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水蒸发量计算

合集下载

循环水排放计算公式

循环水排放计算公式

循环水排放计算公式
循环水排放计算公式
注:循环水排污总量=蒸发量+风吹损失量+循环水排污量。

1、敞开式系统循环冷却水的设计浓缩倍数不宜小于3.0。

浓缩倍数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N——浓缩倍数;
Qm——补充水量(/h);
Qb——排污水量(/h);
Qw——风吹损失水量(/h)
2、循环冷却水在系统内的设计停留时间不应超过药剂的允许停留时间。

设计停留时间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Td——设计停留时间(h);
V——系统容积()。

3、循环冷却水的系统容积宜小于小时循环水量的1/3。

当按下式计算的系统容积超过前述规定时,应调整水池容积。

式中Vf——设备中的水容积();
Vp——管道容积();
Vt——水池容积()。

4、循环冷却水系统阻垢、缓蚀剂的首次加药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Gf——系统首次加药量(kg);g——单位循环冷却水的加药量(mg/L)。

5、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运行时,阻垢、缓蚀剂的加药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Gr——系统运行时的加药量(kg/h)Qe——蒸发水量(/h)。

3.4.9 密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运行时,缓蚀剂加药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JH801投加量:
投加量(kg/d)=
)(1024)/()/(33kg h
L mg h m -⨯⨯⨯浓缩倍数
加药浓度补充水量 JH801补加量:
补加量(kg)=保有水量×(3.6-有机膦分析值)÷60
杀菌剂的投加:
投加量(kg)=保有水量(m 3)×加药浓度(mg/L)×10-3。

蒸发量计算的基础知识

蒸发量计算的基础知识

冷却塔蒸发量计算的基础知识总冷却循环水量的蒸发量=E + C☆基础热力学☆基础空气调节学E=72 × Q × ( X1 – X2)=L ×△t /600E : 蒸发量kg/hQ : 风量CMMX1 : 入口空气的绝对湿度kg/kg (absolute humidity)X2 : 出口空气的绝对湿度kg/kg (absolute humidity)△t : 冷却水出入口的温度差℃L : 循环水量kg/h§局部蒸发量C这是由冷却水塔本身结构上所引起。

当冷却循环水的压力<相同条件下水的蒸发压力,冷却循环水的系统会有闪烁(flash)发生,造成局部蒸发现象(cavitation),这种蒸发量通常仅为冷却循环水量的0.1%以下。

在计算局部蒸发量C 时,我们均假设局部蒸发量C 占全部冷却循环水量的0.1%。

凉水塔补水=蒸发量+排污量+飘散损失+泄漏一般凉水塔内水份的蒸发量不大,约为进水量的1~2.5%.1、蒸发量计算的基础知识总冷却循环水量的蒸发量=E + C☆基础热力学☆基础空气调节学E=72 × Q × ( X1 – X2)=L ×△t /600E : 蒸发量kg/hQ : 风量CMMX1 : 入口空气的绝对湿度kg/kg (absolute humidity)X2 : 出口空气的绝对湿度kg/kg (absolute humidity)△t : 冷却水出入口的温度差℃L : 循环水量kg/h§局部蒸发量C这是由冷却水塔本身结构上所引起。

当冷却循环水的压力<相同条件下水的蒸发压力,冷却循环水的系统会有闪烁(flash)发生,造成局部蒸发现象(cavitation),这种蒸发量通常仅为冷却循环水量的0.1%以下。

在计算局部蒸发量C 时,我们均假设局部蒸发量C 占全部冷却循环水量的0.1%。

2、排污量:根据水质情况确定浓缩倍数,来确定排放周期。

循环冷却水的蒸发量

循环冷却水的蒸发量

循环冷却水的蒸发量
实验目的:
探究循环冷却水的蒸发量。

实验材料:
1. 冷却水循环系统
2. 温度计
3. 实验容器
4. 计时器
实验步骤:
1. 确定循环冷却水的起始温度,并记录为T1。

2. 将冷却水循环系统启动,使水在系统中循环。

3. 在实验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冷却水,并记录容器初始重量为W1。

4. 将实验容器放置在无风的环境中,并通过计时器记录实验时间。

5. 每隔一段固定时间间隔,使用温度计测量冷却水的温度,并记录为Tk。

6. 在每次测量温度时,同时称量容器中剩余冷却水的重量为Wk。

7. 根据实验时间、温度和冷却水重量,计算出不同时间段的蒸发量。

实验数据:
实验时间(分钟)温度(℃)冷却水重量(g)蒸发量(g)实验结果:
根据上述数据计算得出的冷却水蒸发量如下表所示:
实验时间(分钟)蒸发量(g)
10 XX
20 XX
30 XX
40 XX
50 XX
60 XX
结论: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在循环冷却水的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冷却水的蒸发量不断增加。

本次实验结果可用于进一步研究冷却系统的效率和水资源的消耗情况。

注意事项:
1.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的变化,以免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2. 数据记录时要准确,避免出现偏差,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3.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容器和设备,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安全。

4. 本实验仅为示范,实际操作过程请按照实验所在实验室的规定进行操作。

蒸发量的计算

蒸发量的计算

蒸发量的计算
蒸发量用重量M(Kg)来标度
供热量Q(J)由温升热与气化潜热两部分组成。

1.温升热量Q1(J):
温升热与蒸发介质的热容和蒸发介质的温升成正比,即:
Q=C×M×ΔT;ΔT=T2-T1 热容C:J/Kg.℃
这是个非常简单的公式,用于计算温升热量,液体的饱和压力随温度的提高而上升至液体表面上方压力时开始蒸发。

2.蒸发潜热Q2(J)为:
Q2=M×ΔH
ΔH:液体的蒸发焓(汽化热)J/Kg
3.总供热量Q=Q1+Q2
蒸发的速度主要决定于蒸发物体表面空气的水蒸气饱和度。

