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表现手法有几种?
中考语文15种常用的诗歌表现手法
![中考语文15种常用的诗歌表现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1c6911d09b89680202d82522.png)
中考语文15种常用的诗歌表现手法01、直接抒情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等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02、借景抒情(杜牧《泊秦淮》)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写作者的感情。
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歌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所写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
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03、托物言志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咏蝉》)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的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
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的很远,并非依靠风的力量。
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自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吹嘘。
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的。
04、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管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诗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05、动静结合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如: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出了诗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两句写静态,后两句写动态,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诗歌的三种特殊表现手法
![诗歌的三种特殊表现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7936b339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78.png)
诗歌的三种特殊表现手法
1、押韵:押韵是指诗歌中句子的结尾,音节、音素和语 9;律的一种重复的表现形式。
爱妻容颜娇婉明,
眉间箴言妙指掌,
内心坚定忠贞不易,
拗口难言深情传。
静默潜伏已有馀,
红颜郑重慈母笑,
腹中婴儿已含汗,
牵心情深发朴实。
2、比兴:比兴是指以一定的文学手法,将自然现象或人物状况与古今相比,表达主旨的手法。
春风吹拂花开香,
然而江山万象看似旧,
虽然雨水初浇植物滋,
又无法见识远古初心。
金碧辉煌点缀古城,
山流不息洪水滔滔,
文明古迹犹如昨日,
气魄依旧一往情深。
3、讽刺:讽刺是指以一定的手法,将目标进行挖苦或吐槽,借此来唤起其自省和正视。
世界写满吐痰与嫉妒,
媒体欺骗国人看 will,
街头走秀俗不可耐,
封建观念依旧欺压。
誓言与许诺实在空,
贪婪眼泪嗔乐易停,
把文明踩在尘埃里,
为了钱财脚下连累。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d04cbd2d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2d.png)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诗歌了吧,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那么什么样的诗歌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篇11、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于事、联想、想象、渲染、对比、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借古讽今、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2、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象征、对比、衬托、双关、设问、反问、反语、通感、互文、用典、化用、叠词等;3、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寓理于事:诗歌分抒情诗和叙事诗两大种,其中还有一种说理诗,虽数量不多,但影响颇大。
这些诗都是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
几大诗人如杜甫、陆游、苏轼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深含理趣的句子。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苏轼)——说明陷在里面不能跳出来,往往被各种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件的真相。
朱熹《观书有感》里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陆游的《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修辞:诗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其作用大体和其它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
要发现修辞,直接说明作用。
比喻——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拟人——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反问——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夸张——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对偶——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巧用典故,化用前人诗句——精炼含蓄;扩展内容;富有文采。
(这方面对课外阅读量和历史知识要求较高,但有时十分明显。
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
![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164bf0bd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32.png)
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有:
表
现 主 题ຫໍສະໝຸດ 写景诗 咏物诗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的
咏史诗
方
借古喻今
正侧面描写
法
描写
虚实结合 动静结合
议论问答
色彩渲染、视角变化 白描
表
记叙赋
达
细节描写 借景或借物、事抒情
方 式
抒情
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直 抒胸臆
托物言志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怀古伤今 用典抒情
