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索牵引并联机器人的简介及发展概况共14页word资料

合集下载

并联机器人背景介绍

并联机器人背景介绍

并联背景介绍并联背景介绍一、引言在现代制造业中,已经成为重要的工具和装备。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的功能日益增强,也越来越多地用于处理复杂的任务。

并联作为一种新型,具有很大的潜力和前景。

本文将介绍并联的背景和相关信息。

二、并联的定义并联,也被称为并联机械手,是一种由多个连接在一起的运动装置组成的。

每个连接点都有一个自由度,使得能够执行复杂的运动和操作。

并联一般由基座、连接点、末端执行器等组成。

三、并联的优势1、高刚性:并联结构使得具有较高的刚性,能够完成更精确的任务。

2、高稳定性:由于并联的连接点都能够自由运动,使得在执行任务时更为稳定。

3、高精度:并联的各个连接点均配备传感器,能够实时感知环境,提供更高的定位精度。

4、多功能:并联具有多个自由度,能够同时执行多种任务,提高工作效率。

四、并联的应用领域1、制造业:并联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电子产品组装等领域,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医疗领域:并联用于手术操作,能够提高手术精度和减少手术风险。

3、建筑领域:并联可用于高空作业、搬运重物等任务,提高施工效率和安全性。

4、食品行业:并联可用于食品包装、烹饪等任务,能够实现自动化生产。

五、并联的发展趋势1、更高的运动速度和精度:随着传感器和控制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的并联将具有更高的运动速度和精度。

2、更智能化的控制系统:技术的发展将使得并联具备更强的自主学习和决策能力。

3、更广泛的应用领域:并联将进一步应用于更多领域,如农业、航天等。

六、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如下:1、并联的示意图2、并联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案例研究七、法律名词及注释1、:根据《技术标准定义》(GB/T 37607-2016)的规定,是一种能够通过计算机编程和自动化设备控制实现复杂任务的机械设备。

2、自由度:执行任务时能够自由运动的方向和程度,表示的运动自由度的数量。

并联机器人发展概述

并联机器人发展概述

并联发展概述
并联发展概述
一、引言
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并联成为现代工业自动化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并联的发展进行细致的介绍和概述。

二、并联的定义和分类
2.1 定义
并联是指由多个自由度和执行器组成的系统,其中每个执行器与固定结构相连,且执行器之间相互平行。

2.2 分类
①基于拓扑结构的分类
②基于运动学的分类
③基于应用领域的分类
三、并联的发展历程
3.1 初期发展阶段
3.2 技术突破和应用拓展阶段
3.3 当前发展状况和未来趋势
四、并联的优势与应用领域
4.1 优势
4.2 应用领域
①制造业
②医疗行业
③航空航天领域
④其他领域
五、并联的关键技术
5.1 运动控制技术
5.2 传感器技术
5.3 控制算法技术
六、并联的未来发展方向
6.1 智能化和自主性
6.2 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6.3 安全性和人机协作
附件:
1.并联实验数据表格
2.并联技术设备清单
法律名词及注释:
1.知识产权:指由人类创造的具有独创性、使用性和有用性的知识及其表达形式所享有的权利。

2.专利:指国家根据法律规定,对新颖的、有创造性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给予的专有权。

3.版权:指对于某一作品,由作者或其继承人、顾问等享有的经济权利和非经济权利。

4.商标:指用于标识商品和服务的商业标记,在市场上能够以一定的方法识别商品和服务来源的标志。

柔索牵引并联机器人的简介及发展概况

柔索牵引并联机器人的简介及发展概况

柔索牵引并联机器人的简介及发展概况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机器人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其中,柔索牵引并联机器人作为一种新兴的机器人技术,备受关注。

本文将介绍柔索牵引并联机器人的基本原理、应用领域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一、基本原理柔索牵引并联机器人是一种基于柔性索引的机器人系统,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多个柔性索引将机器人的末端执行器与机器人的基座相连接。

这些柔性索引可以是钢丝绳、纤维材料或者弹性材料制成,具有一定的拉伸和弯曲性能。

通过控制这些柔性索引的长度和角度,可以实现机器人的运动和姿态调整。

柔索牵引并联机器人的优势在于其高度的柔性和适应性。

由于柔性索引的存在,机器人可以在复杂环境中进行灵便的运动和操作。

此外,柔索牵引并联机器人还具有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可以完成一些精细的操作任务。

二、应用领域柔索牵引并联机器人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在工业创造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柔索牵引并联机器人可以用于装配线上的零部件组装、焊接和涂覆等工作,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此外,柔索牵引并联机器人还可以应用于危(wei)险环境下的作业,如核电站的辐射清理和化工厂的危(wei)险品处理等。

