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加快技能人才培养-(1)
1实训基地建设典型案例
1实训基地建设典型案例近年来,随着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为了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建设成为一个重要的解决方案。
下面将以高校实训基地建设为典型案例,详细介绍实训基地建设过程及其取得的成效。
首先,该校成立了一个由校方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实训基地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统筹和决策。
领导小组制定了实训基地建设的总体规划和时间表,并明确了各个环节的责任分工。
其次,在基地建设过程中,该校与当地企业密切合作,共同参与规划和设计。
校方与企业代表进行了多次讨论和交流,确定了实训基地的功能区划和设备设施的需求。
校方还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和资金,用于实训基地的建设和设备采购。
建设过程中,该校聘请了一支具有丰富经验的工程团队负责实训基地的施工,确保项目能够按时、按质完工。
同时,校方还组织了师生代表参与施工过程,以提高师生对实训基地建设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实训基地建设完成后,该校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了宣传和推广,吸引更多的学生和企业利用实训基地。
校方与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为学生提供实训机会,并与相关行业协会合作,开展专业技能培训。
同时,校方还积极组织参加各类技能竞赛和展览,展示实训基地的设备和成果。
实训基地建设后的成效非常显著。
首先,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通过在实训基地进行模拟实践,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实际工作中的操作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企业对该校的毕业生评价非常高。
企业反馈,该校的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能够迅速上手,提高工作效率,并且能够快速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最后,实训基地的建设也加强了该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为学校的人才培养和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综上所述,实训基地建设是为了培养高技能人才而进行的一项重要举措。
通过合理规划、与企业合作和有效宣传推广,实训基地建设能够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和共赢。
专业建设典型案例——建设省高水平群,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专业建设典型案例一一建设省高水平群,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一、高水平专业群立项情况2021年3月,学院智能制造技术专业群成功申报立项为山东省高水平专业群。
该专业群由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作、工业机器人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应用等6个专业构成,对接服务区域智能制造产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
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情况(一)高度重视,调研部署学院高度重视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推进智能制造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由学院领导、相关处室、系部人员及企业人员联合成立了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工作领导推进小组。
智能制造技术专业群严格按照《学院优质校建设任务书》和《智能制造技术专业群建设方案》要求,加强制度建设和责任制的落实,强力推进山东省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强化学习和创新,强力推进专业群建设。
为保证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在重新审视全国高职教育形势和学院发展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学习借鉴先进学校专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山东省教育厅和学院下发的文件要求,进一步完善了建设方案和任务书,将优质校建设工作作为系部各项工作的统领,明确目标任务、路线图、时间表和责任人,细化建设要求,明确推进措施,建立可量化的考核指标,确保项目建设工作有序开展、有效落实。
(二)开展工作,力求实效1.校企合作,共建人才培养体系与深度合作企业共同制定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共享资源,优化“四平台、二模块”专业群课程体系;优化“四段递进”实践教学体系。
校企深度合作,融入“1+X”证书标准,完善人才培养新模式。
目前.,相关工作正在推进实施中。
2.推进实施,提升专业群建设成效(1)加强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自高水平专业群立项以来,三次邀请专家来学院就在线开放课程作相关专题讲座,《电机拖动》、《AutoCAD》、《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可编程程序控制器原理与应用》、《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Java实训》等6门课程立项为学院首批在线开放课程。
典型案例《工学交替,双元育人》新能源汽车
广西商贸高级技工学校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工学交替,双元育人》新能源项目项目建设背景:当今汽车维修行业正在面临着全产业链的多工种变革,广西商贸高级技工学校作为一所技工类学校,应根据学生综合素质条件、教学条件、师资条件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
本专业在新能源汽车维修、生产、销售、保险、配件管理等行业企业人才需求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引入汽车行业标准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工学灵活交替、校企双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2+1+2+1”四阶段的人才实施方案,打破传统的教学安排和学期设置,采用企业实践锻炼、在校学习“工学灵活交替”进行的组织模式。
本项目主要针对学生的学习规律和未来职业规划来制定,使学生更早的了解现代新能源汽车维修和汽车售后服务行业的发展现状,从而使学生根据自身条件较早明确就业岗位,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性。
目录一、项目建设目标: (3)二、项目特色: (3)(一)传统汽车维修技能为基础,强化新能源汽车相关技能 (3)(二)提高就业竞争力,开设多门专业拓展课程。
(3)(三)“工学灵活交替”,有利于学生较早明确就业方向。
(4)(四)“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做学合一”,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4)三、项目创新点: (5)四、实施过程: (5)(一)实施办法: (6)(二)“2+1+2+1”四阶段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 (6)五、成效与经验: (7)(一)师资队伍。
(7)(三)人才培养,技能培训。
(8)六、体会与思考: (9)(一)了解新能源汽车维修企业的需求。
(9)(二)专业技术能力突出。
(9)(三)学生对自己职业生涯态度。
(9)一、项目建设目标:项目总体目标是通过采用“2+1+2+1”四阶段的人才培养模式,打破传统的教学安排和学期设置,采用企业实践锻炼、在校学习“工学灵活交替”进行的组织模式。
企业实践锻炼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第3学期的专业认知实习,第二阶段为第6学期的顶岗实习。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摘要: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下的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根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我校几年的办学实践,论述了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思路、保障体系和实训基地建设的实施与成效。关键词: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建设;人才培养质量收稿日期:20XX—06—18项目来源:本文是《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XX)》阶段性总结。作者简介:袁俊奇(1962—),男,汉族,哈尔滨市人,东北林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教学研究。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下的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真实的实践环境,因此需要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一、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思路(一)实习实训基地的形式实习实训基地包括硬件上的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软件上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和作为实践教学载体的教材。1.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不同于实验室,其主要功能是完成课堂无法完成的技术操作,是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规范、模拟实际岗位群的基本技能操作训练。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高科技含量、开放性好、实用性和通用性强为原则。2.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是学生直接参加生产和定岗实践的培训场所,以产学研结合、相对稳定是创建校外实训基地的基本原则。3.“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发挥实训基地功能的根本保证。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深入企业生产实践为重点,以产学研结合为途径,以法律法规建设为保障,创建“双师型”教师队伍。4.教材教材是高职教育的知识载体,是教学的基本工具。以合理选用和自编或统编教材相结合为原则。合理选用以教育部推荐的内容精练、概念及原理清晰、方法得当、技术成熟、实用性和使用性强的优秀教材为原则。自编或统编教材以理论够用为度、具有实践指导性、岗位针对性、职业能力培养性、前瞻性为原则。(二)实训基地建设的目标要求一是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必须符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突出区域和行业优势,全面规划学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实训中心可按照专业设置,请企业参与设计和建设,确保实训的仿真模拟性和可操作性。