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境界-冯友兰

合集下载

冯友兰先生谈人生的四重境界

冯友兰先生谈人生的四重境界

冯友兰先生谈人生的四重境界人所面对的世界是同一个世界,人所面临的人生是同样的人生。

就人的“觉解”对象而言是公共的,同一的;但人对于宇宙人生的“觉解”是具体的,有区别的,这使得人的境界也不相同。

严格说来,各人有各人的境界,没有作为个体的人的境界是完全相同的。

冯友兰认为对人生境界的区别,只能略其小异,而取其大同。

在这种观念支配之下,冯友兰将人生境界区别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四种类型,并依照人生境界的差别,来论释他所理解的人生意义或人生价值。

“自然境界”是人生境界中一种层次最低的境界。

冯友兰认为。

生活在这种境界中的人,其行为特征是“顺才”和“顺习”。

冯友兰所说的“才”是人的生物学意义的“性”。

这样的“顺才而行”,亦即是所谓“率性而行”。

这样的生活行为是“行乎其所不得不行,止乎其所不得不止”。

这样的生活完全是一种自然的、生物学意义上的生活。

冯友兰所说的“习”,是指个人的生活习惯和社会的生活习俗。

“顺习而行”,是依照个人习惯和社会习俗生活,这样的生活不是自己的主动安排,而是“照例行事”。

所以冯友兰认为,“顺才而行”和“顺习而行”,都表明在这种境界中生活的人,对自身的生活和行为没有了解。

人生对于这种“顺才而行”和“顺习而行”的人来说,是一片混沌。

由于这种人对于自己生活的性质完全没有了解,他们虽然也有自己的人生,但人生对他们而言,并没有什么意义和价值。

由于冯友兰将人生境界归之于人对于人生的“觉解”,所以在冯友兰看来,对于人生是一片混沌的人,并不仅指那些生活在尚未开化的社会中的人,也不限于那些从事简单工作的人。

在工业社会中,在学术工作者和艺术家中间,在道德事功方面都取得卓越成就的人中,也可能有只具备“自然境界”的人。

因为这些人中,有的人的行为和生活,也只是“行乎其所不得不行,止乎其所不得不止”。

他们对于自己的生活也是“莫知其然而然”。

他们虽然生活在现代社会中,他们虽然在事功方面可以取得很高的成就,但他们对于自身的生活和行为并没有自觉地了解,故他们的人生境界仍只能是“自然境界”。

冯友兰人生四境界是什么

冯友兰人生四境界是什么

冯友兰人生四境界是什么冯友兰先生的一生过得既平凡又伟大,他从哲学的观念,对自己一生的评价,分成了人生四境界,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冯友兰人生四境界,希望对你有帮助。

冯友兰人生四境界第一境界是自然境界,在自然境界中,冯友兰认为万事万物皆应该顺其自然,切不要因为自己的意念而刻意强求,那样很有可能将适得其反,与原定目标背道而驰,只有顺着万事万物自然的发展规律,反而能得到意料不到的收获。

第二境界是功力境界,在功利境界中,人类有了初步的觉醒,知道了自己想要什么,自己的最终目标,那么这样他所有的一切皆是围绕着这个目标而展开进行。

如果失去了这个目标,就可能是出现了另外一个目标,在这个境界层面上,人类有了功利之心。

第三境界是道德境界,在道德境界中,它起到对第二个境界的约束作用,虽然有了功利之心,但他的意识中,仍然有对错之分,仍然有可为和不可为的区别,正是基于这样的一个道德尺度,人们会在道德的范围内去找寻目标,并且开展合乎道德的行为去完成目标。

第四境界是天地境界,这是最后的一个境界,也是最大的一个境界,除却对自身、对社会、对道德层面的认识,人类的视野将随之更为广阔,在这个境界中,人类将围绕着这个宇宙开展顺应宇宙的发展行为。

冯友兰先生的四个境界,是层层相扣,逐层递进的,只有完成了上一个境界,才能开展下一个境界,如果四个境界全都能达到,那么可称为圣贤之人也。

冯友兰的作品冯友兰大师的作品可以根据人生的不同阶段大致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是冯友兰的少年时期,这个时期他刚从西南联大毕业,与好朋友一起创办了一个杂志,并在杂志中担任编辑一职。