其次,柔索牵引并联机器人在医疗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由于其柔性和精度,柔索牵引并联机器人可以用于微创手术和精确的医疗操作。

例如,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医生可以通过柔索牵引并联机器人进行精确的脑部操作,减少手术风险和创伤。

此外,柔索牵引并联机器人还可以应用于空间探索和海洋勘探等领域。

由于其适应性和灵便性,柔索牵引并联机器人可以在太空中进行维修和建设任务,或者在海底进行深海勘探和资源开辟。

三、未来发展前景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柔索牵引并联机器人的未来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首先,随着机器人技术的进一步成熟,柔索牵引并联机器人的性能将进一步提高,可以实现更加精确和复杂的操作任务。

其次,柔索牵引并联机器人还可以与其他技术相结合,实现更多的应用场景。

并联机器人背景介绍

并联机器人背景介绍

并联机器人背景介绍在现代工业自动化的浪潮中,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

其中,并联机器人作为一种独特的机器人类型,正逐渐展现出其在多个领域的重要作用和巨大潜力。

要理解并联机器人,首先得从它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说起。

并联机器人是一种由多个并行运动链连接动平台和定平台而构成的机器人。

与传统的串联机器人不同,并联机器人的各个运动链同时协同工作,共同实现机器人的动作和任务。

并联机器人的特点十分显著。

其一,它具有较高的刚度和承载能力。

由于其结构上的并行特性,能够承受较大的负载,这使得它在一些需要处理重物件的工作场景中表现出色,比如重型机械制造、航空航天领域中的零部件搬运等。

其二,并联机器人的精度通常较高。

其结构的稳定性和运动的准确性,使其能够完成对精度要求苛刻的操作,例如电子零部件的组装、精密仪器的制造等。

其三,它的响应速度快。

在高速运动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保持良好的动态性能,这对于需要快速完成重复动作的生产流程来说,是一个极大的优势。

并联机器人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

早在20 世纪30 年代,就有学者开始对并联机构进行理论研究。

然而,由于当时的技术条件限制,并联机器人的实际应用受到了很大的制约。

直到 20 世纪 80 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以及制造工艺的不断进步,并联机器人开始逐渐走向实用化。

在其发展历程中,一些关键技术的突破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比如,先进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建模方法的出现,使得对并联机器人的运动规划和控制更加精确和高效。

高精度的传感器技术的应用,能够实时监测机器人的运动状态,为精确控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此外,高性能的控制器和驱动系统的研发,也大大提升了并联机器人的性能和可靠性。

并联机器人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

在食品包装行业,它可以快速而准确地完成包装、分拣等任务,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医药领域,能够进行药品的分装、包装和检测等工作,确保药品生产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并联机器人-课件PPTb第1章 并联机器人概述

并联机器人-课件PPTb第1章 并联机器人概述

1.1.5 并联机器人的特点
6)完全对称的并联机构具有较好的各向同性, 也使完全对称的并联机器人具有较好的各向同性。
7)并联机构的各运动支链的结构相同时,有 利于并联机器人的制造。
8)在位置求解上,并联机器人的运动反解容 易,运动正解困难,这有利于并联机器人的控制。
9)并联机构的使用寿命长。
1.2 并联机器人的分类
构件是机械系统中能够进行独立运动的单元体。 在并联机构中,刚性构件主要是连杆,弹性或柔性 构件主要是柔索。
运动副是指两构件既保持接触又有相对运动的 活动联接。在并联机构中,运动副有转动副、移动 副、螺旋副、圆柱副、虎克铰和球面副等,多为面 和面接触的低副。在机械工程中,通常又称这些运 动副为关节或者铰链。
(3) 并联机构的类型
图1-3 2-PRR的2自由度并联机构 图1-4 3-RPS的3自由度并联机构
(3) 并联机构的类型
图1-5 4-UPU的4自由度并联机构
图1-6 3-5R的5自由度并联机构
(3) 并联机构的类型
图1-7 6-UPU的6自由度并联机构 图1-8 4-SPS/S的3自由度冗余驱动并联机构
混联机器人
五自由度混联机器人
混联机器人
五自由度混联机器人
1.2.4 按并联机器人的连杆的刚度分类
按并联机器人的连杆的刚度,并联机器人可以 分为刚性和柔性并联机器人。
刚性连杆的并联机器人为刚性并联机器人。刚 性并联机器人的连杆由刚性的杆件组成,刚性的杆 件能受拉力和压力,变形量小,可使并联机器人有 高的精度。刚性并联机器人的运动支链主要是液压 缸、直线电机、滚珠丝杠和普通刚性杆,支撑或拉 动平台。
例:三D打印并联机器人
汽车纵横双向驻车坡度角检测并联机器人

