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知识培训笔记

常见病知识培训笔记

1、消化系溃疡:患者有反复上腹痛病史,伴反酸、嗳气、上腹饱胀,查体:腹软、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行胃镜检查可予以确证。

2、急性肠梗阻:患者多有腹部手术病史,临床表现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及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腹部X线片发现气液平面有助于鉴别。

3、急性腹膜炎:患者有腹胀、腹痛伴发热等临床表现。查体可见腹肌揉面感,有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可减弱甚至消失。化验及X线检查有助于鉴别。

4、急性阑尾炎:患者常有转移性右下腹部痛,查体可及右下腹部压痛反跳痛,本例病史症状不支持。

5、消化性溃疡穿孔:患者既往有近十年复合性溃疡病史,此次虽出现持续性上腹痛,但查体全腹无鸣音正常反跳痛、肌紧张,肠。

6、急性胰腺炎:病因多为胆管结石、大量饮酒、进食,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排气、排便不通,辅助检查:腹部B超及上腹部CT可发现胰腺肿大炎性渗出,查血淀粉酶急性升高可辅助诊断。

7、泌尿、系统感染:包括肾盂肾炎、肾周脓肿等,病因多为输尿管结石或尿路梗阻所致,细菌感染后可出现对应测腰痛、腹痛、胀痛或绞痛,高热,行腹部CT或B超可进一步明确诊断。

8、尿路感染:患者常以尿路刺激征为首要表现,严重感染时可出现发热畏寒,尿分析可及白细胞,尿路结石合并感染可及腹痛等,泌尿系超声可鉴别,本例不支持。

9、泌尿系结石:患者有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表现,查体可有双肾区叩击痛及双输尿管行经处压痛。泌尿系彩超及X线检查有助于鉴别。

10、急性胃肠炎: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腹胀,查体:中、上腹部压痛,肠鸣音活跃,血分析白细胞可增高。

11、急性胃炎:多见于进食辛辣等刺激食物、着凉等,突发上腹痛,主要为剑突下,可隐痛、绞痛、胀痛,伴恶心、呕吐,嗳气、反酸等,查胃镜可发现急性胃粘膜糜烂、变红等改变。

12、返流性食管炎: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上腹部及胸部烧灼样疼痛,可无明显异常体征,食道可见局部粘膜红。

13、食管癌:中老年多见,进行性吞咽困难,慢性起病,食管吞钡、胃镜可发现肿物,病理活检可确诊。

14、慢性肠炎:病史较长,病因可为结肠炎、克罗恩病、肠结核等,临床表现为长期反复出现腹痛、腹泻、给予药物治疗,病情可稍缓解,行肠镜检查可进一步明确。

15、肠道肿瘤:多见于中老年患者,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便秘、血便等,如伴肠道梗阻可出现恶心、呕吐,排气、排便不通。查体:病灶处可触及肿块,查腹部CT、肠镜等可辅助明确诊断。

16、胃癌:多见于老年患者,可有隐痛、绞痛、胀痛,食欲下降,体重减轻等表现,胃镜检查可资鉴别

17、肝性脑病:一般有肝病病史,出现精神紊乱、昏睡或昏迷,可有扑翼样震颤,反映肝功能的血生化指标明显异常及(或)血氨增高,脑电图异常。

18、戒断综合征:长期酗酒者在突然停止饮酒或见少酒量后,可出现震颤、焦虑不安、兴奋、失眠,精神错乱,全身肌肉出现粗大震颤。

19、肝硬化:患者多有肝炎或饮酒过量等病史,长期后出现腹部包块,病人多有腹水、黄疸等全身症状。腹部CT片及相关血液检查可鉴别。

20、肝癌:有腹胀、肝区疼痛表现,查AFP升高明显,超声或CT可发现病变,行AFP、上腹部CT及病理活检可明确诊断

21、急性胆系感染:多见于胆道结石、胆道肿瘤等梗阻等原因引起,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黄疸,查体:墨菲氏征阳性,化验血分析血象明显高,腹部B超或CT可进一步辅助诊断。

22、胆石症:患者右上腹疼痛放射至右后背部,呈阵发性隐痛或绞痛,每于进食油腻后疼痛明显,查体:胆囊触痛征阳性,墨菲氏征阳性,腹软。血分析检查血象增高,行上腹部CT检查提示胆囊结石。

23、急性胃粘膜撕裂:多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剧烈呕吐,引起胃内压增高,继而喷门粘膜撕裂,引起胃大量,多次出血,发病后查胃镜可明确病因。

24、胃底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多见于各种肝炎等行成肝硬化,导致门脉压力升高,进而出现胃底食管静脉曲张,当患者用力或进食坚硬食物时,导致血管破裂出血。发病后查肝功能、腹部B超、上腹部CT、或胃镜可明确诊断。

25、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腹痛,呕吐鲜血或暗红色血性胃内容物,既往多伴消化系溃疡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基础疾病,查体:贫血貌,上腹压痛,行胃镜检查可明确病因。

26、下消化道出血:多见于肠道肿瘤、肠道血管畸形、痔疮等病因,临床表现一般为:鲜血便,少有黑便、呕血或咖啡样液体,可伴腹痛、肠形。查体:可发现腹部压痛、肿块、肠鸣音活跃,查结肠、小肠镜、腹部血管造影,可进一步辅助明确诊断。

27、口,鼻出血:多见于口腔粘膜、牙齿、鼻粘膜出血,查体可发现口,鼻出血点支持诊断。

28、咯血:多见于支气管扩张、肺癌、肺栓塞、肺结核等肺部疾病,临床表现多有咳嗽、咳痰、发热、呼吸困难、胸痛等伴随症状,血多为鲜血或伴少许痰液、咖啡色液体(除非吞下后呕出),查体:可闻及肺部干湿罗音或呼吸音减弱、消失或加强,查肺CT或胸片可发现肺部阳性病灶支持诊断。

29、脑卒中:患者可有基础疾病史如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可突发口齿不清,肢体偏瘫,可伴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头颅MRI可明确诊断;

31、眩晕症:患者眩晕,视物旋转,伴呕吐胃内容物,闭眼好转,查体:可有眼颤,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无阳性发现,行头颅CT检查无异常。