二是校内实习基地建设要根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对实际操作技能、专业技能、综合职业能力的要求,制定可操作性强的实践教学计划,编写高职教育特色突出的实训教材和指导书,制定各项能力尤其是操作技能的考核标准,严格执行考核制度,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三是要根据高职教育教学的特点、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加大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不断更新实践教学仪器设备,提高仪器设备的现代科技含量,同时修订实训教材和指导书。四是产学研结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产学研结合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具有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研结合的基本原则是产学合作、双向参与。实施的方法和途径是工学结合、定岗实践。通过产学研结合可以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五是实践教学离不开“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是指在校内既能从事理论教学,也能从事实践教学;既有学校教学经历,又有企业工作实践经历;既是教师,又是工程师。因此,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具有较高实践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要从社会、企业引进或聘请一批工程师、专家作为教师或兼职教师,促进产学研结合,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六是本科院校要根据本地区、本校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具有特色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模式和途径,促进实习实训基地的发展,提高实践教学水平。二、实训基地建设的保障体系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实施,必须有严密的保障体系,强有力的保障措施作保证,才能实现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才能完成高职人才培养目标。1.组织保证重视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如成立实训基地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及各项目负责人,并建立专业教研室、高职教育研究室,有专门的机构、专门的人来抓管理,与专业负责人一同研究实训基地建设问题。2.政策保障为推动实训基地的建设,制定一系列有利于实训基地建设的政策,如通过专业教学改革立项推动实训基地建设的实施,优先支持和审批实训基地建设的项目,对于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取得的优秀成果给予奖励,并作为提职、晋级的重要依据,外聘高职教师享受本校教师同等待遇等。3.制度保证为促进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实施,还要制定相应的制度,建立完善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检查、评价体系、验收标准等。要求有关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全力支持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工作,对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工作中成绩突出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4.奖金保证根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加大实训基地建设方面资金的投入,从而保证实训基地建设和发展。三、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实施与成效(一)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实施与成效校内实训基地是实践教学环节的主要场所,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专业岗位群基本技术技能的训练。各专业的实践教学活动和业务考核都应在实验室或实训中心进行,以“学、会、做”为标准。因此,我校非常重视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根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重点新建设了1550m2智能温室(帽儿山综合实训基地)一栋、多媒体教室一个、网络教学中心一个;扩建了一个汽车检测与维修实训中心、一个园林技术实训中心、一个室内设计技术实训中心(家具制造实训中心、家具质量检测实验室、室内装饰技术实验室和画室、美术室及制作间)、一个生物资源利用技术实训中心和一个公共综合实验中心。我校高职教育实验室、实训基地部分设施从无到有,规模由小到大,实训用教学仪器设备从少到多,从落后到先进。实训中心的建设和这些仪器的购置,使我校高职教育理论和实践教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实验实训课时得到充分保证,学生实验实训课开出率由原来的80%提高到100%。有些原来必须在校外实训基地完成的实训任务,现在可以在校内的实训中心完成;原来只能由老师进行演示实验,现在学生可以亲自动手实训操作;原来无法进行的实训现在可以完成;学生实际操作机会增多,掌握先进仪器设备的能力得到很大提高,达到了强化学生组织能力、工作能力和技术操作能力的目的。例如:园林花卉专业的园林植物育种课程的实验,过去多人一台显微镜,实验课效果不佳,影响到教学效果和人才质量。新实验设备的购置,保证每人一台显微镜实验课程的正常开出,学生上手能力增强,实验室还可以为学生开放。在校本部实习基地——花圃安装了喷灌系统,增加这套设备出于两种考虑,一是目前的苗圃及花卉基地多采用现代化技术进行管理,安装喷灌系统已是很平常之事,比较现代的苗圃还有自控的自动化喷灌系统,而我们还是原始的作业法,满足不了培养面向未来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需要。二是学生争先浇水,水量难以掌握,对苗地管理十分不利,既浪费了水源又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上了该系统之后,洒水均匀,省时省力,而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去观察花卉的生长习性、生理特性及植物之间的比较特征等。这套喷灌系统已全面启动。在帽儿山教学基地智能温室的建成,可使园林花卉专业学生利用先进仪器设备,一年四季都可以对园林植物进行育种、栽培、生长、采种等全过程的实验及实训。智能温室的建成,可使园林技术专业学生利用先进仪器设备,一年四季都可以对园林植物进行育种、栽培、生长、采种等全过程的实验及实训。再如: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四轮定位,轮动平衡试验;生产技术模拟实训,如发动机综合故障分析;综合技术应用实训,如自动变速器试验及故障诊断、排除。学生进行发动机拆、装实训时,原来5人供用一台发动机轮流操作,平均每人每天只能拆、装一次,实训效果不理想。现在进行发动机拆、装实训时,每2人一台发动机,一天可拆、装多次,通过实训使本专业学生平均50分钟就可拆、装一台发动机,提高了实训效率,学生原来只能听说的先进仪器设备,现在不仅可以看到,而且可以进行实际操作。通过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首先,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使学生在实验、实训中能够以较先进的技术、手段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其次,学生带着学习中的问题,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习的兴趣与效果。第三,实验设备的更新和完善,对激发学生热爱专业、了解行业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增强了同学们的求知欲望。实践证明,只有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才能培养能力,增长才干,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充实和完善自我。(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实施与成效校外实训基地是学生直接参加生产和实际工作,进行现场顶岗实习的场所。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仅靠校内实训基地难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求,尤其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创建校外实训基地不仅可以弥补校内实训设备和场所的不足,还可以创建一种能有效地促进教与学双向互动的社会交往情境,学生通过在校外实训基地实习可以体验到企业文化和工作的感受。创建校外实训基地的途径就是产学研结合。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主要是通过专门负责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专业教师和企业双方就学生实习、教师培训、实训场所、提供兼职教师、对学生技能培训和指导、项目开发等方面达成一致后签订协议。在联系、实训、交往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与企业建立感情,并逐步开展各项合作,最后挂牌成为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无偿或优惠提供实训设备及实训材料,有效解决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所需经费不足的矛盾,无偿提供实训场所,提供兼职教师共同参与、联合指导学生的理论、技能学习,缓解了校内实训教学安排上的压力;同时,为企业进行实验、检测、技术服务以及项目开发。通过产学研结合,不仅使学生在实训基地顶岗实践,真刀真枪地干,全程参与生产和管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操作技能和管理才干,体验到企业文化和工作的感受。每年有大量的学生到基地实习,满足了实践教学和实训的需要。同时,为企业解决了一些技术难题。几年来,我校通过技术优势、科研优势、设备优势,本着“双方需求、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与企业广泛开展多种合作形式,建立起了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现已与20多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如与哈尔滨运通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博远汽车维修有限公司、哈尔滨长青绿化有限公司、大庆天地园林有限公司、七台河双叶家具有限公司、大连华丰家具有限公司和国光建筑装饰公司等签订了长期校企合作协议。例如:我们组织园林技术专业的学生在大庆天地园林有限公司进行了银中杨硬枝扦插实习,在近7天的时间内,共扦插银中杨10万余株。这样的实习不但提高了实践教学的质量,也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同时增加了对专业的进一步了解和对社会的认识,明确自己的定位,提高了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三)“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重点加强了具有“双师型”素质的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制定一系列管理措施,优中选优,按照建设目标要求,配备合理的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和实验、实训技术队伍。首先,选送教师及专业负责人进行学习和培训,通过教师一边讲授课程,一边与学生一起参加实践教学,进一步提高了教师“双师型”素质。其次,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企业家和领导到学校讲学和作为兼职教师。通过学习、培训、聘请企业教师和科研项目合作,提高了教师“双师型”素质,大大提高了实践教学的质量。(四)教学教材和指导书建设高质量的高职教育教材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基本保证。根据高职各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的整合,合理选用和自编教材。选用教材以内容精练、概念、原理清晰、方法得当、技术成熟、实用性和使用性强的教育部推荐的高职高专优秀教材为主。对没有统一出版教材的学科,由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任课教师协商确定该学科暂用教材或自编讲义。编写教材从高职教育的教点出发,以理论够用为度,重点突出实践教学内容。我校出版了课程整合后的教材(含实验指导)10本。如,《汽车使用技术》、《汽车运用基础》、《植物生物学基础》、《花卉繁殖技术》、《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家具造型艺术设计》和《家具结构设计》等。教材使用效果反映良好,对职业培训的特点针对性强,提高了实践教学水平。。