饱和度越低则蒸发速度越快。

饱和度达到100%时则停止蒸发。

风可将蒸发物表面饱和度较高的空气吹走,换为饱和度较低的空气,所以提高蒸发速度。

温度越高、湿度越小、风速越大、气压越低、蒸发量越大。

风速大时蒸发量也大
如何计算循环水的蒸发量
E=RR*Delta T*( 循环水系统的循环水量
delta T温差
( 参数,可以根据季节在到之间选。

水的蒸发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一方面,水表面处的水分子由于热运动,会飞离水面,而水面上方水蒸气中的水分子,也要飞回水面。

如果飞出去的水分子数大于飞回来的水分子数,宏观上表现为水在蒸发,如果单位时间内飞出去的水分子数小于飞回来的水分子数,宏观上表现为水蒸气在液化。

单位时间内飞回来的水分子数量决定于水面上方水蒸汽的压强--蒸汽压。

蒸汽压越大,单位时间内飞回来的水分子数越多。

水蒸气的饱和度越大,蒸汽压就越大,所以,水就越不容易蒸发。

蒸发量的计算

蒸发量的计算

蒸发量的计算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蒸发量的计算蒸发量用重量M(Kg)来标度供热量Q(J)由温升热与气化潜热两部分组成。

1.温升热量Q1(J):温升热与蒸发介质的热容和蒸发介质的温升成正比,即:Q=C×M×ΔT;ΔT=T2-T1 热容C:J/Kg.℃这是个非常简单的公式,用于计算温升热量,液体的饱和压力随温度的提高而上升至液体表面上方压力时开始蒸发。

2.蒸发潜热Q2(J)为:Q2=M×ΔHΔH:液体的蒸发焓(汽化热)J/Kg3.总供热量Q=Q1+Q2蒸发的速度主要决定于蒸发物体表面空气的水蒸气饱和度。

饱和度越低则蒸发速度越快。

饱和度达到100%时则停止蒸发。

风可将蒸发物表面饱和度较高的空气吹走,换为饱和度较低的空气,所以提高蒸发速度。

温度越高、湿度越小、风速越大、气压越低、蒸发量越大。

风速大时蒸发量也大如何计算循环水的蒸发量E=RR*Delta T*( 循环水系统的循环水量delta T温差( 参数,可以根据季节在到之间选。

水的蒸发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一方面,水表面处的水分子由于热运动,会飞离水面,而水面上方水蒸气中的水分子,也要飞回水面。

如果飞出去的水分子数大于飞回来的水分子数,宏观上表现为水在蒸发,如果单位时间内飞出去的水分子数小于飞回来的水分子数,宏观上表现为水蒸气在液化。

单位时间内飞回来的水分子数量决定于水面上方水蒸汽的压强--蒸汽压。

蒸汽压越大,单位时间内飞回来的水分子数越多。

水蒸气的饱和度越大,蒸汽压就越大,所以,水就越不容易蒸发。

循环水蒸发损失量计算

循环水蒸发损失量计算

循环水总排污量核算
一、已知条件
1、总循环量 G=31000m3/h
2、新鲜水补水量 P
二、计算
新鲜水补水量 P= P1+ P2+ P3+ P4
式中 P1 蒸发损失
P2 风吹损失
P3 泄漏损失
P4 排污量
1、蒸发损失P1
计算公式1 P1=K·Δt·G
K:系数在环境温度为30℃时,K=0.15
Δt:进出水温差取Δt=2℃
G:系统循环量 31000 m3/h
P1=31000×0.15×2%=93 m3/h=2232 m3/d
2、风吹损失量P2
对于机械通风凉水塔,在有收水器的情况下,风吹损失率约为0.1-0.5% 取风吹损失率为0.1%
P2= 31000×0.2%=31 m3/h=756 m3/d
3、泄漏损失P3
由于系统式密闭循环,机泵的泄漏可忽略不计。

P3=0 m3/h
4、浓缩倍率K
循环水中的盐类浓度和补充水的盐类浓度之比称为浓缩倍率。

一般来说,如果补充水CL-<1000mg/l的话,控制在2.0以下,如果<500的话,可控制在3.0以下。

由于本公司的补水Cl-<500g/l,循环水的浓缩倍率取2.5
5、补水量P,
系统蒸发量P1=93 m3/h,K=2.5
∵ K= P/(P- P1)
∴ P= K?P1/( K-1)=93*2.5/1.5=155m3/h
6、理论排污量P4
P4=155-93-31=31 m3/h=756 m3/d
只要将水量代进去即可。

环境温度对应系数k值。

有关循环水损失量的计算公式

有关循环水损失量的计算公式

.
1、有关循环水损失量的计算公式
蒸发量(WE)kg/h(一般为循环量的0.8% ~ 1%)
冷却塔在运行中循环水不断的蒸发,蒸发量由以下公式计算:
WE=(TW1-TW2)/2520*L*Cp
TW1:入口水温℃TW2: 出口水温℃
Cp:低压比热 4.2KJ/kg℃2520: 水的蒸发潜热KJ/kg/
2、漂水量(WD)kg/h
根据冷却塔的构造、通风速度,一般的漂水量如下:
开放式,循环水量的0.05%
密闭式,循环水量的0.1%
3、排污水量(WB)kg/h
排污水量根据水质、浓缩的倍数不同而不同,一般开放式、密闭式一样为循环水量的0.3%
补充水量=WE+WD+WB(一般为循环量的3% ~ 5%)
开放式场合:循环水补充水量为:1.43%
密闭式场合:循环水补充水量为:1.28%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精品。

蒸发量计算公式

蒸发量计算公式

蒸发量计算公式
蒸发量计算公式
蒸发量计算公式是评估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它可以反映气候环境中水分的循环、热量的传递和能量的转化。