32、颈源性头晕:起病时可出现眩晕,可伴视物旋转及恶心呕吐,可反复发作,可有颈部疼痛不适,行颈部X线可助诊。

33、丛集性头痛:此病多见于男性,发病年龄在30岁左右,头痛呈周期性,突然发作,开始于一侧眼眶,并可向同侧颞部、下颌、前额放射,为深在爆炸性剧痛。

34、后循环缺血:可表现为头晕、行走缓慢等症状,伴肢体乏力、麻木,发作时血压会升高,既往有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基础疾病,头颅MRA、TCD等有助鉴别。

35、脑供血不足:可表现为头晕等症状,有脑动脉粥样硬化基础疾病,头颅MRA、TCD等有助鉴别。

36、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多见于存在糖尿病、高血压多年的中老年患者,临床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视物旋转,一般无耳鸣,头晕可在变动体位时诱发或加重,查头CT或MIR可发现后循环缺血、梗塞或后循环血管细小。

37、美尼尔综合症:发病原因为内耳淋巴循环障碍所致,临床表现为头晕、视物旋转、耳鸣,恶心、呕吐,上述症状反复发作,给予脱水、改善内耳循环、营养神经等治疗后可渐好转。查头CT或MIR不能发现可解释头晕的相应病变。

38、颅内感染:可表现为发热、头痛,体征示脑膜刺激征阳性,头颅MRI 及脑脊液等有助鉴别。

39、恶性综合征:患者多于长期服用抗精神药后出现高热,心率加快,肌张力升高,重者可有意识障碍表现,辅助检查血分析白细胞数升高,心肌酶谱CK升高等,均支持该病诊断。

40、病毒性脑炎:患者多有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升高表现,查体可见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阳性。头颅MRI、CT或脑脊液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41、硬膜下血肿:患者可有外伤史,出现口齿不清,肢体无力,可伴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行头颅影像学检查提示硬膜下血肿

42、脑出血:患者通常有高血压病史,活动中起病,发病迅速,进展快,可出现头痛、恶心、呕吐以及昏迷等高颅压症状。行头颅CT或MRI检查可予鉴别

43、脑梗塞:患者可有基础疾病史,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可肢体偏瘫口齿不清,重者可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偏侧体征,头颅磁共振可确证。

44、脑出血:多见于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的中老年患者,临床表现为突发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等,大量脑出血或脑干出血亦可出现意识不清、呼吸、心跳停止,发病后查头CT即可发现责任病灶,可明确诊断

45、大面积脑梗死:急性起病时,可有意识障碍,可出现偏瘫症状,头颅CT可鉴别诊断。

46、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可能为脑血管畸形、动脉瘤等,可见于各年龄段患者,尤其中青年,发病突然,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出血量大可有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等,查体可有脑膜刺激征,发病后查头CT可明确诊断。

47、脑血管痉挛:患者多数出现一过性单侧肢体障碍,数小时可自行恢复,行脑血管检查可进一步明确。

48、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起病时也可有短暂性的意识障碍,数分钟后一般可转清,头颅CT提示脑出血故可排除。

49、原发性癫痫: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患者,反复发生抽搐,可伴口吐白沫、尿便失禁、意识不清,持续时间不等,查头颅CT或其他生化检查,不能发现导致癫痫的病因。

50、癫痫急性发作:既往有癫痫病史,有抽搐,口吐白沫,大小便失禁等症状,头颅CT及脑电图可鉴别

51、脑动脉瘤破裂: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神志不清、肢体活动障碍,可见病理征阳性,头部影像学检查可见出血病灶。

52、颅内占位:颅内占位如脑肿瘤等合并出血也可出现意识不清,呈持续性加重,头痛持续加重,头颅CT可助诊。

53、脑肿瘤:常见于中老年患者,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头痛、恶心、呕吐,偏瘫、失语等多种症状,查头CT或头MRI可发现脑部占位,部分患者需做增强扫描进一步明确诊断。

呼吸系统疾病-知识点总结笔记

呼吸系统疾病-知识点总结笔记 (一)生理 1.肺通气 肺泡与外界环境间的气体交换 ●肺通气的动力 ●原动力:呼吸肌的节律性收缩 ●直接动力:肺泡气与外界大气之间的压力差 ●胸内压=-肺回缩压 ●肺通气的阻力 ●弹性阻力(静态阻力70%) ●肺的弹性阻力(主要) ●肺本身的弹性回缩力:弹力纤维,胶原纤维 ●肺泡液-气表面张力(最主要)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肺泡Ⅱ型上皮细胞→二棕榈酰卵磷酯 ●胸廓的弹性阻力 ●非弹性阻力 ●气道阻力(主要) 支哮长期最有效治疗:糖皮质激素 ●惯性阻力 ●黏滞阻力 ●肺通气的功能评价 ●肺容积和肺容量 ●肺通气量与肺泡通气量 ●肺通气量:每分钟吸入或呼出的气体总量 ●肺泡通气量: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肺内更新气体量 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通气血流比值=肺泡通 气量/心输出量 2.肺换气 肺泡与肺CAP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气体的扩散 单纯扩散 ●分压差:是气体扩散的动力和决定气体扩散方向的因素 Co2的扩散系数是氧气的20倍 ●呼吸气体的人体不同部位气体的分压

●影响肺换气的因素 ●呼吸膜的厚度(反比) ●呼吸膜面积(正比) ●通气血流比值 ●正常:0.84 ●过大:通气过度或血流相对不足→Ⅰ型呼衰 ●过低:通气不足或血流相对过多→支哮→动静脉短路→Ⅱ型呼衰 3.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氧气:氧合血红蛋白 ●二氧化碳:碳酸氢盐(主要)和氨基甲酰血红蛋白 ●发绀不一定缺氧(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缺氧不一定发绀(严重贫血、一氧化 碳中毒) ●氧解离曲线“S” 右移↑左移↓ ●上段>60mmHg(>90%) ●影响因素:PH、温度、2,3-DPG、二氧化碳分压 4.化学感受性呼吸反射 神经调节 ●中枢化学感受器 刺激:脑脊液,局部细胞外液中的氢离子 ●外周化学感受器 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氢离子↑ ●颈动脉体:主要调节呼吸 ●主动脉体:主要调节循环 升压反射 (二)肺炎 1.细菌性肺炎 ●大叶性肺炎(肺炎链球菌肺炎) ●致病菌:肺炎球菌 ●病理变化:肺泡腔内的纤维素性炎 ●充血水肿期 ●红色肝样变期 ●灰色肝样变期 ●溶解消散期