职业教育改革案例分析题(3篇)
第1篇一、背景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然而,在发展过程中,职业教育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需求脱节、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不匹配、教师队伍素质不高、职业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某市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案例分析(一)改革措施1.优化专业设置。
某市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对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进行调整,重点发展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
同时,鼓励企业参与专业设置,确保专业与产业同步发展。
2.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某市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推动职业教育与企业深度合作,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在实习、实训过程中提前接触实际工作,提高就业竞争力。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某市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同时,引进高技能人才,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4.推进产教融合。
某市鼓励企业投资职业教育,共同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通过设立产业学院、开展产学研合作等方式,实现产教深度融合。
5.完善职业教育体系。
某市优化职业教育层次结构,推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等融合发展,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二)改革成效1.专业设置更加合理。
通过调整专业设置,某市职业教育专业与市场需求更加匹配,毕业生就业率逐年提高。
2.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优化。
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在实习、实训过程中提前接触实际工作,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3.师资队伍素质得到提升。
通过加强教师培训和引进高技能人才,某市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4.产教融合取得成效。
某市产业学院和产学研合作项目不断增多,为企业培养了大量技术技能人才。
5.职业教育体系更加完善。
某市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等融合发展,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奠定了基础。
三、启示1.职业教育改革要紧密结合产业发展需求,优化专业设置,确保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匹配。
现代学徒制典型案例(最新修订)
实践“现代学徒制”植根企业育人才平遥现代工程技术学校现代学徒制实践案例【摘要】平遥现代工程技术学校是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
早在示范校建设时期,我校就实施“双主体、全过程、工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行“教师亦教亦工、工人亦工亦教”的校企合作机制,现代学徒制正是这一培养模式的实践和升级。
我校首先选定优质企业,共同制定实习计划、确定课程模块、岗位(工种)数量、岗位人数、带教师傅、考评制度等。
然后和企业组建课程开发小组,共同确定了学校技能课程和企业岗位课程同步推进的课程体系。
经过三年探索,现已与企业共同开发了“三段育人”样本,如数控、焊接专业“1+1+1”样本,漆艺、彩塑专业“(0.5+0.5)×2+1”样本;实施了带班师傅与实习指导教师共同培养人才的双导师制;建立起了有效执行现代学徒制的评价体系。
最终,我校成功构建了“3324”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即政府、学校、企业“三元管理机制”,课程模块化、内容项目化、项目岗位化的“三化课程体系”,在学学习,轮岗实训,顶岗实习的“三段育人过程”,考试对接考核,学历证书对接职业资格证书的“二元对接评价机制”,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种身份转换”。
现代学徒制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技能培训与企业需求相对接,能很快能适应岗位需要,加快了学生的职业发展速度。
一、导语(一)实施背景1、职业学校一直以来备受困扰而没能很好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毕业生不能很好适应企业生产岗位的实际需要,尽管我们也有实习实训,也有顶岗实习。
多年来企业重使用轻培养,使不少学生成为企业流水线上的工人,校企双元育人的机制尚未真正建立。
职业教育的育人目标是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而不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一线操作工,流水线上的一只“机械手”。
现代学徒制则通过专业与产业的对接、课程与岗位的对接、教师与师傅的对接、学生与员工的对接彻底改变“放羊式实习”,有效规避“廉价劳动力使用”现象。
职业学院优质教育案例(3篇)
第1篇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以XX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其如何通过创新实践,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一、学院简介XX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位于我国东部某经济发达城市。
学院始建于1958年,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现已形成以工科为主,工、理、文、管、经、艺术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学院占地面积1000亩,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设有50多个专业,在校生近万人。
二、优质教育案例1. 校企合作,共育人才XX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校企合作,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学院通过“订单培养”、“工学结合”等方式,将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案例:学院与某知名汽车制造企业合作,共同培养汽车维修与检测技术专业人才。
企业参与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制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环节,确保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需求紧密结合。
学生在校期间,即可获得企业提供的实习机会,毕业后可直接进入企业工作。
2. 实践教学,提升技能XX职业技术学院注重实践教学,将实践教学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
学院建有多个校内实训基地,并与多家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
案例:学院设有汽车维修与检测实训基地、电气自动化实训基地、数控技术实训基地等,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
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不仅掌握了专业技能,还培养了团队合作、创新意识等综合素质。
3. 创新创业教育,激发潜能XX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学院设立创新创业指导中心,为学生提供创业指导、项目孵化、资金支持等服务。
案例:学院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
在大赛中,学生团队成功研发出具有市场前景的智能产品,并获得投资。
4. 国际交流,拓宽视野XX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学生提供海外学习、实习的机会,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建设示范型实训基地 培养高技能人才
体的功能齐全 、综合性实训 的一流实训基地 。
二、精心制定教学计划 。深化教学改革 为 了培养 学生 的职业综 合能 力 ,在 制定各 专业教学计 划
时 ,根据 岗位 群所 必需的知识、能力 和素质结构 的要求 ,以技
整体优化 、突 增 强了高职办学优势 ,培养 了大批符合高职教育 目标 的合格人 术应用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培养为主线,按照 “ 才。本文以纺织 工程省级 示范型实训基地建设 为例来 阐述高 技 出主线、有机结合、相互贯 穿”的原则 ,构建 了与理论教学体
三 、积极培养 “ 双师”素质 。开发高职 特色教材
在基 地建设 中,学 院始 终坚持 “ 以人为本 ” 、 “ 人才资
表1 “ 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构成
训练模块 基本素质训练 相 应支撑课程 入学 教育、军训 、社会实践 、毕业教育等
专业基 本技能训练 纺织工艺方向
高等职 业教 育培养 的是适 应生产 、建设 、管理 、服务一 织 品设计 、面料艺术设 计/ 织工艺 、家用纺织 品装饰 艺术 设 染
方 线 的高技 能应用 型人才 ,强调 的是 “ 应用 ” ,注 重的是 “ 实 计等近 十三个 专业 ( 向)的实践教 学任务 ,努力 建设 以家 践 ”。在 高职教 育 中,实践教 学是培 养学 生实 际能力 和综合 纺 产 品研 发为 主的集 产 品研 发 、开 发 、教学 、培训 、营销 为 素质 的关键 ,校 内实训基地是高职 院校实施实践教学 的主要场 所 ,又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 的关键和核心 。近年来 ,南通 纺织职业技术学 院加强 了以纺织工程实训基地为龙头 的校 内基 地建设 ,充分发挥 了实训基地 的功 能,突 出了高职办学特 色,