在气候变化中,蒸发量代表了水在气候系统中的流动,它可以提供有关水汽的量化信息,并且可以用来衡量气象和气候条件的演变。

蒸发量的计算公式是:蒸发量(mm/day)=降水量(mm/day)+水汽通量(mm/day),其中,降水量是指地面降水量,水汽通量是指大气层中水汽传输的量。

蒸发量的计算是基于气象和气候条件的变化,因此,蒸发量的计算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气温、湿度、风速等。

气温的升高会增加蒸发量,而湿度的降低会减少蒸发量。

风速的加快也会增加蒸发量,因为风会带走地面的水分,使之进入大气层,从而增加蒸发量。

蒸发量的计算也受到气象要素的影响,如辐射、沙尘暴以及湿气,在这些要素的作用下,蒸发量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蒸发量的计算可以提供有关水汽的量化信息,从而为气候变化的研究提供参考,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气候变化的趋势,从而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蒸发量的计算

蒸发量的计算

蒸发量的计算--(二)蒸发量用重量M(Kg)来标度供热量Q(J)由温升热与气化潜热两部分组成。

1.温升热量Q1(J):温升热与蒸发介质的热容和蒸发介质的温升成正比,即:Q=C×M×ΔT;ΔT=T2-T1 热容C:J/Kg.℃这是个非常简单的公式,用于计算温升热量,液体的饱和压力随温度的提高而上升至液体表面上方压力时开始蒸发。

2.蒸发潜热Q2(J)为:Q2=M×ΔHΔH:液体的蒸发焓(汽化热)J/Kg3.总供热量Q=Q1+Q2蒸发的速度主要决定于蒸发物体表面空气的水蒸气饱和度。

饱和度越低则蒸发速度越快。

饱和度达到100%时则停止蒸发。

风可将蒸发物表面饱和度较高的空气吹走,换为饱和度较低的空气,所以提高蒸发速度。

温度越高、湿度越小、风速越大、气压越低、蒸发量越大。

风速大时蒸发量也大如何计算循环水的蒸发量E=RR*Delta T*( 0.0013-0.0015)RR循环水系统的循环水量delta T温差( 0.0013-0.0015) 参数,可以根据季节在0.0013到0.0015之间选。

水的蒸发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一方面,水表面处的水分子由于热运动,会飞离水面,而水面上方水蒸气中的水分子,也要飞回水面。

如果飞出去的水分子数大于飞回来的水分子数,宏观上表现为水在蒸发,如果单位时间内飞出去的水分子数小于飞回来的水分子数,宏观上表现为水蒸气在液化。

单位时间内飞回来的水分子数量决定于水面上方水蒸汽的压强--蒸汽压。

蒸汽压越大,单位时间内飞回来的水分子数越多。

水蒸气的饱和度越大,蒸汽压就越大,所以,水就越不容易蒸发。

--1../..12022/3/27--。

有关循环水损失量的计算公式

有关循环水损失量的计算公式

有关循环水损失量的计算公式
.
1、有关循环水损失量的计算公式
蒸发量(WE)kg/h(一般为循环量的0.8% ~ 1%)
冷却塔在运行中循环水不断的蒸发,蒸发量由以下公式计算:
WE=(TW1-TW2)/2520*L*Cp
TW1:入口水温℃TW2: 出口水温℃
Cp:低压比热4.2KJ/kg℃2520: 水的蒸发潜热KJ/kg/
2、漂水量(WD)kg/h
根据冷却塔的构造、通风速度,一般的漂水量如下:
开放式,循环水量的0.05%
密闭式,循环水量的0.1%
3、排污水量(WB)kg/h
排污水量根据水质、浓缩的倍数不同而不同,一般开放式、密闭式一样为循环水量的0.3%
补充水量=WE+WD+WB(一般为循环量的3% ~ 5%)
开放式场合:循环水补充水量为:1.43%
密闭式场合:循环水补充水量为:1.28%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精品。

循环水系统的水量损失

循环水系统的水量损失

循环水系统的水量损失(数据来源于《机械通风冷却塔工
艺设计规范GB/T50392》)
循环水系统的水量损失主要在冷却塔上,分为三大部分,即蒸发损失、风吹损失、排污。

1.蒸发损失水量:
方法一(经验公式):
蒸发损失=蒸发水量损失百分率×循环水量=蒸发损失系数×进出冷却塔温差×循环水量。

蒸发损失百分率是蒸发损失水量与总循环水量的比值,蒸发损失系数根据气温来确定。

根据下表:蒸发损失水量为:(万分之八至万分之十六)×进出塔温差×循环水量。

方法二:(经验公式)
蒸发损失=(0.001+0.00002×空气干球温度)×水温差×循环水量
2.风吹损失水量
根据下表,风吹损失为:万分之十×循环水量。

3.排污水量
排污量=(蒸发量/(N-1)-风吹量) 推导过程如下:
4.循环水总补水量
方法一:补水量=蒸发量+风吹量+排污量
方法二:补水量=浓缩倍数×(风吹量+排污量)
风吹水量浓缩倍数蒸发水量排污水量风吹水量排污水量蒸发水量
浓缩倍数风吹水量
排污水量蒸发水量风吹水量排污水量蒸发水量风吹水量排污水量浓缩倍数蒸发水量风吹水量排污水量补水量=风吹水量
排污水量补水量补水中某盐的浓度循环水中某盐的浓度浓缩倍数补水量补水中某盐的浓度=风吹水量排污水量循环水中某盐的浓度-)
(=)=
(==所以又由于=)(平衡:
根据循环水的离子浓度Q N Q Q Q Q Q N Q Q Q Q Q Q Q Q N Q Q Q Q Q Q Q C C N Q C Q Q C 111-+-++++++++=⨯+⨯。