并联机器人发展现状与展望

并联机器人发展现状与展望

并联机器人发展现状与展望引言并联机器人是一类全新的机器人,它具有刚度大、承载能力强、误差小、精度高、自重负荷比小、动力性能好、控制容易等一系列优点,在21世纪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本文根据掌握的大量并联机器人文献,对其分类和应用做了简要分析和概括,并对其在运动学、动力学、机构性能分析等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进展以及尚未解决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1并联机构的发展概况(一)并联机构的特点并联机构是一种闭环机构,其动平台或称末端执行器通过至少2个独立的运动链与机架相联接,必备的要素如下:①末端执行器必须具有运动自由度;②这种末端执行器通过几个相互关联的运动链或分支与机架相联接;③每个分支或运动链由惟一的移动副或转动副驱动。

与传统的串联机构相比,并联机构的零部件数目较串联构造平台大幅减少,主要由滚珠丝杠、伸缩杆件、滑块构件、虎克铰、球铰、伺服电机等通用组件组成。

这些通用组件可由专门厂家生产,因而其制造和库存备件成本比相同功能的传统机构低得多,容易组装和模块化。

除了在结构上的优点,并联机构在实际应用中更是有串联机构不可比拟的优势。

其主要优点如下:(1)刚度质量比大。

因采用并联闭环杆系,杆系理论上只承受拉、压载荷,是典型的二力杆,并且多杆受力,使得传动机构具有很高的承载强度。

(2)动态性能优越。

运动部件质量轻,惯性低,可有效改善伺服控制器的动态性能,使动平台获得很高的进给速度与加速度,适于高速数控作业。

(3)运动精度高。

这是与传统串联机构相比而言的,传统串联机构的加工误差是各个关节的误差积累,而并联机构各个关节的误差可以相互抵消、相互弥补,因此,并联机构是未来机床的发展方向。

(4)多功能灵活性强。

可构成形式多样的布局和自由度组合,在动平台上安装刀具进行多坐标铣、磨、钻、特种曲面加工等,也可安装夹具进行复杂的空间装配,适应性强,是柔性化的理想机构。

(5)使用寿命长。

由于受力结构合理,运动部件磨损小,且没有导轨,不存在铁屑或冷却液进入导轨内部而导致其划伤、磨损或锈蚀现象。

柔索牵引并联机器人力学分析及稳定性评价

柔索牵引并联机器人力学分析及稳定性评价

柔索牵引并联机器人力学分析及稳定性评价柔索牵引并联机器人力学分析及稳定性评价摘要:柔索牵引并联机器人是一种新型的机器人结构,其具有轻质化、高运动精度和较大的工作空间等优势。

本文针对柔索牵引并联机器人的力学分析及稳定性进行研究,通过对机器人的静力学分析和动力学分析,建立了其力学模型,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评价。

一、引言柔索牵引并联机器人是一种由柔性索条和刚性连杆构成的机器人结构,其柔性索条通过承受外部引力或扭矩的作用,来达到机器人运动和姿态控制的目的。

与传统的刚性连杆机器人相比,柔索牵引并联机器人具有结构轻量化、结构简单化以及运动精度高等特点。

二、柔索牵引并联机器人的力学模型1. 机构结构柔索牵引并联机器人由柔性索条和刚性连杆组成。

柔性索条连接刚性连杆,并通过张力来限制柔性索条的形变。

刚性连杆与工作平台相连,通过控制柔性索条的形变来实现机器人的运动。

2. 静力学分析静力学分析主要是通过对机器人在特定位置进行力学分析,确定各连杆受力情况。

首先,通过建立机器人的几何约束方程,得到各连杆的运动学方程。

然后,根据连杆的运动学方程和外部作用力,可以得到连杆的静力学方程。

通过求解静力学方程,可以计算出连杆受力情况。

3. 动力学分析动力学分析主要是通过对机器人在运动中的力学分析,确定各连杆的加速度和惯性力。

首先,通过建立机器人的运动学方程,得到各连杆的速度和加速度。

然后,根据连杆的运动学方程和外部作用力,可以得到连杆的动力学方程。

通过求解动力学方程,可以计算出连杆的加速度和惯性力。

三、稳定性评价柔索牵引并联机器人的稳定性评价是指机器人在运动中的平衡能力。

稳定性评价可以通过机器人的动力学分析来进行。

当机器人平衡时,各连杆的加速度和惯性力应该为零。

通过求解动力学方程,可以得到机器人平衡时的加速度和惯性力。

根据计算结果可以评价机器人的稳定性。

四、结论柔索牵引并联机器人的力学分析及稳定性评价是研究该机器人结构的关键。

通过对机器人的静力学分析和动力学分析,可以得到机器人的力学模型,并对其稳定性进行评价。

柔索驱动并联机构

柔索驱动并联机构

柔索并联驱动机构:运动接口的应用在过去的十年里,柔索驱动并联机构已经在一些领域得到应用。

这篇摘要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应用,即使用两个六自由度柔索驱动并联机构共享一个公共的工作区间来获得运动接口设计的力学基础。