从这个时间段开始,冯友兰开始正式进入人生哲学的浩瀚海洋,开始从事他哲学相关作品的创作之路。

在1924年,冯友兰的第一个较为有名的作品终于问世,那便是《人生理想之比较》,又被英国称为《天人损益论》。

在这本书中,冯友兰大师的哲学思想雏形基本成立,在这本书中,冯友兰大师首度提出了人生理想也是一种哲学,并最终做出了哲学就是让人们向好的一种学问。

冯友兰人生三境界

冯友兰人生三境界

1、像珠穆朗玛一样长高像珠穆朗玛峰一样长高岳麓山是一座普通的山,海拔不到300米,也没有什么美丽景点。

之所以成为名山,是因为她处在湖南省会长沙,是因为大儒朱熹在山脚下创建了岳麓书院,是因为一代伟人毛泽东在这里生活过并留下了著名诗篇。

一座没有任何良好外部条件的山要想为人所知,只有像另外一座山那样。

那座山处在一个人迹罕见的荒原,没有任何名人可以为她增添光彩,甚至连见过她的人都很少;刚刚诞生的时候,她还只是地平面上一个隆起的小土包。

面对这样的现实,她知道,要想让人们知道自己,只有靠自己慢慢长高,当有一天自己超越世界上所有高峰的时候就成功了。

有了这样一个目标,她就变成一座由生命的山峰,变成唯一能自己长高的山峰。

长高的过程是痛苦的,必须承受来自地球两大板块的巨大压力。

她的骨骼咯咯作响,变了形状,痛苦得不能呼吸。

在痛彻肺腑的压力下,她想过放弃,但她知道,没有压力自己就不会长高。

于是,她默默承受生长的痛苦。

长高的过程是缓慢的,一年只有几毫米,要想超越那些生来就有几千米的山峰,她要经过几十亿年不懈的坚持。

在漫长的岁月中,她有过迷茫,不知道自己是否可以最终成功,但她知道,一旦中途退出,她就永远只能是别人脚下的一个小土包。

长高的过程是寂寞的,作为一座矮小而没有任何名气的小山,没有人喝彩,甚至连过往的动物也不会在他面前停下脚步。

没有观众,没有喝彩,她就在心里为自己暗暗加油。

她仍然坚持自己的目标,在空旷的高原上缓缓生长。

慢慢地,她发现蓝天离自己越来越近,照在身上的阳光越来越灿烂,拂过脸庞的山风越来越强劲。

终于有一天,她发现整个世界已经在她脚下。

人们纷至沓来,在她的脚下扎起经幡,虔诚地祈求她的保佑;她的名字和容貌传遍世界;每个登山者都把她作为自己最伟大的目标。

你已经知道了,她的名字叫做珠穆朗玛。

当没有人可以依靠的时候,就要靠自己不断生长。

山如此,人也如此。

2冯友兰人生三境界古往今来许多哲学家对人生的境界都有异曲同工的说法,除了下面的一些经典表述外,冯友兰对人生境界的阐释和唐代禅师青原惟信的山水譬喻也相当精辟,比如青原惟信的说法:“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冯友兰阐述人生的四重境界(价值十一哥)

冯友兰阐述人生的四重境界(价值十一哥)

冯友兰阐述人生的四重境界(价值十一哥)冯先生把人生境界分为四个品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不同境界的人,世界和人生对于他们的意义是不一样的。

最低的境界是自然境界。

处在这种境界中的人,按照习惯做事,并不清楚做的事情的意义,也可能做出一些大的事业,但是做这些大事业的时候,不知道自己做事情的意义。

比这个高一层的是功利境界。

处在这种境界的人,他的一些行为都是为自己的利益,对这一点是自觉的。

他可以积极奋斗,也可以做有利于他人的事,甚至可以牺牲他自己,但目的都是为了自己的利。

比功利境界再高一层的是道德境界。

处在这个境界的人的行为是为了行义。

所谓行义是为了求社会的利。

因为这种人有一种觉解,人是社会的一部分,只有在社会中,个人才能实现自己发展自己。

功利境界的人是求个人的利益,道德境界的人是求社会的利益。

功利境界的人行为是以占有为目的,道德境界的人行为是以贡献为目的。

功利境界的人,他的行为境界是“取”,即便有时“予”,目的还是为了“取”。

而道德境界的人行为目的是“予”,即便有时候是“取”,目的也是为了“予”。

最高的境界是天地境界。

处在这种境界的人,一切行为的目的都是侍天,因为他有一种最高的觉解:人,不但是社会的一部分,而且是宇宙的一部分。

因此,人不但应对社会有贡献,也应对宇宙有贡献。

这就是知天,知天是因为能够侍天,知天所以能够乐天、同天。

乐天就是所见所行对于他总是有一种新的意义,所以有一种快乐,这是一种最高的精神愉悦。

同天,就是自同于宇宙大权,消解了我和非我的分别。

这四种境界从高级的品位或者等级来讲,是一种辩证的发展。

冯友兰先生认为,因为境界的高低,所以不同的境界在宇宙间有不同的地位,具有不同境界的人,在宇宙间也有不同的地位。

从表面上看,世界对任何人都是一样的,但实际上,每一个人所享受到世界的大小是不一样的。

境界高的人实际享受的世界比较大,境界低的人实际享受的世界比较小,因为一个人所能实际享受的世界,必定是他所能够感觉和了解的世界。

冯友兰的人生四境界说(整理精校版)

冯友兰的人生四境界说(整理精校版)

冯友兰的人生四境界说
走在天上
0416 22:03
::
上大学时,选修冯友兰的人生哲学,感觉冯友兰确实是个伟人,将人生分成四个境界,冯友兰认为人生境界有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和天人境界。

“这四种人生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

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

自然境界最低,往上是功利境界,再往上是道德境界,最后是天地境界。

它们之所以如此,是由于自然境界,几乎不需要觉解;功利境界、道德境界,需要较多的觉解;天地境界则需要最多的觉解。

道德境界有,天地境界有超道德价值。


这四种境界可以说将所有人概况了,单纯的人就是自然界的产物,没有精神的依托,而要想具有更高的品质,更好的道德,那就要达到道德境界,拥有道德观,天人境界一般人也许很难达到,但可以把天人境界理解为道德境界的目标追求,只有达到了道德境界,才会有更高的追求,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这是多么高尚的行为啊。

人生在世,屈指一算,也不过几十年,现在正值大好青春,此时不搏何时搏,要趁着年轻,好好干,努力干,人生就像冯先生所说,自然产物要远远低于精神产物,只有从精神上改造自己,充实自己,那才会有更大的进步,我想我也在不断充实自己中,要进步,要努力。

冯友兰:人生的四种境界

冯友兰:人生的四种境界

冯友兰:人生的四种境界冯友兰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先生一生致力于哲学与哲学史的研究,其研究成果受到世界哲学家的广泛关注与高度赞誉。

关于人生境界,冯友兰提出了四种境界之说。

冯友兰说,人对宇宙人生的了解不同,宇宙人生对于人的意义不同,宇宙人生对于人的不同的意义,即构成了人所处的不同境界。

人生境界可分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自然境界:是人生的最低境界。

在此境界的人,其行为是顺着他的自然天性、习惯或社会风俗去做事,既无明确目的,也不明了所做的意义,小孩吃奶和原始人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都属于自然境界。