蒸发量的计算

蒸发量的计算

蒸发量的计算之袁州冬雪创作
蒸发量用重量M(Kg)来标度
供热量Q(J)由温升热与气化潜热两部分组成.
1.温升热量Q1(J):
温升热与蒸发介质的热容和蒸发介质的温升成正比,即:Q=C×M×ΔT;ΔT=T2-T1 热容C:J/Kg.℃
这是个非常简单的公式,用于计算温升热量,液体的饱和压力随温度的提高而上升至液体概况上方压力时开端蒸发.
2.蒸发潜热Q2(J)为:
Q2=M×ΔH
ΔH:液体的蒸发焓(汽化热)J/Kg
3.总供热量Q=Q1+Q2
蒸发的速度主要决议于蒸发物体概况空气的水蒸气饱和度.饱和度越低则蒸发速度越快.饱和度达到100%时则停止蒸发.
风可将蒸发物概况饱和度较高的空气吹走,换为饱和度较低的空气,所以提高蒸发速度.
温度越高、湿度越小、风速越大、气压越低、蒸发量越大.风速大时蒸发量也大
如何计算循环水的蒸发量
E=RR*Delta T*( 0.0013-0.0015)
RR循环水系统的循环水量
delta T温差
( 0.0013-0.0015) 参数,可以根据季节在0.0013到0.0015之间选.
水的蒸发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一方面,水概况处的水分子由于热运动,会飞离水面,而水面上方水蒸气中的水分子,也要飞回水面.
如果飞出去的水分子数大于飞回来的水分子数,宏观上表示为水在蒸发,如果单位时间内飞出去的水分子数小于飞回来的水分子数,宏观上表示为水蒸气在液化.
单位时间内飞回来的水分子数量决议于水面上方水蒸汽的压强--蒸汽压.蒸汽压越大,单位时间内飞回来的水分子数越多.
水蒸气的饱和度越大,蒸汽压就越大,所以,水就越不容易蒸发.。

循环水蒸发损失量计算

循环水蒸发损失量计算

循环水总排污量核算
一、已知条件
1、总循环量 G=31000m3/h
2、新鲜水补水量 P
二、计算
新鲜水补水量 P= P1+ P2+ P3+ P4
式中 P1 蒸发损失
P2 风吹损失
P3 泄漏损失
P4 排污量
1、蒸发损失P1
计算公式1 P1=K·Δt·G
K:系数在环境温度为30℃时,K=0.15
Δt:进出水温差取Δt=2℃
G:系统循环量 31000 m3/h
P1=31000×0.15×2%=93 m3/h=2232 m3/d
2、风吹损失量P2
对于机械通风凉水塔,在有收水器的情况下,风吹损失率约为0.1-0.5% 取风吹损失率为0.1%
P2= 31000×0.2%=31 m3/h=756 m3/d
3、泄漏损失P3
由于系统式密闭循环,机泵的泄漏可忽略不计。

P3=0 m3/h
4、浓缩倍率K
循环水中的盐类浓度和补充水的盐类浓度之比称为浓缩倍率。

一般来说,如果补充水CL-<1000mg/l的话,控制在2.0以下,如果<500的话,可控制在3.0以下。

由于本公司的补水Cl-<500g/l,循环水的浓缩倍率取2.5
5、补水量P,
系统蒸发量P1=93 m3/h,K=2.5
∵ K= P/(P- P1)
∴ P= K?P1/( K-1)=93*2.5/1.5=155m3/h
6、理论排污量P4
P4=155-93-31=31 m3/h=756 m3/d
只要将水量代进去即可。

环境温度对应系数k值。

蒸发量的计算

蒸发量的计算

蒸发量的计算(一)蒸发量用重量M(Kg)来标度供热量Q(J)由温升热与气化潜热两部分组成。

1.温升热量Q1(J):温升热与蒸发介质的热容和蒸发介质的温升成正比,即:Q=C×M×ΔT;ΔT=T2-T1 热容C:J/Kg.℃这是个非常简单的公式,用于计算温升热量,液体的饱和压力随温度的提高而上升至液体表面上方压力时开始蒸发。

2.蒸发潜热Q2(J)为:Q2=M×ΔHΔH:液体的蒸发焓(汽化热)J/Kg3.总供热量Q=Q1+Q2蒸发的速度主要决定于蒸发物体表面空气的水蒸气饱和度。

饱和度越低则蒸发速度越快。

饱和度达到100%时则停止蒸发。

风可将蒸发物表面饱和度较高的空气吹走,换为饱和度较低的空气,所以提高蒸发速度。

温度越高、湿度越小、风速越大、气压越低、蒸发量越大。

风速大时蒸发量也大如何计算循环水的蒸发量E=RR*Delta T*( 0.0013-0.0015)RR循环水系统的循环水量delta T温差( 0.0013-0.0015) 参数,可以根据季节在0.0013到0.0015之间选。

水的蒸发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一方面,水表面处的水分子由于热运动,会飞离水面,而水面上方水蒸气中的水分子,也要飞回水面。