心技术 纺织品设讨方向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典型案例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典型案例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二○一五年八月目录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实施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主要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工作过程和保障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构建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构筑工学一体化平台......................................... 错误!未定义书签。
4、创新专业教师培养机制,打造跨界教学团队..................... 错误!未定义书签。
5、健全制度, 改革评价方式,保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实际成效........................................................ 错误!未定义书签。
1、人才培养模式特色鲜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教师职业能力得到提升.......................................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升.......................................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0290129_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以铜陵市VR公共实训基地为例
科技视界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摘要】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是推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力量,是助力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保障。
我国公共实训基地在近20年的发展历程中取得了丰硕成果,同时不可避免在理论指导、师资建设、基础设施、沟通共享、宣传教育等方面存在不足。
基于此,提出公共实训基地健康发展可行性建议:创新体制机制建设、注重教师培训、坚持开放共享、借助新媒体宣传。
【关键词】公共实训基地;高技能人才;技能人才培训0引言公共实训基地是推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力量,是助力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保障[1]。
自2000年上海市建立全国第一个公共实训基地[2],我国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已近20年。
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6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公共实训基地共建共享的指导意见》(发改就业〔2020〕1951号),明确指出进一步提升我国职业技能培训基础能力,不断健全技能实训体系。
这表明我国公共实训基地进入新的发展阶段[3]。
由于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培养,我国各类公共实训基地得到迅速发展[4]。
现有建设成果有效推进了公共实训基地学术研究的大发展。
我国有关公共实训基地的研究聚焦在公共实训基地的内涵、特点、功能、已有模式、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教学培养等[5]。
现有研究大多以传统文本分析为主,缺乏实证类的探索。
本文基于对铜陵市VR 公共实训基地实地访谈,总结出较为客观的研究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增强学术研究的针对性[6]。
1铜陵市VR 公共实训基地人才培养情况1.1创新引领,打造高技能人才培训特色品牌铜陵市VR 公共实训基地坚持高端定位。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迅猛,VR 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教育、设计、娱乐、制造等领域。
铜陵市坚持创新引领,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践行“互联网+资源建设”思维,引进VR 实训设备,为高技能人才培训注入新的活力,打造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训特色品牌。
1 实训基地建设典型案例
1 实训基地建设典型案例1 典型案例*主导、校企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数控加工专业运行实践围绕我市现代化装备制造业对中高级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我院在市*支持下,结合哈尔滨市地区产业实际和职业院校专业统筹规划,有针对性的打造可供培养现代制造业的哈尔滨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基地教学和管理运行全真企业化模式,使基地与企业达到零距离,实现了“校中厂”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开辟我市“教学工厂”式的人才培养模式现将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校企合作走产学研道路进行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践运行情况介绍如下:一、实施背景国家政策总体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年) 》明确指出:建立健全*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确定的十大重点建设任务之一的《中等职业教育支撑产业建设能力提升计划》中指出:继续支持中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哈尔滨第十四届三次会议提出:XX年把现代装备制造业打造成千亿元项目工程解决高技能人才培养瓶颈问题我市“十二五”规划宏伟目标,急需解决高技能人才培养能力不足、评价手段单一“瓶颈”问题目前市属职业院校近一半没有校内实训条件 *虽有投入,但由于投资分散,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依然存在要求整合社会资源,实训资源共享,建设高起点、高水平的公共实训基地成为必然专业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 2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途径是校企深度合作现代化装备制造业需要高技能人才,产学研结合的教学工厂是重要途径二、主要目标通过哈尔滨公共实训基地平台,建设教学工厂,实现“校中厂”,即在校内实现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产学研生产性实训基地,解决我院提出的“五级实训”体系中生产型实训环节问题将真实的企业环境与教学环境相融合,师生按照工学结合、工学交替方式在真实的职业场景中,按照企业服务流程开展实训和教学工作,培养师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育人质量开创" 校企合一" 教学工厂之路,形成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新模式在" 校企合一" 的教学工厂情况下,校企双方是共生共存的一家人企业对人才培养的参与是全方位的整体参与、深层次的参与,管理上实行一体化管理,实现了校企合作跨越式发展共同设定生产性实训课程体系依据生产性实训课程特点,根据工作过程导向,构建专业课程内容,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强化过程评价等,凸显任务引领性教材和工作页的编写实现教学课堂与生产岗位的有效对接将企业的和7S 管理有效的引入课堂,营造由" 生产实践环境" 、" 教学实习环境" 、" 职业训导环境" 三个要素组成的" 企业化育人环境" ,培养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促进合作与交流包括师生交流、技术交流和对外交流学生的教学、生产性实训、技能大赛集训,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双方共同完成专业建设、课改和实训指导;教师参与公共实训基地技术攻关、生产服务和员工培训的服务公共实训基地工作;依托实训基地建立技能大赛工作室,开展各个职业院校间横向学习与交流,为龙江参加全国大赛献力献策三、建设过程3 依托公共实训基地,建立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经市*批准,依托我院实训资源,以*投入为主的多方投入形式,建立隶属于我院的二级单位——哈尔滨公共实训基地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根据五级实训体系的原则,将生产性实训基地设置在哈尔滨公共实训基地的数控、机加实训基地,与基地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形成双方资源共享的产学研生产性实训基地建立保障机制 1建立运行管理机构哈尔滨公共实训基地隶属我院下属的二级单位,具有独立法人和编制实行自负盈亏、独立核算,有相对独立的人、财、物管理权、生产经营权以及产品研发自主权我院成立专门的实训管理部门进驻实训基地,负责我院专业教学“教学工厂”的运行和管理2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为保证“产学研”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有效运营,制订系列的保障制度在公共实训基地运行总体框架下,为保证正常的教学环境,分别制订了《数控、机加实训基地管理办法》、《学生实训管理办法》、《实训基地安全管理办法》、《设备运行、维护、管理办法》、《》、《教学实施方案》、《实训成本预算》等管理制度促进产学研专业教学改革走“教学工厂”之路:即“校企合一”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六合一”专业教学改革通过校企共建教学工厂,实现了教学环境与企业环境高度融合,即车间、教室合一;学校与工厂、学生与岗位零距离对接,使实习者具有双重身份,即学生、学徒合一;一体化教师的培养,使专业教师既是理论的传授者,又是操作实习的师傅,即教师、师傅合一;实施一体化教学、工作页等教学模式,在实训中学理论,在学理论的同时去操作,即理论、实践合一;学生实训时的作品就是为企业加工的产品,直接接受市场的检验,即作品、产品合一;学生技能训练的过程,既是提高专业技能,也是生产产品、创造价值的过程,即育人、创收合一校企一体共同开展专业建设共同开展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训课程体系构建工作,共同开发以实训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技能方向课,制定课程标准,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强化过程评价等科研活动,凸显任务引领性教材、校本教材、视频教材和工作页的编写工作校企一体共同组织教学过程根据共同确定的实施性教学计划,科学有效的组织教学,调动教师和师傅的积极性,确保教学工作有效进行企业文化熏陶,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公共实训基地引进质量管理,工作岗位引入7S 