常见病知识培训笔记

常见病知识培训笔记 1、消化系溃疡:患者有反复上腹痛病史,伴反酸、嗳气、上腹饱胀,查体:腹软、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行胃镜检查可予以确证。 2、急性肠梗阻:患者多有腹部手术病史,临床表现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及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腹部X线片发现气液平面有助于鉴别。 3、急性腹膜炎:患者有腹胀、腹痛伴发热等临床表现。查体可见腹肌揉面感,有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可减弱甚至消失。化验及X线检查有助于鉴别。 4、急性阑尾炎:患者常有转移性右下腹部痛,查体可及右下腹部压痛反跳痛,本例病史症状不支持。 5、消化性溃疡穿孔:患者既往有近十年复合性溃疡病史,此次虽出现持续性上腹痛,但查体全腹无鸣音正常反跳痛、肌紧张,肠。 6、急性胰腺炎:病因多为胆管结石、大量饮酒、进食,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排气、排便不通,辅助检查:腹部B超及上腹部CT可发现胰腺肿大炎性渗出,查血淀粉酶急性升高可辅助诊断。 7、泌尿、系统感染:包括肾盂肾炎、肾周脓肿等,病因多为输尿管结石或尿路梗阻所致,细菌感染后可出现对应测腰痛、腹痛、胀痛或绞痛,高热,行腹部CT或B超可进一步明确诊断。 8、尿路感染:患者常以尿路刺激征为首要表现,严重感染时可出现发热畏寒,尿分析可及白细胞,尿路结石合并感染可及腹痛等,泌尿系超声可鉴别,本例不支持。 9、泌尿系结石:患者有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表现,查体可有双肾区叩击痛及双输尿管行经处压痛。泌尿系彩超及X线检查有助于鉴别。

10、急性胃肠炎: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腹胀,查体:中、上腹部压痛,肠鸣音活跃,血分析白细胞可增高。 11、急性胃炎:多见于进食辛辣等刺激食物、着凉等,突发上腹痛,主要为剑突下,可隐痛、绞痛、胀痛,伴恶心、呕吐,嗳气、反酸等,查胃镜可发现急性胃粘膜糜烂、变红等改变。 12、返流性食管炎: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上腹部及胸部烧灼样疼痛,可无明显异常体征,食道可见局部粘膜红。 13、食管癌:中老年多见,进行性吞咽困难,慢性起病,食管吞钡、胃镜可发现肿物,病理活检可确诊。 14、慢性肠炎:病史较长,病因可为结肠炎、克罗恩病、肠结核等,临床表现为长期反复出现腹痛、腹泻、给予药物治疗,病情可稍缓解,行肠镜检查可进一步明确。 15、肠道肿瘤:多见于中老年患者,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便秘、血便等,如伴肠道梗阻可出现恶心、呕吐,排气、排便不通。查体:病灶处可触及肿块,查腹部CT、肠镜等可辅助明确诊断。 16、胃癌:多见于老年患者,可有隐痛、绞痛、胀痛,食欲下降,体重减轻等表现,胃镜检查可资鉴别 17、肝性脑病:一般有肝病病史,出现精神紊乱、昏睡或昏迷,可有扑翼样震颤,反映肝功能的血生化指标明显异常及(或)血氨增高,脑电图异常。 18、戒断综合征:长期酗酒者在突然停止饮酒或见少酒量后,可出现震颤、焦虑不安、兴奋、失眠,精神错乱,全身肌肉出现粗大震颤。

健康教育知识培训内容10篇

健康教育知识培训内容10篇健康教育知识培训内容10篇 健康教育知识培训内容篇1 一、常见传染病基本知识 1.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其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典型的临床症状是:急起高热、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一般秋冬季节是其高发期。 2.水痘:病人从出现皮疹前2日至出疹后6日具有传染性。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痛、全身倦怠等前驱症状,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皮疹分布呈向心性,即躯干、头部较多,四肢处较少。大部分情况下,病人症状都是轻微的,可不治而愈。 3.流行性腮腺炎:病人在腮腺明显肿胀前6-7日至肿胀后9日期间具有传染性。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发病1-2日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出现唾

液腺肿大,通常可见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 4.风疹:病人出疹前1周到出疹后2周的上呼吸道分泌物都有传染性。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出疹、淋巴结肿大和结膜炎,病程短。 5.流行性脑膜炎: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皮肤粘膜瘀点,瘀斑及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本病主要经由咳嗽、喷嚏、说话等由飞沫直接从空气中传播,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发病较多。 不同的传染病有不同的治疗方法,但基本的预防措施是相通的,我们只要注意预防,就能有效地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二、预防方法: 1.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避免穿堂风,以免着凉,经常晒洗衣物及被褥,注意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 2.不在人口密集、空气污染的场所长时间逗留,如大型超市、肯德基店、游乐场所、影剧院等。 3.勤洗手,并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干净,包括不用污浊的毛巾

慢病知识培训内容

慢病知识培训内容 慢性疾病,也被称为慢性病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指病程长、发展缓慢的一类疾病。目前,慢性疾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为了提高人们对慢性疾病的认识和应对能力,慢病知识培训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课题。 一、慢病知识的重要性 慢性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癌症等。这些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巨大的威胁。慢病知识的普及和培训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预防方法和治疗手段,提高人们对慢性疾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从而减少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二、常见慢性疾病的知识培训 1. 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是目前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包括控制血压、控制血脂、戒烟限酒、保持适当的体重和均衡的饮食等。 2. 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升高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病。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药物治疗和定期检查等。 3.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类以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包括戒烟、避免空气污染、合理用药和呼吸康复等。 4. 癌症:癌症是一类以异常细胞增殖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病,包括肺癌、乳腺癌、胃癌等。癌症的预防和治疗包括避免致癌物质暴露、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等。 三、慢病知识培训的形式 慢病知识培训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进行,如健康讲座、培训班、宣传册等。健康讲座是一种常见的形式,通过专家的讲解和互动交流,向大众传递慢病知识和预防措施。培训班则可以提供更系统、深入的学习机会,培养专业人士或慢病管理人员。宣传册可以在医院、社区、学校等地发放,向公众普及慢病知识。 四、慢病知识培训的目标群体 慢病知识培训的目标群体主要包括患者及其家属、医务人员、健康管理人员、社区居民等。对于患者及其家属来说,慢病知识培训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疾病,掌握自我管理的方法,提高生活质量。对于医务人员和健康管理人员来说,慢病知识培训可以提供更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诊疗水平和管理能力。对于社区居民来说,慢病知识培训可以提高他们对慢性疾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