烘托
色彩渲染:用色彩来表达诗人的情感 如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寒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前两句以黄衬翠以白衬青色彩鲜 明更托出早春的生机初发的气息传达出愉快的情感 杜甫绝句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作者浓彩重墨渲染了山青翠花红艳鸟翎白、碧波绿的怡 人风光为下文勾起漂泊的伤感做下了铺垫反衬出思归 的感伤
注:一、吴钩:吴钩刀名也刃弯今南蛮用之谓之葛党刀沈括梦溪 笔谈 二、关山五十州:指当时藩镇割据、中央不能掌管的地区通 鉴·唐纪载唐宪宗元和七年绛云:今法令所不能制者 河南北五十 余州 三、凌烟阁:在长安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六四三年画开国功臣二十 四人于凌烟阁 四、若个:哪个
这两首诗所用的抒情方式有哪些不同
最后一句卒章显志菊花被人格化了作者赋予它以不求 高位、不慕荣利的思想品质突出了菊花的高尚气节也 表明了诗人的高尚情怀这一句使诗的主题在此得到了 抉示诗意得到了升华 结构对比:如欧阳修画眉鸟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前两句写自由自在任意翔鸣的画眉与后两句写陷入囚 笼失去了自由的画眉构成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禁锢思想、 束缚人才的现象的抨击和对言论自由、解放人才理想 的向往
诗歌的表现手法
![诗歌的表现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ebdee66b7c1cfad6195fa7d1.png)
表现手法
(1)抒情方式
①间接抒情
借景或借物抒情。
作者对景象或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
达的思想寄托在此景此物中。
寓情于景(物),情景交融。
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
借对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来抒发感情。
②直接抒情。
也称直抒胸臆。
(2)烘托
衬托分为反衬和正衬。
正衬又称为烘托。
烘托是一种从侧面渲染来衬托主要写作对象的表现技法。
这种技法用在古诗词中,
使要表现的事物更加鲜明突出。
(3)用典
古人常用典故在作品中或鲜明强烈,或含蓄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把握典故的思想,就需要了解作者的身世,熟悉典故的来历。
(4)象征
指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艺术家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
殊意义的事理的艺术手法。
(5)欲扬先抑
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
“抑”,指按下、贬低。
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
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6)动静结合、以动写静
(7)虚实结合
(8)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
诗歌表现手法课件(共47张PPT)
![诗歌表现手法课件(共4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8a619a8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ae.png)
(2)运用烘托手法,其好处是以“静”衬托出杜鹃啼声的悲切。 1、虚——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从侧面通过描绘某件事,景或人的方法来衬托出主要的人或事物。
北陂杏花 王安石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作者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气氛。
(2 (3)设想的未来之境。
续延伸,动中取静,以动 衬静。 “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 从侧面通过描绘某件事,景或人的方法来衬托出主要的人或事物。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故乡明月”——“乡思情”;
用“长于亭艺折术柳创”—作—,例“惜就别是:情从”正;姜面着夔意描写《。 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
江上看山 (苏辙 )
朝看江上枯崖山,憔悴荒村赤如赭。
暮行百里一回头,落日孤去霭新画。 前山更新色更深,谁知可爱信如今。
唯有巫山最浓秀,依然不负远来人。
[分析]此诗通过色彩的层层渲染,描绘出一幅幅美景:“赤如赭” 的“荒村”、“落日”时分的“霭新画”、“更新色更深”的“前
山”,已让诗人观止,抒发感叹——谁知可爱信如今!却哪知巫山最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 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 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
古代诗歌鉴赏
诗歌的表达技巧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
修辞方法: 设问、反问
表达技巧(Ⅰ)
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结构技巧:
常见的诗歌表现手法
![常见的诗歌表现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8d25e33458fb770bf78a557e.png)
间接抒情,
又叫委婉含蓄,诗人们往 往借助多种修辞艺术,委婉地表达自己 的思想感情。分为情景交融、借景衬情、 托物言志。如李白的《赠汪伦》和刘禹 锡的《竹枝词》,都是在叙事的基础上 采用间接的抒情方式。所不同的是:前 者用“桃花潭水深千尺”来比喻“汪伦 送我情”,后者巧用谐音双关,将恋人 之间若明若暗的爱情表现得真切动人。
对比——对比手法鉴赏,我们要注意它的特点仅举一例:南园十三首(其一)李贺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小白长红” 指白花少,红花多。园中春花的艳丽和“日暮嫣香 落”的结局,形成对比,藉以抒发个人感慨。作者 正值青春年华,犹如“越女”,然而因避父讳却不 能为朝廷所用,如花盛开时无人欣赏,其悲戚之情 自然流露出来,全诗悲剧气氛浓烈。“嫁与春风不 用媒”说得轻松,其实花何尝愿意离开本枝,随风 飘零。
例: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
采 莲 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 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鹊桥仙· 夜闻杜鹃 陆 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昏, 春晓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晚常啼杜鹃。 催成清泪,惊破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 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问:(1)、《采莲曲》刻画人物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2)、陆游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晚常啼杜 鹃。”两句,采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这样写在表 达上有什么好处?