功利境界:在此境界的人,其行为以追求个人利益为目的。

有时候,他们亦为社会服务,但服务的动机,是想换取更高的价值。

他们虽在服务,但其最后的目的,还是为着小我。

自然境界与功利境界,都是普通一般人所有的。

道德境界:在此境界的人,其行为是行义。

所谓义与利的真正分别,应该是求个人之利者为利,求社会之利者为义。

亦即义与利之别,即公与私之别。

道德境界的人,其所作皆能为社会谋利益,古今贤人及英雄便是已达道德境界的人。

天地境界: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在此境界的人,其行为是事天地。

即,我的身躯虽不过七尺,但其精神却充塞天地之间,事事以不仅贡献社会,更能贡献于宇宙,而“与天地比寿,与日月同光”。

唯大圣大贤才能达到此境界。

人生四种境界,某种境界需要的知识程度越高,则境界越高;所需知识越低,则境界越低。

故四种境界由低到高依次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境界有高低,人所享受的世界也有大小,境界越高,享受的世界越大。

人生四种境界,不仅有高低之分,还有久暂之别。

有人已达到某种境界,但因心理变化,不能常驻此境界。

作恶的人属于功利境界,有时良心发现,做一点儿好事,在良心发现的一刹那,他就入了道德境界。

过了一会,他或许又会回到功利境界。

若人能常驻于道德境界,便是贤人;能常驻于天地境界,便是圣人。

人生四种境界,由低到高,是一种发展。

冯友兰的人生四境界

冯友兰的人生四境界

冯友兰的人生四境界第一,自然境界。

自然境界的特征是:在此境界中的人,其行为是顺才或顺习的。

这里的才是指人的自然属性,以区别于人的本质属性──即人性。

才是人之辅性即次要性质,性是人之正性即主要性质,顺才即按照人的生理心理的自然要求而行事。

顺习即不自觉地因袭传统、照章办事。

自然境界的人“行乎其所不得不行,止乎其所不得不止”。

所以,冯友兰说,古诗中“凿井而饮,耕田而食,不识不知,顺帝之则”“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不识天工,安知帝力”几句最能代表自然境界中的人的心理状态。

自然境界中的人浑浑噩噩地混日子,以近乎本能的状态行动着,他们“少知寡欲,不著不察”,生活纯朴自然,常常得到道家的赞美。

其实,自然境界的人实践能力和认识水平都十分低下,并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

冯友兰指出,道家知道纯朴自然之可贵,以自然为美,这已经不是什么自然境界了。

自然境界的觉解程度最低,几乎到了没有觉解的程度。

而道家论自然已是有了很高的觉解,用我们今天的话说,自然境界的人是自然的必然性的奴隶,而道家已经认识到了这种必然性而去顺应它。

不得已而顺才顺习与自觉的顺才顺习是两种不同的境界,前者是被动之顺,后者是主动之顺。

冯友兰认为:照人之所以为人的标准说,自然境界不是人所应该有的。

在他看来,要追求理想的人格,就不能停留在混沌自然之乡,而要自觉认识自然,了解宇宙人生之真谛,冲破自然境界之樊篱,达到一个较高的精神境界。

冯友兰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觉解,无觉解的人生便无意义,强调了自我意识在人生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是很重要的,是他作为一个哲学家对人生的深刻的领悟,也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不断觉醒的一种理论反映。

他把不著不察作为自然境界的基本特征,把自然境界作为人生境界的逻辑起点,并认为自然境界是人所不应当有的,这些都是正确的。

但是,冯友兰却只看到了人的觉解,只想靠人的精神改造精神。

这正是他脱离开人的社会实践空谈精神境界的失误之处。

第二,功利境界。

自然境界的人是无所求的,随着人的觉解程度的提高,人就要从无求走上有求。

冯友兰:人生的四种境界

冯友兰:人生的四种境界

冯友兰:人生的四种境界展开全文文丨冯友兰人对于宇宙人生的觉解的程度,可有不同。

因此,宇宙人生,对于人的意义,亦有不同。

人对于宇宙人生在某种程度上所有的觉解,因此,宇宙人生对于人所有的某种不同的意义,即构成人所有的某种境界。

佛家说,每人各有其自己的世界。

在表面上,似乎是诸人共有一世界;实际上,各人的世界,是各人的世界。

“如众灯明,各遍似一。

”一室中有众灯,各有其所发出的光。

本来是多光,不过因其各遍于室中,所以似乎只有一光了。

说各人各有其世界,是根据于佛家的形上学说的。

但说在一公共的世界中,各人各有其境界,则不必根据于佛家的形上学。

照我们的说法,就存在说,有一公共的世界。

但因人对之有不同的觉解,所以此公共的世界,对于各个人亦有不同的意义,因此,在此公共的世界中,各个人各有一不同的境界。

例如有二人游一名山,其一是地质学家,他在此山中,看见些地质的构造等;其一是历史学家,他在此山中,看见些历史的遗迹等。

因此,同是一山,而对于二人的意义不同。

有许多事物,有些人视同瑰宝,有些人视同粪土。

有些人求之不得,有些人,虽有人送他,他亦不要。

这正因为这些事物,对于他们的意义不同。

事物虽同是此事物,但其对于各人的意义,则可有不同。

世界是同此世界,人生是同样的人生,但其对于各个人的意义,则可有不同。

我们的这种说法,是介乎上所说的佛家的说法与常识之间。

佛家以为在各个人中,无公共的世界。

常识则以为各个人都在一公共的世界中,其所见的世界,及其间的事物,对于各个人的意义,亦都是相同的。

照我们的说法,人所见的世界及其间的事物,虽是公共的,但它们对于各个人的意义,则不必是相同的。

我们可以说,就存在说,各个人所见的世界及其间的事物,是公共的;但就意义说,则随各个人的觉解的程度的不同,而世界及其间的事物,对于各人的意义,亦不相同。

我们可以说;“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我们不能说,这些意义的不同,纯是由于人之知识的主观成分。

