熟悉和乐于采用地方法.确定函数法是根据变形体地物理力学参数,建立力(荷载)和变形之间地函数关系如位移场地微分方程,在边界条件已知时,采用有限元法解微分方程,可得到变形体有限元结点上地变形.采用有限元法,可以计算混凝土大坝、矿山地表以及滑坡在外力(表面力和体力)作用下地位移值.这种方法不需要监测数据(监测数据仅作检验用),具有“先验”性质.只要有限元划分得当,变形体地物理力学参数(如杨氏弹性模量,泊松比,内摩擦角、内聚力以及容重等)选取得较好,该法无疑是一种多快好省地方法,目前有许多有限元计算软件如COSMOS/M供用.但变形体地物理力学参数地确定和所建立地微分方程都带有一定地假设,有时用有限元法计算地值与实测值有较大地差异,这就导致了将两种方法相结合地综合分析法,以及根据实测值按一定理论反求变形体物理力学参数地反演分析法,通过反演解算,重新用有限元法作修正计算.相对于有限元法,条分法用于边坡稳定性分析、计算和评价更为简单,其中萨尔码(SARMA)法应用最普遍,根据力学模型、几何条件和静力平衡方程,对平衡条件作迭代计算,可定量地得到边坡稳定性评价指标——稳定安全系统.一般要求对条分法和有限元法同时使用.上述方法对大多数测量工作者来说较为陌生,用确定函数法进行地变形地物理解释和预测属于学科交叉领域,需要与地质和工程结构方面地人员合作.(3) 变形分析与预报地系统论方法用现代系统论为指导进行变形分析与预报是目前研究地一个方向.变形体是一个复杂地系统,它具有多层次高维地灰箱或黑箱式结构,是非线性地,开放性(耗散)地,它还具有随机性,这种随机性除包括外界干扰地不确定性外,还表现在对初始状态地敏感性和系统长期行为地混沌性.此外,还具有自相似性、突变性、自组织性和动态性等特征.按系统论方法,对变形体系统一般采用输入—输出模型和动力学方程两种建模方法进行研究,前者系针对黑箱或灰箱系统建模,前述地时序分析、卡尔曼滤波、灰色系统建模、神经网络模型乃至多元回归分析法都可以视为输入—输出建模法.采用动力学方程建模与变形物理解释中地确定函数法相似,系根据系统运动地物理规律建立确定地微分方程来描述系统地运动演化.但对动力学方程不是通过有限元法求解,而是在对系统受力和变形认识地基础上,用低阶地简化地在数学上可解和可分析地模型来模拟变形过程,模型解算地结果基本符合客观事实.例如用弹簧滑块模型模拟地震过程地混沌状态和高边坡地粘滑过程,用单滑块模型模拟大坝地变形过程,用尖点突变模型解释大坝失稳地机理.对动力学方程地解地研究是系统论分析方法地核心,为此引入了许多与动力系统有关地基本概念,这些概念与变形分析和预报密切相关,它们是:状态空间或相空间(称解空间)、相轨线、吸引子、相体积、李亚普诺夫指数和柯尔莫哥洛夫熵等.例如相轨线代表相点运动地迹线,每一个相点代表状态向量(变形、速率或影响因子)在某一时刻地解;吸引子代表系统地一种稳定地运动状态,它可以是一个稳定地相点位,环或环面,也可以是相空间地一个有限区域,对于局部不稳定地非线性系统,将出现分数维地奇怪吸引子,表示系统将出现混沌状态.李亚普诺夫指数描述系统对于初始条件地敏感特征,根据其符号可以判断吸引子地类型以及轨线是发散地还是吸引(收敛)地.柯尔莫哥洛夫熵则是系统不确定性地量度,由它可导出系统变形平均可预报地时间尺度.对变形观测地时间序列(如位移量)进行相空间重构,并按一定地算法计算吸引子地关联维数,柯尔莫哥洛夫熵和李亚普诺夫指数等,可在整体上定性地认识变形地规律.另外,也可根据监测资料,反演变形体系统地非线性动力学方程.系统论方法还涉及变形体运动稳定性研究,这种稳定性在数学上可转化为微分方程稳定性地研究,主要采用李亚普诺夫提出地判别方法.系统论方法涉及到许多非线性科学学科地知识,如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突变论、协同论、分形、混沌理论、耗散结构等.上述理论远不是工程测量工作者所能掌握地,将系统论方法与变形分析与预报相结合地研究只。
论工程测量学科的现状和教材建设
大学本科教育层 次, 于工科。测绘工程专业的培 属 养方案应该是 : 学生应在掌握测绘学一级学科各分
支学科 基本 知识 的基 础 上 ( 包括 8门公 共 专 业 基 础 课 , :测绘 学 概论 ” “ 字 测 图原 理 与 方 法 ” “ 即 “ 、数 、误 差理 论与测 量平 差基 础” “ 、大地测 量 学基础 ”“ 星 、卫 定位 技术及 应 用” “ 、摄影测 量学 与遥 感”“ 图制 图 、地 学 ”“ 、地理信 息 系统 及应用 ” , 定 自己 的专 业方 向 )确 ( 步确定 为 8个 ) 研 究生 教 育 阶 段 , 应 按 初 。在 则 分 支学科进 一 步细 化研 究 方 向 。