如果飞出去的水分子数大于飞回来的水分子数,宏观上表现为水在蒸发,如果单位时间内飞出去的水分子数小于飞回来的水分子数,宏观上表现为水蒸气在液化。

单位时间内飞回来的水分子数量决定于水面上方水蒸汽的压强--蒸汽压。

蒸汽压越大,单位时间内飞回来的水分子数越多。

水蒸气的饱和度越大,蒸汽压就越大,所以,水就越不容易蒸发。

1/1。

蒸发量的计算

蒸发量的计算

蒸发量的计较之五兆芳芳创作
蒸发量用重量M(Kg)来标度
供热量Q(J)由温升热与气化潜热两部分组成.
1.温升热量Q1(J):
温升热与蒸发介质的热容和蒸发介质的温升成正比,即:Q=C×M×ΔT;ΔT=T2-T1 热容C:J/Kg.℃
这是个很是复杂的公式,用于计较温升热量,液体的饱和压力随温度的提高而上升至液体概略上方压力时开始蒸发.
2.蒸发潜热Q2(J)为:
Q2=M×ΔH
ΔH:液体的蒸发焓(汽化热)J/Kg
3.总供热量Q=Q1+Q2
蒸发的速度主要决定于蒸发物体概略空气的水蒸气饱和度.饱和度越低则蒸发速度越快.饱和度达到100%时则停止蒸发.
风可将蒸发物概略饱和度较高的空气吹走,换为饱和度较低的空气,所以提高蒸发速度.
温度越高、湿度越小、风速越大、气压越低、蒸发量越大.风速大时蒸发量也大
如何计较循环水的蒸发量
E=RR*Delta T*( 0.0013-0.0015)
RR循环水系统的循环水量
delta T温差
( 0.0013-0.0015) 参数,可以按照季候在0.0013到0.0015之间选.
水的蒸发进程是一个动态进程:一方面,水概略处的水份子由于热运动,会飞离水面,而水面上方水蒸气中的水份子,也要飞回水面.
如果飞出去的水份子数大于飞回来的水份子数,宏不雅上表示为水在蒸发,如果单位时间内飞出去的水份子数小于飞回来的水份子数,宏不雅上表示为水蒸气在液化.
单位时间内飞回来的水份子数量决定于水面上方水蒸汽的压强--蒸汽压.蒸汽压越大,单位时间内飞回来的水份子数越多.
水蒸气的饱和度越大,蒸汽压就越大,所以,水就越不容易蒸发.。

循环水自然降温计算

循环水自然降温计算

循环水池散热计算(1)水面蒸发和传导损失的热量:Qx=α·у(0.0174vf+0.0229)(Pb-Pq)A(760/B)式中Qx——水池表面蒸发损失的热量(kJ/h);α——热量换算系数,α=4.1868kJ/kcal;у——与水池水温相等的饱和蒸汽的蒸发汽化潜热(kcal/kg);vf——水池水面上的风速(m/s),一般按下列规定采用:室内水池vf=0.2~0.5m/s;露天水池vf=2~3m/s;Pb——与水池水温相等的饱和空气的水蒸汽分压力(mmHg);3.782KPaPq——水池的环境(23℃)空气的水蒸汽压力(mmHg);A——水池的水表面面积(m2);B——当地的大气压力(mmHg)。

(2)加上水池的水表面、池底、池壁、管道和设备等传导所损失的热量:而水池的水表面、池底、池壁、管道和设备等传导所损失的热量,占水池水表面蒸发损失热量的20%。

(3)水池补水加热所需的热量:Qb=αqbу(tr-tb)/t式中Qb——水池补充水加热所需的热量(kJ/h);α——热量换算系数,α=4.1868(kJ/kcal);qb——水池每日的补充水量(L);按水池水量的5~10%确定;у——水的密度(kg/L);tr——水池水的温度(℃)。

tb——水池补充水水温(℃);t——加热时间(h)。

(4)水池表面蒸发量的计算:Ws=ψ×(Pq.b-Pa)F×B/B、式中W——水池散湿量(kg/h);ψ——系数,ψ=0.00557×10-5kg/N.s;Pq.b——与水池水温相等的饱和空气的水蒸汽分压力(Pa);Pq——水池的环境空气的水蒸汽压力(Pa);F——水池的水表面面积(m2);B——标准的大气压力(Pa);B、——当地的大气压力(Pa);饱和水蒸气压力表温度t/℃绝对压强p/kPa水蒸汽的密度ρ/kg·m-3焓H/kJ·kg-1汽化热r/kJ·kg-1液体水蒸汽0 0.61 0.00 0.00 2491.10 2491.10 5 0.87 0.01 20.94 2500.80 2479.86 10 1.23 0.01 41.87 2510.40 2468.53 15 1.71 0.01 62.80 2520.50 2457.70 20 2.33 0.02 83.74 2530.10 2446.30 25 3.17 0.02 104.67 2539.70 2435.00 30 4.25 0.03 125.60 2549.30 2423.70 35 5.62 0.04 146.54 2559.00 2412.10 40 7.38 0.05 167.47 2568.60 2401.10 45 9.58 0.07 188.41 2577.80 2389.40 50 12.34 0.08 209.34 2587.40 2378.10 55 15.74 0.10 230.27 2596.70 2366.40 60 19.92 0.13 251.21 2606.30 2355.10 65 25.01 0.16 272.14 2615.50 2343.1070 31.16 0.20 293.08 2624.30 2331.20 75 38.55 0.24 314.01 2633.50 2319.50 80 47.38 0.29 334.94 2642.30 2307.80 85 57.88 0.35 355.88 2651.10 2295.20 90 70.14 0.42 376.81 2659.90 2283.10 95 84.56 0.50 397.75 2668.70 2270.50 100 101.33 0.60 418.68 2677.00 2258.40 105 120.85 0.70 440.03 2685.00 2245.40 110 143.31 0.83 460.97 2693.40 2232.00 115 169.11 0.96 482.32 2701.30 2219.00 120 198.64 1.12 503.67 2708.90 2205.20 125 232.19 1.30 525.02 2716.40 2191.80 130 270.25 1.49 546.38 2723.90 2177.60 135 313.11 1.72 567.73 2731.00 2163.30 140 361.47 1.96 589.08 2737.70 2148.70 145 415.72 2.24 610.85 2744.40 2134.00 150 476.24 2.54 632.21 2750.70 2118.50 160 618.28 3.25 675.75 2762.90 2037.10 170 792.59 4.11 719.29 2773.30 2054.00 180 1003.50 5.15 763.25 2782.50 2019.30 190 1255.60 6.38 807.64 2790.10 1982.40 200 1554.77 7.84 852.01 2795.50 1943.50 210 1917.72 9.57 897.23 2799.30 1902.50 220 2320.88 11.60 942.45 2801.00 1858.50 230 2798.59 13.98 988.50 2800.10 1811.60 240 3347.91 16.76 1034.56 2796.80 1761.80 250 3977.67 20.01 1081.45 2790.10 1708.60 260 4693.75 23.82 1128.76 2780.90 1651.70 270 5503.99 28.27 1176.91 2768.30 1591.40 280 6417.24 33.47 1225.48 2752.00 1526.50 290 7443.29 39.60 1274.46 2732.30 1457.40 300 8592.94 46.93 1325.54 2708.00 1382.50 310 9877.96 55.59 1378.71 2680.00 1301.30 320 11300.30 65.95 1436.07 2648.20 1212.10 330 12879.60 78.53 1446.78 2610.50 1116.20 340 14615.80 93.98 1562.93 2568.60 1005.70 350 16538.50 113.20 1636.20 2516.70 880.50 360 18667.10 139.60 1729.15 2442.60 713.00 370 21040.90 171.00 1888.25 2301.90 411.10 374 22070.90 322.60 2098.00 2098.00 0.00。