一个地质学家所看见的,某山中的地质的构造,本来都在那里。

冯友兰人生的境界阅读练习及答案

冯友兰人生的境界阅读练习及答案

冯友兰人生的境界阅读练习及答案我在《新原人》一书中曾说,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在于人做某事时,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觉地在做。

正是这种觉解,使他正在做的事对于他有了意义。

他做各种事,有各种意义,各种意义合成一个整体,就构成他的人生境界。

如此构成各人的人生境界,这是我的说法。

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

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与其他任何个人的都不完全相同。

若是不管这些个人的差异,我们可以把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

从最低的说起,它们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

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样,他做他所做的事,然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

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

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自然境界。

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

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

他可以做些事,其后果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己的。

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

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功利境界。

还有的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他是社会的一员。

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

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或如儒家所说,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

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严格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为。

他所做的各种事都有道德的意义。

所以他的人生境界,是我所说的道德境界。

最后,一个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

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

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

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

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他正在做他所做的事。

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天地境界。

这四种人生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

《人生的境界》课文原文与同步练习

《人生的境界》课文原文与同步练习

人生的境界冯友兰①哲学的任务是什么?我曾提出,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它的任务不是增加关于实际的积极的知识,而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在这里更清楚地解释一下这个话的意思,似乎是恰当的。

②我在《新原人》一书中曾说,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在于人做某事时,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觉地在做。

正是这种觉解,使他正在做的事对于他有了意义。

他做各种事,有各种意义,各种意义合成一个整体,就构成他的人生境界。

如此构成各人的人生境界,这是我的说法。

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

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与其他任何个人的都不完全相同。

若是不管这些个人的差异,我们可以把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

从最低的说起,它们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③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

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样,他做他所做的事,然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

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

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自然境界。

④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

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

他可以做些事,其后果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已的。

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

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功利境界。

⑤还有的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他是社会的一员。

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

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或如儒家所说,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

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严格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为。

他所做的各种事都有道德的意义。

所以他的人生境界,是我所说的道德境界。

⑥最后,一个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

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

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

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

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他正在做他所做的事。

冯友兰的“人生四个境界”

冯友兰的“人生四个境界”

冯友兰的“人生四个境界”冯友兰的“人生四个境界”中国哲学家冯友兰先生说过,人生有四种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1.自然境界。

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

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样,做他所做的事,然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

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

2.功利境界。

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

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

他可以做些事,其后果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己的。

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

3.道德境界。

还有的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他是社会的一员。

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或如儒家所说,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

他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各种事都有道德的意义。

4.天地境界。

最后,一个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

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

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

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

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做他所做的事。

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

中国现代新儒学大师冯友兰先生,将人生分为四个境界:第一境是一本天然的“自然境界”,此境界之人以本我为中心,以本能的生物形式存在,他的存在对他人和社会没有实际意义;第二境是讲求实际的“功利境界”,此境界之人以自我为中心,以自我为取舍,他的存在和作为,对自身有着实际意义,对他人和社会的意义也是相对于自我意义而言;第三境是正其义、不谋其利的“道德境界”,此境界之人的一切存在和作为,皆以他人和社会为中心,对社会伦理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第四境是超越世俗天人合一的“天地境界”,此境界之人的一切存在和作为,以大自然和宇宙为中心,对宇宙万物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他所描述的四种境界之人分别为:生物的人,现实的人,道德的人,宇宙的人,他们由低级向高级渐次而成,前一个境界是后一个境界之基础。

冯友兰人生的境界阅读练习及答案

冯友兰人生的境界阅读练习及答案

冯友兰人生的境界阅读练习及答案我在《新原人》一书中曾说,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在于人做某事时,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觉地在做。

正是这种觉解,使他正在做的事对于他有了意义。

他做各种事,有各种意义,各种意义合成一个整体,就构成他的人生境界。

如此构成各人的人生境界,这是我的说法。

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

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与其他任何个人的都不完全相同。

若是不管这些个人的差异,我们可以把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

从最低的说起,它们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

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样,他做他所做的事,然而并没有觉解,或不甚觉解。

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

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自然境界。

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

这其实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

他可以做些事,其后果有利于别人,其动机则是利己的。

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

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功利境界。

还有的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他是社会的一员。

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

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或如儒家所说,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 。

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严格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为。

他所做的各种事都有道德的意义。

所以他的人生境界,是我所说的道德境界。

最后,一个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

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

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 。

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

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他正在做他所做的事。

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天地境界。

这四种人生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

冯友兰,人生的境界

冯友兰,人生的境界

人生的境界——冯友兰哲学的任务是什么?我曾提出,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它的任务不是增加关于实际的积极的知识,而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在这里更清楚地解释一下这个话的意思,似乎是恰当的。

我在《新原人》一书中曾说,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在于人做某事时,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觉地在做。

正是这种觉解,使他正在做的事对于他有了意义。

他做各种事,有各种意义,各种意义合成一个整体,就构成他的人生境界。

如此构成各人的人生境界,这是我的说法。

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

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与其他任何个人的都不完全相同。

若是不管这些个人的差异,我们可以把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

从最低的说起,它们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

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样,他做他所做的事,然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

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

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自然境界。

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

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

他可以做些事,其后果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已的。

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

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功利境界。

还有的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他是社会的一员。

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

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或如儒家所说,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

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严格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为。

他所做的各种事都有道德的意义。

所以他的人生境界,是我所说的道德境界。

最后,一个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

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

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

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

人生的境界(冯友兰)

人生的境界(冯友兰)