以工程 建 筑为 对 象 的 测 量 技 术 。 “ 程 测 量 学 ” 工 和
校中, 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在师资、 教学实习设备等方
面还不具 备 能真正 开设各 分支 学科公 共 专业基 础课 的条件 , 二是用 人单 位 也 并 不需 要学 生 对整 个 测 绘 学科 的知识 面面俱 到 。对 于所 选专业 方 向 的知识应 学习得扎 实深 厚 , 于某 些 相 关 的分 支 学科 知识 只 对 需作一般 性 的 了解 即 可 。因 为 在 大 学 教 育 的 4年 中, 学生 要花 相 当 的时 间用 于 政 治 、 外语 、 理 和人 数 文知识 的学 习 , 专业 学 习还包 括 比重 较大 的实 习 , 用 于公共 专业 基础课 和专 业课 的课时 愈来 愈少 。如果 让本科学 生学 习太 多 的公共 专 业 基 础课 , 能会 适 可 得其 反 , 课程 多 了 , 口径 宽 了 , 基础 未 必 扎实 。在 而 2 世 纪 8 代前 , 绘专 业 一直 按 工 ( 程 测量 ) 0 0年 测 工 、 航 ( 空摄影 测量 )大 ( 航 、 大地 测量 )制 ( 图制 图 ) 、 地 4 个专业划 分 , 4个 专 业也 一 直 体 现 了生 产 单 位 的 这 作业模 式 , 只不过是 随着 现代 科技 的进 步 , 测绘 的作 业 手段 、 产过程 、 品形式 以及服 务领 域有 了很大 生 产
测绘学概论
测绘学概论测绘学概论 (1)1.大地测量学--陈俊勇院士 (11)1.1.目标:测定和研究地球空间点的位置,重力及时间变化的信息 (11)1.2.分支: (11)1.2.1.应用(平面)大地测量学 (12)1.2.2.椭球面(几何)大地测量 (14)1.2.3.物理大地测量 (22)1.2.4.卫星大地测量 (23)1.3.现代化 (23)1.3.1.发展的特点 (24)1.3.2.平面基准现代化 (24)1.3.3.高程基准的现代化 (24)1.3.4.重力基准的现代化 (25)2.地图制图学何宗宜教授 (25)2.1.定义:将地球表面上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经济现象按照一定的投影方法,有选择的投影在平面上的图,称为地图 (25)2.2.地图的特性 (25)2.2.1.可量测性 (26)2.2.2.直观性 (26)2.2.3.一览性 (26)2.3.地图的内容 (26)2.3.1.数学要素:包括坐标网,控制点,比例尺和地图定向等内容 (26)2.3.2.地理要素:包括自然要素,社会经济要素和环境要素 (26)2.3.3.辅助要素:说明的内容,如图名,图号接图表等 (26)2.4.地图的分类 (26)2.4.1.按内容分 (27)2.4.2.按比例尺分 (27)2.5.地图的数学基础 (28)2.5.1.地图投影 (28)2.5.2.地图定向 (30)2.5.3.地图比例尺 (31)2.6.普通地图的编制 (31)2.6.1.水系 (32)2.6.2.地形 (33)2.6.3.制图综合:通过取舍和概括的方法表示出重要的物体,舍去次要的物体362.6.4.专题地图的编制 (37)2.6.5.地图集 (38)2.6.6.电子地图 (38)2.6.7.地图的应用 (39)2.6.8.地图制图学的发展趋势 (39)3.工程测量学张正禄教授 (39)3.1.定义:在工程的规划设计,建设生产,管理运营三个阶段,应用测绘学的理论和方法,测定产品的大小,形状,位置的服务 (39)3.2.主要内容 (39)3.2.1.地形图测绘 (39)3.2.2.工程控制网的布设及优化设计 (40)3.2.3.建筑物施工放样 (41)3.2.4.工程的变形监测和分析预报 (42)3.2.5.工程测量的通用和专用仪器 (42)3.2.6.误差理论与测量数据处理 (42)4.海洋测绘赵建虎教授 (42)4.1.定义:海洋测绘是海洋测量和海图绘制以及海洋信息的的综合管理和利用的总称 (43)4.2.特点 (43)4.2.1.环境复杂 (43)4.2.2.手段独特 (43)4.2.3.多学科综合 (43)4.2.4.集船载,星再于一体 (43)4.3.内容 (43)4.3.1.海洋测量 (44)4.3.2.海图绘制 (46)4.3.3.海洋信息管理 (47)5.全球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刘经南院士 (47)5.1.定位 (47)5.1.1.测量和表达信息,事件或者目标发生在什么时间,空间位置的理论和方法475.2.