这种方法用来发展机制的建模,并描述了两个用于几何优化的主要准则。

这些准则是基于扳手关闭工作区间和运动接口所有实体间的干扰检测之上的(电缆和运动主体)。

然后给出其最终设计及其演示过程。

最后,为了校核运动接口设计的机械相关性,需要计算电缆拉力看其最大值是否符合典型人类步态轨迹。

关键词:柔索驱动并联机构,优化设计,运动接口1.简介柔索并联驱动机构可以克服传统机构的一些缺点。

与传统机构相比,它们可以产生很大的加速度和工作区间。

这些优势使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因为我们可以用这种几何实现以前不可能完成的演示。

因此,很多研究人员已经致力于柔索驱动机器人,并提出了一些评价它们动态工作区间和动态特性的分析途径。

而且,柔索并联驱动机构在许多应用背景下得到研究,例如运用电力驱动系统的虚拟运动机器,二维电缆连接触摸界面,用了柔索并联驱动机器人的高速机械手和飞行模拟器。

本文将提出运用两个柔索并联驱动机构共用一个工作区间来设计运动界面。

一些概念曾出现在关于步行模拟器设计的著作中。

其中的每一个都可以再现人类步态的一些特性。

举例来说,最知名的实现全方位行走的设备是全方位跑步机(ODT),环面跑步机,以及滚珠轴承圆盘平台(OBDP)。

然而,这些设计不能复制不平的地形或楼梯。

其他概念例如HapticWalker允许更大步行幅度范围的仿真。

该设备能够执行大部分的步行轨迹,然而脚仅限在垂直平面上移动。

最后,一个已知最新的概念被称为虚拟步行机(VWM)。

此机可在各种地形实现人体步态,并指出一个优势即在仿真的过程中用户可以随时改变方向。

同样,本文提出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用柔索并联驱动机构取代传统并联驱动机构来改善虚拟步行机(VWM)的性能。

柔索牵引并联机器人的简介及发展概况

柔索牵引并联机器人的简介及发展概况

第一章绪论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视频画面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在进行电视转播时,经常需要摄影设备对空中全景进行拍摄,借助于摇臂摄像机、曲臂升降车和直升机航拍设备来完成上述任务是比较成熟的手段,但由于工作区域及拍摄角度等各种条件的限制,这些拍摄设备都不能很好的完成空中拍摄任务。

近年来,柔索牵引摄像机机器人的出现为上述问题提供了一个非常完美的解决方法。

柔索牵引摄像机器人在广场,大型演播室等三维空间内可达到无盲点旋动、悬停飞行等效果,从而为观众提供一场非同一般的视觉盛宴。

早在1983年就有学者提出柔索牵引摄像机器人的设计思想,不过受限于多根柔索间的协调运动控制与平台振动等方面的技术难题,柔索牵引摄像机器人的拍摄效果一直无法达到理想的要求,经过研究人员和相关领域学者的不断摸索与努力,直到最近几年这种摄像机器人才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2]。

即使到现在,也很少见到关于摄像机器人机动性指标的最大速度、最大加速度、上升时间、运动变向响应时间等,以及关于稳定性指标的最大振幅、振动频率、调整时间等的深入研究报道,而仅仅是停留在最大运行速度为9m/s的运动性能的定量认识上[3-4],而这种运行速度相对于在两条平行空中索道上滑行的二维索道摄像机人的最大速度36m/s而言还是非常小的,基于此,如果能够更好的协调摄像机器人牵引索间的运动控制,提高驱动电机的转动精度以及减小其响应时间,柔索牵引摄像机器人的最大速度也还有提高的潜力。

目前该种柔牵引机构搭载摄像机系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由于其自身的运动特性所带来的特殊视角能给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视觉体验,所以包括北京奥运会、南非世界杯、广州亚运会以及央视春晚等大型赛事的实况转播和综艺广播电视节目的录制都采用了该种产品类型的设备。

但是国内还未掌握其核心技术,一些大型运动会及综艺转播节目的主办方若需要用到此技术。

除了租用了国外的设备包括专业人员外并无他法,但是其价格高昂,不但增加了运营成本,而且在沟通协调方面也有诸多不便。

柔索牵引并联机器人力学分析及稳定性评价

柔索牵引并联机器人力学分析及稳定性评价

柔索牵引并联机器人力学分析及稳定性评价首先,机器人的运动学分析是指研究机器人各关节位置、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由于柔索传输装置的特殊性,每个绳索上的张力和长度都会影响机器人的运动特性。