常见病诊疗培训总结

常见病诊疗培训总结 常见病是指在人群中经常发生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较为明确的疾病。针对常见病的诊疗培训对于提高医务人员的临床技能和提升就诊者的医疗体验至关重要。下文将围绕常见病诊疗培训的内容、方法和意义进行生动全面的总结,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指导和启发。 一、内容方面 常见病诊疗培训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疾病的基础知识,如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预防控制措施等;诊断方法,如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鉴别诊断等;治疗方法,包括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并发症和预后等。此外,还应加强实践技能培训,如注射、穿刺、急救等,以提高医务人员的操作技能。 二、方法方面 常见病诊疗培训的方法应灵活多样,结合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相结合,争取做到全程互动和参与。首先,应采取案例教学的方式,通过真实的病例和临床情境,帮助医务人员了解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其次,可以进行模拟训练,利用模拟器、标本和模型等设备进行实践演练,以提高医务人员的操作技能。此外,还可以组织专家讲座、学术会议和病例讨论会等形式,让医务人员与专家进行交流和互动,加深对知识和技术的理解。

三、意义方面 常见病诊疗培训的意义重大。首先,通过培训,可以提高医务人 员的临床技能,增加对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提高 医疗质量和安全性。其次,可以提升医务人员的职业素养和服务意识,减少医疗纠纷和患者投诉。再次,可以增加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医疗队伍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最后,可以增强医务人员的学 习动力和自我提升意识,促进医学科学的进步和发展。 综上所述,常见病诊疗培训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和培训内容,对医 务人员的临床技能和服务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加强 对常见病诊疗培训的重视,不断完善培训内容和方法,提高培训的实 效性和针对性,为医务人员提供更加全面、系统和专业的培训,以提 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同时,也需要医务人员积极参与培训和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 务和健康管理。

[传染病知识培训讲义] 传染病知识培训内容

[传染病知识培训讲义] 传染病知识培训内容 传染病知识培训讲义一、传染病简介: 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一组疾病,是一组常见病,多发病,常可迅速传播,造成流行,严重危害人民的健康。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对保障人民健康,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如果缺少或阻断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流行就不会发生或者中断。 传染病的传染源是被病原微生物感染的人和动物。包括病人、病原携带者,患病动物和携带病原的动物。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有7条: ①空气传播、②经水传播、③食物传播、④虫媒传播、⑤接触传播、⑥土壤传播、⑦血液传播。 传染病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而容易感染的人群。儿童和老年人最易感染传染病。尤其是儿童对传染病普遍易感。 预防传染病的基本方法是:⑴消灭或控制传染源,如对病人的隔离治疗,对患病动物进行扑杀;

⑵切断传播途径,如对环境进行消毒,除四害; ⑶保护易感人群。如接种疫苗,药物预防等。 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积极,最主动、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 二、春季重点传染病的防治: 我县春季易流行的传染病有流行性腮腺炎、水痘、风疹、流行性感冒、流脑、肺结核病等,去年以来手足口病成为优势病种。这些传染病经常在学校、幼儿园发生暴发流行。下面我着重对腮腺炎、水痘的防治知识作以介绍。 (一)腮腺炎的流行特征: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病,好发于冬春季,儿童多见,易在幼儿园和学校暴发。我县于2004年发生了以双河为中心的全县暴发流行。2008年又在冷水、茅坪、卡子等乡镇发生暴发。 传染源:病人和隐形感染者。病人自潜伏期末至腮腺肿大消退均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也可经污染的日常生活用品传播。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潜伏期:14—25日,平均18日。 临床表现:起病急、畏寒高热、头痛、咽痛、食欲不振、

学校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

沙坪中心校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 春秋季节是传染病的高发期,我校小学生是呼吸道传染病的易感人群,为了我校教师、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维护学校由一个安定的卫生平安环境,特将主要几种较常见的传染病的防治知识进行讲解,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 一、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 流行病学依据: 传染源:早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流行情况: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为主,感染后一般可获较持久的免疫力。 临床表现: 潜伏期14—25天,平均18天,局部病例有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等前驱病症。发病1—2天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唾液腺肿大,体温上升至40摄氏度。一侧腮腺肿大后2—4天累及对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开展,疼痛明显。腮腺肿大2—3天达顶峰,持续4—5天后逐渐消退。 预防:患者应按照呼吸道传染病隔离。加强环境消毒,减少公众集会。易感人群可服用抗病毒冲剂进行预防,应用疫苗对易感者进行主动免疫。 二、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疾病,为小儿常见急性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生,以冬春季节多见。 流行病学依据: 传染源:病人为唯一传染源,病毒存在于病变皮肤粘膜组织,疱疹液及血液中,可由鼻咽分泌物排出体外,出疹前1天至疱疹完全结痂均有传染性。〔患水痘学生应在结痂脱落后才返校上课〕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水痘疱疹液和空气飞沫传播,亦可通过污染的用具传播。〔患病学生较集中时可采取该班级停课〕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水痘主要在儿童,病后免疫力持久,一般不再发生水痘。 临床表现: 潜伏期12—21天,平均14天,临床分为前驱期和出疹期,发病较急,前驱期可有低热或中度发热,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咳嗽等,持续1—2天进入皮疹期。皮疹初为红斑疹,数小时后变为深红色的丘疹,再经数小时后开展为疱疹。疱疹直径3—5mm,壁薄易破,周围有红晕,瘙痒。1—2天后疱疹从中间开始结痂,数日后脱落,一般不留疤痕。皮疹分批出现,躯干最多,其次为头面部,四肢远端较少。 水痘为自限性疾病,约10天左右自愈,儿童患者全身病症较轻,成人及婴儿病情较重。重症水痘可发生水痘肺炎,水痘脑炎,水痘肝炎,间质香心肌炎及肾炎。 预防:一般水痘患者应在家隔离治疗至水痘全部结痂或出疹后7天。注意通风换气,防止与急性期病人接触,消毒病人呼吸道分泌物和污染物品,托儿机构应紫外线消毒。接种水痘疫苗,效果可持续10年以上。肌内注射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接触后12小时内使用有效。 三、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传染性较强,多发生于冬季。 流行病学依据: 传染源:流感患者及隐性感染病毒携带者为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呼吸道经空气飞沫传播。