管理基地师傅根据学生认知规律,讲解职业化内容,让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履行企业岗位职责,接受企业文化教育教师提供实践技能培训基地利用教学工厂的实训环境,骨干教师的专项实训、专业教师一年两个月企业生产实践活动,有效提高实践教学指导能力技能大赛集训、交流平台依托实训基地建立技能大赛工作室,开展技能大赛培训活动,开展各个职业院校间横向学习与交流,为龙江参加全国大赛献力献策四、条件保障组织保障学校统一统筹管理哈尔滨公共实训基地系市*批准组建的我校二级单位,具有独立法人和编制机构专业教学实训管理部门进驻实训基地,负责专业教学“教学工厂”的运行和管理场地、设备条件保障学校提供建筑面积平方米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生产性实训场地、*和学校投入近千万专业生产性设备,作为建立教学工厂的物质保障合作机制保障教学工厂按照学校“以产养训、产训结合”要求,规范双方合作行为,保障合作双方的权力和义务合作双赢机制保障公共实训基地依托教学工厂资源,依法从事生产经营,并择优选择优秀毕业生从事生产活动;基地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接纳教师实践、学生教学、生产实习并承担费用在专业技能提升、设备升级方面,学校提供专业师资和更新设备,增强企业竞争力五、主要成绩经过几年的建设,依托哈尔滨公共实训基地教学工厂,共建“产学研”生产性实训基地成果显著引进公共实训基地的和7S 管理模式,创建真实的生产环境,实现了车间、教室合一;学生、学徒合一;教师、师傅合一;理论、实践合一;作品、产品合一;育人、创收合一的“六合一”专业教学改革,做到了学校与企业、专业与产业、课程与岗位、教材与技术、素质与文化、技能大赛与校级交流的对接,完善了人才培养模式和双基础,五级实训课程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其中数控加工专业被评为全省技工院校十大名牌专业和全国机械行业人才培养特色专业合作双方共建实训基地合作双方共同规划实训基地建设、共同争取各种渠道资金,近几年争取资金多万元、共同培养师资数控专业38名,实现实训基地共建、共享、共管合作双方实现利益共赢哈尔滨公共实训基地通过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实训基地设立,扩大生产规模和服务质量,提升基地影响力学校专业教师技能水平明显提升,双师型教师达86%,学生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明显提高,双证书率达99%,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好评合作双方实现人才互培企业开展企业文化专题讲座朱主任为我系学生做“合作、共赢”专题讲座,近千人次师生受益根据企业需求,专业教师为企业员工进行理论培训20次,为企业员工需求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XX年以来,与基地公同解决设备维护问题32项参与技术改造4项合作开发教材合作开发出版教材《轴类切削加工》、《二维轮廓铣削加工》、《数控车床编程与加工》和《小型数控铣削加工》等四部,视频教材《数控车床实训教学培训手册》编写校本教材10部共同制定20门课程标准开发基于工作岗位任务,基于典型工作任务学习项目40个,辐射本专业10课程编写工作页40个实现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根据工学交替教学安排,利用教学工厂的优势,以导师制方式,从事生产实训,强化学生认知能力、专项技能的培养企业文化滋润职业素养。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促进人才技能培养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促进人才技能培养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社会和企事业单位,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实用型、综合技能型人才。
要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环节就是在真实或模拟的职业环境中进行单项或者综合技能的实训。
而通过实训基地,营造职业的环境,加强企业文化的氛围,既是提高职业院校毕业生综合能力的关键环节,也是目前实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目标的关键所在。
标签: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人才技能培养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要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综合技能型人才,不仅要授予学生精湛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
实训基地是职业技术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必备条件,实训基地建设是职业技术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关键所在。
1 实训基地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性人才,是一种以能力培养为基础的教育。
而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是将业务实训贯穿于教学始终的一种教学方法,实训基地则是与这种教学方法配套的实践教学场高所,是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的必要场所。
1.1 通过实训基地实践教学可以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目标的实现实践教学是不同层次和类型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高等职业院校的目标是面向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综合型人才,因此,实践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实训基地软硬件设备是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物质基础,实践教学软硬件的改善是提高职业技能和实现职业院校培养目标的条件保障。
只有通过对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职业环境中进行单项或者综合技能的实训,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职业技能,才能很快地走向职业岗位,走向生产、管理一线,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1.2 通过实训基地实践可以提高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纯粹的理论教学无疑是枯燥乏味的,学生从中根本学不到多少知识。
如果把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仅仅只放在课堂上进行讲授,简直是在“纸上谈兵”,教师讲课讲得很辛苦,学生也会听得满头雾水。
技能教学实践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职业技能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技能型人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我校积极开展技能教学实践,现将实践情况汇报如下。
二、实践背景1.国家政策支持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和支持职业技能教育的发展。
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技能型人才比例。
2.市场需求旺盛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
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技能型人才缺口达数百万。
因此,开展技能教学实践,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
3.学校自身发展需求为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力,我校积极开展技能教学实践,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学校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实践内容1.课程设置(1)理论课程:根据专业特点,设置相关理论课程,如机械设计、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等,使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
(2)实践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如实验、实习、实训等,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3)选修课程:开设职业技能培训课程,如CAD、PLC编程、机器人应用等,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
2.师资队伍建设(1)引进高技能人才:积极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高教学水平的教师,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2)开展教师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
(3)鼓励教师实践:鼓励教师参与企业项目,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3.校企合作(1)建立校企合作机制:与多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
(2)开展产学研合作:与企业共同开展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项目,实现资源共享。
(3)邀请企业专家授课:邀请企业专家为学生授课,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实践教学环境建设(1)完善实验室设施:投入资金,购置先进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
关于建立公共实训基地,助推技能人才培育的建议
关于建立公共实训基地,助推技能人才培育的建议1.引言1.1 概述概述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迅速更新,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已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
然而,当前我国技能人才培养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建立公共实训基地成为一项关键举措,可以帮助推动技能人才的培育。
本文将探讨公共实训基地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建议,希望能为技能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思考和指导。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来探讨建立公共实训基地助推技能人才培养的建议。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概述本文的目的和文章结构,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了解。
接着,在正文部分,我们将通过需求分析和对公共实训基地重要性的探讨,阐明为什么建立公共实训基地对于推动技能人才培养至关重要。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文章的观点和提出实施建立公共实训基地的具体建议,并强调助推技能人才培育的意义。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探讨建立公共实训基地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旨在提高我国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通过建立公共实训基地,我们可以为广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平台和机会,使他们能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实践,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公共实训基地也可以成为企业和社会参与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促进产学研合作,提升技能人才培养的效果和效益。