循环水自然降温计算

循环水自然降温计算

循环水池散热计算(1)水面蒸发和传导损失的热量:Qx =α·у(0.0174vf +0.0229 )(Pb -Pq) A(760/B)式中Qx——水池表面蒸发损失的热量(kJ/h );α——热量换算系数,α=4.1868 kJ /kcal ;у——与水池水温相等的饱和蒸汽的蒸发汽化潜热(kcal/kg );vf ——水池水面上的风速(m/s ),一般按下列规定采用:室内水池vf =0.2~0.5 m/s ;露天水池vf =2~3 m/s ;Pb——与水池水温相等的饱和空气的水蒸汽分压力(mmHg );3.782 KPaPq——水池的环境(23℃)空气的水蒸汽压力(mmHg );A——水池的水表面面积(m2 );B——当地的大气压力(mmHg )。

(2)加上水池的水表面、池底、池壁、管道和设备等传导所损失的热量:而水池的水表面、池底、池壁、管道和设备等传导所损失的热量,占水池水表面蒸发损失热量的20% 。

(3)水池补水加热所需的热量:Qb=αqbу(tr- tb)/t式中Qb——水池补充水加热所需的热量(kJ/h);α——热量换算系数,α=4.1868(kJ /kcal);qb——水池每日的补充水量(L);按水池水量的5~10%确定;у——水的密度(kg/L);tr——水池水的温度(℃)。

tb——水池补充水水温(℃);t——加热时间(h)。

(4)水池表面蒸发量的计算:Ws =ψ×(Pq.b -Pa )F×B/B、式中W——水池散湿量(kg/h );ψ——系数,ψ=0.00557×10-5 kg/N.s ;Pq.b——与水池水温相等的饱和空气的水蒸汽分压力(Pa);Pq——水池的环境空气的水蒸汽压力(Pa );F——水池的水表面面积(m2 );B——标准的大气压力(Pa );B、——当地的大气压力(Pa );饱和水蒸气压力表温度t/℃绝对压强p/kPa 水蒸汽的密度ρ/kg·m-3焓H/kJ·kg-1 汽化热r/kJ·kg-1液体水蒸汽0 0.61 0.00 0.00 2491.10 2491.10 5 0.87 0.01 20.94 2500.80 2479.86 10 1.23 0.01 41.87 2510.40 2468.53 15 1.71 0.01 62.80 2520.50 2457.70 20 2.33 0.02 83.74 2530.10 2446.30 25 3.17 0.02 104.67 2539.70 2435.00 30 4.25 0.03 125.60 2549.30 2423.7035 5.62 0.04 146.54 2559.00 2412.10 40 7.38 0.05 167.47 2568.60 2401.10 45 9.58 0.07 188.41 2577.80 2389.40 50 12.34 0.08 209.34 2587.40 2378.10 55 15.74 0.10 230.27 2596.70 2366.40 60 19.92 0.13 251.21 2606.30 2355.10 65 25.01 0.16 272.14 2615.50 2343.10 70 31.16 0.20 293.08 2624.30 2331.20 75 38.55 0.24 314.01 2633.50 2319.50 80 47.38 0.29 334.94 2642.30 2307.80 85 57.88 0.35 355.88 2651.10 2295.20 90 70.14 0.42 376.81 2659.90 2283.10 95 84.56 0.50 397.75 2668.70 2270.50 100 101.33 0.60 418.68 2677.00 2258.40 105 120.85 0.70 440.03 2685.00 2245.40 110 143.31 0.83 460.97 2693.40 2232.00 115 169.11 0.96 482.32 2701.30 2219.00 120 198.64 1.12 503.67 2708.90 2205.20 125 232.19 1.30 525.02 2716.40 2191.80 130 270.25 1.49 546.38 2723.90 2177.60 135 313.11 1.72 567.73 2731.00 2163.30 140 361.47 1.96 589.08 2737.70 2148.70 145 415.72 2.24 610.85 2744.40 2134.00 150 476.24 2.54 632.21 2750.70 2118.50 160 618.28 3.25 675.75 2762.90 2037.10 170 792.59 4.11 719.29 2773.30 2054.00 180 1003.50 5.15 763.25 2782.50 2019.30 190 1255.60 6.38 807.64 2790.10 1982.40 200 1554.77 7.84 852.01 2795.50 1943.50 210 1917.72 9.57 897.23 2799.30 1902.50 220 2320.88 11.60 942.45 2801.00 1858.50 230 2798.59 13.98 988.50 2800.10 1811.60 240 3347.91 16.76 1034.56 2796.80 1761.80 250 3977.67 20.01 1081.45 2790.10 1708.60 260 4693.75 23.82 1128.76 2780.90 1651.70 270 5503.99 28.27 1176.91 2768.30 1591.40 280 6417.24 33.47 1225.48 2752.00 1526.50 290 7443.29 39.60 1274.46 2732.30 1457.40 300 8592.94 46.93 1325.54 2708.00 1382.50 310 9877.96 55.59 1378.71 2680.00 1301.30 320 11300.30 65.95 1436.07 2648.20 1212.10 330 12879.60 78.53 1446.78 2610.50 1116.20 340 14615.80 93.98 1562.93 2568.60 1005.70 350 16538.50 113.20 1636.20 2516.70 880.50 360 18667.10 139.60 1729.15 2442.60 713.00 370 21040.90 171.00 1888.25 2301.90 411.10 374 22070.90 322.60 2098.00 2098.00 0.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贫乏的国家,一些地区水资源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节约用水成了一个社会发展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火力发电厂是一个耗水大户,其中循环水冷却塔的耗水量约占整个电厂耗水量的60%以上。