学校秋冬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5篇)

学校秋冬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培训心得体会 学校秋冬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5篇) 我们有一些启发后,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校秋冬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培训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分享。 学校秋冬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培训心得体会篇1 每周一班会,周周都精彩。在本周班会时间,高一年级组开展了“预防流感,科学预判,筑起防疫墙”的主题班会教育活动。 “班会课来了”,同学们着装整齐,精神抖擞,充满期待。伴着轻柔的`音乐,两位主持人闪亮登场,他们彬彬有礼的向同学们问好,并通过幻灯片展示了今天的班会主题,同学们的注意力,一下就被吸引过去了。 班会课上两位主持人娓娓道来,对同学们进行了科普教育:流感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它与普通感冒截然不同,但经常被人们误解,认为只是一种微不足道的感冒而已,但令人吃惊的是,它的杀伤力可远远比人们预想的要大得多,屏幕上的材料一条接一条,材料的数据一个接一个,紧紧的揪着同学们的心。 流感病毒,传染性强,传播面广,人们一旦患上流感,就会出现全身性高热现象,随着温度的升高,传染会更加剧烈。讲到这里,主持人还特别强调了一句目前的流感治疗体系并不健全,也没有特效药,所以大家应特别重视从多方面入手筑起科学而坚固的防疫墙:多喝热水,作息规律;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通风透气,清洁消毒;心态平和,免疫力自然提升。 在本次班会课上,两位主持人还和其他同学进行了热情友好的互动,在愉悦的氛围中宣传了科学防疫知识,赢得的掌声一阵比一阵热烈。 同学们表示:通过这次班会课,受益匪浅,收获很多,对于流感也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更懂得健康体魄才是学子们努力前行的坚

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

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 一、传染病的定义和分类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通过各种途径传播而引起的一类疾病。根据传播途径和感染方式,可以将传染病分为空气传播、食品水源传播、血液和性接触传播等多种类型。 二、预防措施 1.加强个人卫生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不吃野味,不随地吐痰等行为可以有效预防许多传染病的发生。 2.环境卫生控制 保持室内清洁卫生,避免积水滋生蚊虫等害虫,定期消毒杀菌等也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 3.接种疫苗

对于有可预防性的传染病,如乙肝、麻风等,及时接种相应的疫苗也是有效预防手段之一。 4.健康饮食 合理饮食可以增强身体免疫力,从而减少感染机会。建议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食品。 三、常见传染病的防治 1.流感 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措施包括勤洗手、戴口罩、保持室内通风等。 2.肺结核 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预防措施包括加强个人卫生、保持室内通风、避免与结核患者密切接触等。 3.艾滋病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预防措

施包括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与艾滋病患者共用注射器等。 4.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主要通过食品水源和接触传播。预防措施包括加强个人卫生、避免食用未经处理的蔬菜水果等。 5.霍乱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食品水源传播。预防措施包括保持饮食卫生、避免饮用未经处理的水等。 四、应急处理 1.发现传染病患者 如发现有传染病患者,应立即隔离,并通知当地卫生部门进行处理。 2.消毒杀菌 在疫情爆发期间,应加强室内外环境的消毒杀菌工作,以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

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 (讲话稿) 一、传染病的概念 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病毒、细菌、螺旋体、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真菌、寄生虫等)感染人体后所产生的传染性的疾病。可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必须具有三个条件,它们相互联系,同时存在,被称为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一是传染源(指体内有病原体发育、繁殖并能排除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具体地说,就是传染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二是传播途径(指病原体经传染源排出,侵入另一易感机体所经过的途径,如经空气传播、经水传播、经食物传播、经接触传播、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经土壤传播、经医源性传播、经垂直传播);三是易感人群(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某人群的易感性取决于构成该人群每个个体的易感状态)。 二、常见的传染病 呼吸系统传染病: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肺结核。 消化系统传染病: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伤寒和副伤寒,甲型肝炎,霍乱,手足口病。 接触性传染病: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简称红膜症),疥疮。 媒介传播传染病:乙型脑炎,疟疾,登革热. 国家重点防治的传染病:艾滋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俗称“非

典”),甲型流感(H1N1、H7N9). 三、防控措施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双手清洁、勤洗手,打喷嚏与咳嗽应用纸巾掩住口鼻、不随地吐痰,出现呼吸道传染性病例应及时隔离治疗、照顾或接触患者应佩戴口罩。不吃不洁或半生食物,食用餐具要严格消毒,不喝生水,处理食物生熟分开,饭前便后要洗手。患者用过的物品,须清洗并消毒,不共用毛巾及其他人物品,接触患者应戴上手套、勤洗换衣,不要多人同床居住,勤洗换被子、床单。拒绝毒品、不要共用针管和针头,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流行时要减少公共集会及集体娱乐活动。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 重点实现传染病防控的“一控三消”的目标。“一控”既控制法定管理传染病发病率低于500/10万以下,但低于上年水平.“三消”即消除麻风病,使麻风病的患病率控制在1/10万以下;消除疟疾危害,实现无本土疟疾病例;消除麻疹危害,使麻疹发病率低于1/100万. 一是加强免疫规划工作。以消除麻疹为重点,保持麻疹监测系统的敏感,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置每例麻疹病例,按要求开展麻疹疫苗查漏补种活动,加强院感控制,严格医院内传播;强化管理,开展免疫规划接种率“暗访”式调查,落实免疫规划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中的一票否决指标;二是加强传染病的监测预警。以提高敏感度为核心要求,完善传染病报告制度,做好手足口病、登革热、狂犬病、

临床疾病相关知识培训整理版(整理版)