观其大略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思考:
1.课文结构应该如何划分? 2.文章题为“人生的境界”,作者谈到了 哪几种人生境界?以什么为根据来划分的? 3.作者认为哲学的任务究竟是什么?
整体感知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6 )阐述四种人生境界。 ①“觉解”引出四种人生境界。(1) ②分段阐述四种人生境界。(2-5) ③综合评价四种人生境界。(6)
谢谢大家聆听!!!
45
课文探究
(三)道德境界
还有的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他是社 会的一员。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 朗诵 整体的一部分。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 利益做各种事,或如儒家所说,他做事是为 了“正其义不谋其利”。他真正是有道德的 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严格的道德意义的道 德行为。他所做的各种事都有道德的意义。 所以他的人生境界,是我所说的道德境界。
课文探究
二、四种人生境界的内涵。 (一)自然境界
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 朗诵 会的风俗习惯。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样,他
做他所做的事,然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 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 很少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自 然境界。
课文探究
1.什么叫自然境界? 析:做事只顺着自己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 惯。
课文探究
1.什么叫功利境界? 他们做事情是为自己,利己同时可能有利于别人。
2.理解“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 的人”。 在现实生活中,普通大众大多处于功利境界,很难 彻底摆脱私利和功利的影响的,而这也恰恰是真实 的人性的体现。
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颜如玉
做官不是为了社会, 而是赚取更多的钱
在我最困难时期使我重新找回内心的平静的在我最困难时期使我重新找回内心的平静的生命灯塔是中国著名学者冯友兰的著作中国哲生命灯塔是中国著名学者冯友兰的著作中国哲韩国总统朴槿惠韩国总统朴槿惠据说在西方大学中凡开设中国哲学课程的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是第一本必读之书

冯友兰人生的境界ppt课件

冯友兰人生的境界ppt课件

02 自然境界
自然境界特点
01
02
03
自然而然
行为和决策都出于本能和 直觉,没有过多的人为干 预和思考。
顺应自然
尊重并顺应自然规律,不 刻意追求超出自身能力和 需求的东西。
无为而治
在管理和领导中,强调让 事情自然发展,不强制干 涉,以达到和谐共生的状 态。
案例分析:顺应自然规律
农业生产
按照季节和气候的变化来 安排农作物的种植和收割 ,不违背自然规律,从而 获得丰收。
如何达到天地境界
1 2
内心修炼
通过内心的修炼和提升,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和 宽广的胸怀,实现个人与天地精神的融合。
实践探索
通过实践探索和经验积累,不断领悟天地之道, 把握自然规律,逐渐实现与天地合一的境界。
3
社会营造
通过社会的营造和推动,形成尊重自然、顺应自 然、保护自然的良好风尚,为人类实现天地境界 提供有利的社会环境。
境界概念及分类
境界概念
境界指人的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所达 到的水平或境地,体现一个人对人生 、世界的理解和领悟。
境界分类
根据人的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的不同 程度,境界可分为自然境界、功利境 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等四个层次 。
冯友兰人生哲学思想
人生哲学思想
冯友兰认为,人生哲学应以探讨人生问题为核心,关注人的存在、价值和意义等问题。他 主张通过理性思考和自我修养来提升人生境界,实现自我价值。
人生四种境界
冯友兰在《人生的境界》一书中提出了人生的四种境界,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 界和天地境界。他认为,这四种境界层层递进,体现了人对自身和世界的逐渐深入的认识 和理解。
天地境界的追求
冯友兰认为,天地境界是人生最高境界,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这一境界中,人 能够超越自我,实现与宇宙万物的融通,达到真正的自由和解放。他鼓励人们追求天地境 界,以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和意义。

人生的境界冯友兰读后感

人生的境界冯友兰读后感

人生的境界冯友兰读后感冯友兰先生把人生境界分成了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这就像给人分了四个不同的“段位”。

先说这自然境界,就好比那些懵懵懂懂活着的人。

他们每天做事情,就像小动物一样,只是按照本能行事。

饿了就吃,困了就睡,没有太多思考为啥要这么做。

就像我有时候,上班下班,机械地重复,要是一直这样下去,可不就跟处在自然境界没啥两样嘛。

这境界里的人,对自己的生活缺乏一种自觉的认识,就这么浑浑噩噩地随着生活的大流漂着。

功利境界呢,那就很现实啦。

这境界里的人做事情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就像我认识的一些朋友,他们选择工作的唯一标准就是哪个工资高,哪个能让自己过得更舒服。

这没什么错,人活着肯定要考虑自己嘛。

但是整天满脑子都是自己的得失,算计着这个对自己有啥好处,那个会不会让自己吃亏,时间长了也挺累的。

感觉就像一直在一个小圈子里打转,眼睛里只看得见自己眼前的那点利益。

道德境界就不一样啦。

这境界里的人可高尚多了,他们做事情是为了尽自己的义务,考虑的是群体的利益。

比如说那些无私奉献的志愿者,还有那些为了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青春的老师们。

他们心里装着别人,不图啥回报,就是觉得自己应该这么做。

我就特别佩服这样的人,他们就像黑暗中的蜡烛,照亮了别人。

和功利境界比起来,他们的世界好像更宽广了,心里想的不再仅仅是自己那点小九九,而是整个社会、整个群体的幸福。

最后就是天地境界啦,这个境界可就高深莫测了。

冯友兰先生说这境界里的人,已经把自己和整个宇宙联系在一起了。

我一开始觉得这有点玄乎,怎么能和宇宙联系起来呢?后来我想,大概就是那些伟大的科学家、哲学家之类的,他们探索世界的奥秘,思考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他们的思想境界已经超越了普通的社会层面,达到了一种和天地共生共荣的感觉。

这境界就像站在高山之巅,俯瞰着世间万物,胸怀变得无比宽广。

读完这篇文章,我就忍不住审视自己的生活。

我发现自己大部分时候还在功利境界里挣扎呢。

人生最高境界是什么?大哲学家冯友兰是这样说的

人生最高境界是什么?大哲学家冯友兰是这样说的

人生最高境界是什么?大哲学家冯友兰是这样说的经常在自媒体读到不少有关人生最高境界的文章,有的说:自律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有的说:人不合群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有的说:做最好的自己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等等,如此,人生最高境界就像是一个大筐,什么好就往里面装。

那么,到底什么是人生最高境界呢?要知道人生的最高境界,就要知道什么是境界?是指人的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即修为,人生感悟,其可表现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如何。