通过本文的讨论和建议,我们希望能够引起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重视,加大对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力度,从而推动我国技能人才培养事业的持续发展。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 分论点的设立: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围绕关于建立公共实训基地以助推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题展开讲述。
为了使文章逻辑清晰、内容有条理,我们将在正文中提出两个主要的分论点,即需求分析和公共实训基地的重要性。
2. 需求分析: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分析当前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探讨技能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高职实践教学管理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实践教学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某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专业为例,探讨高职实践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二、案例描述某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专业成立于2000年,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省内知名的高职专业。
该专业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教学设施齐全,实践条件优越。
然而,在实践教学管理过程中,仍存在以下问题:1. 实践教学计划不合理部分实践教学计划缺乏针对性,未能充分考虑行业需求和学生特点。
例如,机械制造专业实践教学计划中,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比例失衡,导致学生动手能力不足。
2. 实践教学资源不足实践教学资源主要包括实验设备、实习基地和师资力量。
然而,该专业实践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实验设备陈旧,实习基地数量不足,师资力量薄弱,难以满足实践教学需求。
3. 实践教学考核体系不完善目前,该专业实践教学考核体系主要依靠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缺乏科学、客观的考核标准。
这导致部分学生对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高,实践能力提升不明显。
4. 实践教学与企业需求脱节部分实践教学项目与企业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导致学生毕业后难以适应企业岗位要求。
三、改进措施1. 优化实践教学计划根据行业需求和学生特点,合理调整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比例,增加实践教学环节。
例如,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比例调整为4:6,确保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实践操作。
2. 加强实践教学资源建设积极争取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支持,加大实践教学资源投入。
购置先进实验设备,建设实习基地,引进优秀师资力量,为实践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3. 完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建立科学、客观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包括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
过程考核主要包括学生出勤、实验报告、操作技能等;结果考核主要包括期末实践考核、毕业设计等。
同时,邀请企业专家参与考核,确保考核结果的公正性。
“三个合一”校内实训基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研究与实践
“三个合一”校内实训基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研究与实践摘要:本文提出“三个合一”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理念,并就“三个合一”校内实训基地的内涵、在工学结合中的作用以及实践做了叙述,对深化“三个合一”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进行了进一步思考。
关键词:校内实训基地;三个合一;工学结合;高技能人才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
要真正开展工学结合,离不开实践性教学,尤其是生产性实训,只有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参与实训,才能培养出高技能人才。
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顶岗实习基地是开展工学结合最实在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
尽管每个学校都建有一定数量的校外实习基地,但是在现阶段仅仅依赖校外实习基地开展工学结合是不现实的。
原因有:(1)企业积极性不高。
如果学生没有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就无法顶岗实习,而且会对企业的生产造成较大的影响。
(2)学校自身优势不明显。
当前国内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培训、技术服务、场地设备等方面的优势还不明显,无法吸引企业主动来校开展校企合作。
因此,校内实训基地就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只有通过校内实训基地的技能训练,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具备了一定的顶岗能力后,企业才愿意提供实习的岗位,学生才能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工学交替或顶岗实习,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得以实现。
近年来,我院对“三个合一”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进行了积极的研究和实践,这里做一简要介绍。
一、“三个合一”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内涵与实践1、“三个合一”校内实训基地理念的提出我院从创办伊始,就坚持走“依托行业、产学结合”的办学道路,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针对当前国内高职院校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几年来学院基地建设的研究和实践,我们认为校内实训基地要做到生产性实训,必须要处理好学校与企业、实训与生产、教学与技术研发之间的关系,必须注重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注重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重视探索课堂与实习点的一体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校企合作双赢机制的形成等。
典型案例人才培养方案(共2篇)
典型案例人才培养方案(共2篇)典型案例人才培养方案一、实施背景如何构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切实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会计人才是示范性特色专业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专业自开办以来,一直在积淀,一直在成长,针对目前高职会计专业重理论、轻实践,传统学科式培养等种种弊端,我们积极探索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二、主要目标本专业以开放的办学思路,利用广阔的社会资源,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以会计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构建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三强化、五阶段、三位一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突出“理实一体,德技双馨,校企共同育人,产教深度融合”特征,体现会计人才培养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要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按照“三强化”策略序化课程,在“三位一体” 人才培养平台之上保证“五阶段”实践教学组织模式的实施条件,全面带动专业建设与改革。
三、实施过程(一)设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流程本专业注重健全过程监控,积极通过开展学校与企业,乃至家长的调研、走访、座谈和制度试行等,完善适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校企共管制度,特别是在非毕业综合实习阶段的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体系、校内学习和校外实际工作一致性的教学监控制度、学生校外实习期间素质教育制度等做了进一步的探索。
设计流程说明:1.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进行广泛深入的会计专业人才需求调研;12.针对会计专业人才需求开展会计职业岗位群分析;3.制定初步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规格并进行行业专家论证;4.依据会计各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确定专业教学内容;5.确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报经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评审;6.校企共同全面、全员、全程监控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运行;与实施,并考核评价。
图1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设计流程图(二)调研会计专业人才需求及职业岗位群分布在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初期,广泛的社会调研十分必要。
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 缩短学生就业磨合期——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例
滞后 于汽 车技 术 的 发展 , 选择 完 全适 合 教 学要 求 要
的教材 较难 . 因此 , 在教 学 中要 以汽车 的 整体 构 造 、
各系统 总成 的基 本结 构 和基 本原 理 为 主 线 , 结合 目 前流行 的和最 新 的 车型 进行 讲 授 , 对于 过 时 的 内容
体 化 ”校 内实训 基 地 主要 培 养 学 生 的专 业技 能 , . 包 括 维 修 专 用工 具 、 量具 、 器 、 备 的使 用 , 仪 设 车辆 拆 装、 维修工 艺规 范 , 修理 技 术 标 准 和 相关 技术 要 求 、
期.