因此,需要利用逆运动学方法求解绳索张力和绳索长度与机器人关节位置之间的关系。

其次,机器人的动力学分析是指研究机器人在给定力和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通过牛顿-欧拉等动力学模型,可以推导出机器人各关节的动力学方程,从而计算出各关节的力和力矩。

而在柔索牵引并联机器人中,绳索的张力也会对机器人的动力学特性产生重要影响,需要将绳索张力作为输入量考虑进动力学方程中。

进一步,约束力分析是指研究机器人受到约束时的力学情况。

在柔索牵引并联机器人中,绳索的张力会产生约束力,限制机器人的运动。

通过对绳索张力的分析,可以计算出约束力对机器人的影响,从而进行运动规划和轨迹控制。

最后,柔索牵引并联机器人的输运模型是指研究机器人在柔性绳索的带动下运载物体的模型。

柔索牵引机器人可以利用绳索实现对物体的抓取和搬运,因此需要建立机器人和物体之间的力学模型,用于计算绳索的张力和长度。

柔索牵引并联机器人的稳定性评价包括静态稳定性和动态稳定性。

静态稳定性是指机器人在静止状态下的稳定性分析,主要考虑机器人的平衡和支撑能力。

通过对机器人的力学平衡分析,可以评估机器人的静态稳定性。

动态稳定性是指机器人在运动状态下的稳定性分析,主要考虑机器人的动力和控制能力。

通过对机器人的动力学分析和控制系统设计,可以评估机器人的动态稳定性。

综上所述,柔索牵引并联机器人力学分析和稳定性评价涉及运动学分析、动力学分析、约束力分析和输运模型的建立,并包括静态稳定性和动态稳定性的评估。

这些研究内容对于柔索牵引并联机器人的设计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高机器人的运动性能和工作效率。

柔索牵引并联机器人力学分析及稳定性评价

柔索牵引并联机器人力学分析及稳定性评价
意义
通过对柔索牵引并联机器人的力学分析及稳定性评价,有助 于优化机器人性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研究现状与发展
现状
已有多位学者对并联机器人的结构、控制、优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但 针对柔索牵引并联机器人的研究仍较为有限。
发展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进步,并联机器人在未来有望实现更多应用场景,如 航空航天、医疗护理等领域。
03
针对不同的任务需求,对机器人进行了优化设计和控制策略改进,提高了机器 人的运动性能和作业能力。
研究不足与展望
虽然本文对柔索牵引并联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 轨迹规划、力控制以及稳定性等方面进行了较为 详细的分析和实验验证,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
其次,本文对机器人的轨迹规划和力控制策略进 行了初步的实验验证,但这些实验是在特定的任 务场景下进行的,对于更复杂的任务场景,需要 进一步研究和优化机器人的控制策略。
基于实验的稳定性评价
实验测试
通过实验测试机器人的性能指标,如速度、加速度、轨迹跟 踪精度等,以及在不同工况下的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评估 其稳定性和性能。
实地应用
将机器人应用于实际场景中,通过实地测试其稳定性和性能 表现,对其稳定性进行评价。
05
柔索牵引并联机器人在实际应用中的挑 战与解决方案
面临的挑战
解决方案与改进措施
01
采用先进的动力学建模方法
采用先进的动力学建模方法,如拉格朗日法、牛顿-欧拉法等,可以更
精确地建立并联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
02
采用智能控制策略
采用智能控制策略,如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可以提高并联机
器人的运动控制精度和稳定性。
03
开发稳定性评估和预测系统
针对并联机器人的稳定性评估和预测问题,可以开发相应的系统,对

并联机器人发展概述课件.doc

并联机器人发展概述课件.doc

并联机器人发展概述随着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并联机器人已从简单的上下料装置发展成数字化制造中的重要单元。

在查阅了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介绍了并联机器人的特点、分类、应用,从运动学、动力学、控制策略三方面总结了近年来并联机器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并指出面临的问题。