临床疾病相关知识培训整理版(整理版) 简介 本文档是关于临床疾病相关知识的培训整理版。旨在提供简洁、准确的临床疾病知识,帮助医学从业者深入了解和应对各类疾病。 目录 1. 常见临床疾病的病因与症状 - 疾病1 - 疾病2 - 疾病3 2. 临床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 预防措施1 - 预防措施2 - 治疗方法1 - 治疗方法2 3. 疾病的并发症及注意事项 - 并发症1 - 并发症2 - 注意事项1

- 注意事项2 常见临床疾病的病因与症状 疾病1 - 病因:详细描述疾病1的常见病因。- 症状:列举疾病1的常见症状。 疾病2 - 病因:详细描述疾病2的常见病因。- 症状:列举疾病2的常见症状。 疾病3 - 病因:详细描述疾病3的常见病因。- 症状:列举疾病3的常见症状。 临床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预防措施1 - 描述预防措施1的具体方法与步骤。 预防措施2

- 描述预防措施2的具体方法与步骤。 治疗方法1 - 描述治疗方法1的具体步骤及注意事项。 治疗方法2 - 描述治疗方法2的具体步骤及注意事项。 疾病的并发症及注意事项 并发症1 - 描述疾病1可能引发的并发症。 并发症2 - 描述疾病2可能引发的并发症。 注意事项1 - 列出针对疾病1的特殊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2 - 列出针对疾病2的特殊注意事项。

以上为临床疾病相关知识培训整理版的简要内容,旨在为医学从业者提供清晰的临床疾病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和应对各类疾病。 --- 注意:本文档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和预防措施需要根据具体疾病和个体情况来确定。务必在医疗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任何治疗或预防措施。

流行病防控知识培训记录

流行病防控知识培训记录 前言 本文档是对流行病防控知识培训的详细记录和总结。通过培训,我们的目标是提高员工的防疫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确保工作场所 的安全。 一、培训内容 1. 流行病概述 - 定义:流行病是集体性传染病,其在人群中的传播范围和速 度超出了预期的水平。 - 分类:流行病可以分为传染性和非传染性两类。 - 传播途径:流行病通常通过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和空气传播 传播给他人。 2. 流行病预防措施 - 个人防护:勤洗手、正确佩戴口罩、避免接触病原体、保持 良好的健康惯等。 - 环境卫生:保持室内清洁、通风良好、定期消毒等,减少病 原体的存活环境。

- 公共场所防控措施:控制人流量、设置防护屏障、加强消毒等,防止流行病在集体场所传播。 3. 应急处理措施 - 疫情监测和报告机制:建立健全的疫情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 - 疫情隔离和治疗:对疫情发生区域或疫情暴发单位采取隔离措施,以阻断病毒传播。 - 疫情溯源和风险评估:追踪疫情源头,并评估疫情的传播风险,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二、培训方法 1. 讲座:由专业人员通过讲座形式传授相关知识,包括幻灯片演示、案例分析等。 2. 答疑交流:培训过程中鼓励学员提出问题,与专业人员进行互动交流,加深理解。 3. 模拟演练:通过模拟真实场景,让学员在实践中研究防控知识和技能。 4. 视频教学: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利用视频进行培训,提高学员的参与度。

三、培训效果 1. 提高防疫意识:通过培训,学员对流行病的特点、预防措施 等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增强了防疫意识。 2. 增强应急反应能力:学员通过模拟演练锻炼了应对突发事件 的反应能力,提高了应急处理水平。 3. 促进团队合作:培训过程中,学员互相帮助、互相配合,培 养了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团队凝聚力。 结语 流行病防控知识培训是一个重要的任务,在预防和应对流行病 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培训,我们可以提高员工的防疫意识和应急 反应能力,保障工作场所的安全。希望每个员工都能积极参与培训,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工作和生活中,共同打造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以上是流行病防控知识培训记录的全部内容,谢谢大家的合作!

常见的疾病预防知识

常见的疾病预防知识 预防是治疗疾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对于常见的疾病,有许多 可以采取的预防措施,可以降低患病的风险,让我们的身体更加 健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疾病预防知识。 一、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是指影响心脏和血管的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中风等。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方法包括: 1.控制饮食:减少高脂肪、高糖和高盐的食物摄入量,多食用 蔬菜、水果和全谷物。 2.适量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有氧运动,例如快走、 慢跑、游泳等。 3.戒烟:吸烟会导致血管狭窄,增加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 4.减轻压力:学会放松身心,调整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减轻压 力对身体的负面影响。

二、肝炎 肝炎是指肝脏受到病毒、细菌、寄生虫或化学药物等破坏而引起的炎症。预防肝炎的方法包括: 1.接种疫苗:目前已经有乙型肝炎和甲型肝炎的预防疫苗,在接触易感染人群和前往疫区前可以接种。 2.避免食物污染:食用饮用水和食物一定要安全,不要随意购买路边小摊。 3.卫生清洁:勤洗手,避免过于亲密的身体接触,注意个人卫生。 4.戒酒:酗酒会损害肝脏健康,长期过度饮酒是肝炎、肝硬化的重要诱因之一。 三、糖尿病

糖尿病是指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对胰岛素的反应不佳而引起的疾病。预防糖尿病的方法包括: 1.控制饮食:限制糖分和脂肪摄入,饮食要均衡,多吃蔬菜和 水果。 2.适量运动:增加运动量,有利于控制血糖和体重。 3.戒烟:吸烟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4.保持健康体重:肥胖是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四、乳腺癌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预防乳腺癌的方法包括: 1.控制体重:肥胖会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控制体重有利于预 防疾病。

医学知识点总结笔记

医学知识点总结笔记 医学是一门广泛且深奥的学科,涵盖了人类身体结构、生理学、疾 病诊断与治疗等多个领域。对于初学者来说,理解和掌握医学知识点 可能会感到困难。因此,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医学知识点进行总结和 笔记,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概念。 一、人体组织与器官 1. 细胞:构成人体的最基本单位,其结构由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 膜组成。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前者只有细胞核,后者则有 细胞核以外的器官。 2. 组织:由一群相同或相似细胞组成的结构。常见的组织有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等。不同组织的结构和功能不同,相互协调合作,维持人体正常运行。 3. 器官:由多种不同组织构成的结构,具有特定的功能。例如心脏 是由心肌组织、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等构成,主要功能是泵血。 二、人体系统 1. 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其中,心脏负责泵血,血 管将血液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血液则携带着氧气和营养物质,为组 织和器官提供所需,同时还将废物和二氧化碳带回肺部和肾脏进行排出。