境界就是一个人的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水平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

人的境界与人的思想和精神修养密不可分,人的思想境界高了就站得高,看得远,走得正,行得远,这就人生品味,亦是人生素质。

老子曾说:“无为是一种最高的境界。

”老子的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不是无所事事,而是不做无效的事情。

不该干的不能干,该干的必须干,不能反着来胡干乱干,不然就是违背了道,违背了规律。

无为作为中国道家文化核心思想有多层重要的哲学意义。

为人生最高境界的概述和认识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石。

老子的无为,告知我们,人生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是什么都去为,最终就是无所为,这是因为人的精力和能力总是有限的,人来到这个世界上要做的事情有很多,就只能有所放弃了,有所不为了,做有为之事,这也是人生的一种高境界。

孔子在说到人生修养要达到大人君子的境界时说:“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

”孔子说的君子境界,也就是“天人合一”、“内圣外王”。

有思想高境界的人,知道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这就是“宇宙”。

这种人的境界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也即“天地境界”,人生最高境界是如此之高大,也如此之宽广。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巧妙地以古人词句做喻: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这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 此第一境也。

“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此第二境也。

“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024冯友兰《人生的境界》精品课件

2024冯友兰《人生的境界》精品课件

01背景02目的冯友兰《人生的境界》是探讨人生哲学的重要作品,对于理解人生意义、境界等方面有深远影响。

通过本课件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冯友兰的人生哲学思想,提高对人生境界的认识和思考能力。

课件背景与目的冯友兰简介及其思想概述冯友兰简介冯友兰(1895-1990),中国现代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思想概述冯友兰的哲学思想以新理学为代表,强调理性与方法,追求人生的真、善、美境界。

他认为人生的境界分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四个层次。

《人生的境界》内容简介内容概述《人生的境界》主要阐述了人生四种境界的内涵与特点,以及如何通过修养和实践提升人生境界。

四种境界简介自然境界是最低层次的境界,表现为顺其自然、无所作为;功利境界是追求个人利益的境界,表现为自私自利;道德境界是追求社会公义的境界,表现为仁爱、正义;天地境界是最高层次的境界,表现为天人合一、宇宙情怀。

提升人生境界的方法通过学习、修养和实践,不断超越自我、拓展视野、提升境界。

具体包括培养理性思维、树立远大理想、践行道德规范、关注社会公益等方面。

自然境界概念解析自然境界是指人们对于事物本然状态的认知和体验,强调顺应自然规律,不刻意干预。

在自然境界中,人们追求的是内心的平静和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避免过度追求和执着。

自然境界体现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精髓,强调顺应自然、回归自然。

顺应自然原则及实践方法顺应自然原则尊重自然规律,不强行干预;注重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倡导简约生活,减少资源浪费。

实践方法通过观察自然、体验自然来增进对自然的理解和敬畏;采取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如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等;在教育中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自然意识和环保意识。

无为而治思想内涵与启示无为而治思想内涵无为而治并不是真正的无所作为,而是强调在尊重自然和社会规律的前提下,采取不干预、不强制、不刻意的方式来实现治理目标。

它强调的是“无为”背后的“有为”,即通过顺应自然和社会规律来达成更好的治理效果。

冯友兰人生四境界解读

冯友兰人生四境界解读

冯友兰人生四境界解读冯友兰,中国近代著名哲学家、思想家,被誉为中国现代哲学界的巨擎。

他生活在一个充满变革与动荡的时代背景下,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思想作出了深刻的研究和思考。

在他的学术著作《新论哲学的方法》中,提出了人生四境界的观点,为我们认识和理解人生道路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首先,冯友兰认为人生的第一个境界是“学而时习之”。

他强调人们在成长过程中要注重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和才能。

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积累,我们才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成长。

冯友兰的这一观点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思想,即通过修养和实践来提高自己。

其次,冯友兰认为人生的第二个境界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这个境界强调了对知识的谦虚和对真理的追求。

冯友兰指出,我们必须正视自己的知识局限性,不断提醒自己要保持谦逊的态度,才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发现真理。

此外,他还主张以世界历史和人类历史为基础,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现实和未来,并且学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不断调整自己的思想和行动。

第三个境界是“能而行之”。

冯友兰认为,知识的积累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够得到验证和进一步的提高。

只有将知识转化为行动,将理想变为现实,才能够真正体验到生活的价值和意义。

他提倡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这一观点与西方哲学家尼采提出的“人必须自创自造自救”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最后,冯友兰指出人生的第四个境界是“智之为智之,愚之为愚之”。

他认为,智者懂得自己的智慧之处,并且能够理智地运用自己的智慧来应对各种情况。

而愚者则由于自己的无知而无法正确应对和处理各种问题。

因此,冯友兰强调要培养自己的智慧,让智慧指导自己的行动,从而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人生的真谛。

通过冯友兰的人生四境界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出他在思考人生问题时,注重了知行合一的原则。

这一观点不仅对冯友兰自己的哲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帮助了很多读者在性格塑造、品格修养、职业发展等方面获得了帮助。

冯友兰《人生的境界》课件PPT(32页)

冯友兰《人生的境界》课件PPT(32页)