1895 年,数学家Cauchy 研究一种“用关节连接的八面体”,开始人类历史上并联机器的研究。

1938 年Pollard 提出采用并联机构来给汽车喷漆。

1949 年Caough 提出用一种并联机构的机器检测轮胎,这是真正得到运用的并联机构。

而并联结构的提出和应用研究则开始于70 年代。

1965 年,德国人Stewart 发明了六自由度并联机构,并作为飞行模拟器用于训练飞行员。

1978 年澳大利亚人Hunttichu 把六自由度的Stewart 平台机构作为机器人机构,自此,并联机器人技术得到了广泛推广。

自工业机器人问世以来,采用串联机构的机器人占主导位置。

串联机器人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空间大,因而获得广泛应用。

由于串联机器人自身的限制,研究人员逐渐把研究方向转向并联机器人。

和串联机器人相比并联结构其末端件上同时由 6 根杆支撑,与串联的悬臂梁相比刚度大,结构稳定。

由于刚度大,并联结构较串联结构在相同的自重或体积下,有高的多的承载能力大。

串联机构末端件上的误差是各个关节误差的积累和放大,因而误差大、精度低,并联式则没有那样的误差积累和放大关系,微动精度高。

串联机器人的驱动电机及传动系统大都放在运动着的大小臂上,增加了系统的惯量,恶化了动力性能,而并联机器人将电机置于机座上,减小了运动负荷。

在位置求解上,串联机构正解容易,但反解困难。

而并联机构正解困难,反解非常容易,而机器人在线实时计算是要计算反解的。

根据并联机器人的自由度数,可以分为: 2 自由度并联机构。

2 自由度并联机构,如5-R,3-R-2-P (R表示旋转,P表示平移)。

平面 5 杆机构是最典型的 2 自由度并联机构,这类机构一般具有 2 个平移自由度。

柔性机器人行业报告分析

柔性机器人行业报告分析

柔性机器人行业报告分析引言。

柔性机器人是一种新兴的机器人技术,它具有柔软、灵活的特点,可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和任务。

随着人工智能和材料科学的发展,柔性机器人行业正迅速发展,并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本报告将对柔性机器人行业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发展趋势和市场前景。

一、柔性机器人行业概况。

柔性机器人是一种具有柔软结构和灵活运动能力的机器人,它可以模仿人类的动作和行为,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柔性机器人通常采用软性材料和柔性传感器,可以应用于医疗、制造、服务等领域。

二、柔性机器人的技术特点。

1. 柔软材料,柔性机器人采用柔软材料制造,可以避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伤害,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2. 柔性传感器,柔性机器人配备柔性传感器,可以实现对环境的感知和交互,提高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

3. 可变形结构,柔性机器人具有可变形的结构,可以适应不同的任务和环境,具有更广泛的应用领域。

三、柔性机器人的应用领域。

1. 医疗领域,柔性机器人可以用于微创手术、康复辅助等医疗应用,具有较好的精密操作能力和人体适应性。

2. 制造领域,柔性机器人可以用于装配、搬运、包装等制造任务,提高生产效率和灵活性。

3. 服务领域,柔性机器人可以用于家庭服务、餐饮服务等领域,帮助人们完成日常生活和工作任务。

四、柔性机器人行业发展趋势。

1. 技术创新,随着人工智能、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发展,柔性机器人的技术将不断创新,实现更高的智能化和自主化水平。

2. 应用拓展,柔性机器人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如军事、航天、环境清洁等,拓展其市场空间和应用范围。

3. 行业整合,柔性机器人行业将与其他行业进行整合,如与医疗器械、智能制造等领域形成产业链,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五、柔性机器人行业的市场前景。

柔性机器人行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随着人们对智能化、自动化需求的增加,柔性机器人将在医疗、制造、服务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柔性机器人行业的市场规模将在未来几年内保持较快的增长,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数百亿美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视频画面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在进行电视转播时,经常需要摄影设备对空中全景进行拍摄,借助于摇臂摄像机、曲臂升降车和直升机航拍设备来完成上述任务是比较成熟的手段,但由于工作区域及拍摄角度等各种条件的限制,这些拍摄设备都不能很好的完成空中拍摄任务。

近年来,柔索牵引摄像机机器人的出现为上述问题提供了一个非常完美的解决方法。

柔索牵引摄像机器人在广场,大型演播室等三维空间内可达到无盲点旋动、悬停飞行等效果,从而为观众提供一场非同一般的视觉盛宴。

早在1983年就有学者提出柔索牵引摄像机器人的设计思想,不过受限于多根柔索间的协调运动控制与平台振动等方面的技术难题,柔索牵引摄像机器人的拍摄效果一直无法达到理想的要求,经过研究人员和相关领域学者的不断摸索与努力,直到最近几年这种摄像机器人才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2]。

即使到现在,也很少见到关于摄像机器人机动性指标的最大速度、最大加速度、上升时间、运动变向响应时间等,以及关于稳定性指标的最大振幅、振动频率、调整时间等的深入研究报道,而仅仅是停留在最大运行速度为9m/s的运动性能的定量认识上[3-4],而这种运行速度相对于在两条平行空中索道上滑行的二维索道摄像机人的最大速度36m/s而言还是非常小的,基于此,如果能够更好的协调摄像机器人牵引索间的运动控制,提高驱动电机的转动精度以及减小其响应时间,柔索牵引摄像机器人的最大速度也还有提高的潜力。