例: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跳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问题:请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说明两首诗歌在 抒情方式上的异同。
诗歌表现手法总汇
![诗歌表现手法总汇](https://img.taocdn.com/s3/m/a4ce3940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53.png)
01
03
02
何文焕的话说得有道理。“千里”改作“十里”,似乎更切合实际,但诗境全失。因为所谓“千里”,正极言江南地广,是指整个江南春色说的,而不是实指某处景色。诗人描写景物,不必拘泥于见闻,可以写意中的虚景,也可以把眼前的实景和意中的虚景结合起来写。杜牧就是把自己的实感和想象揉合在一起,给我们绘出了一幅地域广袤、气象万千的江南春景图。这两句诗写了七种意象。莺啼是从听觉上感受的,春风是从触觉上感受的,红花、绿叶、水村、山郭、酒旗,是从视觉上感受的。从不同的角度来刻画景物,逼真,有立体感,容易把读者带到作品的艺术境界之中。静景动景构成对比,画面更加生动。红绿相衬,色彩十分鲜明。所有景物都和“江南春”这个规定情境相适应,统一构成意趣盎然的江南春图
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如“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迭题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十一)、用典:1
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翩等作用,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修辞技巧
(一)、比喻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如“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如“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析】“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初中语文15种常用的诗歌表现手法
![初中语文15种常用的诗歌表现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e4432800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9a.png)
初中语文15种常用的诗歌表现手法01直接抒情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等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02借景抒情(杜牧《泊秦淮》)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写作者的感情。
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歌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所写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
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03托物言志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咏蝉》)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的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
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的很远,并非依靠风的力量。
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自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吹嘘。
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的。
04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管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诗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05动静结合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如: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出了诗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两句写静态,后两句写动态,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中的表现手法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中的表现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d2aa3ab1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92.png)
诗歌鉴赏中的表现手法(一)诗歌鉴赏中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现技巧、艺术技巧这些概念大同小异,可以归结为都是手法的运用。
而表现手法又可以细分为:描写手法、描写角度、修辞手法和抒情手法四类。
只要我们掌握了每一个分类中的具体手法,构建起表现手法的知识体系,考点自然就明了,考试中的表现手法题型就迎刃而解。
一.描写手法1.白描:本是中国画的技法名称,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
用在文学创作中,指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写作方法。
例:(散文)“房间内的光线不够,所以在房间正中顶上,开了一个八角形的光斗。
因此大家就把这个楼叫做‘八角楼’。
”作者用朴素的语言,不作任何形容,简明地写房间内简陋的陈设,重点介绍了“八角楼”名称的由来。
(诗歌)“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描绘了一副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了封建统治者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把经过选择的九种事物,巧妙地排列开来,勾勒出荒远古道上秋风飒飒的凄凉景象,写出了“断肠人”眼中的凄凉景象。
2.渲染:本是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有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