因此,冷却塔耗水量的变化对整个电厂耗水量有着较明显的影响。

那么哪些因素影响冷却塔的耗水量,又是如何影响的呢?下面以一台300MW火电机组为实例具体分析一下其变化的内在规律,以期获得对火电厂节水工作有益的结论。

1.计算所需数据:(机组在300MW工况下)冷却塔循环水量36000t/h? ?? ?? ?? ?? ?? ?? ?? ? 循环水温升9.51℃凝汽器循环水进水温度20℃? ?? ?? ?? ?? ?? ?? ? 空气湿度61%循环冷却塔的端差5℃(端差为冷却塔循环水出水温度与大气湿球温度之差)循环水浓缩倍率3.02.影响冷却塔耗水量因素分析:火力发电厂循环水冷却系统运行中,维持系统正常稳定运行的关键是两个平衡,即:水量平衡和盐量平衡。

二者相互联系,如果其中一个平衡变化,那么另一个平衡也会随之发生相应变化。

2.1循环水的水量平衡:水量平衡过程是:机组运行过程中,对于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来说,水的损失有蒸发损失、风吹损失、排污损失、漏泄损失(由于量较小,一般可略去不计)等,要维持水量平衡就需要同时对系统进行补水。

循环水系统的水量平衡数学表达式为:PBu =P1+ P2+ P3 [1]公式1PBu:补充水量占循环水量的百分率,% P1:蒸发损失水量占循环水量的百分率,%P2:风吹损失占循环水量的百分率,% P3:排污损失占循环水量的百分率,%在以上平衡中通常P1所占的份额较大,而它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凝汽器的热负荷,以及气候条件(主要是温度因素);P2的大小取0.1%(机组冷却塔中装有除水器时);P3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循环水系统所能达到的浓缩倍率。

水量平衡的另一种数学表达式为: M=E+B+D [2]公式2M:补充水量,t/h; E:蒸发损失量,t/h;B:风吹损失量,t/h;的D:排污损失量,t/h其中:自然通风冷却塔的蒸发损失计算公式为:E=k×△t×Qm [2]? ?? ?? ?? ?? ?? ?? ?? ?? ?? ?? ?? ?? ?? ?? ?公式3k:与环境大气温度有关的系数,%;△t:循环冷却水温升,℃;Qm:循环水量,T。

若其它条件不变,仅冷却水量发生变化时,同一机组△t成反比变化,因而蒸发损失水量则保持不变的。

由公式1和公式2可以推出:B=Qm×P2公式4D=Qm×P3公式52.2循环水的盐量平衡:循环水系统的盐量平衡过程是:机组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循环冷却系统中水的蒸发作用,循环水中的溶解盐类不断浓缩,因此就需要通过排污等方式降低溶解盐类。

当循环冷却水系统中进入和失去的盐类达到平衡后可得:K=(P1+ P2+ P3)/(P2+ P3)[1]公式6由以上两个平衡过程的分析可以得出,影响循环水冷却塔耗水量的主要因素为:环境温度,空气湿度,机组出力,浓缩倍率。

3.影响耗水量因素的定量分析:3.1环境温度变化对冷却塔耗水量的影响:(取空气湿度61%,机组出力300MW,浓缩倍率K=3.0)3.1.1蒸发损失量的计算:? ?当循环水进口温度为20℃时,环境(大气)的湿球温度为20-5=15℃,查文献[3]可得,大气的干球温度为21℃。

查文献[4]可得,k=0.142%。

代入公式3可得:E=k×△t×Qm=0.142%×9.51×36000=486t/h3.1.2风吹损失量的计算:由公式4可得:B= Qm×P2 =36000×0.1%=36 t/h由公式6可推导出:P3=[P1+ P2(1- K)]/(K-1)代入可得:P3=0.575%由公式5可得:D= Qm×P3 =36000×0.575%=207 t/h3.1.4耗水量情况:由公式2可得:M=E+B+D =486+36+207=729t/h运用以上方法,我们可以很方便地计算出当环境温度为6℃、11℃、16℃、26℃、31℃、36℃时循环水冷却塔耗水量的变化情况(具体结果见表1和图1)表1:环境温度变化对循环冷却塔耗水量的影响环境温度(℃) 6 11 16 21 26 31 36循环水耗水量(t/h)575 626 678 729 781 832 883图1:环境温度变化对循环冷却塔耗水量的影响3.2环境湿度变化对冷却塔耗水量的影响:(取循环水进水温度20 ℃,机组出力300MW,浓缩倍率K=3.0)由3.1的计算结果可知,当环境湿度在61%时,冷却塔的耗水量为729t/h。

