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第六版更新内容-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 谢!
要素三:院前急救与院内绿色通道的整合
• 新增条款: 胸痛中心与120的合作条款中强调:本地120急救系统 管理人员及调度人员熟悉区域协同救治的理念,理解“根据救治 能力优先”的含义,并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合理统筹调配本地 院前急救医疗资源
要素四:培训与教育
• 新增胸痛救治单元的建设:对本地区其它基层医疗机构的培训是 胸痛中心的重要职责之一,扩大胸痛中心救治覆盖,应推动本地 区胸痛救治单元的建设;
and door-out(入门到出门)的时间在30分钟以内,若当前达不到 ,应有缩短趋势;
新增统计指标:
• 5.29 初步诊断为NSETMI/UA的患者实施危险分层评估的比例达到 100%;(加强NSTEMI/UA患者救治的管理,更加全面反馈救治情 况)
• 5.40 ACS患者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的随访率不低于 50%。
• 5.22 网络医院转至本院实施转运PCI的STEMI患者首次医疗接触到 导丝通过时间应在120分钟以内,月平均达标率不低于50%。
• 5.24 经救护车入院(包括呼叫本地120入院及由非PCI医院转诊患 者)且接受PPCI治疗的STEMI患者,绕行急诊和CCU直达导管室的 比例不低于50%,且呈现增高趋势;(比例增加,改为必须满足 条款)
减部分条款) • 要素三:院前急救系统与院内绿色通道的整合(新增120急救原
则) • 要素四:培训与教育(简化条款与新增胸痛救治单元及心肺复苏
推动) • 要素五:持续改进(新增统计指标)
要素一:基本条件与资质
• 新增胸痛中心协同救治信息化建设,非必须满足条款作为加分项 ,鼓励胸痛中心信息化建设,提高建设质量;1.57 有条件的医院 尽可能采用时间节点及诊疗信息自动获取的信息管理系统,以提 高数据管理的自动化水平和可靠性;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第六版评分体系
• 原标准因打分逻辑是依据各要素权重,网上材料审核后根据现场 和暗访情况进行自动调整分值。核心条款及数据管理等质量指标 占比较低,不能直观的反馈建设评价。
• 修改后的标准按照条款设置:对材料、现场、暗访进行划分,不 同环节各占比100分,以便直观的反馈各环节评审情况,提高数 据填报评分占比,非必须满足条款作为加分项计入各环节总分。
• 5.30 所有首次危险分层评估高危NSTEMI/UA患者,24小时内实施 早期介入治疗的比例在增加,且不低于50%;
• 5.33 所有ACS患者从确诊到负荷量双抗给药时间在10分钟以内, 有缩短趋势;
• 5.34 所有ACS患者从确诊到抗凝给药时间有缩短趋势; • 5.36 对于从网络医院首诊实施转运PCI患者,在网络医院的d百度文库or-in
• 介入人员资质要求修改:删除副高级职称要求,改为具备急诊PCI 能力的心血管专科医师
• 急性胸痛75%填报率(删除);高危急性胸痛(ACS、主动脉夹层 、肺动脉栓塞及其它重要急性胸痛疾病,明确创伤性胸痛除外) 填报比例必须达到100%,各项关键时间节点应填报齐全。
要素二:对急诊胸痛患者评估及救治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第6版) --更新要点
巩义瑞康医院 张永红
2020年04月08日
基本精神: 1、健全评估标准,加强上下联动,提高救治质量; 2、倡导全民急救和全程管理; 3、重视自身质量管理; 4、降低数据填报工作量,提高数据填报质量。
五大要素修订部分主要内容
• 要素一:基本条件与资质(修订数据填报与新增信息化) • 要素二:对急性胸痛患者的评估及救治(新增随访管理条款并删
1、新增随访管理条款:2.56 建立了ACS患者随访制度,以便对出 院后ACS患者进行长期的管理(1、3、6、12月随访率大于50%) ,提高患者康复质量,降低风险,原则上所有ACS患者均应建立 随访档案,并在数据填报平台应及时填报(预后管理也是患者获 益效果的重要环节,联合康复中心实现全程的管理。
• 新增心肺复苏的普及:4.23 缩短患者救治时间,应当重视院前急 救,特别是患者自救等,胸痛中心单位应当积极进行大众教育, 组织和开展大众心肺复苏培训。至少每季度举行一次心肺复苏培 训和教育,每次培训参加人员不低于20人。
要素五:持续改进
• 新增必须满足项由6条增加为11条,新增条款如下:
• 5.20 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在12小时以内的STEMI患者实施再灌注 救治的比例不低于75%;
• 5.25 自行来院且接受PPCI治疗的STEMI患者,绕行CCU从急诊科直 接送入导管室的比例不低于75%,且呈现增高趋势;(比例增加 ,改为必须满足条款)
• 5.26 溶栓后患者(包含网络医院,120及本院)24小时内早期造 影的比例不低于75%;
修订指标描述,精确反馈数据情况:
• 5.29 所有首次危险分层为极高危的NSTEMI/UA患者,2小时内实 施紧急PCI的比例在增加,且不低于50%;
• 进一步明确了次选低危评估条款:2.44 除开展运动心电图试验外 ,尚应具备冠脉和主动脉、肺动脉CTA检查条件(原为另一种负 荷试验方法),以便对不能进行运动试验的中低危患者及病因不 明的急性胸痛患者进行冠脉影像学评估。应明确冠脉CTA的基本 要求,包括但不限于适应症、禁忌症、申请及检查流程、发生紧 急事件或不良反应的处理流程等;(此条为必须满足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