文艺创作表现手法是对所写对象作突出的描写、形容、烘托,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
例:(诗歌)“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这里“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了一种气氛,衬托夜的静、心情的焦急。
写出了焦急等待的心情。
(诗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
3、烘托:对所描写的主要对象不作正面的刻画,而是通过写周围的人物、环境,使主要对象更加鲜明突出。
属于侧面描写。
例:(诗歌)“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诗歌的表现手法有
![诗歌的表现手法有](https://img.taocdn.com/s3/m/c1d8a9dd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88.png)
诗歌的表现手法有?常见的诗歌表现手法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抒情方式、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三种。
抒情方式分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入景)、托物言志、怀古伤今、即事抒怀。
描写方式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有白描、烘托、渲染。
写景诗常用表达技巧有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以乐衬哀,上下(或远近、俯仰、时空、声色、视听)结合。
其他表达技巧有抑扬、对写等。
诗歌中的艺术手法1、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结构形式: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寄寓寄托等。
4、写作技巧:写作技巧包括:赋比兴、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表达方式古典诗词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议论、抒情、描写。
考查的重点是抒情和描写。
其中,抒情可分直抒胸臆(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手法常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1、直接抒情: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不销魂怎地不销魂。
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
15种诗歌的表现手法
![15种诗歌的表现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a3e0bd7c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9b.png)
15种诗歌的表现手法15种诗歌的表现手法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诗歌吧,诗歌饱含丰富的感情和想象。
那些被广泛运用的诗歌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5种诗歌的表现手法,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直接抒情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等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借景抒情(杜牧《泊秦淮》)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写作者的感情。
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歌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所写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
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3、托物言志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咏蝉》)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的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
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的很远,并非依靠风的力量。
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自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吹嘘。
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的。
4、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管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诗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15种常用的诗歌表现手法
![15种常用的诗歌表现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04d1a9635727a5e9856a61fc.png)
15种常用的诗歌表现手法1、直接抒情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等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借景抒情(杜牧《泊秦淮》)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写作者的感情。
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歌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所写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
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3、托物言志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咏蝉》)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的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
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的很远,并非依靠风的力量。