2. 呼吸系统:主要包括鼻腔、喉部、气管和肺部。其主要功能是进 一步气体交换,将氧气吸入体内,同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3. 消化系统:由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肝胆系统等组成。 它的主要功能是将食物分解为养分,吸收并利用这些养分供给其他系统。 4. 泌尿系统:由肾脏、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其主要功能是排泄 体内废物和过剩水分,维持体液和电解质的平衡。 5. 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和周围神经组成。它主 要负责传递和处理神经信号,调控身体各个系统的功能。 6. 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和分泌物组成,如甲状腺、肾上腺和胰 腺等。它通过分泌激素调节人体的各种生理过程,维持稳定的内环境。 三、常见疾病 1. 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脏病、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等。常见症状 有胸痛、呼吸困难和心悸等。预防心血管疾病可以通过保持健康的生 活方式,如均衡饮食和适度运动。 2. 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感冒、肺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常见症 状有咳嗽、呼吸困难和胸痛等。戒烟、避免污染物和定期锻炼可有助 于预防这些疾病。 3. 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胃溃疡、肝炎和炎症性肠病等。常见症状有 腹痛、恶心和食欲不振等。良好的饮食习惯、适量运动和避免暴饮暴 食可以缓解症状。

常见疾病健康宣教知识

常见疾病健康宣教知识冠心病宣教 1、降低血压和胆固醇:定期测血压、按时服药;限制钠盐(de)摄入,每人每日总摄盐量为3-5克;戒烟,因吸烟可导致血压升高;控制体重、减少脂脂摄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放松紧张情绪. 2、减肥:体重过重易产生高血脂,更易形成高血压和糖尿病,故控制体重是防治冠心病(de)重要环节.减少热量摄入,减少脂肪和胆固醇,适当减少碳水化合物(de)摄入.加强锻炼、不宜过度和剧烈,可进行散步,骑自行车. 3、注意合理饮食:进餐种类(de)选择:食物应选择含必需氨基酸高(de)优质蛋白,如牛奶、瘦肉、淡水鱼等.并多食新鲜蔬菜、水果. 4、积极预防便秘. 糖尿病宣教 1、检验查尿糖及血糖、能了解自己(de)血糖与症状之间(de)联系,调节掌握胰岛素剂量,能做必要(de)记录. 2、饮食以低糖为主,超体重者尚需低脂肪.多吃粗粮和含纤维(de)蔬菜,保持蛋白质营养.可常吃些南瓜、苦瓜. 3、戒烟限酒,保证睡眠.

4、正确(de)医疗指导,不要轻易更换降糖药. 5、着鞋宽松、舒适,太窄(de)鞋易磨损足部皮肤. 心绞痛宣教 1.发作期护理. (1)立即平卧,选择舒适体位安静休息. (2)指导病人随身携带有效期内(de)硝酸甘油,含服时勿咽口水,以免影响药物(de)快速吸收. (3)安抚病人,解除紧张情绪,必要时用镇静剂. (4)严密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 (5)如口含硝酸甘油和休息仍未缓解且疼痛剧烈,大汗淋漓,疑有急性心梗发生,应立即吸氧,扩冠同时予止痛剂,以减轻疼痛,降低心肌耗率. 2.缓解期护理: (1)养成规律(de)生活习惯,避免各种诱因,注意防寒保暖,避免过悲、过喜、过度劳累. (2)合理膳食,少食多餐,食高纤维、低盐、低胆固醇、易消化食物,预防便秘. (3)长期服用抗心绞痛药物. (4)注意观察药物(de)副作用.

传染病知识培训内容

传染病知识培训内容 一、夏季常见的传染病 1、肠道传染病:霍乱、副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病毒性肝炎等。 2、蚊媒传染病:疟疾、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等。 3、鼠媒传染病: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等。 二、为什么夏季容易发生各类传染病 夏季天气炎热,各类细菌、病毒生长繁殖快,水源食物、环境容易受污染,是各类传染病容易发生的主要原因。老鼠、苍蝇、蚊子、蟑螂等在夏季是繁殖高峰期,它们携带的各种病原体易污染水源、食物、环境,使人类得病。天气炎热,人的体能消耗量大,喝水多减弱了胃肠功能和抗病能力,易致病。 三、临床表现 1、伤寒:潜伏期1-2周,起病缓,体温上升,持续性高热,相对缓脉,表情淡漠,无力,皮疹,肝脾种大。 2、霍乱:无痛性剧烈腹泻水样便伴呕吐,日10多次以上,迅速严重脱水。 3、痢疾:起病急,发热、腹痛、里急后重,大便量少,有粘液脓血便,日几次到10多次以上。 4、疟疾:寒战发热,体温39℃以上,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全身疼痛、乏力,间歇性或隔日发作。 5、登革热:起病急,畏寒,高热39-40℃,剧烈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痛,出血倾向,面、颈、胸部潮红称“三红征”,结膜出血。 6、流行性乙型脑炎:起病急,全身不适,头痛,高热、恶心,呕吐为喷射状,惊厥抽搐,儿童多见。 7、钩端螺旋体病:起病急,畏寒、发热呈弛张热,全身肌痛特别是腓肠肌痛,乏力,眼结膜出血,浅表淋巴结肿大,易误诊为“流行性感冒”。 8、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热,全身疼痛,乏力,头痛,眼眶痛,腹痛,面额、胸部出血潮红,全身毛细血管广泛性出血,少尿。