导航 (47)5.2.1.运动目标的实时动态定位 (47)5.3.定位方式 (47)5.3.1.绝对定位:直接确定信息、事件和目标相对于参考坐标系统的坐标位置测量(地球质心,北极星方向为坐标轴)最精确的天文方法只能达到15米485.3.2.相对定位:确定信息、事件和目标相对于坐标系统内另一已知或相关的信息,事件和目标的坐标位置关系(比如已知雷达的坐标,测定物体跟雷达的相对关系,转换到参考坐标系统中)精度达到厘米毫米级 (48)5.4.导航方式(通过发射某种信号,然后通过反射接受某种信号,来确定相对位置关系实现导航) (48)5.4.1.无线电导航(双曲线导航) (48)5.4.2.惯性导航(利用地球自转以及地球重力场的信息进行导航,由于地球自转,如果地球表面还有一物体自转的话,就会有一个固定的方向,用这个来导航,如火箭发射,是陀螺仪的原理) (48)5.4.3.卫星导航(组合导航):利用飞行的卫星不断的向地面广播发送某种频率,并加载某些特殊定位信息的无线电信号,来实现定位、导航和测时的导航定位系统 (49)5.5.卫星定位的原理 (49)5.5.1.三角定位法:根据三个圆形的相交位置可以得到目标物体的所在位置三个球的话可以确定空间三维位置(知道两个卫星的位置和距离,可以画出两个球,两球相交一圆环,如果再知道第三个卫星的位置和距离,就可以相交处两个点) (50)5.5.2.但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定位至少需要四个卫星,三颗卫星虽然能定位出三维坐标,但是如果三颗卫星信号时间上都有相同的误差,就无法正确定位,接收到第四颗卫星的信号后,第四个球面与前三个球面不可能相合在一个位置(因为卫星信号发射之间有时间差,通过第四个卫星测定这个时间差),经过接收端回归修正后,可消除误差的到准确位置 (50)5.5.3.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组成 (50)5.5.4.单点绝对定位(GNSS导航解,车辆导航达到米级) (51)5.5.5.相对定位(达到毫米级,需要设置一个基站) (51)5.5.6.定位精度 (52)5.5.7.影响卫星导航的几个因素(目前的研究都是在研究怎样消除误差)53 5.6.目前主要的全球导航定位系统 (54)5.6.1.北斗中国 (55)5.6.3.GLONASS 俄罗斯 (56)5.6.4.GALILEO 欧盟 (56)5.7.应用(主要是定位,导航,时间同步)能想到的行业都有应用,主要是RT K(实时动态定位)和PPP(精密的绝对定位)GNSS的应用,只受人类想象力的制约 (56)5.8.我对导航定位的看法 (56)5.8.1.全球导航定位技术已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 (57)5.8.2.卫星导航与定位,主要要分清导航和定位两个部分 (57)5.8.3.2018年11月19日凌晨2点,随着长征三号乙火箭和远征一号上面级组合顺利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42、43颗卫星进入组网阶段。
《工程测量学》工程测量学的理论与基本观点
二 精度匹配理论
在工程测量地面边角控制网设计中 边角的精度 匹配问题是一个重要问题
设方向中误差为 m r 测边的固定误差和比例误 差分别为a和b 边长为S 则由方向中误差引起的横
向误差和由边长中误差引起的纵向误差分别为:
mu
mr
S
mL a2 (bS )2 或 mL a bS
二 精度匹配理论
三 根据网的设计要求、所使用的仪器、图上设计 和实地踏勘 确定观测精度和初始观测方案 观测精度 应选取仪器所能达到的最高精度 使优化时有降低的余 地 初始观测方案应对所有可能观测的边和方向进行全 测 故有最大的多余观测数 是一个“肥网”或“密网 ”
五 工程控制网优化设计理论
基于可靠性的工程控制网优化设计方法 张正禄
因此 ri被定义为观测值 li 的内部可靠性
假设观测值相互独立 有
ri
1
ˆ
2 i
2 i
三 可靠性理论
可靠性 · 精度 · 权
ri
1
ˆ
2 i
2 i
若观测值 li 的精度很高 即中误差 σ i 很小 则平差
后的精度提高很小 有 ˆi i 此时该观测值的内
部可靠性ri→0 趋近于0
若观测值没有误差 如已知点的坐标 已知边或已
11
1 2k2
当
1
5%
,可认为:
1
则有:1 2k 2
0.05,即:k
10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通常把 2 1101 131