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自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吹嘘。
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的。
4、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管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诗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5、动静结合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如: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出了诗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两句写静态,后两句写动态,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15种诗歌的表现手法
![15种诗歌的表现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4850fa4e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2f.png)
15种诗歌的表现手法15种诗歌的表现手法诗歌是一种用语言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文学形式,而表现手法是诗歌创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诗歌表现手法中,表现的方式和手法不同,可以创造出不同的诗歌风格和氛围。
以下是15种常见的诗歌表现手法:1. 比喻比喻是一种将两个看似不相干,但实际上有共同特征的事物进行类比的表现手法。
通过比喻,诗人可以创造出深刻的形象,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2. 拟人拟人是一种将非人类的事物赋予人性特征的表现手法。
通过拟人,诗人可以让事物拥有自己的思想、意识以及行为。
这种表现手法常常被用于诗歌中,以增强诗歌的思想性和生动性。
3. 借景借景是一种将诗人所见所闻的景物作为诗歌表现内容的表现手法。
通过借景,诗人可以将自然界中独特的景色、特征和情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创造出独一无二的诗歌韵味。
4. 抒情抒情是一种将个人情感和思想表达出来的表现手法。
通过抒情手法,诗人可以将自己的感受、思想、情感表达出来,使读者更加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
5. 借代借代是一种将一种事物代表另一种事物的表现手法。
借代手法常常被用于诗歌中,以达到比喻、拟人等效果。
6. 对比对比是一种通过事物的对比,来突出其不同特征的表现手法。
通过对比,诗人可以更加深刻地表达出诗歌中所要表达的观点。
7. 换喻换喻是一种将原本已经存在的词汇换成另一种新的词汇的表现手法。
通过换喻手法,诗人可以创造出更具有诗意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8. 反复反复是一种将同样的词汇或者表述反复出现在诗歌中的表现手法。
通过反复,诗人可以让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诗歌中所要表达的内容。
9. 拟声拟声是一种将声音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表现手法。
通过拟声,诗人可以为诗歌注入生动、形象的力量,使诗歌更加有感染力。
10. 借鉴借鉴是一种将其他文学作品中的表现手法、思想和语言等作为诗歌创作的参考来源的表现手法。
通过借鉴,诗人可以在自己的创作中汲取灵感和能量,创造出更有独特韵味的诗歌。
11. 押韵押韵是一种诗歌表现手法,即将两个或多个词汇的末尾音节相同的称为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的表现手法有几种?诗歌的表现手法有几种?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抒情方式、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三种。
小编收集了诗歌的表现手法有几种?欢迎阅读。
诗歌的表现手法:1、表达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结构形式。
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
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寄寓”、“寄托”等。
4、写作技巧。
写作技巧包括:赋比兴、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
(1)白描。
中国画技法名。
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
也有略施淡墨渲染。
多数指人物和花卉画。
也泛指文学创作上的一种表现手法,即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2)象征。
象征指借助某一具体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
其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
在文学作品中,象征通常是以具体事物来暗示作者的思想、态度与感情的方式。
他就象暗喻或明喻省去了第一部分,只留下第二部分,它有自己的实体,却代表另一种东西。
(3)衬托。
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些事物的艺术手法。
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反衬。
(4)烘托。
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
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
(5)渲染。
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
用于艺术创作,就是指正面着意描写。
(6)对比。
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运用对比,或使对立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
(7)抑扬。
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
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8)动静结合。
动静结合是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9)正侧结合。
描写,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之别。
(10)虚实结合。
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现代诗歌主要的五种表现手法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比古典诗歌更加丰富更加复杂,但关键手法或基本手法也不多,主要有象征、意象、反讽、冷抒情、小说化等。