目前该种柔牵引机构搭载摄像机系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由于其自身的运动特性所带来的特殊视角能给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视觉体验,所以包括北京奥运会、南非世界杯、广州亚运会以及央视春晚等大型赛事的实况转播和综艺广播电视节目的录制都采用了该种产品类型的设备。

但是国内还未掌握其核心技术,一些大型运动会及综艺转播节目的主办方若需要用到此技术。

除了租用了国外的设备包括专业人员外并无他法,但是其价格高昂,不但增加了运营成本,而且在沟通协调方面也有诸多不便。

所以我国自己的柔索牵引摄像机器人的早日出现将为央视、地方电视台以及影视设备公司等带来前所未有的惊喜。

1.2 柔索牵引并联机器人的简介及发展概况1.2.1 柔索牵引并联机器人的简介由于传统串联机器人具有机械效率低,末端操作精度低等劣势,在20世纪中后期,并联机构的概念慢慢地被相关学者提出[5],由于并联机器人在刚度、精度、负载及结构等方面具有众多的优势,使得其在大物件装配、模拟运动、空间的对接和加工制造等领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但这仅仅是实现了并联连杆机器人的设计。

虽然并联连杆机器相对于串联机器人在工作能力上已有很大的进步,但是工作空间小是并联连杆机器人最突出的缺点。

为了解决上述缺点,柔索替代刚性连杆的概念被研究人员提出,这一概念便很快的被应用于柔索牵引并联机器人设计与制造中。

作为并联机器人的一个重要分支,柔索牵引并联机器人的显著特点是用柔索代替连杆作为它的驱动元件,这也可以认为柔索并联机器人是由柔索驱动与并联机器人组合而成。

柔索牵引并联机器人是一种新型的机器人,在柔索牵引摄像机器人、风洞支撑系统,大射电望远镜等方面应用前景广泛。

柔索牵引机器人的设计中采用了铰链转角并结合柔索的伸缩范围,使得机器人具有较大的工作空间;由于柔索的质量轻,运动惯量小,所以柔索并联机器人在负载能力方面也有很大的提高;柔索牵引并联机器人大大地缩减了运动部件的惯量,这使得柔索牵引并联机器人的速度和加速度可以大幅度的提高,这种优势将会在高速运动的场合显现得非常突出[6-7]。

1.2.2 柔索牵引并联机器人的发展概况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学者Landsberger[8]在海洋作业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在总结经验的过程中提出了柔索牵引并联机器人的设计思想;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Dagalakis等[9]人经过多年的努力,最终研制出了名为ROBOCRANE的索牵引并联机构,但这种并联机构的设计中仍然带有串联子系统,随后基于研究成果及设计经验,他们提出了一种用于起重机的索牵引并联机器人的设计方法。

20世纪80年代出在芝加哥举行的机床展览会上,来自美国的Giddings & Lewis公司和Ingersoll公司分别研制出了并联机器人的六足型机床[10-11],这一研制成果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并联机器人的发展并由此引发了并联机器人在制造业领域的广泛研究。

在国内,许多科研院所及相关研究机构也开始了柔索牵引并联机器人的研究,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作为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FAST工程总工程师兼首席科学家的南仁东研究员,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提出将贵州喀斯特洼地作为望远镜台址,建设巨型球面望远镜作为国际SKA的单元,即500米大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项目[12]。

国家天文台的李辉、朱文白研究员对天线馈源柔索支撑机构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13]。

清华大学的任革学教授等人经过长期的理论研究和科研实践,研制出了一种通过柔索牵引并实现空间自由移动的馈源小车,馈源姿态的调整主要是通过安装在小车上的两轴转动系统完成的[1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段宝岩院士和仇原鹰教授等[15-16]对并联机构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并提出了一种馈源指向跟踪运动的设计方案,这种设计方案中采用了6根大跨度并联柔索牵引馈源舱运动,并建立了该设计方案的50m射电望远镜模型(图 1.1)。

华侨大学的郑亚青博士在并联机构方面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且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后续学者的研究提供了充实的参考素材[17-18],同时厦门大学的林麒教授、刘雄伟教授以及郑亚青博士也通过长期合作,在柔索牵引并联机器人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大量成果,并研制出了一种用于进行飞行器风洞实验的模型,该模型由8根索牵引来完成6自由度的运动[19](图 1.2)。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的李成栋通过大量的摸索实践,研制出了一种通过4根柔索驱动的自调平起重设备[20],这种期中设备是通过调节柔索的长度使负载在起吊过程中保持水平。