作为可把 2 忽略不计的标准。
二 精度匹配理论
测量精度与误差的关系
测量精度与误差是密不可分的 误差小则精度高 误差大则精度低
但是 测量精度和测量误差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精度是精确度和准确度的总称
01第一章 绪 论(张)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测量学的任务及其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测量学是测绘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确定地球表面(包括空中、地面和海底)点位关系,并对这些空间位置信息进行处理、存储和管理的一门科学。
测绘科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在不断发展的科学,根据研究对象和范围及采用技术的不同,测量学产生了许多分支科学:大地测量学是研究表面上一个广大区域甚至整个地球的形状、大小、重力场及其变化,通过建立区域和全球三维控制网、重力网以及利用卫星测量、甚长基线干涉测量等方法测定地球各种动态的理论和技术的学科。
在大地测量学中,必须考虑地球曲率的影响。
近年来,由于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及遥感技术的发展,大地测量学又分为常规大地测量学和卫星大地测量学。
普通测量学是研究地球自然表面上一个小区域内测绘工作的理论、技术和方法。
由于地球半径很大,可以把这块球面视作平面看待而不考虑地球曲率的影响。
摄影测量学是研究利用电磁波传感器获取目标物的几何和物理信息,用以测定目标物的形状、大小、空间位置,判释其性质及相互关系,并用图形、图像和数字形式表达的理论和技术的学科。
摄影测量学又可分为航天摄影测量学、航空摄影测量学、地面摄影测量学、水下摄影测量学。
研究地图的信息传输、空间认知、投影原理、制图综合和地图的设计、编制、复制以及建立地图数据库等的理论和技术的学科称为地图制图学。
研究海洋定位、测定海洋大地水准面和平均海面、海底和海面地形、海洋重力、磁力、海洋环境等自然和社会信息的地理分布,以及编制各种海图的理论和技术的学科称为海洋测量学。
研究工程建设和自然资源开发中各个阶段进行的控制测量、地形测绘、施工放样、变形监测以及建立相应信息系统的理论和技术的学科称为工程测量学。
本教材主要介绍普通测量学和部分工程测量学的基本知识,主要分为两部分:(1)地形测图,也称测定,它是利用各种测量仪器和工具,将地面上局部区域的地物和地面起伏按一定的比例尺缩小测绘成地形图,为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和施工服务;(2)施工放样,也称测设,将图纸上规划、设计好的建筑物位置、尺寸测设于地面,作为施工依据;在建筑物的施工过程中,测量工作还要与施工进度紧密配合,以保证施工质量。
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考研参考书目
531空气调节
《空气调节》,赵荣义、范存养,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第3版
532供热工程
《供热工程》,贺平、孙刚,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第4版
533可持续发展经济学
《可持续发展经济学》,钟茂初,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
534金融学
520港口水工建筑物
《港口水工建筑物》,韩理安,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年
521河流动力学
《河流动力学》,王昌杰等,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年
522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基础》,熬姿时代组,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
523电力系统分析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陈珩,水电出版社,第2版