四、预防措施 1、接种疫苗。进行计划性人工自动免疫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环节,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也是投资小,收效大的预防举措。 2、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要保持学习、生活场所的卫生,不要堆放垃圾。饭前便后、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洗手,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保持教室、宿舍内空气流通。 3、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散步、慢跑、做操、打拳等,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增强体质。在锻炼的时候,必须注意气候变化,要避开晨雾风沙,要合理安排运动量,进行自我监护身体状况等,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4、生活有规律。睡眠休息要好,生活有规律,保持充分的睡眠,对提高自身的抵抗力相当重要。要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 5、衣、食细节要注意。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合理安排好饮食,饮食上不宜太过辛辣,太过则助火气,也不宜过食油腻。要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如不吸烟、不喝酒,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 6、切莫讳疾忌医。在发现身体不适,或有类似反应时要尽快就医,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同时对患者的房间及时消毒。 预防夏季高发疾病,专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搞好饮食和个人卫生,防止病从口入,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变质变味的食物,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不洁食物,生熟食品要分开,不吃苍蝇、蟑螂叮爬过的食物;二是搞好粪便管理,清除垃圾,疏通污水沟,消灭蚊蝇孳生地,消灭苍蝇、蚊子、老鼠、蟑螂四害,防止蚊虫叮咬;三是生活、学习及办公场所要勤通风,一旦患病后要自觉隔离,避免出入公共场所,托幼机构应该加强晨、午检,患者污染的器具应该煮沸和洗烫消毒;四是对于可以通过接种疫苗预防的疾病,要及时全程接种疫苗,提高自身免疫力;五是关注当地卫生行政部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记录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记录 篇一:2020年4月院内感染知识培训记录 2020年4月传染病知识培训记录 一、时间2020年04月25日 二、培训地点:洪门口医院会议室 三、培训人员范围人数:全员 四、培训记录及总结: 什么手足口病:手足口病(HFMD)是婴儿和儿童的一种常见疾病。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为特征。初始症状为低热、食欲减退、不适并常伴咽痛。发热1-2天后出现口腔溃疡,开始为红色小疱疹,然后常变为溃疡。口腔疱疹常见于舌、牙龈和口腔颊粘膜。1-2天后可见皮肤斑丘疹,有些为疱疹,皮疹不痒,常见于手掌和足底,也可见于臀部。 手足口病的症状: 1、急性起病,发热; 2、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 3、手掌或脚掌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臀部或膝盖偶可受累; 4、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 5、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手足口病的治疗: 1、一要到医院诊治,并按医生的嘱咐服药,并卧床休息。 2、必要时可服用中成药,如小儿咽扁冲剂,清开灵口服液,板兰根冲剂等口服药物。 3、取西瓜霜或思密达涂搽口腔患处,每天2-3次。 4、注意口腔皮肤清洁,每天用生理盐水清洁口腔,同时注意看护病人,防止其对皮肤疱疹进抓挠,以防破溃感染。 手足口病饮食注意: 1、饮食宜清淡无刺激性,忌食辛辣、鱼、虾、肉类等易使病情加重的食物。 2、饮食温度不宜过高,食用过热的食物可以刺激破溃处引起疼痛,不利

于病变愈合。 手足口病的护理: 1、让孩子与患儿或有可疑症状者接触,吃东西前一定要洗干净手,不要随意使用别人的餐具或其他生活用品,尽量少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 2、如果孩子被感染,一定要很好地卧床休息,发热时多给喝温开水,宜吃清淡稀软的饮食,患儿嘴痛时注意给吃低温食物,疼痛厉害不能进食时要及时去医院输液,补充身体所需的热能。 3、注意让患儿注意卫生,对于粪便应马上进行处理,便盆、衣裤要及时注意消毒,保护手、脚部的皮肤及衣着、被单的清洁,避免污染破溃的疹子,勤给患儿洗手,并且将指甲剪短,以防抓疹子而感染。 手足口病注意事项 1、对于患病宝贝,一定要从发病开始隔离7-10天,以免传染其他孩子。 2、虽然手足口症类似水痘,一般能很快痊愈,但也不可掉以轻心,要细心呵护,注意预防隔离,以防扩散流行。当妈咪不能识别这种病时,要去看医生,对可疑孩子都要早诊早治早隔离。 托幼机构的预防控制措施 1、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2、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3、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是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4、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5、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6、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7、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地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春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治疗,就能有效的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 1、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尤其是教室、电脑房;

幼儿园教师卫生保健知识培训记录

幼儿园教师卫生保健知识培训记录 一、培训目的 本次培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幼儿园教师的卫生保健知识,使其能够更好地做好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工作,保障幼儿的身体健康。 二、培训内容 1. 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教师应该了解幼儿园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如感冒、腹泻、手足口病等。教师应加强幼儿的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和教育,如洗手、刷牙等,从而减少疾病的传播风险。 2. 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是幼儿园健康管理的重要内容,教师应该了解食品安全的相关知识,如食品储存、加工、烹饪等方面,从而保证幼儿食品安全。 3. 环境卫生

环境卫生是幼儿园健康管理的重要内容,教师应该了解环境卫生的相关知识,如垃圾的分类、清理,地面、墙壁、桌椅、门窗等的清洁等方面,从而保障幼儿园环境的卫生。 4. 急救知识 在教师工作中,如果有幼儿出现突发疾病或意外事故,教师应该了解常见的急救知识,如心肺复苏术、止血救援等,从而有效地应对突发情况。 三、培训记录 1. 前期准备 为保证本次培训的顺利进行,我们提前准备了以下工作: (1)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和时间安排。 (2)邀请专业的医护人员来为我们讲解卫生保健知识。 (3)为教师准备了足够的宣传材料,如手册、PPT等,方便教师学习和复习。

2. 培训过程 本次培训共分为四个部分,每个部分由医护人员讲解,每个部分后还 有时间进行问题交流和答疑。 首先是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医护人员向教师介绍了幼儿园常见的 疾病和预防控制的方法,如适当增加户外活动时间、保持室内通风和 加强幼儿手卫生等方面,教师积极参与交流讨论。 之后是食品安全,医护人员向教师介绍食品加工和储存、烹饪等方面 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还介绍了常见的食品中毒症状和应对方法。 接着是环境卫生,医护人员向教师介绍环境卫生的重要性和相关知识,如地面、墙壁、桌椅、门窗等卫生清理的方法,幼儿园垃圾分类和清 理等方面,教师积极提出问题,医护人员给予详细的回答和解决方法。 最后是急救知识,医护人员向教师通报幼儿园常见的意外伤害和突发 疾病,并向教师详细介绍了常见的急救方法和技能,如自救、拨打急 救电话、心肺复苏等。 3. 培训总结 本次培训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教师们进一步增强了对卫生保健知识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