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张立勋教授提出了一种柔索牵引并联机器人的设计思想,这种机器人主要用于病人的骨盆康复训练的中[21]。

图1.1 50m射电望远镜模型图1.2 柔索牵引风洞飞行器模型在国外,有影响的柔索牵引摄像机器人有德国的Spidercam(图1.3)与美国的Skycam[22](图1.4)。

Spidercam公司研发出一款具有革命性的摄像机搭载系统。

该套索牵引并联机器人系统安装在四个绞盘上,系统末端的摄像机在四根柔索的牵引下可以实现空间的三维运动,以便移动到任何理想的位置。

美国August Design公司研制出了一种名为SkyCam的索牵引摄像控制系统,它的最快飞行速度能够达13米/秒,而且定位迅速,几乎能够提供任何位置和角度的报道,目前这种设备主要应用于露天大型运动场等开放空间的场合中。

图1.3 Spidercam 图1.4 SkyCam1.3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主要工作1.3.2 本文的主要工作基于本文研究目的,文中的具体章节及主要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绪论。

概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阐述了柔索牵引并联机器人研究领域的相关理论知识及发展概况,说明了论文的课题来源及其研究目的。

第二章柔索牵引摄像机器人的总体控制方案设计。

建立了柔索牵引摄像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选择了摄像机器人的控制模式;通过对摄像机器人运动过程的具体分析及相关运动方程的推导,得到了摄像机器人运动速度的求解及规划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摄像机器人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

第三章柔索牵引摄像机器人控制台及执行机构设计。

分析控制台的功能需求,基于控制台所要实现的功能选择合适的电器元件并设计了电路的主要模块;根据执行机构的组成和功能,概述了执行机构的控制系统,说明了执行机构的主要器件选择及其性能,对比了伺服电机的控制模式并选择出适合该系统的控制模式。

第四章柔索牵引摄像机器人的上位机软件设计。

介绍了上位机软件的开发语言和开发环境,明确了上位机软件功能,开发了上位机软件,提炼出开发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结合上位机软件,设计出适合上位机与控制台、上位机与执行机构间的通信连接模式。

第五章柔索牵引摄像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实验验证。

完成了控制系统的硬件连接和软件配置;进行了控制系统实验,结合仿真软件,对得到的控制结果予以分析,验证了所设计的控制系统的合理性,总结了控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第六章总结与展望。

总结了本文的研究工作成果及论文中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对以后的进一步研究工作提出了展望。

第三章柔索牵引摄像机器人的控制台及执行机构设计3.2 控制台的设计3.2.2 控制电路主要器件选择(1)微处理器的选择微处理器是控制台的核心,相当于人类的大脑,所以微处理器选择的合适与否直接决定本文所设计的控制系统能否正确完成控制任务。

本文所述控制台的微处理器必须具有指令处理时间短、工作稳定、支持串行通信模式等特点,结合现在控制领域广泛应用的微处理器类型以及本文所设计的控制系统的要求,选用ARM系列的LPC 2132作为本文所述控制台的微处理器[31]。

LPC2132是32位ARM7TDMI-STM CPU微控制器,带有16kB片内静态RAM。

多达47个GPIO口,1个8路10位A/D转换器,每个通道的转换时间低至2.44µs,非常适合需要多路A/D转换的场合,1个10位D/A转换器,可提供不同的模拟输出。

2个32位定时器/计数器,PWM单元和看门狗。

多个串行接口,包括2个16C550工业标准UART、2个高速I2C接口(400kbit/s)、SPITM和具有缓冲作用及数据长度可变功能的SSP,片外晶振频率范围:1~30MHz。

内部集成实时时钟等,资源比较丰富,使它们特别适用于工业控制和医疗等嵌入式系统[32]。

LPC2132芯片的内部结构如图3.2所示。

图3.2 LPC2132芯片内部结构图(2)控制手柄的选择操作人员通过控制手柄控制摄像机器人在三维空间运动,而手柄偏移的角度和方向决定摄像机器人的运动速度大小和方向,因此为了实现摄像机器人的运动速度调节范围宽广以及调节精度高,选择的控制手柄输出数据范围要广,输出误差小。

综上所述,本文采用的控制手柄是昆明速尔控公司的SEK35系列自动复位霍尔型输出操作杆。

SEK35系列控制杆结构简单,配备模块化电路输出,方便配套各种控制设备,带有自动复位和中心零位功能,安装方便,基本电压输出为0.5~4.5V。

该种操作杆输出扭矩和复位误差小,使用寿命长,工作温度范围高,工作电压低,特别适合于工程机械、悬浮车辆、医疗器械、机器人以及各种人机远程视频操作系统等领域的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