关 键 词 : 等 职 业教 育 ; 业 ; 高 就 磨合 期 ; 一体 化 ; 拟 教 学 模
中圈 分 类 号 : 7 8 5 G 1 、 文 献标 识 码 : A
高职 汽 车检 测 与 维 修 技术 专 业 是 一 门新 兴 专
业, 它是 以 国际汽车 发展趋势 为导 向 , 以市 场需求 为 目的 , 结合地 方特点 开设 的带有 服务性质 的专业 . 并 近年来 , 随着我 国经济 的快速 发展 , 汽车保有 量迅 猛
21 “ . 一体化” 学过 程的特 点 教 () 1 教学 内容 的“ 一体 化” 以整 车拆装 与修理 为 .
中心 , 将汽 车构造 ( 括 发 动机 、 盘 和 汽 车 电器 ) 包 底 、
汽车 检测 与维修 、 汽车 电器结 构原理 与维修 、 发动机
原理 与汽车理 论 等主 干 课程 和 发 动 机拆 装 实 训 、 整
适应 教学需 要 . 2 采用 “ 一体化 ” 教学 方法 为更 好 地加 强理 论 和 实践 的联 系 , 提 高教 学 在
效率 的 同时 培养 出合 格 的技能 型 人 才 , 们对 汽 车 我 检测 与维 修 技 术 专业 进行 了教 学 改 革 , 出“ 体 推 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典型案例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加快技能人才培养延津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目录一、实施背景 (2)二、主要目标 (3)三、工作过程 (4)四、条件保障 (7)五、主要成果 (8)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加快技能人才培养一、实施背景网络化、信息化是当今社会的重要符号标称,电子信息技术成为社会重要网络联络技术、产品信息技术的重要支撑,电子信息产业也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对于拉动社会就业、促进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对我县的经济发展也是重要的支撑。
我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经过前几年发展的状况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校内实验、实训室这一块的建设与示范校《建设任务书》中关于校内实习室建设“人才培养模式”项目的规定还有一定的差距,为了达到专业“校内实验室规划建设”要求,完成校内实习室建设规划的预期目标,在此基础上推进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变,完善理论知识的直观化与实践教学技能化,让职业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通过调查了最近两年以来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在市、省技能大赛中的设备要求,当地行业、企业对电子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方向,进行教学实训、实习资源建设的优化重组,科学合理调配校内实习、实训资源,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实训基地建设,是进行实践教学的根本保障,是学校事业发展和实现办学目标的需要,也是学校与社会、企业互动的需要。
随着我专业办学规模的扩大,加大实训设备投入,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已成为当前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发展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目前,已经建成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校外实习基地6个,“新乡台冠电子(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新乡永新科技有限公司”、“新乡慧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太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陆明家电维修部”、“北冰洋家电城”,我校电子电器专业校内实习室仅3个实训室,而且设备陈旧老化,严重影响和制约实习、实训教学,不能满足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与教学需求,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势在必行。
二、主要目标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的主要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目标。
以项目实践教学为主线,以专业实训室建设为基础,以生产性实习室建设为突破,以自主发展的校内实习室建设为重点,坚持校企合作,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建成一批设备条件先进、管理科学规范,集教学、校内培训、生产实习、技能大赛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特色鲜明的实习室加强实习室建设是专业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培养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
为了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实现项目化课程的开展,结合我专业实习室发展规划目标要求。
建设原则:按照“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合作共建、资源共享、分步实施”的基本原则进行建设。
(一)科学性原则实训基地建设要发挥导向作用,要考虑把优质教育资源与行业企业生产有效结合起来,以项目建设的形式完善学校重点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通过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按照与职业岗位群对接的要求,开展各种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训练,做到科学性:即先进性、真实(仿真)性、实用性、开放性、生产性相结合。
(二)实用性原则实训基地建设目标定位要准确,要综合利用现有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实训设备使用率实训室的开放时间,充分体现开放性及社会培训、练功效益,使之成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训练基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课堂、校企合作的载体、产学结合的平台。
(三)创新性原则实训基地建设应与学校人才培养规模和市场对技能型专门人才需求状况相匹配,要注重实际动手操作和学生能力创新的统一。
要创新管理理念,注重开辟新思路、实行新机制、采用新模式,提高实训基地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走学生技能走循序发展、自我完善、不断提高的创新道路。
(四)持续性原则实训基地要通过多种途径,提高软、硬件建设水平,增强实践教学和社会服务能力。