05 拓展延伸
TUOZHANYANSHEN
3
课文里说,达到道德境界的贤人,做事是为了“正其 义不谋其利”,哲学上的觉解使他们的行动和生活有了道 德意义,使他们达到了更高的人生境界。
我国历史上涌现过无数这样的仁人志士, 请列出一些这样的人物,并写出体现了他们 崇高人生境界的名言。
拓展延伸
体现了仁人志士崇高 人生境界的名言
从“天地境界”这个概念中可以看出,作者 所说的宇宙,是包括地球在内的一切天体的无限 空间。“宇宙的利益”包括社会利益而又不限于 社会利益。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宇宙之中除了社 会利益之外,确实还有自然界的利益,宇宙的利 益是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内容探究
(5)我们如何达到天地境界?作者在哪里告诉了我们答案?
内容探究
(2)为什么生活在功利境界的人,“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
后面一句说,“他所做的事,其后果可以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己 的”,这就是说,他单有利己的动机,至于行为的社会效果,他是不想的, 实际情况有两种可能,可能是有害于他人,也可能是有利于他人。有害,不 道德;有利,说明他并非不道德。这里所说的利己的动机,跟损人利己还是 有区别的。
谢谢观看
THANK YOU
内容探究
(7)既然向来如此,为什么说未来的 哲学才可能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
答:这里所说的“未来的哲学”是指世界未来 的哲学。作者认为,世界未来的哲学很可能走 中国哲学的方向,这样,中国哲学就可能对世 界哲学的重构有所贡献。
24
内容探究
(8)冯友兰先生把哲学 的任务单纯地界定为“提 高人的精神境界”,“教 人以怎样成为圣人的方 法”,是不是过于简单了?
人生的境界
冯友兰
RENSHENGDEJINGJI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生的境界能否转化呢?还是冯友兰。
这件事的两个主人公,一个是北大 哲学系教授、著名学者梁漱溟,一 个就是本文的作者冯友兰。在文化 大革命期间,毛泽东要梁漱溟写一 篇批判孔子的文章,梁漱溟坚决不 肯,因此遭到严重的批判,但他只 说了一句话:三军可夺帅也,匹夫 不可夺志。毛泽东又叫儒学大师冯 友兰写,冯友兰就写了,因而在当 时大出了一把风头。这两人分别是 不同的人生境界
研读课文
• 自然境界的人有什么特点?请用自己的话 说说该境界的具体内涵
• 自然境界的人做事“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 会的风俗习惯”,“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
• 我们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情?
• 有一记者前往山区,碰到一放羊娃。记者问: “你放羊为什么?”“卖钱。”“卖了钱干什 么?”“娶媳妇。”“娶了媳妇呢?”“生孩 子。”“有了孩子呢?”“放羊。”这个放羊娃 的境界就是自然境界。他的悲剧在什么地方?对 自己所做的事情缺乏觉解,对自己的人生境界缺 乏领悟。所以有句话说治“贫”先要治“愚”。
• 引导:修行就是从寒暄、洗脸、吃饭等生 活细节开始的。诚意的完成每件事而使之 与真理产生共鸣,这就是修行。
• 怎样理解中国的圣人,中国的哲学“既入世而又出 世”?既然向来如此,为什么说未来的哲学才可能是既 入世而又出世的?
•何既谓入“世出而世又”出?有世些,人意坚思持是并,实既践投着身这到样社的会主里张,:又想能要超得 到越最人高世的;成有就超,越必人须世脱的离渴尘望罗又世不网逃,避必现须实脱,离踏社踏会实,实甚 至做脱事离又“不生囿”于,人以世寻。求这最跟后宗的教解不脱一。样比,如宗庄教子是。一味追 何不不求而于意谓愿会出不社识“玄讲世能会到入谈或, 超 斗 自世 , 不而 脱 争 己” 不 愿逃 人 之 是?愿 讲另避 世 中 宇避 超有现。,宙世 道一实中又的,德些。国以一积价人也的天员极值,不圣地,用。注像人境是世重西,界“。社方如为天他会哲孔自民们中子己学”只的孟的那 ,讲人子 人样为道伦, 生;宇德讲和都 境宙价究世置 界的值入务身 ,利,世, 在益出而世做的各人种看事来,,正入是世既者入太世现又实出主世义的了表,现太。肤浅了。他 •们这也里许所是说积的极“的未,来但的是哲就学像”走是错指了世路界的未人来快的跑哲:学跑。得作越 快者,认越为错,得世很界。未在来入的世哲者学看很来可,能出走世中的国人哲太学理的想方主向义,, 不这实样用,,中消国极哲。学就可能对世界哲学的重构有所贡献。
他是社会的一员。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 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有这种觉解, 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或如儒家 所说,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 利”。
• 道德境界和功利境界有什么区别? 道德境界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 明确 一个为社会,一个为自己
• 道德境界:“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 事情,或如儒家所说,他做事是为 了‘正其义而不谋其利’”
人生的境界
冯友兰
走近哲学
什么是哲学?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哲学是对人生有系统地反思的思想。
(冯友兰)
※“哲学”一词,源自古希蜡,是爱智 慧的意思。
什么是境界?
境界一词原指疆界、景象,但从晋唐以后, 译佛经者却给它赋予了一种特定的含义。佛教 有所谓“六境”说法,是指基于六根之官能与 六尘之接触,然后由六识所产生的一种意识活
• 1.文章阐述的中心问题是什么? • 明确:人生的境界 • 2.什么是人生的境界?找出文中的阐释。
• 明确: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在于人做某 事时,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觉地在 做。正是这种觉解,使他正在做的事对于 他有了意义。他做各种事,有各种意义, 各种意义合成一个整体,就构成酬是谋利,日本人认为义 与利并不矛盾,既有对立的一面,也有统一的一面。 一个行义之人,理应得到一定的利,只有这样,大家 才能争着去行义。大家可以想一下,如果一个社会, 过分地要求成员摒弃私欲,一味地宣扬做好事不求报 酬,那结果会如何?很少有人做好事。
道德境界
• 原文给的定义是什么? • 还有一种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