《电力系统暂态分析》,李光琦,水电出版社,第2版
《量子力学教程》,周世勋,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年,第1版
705电路基础
《电路》,邱关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5版
706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李秀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5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梁树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707科学社会主义原理
509数值分析
《数值分析》,李庆扬,高等教育出版社
510专业综合
《土质学与土力学》,高大钊等,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年
《基础工程》,王晓谋,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年
511钢筋混凝土结构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沈蒲生,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版
《混凝土结构设计》,沈蒲生,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1版
811道路建筑材料
《道路建筑材料》,严家伋,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年
测绘学概论工程测量学_张正禄
2.工程控制网布设及优化设计
测图控制网、施工控制网、变形监测网和安装控制网 、纯测角网 、边角网、导线 网、GPS网。
3.施工放样技术和方法 ---点、线、面、体的放样 4.工程的变形监测分析和预报---多学科的交叉领域 5.工程测量的通用和专用仪器
经纬仪、水准仪、全站仪、GPS接收机,测方向、角度、距离、高差、坐标差等几 何量;测量机器人;专用仪器: 基维线测量/准直测量、距离测量、高程测量、倾 斜测量、三维激光扫瞄仪。
美国的超导超级对撞机,其直径27km ,轨道长达八十多公里;
德国的露天煤矿大型挖煤机开挖量动态测量:大 型挖煤机长140m,高65m,自重8000吨,其挖斗 轮的直径达17.8m;
南非某一核电站的冷却塔高165m,直径163m ;
在21世纪建筑工程师梦想建造2000m乃至4000m的 摩天大厦;
贯通面
· C1
出口端
J2·
·
· 贯通点
·C
·
隧道(洞)轴线 X
J
· ·
C2 C3 Y
J3
隧道(洞)洞内导线网布设示意图
J2
J1
· D
1
· D 3
D ·5
·7 D
隧道(洞)轴线
J
· · ·
X
J3
进口端
D2
D4
D6
D8
Y
三 峡 大 坝 施 工 控 制 网
杭 州 湾 GPS 首 级 控 制 网
上海磁浮铁路线路平面图
测绘是一个普通而广泛的职业
德国:巴伐利亚州有8000人在测绘
部门工作,全国平均每1000人中就 有一人在测绘部门工作 比利时王子洛朗娶的平民美女克莱 尔.库布斯是一名土地测量员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参考书目
842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学》,龚益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
844现代制造系统
《现代制造系统》,周凯、刘成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851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
《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第四版,钟肇等编著,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
《电子商务》,(美)施奈德(Schneider,G.P)著,成栋译,机械工业出版社
991土力学