特别是重点特色专业实训基地,必须高度重视其持续运行能力,要坚持依靠专业,办好专业实训教学的原则进行建设,在保证完成实践教学的前提下,创新实训基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行专业技能培训,企业岗位培训管理的长效机制,使其成为集教学、培训、实践为一体的多功能教育实体,确保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五)动态发展原则结合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学校将技能大赛针对性强、专业教学实用性高、示范作用显著、发展前景广阔的实训基地作为专业发展和支持其进一步提高水平与扩大规模重点。
建设专业性强、实习操作性强的实训基地,积极创建、申报省级、国家级示范基地,适时淘汰不适合市场需求、无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地,实现实训基地的动态发展。
三、工作过程学校组建电子电器校内实训家电领导小组、多次召开电子电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研讨会,并进行了大量的企业和市场调研,积极听取和采纳行业专家和校内专业教师的良好建议,结合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建设发展规划目标,学校制订建设计划和修改建设方案,并进行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的投资。
打算建设成为豫北地区具有示范性、设备先进、实操性强、针对性强的一流的校内实训基地。
在计划和方案建设任务书中,校内实训基地将新建制冷与空调实训室、电气安装实训室、电子装配实训室、家电演示室四个实训室。
将改造完善电子实训室、维修电工实训室、电工实训室三个实训室。
以便满足专业技能培训和不断发展壮大的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教学的需求,具体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案要求如下: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是我校省级重点专业和国家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
本专业有电子技术实训室、电工操作实训室、家电演示室、制冷与空调实训室、电气装配实训室、电子装配实训室、维修电工实训室。
可满足校内实训教学和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及考证。
维修电工实训室本实训室配备6台维修电工实训考核装置,可完成多种电动机拖动控制线路的安装、接线、调试和中级维修电工技能考核。
主要实训项目和功能:1、低压电器的结构、原理、安装和使用。
2、常用电工仪表的使用操作。
3、常用机电设备的电气控制线路及其安装、调试与维修。
4、中级维修电工技能考核。
5、维修电工对外服务培训制冷与空调实训室本实训室配备有YL-818型制冷与空调系统技能实训考核装置、THRHZK-1A型制冷与空调系统技能实训装置和相关的操作工具、仪表等。
主要实训项目:1、冰箱管路系统设计、组装和调试等;2、冰箱电路系统安装、调试等;3、冰箱故障设置、检测及维修;4、空调管路系统的设计、组装和调试等;5、空调电路系统安装、调试等;6、空调故障设置、检测及维修;7、制冷设备操作、维修及对外服务培训电子装配实训室本实训室配备48工位电子装配实训操作台及相关的实验工具、仪器设备等,可完成多种电子产品装配实训项目。
主要实训项目:1、电子元件的识别与测量2、常用工具与测量仪器仪表的使用3、电子产品焊接工艺训练4、印刷线路板的制作5、SMT表面贴装技术训练6、电子产品的组装与调试电子实训室本实训室配备有电子实训装置操作台,可完成多种模拟、数字电子线路的安装、调试、维修。
主要实训项目:1、三极管放大电路的安装、调试、维修2、场效应管电路的安装、调试、维修。
3、集成运放电路的安装、调试、维修。
4、OCL、OTL功率放大器的安装、调试、维修。
5、三端稳压器电路的安装、调试、维修。
6、晶闸管电路的安装、调试、维修。
7、逻辑电路的安装、调试、维修。
8、触发器电路的安装、调试、维修。
9、计数、译码、显示综合电路的安装、调试、维修。
10、脉冲波形电路的安装、调试、维修。
家电演示室家电演示室是家用电器课程重要的演示教学场所。
拥有“两台液晶电视演示台、两台小家电演示台”设备,演示液晶电视、电磁炉、电饭煲、电风扇、洗衣机、微波炉的组成结构及工作原理,具体能完成的功能如下:1、液晶电视机的演示教学。
2、电磁炉的演示教学。
3、电饭煲的演示教学。
4、电风扇的演示教学。
5、洗衣机的演示教学。
6、微波炉的演示教学。
电气装配实训室本实训室配备有YL-156A电气装配实训考核装置,可完成多种机床控制电路的故障排除和配电线路的安装。
主要实训项目:1、配电线路的安装。
2、照明装置的安装。
3、控制电路的安装和调试。
4、常用机床控制电路故障的排除。
5、可编程控制器(PLC)的使用。
6、变频器的使用。
四、条件保障(一)资金保障学校高度重视校内实基地建设工作;转变思想观念,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切实加强基地建设工作的领导、协调和配合;在加强对基地建设规划、实施方案的宣传,争取广大师生对基地建设工作的理解和上级领导的支持,统一思想,团结一致,集中力量,保证建设项目任务顺利开展。
全校上下要充分认识实训基地建设对促进电子电器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作用,学校财务和基地建设小组负责安排分配建设项目资金、专人管理、专款专用,确保基地建设资金落到实处,保障基地建设项目任务顺利完成。
(二)组织保障为了确保实训基地建设的顺利实施,学校对基地实行校、处两级管理体制。
学小组织小领导、行业企业专家、相关部门成立专门的“实训室规划建设实施领导小组”,结合合肥及周边区域经济发展实际,开展行业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的调研,统筹规划,充分论证,科学制定学校各专业实习实训室建设规划和分年度实施方案,并对基地的规划、建设、运行进行指导、管理和监督;相关专业成立专门的工作机构,具体负责基地的日常运行管理,保证规划的实施。
(三)制度保障制定校、处两级规划实施领导小组工作职责,明确职责范围,根据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则,健全和完善实训室各项管理制度,建立规划实施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明确责任分工,追究失职责任。
通过一整套规范的制度和科学的运行管理,使实习实训室建设工作顺利实施,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五、主要成果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在两年建设内,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成立建设工作小组,领导、协调和配合;加强对基地建设规划、实施方案的布置,统一思想,团结一致,集中力量,实训基地建设完成预期目标。
建设完成实训室建设和改造主要成果的如下:(一)新建实训室四个制冷与空调实训室可完成制冷与空调设备的制冷系统、电路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维修等。
电气装配实训室可完成电动机拖动控制的安装接线、多种机床控制电路的故障排除、配电线路的安装、PLC控制、变频器等项目训练。
电子装配实训室可完成电子技能相关的训练和多种电子产品装配实训项目。
家电演示室可完成家用电器课程(液晶电视、小家电等)的演示教学。
(二)改造实训室3个电子技术实训室可完成多种模拟、数字电子线路的安装、调试、维修等实训项目;电工操作实训室可进行电工实训、低压控制电器的安装、接线、实用机床线路的调试和维修、家电维修等实训项目;维修电工实训室可完成多种电拖控制线路的安装、接线、调试和中级维修电工技能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