下面我们来计算一下,当环境湿度为66%时,冷却塔的耗水情况。

当环境湿度为66%时,取循环水进口温度为20℃,则大气的湿球温度为20-5=15℃,根据文献[3 ]可知,大气的干球温度为20℃。

查文献[4]可得,k=0.14%,代入公式3可得:E=k×△t×Qm=0.14%×9.51×36000=479t/h3.2.2风吹损失量的计算:由公式4可得:B= Qm×P2 =36000×0.1%=36 t/h3.2.3排污损失量的计算:由公式6可推导出:P3=[P1+ P2(1- K)]/(K-1)代入可得:P3=0.57%由公式5可得:D= Qm×P3=36000×0.57%=205 t/h由公式2可得:M=E+B+D =479+36+205=720t/h运用以上方法,我们可以很方便地计算出当环境湿度为71%、76%、56%、51%、46%时循环水冷却塔耗水量的变化情况(具体结果见表2和图2)表2:环境湿度变化对循环冷却塔耗水量的影响环境湿度(%)46 51 56 61 66 71 76循环水耗水量(t/h)761 750 739 729 720 709 698图2:环境湿度变化对循环冷却塔耗水量的影响3.3机组出力变化对循环冷却塔耗水量的影响:(取循环水进水温度为20℃,大气湿度为61%,浓缩倍率K=3.0)由3.1的计算结果可知,当机组出力为100%时,循环冷却塔的耗水量为729 t/h。

下面我们来计算一下,当机组出力为75%时,循环冷却塔的耗水量情况。

3.3.1蒸发损失的计算:由公式3可知,当机组出力变化时,△t将会随之而改变。

哪么如何变化的呢?由文献[5]可知,凝汽器的传热方程数学表达式为:D×γ×△t =G×Cp×△t [5]在机组出力变化时,G、Cp 是不变的,而γ将有所变化,但变化很小,在此认为不变。

因此,由上式可推出:△t1/△t= D1/ D 公式5我们知道,汽轮机的排汽量变化与机组出力变化基本是成正比的,因此,当机组出力由100%降至75%时,由公式5可得:△t1=75%△t=0.75×9.51=7.13℃代入公式3可得:E=k×△t×Qm=0.142%×7.13×36000=364t/h由公式4可得:B= Qm×P2 =36000×0.1%=36 t/h由公式6可推导出:P3=[P1+ P2(1- K)]/(K-1)代入可得:P3=0.41%由公式5可得:D= Qm×P3=36000×0.41%=148t/h由公式2可得:M=E+B+D =364+36+148=548t/h运用以上方法,我们可以很方便地计算出当机组出力在60%、50%时循环冷却塔的耗水量变化情况(具体结果见表3和图3)表3:机组出力变化对循环冷却塔耗水量的影响机组负荷系数(%)50 60 75 100循环水耗水量(t/h)365 438 548 729图3:机组出力变化对循环冷却塔耗水量的影响3.4浓缩倍率变化对循环冷却塔耗水量的影响:(取机组出力300MW,循环水进口温度为20℃,大气湿度为61%)由3.1的计算结果可知,当循环水浓缩倍率为K=3.0时,循环冷却塔的耗水量为729 t/h。

下面我们来计算一下,当浓缩倍率K=3.5时,循环冷却塔耗水量的大小。

℃,则大气的湿球温度为20-5=15℃,查文献[ 3]可得,大气的干球温度为21℃。

查文献[4 ]可得,k=0.142%,代入公式3可得:E=k×△t×Qm=0.142%×9.51×36000=486t/h由公式4可得:B= Qm×P2 =36000×0.1%=36 t/h3.4.3排污损失量的计算:由公式6可推导出:P3=[P1+ P2(1- K)]/(K-1)代入可得:P3=0.44%由公式5可得:D= Qm×P3=36000×0.44%=158 t/h3.4.4耗水量情况:由公式2可得:M=E+B+D=486+36+158=680t/h运用以上方法,我们可以很方便地计算出当环境温度为4.0、4.5、5.0、2.5、2.0时循环水冷却塔耗水量的变化情况(具体结果见表4和图4)表4:浓缩倍率变化对循环冷却塔耗水量的影响浓缩倍率 2.0 2.5 3.0 3.5 4.0 4.5 5.0循环水耗水量(t/h)972 810 729 680 648 625 608图4:浓缩倍率变化对循环冷却塔耗水量的影响4.结论与建议:4.1环境温度变化对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耗水量影响近似为线性正比关系。

环境温度每变化1℃,循环水耗水量则变化约10 t/h。

约相当于循环水量的0.028个百分点。

4.2环境湿度变化对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耗水量影响近近似为线性反比关系。

环境湿度每变化1个百分点,循环水耗水量则变化约2 t/h。

约相当于循环水量的0.0056个百分点。

4.3机组出力变化对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耗水量影响近似为线性正比关系。

机组出力每变化1个百分点,循环水耗水量则变化7.3 t/h。

约相当于循环水量的0.02个百分点。

该结论是依据发电机组推导得出的,对热电联产机组不适用。

建议:1)在机组正常运行中,应重视汽机侧漏入疏水扩容器的疏水量。

因为该疏水量的增加相当于增加了凝汽器的热负荷,也即相当于机组出力是增加的。

2)应重视冷却塔的日常维护工作,因为若冷却塔的冷却效果较差会引起冷却塔的出水温度上升,这不但会增加其耗水量,同时还导致机组煤耗升高。

在3.3的计算中,若不忽略γ的变化,则计算结果与忽略γ变化相比,耗水量将有所增加但增加幅度不会超过10%。

4.4浓缩倍率变化对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耗水量影响是一个反比关系,但不是直线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