《土力学》,张向东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
992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张文忠,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6
947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学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学》,周云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948工程地质学
《工程地质学》,孔宪立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949土木工程概论
《土木工程概论》,丁大钧、将永生,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950桥梁工程
《桥梁工程》,邵旭东编,人民交通出版社
951测绘学综合
《计算机绘图原理与应用》,杜明义,教育科学出版社;《地图学教程》,马永立,南京大学出版社;《测绘学概论》,宁津生,武汉大学出版社
968环境评价概论
《环境评价概论》,丁桑岚,化学工业出版社
969水土保持学
《水土保持学》,王礼先,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970林业生态工程学
《林业生态工程学》,王礼先,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971土壤侵蚀原理
《土壤侵蚀原理》,张洪江,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972产业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苏东水,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理论力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材料力学》,单辉祖,高等教育出版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绘界的院士知多少
夏坚白、王之卓、方 俊 陈永龄、陈俊勇、刘先琳 李德仁、宁津生、刘经南 许厚泽、魏子卿、王家耀 王任享、高 俊、张祖勋
什麽是工程测量?
一个例子
什么 是 工程 测量 ?
以 隧道 工程 为例 :
什么 是 工 程 测 量 ? 以 隧道 工程 为例 :
工程测量学在测绘学中的 定位和研究应用领域
测绘是一个普通而广泛的职业
德国:巴伐利亚州有8000人在测绘 部门工作,全国平均每1000人中就 有一人在测绘部门工作
比利时王子洛朗娶的平民美女克莱 尔.库布斯是一名土地测量员
与测绘有关的名人知多少?
林肯、华盛顿、拿破伦、赫鲁晓夫、勃 列日涅夫作过测量员
李瑞环是工民建专业
吴邦国的父亲是军测教授 温家宝是地质测量和找矿专业
工程测量学在测绘学中的定位和 研究应用领域
工程测量学内容的划分
工程测量常用的技术
工程测量学的发展概况及展望
工程测量学与相邻学科和课程的 关系
工程测量的实例和照片
测绘是一个古老而现代的学科
测绘是一级学科 测绘是高科技学科 测绘属于信息学科 测绘下设三个国家级重点学科
形监测、机理解释和预报 工程测量专用仪器的研制与应用 与研究对象有关的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应用等
上述内容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工程测量中的地形图测绘
1:1万至1:10万的国家地形图系列 ;1:2000~1:5000的局部性或带状地形图 ; 1:500,1:1000乃至更大比例尺的地形图、竣工图或专题图 ;水下(含江、河、 库、湖、海等)地形测绘和各种纵横断面图。
定义三:工程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空间(包括地面、地下、水下、 空中)中具体几何实体的测量描绘和抽象几何实体的测 设实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二、学科地位---测绘学的二级学科
大地测量学
(天文大地测量、几何大地测量、物理大地测量 空间大地测量、卫星大地测量、海洋大地测量)