象征想象和象征是诗的最基本特征。
诗与文、古诗与新诗修辞手法的最大区别是象征,遗憾的是传统或以往的修辞学基本上不提象征或几句话一代而过。
象征是个外来语,源出希腊语,意为接合,即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
象征作为一种艺术思潮,在西方文学史中出现过两次,一次是中世纪,泛神论者爱留根纳认为艺术即象征,因而一切艺术作品都具有表层意义和象征意义两个层次:另一次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的象征主义,波特莱尔、兰波、马拉美、魏尔伦、叶芝、艾略特是其代表人物。
马拉美认为,诗就是启示,就是梦幻,就是神秘,就是通过象征去展示心灵的状态,艺术品是用象征体镌刻出来的思想。
波特莱尔认为,外部世界是虚假而不真实的,只是彼岸世界的反光,在“我们的世界”后面存在着更为真实的“另一个世界”,只有人的内心才有“最高真实”,只有诗人才能运用象征去体悟这最高的真实。
因此,通过象征去表现内心真实,揭示外界事物与内心世界的感应契合,深入到“混沌而深邃的统一体中”,达到物我一致的境界成为象征主义自觉的艺术追求。
立普斯把艺术中的移情现象称之为美的象征。
象征相近于汉语中的兴、暗喻、借喻、隐喻、暗示等。
象征能最充分表现诗的象外之象、韵外之致、味外之旨,也即诗的含蓄美、朦胧感、神秘性、陌生化。
象征的对象是观念、感情与看不见的事物,象征的媒介是某种意象,象征的方法是间接的而非直接的.,这就打破了诗歌直抒胸臆的单一与浅显,使诗充满了多义与歧义。
但是,象征使诗走向晦涩甚至成了谜语则背离了诗的美感。
前卫诗歌主要指现代派或后现代派,与非前卫诗歌的象征手法区别在于前者是整体象征,后者往往是局部象征。
象征还可分为人物象征、景物象征、事件象征等。
象征主义是西方现代派文艺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文艺流派。
1857年出版的法国象征派先驱波特莱尔的诗集《恶之花》是其代表作品之一。
象征主义力图摆脱自然主义对外界事物机械地摹仿,努力从客观具体感知的事物来暗示主观世界。
要求用恍惚迷离的神秘联想形成象征对应物,从而作为沟通两个世界的媒介,个人主义、神秘主义色彩浓厚。
象征主义是瑞典18世纪神秘主义哲学家斯威登堡“感应说”在诗歌创作上的反映。
象征主义大师马拉美说:“指明一物件,便剥夺了一首诗的最大乐趣;因为诗的乐趣在逐渐流露。
”后有人把此句概括为“说出是破坏,暗示才是创造。
”成了象征主义的名言。
荣格认为象征是艺术意象背后的原始意象。
只有把象征与原型紧密联系起来,才能真正提示出象征的本质。
象征是原型的外在化显现,原型只有通过象征来表现自己。
象征所要表达的所谓“未知领域的东西”是深藏在集体无意识中的原型。
人类的历史就是不断地寻找更好的象征。
中国新诗也受到象征主义的影响,20世纪二三十年代曾出现象征派,李金发、戴望舒是代表人物。
20世纪八十年代朦胧诗对外是汲取了象征主义和意象主义两大的乳汁成长起来的。
朦胧诗后,中国先锋诗歌的象征手法表现为冷抒情或反抒情。
意象意象最早出现在刘勰《文心雕龙》:“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庞德说:“一个意象就是在一刹那时间里呈现理智和情感的复合物的东西。
”意象主义,是20世纪初英美诗歌的一个流派和诗歌运动。
诗人庞德等在吸收中国古典诗歌的基础上,形成了意象派。
意象派的另一个重要诗人理查德·阿尔丁顿在《意象主义诗人》(1915年)序言中对意象主义有较细的阐释:1.运用日常会话的语言,但要使用精确的词;2.创造新的节奏;3.在题材选择上允许绝对的自由;4.呈现一个意象(因此我们的句子叫意象主义);5.写出硬朗、清新的诗,决不要模糊的或无边无际的诗;6.最后,我们大多数人都认为凝炼是诗的灵魂。
(见漓江出版社1986年版《意象派诗选》)。
中国诗歌的意境说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包含了西方诗歌的象征主义与意象主义。
差别在于意境说是中国古典诗歌美学的集大成者,是艺术表现方法,更是艺术表现目的,且意境说是意象说的发展和深化;象征主义与意象主义是西方现代诗歌美学的标志,但主要是艺术表现方法,而非艺术表现目的,意象主义直接来源于中国古典意象说。
意境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重要理论和审美观念。
指诗歌作品中所描绘的生动形象的生活图景与诗人强烈丰富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它能使读者通过想象和联想,如身入其境,在思想和感情上受到感染。
也可理解为意象交融之后达到的境界,为意境,即诗境,也即诗。
或者说诗就是有意境的精美文字。
诗的意境是物与我、情与景、虚与实的有机交融,是诗的艺术构思和艺术创作过程的结果。
有无意境和意境的高下,是衡量诗歌作品成败优劣的重要审美标准。
意境不同于一般的意与象的结合、情与景的交融,它是一种具有特殊美学内容的艺术形象。
一是“境生象外”,意境不止于形象本身所已经具体描绘出来的那一部分,还要通过联想与想象,使审美感受扩展到形象的具体描绘所比喻、象征、暗示的那些部分,也即“象外之象”。
二是“思与境偕”,化景物为情物,即景外之景。
而且这“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往往是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
艺术就是主客观的结合,艺术创作就是主观与客观的互相引爆。
其先后、轻重、主次、结合、变化的不一样,就是艺术的万紫千红。
古今中外莫不如此。
反讽反讽,即传达与公认或表面的意思不同或相反的意思,往往还有嘲讽的意味。
有时,反讽会使我们想到相声、小品、魔术、笑话、寓言甚至神话,相关还有梦呓、疯话、傻话、酒话,还有公园、动物园、旅游、晚会、同学会。
我们还可以想到好玩、幽默、荒诞,这一切西方称为喜剧。
钱钟书的幽默代表了东方文化新智境,不露痕迹的幽默,是大智大慧大觉大悟,这会使我们感到生活和生命原来是这么轻松愉快甚至好玩,从而再感叹生命和生活真的是多么美好,让一切沉重、悲壮见鬼去吧,像孩子一样生活或像游戏一样生活,才是人生的至境。
我曾在文中称伊沙为喜剧诗人。
时下网络上翻云覆水的下半身、垃圾派诗人如沈浩波、尹丽川、皮旦、徐乡愁、李磊、管上、管党生等大多是反讽的高手。
小说化以事入诗,和小说家抢饭吃,我曾坚决反对这种诗歌的自杀式袭击行为,现在这种立场仍没有变。
一批知识分子诗人或学院诗人差一点以事把中国刚走步的先锋诗引入坟场。
为什么又把此单独提出来,因为此阴魂仍未散去,还有人在失去了激情、失去了想象之后,仍以此为生,可怕又可笑的是,一些天真幼稚者以为此就是先锋。
于坚诗歌的小说化或抒事化倾向是明显的,也不时遭人非议。
好在他没有失度,没有把诗消亡在事中。
一些步其后尘者,就把经念歪了,以事代诗或以事害诗了。
现在诗坛又出现了一种与小说化同样可怕危险的非诗化写作倾向——自然主义或日记体的写作倾向,原因仍是诗人在失去了激情和想象之后对诗的垂死挣扎。
有人这样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些成名诗人这样写,又让一些天真幼稚者以为此就是先锋。
还美其名日大智若愚、平淡如水。
失去智慧,失去灵光,只存记录,最多是散文,诗已死亦。
冷抒情冷抒情,也有称零度抒情的,实质是不要抒情甚至反抒情,近似于白描手法。
具体,客观,冷静,好像是机器在拍照。
把个人感情的爱恨、浓淡、远近排除在外。
这应是主观的客观化或客观的客观化。
于坚的拒绝隐喻,也是冷抒情。
杨黎非非时期的作品如《怪客》、《高处》是冷抒情的标本式作品。
冷抒情的结果,使抒情差点成了诗的敌人。
其实,冷抒情的结果是抒情又多了一种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