天地境界举例
梁衡认为将公私关系处理得彻底、完美,达 到如此绝妙境界者,周恩来是第一人。大有大 无周恩来,惊人之无有六:一是死不留灰,二 是生而无后,三是官而不显,四是党而不私, 五是劳而不怨,六是去不留言。这六个“大 无”,说到底是一个无私。总理在甩脱自我, 真正实现“大无”的同时却得到了别人没有的 “大有”:有大智、大勇、大才和大貌——那 种倾国、倾倒联合国的风貌,特别是他的大爱 大德。这真可以说是达到了天地境界。
作者是怎样评价这四种人生境界的?
• 自然境界最低,往上是功利境界,再往上 是道德境界,最高是天地境界。自然境界, 几乎不需要觉解;功利境界、道德境界, 需要较多的觉解;天地境界则需要最多的 觉解。 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 神的创造。
• 分析四种境界的顺序和成因 • 1-6段阐述四种不同的人生境界,2-5段先列
• 十年后,第一、二个泥水匠仍然在砌 砖,第三个泥水匠成了一位有名的建 筑专家。
• 是什么给三个泥水匠带来了不一样的 人生追求和人生境遇?我们现在所做 的是“在砌砖”、“在挣钱”还是 “在建造一座漂亮的大楼”?我们又 将拥有什么样的人生境界呢?
• 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哲学大师冯友兰先 生的教诲吧。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动的状态。由此可知,在佛学中,所谓“境 界”,主要指意识活动中之主观感受;由此引 申出的某方面的造诣的深浅称为境界的高低。
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六尘:色、声、香、味、触、法
作者简介
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省南阳
市人。著名 哲学家 、教育家 。23岁毕业于北京 大学哲学系,29岁获美国 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
• 明确:《孟子》中有“人人可以为尧舜”,《荀子》中 也有“涂之人可以为禹”(路上随便哪一个都可以成为 像禹那样的圣人)。圣人做的是平常人做的事,也只做 平常的事。崇高寓于平凡,平凡蕴含崇高。追求崇高要 从平凡甚至琐屑的事情开始做起,崇高的境界往往体现 于日常细节之中。一个没有权势和财富的人可以是圣人, 而一个居高位者或巨富者也可能是一个渺小之人。
上人评往赎他往回?子来是贡帮相助的融他错的们误,恢在不复于可自把绝由原,对本就化可人。以人现从都代国能社家达会获到承得 认的的行补道为偿德和功标奖利准励,超。尊拔孔重到子个了的人大学利多生益子数,贡人,这难把是以鲁社企国会及人的的从进外 步己些追是国木会人子了高反东人个,复圣求难赎赐损再一路度常西的结对礼人大以回 , 伤 去 头受。情。私果来即到赎牛牛于”能而做这、把德,,子你回,:促,够空到样悖道当这但贡的自子子进牺做的,使逆德作就拒品己路)路,社牲到所同很 人 的 公 是绝行遇收救你会我,谓时多情标德让了 难 下;起但错的一但高也人的准,道国 的 了一不了发个如大会家 同 。名对道无两德领!向展幸果全导的 胞 孔溺赎德限种尴取国补 了 子水有福违,致补人是拔做尬家偿 。 高者推全背对虚偿望世高法,领。 兴",金动人人于假取而上,只让孔 地那,作 类 性 一不补却最或会普子说人鲁用也而个实偿步邪者得通说:感国"金鲁许一人之。。恶把到民:谢就",赐国在味来风“他违的个一众没不人(端一地说,克送有 反从闻而此道会一德定败而会坏色勇社变于会进救风而落气远水。者道了德。而去
利已同时可能有利于别人 • 3.生活中这样的人多不多?多!
• 读高中为了考大学。考大学为了得到好工 作。好工作为了生活得好。
• 项羽和曹操,一个是英雄,一个是奸雄, 但他们都是功利境界,因为他们都是为自 己。
正确看待功利境界
一个中国留学生在日本捡到一些钱物,交到警察 局,并按要求做了登记。过了几天,失主登门,表示 谢意后,拿出一些钱给这个留学生。留学生想,拾金 不昧怎么能收呢?坚决不肯。最后,失主告诉他,如 果你不收这钱,自己就无法从警察局里领出失物,按 规定,失主必须拿出部分丢失财物作为报酬。大家想 一想,日本人为什么要这么做?日本人这么做有没有 道理?
• 雷锋只是一个兵,并不妨碍他是一个道德境界的人;而 一些贪婪成性,不惜牺牲国家和人民的巨大利益的人终
将被人们所唾弃。
• 听故事“洗钵去”,想一想:怎样才能使 我们平凡的人生达到更高的境界?
• 有一个人到寺庙去出家,并拜见了方丈赵 州。那人说:“请师傅教我修行。”赵州 问:“你吃过粥没有?”那人回答:“吃 过了。”赵州说:“那么,先去把碗洗一 洗。”
天地境界
• 原文给的定义是什么?
• “一个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 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他不仅是社会的 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他是社会组织的 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有这种 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他了解 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在做他所做的事。这 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 说的天地境界。”
• 鲁迅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功利境界”与“道德境界”是否存在交叉
的情况? “子"子有贡贡功赎赎人利人:意鲁"义用国”自有与己一“的道符法钱合律做:严如了格果一鲁的件国道好人德事在意,外义本国”见 这到应两同该者胞被遭恐树遇怕为不并道幸不德,是典沦“范落水为,火奴夫隶不子,相为只容何要”反能的而够,要把事这批实些
举现象,再概括本质,由表及里。 • 总分总结构
第二部分
• 7-11段 论述了什么? • 阐述中国哲学是如何帮助人提高人生
境界的 • 作者认为人怎样达到“天地境界”呢? • 7-8两段,通过哲学,帮助人们达到最
高境界 • 第9段引用柏拉图的理论,有什么作用? • 对比,强调天地境界是一种超越
• 怎么理解“为了成为圣人,并不需要做不同于平常的事。 他不可能表演奇迹,也不需要表演奇迹。他做的都只是 平常人所做的事,但是由于有高度的觉解,他做的事对 于他就有不同的意义”? (第10段)
据说在西方大学中,凡开设中国哲学课 程的,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 是第一本必 读之书。百年之前,中国人因为有严复而知 有西方学术;迄今为止,外国人因有冯友兰 而知中国哲学。所以,若要说起20世纪中国 哲学,是不能不谈到哲学大师冯友兰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