工程测量学
(近景摄影测量/工程摄影测量、矿山测量)
航空摄影测量与遥感学 地图制图学 地理信息系统(工程) 不动产地籍与土地管理
三、研究应用领域
总的来说,工程测量学包括两大部分: 以工程建筑为对象的工程测量 以机器和设备为对象的工业测量
工程测量学的内容和划分
工程测量的主要内容
提供模拟或数字的地形资料 进行测量及其有关信息的采集和处理 建筑物的施工放样 大型精密设备的安装和调试测量 工业生产过程的质量检测和控制 各类工程建设物、矿山和地质病害地带的变
6.工程测量学中的误差及测量平差理论
最小二乘法;稳健估计
工程测量工作的划分
按工程建设阶段划分
工程建设规划设计阶段的测量工作 工程建设施工阶段的测量工作 工程建设运营管理阶段的测量工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服务对象划分
建筑工程测量(工业建设测量) 水利工程测量 军事工程测量 海洋工程测量 地下工程测量 三维工业测量 铁路工程测量 公路工程测量 管线工程测量(输电线路与输油管道测量) 桥梁工程测量 隧道工程测量 港口工程测量 城市建设测量
2.工程控制网布设及优化设计
测图控制网、施工控制网、变形监测网和安装控制网 、纯测角网 、边角网、导线 网、GPS网。
3.施工放样技术和方法 ---点、线、面、体的放样 4.工程的变形监测分析和预报---多学科的交叉领域 5.工程测量的通用和专用仪器
经纬仪、水准仪、全站仪、GPS接收机,测方向、角度、距离、高差、坐标差等几 何量;测量机器人;专用仪器: 基维线测量/准直测量、距离测量、高程测量、倾 斜测量、三维激光扫瞄仪。
工程测量常用的技术
常规地面测量技术 卫星定位技术(GPS) 影像技术 水下地形测量技术 特种量测技术 信息管理技术
工程测量学的发展概况
现状及展望
工程测量学的发展概况 工程测量学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工程测量学的发展概况
1.历史悠久
• 公元前二十七世纪建设的埃及大金字塔
• 我国早在二千多年前的夏商时代夏禹治水 • 秦代李冰父子领导修建的都江堰水利枢纽工程 • 北宋时沈括治理汴渠 •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地图(地形图、驻军图和城邑图) • 公元前十四世纪幼发拉底河与尼罗河流域土地边界的划分测量 • 我国的地籍管理和土地测量 • 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对矿山测量和其它工程勘测的贡献 • 战争的促进:著名的军用道路
战国时期秦始皇修建的千八百里直道 古罗马构筑的兵道 218年欧洲修建的通向意大利的“汉尼拨通道” 万里长城
2. 1964年国际测量师联合会(FIG)成立了工程 测量委员会(第六委员会), 工程测量学在国际 上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展活动。
3. “广义工程测量学”:
学科定义 学科地位---测绘学的二级学科 研究应用领域
一、学科定义
定义一:工程测量学是研究各项工程在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运 营管理阶段所进行的各种测量工作的学科。
定义二:工程测量学主要研究在工程、工业和城市建设以及资源 开发各个阶段所进行的地形和有关信息的采集和处理, 施工放样、设备安装、变形监测分析和预报等的理论、 方法和技术,以及研究对测量和工程有关的信息进行管 理和使用的学科。
测绘学概论
核心教材
宁津生等五院士领衔主编
第六章 工程测量学
张正禄 编写 主讲
思考 题
1.什么是工程测量?为什麽要学习工程测 量?
2.一般来说工程建设分哪几个阶段? 3.工程测量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4.为什麽说大型特种精密工程建设是工程
测量学发展的动力? 5.工程测量发展的“六化”指什麽? 6.您对测绘和工程测量有何新的认识?
工程测量学的结构体系
纵向处理结构体系 按工程建设的三个阶段来叙述工程测量学的理论、技术、方 法和内容
横向处理结构体系 按典型工程分别进行描述
“纵向与横向处理”相结合、“特殊与一般”相结合的结构 体系 “特殊”指个别工程的特殊性,“一般”指各种工程、各阶
大型工程建设与测量
三峡大坝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